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微博问政”到“微博行政”
政务微博与“微博问政”PPT课件

2011级传播学研修班 社会学员班 第1组 组员:高磊、崔兰、夏旻慧、杨洋、李夏艳、高滢智
一、政务微博
1. 概念
政务微博,是指中国政府部门推
出的官方微博账户,包括行政机构
官方微博、行政机构官方微群、公
务员个人微博三类。
政务微博客具有即时、便捷、开
放、贴近群众的特点,在社会管理
近年的“两会”期间, “微博问政”成为一种时尚。
二、爆发式发展
2011: 中国“政务微博客元年”
2011年,中国政务微博客进入了爆发式 发展阶段,在短时间内已成为网络问政的平 台和重要渠道。其中最主要的是行政机构官 方微博,有的地方政府还建立了官方微群, 将各部门的官方微博整合到一个总平台内, 如“北京发布厅”、“上海发布厅”等。
在政务微博数量爆发式增长的过程中,不少地方也有一哄而上的现象,管理和维护 跟不上,就很容易流于形式,内容得不到更新,也很少与网民互动,这也是当前很 多政务微博所发挥作用与公众期待差距较大的一个主要原因。
纵观在新浪微博中注册的几个 粉丝数量较多的政府微博,我们可以发 现其内容有很大的相似性,即主要集中 在信息发布、政府宣传、生活服务三类。 尽管目前的政务微博十分火热,但其着 力点仍然是政府“以我为主”地利用自 己的优势地位发布信息,为公众服务, 而不是与网民互动。
干部、以更加开放自信的态度开设微博
客、用好微博客”,“通过微博客问政
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
微博作为一种新的借助手段,我认为 它最大适应了我们国权结构的环境。…… 中国体制有很多优势,但是我们体制最大 的遗憾、最大的问题是到现在没有找到权 力被有效制约的四两拨千斤的制度设计。如何想办法,使对国权制约到前面去,不至于 走到最后不可收拾的地步。我认为,在这个方面网络参与、微博参与可能提供了一个前 所未有的最大手段。……我们利用网络,利用微博在一定程度上给政府压力可能是一个 好事,变成了一种动力,可以倒逼政府转代社会人们对于信息沟通
从微博问政谈公民政治参与的路径创新

从微博问政谈公民政治参与的路径创新【摘要】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和发展,微博问政成为了一种新型的政治参与方式。
通过利用微博平台进行问政,可以推动公民政治参与的路径创新,加强政府与公民的互动,提升政治参与的便利性,促进民主治理的实践。
微博问政为公民政治参与提供了新的途径,需要进一步完善微博问政机制,促进公民更多参与政治事务,实现更加民主和开放的政治环境。
通过微博问政,公民可以更加方便快捷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促使政府更加透明和民主化,实现政府与公民之间更加紧密的联系和互动,建设和谐稳定的社会。
【关键词】微博问政、公民政治参与、路径创新、政府互动、政治参与便利性、民主治理、完善机制、促进参与、新途径、公民政治事务1. 引言1.1 背景介绍现代社会,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平台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表达意见的重要渠道。
微博作为中国最大的社交媒体平台之一,拥有庞大的用户群体和强大的影响力,被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和公民用于问政、发声和参与政治讨论。
政府部门和公民纷纷将目光转向微博平台,通过互动和沟通促进社会治理的创新和提升。
在过去,公民对政治参与的途径有限,往往只能通过传统的上访、举报等方式来表达意见和维护权益。
而随着微博问政的兴起,公民可以直接在平台上向政府提出问题、反映意见,政府部门也能及时回应和解决问题。
这为公民政治参与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渠道,有效地拉近了政府与公民的距离,推动了政治参与的路径创新。
微博问政的出现,既是政府提升政治透明度、解决社会问题的一种尝试,也为公民提供了更便捷、直接的参与政治的方式。
通过加强政府与公民的互动、提升政治参与的便利性,微博问政有助于促进民主治理的实践,推动社会政治生态的进步。
2. 正文2.1 利用微博平台进行问政在微博上进行问政还可以帮助政府了解民意、收集意见,从而更好地制定政策和推动政府工作。
通过微博平台,政府可以开展在线政策咨询、征集意见等活动,让公民更直接地参与到政治决策的过程中来。
微博助力网络问政的应用

微博助力网络问政的应用透视微博进一步促进微博助力网络问政的应用透视“微博”如何进一步促进微博的应用?首要的对策是:可以将微博的应用与政府网站等网上服务平台的建设和应用有机结合起来。
政府微博和政府网站都是政府通过网络进行社会事务管理和提供政务服务的重要途径,从这个角度来说,它们的出发点是一致的,有着共同的任务和使命,只是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所承担的任务各有侧重。
政府微博更靠近社会的前端,强调的是信息的沟通与互动,突出信息和服务的即时性,而政府网站更多的是提供一个政府公共服务的平台,强调政务服务在网络平台上应用的深度和广度,突出信息的权威性和服务的效果,两者是前端和后端的关系,或者说是窗口和平台的关系,二者应该紧密结合在一起,互为依托,相互协作。
发挥更大作用。
具体在政府信息公开方面。
政府开微博,是信息公开与时俱进的表现。
信息公开是推进服务型政府、透明性政府的重要内容,也是保障公民合法知情权的重要途径。
微博在信息公开方面也日渐发挥重要作用,政府可以通过官方微博,及时公布政情、资讯,获取与民众更多更快更直接的沟通,特别是在突发事件或者群体性事件发生的时候,效果更为突出。
在这方面面成都市政府官方微博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政府微博不仅可实时传递相关政策、公开信息、政务动态,同时还可发布与民生息息相关的实用信息,如交通路况、天气状况、就业情况等。
在官方微博的语言风格上,趋于口语化、平民化,紧贴实际,紧贴生活,迎合广大网民口味。
而这些信息的详细内容、延伸扩展内容则由政府网站来做支撑,有的放矢。
政府网站体现的是一个政务信息文档库和检索库的角色。
在重大活动、重要事件特别突发事件发生时,政府微博可在第一时间进行发布,并实时跟踪报道活动和事件的动态。
在将信息及时向社会公众告知的同时,也为政府网站精心策划、制作专题争取了时间。
二者能在事件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信息发布联动,特别是在处理突发事件中,作用更加明显。
具体在网上办事服务方面。
微博问政与公众政治

微博问政与公众政治特别策划陈潭王烂辉在这被称为“自媒体”的时代,微博作为新兴的媒介以其显著的特点而呈现“井喷”式的增长,政务微博、商务微博、官员微博大量涌现。
随着公民意识的觉醒,借助微博这个平台参与政策议程、政策决策、政策执行、政策评估和监督过程中。
微博问政一时也成为网络的热词,但微博作为公民积极参政议政的民主新形式是否具有持续力和推动力还有待考验。
传统的公民政治参与面临两方面的挑战:一方面,既往单位体制下的公民参与以政府组织和动员的方式进行,实际上只是公民“出场”或者决策贯彻的过程,缺乏公民权力的体现;另一方面,在社会变迁的过程中,人们有较多利益诉求,尚未形成合适的表达渠道,公民参与政治和社会生活的能力较低。
随着微博的兴起,公民可以利用微博作为一种非制度性诉求渠道,表达和维护自己的权利和利益,参与公共政策过程。
微博:公共领域的新媒体微博作为互联网的新宠以其不可抗拒之势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
根据上海交通大学公共关系研究中心、舆情研究实验室发布的《2011上半年度中国微博报告》,截至7月6日,仅新浪微博上,政府机构微博数达4920个,政府官员微博达3949个。
大量政务微博的涌现带来微博问政的升温。
在中国,即使一些惧怕网络的官员也不得不注册微博、关注微博、利用微博。
在西方世界,如果还有谁不迅速从电视政客转变为网络政治家,他肯定会被选民所抛弃。
微博广受追捧在于它区别于一般的纸质媒体,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特点:多样性和多重性。
无论是农民、工人、知识分子、城市中产阶层,只要在新浪、腾讯注册一个微博账户即可发送140个字的短小微博。
公民可以在微博上发表自己生活中所见所想所感,政府各部门也可将科教、文卫等信息及时上传。
微博参与主体的广泛性打破了传统媒体时代的政治垄断,给了公众参与政治的平台。
具有共同利益或是达成共识的公众形成强势的公民力量影响政策过程。
开放性和互动性。
微博使普通人都能成为记者,在人人都是记者的时代汇聚了海量的民意,微博以一种包容开放的姿态迎接着四方的访客。
加强微博问政力度推进民主政治建设[修改版]
![加强微博问政力度推进民主政治建设[修改版]](https://img.taocdn.com/s3/m/c2052bb82e3f5727a4e96222.png)
第一篇:加强微博问政力度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加强微博问政力度推进民主政治建设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微博,作为新兴的传播载体日益受到人们的亲睐,部分官员通过微博问政于民,问计于民。
但是在“微博打拐”如火如荼进行,不少官员成为网络“红人”赢得了许多群众的支持和拥护的同时这种“微博问政热”遭到了群众的质疑,更不乏“广州交警”事件受到网民的指责,此外,部分官员将微博作为传统信息发布的附庸,内容官腔、空洞,对于群众关心的问题敷衍塞责等问题频频出现。
因此,加强微博问政力度,对于切实解决百姓问题,建设民主政治国家具有重要的意义。
微博问政已经日益成为舆论传播的重要形式之一,形成了强大的舆论传播力量,效果显著,不仅拉近了与干群关系,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更是树立了良好的政府形象,提高了政府的公信力。
因此,加强微博问政力度,是提高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是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的必然要求。
加强微博问政力度,首先要完善监督制度,建立法律法规,积极推进微博问政制度化,法制化的进程。
相关部门要根据微博问政的特点、趋势,针对当前部分政府官员微博问政“虚热化”、“泡沫化”的现象,制定严格和详细的规定,使我国微博问政有法可依;规范官员的微博语言避免措辞不当引发公众的不满,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要有敢于接受群众监督的自信、直面评论的勇气,以开阔的胸襟集纳民智,抛弃官话、空话、套话,善于问计于民,才能形成良性互动,得到更多群众的支持和拥护,营造和谐的民主政治氛围。
加强微博问政力度,其次建立相关部门的联动机制,加强政府工作的衔接度,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及时解决“问政”过程的问题。
目前问政过程中出现政府部门相互推诿责任,搪塞敷衍群众所关注的问题,因此必须细化各个部门的问政职责,明确分工,各个部门加强沟通,密切配合,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统筹协调,依法行使职权。
加强微博问政力度,最后充分发挥社会名人和草根领袖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引导舆论走向更加公正化、公平化。
从微博问政谈公民民主政治参与的路径创新

从微博问政谈公民民主政治参与的路径创新随着2009 年国内微博平台的兴起和发展,微博特有的覆盖型网络传播模式,快速改变了网络舆论载体格局:以用户数量的爆炸式增长为基础,微博已在一系列重大事件中取代传统媒体,成为信息发布源、舆情助燃剂,直接或间接影响了事件的走向和结局。
微博问政已成为公民政治参与的创新路径,它会逐渐成为我国政府执政兴国的重大课题。
一、微博问政在中国的兴起与发展微博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用户可以通过 WEB、WAP 以及各种客户端组建个人社区,以 140 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
2009 年 8 月份,中国最大的门户网站新浪网推出“新浪微博”内测版,成为门户网站中第一家提供微博服务的网站,微博正式进入中文上网主流人群视野。
微博的出现为广大民众搭建了信息互联的平台,对政府部门的执政理念和执政方式带来了新的挑战。
2009 年 11 月 21 日上午,昆明螺蛳湾批发市场因拆迁问题发生上千商户集体上街堵路事件,云南省政府新闻办不但及时召开网络新闻发布会,还在新浪网开设了“微博云南”,及时通报事件的最新进展,这一做法使其赢得“中国第一家政府微博”的称号。
微博的异军突起也使其迅速成为备受追捧的舆论新阵地,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开通了自己的官方微博,使其成为与群众沟通的一种新平台。
二、微博问政是公民政治参与的创新路径政治参与是政治学的一个重要术语,是政治文明进程的一个重要变量。
政治参与,亦称参与政治,顾名思义就是一定的政治主体从事政治的活动,政治参与是公民直接或间接地以各种方式对与其利益相关的政治活动施加影响的活动,其目的是使自身的利益在公共政策中得到最大的满足。
建国初期到现在,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一直在不断地完善和发展,公民的政治参与意识逐步被政府和普通民众接受。
近年来,凡是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公共事务与公共决策,我国政府都努力支持并积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扩大公民有效的政治参与。
应用文-关于微博问政推进行政管理改革的探讨

关于微博问政推进行政管理改革的探讨'关于微博问政推进行政改革的探讨当前,微博问政已成为问政的“急先锋”。
国家行政学院电子政务研究中心于2012年2月8日发布《2011年中国政务微博客评估》显联盟示,截至2011年底,中国政务微博客总数达到50561个,较2011年初增长了776.58%。
截至2011年12月10日,在新浪网、腾讯网、人民网、新华网四家微博客网站认证的党政机构微博客共32358个,认证的党政干部微博客共18203个。
其中,2011年新增认证党政机构微博客27400个,新增认证党政干部微博客17393个。
2011年堪称中国“政务微博客元年”,政务微博客进入了爆发式阶段,在短时间内已成为网络问政的平台和重要渠道,在管理创新、政府信息公开、新闻舆论引导、倾听民众呼声、树立政府形象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据中文互联网数据研究资讯中心预计,中国互联网实际不重复的微博独立用户数,2011年、2012年、2013年预计将分别达到1亿、1.68亿、2.53亿人左右。
毫无疑问,年青一代占网民数量的绝大多数,从年青一代一向是未来社会变革和创新的主要力量方面来看,微博问政为我国行政管理创新带来了无限机遇和可能。
1 微博成为行政管理的带来新变化首先,微博在观念和实际效用上越来越“迫使”社会管理实施主体主动或被动地学会“三个基本转变”:一是面的转变。
从“我不得已被监督”到“在监督常态化状态下工作、自觉接受监督”的转变;二是信息面的转变,从“我竭力隐瞒事实真相”到“我主动公开核实事实真相”的转变;三是工作方式面的转变——“我为竭力隐瞒事实真相而不断绞尽脑汁做出掩盖事实真相的事”到“我主动公开事实真相的同时,我在自己和各方共同努力下寻求最佳解决方案解决问题”的转变。
“网络问政”的初衷主要是为了进一步巩固发展成果、消除安全隐患,促进社会和谐。
这一举措一实施便受到群众的热烈响应,反映的问题涉及医保、治安、劳资、环保等方方面面,并迅速扩展为民生诉求渠道。
微博问政

浅谈微博问政与政府执政[摘要]微博不仅仅是信息传播的宠儿,近年来更是成为网络问政的利器。
随着一次次社会热点事件被微博传播放大,一些地方的党政机关和干部越来越意识到微博的重要性,开始用不同方式尝试利用微博听取民意、汇集民智。
微博即时、广泛、互动的传播优势,屡屡产生力不“微”、势不“薄”的问政力度,政府执政能力在微博考验中得到提升。
在一件又一件热点议题中,微博都显示出强大的网络信息放大和上传下达功能,我们期待微博问政走得更稳、更远。
[关键词]微博网络问政网络传播政府执政政治文明一、微博问政的兴起微博,是“微型博客”的简称,是一种由博客演变而来的网络新媒体,用户可以用不同的客户端、移动通讯设备登录微博网站,随时随地发送每条通常在140字之内的即时短信息。
微博不仅仅是信息传播的宠儿,更是网络问政的利器。
近年来微博大热,这种热度也迅速扩展到两会上,代表委员们也都纷纷开通微博听取民声,通过博客吸纳民意。
除了普通民众和部分代表委员,一些政府官员也得新风气之先,他们“织围脖”同样引人注目。
“微博问政”一时成为时尚。
在一件又一件热点议题中,微博都显示出强大的网络信息放大功能。
微博即时、广泛、互动的传播优势,屡屡产生力不“微”、势不“薄”的问政力度。
二、政府执政能力在微博考验中得到提升河南省开封县陈留四中的学生李盟盟2010年高考得了565分,高出该省理科一本线13分。
这位平时很少上网的农家姑娘因操作不熟练,第一次志愿没有申报上去,等到补报志愿时,县招办竟然忘了上交,以致李盟盟无学可上。
无奈的李盟盟在网上发帖求助,此事随后被一家媒体搬上微博,信息以每小时近万的转发量扩散。
两天后,李盟盟就得到被录取的消息,微博的光芒照亮了她的人生。
①随着微博影响力的扩大,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和社会名人开始使用微博,增强了微博问政的力度和广度。
和红火的网络论坛与博客一样,当微博得到网民的追捧、一呼百应之际,也对政府的决策、沟通、处置乃至公共治理能力提出新的考验。
“微博问政”执政建设的新发展-精品文档

“微博问政”执政建设的新发展一、政务微博的概况微博,就是微博客(Micro )的简称,是让网络关系的用户做出信息的共同分享、传播以及获取的一个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以及各种客户端,来形成各个网络社区,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每时每刻的心情、新闻、消息等,实现即时共享。
根据2012年蓝皮书中国微博介绍,中国的互联网用户,19岁及以上占微博用户已经达到了88.81%,微博用户约327亿,整体演示微博用户量的渐趋饱和,呈现出稳定的架势。
鉴于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建设服务型政党,这不仅遵循以马克思主义政党为新发展学说,而且也体现出人民的当家作主新意识不断突出,以及党的功能建设不断以服务为导向的政治政党来定位。
在这样的时政现状之下,我们需要继续探讨如何加强党的建设的道路,建立更有效的渠道,来服务群众,“微博问政”的兴起为此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式构建,面向服务的政党,这是信息时代和执政党的概念推广治理转变方式的必然选择。
二、“微博问政”带来的政治效应我国自古历史就有“政之所行,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
这一再证明,民心决定执政的所向,百姓对政治的合法性、权威性有重要的影响。
对于当前,互联网已经成为一个将文化信息、舆论集合一起的放大器,它以广大网民为社会基础是广大网民。
相对于传统媒体和其他网络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微博可以更高效、独立、客观、具体发行公众的声音,甚至还影响了国家相关领导,代表主流民意,反映了广大人民参政、议政的新变化,从而迅速出现了“网络问政”的新趋势,并创建一个“微博问政”的新形式。
在2012年2月国家行政学院电子政务研究中心显示,“截至2011年12月10日,新浪、腾讯、、新华网4个微博客网站上的政府微博共认证了50561个,其中政府机构微博32358个,党政干部微博18203个。
”紧接着热议话题不断出现,微博网络显示出强大的实时互动功能和网络媒体的放大能力。
微博有直接、广泛、互动的传播优势,经常产生力不“微”势不“薄”的政治力度。
政务微博从“问政”到“办事”

政务微博从“问政”到“办事”名称:政务微博从“问政”到“办事”文章整理:上海代李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日期:2014年09月16日上海代李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政务微博从“问政”到“办事”“微博问政”“网络问政”是近几年兴起的政府与普通民众之间的网络交流平台。
这一便捷的模式从试水以来,其职能已悄悄发生变化,不再只是信息交流的平台,进而成为解决民生问题的一种有效途径。
通过微博的互动,相关职能部门能够及时听取群众呼声、落实民生实事,实现从“指尖问政”到“指尖办事”,拉近了干群关系,提高了办事效率。
核桃树生病农民发微博求助李远中,成县红川镇东槐村三社的农民。
仅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他,也学会了通过微博、私信表达自己对政府的诉求,并得到当地相关部门的及时回应、解决。
记者采访李远中时,他对政务微博连说两个“没想到”,“没想到镇政府回复这么快;没想到很快就能解决问题。
”据介绍,核桃是红川镇农民的主要收入之一,几乎百分之八十的土地都种植着核桃树。
不久前,红川镇丁家沟千亩核桃丰产示范园内,大量核桃树出现黄斑、褐斑,果农们一时拿不准究竟是哪种病虫害,无法对症下药。
3月21日晚8时,李远中抱着试一试的心理,给红川镇主管农业的张炀副镇长发了一个私信。
“丁家沟一带很多的核桃树病虫害很严重,请问有什么好的办法治?”约一小时后,张炀给李远中回复“核桃树有病虫害的事,明天我安排林业站的工作人员到现场查看,然后告诉你如何救治!”3月24日,张炀给李远中回复:“3月26日,我镇邀请成县林业局的专业人员到现场,鉴定病虫害的种类及具体的防治措施,希望你能组织村民到现场观看学习,共同治理。
”红川镇党委书记李荩说,核桃树是当地农民的命根子。
收到消息的当晚,他们就召集主管农业的干部商讨防治方案。
如今,在林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果农们正忙乎着治理核桃树病虫害。
采访中,李荩的手机微博、私信不时响起。
他一边查看,一边回复着信息。
他说,之前在镇政府院内设立了意见信箱,但真正到镇政府党群办提意见的人很少,意见箱也一直空着。
“微博问政”助推政府网络执政力提升

“微博问政”助推政府网络执政力提升摘要:2011年,被誉为“中国政务微博元年”。
由民间到官方的微博运动,催生了“微博问政”的蓬勃发展。
本文在对微博问政蓬勃发展原因分析的基础上,着力从四个方面论述微博问政勃兴将对提高政府网络服务效能和水平的推动作用:提高突发事件处置及应对能力;开辟更直接的官民互动交流平台;提高网上舆论引导能力;更新政府官员话语体系。
关键词:微博问政;网络执政力;提升作为一种便捷快速的传播工具,微博不仅是信息传播的宠儿,更是网络问政的利器。
由民间到官方的微博运动,催生了“微博问政”的蓬勃发展[1]。
自2010年“两会”开始,一些政协委员就充分发挥微博的问政潜力,通过微博搜集社情民意,让“草根网民”走上参政议政的舞台。
过去的两年,在郭美美炫富、官员直播开房、“微笑厅长”、“福建表叔”等事件中,微博以其即时、广泛、互动的传播优势产生强劲的问政力度,以爆炸性的发展速度一跃成为网络问政的新媒介,考验政府的执政智慧。
“我们正处在一个转换的时代,一个全新的交流时代正在代替老朽的、运转不灵的传播时代。
[2]”“从传播时代进入交流时代的一项基本变化在于,决策的流动方向从由上至下转入由下往上。
[2]”微博作为新媒体应用,其发布便捷、海量信息、高效互动的特性越来越受到政府机构的重视。
2009年11月2日,湖南省桃源县开通湖南省乃至全国第一家政府微博。
自此,政务微博风生水起,2011年更被称为“中国政务微博元年”,据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发布的《2012年新浪媒体微博报告》显示,目前,仅新浪微博平台上,通过认证的政务微博达6万个,“微博问政”已渐成政府信息公开新趋势。
一、微博问政蓬勃发展的现实动因(一)微博的草根特性为普通网民参与公共事务提供了媒体平台1996年,科幻作家威廉·吉普森曾预言:“人人都能书写的网络表达,真正的生命力在于最大多数的草根。
”海量的用户是微博平民和草根属性的自然特征,也是互联网平等精神的体现。
从“微博问政”到“微博行政”

从“微博问政”到“微博行政”作者:李晓宁来源:《商情》2013年第12期【摘要】近几年,政务微博高速发展,无论从发展速度、分布范围和应用形式上看,政务微博已经开始从以信息发布为主的“微博问政”走向利用微博实现社会服务的“微博行政”。
政务微博在信息发布、官民互动、危机公关、网络办公、紧急救援和经济发展等方面表现突出,政务微博实现了由“宣传发布”到“服务民生”的转变,从倾听社情民意的问政平台,成长为常规化制度化的网络“办公平台”。
本文从可能性、显示状况和如何提升三方面入手,分析了微博从“问政”到“行政”的跨越。
【关键词】微博问政行政如果说2010年是中国的“微博元年”,那么2011年则是中国的“政务微博元年”,刚刚结束的2012年正是政务微博高速发展的一年。
截至2011年底,我国政务微博已经达到50561个,比2011年增长了776.58%,在新浪、腾讯、人民、新华四大主要微博平台中,得到认证的党政机构微博有32358个,其中2011年新增的有27400个,党政干部微博有18203个。
可见,政务微博进入了“井喷”式发展,在近两年中已经成为网络问政的主力军,在行政管理创新、政府信息公开、官民交流、舆论引导和危机公关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华联商厦东,信用社附近的人行道上有块钢板,已经被车压变形了,车子、行人来来往往很危险,呼吁有关部门抓紧处理,不要等事故出现了再追究责任。
”11月9日9点48分,曲阜市官方微博“曲阜发布”收到了一条来自网“sunnytop11”的“@”。
收到信息后,曲阜网管办迅速与该市城市管理执法局取得联系,要求相关人员及时处理。
13点32分,该网友又发了一条微博,“中午出来吃饭看到的,好靠谱!”并配发了一张照片,照片里一块写有“前方施工、禁止通行”的警示牌赫然立在了钢板前,立竿见影的“@”着实让“sunnytop11”吃了一惊,当天下午晚些时候,钢板被顺利移走。
如今,类似问题的解决发生在曲阜已非偶然。
关于微博问政推进行政管理改革的探讨

关于微博问政推进行政管理改革的探讨引言微博作为一种新兴的社交媒体平台,已经在中国社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其中,微博问政作为一种政务互动平台,为政府和公众之间的沟通提供了新的途径。
然而,当前的微博问政存在一些问题,亟需进行政管理改革,以提高其效能。
本文将探讨微博问政推进行政管理改革的相关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
微博问政的现状微博问政作为一种政府与公众之间的在线互动平台,为公众提供了一个便捷的途径来了解政府的政策和决策,同时也为政府提供了一个了解民意和收集意见的渠道。
然而,当前的微博问政存在一些问题:1.信息过载:由于微博的特殊性质,信息的发布速度快,各类信息混杂在一起,导致公众难以筛选有效信息,政府难以及时收集并处理民意。
2.激进言论泛滥:社交媒体的匿名性和自由度使得部分用户滥用自由表达的权利,发布激进的言论,甚至发起网络暴力行为。
这既给政府带来了舆论压力,也给社会稳定带来了威胁。
3.信任危机:由于微博问政平台的公众账号众多、初创时间较短,缺乏权威性和可信度,公众对于微博问政的信任度不高。
进行政管理改革的必要性鉴于微博问政的现状,进行政管理改革具有以下必要性:1.提升问政效能:通过改革,提高政府在微博问政平台上的回复及时性和准确性,增强问政的效果和公信力,促进政府与公众之间的有效沟通。
2.加强信息管理:改革目标之一是解决信息过载问题,建立分类、筛选和排序机制,提高信息的可用性和可信度。
3.保护公众利益:通过改革,规范微博问政平台的行为规则,防止激进言论的泛滥,保护公众的合法权益。
4.增加问政透明度:政府回应公众关切和问题的过程应该更加透明,改革可以增加政府的问责程序,提高政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微博问政的管理改革建议为了解决当前微博问政存在的问题,提高其效能,推行以下管理改革:1. 完善信息管理机制•设立信息审核机构:政府应设立专门的信息审核机构,负责审核和筛选微博问政平台上的信息,确保信息的可信度和质量。
微博问政,微博行政,微博对现代政法管理的影响

面试热点,微博问政,微博行政,微博对现代政法管理的影响本文来自中国政通教育一、背景链接1.政务微博国家行政学院《2011年中国政务微博客评估报告》指出,截至2011年底,中国政务微博总数达50561个,较年初增长776.58%!从数量来看,国内政务微博呈现出爆发式的增长。
2011年11月17日北京市新闻办发起的“北京微博发布厅”正式上线。
这是全国各省区市开通的首个省级政务微博发布群。
2011年11月28日上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实名认证的政务微博“上海发布”微博平台,在新浪网、腾讯网、东方网、新民网同时上线。
2011年12月16日北京市海淀区对400多名政协委员,开通微博圈@海淀政协,这将是国内首个政协微博圈。
2.禁酒办公室河南省商丘市宁陵县政府机构设立“禁酒办公室”,与去年马上就办办公室一样,在网络上引起热议,4月份,河南商丘市委宣传部官方微博回应“宁陵县严禁工作日午间饮酒办公室是一个临时机构,工作人员是由宁陵县行政效能监察中心工作人员兼任,并没有增加人员编制。
”3.三公消费2012年2月,深圳市龙岗区司法局局长何旅华被举报率团公费旅游。
据举报材料显示,何旅华一行24人前往上海、苏州、杭州三地考察5天,其中4天半的行程是景点游览。
“考察团”全程入住五星酒店,人均费用5800元,是市价两倍。
对此,何旅华称没有组织旅游,是私人旅行项目。
2月21日下午,龙岗区纪委就此事发布情况通报,确认“变相旅游”的问题基本属实,并表示目前正依法依规按程序作进一步处理,处理结果将及时向社会公布。
2012年4月18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今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
会议要求,中央部门“三公”经费要公开到“款”级,并细化“三公”经费的解释说明。
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推动“三公”公开透明化举措不断,此类现象被视为行政进步的同时,舆论对该领域的关注点也有所变化。
4.郭美美事件引爆信任危机中央力推慈善透明化2011年,“郭美美”、“河南宋基会”等一系列事件,引发了公众的强烈关注。
论微博问政与政府行政管理改革

微博 问政 在政 府行 政管 理 中的兴 起 政 务微博 是指 中国政 府部 门推 出 的官 方微博账户 。 微博问政是指我国各级 党政机 关 尤其是领导干部运用和依靠 政务微 博 , 问 政于民、问情于民、问计于 民, 从 而有效行 使其管理 职能 ,实现科 学决 策、民主决策 、 依法决策 。微博 问政 的价值 ,也正为政府一 些行政 管理机 构和敏锐 的官员 认识 并加 以 积极运用 ,成为政府民主执政 、科 学执政 、 依法执政的一个重要手段。微博 的崛起 ,对 传统 的政府行 政管理模 式产 生 的影 响是 前 所未有的 , 促使政府需 与时俱进 ,改变行政 管理方式 , 扩大 自 身影响和提高现代政府形
式并提高执政本领。 ( 二 )拓宽了政务公开 的渠道 近年来 ,我困大力推进政务公开 ,各 级 政府通过平面媒体 、电视 、互联网等多种渠 道推进政务公开。但在政务公开取得一定成 效的同时,传统 的政务信息公开渠道固有的 政务信息空洞 、更新滞后 、互动性差等缺陷 仍然存在。一些地方政府政务信息公开流于 形式 ,网站外观设计美观但公众关心 的内容
从微博问政到微博议政:网络民主的扩展与延伸

从微博问政到微博议政:网络民主的扩展与延伸摘要:以微博为代表的自媒体在近几年中获得了急剧的发展,微博问政也受到了网民与政府机构的重视和欢迎。
但是,微博问政有其自身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单向传播、缺少有效互动以及常态化机制的缺位。
作为微博问政的扩展和延伸,“微博议政”围绕特定主题与网民进行持续有效的交流与沟通,积极对网民的意见进行收集和回应,其主要内容包括及时有效的反馈机制、线上交流与线下交流相结合、针对特定社会问题的专题活动和规范的制度管理等方面。
当然,微博议政也并非完美,需要警惕网民民粹主义、网络水军干扰和个人信息泄露等隐忧。
关键词:微博问政;微博议政;网民民主;自媒体;网络民粹主义一、微博问政的内在缺陷与不足在近几年中,以微博为代表的自媒体获得了急剧发展,由2010年两会时开始的微博问政也逐渐成为网络热点。
微博问政最初仅仅是两会代表和委员的个人行为,通过开通个人微博的方式发布两会信息,征求网民意见,甚至将其中部分意见上升为提案。
这种微博问政的形式受到了网民的追捧,其形式也由最初的个人行为迅速发展成为一种正式行为,各级国家机关纷纷开设了本机构的官方微博,作为与网民进行有效沟通的重要手段。
毫无疑问,微博问政能够获得官方和民间的广泛接受与认同,原因就在于其重要的实践意义。
一是微博具有更强的互动性和即时性,可以使网民与代表委员之间的沟通更加积极和灵活;二是微博的低门槛准入使得普通民众有机会获得更多的话语权;三是微博使用的广泛性能够使特定议题的讨论更加全面而深入,进而产生积极的社会影响。
①可以说,微博问政已经成为行政机关进行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方式,也是行政管理的重要手段。
但是,随着各级国家机关的相关实践活动,微博问政的局限和不足也逐渐显现出来。
其一,从主要目标来看,微博问政更多的是权力机关进行信息公开的手段,单向性为主的交流方式影响着网民“加关注”的热情。
一方面,初期的微博问政是代表委员为网民提供两会信息的一个窗口。
围脖与政治

传统的公民政治参与面临两方面的挑战:
一方面,既往单位体制下的公民参与以政府组织 和动员的方式进行,实际上只是公民“出场”或 者决策贯彻的过程,缺乏公民权力的体现 另一方面,在社会变迁的过程中,人们有较多利 益诉求,尚未形成合适的表达渠道,公民参与政 治和社会生活的能力较低。随着微博的兴起,公 民可以利用微博作为一种非制度性诉求渠道,表 达和维护自己的权利和利益,参与公共政策过程。
一、公民认识到微博可以作为一种非 正式的问政渠道,可以参与公共政策 议程、政策方案、政策执行和评估过 程中。 二、微博问政是一种新型民主形式创 新,着重完善问政机制,政府官员和 政府机构开通微博,要及时更新和回 应。 三、建立一套完善的问政机制,培养 一批具有专业素养和为民服务的官员 借助微博向公民解释、传达政府信息。
当政治戴上围脖
人文与传播学院 12级中国史 李婷婷 李洁琦
微博:公共领域的新媒体
微博作为互联网的新宠以其不可抗拒之势 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截至2011年7月6 日,仅新浪微博上,政府机构微博数达 4920个,政府官员微博达3949个(根据上海交
通大学公共关系研究中心、舆情研究实验室发布的《2011上半年度中 国微博报告》)。
1、政府信息部门及时公开信息,不要总是“ 堵、捂、瞒”,否则只会失去其公信力。让 政府在阳光下进行,更有利于政府和公民 健康成长。 2、政府应理性对待批评,不要寄希望每个 公民对国家歌功颂德,只会接纳表扬的政 府和官员逐渐形成自以为是的高调作风。 3、政府开通微博不应有做秀嫌疑。
1、微博问政不是否定传统行政载体,而 是依托网络作为政治的长效平台。 2、微博问政不是“精英政治”的垄断,而 是公共领域的建构。 3、微博问政不是简单的多数,而是追求 合理的舆论结构。 4、微博参与主体的多元性、内容的简洁 性、信息传播的高效性等特点吸政不是一种技术手段,强调的是一种 问政机制问题。登力维数字时代变革一个比 较新颖的角度在于强调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 变革在管理系统以及公民和服务使用者互动 中的重要性,这一变革的影响不是由技术行 为决定的,而是通过与信息系统相关联的认 知行为、组织、政治和文化变革展开。 H:\微博问政不“微”.f4v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以信息发布为主走向利用微博实现社会服务
2011年,政务微博无论从数量和应用方式上都呈现爆发式增长的态势,成为政府部门利用互联网推动社会服务的一个亮点。
在新浪微博中,政府机构和官员认证微博的数量在去年6个月的时间内增加了2倍,在地域分布上已经覆盖了大陆所有省市自治区,并在应用方式上呈现出集群化、普及化、多样化和规范化的特点,开始从以信息发布为主的“微博问政”走向利用微博实现社会服务的“微博行政”趋势。
首先,政务微博的覆盖面越来越广泛,并呈现出集群化的趋势。
在新浪微博政务厅的展示页上,1.7万多个政务微博涉及政府、公安、交通、司法、环保、质检监察、旅游、工商税务、招商等多个领域,几乎涵盖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的政府部门。
其中,新浪公安系统认证微博超过4000个,所占比例最高、服务性最强,涵盖了从治安、交警、消防等在内的所有公安业务领域,实现了从部委、省厅到县市、派出所、民警个人的纵向延伸,构建出以省级公安政务微博为龙头、以地市公安政务微博为主干、以省市县三级公安政务微博为补充,机构微博与民警个人工作微博相互补充的特色微博群。
其次,政务微博的操作逐渐走向成熟与规范。
微博不同于传统信息发布渠道,政府要做好政务微博运营,从最基本的页面设置到日常的内容发布,从不起眼的标签和关注的设置技巧到全盘的内容运营上都需要转变。
而在新浪政务微博中可以看到,无论是中央部委微博还是省市微博,运作方法都逐渐走向成熟和多样化。
比如作为首个部委微博,外交部的“外交小灵通”,无论是从内容选择、语言风格还是互动形式上,都十分符合网络传播特点。
南京市为了规范政务微博运营,要求对于灾害性、突发性事件,要在事件发生后的1小时内或获得信息的第一时间,进行微博发布。
银川市建立政务微博交流群和政务微博考评体系,通过制度实现政务微博的规范运营。
此外,政府在微博应用的方式上也不断丰富。
很多政务微博通过“微访谈”、微博直播等方式,实现了与网民的零距离互动交流,其中公安微访谈表现突出。
政务微博成推动社会服务创新的网络平台
自新浪微博推出两年来,政务微博已经成为政府与民众之间的新型交流平台,在资讯发布、政民互动、公共关系、网络协作办公、紧急事件救援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出积极作用,成为推动社会服务创新的新渠道。
第一,政务微博已成为政府信息发布与交流的新平台。
政府部门通过微博主动发布信息,及时答复咨询、受理投诉,积极搜集舆情、倾听民声,与群众实现实时互动,第一时间对突发事件进行舆论引导,提升政府的勤政、亲民形象,体现政府各部门的服务定位。
第二,政务微博成为政务公开与服务的新机制。
目前,政府部门已经开始通过微博整合电子政务资源,加强和规范行政服务。
比如海宁市政府今年发文通知,在全市司法系统内推行微博公文,表示以微博形式发布政府公文,和纸质形式的公文具有一样的行政效力。
第三,通过微博促进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
目前微博已成为政府宣传旅游、招商引资、吸引人才和促进经济发展的新渠道。
2011年8月至10月,山东省旅游局利用微博推广“游百景赢大奖”活动,不仅在其官方微博主页增加了活动宣传元素,还利用带有活动链接的内容,引导用户到达其活动的官方页面。
在促进经济建设的同时,政务微博也成为普及科学知识,传播先进文化,弘扬社会正气,倡导良好风尚的新阵地。
被称为“当代活雷锋”的郭明义在新浪开通微博后,半年时间“粉丝”数量已经进入新浪认证微博前100名。
在所发的微博中,内容涉及工作、生活、感情等方面,并始终贯穿一个主题:奉献社会、关爱他人,拓宽了传播主流价值的热门渠道,使微博成为人们交流、传播真善美的一个平台,树立了道德模范通过新媒体传播思想的范例。
为了更好推动政务微博的应用,新浪微博在2011年9月中旬推出了“政府版”微博。
政府版微博为政府部门提供了形象展示及运营管理的全新平台,重要功能包括:前台加入图片、视频等展示模块;后台则加入了更多辅助政府微博运营的工具,如“粉丝”的管理分析、舆情工具等。
当前,政务微博在新浪微博中呈现方兴未艾之势。
从“微博问政”到“微博行政”,政务微博已成为各级各地政府部门推动社会服务创新的新方式。
在未来,如何利用微博更好地贴近民生、服务社会,已经开始并将继续成为各级政府机构思考和实践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