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越剧流派唱腔艺术
越剧唱法技巧
越剧唱法技巧
越剧唱法技巧是指在越剧演唱过程中需要掌握的一系列技巧。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越剧唱法技巧:
1. 曲调特点:越剧曲调以高亢激昂为主,需注意声音的明亮、准确、柔韧。
2. 腔调技巧:越剧中有许多独特的腔调,如骂腔、话腔、跌腔等,演唱时要注意把握好每个字音、音节的变化和语调的起伏。
3. 口腔控制:越剧演唱需要通过舌尖、喉咙、唇齿等部位的灵活控制来表现出各种音调、音色变化。
4. 头腔共鸣:越剧演唱时要注意运用头腔共鸣,使声音更加悦耳动听。
5. 音量控制:越剧演唱旋律高亢,但也要注意合理控制音量,使声音宏亮而不过分刺耳。
6. 发声技巧:越剧演唱要注意用腹式呼吸,注重呼气力度的均匀和控制,使声音富有力量和感染力。
7. 节奏感和音准:越剧演唱需准确把握每个字音和音调的长度、节奏,保持良好的音准。
8. 语言表达:越剧演唱要注意通过声音的变化和语言的表达来准确传达剧情和情感。
9. 身体语言配合:越剧演唱不单单是嘴巴的发声,还需要充分利用身体语言来配合表演,使唱腔更具感染力。
以上是一些常用的越剧唱法技巧,但实际上,越剧是一门非常复杂的艺术形式,唱法技巧还包括很多其他的因素,如音乐理论、角色演唱技巧等。
只有通过长期的学习和实践,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和艺术修养,才能真正掌握越剧唱法技巧。
越剧流派特点
越剧流派特点
1. 越剧范派那叫一个独特!听听那醇厚的唱腔,就像一杯陈酿老酒,韵味十足哇!比如《梁山伯与祝英台》里范派的演绎,梁山伯的深情被表现得淋漓尽致,哎呀,真的是太绝了!那个情感的投入,能一下子就把你抓住,让你沉浸在故事里,跟着一起欢喜悲伤。
2. 越剧尹派简直就是细腻的代名词呀!它就好像是一阵温柔的春风,轻轻拂过你的心田。
像《何文秀》中尹派的表演,那细腻的情感处理,真的是叹为观止!那声音婉转动听,仿佛能把角色的每一丝情绪都传递给你,让你不由自主地陶醉其中。
3. 哎呀,越剧陆派那可是相当有韵味!就如同是夜空中一颗闪亮的星星,格外耀眼。
拿《珍珠塔》来说吧,陆派呈现出的那种独特的魅力,真的让人眼前一亮!那唱腔中的韵味,不正是越剧魅力的体现吗?难道你不想去感受感受?
4. 越剧毕派那可是充满活力呀!恰似那活力四射的火焰,热烈而奔放。
在《三笑》里毕派的演绎,哇,那活泼的感觉简直要溢出来了!让人忍不住也跟着一起欢快起来,这就是越剧的魔力呀!
5. 越剧徐派简直太帅了!仿佛是一把锐利的剑,气势十足。
当看《红楼梦》里徐派的表演时,那豪迈的气概,真的是太震撼了!能让你深深感受到越剧的丰富多彩,你难道不想体验一下这种震撼吗?
6. 越剧袁派真的是太经典啦!就如同古老的宝藏,越挖越有惊喜。
像在《祥林嫂》中袁派的展现,那种经典的韵味,会一直萦绕在你的心间。
这就是越剧流派的魅力所在呀,真的是让人爱不释手!
我觉得越剧的这些流派都各有千秋,共同构成了越剧绚丽多彩的世界,都值得我们好好去欣赏,去品味。
越剧的特点艺术基本特色
越剧的特点艺术基本特色越剧的特点艺术基本特色越剧是中国第二大剧种,有第二国剧之称,又被称为是“流传最广的地方剧种” ,有观点认为是“最大的地方戏曲剧种”,在国外被称为“中国歌剧”。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越剧的特点,希望能帮到大家!越剧的特点越剧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声腔清悠婉丽优美动听,表演真切动人,极具江南灵秀之气;多以“才子佳人”题材的戏为主,艺术流派纷呈。
越剧流派唱腔由曲调和唱法两大部分组成,在曲调的组织上,各派都有与众不同的手法和技巧,通过旋律、节奏以及板眼的变化,形成各自的基本风格。
特别是起调,落调,句间、句尾的拖腔,以及旋律上不断反复、变化的特征乐汇和惯用音调等,更是体现各流派唱腔艺术特点的核心和关键。
在演唱方法上,则大都集中在唱字、唱声、唱情等方面显示自己的独特个性,通过发声、音色以及润腔装饰的变化,形成不同的韵味美。
有些细微之处,还包括着不少为曲谱难以包容,也无法详尽记录的特殊演唱形态,却更能体现各流派唱腔的不同色彩。
越剧主要流行于浙江、上海、江苏、福建等江南地区,鼎盛时期除西藏、广东、广西等少数省、自治区外,全国都有专业剧团存在,据初步统计,约有280多个,业余剧团更有成千上万,不胜统计。
在海外亦有很高的声誉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当为流传最广之地方剧种。
越剧的经典剧目至2006年,越剧有大量上演剧目,其中有影响而又经常演出的剧目如:《梁山伯与祝英台》《红楼梦》《西厢记》《祥林嫂》《何文秀》《碧玉簪》《追鱼》《情探》《珍珠塔》《柳毅传书》《五女拜寿》《沙漠王子》《盘夫索夫》《盘妻索妻》《九斤姑娘》《山河恋》《玉堂春》《血手印》《孟丽君》《打金枝》《玉蜻蜓》《荆钗记》《西园记》《春香传》《白蛇传》《李娃传》《白兔记》《汉宫怨》《红丝错》《花中君子》《汉文皇后》《三看御妹》《金殿拒婚》《孔雀东南飞》《王老虎抢亲》《穆桂英挂帅》《陆游与唐琬》《狸猫换太子》《家》等。
《中国越剧大典》记载的代表性优秀剧目共有375个。
越剧魅力:历史、唱腔、表演与传承
越剧魅力:历史、唱腔、表演与传承越剧是中国传统戏曲形式之一,其发展历程丰富多彩,充满艺术魅力。
以下是越剧的概述、历史发展、唱腔、表演艺术、经典剧目、传承与保护等方面的介绍。
一、越剧概述越剧是中国戏曲中重要的剧种之一,以其优美的唱腔和独特的表演风格而著称。
越剧流行于浙江、上海、江苏、福建等地区,是中国戏曲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越剧以唱为主,以唱腔和表演为主要表现手段,通过细腻的情感和音乐化的语言展现出戏曲艺术的独特魅力。
二、历史发展越剧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末民初时期,由嵊县一带的地方戏曲形式——嵊腔发展而来。
嵊腔在发展中不断吸收其他戏曲形式的精华,逐渐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的越剧。
20世纪20年代,越剧进入上海,受到了广泛欢迎,成为了当时中国戏曲界的明星。
随后,越剧的表演风格和形式不断发展完善,出现了众多著名演员和剧团,成为了中国戏曲艺术的重要代表之一。
三、唱腔越剧的唱腔优美动听,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越剧的唱腔以平腔为主,旋律优美,婉转悠扬,富有抒情色彩。
同时,越剧的唱腔也具有高亢激昂的特点,能够表现出角色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此外,越剧的唱腔还吸收了其他戏曲形式的精华,如京剧、昆曲等,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唱腔体系。
四、表演艺术越剧的表演艺术独特而细腻,注重人物性格和情感的刻画。
越剧演员的表演讲究身段、手势、眼神、台步等各方面的配合,通过细腻的表演手法来刻画角色的内心世界。
越剧的表演风格以抒情为主,强调情感的表现和抒发,通过音乐化的语言和舞蹈化的动作来展现角色的情感和性格。
五、经典剧目越剧有许多经典剧目,如《红楼梦》、《西厢记》、《梁祝》等。
这些经典剧目在情节、人物塑造、唱腔设计等方面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是越剧艺术的代表之作。
其中,《红楼梦》是越剧的经典之作,通过细腻的人物刻画和情感表达,展现了宝黛之间的爱情悲剧。
这部戏至今仍然深受观众喜爱,是中国戏曲艺术的瑰宝之一。
六、传承与保护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越剧的传承和发展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论越剧尹派的艺术特色
论越剧尹派的艺术特色越剧起源于浙江,是中国戏曲中地位重要的剧种之一。
其曲调轻盈、婉转柔美,善于表达女性内心情感。
而尹派作为越剧中的代表性派别,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精湛的艺术技艺享誉中外。
在众多的越剧派别中,尹派被誉为“越剧之花”,其艺术风格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和推崇。
本文将介绍尹派在艺术特色方面的几个方面。
精湛的唱腔技艺越剧中唱腔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是越剧艺术的核心。
而尹派的唱腔技艺非常精湛,特别是在咬字、抑扬顿挫等方面更是独具特色。
尹派唱腔在传承过程中更是不断完善,创新,从而形成了独家技艺。
尹派唱腔以其声情并茂、扣人心弦的效果,成为其代表性的艺术特色。
精致的表演技巧尹派艺术的另一个特点在于其精致的表演技巧。
尹派表演技巧包括舞台动作、眼神、手势等方面,更加注重舞台效果的营造,表演画面更为精湛、细腻。
这种精致以及在精致中体现出的情感,也是尹派在艺术方面非常具有特色的地方。
具有故事性的剧本尹派的剧目也是其艺术特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尹派剧本通常选材优秀,选题深刻。
尹派剧本具有丰富的内涵,剧情曲折,富有戏剧性。
同时,剧中的人物情感也是尹派剧本很重要的一部分,常常采用典型的社会人物形象、丰富的人物性格和精致的人物塑造。
这样的剧本不仅可以让观众欣赏到优美的唱腔、精湛的表演技巧,同时也能够体会到人物角色中的人生感悟。
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尹派的艺术作品在文化底蕴方面也非常深厚。
尹派注重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通过演绎经典传统故事、名著、戏剧等,吸收中华优秀文化精髓,升华了尹派艺术的魅力。
尹派还在表演过程中,注重梳理出历史人物和文化场景的时代秩序,使得其表演则更富历史感和时代感。
这样的文化根基,使得尹派的艺术不仅艺术表现,更具有深远的思想和文化价值。
总结越剧尹派以其精湛的唱腔技艺、表演技巧,以及具有故事性、文化深度等多种艺术特色赢得了广泛的认可和喜爱,同时也对中华传统戏曲的发展和传承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通过对尹派艺术特色的介绍和阐述,我们相信越剧尹派的价值和魅力深深烙印在众多越剧爱好者及戏迷的记忆中,成为珍贵的文化传统。
戏剧鉴赏-越剧的浅谈
我所了解的中国传统戏剧——越剧摘要:越剧是位居京剧后,我国第二大剧种,她的优雅柔美的唱腔,细致抒情的人物塑造,细腻文雅的表演,吸引了大量观众。
关键词:优雅柔美,唱腔,细致抒情,人物塑造,细腻文雅,表演一、优雅柔美的唱腔在中国的几大戏曲种类中,越剧是目前中国第二大剧种。
因为越剧以吴侬方言为基础,故江浙一带人听起来较能理解。
越剧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声腔清悠婉丽优美动听,表演真切动人,极具江南灵秀之气,主要流行于浙江、上海、江苏、福建等地区。
其发展历史大致如下:(1)越剧是由男性创建的,但到30年代初,女子越剧的兴起,从而越剧达到鼎盛时期。
女子本身拥有“柔”的特征是男子不可比的,从而婉转优美、抒情动人的唱腔成为越剧最大的特色。
越剧的唱腔是依据剧中人的情感设计的。
越剧经典曲目《梁山伯与祝英台》中可歌可泣的爱情,《白蛇传》中雷峰塔离别时的不舍,都需要越剧中的以情动人来体现。
(2)越剧是柔和优美的女性戏曲。
由女性扮演、善于表现妇女命运、最博女性观众喜爱的女性戏曲。
女性戏曲之能够确立,关键是"女小生"的产生。
培养女小生的难度要比花旦大,也最为女性观众所注目。
美丽的女性能装旦的不一定能装小生,对女小生的要求是俊美,是清奇脱俗,潇洒飘逸,富于书卷气;切忌卖弄女相,一味取媚。
由于小生由女性扮演,也就决定了这个剧种的题材以"生旦传奇"为主,其风格基调以柔和优美取胜(3)对于女子越剧来说,"反常形式"这个包袱完全可以不背了。
演剧艺术的本性是通过假扮创造出有审美意义的动作形象。
无论男扮男、女扮女,还是男扮女、女扮男,都是假扮,都合乎演剧艺术的本性,其艺术价值的高低,在于所创造的形象具有多大审美意义,并不在于演员与角色的性别是否一致。
越剧唱腔根据几个越剧宗师级人物如“越剧十姐妹”及后来的金彩凤等可以分成袁派、尹派、徐派、范派、毕派、陆派、傅派、王派、戚派、吕派、张派、竺派、金派等。
越剧十三大流派介绍
越剧是中国传统戏曲之一,有十三大流派,每个流派都有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演特点。
以下是对越剧十三大流派的简要介绍:
1. 袁派:由袁雪芬创立,唱腔婉转细腻,表演真切自然。
2. 尹派:由尹桂芳创立,唱腔深沉洒脱,表演刚健洒脱。
3. 范派:由范瑞娟创立,唱腔高亢激昂,表演富有激情。
4. 傅派:由傅全香创立,唱腔华丽婉转,表演细腻传神。
5. 徐派:由徐玉兰创立,唱腔高亢明亮,表演激昂奔放。
6. 戚派:由戚雅仙创立,唱腔朴实流畅,表演自然大方。
7. 王派:由王文娟创立,唱腔委婉柔美,表演细腻动人。
8. 毕派:由毕春芳创立,唱腔高亢激昂,表演刚健洒脱。
9. 张派:由张云霞创立,唱腔华丽婉转,表演细腻传神。
10. 吕派:由吕瑞英创立,唱腔清新甜美,表演自然大方。
11. 金派:由金采风创立,唱腔婉转柔美,表演细腻动人。
12. 陆派:由陆锦花创立,唱腔高亢激昂,表演富有激情。
13. 竺派:由竺水招创立,唱腔深沉洒脱,表演刚健洒脱。
这些流派各具特色,为越剧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每个流派都有其代表作品和代表人物,如《梁山伯与祝英台》、《红楼梦》、《西厢记》等经典剧目,以及袁雪芬、尹桂芳、范瑞娟、傅全香、徐玉兰等著名表演艺术家。
这些流派的传承和发展,使得越剧成为了中国戏曲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越剧唱腔资料
越剧唱腔越剧的音韵有阳长韵、铜钟韵、番兰韵、腰晓韵、临青韵、来采韵等。
“闪电红星”支兰芳的唱腔:四工腔新颖别致,清新,有“支腔兰调”之称。
她的老搭档马樟花:嗓音清润,吐字清晰。
徐玉兰:高亢华丽。
唱腔的转折、起伏、休止、延长。
王文娟是“王派唱腔”创始人,其演唱风格清丽柔美,韵味醇厚,于平和中见华彩。
如《红楼梦》中的林黛玉。
她曾遇到的问题:男女唱腔不同调,我平时习惯唱升F调,同调的话男演员唱不上去,改唱F调对我又太低,最后还是决定我唱F调。
曲调问题没有解决,失败也是意料中的事情,后来经过音乐工作者和演员多次研究和试唱,最终采用了尺调同调异腔的方法。
技巧和唱腔一样,都应该是服务于人物,以传达人物当时的心情为目的。
戏没有情,不动人;戏没有理,不服人;戏没有技,不惊人,戏要从难处做。
艺术必须来自于生活真实,但不能照搬生活真实。
王文娟:唱腔设计是戏曲创作中的重要一环,过去主要是由演员个人完成的,演员根据自己的想法演唱,琴师跟着拉,经过几次摸索,唱法比较成熟之后,再由作曲记谱固定下来。
应该说,这种做法还留有不少“路头戏”的痕迹。
后来,越剧院先对部分重点剧目“定腔定谱”,其余剧目仍沿用过去的方法,直到上世纪50年代后期,越剧院的演出剧目全面实行“定腔定谱”,首先由作曲勾勒出整个戏音乐、角色唱腔的框架,比如这段唱腔建议用“尺调慢板”,这段用“弦下调”,并且设计全剧的伴奏、幕后合唱等。
演员在作曲草拟的音乐框架中,自己思考并设计人物唱腔,然后在琴师的伴奏下试唱,在试唱中,作曲会提出一些建议和意见,比如“这里最好用个高音,强调一下”,“这里是不是加一个装饰性的小腔?”琴师也一起参与意见,通过反复试唱比较,大家决定最好的一个版本,由作曲记谱固定下来。
《红楼梦》也是在这样的唱腔设计程序下完成的,我认为,这是一个比较合理的程序,通过作曲、演员和琴师共同合作,既体现了演员的个性风格以及对剧情角色的理解,也吸收了作曲等音乐素养较高的专业人员的意见。
浅谈越剧流派唱腔艺术
浅谈越剧流派唱腔艺术越剧流派包括剧目、唱、念、做等各种艺术因素。
集中体现在所塑造的典型艺术形象中,其中,唱腔所具有的独创性最强,特点最突出,影响也最大,因此人们称之为流派唱腔。
越剧的流派唱腔由曲调和唱法两大部分组成。
在曲调的组织上,各派通过旋律、节奏以及板眼的变化形成各自的独特风格,在演唱方法上则通过发声、音色以及润腔装饰的变化形成不同的韵味美。
由于各艺术家的师承、特长、情趣不同,所以即使同一个行当,演同一个人物,唱同一段唱腔,不同流派的艺术家也各有独创,使艺术形象呈现出不同的风貌。
下面来谈谈几个越剧流派唱腔的特点:一、越剧徐派唱腔徐玉兰根据自己的嗓音特长,拉宽音区,大跨度的跳跃,使唱腔层次分明,刚劲有力,突破了原有的旋律结构,形成了自己唱腔特色。
1 扩展音区越剧的基本起音一般是低音的5音和1音。
徐玉兰则大多用低音的3音。
如《是我错》“已丢面目半点无”,第一个音就是低音的3,向下降了三度。
最高的音可以到高音的1,如《金玉良缘》的“满意的事”的“事”字就比一般唱腔高了四度。
这样,原来只有八度的音区,徐派唱腔扩充到将近两个八度的使用音区,增加了近一倍。
如此宽阔的音区,为感情舒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也有了随意变化的自由。
2 音型大跳在演唱上,音型大跳属高难度的技功,掌握不好,听起来别扭,唱起来拗口。
徐派唱腔却比较广泛地使用这一特殊的手法。
徐派唱腔中的大跳,多数安排在重句上。
依据不同的感情、不同的字音有不同的用法,跳音之间以唱法润腔连接。
有使用圆滑的,有使用装饰音的,有用切分音的,也有用滑腔延长节拍的,在字韵允许的情况下,也有直接跳的。
《哭庙》中有一句唱词:“先帝你在天之灵你可知道”,前半句以呼叫为主,用了高音i,到后半句询问式的感情时,又突然降低到5音,完成了急速的音间转换,使唱词的感情表达得清楚、准确。
掌握这种技巧,需要有较高的演唱技巧。
3 连用高音这里的高音,一般是指G调5,D调的i以上的高音,越剧大多使用这两个以下的音区。
越剧唱腔介绍
越剧唱腔介绍
《越剧唱腔介绍》
嘿,今天咱来聊聊越剧唱腔呀!越剧那可是咱的宝贝艺术呢!
我记得有一次去看越剧表演,那场景到现在我都忘不了。
一进剧场,就感觉自己仿佛穿越到了另一个世界。
舞台上的演员们穿着漂亮的戏服,那扮相真叫一个美呀!当音乐响起,演员们一亮嗓,哇塞,那声音简直太好听了。
越剧的唱腔那真的是有独特的魅力。
它不像有些唱腔那么高亢激昂,而是有一种特别的婉转悠扬。
就好像是山间的小溪,潺潺流淌,特别柔和。
而且呀,演员们在唱的时候,那表情、那动作,配合得恰到好处,真的是让你完全沉浸其中。
比如说小生的唱腔,清亮中带着一丝韵味,听着就感觉那小生好帅气呀。
花旦的唱腔呢,则更加的甜美细腻,仿佛能掐出水来似的。
还有老旦的唱腔,沉稳又有气势,一开口就感觉特别有故事。
在那场表演中,有一段花旦的唱段,那演员唱得可投入了,声音就像百灵鸟一样动听。
我当时都听入迷了,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舞台,感觉自己的心都跟着她的声音飞走了。
等她唱完,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我也使劲地鼓掌,手都拍红了。
越剧的唱腔就是这样,它能把你带入一个个精彩的故事中,让你感受到其中的喜怒哀乐。
它不仅仅是一种声音,更是一种情感的表达,一种艺术的魅力。
总之呢,越剧唱腔真的是太棒啦!如果你还没听过越剧,那可一定要去听听,相信你一定会被它吸引的。
去感受一下那婉转的唱腔,去体验一下越剧的独特魅力吧!哎呀,不说了,我现在又想去回味一下那次精彩的越剧表演啦!。
越剧简介:越剧介绍越剧简介
越剧简介:越剧介绍越剧简介话题:越剧简介物质文化遗产越剧越剧介绍越剧——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全国第二大剧种。
越剧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声音优美动听,表演真切动人,唯美典雅,极具江南灵秀之气;多以“才子佳人”题材的戏为主,艺术流派纷呈。
主要流行于:上海、浙江、江苏、福建、江西、安徽等广大江南地区,以及北京、天津等大部北方地区。
建国后,越剧多次随周恩来总理出访各国,在海外亦有很高的声誉和广泛的群众基础。
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上,在周恩来的指示下,新中国第一部彩色戏曲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被用来招待外宾,获得了广泛的赞誉。
是影响最广的地方剧种。
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发展历史:流行于浙江省嵊州市一带的地方剧种,距今已有八十年的历史。
越剧的前身,是二十世纪初流传于浙江嵊县一带的小型演唱班子,它以山歌小调为基础,人称“小歌班”。
在这一阶段全由男演员扮演。
后来,“小歌班”吸收了余姚滩簧、绍剧等剧种的剧目、曲调和表演艺术,逐渐得到发展,并增加了男女合演;至三十年代,它又演变为全是女子演出。
1938年后,使用“越剧”这一名称。
(2)行当:小生、花旦、老旦、丑角。
(3)艺术特色:越剧流派唱腔由曲调和唱法两大部分组成,在曲调的组织上,各派都有与众不同的手法和技巧,通过旋律、节奏以及板眼的变化,形成各自的基本风格。
特别是起调,落调,句间、句尾的拖腔,以及旋律上不断反复、变化的特征乐汇和惯用音调等,更是体现各流派唱腔艺术特点的核心和关键。
在演唱方法上,则大都集中在唱字、唱声、唱情等方面显示自己的独特个性,通过发声、音色以及润腔装饰的变化,形成不同的韵味美。
有些细微之处,还包括着不少为曲谱难以包容,也无法详尽记录的特殊演唱形态,却更能体现各流派唱腔的不同色彩。
袁雪芬越剧唱腔艺术分析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8 - 9 6 4 0 . 2 0 1 5 . 0 7 . 1 1 7
袁 雪芬越剧 唱腔艺 术分 析
关春 玲
( 许 昌职 业技 术学 院 , 河南 许 昌 4 6 1 0 0 0 )
摘
要: 越剧 唱 腔是 塑造 人 物形 象、 刻 画人 物性 格 的 主要 手段 , 也 是 演 员与观 众 交 流沟 通 的有 效 渠道 。越
以袁雪芬为代表的越剧姐妹 , 为抗 日救 国、 振兴 据鲁迅小说 《 祝福 》 改编 的越剧 《 祥林嫂 》, 使越剧的
尺调腔是在四工腔基础上 , 吸收京剧二黄的过门而创 中华 , 树起 新 的越剧 旗 帜 , 对 越 剧进 行 大 胆革 新 。根
提供 了更有利 的条件 。因此 , 尺调腔很快 4 0 年代中期 , 袁雪芬形成 了委婉深沉 的袁派唱腔 , 特 音乐形象 , 点是朴实稳健 , 音色厚实 , 具有浓郁的韵味。 在越剧界流传开来 , 并不断丰富和完善 , 成为越剧 的 在长期越剧艺术实践 中, 袁雪芬不是一成不变地 主腔 。在 这 个基 础 上 , 进 一 步衍 化 、 发 展 出越 剧 唱 腔
各种创新唱腔表现方法, 值得深入学习和研究。 创 立 尺调腔 。 为 越剧 唱腔 艺术 开辟 新道路
一
有满足 , 她对越剧唱腔艺术的改革充满信心 , 并且继
续 向前 探 索 。她 在 唱 腔方 面 的进 步 , 不 是 孤立 的 , 而
、
越剧改革初期 , 音乐唱腔仍沿用原来的四工腔为 是 与 开 拓 新 的表 现 内容 、 加 深 对 人 物 的理 解 紧 紧结
中图分 类号 :J 6 1 7 . 5 文献 标识 码 :A 文 章编 号 :1 0 0 8 . 9 6 4 0( 2 0 1 5 )0 7 . 0 2 4 9 — 0 2
【越剧流派艺术】
【越剧流派艺术】【越剧流派艺术】【尹派】尹派是尹桂芳创立的越剧小生流派。
尹派的特点是委婉缠绵,洒脱深沉,纯朴隽永,清新舒展,是一种典型的以柔为主、柔中寓刚的风格。
【范派】范派是范瑞娟创立的越剧小生流派。
她运用丹田之气和头腔共鸣相结合的发声方法,中低音厚实,高音响亮有力,使唱腔凝重大方,富有阳刚之美。
【毕派】毕派是毕春芳创立的越剧小生流派。
毕春芳唱腔明朗豪放,流畅自如,具有粗犷的男性特点。
她的嗓音脆亮,音域较宽,行腔棱角分明,音调富有弹性。
【陆派】陆派是陆锦花创立的越剧小生流派。
陆锦花最擅演穷生戏,她表演潇洒儒雅,含蓄大方,动作简练传神;她的嗓音清亮,音质纯净,音调朴实流畅。
【徐派】徐派是徐玉兰创立的越剧小生流派。
徐玉兰唱腔的特点是高亢激昂,热情奔放,刚柔并蓄,华彩跌宕。
【袁派】袁派是袁雪芬创立的越剧旦角流派。
袁派唱腔的特点是质朴平易,委婉细腻,深沉含蓄,韵味醇厚。
【傅派】傅派是傅全香创立的越剧旦角流派。
傅派唱腔的特点是婉转圆润,华彩绮丽,曲调跳跃多姿,小腔丰富,演唱的时候富有激情。
【戚派】戚派是戚雅仙创立的越剧旦角流派。
戚雅仙以“悲旦”著称,她根据自己音色醇厚的特长,充分发挥中低音区的唱腔旋律,呈现出独特的风格。
【吕派】吕派是吕瑞英创立的越剧旦角流派。
吕派唱腔曲调活跃多变,擅长在中高音区运用俏丽的小腔,较多采用大幅度的音程跳动使唱腔旋律华彩,富有活力。
【金派】金派是金采风创立的越剧旦角流派。
金采风的唱腔婉转秀丽,刚柔相济。
她的嗓音明亮,行腔自然流畅;特别讲究念白的抑扬顿挫,具有音乐性。
【王派】王派是王文娟创立的越剧旦角流派。
王派唱腔很注重音调节奏与语势感情的结合。
王文娟的唱腔平易朴实,自然流畅,韵味浓郁。
【张派】张派是张云霞创立的越剧旦角流派。
张云霞的唱腔中行腔变化丰富,真假音结合运用自如,对同一行当的不同人物,她据各自的性格赋予不同的音乐形象。
论越剧流派唱腔的传承和创新运用
《戏剧之家》2018年第11期 总第275期51戏剧研讨论越剧流派唱腔的传承和创新运用胡小凤(绍兴市柯桥区越剧艺术传习中心 浙江 绍兴 312000)【摘 要】越剧流派唱腔是越剧演员的艺术财富,越剧演员要虚心学习、打好基础,因人制宜、因剧制宜学习和运用流派唱腔,要始终保持对艺术探索和饥渴感,努力形成自己的风格。
【关键词】越剧;流派;唱腔;创新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8)11-0051-01作者简介:胡小凤(1983-),女,浙江绍兴人,大专学历。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越剧艺术传习中心,三级演员。
越剧是中国戏曲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起源于江南水乡的越剧,兼具小家碧玉的质朴纯真和大家闺秀的内涵神韵,天生灵秀,极擅抒情。
越剧以唱为主,唱腔温婉动人、典雅唯美,表演情真意切,形成了众多精彩纷呈的流派唱腔,为今天的越剧表演者留下了艺术财富。
一、越剧流派唱腔的演变所谓流派,是剧种发展兴盛到一定阶段才能产生,它的产生与唱、做、念等各种艺术元素都有紧密关系,并最终体现在演员塑造的舞台形象上。
就越剧流派而言,由于越剧自身的特点,唱腔在流派中影响最为明显,独创性也最强,因此人们习惯称为“流派唱腔”。
当然,这只是为了突出唱腔在越剧流派中的重要地位,而非狭隘地把唱腔等同于流派。
越剧的流派唱腔包括曲调和唱法两大板块,其中曲调又包括旋律、节奏、板眼等元素,唱法则包括发声、音色、润腔等技巧。
1942年,著名越剧大师袁雪芬对传统越剧进行了全面革新,革新后的新越剧一改以往越剧“小歌班”时期跳跃、明快“四工腔”,变成了哀婉舒缓唱腔曲调——尺腔调(袁雪芬与周宝才合创)及作为其反调的弦下腔(范瑞娟与周宝才合创),后来这两种曲调就成为了越剧主腔,也奠定了现在越剧流派曲调基石。
虽然越剧流派出现很早,在1945年左右已经形成,但直到1960年项管森写作《越剧唱腔研究》时,才第一次使用“流派”来阐述越剧唱腔特色。
十分钟弄明白越剧流派!有图有视频!(小生篇)
十分钟弄明白越剧流派!有图有视频!(小生篇)在我国各戏种中,越剧的历史并不是太悠久,从20世纪初登上浙江嵊县的农村舞台,至今也不过一百多年的历史。
若再往前推,越剧最早的萌芽是曲艺中的一种唱书形式,那也不过是清代咸丰年间才产生的。
然而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越剧已妥妥地坐稳了全国第二大戏种的交椅,南方不少戏迷甚至只听越剧,不听京剧。
需要强调的一点是,如今大家耳熟能详的女子越剧,并不代表越剧起初就是由女子来唱的。
她与京剧那些戏种一样,最早也是男人们来演唱的,只不过后来因种种原因,才由女子挑了大梁,并且发扬光大。
但前些年随着越剧王子赵志刚等人的崛起,舞台上又能看到一些男演员的身影了。
越剧发展到今天,生、旦流派纷呈,各尽其妙,但各流派的产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分期产生的。
在20世纪40年代最早涌现出了第一代流派,如生角中的尹(桂芳)派、徐(玉兰)派、范(瑞娟)派,旦角中的袁(雪芬)派、傅(全香)派。
50年代后又涌现出了第二代,如生角中的陆(锦花)派、毕(春芳)派,旦角中的王(文娟)派、戚(雅仙)派、金(采凤)派、吕(瑞英)派、张(云霞)派等。
此外老生还有张(桂凤)派、徐(天红)派、商(芳臣)派、吴(小楼)派等。
老旦中,目前唯一能被公认的流派似只有周(宝奎)派。
丑角尚无流派。
今天我们主要谈一谈越剧中的小生流派,也可以说从票友的角度,结合唱段谈谈各流派怎样欣赏。
早期越剧里小生其实只是作为旦角的配角,并不是一开始就生旦并重的,但后来女班逐渐兴起,小生就不再是配角而是重头戏了。
同是生行,京剧里老生是重头戏,越剧则小生是重头戏,这是两种戏剧在风格、旨趣上的重大差异。
越剧小生各派皆有不少经典唱段及优秀传人,不能一一举例,稍选段落,可窥一斑。
1、尹派开山祖师:尹桂芳(1919.12.1-2000.3.1),原名尹喜花,浙江新昌人,被称为“越剧皇帝”。
尹桂芳其实初学花旦,后改的小生。
流派特色:尹派可以说是越剧小生的第一大派,所谓“十生九尹”。
浅谈越剧艺术的表演与唱腔教学
1越 剧 艺 术 的 表 演 教 学
( ) 剧表 演 运 用 程 式 分 析 1越 越 剧 表 演 运 用 程 式 , 不 是 把 现 成 的 但 程式 , 当作 在 不 同剧 目 中可 以套 用 的 手 段 , 而 是 吸 取 了程 式 包 含 的 美 学 因素 , 据 不 根 同情 境 , 同 人物 的具 体 特 点 , 不 自然 地 运 用 在 剧 情进 展 中 。 譬如 人 物 出场 的 “ 相 ” 亮 , 传 统 戏 曲的 演 法 一 般是 以较 长 的 停 顿 、 富 有 雕 塑感 的 造 型 , 配以 强 烈 的打 击 乐 , 给观 众 以 鲜 明的 印 象 。越 剧 吸 收 了其 中 动 中取 静 、以 静 诠 动 , 富 有雕 塑 美 的 造 型 这 两 和 个 因素 , 将 “ 而 亮相 ”作 为 人物 特 定生 活过 程 的 一 个 环 节 , 以 表 现 人物 在 特 定 瞬 间 用 的 神 情变 化 和 心 理转 折 、人 物 气 质 、规 定 情境 中的思 想 活动 , 就 在 写意 的 “ 这 亮 相” 中融会进 写实 的成份 。如 《 , 红楼梦 中 贾 宝玉 第 一 次 出场 , 手转 佛珠 , 悦地 快 他 欢 步 走过 长 廊 , 而 入 室 , 然 见 到 黛 玉 受 到 转 忽 吸 引 , 地 一惊 , 猛 心理 上形 成 间 歇 。 这 个停 顿就 是 “ 相 ”把 人物 的 身 份 、心 情 、在 亮 家庭 中的 地 位 、对 黛 玉 的 态度 等 , “ ” 都 亮 了出 来 。传 统 的程 式化 表 演 , 表现 某 种 情 绪都有 一定的 套路 , 如悲伤 时 , 员用 譬 演 “ … …啊 … …啊 … …” 三声 , 上水 袖 掩 啊 加 面 , 表 示 哭 ; 剧 改革 中破 除 了 这 种程 式 就 越 化表 演 方 法 , 求 演 员情 动 于 中 而 形 于 外 , 要 哭 要 真 正 从 心 底 里 感 到 悲 伤 , 要 真 正 从 笑 心底 里 感 到 高兴 , 以 内心 活 动 为 根 据 , 要 再 设 计 外 部 动 作 , 部 动 作 要 细 致 地 传 达 出 外 人物 的 内 心括 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真 情 实 感 打 动 观 众 。 以 ( ) 演 员扮 演 的 角 色分 析 。 2女 由于 越 剧 的 剧 种 风 格 特 色 是 在 女 子 越 剧时 期 形 成 的 , 有 角 色都 由女 演 员 扮演 ; 所 又 由于 越 剧 改革 以 来 吸 收 了 昆 剧载 歌 载 舞 的特 点 , 及 受 到 上海 这 个大 城 市 文 化 环 以 境 、 众 审 美 情 趣 的 影 响 , 剧 表 演 注 重 越 美化 , 在美 学 形 态 基 本 属于 柔 美 、秀 美 的范 畴 。这 一点 , 与京剧 、绍 剧 、绑 子 系统 的剧 种不 同 。如 《 红楼 梦 中 “ 玉 葬花 ” 黛 这段 戏 的 表演 , 玉 一 莽 花 , 黛 面 一面 唱 “ 葬 花词 ” 王文 娟 演 出时 , 意 把 范 锄 、 花 篮 , 注 等道 具 以 及水 袖 舞 动 起 来 。这 种 舞 动 , 既 是 形 体 动 作 的 美 化 , 是 人物 在 特 定 环 境 又 中 感情 的 抒 发 , 使无 形 的 内 心 活 动 通 过 动 作的 造 型 、节 奏 、 幅 度 、变 化 给 人 以 直 观 的感 受 , 演 与 唱结 合 , 生一 种 富 有 诗 情 表 产 画意 的 意境 感 。越 剧 表演 吸收 了其 他 剧 种 的艺 术 成果 , 学 来 的 东 西 又加 以越 剧 化 。 但 所 谓 “ 剧 化 ” 主 要 是从 创造 角 色 的 需要 越 , 出发 , 那 些 越 剧 柔 美 抒 情 的 风 格 不 够 协 把 调 的 因素 , 以 削 弱和 改 变 , 不 足 以 表 现 予 对 之处 , 另行 设计 。如傅 全 香演 《 探 中 则 情 的 “ 神 ”这场 戏 , 打 曾一招 一式 地 向 川剧 学 习 , 川剧 演 出 中人 物 外 部 动作 比较 刚 烈 , 但
论越剧流派唱腔的传承和创新运用
论越剧流派唱腔的传承和创新运用越剧是中国戏曲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起源于江南水乡的越剧,兼具小家碧玉的质朴纯真和大家闺秀的内涵神韵,天生灵秀,极擅抒情。
越剧以唱为主,唱腔温婉动人、典雅唯美,表演情真意切,形成了众多精彩纷呈的流派唱腔,为今天的越剧表演者留下了艺术财富。
一、越剧流派唱腔的演变所谓流派,是剧种发展兴盛到一定阶段才能产生,它的产生与唱、做、念等各种艺术元素都有紧密关系,并最终体现在演员塑造的舞台形象上。
就越剧流派而言,由于越剧自身的特点,唱腔在流派中影响最为明显,独创性也最强,因此人们习惯称为“流派唱腔”。
当然,这只是为了突出唱腔在越剧流派中的重要地位,而非狭隘地把唱腔等同于流派。
越剧的流派唱腔包括曲调和唱法两大板块,其中曲调又包括旋律、节奏、板眼等元素,唱法则包括发声、音色、润腔等技巧。
1942年,著名越剧大师袁雪芬对传统越剧进行了全面革新,革新后的新越剧一改以往越剧“小歌班”时期跳跃、明快“四工腔”,变成了哀婉舒缓唱腔曲调——尺腔调(袁雪芬与周宝才合创)及作为其反调的弦下腔(范瑞娟与周宝才合创),后来这两种曲调就成为了越剧主腔,也奠定了现在越剧流派曲调基石。
虽然越剧流派出现很早,在1945年左右已经形成,但直到1960年项管森写作《越剧唱腔研究》时,才第一次使用“流派”来阐述越剧唱腔特色。
当时,他分析了袁雪芬、范瑞娟、傅全香、徐玉兰、戚雅仙、陆锦花6位表演艺术家的唱腔特点,并称为“流派”,从此有了越剧六大流派的说法。
此后的1964年,戏曲音乐专家贺仁忠、芦炳容等人又提出了浙江四大女小生越剧流派,即陈佩卿派、毛佩卿派、金宝花派和高爱娟派。
当然,业界对于越剧流派的观点并非完全认同,也有些学者认为有些演员的唱腔虽然有特色,但还未达到可称为流派的高度。
二、越剧流派唱腔的艺术特点目前业界公认的越剧流派有十三个,即袁雪芬派、范瑞娟派、尹桂芳派、傅全香派、徐玉兰派、戚雅仙派、王文娟派、陆锦花派、毕春芳派、张云霞派、吕瑞英派、金采风派和张桂凤派。
越剧唱腔的运用和发展趋势
越剧唱腔的运用和发展趋势一越剧唱腔的运用众所周知,实践是检验的唯一标准。
而越剧唱腔的应用也就里不开实践。
如何运用好越剧唱腔,则是越剧今后发展的直接因素。
首先,我们在运用越剧唱腔中,应该挖掘出人物的内心感受,体现出人物的性格,这就要求我们演员积极体验生活,在演唱过程中细致地去分析一句唱词中的重点字与重点腔,分析整段唱腔中的重点句,在整个行腔过程中运用技巧性的演唱方法,行腔应当讲究吞吐虚实,抑扬顿挫,无论唱腔是繁是简风格是柔是刚,如果方法上有吐无吞、有实无虚,一味直来直去,用的是拙劲或求平稳势,必毫无风姿和韵味;如果有扬无抑,平塌而无棱角;也就违反了美学上变化统一的原理。
其次,唱腔是表达人物情感的一种艺术手段。
唱腔是由唱词、旋律两部分组成,我们常说的唱腔好听其实是其旋律好听,好听的旋律是根据唱词提供的角色感情创造出来的,只有准确地理解唱词中蕴含的情感才能演唱出角色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因此,深刻理解唱词内容深挖角色表达的情感是唱腔运用的重要前提,根据唱词提供的情感,在刻画人物性格时选准唱调,然后运用板式变化的技法,创造出性格鲜明、感情真挚的流派唱腔;再次,在运用越剧唱腔的过程中,应根据不同剧目中的人物运用不同的流派唱腔,不同身份、不同性格的人物需要不同的唱腔,我们应根据自己的嗓音特点,选择不同的流派唱腔;应该从单一的基点上向全方位扩大,才能更加恰到好处的演好不同性格的人物角色。
最后,我们在运用越剧唱腔时,应该实行角色行当化唱腔。
所谓角色行当化唱腔,就是专供戏曲表演中的生旦净丑等各个行当中不同年龄、不同身份,即各个角色行演唱的基本曲调。
它应该具备符合这种行当角色的基本个性形象;其风格既应统一在越剧唱腔这个大风格之中,但有具备各行当角色人物的基本个性。
二越剧唱腔的发展趋势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时代在飞速发展,人民大众投身于高效率、快节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潮中,但是我们的越剧唱腔还驻足于五十年代百的界区,这就显示出它较难地适应时代的重负。
浅谈越剧唱腔的发展特点及种类
浅谈越剧唱腔的发展特点及种类一越剧唱腔的起源及发展特点越剧是浙江嵊县土生土长的剧种,它的声腔自成方圆,越剧的基本音域正是绍剧“阔口腔“的基本音域,一般以大嗓为基础。
绍剧“阔口腔”指老生、老旦、花脸等用真嗓演唱的唱腔,基本音域(C1-C2)。
越剧唱腔的低音要求声音厚实,气息保持雄厚、沉稳;到了中音区要求声音靠前明亮、轻松、流畅、圆润,气息保持平稳,不能出现刺声,这样才有可能往上发展;到了中音转向高音区时,也是最难练的换声区要求气息平稳、扎实真中有假、假中有真,中声区是换声区高音的基础。
越剧唱腔的起源和形式及其发展过程,吸收最多的是民间音乐和民歌。
越剧唱腔永不枯竭的源泉来自于丰富多彩的民间音乐和民歌资源。
民间音乐和民歌资源是越剧唱腔发展的夯实根基。
越剧唱腔的多次变革,是在艺术实践过程中创造形成的,在每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唱腔特点。
三十年代,“四工调”出现,,自然的显现出中国人民遭受着极大的灾难,悲戚和心理抗争的情绪;四十年代又产生了“尺调”,反映出解放战争胜利的欢欣;五十年代,女子越剧的艺术形式显示出前所未有的蓬勃朝气。
另外,就我多年的实践来看,演唱方法和语言特点在越剧唱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越剧唱腔也是一种地方剧种,也摆脱补了地方语言的特点,越剧属于吴语系统,所以它有一定的局限性;发声器官是任何一个剧种最有利的武器,但我们不能永远将发声器官原封不动地当成演唱越剧的武器,更应该将发声器官通过科学发声的训练,使声音更美。
正因如此,越剧唱腔用科学发声与语言韵味相结合,既不失剧种的风格,更使越剧五光十色,从而加速了越剧唱腔的发展,使越剧唱腔在巩固和基础上有了很大的提高和发展。
二越剧流派唱腔的种类及特点越剧唱腔在近百年的历程中,有着许多不同的唱腔方法,逐渐也就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流派唱腔。
越剧流派唱腔形成于五十年代。
在当时,人民大众刚刚从封建主义、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的“三座大山”下解放出来,而越剧的风靡上演,大部分剧目是较贴近生活的反对封建制度、主张婚姻自由的家庭戏,尤其越剧的表演和唱腔,表现这类题材内容的戏(例如:梁祝、西厢等)正是扬其所长。
越剧主要流派
越剧在四十年代进入[尺调腔]时期后,出现了一批勇于改革,积极创新的著名演员。她们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条件,博采众长,不断丰富越剧唱腔和表演程式,创造了自己独特的风格,逐渐形成了各具艺术特色的越剧流派。
越剧流派是演员表演艺术的总体,它包括剧目、唱、念、做等多种艺术因素,集中体现在所塑造的典型艺术形象中。其中,唱腔所具有的独创性最强,特点最突出,影响也最大,因此,人们称之为流派唱腔。越剧流派唱腔由曲调和唱法两大部分组成,在曲调的组织上,各派都有与众不同的手法和技巧,通过旋律、节奏以及板眼的变化,形成各自的基本风格。特别是起调,落调,句间、句尾的拖腔,以及旋律上不断反复、变化的特征乐汇和惯用音调等,更是体现各流派唱腔艺术特点的核心和关键。在演唱方法上,则大都集中在唱字、唱声、唱情等方面显示自己的独特个性,通过发声、音色以及润腔装饰的变化,形成不同的韵味美。有些细微之处,还包括着不少为曲谱难以包容,也无法详尽记录的特殊演唱形态,却更能体现各流派唱腔的不同色彩。一个剧种,流派唱腔越丰富,它的生命力就越强,剧种也就越繁荣、越成熟,表演范围也越广。目前,越剧有袁雪芬创立的“袁派”、尹桂芳创立的“尹派”、范瑞娟创立的“范派”、傅全香立的“傅派”、徐玉兰创立的“徐派”、戚雅仙创立的“戚派”及“王派”、“陆派”、“毕派”、“张派”、“吕派”、“金派”等其它流派。
Hale Waihona Puke 五、徐派 徐派由徐玉兰创立。她演出的多是倜傥热情、豪爽多才的人物。
徐玉兰嗓音条件好,音哉宽,在曲调方面吸收了绍剧粗犷悲壮的特点,京剧刚健、坚实的技巧,又融合了越剧早期男玉唱腔中朴实、淳厚的因素,在气息控制、共鸣运用、板式转换等方面,都有别出心裁的创造。
徐派的特点是华采俊逸,洒脱流畅,奔放高亢,感情炽热,曲调大起大落,跌宕明显。代表作有《北地王》的刘谌,《西厢记》的张生,《春香传》的李梦龙,《红楼梦》的贾宝玉,《追鱼》的张珍,《西园记》的张继华等。徐派的传人有金美芳、徐小兰、刘丽华、汪秀月、翁荔英、刘觉、徐持平、钱惠丽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越剧流派唱腔艺术
越剧流派包括剧目、唱、念、做等各种艺术因素。
集中体现在所塑造的典型艺术形象中,其中,唱腔所具有的独创性最强,特点最突出,影响也最大,因此人们称之为流派唱腔。
越剧的流派唱腔由曲调和唱法两大部分组成。
在曲调的组织上,各派通过旋律、节奏以及板眼的变化形成各自的独特风格,在演唱方法上则通过发声、音色以及润腔装饰的变化形成不同的韵味美。
由于各艺术家的师承、特长、情趣不同,所以即使同一个行当,演同一个人物,唱同一段唱腔,不同流派的艺术家也各有独创,使艺术形象呈现出不同的风貌。
下面来谈谈几个越剧流派唱腔的特点:
一、越剧徐派唱腔
徐玉兰根据自己的嗓音特长,拉宽音区,大跨度的跳跃,使唱腔层次分明,刚劲有力,突破了原有的旋律结构,形成了自己唱腔特色。
1扩展音区
越剧的基本起音一般是低音的5音和1音。
徐玉兰则大多用低音的3音。
如《是我错》“已丢面目半点无”,第一个
音就是低音的3,向下降了三度。
最高的音可以到高音的1,如《金玉良缘》的“满意的事”的“事”字就比一般唱腔高了四度。
这样,原来只有八度的音区,徐派唱腔扩充到将近两个八度的使用音区,增加了近一倍。
如此宽阔的音区,为感情舒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也有了随意变化的自由。
2音型大跳
在演唱上,音型大跳属高难度的技功,掌握不好,听起来别扭,唱起来拗口。
徐派唱腔却比较广泛地使用这一特殊的手法。
徐派唱腔中的大跳,多数安排在重句上。
依据不同的感情、不同的字音有不同的用法,跳音之间以唱法润腔连接。
有使用圆滑的,有使用装饰音的,有用切分音的,也有用滑腔延长节拍的,在字韵允许的情况下,也有直接跳的。
《哭庙》中有一句唱词:“先帝你在天之灵你可知道”,前半句以呼叫为主,用了高音i,到后半句询问式的感情时,又突然降低到5音,完成了急速的音间转换,使唱词的感情表达得清楚、准确。
掌握这种技巧,需要有较高的演唱技巧。
3连用高音
这里的高音,一般是指G调5,D调的i以上的高音,越剧大多使用这两个以下的音区。
尤其是嗓子中、下的演员,唱到这两个音就立刻往下降,以避免难听和唱不上去。
徐派唱腔不但常用5、6和高音的1、2,而且连续使用,在别人不大敢碰的区域里,发挥了自己的长处,加强了演唱特色。
如:“合不拢笑口把喜讯”接句,用了四个5音,四个6音,从表达感情出发,充分发挥嗓音条件的结果,使感情达到高潮。
4向幅变化
唱腔旋律同中见异,以异表情,是徐派唱腔的又一特色。
徐派唱腔根据感情、语句的需要,结合运用各种演唱技巧,把句幅安排得丰富多彩,引八人胜。
如《是我错》中有段十八双句的清板,徐玉兰能运用高低、长短对比手法,从相同中变出奇异的句幅来。
当然,万变不离其宗,无论怎样变化,板腔格式、言语归韵、越剧风格始终是不变,这正是徐派唱腔旋律变化的妙处。
二、越剧范派唱腔
范派唱腔音域宽,旋律起伏大,长句多。
擅长运用抒情性较强的[慢板]揭示各种人物的情感,曲调显得华彩而有气派;起腔小腔和甩腔更具特色,往往通过对唱旬尾音的装饰加花,或把伴奏的过门作为唱腔延伸的手法,使唱腔更深情缠绵。
如《梁祝?楼台会》中“一路上奔得汗淋如雨”这句起腔的三个腔节。
尾腔都通过音调的加花扩展,使起腔幅度宽广,音调起伏回荡。
在唱腔中不通过过门,直接转调的特殊艺术手法,是范
派的又一特色。
如五十年代范瑞娟演出《梁祝?楼台会》时,在“今生难娶你祝英台”一句末尾的“祝英台”三字,连续运用了几个旋律有层次下行的小腔,音调哀伤低沉,紧接着在“满怀激情无处诉”这句唱中,直接由[尺调腔]转入[弦下腔],而且旋律激越上升,强烈表现出入物绝望的愤懑和以死相抗的决心。
这种艺术技法和内容紧密结合的表现方式,是范派的独创。
过门作为唱腔延伸的手法,使唱腔更深情缠绵。
如《梁祝?十八相送》中“恭喜贤弟一路平安把家回”这句的甩腔,音调由高而低,音量由轻而响,在“把家回”三字上,用越剧过门中同韵加花的手法,使唱腔连绵不断,生动表现了梁山伯抑制不住的内心喜悦。
这是典型的范派甩腔。
三、越剧王派唱腔
王文娟的唱腔平易朴实,自然流畅,韵味浓郁。
在表演上,王文娟素有“性格演员”之称,其唱腔也情真意切,运腔平缓委婉而且深藏着一种内在的力量。
王文娟的中低音区音色浑厚柔美,在唱段的重点唱句中,则运用高音以突出唱段的高潮,从而形成强烈的色彩对比。
演唱时她以真声为主,吐字雅中显浓艳。
不追求花哨,在朴实中见华彩,于淡中把不同曲调、多种板式组织为成套唱腔,细致而有层次地揭示
人物内在感情的细微变化。
《红楼梦?焚稿》中的“一弯冷月照诗魂”是集中体现王派特色的典型唱段。
这段[弦下腔]随
着人物感情的变化转折,运用旋律高低起伏、节奏顿挫,赋予人物鲜明的音乐形象。
至“如今是知音已绝”的“绝”字,音调戛然刹住,人物情绪猛然转折,从接着的“诗稿怎存”转入[正调流水],由于吸收了绍剧高亢奔放的音调轮廓,鲜
明的节奏,唱腔显得悲怆、激愤。
王派唱腔很注重音调节奏与语势感情的结合。
如《追鱼》中的“一路之上观花灯”唱段,用“男调”,边歌边舞,描
绘了大街小巷锣鼓喧天、夫妻在灯海中行进的喜悦之情,节奏明快,音调跳跃。
《春香传》的“爱歌”从[正调腔]的“散板”、“中板”转到[尺调腔]的“中板”,旋律舒展,唱句中多处用了拖腔,使相互爱慕的感情表达得更为浓郁;后面从“万寿钟”后面采用『清板],唱腔近似说白,“打一更当当叮。
打二更叮叮咚”这样的唱旬平易自然,妙趣横生。
四、越剧戚派唱腔
戚雅仙的唱腔朴实流畅,深沉含蓄。
她的音域并不宽,但根据自己音色醇厚的特长,充分发挥中低音区的唱腔旋律,呈现出独特的风格。
“戚派”唱腔简而不繁,不事花哨,通
俗易学、易记。
常用的乐汇看上去很简洁,但通过各种处理,
使唱腔丰富多彩。
这种特征鲜明的音调贯穿在所有唱腔中,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戚雅仙的唱腔不仅擅长表现悲剧情绪,也能创造出欢快、明朗的情绪。
1950年演唱的《婚姻曲》,就表达了解放后妇
女挣脱封建枷锁获得新生的喜悦心情。
这段唱用[四工腔]的
多种板式,有许多新的创造。
如[快板]不同于其他流派,她
采用快板慢唱的手法,把速度略放慢一些,曲调稍加小腔,突出字重腔轻,节奏较稳定,在唱法上,以短促的润腔收音,增加曲调的跳跃性,使音调富有活力。
戚雅仙的甩腔也很有特点。
她的甩腔留有袁派甩腔的痕迹,又在此基础上有自己的发展,即常在最后三字运用自己的特征音调和润腔唱法组成甩腔。
如《婚姻曲》中的“一生幸福断送掉”,最后三字
进行了加花扩展,“掉”字的拖腔又采用了切分节奏和断续
腔的唱法润色。
这是典型的戚派甩腔风格。
戚派唱腔的另一特点,是在平稳的旋律中常出现下行小六度的跳进音调,或六度下滑音润腔,以加强语调,渲染悲愤、哀怨、激动的情绪。
尤其是[清板]起落分明,善于根据
唱词语调和人物感情在唱腔音调、节奏处理、润腔唱法上巧妙进行多种细微变化,寓华彩于朴素,藏变化于平淡。
戚派唱腔善于通过特征音调的变化发展,赋予传统老戏特殊的色彩,比如《梁祝》和《白蛇传》是越剧的老戏,大部分越剧演员都会唱,但戚派唱这两出戏由于特征音调贯穿
其中既充分抒发了人物的感情。
又展现出了独特的艺术个性色彩。
总而言之,流派唱腔艺术,正是这批老艺术家的勇于改革、积极创新,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条件,博采众长,创造了自己独特的风格,逐渐形成了各具艺术特色的越剧流派。
影响了全中国,流传到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