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凑十法的理解与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以内进位加法”教学中的困惑与思考

——对“凑十法”教学的一点思考

浙江省义乌市保联小学王灵娟

上到一年级的“20以内进位加法”时,原以为孩子们能愉快应用“凑十法”,没想到却吃了回“闭门羹”,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冷遇。我实在困惑不已。在接触过的人教版、浙教版和北师大版中,无不将“凑十法”作为一种既优且有实效的计算方法加以“发扬光大”,这些足以见得凑十法的强大生命力及其优势所在。但在具体的教学中,一开始孩子们并不欢迎它。上了“9+几”这节课后很多孩子都不喜欢用凑十法解决问题,甚至有些排斥。我对孩子“自己的算法”作了一些调查,发现绝大部分孩子在入学前就学习了这部分内容,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方法”。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计算方法:一、扳手指头大约有65%----75% 的孩子使用这一方法。二、熟能生巧大约10%的孩子已经达到看到加法算式,马上报出和的程度。三、用“凑十法”计算四、用其他方法,如珠心算等。以学生思维凭借的依据看,可以分为基于动作的思维、基于形象的思维、基于符号与逻辑的思维。而学生自己的“算法”显然不是在同一个思维层次上,有必要让孩子学会取长补短,从实践者的角度去借鉴吸取别人的优秀见解,获得更优的思维品质。

正因为孩子过早的接触过了进位加法,已经习惯了原来的计算方法,不论新的方法如何简便占有优势,在短时间内还是难以接受。针对存在的问题再作进一步分析:首先是扳手指头的孩子计算“9+4”时,一般先拿出4个手指(比较小的数),另外再从9(比较大的数)开始往后数4个数:10、11、12、13,最后得到结果13。从这中可以看出,扳手指头的本质并不是计算,而是数的过程。其次,少数利用珠心算口诀计算的孩子,由于先入为主,对“凑十法”的反感心理最强。最后,对那些能熟练计算的孩子来说,虽能计算,但不知所以然。皮亚杰和加里培林在“智力技能形成的阶段性理论”中曾指出:儿童的智力技能形成要经历五个阶段。其中的第二阶段即“物质或物质化的动作阶段”,这正是孩子用“扳手指头”获取结果的一种表现。如果在这一阶段获得满足而止步不前,则学生的智力技能并未真正形成。按皮亚杰和加里培林的阶段性理论,学生还需要经历“内化”和“具体运用”的阶段,才能形成智力技能。教学中指导学生认识和应用“凑十法”,正是在“物质或物质化的动作阶段”的基础上,转变并提升为抽象认知的数学思维过程。因此,学习并运用凑十法对提高孩子的思维品质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凑十法的教学,符合学生认知体系和认知规律。凑十法在计算“9+4”

时,先把4分成1和3,然后9和1凑成10,10再加3等于13,一步计算的内容用两步来完成。而现行的一年级教材的编排正是为学习凑十法作了铺垫。比如教学“20以内进位加法”前,教学了“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其中专门安排了“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教学内容。在二次教学中我更加重视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如10以内数的分成,让孩子们用拍手游戏的形式加以巩固,并模拟出这样的一个情境,小明妈妈要请10位小朋友到家做客。但只有6把椅子,7个盘子,8个杯子,9个勺。数量不够,每件事物还差多少呢?请你帮帮小明。从解决过程产生“凑十“的需求,自然引出:见6想4,见7想3,见8想2,见9想1。并且把10的分成编成朗朗上口的儿歌:1凑9,2凑8,3凑7来4凑6,5、5相凑正满10,做加做减想到它,又对又快真方便!又比如“11——20各数的认识”中专门安排了“10加几”和“不进位加法”的内容,课堂上曾随即出示10+4,10+5,9+5,6+5等题,让学生任选一题解决,大部分学生选10+4或10+5,因为他们已经意识到用10算比较简便,在这两个基础上,再学习9+5,学生理所当然知道要先凑十才会比较方便,这些都是为进位加法中的“凑十法”作准备。“20以内进位加法”则采用“9加几”、“8加几”……的顺序编排,让学生能充分应用已有的知识来认识和应用“凑十法”,并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其次,凑十法的教学,有利于选择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法。凑十法具有规律性强、易于理解、过程简洁等特点,它还有“拆小数,凑大数”和“拆大数,凑小数”等策略,可以很好的培养孩子的数感。还可以让学生初步感知到数学的知识与方法的联系,即数学的知识中包含着方法,方法能产生知识。这在以后的“小数”、“分数”以及“解决问题”的知识教学中更加突出。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思维,处于无序思维向有序思维的过渡阶段,因此,教师要积极引导和帮助学生度过这个阶段,训练思维的条理性。在操作活动中,学生的思维是随着操作的顺序进行的,操作程序反映了学生接受的思维过程,反映了一定的逻辑顺序。如果操作的程序混乱,学生的大脑中就无法形成一条清晰的思路。有序的操作有利于学生形成清晰流畅的思路,发展学生的思维。学生在操作活动中,经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思维活动,思维的条理性可得到提高,如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教学中教师要进行有序实物演示,再让学生模仿老师操作进行“凑十”,然后让学生想操作过程。

案例:9加2的进位加法,教学程序分三步。

第一步操作:先拿出9个皮球,放在盒子里,再拿出2个皮球放在盒子外面,问:现在把9个皮球和2个皮球合起来,怎样计算呢?

第二步问:盒子里面已有9个,再添上几个就刚好成一盒10个?(再添1个)操作:把盒子外面的2个分成1个和1个。

第三步操作:拿起盒子外面1个放在盒内(学生说:9十1=10),老师再用手势表示盒内10个与盒外1个合并(学生说10+1=11)这样教学,体现了简单的直观综合能力的培养,边操作、边思考,用操作促进思维,精心设计操作程序,做到有条有理,用思维指挥操作。

再次,优化算法。“由于学生生活背景的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这就是数学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算法多样化”。算法多样化是一种态度,一个过程,它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更不能片面追求形式化。“学生自己的算法”虽然是学习主体在具体的生活中不断积累、体验、感悟中获得的经验,却是“基于动作的思维”,而凑十法的应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再上“9+几”的时候,我把20以内9加几的所有算式(9+1、9+2、9+3、9+4、9+5……)排列好让孩子观察并思考:你发现这组算式有什么特点?这样的得数有什么特点?有没有比较快的方法计算出得数?通过比较、体验和感受,从而让学生主动接受和应用凑十法,通过这样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应用一种具体的算法,更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并能区分“数”和“算”的不同意义,让学生真正经历“由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再到实践”这一认知的发展过程。我们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但不是泛化,更不是只强调多样化,不顾算法优化。我们的课堂教学是一种集体学习行为,也正是引导孩子取长补短的过程,只有不断优化方法,借鉴先进的做法,才能充分体现集体学习的优势,为将来的学习打好基础。

最后,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凑十法的教学过程,可以向学生渗透数学的思想方法。如“分解与组合”的思想、“转化与变换”的思想、“凑整”的思想以及这些思想指导下产生的方法。而凑十法正是在“分解与组合”思想指导下产生的一种具体方法。通过“凑十法“的应用,可以将无序的算式变有序,培养孩子有序思考的习惯。如通过“9+几”、“8+几”等内容的教学后,组织学生进行整理后发现“9+几”算式与结果之间的关系。在整理、分析过程中,孩子不仅运用凑十法解决问题,更是经历了收集信息、处理信息、解决问题的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