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类的起源 进化生物学论文

合集下载

鸟类的起源假说作文100字

鸟类的起源假说作文100字

鸟类的起源假说作文100字英文回答:The origin of birds is a topic that has fascinated scientists for many years. There are several hypothesesthat attempt to explain the origin of birds.One hypothesis is the dinosaur origin hypothesis, which suggests that birds evolved from small theropod dinosaurs. This hypothesis is supported by fossil evidence, such as the discovery of Archaeopteryx, a dinosaur-like bird with both reptilian and avian characteristics. The presence of feathers in some theropod dinosaurs further supports this hypothesis.Another hypothesis is the arboreal origin hypothesis, which proposes that birds evolved from tree-dwelling reptiles. This hypothesis is based on the idea that the ability to climb trees and glide from branch to branch would have provided an evolutionary advantage. The flyingsquirrels and gliding lizards we see today are examples of animals that have evolved similar adaptations.There is also the aquatic origin hypothesis, which suggests that birds evolved from aquatic reptiles. This hypothesis is supported by the fact that many bird species have adaptations for swimming and diving, such as webbed feet and waterproof feathers. The penguin, for example, is a bird that has evolved for a completely aquatic lifestyle.In my opinion, the dinosaur origin hypothesis is the most plausible explanation for the origin of birds. The fossil evidence, including the discovery of Archaeopteryx, provides strong support for this hypothesis. Additionally, the fact that birds share many characteristics with dinosaurs, such as hollow bones and a wishbone, further supports this hypothesis.中文回答:鸟类的起源是一个多年来一直吸引着科学家们的话题。

鸟类的进化与起源

鸟类的进化与起源

鸟类的起源与进化现存的鸟类有27目170科9000种,众多的鸟类从何而来鸟类学家一直在苦苦探寻。

100多年前,德国生物学家,在巴伐利亚采石场发掘出,侏罗纪石灰岩层带羽毛的动物化石。

按地质年代推算约有一亿五千万年。

从骨骼化石判断与爬行类似,嘴里有牙齿,但覆盖羽毛的翅膀有三个爪,长尾巴上也有羽毛,具有爬行类与鸟类的双重特征,被科学家命名为始祖鸟。

据古生物学家推断,鸟的祖先是一种小型的恐龙羽齿龙,口嘴龙进化而来。

恐龙是冷血动物,行动受到温度的限制,小型的羽齿龙,口嘴龙,为了适应生存环境,小型恐龙基因发生突变,身上的角蛋白鳞片纤维化羽化,形成很好的羽毛保温层,体温调节功能也日趋完善,羽齿龙,口嘴龙,变成温血动物的鸟龙,行动不再受温度限制,覆盖的羽毛使羽齿龙口嘴龙从爬行动物中脱颖而出,这是鸟类进化史上的重大转折。

为了逃避天敌鸟龙基因突变,前肢上特化的羽毛变成短小的翅膀,但还不能真正的飞翔,逃避敌害可振翅飞跑加快速度,爬树时翅膀可助力和保持平衡,从树上转移时可滑翔很远的距离。

在北美洲发现了黄昏鸟,鱼鸟的化石。

前些年辽宁的北票地区,发现不少的鸟类的化石,被命名为中华龙鸟。

地质年代较始祖鸟要晚几十万年。

为了适应飞行减轻头部重量,基因突变始祖鸟的牙齿已经消失,嘴变成角质的鸟喙,翅膀的羽毛也变长,有了近距离的飞行能力。

鸟类适应性进化的过程中,一部分放弃飞行的鸟类,体型向大型化发展,体长2-3米,如恐鸟,隆鸟,营穴鸟等属古鸟目,由于不适应气候环境变化,是已灭绝的种类。

现存的大型鸟类如鸵鸟,鸸鹋,食火鸟,美洲鸵鸟等,靠隐藏和快速奔跑存活下来。

绝大部分鸟类的体型,向小型化发展,为适应飞行,胸骨向外凸起形成龙骨,强大的肌肉群附着在上面,给扇翅提供动力,为了减轻体重,长尾骨退化变短成综骨,指骨由4个变成1个(还有1个残留的退化指骨)鸟类的腿骨臂骨等的内部是空的,呈格子状支架,重量轻且坚固。

为了适应飞行,很多生理功能也发生适应性的改变。

鸟类的遗传和分子进化学研究

鸟类的遗传和分子进化学研究

鸟类的遗传和分子进化学研究鸟类是地球上生态系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物种类群。

它们包括了非常多样化的鸟种,它们在不同的环境下生存着,并且不断地进化着。

在鸟类这个类群中,许多关于生理学、遗传学、行为学和生态学等方面的问题都得到了广泛关注,并且得到了越来越多的研究。

可以说,鸟类的研究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这也是因为现代分子技术的进步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让鸟类研究真正开始从分子层面展开。

此篇文章将探讨鸟类的遗传和分子进化学研究。

一、鸟类的遗传学与其他生命形式一样,鸟类的比较早期的遗传学研究也只能通过显微镜下观察染色体和遗传变异进行研究。

现代分子技术在过去几十年里的不断发展,让遗传学的研究范围和方法变得更加广泛和深入。

现在,我们可以使用更加简单有效的技术来研究鸟类遗传。

当然,遗传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就是DNA分子。

研究DNA内在的序列对遗传特征的影响,可以更深层次地研究动物的物种起源和物种分类。

通过对鸟类基因进行比较和分析,研究人员可以推测地球上某些生物的进化历程与生态适应性,并从而帮助我们了解环境的变革和变化,以及鸟类演化的历史。

二、分子进化学分子进化学综合了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基因学、分子生物学和进化学等多种学科的知识,主要研究群体的基因形态和遗传演化。

研究人员将不同物种的DNA序列进行比较分析,以推测它们之间的生物学的演化历程。

这个方法被称为分子时钟,它有助于我们研究群体间的遗传差异和共同祖先。

一般来说,DNA序列的差异参数越少,我们就更可以认为这些物种越亲近,有共同祖先。

在基因研究中,通常使用的incognatious的DNA (mtDNA)和核DNA是最常用的分子材料。

相比之下,mtDNA的遗传变异更少,根据这个变异率进行物种分离时间的估计更可信,并且研究结果的可重复性要高很多。

三、分子标记分子标记是指研究一个特定物种的不同个体之间的遗传差异的特殊DNA片段。

通常,研究人员会挑选小段的DNA来进行分析,包括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和微卫星重复序列。

鸟类的演化与物种形成

鸟类的演化与物种形成

鸟类的演化与物种形成鸟类是地球上独特而又美丽的生物群体,它们以其多样的形态和优雅的飞翔姿态吸引了众多生物学家的研究兴趣。

鸟类的演化历程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既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也与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等因素紧密相联。

本文将以演化论的角度,探讨鸟类的演化及物种形成过程。

一、鸟类起源鸟类起源于恐龙时代的侏罗纪晚期,当时的地球上充满了各种奇特的生物。

根据化石记录和遗传研究,科学家们普遍认为,鸟类与恐龙有着密切的亲缘关系。

事实上,鸟类具有许多与恐龙类似的特征,如有羽毛、骨内空化等。

二、鸟类的进化过程1. 羽毛的演化:羽毛是鸟类最为显著的特征之一。

羽毛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恐龙晚期的爬行动物。

最初的羽毛可能是由角质鳞片向外延伸发展而来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角质鳞片逐渐演变成了具有空腔结构的羽状物,为鸟类提供了保暖、飞行和交配装饰等功能。

2. 骨骼的改变:鸟类的骨骼结构明显不同于恐龙和其他爬行动物。

鸟类骨骼轻盈且有空腔,能够减轻自身重量,有利于飞行。

此外,鸟类的前肢经过演化成翅膀,成为飞行器官。

3. 循环系统的适应:鸟类的循环系统经过演化,具有高度适应性。

例如,鸟类的心脏相对于体重较大,其供血系统能够提供足够的氧气和营养物质,以满足高强度的飞行需求。

三、鸟类的物种形成鸟类的物种形成过程是一个动态的演化过程,受到自然选择、隔离和遗传漂变等因素的综合作用。

1. 自然选择与适应:鸟类的形态与生态环境之间存在紧密的关系。

自然选择能够通过适应环境的性状的筛选作用,引导鸟类的适应性演化。

例如,温带气候下的鸟类身体较大、羽毛较厚,以保暖为主要功能;而热带气候下的鸟类则通常具有较为鲜艳的羽毛,以吸引异性、显露威慑敌害等目的。

2. 隔离与物种形成:隔离是物种形成的重要机制之一。

隔离可以由地理屏障、行为差异或生态差异等引起。

当一群鸟类种群分隔开来,由于不同环境的选择压力和基因流动的限制,逐渐产生了适应于不同环境的亚种,并最终发展成为新的物种。

鸟类的起源和发展

鸟类的起源和发展

鸟类的起源和发展摘要:鸟类是现生生物中最具特色的动物之一,以其发育了许多独特的形态特征区别于其他的现生生物,如羽毛、角质喙、中空的骨骼、叉骨、具龙骨突的胸骨、尾综骨、对握状的脚趾等等。

长期来人们一直想知道鸟类究竟由哪一类生物演化发展而来。

但苦于化石材料的贫乏,鸟类的起源问题一直是个令人头疼的迷团,困扰我们长达140多年。

但是随着中国辽西中华龙鸟、原始祖鸟、尾羽鸟等珍稀化石的发现,国际鸟类起源问题已基本上得到解决。

越来越多的人相信:鸟类是由恐龙变来的,现代的鸟类就是恐龙的后代,是长羽毛的“恐龙”。

关键词:鸟类;起源;演化;恐龙;化石。

鸟类起源研究的历史可追溯到19世纪60年代初,即在伟大科学家达尔文出版他的巨著《物种起源》后的一年。

1860年,德国巴伐利亚州索伦霍芬地区晚侏罗世泻湖相灰岩中发现了一件单根羽毛的化石。

这根羽毛化石长约 6.8cm,宽约1.1cm,不对称发育,清晰地显示出羽轴、羽片、羽枝等结构,被德国学者H.V.迈伊尔(H.V.Meyer)确认是“鸟类”的羽毛(标本现保存在德国柏林博物馆)。

1861年,巴伐利亚地区又发现一件既有羽毛、又有骨架的生物化石,H.V.Meyer将其命名为印板石始祖鸟(Ar-chaeopteryxlithographica,Meyer),原意为“古代长羽长的生物”(标本现保存在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

此后,在长达140多年的时间内,德国巴伐利亚索伦霍芬地区共发现了8块始祖鸟标本,其中尤以1877年发现的第三块始祖鸟标本保存最精美(标本现保存在德国柏林博物馆)。

德国始祖鸟的发现是国际古生物研究历史上的一件大事,是当时支持达尔文进化论的最有力的证据,因为它显示出了许多介于爬行类(恐龙)和鸟类之间的过渡特征。

譬如,嘴里长有牙齿,跖骨没有愈合成跗跖骨,腓骨与胫骨等长,前肢掌骨没有愈合成腕掌骨,肋骨短小且没有钩状突,有一条由20多节尾椎组成的长尾巴等特征都是始祖鸟的近祖(爬行类)性状;身上长有羽毛(羽毛已有分化,如初级飞羽、次级飞羽、体羽、尾羽等),耻骨后向伸展,锁骨愈合成叉骨,第三掌骨已开始与腕骨愈合,拇趾与其他三趾对生等特征是始祖鸟的近裔(鸟类)性状。

鸟类的演化过程作文

鸟类的演化过程作文

鸟类的演化过程作文
远古的天啊,那时候始祖鸟就在空中飞了,翅膀虽然嫩了点,
羽毛也没长满,但那种对蓝天的热爱,一看就知道。

这简直就是鸟
类的老祖宗,生命树上冒出来的新芽!
哎呀,你知道吗?在岩石层里,那些恐龙蛋静静地躺着,像是
在等待时机。

谁能想到,这些蛋里的小生命,后来成了天空的霸主!它们的骨头啊,轻得跟纸一样,但又硬得跟石头似的,这不就是给
飞行生物量身打造的吗?
那时候的气候变化,让大地上长满了各种植物,这些新生命吃
得饱饱的,还有地方住。

它们开始在树上蹦跶,偶尔还滑个翔什么的,这简直就是向真正飞行迈进的第一步啊!
后来啊,它们的羽毛越来越漂亮,翅膀也更强壮了。

想象一下,它们在空中自由翱翔的样子,简直太酷了!。

鸟类研究报告论文范文

鸟类研究报告论文范文

鸟类研究报告论文范文引言鸟类研究是生物学中一门重要的研究领域。

鸟类在生态系统中发挥着关键的角色,对生态平衡的维持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对鸟类研究的文献综述,展示鸟类生态学、进化学和行为学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及对鸟类保护的启示。

1. 鸟类生态学的研究进展鸟类生态学是研究鸟类在自然环境中的生活方式和生态位的学科。

近年来,鸟类生态学的研究进展日益显著。

研究者通过对鸟类栖息地的调查和观察,探讨了鸟类对栖息地的选择和利用,以及栖息地变化对鸟类种群的影响。

同时,鸟类食物链、食物网络以及鸟类与其他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也成为研究的重点。

相关研究表明,鸟类在食物网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维持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2. 鸟类进化学的研究进展鸟类进化学是研究鸟类起源、演化和分类的学科。

近年来,鸟类进化学的研究进展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突破。

通过对鸟类谱系及其基因组的研究,研究者们揭示了鸟类起源于恐龙的理论,并推测了鸟类的飞行起源和进化过程。

此外,通过对鸟类分类学的研究,研究者们对鸟类的系统分类进行了修订和更新,为鸟类进化的研究提供了更为准确的分类基础。

3. 鸟类行为学的研究进展鸟类行为学是研究鸟类行为模式和行为表现的学科。

近年来,鸟类行为学的研究进展也非常显著。

研究者通过对鸟类的观察和实验,揭示了鸟类的进食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以及社会行为等方面的规律。

同时,研究者们还通过对鸟类声音和视觉信号的研究,探讨了鸟类社交和通讯行为。

这些研究不仅丰富了我们对鸟类行为的认识,还对鸟类保护和管理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4. 鸟类保护的启示鸟类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平衡的重要任务。

基于对鸟类生态学、进化学和行为学的研究成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一些关于鸟类保护的启示:•鸟类栖息地的保护和恢复是鸟类保护的关键。

必须加强对栖息地的保护和管理,以确保鸟类有良好的栖息条件。

•鸟类对食物和资源的需求不同,因此需要根据不同鸟类的需求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

鸟类的起源作文300字

鸟类的起源作文300字

鸟类的起源作文300字英文回答,The origin of birds can be traced back to the late Jurassic period, around 150 million years ago. Birds are believed to have evolved from a group of theropod dinosaurs, which were small, carnivorous dinosaurs that walked on two legs. The transition from dinosaurs to birds involved a series of evolutionary adaptations, including the development of feathers for insulation and flight, the modification of the skeletal structure to support flight, and the evolution of a beak for feeding.Fossils of early bird-like dinosaurs, such as Archaeopteryx, provide evidence of this transition. These creatures had both dinosaur-like and bird-like features, such as feathers and wings, as well as teeth and a long, bony tail. Over time, these early birds continued to evolve and diversify, leading to the wide variety of bird species we see today.The development of flight was a significant milestonein the evolution of birds. It allowed them to explore new habitats, escape predators, and access new food sources. Flight also played a role in the diversification of bird species, as different birds adapted to different environments and niches.中文回答,鸟类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约1.5亿年前的晚侏罗纪时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鸟类的起源摘要:树有根,水有源,同样,鸟类也有它的起源。

和其他生物的发展和进程相类似,鸟类也是则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原始到现代,经过漫长的过程,进化而来的。

鸟类的起源问题一直以来存在着多个假说和激烈的争论,出土许多带羽毛的兽脚类恐龙化石,为鸟类兽脚类恐龙起源说提供了直接的化石证据.关键词:鸟类起源;化石;兽脚类恐龙;带羽恐龙;0引言鸟类是生物界中最具特色的动物之一,它具有许多独特的形态特征,区别于其他类群的生物.鸟类具有羽毛、前肢特化成翼、中空的骨骼、角质嚎、叉骨、龙骨突的胸骨、尾宗骨、对握状的脚趾等,与其飞行生活相适应.长期以来,鸟类起源问题一直是古生物学家们研究的热门领域,支持不同假说的学派之间存在着严重的分歧.因受化石材料缺乏化石年代问题的影响,鸟类的起源问题一直是个无解之谜,困扰着人们长达100多年.近二十年来,辽西热河生物群陆续发现带羽毛的恐龙化石和早期鸟类化石,使鸟类起源的研究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鸟类起源之谜逐渐被揭开,大量的化石为鸟类由兽脚类恐龙起源说提供了充分的证据.1鸟类起源假说多年来,对鸟类的起源问题人们提出了各种假说,这些假说现今主要集中在两大学派,即槽齿类起源说和兽脚类起源说.1.1槽齿类起源说1913年,最早由南非著名古生物学家布鲁姆提出槽齿类起源说.他认为,早三叠世的槽齿类爬行动物派克鳄是鸟类和恐龙的共同祖先,鸟类是由槽齿类爬行动物进化而来.槽齿类是原始爬行动物主干出龙类于早三叠纪分异出的一支,这一支系是许多爬行动物如恐龙、翼龙、鳄鱼等的原祖,其标志性的特征就是头骨具槽齿团.最早的槽齿类中的假鳄类,有的体型纤细,骨骼具空腔气窦,头骨具有双颗孔,有眶前孔和下领孔、槽齿等,这些都与始祖鸟有相似之处,所以曾经一度被认为是鸟类的祖先.1926年,丹麦一位对古生物学有爱好的医生U·赫尔曼对派克鳄进行了详细的解剖学研究和描述,并与德国始祖鸟做了比较,出版了他的经典著作《鸟的起源》,相信鸟类起源于槽齿类爬行动物.槽齿类起源假说长期以来一直被许多学者所推崇,包括我国著名古鸟类专家侯连海和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生物系主任费杜西亚.但一些似鸟的假鳄类如派克鳄均产生于三叠纪,与始祖鸟化石间隔了5000多万年,至今尚未发现从晚三叠纪至晚侏罗纪的化石.由于时间跨度大,缺少中间环节,所以说这一假说也有其不完善的地方.1.2兽脚类恐龙起源假说兽脚类恐龙起源假说认为,鸟类起源于晰臀类恐龙的后代兽脚类恐龙.这是一类小型的肉食性恐龙,两足行走,颈长而灵活,骨骼轻便具有空腔,属兽脚类恐龙中的虚古龙类.这是1868年英国著名科学家T"H赫青黎博士在始祖鸟化石发现几年之后第一次提出来的,他认为鸟类和恐龙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这一假说在19世纪末占优势,20世纪初逐渐衰落遭到冷遇,几乎被槽齿类起源假说所淹没.直到一个世纪后的1970年,美国古生物学家奥斯特隆博士通过对北美的小型兽脚类恐龙恐爪龙和始祖鸟的对比研究,发现二者有很多相似的特征.于是他又提出一个新的观点,认为鸟类和恐龙不仅具有密切的关系,而且鸟类就是由某种小型兽脚类恐龙直接进化而来.众所周知,恐龙和鸟类都产羊膜卵,是真正适应陆地生活的羊膜动物,鸟类一般每次产一枚卵,而且鸟类具有孵卵的繁殖行为,恐龙是爬行动物,一般是每次产多枚卵,而且主要是靠太阳温度进行孵化.古生物学家在近年的化石研究中发现,在蒙古和美国某些恐龙有别于其他爬行动物,它们不像绝大多数爬行动物那样一次产多枚卵,而是和鸟类一样每次只产一枚.中美两国学者通过研究窃蛋龙化石时还发现,这类恐龙的卵也不是像爬行动物那样靠外界温度孵化,而和鸟类一样具有孵卵行为川.一系列的化石证据说明,鸟类和恐龙之间具有密切关系.2兽脚类恐龙起源假说的科学依据近年来,在世界各地发现的各种恐龙和早期鸟类化石为这一假说提供了充分的证据.可以说,鸟类恐龙起源说得到了很多学者的支持,但还是有一些学者持反对意见.他们认为,如果鸟类起源于恐龙,那么和鸟类关系很近的恐龙身上应该有羽毛或类似羽毛的结构.但由于类似的恐龙化石一直没有发现,所以反对者仍持质疑的态度.1996年后,热河生物群中发现的带羽毛的兽脚类恐龙化石,为鸟类的兽脚类恐龙起源假说提供了充分且直接的证据.中华龙鸟是世界上发现的第一个长“羽毛”的恐龙川:大小如鸡,牙齿锐利具有锯齿;尾巴特长,由50多节尾椎组成;前肢短小,具有三指;后肢长而粗壮.从解剖学的角度来看,这是一只典型的小型兽脚类恐龙,但它的身上发育了原始羽毛—很短的纤维状皮肤衍生物.这种原始羽毛使中华龙鸟具有了重要的科学价值,中华龙鸟既保存了小型兽脚类恐龙的一些特征,又发展了鸟类的一些基本特征,这些重要特征将恐龙和鸟类密切地联系在了一起.通过中华龙鸟产出地层及显示的特征进行分析,它距今大约1. 3亿年前,属白玺纪早期. 原始祖鸟和尾羽龙类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具有绒羽、尾羽和飞羽的生物,前肢很短而且羽毛呈对称状,这些特征表明这种动物还不能飞行,强壮的后肢说明这种动物应该是陆地奔跑型.小盗龙在许多特征上和早期鸟类非常相似,有四个翅,会爬树,对鸟类飞行起源的滑翔说是一个有力的证据.鸟类恐龙起源说的复活,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对驰龙类恐龙骨骼形态的研究基础上.以中国龙鸟为代表的驰龙类,其头后骨骼形态特征己具备许多早期鸟类头骨的特征,是最早发现拥有类似鸟类肩带、骨盆与后肢的恐龙之一,前肢结构己经产生适应飞翔的变化,具备拍打飞翔的能力.中国龙鸟的发现,支持了鸟类飞行的“从地面起飞”理论.这可以说明,不同的近鸟类恐龙同时发展出“从地面起飞”与“从树上滑翔”的演化模式,并各自拥有相对应的生活方式.应该说,热河生物群这些带羽毛的恐龙,己经有力地支持了鸟类的兽脚类恐龙起源说,但随之又有学者提出了新的质疑.至今己知最早的鸟类,是距今约1.5亿年的“始祖鸟”,而这些带毛的恐龙化石都是距今1. 2亿一1. 3亿年白玺纪时代的化石,都比始祖鸟晚.质疑者认为,要是鸟类是由这些带毛的兽脚类恐龙进化来的,那应该会有很多与鸟类有亲缘关系且比1.5亿年前的始祖鸟早的恐龙化石出现.可是,在世界范围内,当时比始祖鸟早的侏罗纪时代的似鸟类恐龙化石没有出现.所以,国内外很多学者再次对鸟类恐龙起源说提出质疑.赫氏近鸟龙又叫近鸟,是一种小型带羽毛的恐龙,2009年由恐龙专家徐星根据一件不完整的头后骼标本命名的.这一新发现的近鸟化石骨架上,羽毛印痕清晰,不仅在其前、后肢和尾部布满飞羽,而且趾骨上也长有羽毛,这种完全被羽的特征在己灭绝的动物中应该是首次出现的. 这是迄今己知世界上最早的长有羽毛的恐龙,距今约1. 6亿年,所以它要比“中华龙鸟”的时代早约2 000^3 000万年,比始祖鸟的时代早约1 000万年.专家认为,这是与鸟类亲缘关系最近的一种小型兽脚类恐龙,代表了目前世界上最早的长有羽毛的物种.和始祖鸟相比,近鸟飞羽小,羽轴纤细,羽片对称,这些都说明近鸟比较原始,还不适于飞行;小腿长,这是适于奔跑的特征,但在奔跑型动物中目前还没有发现后肢长满羽毛的动物.所以说,近鸟应该是比始祖鸟原始,处于恐龙和始祖鸟中间的一个物种.近鸟在从恐龙进化到鸟类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衔接作用,填补了恐龙向鸟类进化过程中侏罗纪一度没有带毛恐龙记录的空白,为鸟类的兽脚类恐龙起源说提供了更为有力的的证据.3 结语辽西热河生物群出土的大量带羽毛的恐龙化石和早期鸟类化石的研究,无论从骨骼结构、羽毛特征、化石年代上都填补了鸟类起源研究的空白,充分证明了鸟类是由兽脚类恐龙起源进化来的.参考文献[1]张玉光. 现生鸟类的起源和早期演化[J]. 自然杂志,2007,01:45-48.[2]季强,姬书安. 中国最早鸟类化石的发现及鸟类的起源[J]. 中国地质,1996,10:30-32.[3]周忠和. 评《鸟类的起源与演化》[J]. 古脊椎动物学报,1997,02:154-158.[4]侯连海. 鸟类的起源与恐龙[J]. 大自然,1997,05:14-15.[5]赵洪峰,雷富民. 雀形目高级阶元分类与起源研究概况[J]. 动物分类学报,2004,02:188-193.[6]王敏,周忠和. 简说羽毛化石的研究[J]. 自然杂志,2011,02:112-116+128.[7]张朝辉. 带羽毛的恐龙与鸟类的起源[J]. 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4:106-108.[8]周忠和,张福成. 辽西早白垩世今鸟亚纲两新属与现生鸟类的起源[J]. 科学通报,2001,05:371-377.[9]徐星. 鸟类起源研究的最新进展[J]. 科学,2002,02:33-34+2.[10]季强. 中华神州鸟的发现及其科学意义[J]. 中国地质,2002,03:335-336.[11]季强. 鸟类的昨天、今天和明天:起源与演化[J]. 江苏地质,2002,04:193-199.[12]张玉光. 始祖鸟与鸟类起源[J]. 自然杂志,2009,01:20-26.[13]徐星. 鸟类起源的研究获突破性进展[J]. 化石,2015,01:8-11.[14]宋元利. 早白垩世热河生物群孔子鸟化石及其羽毛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15]李金花. 赫氏近鸟龙(Anchiornis huxleyi)后肢及腰带的形态学描述及功能分析[D].沈阳师范大学,2013.[16]刘颖. 赫氏近鸟龙(Anchiornis huxleyi)肩带和前肢的形态学描述及功能分析[D].沈阳师范大学,2013.[17]周忠和. 鸟类起源研究中存在的几个问题[A].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西部大开发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000:1.[18]李喜凤. 鸡形目、鹤形目和雀形目七种鸟类线粒体全基因组的测定与分析[D].安徽师范大学,2012.[19]徐慈根. 中国出土早期鸟类化石的研究意义[J]. 中学生物学,2005,01:2-5.[20]侯连海,周忠和. 中国古鸟类研究进展[J]. 科学通报,1999,13:1378-1383.[1]张玉光. 现生鸟类的起源和早期演化[J]. 自然杂志,2007,01:45-48.现生鸟类的起源和早期演化张玉光博士,副研究员,北京自然博物馆古生物研究室,北京100050*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萌芽计划资助关键词现生鸟类起源辐射演化现生鸟类的起源和演化在过去一个世纪以来,一直是公众关注的话题古生物学研究表明,现生鸟类的最早出现是在古新世,而爆发性辐射演化发生在新生代早期现生鸟类是白at纪与第三纪之交绝灭事件发生之后的幸存类群,近来今鸟类的新发现也进一步支持了现生鸟类起源于新生代的推论新生代早期(包括古近纪和新近纪)鸟类的分类已被清晰地归入到现生鸟类中,并且现生鸟类传统的“目”“科”类型在早期已经出现并确立因此,通过研究中生代新生代鸟类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鸟类的早期辐射演化和多样性的历史,同时也够阐明现生鸟类的起源和早期演化现生鸟类全世界共分布有9 80()多种,属于三个总目古颗总目(平胸总目)和楔翼总目(企鹅目)包括的鸟类种类较少,古颗总目主要以大型鸵鸟和小型无翼鸟类为主,是典型的走禽类成员;楔翼总目只含1目1科,以单一的企鹅类组成为特点;今颗总目(突胸总目)则是最繁盛的一大类,约含8 50()多种,包括了现生鸟类绝大多数类型,而其中的雀形目约占5 90()余种,是鸣禽类集中分布所在!1,大量的现生鸟类各自适应辐射到不同的生态环境中,形成自然界“鸟语花香”的和谐局面从“生物进化理论”分析,现生鸟类的起源和演化问题一直困扰着人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