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12课孙权劝学教学案例分析与教学后记鲁教版五四制

合集下载

《孙权劝学》教学后记

《孙权劝学》教学后记

《孙权劝学》教学后记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孙权劝学》教学反思文言文教学该怎么教,这一直是语文老师头痛思考的问题,怎样教才会让学生喜欢听,愿意背呢,很多老师在求索,我呢,自然也是这众多头疼的语文老师中的一个,最近执教《孙权劝学》,让我颇有感触。

应该说《孙权劝学》还是一篇难度不大的文章,文章情节简单,人物形象不难把握,语言对于初一的学生虽略有难度,可是有他们熟识的时代背景在,学生像这样的文章,一般老师的处理方法大概都是帮助学生“字字落实句句到位”地解释翻译,教会分析人物对话反映出的人物性格,引导分角色朗读体味人物口吻神态心理,最后是督促背诵巩固,注意思想性的老师也许还会引申让学生谈谈文章对自己的启示,这种做法本来没错,这也是我们教学参考书的教学建议。

问题是,学生不喜欢,他们觉得这种方式乏味,他们不耐烦听你说教,也懒得去揣摩去背记那些他们压根就不感兴趣的东西,所以课堂没有活力,课后学生也未必如老师所愿去巩固。

鉴于此种认识,在备课时,我准备在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上做一些思考和尝试:首先、放手给学生,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合作解决文章中的难点字词,进行翻译比赛。

其次,在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我将课文人物形象的研读人物心理的揣摩转化为一个活动──把课文改写成吕蒙的日记,在学生充分想象尽情进行角色创造之后,我再抛给学生一个场景设置表演──假如吕蒙碰到了仲永,他们会有怎样的对话。

在执教的过程中,并不如人意。

首先,在“自主质疑”环节,让学生自己提出不懂的字词,原本担心会不会有学生质疑,出乎意料的是就这篇简短的文章的字词理解这一点,学生连连举手竟提出不少问题,所以这一环节花了很多时间。

其次,在检查句子翻译的环节,由于担心学生不懂翻译,教师反复讲解,耗费时间,可以说是课堂的教学语言不够简洁。

第三,由于在上一个环节花去至少25分钟的时间,所以以致于在“品味”这一重点环节,上得不够从容。

初中语文教学课例《孙权劝学》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初中语文教学课例《孙权劝学》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力分析
2、35%左右的学生文言基础比较差,尤其是阅读理
解能力欠缺,更加体现在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与良好的
语文学习习惯。
针对设定的教学目标,在这一节课的教学中,主要 体现一种新的文言文教学思路。重点从以下四个方面来 进行教学:吟诵为本、注重基础、合作探究、适当运用。
1、“吟诵为本”,即抓住文言文的特点,让“读” 贯穿课堂始象、运用,对文本 进行创造性阅读。本文作者为了突出“孙权劝学”,对 材料进行了剪辑处理,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为学生的创造性阅读提供了条件。
另外,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 意识,让学生自主的体验、探究,让学生自主的与文本、 教师和其他同学进行对话。因为本文是自读课文,因此 这节课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主,教师起引导作 用,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对一些重要知识点加以归 纳、总结。
课例研究综 味。

教学中,我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促
使学生养成自主读书的学习习惯,学生借助注释和词句
理解基本内容,教师只激发,点拨。让他们自己去发现
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在读的训练中,我以读思
结合的阅读原则:由读准到读懂、读情、读透──背诵,
自学效果很好,大部分学生能当堂背诵全文,提高了学
(二)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讨论逐步深入品味人物语言,分
析对话,体会人物形象,把握人物个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本文开卷有益、刻苦治学的主旨,勉励学生重
视读书,养成读书的良好习惯,不断提高自己的学识修
养。
1、七年级学生初步接触学习简单的文言文,对于文
学生学习能 言文如何学习还没有比较清晰地认识。
而吕蒙的话要读出自豪。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精选10篇】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精选10篇】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精选10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孙权劝学》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精选10篇】《孙权劝学》选自北宋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一一《资治通鉴》。

《孙权劝学》课文教学设计及反思

《孙权劝学》课文教学设计及反思

《孙权劝学》课文教学设计及反思《孙权劝学》课文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目标1、认识读书的重要性,刻苦治学。

2、体会文中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能背诵课文。

3、掌握文中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常见用法及意义。

4、了解有关《资治通鉴》及司马光的文学常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通过孙权劝学,吕蒙就学和鲁肃赞学来充分表现读书的重要性是本文的重点。

鲁肃、吕蒙的对话以及孙权劝学时的口吻,语气与神态是难点。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的表述不必详细到将教师、学生的所有对话、活动逐字记录,但是应该把主要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很清楚地再现。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一、导入二、讲授课文三、课本剧表演四、作业有句歌词:“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同学们知道这是哪部影视作品的主题曲吗?还知道那些英雄人物?“关公”英名一世,却败走麦城。

设计活捉关羽的人物是谁?1、范读课文讲述《资治通鉴》及司马光的故事2、注意下列字词的含义:掌事辞岂论议士就卿孤博士3、点名学生读课文思考问题:?吕蒙当初是怎样一个人?给他何称谓??鲁肃对吕蒙看法如何?有何变化?文中是哪句话?这句话是何语气。

?吕蒙如何回答?用何语气。

⑷鲁肃除语言上夸奖外,在行动上有何做法?⑤使鲁肃对吕蒙发生变化的原因?⑥用一成语概括吕蒙读书长进。

⑦孙权如何说服吕蒙,用什么语气?选三名学生扮演孙权、鲁肃和吕蒙饰演一个课本剧,分两场戏:第一场是劝学,地点在朝廷,人物是孙权和吕蒙,情节主要是他们的对话;第二场是赞学,地点在吕蒙家,人物是鲁肃和吕蒙,情节主要是他们的对话。

把《孙权劝学》与《伤仲永》作比较阅读,让学生讨论将课文改写成一个课本剧,要求有人物、场景及基本情节是《三国演义》吕布、关羽、周瑜、孙权-----学生思考教师解答:吕蒙学生读课文,读准字音,注意停顿。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学生一一解答并试着翻译课文“吴下阿蒙”“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惊讶、赞叹“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自得、自豪与蒙结友,拜其母。

鲁教五四版语文七年级第12课 孙权劝学(《资治通鉴》) 教案(5)

鲁教五四版语文七年级第12课 孙权劝学(《资治通鉴》) 教案(5)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孙权劝学》讲述的是三国时期的大将吕蒙听从孙权的规劝,发愤学习,终由一介武夫成长为一代儒将的故事。

此文篇幅短小精悍,故事通俗易懂,有一定的情节,可读性较强;且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蕴含着“开卷有益”的人生哲理,对学生有一定的启发性。

“文言文是老者、智者,但在课堂上出现在学生面前的时候应是可爱的孩子形象,因为学生都是孩子!”鉴于本课故事性较强,学习对象又是初一学生,因此在讲授本课时我把它定位于朗读课。

通过反复朗读使学生读准字音、读出停顿、理顺情节、分析形象、体会情感,并且熟读成诵。

本课以“七嘴八舌话三国”开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过程中采用自读法、朗读法、赏析法、自主学习、互助合作等多变的学习方法来活跃课堂气氛;再通过讲名人的读书故事,使学生在对比中明白读书的重要性。

最后巧对对联,以浅显的文言文结束本节课,既使学生学以致用,又激发其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孙权劝学》原文(选自《资治通鉴》)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整体把握课文,掌握关键字词和重要的文学常识,积累成语,翻译并背诵课文;通过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初步学会整体鉴赏浅易文言文。

(二)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品味人物语言,把握人物个性。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勉励学生重视读书,养成读书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品味人物语言中体验人物个性。

教学难点:在学习的过程中懂得读书学习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自读法、朗读法、赏析法、自主学习、互助合作学习法。

鲁教版(五四学制)七年级上册第2单元第12课《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鲁教版(五四学制)七年级上册第2单元第12课《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学生通过一个学期的文言文学习,对于古代汉语的常用字已经有了少量的积累,初步研究这篇课文时,参照课下注解,读懂文章大意应该不成问题。但是对于某些句子成分的省略,以及本文中所出现的语句倒装现象,学生恐怕不易把握。另外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某些同学翻译课文存在着一定的难度,需要同小组的同学帮助以及老师引导。
最后的自由发言对于平时不爱说话的同学来讲,存在着一定的难度;而对于那些喜欢讲、愿意讲,但是谈问题往往不够深入的同学来说,如何让他们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谈感想,感悟真理,并且用通顺的语言来表述,这也是一个磨练的过程。
l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认真钻研问题;
l训练学生的创造性与开放性思维,从多方面思考一个故事带给大家的启示。并能理论结合实际。
2、过程与方法:
l以老师的亲身经历为例,引出“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一言,从而导入课文;
l以当场书写的方法帮助学生积累生字词;
l去掉文章内所有的标点符号,一方面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对古文断句的识别能力;
l能主动提出问题,并能自己解决一些问题——让学生主动发问,以此构成一个教学环节,进而引出下一个教学环节:同学之间进行探讨,通过合作探究自己解决问题,老师只是起一种“串连”的作用;
l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文中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并让学生对同学的朗读进行评价,使学生形成初步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l总结成语,进而鼓励学生讲真话,谈感想,从现实生活的实际情况出发,以多角度来谈这则故事对我们大家的启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l学生是一个个生命实体,且人人可以创新,要充分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l学生的潜能无限,且普遍具有独立性。因此要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初中语文教学课例《孙权劝学》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初中语文教学课例《孙权劝学》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⑵“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耳”(前一句 表反问语气,对吕蒙辞学有责备、恼怒之意,后一句则 说得语重心长,言辞恳切,足见对吕蒙的关心、保护。)
⑶“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 益。”(从自身的切身体会来谈,现身说法,神情激动, 语气殷切。)
⑷“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既感到十分 惊讶,又由衷为吕蒙的进步感到高兴,惊异、赞许之态 呼之欲见。)
五、总结存储,课外延伸
1、总结存储:
本文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出息
的故事,告诉我们学有益于人的完善和发展的道理。本
文以对话为主,用不多几句话,就使人受到人物说话时
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2、课外延伸:
①解释“吴下阿蒙”“刮目相待”并造句。
“吴下阿蒙”原指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意思是
说人没有学问的意思。现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
凡学识大进,或地位从低下而攀高了,以和穷困而至富
有了,都可以用此语。
②写一篇读后感、谈谈学了本文后你》是一篇精短的文言文故事,全文只有

一百余字,但人物形象生动传神、呼之欲出。在叙事方
面,全文只写了孙权劝学和鲁肃“与蒙论议”两个片段, 先交代事情的起因,紧接着就写出结果,而没有写吕蒙 如何好学、他的才略是如何长进的。在人物描写方面, 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对话言简意赅,生动传神,富有 情味。
“文言文是老者、智者,但在课堂上出现在学生面
前的时候应是可爱的孩子形象,因为学生都是孩子!”
鉴于本课故事性较强,学习对象又是初一学生,因此在 教材分析
讲授本课时我把它定位于朗读课。通过反复朗读使学生
读准字音、读出停顿、理顺情节、分析形象、体会情感,
并且熟读成诵。本课以“七嘴八舌话三国”开始,调动

初中语文教学课例《孙权劝学》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初中语文教学课例《孙权劝学》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教学互动,小组学习在小组长带领下分工合作完成任
务,有小组评分,学生争抢回答问题。通过学生自主学
习疏通文意翻译,教师补充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学习文 教学策略选
言文翻译。通过复述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文章故事情 择与设计
节。通过小组合作,学生自主分析的方式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设计:朗读训练——学生自主学习----复述故事
——小组合作,相互补充翻译——人物分析——读书好
处分析。
教学设计:学生自主学习----复述故事——小组合
作,相互补充翻译——人物分析——读书好处分析。一
教学过程 个学生在识字量不足,落后其他同学,优她来读,其他
同学纠错,,集体朗读训练,再由她来读,学生点评,
表扬和鼓励,树立信心。鼓励她大胆读书大声读书。
文章。难点:结合课文分析读书的好处。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教学目标:1、结合注释梳理课文(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2、了解故事大意,尝试用自己的话讲述这
教学目标 个故事(能力目标)。3、分析并明白读书的好处(情
感目标),4、翻译文章,重点:结合注释梳理课文,
翻译文章。难点:结合课文分析读书的好处。
文言翻译五字法:留:国号、年号、地名、人名、
初中语文教学课例《孙权劝学》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学科
初中语文
教学课例名
《孙权劝学》

文章通过写孙权劝吕蒙读书,通过读书前后的变化
突出读书的好处,七年级学生,要教会学生翻译的方法。
教学目标:1、结合注释梳理课文 2、了解故事大意, 教材分析
尝试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3、分析并明白读书的
好处,4、翻译文章,重点:结合注释梳理课文,翻译
也难成为高效课堂。要实现高效课堂,教师先要改变,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12 孙权劝学教案 鲁教版五四制(2021年最新整理)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12 孙权劝学教案 鲁教版五四制(2021年最新整理)

黑龙江省鸡西市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12 孙权劝学教案鲁教版五四制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黑龙江省鸡西市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12 孙权劝学教案鲁教版五四制)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黑龙江省鸡西市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12 孙权劝学教案鲁教版五四制的全部内容。

孙权劝学。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12课《孙权劝学》教学案例分析与教学后记鲁教版五四制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12课《孙权劝学》教学案例分析与教学后记鲁教版五四制

《孙权劝学》教学案例分析与教学后记一、背景案例:文言文教学已经成为语文教学中的瓶颈之一.学生讨厌学,老师害怕教。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如何调动教师讲授文言文的热情,确实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文言文教学中有一个矛盾,即解决字词与赏读课文之间的矛盾.如果花大量的时间来解决字词,则出不了“彩”;如果一味地赏读课文,又成了绣花枕头;两者兼顾,则疲于奔命.既要夯实基础,又要出新,如何解决这对矛盾?值得庆幸的是,上学期到洋思中学学习了半天,听了一堂公开课《孙权劝学》.回来后,在教学中不断思索,反复实践的过程中,我逐渐察觉到了文言文教学的其中一条出路:努力上出文本价值,体现文言文的文化气息。

二、案例描述:以下是我的教学案例:《孙权劝学》(一)、导入:出示“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

让学生齐读两遍.师问:读出意思来了吗?这句话最早描述的是哪位历史人物?(板书:吕蒙)(二)、解题:请同学们帮老师做一个填空题。

ppt出示:孙权劝(谁)学习(什么),结果(怎样)?引出话题.(三)、了解《资治通鉴》《孙权劝学》短小精悍,告诉我们一个似乎人人知道却又经常被人们遗忘的道理,其实在《资治通鉴》里面这样的小故事还有很多,如(出示学生熟知的小故事),这些小故事都告诉了我们很多深刻的道理。

这就是作者司马光编纂本书的目的:出示: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让学生解释一下这句话的含义)出示关于《资治通鉴》的介绍(四)、读准字音,读出停顿,读出语气,读懂文意。

1、请一位学生读。

2、其他学生评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顺.有些不到位的可以由教师最终明确.3、学生试读(ppt出示去掉了标点的课文,可以请学生试着挑战)4、全班齐读课文。

(注意人物对话语气)(五)、小组学习、合作探究1、文中提到了几个人?分别做了什么事?(板书:孙权—-吕蒙——鲁肃)2、孙权为什么劝吕蒙学习?他是怎么劝的?(让学生找出原文后,ppt出示原文,并分析)让学生用现代汉语解释这些句子,着重点出一些重要词语,如博士、往事等让学生模拟孙权的语气来读一读这些句子,体会其中“!”所蕴涵的感情.3、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开始学习,结果怎样?学生找出文中鲁肃与吕蒙的对话(ppt出示原文)让学生用现代汉语解释这些句子,着重点出一些重要词语,如“及”“吴下阿蒙"究竟是怎样一个人?(ppt出示《三国志》中关于吕蒙的两则材料,进行对比)体会两人对话时的语气,如“大惊”“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中的“!”,学生试读.4、体会本文给我们的启示。

初中语文_孙权劝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语文_孙权劝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孙权劝学》教案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朗读课文,积累文言词汇,疏通文意。

(2)揣摩文中言简意丰、生动传神的对话描写,品味文章用对话来刻画人物、剪裁内容的表达效果。

过程和方法:以学生为主体,以“读”为载体,通过学读、品读、演读、背读几个环节引导学生研讨赏析本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刻苦治学、不断提高自己的学识修养,于国于己都意义重大的道理,从而勉励同学们重视学习,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1)疏通文意,领会文章给人的启示。

(2)揣摩文中对话,感受三位人物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心理,体味利用对话组材的妙处。

教学难点:美读课文,力求声情并茂,读出人物个性,读出文章特有的意味。

教学方法:讨论法、表演法、比较阅读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话说三国鼎立之时,吴王孙权雄霸一方。

其手下有员名将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曾随周瑜、程普大破曹操于赤壁,后又袭破关羽,占领荆州,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

可他就不爱读书,孙权多次劝说,他总是推三阻四,不肯就学,这不,孙权又来劝说了,结果如何呢?今天咱们一起来看《孙权劝学》,让我们共同步入三国时代,来领略一下古人的语言表达的艺术风采。

二、简介作者:学生展示自己在课前收集到的有关《资治通鉴》、司马光有关知识。

(可用多媒体显示)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人,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著有《司马正文公集》。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目的就是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所以有“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世之得失。

”之美称。

三、一读课文,正音正字。

1、教师有感情示范朗诵全文,学生听清读音,明确停顿。

2、全班齐读。

3、抽学生朗读,读后师生共同评价。

生字正音:卿(qīng)邪(yé)涉(shè)孰(shú)更(gèng)要求学生正确、流畅、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师要对学生朗读重音、停顿等进行指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孙权劝学》教学案例分析与教学后记
一、背景案例:
文言文教学已经成为语文教学中的瓶颈之一。

学生讨厌学,老师害怕教。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如何调动教师讲授文言文的热情,确实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文言文教学中有一个矛盾,即解决字词与赏读课文之间的矛盾。

如果花大量的时间来解决字词,则出不了“彩”;如果一味地赏读课文,又成了绣花枕头;两者兼顾,则疲于奔命。

既要夯实基础,又要出新,如何解决这对矛盾?
值得庆幸的是,上学期到洋思中学学习了半天,听了一堂公开课《孙权劝学》。

回来后,在教学中不断思索,反复实践的过程中,我逐渐察觉到了文言文教学的其中一条出路:努力上出文本价值,体现文言文的文化气息。

二、案例描述:
以下是我的教学案例:
《孙权劝学》
(一)、导入:
出示“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

让学生齐读两遍。

师问:读出意思来了吗?这句话最早描述的是哪位历史人物?(板书:吕蒙)
(二)、解题:请同学们帮老师做一个填空题。

ppt出示:孙权劝(谁)学习(什么),结果(怎样)?引出话题。

(三)、了解《资治通鉴》
《孙权劝学》短小精悍,告诉我们一个似乎人人知道却又经常被人们遗忘的道理,其实在《资治通鉴》里面这样的小故事还有很多,如(出示学生熟知的小故事),这些小故事都告诉了我们很多深刻的道理。

这就是作者司马光编纂本书的目的:
出示: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让学生解释一下这句话的含义)
出示关于《资治通鉴》的介绍
(四)、读准字音,读出停顿,读出语气,读懂文意。

1、请一位学生读。

2、其他学生评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顺。

有些不到位的可以由教师最终明确。

3、学生试读(ppt出示去掉了标点的课文,可以请学生试着挑战)
4、全班齐读课文。

(注意人物对话语气)
(五)、小组学习、合作探究
1、文中提到了几个人?分别做了什么事?(板书:孙权——吕蒙——鲁肃)
2、孙权为什么劝吕蒙学习?他是怎么劝的?(让学生找出原文后,ppt出示原文,并分析)
让学生用现代汉语解释这些句子,着重点出一些重要词语,如博士、往事等
让学生模拟孙权的语气来读一读这些句子,体会其中“!”所蕴涵的感情。

3、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开始学习,结果怎样?
学生找出文中鲁肃与吕蒙的对话(ppt出示原文)
让学生用现代汉语解释这些句子,着重点出一些重要词语,如“及”
“吴下阿蒙”究竟是怎样一个人?(ppt出示《三国志》中关于吕蒙的两则材料,进行对比)体会两人对话时的语气,如“大惊”“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中的“!”,学生试读。

4、体会本文给我们的启示。

问:三个人物中你最喜欢哪一个?为什么?(学生可以各抒己见)
将本文给我们的启示与学过的《伤仲永》做比较。

(ppt出示中央台主持人敬一丹的一句话:只要你想改变自己,什么时候都不晚)
5、体会《资治通鉴》的文化内涵
师:孙权劝学,使吕蒙学有所成,更改变了吕蒙和鲁肃之间的关系,其中的直接受益者是吕蒙,但最大的受益者其实是?(学生集体回答:孙权)为什么?(因为暑下之间关系融洽了,能帮助他更好的治国)。

这也是孙权劝学的用意所在。

他的这份良苦用心,他的这种劝说的艺术,能为后代的皇帝留下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

这就是司马光编纂《资治通鉴》的目的:“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读两遍,问读出意思来了吗?)
师:《资治通鉴》不是写给普通老百姓看的,而是帝王的读本,他要告诉以后的皇帝该怎么治国。

所以后代帝王们曾经这样说过:
“习闻明知古代帝王之道,身体力行《通鉴》原则”——明太祖朱元璋
“事关前代得失,甚有裨于治道”——清圣祖康熙
“叙事有法,历代兴衰乱本末毕具,……借此熟悉历史事件,从中吸取经验教训”。

——毛泽东就是这样一部书,受到了历代帝王的追捧,其实在《资治通鉴》中我们熟悉的小故事还有很多(ppt),希望同学们有空可以去翻一翻。

六、课堂小结。

七、作业:让学生课后找资料,了解“编年体”和“纪传体”的区别。

三、案例反思:
上完这堂课,仔细一想:整堂课思路清晰,环节流畅,基础知识教得很扎实,但太过于细碎,过分强调字词的理解而忽略了文本的厚度。

的确,反观我们目前的文言文教学现状,师生更多的还是将文本当作“语言材料”来处理,关注重点虚实词、特殊句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等。

于是课堂上学生忙碌的只是摘记,不管懂不懂先记下来再说。

一味地“反复强调”重点,只会导致课堂越来越沉闷,文言文变得越来越“面目可憎”。

值得庆幸的是,通过长期的讨论与摸索,目前中学语文教育界对文言文教学的价值取向基本达成了共识:通过文言材料的学习,体会文本的文言美、音韵美、言辞美、思辨美、情感美,让学生了解并深刻地认识我们的祖先,懂得我们的历史,从而继承和发扬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

套用一位前辈曾经说过的一句话便是:中学时期学习文言文,让学生接触一些优秀传统文化,是希望广大中学生成为传统文化的熏陶者,而不是文言研究的接班人。

基于这一理念,我查找了很多资料特别是《三国志》,反复研读《孙权劝学》,并对教案做了多次修改,更注重引导学生体会《资治通鉴》的文化内涵,努力体现文言文教学的三层境界:积累、整合;品味、鉴赏;思考、领悟。

1、积累、整合。

整堂课不是以串讲为主,而是以问题带出对重点字词的理解。

比如在体味人物语言的过程中强化“博士”“往事”等重点字词。

这种做法避免了琐碎,使课堂显得节奏紧凑,同时也节省了不少时间。

2、品味、鉴赏。

孙权是本文的主人公,他的语言非常有特点,先晓之以理,后动之以情,在循循善诱中又不失君王的果断。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一点一点地去品读孙权的语言,使这一人物形象逐渐显得饱满丰厚,更能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体会文言文的言辞美、情感美。

3、思考、领悟。

《资治通鉴》是一本帝王的读本,但学生对它并不熟悉,以前本人在教的过程中往往只是让学生记住其作者、主要内容等,对于其文化内涵,涉及甚少。

所以我设计这堂课的另外一个目的就是希望学生能对《资治通鉴》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引起他们阅读此书的兴趣。

虽然他们未必能全部读懂,但在中学阶段能对中国的这些经典书籍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对于他们今后生文化素养的形成将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