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总复习含答案:——生命科学史专题
高考生物总复习例题讲解:生命科学史专题-
生命科学史专题主讲教师:毕诗秀一、考试说明对“获取信息能力”的要求⑴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⑵关注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和意义的生物学新进展以及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二、生物学重大发现(生命科学史)的启迪生命科学发现史能够提供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成为结论的知识,更是科学探究过程中所体现的思想和方法。
后者是高中生物新课程中重点强调的,同样也会成为高考考查的重要方向。
三、教材为我们提供的生物学重大发现细胞膜结构模型的研究酶的发现过程光合作用发现史孟德尔遗传定律的研究过程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DNA半保留复制的探究过程基因和染色体关系的发现遗传密码的破译生长素的发现……四、典型例题1.请回答下列与研究细胞膜结构有关的问题⑴1895年,Overton研究各种未受精卵细胞的透性时,发现胆固醇、甘油等脂溶性物质容易透过细胞膜,不溶于脂的物质透过细胞膜相对困难;另外有人发现细胞膜会被蛋白酶水解,这些事实表明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科学家在进行细胞膜化学成分的分析时,需制备较纯净的细胞膜。
从真核细胞分离出纯的细胞膜较为困难,因为会有细胞内其它的膜混杂。
哺乳动物细胞内其它的膜结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而人或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没有内膜系统,将其用处理后,造成红细胞破裂,再将溶出细胞外的物质冲洗掉,剩下的结构就是较纯净的细胞膜。
⑶1925年,荷兰科学家高特和戈来格用丙酮酸将红细胞膜的骨架物质抽提后,将它在空气——水界面上铺成单分子层,发现这个单分子层的面积相当于原红细胞膜表面积的2倍。
这个现象说明。
⑷1970年,科学家进行人鼠细胞的融合实验,过程如下图所示:分别用绿色和红色荧光染料标记人膜蛋白抗体和鼠膜蛋白抗体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利用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获得这些抗体。
生命科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生命科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0世纪70年代英国地球物理学家洛维洛克和美国生物学家马古丽斯共同提出的是 [ ]A.生物进化论B.细胞学说C.盖雅假说D.相对论2. 在光合作用中,合成一个葡萄糖分子需要ATP和NADPH的数量分别是A.12、12 B.18、12 C.18、18 D.3、23. 研究生命科学的一般步骤A. 认识问题——搜集资料——提出假说——检验假说——评价数据——结果报道B. 认识问题——提出假说——搜集资料——检验假说——评价数据——结果报道C. 提出假说——认识问题——搜集资料——评价数据——检验假说——结果报道D. 搜集资料——认识问题——评价数据——结果报道——提出假说——检验假说4.按研究的生命现象或生命过程可将生命科学划分为 [ ]A.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病毒学、人类学、古生物学、藻类学、昆虫学、鱼类学、鸟类学等B.形态学、生理学、分类学、胚胎学、解剖学、遗传学、生态学、进化学、组织学、细胞学、病理学、免疫学等C.种群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量子生物学等D.生物物理学、生物化学、生物数学、生物气候学、生物地理学、仿生学、放射生物学等5.组成人体的元素中,质量百分比最大的是 [ ]A.碳B.氢C.氧D.氮6.葡萄糖是 [ ]A.多糖B.单糖C.寡糖D.结合唐7.纤维素是 [ ]A.多糖B.单糖C.寡糖D.结合唐8.下列物质,由于分子量巨大,分子结构复杂,具有生物活性,因此称生命大分子 [ ]A.蛋白质、糖类、脂类、核酸B.蛋白质、脂类、核酸C.蛋白质、糖类、核酸D.糖类、脂类、核酸E.蛋白质、核酸9.下列哪些物质称为生物分子 [ ]A.蛋白质、糖类、脂类、核酸B.蛋白质、脂类、核酸C.蛋白质、糖类、核酸D.糖类、脂类、核酸E.蛋白质、核酸10.DNA的基本结构成分为核苷酸,水解后形成 [ ]A.磷酸、五碳糖、碱基B.磷酸、脱氧核糖、碱基C.磷酸、核糖、碱基D.以上三种都可以E.以上三种都不对11.DNA中的两条链走向是 [ ]A.一条3ˊ---3ˊ,另一条5ˊ---5ˊB.一条5ˊ-3ˊ,另一条5ˊ-5ˊC.一条5ˊ-3ˊ,一条3ˊ-5ˊD.一条5ˊ-3ˊ,另一条3ˊ---3ˊE.以上几种均不对12.能表现出该蛋白质特异性的化学基团是在蛋白质的哪个部位上 [ ]A.肽链B.主链C.侧链D.多肽链E.以上四种部位都可以13.糖蛋白是单纯蛋白质与下列的该物质结合而成的 [ ]A.核酸与糖B.磷酸与糖C.脂与糖D.糖E.以上四种都可以14.许多酶系属结合蛋白,其中非蛋白质部分称 [ ]A.非酶蛋白B.辅基C.全酶D.以上三种都可以E.以上三种均不对15.酶的本质是 [ ]A.脂类B.蛋白质C.氨基酸D.脂肪酸E.糖类16.原核细胞不能完成的生理或生化作用是 [ ]A.细胞生长和运动B.蛋白质合成C.糖酵解D.有丝分裂E.遗传物质复制17.真核细胞具有的特征 [ ]A.无细胞质B.无重复的DNAC.无有丝分裂器D.无细胞骨架E.以上都不是18.真核细胞中的内膜系统是指 [ ]A.细胞内交织成网状的RER和SERB.由扁平囊和大小囊泡组成的高尔基体C.由外膜、内膜和嵴形成的线粒体膜系D.所有的膜性结构E.除细胞膜和线粒体外的所有膜性结构19.下列的细胞中不属于内膜系统的是 [ ]A.内质网B.Golgi complexC.LysosomeD.线粒体E.过氧化物酶体20.下列细胞器属于内膜系统的是 [ ]A.线粒体B.细胞膜C.核膜D.核糖体E.染色体21.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随机组合发生在( )A.减数分裂前期Ⅰ B.减数分裂中期IIC.减数分裂后期Ⅰ D.减数分裂后期Ⅱ22.内质网的体积约占细胞总体积的 [ ]A.10%以下B.1%以下C.10%以上D.50%以上E.80%以上23.液泡系统包括 [ ]A.内质网、核膜、高尔基复合体B.内质网、核膜、溶酶体C.溶酶体、线粒体、高尔基复合体D.溶酶体、线粒体、高尔基复合体E.内质网、溶酶体、高尔基复合体、核膜24.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内质网数量分布与细胞的类型、生理功能状态、分化程度及环境条件相关B.卵细胞、胚胎或未分化细胞的内质网相对不发达C.随着细胞的分化,内质网的数量逐渐增加,同时结构更加复杂D.在各种细胞中的内质网均含有小管、小囊、扁平囊的单位结构E.肝细胞在激素、药物作用下,会出现内质网囊泡化2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Golgi complex是由意大利学者高尔基最先提纯的,因此叫高尔基复合体B.在成熟的红细胞中,高尔基复合体萎缩或消失C.在分泌功能旺盛的细胞中,高尔基复合体数量较少D.在胚胎细胞中,高尔基复合体十分发达E.以上说法都不正确26. 下列哪一种动物的的调焦方式与照像机类似( )A.鱼 B.蛇 C.鸟 D.马27. 在肌原纤维中,一根粗肌丝可以和多少根细肌丝接触( )A.2根 B.3根 C.5根 D.6根28.关于溶酶体不正确的说法是 [ ]A.膜上含有特殊的转运蛋白B.根据功能状态及形成过程分为内体性溶酶体、吞噬性溶酶体、残余体C.构成膜的蛋白质高度糖基化D.人体中各种细胞均含有溶酶体E.其主要的功能是参与细胞的正常消化29.矽肺的致病物质及主要破坏的细胞器分别是 [ ]A.CO2 溶酶体B.SiO2 粗面内质网C.SiO2 溶酶体D.CO2 粗面内质网E.CO2 高尔基复合体30.各类细胞的周期时间有很大差异,这主要是由于 [ ]A.各类细胞G1期的时间差异极大。
2024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重难点训练(新教材):专题05 细胞的生命历程(包括减数分裂)(解析版)
专题5细胞的生命历程一、单选题1.(2022·安徽安庆·统考二模)2021年11月29日《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刊发研究结果:全球首个利用蛙的表皮细胞和心肌细胞做成的由人工智能设计、可自我繁殖的“活体机器人”诞生了。
下列有关蛙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一定依赖于细胞膜表面的受体B.溶酶体合成的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C.细胞核是细胞遗传的控制中心和细胞的代谢中心D.细胞增殖过程中不一定有染色质与染色体的转换【答案】D【详解】A、高等植物细胞间信息交流有的依靠胞间连丝,A 错误;B、溶酶体内的水解酶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B 错误;C、细胞核是细胞遗传和细胞代谢的控制中心,不是细胞代谢的中心,C 错误;D、蛙的红细胞可进行无丝分裂,此时没有染色质与染色体的转换,D 正确。
题型解读该专题常见于识图作答和曲线分析类,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和获取信息能力,常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于高考题中。
考向分析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结合一起进行考察,主要集中与染色体、DNA 、染色单体的形态、数量的变化。
答题技巧作答本专题时,需要牢记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各个时期的变化,从而在数量曲线的分析中做到游刃有余。
曲线分析时一定要明确横纵坐标的含义,才可准确判断。
故选D。
2.(2022·江西鹰潭·统考一模)“德尔塔”是新冠病毒变异毒株,属于RNA病毒,通过其表面的刺突蛋白与呼吸道黏膜上皮细胞的受体ACE2结合,控制合成刺突蛋白的基因突变后,德尔塔病毒更容易侵入人体,也更容易躲过免疫细胞的追杀,使得症状会更加明显,下列关于该病毒的叙述错误的是()A.效应T细胞与该病毒侵染的靶细胞紧密接触并使其裂解死亡的过程属于细胞凋亡B.感染过该毒株但完全康复者的血清中存在抗体,该抗体是浆细胞识别抗原后合成的C.该病毒只侵染呼吸道黏膜上皮细胞的根本原因是只有该细胞表达了ACE2基因D.该病毒为单链RNA病毒,易发生基因突变,因此可能需不断研制并重新接种新型疫苗【答案】B【详解】A、细胞凋亡能清除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效应T细胞与该病毒侵染的靶细胞紧密接触并使其裂解死亡的过程属于细胞凋亡,A正确;B、浆细胞能产生抗体,但不能识别抗原,B错误;C、该病毒侵染细胞是通过其表面的刺突蛋白与呼吸道黏膜上皮细胞的受体ACE2结合实现,因此该病毒只侵染呼吸道黏膜上皮细胞的根本原因是只有该细胞表达了ACE2基因,C正确;D、RNA病毒是单链,易发生基因突变,因此需不断研制并重新接种新型疫苗,D正确。
202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项练习(3)细胞的生命历程
(3)细胞的生命历程1.细胞周期可分为间期和分裂期(M期),间期又分为G1期、S期和G2期,如图1所示。
为研究某种动物体细胞的细胞周期,将其中S期的细胞全部用3H标记,然后用无放射性的培养液继续培养,间隔不同时间取样并检测,统计M期含标记细胞的百分数。
图2为所得结果,其中t0为起始时刻;t1时含标记细胞开始进入分裂期;t2时50%分裂期细胞含标记且在增加;t3时50%分裂期细胞含标记且在减少;t4时含标记的细胞第二次进入分裂期。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该细胞G2期时长为3hB.t0~t4可代表一个细胞周期C.该细胞周期总时长为22hD.细胞中含3H的物质可能是脱氧核苷酸2.外泌体是一种细胞分泌的包裹蛋白质等信息分子的囊泡,研究人员将用荧光染料标记的髓核细胞的外泌体和干细胞共同培养,可观察到髓核细胞的外泌体被干细胞摄取,并使干细胞均逐步分化为髓核细胞。
敲除髓核细胞的Rab蛋白基因,髓核细胞的外泌体释放量明显减少,且干细胞分化为髓核细胞的过程明显受到抑制。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干细胞摄取外泌体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B.干细胞分化为髓核细胞的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可能改变C.该实例说明外泌体中的信息分子能激发干细胞细胞核的全能性D.外泌体中的信息分子可能影响了干细胞内基因的选择性表达3.细胞周期包括物质准备(G1、S、G2)和细胞分裂(M)两个连续的阶段,其连续变化的分子调控机制如图所示。
细胞周期中的检验点是停止前一阶段事件而启动后一阶段事件的节点,类似于“关卡”,且MPF是通过G2检验点必需的蛋白质复合物。
CDK与周期蛋白的关系类似于“酶的激活剂”与酶的关系,每种CDK可与多种周期蛋白结合并发挥调控功能。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G2期细胞内每条染色体含有两条染色单体,染色体数目不变B.周期蛋白可看作是CDK的“激活剂”,能循环使用C.同一种CDK可能有多个结合位点,能与多种周期蛋白结合D.CDK与周期蛋白特异性结合形成MPF后,才能使细胞通过G2检验点4.细胞同步化可以通过人工诱导实现,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方法是DNA合成阻断法,其中胸腺嘧啶脱氧核苷(TdR)是最常见的阻断剂,其阻断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第一次阻断可使所有细胞处于S期的任一阶段B.解除阻断时应更换正常新鲜培养液,培养时间(t)应控制在S<t<G1+M+G2C.据图分析,双阻断法使所有的细胞都处于S期D.低温或秋水仙素处理,也能实现细胞周期同步化,使所有细胞阻断在分裂前期5.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是位于视网膜最终端的神经细胞,能够通过其轴突将视网膜信息传递到脑部。
(2010_2019)十年高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5细胞的生命历程(含解析)
专题05细胞的生命历程1.(2019•全国卷Ⅰ•T1)细胞凋亡是细胞死亡的一种类型。
下列关于人体中细胞凋亡的叙述,正确的是A.胎儿手的发育过程中不会发生细胞凋亡B.小肠上皮细胞的自然更新过程中存在细胞凋亡现象C.清除被病原体感染细胞的过程中不存在细胞凋亡现象D.细胞凋亡是基因决定的细胞死亡过程,属于细胞坏死【答案】B【解析】胎儿手发育的过程中,手指间隙的细胞会发生细胞凋亡,A错误;小肠上皮细胞中衰老的细胞将会发生细胞凋亡,不断完成细胞的自然更新,B正确;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属于靶细胞,机体通过细胞免疫将靶细胞裂解死亡,释放抗原,属于细胞凋亡,C错误;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细胞坏死是在种种不利因素的影响下导致的细胞非正常死亡,D错误。
故选B。
2.(2019•北京卷•T1)玉米根尖纵切片经碱性染料染色,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到的分生区图像如下。
对此图像的观察与分析,错误的是A.先用低倍镜再换高倍镜观察符合操作规范B.可观察到箭头所指细胞的细胞核和细胞壁C.在图像中可观察到处于分裂期前期的细胞D.细胞不同结构成分与该染料结合能力不同【答案】B【解析】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根尖分生区的装片,要先用低倍镜观察,再用高倍镜观察,A正确;图中箭头所指的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染色体数目加倍,此时观察不到细胞核,因为,细胞核在有丝分裂前期逐渐消失,B错误;有丝分裂前期染色质缩短变粗,成为染色体,核仁逐渐解体,核膜逐渐消失,从细胞的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一个梭形的纺锤体,染色体散乱地分布在纺锤体中央,据以上特点,可以在图像中观察到处于分裂期前期的细胞,C正确;碱性染料易于与染色体结合,而不易与其他结构成分结合,D正确;因此,本题答案选B。
3.(2019•江苏卷•T2)下列关于细胞生命活动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分裂间期既有基因表达又有DNA复制B.细胞分化要通过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来实现C.细胞凋亡由程序性死亡相关基因的表达所启动D.细胞癌变由与癌有关基因的显性突变引起【答案】D【解析】细胞分裂间期主要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其中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过程属于基因的表达,A正确;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B正确;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是由程序性死亡相关的基因的表达所启动的,C正确;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其中原癌基因的突变属于显性突变,而抑癌基因的突变属于隐性突变,D错误。
人教版高中生物总复习[重点题型巩固练习]——生命科学史专题
(人教版高中生物总复习知识点梳理重点题型(常考知识点)巩固练习【巩固练习】一、选择题(每题仅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关于生长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单侧光照射下,生长素由胚芽鞘向光侧向背光侧极性运输B.植物茎的背重力生长和向光生长均没有体现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C.探究生长素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实验中,一般将插条的顶端浸泡在生长素溶液中D.在失重状态下,水平放置的植物体内的生长素不会发生横向运输和极性运输2. 科学研究过程一般包括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实验验证、数据分析、得出结论等。
在孟德尔探究遗传 规律的过程中,导致孟德尔发现问题的现象是( )A .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分离B .具一对相对性状亲本杂交,F 2 表现型之比为 3:1C .F 1 与隐性亲本测交,后代表现型之比为 1:1D .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均等3. 研究人员调查了某地区同种生物的两个种群的基因频率。
甲种群:AA 个体为 24%,aa 个体为 4%。
乙 种群:Aa 个体为 48%,aa 个体为 16%。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乙两种群生物无突变,环境基本相同B.乙种群生物基因突变率很高C.乙种群生物所处的环境变化剧烈D.甲种群生物所处的环境变化剧烈4. 下面是几个放射性同位素示踪实验,对其结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给水稻提供 14CO 2,14C 在水稻光合作用中的转移途径大致是:14CO 2→14C 3→14C 6H 12O 6B.用被 32P 标记的 T 2 噬菌体去感染未被标记的细菌,经过短时间的保温后,用搅拌器搅拌、离心,可检测到在试管的沉淀物中放射性很高C.给水稻叶片提供 C 18O 2,水稻根细胞不可能产生含 18O 的乳酸D.小白鼠吸入 1802 较长时间后呼出的二氧化碳不含 C 18O 2,但尿中的水含 H 218O5. 1970 年以前,未发现植物对除草剂有抗性,但到目前为止则已发现有百余种植物至少对一种除草剂 产生了抗性。
高考生命科学试题及答案
高考生命科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下列关于细胞结构的描述,错误的是:A. 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B. 线粒体是细胞内的能量工厂C. 核糖体是蛋白质的合成场所D. 细胞核是细胞内遗传物质的储存和复制场所答案:C2. 光合作用中,光能被转化为化学能的场所是:A. 叶绿体B. 线粒体C. 核糖体D. 高尔基体答案:A3. 下列关于DNA复制的描述,正确的是:A. DNA复制是半保留性的B. DNA复制是全保留性的C. DNA复制是双向性的D. DNA复制是单向性的答案:A4. 细胞周期中,DNA复制发生在:A. G1期B. S期C. G2期D. M期答案:B5. 下列关于酶的描述,错误的是:A. 酶是生物催化剂B. 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C. 酶的活性受温度和pH的影响D. 酶是一类蛋白质答案:D6. 下列关于基因的描述,正确的是:A. 基因是DNA分子上的一段序列B. 基因是RNA分子上的一段序列C. 基因是蛋白质分子上的一段序列D. 基因是细胞膜上的一段序列答案:A7. 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描述,正确的是:A. 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主要驱动力B. 突变是生物进化的唯一驱动力C. 隔离是生物进化的必要条件D. 物种形成是生物进化的必然结果答案:A8.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描述,错误的是:A. 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组成B. 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C.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D.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可逆的答案:D9. 下列关于遗传病的描述,错误的是:A. 遗传病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B. 遗传病可以通过遗传传递给后代C. 遗传病是不可治疗的D. 遗传病的发病率受环境因素的影响答案:C10. 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描述,正确的是:A. 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B. 生物多样性的丧失会导致生态系统功能的下降C.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唯一方法是建立自然保护区D. 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对人类没有影响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1. 下列哪些是细胞凋亡的特点?A. 细胞凋亡是一种程序性死亡B. 细胞凋亡是一种被动死亡C. 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控制的D. 细胞凋亡是不可逆的答案:A, C, D12. 下列哪些因素会影响酶的活性?A. 温度B. pHC. 底物浓度D. 酶的浓度答案:A, B13. 下列哪些是基因突变的类型?A. 点突变B. 插入突变C. 缺失突变D. 染色体重排答案:A, B, C, D14. 下列哪些是细胞周期的阶段?A. G1期B. S期C. G2期D. M期答案:A, B, C, D15. 下列哪些是生物进化的证据?A. 化石记录B. 比较解剖学C. 生物地理学D. 分子生物学答案:A, B, C, D三、填空题(每题4分,共20分)16. 细胞膜的主要组成成分是______和______。
2024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06细胞的生命历程测含解析
专题06 细胞的生命历程一、选择题(15小题,共60分)1.下列能说明某细胞已经发生分化的是()A.能合成胰岛素B.进行mRNA的合成C.进行ATP的合成D.存在血红蛋白基因【答案】A【解析】全部的正常细胞中都存在胰岛素基因,但胰岛素基因只在胰岛B细胞中表达,A正确;在没有分化的细胞中也须要蛋白质的合成,须要进行mRNA的合成, B错误;ATP的合成发生在全部活细胞中,C错误;全部的正常细胞中都存在血红蛋白基因,该基因只在红细胞中表达,D错误。
2.下列关于高等植物细胞周期的叙述,错误的是()A.染色体出现的时间早于核膜解体B.间隙期细胞核会消耗大量的核糖核苷酸C.末期形成的囊泡会聚集成一个细胞板,以后再发展成为新的细胞壁D.有丝分裂使得细胞中的遗传物质被精确均分【答案】D【解析】分裂前期染色质盘绕折叠形成染色体,之后核膜、核仁解体,A正确;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蛋白质合成的过程须要转录为mRNA,消耗大量的核糖核苷酸,B正确;末期形成的囊泡会聚集成一个细胞板,以后再发展成为新的细胞壁,这与高尔基体有关,C正确;有丝分裂使得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被精确均分,但细胞质中线粒体和叶绿体中的DNA不能均分,D错误。
3.某高校的试验小组为验证药物P的抗癌作用,以体外培育的宫颈癌细胞为试验材料进行试验,探讨发觉在肯定浓度范围内随药物P浓度的上升,癌细胞凋亡率上升。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药物P可能诱导了癌细胞中凋亡基因的表达B.细胞癌变和细胞凋亡都受相应基因的限制C.可用显微镜视察癌细胞的形态变更初步了解药物P对癌细胞的影响D.mRNA和tRNA种类的变更,都可作为推断癌细胞是否凋亡的依据【答案】D【解析】药物P会引起癌细胞凋亡,凋亡受基因限制,故可能诱导了癌细胞中凋亡基因的表达,A正确;细胞癌变是基因突变的结果,细胞凋亡受基因限制的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B正确;癌细胞相对于正常细胞形态结构发生了显著变更,故可以通过视察细胞形态变更初步了解药物的作用效果,C正确;tRNA在各种细胞中一样,不能作为推断癌细胞是否凋亡的依据,D错误。
202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三单元《细胞的生命历程》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202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三单元《细胞的生命历程》单元测试卷(含答案)1.细胞周期包括G1期、S期、G2期和M期。
放线菌素D可通过与DNA 结合以阻碍RNA聚合酶与DNA的结合,抑制RNA的合成。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放线菌素D能作用于G1期细胞,使其不能进入S期B.正常条件下G2期细胞中每条染色质(体)含有两条染色单体,核DNA含量已增加—倍C.正常条件下,部分M期细胞中染色体排列在纺锤体的中央D.秋水仙素通过抑制M期着丝点分裂引起染色体加倍2.在细胞增殖过程中,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DK1)是细胞由DNA复制后进入分裂期的主要酶,CDK1的活性受周期蛋白(cyclinB)的调节,cyclinB的降解则是进入分裂期的必要条件,CDK1在连续分裂的细胞中一直存在。
HIV感染T细胞可使CDK1失活,并使cyclinB积聚。
下图表示cyclinB的含量与CDK1的活性在细胞周期中规律性的变化曲线,有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A.CDK1的活性下降是因为cyc1inB在M期不能合成所致B.CDK1持续保持较高活性的细胞,细胞周期会延长C.CDK1可能具有促进染色质凝缩的作用D.HIV感染会使T细胞停留在图中的G2期3.菠菜根的分生区细胞不断分裂增殖,对该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分裂间期,核DNA复制,核DNA和染色体的数目增加一倍B.细胞分裂前期,核膜和核仁逐渐消失,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C.细胞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稳定、数目清晰,适于染色体计数和形态观察D.细胞分裂末期,在细胞中央赤道板的位置出现一个由薄细胞构成的细胞板4.如图为细胞分裂的某一时期,下列有关此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④为一条染色体,其两条染色单体在间期复制,并由一个着丝点②相连B. ⑨是细胞中的中心体,其在分裂前期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C. 处于此时期的细胞中总的DNA分子数等于染色单体数目D. 在该时期的下一个时期,细胞中有8条染色体,8条染色单体5.仔细观察下列染色体行为,其中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图中的染色体行为发生在所有具有分裂能力的细胞中B.所在真核细胞中都能发生该图中的染色体行为C.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都能发生图中的染色体行为D.若图中的染色体行为变化出现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则顺序是4→2→3→56.如图表示某人体细胞(部分染色体)及洋葱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模式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为人体细胞的分裂前期,此时染色体已缩小到最小程度B.①在G2期已经复制完成,前期时作用于②而影响染色体的移动C.③④均为细胞膜,两种细胞的胞质分裂方式不同D.⑤由前期时核膜解体成的小泡组成,聚集成细胞板7.有丝分裂是真核生物进行细胞增殖的主要方式,下列有关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不是所有能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都具有细胞周期B.在动物细胞有丝分裂间期,两组中心粒移向细胞的两极C.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精确地平分到两个子细胞中是有丝分裂的特点之一D.细胞增殖是重要的细胞生命活动,是生物体遗传的基础8.人体内干细胞的分裂是一种不对称分裂,亲代细胞产生的两个子细胞的类型不同,即一个子细胞获得维持干细胞状态所必需的信息而成为子代干细胞,另一个子代细胞则不得不走向分化。
2021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特色专题一生命科学史课件新人教版
片颜色变化
(1) 实 验 前 , 将 天 竺 葵 放 在 黑 暗 中 一 昼 夜 的 目 的 是 _把__叶__片__中__原__有__的__有__机__物__耗__尽__或__转__运__走___。
(3)用 32P 标记噬菌体的 DNA,35S 标记的噬菌体的蛋白质,追踪在侵染 过程中 DNA 和蛋白质的位置变化。
解析
(4)搅拌的目的是将噬菌体和细菌分离,所以搅拌时间过短时,含有放 射性的蛋白质外壳就会留在细菌表面而进入沉淀物中,从而使得上清液中 的放射性较低。图中“被侵染细菌”的存活率曲线基本保持在 100%,本组 数据的意义是作为对照组,以证明细菌没有裂解,没有子代噬菌体释放出 来,否则细胞外 32P 放射性会增高。
(2)科学家在进行细胞膜化学成分的分析时,需制备较纯净的细胞膜。从 真核细胞分离出纯的细胞膜较为困难,因为会有细胞内其他的膜混杂。哺乳 动物细胞内其他的膜结构有 __细__胞__核__膜__、__线__粒__体__膜__、__内__质__网__膜__、__高__尔__基__体__膜__、___溶__酶__体__膜_____。而人或哺 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没有内膜系统,将其用_蒸__馏__水___处理后,造成红细胞 破裂,再将溶出细胞外的物质冲洗掉,剩下的结构就是较纯净的细胞膜。
实验结果表明当搅拌时间足够长以后,上清液中的 35S 和 32P 分别占初 始 标 记 噬 菌 体 放 射 性 的 80% 和 30% , 证 明 __D__N_A__进__入__细__菌__,__蛋__白__质__没__有__进__入__细__菌___________。图中“被侵染细菌” 的存活率曲线基本保持在 100%,本组数据的意义是作为对照组,以证明 _细__菌__没__有__裂__解__,__没__有__子__代__噬__菌__体__释__放__出__来___________________ ,否则细胞 外__3_2_P____放射性会增高。
细胞的生命历程专题2020年高考题汇总附答案
细胞的生命历程专题2020年高考题1.(2020北京卷)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主要为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它们共有的特征是( )A.进行DNA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B.发生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和分离C.亲、子代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相同D.出现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2.(2020江苏卷)下列关于细胞生命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高度分化的细胞执行特定的功能,不能再分裂增殖B.癌变细胞内发生变异的基因都不再表达C.正常组织细胞在体外长时间培养,一般会走向衰老D.凋亡细胞内有活跃的基因表达,主动引导走向坏死3. (2020江苏卷,多选)有研究者采用荧光染色法制片,在显微镜下观察拟南芥(2n=10)花药减数分裂细胞中染色体形态、位置和数目,以下为镜检时拍摄的4幅图片。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甲、丙中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B.图甲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已彼此分离C.图乙细胞中5个四分体排列在赤道板附近D.图中细胞按照减数分裂时期排列的先后顺序为甲→乙→丙→丁4.(2020天津卷)某同学居家学习期间,准备洋葱根尖有丝分裂实验材料。
在下列方法中(每天换一次水),根尖生长状况最好的是( )A.B.C.D.5.(2020浙江卷)下列与细胞生命活动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癌细胞表面粘连蛋白增加,使其容易在组织间自由转移B.高等动物衰老细胞的线粒体体积随年龄增大而减小,呼吸变慢C.高等植物胚胎发育过程中,胚柄的退化是通过编程性细胞死亡实现的D.愈伤组织再分化形成多种类型的细胞,这些细胞中mRNA的种类和数量相同6.(2020浙江卷)高等动物胚胎干细胞分裂过程中,发生在同一时期的是()A.核糖体的增生和环沟的形成B.染色体的出现和纺锤体的出现C.染色单体的形成和着丝粒的分裂D.中心体的复制和染色体组数的加倍7.(2020浙江卷)若某二倍体高等动物(2n=4)的基因型为DdEe,其1个精原细胞(DNA 被32P全部标记)在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分裂过程中形成的其中1个细胞如图所示,图中细胞有2条染色体DNA含有32P。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第三单元细胞的生命历程-高考真题篇(附答案)
第三单元细胞的生命历程高考真题篇1.(2022辽宁,8,2分)二甲基亚砜(DMSO)易与水分子结合,常用作细胞冻存的渗透性保护剂。
干细胞冻存复苏后指标检测结果如表。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指标冻存剂合成培养基+DMSO合成培养基+DMSO+血清G 1期细胞数百分比(%)65.7879.85活细胞数百分比(%)15.2941.33注:细胞分裂间期分为G 1期、S 期(DNA 复制期)和G 2期A.冻存复苏后的干细胞可以用于治疗人类某些疾病B.G 1期细胞数百分比上升,导致更多干细胞直接进入分裂期C.血清中的天然成分影响G 1期,增加干细胞复苏后的活细胞数百分比D.DMSO 的作用是使干细胞中自由水转化为结合水答案B2.(2022江苏,7,2分)培养获得二倍体和四倍体洋葱根尖后,分别制作有丝分裂装片,镜检、观察。
如图为二倍体根尖中三个细胞的照片。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两种根尖都要用有分生区的区段进行制片B.装片中单层细胞区比多层细胞区更易找到理想的分裂期细胞C.在低倍镜下比高倍镜下能更快找到各种分裂期细胞D.四倍体中期细胞中的染色体数与①的相等,是②的4倍,③的2倍答案D3.(2022湖南,6,2分)洋葱根尖细胞染色体数为8对,细胞周期约12小时。
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拍摄照片如图所示。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a为分裂后期细胞,同源染色体发生分离B.b为分裂中期细胞,含染色体16条,核DNA分子32个C.根据图中中期细胞数的比例,可计算出洋葱根尖细胞分裂中期时长D.根尖培养过程中用DNA合成抑制剂处理,分裂间期细胞所占比例降低答案B4.(2022广东,4,2分)用洋葱根尖制作临时装片以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如图为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视野。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根尖解离后立即用龙胆紫(甲紫)溶液染色,以防解离过度B.根尖染色后置于载玻片上捣碎,加上盖玻片后镜检C.找到分生区细胞后换高倍镜并使用细准焦螺旋调焦D.向右下方移动装片可将分裂中期细胞移至视野中央答案C5.(2022浙江1月选考,18,2分)某多细胞动物具有多种细胞周期蛋白(cyclin)和多种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DK),两者可组成多种有活性的CDK-cyclin复合体,细胞周期各阶段间的转换分别受特定的CDK-cyclin复合体调控。
高考一轮复习生物全能讲练 专题05 细胞的生命历程(含答案)
专题05 细胞的生命历程考情分析新高考关于生物题型变化不大,但是对于选择题的题量以及考察侧重点有较大的调整,选择题部分的考察要求学生更加熟悉教材。
对于新高考,会更加偏向于学生立足已经掌握的内容去理解题意,分析题意,会更加侧重学生逻辑思维的考察,同时也就更加要求学生去掌握细节,对于基础要求也就更高。
细胞的生命历程会侧重考有丝分裂的图像问题以及考察DNA与染色体的变化关系,对于细胞衰老、凋亡、癌变、坏死,则主要会涉及选择题概念考察。
必备知识1.细胞的增殖:细胞通过细胞分裂增加细胞数量的过程。
包括物质准备和细胞分裂两个相连续的过程。
2.细胞周期: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为一个细胞周期。
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两个阶段。
3.细胞增殖的意义:重要的细胞生命活动,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的基础。
4.有丝分裂各时期的主要特点:(1)间期:完成 DNA 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2)前期:核膜逐渐消失、核仁逐渐解体;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染色体散乱分布。
(3)中期:染色体着丝点整齐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
染色体形态稳定、数目清晰,便于观察。
(4)后期:染色体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染色体随机均匀分配到细胞两极。
(5)末期: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核膜和核仁出现。
5.有丝分裂的意义(1)特征: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实质为 DNA 的复制)之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2)意义:由于染色体上有遗传物质 DNA ,因而在细胞的亲代和子代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6.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装片制作流程: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解离:解离液由质量分数 15%的 HCl 和体积分数95%的酒精1:1混合组成。
剪取根尖2~3mm,解离3~5min,目的是使组织细胞分离开来。
漂洗:用清水漂洗约 10min,目的是洗去药液,防止解离过度,影响染色。
染色:用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染色 3~5min,目的是使染色体着色,便于观察。
202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三单元《细胞的生命历程》测试卷(含答案)
202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三单元《细胞的生命历程》测试卷(含答案)1.下列关于高等动物体细胞的细胞周期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处于S期时,显微镜下能观察到核仁B.蛙胚卵裂球细胞周期变短,子细胞体积变小C.蛙胚卵裂期细胞G2期显著缩短,细胞分化变快D.在缺乏营养物质的培养液中培养细胞,可得到大量的G1期细胞2.某生物细胞周期中的三个阶段(用①②③表示)示意图如下,每个阶段内绘有相应的流式细胞仪分析图谱,据图分析,下列错误的是( )A.一个细胞周期可表示为①→②→③过程B.DNA复制发生在①阶段且易发生基因突变C.着丝点分裂和染色体加倍发生在②阶段D.③阶段的细胞可能是刚刚完成分裂的细胞3.下表所示为不同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单位:h)。
据表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细胞分裂间期分裂期细胞周期十二指肠细胞13.5 1.8 15.3肿瘤细胞18.0 0.5 18.5成纤维细胞19.3 0.7 20.0B.分裂期占细胞周期时间比例最小的是十二指肠细胞C.不同种类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不同D.不同种类细胞的分裂都是同步进行的4.下列关于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前期,染色体缩短变粗,中心体发出的纺锤丝组成纺锤体B.中期,染色体排列在细胞中央的细胞板上C.后期,细胞两极的染色体组成相同D.末期,囊泡聚集成一个赤道板,并发展成细胞壁5.如图是某二倍体生物细胞分裂的示意图。
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 该图表示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后期B. 若染色体①有基因A,则④有基因A或aC. 此细胞含有8个染色体,16个DNA分子D. 此细胞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就是精子6.如图所示为某生物体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的细胞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乙、丙细胞分别处于有丝分裂的前期、后期和中期B.甲、乙、丙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核DNA分子数之比都为1:2:1C.甲细胞所处时期最有利于观察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D.该生物细胞内有中心体,可能是低等植物细胞7.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与植物细胞明显不同的是( )A.间期有染色体的复制B.后期有着丝点的分裂C.中心粒周围出现星射线,形成纺锤体D.后期到末期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8.有关真核细胞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A.无丝分裂过程核膜不消失B.动物细胞仅以有丝分裂方式进行增殖C.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中心体发出星射线D.减数分裂具有周期性9.下列有关细胞分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细胞分化是多细胞生物个体发育的基础B.细胞分化的实质是细胞中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C.细胞分化导致遗传物质发生改变,细胞功能随之改变D.细胞分化的结果是产生不同种类的细胞10.下列关于植物细胞全能性的描述错误的是( )A.植物细胞的全能性比动物细胞更容易表达B.不同种类的植物之间细胞全能性的表达程度不相同C.同种植物的不同基因型个体之间细胞全能性的表达程度相同D.某些植物的再生植株,多次继代培养后会丧失细胞全能性的表达能力11.下列关于细胞衰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核的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B.细胞内所有酶的活性均降低,新陈代谢速率减慢C.关于细胞衰老的原因,目前为大家普遍接受的是自由基学说和端粒学说D.细胞内色素逐渐积累,它们会妨碍细胞内物质的交流和传递,进而影响细胞的功能12.人胚胎发育过程中会产生过量的神经细胞,需要调整神经细胞的数量,使之与受神经细胞支配的细胞数量相适应,以保证神经系统对生命活动的精确调节。
2024年高考生物三年高考真题及模拟题分类汇编专题04细胞的生命历程含解析
专题04 细胞的生命历程一、单选题1.(2024·湖南高考真题)某国家男性中不同人群肺癌死亡累积风险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长期吸烟的男性人群中,年龄越大,肺癌死亡累积风险越高B.烟草中含有多种化学致癌因子,不吸烟或越早戒烟,肺癌死亡累积风险越低C.肺部细胞中原癌基因执行生理功能时,细胞生长和分裂失控D.肺部细胞癌变后,癌细胞彼此之间黏着性降低,易在体内分散和转移【答案】C【分析】1、与正常细胞相比,癌细胞具有以下特征:在相宜的条件下,癌细胞能够无限增殖;癌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更;癌细胞的表面发生了变更。
2、人类和动物细胞的染色体上存在着与癌有关的基因: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整细胞周期,限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抑癌基因主要阻挡细胞不正常的增殖。
【详解】A、据图分析可知,长期吸烟的男性人群中,不吸烟、30岁戒烟、50岁戒烟、长期吸烟的男性随年龄的增大,肺癌死亡累积风险依次上升,即年龄越大,肺癌死亡累积风险越高,A正确;B、据图分析可知,不吸烟或越早戒烟,肺癌死亡累积风险越低,B正确;C、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整细胞周期,限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原癌基因突变后可能导致细胞生长和分裂失控,C错误;D、肺部细胞癌变后,由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削减,使得癌细胞彼此之间的黏着性显著降低,简洁在体内分散和转移,D正确。
故选C。
2.(2024·河北高考真题)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凋亡过程中不须要新合成蛋白质B.清除细胞内过多的自由基有助于延缓细胞苍老C.紫外线照耀导致的DNA损伤是皮肤癌发生的缘由之一D.已分化的动物体细跑的细胞核仍具有全能性【答案】A【分析】1、细胞凋亡是指由基因确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是严格由遗传机制确定的程序性调控,是一种程序性死亡;2、体内产生的自由基是导致细胞苍老的重要缘由之一;3、紫外线是物理致癌因子,长期暴露在过强的紫外线下会导致细胞癌变;4、细胞的全能性是指细胞经分裂和分化后,仍具有产生完整有机体或分化成其他各种细胞的潜能和特性。
2024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4单元细胞的生命历程第13课细胞的分化衰老和死亡教师用书
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13课细胞的分化、衰老和死亡►学业质量水平要求◄1.运用结构与功能观等观念,说明细胞物质和结构的变化与细胞分化的关系。
(生命观念) 2.通过归纳与概括等方法,举例说明细胞衰老的原因及特征。
(生命观念)3.联系生活实际,了解干细胞的应用前景,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
(社会责任)考点一细胞的分化与全能性1.细胞分化(1)概念: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2)特点。
①持久性:细胞分化是一种持久性的变化。
②不可逆性:一般来说,分化的细胞将一直保持分化后的状态,直到死亡。
③普遍性:细胞分化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生命现象。
(3)实质: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不同种类的细胞中遗传信息的表达情况不同,即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4)意义。
①是生物个体发育的基础。
②使多细胞生物体中的细胞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生物体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
2.细胞的全能性3.干细胞(1)概念:动物和人体内仍保留着少数具有分裂和分化能力的细胞,这些细胞叫作干细胞。
(2)类型。
项目胚胎干细胞成体干细胞来源存在于早期胚胎中来自各式各样的组织功能可以分化成各种组织和器官甚至个体具有分化成特定功能细胞或组织的能力举例囊胚的内细胞团细胞精原干细胞、造血干细胞、神经干细胞1.哺乳动物造血干细胞分化为成熟红细胞的过程不可逆。
(√) 2.胰岛B细胞有胰岛素基因而无抗体基因,故可以产生胰岛素而不能产生抗体。
(×) 3.断尾壁虎长出新尾巴过程中发生了细胞分化。
(√) 4.胚胎干细胞仍然具有分化成生物体的其他各种细胞的能力,具有细胞的全能性。
(√)5.同一个体的小肠上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所含基因不同。
(×) 6.细胞分化后的不同细胞中核DNA、mRNA和蛋白质均不相同。
(×) 7.同一个体茎尖分生组织细胞的分化能力比叶肉细胞的强。
(√) 8.细胞分化使细胞趋向专门化,提高了机体生理功能的效率。
2024年新教材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单元目标检测卷四细胞的生命历程含解析新人教版
单元目标检测卷四细胞的生命历程(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关于细胞分裂的说法,正确的是( )A.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前期纺锤体的形成方式不同,末期细胞质的分裂方式不同,染色体的行为也有差异B.用显微镜视察洋葱根尖有丝分裂后期的图像,可见纺锤丝牵引着染色体平均分成两组向两极缓慢移动C.蓝细菌在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粒有序排列在赤道板上D.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粒在星射线的牵引下排列于赤道板上,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出现细胞板2.下图表示某种哺乳动物细胞分别在正常培育和药物处理培育时,所测得的细胞中DNA含量与细胞数量的关系。
推想该药物的作用是( )A.通过抑制DNA的复制,抑制细胞分裂B.通过促进DNA的复制,促进细胞分裂C.通过抑制纺锤体的形成,抑制细胞分裂D.通过促进着丝粒分裂,促进细胞分裂3.运用特定的方法可以抑制蚕豆根尖细胞的分裂,使细胞停留在分裂的某一阶段,如下表所示,“√”表示停留时期。
由此表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低温(2~4 ℃) √√√√√A.胸苷不能干脆作为DNA复制的原料B.秋水仙素可能通过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细胞停留在中期C.低温主要抑制细胞分裂中有关酶的活性D.加入过量的胸苷使细胞停留在间期可能的缘由是抑制了RNA的合成4.下列有关某生物体各细胞分裂示意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图①处于减数分裂Ⅰ的中期,细胞内有2对姐妹染色单体B.图②处于减数分裂Ⅱ的后期,细胞内有2对姐妹染色单体C.图③处于有丝分裂的中期,该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恒为8条D.4幅图可排序为①③②④,出现在该生物体精子的形成过程中5.某二倍体高等雄性动物体内有部分细胞正处于分裂状态,其中有存在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刚分裂的细胞①;同源染色体发生分别的细胞②;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粒整齐排列在赤道板上的细胞③;无同源染色体,着丝粒刚分裂的细胞④。
2024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33生物学史(提升练)
专题33 生物学史(提升练)一、单选题:本大题共9小题,共36分。
1.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利用该方法,孟德尔发现了两个遗传定律。
下列关于孟德尔研究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A. 孟德尔发现的遗传定律可以解释所有有性生殖生物的遗传现象B. 提出问题建立在豌豆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遗传实验的基础上C. 孟德尔所作假设的核心内容是“生物体能产生数量相等的雌、雄配子”D. 测交实验的后代中有30株高茎豌豆和34株矮茎豌豆属于演绎推理2.摩尔根利用果蝇的红白眼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摩尔根的合作者布里吉斯(Bridges)发现在白眼雌果蝇和红眼雄果蝇杂交过程中,子代每2000~3000只红眼雌果蝇中就会出现一只白眼雌果蝇,同样在2000~3000只白眼雄果蝇中会出现一只红眼雄果蝇。
关于这两种例外果蝇的出现,有人提出两种假说:(一)基因突变;(二)母方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染色体数目变异。
染色体异常果蝇的性状表现如下表。
以下叙述错误的是()XO XXY XYY XXXYO果蝇不育雄蝇可育雌蝇可育雄蝇致死致死A. 由于基因突变的低频性和不定向性,例外果蝇由基因突变产生的可能性很小B. 既可通过显微镜观察也可用该红眼雄果蝇与正常白眼雌果蝇杂交验证这两种假说C. 若假说二成立,这两种例外果蝇杂交后代既有红眼又有白眼D. 若假说二成立,则该实验为基因在染色体上提供了证据3.生物学取得很多的成果离不开科学方法,下列相关研究与所用科学方法对应错误的是()A. 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鉴定DNA是遗传物质——加法原理B. 罗伯特森提出所有的细胞膜都是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构成——提出假说C. 沃森和克里克对DNA结构的探索——建构模型D. 施莱登提出植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植物体的基本单位——归纳法4.生命科学的发现离不开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往往需要几代科学家的努力才能完成。
下列有关生命科学史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沃森和克里克依据威尔金斯等提供的DNA衍射图谱推算出DNA呈螺旋结构B. 格里菲思以小鼠为实验材料得出S型肺炎链球菌的遗传物质是DNAC. 孟德尔用F1与矮茎豌豆杂交,后代中出现了高茎和矮茎且数量比接近1:1,这属于假说-演绎法中的实验验证过程D. 摩尔根和他的学生发明了测定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相对位置的方法5.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关于以下几个重要科学探究,叙述错误的是()①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②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③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④沃森和克里克构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A. ①摩尔根首次将一个特定基因定位在一条特定染色体上B. ②艾弗里证实的“转化因子”和孟德尔提出的“遗传因子”化学本质一致C. ③与DNA半保留复制方式的验证实验一样采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方法D. ④中DNA双螺旋模型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解释了DNA分子具有稳定的直径6.科学家曾提出DNA复制方式的三种假说:全保留复制、半保留复制和分散复制(图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总复习生命科学史专题【考纲要求】1. 列举高中生物中提到的生物学重大发现,并体会其中的科学思维和方法。
2.概述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了解其发现过程。
3.概述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主要内容,简述其提出过程。
4.简述酶的发现过程,说出酶的本质及特点。
5. 概述光合作用发现史,评述其中的研究方法(如同位素标记法)。
6. 评述遗传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发现(如孟德尔遗传定律),体会其中的科学研究思想。
7. 简述进化论的发展过程,说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8. 评述动物激素调节(促胰液素)的发现过程9. 评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考点梳理】考点一、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1.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细胞学说主要由施莱登和施旺建立,其主要内容为:(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它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产生。
要点诠释: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2.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1)显微镜下的重大发现—细胞① 1665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虎克(Robert Hooke)利用显微镜第一次观察到软木薄片由许多规则的小室(cella)组成,并将其命名为“细胞”。
② 1674年,荷兰学者列文·虎克(Leeuwen Hoek)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了原生动物、单细胞藻类、鱼的红细胞、精子等,这是人类第一次观察到活细胞与此同时,意大利的马尔比基(Malpighi)等科学家用显微镜广泛地观察了动植物的微细结构,并注意到了细胞壁和细胞质的区别。
以后在长达170多年的历史中,人们不断积累和丰富着细胞观察的资料,但是一直没有科学概括细胞与机体的关系,也未进一步考虑到生物体结构的一致性。
(2)细胞学说的初步建立① 1838年,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提出“所有的植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植物各种功能的基础”。
② 1839年,德国动物学家施旺指出“一切植物和动物都是细胞的集合体”。
至此包含3个要点的细胞学说便成形了。
(3)细胞学说的完善1858年,德国医生和病理学家魏尔肖指出“所有的细胞都必定来自别的活细胞分裂”即“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对施莱登和施旺建立的细胞学说进行了补充。
考点二、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的提出1.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1)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支架(2)蛋白分子有的覆盖于磷脂双分子层的表面、有的嵌插或贯穿于磷脂双分子层。
(3)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这是细胞完成许多重要功能的基础注意:细胞膜两侧具有不对称性:如糖蛋白仅分布于细胞膜外侧2.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1) 1895年,英国细胞生理学家欧文顿(Overton)的实验欧文顿曾用500多种化学物质对细胞的通透性进行上万次的实验,发现细胞膜对不同物质的通透性不同:胆固醇、甘油等脂溶性物质容易透过细胞膜,不溶于脂类的物质透过细胞膜相对困难。
推测:细胞膜是由脂质组成的(2) 1925年,两位荷兰科学家E.Gorter和F.Grendel的实验E.Gorter和F.Grendel用丙酮等有机溶剂抽提人的红细胞膜中的磷脂成分,将磷脂在空气——水界面上铺成单分子层,发现这个单分子层的面积相当于原红细胞膜表面积的2倍结论:细胞膜中的磷脂分子排列为连续的两层(3)科学家发现细胞膜会被蛋白酶分解推测:细胞膜成分中还有蛋白质(4)罗伯特森提出生物膜模型: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模型罗伯特森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了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三层结构,结合其他科学家的工作,他大胆地提出了所有生物膜都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且他把生物膜描述为静态的统一结构。
(5)随着新技术手段的应用,科学家们发现膜蛋白并不是全部平铺在脂质表面,有的镶嵌在脂质双分子层中。
(6) 1970年,人鼠细胞融合实验证明: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7)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流动镶嵌模型,且为大多数人所接受。
考点三、酶的发现过程要点诠释(酶的本质):通过以上多位科学家的努力,人们得知了酶的本质: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酶在细胞中或细胞外均可起催化作用。
考点四、光合作用发现史 时间、人物实验结论实验特点开始时人们一直认为酿酒时酒精发酵使糖类变成酒精是一个纯化学过程,与生命活动无关。
法国生物学家巴斯德的发现: 巴斯德通过显微观察,提出酿酒中的发酵是由于酵母细胞的存在,没有酵母活细胞的参与糖类不可能变成酒精。
德国化学家李比希的观点: 李比希认为引起发酵的是酵母细胞中的某些物质,但他们只有在酵母细胞死亡裂解后被释放出来才发挥作用。
德国化学家毕希纳的实验: ①将酵母细胞进行研磨,得到不含酵母细胞的酶提取液 → 在这些汁液中加入葡萄糖 → 一段时间后冒出气泡,糖液变成了酒精。
②糖液中加入活酵母细胞,糖液也会变成酒精 ③毕希纳将酵母细胞中引起发酵的物质称为酿酶。
美国科学家萨姆纳的成果:萨姆纳用丙酮从刀豆中提取出了纯度较高的脲酶结晶,发现它可催化尿素分解为氨和二氧化碳,并用多种方法证明脲酶是蛋白质。
20世纪80年代, 美国科学家切赫和奥特曼的发现: 他们发现少数R NA 也有生物催化作用。
1771年英国普利斯特利植物可以更新空气没有发现光在植物更新空气中的作用,而是将空气的更新归因于植物的生长1779年荷兰英格豪斯重复普利斯特利的实验只有在阳光照射,且有绿叶时,植物才可以更新空气1845年德国梅耶能量转换和守恒定律光合作用时:光能→化学能理论推理1864年德国萨克斯对已在黑暗中进行了饥饿处理的绿叶做了以下实验:绿叶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淀粉①饥饿处理②自身对照:自变量:光照因变量:颜色1941年美国鲁宾和卡门C18O2+H2O→O2 H218O+CO2 →18O2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水①利用了同位素标记法②相互对照:自变量:标记物质因变量:O2的放射性密闭玻璃罩+ 蜡烛/小鼠↓蜡烛熄灭小鼠窒息死亡密闭玻璃罩+ 绿色植物+蜡烛/小鼠↓蜡烛不易熄灭小鼠不易窒息死亡美国卡尔文用14C标记的14CO2,供小球藻进行光合作用,然后追踪检测其放射性探明了CO2中的碳在光合作用过程中转化成有机中的碳的过程,即卡尔文循环:利用了同位素标记法考点五、遗传学研究的重大发现——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1.科学研究方法:假说演绎法2.成功的原因:①选择了适宜的实验材料:豌豆,其为自花闭花受粉作物,且有多对易于区分的性状。
②运用数学统计的方法对子代的表现型进行分析。
③遵循了由简到繁的研究规律,先研究一对相对性状,再研究多对相对性状。
3.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研究(1)基因分离定律:①实验过程及结果:②孟德尔的假说:③设计实验验证假说:子代表现型:高茎矮茎预测比例: 1 : 1实际结果:30 34④结论:测交实验所获得的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高茎:矮茎1:1,与预期比例相吻合。
所以假说成立,即得到了基因分离定律。
(2)基因自由组合定律①实验过程及结果:②孟德尔的假说:两对相对性状分别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F1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产生4种数量相等的配子受精时,4种类型的雌雄配子结合的几率相等据假说得到的相关结论F2中4种表现型,9种基因型分别为:YYRR、YYRr、Yr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F2的基因型中纯合子占4/16(1/16YYRR+1/16YYrr+1/16yyRR+1/16yyrr),杂合子占:1 -4/16=12/16。
F2的表现型中双亲类型(9/16Y_R_+1/16yyrr)占10/16,重组类型占6/16(3/16Y_rr+3/16yyR_),双显性占9/16,单显性(绿圆、黄皱)各占3/16,双隐性占1/16。
③设计实验验证假说:实验方案及结果预测:杂合体F1与隐性纯合体杂交预测依据F1产生4种数量相等的雌、雄配子实际结果黄圆黄皱绿圆绿皱 31 27 26 26实验结论F1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之间的分离和非等位基因之间重组互不干扰非等位基因可自由组合。
④结论:通过测交实验,所获得的F2代各种性状及其比例为黄圆:黄皱:绿圆:绿皱1:1:1:1,与预期比例吻合,证实了F1产生了比例相同的四种配子,假说成立。
于是便得到了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考点六、遗传学研究的重大发现——减数分裂的研究:奠定了遗传的细胞学基础德国动物学家魏斯曼预言在精子和卵细胞成熟的过程中存在减数分裂过程,后来被其他科学家的显微镜观察所证实。
减数分裂过程如下图:考点七、遗传学研究的重大发现——基因位于染色体上1. 萨顿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类比推理法)(1)假说内容:基因是有染色体携带者从亲代传递给下一代的。
即基因在染色体上。
(2)假说依据: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
(3)研究方法:类比推理法,将看不见的基因和看得见得染色体的行为进行类比,根据其行为的一致性,大胆提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
2. 摩尔根果蝇杂交实验——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证据(1)研究方法:假说演绎法(2)选材:果蝇,较常见,且易饲养、繁殖快和后代多。
(3)研究历程:①实验过程及结果:②对实验结果的理论解释(假说):性染色体与常染色体:性染色体是指雌雄异体的生物决定性别的染色体;常染色体是指与性别决定无直接关系的染色体。
果蝇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如下:果蝇染色体总数常染色体数性染色体数染色体组成雌果蝇4对均为3对1对(同型)6+XX(同型)雄果蝇4对1对(异型)6+XY(异型)设控制果蝇眼色(红、白眼)的基因只在X染色体上,且Y染色体上无其等位基因,可解释上述遗传现象,遗传图解如下:③设计测交等实验验证假说:控制果蝇红眼与白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④结论:基因在染色体上考点八、遗传学研究的重大发现——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1. 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证据(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体内转化实验体外转化实验实验者格里菲思艾弗里及其同事培养细菌用小鼠(体内)用培养基(体外)实验原则R型细菌与S型细菌的毒性对照S型细菌各成分作用的相互对照实验结果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能使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S型细菌的DNA使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实验结论S型细菌体内有“转化因子”S型细菌的DNA是遗传物质两实验联系:(1)所用材料相同,都是肺炎双球菌的R型和S型。
(2)体内转化实验是基础,仅说明S型细菌体内有“转化因子”,体外转化实验进一步证明“转化因子”是DNA。
(3)两实验都遵循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
(2)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①实验材料:噬菌体和细菌(大肠杆菌)②实验目的:证明DNA是遗传物质④实验过程:做2组对照实验,一组用32P标记DNA,一组用35S标记蛋白质,如下图:标记噬菌体:首先用含32P或35S的培养基(注意对培养基进行高压蒸汽灭菌)培养大肠杆菌(标记的大肠杆菌),然后将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