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毒鱼类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毒刺鱼类都具有发达的棘刺,并附以毒腺,用作 防御。当棘刺刺入人体后,刺鞘被撕破,毒素通 过刺的齿状边缘上的沟槽注入人体引起中毒。 鲨鱼类有两个背鳍,其前方各有一个鳍刺;魟鱼 类尾部有尾刺;银鲛科鱼类的背鳍毒刺后缘具有 许多锯齿状小棘。 刺毒鱼类的毒素分子结构大,可被加热和胃液迅 速破坏,一般不耐低压、干冻。为胃肠外毒素, 故刺毒鱼类的肉可以食用。 鲨类毒性低、魟类毒性较强,以神经毒为主,可 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急诊抢救室 缪志寿
我国地处温带、亚热带、热带,刺毒鱼类 丰富,约287种,以海洋鱼类为主。 大多数海洋刺毒鱼类生活在浅海,常潜伏 于岩缝、洞穴、珊瑚礁间和海藻丛中、或 把身体埋在泥沙中,因其行动较缓慢,体 态、颜色与周围环境相似,不易被发觉。 人们在海边游玩和劳作时常遭到攻击。 我院急诊每年都会收治数例刺毒鱼类致伤 事件。




1.鲇类:为刺毒鱼类的主要类群之一。海产的鲇类 包括鳗鲇科和海鲇科,分布于东海和南海。淡水 鲇类种类较多,为最大的刺毒鱼类群。 2.金眼鲷类:主要为鳂科鱼类中的2种刺鳞鱼,栖息 于岩礁洞穴中及珊瑚丛中,均分布于南海及台湾海 峡。 3.鳜鱼类:约有10种,栖于江河、湖泊及水库中。 4.蝴蝶鱼类:栖息于热带珊瑚礁海域和岩礁区。 5.篮子鱼类:栖息于浅湾、岩礁和珊瑚礁中。约13 种。 6.刺尾鱼类:栖息于岩礁和珊瑚礁中。约28种。

一.软骨鱼纲刺毒鱼类 二.硬骨鱼纲刺毒鱼类



1. 鲨类: 具有毒刺的鲨类主要有虎鲨类和角鲨类, 其 两个背鳍的前方具有锐利坚硬的毒刺。 2. 魟类: 大部分种类生活在浅海沙地中,常把身体 埋于泥沙中,露出眼和喷水孔,日伏夜出。包括六 鳃魟科、魟科、扁魟科、燕魟科、鲼科、牛鼻鲼 科、鹞鲼科和蝠鲼科,刺毒鱼类主要类群之一。 我过约有29种,南海、东海及台湾海峡最多。 3. 银鲛类: 包括银鲛科和长吻银鲛科,大多生活在 较深水层,离开水面即死,游动缓慢。




从预防角度来看,正确辨别鱼种,掌握其分类隶属、 生态习性,了解刺毒鱼类的毒性和常备必要的救护 设备是十分重要的。 在捕捉刺毒鱼类时,不要出于好奇去赤手捕捉;捕 鱼时要预防刺毒鱼挣扎跳跃,造成刺伤事故,最好 使用铁钩、镊子、防刺手套等工具。 防止误触,涉水时要穿好较厚的水鞋,避免赤足踩 到这类鱼身上。捕捉时当场把毒刺割去。 刺毒鱼类很少主动攻击人,采取预防措施将大大降 低硬骨刺毒鱼类刺伤事故的发生。

被鲉类刺伤其创口小,不易冲洗,可切开彻底清洗, 向心端扎止血带阻止毒液上行,受伤肢体可在4%硫 酸镁温水中浸泡,也可将患肢浸泡于50度热水或硫 磺热水中30~60分钟止痛,热度可使毒液分解失去 毒性。也可局部利多卡因加肾上腺素封闭止痛。

毒鲉类的刺毒素是鲉类中特别危险的毒素,被其刺 伤可用盐酸吐根素溶液封闭止痛,也可用利多卡因 加肾上腺素局部浸润麻醉或用吗啡镇痛。

随鱼的种类和个体不同,毒液的毒性强弱有很 大的不同。轻者仅为刺痛感,疼痛数小时。严 重者疼痛数日至数月,连注射吗啡都不能减轻。 被鲇类刺伤时,局部剧烈刺痛,伤口苍白、青 紫并出现红肿,累及整个肢体并伴淋巴结肿大, 严重裂伤时容易继发感染和破伤风。 鳗鲇和毒鲉刺伤最严重,患处疼痛难忍,受伤 部位迅速红肿累及整个肢体,随即青紫伴组织 坏死。重症者恶心、呕吐、肢体麻痹、全身湿 冷、呼吸困难、意识障碍、休克甚至死亡。
鲨鱼和银鲛鱼主要通过背鳍棘刺伤裸潜作 用或捕鱼者,造成局部严重创伤和中毒。 魟类、鲼类依靠尾棘刺入人体,释放毒液 造成局部创伤并吸收中毒。 魟类、鲨类的锯齿状鳍棘可造成人体严重 的撕裂伤,并使周围组织发生严重创伤反 应,如出血、肌肉和神经损伤、局部感染 等。



局部症状:刺伤处有刺痕或伤口,局部痉挛性剧 痛,可出现红斑和严重肿胀,持续数小时至数天。 角鲨刺伤可致命,魟类、鲼类刺伤,痉挛性剧痛 在30分钟后加剧并辐射整个肢体。1.5h时疼痛最 剧。 全身症状:可出现乏力、胸闷、心悸、全身肌肉 酸痛,全身散在皮肤出血及继发感染等。严重者 可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导 致伤者昏迷和死亡。如被大型毒魟刺伤,可在最 初几分钟出现血压降低导致休克昏迷。




刺伤多见于捕捞鱼虾、捡拾贝类、收割水草和海 藻、进行潜水作业和游泳时误触刺毒鱼所致。 做好防刺毒鱼意外伤害宣传,掌握刺伤后的自救 和互救的基本方法,捕到刺毒鱼后应立即除去毒 刺,以免误伤。 刺毒鱼类的攻击行为属于防御性反射,不会主动 攻击人类,应避免主动逗引毒于鱼。 正确鉴别鱼种,了解刺毒鱼类的体型,颜色及习 性。





治疗原则是止痛、消除毒液影响和防止继发感染。 用生理盐水或流动水冲洗伤口,向离心端挤压伤口 15~30分钟;在向心端扎止血带减少毒液吸收,每 隔5~10分钟放松一次,以保持血液循环。 清创去除坏死及污染严重的组织,注意去除伤口内 的毒棘遗留下来的皮鞘碎片。 受伤部位浸泡在有轻度麻醉作用的硫酸镁温水中 30~90分钟。 预防感染,早期使用抗生素和破伤风制剂。 对刺伤后引起的休克应采取紧急措施。




对被刺病患的救治原则主要是止痛、抗毒液作用、 防治继发感染。 清创、去除毒液以较少毒液吸收。创伤处立即清创 消毒,用冷盐水或无菌生理盐水冲洗,尽量排出毒 液。残留的毒刺、皮鞘碎片和坏死组织应一并去除。 抗毒止痛处理,盐酸吐根素疗效显著,可在刺伤处 或刺伤附近的近心端作皮下或肌肉注射。剧痛时辅 以杜冷丁注射或利多卡因局部封闭止痛。局部热敷 或冰敷,冷冻疗法不适用魟类刺伤。 对刺伤后原发性休克,一般只需采用支持疗法。为 防止创伤感染,应及时使用抗生素和破伤风抗毒素。
斑尾棘鳞鱼
尖吻棘鳞鱼
主刺盖鱼
蝴蝶鱼
披肩鰧
日本鰧





硬骨鱼纲刺毒鱼类的毒器构成基本上和软骨鱼纲刺毒 鱼类一样,由毒腺、毒棘和沟管三个部分构成。 鲇类毒棘尖锐,有倒齿,可撕裂受害者的皮肤和肌肉。 鳗鲇毒素具有神经毒和血液毒双重毒性。 鲉类的毒腺组织在刺毒鱼类中最为发达,毒液新鲜时 呈淡蓝色水样液体,进入人体后,对心脏,骨骼肌及 平滑肌有直接麻痹作用,严重时可引起死亡。 硬骨刺毒鱼类的毒素也是胃肠外毒素,分子结构大, 亦可被加热和胃液迅速破坏。这种毒素仅在胃外路线 才有效,故煮熟后,其肉可供使用。


wenku.baidu.com


7.鰧类:为底层鱼类,常埋于泥沙中,仅露出口和眼, 袭击鱼、虾。我国有5种。 8.鲉类:栖于浅海、海湾、沙岸、岩礁、珊瑚礁和海 藻从中,行动缓慢。具拟态作用,形态与其环境相 似,不易发觉。包括鲉科、疣鲉科和毒鲉科。为海 洋刺毒鱼类中主要类群之一。产我国55种。 9.䲗类:一般栖息于浅海、海湾、沙岸及岩礁区中, 个别生活在河口或上溯至河流中的纯淡水区。产我 国33种。 10.躄鱼类:栖息于热带、亚热带的浅水滩涂、岩礁、 珊瑚丛及其礁盘中,具保护色,混于珊瑚礁区中不 易分辨。产我国5种。
被刺伤主要是用手抓取刺毒鱼时发生的,通过 锐利的鳍刺穿透人体的皮肤,注射毒液使人中 毒。 游泳或浅湾涉水靠近刺毒鱼栖息的沙底时,遭 受埋藏在沙子下面的刺毒鱼袭击而刺伤中毒。 伸手入岩礁捕捞鱼虾时被伪装的刺毒鱼刺伤, 也有部分刺毒鱼类主动攻击使人刺伤中毒。 刺尾鱼往往是被人抓住尾柄时,突然将尾柄棘 竖起将人手划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