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人教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第一课时。
学情分析:《位置与方向》是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内容。
是学生在一年级的学习中能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主要学习生活中东南西北的确定,继而学习地图上四个方向的辨认。
所以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留给学生充足的学习空间,让学生进行活动实践及小组讨论。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在具体情境中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并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确定其余三个方向,培养辨别方向的意识,发展空间观念。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思考、小组合作等探究活动,学习四个方向的排列规律,会用四个方位词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方向的辨别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理清四个方向之间的排列规律。
教学难点:根据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排列规律,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三个方向。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司南卡片等。
学具准备:学习单。
文化链接:数学史料·指南针的由来及演变过程数学史料指南针的演变过程一、司南早在两千多年前汉(公元前206-公元220年),能工巧匠把磁石打磨凿雕成一个勺形,放在青铜制成的光滑如镜的底盘上,再铸上方向性的刻纹。
这个磁勺在底盘上停止转动时,勺柄指的方向就是正南,勺口指的方向就是正北,这就是我国祖先发明的世界上最早的指示方向的仪器,叫做司南。
二、古代罗盘后来古人又在司南的基础上制作了古代罗盘。
这时的罗盘已很像现在使用的指南针了,它具有指方向的磁针和显示方位的刻度盘。
把罗盘装在船上,可以为人们航海指引方向。
三、指南鱼大约在北宋初年,由于军事和航海等需要和材料与工艺技术的发展,先后利用人造的磁铁片和磁铁针以及人工磁化方法制成了在性能和使用上比司南先进的指南鱼。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1.观潮(第1课时)》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1.观潮(第1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潮汐的概念,了解潮汐对沿海地区的影响。
2.学会观察、思考、阅读,培养观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点1.掌握潮汐的概念以及潮汐对生活的影响。
2.阅读课文,理解内容并进行适当的讨论。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生字生词,特别是地理名词和科普性词语。
2.启发学生主动思考、提出问题,引导他们找寻答案。
四、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2.教具:黑板、粉笔、教案、学生课本、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源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问答的形式,引入潮汐的概念,激发学生对潮汐的兴趣。
2. 学习与讨论1.讲解潮汐的概念,与学生讨论潮汐对生活的重要性。
2.引导学生一起阅读课文,理解文中描述的观测潮汐的情景。
3.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潮汐发生的原因是什么?潮汐对渔民的生活有什么影响?3. 拓展延伸1.引导学生思考海洋对我们生活的其他影响。
2.可以邀请学生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源,加深对潮汐的认识。
4.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化潮汐的概念和影响。
六、课堂作业1.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一下潮汐的形成原因。
2.练习课后习题,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七、板书设计•重点词汇:潮汐、观察、影响•本课重点:学会观察、思考,理解潮汐的概念。
八、教学反思•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启发学生思考,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初步了解潮汐的概念和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培养出观察、思考和阅读的能力,并激发他们对海洋地理和自然科学的兴趣。
Unit6Myparents第一课时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4. 行为习惯: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总体表现积极,能够按时完成作业。但部分学生存在注意力不集中、课堂参与度不高、学习策略不当等问题,影响学习效果。
(五)拓展延伸(预计用时:3分钟)
知识拓展:
介绍不同文化背景下家庭成员的称谓和关系,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引导学生关注学科前沿动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情感升华:
结合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家庭的重要性和亲情的价值,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鼓励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和体会,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六)课堂小结(预计用时:2分钟)
- 口语交流中的常用短语和句型
- 提问和回答问题的技巧
8. 阅读理解:
- 识别和提取文本中关于家庭成员的信息
- 理解作者对家庭成员的描述和情感表达
- 从阅读材料中学习语言表达和句型结构
9. 课堂活动:
- 小组讨论:围绕家庭成员的特点和喜好展开讨论
- 角色扮演:模拟家庭成员之间的交流场景
- 词汇接龙:巩固与家庭成员相关的词汇
- Sister ×
- Grandpa ×
- Grandma ×
- Uncle ×
- Aunt ×
2. 描述特征词汇:
- Tall ×
- Short ×
- Fat ×
- Thin ×
- Kind ×
- Strict ×
- Funny ×
- Clever ×
3. 喜好动词:
- Likes ×
- Loves ×
二、核心素养目标
人教版六年级英语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五篇
人教版六年级英语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五篇第一篇:人教版六年级英语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六年级英上册语第四单元I have a Pen Pal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够听、说、认读下列动词短语的ing 形式:collecting stamps, riding a bike, diving, playing the violin, making kites2.能够听、说、认读句子:What is your hobby? I like collecting stamps.What about you ?并在现实生活中能够灵活运用,做到语音准确,语调自然。
3.能够在Group work 中灵活自然地与他人进行交流。
【教学重点】1.熟练掌握重点动词词组:collecting stamps, riding a bike, diving, playing the violin, making kites2.能够在现实生活中灵活运用句型:What is your hobby? I like collecting stamps.What about you ?并在现实生活中能够灵活运用,做到语音准确,语调自然。
3.着重讲解动词ride ,make ,drive的现在分词形式【教学准备】1.与本课时相关的教学挂图。
2.录音机和本单元的教学录音带。
3.准备本课动词短语和时间短语的卡片。
【教学过程】Step 1:warm-up1.教师热情地和学生打招呼问好,做简单的Free Talk.Step2: Presentation: 1.教师将本单元Let’s start的教学挂图呈现给学生,让学生认真看图,然后教师与一名学生示范。
T: What’s your hobby? 教师随机将其板书。
S: Swimming.What about you?教师回答后示范填写Let’s start部分的表格。
同桌或者周围同学进行问答、填表。
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们的班规我们订》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师点拨,引导学生思考。班规有什么作用呢?学生结合班级实际情况,探讨班规约束着我们的行为,班规让班级生活健康有序,使同学们在班里能愉快,安全地学习与生活
学生活动
生回答得出: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班集体也要有好的班规才能让班级井然有序。
学生分享“我收集到的班规”
设计意图(简要说明教学环节、学习活动等,组织与实施意图,说明活动对目标达成和学生发展的意义,说明如何在活动中达成目标,关注课堂互动的层次与深度)
本课内容分为“班规的作用”“班规我们订”“班规重执行”《班规可改进”四大板块。“班规的作用”引导学生通过班级日常生活、搜索已有的班规,深刻感受班规的作用:“班规我们订”启发学生了解班规的制订应该师生全员参与、民主讨论,班规的内容要有针对性,制订的程序要规范:“班规重执行”让学生懂得每个人都是班规的执行者、守护者:“班规可改进”旨在让学生正确对待班规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环节一:寻找班规,导入新课,了解作用
教师活动
1.小假设:如果在班级里做什么都不会受到惩罚,都不会被批评责怪,你觉得你自己可能会产生哪些不好的行为?班级里可能会出现些什么情况?
从上述假设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发?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得出: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班集体也要有好的班规才能让班级井然有序。
3.互动交谈,反馈引导。
(1)通过“解读班规,你有什么发现?”这个问题让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
(2)教师总结:班规涉及我们班级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用什么方式呈现,但它包含的内容都是相似的。是为了保证班级生活健康有序,同学们在班里能愉快、安全地学习与生活。
学生活动
学生分析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自主分析班规内容
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单元-课时教学设计模板课时教学设计以下请从单元整体设计中精选一个课时,详细描述该课时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过程。
(一)某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本文准确生动的用词,体会本文的语言风格。
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深入、细致、多角度观察景物的方法。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二)某一课时的教学思维图本文是一篇美文,可以给学生提供欣赏的氛围,让学生在相应的意境中得到熏陶。
采用多媒体手段,进行画面欣赏和配乐朗读。
(三)某一课时的教学过程图”。
(板书)2.明确:“盼望着,盼望着”运用反复的手法,生动地表达出作者向往春天的急切心情;“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则运用拟人手法,表达喜春的感情。
(教师补充拟人手法的常识:把物当作人来写。
作用是使事物人格化,具有人一样的思想感情。
)写盼春,为全文定下了活泼、轻快的抒情基调,创设诗一般的氛围,是绘春的依托。
(板书)3.明确:三个形象化的比喻各自成段,是按照喻体“出生—美丽—健康”的成长顺序排列的,强调了春天的“新”“美”“力”。
(教师补充比喻的有关常识。
)作者在完美地制作了春天的画卷后,纵情地对春天予以赞美。
颂春,着墨于意。
(板书)小结:文章以盼春落笔,中间以绘春续笔,结尾以颂春收笔,这是本文的思路。
五、配音朗读全体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全文,体会作品中的意境。
请同学们轻声诵读第1段,体会其中两个“着”、两个“了”动态助词在语气上柔和亲切的感觉,思考它们和文章主体绘春部分在内容上有什么联系。
(学生交流)朗读8~10段,思考这样的结尾与具体描绘景物时作者所表露的情感有何联系?(学生讨论)(配乐朗读使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完成了与文本、与作者的最终对话,这也是对话式教学的成果展现。
)(四)板书设计(五)春(六)附件(如有学习任务单或给学生提供的其他学习过程性资料,请附后)。
【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认识升和毫升教学设计
冀教版数学四年级第一单元第一课时认识升和毫升教学设计课题认识升和毫升单元一学科数学年级四学习目标1、在实际操作活动中,经历了解容量概念和认识测量工具一级认识盛和毫升的过程。
2、了解容量的概念,认识升和毫升,会用字母表示升和毫升;会读量筒和量杯中液体的多少。
3、积极参与玩水活动,获得愉快的活动体验和数学活动经验。
重点了解容量的概念,认识升和毫升,会用字母表示升和毫升。
难点会读量筒和量杯中液体的多少。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一、故事导入。
教师讲故事:一天,螺丝钉妈妈收拾房间,找到了一个杯子,一个水壶,还有一个纸杯。
她想考考小希和小诺,就把它们放在桌子上。
对小希和小诺说:宝贝们,你们知道哪个杯子盛水最多,哪个杯子盛水最少吗?小诺不假思索地说:我想个子大的就盛水最多,个子小的盛水最少。
小希想了想,怀疑地说:对吗?二、谈话:小诺说的对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怎么比较两个容器盛水的多少。
学生听故事,积极参与回答问题。
通过故事引入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一、学习比较两个容器容量的方法。
1、课件出示例1:情境图和问题教师谈话,提出要求:我们先来比一比这两个杯子哪个盛水多。
怎么比较呢?小希和小诺也提出了同样的疑问。
大家先通论一下,看看有没有好的办法。
小组讨论,展示汇报。
通过小组内讨论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2、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总结:方法一:出示图片(1)把玻璃杯2装满水倒入玻璃杯1中。
(2)做一做,说一说A 把一个玻璃杯中的水倒入另一个杯子中,会出现几种情况?教师总结:会有三种情况:水没有满,水满了,水溢出了。
B 这3中情况分别说明了什么?教师总结:方法二:(1)把两个杯子都装满水,分别倒进两个一样大的杯子里。
(2)做一做,说一说。
做完了你刚发现了什么?教师总结:这样就一目了然了。
3、总结容量是什么?教师讲解:注意:哪个杯子盛水多,就说哪个杯子的容量大。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一单元识字1天地人 第1课时
教案标题: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一单元识字1天地人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 认识“天、地、人”等生字,正确书写“人、一、大”。
2. 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 感受汉字的韵律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认识“天、地、人”等生字,正确书写“人、一、大”。
2. 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1. 正确书写“人、一、大”。
2. 感受汉字的韵律美。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插图2. 生字卡片3. 拼音卡片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激发学生兴趣。
2. 学习课文a. 学生自读课文,圈出生字。
b. 教师领读课文,学生跟读。
c. 学生齐读课文,注意停顿和语气。
3. 认识生字a. 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b.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结构特点,帮助学生记忆。
c. 学生用拼音卡片拼读生字。
a. 教师示范书写“人、一、大”。
b. 学生跟随教师书写。
c. 学生独立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5. 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天、地、人”等生字,并学会了正确书写“人、一、大”。
希望大家能够认真练习,掌握本节课所学内容。
六、作业布置1. 抄写本节课所学生字。
2. 家长协助孩子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
七、板书设计天地人人一大八、课后反思本节课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结构特点,帮助他们记忆。
同时,要加强学生的书写指导,确保他们能够正确书写所学生字。
在课堂小结环节,要强调本节课所学内容,提醒学生认真练习。
重点关注的细节:学生书写“人、一、大”的指导与练习在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中,书写教学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学生在初学阶段,对于汉字的书写姿势、笔画顺序、结构比例等都需要进行细致的指导。
在本节课中,教师已经通过示范、引导学生跟随书写等方式进行了初步的教学,但为了确保学生能够掌握正确的书写方法,这个环节需要进一步的补充和说明。
详细的补充和说明:1. 书写准备在学生开始书写之前,教师应确保学生具备正确的书写姿势。
统编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乡下人家》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统编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乡下人家》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乡下人家》是统编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
读《乡下人家》这个题目,脑海中就会浮现出一幅幅自然质朴、亲切祥和的农家画面,不禁使人想起“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等诗句。
这篇文章抓住乡下人家最有特色的地方进行描写,选择植物、动物、人的活动这三个方面,展现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也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善于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装点自己的家园,装点自己的生活的美好品质。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提示了学生阅读文本的方法,“初步”强调了教师教学时应把握的度。
从三年级上册的“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大意”到三年级下册“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再到“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可见对学生的理解与把握关键语句的要求在逐层深入。
《乡下人家》这篇课文,很好地体现了单元人文主题,为落实单元语文要素,提供了很好的读本、学本。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构、冠”等10个生字,会写“率、饰”等15个生字,会写“屋檐、构成”等14个词语。
2.边读边想象画面,了解课文内容,能和同学交流自己喜欢的一处景致。
3.能抓住关键词句,初步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边读边想象画面,了解课文内容,能和同学交流自己喜欢的一处景致。
【教学难点】能抓住关键词句,初步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过程】一、诗词导入,激发兴趣1.田园生活在诗人的笔下可以是“梅子黄时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的色彩美,可以是“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的情趣美,还可以是“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的生活美,今天我们跟随作者陈醉云去课文中感受别样的田园生活。
2.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古诗词对学生来说易记易忘,要想记得牢固,就要不停地在脑海中重现,及时复习是较好的重现方式,同时运用丰富的诗词资源丰富语文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一节课顺利进行打下良好的基础。
初中物理《力》主题单元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力》主题单元教学设计1.通过感知力、描述力、测量力、分析力等过程初步认识力;2.通过体验性活动和实验加深对力学知识的理解和认识;3.通过思维导图等方式整理和归纳研究内容,提高研究效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2.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3.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如尊重科学事实、追求真理等。
主题单元教学内容第一课时:力的概念与作用效果1.引入:通过举例子的方式引导学生感知力的作用效果;2.讲解力的概念和三要素,教学画力的示意图;3.让学生通过实验和体验性活动感受力的作用效果;4.让学生通过描述力的作用效果来深化对力的理解。
第二课时:弹力与弹簧测力计1.讲解弹力的概念和产生原因;2.讲解弹簧测力计的构造和原理;3.让学生通过实验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4.通过实验和体验性活动加深学生对弹力和弹簧测力计的理解。
第三课时:重力与重心1.讲解重力的概念和产生原因;2.讲解重力大小跟物体质量的关系,并教学用公式G=mg进行简单计算;3.讲解重力方向是竖直向下的;4.让学生通过实验和体验性活动深化对重力和重心的理解。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1.讲解法:通过讲解力学知识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2.实验法:通过实验来加深学生对力学知识的理解和认识;3.体验法:通过体验性活动来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力学知识;4.思维导图: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整理和归纳研究内容,提高研究效果。
评价方式1.实验报告:让学生通过实验来完成实验报告,评价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2.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听讲、提问、回答问题等;3.作业评价:评价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和作业质量;4.考试评价:通过考试来评价学生对力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1.通过实验和日常生活体验,感知力的作用效果,并能够运用它来解释生活中一些力的现象。
2.通过实验和对生活体验的分析和归纳,了解力的三要素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
第一单元第一课时爱我中华教学设计
三、中华民族有灿烂的文化
(一)播放视频《中华文化》,提出问题:
1、视频中会出现很多中华文化,认真观看视频,看谁记得多?
归纳总结:古代中国有以指南针、火药、造纸术、印刷术四大发明为代表的科学成就。
有长城、故宫、布达拉宫等著名建筑,有丝织、制瓷、蜡染等传统工艺。有针灸、中药等传统医药,有四书五经、唐诗宋词、民族史诗等大量人文经典,有国画、京剧、藏戏、蒙古长调、维吾尔木卡姆等艺术形式,这些辉煌成就在世界文明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在我国的辽阔疆域内,高原、平原,盆地、山地、丘陵等地形丰富多样,有昆仑山、秦岭,泰山、黄山等壮丽的山脉山峰。有黄河、长江,雅鲁藏布江等纵横的江河,有鄱阳湖、博斯腾湖、日月潭等美丽的湖泊,有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等肥沃的平原,有呼伦贝尔,巴音布鲁克、芜塘等茫茫的草原,有山东半岛、辽东半岛、澳门半岛等半岛,以及台湾岛、海南岛、香港岛等众多岛屿...
观看视频,畅谈感想
用激昂的视频奠定本课的情感基调
讲授新课
一、中华民族有悠久的历史
播放视频《朝代歌》,提出问题:
1、看完视频,你有哪些感想?
2、请你跟同学们分享一下你熟悉的历史故事。
归纳总结: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历史悠久而厚重,文明绵延5000多年而不绝,这在世界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良渚文化、大汶口文化、陶寺文化等众多遗迹,都折射出远古文明的印记。
归纳总结:当前,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历久弥新的中华文化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中华文明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以更有活力的文明成就贡献世界。
四、中华民族有多元一体的优势
播放视频《多元一体》,提出问题: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一单元第1课《天地人》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一单元第1课《天地人》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天地人》这首诗的主题和基本内容。
2.认识一些常用的词语,如“天空”、“大地”、“人”等。
3.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自己对“天地人”的感受。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诗歌《天地人》的意义,通过诗歌感受自然之美。
•难点:能够自己用简单语言表达对自然之美的感受。
三、教学准备1.课文《天地人》2.课堂教具:图片、视频、诗歌配乐等3.板书:《天地人》,常用词语。
4.学生准备:课前学生可以做一些礼仪准备。
四、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导入课题•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大自然的美丽景色,引导学生进入主题。
•让学生描述画面中的天地人元素,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好奇心。
2. 教学核心内容1.老师朗读诗歌《天地人》,引导学生倾听、品味。
2.解释诗中的词语和意思,帮助学生理解整首诗的主题。
3.学生跟读诗歌,感受韵律和美感,加深对自然之美的感悟。
4.分组讨论:请学生围绕《天地人》中的主题展开讨论,每个小组发表自己的见解。
3. 拓展延伸1.通过让学生举手表达对自然之美的感悟,鼓励学生表达个性观点。
2.玩“画出你心中的《天地人》”,让学生通过绘画表达自己对自然之美的理解。
3.鼓励学生背诵整首诗歌,并进行朗诵比赛,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
五、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天地人》这首诗歌的主题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培养了对自然美的感悟力和表达能力。
希望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更多地关注自然,感受万物生长的美好。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计划,希朋友们能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更好地理解《天地人》这首优美的诗歌。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第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这个单元主要学习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中连续进位加法和连续退位减法。
本单元是在前面学习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为今后能自主进行更大数的计算打基础。
本单元通过具体的生活问题或生活情境引出计算问题,将问题与计算有机结合,并注意在练习中安一定数量的应用问题,以加强计算教学与实际应用的联系,使学生感受计算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本单元的知识是今后学习乘数是两、三位数乘法及大数目加减法计算的基础。
1.通过学习,学生会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2.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计算,进一步领会加减法运算的基本方法,增强运算意识。
3.理解验算的意义,会对加法和减法进行验算,初步养成检验和验算的习惯。
1.加法(共3课时)(1)不进位加法及不连续进位加法(1课时)(2)连续进位加法及加法的验算(1课时)(3)练习课(1课时)2.减法(共4课时)(1)不退位减法及连续退位减法(1课时)(2)中间或末尾为0的连续退位减法及减法的验算(1课时)(3)解决问题(1课时)(4)练习课(1课时)1.让学生自主探索、小组讨论交流,明确哪一位上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2.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动手算一算等活动,探究出一个数与接近整百的数相加时的笔算方法和口算方法。
3.让学生通过知识迁移、合作学习探究出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计算法则。
第一课时不进位加法及不连续进位加法思并独评判板演的两名回答老师的问题,并明确本节课所学内容。
1.计算。
240+320=()410+150=()290+520=()580+180=()答案:560 560 810 7602.列竖式计算。
答案:998 392 2713.计算。
162+234=()718+120=()456+307=()289+106=()答案:396 838 763 395获取数学信息说出我国湿地爬行类动物和哺乳)我国湿地鸟类和爬行类动物一共有)我国湿地鸟类和哺乳动物一共有多少)学生)展示并交流竖3.引导探究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计算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英语六年级下册Unit4 My Holiday
第一课时
Let’s start Let’s chant A Let’s learn Let’s play C Good to know 课型:词汇新授课
上课时间:40分钟。
教学要求:
1、知识目标:能够听说读写下列动词短语:learned Chinese, sang and danced, took pictures, climbed a mountain, ate good food;并能运用What did you do on your holiday? I learned Chinese 等进行口语交际。
2、能力目标:能用英语相互交流自己的假日活动,并在交际中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口语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活动、歌曲、游戏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让学生敢于、乐于开口讲英语。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四会五个动词短语的过去式形式。
2.教学难点:正确运用过去时态进行表达。
课前准备:
1、CAI课件和五个动词短语的卡片。
2、Let’s start 的相关动作图片。
3、堂上练习资料。
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