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心理学第十一章 成人晚期的心理发展
发展心理学 第十一章
![发展心理学 第十一章](https://img.taocdn.com/s3/m/66388d3aff00bed5b8f31d06.png)
a.适应生理上的变化;
b.重新认识过去、现在和未来;
c.形成新的生活结构。
②四项发展任务
a.接受自己(退休后)的生活;
b.促进智力发展;
c.将精力投入到新的角色和活动中;
d.形成科学的死亡观。
5.传统发展观认为,老年人的心理只是不断老化和衰退而没有发展,其主要依据是( )。A.人作为生物有机体,其心理活动随机体发展而发展,随机体衰退而衰退B.认为心理发展是单向前进的、不可逆转的C.认为年龄(即时间)是心理发展或衰退的依据,而且是普遍适用的D.认为是遗传因素使然
【答案】ABC
6.老年人对自己一生的反思包括( )。
第十一章
一、单项选择题
1.在个体发展过程中,衰退最早的心理机能是( )。[统考2011研]
A.感觉和知觉B.记忆C.想象D.思维
【答案】A
【解析】人进入中年后,老化倾向明显。感受功能衰退,尤其是视听能力衰退和减弱明显。
2.认知功能的老化与视、听觉的严重衰退关系密切。持这种观点的理论是( )。[统考2009研]
二是持续性,即增长或发展并没有终止,而是在持续进行;
三是差异性,一方面表现为不同心理机能老化的早晚和速率不同,另一方面表现在个体之间。
老年人情绪情感有如下一般特点:
1.比较容易产生消极的情绪与情感
2.情感体验深刻而持久
3.各种“丧失”是情绪体验的最重要的激发事件
4.我国老年人生活满意感水平较高
西方心理学家认为成年晚期面临三大挑战和四项发展任务:
老龄指进入老年期的年龄。
(人口老化即人口老龄化,是指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过程。)
老化是指个体在成熟期后的生命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系列形态学以及生理、心理功能方面的退行性变化。
成年人发展心理学:人的心理和行为如何随着年龄变化
![成年人发展心理学:人的心理和行为如何随着年龄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77a656c9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90.png)
成年人发展心理学:人的心理和行为如何随着年龄变化导言:- 成年人发展心理学是研究成年人在心理和行为方面如何随着年龄变化的学科。
- 本文将探讨成年人的心理和行为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变化,并逐步解析其中的原因。
一、早期成年期(18-25岁):- 这个阶段是从青春期过渡到成年期的关键时期,个体经历着身份建立和独立性的成长。
- 社交发展:- 寻求独立和自我认同。
- 建立稳定且亲密的关系。
- 心理发展:- 开始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信念体系。
- 接受责任并承担后果。
- 行为特点:- 对决策常常感到困惑。
- 过渡性的实验性行为,探索自我边界。
- 经历情感的高峰与低谷。
二、中期成年期(26-50岁):- 这一阶段是成熟期和职业生涯发展的阶段。
- 社交发展:- 多重身份的承担,例如家庭、工作、社交圈等。
- 维持和培养社交关系。
- 心理发展:- 确立自我身份和价值观。
- 多任务管理能力的发展。
- 行为特点:- 为了事业和家庭责任而努力工作。
- 寻求稳定和安全感。
- 维持社交关系并养成相应的社交技能。
三、晚期成年期(51岁以上):- 这个阶段更多关注健康、退休和对后代的支持。
- 社交发展:- 建立稳定的伴侣关系。
- 与子女和孙辈保持联系。
- 心理发展:- 对自我和过去经历的反思。
- 接受生活各个方面的限制。
- 行为特点:- 专注于身体健康和身心平衡。
- 理智思考和做决策。
- 寻求生活中的乐趣和满足感。
四、年龄与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 社会和文化因素:- 不同社会和文化对成年发展的预期和期望不同。
- 个体在不同社会和文化背景下经历的压力和机会都不尽相同。
- 生物学因素:- 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变化对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
- 荷尔蒙水平的变化可能导致情绪和行为上的波动。
- 个体经历和环境:- 成长过程中的经历,如教育、职业、家庭关系等,对心理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 社交关系、经济状况和生活事件也可能对个体产生心理和行为的变化影响。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十章至第十一章【圣才出品】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十章至第十一章【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211fb688ccbff121dc368360.png)
第10章成年中期个体的心理发展10.1复习笔记成年中期,即中年期,一般指35~60岁这段时期,中年期的年龄范围是相对的,不是一成不变的。
成年中期个体发展的最大特点是稳定与过渡并存。
一方面,成年中期个体在智力、人格等多方面都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另一方面,成年中期个体处于人生的中段,需要瞻前顾后,要知道自己人生的前半段都发生了什么事情,更要清晰地确定人生的后半段有些什么目标,需要如何去做。
一、成年中期的发展任务(一)埃里克森的观点埃里克森认为,人的一生可以分为既是连续的又是不同的八个阶段。
每一阶段都有其特定的发展任务。
根据埃里克森的观点,成年中期处于第七阶段,发展的主要任务是获得繁衍感,避免停滞感,体验着关怀的实现。
1.繁衍感“繁衍感”是一个含义很广泛的概念,任何一种行为,只要能帮助其他个体发展或者有益于未来几代人生活,都可以被称为是具有繁衍感的行为,如生儿育女、履行父母的职责、积极参与竞争、为社会做出贡献等。
(1)埃里克森在比较成年期的几个发展阶段时,埃里克森认为成年中期的发展任务是“知道你可以关心谁以及关心什么”(繁衍感),发展任务的核心不是生养子女,而是拓展自我,为下一代创造更好的环境和条件,体验关怀的实现。
(2)麦克亚当斯和圣奥寅麦克亚当斯和圣奥寅从文化需求、内在意愿、繁衍关注、种族信念、繁衍承诺、繁衍行为、个人叙事七个方面来描述繁衍感的特征,并编制了一套测量繁衍感的工具。
这套工具包括洛约拉繁衍感量表(LGS)、繁衍行为核查表(GBC)、生活故事访谈表(LSI),从个体是否具备繁衍动机和行为来具体测量繁衍感的水平。
2.停滞感对于长期持续拼搏的中年人而言,往往因工作超时而负担过重,他们之中的一些人一旦感到自己不能一如既往地竞争与创造时,就逐渐进入停滞状态。
处于停滞状态的人往往感到精力枯竭、生活无趣,常常过分关注自己。
根据埃里克森的观点,在成年中期,每个人此时或多或少都会有些停滞。
因此,成年中期的主要任务是使个体获得繁衍感,避免停滞感。
发展心理学各年龄阶段心理发展图式
![发展心理学各年龄阶段心理发展图式](https://img.taocdn.com/s3/m/89403ae477232f60ddcca1da.png)
思维年老变化
①老年人思维能力显示出普遍下降的趋势。
②老年人比年轻人表现出更多的智慧。
各年龄阶段社会化发展图式(一)
年龄阶段
社会化特点
具 体 内 容
婴儿期
0-3岁
情 绪
①笑的发展:自发性的笑(0-5周)、无选择的社会性的笑(5周-4个月)、有选择的社会性笑(4月以后)
亲子关系
①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变化:交往时间明显减少;父母处理孩子问题变化;父母对孩子的控制力发生了变化。
②父母对子女控制的三阶段:父母控制(6岁以前)、共同控制(6-12岁)、儿童控制(12岁以上)
同伴关系
①同伴交往中儿童人气特点:*受欢迎的儿童(学习成绩好、有主见、独立能力强、热情助人、善于交往易于合作)、*不受欢迎的孩子(具有攻击性、对人不友好、不尊重同伴、不良主意)、*受忽视的孩子(退缩、安静、依赖性)
②哭的发展:生理反射性的哭、不适宜刺激引起的应答性的哭、主动操作性的哭、经验中学到的社会性的哭。
③恐惧的发展:本能恐惧(反射性反应)、与知觉和经验相联系的恐惧(开水烫)、怕生、预测性恐惧(黑暗)
气 质
托马斯和切斯按适应性、生活节律、情绪状态、趋避等表现,将婴儿的气质划分为:容易型、困难型、迟缓型
社会性依恋
①劳逸结合,避免心理疲劳
②培养豁达的人生观,战胜中年危机
③正确处理家庭和工作关系
①提前做好退休后的生活准备
②生命不息,活动不至
③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④坦然面对死亡
各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的总特征
年龄阶段
总特征
主 要 观 点
婴儿期
0-3岁
动作
发展
发展心理学考试重点
![发展心理学考试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c7f6056458fafab069dc02f7.png)
发展心理学考试重点第一章绪论一、发展心理学的定义发展心理学(developmental psychology)是心理学的重要分支领域之一,是研究人类心理系统发生发展的过程和个体心理与行为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广义: 种系动物心理学(比较心理学)人类人类心理的进化,民族心理学—原始人类心理学狭义:个体发展心理学:人类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直至衰老的生命全程(life-span)中心理发生、发展过程及其规律的学科。
二、变迁1.儿童心理学诞生:1882年德国布莱尔发表《儿童心理》;2.1904年霍尔出版《青年期》,1922年《老人的后半生》,霍尔成为美国心理学创始人;3.荣格提出中年危机(40岁左右进入中年);4.1927年霍林沃斯发表《发展心理学概论》;5.1957年美国《心理学年鉴》的发表标志着发展心理学代替了儿童心理学。
第二章发展心理学理论一、皮亚杰(一)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理论:1.感知运动阶段(0-2岁)1)反射性图式阶段(0-2月)泛化的同化2)习惯动作时期(1-4月)习得行为,获得图式3)有目的动作形成时期(4-8月)有目的行为形成时期。
4)手段-目的分化阶段(8-12月)客体永久性形成,智慧行为萌芽,会利用间接手段5)尝试错误阶段(12-18月)6)心理表征阶段(18-24月)儿童具有心理表征 a 延迟模仿 b 象征性游戏2.前运算阶段(2-7岁)1)前概念阶段(2-4岁)象征性思维的出现,泛灵论,传导推理,自我中心化2)直觉思维阶段(4-7岁)不能理顺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没有守恒概念。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守恒性4.形式运算阶段(12--)抽象逻辑思维◆象征性思维:指以一种事物代表另一种事物并引起的心理表象能力◆泛灵论:把生命的特征推广到无生命事物的特征上去。
◆传导推理:从特殊到特殊的推理,◆自我中心化:从自己的观点看待世界,不能理解他人的观点。
(二)发生认识论1.特点:1)研究知识的起源问题2)具有跨专业性质3)着重知识结构和认识功能的分析4)以运算逻辑描述认识的结构和功能2.基本问题1)认识结构产生于主客体的相互作用2)心理发展的实质是适应(adaptation)。
发展心理学 成年中期及晚期的发展new
![发展心理学 成年中期及晚期的发展new](https://img.taocdn.com/s3/m/38b57146e518964bcf847c67.png)
智力结构
晶体智力是指通过掌握社会文化经验而 获得的智力,如词汇,言语理解、常识 等以记忆贮存的信息为基础的能力。 流体智力是以神经生理为基础,随神经 系统的成熟而提高,相对地不受教育与 文化的影响,如知觉速度、机械记忆、 识别图形关系等。
发展特点
卡特尔与霍恩(Horn)一起收集了大量数 据来揭示这两种智力各自的发展轨迹。 他们发现,青少年期以前,两种智力都 随年龄增长而不断提高,青少年期以后, 在成年阶段,流体智力缓慢下降,而晶 体智力则保持相对的稳定。图10-3就是 该模式的具体图示。
中年男性的心理危机
这种危机实际上是一种重现青春期的 “骚动感”。
心理危机的调适:及早发现出现危机 的征兆;亲友理解并帮助其调整心态。
“奋斗更年期”(职业衰竭)
是指职业人员出现的一种心理问题。 成因与社会环境因素密切相关 表现:
常有疲乏感 对工作产生厌倦感或淡漠 力不从心 易激怒 抑郁
二、老年期的认知老化
⒊从不同认知过程看年龄和教育因素的作用 从认知能力的角度来说,认知加工速度的老化 过程可以直接地接受年龄和教育的双重作用, 而非速度认知能力的老化过程除了通过速度减 慢的中介作用间接地接受年龄和教育的影响外, 还直接受教育因素的影响。 为了延缓和改善认知老化过程,应该积极地倡 导和实施老年教育及认知训练。
影响中年人智力活动的主要因素:
社会历史因素 职业 身体健康水平
三、 中年期的社会性发展
(一)自我意识的发展
自我意识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变化不仅与人 格结构的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与人格发展水平也密切 相关。中年期的人格结构保持着相对稳定性。中年期的自我 意识也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中年期自我意识的变化主要表现 为变化的倾向性。按照荣格的理论,人到中年,特别是进入 中年后期更多地表现出内倾性的特点。从个体心理发展过程 看,青年期以前的社会化过程要求个体适应外界社会环境, 从而也要求他们的心理活动多指向外部,指向他人,所以他 们的意识倾向也更多地表现为外倾性。中年后期需要寻找自 我意识的平衡,再由于知识和经验的积累,他们变得老练持 重,遭遇挫折时能够反思,对待成绩能够依据确定的目标进 行适当的评价,也能够根据实际需要和期望适宜地调整自己 的奋斗目标。因此,到中年期个体的心理发展倾向逐渐转为 朝向内部。对自我的看法表现出更加积极、满意的变化。
发展心理学大纲
![发展心理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be3889462b160b4e767fcf77.png)
聊城大学成人高等教育——教育学专业教学大纲发展心理学张金秀编2011年07月一、课程目标发展心理学是小学教育、初等教育、教育学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
《发展心理学》以基础研究为核心,强调知识与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
该课程的重点在于对人生不同阶段心理发展特点的描述与解释,以及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范式与具体研究方法在心理发展的各个时期及主题中的应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发展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有一个较为全面、系统地认识,系统地掌握个体心理发生、发展的规律及毕生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深入地理解关于个体心理发展的遗传与环境,普遍性与特殊性等基本理论问题,从而树立起关于生命全程的辩证发展观,全面了解个体毕生发展的纵向图景。
从而学会对知识进行迁移和应用,达到运用基本理论分析实际问题,为进一步学习后继课程打下良好基础。
二、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达到以下几个要求:1.在学习本课程前,学生必须具备扎实的普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心理统计学等知识2.能够较熟练地运用统计学及实验设计等研究方法与策略,而基本的英语阅读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
3.掌握个体心理发生、发展的规律及毕生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4.深入理解关于个体心理发展的遗传与环境,普遍性与特殊性等基本理论问题。
5.了解个体毕生各种心理能力均不同程度地呈现适应性发展的趋势,从而树立起关于生命全程的辩证发展观,全面了解个体毕生发展的纵向图景。
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建议四、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教材《发展心理学》,林崇德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主要参考书1.发展心理学,R.M.利伯特等著,刘范等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 2.发展心理学,林崇德主编,浙江教育出版社,1995.3.发展心理学,林崇德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4. 儿童发展心理学,李幼穗主编,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1998.。
发展心理学(林崇德版)课件 第十一章
![发展心理学(林崇德版)课件 第十一章](https://img.taocdn.com/s3/m/64f8ba795acfa1c7aa00ccb8.png)
(二)中年人身体健康的维护
1、合理的营养与饮食 2、运动
二、更年期(p371-372)
发展心理学上所说的更年期一般是指个体50岁前 后(女性早些,男性晚些)由壮年向老年过渡的时期。 这是衰老的起点,即老年期的一切生理和心理开始暴 露的起点。由于男女性别不同,人的体质情况和外界
环境条件不同,每个人进入更年期的具体年龄和更年
(一)职业发展特点
1、从心理角度讲
2、从医疗卫生保健角度看
3、从社会发展角度看
(二)职业适应的表现
1、首先取决于成人早期对职业的选择 2、取决于事业心
3、工作中职务的升迁与工作类别的变化
4、人际关系
三、中年人的人际关系
(一)亲子关系 (二)婆媳关系
四、中年人的身心健康 (一)中年人生理、心理所遭受的威胁
1、生理上
2、心理上
(二)中年人的身心健康
第11章
中年期心理的发展
第一节 概述
一、年龄界定 二、基本特点
(一)中年期是一个令人望而生畏的时期 (二)中年期是一个负重的时期 (三)中年期是一个有成就的时期 (四)中年期是一个危险的时期 (五)中年期是一个再适应与欲求发展的时期变化
期的长短也各不相同。
(一)女性更年期(围绝经期)
更年期妇女的心理变化主要有如下临床表现:
1、焦虑,患者疑虑重重,怕衰老,担心因记 忆力减退而影响工作。 2、悲观,精神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特别是 一些以脑力劳动为主的职业妇女。 3、个性及行为改变,多疑、自私、唠叨、急 躁甚至不近人情,无端心烦意乱,有过度兴奋与 好斗倾向。抑郁也较常见,伴有身体疲劳和不适, 甚至有自杀念头等神经官能症表现。
(二)男性更年期
第三节 中年期认知的发展
发展心理学林崇德 成人期的发展
![发展心理学林崇德 成人期的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beb9fb43a98271fe910ef9da.png)
老化的理论
l老化原因的理论 延缓或适应老化的理论
人口老龄化的界定——60岁以上者占10% 或65岁以上者占7% 。
老龄化的社会生活问题:
– 人口基础 – 经济地位 – 居住环境
发展
传统发展观 丧失期: 只有衰退没有发展 消极、 悲观的发展观 主要观点 – 随机体衰老而衰退 – 单向前进 – 年龄是心理发展或衰退的根据
各种丧失是最重要的激发事件
个性持续稳定多于变化
人格的变化
• 人格类型 – 成熟型 – 安乐型 – 防御型 – 愤慨型 – 自责型
个性和社会
成年晚期的人际关系
– 交往范围缩小, 人际关系减少 – 有些人际关系在感情上更加深刻 – 人际关系结构更加稳定 – 人际关系的内容变化
成年晚期的依恋 成人依恋一般出现在50岁以后 的成人中晚期, 特别是老年期依恋。 老年夫妻 双方在情感和精 神上互相依赖、 互相慰藉, 即“老来伴” 。
第五阶段: 接受死亡
第二节 成人中期的认知发展
智力发展的最后阶段
智力技巧和实用智力 外显智力和内隐智力
基础过程, 其主要功能在于负责信息加 工 和问题解决的组织, 所以又叫智力 技能。 儿童青少年以此过程为主
实用过程, 是智力技能和情境、 知识相联 系的应用, 又叫实用智力。 主导成年期 智 力的发展。
智力活动发展的性质
生命的最后阶段
濒临死亡的心理反应
• 死前的心理活动 – 首先体验到一种分离感 – 其次, 发现自己出现了一个精神实体 – 体验到与长期见面的亲人、 朋友重聚 – 出现回光返照 – 如果复生, 则感觉思想迅速进入他们的躯体– 死亡
对死亡的情绪反应 – 第一阶段: 否认死亡 – 第二阶段: 愤怒情绪 – 第三阶段: 讨价还价 – 第四阶段: 抑郁情绪 –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配套题库【章节题库)(成年晚期个体的心理发展)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配套题库【章节题库)(成年晚期个体的心理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d08f453aa45177232f60a2fd.png)
第11章成年晚期个体的心理发展一、单项选择题1.认为老年人认知功能的减退是由于不能有效地抑制无关信息所致是()的观点。
A.感觉功能理论B.加工速度理论C.抑制理论D.工作记忆理论【答案】C【解析】抑制衰退理论由Hasher和Zacks提出,认为抑制主要负责控制工作记忆并通过两种机制实现:一是防止无关的信息进入工作记忆干扰有关信息的加工;二是防止那些不再相关的信息继续留在工作记忆中,二者一起影响着有关信息的编码和提取。
随着个体的衰老,这两种抑制机制的效率逐渐下降,干扰因素更容易进入到工作记忆中,减少其有效工作容量,降低活动效率,从而导致整个认知过程的衰退。
2.老年人采用一些助记方法,其记忆力可能表现并不差,这说明老年人()。
[2007年5月心理咨询师二级]A.再认能力下降B.不善于运用记忆策略C.记忆力没有减退D.信息加工速度慢【答案】B【解析】老年期记忆力下降表现为记忆广度、机械识记、再认和回忆等的减退或下降。
从编码过程而言,老年人不善于运用记忆策略。
如果提醒他们使用记忆策略,其记忆力表现得并不是很差。
从提取过程而言,和回忆相比,老年人的再认能力下降得不是太多。
因此,老年人“知道”很多事情,只是不能很快地把这些事情从大脑中提取出来。
3.老年丧失期观认为()。
[2005年5月心理咨询师二级]A.心理发展是可以逆转的B.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C.老年期的心理机能不断衰退D.老年期的心理机能的衰退也可以叫做“发展”【答案】C【解析】老年丧失期观认为从出生到成年,心理机能是不断发展的,而到老年期以后便开始衰退。
这种变化只能称作“老化”,不能称做“发展”。
这种观点把人作为生物有机体,其心理活动随着机体的发展而发展,随着机体的衰退而衰退,并不受其他因素影响;并认为心理发展是单向前进的、不可逆转的。
4.老年人长时记忆衰退的主要表现是()和组织加工的效率降低。
[2004年12月心理咨询师三级]A.再认能力减退B.对材料的加工缺乏主动性C.回忆能力明显减退D.理解性加工能力减退【答案】B【解析】在长时记忆的组织加工方面,老年人记忆衰退的主要表现是:对材料的加工缺乏主动性;组织性加工的效率降低。
发展心理学第十章 成年晚期心理的发展
![发展心理学第十章 成年晚期心理的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287712803169a4517723a3d6.png)
(二)毕生发展观——巴尔特斯(德 国心理学家)p47
1、心理发展贯穿一生,儿童和老年都不例外。 2、发展包含了得与失,发展是多维度、多方向的 3、生物学和文化的相对影响在生命全程中会发生变化。发展较早者(如
感知觉),减退也早,发展较迟者(如逻辑推理),衰退也晚。 4、发展包含了资源的不断再分配。个体会把时间、精力、天赋、金钱
影响因素:身体健康状况、社会支持、控 制感、受教育水平、经济状况、体育活动、 子女状况、生活事件、亲子关系、婚姻满 意度、应对方式等
第四节 成年晚期的个性和社会性
一、成年晚期个性变化特点 1、个性有所变化
——老年期的个性有如下十大变化或特点: 自我中心性;内向性;保守性;容易胡乱猜疑; 嫉妒心强;办事刻板,灵活性、应变性差;适 应能力下降;不耐烦,爱发牢骚;好管闲事;
身心健康的更新丧失----使人有“老朽感”。
权力、地位、经济的丧失---使人有“失落感”、 自卑感、被遗弃感。
社会联系的丧失_-----使人有“孤寂感“。
生存目的的丧失
4、我国老年人生活满意程度较高
二、我国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及影响因素
研究表明,总体来说,我国老年人主观幸 福感在中上水平以上,也就是说,大多数 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较高
四、智力有此减退,但并非全部退化
流体智力----与生物过程相联系的动力成分。 如注意、警觉,反应等,有所下降。
晶体智力----指通过学习而获得的知识、经 验、专长等则比较牢固。
第三节 成年晚期的情绪、情感
一、成年晚期情绪情感的一般特点
1、比较容易产生消极的情绪与情感
由于生理、心理的退行性变化,以及社会地位、 角色地位的变化,老年人易产生失落感、抑郁感、 孤独感、衰老感和不满感等消极情绪体验。
发展心理学成年初期中期和晚期_案例分析
![发展心理学成年初期中期和晚期_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5890869011ca300a6c390b9.png)
《发展心理学》成年初期、中期和晚期_案例分析1.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下面每章的案例和有关的现象,通过自学和讨论,运用每章知识去分析每个时期的心理特点,并做课堂报告;2. 每个小组都要做报告,时间控制在5分钟左右,不宜太长;3. 每章的课件已经发到共享中,请大家下载。
第九章成年初期的心理发展1.案例分析:步入成年的奥泽与泽支奥泽与泽支兄妹两个是父母的骄傲,奥泽21岁时、泽支19岁时,二人同时进入国家的同一所名牌大学学习。
奥泽在化学系,泽支在人文系。
在大学期间,他们都是学校的活跃分子,四年中,兄妹二人每年都会参加学校的运动会,奥泽先后获得了学校长跑比赛的第一名和第二名、跳高比赛的第二名和第四名;泽支则先后获得了学校女子百米第二名和羽毛球比赛第一名。
他们还多次参与领导和组织了大学生性病、艾滋病预防义务宣传运动。
在大学毕业期间,他们逐渐明确了自己的理想:奥泽将来想通过继续攻读生物化学专业的研究生,将来想成为一名真正的科学家,从事科学研究事业,他认为这种职业更适合自己的兴趣,而且将来的社会地位也高;而泽支选择了毕业后去政府的妇女儿童福利办公室工作,她认为这不仅有利于独立支撑自己的实际生活,而且有利于社会,而且她做出这个选择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她正在热恋中,男朋友要与她同年参加工作,如果她继续深造,二人会长期两地分离。
他们在选择自己职业时,都考虑到了可能出现的变故,为自己设计了多种可能的选择,在他们申述论自己选择的理由之后,获得了父母的支持。
毕业以后,奥泽和泽支都如愿以偿,分别成为研究生和妇女儿童福利工作者。
他们都比以前任何时候都感到自信,他们认为自己已经完成了与家庭和父母的“分离”,通过自己的工作,他们独立地偿还了大学期间的贷款,并筹建了自己的家庭,泽支与她最初的男朋友结了婚,奥泽也找到了自己心仪的女友,成家立业。
在工作中,他们各自所学的专业知识开始发挥了重要作用,勤勤恳恳的工作成绩斐然,奥泽与他的同事们承担了生化领域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发表了震动业内人士的科研论文;泽支则与她的同事一起努力,获得了“社会公益活动先进工作者”称号。
发展心理学重点内容
![发展心理学重点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665f24c0a58da0116c17498f.png)
《发展心理学》期末考试主要内容第一章绪论P3 发展心理学含义答: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直至死衰老的生命全程中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简言之,研究毕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P8 霍尔复演说P10 个体心理的年龄特征含义答:个体心理的年龄特征是心理发展的各个阶段中形成的一般特征(带有普遍型)、典型特征(具有代表性)和本质特征(表示有一定的性质)。
P16 从1957年开始,美国《心理学年鉴》用“发展心理学”作章名,代替了惯用的“儿童心理学”。
P17 包尔特斯六条基本原则答:发展与人的毕生相伴;发展的过程是一个有得有失的过程;生物学与文化的影响在毕生发展中会有所变化;发展涉及资源配置的变化;发展具有可塑性;发展会受历史文化环境的影响。
第二章发展心理学理论P36 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阶段特征答:(1)口唇期:0~1岁。
此期原欲集中在口部,婴儿专注于与口有关的活动,通过吸吮、吞咽、咀嚼等与口有关的活动获得快乐和安全感。
(2)肛门期:1~3岁。
此期原欲集中在肛门区,儿童关心与直肠及肛门有关的活动,愉快感主要来自排泄所带来的快感及自己对排泄的控制。
(3)前生殖器期:3~6岁。
此期原欲集中在生殖器,儿童对自己的性器官感兴趣,并察觉到性别差异,恋慕与自己性别相异的父母,而排斥与自己性别相同的父或母,出现恋母(父)情结。
(4)潜伏期:6~11岁。
此期儿童早期的性欲冲动被压抑到潜意识中,把精力投入到学习、游戏等各种智力和体育活动上,儿童的兴趣从自己的身体和对父母的感情转移到外界环境,愉快感来自于对外界环境的体验,喜欢与同性别的伙伴一起游戏或活动。
(5)生殖期:11岁或13岁开始。
此期原欲重新回到生殖器,注意力转向年龄接近的异性伴侣,逐渐培养独立性和自我决策的能力,性心理的发展趋向成熟。
P53 皮亚杰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答:皮亚杰把儿童心理或思维方式分成四个阶段,即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思维阶段(2—7岁)、具体运算思维阶段(7—12岁)、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配套题库【课后习题】(成年晚期个体的心理发展)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配套题库【课后习题】(成年晚期个体的心理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274e6f0c312b3169a451a4e9.png)
第11章成年晚期个体的心理发展1.什么是老龄与老化?简述老化理论、两种不同的老年心理发展观及其对我们的启迪。
答:(1)二者的定义①老龄指进入老年期的年龄。
但历龄(历法年龄)或时序年龄,即按出生年月计算的年龄,是各学科一致通用的。
发展心理学所说的心理随年龄的增长而变化,这里的年龄指历龄。
②老化,是指个体在成熟期后的生命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系列形态学以及生理、心理功能方面的退行性变化。
(2)有关老化原因的理论大致可归纳为三类:①损耗理论,认为人体及其他所有的生物活体同无生命的物质一样,会因长时间的磨损而逐渐消耗、衰老。
②遗传程序理论,认为衰老是按遗传程序实现的有规律的退化,各类生物寿命的长短是由遗传程序决定的。
③生命过程变异理论,认为衰老是由于生命过程中发生的某些变化引起的。
这类理论主要有差错灾难说、免疫能力下降说、内分泌衰退说、体细胞突变说和代谢残渣积蓄说等。
(3)两种老年心理发展观①传统的观点认为:人自出生到机体成熟直到成年期,其心理活动的变化属于“发展期”;成年以后,有一段稳定的时期,然后便开始衰退,年龄越老,心理活动的衰退越明显,这种变化只能称做“老化”而不能叫做“发展”。
②心理发展观为毕生发展观。
这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欧美国家出现的新的发展心理学的观点。
以德国的巴尔特斯为代表的心理学家提出了一系列新的心理发展的基本观点。
个体发展是贯穿一生的,发展的形式具有多样性,任何一种心理和行为的发展过程都是复杂的,发展不是简单的朝着功能增长方向的运动,而是由获得(成长)和丧失(衰退)组成的。
个体的心理发展有很大的可塑性。
心理发展是由多重影响系统共同决定的.(4)两种发展观的启迪①传统发展观认为人的心理随年龄增长而发展、衰退,就个体心理变化的总的趋势来说,这无疑是正确的。
但是,这种观点把人主要看做生物有机体,过于看重生物机体的变化和年龄对心理变化的影响,把心理发展看做单向的、不可逆转的,以个体生物机体的成熟期作为心理发展或衰退的临界点,从而否定心理发展的连续性,这是不符合事实的。
发展心理学成年期心理发展
![发展心理学成年期心理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53b2b419f8c75fbfc67db2a3.png)
(一)成年期发展任务理论(1)艾里克森的观点(见主要理论部分)(2)哈威格斯特的观点 哈威格斯特认为,中年期是一生中的一个特殊时期,它不仅是个体对社会影响最大的时期,也是社会向个体提出最多、最大要求的时期。
哈格威斯特把中年期的发展任务具体归纳为如下七点:①履行成年人的公民责任与社会责任②建立与维持生活的经济标准③开展成年期业余活动④帮助未成年的孩子成为有责任心的、幸福的成年人⑤同配偶保持和谐的关系⑥承受并适应中年人生理上的变化(3)莱文森的观点莱文森认为成人发展是由一系列交替出现的稳定期和转折期而构成的,发展的问题在于处理现实与可能之间的矛盾。
稳定期与转折期的区别就在于生活结构儿童期 青春期成年早期转折 进入成人世界 30岁的转折 安顿下来 中年转折步入成年中期 50岁的转折 成年中期高峰 成年晚期转折 17 22 28 33 40 45 50 55 65 莱文森尤其强调中年转折这一阶段的重要。
原来青少年关心的自我同一性又变得重要。
人们开始按照先前确立的目标来评价所取得的成就,并根据当前取得的成就和期望调整目标。
如果能够较好调整目标,即处理好现实与理想的矛盾,那么将进入良好的下一个阶段。
如果中年转折顺利,这一阶段智慧、见识、同情心、视野开阔等品质将会出现 55 莱文森的中年指40-65岁。
该阶段发展任务是巩固自己的兴趣、目标、及各种承诺。
成年 后期阶段是否发生变化,这里的生活结构指的是个人的社会角色和职业角色的综合体。
(4)毕生发展观代表人物巴特尔斯。
斯普兰格:青年期是第二次诞生。
早期阶段(儿童期和青少年期)和后期阶段(青年期、中年期和老年期)。
早期阶段的特点是与年龄有关的体格和能力快速增长。
这些变化在后期阶段也会发生,只不过更慢一些;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人的能力一直在发展。
毕生发展观的六个观点:第一、发展是跨越终生的。
发展是一个终生过程,这当中个体适应自己所选择的情景的能力在变化,每一个时期都有其特征和价值,不存在哪一个时期更重要或不重要的问题。
普通发展学思考题
![普通发展学思考题](https://img.taocdn.com/s3/m/e4e7356d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ed.png)
普通发展学思考题第一章绪论1.名词解释:发展心理学,社会化,年龄特征。
2.请举例说明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四个基本问题。
3.请简述儿童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的诞生和发展。
4.请根据你自己的理解,解释以下五种智力新理论:多元智力理论、成功智力理论、真智力理论、生物生态学理论、情绪智力理论。
5.搜集有关发展心理学最新进展的文献,并加以归纳、总结。
第二章发展心理学理论1.请简述弗洛伊德和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阶段说。
2.什么是观察学习?它的过程是怎样的?3.请说明维果茨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的思想和意义。
4.请简述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
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1.请阐述你对发展心理学研究的特殊性的认识。
2.发展心理学研究常用的几种研究设计方式各有什么特点?如何应用?3.发展心理学研究常用的数据收集方法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如何应用?4.在对发展心理学研究结果进行分析时,如何处理好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关系?5.请综合运用本章内容,针对6~15岁儿童认知能力发展进行研究设计。
6.结合文献阅读,思考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新趋势可能带来的研究变革。
第四章胎儿的生理和心理发展1.胎儿心理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有哪些类型?这些物质基础的主要作用是什么?2.胎儿的心理机能形成有哪些主要表现?3.影响胎儿生理和心理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这些因素及其影响提示人们要注意哪些问题?4.胎教的主要作用机理是什么?试通过查阅资料或访谈,列出胎教音乐的适宜曲目及使用方法。
第五章婴儿的心理发展1.动作发展在婴儿心理发展中有什么重要意义?2.试评述几种主要的言语获得理论,谈谈你对婴儿言语发生发展内在机制的理解。
3.什么是情绪的社会性参照?它对婴儿心理发展有什么意义?4.婴儿依恋有哪些类型?如何理解依恋的实质?第六章幼儿的心理发展1.为什么说游戏是促进幼儿心理发展的最好的活动形式?2.幼儿言语的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言语发展对于幼儿的认知发展和社会性发展有何重要意义?3.幼儿认知发展的主要特点是什么?结合思维发展的经典研究加以阐述。
发展心理学成年晚期心理健康课件
![发展心理学成年晚期心理健康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264af26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de.png)
3 影响因素
社会、文化、经济、健康 和心理因素都会对成年晚 期心理健康产生影响。
成年晚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
孤独
由于亲人和朋友的死亡,老年 人可能会面临孤独和失落。
情感问题
抑郁症、焦虑症、失眠等情感 问题可能对老年人造成负面影 响。
记忆力下降
老年人可能会面临记忆力下降 和认知功能丧失等挑战。
如何促进成年晚期心理健康
接受的挑战
学习新的技能、尝试新的活动可以帮助老年人 保持活力和勇气。
减少压力
适当的锻炼、休息和饮食、社会支持等都可以 减少老年人的压力。
社会参与
社交互动可以帮助老年人减轻心理压力和抑郁 情绪。
保持身体健康
保持良好的饮食、体育锻炼习惯和医疗保健方 案可以帮助老年人保持身体健康。
成年晚期心理健康的重要策略
积极参与社交活动可以减轻老年人的孤独和 失落感,提高生活满意度。
4 找到正确的心理健康支持
老年人应该积极寻求心理健康的支持和帮助, 包括生活伙伴、朋友和专业人士。
锻炼
适当的锻炼可以减轻老年人的压 力、增加自信心并提高身体免疫 力。
旅行
社交互动
旅行可以增加老年人的积极感受、 拓展视野和鼓励老年人参与集体 活动。
社交互动可以提高老年人的兴奋 感和生活满意度,减轻老年人的 孤独感。
与成年晚期心理健康相关的因素
社交关系 生活习惯 生命事件
良好的社交关系可以减轻老年人的精神压力并促 进心理健康。
发展心理学成年晚期心理 健康课件
本课件介绍什么是成年晚期心理健康,为什么成年晚期心理健康非常重要, 并提出了如何促进成年晚期心理健康等问题。
成年晚期心理健康的定义
1 定义
成年晚期心理健康是指在 7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积 极的情感状态、健康的人 际关系、经济独立和良好 的身体健康状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初我引导你走上人生的路,如今请你陪伴我走 完最后的路。当你给我你的爱和耐心,我会报以 感激的微笑。 ——这微笑中凝结着我对你无限的爱。
第Leabharlann 节成年晚期的心理卫生与长寿 心理
一、成年晚期面临的挑战与适应 (一)成年人面临的挑战与发展任务 三大挑战:(1)适应生理上的变化;(2) 重新认识过去、现在与未来;(3)形成新 的生活结构。 四项发展任务:(1)接受自己的(退休) 生活;(2)促进智力发展;(3)将精力 投入到新的角色和活动中;(4)形成科学 的死亡观。 (二)老年期的适应模式
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人口老龄化与老年心理研究 认识活动的退行性变化 成年晚期的情绪、情感特点 成年晚期的个性心理特点 成年晚期的心理卫生与长寿
心理
成人晚期的划分及一般心理特点
成人晚期,也称老年期, 一般指60岁至死亡这段时期。 和儿童、青少年、成年前、 中期相比,成年晚期心理的 一般特点是:认识活动发生 了一系列退行性变化;易生 消极的情绪情感,情感体验 深刻而持久;个性持续稳定 而又有所变化。
老年人的心理需求
和睦需求:老年人都希望有个和睦的家庭环境,不 管家庭经济条件如何,只要全家和睦,邻居关系融 洽,互敬互爱,互相帮助,就会感到温暖和幸福。 安静需求 :老年人一般都喜欢安静,怕吵怕乱。 支配需求:老年人原来多为一家之主,掌握家中的 支配权。但由于年老后社会经济地位的变化,老年 人的家庭地位、支配权都可能受到影响。这也可能 造成老年人的苦恼。 尊敬需求: 老年人离开工作岗位可能会情绪低落, 如果得不到尊重,就会产生悲观情绪,甚至不愿出 门,长期下去,则会引起抑郁和消沉,为疾病埋下 祸根。 求偶需求: 老年人丧偶后生活寂寞,子女照顾也非 长久之计,所以子女应该支持老年人的求偶需求。
四、智力有此减退,但并非全部退化
表现为理解力、计算力、判断力、分析推 理、学习等能力。 流体智力----与生物过程相联系的动力成 分。如注意、警觉,反应等,有所下降。 晶体智力----指通过学习而获得的知识、 经验、专长等则比较牢固。
第三节 成年晚期的情绪、情感特点
一、成年晚期情绪情感的一般特点
三、人类的自然寿命与长寿心理
(一)人类的自然寿命 (二)长寿老人的经验与心理特点 1、热爱生活 2、心情愉快 3、性格开朗
四、 生命的最后阶段
(一)人类对死亡态度的历史演变 1、社会对待死亡的态度 2、宗教对待死亡的态度 (二)个体对死亡的认知发展 (三)对死亡的情绪反应
二、成年晚期的自我概念及其某些维度的 变化 (一)自我概念持续稳定又有所变化 (二)可能自我 (三)身体自我 (四)自我效能感
三、成年晚期的人际关系与社会支持 (一)成年晚期的人际关系 (二)老年人的社会支持
当爸爸变得不再强大……
当我老了,不再是原来的我。请理解我,对我有一 点耐心。
第四节 成年晚期的个性和社会性
一、成年晚期的个性及其适应性类型
(一)个性的变化 1、个性有所变化 逐渐由外向转而内向,容易自我为中心, 保守,猜疑,心胸狭隘,爱发牢骚。 2、个性持续稳定多于变化 (二)个性的适应性类型
(三)行为的变化
社会生活能力、家庭生活能力和学习能力减退孤 僻,呆滞。有些则自我控制能力差,常常小题大 做,冲动,谩骂,喋喋不休。 有些心理学家认为老年人是一个“丧失年代”。 1、身心健康的更新丧失----使人有“老朽感”。 2、权力、地位、经济的丧失---使人有“失落 感”、自卑感、被遗弃感。 3、社会联系的丧失_-----使人有“孤寂感“。 4、生存目的的丧失。
第一节 老龄、老化与发展
二、两种不同的老年心理发展观 1、传统的发展观 2、毕生的发展观
第二节 认识活动的退行性变化
一、感知觉发生显著的退行性变化 感知觉迟钝,明显表现在距离感受器如视 觉(老花眼)、听觉(耳聋)的衰退。 二、记忆随增龄而减退 随着年龄增长,逐步减退。尤其是近事遗 忘。 《为爱正名》 /v_show/id_XNTc4OTg2 Mjgw.html 三、思维发生分化性变化
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老龄与老化?简述老化老龄、两种不 同的老年心理发展观及其对我们的启迪。 2、举例说明成年晚期认知的变化。 3、联系实际说明成年晚期情绪情感的一般特点。 4、联系实际说明成年晚期个性和社会性发展变 化的一般趋势或特点。 5、成年晚期面临的三大挑战、四项发展任务及 主要心理卫生问题是什么?结合老年期生活实际 谈谈对SOC模式的解读或评价 6、简述人类对死亡态度的历史演变及个体对死 亡的认知发展。
第一节 老龄、老化与发展
一、老龄与老化 (一)老龄与人口老化 (二)老化及其理论 1、老化原因理论 (1)损耗理论 (2)遗传程序理论 (3)生命过程变异理论 2、延缓或适应老化理论 (1)积极活动理论 (2)减少参与理论或 脱离理论 (3)连续性理论 (4)社会构造 理论
第五节
成年晚期的心理卫生与长寿 心理
一、成年晚期面临的挑战与适应 (二)老年期的适应模式 西方心理学家提出的SOC模型是成功解决 成年晚期适应老化的理论模型。 根据该理论模型,适应要整合以下三种过程: (1)选择(selection) (2)最优化 (optimization) (3)补偿(compensation)。
第五节
成年晚期的心理卫生与长寿 心理
二、成年晚期主要的心理卫生问题
(一)退休对老年人心理的影响 老年人适应退休生活,一般经历四个时 期:(1)期待期 (2)退休期 (3)适应 期 (4)稳定期 (二)疾病对老年人心理的影响 (三)生活中的紧张事件对老年人心理的 影响
老年人的心理需求
第11章 成人晚期的心理发展
教学目的:
了解成年晚期心理的一般特点,树立正确 的老年心理发展观;了解成年晚期认识活动 退行性变化的规律和特点;了解成年晚期情 绪、情感以及个性心理的特点;了解成年晚 期主要的心理卫生问题,懂得成年晚期的心 理卫生与长寿心理。
重点:成年晚期认知、情绪和个性的特点。
难点:老年心理变化发展理论。
重视和理解老年人的心理特点,解决老年人的正 常心理需求,对稳定老年人的情绪变化、健康长寿 有很重要的意义。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需求有: 健康需求:这是老年人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状态。 人到老年,常有恐老、怕病、惧死的心理。 工作需求:退休后的老年人大多尚有工作能力, 骤然间离开工作岗位肯定会产生许多想法,他们有 的希望再次从事工作,以体现自身价值。 依存需求:人到老年,精力、体力、脑力都有所 下降,有的生活还不能完全自理,希望得到关心照 顾。子女的孝顺,将会使他们感到老有所依。
(一)比较容易产生消极的情绪与情感 老年人情感脆弱,容易抑郁、伤感易激惹, 暴躁。有些则表现淡漠,迟钝。 (二)情感体验深刻而持久 (三)各种“丧失”是情绪体验的最重要的 激发事件 (四)我国老年人生活满意程度较高
二、我国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 (一)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因素 老年人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一般智 力效能感、家庭经济状况、受教育水平有相 关关系。 (二)老年人的日常环境控制感特点及其与 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三)亲子支持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当我由于双腿疲劳而无法行走时,请伸出你年轻 有力的手扶我。就像你小时候学习走路时,我扶 你那样。 当我忽然忘记我们谈话的主题时,请给我一些时 间让我回想。其实对我来说,谈论什么并不重要, 只要你能在一旁听我说,我就很满足了。 当你看着老去的我,请不要悲伤,理解我,支持 我,就像你刚刚开始学习生活时我对你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