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事故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沥青混凝土搅拌站事故案例

沥青混凝土搅拌站事故案例

沥青混凝土搅拌站事故案例一、事故概述2019年5月,某地一家沥青混凝土搅拌站发生了一起严重的事故。

当时,该搅拌站正在生产过程中,突然发生了设备失控,导致大量的沥青混凝土喷洒到周围区域,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二、事故原因分析1. 设备老化据调查发现,该搅拌站的部分设备已经超过了使用寿命,存在着各种隐患。

例如,部分电线老化、机器零件损坏等问题都可能导致设备失控。

2. 维护不当由于该搅拌站每天需要进行长时间的生产作业,因此需要定期进行设备维护和检修。

但是,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工作人员数量不足或者技术水平不高等原因,导致维护工作没有得到有效的保障。

3. 安全管理不到位在该搅拌站的管理中存在着诸多问题。

例如,在安全培训方面存在着疏漏;在安全标志设置方面存在着缺陷;在安全防范方面存在着盲区等问题,这些都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

三、事故影响该事故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据统计,该搅拌站附近的居民和工人中有多人受伤,其中一些伤者情况十分危急。

此外,由于大量的沥青混凝土喷洒到周围区域,导致了大量的房屋、车辆等财产损失。

四、事故处理1. 现场处置在事故发生后,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迅速组织力量前往现场进行处置。

他们使用了各种手段来清理现场,并对受伤人员进行了紧急治疗。

2. 调查处理在现场处置工作完成之后,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开始对该事故进行调查处理。

他们采取了各种措施来查明事故原因,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了问责处理。

3. 救济赔偿在对该事故进行调查处理之后,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开始向受害者提供救济赔偿。

他们采取了各种措施来帮助受害者恢复生产和生活。

五、事故启示1. 加强设备维护和检修在生产过程中,设备的维护和检修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才能避免类似事故的发生。

2. 加强安全管理在管理中,安全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只有加强安全管理,才能有效地预防事故的发生。

3. 增加安全投入在企业经营中,安全投入是必须要考虑到的因素。

混凝土事件自查自纠报告

混凝土事件自查自纠报告

混凝土事件自查自纠报告一、事件概述2021年5月15日,我公司在某建筑项目中使用混凝土时发生了一起质量问题,导致工程进度延误和额外的修复费用支出,损失较为严重。

经过调查分析,发现此次事件的主要原因是混凝土配合比例出现问题,导致混凝土强度不达标,无法满足设计要求。

二、事件分析1. 混凝土配合比例问题:在本次事件中,由于施工单位在配制混凝土时未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控制,导致配合比例不合理,混凝土强度不达标。

这是本次事件的根本原因。

2. 混凝土浇筑不当:另外,在现场施工环节中,监理单位对混凝土浇筑过程的监控不到位,未能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也是造成本次事件的重要原因之一。

3. 管理沟通不畅:在整个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和设计单位之间的沟通和协调存在一定问题,信息传递不及时,导致问题未能及时解决,加剧了事件的恶化程度。

三、事故处理1. 立即停止使用不合格混凝土:一旦发现混凝土强度不达标,立即停止使用,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避免继续影响工程质量。

2. 进行整改措施:对混凝土配合比例和浇筑工艺进行调整,确保后续施工符合设计要求,提高施工质量。

3. 加强管理监督:对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进行管理和监督,加强信息沟通和及时反馈,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四、防范措施1. 加强技术培训:加强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其对混凝土施工的理解和控制能力,确保施工质量。

2. 建立验收机制:建立严格的混凝土验收机制,确保混凝土质量符合设计要求,避免使用不合格混凝土。

3. 完善沟通协调机制:加强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和设计单位之间的沟通和协调,建立定期沟通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五、结论本次事件的发生对我公司造成了一定的损失,也给项目工程质量和进度带来了一定影响。

通过此次事件的自查自纠,我们意识到混凝土配合比例在施工中的重要性,将对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加强管理和监督,提高施工质量,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最后,我公司将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对抗此次事件的发生进行全面整改,并进一步加强施工管理,保障项目施工质量和安全。

混凝土火灾事故案例分析

混凝土火灾事故案例分析

混凝土火灾事故案例分析摘要:火灾是一种常见的灾害事故,经常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巨大的损失。

而在建筑行业中,混凝土建筑因其耐火性能较好,一度被认为是较为安全的建筑材料。

然而,实际上,混凝土建筑在面临火灾时也存在较大的风险。

本文通过对某混凝土建筑火灾事故进行案例分析,揭示了混凝土建筑在火灾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风险,以及可能的防范措施和改进方法,对相关单位和个人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混凝土建筑;火灾事故;案例分析;风险防范1. 案例概况某地区一家化工厂的生产车间是一栋典型的混凝土建筑,建筑结构坚固,对火灾具有一定的耐火性能。

然而,在某一天晚上,由于车间内发生了一次意外事故,导致车间内的一些化工原料发生爆炸并引发火灾。

火势瞬间蔓延,造成了严重的人员和财产损失。

经过事故原因调查,火灾发生的原因是由于化工原料的爆炸引发了火灾,而建筑本身的耐火性能对于这种意外事故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2. 事故分析(1)混凝土建筑的耐火性能并非绝对混凝土建筑因其坚固的结构和较高的抗压性能,被认为是比较耐火的建筑材料。

然而,事实上,在面临火灾时,混凝土建筑并非绝对的安全。

根据火灾事故的调查结果,本次事故发生的原因并非是建筑结构本身的问题,而是因化工原料的爆炸引发了火灾。

由此可见,混凝土建筑在防火方面仍存在风险,需要引起重视。

(2)建筑内部物质的储存和管理在本次事故中,化工原料的爆炸是火灾发生的直接原因,因此建筑内部物质的储存和管理成为事故的关键环节。

事故发生后的调查显示,建筑内部的储存管理并不规范,化工原料的储存空间与生产区域相对较近,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因此,建筑内部物质的储存和管理是防范火灾的重要环节。

(3)建筑防火措施的完善性另外,事故发生后的调查还发现,该化工厂的混凝土建筑在防火措施方面存在一定的疏漏。

虽然建筑的结构强度较高,但在火灾发生后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建筑应急疏散通道和消防设施的完善性也成为了影响事故的重要因素。

详解!混凝土受腐蚀事故案例原因分析

详解!混凝土受腐蚀事故案例原因分析

详解!混凝土受腐蚀事故案例原因分析北京某旅馆的某区为一6层两跨连续梁的现浇钢筋内框架结构,上铺预应力空心楼板,房屋四周的底层和二层为490mm厚承重砖墙,二层以上为370mm厚承重砖墙。

全楼底层5.0m高,用作餐馆,底层以上层高3.60m,用作客房。

底层中间柱截面为圆形,直径550mm,配置9根直径为22的二级钢筋纵向受力钢筋,¢6@200箍筋,如图2.35所示。

柱基础的底面积为3.50m×3.50m的单柱钢筋混凝土阶梯形基础;四周承重墙为砖砌大放脚条形基础,底部宽度1.60m,彼此之间均以地基承载力fk=180Kn/m2(持力土层为粘性土),并考虑基础宽、深度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设计值算得。

该房屋的一层钢筋混凝土工程在冬季进行施工,为混凝土防冻而在浇筑混凝土时掺入了水泥用量3%的氯盐。

该工程开建使用两年后,某日,突然在底层餐厅A柱柱顶附近处,掉下一块约40mm直径的混凝土碎块。

为防止房屋倒塌,餐厅和旅馆不得已暂时停止营业,检查事故原因。

事故原因分析:1)在该建筑物的结构设计中所,对两海陆连续梁施加于柱科灰藓的荷载,均是按每跨50%的全部恒活荷载传递给柱估算的(另50%由承重墙承受),与理论上准确的两跨连续梁传递给柱的荷载相比,少算25%的荷重。

2)柱基础屋瓦和梁柱基础虽均按fk=180Kn/m2设计,但经复核,两侧承重墙下条形基础的计算沉降估计45mm左右,显然大于钢筋混凝土推算柱下基础的计算沉降量(估计在34mm左右)。

虽然,他们间的沉陷差为11mm﹤0.002L=0.002×7000=14mm,是允许的;但是,由于支承连续梁的承重墙相对而言“软”(沉降量相对大)。

而支承连续梁的柱相对来说“硬”(沉降量相对小),而令楼盖荷载往柱荷载的方向调整,使得中间基座实际承受的荷载比设计值大而两侧承重墙实际承受的荷载比设计值要小。

3)(1)和(2)项累计,柱实际承受的荷载将比概念设计值要承受大得多。

混凝土事故案例分析

混凝土事故案例分析

425 中砂
1 2 洗净烘干
石子
5~25
3.5
洗净烘干
例案4、某楼建筑面积5700㎡,五层框架结构,地下 室层高4m,面积逾800㎡。该工程采用商品混凝土浇 筑,地下室墙板设计强度C30,抗渗等级S6。地下室 墙体模板拆除后,发现该墙体存在多处麻面、蜂窝、 露筋,靠近下部止水带施工缝处内外两侧存在多处孔 深为60mm、40mm的孔洞。经现场详细检测,该墙板混 凝土质量缺陷可分为3类: (1)轻微缺陷:地下室窗下多处露筋,内墙局部 蜂窝、麻面。 (2)一般缺陷:外墙内侧、孔洞、露筋。 (3)严重缺陷:外墙施工缝多处水平状露筋、孔 洞。如何处理?
加固处理原则 本工程采用的外加剂为缓凝型减水剂,在混凝土中只 是暂时阻碍了水泥水化反应的进行,延长了混凝土拌合物 的凝结时间,并未从本质上改变水泥水化反应及其产物, 对混凝土构件强度的损害并不严重,无须拆毁重建。且四 层结构柱的外观完好,混凝土具有一定承载力,宜进行加 固处理。由于本工程工期限制较严,故在制定处理方案时 充分考虑工期因素,并按照结构安全、施工可行、费用经 济的原则,决定对事故混凝土采用外包加强的处理方案。
例案2、福建省某市两幢框架结构的8层住宅楼, 总建筑面积5560㎡,主体施工至三层楼面时, 发现部分框架节点及柱身(梁底下0.5m范围内) 的砼呈疏松状。为了解已施工部分砼实际质量 情况,在现场使用超声回弹综合检测,结果表 明,外观好的砼均达到设计强度。如何处理?
临时支撑示意图
框架节点加固示意图 1-加固区 2-原梁钢筋 3-原柱钢 筋 4-下料槽 5-无缺陷砼 6-分段 装模板 7-新增柱钢筋
事故原因调查分析 (1)出现质量问题的混凝土于7月某日浇铸,当日气温24~30℃ , 排除气候因素的影响。 (2)混凝上运输过程与施工操作规范,无异常情况。 (3)事故混凝土颜色与正常混凝土无差别,可排除粉煤灰完全替 代水泥的可能性;据现场检测和厂家对该批混凝土配合比记录,该批 混凝土配合比满足要求。 (4)据施工人员回忆,该批混凝土的流动性特强,混凝土凝结缓 慢,混凝土强度发展慢,养护过程中出现异常颜色的液体。 (5)厂家反映其采用了缓凝减水外加剂,具有缓凝和减水两种效应。 根据各方专家勘察和讨论,认定由于第四层柱混凝土外加剂超量 引起了强度严重降低,柱承载能力无法满足设计要求,属于施工质量 事故,需要进行加固处理。

建筑工程事故案例分析

建筑工程事故案例分析

建筑工程事故案例分析
1. 事故描述:
该案例发生在某大型建筑工地上,工地正在进行一座高层建筑的施工。

在进行混凝土浇筑时,由于混凝土浇筑速度过快,导致发生了一起重大事故。

事故现场是一个混凝土倾倒区域,该区域边缘未进行有效的保护和标记,也没有足够的引导人员进行指挥。

2. 事故原因:
(1) 混凝土浇筑速度过快:为了加快工程进度,施工方选择了过快的浇筑速度,未能及时控制混凝土浇筑的量和速度。

(2) 缺乏有效的安全措施:混凝土倾倒区域的边缘没有设置有效的围挡和安全标记,未能提醒工人注意安全。

同时,现场缺乏足够的引导人员和工作人员进行指挥和协调。

3. 事故影响:
(1) 人员伤亡:事故导致多名工人被混凝土掩埋,造成重伤和死亡。

(2) 工程延误:事故发生后,工地停工进行救援和事故调查,导致工程进度延误。

(3) 内外部口碑损害:事故的发生对施工方和监理单位造成了严重影响,丧失了一定的信誉。

4. 教训和改进措施:
(1) 严格控制施工速度:混凝土浇筑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施工速度,确保安全和质量的双重保障。

(2) 加强安全管理:在施工现场设置明确的安全围挡和标记,明确工作区域和禁止区域,并加强对工人的安全教育和培训。

(3) 建立有效的指挥系统:在施工现场增加足够的指挥人员和工作人员,进行合理的指挥和协调,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通过对这起建筑工程事故的分析,可以看出施工速度控制不当和缺乏有效的安全措施是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只有加强安全意识和安全管理,完善工程指挥系统,才能有效预防和减少类似事故的发生。

混凝土结构事故案例分析

混凝土结构事故案例分析
设计原因:其一是箍筋间距过大。《混凝土结 构设计规范》7.2.7条规定,“当梁高为500mm 且V﹥0.07fcbh0时,梁中箍筋的最大间距为 200mm。”而本工程箍筋间距却为300mm,这 就是斜裂缝多发生在箍筋之间的原因。其二是 是纵筋在梁跨中间截断。《混凝土结构设计规 范》6.1.5条规定,“纵向受拉钢筋不宜在受拉 区截断”。而本工程梁中部分纵向受拉钢筋在 跨中截断,截断处都出现斜裂缝,这说明受拉 钢筋对梁截面的抗剪能力起到一定作用,也说 明规范的规定是最适合的。
二、 混凝

初期 收缩 事故 案例
某办公楼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 达到预定混凝土强度拆除楼板模板时,发 现板上有无数走向不规则的微细裂纹,如 图2.16所示。裂缝宽0.05~0.15mm,有时 上下贯通,但其总体特征是板上裂纹多于 板下裂纹
事故 原因 分析

处理 措施
查得施工时的气象条件是:上午9时气温13°C, 风速7m/s,相对湿度40%;中午温度15°C,风 速13m/s(最大瞬时风速达18m/s),相对湿度 29%;下午5时温度11°C,风速11m/s,相对湿 度39%。灌注混凝土就是在这种非常干燥的条 件下进行的。由于异常干燥加上强风影响,故 使得混凝土在凝结后不久即出现裂纹。根据有 关资料记载:当风速为16m/s时,混凝土的蒸发 速度为无风时的4倍;当相对湿度10%时,混凝 土的蒸发速度为相对湿度90%时的9倍以上。根 据这些参数推算,本工程在上述气象条件下的 蒸发速度可达通常条件的8~10倍。
事故 原因 分析
施工缝留在梁端剪力最大部位;
施工缝处混凝土强度等级显然不满足设计要求, 甚至不足C10,严重影响梁端抗剪能力和粘着力 强度;
新旧混凝土无法连接。
将梁端混凝土用工小心地凿成如图2.27乙所示形状, 并将部分预制楼板,以加强梁端的抗剪能力。

混凝土搅拌站相关事故案例分析

混凝土搅拌站相关事故案例分析

砂石分离机
与上文螺旋存在类似的风险, 在我司发生过伤手事故
搅拌机伤人事故
辅助工进入搅拌机内清理搅拌机时未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未对搅拌机进行” 上锁挂牌“导致设备误启动。因反应及时,才避免了一起死亡事故。
原因分析: 1. 辅助工及操作工均为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停机、拉闸断电、上锁挂牌 2. 搅拌机联锁开关未起到应有的作用(电气设备存在不可靠性) 3. 公司管理存在缺陷,未日常工作对员工行为进行有效的管控
夹 点
输送设备防护罩示例
防护罩应能防止人员与头轮及其它连接部件 发生接触。头轮两侧的人行道应设计得当。 防护罩应确保人的手指都无法通过
防护罩应能防止人员与尾轮及其它夹点发生接 触;防护罩应设计合理,确保进行清料、加油 和纠偏作业时无需卸下防护罩
头部张紧轮通常设置在输送设备下侧、头轮后 部的位置,应对其设置防护罩; 根据风险分析和地方法规的要求确定是否需要 在回程托辊和上托辊上设置防护罩
氧气乙炔作业可能发生爆炸/火灾事故
更详细的要 求请见操作 规程
预防措施: 1. 搬运时禁止滚动、撞击,如图所示,使用专门的小车转运 2. 配备齐全的安全附件:安全阀、压力表、回火阀等
3. 气瓶存放点15米范围内禁止明火,禁止堆放易燃物、油脂和带有油污的物品
高空作业(全球发生极多高坠死亡事故)
搅拌站高空作业不 多,但仍然存在。右 图所示是搅拌站最常 见的罐车清理作业。 要求必须给员工提 供安全的作业环境。 右图的方式是要求最 低的配置,其可以保 证工人由系挂安全带 的条件。
2013年,某搅拌站发生过铲车撞人致死事故
车辆撞人
可能的直接原因: 1.人员进入铲车运行区域未知会驾驶员; 2.作业环境照明或视线欠佳,驾驶员未看到行人

混凝土搅拌站相关事故案例分析

混凝土搅拌站相关事故案例分析

总结和结论
本次演讲希望通过对混凝土搅拌站事故的案例分析,探讨事故场景、原因和解决方案,并给出了一些最 佳实践,对于预防事故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常见的混凝土搅拌站事故原因和影响
机械故障
设备质量问题、保养不到位、零部件老化等因素导致机械故障,严重影响工程的进度和质量。
操作失误
驾驶员疲劳驾驶、不熟悉操作规程等的操作失误往往会导致意外事故的发生,给人员和设备 造成重大伤害。
环境因素
天气、道路状况、建筑现场环境等因素也可能会对混凝土搅拌站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造成 事故的发生。
混凝土搅拌站相关事故案 例分析
混凝土搅拌站的事故在建筑领域的安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本次演讲 中,我们将会研究混凝土搅拌站事故的案例,探讨事故场景、原因和解决方 案。混凝土搅拌站事故的分 Nhomakorabea和统计数据
事故分类
混凝土搅拌站事故包括机械故障、操作失误、环 境因素等。
统计数据
每年都会有大量的混凝土搅拌站事故发生,给工 人的生命安全和建筑工程带来不必要的风险。
混凝土搅拌站事故案例分析
1
事故一
机械故障造成搅拌机旋转不正常,致
事故二
2
使搅拌车发生侧翻,驾驶员遇难。
驾驶员擅自调整设备,操作失误致使
排放管发生喷雾现象,污染环境和周
边物品。
3
事故三
建筑工程现场因为道路狭窄停放不当, 被路过车辆侧撞,发生严重交通事故。
从事故案例中学到的教训和改进措施
1 如实记录,深入分析 2 提高意识和技能
预防混凝土搅拌站事故的最佳实践
合理分配时间和负 荷
充分估计建设工程的时间和 负荷,避免对设备的过度使 用和过度磨损。

水泥行业安全事故——车辆伤害事故案例

水泥行业安全事故——车辆伤害事故案例

案例1 某水泥厂“5.6” 道路交通伤害事故一、事故概况5 月 5 日 20 时 30 分,XX 水泥厂梁 XX 通知维修部工段长沈 XX,安排维修部在 20 时已经下班的 4 名维修工和当班的陆 XX 共 5 名维修工,对已移到厂区 61 米处的重型半挂牵引货车进行焊接底板,后来他们一直工作到5 月6 日凌晨 1 时左右。

为表示感谢,梁 XX 邀请上述 5 名员工、沈 XX 及其老乡(重型半挂牵引货车司机)和随车人员,一起到镇上吃宵夜。

因为同行的人员比较多,梁 XX 私自拿了公司商务车钥匙, 5 月 6 日凌晨 1 时 48 分,梁XX 驾驶商务车搭载 6 名公司员工和老乡两人共 9 人到镇上吃夜宵。

席间梁 XX 与大家一起喝酒。

3 时 15 分左右吃完夜宵后,梁 XX 驾驶别克商务车搭载上述 8 名乘客沿省道S113 线返回,3 时 40 分,当车行驶至 S113 线194KM+45M 处时,因超车过程操作不当,致使车辆失控向右驶出路外,碰撞路边示警桩后再冲撞路边大树,车辆侧翻,严重变形,造成驾驶员梁 XX本人及乘客 3 人当场死亡,其他 5 人受伤。

事故伤亡情况事故造成 4 人死亡、5 人受伤。

二、事故原因分析1 直接原因1.1梁XX驾驶车辆未按操作规范安全驾驶,其行为违反了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二十二条第一款“机动车驾驶人应当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按照操作规范安全驾驶、文明驾驶”之规定。

1.2机动车载人越过核定人数,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四十九条“机动车载人不得超过核定的人数,客运机动车不得违反规定载货”之规定。

2 间接原因2.1梁XX安全意识、纪律意识和规范意识不强,在非工作时间擅自驾驶公司车辆搭载有关人员从事私人活动是导致事故发生的间接原因。

2.2该公司车辆管理方面没有执行相关审批流程,对领导用车缺乏有效的监管。

对车辆的使用没有做到有效管控。

2.3梁XX酒驾、违章超载等行为暴露了其安全意识极其淡薄,公司对领导安全驾驶培训不足。

【案例】混凝土质量问题上14大案例

【案例】混凝土质量问题上14大案例

【案例】混凝土质量问题上14大案例例1某工程对原有建筑进行接建从8层开始。

工程部位为剪力墙,C40混凝土。

拆模后发现墙面出现竖向裂缝,裂缝很有规律,每隔1.5m~1.8m一条竖向裂缝,裂缝两头尖,中间宽,最宽处约0.2mm~0.3mm。

个别裂缝1.作养护缺乏应有的知识,不了解国家有关标准规范,对“标准养护”缺乏应有的认识。

2.夏季施工气温偏高,混凝土试件在自然养护条件下气温高,强度也高,秋冬季气温偏低,混凝土试件强度也随之偏低。

防止措施:对工地施工单位的试验员应进行必要的培训和学习,对预拌混凝土的取样制作养护应执行国家有关的标准和规范。

例3 混凝土试件制作不合格某工程混凝土试件强度出现忽高忽低问题,混凝土试件离差太大,混凝土强度评定判为不合格,而在同一时间,同样部位,同一配合比的其他工地的混凝土却全部评定为合格,且混凝土离差小。

处理:搅拌站和施工单位技术人员进行联系,共同分析。

原因分析:1.施工单位采用混凝土试模不合格,试模本身尺寸误差偏大,有的试模对角线误差≥3mm,因而出现试件误差例4 C30。

1.搅拌站生产C30基础混凝土,基础总方量为2100m3,厚1.1m。

属于大体积基础混凝土,当混凝土生产到1/2时,由于粉煤灰料仓的灰已用完,搅拌站为解决“燃眉之急”临时从其他电厂调来一车Ⅲ级粉煤灰而原来料仓中用的是Ⅱ级粉煤灰。

施工完后第二天发现,用Ⅲ级粉煤灰生产的混凝土强度明显偏低,且用Ⅲ级粉煤灰生产的混凝土颜色明显与其它混凝土颜色深浅不一。

处理:建议施工单位加强混凝土养护,地下大体积混凝土验收执行CTBJ146,验收期为90d。

原因分析:同一工程部位浇筑混凝土除水泥不能不同等级混用外,粉煤灰不同厂家,不同等级也不能混用。

因为不同厂家的粉煤灰存在不同的原材料来源问题;同时不同等级的粉煤灰的细度,需水量,含碳量等均有差别。

如果在同一工程部位混用势必会造成凝搅拌在冬C302.在季节交换期气温不太稳定的情况下,宜选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硅酸盐水泥。

混凝土质量事故案例分析

混凝土质量事故案例分析

混凝土质量事故案例分析【摘要】建筑业在我国是一个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基础性产业,目前正处在快速发展的阶段,全国都在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使建筑业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同时其发展极不平衡。

一方面建筑市场正处在活跃的阶段,市场需求量大,而另一方面是建筑队伍供需严重失衡,技术力量和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建筑领域管理体制缺乏科学性,导致建筑工程质量波动较大,事故频繁发生。

当前我国相当多的混凝土工程存有质量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及时发现问题,快速的解决问题就尤为重要了。

目前,钢筋混凝土已成为我国十分普遍的结构材料,结构混凝土的质量就成了影响结构工程的最重要的因素。

本文想从实际工程出发对结构混凝土质量问题引发的工程质量事故进行分析研究,以期能找出快速准确解决问题的一个技术途径。

【关键词】混凝土;质量事故;应对措施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和国家对环境、资源保护力度的加大, 预拌混凝土以其能加速施工进度、减少环境污染、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工程质量和节约材料成本等优点, 在各种工程得到广泛使用。

国家及各地政府相继出台了相关政策,大力鼓励和支持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使用预拌混凝土, 为预拌混凝土的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保障。

但是, 随着预拌混凝土的广泛使用, 在工程施工中因使用预拌混凝土出现质量问题与质量事故而引起的经济纠纷也越来越多, 如何应对混凝土质量事故进行应对, 成为一项关键问题。

混凝土是现代工程结构的主要材料,我国每年混凝土用量约10亿m3,钢筋用量约2500万t,规模之大,耗资之巨,居世界前列[1]。

可预见,它仍将是我国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的一种重要的工程结构材料,物质是基础,材料的发展,质量问题的改善,必将对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方法、施工技术、试验技术以至维护管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在我们日常的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天气、机械等因素的影响,使工程造成很大的质量问题导致经济损失,使工程质量不受影响,保证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显得尤为重要。

一、案例分析某工程使用某商品混凝土公司供应的C35、P8混凝土进行地下室墙及顶板的施工,工程量为687m3。

混凝土结构事故案例分析

混凝土结构事故案例分析
裂缝宽度在梁端附近约0.5~1.2mm,近跨中约 0.1~0.5mm;裂缝深度一般小于1/3,个别的两端 穿通;裂缝数量每根梁少则4根,多则22根,一般 为10~15根。
混凝 土受 冻或 养护 温度 过低 事故 案例 图片
事故 分析 及 原因
施工原因:浇灌二层梁板时,未采用专门养护 措施,浇灌后2h就在板面铺脚手板、堆放砖块 进行砌墙。11月初浇灌三层现浇板时,室内温 度为0~1°C,未采取保温措施。根据试验资料, 混凝土在21d后的强度只达28d理论强度值的 42.5%,一个月后才达到52%。因此混凝土早期 受冻是这起质量事故的重要原因。另外,混凝 土的水泥用量偏低(只有210kg/m3,略少于 225kg/m3的最低值)也是因素之一。 设计原因:其一是箍筋间距过大。《混凝土结 构设计规范》7.2.7条规定,“当梁高为500mm 且V﹥0.07fcbh0时,梁中箍筋的最大间距为 200mm。”而本工程箍筋间距却为300mm,这 就是斜裂缝多发生在箍筋之间的原因。其二是 是纵筋在梁跨中间截断。《混凝土结构设计规 范》6.1.5条规定,“纵向受拉钢筋不宜在受拉 区截断”。而本工程梁中部分纵向受拉钢筋在 跨中截断,截断处都出现斜裂缝,这说明受拉 钢筋对梁截面的抗剪能力起到一定作用,也说 明规范的规定是最适合的。 比较施工和设计原因,显然可见,施工中混凝土早期 受冻是产生本工程质量事故的 主要原因。

事故 原因 分析
柱虽按¢550圆形截面钢筋混凝土受压构件 设计,配置9根直径为22的二级钢筋纵向钢 筋,AS=3421mm2,含钢率1.44%,从截面 承载力看是足够的,但箍筋配置不合理,表 现为箍筋截面过细、间距太大、未设置附加 箍筋,也未按螺旋箍筋考虑,致使箍筋难以 约束纵向受压力后的侧向压屈。

混凝土浇筑坍塌事故案例分析

混凝土浇筑坍塌事故案例分析

一起混凝土浇筑坍塌事故案例分析某年10:10,某建筑公司在浇筑混凝土时,发生一起坍塌事故,造成正在现场施工的民工和电视台工作人员6人死亡、35人受伤(其中重伤11人),直接经济损失70 .78万元。

一、事故经过某市电视台演播中心工程由市电视台投资兴建,某大学建筑设计院设计,某建设监理公司对工程进行监理。

该工程在市招标办公室进行公开招投标,该市某建筑公司于1月13日中标,并于3月31日与市电视台签订了施工合同。

该建筑公司组建了项目经理部,史某任项目经理,成某任项目副经理。

4月1日工程开工,计划竣工日期为第二年7月31日。

工地总人数约250人,民工主要来自南方各地。

市电视台演播中心工程地下2层、地上18层,建筑面积34 000m2,采用现浇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

演播中心工程的大演播厅总高38 m(其中地下8. 70m,地上29 .30m),面积为624 m2。

7月份开始搭设模板支撑系统支架,支架钢管、扣件等总吨位约290 t,钢管和扣件分别由甲方、市建工局材料供应处、某物资公司提供或租用。

原计划9月底前完成屋面混凝土浇筑,预计10月25日16:00完成混凝土浇筑。

在大演播厅舞台支撑系统支架搭设前,项目部在没有施工方案的情况下,按搭设顶部模板支撑系统的施工方法,先后完成了三个演播厅、门厅观众厅的搭设模板和浇筑混凝土施工。

1月,该建筑公司工程师茅某编制了“上部结构施工组织设计”,并于当月30日经项目副经理成某和分公司副主任工程师赵某批准实施。

7 月22日开始搭设施工后时断时续。

搭设时设有施工方案,没有图纸,没有进行技术交底。

由项目副经理成某决定支架立杆、纵横向水平杆的搭设尺寸按常规(即前五个厅的支架尺寸)进行搭设,由项目部施工员丁某在现场指挥搭设。

搭设开始约15天后,分公司副主任工程师赵某将“模板工程施工方案”交给丁某。

丁看到施工方案后,向项目副经理成某作了汇报,成答复还按以前的规格搭架子,到最后再加固。

混凝土搅拌站相关安全事故案例分析

混凝土搅拌站相关安全事故案例分析

混凝土搅拌站相关安全事故案例分析混凝土搅拌站是建筑工地必不可少的设备,它们的工作涉及到混凝土的调制和运输,是建筑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然而,由于搅拌站的工作环境强度高、生产要求严,如果管理不当或者操作不规范的话,将会给工人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混凝土搅拌站相关的安全事故,来探讨如何更好地加强混凝土搅拌站的安全管理。

案例一:混凝土搅拌站漏水事故2018年,某个城市的一家混凝土搅拌站因为雨水过多,导致站区内大面积漏水,水面高度超过地面50cm以上。

安检员发现这个问题后,要求工人停止搅拌站的工作,但是由于管理不善,当时有10名员工被困在漏水的工作区域内,其中3名员工受伤,其中一名员工因失去意识被紧急送往医院。

这个案例反映出这个混凝土搅拌站的安全管理存在很多问题,包括差点让10名员工付出生命的代价。

如果这个搅拌站的管理者能够更加注重环境监测,定期清理站点区域的废水排放通道,并提高员工对于应急情况的应对能力,或许这个事故就不会发生。

案例二:混凝土搅拌站事故中的操作不当2019年,广州某家建筑工地上的混凝土搅拌站,由于原始安装和维护不当,最终导致了严重事故的发生。

当时,站内的操作员在整顿扳手的时候,不慎将混凝土输送机的斗轮卡住,因而致使整个输送机的系统瘫痪,从而造成了安全隐患。

这个案例证明了搅拌站的工作人员需要接受良好的培训和管理,以保证其操作机器的技能和安全意识。

此外,管理者还需要制定出更为严格的安全生产制度,以保障有关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案例三:混凝土搅拌站运输过程中的事故2017年,南京市某地一辆混凝土运输车闯红灯,与另一辆轿车相撞。

两车均受损,其中两名轿车乘客不幸丧生,事故造成了严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管理者需要严格管理混凝土运输车辆,按照交通规则和安全生产规定来运营,以保障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如何加强混凝土搅拌站的安全管理通过上述案例可以看出,混凝土搅拌站的安全管理存在很多问题,必须加强安全管理才能够预防事故事发生。

混凝土结构事故案例分析

混凝土结构事故案例分析
混凝土结构事故案例分析
在这个演示文稿中,我们将深入研究几个混凝土结构事故案例,并分析事故 发生的原因、结果以及从中得出的结论和建议。
事故的背景和概述
混凝土结构事故频繁发生,给建筑行业带来了重大影响。了解事故的背景和概述是分析这些案例的第一步。
事故案例1:发生的原因和结果
事故背景
一次建筑工地的混凝土梁发生坍塌事故。
原因分析
该梁的设计承载能力低于实际负荷。
后果
造成工地停工,造成人员伤亡。
事故案例2:发生的原因和结果
事故背景
建筑物的混凝土墙体出确控制混凝土浇 筑质量。
后果
建筑物疏散和重新修复的需求。
事故案例3:发生的原因和结果
1
事故背景
一座桥梁发生混凝土支撑结构的失效。
原因分析
2
结构设计不符合标准,存在设计缺陷。
3
后果
造成交通瘫痪、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事故案例4:发生的原因和结果
1 事故背景
一座高楼大厦的混凝土地 基出现下沉。
2 原因分析
地质勘探不充分,地基设 计不合理。
3 后果
建筑物结构受损,需要进 行维修加固。
事故案例5:发生的原因和结果
事故背景
一次桥梁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浇 筑失误。
原因分析
施工队伍缺乏经验,未按规范 执行浇筑工艺。
后果
桥梁结构存在安全隐患,需要 进行修复和重新施工。
结论和建议
结论
混凝土结构事故的发生主要原因是设计或施工过程中的不当操作。
建议
加强设计和施工管理,确保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事故典型案例分析

事故典型案例分析
误的操作造成的(必须时刻谨记!)。
天等“6.18”坍塌事故 (2012年)
崇左市天等县某新建厂房 发生整体坍塌,3名工人 当场死亡。
原因一:锅 炉房17米 高大模板支 撑失稳,单 层支撑。
原因二:项目 未报建报监、 监理未进场, 监管缺失。
原因三:高大模板支 撑方案套用底层支撑 方案,企业未审批、 未经专家论证。
其他:外架拉结不规范、 木立杆尾径不足8CM。
该项目被自治 区、市、县三 级下发过停工 整改,但依然 不落实,其他 单体建筑屋面 构架已完工。
四点教训: 梁、板、柱不宜同时浇筑混凝土。 外架不能做支撑系统,拉结应规范牢固。 支撑系统木立杆尾径应不小于8CM。 错误的操作不一定酿成事故,但事故一定是错
原因一:外架拉结不规范(斜拉、 扣件松动,且很多已拆除)。
原因二:拆卸方案 不正确,导致外架 局部集中堆载。
其他情况:该项目曾获得自治区 2014年下半年标准化示范项目。
原外架基础牢固、连墙件规范设置
三点教训:
项目施工安全生产为动态过程,一时规范 不等于长久安全(必须时刻警醒)。
外架的连墙件等重要安全措施不能随意拆 除。
原因二:项目工期拖延较久,管理缺失。
原因三:未对进场工人未 进行安全教育和技术交底。
四点教训: 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前应进行送风和动物活体
试验。 进入有限地下空间作业前应掌握救援的基本
知识和配备相应的救援设备。 项目因外因停工后复工应先做安全检查 工人进场应先进行安全教育和技术交底。
南宁市“10.7”土方坍塌较大事故(2014年)
外架切记不得随意堆载。
宾阳县“5.5”坍 塌事故(2015年)
南宁市宾阳县某工 程,在施工现场基 坑消防水池部位, 发生砖胎模坍塌, 将3名抹灰操作工 人压倒,造成2人 死亡,1人轻伤。

6、混凝土工程案例分析

6、混凝土工程案例分析
混凝土工程案例分析
侯永生
主要内容
一、混凝土凝结问题案例 二、混凝土裂缝问题案例 三、混凝土强度问题案例 四、混凝土桩基断桩案例 五、混凝土泵送问题案例 六、混凝土蜂窝麻面案例
一、混凝土凝结问题案例 【案例】:某工地夏季混凝土施工中由于工地停 电近4小时,到达现场混凝土等待时间太长,混凝 土坍落度损失太大,施工人员为增加坍落度而不增 大水灰比,采用添加泵送剂的办法调节坍落度,混 凝土施工后混凝土表面出现泌水,24小时仍未凝 固。 【调查】:很明显,混凝土不凝固是由于混凝土 外加剂掺量超出配合比用量过大,外加剂中缓凝剂 过量所致。
三、混凝土强度问题案例 【思考】:造成混凝土强度不足的原因非常多,施 工现场常发生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1)、管理问题,常表现为人员责任心不强或各 环节均失控。 (2)、原材料问题,常见的是砂石料含泥量、级 配问题,掺合料细度问题。 (3)、开盘检定不严格 (4)、混凝土初凝后浇筑 (5)、施工问题 (6)、养护问题 (7)、试件代表性问题
五、混凝土不能泵送案例 【思考】:造成泵送混凝土施工不正常的原因有以 下四个个方面。 1、人员操作不当 (1)操作人员精力不集中或泵送速度选择不当, (2)料斗余料要适量 , (3)停机时操作不当 (4)管道未清洗干净 (5)润管不恰当 2、泵送机械故障或管道连接问题 (1)混凝土活塞磨损严重, (2)管道接法错误很容易导致堵管,
六、混凝土蜂窝麻面案例
【处理】修补前,先往有麻面的混凝土表面涂 刷稀草酸 溶液,用毛刷擦拭,去除油脂,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让 其表面湿透。 将同品种水泥砂浆用刮刀大力压入麻点内, 即压即刮 平,随后按混凝土养护方法进行养护,待砂浆 终凝硬化具有一定的强度之后(24h),再用细砂纸打磨, 用水冲去表面粉尘,可使混凝土外表光滑平整,颜色较为 一致。对于混凝土外表出现的蜂窝,孔洞较小时可按麻面 处理,较大时,应先凿除蜂窝状、松散的薄弱部分,用钢 丝刷或高压水清除粉尘,将湿棉絮用水浸泡后塞进蜂窝内, 使其表面充分湿润,用比设计标号高一等级的细石膨胀混 凝土,拍进蜂窝内,如果混凝土不成型,可间隔一段时间 分次压进,待压进的混凝土稍凝结后,再按麻面处理的方 法来修饰外表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混凝土缺陷处理案例
例案1、2003年8月,广西某15层商业综合楼,建筑 面积14530㎡,框剪结构,砼采用C45泵送商品砼。 第8层主体结构浇注后3天,发现一幅剪力墙及与其连 接的柱未初凝。此时该层同时浇注的梁板砼强度已达 设计强度的50%以上,且上层钢筋绑扎工作已完成并 开始了支模工作。此事故该如何处理?
结构封顶之后,施工单位对第四层竖向构件混凝土强 度等级用回弹法检测,发现回弹值不符合设计要求。根据 混凝土试块抗压强度检测报告,该层柱28d龄期的立方体 抗压强度代表值为24~27N/mm2 ,不满足混凝土强 度验收要求。经计算,截面为500×500mm的中柱存在 一定安全隐患,部分边柱承载力也不够。
四、混凝土缺陷处理
(一)混凝土缺陷的原因
1、孔洞
孔洞是指混凝土表面有超过保护层厚度,但不超过截面尺寸1/3的缺 陷,结构内存在着空隙,局部没有混凝土,或可以望穿结构的空洞。
原因分析: (1)在钢筋密集处或预留孔洞和埋件处,混凝土浇筑不畅通形成孔 洞;或骨料粒径过大,钢筋过密,造成砼下料中被钢筋卡住,下部形 成孔洞。 (2)未按顺序振捣混凝土,产生漏振;或没有分层浇筑;或分层过 厚,使下部砼振捣作用半径达不到,形成松散状态。 (3)混凝土流动性差,混凝土离析,砂浆分离,石子成堆,或严重 跑浆,形成特大蜂窝,或错用外加剂。 (5)混凝土中有泥块和杂物掺入。 (6)不按规定下料,吊斗直接将混凝土卸入模板内,一次下料过多, 以致出现特大蜂窝和孔洞。
例案2、陕西省某化工车间为多层现浇框架,施工时未按 总平面图位置进行放线,只是按照车间平面图和凭经验上 北下南而把车间方位放颠倒了。发现错误时,一层柱已完 成,工作量已完成10万元以上。由于事故造成工艺流程颠 倒而无法使用,因此建设单位要求拆除重建。作为承建单 位该如何处理此事故?
例案3、某市计量局测试中心楼,五层框架结构,独立基 础,基础工程验收时,发现有10个基础出现位置偏差。作 为承建单位该如何处理此事故?
1-加固区 2-原梁钢筋 3-原柱钢筋 4-下料槽 5-无缺陷砼 6-分段装模 板 7-新增柱钢筋
例案3、安徽省某工程拆模后发现砼大面积孔洞,随 即采用环氧树脂砼补强。
材料名称
作用 规格 重量比
备注
环氧树脂
主剂 6101 100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增塑剂 工业
2
丙酮
稀释剂 工业
20
乙二胺
固化剂 试制 0.5~3 用量随温度而定
例案2、福建省某市两幢框架结构的8层住宅 楼,总建筑面积5560㎡,主体施工至三层楼 面时,发现部分框架节点及柱身(梁底下 0.5m范围内)的砼呈疏松状。为了解已施工 部分砼实际质量情况,在现场使用超声回弹综 合检测,结果表明,外观好的砼均达到设计强 度。如何处理?
临时支撑示意图
框架节点加固示意图
根据加固方案比较,最终确定对21根框架柱进行混凝土置 换。
本工程框架柱置换混凝土施工按下列工序进行: 结构受力状态计算—结构位移控制仪器仪表设置—结构卸 荷—剔除框架柱混凝土—界面处理—钢筋修复配置—支模— 浇筑混凝土—养护—拆模—砼验收—拆除卸荷结构。
对原结构在施工过程中的承载状态进行验算、观察和控制, 以确保置换处的混凝土不会出现拉应力,尽可能使纵向钢筋 的应力为零。
原因分析:梁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是砼强度低,抗剪能力不
足,经研究决定采用结构胶粘贴钢箍板来提高抗剪能力。
钢箍板厚1.3㎜,宽100㎜,间距250㎜
次梁加固示意图 1、钢箍板 2、楼板
主梁加固示意图
1、主梁 2、次梁 3、钢箍板 4、楼板 5、螺 栓
例案2、广东某商住楼,主体结构完工后,发现五、 六层柱出现裂缝。经当地质检站检测,砼实际强度公 达到13N/㎜2,达不到原设计C20的要求。如何处理?
(4)据施工人员回忆,该批混凝土的流动性特强,混凝土凝结缓慢, 混凝土强度发展慢,养护过程中出现异常颜色的液体。
(5)厂家反映其采用了缓凝减水外加剂,具有缓凝和减水两种效应。 根据各方专家勘察和讨论,认定由于第四层柱混凝土外加剂超量 引起了强度严重降低,柱承载能力无法满足设计要求,属于施工质量 事故,需要进行加固处理。
(二)混凝土错位、变形处理案例
例案1、湖北省某车间预制柱,因场地地置下均匀下 沉和柱模板质量问题等原因,造成9根柱局部严重弯 曲,弯曲出现在矩形截面的短边方向,弯曲高度为30 ~40mm,最大达80mm。此事故该如何处理?
柱顶中线与柱身中线的偏差为L L≤20㎜,以1为安装线 20㎜≤L≤40㎜,以2为安装线 L≥40㎜,重新制作
2、缝隙夹层 施工缝处混凝土结合不好,有缝隙或夹有杂物,造成
结构整体性不良。 原因分析: (1)在浇筑混凝土前没有认真处理施工缝表面;浇筑
时,捣实不够。 (2)浇筑大面积钢筋混凝土结构时,往往分层分段施
工。在施工停歇期间常有木块、锯末等杂物(在冬季还有 积雪、冰块)积存在混凝土表面,未曾认真检查清理,再 次浇筑混凝土时混入混凝土内,在施工缝处造成杂物夹层。
例案4、龙岩市西城片区经济适用房B区1#楼,于2008年 5月20日浇捣2至3层楼梯剪力墙砼,拆模后发现A5交 AC/AJ轴处出现墙面错位20~30㎜,蜂窝作为承建单位 该如何处理此事故?
案例5、水泥和矿粉混淆拌制混凝土质量事故 2011年4月20日傍晚,上海昊城混凝土有限公司将
一车装有约32吨由张家港恒昌新型建筑材料有限公司生产 的矿粉,未按进货管理规程操作,误将矿粉送入了公司的 1#拌机2#水泥筒仓,并于4月21日上午用混入矿粉的2# 水泥筒仓生产拌制C30混凝土177m3。该一车混入水泥筒 仓的矿粉所生产的混凝土涉及本市1个建设工程,导致所 浇筑的混凝土部位质量严重达不到设计要求而进行拆除。
(4)振捣不足或振捣不当,振钢筋或碰击钢筋,造成钢 筋移位或振捣不密实有钢筋处砼被挡住包不了钢筋。
(5)钢筋绑扎不牢,保护层厚度不够,脱位突出。
(二)混凝土缺陷的处理程序及方法
凿洞 (不能有死角?) (去浮浆、除锈)
支模?
修补的方法有: 1、捻浆 2、灌浆 3、喷射砼 4、浇灌环氧树脂砼 5、拆除重新施工
4、对外墙施工缝处水平状露筋、孔洞的处理措施: (1)疏松砼凿除、凿毛、压力水清洗 (2)墙面、底板植筋(深度不小于100㎜) (3)支模浇S6,C35自流砼 (4)新增砼100㎜厚,覆盖洞口每边不小于300㎜
五、砼构件错位、变形
(一)混凝土错位、变形的原因
1、读错图纸 2、放线错误 3、施工顺序不当 4、施工工艺不当 5、地基的不均匀沉降
加固处理原则 本工程采用的外加剂为缓凝型减水剂,在混凝土中只
是暂时阻碍了水泥水化反应的进行,延长了混凝土拌合物 的凝结时间,并未从本质上改变水泥水化反应及其产物, 对混凝土构件强度的损害并不严重,无须拆毁重建。且四 层结构柱的外观完好,混凝土具有一定承载力,宜进行加 固处理。由于本工程工期限制较严,故在制定处理方案时 充分考虑工期因素,并按照结构安全、施工可行、费用经 济的原则,决定对事故混凝土采用外包加强的处理方案。
置换混凝土采用加固型高强无收缩C35混凝土。 结构拆模后经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对 外观质量进行查,并对加固型混凝土强度及时进行检测,其 3d混凝土抗压强度为35MPa,完成满足设计要求
例案4、广东惠州市某学校教学楼工程为六层框架结构, 建筑面积9080m2,抗震等级三级。基础采用静压预应力 管桩,基础及主体均采用强度等级为C30商品混凝土,由 本地一家商品混凝土厂提供,运距约为5公里。外墙采用 MU10多孔砖,内墙采用MU2.5空心砖,合同约定基础以 上总工期为140天。
材料名称
环氧树脂胶结料 水泥 砂子 石子
规格
425 中砂 5~25
重量比
1 1 2 3.5
备注 见上表
洗净烘干 洗净烘干
例案4、某楼建筑面积5700㎡,五层框架结构,地下 室层高4m,面积逾800㎡。该工程采用商品混凝土浇 筑,地下室墙板设计强度C30,抗渗等级S6。地下室 墙体模板拆除后,发现该墙体存在多处麻面、蜂窝、 露筋,靠近下部止水带施工缝处内外两侧存在多处孔 深为60mm、40mm的孔洞。经现场详细检测,该墙 板混凝土质量缺陷可分为3类:
混凝土工程质量事故
一、混凝土工程质量事故常见的种类:
1.混凝土强度不足 2.混凝土缺陷 3.构件错位、变形 4. 混凝土裂缝
混凝土工程质量事故
二、混凝土工程质量事故原因分析
1.原材料问题 2.混凝土配合比问题 3.施工工艺问题
考虑题:
中南地区某厂,跨度为11.63m的大梁,采用C25混凝土, 在拆模时即行垮塌,此事件该如何处理?
(二)混凝土强度不足的处理程序及方法
不做专门处理(或一般处理) 继续使用,但应由设计单位签 证同意
检测实际强度 分析验算
处理后使用,采用的方法有: 1、利用砼后期强度 2、减少结构荷载 3、结构加固 4、拆除重建
(三)混凝土强度不足处理案例
例案1、辽宁省某地一幢四层办公楼,使用一年后, 发现顶层主梁与次梁普遍出现斜裂缝,多数裂缝宽大 于0.3㎜,最宽处达1.5㎜,裂缝位置绝大部分位于靠 支座处和集中荷载作用点附近。据查这批梁是在冬季 施工的,混凝土配料和搅拌质量较差,成型后又受冻 害。原设计强度为C20,两年半后测定实际强度接近 15N/㎜2。如何处理?
事故原因调查分析 (1)出现质量问题的混凝土于7月某日浇铸,当日气温24~30℃ ,
排除气候因素的影响。 (2)混凝上运输过程与施工操作规范,无异常情况。 (3)事故混凝土颜色与正常混凝土无差别,可排除粉煤灰完全替代
水泥的可能性;据现场检测和厂家对该批混凝土配合比记录,该批混 凝土配合比满足要求。
(1)轻微缺陷:地下室窗下多处露筋,内墙局部 蜂窝、麻面。
(2)一般缺陷:外墙内侧、孔洞、露筋。 (3)严重缺陷:外墙施工缝多处水平状露筋、孔 洞。如何处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