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比加群酯 ppt课件
达比加群酯临床应用建议课件
成本效益比较
达比加群酯与其他药物的成本比较:达比加群酯的价格相对较高,但其疗效 和安全性较好,长期使用可能更具成本效益。
达比加群酯与其他药物的疗效比较:达比加群酯的疗效与其他药物相比,具 有较好的疗效,但需要更长时间的治疗才能达到最佳疗效。
达比加群酯与其他药物的安全性比较:达比加群酯的安全性相对较高,但其 他药物可能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如胃肠道反应、头痛等。
04
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耐受性,不良反应较少
适应症和禁忌症
适应症:用于 预防和治疗深 静脉血栓形成 和肺栓塞
禁忌症:对达 比加群酯过敏 者禁用
慎用情况:有 出血倾向、肝 肾功能不全、 孕妇、哺乳期 妇女等
药物相互作用: 与其他抗凝血 药物、抗血小 板药物等合用 时需谨慎
药物相互作用
1
达比加群酯与华 法林:两者合用 可能导致出血风
副作用:达比加群
3 酯的常见副作用包 括恶心、呕吐、腹 泻、头痛、头晕等。
注意事项:在使用 达比加群酯时,应
4 严格按照医生的建 议和说明书的指导 使用,避免过量使 用。
4
达比加群酯与其 他药物的比较
疗效比较
01 达比加群酯:抗凝血效果显著,降低血栓风 险
02 华法林:抗凝血效果较弱,但价格较低
达比加群酯与其他药物的适应症比较:达比加群酯的适应症与其他药物相比, 具有更广泛的适应症,可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
谢谢
03 利伐沙班:抗凝血效果较强,但价格较高
04 达比加群酯与其他药物的疗效比较:达比加群 酯在抗凝血效果、安全性和价格方面具有优势。
安全性比较
01
达比加群酯:不良反应
较少,安全性较高
02 华法林:不良反应较
达比加群从指南到实践通用课件
THANKS
对于有高出血风险的患者,可以考虑 使用较低剂量,如每日一次,每次 110mg。
指南推荐使用方法
达比加群应与食物一起服用,以 减少胃肠道不适的发生。
患者应遵循医生的建议,按时按 量服用药物,避免漏服或过量服
用。
在服用达比加群期间,应定期监 测凝血功能和出血情况,以便及 时调整剂量或采取必要的措施。
03 达比加群的临床实践
不良反应处理
对于达比加群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应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出血、胃肠道不适、皮疹等。一旦出现 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并就医。同时,应定期监测患者的凝 血功能和肾功能,症研究进展
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栓塞(PE)的预防
适应症
01
用于预防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的卒 中和全身性栓塞。
02
用于髋关节或膝关节置换术后机 械预防血栓形成的成人患者。
给药方式
口服给药,饭前或饭后均可。 如有必要,可打开胶囊并分次服用或整个胶囊吞服。
04 达比加群的疗效与安全 性
疗效评估
达比加群是一种有效的抗凝药物,用 于预防和治疗血栓形成。
达比加群作为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在急性DVT和PE的预防中展现出良好的疗效和安全 性,有望成为一线治疗药物。
心肌梗死(MI)后治疗
达比加群在MI后治疗中的研究正在进行中,初步结果显示其对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具 有潜在作用。
联合治疗策略研究进展
联合抗血小板药物
达比加群与氯吡格雷、阿司匹林 等抗血小板药物的联合使用,旨 在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相关研 究正在进行中。
联合降压药物
达比加群与降压药物的联合使用, 旨在协同控制血压和降低心血管 事件风险,相关研究正在进行中。
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的注意事项ppt课件
48 研究
环栓塞的疗效不劣于华法林,但大出血和心血管死亡率均低于华法林
12~24h行手术治疗 • 出血风险低危的手术,术后24h后可重启抗凝治疗;出血风险高危的手
于术后48~72h重启抗凝治疗
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的注意事项
抗栓治疗的中断
出血风险分类
手术类型
毋需停用抗凝药物的手术 •口腔科 :拔1~3颗牙齿、牙周手术、脓肿切开、种植牙
或侵入性操作
•眼科:白内障或青光眼手术、无手术的内镜检查
低分子量肝素 (LMWH) (J. Hirsch)
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的注意事项
非维生素K拮抗剂口服抗凝药
• NOAC(non-vitamin K antagonist oral anticoagulants):即非维 K拮抗剂口服抗凝药,可特异性阻断凝血瀑布中某一关键环节, 证抗凝疗效的同时显著降低出血风险
生物利用度
蛋白结合率 能否被透析 分布容积/L 达峰时间
代谢
经肾排泄 非肾排泄 消除半衰期 P糖蛋白
达比加群酯
利伐沙班
阿哌沙
是
否
否
口服
口服
口服
3%-7%(进食无影响)
10mg:100%(空腹or餐后) 20mg:66%(空腹),100%(餐后)
50%(进食
35%
92%-95%
87%
否
60-70
50
21
肾功能不全的剂量
• 所有NOAC都需要经过肾脏排泄,故需要根据肾功能调整药物剂量
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的注意事项
肝功能不全的剂量
Child–Pugh 评分 A(5-6分) B(7-9分) C(10-15分)
达比加群酯临床应用建议 ppt课件
*包括强效P-糖蛋白抑制剂,如胺碘酮、维拉帕米、奎尼丁、克拉霉素等;其他可能增加出血风险的药物, 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非甾体消炎药(NSAIDs)、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或选择性 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s)等
14
14
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处理
8
特殊人群的临床应用
9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老年与肾功能不全患者
患者群 年龄≥75岁 中度肾功能不全(CrCl 30–50 mL/min) 重度肾功能不全(CrCl <30mL/min)
推荐剂量 110 mg 一日两次 110 mg 一日两次 禁忌症
➢ 在开始达比加群酯治疗前应通过计算肌酐清除率对肾功能进行评估,排 除重度肾功能不全的患者。
10
达比加群110mg更适用于≥75岁和中度肾功能不全的 患者
总体
年龄<65 岁 年龄65–74 岁 年龄≥75岁
RE-LY研究亚组分析: 年龄/肾功能与大出血
达比加群 110 mg vs. 华法林 相互作用P值
达比加群 150 mg vs. 华法林 相互作用P值
0.0003
0.0001
CCL 30 - 50
著优势时选用(如长病变、小血管、糖尿病等); 2. 三联抗栓治疗时,如选择达比加群酯,应使用110mg 3. 三联抗栓时需联合质子泵抑制剂或H2受体拮抗剂
Rev Esp Cardiol, 2013; 66(1): 12-16..
13
13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处理
三联抗栓治疗(双联抗血小板加用达比加群酯):
抗凝药物概述 ppt课件
出血 ?
华法林临床应用
新型抗凝血药是以口服为特 点,具有单靶点凝血酶抑 制作用的一类药物。包括 直接凝血酶抑制剂(达比 加群酯),直接Xa因子抑 制剂(利伐沙班、依度沙 班、阿派沙班)。
优点:与常用药物及食物间 的相互作用很小,无需调 整剂量和用药监控。
利伐沙班 医保
• 作用机制:直接抑制Xa因子; • 适应症:
凝血因子
凝血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1、凝血酶原活物形成 2、凝血酶形成 3、纤维蛋白原形成
凝血酶原复合物的形成又 分为: 1、内源性凝血 2、外源性凝血
内源性凝血过程 :参与凝血的全 部因子均来自血 浆
外源性凝血过程 :由来自于血液 之外的组织因子 启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抗凝药物发展史
1930s
普通肝 素
1940s
,且伴有以下任一疾病:糖尿病、冠心病 或高血压。
用法用量:1) 在开始本品治疗前应通过计
算肌酐清除率对肾功能进行评估,并以此 排除重度肾功能受损的患者(即CrCL < 30 mL/min)。用一大杯水送服,餐时或餐后 服用均可。请勿打开胶囊。 2) 成人的推荐 剂量为每日口服300mg,即每次1粒150mg 的胶囊,每日两次。 3) 存在高出血风险的 患者,推荐剂量为每日口服220mg,即每
3. 激活血小板
强
弱
无
4. 血小板4因子中和
强
弱
无
5. 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IT) 1%
0.1%
0%
6. 监测抗凝活性
常规
非常规
不需要
7. 骨质疏松症
高
低
无
8. 清除方式
网状内皮/肾脏 网状内皮/肾脏 肾脏
达比加群从指南到实践ppt课件
8
华法林 vs 阿司匹林+氯吡格雷
ACTIVE-W 证实华法林在预防房颤卒中疗效优于双联抗血小板, 安全性相似
The primary outcome was the fi rst occurrence of stroke, non-CNS systemic embolism, myocardial infarction, or vascular death
2003)
-----Unpublished data from Fuwai Hospital 7
与阿司匹林相比,华法林显著降低AF患者卒中风险36%
相对危险度下降 [95% CI]
AFASAK I
AFASAK II
N=2,837(5项研究) 205次卒中
EAFT PATAF
华法林vs阿司匹林: 对所有卒中而言,
从指南到实践-泰毕全临床应用
1
2010ESC房颤抗栓治疗的定位
2
华法林有效预防与房颤相关的卒中
一项汇总29项试验,28,044名患者的荟萃分析1
调整剂量的华法林(INR 2-3)
-可减少2/3房颤引发的卒中 -降低26%全因死亡率
华 卒中 法 死亡
林
67%
26%
1. Hart RG et al. Ann Intern Med. 2007;146:857-867
根据单个患者数据计算
个体TTR(iTTR)
对某研究中心所有接受 华法林患者的iTTR取平均值
中心平均TTR(cTTR)
11
华法林显著优于双联抗血小板的TTR最低阈值是58%,即净获益 OR(比值比)等于1时95%CI的下限所对应的TTR
[讲解]达比加群脂的基本药理知识
基本信息【中文商品名】泰毕全®0【英文商品名称】Pradaxa®0【通用名】达比加群酯胶囊0【汉语拼音】Dabijiaqunzhi Jiaonang0【英文通用名称】Dabigatran Etexilate Capsules0【主要成分】达比加群酯0【规格】(1)110mg(以达比加群酯计)和(2)150mg(以达比加群酯计)0【剂型】胶囊剂0【单位】盒0【包装】双铝泡罩包装:每盒10粒(1×10粒/板),每盒30粒(3×10粒/板)或每盒60粒(6×10粒/板)胶囊0【贮藏】密封,在25ºC以下干燥保存。
0【有效期】36个月0【批准文号】0进口药品注册证号:H20130163,H20130164,H20130165,H20130166[1]0国药准字:J20130064,J20130065[1]0【生产企业】Boehringer Ingelheim Pharma GmbH & Co.KG[1]【性状】本品为胶囊剂,内容物为黄色颗粒。
0【主要成分】达比加群酯[2]0化学名称:β-丙氨酸,N-[[2-[[[4-[[[(己氧基)羰基]氨基]亚氨基甲基]苯基]氨基]甲基]-1-甲基-1H-苯并咪唑-5-基]羰基]-N-2-嘧啶-,乙酯,甲磺酸盐化学分子式:C34H41N7O5CH4O3S[2]0分子图0【分子量】723.86 (甲磺酸盐)0627.75 (游离物)0适应症0预防存在以下一个或多个危险因素的成人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的卒中和全身性栓塞(SEE):0● 先前曾有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全身性栓塞0● 左心室射血分数<40%0●伴有症状的心力衰竭,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2级●年龄≥75岁0●年龄≥65岁,且伴有以下任一疾病:糖尿病、冠心病或高血压用法用量0用水送服,餐时或餐后服用均可。
请勿打开胶囊。
0成人的推荐剂量为每日口服300mg,即每次1粒150mg的胶囊,每日两次。
抗凝药 ppt课件
利伐沙班
注意事项:
• • • •
有明显肝脏损害或严重肾功能损害患者禁用。 预防使用不推荐联合用药。 当使用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后出血并危及生命时,最佳处理方 案可能是选用大剂量新鲜冻血浆或重组活化VII因子 接受X a因子直接抑制剂治疗的患者应避免或谨慎使用所 有CYP3A4诱导剂或抑制剂(例如利福平、大环内酯类抗生 素、苯妥英钠、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药物、抗抑郁药、钙 拮抗剂、类固醇和吡咯类抗真菌药)以及P-糖蛋白类药物 (例如地高辛、胺碘酮和免疫抑制剂等)。
PPT课件 13
一、直接凝血酶( IIa )抑制剂
达比加群酯
TF/VIIa
X VIIIa
IXa
IX
Va Xa
II 达比加群 Dabigatran 纤维蛋白原
PPT课件
IIa 纤维蛋白
14
达比加群酯
达比加群酯是第一个进入临床的非维生素K拮抗剂类药物。 是一种新型、非肽类、竞争性、可逆的凝血酶抑制剂。 特点: 前体药物代谢为达比加群发挥抗凝作用 达比加群酯的口服生物利用度是6% 浆达峰时间为2h,半衰期长 14-17h 主要由肾脏清除。 对游离和结合的凝血酶都有抑制作用 还可以抑制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聚集。 其不依赖于肝脏细胞色素P450系统代谢,因此在治疗剂量 下,本品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较少,安全性较高 达比加群酯比华法林可显著减少出血和卒中事件,且没有 肝毒性
抗血小板聚集
尿激酶 链激酶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双嘧达莫
PPT课件
5
PPT课件
6
阻止纤维蛋白形成抗凝血药种类 1、维生素K拮抗剂:华法林 2、肝素
3、低分子肝素
4、直接凝血酶抑制剂:达比加群 5、X因子抑制剂:磺达肝癸钠、利伐沙班
达比加群临床用药建议PPT参考幻灯片
10
血栓栓塞的定义
• 缺血性卒中,一过性脑缺血发作(TIA); • 外周的栓塞性事件、深静脉血栓。
Circ Arrhythm Electrophysiol. 2013;6:460-466
11
达比加群酯概述 RE-LY研究 达比加群酯的临床应用 特殊人群的临床应用 常见问题的处理 小结
12
达比加群酯的应用指征
达比加群 150 mg BID
134/6076
华法林
202/6022 7
与控制良好的华法林相比,
达比加群酯150 mg显著降低缺血性卒中风险
1.40 1.20 1.00 0.80 0.60
P=0.03 (Sup)
RRR 24%
1.21
0.92
华法林 达比加群 150 mg bid
P<0.001 (Sup)
8
2. Connolly SJ, et al. N Engl J Med. 2010; 363: 1875–1876.
大出血
大出血发生率(%/yr)
4.0 3.5 3.0 2.5 2.0 1.5 1.0 0.5 0.0
事件数/患者数:
RR 0.80 (95% CI: 0.70–0.93) P=0.003 (Sup) RRR 20%
RR 0.65 (95% CI: 0.52–0.81)
1.8
P<0.001 (Sup)
1.5 1.54
1.2
1.71
RRR 35%
0.9
1.11
0.6
0.3
0.0
事件数/患者数:
达比加群 110 mg BID
183/6015
BID =一日两次; NI =非劣; RR =相对风险; RRR =相对风险的降低; Sup = 优势 Connolly SJ et al. N Engl J Med 2010;363:1875–6
达比加群酯课件
SPAF III研究:房颤患者用药情况分析
心源性 非心源性 未确定
房颤
动脉粥样硬 化性血管病
60
P=0.02
P=0.06
50
缺血性卒中亚型的发生率(%)
40
血浆因素为主
细胞因素为主
30
(如凝血因子)
(如血小板)
20
10
血栓栓塞并发症 •心源性卒中 •其他系统栓塞
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 • 非心源性卒中 • 心肌梗死 •…
Oldgren J, et al. Circulation. 2014 Apr 15;129(15):1568-76.
27
治疗窗内时间百分比(TTR) 越低, 华法林预防卒中的疗效越差,卒中发生越多
根据治疗窗内时间分层 (INR 2.0–3.0) 该时间段内无卒中的患者百分比(%)
16
阿司匹林与口服抗凝药*相比, 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升高,出血风险相当,
风险率
丹麦全国房颤注册临床试验
132,372同期所有出院的非瓣膜病房颤患者
CHADS2:2-6分
2
HR:1.73
VKA
1.8
(95CI:1.64-1.83)
ASA
1.6
1.4
1.2
HR:0.98
(95CI:0.93-1.04)
20
抗凝治疗贯穿了房颤患者的各个阶段的治疗策略
抗凝治疗预防房颤相关卒中
节律控制
抗心律失常药物
首次记录
消融
心脏复律
无症状 阵发性
AF
持续性
长期持续性
永久性
8、Camm AJ, et al. Eur Heart J. 2010; 31(1): 2369-2429
临床常用抗凝药物的应用 ppt课件
(CrCl,ml/min) 出血风险高或大手术 一般出血风险
≥80
2天前
24小时前
> 50 ~ < 80
2-3天前
1-2天前
> 30 ~ ≤ 50
4天前
2-3天前(>48小时)
达比加群酯与其他抗凝药物之间的转换
VKAs 达比加群
达比加群 停用华法林,待INR≤2.0,立即起始达比加群
VKAs
CrCl≥50ml/min时,达比加群停药前3天开始给予华法林 30ml/min≤CrCl<50ml/min时,达比加群停药2天前给 予华法林 二者使用时,INR>2时,停用达比加群 转换后的最初一个月,严密监测INR
新型口服抗凝药与华法林的药动学比较
项目
华法林
达比加群酯
利伐沙班
前体药
否
是
否
作用标靶
维生素k
凝血酶
Ⅹa 因子( fⅩa)
半衰期
40 h
14 ~17 h
5 ~13 h
达峰时间
72~96h
2h
2. 5 ~4 h
生物利用度
90%~95%
6%
66%~100%
蛋白结合率
99%
35%
92%~95%
监测
INR
无需监测
免疫性血管炎、大动脉炎等 (7)合并静脉血栓
利伐沙班用于非瓣膜性房颤疾病
➢ 非瓣膜性房颤成年患者,利伐沙班可降低卒中和全身性 栓塞风险。
➢ 推荐剂量为20mg qd,该剂量也是最大推荐剂量。 ➢ 对于低体重和高龄(>75岁)的患者,可根据情况酌情
降低剂量为15mg qd
米和克拉霉素 血药浓度下降 • 利福平、卡马西平或苯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炎症
↑ vWF 和白介素6增高
vWF = Von Willebrand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Watson T et al. Lancet 2009;373:155–66
12
房颤血栓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形成机制存在差异
房颤
动脉粥样硬 化性血管病
P=0.06
P=0.02
血浆因素为主 (如凝血因子)
细胞因素为主 (如血小板)
在中国房颤患者中,阿司匹林未能有效预防卒中
香港队列研究(n=9,727)
CHADS2评分 4-6 3 2 1 0 总体 75%
相对风险下降(95%CI)
-37.4
-26.0
-21.5 -32.1
-12.8 -18.7
50%
25%
阿司匹林更好
0%
-25%
无治疗更好
Siu et al. Heart Rhythm. 2014 Aug;11(8):1401-8.
泰毕全® 高效稳健抗凝 亚洲患者优选
主要内容
房颤相关卒中患者预后不佳
房颤卒中预防,华法林优于阿司匹林 NOAC取代华法林是抗凝治疗的新趋势
泰毕全®高效稳健抗凝 亚洲患者优选
ppt课件
2
2
中国房颤患者数逾500万,且日趋增加
中国年龄标化的房颤患病率为0.77%,基于2010年的人口普查数据, 中国房颤患者约526万1
阿司匹林相关研究(n=7)
相对危险度降低 (95% CI)
(RRR=19%, 95% CI -1%—35%)
100% 50% 抗血小板药物
0
-50% -100%
安慰剂或对照组占优
5、Hart RG et al. Ann Intern Med. 2007 Jun 19;146(12):857-67.
14
无心血管因素
40
两组间:P<0.001
30
20
10
0
风险率
高血压
冠心病
心力衰竭
房颤
(与无疾病个体相比) : 3.4
2.4
4.3
4.8
Framingham研究共包括5070例患者,经过34年的随访,评价非瓣膜性房颤、高血压、冠心病和心力衰竭对卒中发生率的影 响。结果显示,房颤患者的卒中风险是非房颤患者的近5倍。
血栓栓塞并发症 •心源性卒中 •其他系统栓塞
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 • 非心源性卒中 • 心肌梗死 •…
*联合Rx:阿司匹林联合无效剂量华法林, 等同于单用阿司匹林
Hart RG, et al. Cerebrovasc Dis. 2000 Jan-Feb;10(1):39-43.
13
阿司匹林预防房颤相关卒中的疗效有限
研究,发表年
抗血小板药物较安慰剂或对照组 AFASAK I, 1989(2);1990(3) SPAF I, 1991(5) EAFT, 1993(8) ESPS II, 1997(13) LASAF, 1997(17) Daily Alternate day UK-TIA, 1999(18) 300 mg daily 1200 mg daily JAST, 2006(26)
Wolf PA, et al. Stroke.1991; 22: 983–988.
4
房颤患者的卒中风险较非房颤患者升高5倍
5倍
Zhou Z, Hu D. J Epidemiol. 2008;18(5):209-16.
5
未控制的房颤卒中复发风险为无房颤患者的3.7倍
累积的卒中复发率
南京卒中登记项目
泰毕全®高效稳健抗凝 亚洲患者优选
ppt课件
9
9
病例介绍
年龄 疾病背景 当前用药 合并疾病 CHA2DS2VASc评分 肌酐清除率
62岁
性别
男
发作性心悸 1周就诊,门诊诊断为房颤
依那普利、阿司匹林
• 高血压
2
77 ml/min
如何有效预防……
11
房颤血栓形成机制复杂
Xu G, et al. Cerebrovasc Dis 2007;23:117–120
6
房颤相关卒中的致残风险较无房颤患者增高74%
OR:1.74 95% CI 1.57–1.93
74%
(n=2754)
*严重残疾:mRankin评分为4–5分
(n=7774)
McGrath ER, et al. Neurology. 2013;81(9):825-32.
7
房颤相关卒中的致死率升高近1倍
P < 0.0001
P < 0.0001
119%
90%
(n=2,185) (n=10,501)
Saposnik G, et al. Stroke. 2013; 44(1): 99-104
8
主要内容
房颤相关卒中患者预后不佳
房颤卒中预防,华法林优于阿司匹林
NOAC取代华法林是抗凝治疗的新趋势
心房
心房壁组织
血液粘稠性增高
血小板激活 β- 血小板球蛋白 增高
血液淤滞
心房壁运动异常
血栓形成
血栓栓塞和卒中 凝固级联激活
↑ D二聚体 ↑ 凝血酶原1和2 ↑ 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
内皮受损/功能不全
心房组织变化
• 心肌细胞肥大 • 硬化 • 心肌弹力纤维增生症 • 细胞外基质异常变化
折返病灶 形成 房颤
1.0 n=1432例缺血性卒中患者 组间比较:P=0.000
0.8
未控制的房颤 HR=4.70 (2.96–7.46)
3.7倍
0.6 0.4 0.2
0 0
已控制的房颤* HR=2.38 (1.39–4.08)
无房颤 HR=1.00
1.4倍
100
200
300
400
卒中发生后时间(天)
* 已控制的房颤是指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维持在2.0-3.0范围内。
年
1. Li Y, et al. Biomed Environ Sci. 2013; 26(9): 709-716 2. Miyasaka Y, et al. Circulation. 2006; 114(2): 119-125
3
房颤是卒中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经年龄调整的卒中2年发生率(‰ )
50
伴心血管因素
15
口服抗凝药* 较阿司匹林降低了房颤相关脑卒中风险达38%
研究或亚组
风险率(95%CI)
美国1980-2000年经年龄性别校正的AF患病率21年间升高了12.6%,估 计2050年美国房颤患者将超过1000万2
估计的AF患病数 (百万)
16 美国流调数据
14
15.9%
13
基于1980-2000年房颤的
10
持续增长率进行的估计
8
6
4 5.1%
2
0
2000 2005 2010 2015 2020 2025 2030 2035 2040 2045 2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