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语文获奖优秀说课稿一去二三里
一去二三里教案(精选8篇)
一去二三里教案(精选8篇)《一去二三里》教案篇一【教材分析】《一去二三里》是一首古代童谣,排列整齐,朗朗上口,充满儿童情趣,具有韵律美。
它向我们呈现了一幅郊外的美景:在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小山村,炊烟袅袅,住着几户人家。
山里几座亭台错落有致的排列着,树上、路边盛开着各种美丽的花。
这首童谣巧妙的把一至十的数字镶嵌其中。
学习这首古诗不仅可以激发其热爱自然的情感,而且能引发识字的兴趣。
本课有两幅图。
图一描绘了小山村的景象,表现了童谣的意境。
图二用十个运动员和十个球帮助学生识记十个表示数字的汉字。
本课是识字教学第一课,是学生由拼音拼读过程进入汉字读写的第一课,要培养儿童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同时培养儿童学习汉语言文字的兴趣。
【教学目标】1.认识12个字,会写一、二、三3个字。
认识笔画一(横)。
2.正确、流利、稍带感情的朗读课文。
3.初步感受童谣中所表现的景色美。
【教学重点】认字和写字。
【教学难点】分辨八和入。
【课前准备】课件;生字卡片;数字卡片。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复习拼音,激趣导入1.复习拼音我们在拼音王国认识了很多的拼音宝宝,老师这里呀!有一些可爱的拼音宝宝又忍不住跑出来和小朋友们见面了!瞧!他们来了!你能叫出他们的名字吗?(1)整体认读音节:zhi、shi、si、yi、wu(2)复韵母ai、iu、an、un、ing(3)特殊韵母:er(4)音节:huā、jiā、zuò、sān 、cūn2.激趣导入开学到现在,小朋友们在拼音王国里认识了许多拼音朋友,也学会了不少汉字。
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要在拼音朋友的帮助下,到识字王国去认识更多的汉字朋友,现在,让我们向汉字王国出发吧!二、观察图画,揭示课题1.看图说话出示插图一,引导学生边观察边想象: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两个小朋友看到了什么?( 注意观察顺序,可用远处有近处有左边有右边还有) 。
(一年级语文教案)《一去二三里》说课稿
《一去二三里》讲课稿一年级语文教课设计各位老师:我讲课的内容是九义人教版课标教材一年级上册识字教课的第一篇课文《一去二三里》。
这是一首古代儿歌,它向我们展现了一幅安静而幽远的农村美景。
这首儿歌摆列齐整,朗朗上口,充满少儿情味,具有韵律美,是进行朗诵训练的好项目,培育少儿经过朗诵感觉儿歌中所表现的优美风景。
同时本课是识字教课第一课,是学生由拼音拼读过程进入汉字读写的第一课,要培育少儿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优秀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正直、整齐,同时培育少儿学习汉语言文字的兴趣。
本课能够分二课时教课。
我要说的是第一课时的教课。
分教材理解、学生剖析、教课目的、教课准备、教课程序五部分向老师们报告。
(一)教材理解本课课题《一去二三里》提示了主题:一路走去看到的风景。
诗句表示了看到的事物:农村炊烟袅袅,山中亭台楼阁有条有理,路旁有绽放的各色鲜花。
这首儿歌奇妙地把一至十的数字镶嵌此中,读起来朗朗上口,境界优美。
(二)学生剖析第一次正式接触识字课,学生心中必定有着异常的奇特感,或许有的学生早已将古诗念得倒背如流,就等着讲堂上获得教师的必定;也有大多半学生在学龄前就接触过诗中的数字和“去”、“里”、“花”等简单的汉字,摩拳擦掌之心可想而知。
(三)教课目的依据课标要求、教材特色和学生的实质,本课时我确定以下三个教课目的:1、认识十二个生字。
(一至十及去和里)认识田字格,会写“一、二、三”三个生字。
认识笔划“一”。
2、能正确流畅地朗诵课文,背诵课文。
3、学生初步感觉儿歌所表现的境界美。
此中识字和写字是要点,感觉儿歌境界是难点。
(四)教课准备课前学生自我拼读课文;制作与教课环节配合的 cai 课件;生字卡片(五)教课程序环绕以上目标,我设计以下几步教课程序。
同时把教法和学法浸透在教课程序的各个环节之中。
第一步,导语激趣。
上课前, cai 课件出示了动物大家庭,并配合音乐《蓝精灵》,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讲堂,创造出一个活跃风趣的氛围。
小学一年级语文一去二三里教案优秀6篇
《一去二三里》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语言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用拍手、敲击节拍的方法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初步学习朗诵古诗《一去二三里》,理解诗歌的意境,体验数字诗的趣味,增进对中国古代诗歌的热爱,提高与同伴协调一致为故事打节奏的自我控制能力。
牛牛范文为您带来了6篇小学一年级语文一去二三里教案,如果能帮助到亲,我们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会认12个生字,认识“横”笔画,会写“一”“二”“三””这3个字。
3、知道诗歌大意,能想像出山村优美的画面。
教学重点: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愿意把自己拼的图告诉大家,并能说出自己用图片拼成了什么,是怎样拼成的。
教学难点:学生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所拼的图画,并能对别人的图画进行评价和交流。
ppt课件。
大小、形状不同的彩色纸片、剪刀、胶水、白卡纸一张。
教学过程:一、导入小朋友们,你们会数数吗?我们先来个数数比赛,从1到10看谁数得准。
[设计意图:了解十个数字的发音情况,重在发音。
]二、认识1至10的汉字写法小朋友们看,这十位小朋友正准备练习投篮。
[出示身穿球衣的十位小朋友,衣服上印有1至10的数字字样]这里有十个篮球,[图片出示的篮球上面写有“一”至“十”的汉字字样]哪位小朋友能把这十个篮球分给十位运动员,使球上的数字和他们身上的号码相符合?三、学习古诗古代有位诗人把这十个数字写在了一首诗里,知道他是怎么写的吗?(一)读准字音,掌握节奏1、找找诗中的十个数字,看看读音有什么变化。
[设计意图:在朗读比较中发现“一”的读音变化,这样印象会更深刻。
]2、师范读,学生听,说说老师在每句诗的什么地方停顿的时间比较长,并做上记号。
3、学生自读,师生交流,正音,指导,朗读。
(二)了解诗意1、小朋友在读这首诗的时候,眼前仿佛看见了哪些景物?谁读得越仔细,眼前看见的景物也就越多。
[设计意图:培养边朗读边想像的读书习惯。
2023最新-《一去二三里》教案【优秀7篇】
《一去二三里》教案【优秀7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以下是可爱的编辑给大家整理的《一去二三里》教案【优秀7篇】,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学过程篇一中以帮助学生识字为出发点,积极调动学生的手、口、脑等感官的参与性,注意在识字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参与性。
通过一些有趣的游戏激发孩子们识字的兴趣,使学习气氛活跃起来;通过以点带面的形式,采用新字复习旧字,旧字巩固新字的`方法扩大识字量,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记得牢固、扎实。
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一去二三里》教案篇二一、教学目的1、认识12个字,会写3个字。
认识笔画“一”。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受童谣中所表现的景色美。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认字和写字。
难点:分辨“八”和“入”。
三、教学方法比较记忆法、以读代讲法四、教具准备课文插图、生字卡片、数字卡片、音乐磁带五、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谈话导课1、谈话:前面我们学了汉语拼音。
今天开始我们就要乘着汉语拼音的快车到汉字王国去找汉字做朋友,有了汉字朋友,我们就能看书、读报、学到更多的知识。
2、出示课题:今天我们学习第一课。
3、学生读课题,解释“里”。
(长度单位,一里等于500米,相当于绕着我们学校的围墙走大约一圈。
)4、《一去二三里》这篇课文讲的是什么呢?请同学们轻轻地打开书本,听老师读课文。
二、讲授新课㈠、初读课文。
1、师范读课文。
2、你们想不想也把课文读一遍呢?生练读,师正音。
(重点强调“一”和“亭”的读音。
)(“一”的本音读“yī”,但在词语或句子中会变音,有时读二声,如“一块地”、“一片海”;有时读四声,如“一棵树”、“一朵花”。
本课读二声。
)3、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指名读。
㈡、看图说话1、谈话:我们不仅要会读儿歌,而且还要读懂它,知道它讲了什么意思。
2、(出示挂图)图上画着谁?(两个小朋友)这两个小朋友在路上看到了什么?(指导学生从远处往近处看)。
一去二三里说课稿
《一去二三里》说课稿各位老师,各位专家,大家好!接下来我简单说说《一去二三里》。
《一去二三里》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识字教学的第一篇课文。
这是一首古代童谣,它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宁静而幽远的乡村美景。
这首童谣排列整齐,朗朗上口,充满儿童情趣,具有韵律美,是实行朗读训练的好项目,培养儿童通过朗读感受童谣中所表现的优美景色。
同时本课是识字教学第一课,是学生由拼音拼读过程进入汉字读写的第一课,要培养儿童养成准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同时培养儿童学习汉语言文字的兴趣。
这篇古诗诵读是一年级的学生在结束汉语拼音的学习后第一次接触到古诗诵读这个课型,虽然有很多孩子以前读过古诗,有的甚至能够背出几十,甚至上百首古诗,不过那种读背和古诗诵读课是有着天壤之别的。
在第一次古诗诵读课上我们需要让学生理解诗题、诗人,了解一首诗有几行,有几句,通过诵读古诗认字,同时借助图片了解古诗的大意,并且通过熟读达到成诵的目的……能够说这次是学生与古诗的第一次“亲密”接触。
如何让学生做好这第一次“亲密”接触为以后学习古诗打下良好的基础呢?我做了以下几点尝试:1.从表象入手,重视简单的内容第一次学习古诗诵读就像我们第一次和一个陌生人的人见面一样,我们并不了解这个人,我们只能看表象。
所以学生在初见古诗诵读这个课型的时候我首先从学生所能直接看到的表象入手,出示诗人的名字,让孩子们叫一叫,再出示课题,读一读。
然后通过抓住数字,了解其实这是一首有趣的数字诗。
这些方面作为教师可能一眼就能看出来,再简单不过了,往往就被忽略掉了,不会作为一节课的重点,不过这些对于学生第一次学习古诗是非常重要的。
这些看似简单的东西正是古诗学习的基础,同样也是一年级学生阅读起步的基础。
2.读、看、想结合,充分利用图片理解古诗有的学生会背很多的古诗,不过却不理解古诗的意义。
在古诗诵读课上我们就要解决这个问题,这是古诗诵读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
学生第一次接触古诗诵读,如果用生硬的说教式,或抓住一个字、一个词逐词逐字地分析明显不适合一年级的学生,会打消他们学习古诗的兴趣,使他们不想学古诗,害怕学古诗。
一去二三里说课稿
一去二三里说课稿一、教材分析《一去二三里》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识字1”中的第一篇课文。
本课是一首古诗,这首古诗将从一到十表示数目的10个汉字同小路、烟村、亭台、鲜花巧妙地编织在一起构成一幅美丽、恬静的山村风景画。
这首小诗描绘景物错落有致,10个数字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自然和谐地融于小山村的美妙意境之中。
本课要让学生通过朗读感受诗中所表现的优美景色,同时本课是识字教学的第一课,也是学生由拼音拼读过程进入汉字读写过程的第一课,要培养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和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同时培养学生学习汉语言文字的兴趣。
二、学情分析本课要求学生认识1——10和去、里这十二个汉字,还要求学生会写一、二、三这三个汉字。
除了去里这两个汉字学生不太熟悉外,其余的十个汉字大多数在学前班都能认读了,其实这一二三这三个汉字学生已经在学前班都会写了,再加上这是识字教学第一课,学生早已会读这篇课文了。
但对一年级学生来说,通过读课文体会诗的优美意境是教学的难点。
三、教学目标根据课标要求、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确立了以下三个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在田字格里写一、二、三这三个汉字。
在写字过程中,初步懂得怎样在田字格中把字写漂亮。
2、图文对照,大体了解读歌的意思,体会诗歌的优美意境。
3、背诵课文过程与方法在民主、开放的课堂中,鼓励孩子们主动去尝试、发现、合作、探究,引领孩子们亲历朗读、识字、感悟、美读、写字的整个学习过程,让学生从中体验到探究的乐趣、合作的快乐以及收获的喜悦。
情感态度价值观精心创设孩子们自主发展的空间,提倡自主、合作与探究,尊重孩子们的独特感受与体验,激发孩子识字的乐趣,培养他们良好的写字习惯。
重点:会写一、二、三这三个字,能背诵课文难点:感受诗歌所表现的意境美教学过程:1、激趣导入。
首先以一首优美的儿歌《一同去郊游》带领学生进入该课的学习,学生刚由学前班爱唱爱跳的天性进入一年级的正式学习知识的阶段,由他们熟悉的儿歌引入,更能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而且儿歌中所描绘的是郊游中的所见所闻,而本课也是作者外出游玩时的所见,儿歌的引入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本课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一去二三里》说课稿
《一去二三里》说课稿《一去二三里》是一年级上册识字(一),这是一首古代童谣,它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宁静而幽远的乡村美景,提示了作者一路走去看到的景色:乡村炊烟袅袅,山中亭台楼阁错落有致,路旁有盛开的各色鲜花。
这首诗巧妙地把一至十的数字镶嵌其中,排列整齐,朗朗上口,充满儿童情趣,具有韵律美,是进行朗读训练的好项目,培养儿童通过朗读感受童谣所表现的优美景色。
同时本课是识字教学第一课,是学生由拼音拼读过程进入汉字读写的第一课,要培养儿童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同时培养儿童学习汉语言文字的兴趣。
本课可以分二课时教学。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学生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与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等方面来说。
(一)教材理解《一去二三里》提示了主题:一路走去看到的景色。
诗句表明了看到的事物:乡村炊烟袅袅,山中亭台楼阁错落有致,路旁有盛开的各色鲜花。
这首童谣巧妙地把一至十的数字镶嵌其中,读起来朗朗上口,意境优美。
(二)学生分析第一次正式接触识字课,学生心中一定有着异样的新奇感,也许有的学生早已将古诗念得滚瓜烂熟,就等着课堂上得到教师的肯定;也有大部分学生在学龄前就接触过诗中的数字和“去”、“里”、“花”等简单的汉字,跃跃欲试之心可想而知。
(三)教学目标根据课标要求、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本课时我确立以下三个教学目标:1、认识十二个生字。
(一至十及去和里)认识田字格,会写“一、二、三”三个生字。
认识笔画“一”。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学生初步感受童谣所表现的意境美。
(四)教学重点难点初步认识“横、竖、撇、捺”等基本笔画。
而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初步感受诗歌所表现的意境美。
(五)教法与学法。
识字教学要“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
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
”在本课教学中我力求让学生置身于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通过自己的研读,教师的导读,同伴的评读来读准字音,理解词义,朗诵诗歌。
《一去二三里》教案(优秀4篇)
《一去二三里》教案(优秀4篇)《一去二三里》教案篇一课文一去二三里又名山村咏怀(宋)邵康节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_九十枝花。
作者简介:邵雍:(1011—1077)北宋哲学家。
字尧夫,谥康节,先为范阳人,后随父迁共城(今河南辉县)。
隐居苏门山百源之上,后人称他为百源先生。
屡授官不赴。
后居洛阳,与司马光等人从游甚密。
根据《易经》关于八卦形成的解释,掺杂道教思想,虚构了宇宙构造图式和学说体系,成为他的象数之学也叫先天学。
传说他的卜术很准。
著有《皇极经世》、《伊川击壤集》等。
“去”是从这里走出去的意思。
“里”是我国原用的长度单位,一里等于五百米。
拓展知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少不了数学运算,如果运用一至十这十个数来写诗,一定妙趣横生,别样美。
如果数学问题也用诗歌形式来表述,也-定是生动活泼,幽默有趣。
数学诗语言优美,形式新颖,它不仅可以打开人们思维的天地,又可以得到美的享受和学到某些数学知识。
第一次正式接触识字课,心中一定有着异样的新奇感,也许有的学生早已将古诗念得滚瓜烂熟,就等着课堂上得到教师的肯定;也有大部分学生在学龄前就接触过诗中的数字和“去”、“里”、“花”等简单的汉字,跃跃欲试之心可想而知。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会认12个生字,认识“横”笔画,会写“一”“二”“三””这3个字。
3、知道诗歌大意,能想像出山村优美的画面。
一、导入小朋友们,你们会数数吗?我们先来个数数比赛,从1到10看谁数得准。
[设计意图:了解十个数字的发音情况,重在发音。
]二、认识1至10的汉字写法小朋友们看,这十位小朋友正准备练习投篮。
[出示身穿球衣的十位小朋友,衣服上印有1至10的数字字样]这里有十个篮球,[图片出示的篮球上面写有“一”至“十”的汉字字样]哪位小朋友能把这十个篮球分给十位运动员,使球上的数字和他们身上的号码相符合?[设计意图:建立数字与汉字的联系,了解学生对这几个汉字的认识情况,同时巩固汉字的读音。
一去二三里教案 《一去二三里 》教学设计优秀9篇
一去二三里教案《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优秀9篇古诗一去二三里教案篇一《山村咏怀》是北宋哲学家邵雍所作的一首诗。
这首诗通过列锦的表现手法把烟村、人家、亭台、鲜花等景象排列在一起,构成一幅田园风光图,创造出一种淡雅的意境,表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山村咏怀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翻译一个小孩,牵着妈妈的衣襟去姥姥家。
一口气走出二三里;眼前要路过一个小村子,只有四五户人家,正在做午饭,家家冒炊烟。
娘俩走累了,看见路边有六七座亭子,就走过去歇脚;亭子外边,花开的繁茂,小孩越看越喜爱,伸出指头点数,嘴里念叨着“八枝,九枝,十枝~~~~~~~”。
他想折下一枝来,戴在自己的。
身上。
他刚要动手,他的妈妈便喝住他,说:“你折一枝,他折一枝,后边的人就不能看美丽的花儿了。
”后来,这儿的花越来越多,数也数不过来,变成了一座大花园。
创作背景诗人在阳春三月去共城(今河南辉县)游玩时,看到了乡间野外的骀荡春光和迷人的乡村风物,为了表达诗人的闲适心绪和充分享受生活的积极人生态度,所以写下了这首诗。
作者简介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自号安乐先生,北宋易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
其先范阳(今河北涿州)人,故里在涿州西北10余里处的邵村,幼随父徙居共城(今河南辉县)。
30岁后游河南,隐居苏门山,人称百源先生,死后谥康节,又称康节先生。
著作有《皇极经世》、《伊川击壤集》等。
他的先天学学说被后人发展为预测学。
古诗一去二三里教案篇二一、课前准备:学生唱单韵母歌。
二、教学儿歌,认识生字。
(生:这首儿歌里有十个数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表扬:你看得真仔细。
2、师:这节课,我们通过识字(一)第一课:一去二三里去认识这十个生字,它们还介绍两个汉字朋友给我们,请大家翻开书本44页,齐读课题。
3、观察图画:(1)师:李老师带来一幅画,请大家一块儿看看吧。
黄昏的时候,太阳快要下山了,远处有一座座亭台,山里住着几户人家,路旁,树上长着漂亮的花朵,小孩子赶着回家吃饭,看到这样的美的景色,不由得停住了脚步,说啊,这儿真美。
一年级上册语文一去二三里教学说课稿
一年级上册语文《一去二三里》教学说课稿一年级上册语文《一去二三里》教学说课稿我说课的内容是九义人教版课标教材一年级上册识字教学的第一篇课文《一去二三里》。
这是一首古代童谣,它向咱们展现了一幅宁静而幽远的乡村美景。
这首童谣排列整齐,朗朗上口,充满儿童乐趣,具有韵律美,是进行朗诵训练的好项目,培育儿童通过朗诵感受童谣中所表现的优美景色。
同时本课是识字教学第一课,是学生由拼音拼读进程进入汉字读写的第一课,要培育儿童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适应,书写标准、端正、整洁,同时培育儿童学习汉语言文字的爱好。
本课能够分二课时教学。
我要说的是第一课时的教学。
分教材明白得、学生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预备、教学程序五个部份。
说教材:本课课题《一去二三里》提示了主题:一路走去看到的景色。
诗句说明了看到的事物:乡村炊烟袅袅,山中亭台楼阁错落有致,路旁有盛开的各色鲜花。
这首童谣巧妙地把一至十的数字镶嵌其中,读起来朗朗上口,意境优美。
说学情:第一次正式接触识字课,学生心中必然有着异样的新奇感,或许有的学生早已将古诗念得滚瓜烂熟,就等着课堂上取得教师的确信;也有大部份学生在学龄前就接触过诗中的数字和“去”、“里”、“花”等简单的汉字,跃跃欲试之心可想而知。
说教学目标:依照课标要求、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本课时我确立以下三个教学目标:一、熟悉十二个生字。
(一至十及去和里)熟悉田字格,会写“一、二、三”三个生字。
熟悉笔画“一”。
二、能正确流畅地朗诵课文,背诵课文。
3、学生初步感受童谣所表现的意境美。
其中识字和写字是重点,感受童谣意境是难点。
教学预备:课前学生自我拼读课文。
说教学进程:围绕以上目标,我设计以下几步教学程序。
同时把教法和学法渗透在教学程序的各个环节当中。
第一步,导语激趣。
上课前,课件出示了动物大伙儿庭,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课堂,营造出一个活跃有趣的气氛。
上课铃响,教师用充满趣味的话语导入新课,把学生引入到欢乐的学习环境当中,鼓舞小孩们斗胆学习新知识,达到“课伊始趣已生”的成效。
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一去二三里》说课稿
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一去二三里〕说课稿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一去二三里〕说课稿一、说教材〔一〕教材简析一去二三里〕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识字教学的第—篇课文。
这是一首古代童谣,它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宁静而幽远的乡村美景。
这首童谣排列齐整,朗朗上口,充满儿童情趣,具有韵律美,是进行朗读训练的好工程,培养儿童通过朗读感受童谣中所表现的优美景色。
同时本课是识字教学第—课,是学生由拼音拼读过程进入汉字读写的第—课,要培养儿童养成正确的书写姿态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标准、端正、整洁,同时培养儿童学习汉言语文学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认识十二个生字。
〔一至十及去和里〕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学生初步感受童谣所表现的意境美。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识字。
难点:感受童谣意境是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中通过看、说、读三方面结合,让学生动眼、动脑、动口,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充分放手学生,稳妥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三、教学程序〔一〕激趣导入1、数一数。
〔小朋友,你们会数数吗?我们先来一个数数比赛,看谁能从1数到10〕2、播放歌曲〔数鸭子〕〔有一位小朋友她也把这些数字放在儿歌里,你们想不想听一听。
〕3、古代有位诗人把这十个数字写在了一首诗里,出示课题〔一去二三里〕,齐读课题。
你们想了解这首诗是怎么写的吗?请听老师读一读。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师范读2、生自由读课文,圈出诗中的生字。
3、多种形式学习生字。
①、小老师带认读生字。
②“三、四、十〞开火车读③去拼音抽卡片认读。
④排序:小—大、大—小、双、单数读。
⑤游戏:“找朋友〞⑥比较字形:九—几、去—去、八—入〔三〕图文结合,理解诗意。
1、观察古画,提问〔1〕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2〕两个小朋友看到了什么?2、从图中找出“烟村〞、“亭台〞和“花〞,议议诗中是怎样描绘它们的。
3、商量:诗中的“二三里〞、“四五家〞、“六七座〞、“八九十枝〞是表示什么的词。
《一去二三里》说课稿(5篇)
《一去二三里》说课稿(5篇)《一去二三里》说课稿(5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借助说课稿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去二三里》说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去二三里》说课稿1我说课的内容是九义人教版课标教材一年级上册识字教学的第一篇课文《一去二三里》。
这是一首古代童谣,它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宁静而幽远的乡村美景。
这首童谣排列整齐,朗朗上口,充满儿童情趣,具有韵律美,是进行朗读训练的好项目,培养儿童通过朗读感受童谣中所表现的优美景色。
同时本课是识字教学第一课,是学生由拼音拼读过程进入汉字读写的第一课,要培养儿童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同时培养儿童学习汉语言文字的兴趣。
本课可以分二课时教学。
我要说的是第一课时的教学。
分教材理解、学生分析、教学目标、教学准备、教学程序五部分向老师们汇报。
(一)教材理解本课课题《一去二三里》提示了主题:一路走去看到的景色。
诗句表明了看到的事物:乡村炊烟袅袅,山中亭台楼阁错落有致,路旁有盛开的各色鲜花。
这首童谣巧妙地把一至十的数字镶嵌其中,读起来朗朗上口,意境优美。
(二)学生分析第一次正式接触识字课,学生心中一定有着异样的新奇感,也许有的学生早已将古诗念得滚瓜烂熟,就等着课堂上得到教师的肯定;也有大部分学生在学龄前就接触过诗中的数字和“去”、“里”、“花”等简单的汉字,跃跃欲试之心可想而知。
(三)教学目标根据课标要求、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本课时我确立以下三个教学目标:1、认识十二个生字。
(一至十及去和里)认识田字格,会写“一、二、三”三个生字。
认识笔画“一”。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学生初步感受童谣所表现的意境美。
其中识字和写字是重点,感受童谣意境是难点。
(四)教学准备课前学生自我拼读课文;制作与教学环节配合的cai课件;生字卡片(五)教学程序围绕以上目标,我设计以下几步教学程序。
【小学一年级】小学一年级语文《一去二三里》说课稿
小学一年级语文《一去二三里》说课稿【本文概要】一个完整的说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说教学目标、说教学内容、说学生情况、说教学方法、说教学程序设计、说练习的内容与方法。
其中,在说教学内容的时候,除了简单介绍教学内容在学科中的地位与作用以外,还要注意指出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
以下是本文整理的小学一年级语文《一去二三里》说课稿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本文概要】小学一年级语文《一去二三里》说课稿一、说教材(一)教材简析《一去二三里》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识字教学的第一篇课文。
这是一首古代童谣,它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宁静而幽远的乡村美景。
这首童谣排列整齐,朗朗上口,充满儿童情趣,具有韵律美,是进行朗读训练的好项目,培养儿童通过朗读感受童谣中所表现的优美景色。
同时本课是识字教学第一课,是学生由拼音拼读过程进入汉字读写的第一课,要培养儿童养成正确的书写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同时培养儿童学习汉语言文学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认识十二个生字。
(一至十及去和里)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学生初步感受童谣所表现的意境美。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识字。
难点:感受童谣意境是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中通过看、说、读三方面结合,让学生动眼、动脑、动口,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充分放手学生,稳妥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三、教学程序(一)激趣导入1、数一数。
(小朋友,你们会数数吗?我们先来一个数数比赛,看谁能从1数到10)2、播放歌曲《数鸭子》(有一位小朋友她也把这些数字放在儿歌里,你们想不想听一听。
)3、古代有位诗人把这十个数字写在了一首诗里,出示课题《一去二三里》,齐读课题。
你们想知道这首诗是怎么写的吗?请听老师读一读。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师范读2、生自由读课文,圈出诗中的生字。
3、多种形式学习生字。
①小老师带认读生字。
②“三、四、十”开火车读③去拼音抽卡片认读。
一去二三里(说课稿)
板书设计
景物
烟村 亭台 花
数目 量词 二三 里 四五 家 六七 座 八九十 枝
这堂课的板书做到图文结合,形象直观,条理 清晰,便于学生理解,起到深化主题,回顾 中心的作用。
第一步:导语激趣
• 上课前,PPT课件出示了优美的风景画,并配合音乐《蓝 精灵》,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课堂,营造出一个活跃有趣 的氛围。 • 上课铃响,教师用充满趣味的话语导入新课,把学生引入 到快乐的学习环境当中,鼓励孩子们大胆学习新知识,达 到“课伊始趣已生”的效果。 • 设计意图: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许多客观事物, 能说出他们的名字和一些现象,还能简单地表达自己的意 愿。但是,那仅仅是一些零碎的,不规范的语言,为了使 他们正确理解运用语言,在课堂上必须联系他们的生活实 际,创设他们熟悉的生活情景,帮助他们学习、积累、感 悟语言。
说课人:许 新
说课框架
• • • • • 一、教材分析 二、教学目标 三、重难点 四、教法和学法 五、教学过程
一、教材分析
• 出处:小学1年级上册识字教学第一篇课文; • 地位和作用: • 本课是识字教学第一课,是学生由拼音拼读 过程进入汉字读写的第一课。该课的效果将 直接影响到学生接下来的语文汉字学习,具 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本课的重难点
• 重点: • 识字和写字 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多读,在读中识字,在 读中理解。 • 难点: • 感受童谣意境。
四、教法、学法
• 合理运用快乐教学法,以投影仪、挂图、 实物图演示,创设语言交际的情境,诱发 学生语言的兴趣,调动学生说话的积极性, 启迪学生的思维,挖掘学生口语交际的潜 能。
• 在学生尚未形成“学习定势”的起始年级, 应当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探索汉字的特点, 自己去想办法记住它,让学生在探索的过 程中培养自己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一去二三里》说课稿
《一去二三里》说课稿
《一去二三里》
我说课的内容是九义人教版课标教材一年级上册识字教学的第一篇课文《一去二三里》。
这是一首古代童谣,它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宁静而幽远的乡村美景。
这首童谣排列整齐,朗朗上口,充满儿童情趣,具有韵律美,是进行朗读训练的好项目,培养儿童通过朗读感受童谣所表现的优美景色。
同时本课是识字教学第一课,是学生由拼音拼读过程进入汉字读写的第一课,要培养儿童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同时培养儿童学习汉语言文字的兴趣。
本课可以分二课时教学。
我要说的是第一课时的教学。
分教材理解、学生分析、教学目标、教学准备、教学程序五部分向老师们汇报。
(一)教材理解
本课课题《一去二三里》提示了主题:一路走去看到的景色。
诗句表明了看到的事物:乡村炊烟袅袅,山中亭台楼阁错落有致,路旁有盛开的各色鲜花。
这首童谣巧妙地把一至十的数字镶嵌其中,读起来朗朗上口,意境优美。
一年级上语文说课稿一去二三里
一年级上语文说课稿一去二三里一.说课本《一去二三里)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册中的第一篇古诗诵读。
这首诗是北宋哲学家邵雍所作,短短的20个字中,就有10个数字,这10个数字根据从小到大的顺序,奇妙地将小路、烟村、亭台、鲜花等风景编织在一起,勾勒出一幅宁静、清远、澹泊、秀美的山村风景画。
全诗描绘的意境是:在不远的地方,有一个炊烟袅袅的小山村,村子里有几户人家,山顶上有几座小亭子,路旁盛开着美丽的鲜花。
诗中的“二、三”虚指周遭之地,“四、五”泛指村落之小,“六、七”表现亭台之隐约可见,“八、九、十”形容山花烂漫,多而绚丽。
整首诗朴素有趣,琅琅上口,令人回味不已。
二.说传授目标我上的是《一去二三里》的第一课时,定的传授目标是1.本课要求会认的十二个字2.正确娴熟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连合图画明白古诗的大抵意思,感受山村风景的美丽、平静。
传授重难点是明白12个字,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三.说传授设计[设计理念]这是孩子们在语文讲义里首次以语文课的标准学习古诗,但并不是第一次打仗古诗,我想以我们经典阅读课为依托,连合语文识字的要求,把本课定位成“古诗诵读”课。
变“逐字逐句地说文解词”,为“以情激情,情中导学的自主学习”。
1.创设情境,步入诗境。
低年级古诗诵读的传授要照顾学生的年龄特点,力求做到入情入境,激发兴趣,把学生引人一个如诗如画般的世界,突破学生思维从形象到抽象过渡时情形与思维摆脱的难题。
2.自读自悟,明白诗意。
让学生不断地在自主朗读、合作交流中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懂诗意。
在多种形式的诵读中加深对古诗的明白,享受审美的乐趣。
为了告竣以上三个目标,我设计如下1,激趣导入由“奇妙的诗”引起学生的兴趣。
2.初读古诗,学习生字。
先播放古诗视频,让学生满身心感受古诗。
接着让学生自读古诗,圈出生字读一读。
然后老师指名带读生字,特殊提示平翘舌音。
再用游戏“开火车”查抄生字认读环境,并让学生组词,说话稳固生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一年级语文获奖优秀说课稿《一去
二三里》
各位老师:
我说课的内容是九义人教版课标教材一年级上册识字教学的第一篇课文《一去二三里》。
这是一首古代童谣,它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宁静而幽远的乡村美景。
这首童谣排列整齐,朗朗上口,充满儿童情趣,具有韵律美,是进行朗读训练的好项目,培养儿童通过朗读感受童谣中所表现的优美景色。
同时本课是识字教学第一课,是学生由拼音拼读过程进入汉字读写的第一课,要培养儿童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同时培养儿童学习汉语言文字的兴趣。
本课可以分二课时教学。
我要说的是第一课时的教学。
分教材理解、学生分析、教学目标、教学准备、教学程序五部分向老师们汇报。
问题如:天鹅有什么见解?答案:我们都用各自的方式在自己适应的环境中生活,都很快乐,何必各执已见争论不休呢?
(一)教材理解
本课课题《一去二三里》提示了主题:一路走去看到的景色。
诗句表明了看到的事物:乡村炊烟袅袅,山中亭台楼阁错落有致,路旁有盛开的各色鲜花。
这首童谣巧妙地把一至十的数字镶嵌其中,读起来朗朗上口,意境优美。
(二)学生分析
第一次正式接触识字课,学生心中一定有着异样的新奇感,也许有的学生早已将古诗念得滚瓜烂熟,就等着课堂上得到教师的肯定;也有大部分学生在学龄前就接触过诗中的数字和“去”、“里”、“花”等简单的汉字,跃跃欲试之心可想而知。
(三)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要求、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本课时我确立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认识十二个生字。
(一至十及去和里)认识田字格,会写“一、二、三”三个生字。
认识笔画“一”。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学生初步感受童谣所表现的意境美。
其中识字和写字是重点,感受童谣意境是难点。
(四)教学准备
课前学生自我拼读课文;制作与教学环节配合的CAI课件;生字卡片
教研活动讲究实效,提高质量。
教研组活动应加强目的性,深入研究课堂教学模式,加强可操作性,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力求务实。
学完拼音后,让学生用写日记的方式学习写作,想什么写什么?拼音、汉字都可以。
一学期末,大部分学生能写出
100多字通顺易懂的所见所闻了!
(五)教学程序
围绕以上目标,我设计以下几步教学程序。
同时把教法和学法渗透在教学程序的各个环节之中。
在设计《我家的菜篮子》时,我是按“感知体验——赏图析画——探究学习——学生练习——分享评析——拓展延伸”的程序来设计的。
第一步,导语激趣。
上课前,CAI课件出示了动物大家庭,并配合音乐《蓝精灵》,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课堂,营造出一个活跃有趣的氛围。
上课铃响,教师用充满趣味的话语导入新课,把学生引入到快乐的学习环境当中,鼓励孩子们大胆学习新知识,达到“课伊始趣已生”的效果。
本课教学时,我本着一切从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经验出发,设计教学、展现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去获取知识,并将学习生字与积累语言、发展语言、发展学生的思维结合起来,比如:开课时,请学生自愿介绍自己到菜市场了解到的蔬菜名称;在识字中,让学生根据自己情况选择认知蔬菜名称,学习生字词;在学习儿歌前,请学生结合生活体验用九种蔬菜名称说话;学习儿歌了解蔬菜特点后,又安排了拓展延伸,扩展识字,学生根据生活体验去创作儿歌。
第二步,观察图画,揭示课题。
看图说话,培养学生说话能力和观察能力。
(CAI课件出示文中插图一)引导学生边观察边想象: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两个孩子看到了什么?他们会说些什么?然后揭示课题:古时候有一首童谣,说的就是这幅图画。
出示课题“一去二三里”。
指名学生读课题,并说说是怎么认识这几个字的?(学生交流学法)结合图画实例,引导学生理解“里”。
第三步,图文结合,学习古诗。
第一环节:读准字音,掌握节奏
学生自由读课文,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然后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倾听,教师再放慢语速范读,学生轻声跟读。
,找找诗中的十个数字,看看读音有什么变化。
让学生在自我拼读过程中发现“一”的读音变化,这样印象会更深刻。
同时提醒学生倾听老师在范读时每句诗的什么地方停顿的时间比较长,并做上记号,以把握古诗的整体节奏,体会童谣的韵律美。
第二环节:生字认识
出示一至十、去和里的生字卡片(也可以课件演示生字,先顺序出现,在乱序出现)。
采取抽生读、齐读、抢读、开火车读等形式,活跃课堂气氛,使绝大多数学生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重点指导“三”、“四”、“十”和“里”四个生字的发音,区别平舌音和翘舌音,“里”的声母是边音,(这
里可以CAI课件出示,重点字的读音选择)并组词,以加强学生的记忆能力。
注重体现学生的自主性。
在3—6自然段的学习中学生喜欢哪个季节的美景就说哪幅图,并把相应的段落读好。
不必按部就班的按课文内容进行,给他们自主选择的空间。
第三环节:了解诗意
这一环节是本课重点环节之一,首先,我提醒学生:.小朋友在读这首诗的时候,眼前仿佛看见了哪些景物?谁读得越仔细,眼前看见的景物也就越多。
以培养学生边朗读边想像的良好习惯。
不要把书读成“小和尚念经”。
其次,出示课件主题图,着重分析“一去二三里”和“烟村四五家”并用手势表明一去二三里的含义即一路走去的意思。
根据课堂交流情况提出“烟村四五家”的两种理解:(1)四五个冒着炊烟的村子;(2)村里有四五户人家,还冒着炊烟。
并肯定两种理解都可以。
诗的意象具有多重性,在这一部分,应发展学生的多重思维能力。
最后,背诵全诗,提问:你在背的时候想到了什么?这个小山村热闹吗?美吗?背诵时再次启发想像,使记忆有了具体形象的支持,并再次引导学生进入古诗所描绘的情景,把“彼景彼情”化为“我景我情”。
]还可以请两位小朋友合作,一位读诗句,一位指图。
[设计意图:加强语言和意象的联系。
」(课件演示,一学生读有关诗句,一学生指图,教师辅助点击鼠标,出现放大的图画区域。
)
课间休息:做识字游戏《摘苹果》,使课堂的气氛达到一个新高,同时学生适当放松。
第四环节,认识田字格,指导书写。
首先引入田字格,(多媒体出示田字格,并演示各个部分)引导学生了解田字格的作用及横中线、竖中线、各方位小格。
并用儿歌(田字格,四方方,写好汉字它来帮。
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又下格,横中线、竖中线,各个方位记心间。
)来巩固田字格的认识。
写字时,学生先独立观察字形引入笔画:“一”。
出示课件“一”在田字格的方位,引导学生自主观察并指导书写。
再引入“二”的书写,这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而“三”的写法让学生自己观察体会,上台演示,教师相机指导,让学生体会汉字的间架结构,体会汉字的形体美,并了解“从上到下”的笔顺规则。
并可以用实物投影仪反馈学生作业,学生展开互评。
在这里,我引入一个故事:一就是一横,二就是两横,三就是三横,四就是四横,五就是五横。
引导学生发现错误。
学生练写了三个字,略感疲劳,此设计能活跃课堂气氛,并通过讲故事渗透了学习不能想当然、一定要认真的教育意义。
]
总之,教学过程中通过看、说、读、写四方面结合,让学生动眼、动脑、动口、动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充分放手学生,努力使朗读教学和写字教学有机
结合起来,稳妥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最后,配乐诗朗诵。
学生伴随音乐自由朗诵,强化印象,学生再次感受古诗所表现的意境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