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问答题要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理学问答题

1、简述坏死的类型及结局。

答:(1)类型:

1)凝固性坏死:坏死组织由于失水变干,蛋白质凝固而变成灰白或黄白色比较坚实的凝固体,故称为凝固性坏死。常见于心、肾、脾的贫血性梗死,镜下特点为坏死组织的细胞结构消失,但组织结构的轮廓依然保存。

2)液化性坏死:组织起初肿胀.随即发生酶性溶解,形成软化灶多发生于蛋白质少,脂质多的组织或溶解酶多的组织。

3)特殊类型的坏死:

①干酪样坏死:由于结核杆菌引起的坏死,坏死组织彻底崩解,镜下不见组织轮廓,只见一些无定形的颗粒状物质略带黄色,形成状如干酪样的物质,称为干酪样坏死。

②脂肪坏死:液化性坏死的特殊类型,主要分为创伤性脂肪坏死和酶解性脂肪坏死。

③纤维素样坏死:发生在结缔组织和小血管壁的一种坏死,坏死组织呈细丝、细颗粒状或片块状红染似纤维蛋白,常见于结缔组织病和急进性高血压病。

④坏疽:是与外界大气相通部位的较大范围组织坏死,继发腐败菌感染后,导致坏死组织呈黑色、污绿色等特殊形态学改变。坏疽又分为干性坏疽、湿性坏疽、气性坏疽三个类型。

(2)结局:1)溶解吸收 2)分离排出 3)机化 4)包裹、钙化

2、简述坏死和凋亡有何区别。

答:

3、简述细胞周期不同类型的细胞各自的特点。

答:(1)不稳定细胞:在细胞周期中连续分裂的细胞,它们对机体的建立和组织的更新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如:胚胎早期的细胞、造血干细胞、上皮基底细胞等。

(2)稳定细胞:一般情况下不增殖,受到一定刺激后,可重新进入细胞周期,恢复增殖能力。如:肝、肾的实质细胞、血液中的淋巴细胞等。

(3)永久性细胞:某些细胞分化程度很高,完全失去增殖能力,破坏后则成为永久性缺损。如:人的红细胞、神经元细胞和骨骼肌细胞等。

4、简述肉芽组织的肉眼与镜下特点、功能及转归和肉芽组织各成分与功能的关系。

答:(1)形态 1)肉眼观:颗粒状、鲜红色、柔软湿润、触之易出血而无痛觉。

2)镜下观:①大量新生毛细血管平行排列,与表面垂直,并在近表面处相互吻合形成

弓装突起,肉眼观呈鲜红色细颗粒状。

②新生的纤维母细胞散在分布于毛细血管网络之间,很少有胶原纤维形成。

③多少不等的炎性细胞浸润于肉芽组织之中。

(2)功能 1)抗感染保护创面。

2)填补创口或其它组织缺损。

3)机化或包裹坏死组织、血栓、炎性渗出物或其它异物。

(3)结局 1)水分逐渐吸收减少,炎细胞减少并逐渐消失。

2)毛细血管闭塞、数目减少,少数毛细血管管壁增厚,转变成小动脉和小静脉。

3)纤维母细胞产生胶原纤维,成熟为纤维细胞,胶原纤维发生玻璃样变性,肉芽组织成熟为纤维结缔组织并转变为瘢痕组织。

5、简述一期愈合和二期愈合的病理区别及影响创伤愈合的因素。

答:一期愈合:①组织缺损少、创缘整齐、无感染经黏合或缝合后创面对合严密。

②只有少量血凝块,炎症反应轻微。

③表皮再生1-2d内便可完成,肉芽组织在第2天就可从伤口边缘长出、并填满伤口,5-6d

胶原纤维形成,约2-3周完全愈合,留下一条线状瘢痕。

二期愈合:①组织缺损较大,创缘不整、哆开、无法整齐对合,或伴有感染。

②由于坏死组织多或感染,局部组织发生变性坏死,炎症反应明显。

③伤口大,伤口收缩明显,伤口内肉芽组织形成量多。

④愈合时间较长,形成的瘢痕较大,抗拉力强度较弱。

影响因素:(1)全身因素:①年龄:青少年组织愈合快,老年人则慢。

②营养:营养不良,愈合延缓。

(2)局部因素:①感染与异物,对愈合妨碍甚大。

②局部血液循环不良时,愈合延缓。

③神经支配:自主神经损伤,不易愈合。

④电离辐射:破坏细胞,损伤血管,抑制组织再生,阻止瘢痕形成。

6、简述骨折愈合的基本过程和影响愈合的因素。

答:(1)基本过程:

①血肿形成:骨折早期,血肿形成并凝固,伴轻度炎症反应。

②纤维性骨痂形成:第2-3天,血肿机化并纤维化,形成纤维性骨痂。约1周肉芽组织及纤维组织分化为透明软骨。

③骨性骨痂形成:纤维性骨痂分化出骨母细胞和软骨母细胞,形成类骨组织和软骨组织,类骨组织转变为编织骨,软骨组织转变为骨组织。

④骨痂的改建或再塑:骨小梁、皮质骨、髓腔的结构在破骨细胞的骨质吸收和骨母细胞新骨形成的协调作用下重新恢复。

(2)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

①骨折断端及时正确的复位。

②骨折断端及时牢靠的固定。

③早日进行全身和局部功能锻炼,保持局部良好的血液供应。

7、什么是血栓形成,简述血栓形成的条件有哪些?

答:(1)定义:活体的心脏和血管内,血液发生凝固或血液中某些有形成分凝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2)条件:①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心血管内皮的内皮细胞在生理情况下以抗凝作用为主,心血管内膜的损伤,是血栓形成的最重要和最常见的原因。

②血流状态的改变:主要是指血流状态减慢和血流产生漩涡。

③血液的凝固性增加:指血液中血小板和凝血因子增多,或纤维蛋白溶解系统活性降解,导致血液的高度凝集状态。

8、简述血栓形成、栓塞、梗死三者的相互联系。

答:(1)血栓形成是指活体心血管内血液的有形成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血栓形成可阻塞血管腔,较大的血栓由于部分软化,易在血流冲击下形成栓子,随血流运行阻塞血管腔形成栓塞。

(2)栓塞是指随循环血液流动的不溶性异常物质阻塞血管的过程。不溶性异常物质称为栓子,栓子类型很多,但90%是脱落的血栓栓子。血栓栓塞使局部组织的动脉血流阻断,如果侧支循环不能有效建立,则引起局部组织缺血坏死,造成梗死。

(3)梗死是指器官或组织因血流迅速阻断而引起的缺血性坏死。引起血管阻塞的原因有血栓形成和栓塞,血管受压闭塞,动脉痉挛。如果血管阻塞又不能建立有效的侧支循环,就可造成梗死。

9、简述梗死的类型及形态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