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情入理,引导学生刻画细节
入情入理,构建魅力数学课堂
入情入理,构建魅力数学课堂一、激发学生的情感1. 创设轻松活泼的氛围数学课堂通常都是严肃的,老师带着“教书育人”的使命讲解知识点,学生则认真听讲,课堂显得格外沉闷。
为了激发学生的情感,构建魅力数学课堂,老师需要创设一个轻松活泼的氛围。
可以在课堂上使用生动有趣的故事或图片引入数学知识点,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接触数学知识,不再对数学产生排斥情绪。
2. 引导学生发现美数学是一门充满美感的学科,而且美是可以被发现的。
在数学课堂上,老师可以将一些精美的数学图形、公式、定理展示给学生,让他们发现数学之美。
老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去欣赏一些著名的数学作品和数学家的传世之作,引导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和情感共鸣。
3. 鼓励学生表达情感在数学课堂上,老师应该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
可以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数学的看法和感受,也可以让学生发表一些关于数学的优秀文章或作品。
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在表达情感的过程中深入思考数学的意义和价值,从而产生对数学的热爱。
1.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数学思维是数学学习的核心,也是数学教学的重点。
在构建魅力数学课堂的过程中,老师需要重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可以通过启发式教学、情境教学等方式,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数学思维,从而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效果。
2. 注重数学知识的归纳总结数学知识点通常都相互关联,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重数学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可以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一起总结某个数学知识点的规律和特点,通过这种方式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 提倡合作学习学生之间可以在数学课堂上进行合作学习,通过互相探讨、互相启发的方式,来解决一些数学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学到知识,还可以培养团队合作的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从而形成情感上的共鸣和理性上的认同。
三、构建魅力数学课堂的实践策略1. 引入现代科技手段现代科技手段在教学中的运用可以大大提升数学课堂的魅力。
老师可以在课堂上使用多媒体教学辅助工具,结合一些动画、视频、互动软件,让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更加形象生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023年秋学期部编版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学计划附教学进度表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学计划附教学进度表六年级上册2023.09.012023年秋学期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学计划附教学进度表一、学情分析本学期由我担任六年级语文教育教学工作,本班共有学生40人,其中男生20人,女生20人。
大部分学生语文学习兴趣较高,语文基础知识掌握得比较扎实,但学困生的语文素质与学习习惯有欠缺,写字速度慢,读书较难,有一些学习方法的问题,需要在平时重点指导。
在作文方面,多数孩子不善于观察、积累,写作的时候无从下手,或者内容空洞。
本学期要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前提,以非智力因素培养、特别是良好的学习和思维习惯的培养为重点,着力提高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
二、教材分析第一单元以“触摸自然”为主体,《草原》描绘了内蒙古大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民俗风情。
《丁香结》描写了北京城内外丁香的美丽姿态,叙述了由丁香结引发的联想。
《古诗词三首》分别描述了月夜下的建德江,夏雨中的西湖以及上饶乡村的景色。
《花之歌》则从花的视角,描画了四季更迭、花开花谢的现象。
作者在描述时均融入了丰富的想象和联想。
要求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要提示学生在阅读时基于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想开去。
习作要求发挥想象,把变形后的经历写下来,注意把重点部分写详细。
本次习作要求以别的事物的角度看世界,体验变形后的生活和经历。
第二单元有鲜明的价值导向,反映了革命斗争的事,引导学生感受革命者英勇斗争、不怕牺牲、乐观的精神。
《七律•长征》概述了长征的艰难历程。
《狼牙山五壮士》叙述了抗战时期八路军战士保家卫国的壮举。
《开国大典》展现了新中国成立庆典的宏大场面。
《灯光》回忆了解放战争时期以郝副营长为代表的战士为革命胜利英勇献身的事。
本单元重点在于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
引导学生体会整体面貌和局部细节刻画的有机结合的思想,并运用到习作中。
关注整个场景的同时也要注重描写个体的表现,用点面结合的写法记一次活动,强调要写出印象深刻的重点部分。
细节体味慈母情,场景融入学子心——《慈母情深》(统编本五上)
细节体味慈母情,场景融入学子心——《慈母情深》(统编本五上)文本解读作者:王冬来源:《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2019年第11期王冬《慈母情深》是统编本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是根据著名作家梁晓声的同名小说删改而成。
这个单元的主题是“舐犊情深”。
母爱是人世间亘古不变的主题,《慈母情深》一文是这个主题下很典型的一种演绎。
故事的背景就在母亲工作的车间,尽管“我”只是向母亲要“一元五角”买一本长篇小说,但结合故事时代背景,这“一元五角”就显得“重逾千钧”了。
作者选取去工厂向母亲要钱买书这样的一个具体场面,用特写的镜头予以记录,从而刻画出了一位“慈母”的形象:哪怕自己的工作如此艰辛,也会无怨无悔、尽心尽力地满足孩子的渴望。
也许母亲说不出这“一元五角”背后的大爱,但她知道,让孩子快乐是每个母亲应该做的。
正如梁晓声本人在后来的《关于慈母情深》一文中阐述的那样,“如果我们的愿望是对于我们的成长有益的,哪怕仅仅是会带给我们快乐的,父母都会尽量地满足我们的愿望。
即使因为家庭生活水平的限制,实现我们的愿望对父母来说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父母也往往会无怨无悔地尽力去做。
父母总是这样——将为难留给自己,将快乐给予孩子”。
作者善于描写场景,刻画细节,融入感情。
通过反复修辞的运用,把一个个画面如电影般呈现在读者的眼前,打在读者的心上。
这个单元的语文要素提示有两条:一是注意体会场景和细节描写中蕴含的感情,二是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基于文本的理解和本单元语文要素的设置,我对《慈母情深》一课的重点内容作了如下解读和设计:一、给钱:关注细节,体会慈母的情深母亲是怎样给钱的呢?文中有三处细节描写:“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里了……”“数落完,又给我凑足了买《青年近卫军》的钱。
”在引导学生画出这三处句子之后,重点则放在文字的品读上:从这些场景的细节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掏”,说明母亲已经倾尽所有,所谓的“掏心掏肺”的“掏”也是这个意思;“揉得皱皱的”,是说这些钱母亲已经攒了很久,放在衣兜里一直舍不得用;“毛票”是零钱的意思,用“龟裂”的手数着“毛票”,足见母亲的辛劳,家庭的困顿。
披文入情、出情入理
披文入情、出情入理摘要:情感教育应是教学的根本。
在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
中学语文教学中充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披文入情、出情入理。
抓住情感与情理的联系,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丰富学生在学习中的情感体验。
从深刻领会作品创造的艺术意境,完成由情入理,寻文悟道的思维迁移。
从而激起一种热烈的积极的审美愿望,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能力。
关键词:情感出情入理体验感悟著名教育家夏沔尊所说:“教育不能没有情感”,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情感是人类文明的凝聚、内化与升华,是衡量个体与社会文明的重要尺度。
情感教育应是教学的根本。
而情感因素在语文教学中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
语文教材中,文质兼备的文学作品占据相当的篇幅。
这里有对祖国的爱、对人民的忠、对事业的追求、对信念的执著;这里有赤子之心、莫逆之交、朋友之情、手足之谊;……怎样才能帮助学生发掘出作品的这些内蕴,让真、善、美走进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呢?笔者认为首先语文教师应是情感教育的设计师、迁移者,教师应运用情感教育的方法,把传授知识和学生接受知识这种相互的思想交流和心灵活动融为一体,使教师、学生、作品三者情感产生共鸣,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内驱力,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一、营造浓烈的情感氛围创设一个良好的情感氛围,让学生处在“我要学”的状态下愉悦地学习。
而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作品都是他特定写作背景和写作目的的影响下的特定情感的表达。
因此,在学生正要接触作品时,教师就抓住本教材的情感个性,情感出发巧设导语,引带入境。
以情击情,才能扣击心灵。
充满感情的语调、表情、心境,以及结合课文所做的提示性的语言、动作,会创设一种学习情境,会激活学生思维,会让学生产生期待。
当学生的情感被调动起来时,他们就会沿着这条情感轨道,走进课文,走近作者。
比如《故乡》一课就可以这样设置导语: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故乡,我们都深爱自己的故乡,古往今来有多少人写故乡、思故乡。
五年级上册语文作文教案-第六课 心情阁-全国通用
第六课情感魔方(心情阁)教学内容:情感魔方之心情阁教学目标:1、学会围绕某种情感,选择具体、生动的事例。
2、引导学生用充满感情的语言表达内心的情感。
教学重点:通过细腻的细节刻画,表现人物真挚、丰富的情感世界。
教学难点:用细腻的笔触,写出内心要表达的内容,使事件,景物变得有灵性。
教具准备:教学课时: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游戏导入情景剧表演(根据话语提示,做出相应的表演)假设自己刚刚放学,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心情愉快走着走着,突然发现后面似乎有个人在“跟踪”,想到妈妈说过的:“不要害怕。
”可我越看那人越觉得他贼眉鼠眼,不由地加快了脚步。
可那人步步紧逼,还喊着我的名字,此时我更疑惑了:他怎么会知道我的名字?心中更害怕,跑得更快了。
最后跑进了一条小巷,正准备喊救命,只见那个叔叔向自己伸出了手,手中是自己不知何时掉落的学生证……(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发挥人物的语言、动作)或者变脸游戏变脸要求学生根据幻灯片出示的词语表演(动作、语言、神态、心理),实施奖励。
59分一起床,发现只有五分钟就要上课了。
考试遇到难题心爱的狗狗病了100分(教师适当引导表演者的心里想法)小结:根据同学们的表演,我们很容易意识到,人的心情会随着不同的境况而有所不同,这正是伴着人生的千变万化的心情,让我们体会到不一样的人生。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情感魔方——心情阁,去抒写我们自己独一无二的心情吧!(板书课题)二、亮点赏析,悟一悟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有买东西找人错钱的经历吗?你是什么做的呢?(生谈)其实,诚信,是最难得的。
这不,就有一位讲诚信的大婶出场了!2、赏析《指尖橘香》①配乐朗读,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及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划出细节描写。
②体会文中描写大婶的外貌描写的妙处。
(外貌为性格服务)③小作者和大婶之间发生了哪些故事,小作者的情感变化是什么样的?小结:作者以赞扬大婶诚信这样的情感为线索,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细致记叙了作者和大婶之间的买卖故事,从而突出了大婶的诚信,让作者感动。
巧借想象,引领学生深入解读文本
巧借想象,引领学生深入解读文本所谓想象,就是人在脑子中凭借记忆所提供的材料进行加工,从而产生新的形象的心理过程。
想象作为一种高级的认知过程,在学生对语言文本的解读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原因在于,文本解读是学生调动已有认知经验,凭借对字词意义的理解,展开个性解读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会不由自主地在头脑中对文本展开想象,形成相应的某种意境,而且还会自觉地“因境生情”、“由境生感”,获得对文本更为本质的理解和解读、更为深刻的体验和感悟。
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依托文本展开想象,感悟文本内在意蕴呢?一、展开再造想象,想象中再现文本意境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再造想象,是指让学生依据文本的描述,在大脑中展开想象,将文字符号转换为具体的场景和画面,再现文本中的某种意境。
引导学生进行再造想象,可以让学生在想象中整体感知文本所描述的情景或意境,让学生在这一意境中进一步对文本进行解读和感悟。
例如在教学《庐山云雾》一课时,文中的第三自然段这样写道:“眼前的云雾,刚刚还是随风飘荡的一缕青烟,转眼间就变成了一泻千里的九天银河;明明是一匹四蹄生风的白马,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它又变成了漂浮在北冰洋上的一座冰山……”为了让学生理解庐山云雾的瞬息万变,我让学生结合语言文字,展开再造想象,在头脑中再现文本所刻画的意境。
我这样进行引导: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你的脑海中呈现出什么样的情景?你感受到庐山的云雾有怎样的特点?学生在想象中再现庐山云雾的意境,感受到庐山云雾的瞬息万变,变化无穷。
二、借助情境创设,想象中走进人物心灵在语文教学中,情境创设往往能触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置身情境中对文本进行解读,促进学生对文本内涵的理解。
同时,从更深的层次来讲,情境创设的意义还在于,可以帮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展开想象,想象主人公在当时的情境中可能在做些什么,心中又在想些什么,由于学生置身其境,展开的想象也就并非信马由缰、不着边际的,而是切合实际、洞察人性的。
入情入境法在教学中的运用
入情入境法在教学中的运用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教学中,要通过解读文本,让学生沉迷其中,实现学生与作者心灵的对话和精神世界的自由交流。
那么如何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思维和情感活动呢?必须运用恰当的手段,让学生进入文本特定的情境,有效地与文本进行沟通。
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尝试了以下几种“入情入境”法。
一、情景导入导入课文是语文课堂教学重要的一环。
课文导入的方法很多,从创设情景以帮助学生走近文本的角度看,主要有故事式、描述式、图画式、演示式几种。
故事式就是用讲课文故事的方法导入课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理解课文。
这种方式比较适合故事性强的文言文。
如:教《陈涉世家》,课一开始,教师说:“这节课我给大家讲个故事。
”学生精神为之一振。
教师接着说:“同学们知道陈胜、吴广吗?我讲的就是他们领导农民起义的故事。
”于是教师依照课文内容,加进一些细节,把课文内容讲给学生听。
讲完后,教师说:“这个故事哪里有?请大家翻到课文《陈涉世家》,它会原原本本地告诉你。
”这样导入,不但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对学生理解文言词语和课文内容,翻译、复述、背诵课文都有好处。
图画式导入是教师运用能体现课文内容的图画,引起学生学习课文兴趣的一种导入方法。
如教学《岳阳楼记》时,可以以一幅含有洞庭湖远景的岳阳楼照片导入。
为了把教学的内容更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可以使用演示式导入。
如教学《中国石拱桥》,教师带来一些搭桥用的硬纸板,让学生上台搭成平桥和拱桥,并比较它们的承受能力。
以此导入课文,学生能获得具体、可感的课文知识,既激趣,又引思。
二、生动讲解讲解要做到生动,必须感情充沛,具体细致,准确流畅,干净利落,调动多种感官,配合身段、手势、神情等肢体语言,将作品中的情感淋漓尽致地传达给学生。
当然,“讲”要讲在关键处,讲在点子上,要“讲”中有“导”,做到“导而弗牵”、“开而弗达”,不能滥用,多用,一讲到底。
如,教学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宜联系到苏轼政治上失意、与弟苏辙七年不见的背景对“把酒问青天”、“起舞弄清影”两处进行生动的、启发性的讲解,这对学生理解课文,与作者达到心灵上的共鸣是很有好处的。
习作单元精读课文的教学策略——以《那个星期天》为例
初步尝 试运用 片段练 笔提升
借助旁 批字读 深层体 悟方法
写文评 文改文 形成单 元成果
(一)着眼语文要素,明确单元任务
图 1 习作单元各部分内容的功能 以《那个星期天》为例,其自身训练价值
单元导语页明晰本单元训练目标:一是体 可从三道课后练习中得以体现。第一个问题:
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二是选择合适的内 “默读课文 , 说说在这一天里‘我’的心情经历了
1. 通过预习单自主学习生 字新词,理解词语意思。 2. 抓住关键词句感受“我”心情变化的过程,概括 词语填写学习单,并体会作者真实自然表达情感的 描写方法。( 教学重点 ) 3. 借助《初试身手》,运用“融情于事”“融情于景” 的方法进行仿写训练。( 教学难点 ) 4. 比较本课与《匆匆》在情感表达方式上的异同。
1. 融情于事 原则 : 由浅入深 层层感悟
第一层: 抓住事例,体会“这段时光不好挨”,明确“融情于事”的写法。 第二层: 缩减事例,对比阅读,感受罗列多个事例表达同一情感的方法。
第三层: 更换事例,详略对比,体会“融情于事”重在“情”。 第四层: 创境朗读,体会“我”焦急心情的延续和程度的加深。
例:“我迫不及待拿出绘画工具,一会儿工笔细 描,一会儿挥笔速写,把观察到的云彩的变化
2. 融情于景
【第三段】那是个春天的早晨,阳光明媚。
各异以及蚂蚁的勤劳团结画得惟妙惟肖”,让学 生跟文本事例进行对比,学生朗读后发现这个
【第六段】看着盆里揉动的衣服和绽开的泡沫,我感觉到周围的光 线渐渐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缥缈,我 一声不吭,忽然有点儿明白了。
两篇文章在表达情感方式上的异同
相同点
不同点
《匆匆》
选取细节,感受母爱作文写作指导
选取细节,感受母爱作文写作指导选取细节,感受母爱作文写作指导作文即生活。
离开生活的作文是没有生命力的,只有写出自己真实的、独特的感受,才是真正的作文。
作文教学,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身旁的人和事,激起学生写作的情感和欲望。
在写感恩母爱时,我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感受母爱,选取典型事件,抓住细节来表现母爱。
指导学生写母爱,我从以下几点入手:一、指导观察,感受母爱。
学生的情感一般来自于直接的体验,观察是最根本的。
没有观察就没有作文的素材。
观察,就是要关注生活细节,从生活细节中取得启发。
指导学生平时留意观察母亲为咱们所做的点点滴滴的普通小事,体会这些小事中包括着浓浓的母爱。
二、联系生活,体验母爱。
母爱是对怀中婴儿的甜甜亲吻;是手把手教孩子写字的苦苦耐心;是儿女远行时的句句嘱咐;是过早爬上眼角的一道道皱纹。
母爱是一首田园诗,悠远清净;母爱是一幅山水画,自然清新;母爱是一首歌,婉转深情。
母爱是醉人的春风,是润物的小雨,是相伴你一生的盈盈笑语,是你飘泊天涯的缕缕思念。
母亲给予咱们的太多了,生命是她给的,生活是她给的,一切的一切都是她给的。
母爱是人世间最圣洁、最伟大、最无私的亲情。
我让学生回忆经历寻觅事例:打开你沉封已久的记忆,掀开你成长的历程,想一想那些早已被你遗忘的一件一件的小事,它们就像一粒一粒的珍珠被你无心中丢失在沙土里,此刻,请你们轻轻地把它拾起,用真心拂去尘埃。
给咱们讲讲你和你妈妈的故事,讲讲那些留在你记忆深处的,让你至今感动的事情。
在学生各抒己见的交流中教师相机点评并深化情感,让学生在一件件生活细节中体会到母爱的伟大。
3、情景再现、刻画细节。
细节描述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画,它可以描画一个动作、一个神态、一次心理活动等。
它是刻画人物性格,揭露人物心里世界,揭露人物身份,表现人物细微复杂情感等的最重要的方式。
母亲给了咱们无微不至的关切,给了咱们全数的爱。
在咱们的生活中,这样的细节真的数不胜数,让咱们打开记忆的大门,从咱们有记忆开始搜寻,它或许是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乃至是一次对话……说一说哪些生活细节让你感受到了母爱?叙事是写作的大体能力,而叙事的动人处在于细节。
细节描写教学设计
细节描写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细节描写的概念和作用。
2、帮助学生掌握细节描写的方法和技巧。
3、培养学生通过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描绘场景、表达情感的能力。
4、引导学生在写作中注重细节,提高写作水平。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细节描写的概念和作用。
掌握细节描写的方法和技巧,如动作、语言、神态、心理、外貌等描写。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在写作中灵活运用细节描写,使文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细节描写的概念、作用和方法。
2、示例分析法:通过分析优秀作品中的细节描写,让学生直观感受其效果。
3、实践练习法:让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过程1、课程导入(5 分钟)展示一张人物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
提问:大家的描述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有些同学的描述更生动形象?2、讲解细节描写的概念和作用(10 分钟)概念:细节描写是指对人物、景物、事件等表现对象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刻画。
作用: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立体。
增强作品的真实性和感染力。
推动情节发展,营造氛围。
3、细节描写的方法和技巧(20 分钟)动作描写:通过对人物动作的细致刻画,展现人物的性格和心理。
示例:他弯下腰,捡起地上的垃圾,轻轻放进垃圾桶里。
语言描写:注意人物语言的个性化,符合人物身份和性格。
示例:“别担心,我会一直在你身边。
”她温柔地说道。
神态描写:抓住人物面部表情的变化,反映其内心活动。
示例:他的眼睛瞪得大大的,满脸通红,愤怒地吼道。
心理描写:深入人物内心,揭示其思想和情感。
示例:他心里想:这次考试一定要考好,不能让父母失望。
外貌描写:描绘人物的容貌、服饰等,突出其特点。
示例:她扎着两个麻花辫,穿着一件粉色的连衣裙,像个可爱的小公主。
4、示例分析(15 分钟)展示一篇优秀的记叙文,让学生找出其中的细节描写,并分析其作用。
5、写作练习(20 分钟)给出一个写作题目,如“一次难忘的经历”,让学生运用细节描写进行写作。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写作:学会记事》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写作:学会记事》教案一. 教材分析《写作:学会记事》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作文教学课文。
本课主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生活,抓住事物的细节,学会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描绘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教材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记事的技巧。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写作基础,但不少学生在写作时仍存在观察不细、表达不准确等问题。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进一步提高观察力,丰富写作手法,提高记事的表达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记事作文的基本要求,学会观察生活,抓住事物的细节,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描绘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方法,培养学生学会与他人交流、分享写作心得,提高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培养积极向上的写作态度,提高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抓住事物的细节,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描绘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2.教学难点:如何将观察到的事物细节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使作文更具吸引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2.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写作心得,相互借鉴,共同提高。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文讲解、相关例文、写作素材等。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观察生活,准备写作素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细节,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与本课主题相关的例文,让学生了解记事作文的基本要求,分析例文中的亮点,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抓住事物的细节。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心得和写作素材。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帮助学生丰富写作思路。
品读语言,推敲细节,入情入境——草原教学案例_教案教学设计
品读语言,推敲细节,入情入境——草原教学案例[设计理念]《草原》是我国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出访内蒙古草原后写的一篇游记散文,文笔细腻,感情真挚,表现了“蒙汉情深”这个民族团结的大主题。
我在教学这篇课文时,试图“品读语言、推敲细节”为主要教学手段,进而引导学生悟情悟境,激发学生学习名篇的积极性。
[教学实录]师:上节课我们初步阅读了《草原》这篇课文,大家应该能通过阅读感受出本文语言的优美。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讨论,一起探讨:老舍先生是怎样用他的生花妙笔来描绘草原之“美”?(学生自由读书、划语句、小声讨论,老师巡视。
)师:草原美不美?在课文中找出你的依据,谈谈自己的理解。
生1:草原很美,它的天空明朗,所以作者说“空气是那么……我满心的愉快”。
师:作者原来去过草原吗?生1:没有,因为他说:“这次,我看到了草原。
”说明以前,他没去过。
师:课前,老师要求大家搜集关于草原的资料,老师通过搜集发现有首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很好听:“蓝蓝的天上白云飘……”大家会唱吗?生齐声回答:会。
师:好,大家就一起唱唱,体验一下作者“想高歌一曲”的心情。
……师:草原之美还表现在哪里?在课文中找出你的依据,谈谈自己的理解。
生2:绿得美丽,白得美丽。
作者写到:“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轻轻流入云际。
”师:我注意到作者写草原“绿”的特点时,用到一个词语“翠色欲流”,“翠色”好看吗?生3:好看,我喜欢画画,翠绿色很鲜亮,给人生机勃勃的感觉。
师:在绿色的草原上,点缀着如白花般的羊群,你有什么感受?生4:恬静、舒服,充满诗情画意。
……师:静态的草原很美,热闹的草原美吗?作者从哪里开始写草原由“静”到“动”这一变化的?生5:作者从这里开始写这一变化:“牛羊多起来……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师:读了有什么想法?生5:内蒙古人民热情好客。
生6:作者当时被这种热烈欢迎的场面感动,内心非常愉快,所以写他们像彩虹,因为“彩虹”很美。
……师:联欢的场面美吗?生7:美,内蒙古人民很豪爽,吃手抓羊肉、喝酒、唱歌都非常过瘾。
《细节描写》教案
《细节描写》教案《细节描写》教案《细节描写》教案1教学目标:1、明确细节描写的内涵,学习细节描写的方法并学会运用。
2、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积累人生体验,做生活有心人。
教学重点:细节描写的方法及运用教学难点:通过细节描写再现生活体验一、故事导入:这是发生在一个犯人同母亲之间的故事。
探监的日子,一位来自贫困山区的老母亲,经过乘坐驴车、汽车和火车的辗转,探望服刑的儿子。
在探监人五光十色的物品中,老母亲给儿子掏出用白布包着的葵花子。
葵花子已经炒熟,老母亲全嗑好了。
没有皮,白花花的像密密麻麻的雀舌头。
服刑的儿子接过这堆葵花子肉,手开始发抖。
母亲亦无言语,撩起衣襟拭眼。
她千里迢迢探望儿子,卖掉了鸡蛋和小猪崽,还要节省许多开支才凑足路费。
来前,在白天的劳碌后,晚上在煤油灯下嗑瓜子。
嗑好的瓜子肉放在一起,看着它们像小山一样一点点增多,却没有一粒舍得自己吃。
十多斤瓜子嗑亮了许多夜晚。
服刑的儿子垂着头。
作为身强力壮的小伙子,正是奉养母亲的时候,他却不能。
在所有探监人当中,他母亲衣着是最褴褛的。
母亲一口一口嗑的瓜子,包含千言万语。
儿子“扑通”给母亲跪下,他忏悔了。
看到这儿,我的眼睛湿润了,大家也被感动了吧?那么,大家深受感动的是故事中的哪一幅画面呢?感动的原因是什么呢?(生谈)二、点击细节是啊,大家都被其中的一幅幅小的画面感动着!这一幅幅小的画面就是细节啊!同学们,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细节”吗?(生谈)细节描写就是抓住细小事物,一个动作、一种表情、一个特点,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进行放大。
它归根到底是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的,细节描写越生动,人物形象越鲜明。
巴尔扎克曾经说过:当一切的结局都已准备就绪,一切情节都已经过加工,这时,再前进一步,唯有细节组成作品的价值。
请同学们回忆,在我们学过的课文或自己曾经读过的文章中,有哪些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细节描写呢?(生谈)(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文片段)1、……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过铁道时,他先将桔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
教育需入心、入情、入理
以及 个性 特点 ,深 入 分析 学生 心理 ,选 择正 确 的教学 方 式 , 方 式开 展教 育 。组 织教 师 和学生 认 真学 习党
打开 学生 心灵 之 窗 。现代 教育 需要 培养 学生 心灵 的 多样 性 和 的精神 ,学 习 习近 平 总书记 讲 话 内容 ,提 升
丰 富性 ,教师 需要 教 育学 生将 孝心 献 给父母 ,将 爱心 献 给社 教 育 的严格 标 准和 高要 求 ,做 到学 深学 透 、
2.人 情教 育 。在 开展 感恩 教育 过程 中 ,学生 成 长过 程贯 则 ,督 促学 生严 格遵 守 学校 规定 ,养成 良好 思 想 品格 。教育
穿 整个 教 育 当 中,通 过合 适 的载 体 ,例 如 :适 合 的教 育 文本 工 作者 要用 自己 的一言 一行 做 出表率 ,形 成上 行下 效局 面 ,
主题 。 晓之 以情 ,动 之 以理 ,用情 打动 学生 ,让 学生 感受 到 多 、事 务繁 多 、缺少 时 间和精 力 等借 口逃避 学 习 ,这与 教育
被关 爱 和关 心 ,获取 正能 量 ,树立 正 确的人 生 观和 价值 观 , 实 践要 求背 道而 驰 ,必 须严厉 杜 绝 。现 阶段 ,学校 虽然 各项
教 学 需 要 人 心 、人 情 、人 理 ,就 需 要 ◎
保 障学 生学 习方式 的灵 活性 和多样 性 。不 能
叶 只 通过 开班 会 、做 笔记 或者 看 资料 的形 式 开 发 展 教育 实践 活动 ,还需 要开 设专 题 的讲 座 、 君
教师 需要 和学 生 经常 沟通 、交 心 、交朋 友 ,了解 学 生 的家庭 开 展专 家辅 导 活动 、上 党课 、观看 专题 片 等
教育 需入心 入 情 入 理 以及教学情境等 ,引发学生内心的共鸣。教师可以选择经典 从而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肖培东:品读细节,体味文本内涵和人物情感《卖白菜》教学案例
肖培东:品读细节,体味文本内涵和人物情感--《卖白菜》教学案例肖培东内容摘要:“教什么”和“怎么教”永远是语文教学的核心问题,也是一直困扰一线教师的最大问题。
读懂编者意图,读懂文本和作者,依据学情,贴着文字,贴着学生选择教学策略,合理设计教学,实现教师、学生、编者、文本之间的深度对话,是突破这一难题的有效手段。
运用这一手段,教学《卖白菜》,紧抓“穷”“人”“泪”,收效甚佳,值得思考。
关键词:《卖白菜》;教什么;怎么教;思考《卖白菜》是莫言忆旧系列作品中的一篇,这也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和他的作品首次进入初中语文教科书,出现在初一(七年级)上学期。
“作者聚焦一段非常岁月――糠菜半年粮的1967年的冬天,以一种孩子的真切和成人的冷静,加上些微的温情,把当时社会和家庭生活的本真呈现给读者。
”[1]文章通过一段辛酸往事的回忆,刻画了一个坚强、自尊、朴实、诚信的母亲形象,特殊年代里农民生活的艰辛与酸楚让人疼痛,但母亲坚强自尊的脊梁却也支撑了一代又一代人。
这篇文章,课本里注释是说选自《莫言文集小说的气味》,可也被莫言本人选入自己的散文随笔集。
小说?散文?文体是什么,也许并不要刻意去确定,就是那代人生命中一个真实存在又无法遥远模糊的印记与流痕。
爱说故事的莫言说:“我自己的故事,起初就是我的亲身经历。
”[2]《卖白菜》文中的“我”该是莫言,因为莫言在瑞典学院的诺贝尔奖演讲时说:“我最后悔的一件事,就是跟着母亲去卖白菜,有意无意的多算了一位买白菜的老人一毛钱。
算完钱我就去了学校。
当我放学回家时,看到很少流泪的母亲泪流满面。
母亲并没有骂我,只是轻轻的说:‘儿子,你让娘丢了脸。
’”这个“我”又不一定就是莫言,因为冻哭在那个年代的每个孩子,都能通过莫言的文字找到自己的影子,那个年代的穷苦,是所有人的穷苦,是整个社会的冰寒,而我们,又都有这样坚强中摇摇欲坠的凄惶的母亲。
“这是我看到坚强的母亲第一次流泪,至今想起,心中依然沉痛。
由情入境,由境入学—分析高中物理的情景教学
由情入境,由境入学—分析高中物理的情景教学发布时间:2021-05-25T16:18:59.707Z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5期作者:张艳楼[导读] 新课标改革对教学活动提出了新的要求,让教学有了新的方向。
张艳楼安徽省宿松县宿松二中安徽安庆 246500摘要:新课标改革对教学活动提出了新的要求,让教学有了新的方向。
在高中物理课堂上,教师要让课堂散发新的生机和活力,让学生能够高度集中注意力,树立学好物理课程的信心。
为此,教师要合理运用情境教学法,让知识点的讲解活灵活现,帮助学生感受物理课堂的魅力,有足够的毅力钻研物理知识。
基于此,本文就从创设问题情境、多媒体情境、实验情境三个层面论述了情境教学模式在高中物理课堂上的运用策略。
关键词:高中物理;情境教学;新模式;运用引言在以往的高中物理课堂上,在更加机械枯燥的教学中,学生往往都是依靠死记硬背来学好这门课程,造成学生出现严重的抵触情绪。
为了改变这种不良的局面,教师要思考如何让教学满足学生的求知需求,在情境化的教学中让课堂充满活力。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教师就要充分发挥情境教学法的优势,加强理论知识的渗透,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推动高中物理教学的持续健康发展。
一、打造问题情境,打开学生发散思维高中物理课程的内容相对比较抽象复杂,其中也常常包含一些难以让学生快速理解的知识点。
[1]为了帮助学生加深对基础知识的认知,教师就要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引发学生的思考,指引学生完成主动探究,帮助学生实现由被动向主动的学习转变。
比如,在学习到高中物理《自由落体运动》一课的过程中,教师在开始讲课之前先为学生提出几个问题,在创设问题情境的同时让学生调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归纳出本节课程需要学习的主要知识。
首先,教师可以用“苹果落地、雨滴下落、树叶落下这些物体的下落速度是一样的吗?”这个问题让学生能够把注意力高度集中在课堂上,做好新课导入的准备。
接下来,教师还可以引发学生思考: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的快、轻的物体比重的物体下落的快、轻重物体下落的一样快这三个猜想哪一个是正确的,需要在怎样的条件下才能达到。
以小见大,抓细节悟真情
以小见大,抓细节悟真情作者:沙鲁丽来源:《语文世界(教师版)》2022年第09期母爱柔静如水,父爱深沉如山。
而在吴冠中先生的记忆中,父爱犹如那一叶扁舟,载着沉沉的思念,飘进了他的梦乡。
往事如电影般闪现,一幕幕的场景在梦境中铺展开来。
《父爱之舟》这篇课文采用倒叙的手法,以“刚刚梦醒”开始,回忆了与父亲之间的往事,以“醒来,枕边一片湿”结尾,首尾呼应。
用“姑爹的小船”将七个场景串联,讲述了父亲用小舟带着我一路求学,从初小到高小,记录了很多看似平凡的琐事。
文中提到吴冠中小时候家庭困难,父亲对自己极其吝啬,对“我”却很大方,为“我”买枇杷,加钱给“我”换好房间,给“我”买热豆腐脑,糊万花筒,背我上学,粜米凑学费,缝被铺床,等等。
平凡的琐事,却以小见大,愈加凸显父爱的伟大。
课文中没有华丽的辞藻,质朴平淡的语言,饱含了吴冠中先生与父亲之間真挚朴实的情感。
梦里场景的点点细节和无处不在的父爱,如涓涓细流,流淌进读者的心里,缱绻不散。
《父爱之舟》是统编版五年级上册的课文。
课文所在单元提出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
作者在有了丰富的人生阅历后,再回首看往事,其中所含情感是五年级的孩子所难理解的。
那引导学生体会文字背后蕴含的浓浓父子情就是本节课教学的重难点。
学生要想通过平白朴实的语言,感受到无处不在的父爱,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细节,细细咀嚼。
学生掌握了抓住细节的悟情之道,也就实现了语文学科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教学长篇叙事散文,要在短短的40分钟的课堂内完成教学目标,凸显教学重难点,就必须要长文短教,让有限的课堂时间发挥最大的价值。
在教学《父爱之舟》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通读完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分段概括,把目光聚焦在吴冠中先生梦中的场景上。
在理清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学生概括出作者通过梦境呈现了成长路上的七个场景:卖茧买枇杷、加钱换房间、逛庙会时买热豆腐脑、背我上学、凑钱缴学费、撑船送“我”考试、缝补棉被。
融情于“境” 创意表达——五上第六
文|王明霞王欣【真实情境与学习任务】五上第六单元以“舐犊情深”为人文主题,以“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和“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为语文要素。
教学这一单元时恰逢学校举行“感恩父母”主题活动,由此,本单元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学习主题为引领,以学习任务为载体,整合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基于真实的任务情境、融合单元训练要素,设计了学习任务群,即“采用书信、演讲或其他喜欢的方式表情达意”。
这一任务群设计,旨在突出第三学段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引导学生“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满足学生语文课程素养发展的需求。
【单元教学目标】1.通过课前自学、全班交流、课堂检测等形式,掌握本单元的生字新词,感受三篇课文中流淌的“舐犊之情”,并联系现实生活初步感受文学语言和形象的独特魅力,获得个性化的审美体验。
2.通过多种学习方式体会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并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从而发现本单元文学作品的基本特点,提高审美品位。
3.在真实的社会场景中,能积极观察、感受自然与社会,愿意表达自己独特的体验与思考,尝试创作文学作品。
【单元教学流程】一、前置任务(建议课前完成)1.学习目标。
通过前置活动,了解学生已有认知,以及联系生活表达自我感受的能力。
2.任务设计。
同学们,“舐犊之情,流淌在血液里的爱和温暖”。
天下所有的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从孩子呱呱坠地那天起,他们就倾注了无私的爱。
我们也深爱着自己的父母,总有无尽的话想要和父母说。
学校将举行“感恩父母”主题活动,让我们有机会进一步感受、表达与父母之间浓得化不开的感情。
本单元,我们将学习以“舐犊情深”为主题的文学作品,体会作者蕴含在场景和细节中的深情,并主动运用场景、细节描写表情达意,从而在真实的社会场景中表达自己独特的体验与思考,敢于尝试创作文学作品。
学习之前,请同学们借助“前置任务小提示”完成自己的作品,感受父母之爱,并表达对父母的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由情入理,引导学生刻画细节
摘要:细节刻画有章法可循,且存在于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
围绕细节刻画表达要求,通过阅读经典、深度品析、随文练笔、归纳整理来感受细节的独特魅力和探寻写作技法,有利于学生在增强实践运用能力的基础上灵活自如地运用,为表达增加亮点。
关键词:高中语文细节情感方法
天下之事,必成于细。
“没有细节就不可能有艺术作品,真实的细节描写是塑造人物,达到典型化的重要手段。
”(李准)。
学生在写作中发现,越是细节的东西,越不好把握,越不能画出其与众不同的棱角。
教师在教学中也多是围绕文章主题确定、结构情节把握、语言表达顺畅、逻辑思维清晰等方面进行宏观教学指导,让学生在掌握要领的基础上自由发挥和自主写作。
这样的教学指导显然只能让学生粗线条勾画,但要想使学生的文章出彩、有亮点,仍需细节打磨。
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细节的魅力、在品味中探知写作技能、在练笔中感悟写作方法、在归纳中激发写作灵感,这些对于帮助学生刻画细节描写具有推动意义,值得尝试。
一、阅读经典,感受细节之魅力
经典的力量是无穷的,是学生学习的宝贵财富。
特别是一篇
篇充满奇思妙想和声情并茂的文章定能使学生耳目一新,在感受细节魅力的过程中不禁拍案叫绝。
写作应该从阅读抓起,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找到学习的范例,观赏细节所带来的婀娜多姿的“倩影”,感受其中热情奔放的活力、情意绵绵的内力……
还是那句老话:“要想让自己变得聪明,多读书吧,多读好书。
”例如,在阅读《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文时,文章描写严冬的大雪时,用了“密”“好”“紧”三个字。
在写到“好雪”时,用了临江仙词作细化:忒杀堪怜,剡溪冻住猷船;宇宙楼台都压倒,长空飘絮飞绵。
三千世界玉相连,冰交河北岸,冻了十余年。
但从细节描写上看,写出了下雪时的极度严寒,船被冻在河里;积雪太厚,以致宇宙楼台都被压垮倒掉;河上都结了冰,并且是十多年。
由此可见,“好雪”的细节描写突出了雪大、雪厚、雪久。
再加之“正紧”,让读者在紧张的氛围中,感觉到了林冲的处境已越来越危险,形势也越来越严峻,可谓是“步步惊心”,让读者从雪的神态中不仅感受到了环境的恶劣,还体味到了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让他们有了学习的模板。
抓住文章的经典,通过认真研究和反复朗读,使学生获得更为丰富的语言信息,让他们在深入学习揣摩中丰富思维情感。
阅读经典,就要给学生“蓝本”,让他们有学习的机会,让他们有可探究的载体。
引导学生反复阅读,在仔细咀嚼的过程中品味其中的点点滴滴,感触其中的情感。
阅读经典,还需要教师的指点,让学生在有章可循、有目的探究过程中积淀知识、开阔
视野。
二、深度品析,探寻细节之技法
凡细节都有可究的地方,都需要用心品读和剖析。
探究细节的技法,能使学生在自觉学习运用中形成深刻的感知。
透过细节描写的表象深入探究其中的意蕴,能在延伸阅读感知的基础上融入更多的主观创造,让细节更加生动感人。
利用深度品析来探寻表现技法和技巧,更利于学生将临摹主动变为探究,拓宽学生认知的广度和深度。
例如,在学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文时,结合“体会文中精彩语句,感受细腻生动的描写来认识海伦的纯洁高尚的世界观、人生观”这一教学难点,我引导学生找出自己最喜欢的细节部分并加以评述和表达,揣摩其中的表现手法。
有的同学选择了“第一天”中想看看安妮·萨莉文时的心理描写,认为作者在表述中通过眼睛这个“心灵窗户”感受到了外面五彩缤纷的世界,体味到了作者对他们的善良、温厚与友谊的真切描写,让他们在了解作者内心思想变化的基础上,给了他们更多的写作参考,让他们能够透过表象找出所要描写的内容及技法,帮助他们生成更为敏锐的思维感知。
同时,学生对白描手法在心理描写中的运用进行了探讨交流,认为这是作者有感而发的结果,更是在巧妙构思过程中运用不同层次结构描述的综合运用。
指导学生深度品析,需要教师提供可探究的引子,让学生围绕其中相应的内容来主动拓展延伸,让他们获得更多的探知机
会。
学生要围绕作者的写作意图、写作方法来归纳总结,探寻其中的表达规则,让他们形成更多的探究思路。
鼓励学生运用讨论、争辩、质疑等方式对技法的运用加以探讨,让学生在主动运用中获得更丰富的感思和认知。
三、随文练笔,践行细节之方法
好文章是磨出来的,更是练出来。
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临摹练笔能让学生在尝试过程中掌握写作方法,让他们的思维如泉水般源源不断地流淌,产生“水到渠成”之感。
随文练笔能使学生在主动实践的过程中自觉领悟出其中的方法,进而灵活运用技法来指导模拟写作。
随文练笔能让学生在实践中找到技法,在揣摩运用中感受到“不一般”。
例如,在学习完《长江三峡》一文后,学生对三峡的美景赞不绝口,各自都有心仪的山峰,都有要学习的细节描写。
我没有要求学生模仿此文中的例子立即写一篇游记,而是要求学生结合自己曾经游玩过的地方,仿照其中的某个例子进行描绘。
有的学生根据“巫山”,写出了自己曾经游览过的“黄山”:大清早,我租了一件大衣早早登到山峰,抬头看天,烟雾袅绕,雾蒙蒙一片,让人在略微寒冷中有了一点期盼,期望与太阳公公见面。
再看远处的山峦,重峦叠嶂,鬼斧神工般裁剪,让山峰更显本色,有的婀娜多姿、有的雄健壮美……特别是见到了迎客松,更让人有如归之感,迎客松好像正伸出热情的双手在迎接着我们,对我们说:“欢迎,亲爱的朋友们!”很显然,此文从不同角度描写了
不同景色。
从行文描述上看,学生借鉴了不同的表现手法,综合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让读者在阅读中有了更多的比较,会产生跃跃欲试的心理。
学生通过随文练笔,拓展了写作思维和视野,使语言表达得更顺畅、更自如,在运用的过程中也产生了不同的思路和方法。
教师应多给学生布置一些思考题目,引导他们有针对性地进行拓展延伸,让他们在获得丰富思维灵感的同时揣摩出其中的运用方法。
多给学生提供点评学习的机会,让他们在反复练习的过程中形成一定的感思,提升灵活运用的能力。
四、归纳写理,升华细节之灵魂
细节刻画是有规律可循的,是学生不断归纳总结的依据。
教师应多引导学生归纳写作道理和方法,使写作教学更有乐趣,更能增强学生语言表达的激情和兴趣。
多引导学生归纳写作纹理,让他们在仔细体味中找到学习的切入点,增强感思。
归纳写作道理能使学生在主动吸收消化的过程中积淀丰富的思维灵感。
例如,在《纪念刘和珍君》一文学习中,我让学生归纳了刘和珍、张静淑、杨德群被害时的细节描写特征。
有的同学认为:“作者运用介词,并以短句的形式表现了被害的场面,足以让人觉得当局者的残忍,让人对警察的暴行感到可恨、可憎。
”有的同学说:“作者从医学角度描写了被害时的部位,让我们感受到那些令人发指的警察的暴行与手无寸铁学生的善良形成了鲜明对比,不禁让人留下无尽的谴责。
”通过这些归纳,学
生对作者的细节描写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有利于他们在体验中获得更多的写作技巧。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归纳,继续进行拓展延伸训练,让他们在主动提炼中获得语感。
多给学生自我归纳的载体,引导他们运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加以描述,让他们在主动交流中取长补短,在运用中深化感知。
多给学生指点和帮助,使他们能够凭借丰富的经验和方法而从中筛选出相关策略。
鼓励学生合理运用归纳出的写作方法,增强灵活运用表达技法的能力。
如前所言,抓住细处,好好体位,揣摩其外向表质的特殊之处;理出关键,好好分析,把握并感受其中的生命活力。
以读为起点,深入观察和品味,通过随文练笔,挖掘其中有效信息,理出写作中的规律特征,让学生由浅入深地在把握和揣摩中获得更丰富的语言感知和协作思维方法。
透过阅读感悟情感、归纳细节、刻画其理,这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与探讨的。
参考文献:
[1]郝士楼.细节描写要求简约而不简单[J].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12(6).
[2]赖莲芳.让人物形象跃然纸上——浅谈刻画人物形象技巧[J].中学教学参考,2012(31).
[3]王春.细节成就精彩——试析细节描写在人物形象塑造中的作用[J].语文学刊,20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