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针灸

合集下载

祖传秘方中医针灸帮您缓解糖病手脚麻木

祖传秘方中医针灸帮您缓解糖病手脚麻木

祖传秘方中医针灸帮您缓解糖病手脚麻木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常常会导致患者出现手脚麻木的症状。

这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很多不便,而针灸作为中医的传统疗法,在缓解手脚麻木方面具有一定的疗效。

本文将从传统中医理论出发,探讨祖传秘方中医针灸如何帮助患者缓解糖病手脚麻木的问题。

一、中医对糖尿病的理解中医对糖尿病的理解是基于中医经典理论,认为糖尿病属于中医的“消渴”范畴,是由于气血运行失调、阴阳亏损、气虚湿重等因素引起的,而手脚麻木则是糖尿病的常见症状之一。

二、针灸疗法在缓解手脚麻木中的作用1. 疏通经络:针灸通过在特定穴位上施加刺激,可以调节气血运行,疏通经络,增加局部血液循环,改善手脚麻木的症状。

2. 补益气血:中医认为,手脚麻木与气血运行不畅有关,针灸可以通过调理体内的气血,增强营养供给,改善手脚麻木的现象。

三、常用的针灸穴位1. 足三里穴:位于腿外侧,当膝盖外延与胫骨前缘之间的凹陷中。

足三里穴是调节气血的重要穴位,对缓解手脚麻木有很好的效果。

2. 曲池穴:位于肘关节内侧,肱骨鹰嘴肌向内作弯的肱二头肌腱膨大端内侧。

曲池穴是疏通经络的重要穴位,可以改善手脚麻木的症状。

3. 手太阴肺经合穴:位于手掌中央,大拇指指向示指的连线上,当两指骨缝中点。

手太阴肺经合穴可以调节气血,改善手脚麻木。

四、配合草药疗法的应用在针灸治疗的同时,还可以通过应用一些具有补益气血、理气活血作用的草药来加强疗效。

常用的草药包括补中益气汤、丹参麻黄汤等。

患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的草药进行搭配应用。

五、注意事项虽然针灸对于缓解手脚麻木有一定的疗效,但是在应用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寻找合适的中医医师:针灸需要专业的技术和经验,患者应选用具有资质的中医医师进行治疗。

2. 结合其他治疗方法:针灸治疗是一种辅助疗法,患者还需要结合其他治疗方法,如药物治疗、饮食调理等,以达到较好的效果。

3. 个体差异: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和病情不尽相同,针灸治疗的效果也会有所差异。

糖针灸治疗糖尿病原理及糖针灸穴位

糖针灸治疗糖尿病原理及糖针灸穴位

糖针灸治疗糖尿病原理及糖针灸穴位
糖针灸通过对特定穴位的刺激,可起到疏通经络,增强脏腑功能的作用。

糖尿病的中医发病原因是由于长期不良的生活习惯导致脏腑功能受损而成,所以糖针灸通过调理脏腑功能,改善机体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促进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来改善糖尿病症状和预防并发症,适用于二型糖尿病人群的日常理疗保健。

(1)可使胰岛素水平升高,胰岛素靶细胞受体功能增强,加强胰岛素对糖元的合成代谢及氧化酵解和组织利用的功能,从而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

(2)后糖尿病人T3、T4含量下降,表明血液中甲状腺素含量降低,从而减少了对糖代谢的影响,有利于降低血糖。

(3)可使糖尿病人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等血液流变异常指标下降,这对改善微循环障碍,防止血栓形成,减少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4)能够调整中枢神经系统,从而影响胰岛素、甲状腺素、肾上腺素等分泌,有利于糖代谢紊乱的纠正。

糖尿病的针灸治疗

糖尿病的针灸治疗

糖尿病的针灸治疗近年来,糖尿病的发病率逐渐增高,成为全球性的健康问题。

传统的糖尿病治疗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但随着人们对辅助疗法的关注度提升,针灸作为一种传统中医疗法,被越来越多的人用于糖尿病的治疗。

本文将探讨糖尿病的针灸治疗,并阐述其疗效及注意事项。

一、糖尿病的针灸治疗原理针灸治疗糖尿病的原理在于通过调节人体脏腑功能,促进胰腺分泌胰岛素,改善胰岛细胞的再生能力,从而调节血糖水平。

具体来说,针灸可以刺激相关穴位,通过神经反射作用影响胰岛素调节机制,进而调整血糖代谢。

二、糖尿病的针灸治疗方法1. 选取适宜穴位:针灸治疗糖尿病的关键在于选取适宜的穴位。

常用的穴位包括足三里、足六阳经、足阳明胃经和手太阴肺经等。

这些穴位分布在不同的部位,通过刺激相应穴位可以调整脏腑功能,改善胰岛素分泌。

2. 刺激方法:针灸治疗糖尿病的刺激方法多样,包括针刺、电针、艾灸等。

其中,针刺是最常用的方法。

通过将细针插入相应穴位,调节人体气血运行,促进胰岛素分泌,从而达到治疗糖尿病的效果。

三、糖尿病的针灸治疗疗效针灸治疗糖尿病的疗效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证实。

研究表明,针灸能够通过促进胰腺分泌胰岛素,提高胰岛细胞的再生能力,调整血糖代谢,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此外,针灸还可以改善患者的胰岛素抵抗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然而,针灸治疗糖尿病的疗效因人而异,效果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反应。

四、糖尿病的针灸治疗注意事项1. 寻求专业医生指导:针灸治疗糖尿病需要寻求专业医生的指导,确保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

专业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针灸方案,并监测疗效。

2. 配合药物治疗:针灸治疗糖尿病不能替代药物治疗,而是作为辅助疗法使用。

患者在接受针灸治疗的同时,仍需按时服用药物,控制血糖水平。

3. 食品调理:糖尿病患者在接受针灸治疗期间,应注意饮食调理,避免进食高糖高脂食物,保持合理的饮食结构,有助于针灸治疗的效果提高。

4. 注意安全卫生:针灸治疗过程中,要注意安全卫生,避免交叉感染。

【董氏针灸十大处方之糖尿病】

【董氏针灸十大处方之糖尿病】

【董氏针灸十大处方之糖尿病】糖尿病大多是因為長期的飲食習惯方式,熬夜不寐,身体的脏腑功能失调,导致血液里的糖份无法转化為能量使用,又无法重身体排出,只能残留在血液里,造成严重血液循环障碍!病情日久,出现许多並发症,酮症酸中毒、心䐉血管病症,长期吃降糖药,会引起肝肾功能衰竭!董氏针灸糖尿病处方:【上三黄、下三皇、通肾通胃通背、分枝上下放血】临床上全部双侧取上三黄:治肝必用穴 | 董氏针灸穴位三黄穴八八部【取穴】明黄穴:大腿内侧的正中央处是穴。

天黄穴:明黄穴直上三寸处是穴。

其黄穴:明黄穴直下三寸处是穴。

入心、肝、肾三经。

明黄穴:宁心安神,疏肝利胆。

天黄穴:疏肝清心,益肾补益。

其黄穴:疏肝利胆,驱风通络。

肝癌,肝痛,肝硬化,干技能不足引起的疲劳,骨骼胀大,脊椎骨膜炎,中风半身不遂,血癌,腰酸,眼昏花,眼痛,两胁痛,胆汁分泌不足引起的消化不良,胀气,心脏扩大,心闷。

直刺 1.5~3 寸。

治眼球歪斜,配肾关。

治视力障碍,眼花,配通肾、珠圆、光明、五形、下三皇穴。

治血癌,配土灵穴。

治脸部黑斑,病灶处用三分针,配妇科穴,长期有效。

治舞蹈病,配正会穴。

治帕金森病,先于正会穴刺血,再配镇静、州水、州灵穴。

治美尼尔病,耳鸣,配正会、听宫、三重穴。

治糖尿病,分枝穴刺血,配下三皇、通肾、通胃、通背穴。

治高血压(肝肾失调所致),配足三圣。

治肝火失眠,配镇静、灵骨、大白、心灵穴。

治月经不调,配妇科穴。

治游走性酸痛,配通关、通山穴。

是指面黄、眼黄、体黄,此组穴位专治疗肝胆疾病,肝主舒泄,肝气不畅,肝气郁结而影响到女性妇科,生殖,及各种精神病症,肝主筋,肝藏血。

下三皇:补肾强身的要穴 | 董氏针灸穴位下三皇穴七七部【取穴】天皇穴:膝胫骨内侧下缘直下一寸处是穴。

人皇穴:内踝骨上缘直上三寸五分处是穴。

地皇穴:内踝骨上缘直上七寸五分处是穴。

即人皇穴直上四寸。

【归经】天皇穴:入心、肾二经。

人皇穴:入脾、肾二经。

地皇穴:入肝、肾二经。

【穴性】天皇穴:清热化温,疏调下焦。

糖尿病的针灸疗法

糖尿病的针灸疗法

糖尿病的针灸疗法中医对糖尿病的认识消渴之名首见于《内经》。

《灵枢.五变》篇说:“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

指出了五脏虚弱是发生消渴的主要因素。

根据发病机理、临床表现等区别,《内经》中又有“消瘅”、“肺消”、“消中”等名称的记载。

《金贵要略.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立专篇,始名以消渴,开创了消渴病辨证论治的先河。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记载了世界上最早的糖尿病灸治病案。

晋代《针灸甲乙经》提出了6个治疗穴位。

如《针灸甲乙经》中载:“消渴身热、面目黄,意舍主之;消渴嗜饮,承浆主之;消渴,腕骨主之……”唐代《备急千金要方》和《外台秘要》有更详细的记载,穴位增加到35个,治疗以灸治为主。

宋代《扁鹊心书》记载有灸关元、气海200壮,同时服中药的病例。

《扁鹊神应玉龙经》强调灸脾俞、肾俞。

此后《医学纲目》、《针灸大成》、《神应经》、《普济方》等医籍都记载了针灸治疗糖尿病的穴方。

《普济方》集明以前之大成,总结辨证取穴18种,总穴44个。

清代《针灸集成》对病机进一步认识,分型论治更加具体。

总之古代治疗糖尿病多用灸法,而且强调多壮数灸。

糖尿病的病机特点一,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两者往往互为因果,燥热甚则阴愈虚,阴愈虚则燥热愈甚。

二,阴阳两伤,阴阳俱虚本证迁延日久,阴损及阳,可见气阴两伤或阴阳俱虚,甚则表现肾阳虚衰之候。

三,阴虚燥热,常见变证百出肾阴亏损,肝失涵养,肝肾精血不能上承于耳目,则可并发白内障、雀盲、耳聋等。

四,消渴发病日久,常与血瘀有关。

综上所述,消渴的病机主要有几个特点阴虚为本,燥热为标:燥热愈甚,则阴愈虚,阴愈虚则燥热愈甚。

两者互为因果。

病变的脏腑着重在于肺、脾、肾,而以肾为关键。

肺主治节,为水之上源,如肺燥阴虚,津液失于滋布,则胃失于濡润,肾失滋源;胃热偏盛,灼伤肺津,耗损肾阴;肾阴不足,阴虚火旺,上炎肺、胃,终至肺燥、胃热、肾虚常可同时存在,多饮、多食、多尿也常可同时存在。

气阴两伤,阴阳俱虚;本病迁延日久,阴损及阳,可见气阴两伤或阴阳俱虚,甚则表现肾阳衰微之候。

中医针灸疗法治疗糖尿病

中医针灸疗法治疗糖尿病

中医针灸疗法治疗糖尿病313000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寿命。

目前,西医药物治疗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并不能根治糖尿病。

而中医针灸疗法则是一种有效的治疗糖尿病的方法,具有疗效好、副作用小等优点。

一、糖尿病概述糖尿病是一种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作用障碍导致的代谢性疾病。

患者的血糖水平过高,超出正常范围,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长期寿命,并且容易伴随一系列并发症,如心血管疾病、肾脏疾病、眼科疾病等,给患者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

治疗糖尿病的方法有多种,包括药物治疗、规律的饮食和运动,以及胰岛素注射等。

对于早期糖尿病患者,通过控制饮食、增加运动等可以有效地控制血糖水平;对于晚期糖尿病患者,则需要进行药物治疗或胰岛素注射来维持血糖水平。

此外,对于合并心血管、肾脏等并发症的患者,还需要根据具体病情进行个体化治疗。

总之,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定期检查和良好的血糖控制是预防并发症发生和延长寿命的重要措施。

二、中医针灸疗法治疗糖尿病的理论依据中医认为,糖尿病属于中焦湿热、气虚血瘀、肾虚等病理范畴。

针灸疗法治疗糖尿病的主要思路是通过调整人体的气、血、精、津液等生理机能,以达到防治糖尿病的目的。

具体而言,针灸疗法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发挥作用:1. 促进胰岛素分泌胰岛素是调节血糖的重要激素,针灸疗法可以刺激神经末梢,促进胰腺内分泌功能,增加胰岛素分泌,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2. 调节血糖水平针灸疗法可以影响人体内的神经、内分泌系统,调节血糖水平,降低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水平,有效治疗糖尿病和其相关并发症。

3. 促进代谢针灸疗法可以通过促进身体新陈代谢,恢复机体正常的代谢功能,调节人体的内环境,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4. 缓解症状针灸疗法还可以通过调节患者的心理状态,缓解症状,使患者更加舒适,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5. 增强体质针灸疗法可以改善糖尿病患者的体质,增强机体免疫力和抗病能力,提高患者的整体健康水平。

民间秘方中医针灸对糖病人的疗效如何

民间秘方中医针灸对糖病人的疗效如何

民间秘方中医针灸对糖病人的疗效如何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以高血糖为特征,主要表现为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作用异常。

传统中医学认为,糖尿病是由“消渴”引发的疾病,其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中药治疗和针灸疗法。

本文将探讨民间秘方中医针灸在糖尿病治疗中的疗效。

一、中草药治疗糖尿病中草药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并被广泛用于糖尿病的治疗。

中草药治疗糖尿病的原理是通过调节脾胃、益气补虚、清热利湿等,达到调节血糖的目的。

一些常用的中草药如苦瓜、黄芩、黄精等被认为具有降血糖的作用。

此外,一些中草药复方如五子衍宗丸等也被广泛应用于糖尿病治疗。

二、针灸治疗糖尿病针灸是中医学的重要疗法之一,对糖尿病的治疗也有一定的疗效。

通过刺激穴位,针灸可以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促进胰岛素的分泌,减少胰岛素的抵抗等,从而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

常用的针灸穴位有足三里、气海、关元等。

三、民间秘方中医针灸的疗效1. 降血糖效果显著据临床研究显示,民间秘方中医针灸治疗糖尿病的疗效显著。

通过服用中草药和接受针灸治疗,可以明显降低血糖水平,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

同时,中草药和针灸也可以改善糖尿病合并的一些并发症,如神经病变、视网膜病变等。

2. 促进胰岛素分泌中草药和针灸可以刺激胰岛细胞的分泌功能,促进胰岛素的合成和释放。

这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非常重要,可以改善胰岛素的不足状态,从而控制血糖水平。

3. 调节气血运行针灸通过刺激穴位,可以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改善人体的机能状态。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可以增强体内气血的循环,改善微循环障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4. 提高免疫功能民间秘方中医针灸还可以提高糖尿病患者的免疫功能,增强机体对于病菌的抵抗力。

这对于预防感染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都具有重要意义。

需要注意的是,糖尿病作为一种慢性疾病,治疗过程需要长期坚持,不能轻易停止药物的使用。

同时,在接受民间秘方中医针灸治疗时,一定要选择合格且有经验的中医师进行操作。

糖尿病针灸治疗穴位

糖尿病针灸治疗穴位

糖尿病针灸治疗穴位针灸作为一种古老而有效的中医疗法,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中。

糖尿病作为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身体和心理负担。

然而,近年来研究发现,针灸治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症状和生活质量。

本文将介绍糖尿病针灸治疗中常用的穴位及其疗效。

1. 什么是糖尿病针灸治疗?糖尿病针灸治疗是指通过在特定穴位上插入针灸来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恢复机体的平衡状态,从而达到治疗糖尿病的目的。

针灸可以刺激穴位,激活神经系统,调节内分泌功能,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促进血糖的平衡。

另外,针灸还可以改善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状态,减轻疾病带来的心理压力。

研究表明,糖尿病针灸治疗可以起到辅助控制血糖、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的作用。

2. 糖尿病针灸治疗的常用穴位2.1 足三里(ST36)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侧,当胫骨前缘下1寸。

针刺足三里可以增强免疫功能,促进胃肠蠕动,调节血糖水平。

多个研究表明,针灸足三里可以降低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

因此,足三里是糖尿病针灸治疗的重要穴位之一。

2.2 冲脉(PC6)冲脉位于手臂内侧,腕横纹上3寸处。

冲脉穴是一个重要的心脏穴位,具有平喘、降血压、抗心律失常等疗效。

对糖尿病患者而言,冲脉穴也具有降低血糖、减少血脂的作用。

研究发现,经常刺激冲脉穴可以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胰岛功能。

2.3 大椎(GV14)大椎位于颈椎部位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上2寸处。

大椎穴是中枢神经调节的重要穴位,针刺大椎可以促进交感神经的活动,增强抗炎作用,改善血糖水平。

糖尿病患者经常刺激大椎穴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降低血糖、血压和血脂的水平。

3. 糖尿病针灸治疗的适用人群糖尿病针灸治疗适用于以下人群:3.1 2型糖尿病患者:2型糖尿病是最常见的糖尿病类型,针灸治疗可以帮助调节胰岛素的分泌和利用,促进血糖的平衡。

3.2 糖尿病合并神经病变患者:针灸可以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神经症状,减轻疼痛和麻木感。

糖尿病针灸四穴

糖尿病针灸四穴

糖尿病针灸四穴中医所说的「消渴」,就相当于我们现下说的糖尿病。

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是症状的概括,而后者是具体的病名。

中医根据不同的症状把消渴分为上消、中消和下消。

典型的症状就是「三多一少」,即「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少」。

其中口渴多饮的是上消,多饮多食的为中消,多饮多尿的为下消。

上消属肺,中消属胃,下消属肾。

但是总的来说都是因为阴虚燥热,阴虚是最根本的原因,所以补阴是最根本的。

1、燥热伤肺(上消)的克星---胰俞、鱼际、太溪口渴多饮:虽然喝水很多,但是仍然觉得口干舌燥,大便干燥,小便量多。

中医里面讲,「肺为水之上源」,是指肺是人体上面水的源头,而且肺有「通调水道」的功能,就是肺要调节、疏通好全身的水液代谢。

《素问·经脉别论》说:「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

」如果肺阴不足了,而且有外来的燥邪入身,这样就在人体内形成了恶性循环,自然肺通调水道的功能就失常了。

当全身的水不能正常地分布到各个脏腑器官时,虽然喝的水多,但是吸收不了那么多,所以人仍然会觉得口干舌燥;同样,大肠里面的水分少了,所以大便会干燥;喝的水没有吸收只能排掉,所以小便多。

这个时候穴位我们要选胰俞、鱼际、太溪。

胰俞是经外奇穴,它是治疗消渴(糖尿病)的经验效穴,和其它五内的背俞穴作用一样。

现代医学认为糖尿病是因为胰岛素分泌不足,所以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用这个穴位都非常合理。

这个穴位主要采用按揉和拔罐的方法刺激,以拔罐为最好。

胰俞位于足太阳膀胱经的循行路在线面,在脊柱旁开四指的膀胱经第二条在线,肩胛骨下角下面约两指的地方。

鱼际是肺经的荥穴,五行属火,火克金,从穴性来看,鱼际可以滋阴降火,作用是偏泻的。

所以选用它可以降肺上的燥热治标。

这个穴位的刺激不分时节。

对于这种慢性病来说,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应该是疗效的累积,所以有机会就要去按揉。

鱼际位于大拇指第二节后面,连接手腕和拇指第二节的骨中点处,手掌和手背交界的地方。

糖尿病针灸三针

糖尿病针灸三针
糖尿病是属于中医消渴病的范畴是因禀赋不足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以劳欲过度等引起阴血亏虚燥热内生所致
糖尿病针灸三针
糖尿病并不能靠针灸三针就能解决。糖尿病是属于中医消渴病的范畴,是因禀赋不足,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以及劳欲过度等引起阴血亏虚,燥热内生所致。临床可以见到口渴多饮,小便频多,消食易饥多食,机体消瘦,小便带有甜味等症状。针灸也是需要辨证论治,临床表现不同,证候不同,选择的穴位不同。比如肺热伤津,出现以烦渴为主,常选用少府,心俞,太渊,肺俞,胰俞,鱼际等穴位。

糖尿病针灸治疗,降糖三针

糖尿病针灸治疗,降糖三针

糖尿病针灸治疗,降糖三针
学中医有智慧爱养生阅读正文
三针
内关附近找结节,直刺一针,提插九次,然后四个方向提插九次,不留针,然后是养老穴,同上,然后是劳宫穴,点刺三五下,不刺破皮肤。

按:降糖三针为快速降血糖方法,急性期使用效果佳。

【糖尿病针灸方法第一种】
此种方法以脐针为主,取坤位,乾位,艮位,巽位,中脘,下脘,配上三黄和肾关,患者左侧的梁门穴。

【糖尿病针灸方法第二种】
取穴脐针四正位,下三皇配明黄穴。

【糖尿病针灸方法第三种】
本方法为腹针,取穴中脘,下脘,气海穴,关元穴,双天枢,双大横穴,双气穴,双肓腧穴,双阴都穴,双滑肉门,双风湿点(此穴在滑肉门旁开五分上五分处)。

按:以上三种方法可以轮流使用,血糖高的先扎降糖三针。

针灸治疗糖尿病

针灸治疗糖尿病

针灸治疗糖尿病xx年xx月xx日•针灸治疗糖尿病的简介•针灸治疗糖尿病的原理•针灸治疗糖尿病的临床应用目录•针灸治疗糖尿病的实证研究•针灸治疗糖尿病的未来展望•其他相关内容01针灸治疗糖尿病的简介针灸治疗糖尿病是一种通过刺激人体穴位,调节人体内分泌和免疫系统,以达到控制血糖、治疗糖尿病目的的疗法。

定义针灸刺激特定穴位,可调节神经、内分泌、免疫等系统,改善胰岛素抵抗、促进胰岛细胞功能恢复,达到控制血糖和治疗糖尿病的效果。

原理针灸治疗糖尿病的定义历史针灸治疗糖尿病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古代中医理论已有诸多记载。

现代医学研究也证实针灸治疗糖尿病的有效性。

发展近年来,针灸治疗糖尿病的研究和应用得到了广泛关注和发展,国内外学者和专家不断探索和总结针灸治疗糖尿病的最佳方案和临床应用规范。

针灸治疗糖尿病的历史与发展优势针灸治疗糖尿病具有安全、有效、操作简便、费用低廉等优点。

针灸可改善患者的胰岛素抵抗,促进胰岛细胞功能恢复,调节免疫和内分泌系统,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局限性针灸治疗糖尿病的效果因人而异,部分患者可能对针灸治疗反应不明显。

同时,针灸治疗也存在一定的不适感和疼痛感,需要患者有一定的耐受能力。

针灸治疗糖尿病的优势与局限性02针灸治疗糖尿病的原理针灸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动身体的自愈能力,调节气血、疏通经络。

经络系统是针灸治疗的基础穴位是经络上的点,经络是能量的通道。

针灸刺激穴位,调整经络能量的流动,达到治病的效果。

穴位与经络的对应关系经络系统与针灸治疗的关系针灸调节内分泌通过刺激特定穴位,针灸可以调节内分泌系统,促进胰岛素分泌,降低血糖。

针灸改善组织代谢针灸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组织代谢,提高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血糖。

针灸如何调节血糖提高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针灸通过刺激特定穴位,提高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血糖。

调节内分泌系统针灸可以调节内分泌系统,尤其是胰腺内分泌,改善糖尿病症状。

针灸学中的糖尿病与血糖调理方法

针灸学中的糖尿病与血糖调理方法

注意事项:严格掌握适应症 与禁忌症,避免过度刺激穴 位,注意患者体质差异
汇报人:XX
素抵抗。
针灸能够刺激 身体穴位,促 进血液循环, 有助于降低血
糖。
针灸治疗可以 改善胰岛细胞 功能,提高胰 岛素敏感性。
针灸在糖尿病 血糖控制中具 有安全、有效 的特点,可减 轻患者症状。
针灸对糖尿病患者胰岛功能的改善作用
针灸可以调节胰岛细胞的分泌功能,促进胰岛素的分泌,降低血糖水平。
针灸能够改善胰岛周围的血液循环,增加胰岛的营养和氧气供应,促进胰岛细胞的修复和再 生。
针灸学对糖尿病并发症的预防 和改善也有一定作用,如改善 周围神经病变、视网膜病变等
针灸学对糖尿病的治疗原理
针灸刺激穴位,调节内分泌系 统,改善胰岛素抵抗
针灸能够促进新陈代谢,降低 血糖水平
针灸治疗可调节免疫系统,减 轻糖尿病并发症
针灸学在糖尿病康复中起到辅 助治疗作用
针灸学在糖尿病治疗中的优势
针灸能够调节血糖水平, 改善胰岛素抵抗
针灸能够促进新陈 代谢,加速糖的代 谢和消耗,有助于 控制血糖。
针灸还可以改善微循 环,促进血液循环, 有助于改善糖尿病患 者的血管病变,降低 血糖波动。
针灸对糖尿病患者心 理健康也有积极影响 ,减轻焦虑和抑郁情 绪,有助于血糖控制 。
针灸对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针灸可以调节 人体内分泌系 统,改善胰岛
针灸可以促进胰岛细胞的 再生和修复
针灸有助于调节内分泌系 统,改善糖尿病症状
针灸治疗安全有效,副作 用小
针灸对血糖的调节作用
针灸能够刺激 穴位,调节内 分泌系统,从 而影响血糖水
平。
针灸可以改善 胰岛细胞功能, 提高胰岛素的 分泌量,降低

针灸治疗糖尿病时的穴位

针灸治疗糖尿病时的穴位

针灸治疗糖尿病时的穴位1针刺选穴;针刺治疗糖尿病常用选穴方法有以下几种:①主穴为脾俞、膈俞、胰俞、足三里、三阴交;配穴为肺俞、胃俞、肝俞、中脘、关元、神门、然谷、阴陵泉等;针刺方法以缓慢捻转,中度刺激平补平泻法,每日或隔日一次,每次留针15~20分钟,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5日;②主穴为脾俞、膈俞、足三里;配穴:多饮烦渴加肺俞、意舍、承浆;多食易饥、便秘加胃俞、丰隆;多尿、腰疼、耳鸣加肾俞、关元、复溜;神倦乏力、少气懒言、腹泻加胃俞、三阴交、阴陵泉等;针刺方法以针刺得气为指标;当患者对针刺有较强反应时,则留针15分钟,出针前重复运针一次再指压;上消:少府、心俞、太渊、肺俞、胰俞;中消:内庭、三阴交、脾俞、胰俞、胃俞;下消:太溪、太冲、肝俞、肾俞、胰俞;胰俞为治疗上、中、下三消经验穴;针刺方法为补泻兼施,留针20~30分钟,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阳经选穴:膈俞、脾俞、足三里;阴经选穴:尺泽、地机、三阴交、中脘、气海;针刺方法,两经穴位配合使用,补泻兼施,留针20~30分钟,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2灸法选穴;灸法治疗糖尿病常用穴位有:①承浆、意舍、关冲、然谷普济方;②水沟、承浆、金津、玉液、曲池、劳宫、太冲、行间、商丘、然谷、隐白神应经③承浆、太溪、支正、阳池、照海、肾俞、小肠俞、手足小指尖神灸经论;3耳针选穴;耳针治疗糖尿病常选用的穴位有:①胰、内分泌、肾、三焦、耳迷根、神门、心、肝;针法为轻刺激;每次取3~5穴,留针20分钟,隔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②主穴为胰、胆、肝、肾、缘中、屏间、交感、下屏尖;配穴为三焦、渴点、饥点;根据主证及辨证分型,每次选穴5~6个;针法:捻转法运针1分钟,留针1~2小时,留针期间每30分钟行针1次;隔日1次,两耳交替,10次为1疗程;疗效:治疗25例,疗后三多症状减轻,血糖、尿糖均明显下降,经统计学处理有显着差异;体针一取穴主穴:脾俞、膈俞、足三里;配穴:胰穴、地机、阴陵泉、复溜、太溪、三阴交、肺俞、肾俞、关元、华佗夹脊;胰穴位置:6~8胸椎旁压痛点;二治法主穴每次均取,配穴每次取2~3穴,可轮流选用;进针得气后,先紧按慢提十数下再慢按紧提十数下,并结合捻转;留针30分钟,出针前再行手法1次,出针后指压针孔;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停针3~5天后,再继续下一疗程;温针之一一取穴主穴:阳池、胰俞、三焦俞;胰俞穴位置:第8胸椎下旁开寸;二治法主穴均用,取双侧;先将纯艾条切成~厘米长之艾段,另备鲜橘皮若干,越薄越好,如无鲜橘皮,可用陈皮于温水中泡软后备用;将橘皮剪成约2×2厘米大小之片块,再从边缘至中心剪一长约1厘米的切口;穴位常规消毒后,用~寸长毫,液门穴直刺,胰俞和三焦俞略斜向脊柱刺入,施平补平泻手法,针感显着后留针;然后,将艾条段插在针柄顶端,艾条段顶部与针柄顶部宜平齐,再把剪好之橘皮套进针身贴近皮肤,橘内皮朝皮肤侧,橘皮与艾段间隔一硬纸片,以防艾火灼伤肌肤;然后在艾段之下端点燃;须用泻法者,可吹火助燃,用补法者则令其自燃;燃尽取针,出针前亦可再施平补平泻手法1次;每日施针灸1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5天;温针之二一取穴主穴:胰俞;配穴:阴虚热盛型加肺俞、胃俞、大椎、合谷,气阴两虚型加肺俞、脾俞、三阴交,阴阳两虚型加脾俞、肾俞、肝俞、三阴交;二治法穴位常规消毒,选用~2寸毫针针刺,其中阴虚热盛型大椎、合谷针用泻法,胰俞、肺俞、胃俞针用平补平泻法,其他两型皆用补法;诸穴得气后将艾团轩于针柄上点燃,其中阴虚热盛型大椎、合谷宜助燃,余皆自燃;燃烧完毕留针20分钟;每日1次,10天为一疗程,9~10个疗程统计疗效;艾灸一取穴主穴:分8组;1、足三里、中脘;2、命门、脾俞、身柱;3、气海、关门;4、脊中、肾俞;5、华盖、梁门;6、大椎、肝俞;7、行间、中极、腹哀;8、肺俞、膈俞、肾俞;配xue:口渴甚加金津、玉液、内关、鱼际、少府;易饥加大都、胃俞;多尿加然谷、涌泉、复溜;二治法每次选主穴1组,配穴随证加配;主穴一般用隔姜灸法;艾炷直径为厘米,高2厘米,重克;鲜姜片厚3~4毫米,直径2厘米;每穴灸治10~30壮,每次治疗时间约为210分钟;配穴中,金津、玉液用毫针或消毒三棱针点刺出血;余穴用艾条作温和灸法;主穴轮流选组,隔日治疗1次,50天为一疗程;主穴亦可用黄豆大艾炷作无疤痕着肤灸,但须注意避免烫伤造成的感染;因感染之后,重者可在以灸痕为中心直径3~5厘米处范围出现溃烂,很难治疗,应严加注意;耳针一取穴主穴:胰胆、内分泌;配穴:肾、三焦、耳迷根、神门、心、肝、肺;二治法主穴每次均取,配穴选1~2穴;第一疗程可用针刺法;双侧均针,留针30~60分钟;隔日1次,治疗10次;第二疗程起,可视症情,改用王不留行籽或磁珠380高斯强度压丸法,每次贴敷一侧耳穴,每周2次,左右耳交替,3个月为一疗程;耳穴压丸一取穴:胰腺、内分泌、交感;二治法:将王不留行籽1粒,置于×厘米的小方胶布上;取双侧耳穴,在选定耳穴上寻得敏感点后,即贴敷其上,用食、拇指捻压至酸沉麻木或疼痛为得气;于空腹、餐后30分钟、1小时、2小时、3小时分别测血糖及血清胰岛素含量;一取穴:主穴:分二组;1、胰胆、缘中、内分泌、肾上腺、三焦、渴点;2、胰胆、内分泌、肾、三焦、肺、脾、胃、神门;二治法二组穴位,第一组用针刺法,第二组用压丸法;针刺法,取第一组一侧穴位,行常规消毒后,用30号寸毫针缓慢进针,得气后留针1小时,每10分钟捻针1次;压丸法,将对侧耳廓常规消毒,用胶布将王不留行籽贴压于第二组穴位上,并按压使之产生酸、胀、痛的感觉.嘱患者每天自行按压3次.两耳交替针刺和压籽,每周2次,1月1个疗程;针灸之一本法主要治疗糖尿病的并发症之一:糖尿病性膀胱病变;早期有排尿功能障碍及少量残余尿;晚期则可有大量残余尿,并继发尿路感染,甚至肾积水、尿毒症等;一取穴主穴:分2组;1、气海、列缺、照海、水道;2、会yin、中膂俞、委阳;配穴:命门、肾俞、关元;二治法主穴每次选用一组,交替运用;肾阳虚衰者可加配配穴;其中,气海穴及配穴用灸法,余穴针刺;灸法为艾条灸,每穴以雀啄法灸15分钟,以局部潮红为度;采取紧按慢慢提结合捻转之补法,腹背部穴要求向小腹或会yin部放射,而肢体针感,以出现感传为宜;针灸结合,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一般治疗三个疗程;针灸之二本法主要治疗糖尿病的另一并发症:糖尿病性神经病变;该病症临床表现多端,几乎遍及各系统,轻者可无症状,重者可致残;周围神经病变可引起四肢麻木、疼痛、瘫痪,植物神经病变可引起心肌梗塞、神经性腹泻等;一取穴主穴:肺俞、胰俞、脾俞、肾俞、足三里、太溪;配穴:周围神经病变加曲池、阳陵泉;心脏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加心俞、内关;慢性腹泻加天枢、公孙;二治法主穴每次取3~5穴,据症配加配穴;其中曲池、天枢穴用灸法,余穴针刺,背俞穴针后亦可加灸;针刺法为针刺得气后,予平补平泻之法,留针15~20分钟;灸法为用艾条灸,作回旋灸15分钟,以局部潮红为度;每周3次,15次为一疗程,停针3~5天后继续下一疗程;穴位电疗一取穴主穴:中脘、足三里、涌泉;配穴:气海、太溪;二治法主穴必取,配穴随症加用;采用CDJ-b型糖尿病治疗;治疗时,患者一手握非作用极接治疗仪阴极,另一手握治疗头接阳极;治疗头放在所选穴位上,非作用极与治疗头处于身体同侧;根据患者感觉调整频率及强度,使达到麻、胀、跳的感觉;每穴刺激4分钟,每日1次,30次为一疗程,每例均做一疗程。

董氏针灸糖尿病处方

董氏针灸糖尿病处方

董氏针灸糖尿病处方糖尿病大多是因为长期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和作死的生活方式,比如暴食暴饮,高糖高盐高脂,又比如经常熬夜,身体的脏腑功能失调,导致血液里的糖份无法转化成能量使用,又无法从身体排出,只能残留在血液里,造成严重血液循环障碍!病情日久,出现许多并发症,酮症酸中毒、心脑血管问题……如果长期服用降糖药,又会容易引起肝肾功能衰竭!董氏针灸糖尿病处方专门用来调理糖尿病人的身体,降糖的同时提升人体自身免疫力,坚持使用可以慢慢帮患者摆脱对药物的依赖,提高生命质量。

上三黄、下三皇、通肾通胃通背、分枝上下放血临床上全部双侧取穴上三黄:治肝必用穴 | 董氏针灸穴位解读下三皇:补肾强身的要穴 | 董氏针灸穴位解读通胃通背通肾:大腿上的五苓散、左归丸 | 董氏针灸穴位解读分枝上下:解毒要穴 | 董氏针灸穴位解读糖尿病人的几种忌口食品1、甜品基本不碰、米饭不能吃饱,水果不能吃多。

禁止吃甜食和许多种水果,因为葡萄糖、蔗糖,消化吸收快,食用后将使血糖升高;也少吃碳水化合物含量高的食物,如白薯、土豆、藕等;最好也不要饮酒。

2、花生和瓜子是一种高热量、高脂肪的食品,比如花生、瓜子和核桃,所含的热量比同等重量的猪肉还要高上几倍,大量食用肯定不利于体重的保持和血脂的控制,间接地影响血糖和血压的控制。

3、易于使血糖迅速升高的食物:白糖、红糖、冰糖、葡萄糖、麦芽糖、蜂蜜、巧克力、奶糖、水果糖、蜜饯、水果罐头、汽水、果汁、甜饮料、果酱、冰淇淋、甜饼干、蛋糕、甜面包及糖制糕点等。

4、易使血脂升高的食物:牛油、羊油、猪油、黄油、奶油、肥肉,对富含胆固醇的食物,更应特别注意,应该不用或少用,防止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的发生。

对糖尿病患者来说,糖尿病的危害并不可怕。

值得警惕的是由于长期高血糖造成的糖尿病并发症的危害。

因此,对于糖尿病的危害,既要重视它,又要藐视它,树立起战胜疾病的坚定信念,坚持长期控制,克服各种对糖尿病治疗的不利因素,掌握自我防治措施,在医生正确指导下积极配合治疗,这样就能延缓和减少糖尿病的危害的发生,病人可以保持正常的工作及生活,并与正常人一样长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糖尿病的针灸疗法针灸疗法的作用机制针灸(针刺)治疗糖尿病有着悠久的历史,我国中医古籍中就有许多关于针灸治疗糖尿病的记载。

如《医学心悟·三消》中就记载有“治上消者,宜润其肺,兼清其胃;治中消者,宜清其胃,兼滋其肾;治下消者,宜滋其肾,兼补其肺。

”近些年来,国外许多学者也对针灸治疗糖尿病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如罗马尼亚学者研究证明了针灸糖尿病患者三阴交穴,可以调节生理功能正常的胰脏的胰岛素分泌。

针灸对糖尿病的治疗具有疗效可靠、副作用轻微、简便易行等特点,其作用机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针灸相关穴位可调节胰脏的分泌功能,使胰岛素分泌增加,增强胰岛素对糖原的合成代谢及氧化酵解和组织利用能力,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糖尿病患者进行针灸治疗后,体内T3(三碘甲腺原氨酸)、T4(四碘甲腺原氨酸)含量下降,血液中甲状腺素含量降低,减少了对糖代谢的影响,也有利于血糖水平的降低。

针灸能起到通经活络、活血化淤的作用,可以改善糖尿病患者血液的浓黏凝聚状态,降低血液黏滞性,减少糖尿病神经病变及血管病变,对脑梗死、心绞痛、肢体疼痛、下肢闭塞性血管病变、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糖尿病并发症有重要的实用价值,早期疗效更佳。

此外针灸作用于周围神经,可以通过兴奋迷走神经和抑制交感神经调节自主神经功能,可以纠正糖尿病患者内分泌混乱状况,恢复其胰岛素的正常功能。

针灸能够调整中枢神经系统,影响胰岛素、甲状腺素、肾上腺素的分泌,可以纠正糖代谢紊乱,达到降血糖的目的。

由以上可以看出,针灸疗法对防治糖尿病有着显著效果。

但是,并不是任何类型的糖尿病患者都适合于针灸疗法。

一般来说,糖尿病针灸疗法主要适用于以下几类患者:(1)中等体型或肥胖型的2型糖尿病患者。

(2)病程较短的轻、中度糖尿病患者,针灸疗法对些类患者疗效最理想。

(3)部分糖尿病并发症患者,如糖尿病性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肢体疼痛、心绞痛、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皮肤痛痒、早期神经源性膀胱等并发症,针灸疗法对这些糖尿病并发症有较好的疗效。

运用针灸疗法不仅要了解适应证,而且在治疗的过程中要配合药物、饮食、运动等多种治疗方式,处理好各种疗法之间的关系,以保证良好的治疗效果。

三消分型论治糖尿病的针灸治疗,中医是以三消辨证为主,也有按阴阳、脏腑、气血、津液辨证施治。

上消型糖尿病症忕:烦渴多饮,口干舌燥,善食易饥,尿频量多,舌红、苔薄黄,脉细滑数。

治疗法则:清热润肠,生津止渴。

取穴:(1)肺腧、胰腧、脾腧、鱼际;(2)心腧、肺腧、胰腧、脾腧、少府;(3)身柱、八椎下。

操作:针灸肺腧、心腧、胰腧、脾腧时以平补平泻手法向上或向下斜刺0.5~1寸,或向脊柱方面斜刺0.5~1.2寸;鱼际直刺0.5~0.8寸,用泻法;少府针灸0.3~0.8寸;用泻法;斜向上刺身术穴0.5~1寸;斜向前上方刺八椎下1~1.5寸,令针感向前胸放散为佳。

加减:如果患者出现咽喉干燥、疼痛、严重口渴等症状,可以加刺少商、金津、玉液等穴位。

作用:对肺腧、胰腧、脾腧、鱼际施针,可以达到调和、激发脏腑功能的作用,以及养阴消肺、清热润燥、健脾养胃的促进脾胃运化、降血糖等作用。

对心腧、胰腧、脾腧少府施针,可以起到清心火、宜肺气、消肿痛、降浊利咽等作用。

对身柱、八椎下施针,可以起到清热宣肺、安神止痛、调理内脏功能等作用。

中消型糖尿病症状:多食易饥,胃脘不适,口渴多饮,形体消瘦,便秘尿频,舌红苔黄,脉滑有力。

治疗法则:清胃泻火,生津止渴。

取穴:(1)胰腧、脾腧、胃腧;(2)胰腧、中脘、足三里;(3)胰腧、足三里、三阴交;(4)胰腧、至阳、脊中。

操作:针灸肺腧、胰腧、脾腧时以平补平泻手法向上或向下斜刺0.5~1寸,或向脊柱方面斜刺0.5~1.2寸;对中脘直刺1~1.2寸,针灸手法不宜过重,否则容易导致呕吐;足三里直刺1~1.2寸,用艾条灸5~10分钟;三阴交从内向外直刺0.5~1寸,用艾条灸5~10分钟;至阳和脊中穴是向前上方斜刺1~1.5寸,令针感向胃脘处放散为佳。

作用:对胰腧、脾腧、胃腧施针,可以降血糖、改善脾胃不和,起到健脾养胃、促进脾胃运化功能、燥湿利水等作用。

对胰腧、中脘、足三里施针,可以燥湿导滞、调养胃气、行气止痛。

中脘与足三里并用对于糖尿病患者多食晚饥、口渴欲饮等症状疗效很好。

对胰腧、足三里、三阴交施针,可以有交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脾胃功能,促进脾胃运化,降低血糖。

下消型糖尿病症状:尿多尿频,尿色浑浊,口舌干燥,面色无华,口渴心烦,腰膝酸痛,肢冷畏寒,头晕眼花,男子不育,女子月经不调,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

治疗法则:滋补肾阴、补气固精。

取穴:(1)胰腧、肾腧,太溪;(2)胰腧、肝腧、太冲;(3)中脘、气海、三阴交;(4)命门、太溪。

操作:胰腧、肝腧先直刺0.5~1寸,在得气、守气的基础上施以捻转、提插补泻手法,再斜向椎体方向刺1寸左右,留针半小时,每隔10分钟行针1次;肾腧采用平补平泻手法直刺0.8~1.2寸;太溪采用同步行针法,直刺0.3~0.5寸,或斜向外踝前方刺0.3~0.5寸,并留针半个小时,若阳虚者,加艾条灸5~10分钟;太冲采用同步行针法直刺0.5~1寸,并留针半个小时;命门直刺1寸左右,灸5~10分钟。

作用:对胰腧、肾腧、太溪施针,可起到疏通经络、激发肾气、活血袪淤的作用,是治疗下消型糖尿病常用的方法。

对命门、太溪施针,可以有效治疗命门衰型糖尿病,有培元补肾、壮阳固精、强健腰膝的功效。

对胰腧、肝腧、太冲施针,可以有效治疗肝气郁结型糖尿病,能够起到疏肝解郁、理气活血的作用。

阴阳辨证论治阴虚热盛型症状:消谷善饥,渴嘉热饮,心烦易怒,口干舌燥,咽喉干燥,面色潮红,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疗法则:滋阴清热。

取穴:(1)鱼际、太溪;(2)内关、三阴交;(3)胰腧、膈腧、肾腧、太溪。

操作:鱼际采用泻法直刺0.3~0.5寸;太溪采用补法直刺0.5~1寸;内关采用同步行针法直刺0.5~1寸;膈腧、胰腧采用平补平泻手法向上或向下斜刺0.5~1寸,或向脊柱方向斜0.5~1.2寸;肾腧施以平补平泻手法直刺0.8~1.2寸,作用对鱼际、太溪施针,一补一泻,既能宣肺又能滋肾,可起到滋阴润燥,清热的作用。

对内关、三阴交施针,既能清上又能滋下,因为针灸内关穴能起到宽胸理气、养胃降逆、清心安神的作用,而针灸三阴交能起到健脾养胃、利水燥湿、疏通下焦的作用。

对胰腧、膈腧、肾腧、太溪施针,可以有效治疗脾胃两虚、血脉淤滞型糖尿病,能够起到滋阴清热、补肾的作用。

气阴两虚型症状:头晕耳鸣,惊慌气短,咽喉干燥,疲乏无力,失眠多梦,五心烦热,小便赤黄,大便秘结,舌红苔少,脉弦数。

治疗法则:益气养阴、生津止渴。

取穴:关元、列缺、照海。

操作:关元穴采用补法直刺0.8~1寸;残缺采用泻法斜向肘部刺0.2~0.3寸。

作用:对关元穴施针,能有效起到补肾固脱、培元固本的作用。

再配合针灸列缺、照海则能补肾水、降虚火、通调水道。

阴阳两虚弄症状:面色无华,肢冷畏寒,耳鸣耳聋,腰腿酸软,尿频腹泻,毛发干枯,性功能下降,舌胖,脉沉细无力。

治疗法则:补阴育阳。

取穴:(1)命门、太溪;(2)气海、三阴交;(3)肾腧、命门。

操作:对命门穴直刺0.5~1寸,然后用艾条灸10~20分钟,艾柱灸5~15分钟;太溪采用同步行针法,直刺0.3~0.5寸,或斜向外踝前方刺0.3~0.5寸,并留针半个小时,若阳虚者,加艾条灸5~10分钟。

作用:对命门、太溪施针,可以有效起到滋阴壮阳、培元固本、补肾填精、疏通经络等作用。

对肾腧、命门施针,可以培元固本、滋阴育阳、缩尿止浊,利水渗湿,还兼具疏肝理气、疏经活血的功效。

针灸疗法的常用针具毫针毫针是用金属制作的,一般以不锈钢所制者为佳,因为不锈钢毫针具有较高的强度和韧性,针体挺直滑利,能耐热和防锈,且不易被化学物品腐蚀,所以目前被临床上广泛采用。

毫针的长短,原来以“寸”计算,现在按法定单位“mm”(毫米)表示,临床上以25~75毫米的毫针较为常用。

毫针的粗细,原来用“号数”表示,现在按法定单位“mm”表示,临床上以0.32~0.38毫米的毫针最为常用。

管针管针系一种用金属或塑料制成的小圆管,毫针置于管内,管身应略短于选用的毫针。

使用时左手将管按在穴位上,右手指弹压管腔内毫针所露出的针尾,使针迅速刺入皮内,随后去管再进行运针。

此法可避免进针时的痛感。

芒针芒针是一种特别制的长针,一般用较细而富有弹性的不锈钢丝制成,因形状细长如麦芒,帮称之为芒针。

它是由古代九针之一的“长针”发展而来,其长度分5寸、7寸、10寸、15寸等数种,临床应用一般以5~8寸长较多,8寸以上应用较少。

芒针多用于深刺和沿皮下横刺法。

皮内针皮内针是用极细的不锈钢丝特制的小针,针身长公1~2分,它把一小段极细的针灸入皮内,供穴位皮下埋针治疗各种慢性病。

有颗粒型、揿钉型两种:颗粒型皮内针一般针长约1厘米,针柄形似麦粒或呈环形,针身与针柄成一直线。

揿钉型皮内针状如图钉,一个金属圆粒下垂出个细针尖,适合久留针,适用于耳郭穴位垂直浅刺埋针治疗各种慢性疾病。

皮肤针皮肤针是针头呈小锤形的一种针具,一般针柄长15~19厘米,一端附有莲蓬状的针盘,下边散嵌着不锈钢短针。

根据所用针的数目多少不同,又分别称之为梅花针(五支针)、七星针(七支针)、罗汉针(十八支针)等。

这种针具针灸时,一般疼痛较轻,尤适用于小儿,帮又称“小儿针”。

现代九针现代九针即师氏新九针,包镵针、磁圆针、鍉针、锋勾针、铍针、梅花针、火针、毫针、三棱针九种针具,是山西师怀堂先生在《灵枢》“九针”基础上,历时40余年反复临床研究应用、研制、革新后而成,故名日“新九针”。

在进行针灸疗法选择针具时,应根据病人的性别、年龄的长幼、形体的肥瘦、体质的强弱、病情的虚实、病变部位的表里浅深和所取腧穴所在的具体部位,选择长短、粗细适宜的针具。

如男性、体壮、形肥,而且病变部位较深者,可选稍粗稍长的毫针;反之若女性、体弱、形瘦,而病变部位较浅者,就应选用较短、较细的针具。

针灸疗法的注意事项注决消毒针具消毒:采用针灸疗法时,事先必须对针具进行消毒。

有条件时,可用汽锅消毒。

或者可以用75%酒精消毒,将针具置于75%酒精内,浸泡30分钟,取出拭干后再用。

置针的用具和镊子等,可用2%来苏溶液与1:1000的升汞溶液液浸泡1~2小时后应用。

对某些传染病患者用过的针具,必须另行放置,严格消毒后再用。

穴位消毒:在需要针灸的穴位,用75%酒精棉球拭擦即可。

或先用25%碘酒棉球拭擦,然后再用75%酒精棉球涂擦消毒。

医者手部消毒:在施术前,医者应先用肥皂水将手洗刷干净,待干后再用75%酒精棉球擦拭即可。

施术时医者应尽量避免手指直接接触针体,如必须接触针体时,可用消毒干棉球作间隔物,以保持针身无菌。

针灸切勿过深采用针灸疗法需要注意对某些穴位不宜刺太深,不然有可能引发事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