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用2019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1诗歌(10雨霖铃)试题

合集下载

雨霖铃练习题

雨霖铃练习题

雨霖铃练习题雨霖铃练习题一、基础题(一)选择题。

(共18分。

每小题3分)1. 下列加点词语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骤雨(zhòu )凝噎(yē )暮霭(ǎi )那堪(nǎ )B.耆卿(qí )屯田(tún )饯行(jiàn )否泰(pǐ)C.禅让(shàn)哽咽(yè)阴霾(mái )变更(gēng)D.胭脂(yān)枨触(cháng )伥鬼(chāng)惆怅(chàng)2.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都门帐饮无绪(心情,情绪)B.暮霭沉沉楚天阔(云气,雾气)C.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忍受,承受)D.此去经年(一年)3.对“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三句的作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渲染功业无成的伤感。

B.运用比喻,使形象更加鲜明。

C.交代离别的时间、地点和环境。

D.运用排比增强气势。

4.对“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写作技法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运用夸张手法,表现人物感情。

B.运用白描手法,写人物动作、情态。

C.运用人物行为,烘托离愁别绪。

D.运用虚拟想象手法,表达深厚的感情。

5.“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句话描绘的“景”和“情”分别是()A.幽静的恬淡的B.清凉的空虚的C.凄冷的凄苦的D.明丽的烦恼的6.下面对《雨霖铃》一词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词的上阕写一对恋人饯行时难舍难分的别情,但词人并没有纯客观地铺叙自然景物,而是通过景物的描写、氛围的渲染,融情于景,暗寓别意。

B.“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写一对恋人分别之时心心相印,只需以眼神示意,已不必用言语道别。

C.“念去去”句中的“念”字用得特别好,后面的“去去”二字叠用,读时需一字一顿,方能使读者体会出道路遥远,前途茫茫。

D.“此去经年”四句,构成另一种情境。

“此去”二字,呼应上阕“念去去”,“经年”二字呼应“今宵”,在时间和思绪上步步推进,结构疏密有致。

一轮复习高考语文一模试卷分类汇编诗歌鉴赏(及答案)

一轮复习高考语文一模试卷分类汇编诗歌鉴赏(及答案)

一轮复习高考语文一模试卷分类汇编诗歌鉴赏(及答案)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

减字木兰花题雄州①驿(宋)蒋兴祖女②朝云横度,辘辘车声如水去。

白草黄沙,月照孤村三两家。

飞鸿过也,百结愁肠无昼夜。

渐近燕山,回首乡关归路难。

【注】①雄州:今河北雄县。

②蒋兴祖女:宜兴(属江苏)人。

父蒋兴祖,靖康时阳武令,金人入侵时死于国难。

其女被金兵掳去,北行途中作词题于雄州驿。

驿:古代专供递送公文的人或往来官员暂住、换马的处所。

(1)“朝云横度,辘辘车声如水去”渲染了作者北上时的氛围,也点明了出发的时间是在________,词的上阙主要用了________的抒情手法。

(2)况周颐《蕙风词话》评此词“寥寥数十字,写出步步留恋、步步凄恻”,请结合下阙内容作简要分析。

【答案】(1)早晨;情融于景(借景抒情)(2)①“飞鸿过也”,写北雁南飞,反衬自己被掳北上,突出了对故乡的留恋。

②“百结愁肠无昼夜”,用夸张手法写北上途中的愁苦之深,突出了被迫远离故乡,前途难测的凄恻。

③“渐近燕山”,一个“渐”字既描写接近金人领土的过程,又突出了内心的煎熬,离故乡越来越远,离敌国越来越近,可谓步步留恋、步步凄恻。

④“回首乡关归路难”,写北上途中,不断南望,再次抒发对故乡的留恋,想起归路艰难,更突出了南归无望的凄恻。

【解析】【分析】(1)本题为填空题型,比较简单,从“朝云”可知是早晨。

第二问,考查对词的上阙抒情手法的理解,抒情的方式主要包括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用典抒情、借事抒情等。

从“朝云横度,白草黄沙,月照孤村”可知用的是情融于景(借景抒情)的手法。

(2)本题“寥寥数十字,写出步步留恋、步步凄恻”就是结合下阙分析诗中蕴含的凄恻之情。

①“飞鸿过也”,写北雁南飞,反衬自己被掳北上,突出了对故乡的留恋。

②“百结愁肠无昼夜”,用夸张手法写北上途中的愁苦之深,突出了被迫远离故乡,前途难测的凄恻。

③“渐近燕山”,一个“渐”字既描写接近金人领土的过程,又突出了内心的煎熬,离故乡越来越远,离敌国越来越近,可谓步步留恋、步步凄恻。

雨霖铃》练习题

雨霖铃》练习题

4、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 组是( ) A.凄切(qiè)执拗(niù) 良辰美景(chén) B.凝噎(yè)吮吸(yǔn) 遂心如意(suì) C.辑录(jí) 恪守(kè) 数见不鲜(xiān) D.血液(xuè)脑髓(suǐ) 兰舟催发 (fà)
第四页,编辑于星期日:十五点 三分。
《雨霖铃》练习题
1、对“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 初歇”三句的作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渲染气氛。
B.运用比喻,使形象更加鲜明。 C.交代离别时间、地点和人物。
D.运用排比增强气势。
第一页,编辑于星期日:十五点 三分。
2、“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在写法上,正确的一项是( ) A.运用夸张手法,表现人物感情。 B.运用虚拟想象手法,表达深厚的 感情。
5、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今宵 B.寒蝉 C.梳妆 D.坐落
矍铄 好像 暮蔼 针砭
再所不惜 金碧辉煌 人才辈出 山清水秀
人情世故 细水常流 破涕为笑 各行其是
第五页,编辑于星期日:十五点 三分。
6、下面是对词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
的一项是( ) A.都门帐饮无绪 无绪:没有心绪,没有好心情。 B.竟无语凝噎
凝噎:因为激动,嗓子被气憋住了,说不出 话。 C.此去经年 经年:经过一年。 D.多情自古伤离别 多情:多情的人。
第六页,编辑于星期日:十五点 三分。
7、下面的诗(词)句与“杨柳岸、晓风残 月”所用的表现手法不同的是( )
A.杏花春雨江南 B.楼船夜雪瓜舟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C.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D.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C.运用人物行为,烘托离愁别绪。
D.运用白描手法,写人物动作、情 态。

(完整版)《雨霖铃》练习

(完整版)《雨霖铃》练习

《雨霖铃》练习简介柳永:北宋婉约派代表词人 ,创作慢词。

字耆卿,原名三变,因排行第七,被称柳七 官至田员外郎,又称柳屯田,一生屡试不第,故改名为“永”。

柳永是北宋第一位专业词人,- 生性放荡,喜结交歌伎、乐工,一生穷困潦倒,死后由歌伎合资埋葬。

柳永作品内容多写闺情离绪与羁旅行役, 好用铺写与情景结合的手法。

传广泛,“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永词”。

这首词写于他在京城仕途失意,与一位红颜知己的离别之词。

《雨霖铃》是宋元时期流行的“认为是抒写离别之情的典范之作。

基础积累1. A.古代诗歌中,因声律的要求, 留恋处,兰舟催发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词产生于唐,盛行于宋。

词原为歌词,是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属于诗的一种。

词 有很多别称,如“长短句”“诗余” “曲子词”“曲词” “歌词”等。

B. 慢词是篇幅长的、节奏缓慢的词。

慢,有延长引伸的意思,歌声延长,就唱得迟缓 了。

《望海潮》《雨霖铃》都属于慢词。

C. 词按字数多少可分为小令、中调; 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

柳永、 李清照等是婉约派的主要作家。

D. 柳永原名三变,字耆卿。

他精通音律,创制了大量慢词。

他善于铺叙,把写景、叙 事、抒情融为一体;词大都反映大都市中的繁华风光,抒发离愁别恨的痛苦。

阅读理解阅读《雨霖铃》,完成 6— 8题6. 对词中语句的解读,不确切的一项是( )A. “寒蝉凄切”一一蝉声本是聒噪的,诗人却以“凄切”来形容,恰好含蓄地表现了 当时的心情;宋代汴河两岸多植柳树,“高柳乱蝉嘶”,这开篇四字又暗示了送别的环境。

B. “都门帐饮无绪” 一一不仅明写送别的地点,而且毫无隐晦地暗示了送别时的情感 世界一一无绪饮酒。

C.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尽管我留恋,我思念,然而,我走了 又去,去了一程又一程,经历了千里风尘,我终于来到辽阔无垠的楚地。

D. “此去经年……更与何人说”——我这一走,至少得有一年。

一轮复习统编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复习题(附答案)(1)

一轮复习统编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复习题(附答案)(1)

一轮复习统编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复习题(附答案)(1)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送路六侍御入朝①杜甫童稚情亲四十年,中间消息两茫然。

更为后会知何地?忽漫相逢是别筵不分②桃花红似锦,生憎③柳絮白于棉。

剑南春色还无赖,触忤愁人到酒边。

【注】①此诗作于杜甫避乱流寓四川梓州时,此时安史之乱告一段落。

路六侍御是杜甫几时旧友。

②不分:犹言不满,嫌恶的意思。

“分”,一作“忿”。

③生憎:犹言偏憎、最憎。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此诗前四句写送别之情,诗人由“过去”想到“现在”,再由“现在”想到“未来”,有明显的时间层次B. 首联中“四十年”,点明了分别的时间,也表明童年时代的友情随着四十年漫长岁月的迁流而慢慢归于淡忘了。

C. “忽漫相逢是别筵”一句,在“相逢”和“别筵”之间着一“是”字,使会合的欢娱,转化为别离的愁思。

笔力千钧,直透纸背。

D. 尾联结句“触忤愁人到酒边”的“酒”,正是“别筵”饯别之酒;“酒边”的“剑南春色”,也就是诗人的眼前风光。

(2)有人评价颈联“看似无理,实则情深”,请对这一说法作简要分析。

【答案】(1)B(2)“桃红似锦”“絮白于棉”,这本是春天最正常最明艳动人的风光,而诗人却表现出“不分”“生憎”等反感态度,似乎不合常理;而结合全诗可知,诗人之所以烦闷恼怒春色是因为自感与友人后会无期,离怀难遣,这乐景触忤了他的哀情(或“用反衬手法表达了他的哀情”)。

颈联巧妙地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深情谊。

【解析】【分析】⑴B“也表明童年时代的友情随着四十年漫长岁月的迁流而慢慢归于淡忘了“错误,更主要的是表明童年时代的友情不因时间久隔而淡薄。

⑵《送路六侍御入朝》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

此诗借聚散离合之情,写迟暮飘零的身世之感。

前四句写送别之情,后四句写别时之景。

全诗跌宕起伏,一气运转,脉络贯通,丝丝入扣,在宏大中体现了精细的特点。

“不分桃花红似锦,生憎柳絮白于棉”,现在我不去赞美桃花秀丽的如锦缎一般,却反而憎恶柳絮比棉花还要白。

江苏省高考语文专项复习 古代诗歌鉴赏 雨霖铃练习

江苏省高考语文专项复习 古代诗歌鉴赏 雨霖铃练习

古代诗歌鉴赏:雨霖铃课后练习(1)1.下面均是宋代词人的词句,按诗人词风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①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②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③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④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⑤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⑥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A.①③⑥/②④⑤ B.①②③⑤/④⑥C.①③④/②⑤⑥ D.①③⑤⑥/②④2.对《雨霖铃》上阕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起首三句写别时之景。

“寒蝉”“长亭”“晚”等词点明了节令和地点。

通过对景色铺写为下文设伏笔。

B.“都门”两句以精练之笔和写实的手法刻画了一对恋人分别时的典型环境和典型心理:一边留情正浓,一边兰舟催发急。

C.“执手”两句紧承上两句,用通俗的语言表达了深挚的感情,形象逼真,凝练有力。

D.最后三句,以“念”作为领起,上承“凝噎”,下启“千里”以下,一气流贯。

“沉沉”着色轻淡,写尽了若有似无的离情别愁。

3.指出下列诗句停顿不正确的地方并改正。

(1)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2)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3)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4)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4.根据指定要求背诵默写相关诗句。

(1)《望海潮》中描写杭州“繁华”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雨霖铃》的词眼所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

调动多种象征离愁的意象来想象别后之苦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

(3)《雨霖铃》中与“流泪眼看流泪眼,断肠人对断肠人”(戏曲语)表意相同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

与“烟迢迢,水迢迢,准拟江边驻画桡,舟人频报潮。

”(刘克庄《长相思》)表意相似的诗句是_______。

(4)《望海潮》中描写西湖美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雨霖铃》,回答下面的问题。

一轮复习高考语文试卷诗歌鉴赏题分类汇编(附答案)(1)

一轮复习高考语文试卷诗歌鉴赏题分类汇编(附答案)(1)

一轮复习高考语文试卷诗歌鉴赏题分类汇编(附答案)(1)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石鼻城①苏轼平时战国今无在,陌上征夫自不闲。

北客初来试新险,蜀人从此送残山。

独穿暗月朦胧里,愁渡奔河苍茫间。

渐入西南风景变,道边修竹水潺潺。

【注】①石鼻城即宝鸡东北30里的武城镇,相传是诸葛亮所筑,曾是蜀、魏的战场。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写曾经是古战场的石鼻城,如今一派太平的景象,路上行人各自奔忙。

B. 颔联写南来北往的人到此的感受,用“新险”“残山”突出石鼻城地势险峻。

C. 颈联写“暗月朦胧”“奔河苍茫”,形象地表现了“独穿”“愁渡”的黯然迷蒙。

D. 尾联写向西南行进,风景逐渐优美,路旁是修长的翠竹,耳畔是潺潺的流水。

(2)宋诗富含理趣,常在具体的形象中蕴藏抽象的哲理。

谈谈你从这首诗中读出了哪些理趣。

【答案】(1)B(2)①首联借石鼻城古今变迁,表达对变与不变的思考;②颔联借南北旅人来到石鼻城感受差异,表明角度不同导致体验不同;③末两联借石鼻城两侧景色和旅人感受的变化,形象地表达逆境会转为顺境的信念。

【解析】【分析】⑴本题中,颔联的意思“石鼻寨对北方人来说,是刚涉秦岭的险要之处,可对经剑阁栈道而来的蜀人来说,只不过是小丘陵”,所以“新险”“残山”是不同行进方向的人的感受。

故选B。

⑵本题中,“从这首诗中读出了哪些理趣”,其实是对诗人情感的把握,要多方位把握,这首诗的意思:现在祖国统一了,但南来北往的旅客们依然闲不住,石鼻寨对北方人来说,是刚涉秦岭的险要之处,可对经剑阁栈道而来的蜀人来说,只不过是小丘陵。

在月色朦胧中渡过奔腾的渭河,渐向西南,风景渐变,修竹萧萧,流水潺潺。

由此可概括为答案为:①首联借石鼻城古今变迁,表达对变与不变的思考;②颔联借南北旅人来到石鼻城感受差异,表明角度不同导致体验不同;③末两联借石鼻城两侧景色和旅人感受的变化,形象地表达逆境会转为顺境的信念。

优质课高中语文必修四《雨霖铃》练习

优质课高中语文必修四《雨霖铃》练习

《雨霖铃》课后检测一、选择题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同的一组是( )A.凝噎.哽咽.揶.揄奖掖.后进B.罗绮.犄.角枸杞.掎.角之势C.参差.差.遣差.劲差.强人意D.豪奢.舍.弃赊.账设.身处地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帷幕通霄达旦暮霭沉沉字字珠矶B.星辰寥若辰星良晨美景晓风残月C.嬉闹文恬武嘻嬉笑怒骂嘻嘻哈哈D.繁琐要言不烦东南形胜无语凝噎3.下面对柳永《望海潮》《雨霖铃》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望海潮》这首词一反柳永惯常的风格,以大开大阖、波澜起伏的笔法,浓墨重彩的铺叙展现了杭州的繁荣、壮丽景象,可谓“承平气象,形容曲尽”。

B.“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这两句确实写得高度凝练,它把西湖以至于整个杭州最美的特征概括了出来,具有撼动人心的艺术力量。

C.《雨霖铃》上阕写一对恋人饯行时难分难舍的别情,但词人并没有纯客观地铺叙自然景物,而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氛围的渲染,融情于景,暗寓别意。

D.“此去经年”四句,构成另一种情境。

“此去”二字,呼应上阕的“念去去”;“经年”呼应“今宵”,在时间和思绪上步步推进,结构疏散有致。

4.下列各句中,与“杨柳岸,晓风残月”所用的表现手法不同的一句是( )A.杏花春雨江南B.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C.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D.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5.下列有关宋词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最早起源于民间,后来文人依照乐谱声律节拍而写新词,叫作“填词”。

词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

B.词有词牌,即曲调。

词的结构分片或阕,不分片的为单调,分两片的为双调,分三片的称三叠。

依其字数的多少,又有“小令”“中调”“长调”之分。

C.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一颗光辉夺目的巨钻。

它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神韵,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胜。

D.宋词是继唐诗之后的又一种文学体裁,基本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两大类。

北京高考语文基础知识一轮复习题:古代诗歌阅读

北京高考语文基础知识一轮复习题:古代诗歌阅读

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高都护骢马行【注释】杜甫安西都护胡青骢,声价欻然来向东。

此马临阵久无敌,与人一心成大功。

功成惠养随所致,飘飘远自流沙至。

雄姿未受伏枥恩,猛气犹思战场利。

腕促蹄高如踣铁,交河几蹴曾冰裂。

五花散作云满身,万里方看汗流血。

长安壮儿不敢骑,走过掣电倾城知。

青丝络头为君老,何由却出横门道。

【注释】高都护,即安西副都护高仙芝。

天宝六载(747年),高仙芝率军万人,平定小勃律国,因这次战功,入朝升官。

此诗作于唐玄宗天宝八、九载(749、750年)间杜甫困居长安时。

1.下列对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安西”两句,写安西高都护的青骢马,随主人打了胜仗,东至长安。

B.“功成”两句,写青骢马从遥远的西域来到京城,蒙受了恩惠与优待。

C.“雄姿”两句,写青骢马不屈服于被束缚的命运,总怀念战场的胜利。

D.“长安”两句,写长安壮士不敢骑它,它在城里风驰电掣,全城皆知。

2.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中的“青骢马”和《孔雀东南飞》中“踯躅青骢马,流苏金镂鞍”中的“青骢马”都是指一种毛色青白的骏马。

B.这首诗中的“伏枥”与曹操《步出夏门行》中“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中的“伏枥”都是指马在槽枥之间吃草料被豢养。

C.这首诗中的“交河”和李颀《古从军行》中“黄昏饮马傍交河”中的“交河”都是指西域的交河,以此代指兵戈交接的战场。

D.这首诗中的“青丝络头”和李贺《马诗》“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中的“金络脑”都是指沙场建功后佩戴的名贵马笼头。

3.托物寄情是古诗常用的手法,结合诗句说说作者借“马”寄托了怎样的情感?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病柏【1】杜甫有柏生崇冈,童童状车盖。

偃蹇龙虎姿,主当风云会。

神明依正直,故老多再拜。

岂知千年根,中路颜色坏【2】。

出非不得地【3】,蟠据亦高大。

岁寒忽无凭,日夜柯叶改。

丹凤领九雏,哀鸣翔其外。

鸱鸮志意满【4】,养子穿穴内。

客从何乡来,伫立久吁怪。

(整理版)《雨霖铃》练习测试

(整理版)《雨霖铃》练习测试

《雨霖铃》练习测试1.《扬州慢》一词押韵的字有哪些?按顺序写出并注明该字的读音。

例:程〔chéng〕2.诗句填空:A 《雨霖铃》中表现主题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

B 《雨霖铃》中描写月色的著名词句“_________________〞C 明写眼前景,暗写离别情。

D 《扬州慢》中,与杜牧诗句“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相关的著名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3.选出下面对诗句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A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B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C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D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答:〔〕4.根据提示填空:A 古代大道上每五里设一短亭,每十里设一长亭,供行人休息,人们常在___________亭送别。

B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一句中,“杜郎〞指朝著名诗人______________,我们还学过他的诗作《___________》,他与______朝另一位著名诗人__________被后人合称为“______________〞。

C 古人在方位上以___________为左,以___________为右。

扬州在淮水东面,故称为“淮左名都〞。

D “___________〞是指木兰木制造的船,文字作品中常把它用做对船的美称。

答案1.青〔qīng〕兵〔bīng〕城〔chéng〕惊〔jīng〕情〔qíng〕声〔shēng〕生〔shēng〕2.A“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B“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C“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3.C。

4.A在长亭送别。

B唐朝诗人杜牧,诗作《江南春绝句》,与唐朝李商隐合称为“小李杜〞。

C以东为左,西为右。

D“兰舟〞。

高一苏教版语文必修四同步练习:雨霖铃1 Word版含答案.doc

高一苏教版语文必修四同步练习:雨霖铃1 Word版含答案.doc

15 雨霖铃一、基础知识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寒蝉.( ) 骤.( )雨初歇.( ) 凝.( )噎.( ) 暮霭.( ) 经.( )年2、文学常识。

柳永,_______词人。

原名_____ ,字_____ ,后改名为___ ,字____ ,排行第七,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

景祐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________、_______。

为人放荡不羁,终生潦倒。

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

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广,对宋词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有《乐章集》。

3、解释。

(1)对长亭晚:(2)都门帐饮:(3)无绪:(4)兰舟:(5)凝噎:(6)去去:(7)暮霭(ǎi):(8)沉沉:(9)楚天:(10)经年:(11)便纵有千种风情:二、语段精读4.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题目。

雨霖铃柳永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

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1)对这首词字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都门帐饮无绪。

”“帐饮”,在郊外搭起帐篷喝酒,给人送行。

B.“留恋处、兰舟催发。

”“兰舟”,木兰木造的船。

这是文学作品中常用以对船家的美称。

C.“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凝噎”,因为激动,嗓子被气憋住,说不出话来。

D.“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风情”,深情蜜意。

(2)对这首词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留恋处、兰舟催发。

”这七个字是虚写,但却似精练之笔,刻画了典型环境与典型心理。

B.“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这句诗的意思是:想到这回到南方去,路程是那么遥远;抬头一看,那夜雾迷漫的楚天竟是一望无际。

在如此广阔辽远的空间里,充满了如此浓密深沉的烟霭,其离愁之深,令人可以想见。

(浙江专版)2019高考语文一轮温习专题1诗歌(10雨霖铃)试题

(浙江专版)2019高考语文一轮温习专题1诗歌(10雨霖铃)试题

专题1:诗歌(10雨霖铃)李仕才1.古今异义(1)都门帐饮无绪..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没有头绪。

(2)便纵有千种风情..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流露出来的男女相爱的情感(多含贬义)或风土人情。

答案 (1)没有心情。

(2)情义。

2.一词多义(1)处⎩⎪⎨⎪⎧ 留恋处.、兰舟催发: 山长水阔知何处.:(2)去⎩⎪⎨⎪⎧ 念去去..、千里烟波: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答案 (1)时刻/地址,处所 (2)重复“去”字,表示行程遥远/离开,离去3.词类活用(1)都门帐.饮无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多情自古伤.离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寒蝉凄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名词用作动词,设幕帐 (2)为动用法,为……而伤感 (3)形容词用作动词,凄切地鸣叫4.翻译句子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这一去年复一年,就算碰到美好的日子、美好的景物,也犹如虚设。

即便有千般情义,又能跟谁诉说!一、语言基础及运用1.以下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为哪一项( )A .暮蔼 经年 歇息 晓风B .凝噎 那堪 今宵 催发C.凄冷良晨风情门坎D.喑熟凋落寒蝉清秋答案 B解析A项蔼—霭。

一轮复习高考语文试卷诗歌鉴赏题分类汇编(及答案)(1)

一轮复习高考语文试卷诗歌鉴赏题分类汇编(及答案)(1)

一轮复习高考语文试卷诗歌鉴赏题分类汇编(及答案)(1)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木兰花慢·席上送张仲固帅兴元①辛弃疾汉中开汉业,问此地,是耶非?想剑指三秦②,君王得意,一战东归。

追亡事③,今不见;但山川满目泪沾衣。

落日胡尘未断,西风塞马空肥。

一编书④是帝王师,小试去征西。

更草草离筵,匆匆去路,愁满旌旗。

君思我,回首处,正江涵秋影雁初飞。

安得车轮四角⑤,不堪带减腰围。

【注释】①这首词是孝宗淳熙八年(1181)秋天,作者在江西安抚使任上,为原江西路转运判官张仲固奉调兴元知府设宴饯行,有感而作此词。

兴元,汉中。

②指刘邦占领关中事三秦,即雍、塞、翟三国地。

③追亡事:韩信投奔刘邦之初不得重用,趁机逃跑,萧何知道韩信是难得的人才,将韩信追回,并在刘邦面前力荐,韩信遂得刘邦重用。

④一编书是帝王师:张良闲步游下邳,有一老者给他一卷书说,读了这卷书可以辅佐君王。

⑤车轮四角:车轮生出四角,意为使离人无法即刻离去。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词的开篇两句,追忆了汉初三杰辅佐刘邦建立汉朝基业的历史往事,既写出了刘邦开创基业的雄豪意气,也表达了自己渴望光复故土,洗去金军侵略耻辱的一腔报国之志。

B. “一编书”,用张良佐汉的故事,写出张仲固可堪帝王之师;“小试”,有微讽之义,既讽刺宋朝不重用大才,又暗含词人勉励张仲固帅兴元只是牛刀小试,今后必能为国大用。

C. 本篇语言颇为精练,善于化用前人诗句,如“山川满目泪沾衣,富贵荣华能几时”原是唐代李峤的诗句,但词人却能一扫消极情绪,以之恰到好处地描写了热泪纵横的爱国情景。

D. 词的最后两句,以对方思念自己的方式来表达词人对友人别后相思的满腹离愁,这种抒情方式与“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诗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2)本词的结构颇为紧凑,请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

【答案】(1)D(2)①上阕先追忆刘邦以汉中为据,重用贤才,多谋善战,剑指关中,开创汉朝基业的雄豪意气;接着笔锋一转,以“追亡事,今不见”一句加以过渡;由历史的回顾转向眼下的现实,既感慨再也见不到汉初风云际会,君臣相得的盛况,又痛惜眼前山河分裂、神州陆沉的现状。

雨霖铃柳永诗词阅读原文及答案

雨霖铃柳永诗词阅读原文及答案

雨霖铃柳永诗词阅读原文及答案《雨霖铃》词牌名,也写作《雨淋铃》,节选自《乐章集》。

相传唐玄宗入蜀时在雨中听到铃声而想起杨贵妃,故作此曲。

曲调自身就具有哀伤的成分。

宋代柳永的《雨霖铃》最为有名,而其中的“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一句更成为千古名句。

下面是WTT为你整理的《雨霖铃柳永》诗词阅读原文和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雨霖铃柳永》诗词阅读原文雨霖铃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雨霖铃柳永》诗词阅读题目8.词的上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感情?(4分)9.“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三句妙在何处?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3分)答案:《雨霖铃柳永》诗词阅读答案8.(4分)上阕描绘了一幅长亭送别图。

(1分)暮雨黄昏,长亭向晚,秋蝉凄鸣。

一对恋人在京都城门外设帐置酒送别。

艄公声声催促,分别在即,两人手拉着手,泪眼相对无言。

想到前途茫茫,更是悲伤。

(2分)抒发了词人与恋人饯行时难分难舍的离愁别绪。

(1分)(意思对即可)9.(3分)①烘托渲染。

词人设想次日酒醒的时间、地点和特定环境氛围,将离别之伤渲染得更加浓厚。

②意象选择。

“杨柳”“晓风”“残月”都具有离别或相思的意味,这里情景交融,寄寓着词人无限的离愁别恨。

(写出一点给1分,写出两点给3分。

意思对即可)《雨霖铃柳永》诗词阅读赏析柳永多作慢词,长于铺叙。

此词表现作者离京南下时长亭送别的情景。

上片纪别,从日暮雨歇,送别都门,设帐饯行,到兰舟摧发,泪眼相对,执手告别,依次层层描述离别的场面和双方惜别的情态,犹如一首带有故事性的剧曲,展示了令人伤心惨目的一幕。

这与同样表现离情别绪但出之以比兴的唐五代小令是情趣不同的。

苏教必修四雨霖铃声声慢复习试题(含答案)

苏教必修四雨霖铃声声慢复习试题(含答案)

苏教必修四雨霖铃声声慢复习试题(含答案)苏教必修四雨霖铃声声慢复习试题(含答案)(时间:40分钟分值:60分)一、基础巩固(15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寒蝉凄切寒:秋天的B.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堪:忍受C.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将息:将要休息D.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憔悴损:枯萎凋谢解析:将息:休息,调养。

答案:C2.下列与“杨柳岸、晓风残月”所用的表现手法不同的一项是() A.杏花春雨江南B.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C.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D.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解析:C项为直抒胸臆,A、B、D三项均为融情于景。

答案:C3.下列诗句诵读时的停顿不恰当的一句是()A.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B.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C.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D.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解析:A项应为:对/长亭/晚。

答案:A4.名句默写。

(6分)(1)多情自古伤离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 (2)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______________________?守着窗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声声慢》)答案:(1)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2)如今有谁堪摘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怎一个愁字了得二、阅读鉴赏(30分)(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5、6题。

(10分)八声甘州柳永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人教版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4柳永词两首《雨霖铃》同步练习题A卷

人教版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4柳永词两首《雨霖铃》同步练习题A卷

人教版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4柳永词两首《雨霖铃》同步练习题A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7题;共14分)1. (2分)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 . 荆轲(kē)拜谒(yè)督亢(háng)戮没(lù)谬误(miù)B . 偏袒(tǎn)扼腕(è)厄运(è)濡染(rú)怯懦(ruò)C . 淬火(cù)猝然(cù)忤逆(wǔ)铁杵(wǔ)拊心(fǔ)D . 创伤(chuāng)创办(chuàng)瞋目(chēn)箕踞(jī)目眩(xuàn)2. (2分) (2019高一下·丽水月考)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下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 “推特外交”一词蹿(cuān)红。

国务卿克里谴责了这种推特外交。

他说,要用诚实和自信来应对国际挑战,而不是用怨怼(duì)和短小精悍的推特帖子。

B .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我们在无常中感慨生之渺小、命之飘忽、人间之变幻莫测,感慨鸿爪(zhuǎ)雪泥飘萍之末的孱小与短暂。

C . 因长期形单影只。

再加上一直生活在由偏执(zhí)、暴戾的师父和“长舌如剑”的师姐构成的双重精神枷(jiā)索环境下,周芷若形成了隐忍妥胁的性格。

D . 巴黎气候大会应该摒(bìn)弃零和搏弈的狭隘思维,推动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多一点共享,多一点担当,实现互惠共赢。

3. (2分)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的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 . 锦瑟无端五十弦无端:没有来由地,无缘无故地B . 一弦一柱思华年华年:青春年华,这里指一生C . 海外徒闻更九州徒:空D . 如何四纪为天子四纪:四十年4. (2分)对下面这首外国十四行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老橡树乔尔丹诺·布鲁诺注老橡树啊,你把树枝伸向天际,而且在土地里扎根,不论土地如何震颤,严酷的风神从天上发出的力量多大多沉,也不论冬天是多么猖狂,你仍然巍峨屹立,昂首挺身;任何意外打击,你都无动于衷,你是我的榜样,为我所信奉。

2019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语文)——11.古代诗歌阅读

2019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语文)——11.古代诗歌阅读

2019高考真题(语文)——古代诗歌阅读(2019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题许道宁画[注]陈与义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注]许道宁:北宋画家。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简淡中见新奇。

B. 山水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特别是江水,占据了画面上大部分的篇幅。

C. 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领略其表现的辽阔万里之势。

D. 颈联具体写到苍茫暮色中的树木与浮云,也蕴含了欣赏者的主观感受。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的解释不符合生活情景和实际逻辑。

“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所表达的意思应该是:许道宁画作中那种辽阔万里的意境,我仅仅通过距离画作一窗之距,就领略到了。

2. 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答案】第一问:画中蕴含着诗意,但无法用语言准确表达。

第二问:这幅画意境深远,韵致悠长,令人玩味不已。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

先答出尾联的含意,再结合含意去分析作者对这幅画的评价。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是说此画蕴含佳句,纵然吟尽诗文,也没有恰当的句子可以准确说出画中之意。

由此可以看出作者对这幅画持赞美之意,认为这幅画意境深远,让人玩味不尽。

【白话诗歌】满眼都是浩浩荡荡的山水,苍苍茫茫的是哪一个郡的山。

一向都是万里无边的意境,今却画在尺幅不大的一窗间。

树木映照在夕阳的余晖中,孤云自由漂浮不愿落下去。

这幅画中蕴含佳句,但纵然吟尽诗文,也没有恰当的句子可传画中之意。

(2019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投长沙裴侍郎杜荀鹤此身虽贱道长存,非谒朱门谒孔门。

只望至公将卷读[注],不求朝士致书论。

全国版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提升练十四古代诗歌鉴赏B卷【附解析】

全国版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提升练十四古代诗歌鉴赏B卷【附解析】

专题提升练(十四) 古代诗歌鉴赏(B卷)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11分)【导学号:35900094】再授连州至衡阳酬柳柳州赠别刘禹锡去国十年同赴召,渡湘千里又分歧。

重临事异黄丞相①,三黜名惭柳士师②。

归目并随回雁尽,愁肠正遇断猿时。

桂江③东过连山④下,相望长吟有所思。

【注】①黄丞相:西汉时贤相黄霸,受汉宣帝信任,两次出任颍川太守,清名满天下。

②柳士师:柳下惠。

士师,狱官。

《论语·微子》:柳下惠为士师,因“直道事人”三黜。

③桂江:漓江,此处指柳宗元将要前往的柳州。

④连山:指诗人所往之地连州。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A.开头一、二句以叙事起,勾画出诗人和朋友屡遭挫折的经历,为下文抒情作了铺垫。

B.诗人巧妙地以典明志,“事异”两字,带有自嘲的口气,暗含对当政者的不满和牢骚。

C.“名惭”意为自己声名比不上柳士师,表现了诗人仕途不顺声名不显,心情失落。

D.“并”“尽”二字有情有致,描绘出两位志同道合的友人并影荒郊、翘首仰望之景。

E.诗人以“回雁”“哀猿”反衬离别之情,诗境也变而凄厉了,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CE[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

C项,理解错误,“柳士师”指柳下惠,因“直道事人”三次遭贬黜,这里也指同样被“三黜”过的柳宗元,他们都是因坚持正确的政见而遭打击,“名惭”实际是对刘柳齐名自愧不如的谦辞,表达了对柳宗元的敬重之意。

E项,手法分析错误,“反衬”错,此处以哀景衬哀情,应是正衬。

](2)“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这是柳永名作《雨霖铃》的结句。

比较这首诗的尾联和《雨霖铃》的结句内容和艺术手法的异同。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

柳永词《雨霖铃》《八声甘州》试题

柳永词《雨霖铃》《八声甘州》试题

柳永词《雨霖铃》《八声甘州》试题一、语言基础知识1.柳永(约987—约1053),字,排行第七,也称柳七郎,或柳七。

(朝代)著名词人,___________派代表人物。

柳永和哥哥三复、三接合称“__________”。

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__________。

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__________”自诩。

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

柳永作词雅俗兼擅,以为主,他继承和发展了民间词的传统,开创了文人俚词一路。

在群星璀璨的北宋词坛上,柳永的词有深广的群众基础,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

南宋叶梦得在《避暑录话》中记有“________________”即为证明。

2.柳永多作慢词,长于铺叙。

柳永词《雨霖铃》表现作者离京南下时___________的情景。

上片___________,从日暮雨歇,送别都门,设帐饯行,到兰舟摧发,泪眼相对,执手告别,依次层层描述离别的场面和双方惜别的情态,犹如一首带有故事性的剧曲,展示了令人伤心惨目的一幕。

下片___________,承“念”字而来,设想别后情景。

3. 刘熙载《艺概》卷四:“词有点有染。

柳耆卿《雨霖铃》云‘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念宵酒酲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上二句点出离别冷落,‘今宵”二句,乃就上二句意染之”。

确实,“今宵”二句之所以被推为名句,不仅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更因为以景“染”情、融情入景。

4.下列句中画线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①“一带一路”的提出虽然到现在只有3年,但它在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史册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印迹。

②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称:从数据来看,外贸企业整体积重难返,短期内难有实质性好转。

③市立中学高度注重学生品德养成与成才教育的紧密结合,教育效果显著,典型事例罄竹难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1:诗歌(10雨霖铃)
李仕才
1.古今异义
(1)都门帐饮无绪..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没有头绪。

(2)便纵有千种风情..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流露出来的男女相爱的感情(多含贬义)或风土人情。

答案 (1)没有心情。

(2)情意。

2.一词多义
(1)处⎩⎪⎨⎪⎧ 留恋处.、兰舟催发: 山长水阔知何处.:
(2)去⎩⎪⎨⎪⎧ 念去去..、千里烟波: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答案 (1)时刻/地方,处所 (2)重复“去”字,表示行程遥远/离开,离去
3.词类活用
(1)都门帐.
饮无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多情自古伤.
离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寒蝉凄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名词用作动词,设幕帐 (2)为动用法,为……而伤感 (3)形容词用作动词,凄切地鸣叫
4.翻译句子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一去年复一年,就算遇到美好的日子、美好的景物,也如同虚设。

即使有千般情意,又能跟谁诉说!
一、语言基础及运用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暮蔼经年歇息晓风
B.凝噎那堪今宵催发
C.凄冷良晨风情门槛
D.喑熟凋谢寒蝉清秋
答案 B
解析A项蔼—霭。

C项晨—辰。

D项喑—谙。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都门帐饮无绪
..无绪:没有心情
B.竟无语凝噎
..凝噎:因为激动,嗓子被气憋住了
C.此去经年
..经年:经过一年
D.多情
..自古伤离别多情:多情的人
答案 C
解析经年:年复一年。

3.下列各句中,语序没有倒置的一项是( )
A.多情自古伤离别
B.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C.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D.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答案 B
解析A项应为“自古多情伤离别”。

C项应为“扬州路烽火”。

D项应为“应笑我多情”。

4.下列诗句与“杨柳岸、晓风残月”所用的表现手法不同的一项是( )
A.杏花春雨江南
B.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C.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D.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答案 C
解析A、B、D三项与例句都是融情入景,C项是直接抒情。

5.下列各句诵读节奏的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B.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C.多情/自古/伤离别
D.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答案 D
解析“纵有”之间不能划开,应在“便”后停顿。

6.在横线上补写出空缺的句子。

(1)执手相看泪眼,____________。

念去去、千里烟波,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更那堪、冷落清秋节!________________?杨柳岸、晓风残月。

(3)此去经年,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更与何人说!
答案(1)竟无语凝噎暮霭沉沉楚天阔(2)多情自古伤离别今宵酒醒何处(3)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
二、阅读理解训练
阅读课文,然后回答问题。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7.下列对本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词的上片写一对恋人饯行时难分难舍的别情,但词人并没有纯客观地铺叙自然景物,而是通过景物的描写、氛围的渲染,融情于景,暗寓别意。

B.“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两句,语言通俗真挚,形象逼真,如在目前,寥寥十一个字,真是力敌千钧。

C.“念去去”两句,“念”用得很好,后面“去去”叠用,更显示出激越的声情,读时一字一顿,让人觉得路途茫茫,去路遥远。

D.“此去经年”四句,构成另一种情境。

“此去”二字,呼应上片的“念去去”;“经年”呼应
“今宵”,在时间和思绪上步步推进,结构疏散有致。

答案 D
解析“‘经年’呼应‘今宵’”不正确,“经年”为年复一年,与“今宵”不构成呼应。

8.下列对本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起首三句交代离别的时间、地点,用“寒蝉”“长亭晚”等景物渲染凄楚氛围。

B.下片先点明“伤离别”自古皆然,再用“更那堪”强化清秋离别的凄凉氛围。

C.“酒醒何处”对应“帐饮无绪”,“与何人说”暗合“无语凝噎”,照应自然巧妙。

D.上片写景由虚到实,下片抒情由实到虚,写景、抒情虚实结合,情景相生。

答案 D
解析应为“上片写景由实到虚,下片写景为虚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