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行为分析法——ABC分析法汇总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导航

通过学习本课程,你将能够:

●了解员工的四种工作状态;

●熟练运用ABC分析法分析问题;

●得到管理员工行为的启示;

●通过“前因”改善员工的行为。

员工行为分析法——ABC分析法

一、员工的四种工作状态

通常来说,员工的工作状态分为四种:

1.高能力,高意愿

这一工作状态的员工在执行过程中不会有过多问题,是企业的理想员工。

2.低能力,高意愿

对于这一工作状态的员工,要通过多种方式,如培训、教练辅导、职业生涯规划和发展等,帮助其提升能力,使其走向高能力、高意愿,在组织中发挥管理者希望他们发挥的作用。

3.高能力,低意愿

这一工作状态的员工往往在企业中占有相当的比重,和低能力、高意愿的员工同时作为本课程主要的讨论对象。

4.低能力,低意愿

这一工作状态的员工是组织中被淘汰的对象。

二、什么是ABC分析法

1.ABC分析法的定义

ABC分析法关注的是动机性问题,即某人了解正确行为,能够表现出正确行为,但却不表现正确行为的各种情况。因此,使用此方法前,首先要判定问题属于动机性还是技能性。

ABC分析法的具体含义是:

A——前因,即事情、现象的原因,背景事件。

B——行为,指当事人的行为表现。

C——后果,指事情所带来的后果,以及相关的强化或惩罚因素。

2.ABC分析法的分析思路

传统分析法或思维模式往往是出现了问题再寻找原因。而ABC分析法的思路是:出现了问题,不寻找原因,而是反过来看后果,认为后果才是对行为的强化性因素。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有很多运用ABC分析法的例子。

【案例】

揉鼻子

A是鼻子痒,B是揉鼻子,C是鼻子可能会出血、疼痛或是止痒。这其中,揉鼻子后是否止痒是至关重要的。

开车时要在路上加油

A是油表显示没油,B是加油,C是继续正常行驶。这其中,能够正常行驶强化了加油的行为。

借给朋友钱

A是朋友向自己借钱,B是借钱给他,C是还或者不还。这其中,是否还钱会影响到是否借钱给朋友。

“狼来了”的故事

A是小孩子发出“狼来了”的信号,B是村民们去解救孩子,C是被骗或者真的从狼那里救下孩子。这其中,是否会被骗影响到村民是否去救孩子。

不按时交报表

一些企业规定每月25日交报表,A是公司的规定,B是不按时交报表,C是需要多次催表,并因此延迟汇总日期,甚至由此养成习惯,不催就不主动交表。

为企业提出合理化建议

A是组织需要员工提出建议,B是提交建议,C是可能没有得到回应甚至遭到嘲笑,会影响员工的积极性。

指出他人的过失

A是工作认真负责,B是指出他人的过失,C则是可能会因此遭到排挤,并由此逐渐丧失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工作造成消极影响。

在以上案例中,A指出现的问题,B指问题导致的结果,C指出现的问题对导致的结果的强化性因素。

四、如何通过“前因”改善员工行为

1.“前因”管理中存在的三大问题

虽然前因对行为的影响只占20%,但是其重要性是不容忽略的。如果缺少前因,组织里的很多事情,如制度规范、职业化、基本的组织架构等,可能就无法做好。

前因本身面临着一些问题,如重经营、轻管理,个性化管理,缺乏沟通和管理。

重经营,轻管理

中国不少企业近年来存在着机会主义心态,认为抓住一个机遇,作出一个正确的决策,企业就会迅速发展起来,相信一个突然的决策会对企业发展起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本是经验之谈,但对机遇的过多关注,常常导致企业对基本的管理层面不太在意,或是感到繁琐,不相信精耕细作能为企业带来好处,从而忽略基本的制度、流程、规范的建立。

个性化管理

所谓个性化管理,就是通常所说的组织中的随意性很大、个人色彩非常浓厚的情况。

个性化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移动靶现象。即企业领导所制定的目标经常变来变去,随意性较大。管理者重制定、轻维护,导致下属缺乏稳定发挥的平台,难以正确领会及执行领导意图。

运动式管理。即管理像搞运动一样一阵风,短时间内强调的力度、强度都过大。这种管理方式存在两个致命弊端:其一,职责不清。运动式管理中投入的人力过多,导致职责不清,工作表现的优劣也就无法分清,难免会有滥竽充数的情况。其二,打破专业分工。运动式管理往往打破专业性和专业分工,破坏组织的制度框架、人员框架和职责框架。

要点提示

运动式管理的弊端:

①职责不清;

②打破专业分工。

情绪化管理。有些领导在工作中很情绪化,养成员工投领导所好,看领导脸色行事的不良风气,制度因此遭到破坏。缺少了制度这个平台,执行也就成了空话。

缺乏沟通和管理

很多上司与下属之间沟通不足,导致目标与指令既没有被清晰表述出来,也没有被确认理解。这种管理方式的典型表现是:往往采取下达式的指令。

2.运用“前因”塑造期望的员工行为

运用“前因”理论,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塑造期望的员工行为。

做好管理基本功

对于企业基本的制度框架,要做到维护大于制定,保证规则制度的良好运转,避免问题积重难返。

追求职业化

职业化是解决人的行为对接的问题。很多企业中的经理人、员工非常优秀,但是组织在

一起却无法体现出效果,就是因为职业化程度不高,相互间融合、配合不足,缺少管理的规定动作,缺乏共同语言和行为规范。

在职业化的基础之上才能谈及管理的艺术。在管理过程中,要做到既有共性,又有个性。

法治为主,人治为辅

当前,企业管理的倾向是:法治为主,人治为辅。

法治为主。企业组织中的规则制度可以分为核心性管理制度和次核心性原则、制度。前者是绝对不能违反的,需严格遵守;后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判定是否适用,不合理的可以被修改。

人治为辅。企业中也应存在人治的地方,为企业上下搭建一个平台,如企业文化、共同愿景、工作方式等。

学习导航

通过学习本课程,你将能够:

●认识四种强化员工行为的方式;

●了解正强化的几种常见错误;

●知道如何通过改善惩戒强化员工的行为;

●学会消除组织中的负效应的方法。

如何通过“后果”强化员工行为

强化是指人的行为所发生的某种结果,会使以后的这种行为发生的可能性增大。也就是说,那些能产生积极或令人满意结果的行为,以后会经常得到重复,即得到强化;反之,那些产生消极或令人不快结果的行为,以后重新产生的可能性很小,即没有得到强化。

一、强化员工行为的四种方式

简单地说,强化理论就是:一个人的行为实际上是被塑造出来的。

当员工做得好时,管理者需要做到三个方面:第一,予以正强化,促使好的行为重复出现;第二,不应该消退,对好的行为视而不见会使好的行为消失;第三,不应该惩罚,否则好的行为将不再发生,甚至变成截然相反的报复性行为。

当员工做得不好时,管理者需要做到两个方面:第一,不予以正强化,奖励不好的行为会强化不好的行为,从而重复出现;第二,予以惩罚,对坏的行为不惩罚就是纵容(奖励),哪怕惩罚是最后的、补充性的,也一定要有惩罚,而且要坚决。

由此可以推论,可以通过以下四种方式对员工行为进行强化:正强化、负强化、消退、惩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