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三章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
3.1.1一元一次方程(1)
教学目标:1、通过处理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从算术方法到代数方法是一种进步;
2、初步学会如何寻找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了解方程的概念;
3、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
重点:从实际问题中寻找相等关系
难点:从实际问题中寻找相等关系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教师提出课本P79的问题
问题1:从上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必要时可以提示学生从时间、路程、速度、四地的排列顺序等方面去考虑。)教师可以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做回顾小结。
问题2:你会用算术方法求出王家庄到翠湖的距离吗?
(当学生列出不同算式时,应让他们说明每个式子的含义)
教师可以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做回顾小结:1、问题涉及的三个基本物理量及其关系;2、从知的信息中可以求出汽车的速度;3、从路程的角度可以列出不同的算式
问题3:能否用方程的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呢?
二、讲解新课
1、教师引导学生设未知数,并用含未知数的字母表示有关的数量
如果设王家庄到翠湖的路程为x千米,那么王家庄距青山千米,王家庄距秀水千米。
2、教师引导学生寻找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问题1:题目中的“汽车匀速行驶”是什么意思?
问题2:汽车在王家庄至青山这段路上行驶的速度该怎样表示?你能表示其他各段路程的车速吗?问题3:根据车速相等,你能列出方程吗?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进行分析,如:依据“王家庄至青山路段的车速=
王家庄至秀水路段的车速”可列方程:x-50
3
=
x+70
5
,依据“王家庄至青山路
段的车速=青山至秀水路段的车速”可列方程:x-50
3
=
50+70
2
3、给出方程的概念,介绍等式、等式的左边、等式的右边等概念.
4、归纳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两个步骤: (1)用字母表示问题中的未知数(通常用x,y,z等字母); (2)根据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渗透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考程序。
5、比较列算式和列方程两种方法的特点.建议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可以把
学生分成两部分分别归纳两种方法的优缺点,也可以每个小组同时讨论两种方法的优缺点,然后向全班汇报。
列算式:只用已知数,表示计算程序,依据是间题中的数量关系;
列方程:可用未知数,表示相等关系,依据是问题中的等量关系。
6、思考:对于上面的问题,你还能列出其他方程吗?如果能,你依据的是哪个相等关系?
(学生回答省略)
三、范例学习,巩固知识
课本P80 例1
问题:你能解释这些方程中等号两边各表示什么意思吗?体会列方程所依据的相等关系。
(学生回答省略)
归纳得出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议程。像4x,1700+150x等这样的式子,可以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实际问题的一种方法。
列方程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利用方程可以解出未知数。解方程就是求出使方程中等号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这个值就是方程的解。
问题:x=1000和x=2000中哪一个是方程0.52x-(1-0.52)x=80的解?
(学生回答省略)
课本P82 练习
四、课堂小结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2、用列方程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思路是什么?
3、列方程的实质就是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来表示同一个量.
五、布置作业
课本P84 习题3.1 第5、6、7、8题
3.1.2等式的性质
教学目标:1、了解等式的两条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及逻辑思维能力。
3、渗透“化归”的思想。
重点:等式的性质
难点: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方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问题:我们用估算的方法,可以求出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你能用这种方法求出下列方程解吗?
(1)3x-5=22;(2)0.28-0.13y=0.27y+1
学生得出规律:把平衡的天平的两边的重量,同时变为原来的几倍或几分之几,天平还保持平衡。(天平相当于等号)
归纳出: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相等。即:
如果如果a=b,那么ac=bc;如果a=b(c≠0),那么a
c
=
b
c
三、巩固知识
讲解例2
课本P84 练习
四、总结
本节主要学习等式的性质,并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主要用到的思想是类比思想与转化思想。注意等式性质1,一定要注意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式,才能保证等式成立。等式性质2,要注意等式的两边不能除以0。等式的性质是等式变形的依据。
五、布置作业
课本P84习题3.1第1、2、3、4题
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通过运用算术和列方程两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使学生体会到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优越性。
2、掌握合并同类项解“ax+bx=c”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能熟练求解一元一次议程(数字关系),并判别解的合理性。
3、通过学生观察、独立思考等过程,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到并尝试寻找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初步体会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价值,感受数学文化。
重点:建立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方法,学会合并同类项,会解“ax+bx=c”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
难点:分析实际问题中的已经量和未知量,找出相等关系,列出方程,使学生逐步建立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方法
教学过程:
二、讲授新课
问题1:如何列方程?分哪些步骤?
师生讨论分析:(1)设未知数:前年购买计算机x台
(2)找相等关系:前年购买量+去年购买量+今年购买量=140台
(3)列方程:x+2x+4x=140
问题2:怎么解这个方程?如何将这个方程转化为x=a的形式?
学生观察、思考
根据分配律,可以把含x的项合并,即x+2x+4x=(1+2+4)x=7x
教师演示解方程过程
问题3:以上解方程“合并”起了什么作用?每一步的根据是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师生共同整理:“合并”是一种恒等变形,它使方程变得简单,更接近x=a的形式。
三、巩固知识
课本P89 例1
课本P89 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