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悬挂调整技术交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施工技术交底表

说明:本表由技术交底负责人填写,接受技术交底方负责人签字认可,本表一式二份,交底单位和接受交底单位各一份。

接触悬挂安装、调整技术交底

一、接触悬挂安装与调整应满足以下要求:

1、本次工程设计的接触网悬挂安装与调整包含:定位装置安装,四跨锚段关节调整,线岔调整。

2、本线路供电方式采用带回流线的直接供电方式。接触悬挂采用直链型悬挂,即承力索和接触线在同一竖直面内。

3、接触网标称电压为25kV,最高工作电压为27.5kV,短时最高电压为29kV,最低工作电压为20 kV,非正常情况下不低于19kV。

4、接触网采用全补偿简单链形悬挂,结构高度1400 mm。正线接触线采用120 mm2铜锡合金线,承力索采用铜合金绞线95 mm2,满足载流要求;站线承力索采用70mm2铜合金绞线,接触线采用85mm2铜锡合金接触线。接触线导高一般为6000mm,最低不小于5750mm,黎塘I场接触线导高采用6450mm。

5、腕臂用棒式绝缘子一般采用高强度瓷质棒式绝缘子,跨线桥两端采用合成硅橡胶绝缘子,抗弯强度均不小于12kN。

6、绝缘锚段关节转换柱处、接触网下锚处及软横跨上悬式绝缘子均采用硅橡胶绝缘子;接触网绝缘泄漏距离按重污秽区设计,绝缘元件(组)的公称泄露距离一般不小于1400mm。

7、道岔处接触网布置采用交叉线岔方式。

8、电分相采用七跨锚段关节电分相布置方式,锚段关节采用四跨关节。

9、既有跨线建筑物下的接触网悬挂方案:(1)采用降低结构高度、承力索带电通过;(2)降低导高及结构高度、承力索带电通过。

10、当跨线建筑物净空高度不足时,降低结构高度,一般按最短吊弦不小于400mm设计,困难时按最短吊弦的长度不小于300mm控制。

11、腕臂柱采用绝缘旋转平腕臂形式。

12、两股道车站基本站台范围内采用双线路腕臂或软横跨安装。

13、车站内三股道及以上线路采用软横跨定位,软横跨在节点松边一侧上下部定位绳安装恒张力弹簧补偿器,加强软横跨的稳定性。

14、有雨棚车站采用与雨棚柱合架的双线路腕臂安装方式。

15、平腕臂与斜腕臂间增设腕臂支撑,正定位设定位管支撑,反定位设防风

拉线。

16、主要线材选型

17、导线高度及允许车辆装载高度

18、跨距及拉出值选用

19、定位器选型

正线采用铝合金矩形限位定位器,站线采用普通G1或G2钢定位器,站线软横跨采用普通G3钢定位器,半径R<1000m曲线采用软定位器,关节部分中心柱采用特型定位器。具体型号选用以上部施工表为准。

20、定位器安装坡度

21、定位管斜拉线定位管卡子改为1.5型定位环。

22、定位线夹、电连接线夹、中心锚结线夹、吊弦线夹等易经受振动影响的零部件均采用防松螺母。M14以下螺栓、螺母、垫圈一般采用不锈钢件。

23、悬吊滑轮、承力索座悬挂的承力索及线岔处的承力索采用铜包钢材质的预绞式保护条。

二、定位装置安装技术标准

1、套管双耳与平腕臂上承力索座安装在同一平面内,平腕臂外露300mm,套管双耳与承力索座中心间距一般为200-300mm,特殊情况见腕臂预配表。

2、限位定位器是按受电弓最大抬升200mm设置;站线用定位器的坡度应满足设计要求。定位器倾斜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应采用坡度尺检测。非限位定位器根部与接触线之间的高差施工允许偏差为±10mm。

3、安装后,平腕臂及定位管外露尺寸应满足200~400mm的要求;腕臂支撑一般设置在斜腕臂定位环上方150mm处,与平腕臂的夹角α应控制在60°~70°之间;定位器坡度参数Δh值允许偏差±10mm。

4、正、反定位定位管均应保持水平,正定位允许抬头,反定位允许低头,但其坡度不得大于150mm/m。

5、施工时承力索应位于接触线的正上方,承力索悬挂点的高度应满足设计要求,且安装后平腕臂不得低头。当需要降低结构高度时采用降低上底座的安装高度或增加定位管方式达到安装要求。

6、拉出值施工允许偏差为±10mm,曲线区段拉出值允许偏差0~-20mm。

7、限位间隙调整:限位间隙应符合要求,限位间隙施工允许偏差为±1mm。

8、定位器必须保证接触线拉出值和工作面的正确性,且要有一定的坡度(对定位环安装高度:站线正定位250mm、站线反定位375mm,站线软横跨定位300,软定位170)。

9、固定定位器的定位管承水平状态,偏差+20、-0mm各种定位管的斜拉线应保持顺直。转换柱处非支与工作支定位管之间隙不得小于80mm。

10、采用支持器安装时,定位管在支持器的外露长度为75mm(50-100),定位管应封口或带管帽。

11、定位器在平均温度时应垂直于线路中心,当温度变化时,顺线路方向的偏移量应与接触线在该点随温度变化的伸缩量相一致,其偏角最大不得大于18°。

12、各定位器应能自由转动,不得卡滞。

13、绝缘关节中心柱处为保证绝缘间隙,定位管安装可倾斜。

14、定位装置的结构及安装状态应保证定位点处接触线的弹性符合规定。

三、接触悬挂调整技术标准

1、接触线悬挂点距轨面的高度一般为6000mm,允许偏差应不大于±10mm。

接触悬挂安装高度以及跨中最低点高度如下表所示:

2、定位点两侧第一吊弦处接触线高度应等高,相对该定位点的接触线高度允许偏差±10mm,但不得出现“V”字形。

3、接触线工作支高度变化时,其坡度变化率一般不大于2‰,困难情况下不大于3‰。两相邻悬挂点处接触线的高差应符合接触线坡度变化的要求,一个跨距内任意两相邻吊弦处接触线的高度差不应大于20mm。

4、遇有站场内存在股道高差时,应优先保证正线的结构高度及导线高度。侧线满足导高及定位器坡度。

5、接触线工作面须端正,工作部分不得扭转、弯曲,各种线夹均应端正,接触线接头处应专设一根环节吊弦(原则上不允许有接头)。

6、绝缘锚段关节内两接触线间距(水平450 mm,转换柱处垂直500 mm)及两接触悬挂其他各带电部分的空气绝缘距离(一般为400 mm )应符合设计要求,允许偏差为±30、-0,中心柱处两接触线应等高。

7、非绝缘关节转换支柱处,两接触线间距(水平200 mm,垂直500 mm)应符合设计要求,允许偏差±20 mm。

8、道岔柱两接触线间距(根据支柱所在道岔线间距确定,一般水平300 mm,垂直300 mm)应符合设计要求,允许偏差±20 mm。

9、接触线细调前,必须调好张力补偿装置,做好中锚。

10、张力补偿调整,应依据安装曲线进行,允许偏差±100 mm。

11、断线制动装置应动作可靠,卡块在温度变化时应能在制动框架钢管内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