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动脉瘤介入术后的护理

合集下载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对介入栓塞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术后并发症的观察护理影响。

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栓塞治疗介入术的颅内动脉瘤患者8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

常规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取针对性的优质护理。

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心理状态。

结果:经过两种模式术后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评分优于常规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于接受栓塞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在术后,要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制定针对性优质护理,可以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减轻患者消极心理,建议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栓塞治疗术;术后并发症;术后护理颇内动脉瘤是指大脑内部的动脉血管异常膨出后形成的动脉瘤。

虽然医学上称其为动脉瘤,但是颅内动脉瘤不是肿瘤,不会扩散,不会恶化。

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原则是防止瘤体破裂,以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

治疗时要根据动脉瘤的位置、大小、形态来制定治疗方案。

颅内动脉瘤主要有两大治疗方向。

一是开颅夹闭,将颅内动脉瘤的根部进行结扎,让瘤体失去血供,彻底避免瘤体破裂的情况,二是在颅内动脉瘤溜体内放置弹簧圈,称为“栓塞治疗”,减少血流对瘤体血管壁的冲击,降低瘤体破裂风险。

介入栓塞治疗是临床应用最广泛的治疗手段,具有微创、并发症少、恢复快、成功率高的优点[1]。

但术后也仍有脑血管痉挛和脑出血的风险,因此配合护理干预治疗有重要意义。

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栓塞治疗介入术的颅内动脉瘤患者8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

常规组40例患者,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23~75岁,平均年龄(52.4±3.45)岁;观察组40例患者,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23例,年龄25~78岁,平均年龄(54.6±3.87)岁。

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后的观察要点及护理

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后的观察要点及护理

察, 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⑦穿刺点局部 观
察: 局部血肿 易发生 在术 后 6小 时 内 , 原 因是动脉硬化 、 血管 弹性 差、 术 中肝 素 过
量或凝血机能障碍 、 术 中穿刺侧肢体活 动
频繁或局部压 迫力 度不够 。故 术后 嘱 患
d 0 i : 1 0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7— 1 4 x . 2 0 1 3
警惕再 出血可能 。②瞳孔的变化 : 正 常瞳 孔大小 2—5 m m, 若双 侧 瞳孔 不 等大 , 提 示可能发生 , 若早期发 现有助于挽救 患者
今 年来 , 由于 微 导 管 和 栓 塞 材 料 的 可
下腔 出血才 被 发现 , 其死 亡 率 和致 残 率 高, 且发 生再 出血和脑血管痉挛等并发症
时, 术侧 下 肢 制 动 , 健 侧 翻身 , 抬 高 床 头 1 5 。 一2 0 。 , 以利 于颅 内静 脉 回流 , 防止 脑
瘤血 【 管 内治疗有很 大发展 , 特别是栓塞治 疗具有微创安全、 患 者 恢 复 好 的 优 点。 2 0 0 6年 l 0月 ~2 0 0 7年 4月 收治颅 内动 脉瘤患者 3 0例 , 进行 栓塞 治疗 取得 满意
水肿 , 若 有 出血 和血 肿 , 延 长 卧 床 时 间。 ④生命体征 : 虽然脑动脉瘤手术 危险性较
大, 但效果满意 , 术 后 向手 术 医师 了解 手 术经过 , 以便实施 有 针对性 护理 , 给 予持
效果 , 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
临 床 资 料
续心 电监 护 , 密 切监 测生命 体征 的变 化。
02. 29 3
绪不稳定 。因此要做好患者 的心理护理 , 保持 患者情绪稳 定配 合治疗 。保 持 病室

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病人围术期护理

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病人围术期护理

洁 、 沸 消 毒 后 使 用 , 防 胃肠 道 感 染 。本 组 病 人 因严 格 执 行 煮 以 无 菌 操 作 规 程 加 之 精 心 护理 无一 例腹 腔感 染 。 胰 十 二指 肠 切 、 C i 除 hl 化 道 重 建 术 , 术 创 伤 大 , 合 d消 手 吻 口及 引 流 管 多 , 易 出现 各 种 并 发 症 , 过 对 2 例 病 人 引Fra bibliotek流 管 极 通 1
裹 , 针 固定 。输 注 时 温 度 以 接 近 体 温 、 人 能 耐 受 、 明 显 的 别 病 无 胃肠 反 应 为 宜 。 有报 道【 温 度应 在 3 6 5℃ ~ 3 7℃ , 止 过 凉 、 防 过
E 3 黎 介 寿 . 术 期 处 理 学 [ . 京 : 民 军 医 出 版 社 ,9 9 55— 2 围 M3 北 人 1 9 :8
CH I S NE E GENERAl NURS NG rl 2 0 1 7 No 4 I Ap i, 0 9 Vo . . C
胃肠 营 养 过 程 中要 密 切 观 察 病 情 变 化 , 察 病 人 有 无 恶 心 、 观 呕
吐 、 胀 及 腹 泻 等不 良反 应 的发 生 腹
2 06 2 1 0 , 0( B): 3 1 1—1 2 3.
作者简介
屈新 云, 理部主任 , 管护师, 护 主 工作 单 位 :3 5 0 江 西 省 湖 320 ,
的途 径 。术 后 5d 7d肠 蠕 动 逐 渐 恢 复 可 采 取 空 肠 滴 注 营 养 , ~ 可 先 予 以生 理 盐 水 2 0 mL, 瘘 管 缓 慢 滴 注 ( 0 mL h 为 宜 。 0 造 4 / ) 滴 注 过 程 中 观 察 病 人 有 无 腹 痛 、 胀 、 心 等 不 适 反 应 , 渐 加 腹 恶 逐 入 肠 内 营 养 液 , 次 滴 入 饮 食 前 后 均 先 滴 入 少 量 生 理 盐 水 , 冲 每 以

颅内动脉瘤的术后护理

颅内动脉瘤的术后护理

引流管 的位置 : 严格保持 引流袋 无菌 , 引流袋悬 挂 于床头 , 高于
脑室 l O~1 5 e m处或遵医嘱 , 切不 可随意移 动引流袋 的 高度 , 位 置过 高影 响脑脊液 的引流 , 使 颅内压增 高 , 过低 使脑脊 液流 失 , 导致 颅 内 术后患者均人住 I C U , 予以 2 4 小时的心电监护 , 严格观察 患者 的 压低 。搬动患者及倾倒弓 f 流 液时应 暂时夹 闭引 流管 , 防止逆流 或空 头痛情况瞳孔 、 肢体 活动、 生命体征等变化 ; 保 4 小时引流量 。 理呼吸道分泌物( 尤其是术后未拔 除气管插管 者 ) ; 持续低 流量氧气 2 . 5 切 口护理。术后应严密观察切 口引流管 的情况 , 若 引流 液为鲜 吸人 ; 高热患者做好 降温处 理 , 降低脑耗氧量 , 保 护脑细胞 ; 严格控制 红、 粘 稠可能有活动性 出血 , 应及 时报告 医生 ; 若 引流液 颜色 为粉红 血压 , 根据患者的血压监测情 况及时调整 降压药 , 保持血 压稳定 , 以 色呈水样 液 , 怀疑 为血性 脑脊液 , 及 时报告 医生 , 同时将 负压 改为常 降低再出血的危险 ; 正确安排补 液顺序 , 保证 补液通 畅; 严格记 录 2 4 压, 保持切 口 敷料外观整洁干燥 , 发现敷料潮湿应及 时更换 。 小时 出入量 , 保证出入量、 水电解质平衡 。 2 . 6 心理护理 。动脉瘤患 者发病 突然 , 生活不 能 自理 , 经常会 出现 2 . 1 体位护理。麻醉未清 醒前去 枕平 卧 , 头偏 向健侧 , 以防呕 吐物 焦虑不安 , 心情烦 躁等不 良 情绪对康 复不 利。应经常 与患者沟通 , 耐 误 吸入呼吸道 。清醒后 , 血压平 稳者 , 抬高 床头 1 5 。~3 0 。 , 以利颅 内 心讲解病情 , 建立 良好 的护患 关系 , 使 患者 积极 配合 治疗 产生 安全 静脉 回流 , 降低颅内压 , 避免压 迫手术伤 口。介入栓 塞治疗 的病人 术 感 , 同时做好 家属 的宣教 工作 , 使 其减少 对患者 的各 种不 良刺激 , 防 后绝对卧床休息 2 4 小 时, 术侧下肢制 动 8— 1 2小时。搬动病人或 为 止过度悲伤 、 兴奋 或紧张 , 有利 于患者早 日 康 复。 其 翻身 时 , 应 扶持 头部 , 使 头颈 部 成一 直线 , 防止 头颈 过度 扭 曲或 2 . 7 防止并 发症 的护理。①防止继发脑水肿 : 术后 2— 4 d 可发 生反 震动。 应性脑组织水肿 , 应准确 记录出入量 , 控制补液滴数 , 维持水 、 电解质 2 . 2 一般护理。术后应 主要观察患者 的意识、 瞳孔 、 肢体活动 、 生命 平衡 , 抬高床头 1 5 — 3 O 度, 遵医嘱使用脱水剂 。 体征 以及头痛情况 。如果患者出现进行 性意识 加深改变或术后 清醒 ②预防术后继发出血 : 术后 应严 密观察 患者 意识 、 瞳孔 、 生命 体 后发生意识 障碍 ; 一侧肌体 活动 出现 障碍 ; 一侧 瞳孔发 生改变 ; 头痛 征变化 , 动态观察 C T变化 , 注 意观察 伤 口引 流液 的性 质、 量 的变化 , 突然加剧 ; 生命体征突然发生改变等情况 时均应及时报 告医生 , 及时 以便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处理。保持 呼吸道通畅 , 做好各项基础护理。 ③预防消化道出血 : 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 变化 , 同时注 意大便 2 . 3 呼吸道 的观察与护理 。约束好患 者 , 防止患者 自行拔管 ; 固定 颜色 、 性质 , 留置 胃管者应注 意观察 胃液性 质 , 同 时应用抗 酸药 物保 好气管插管的位 置, 检查其深度及气囊充盈度 , 防止 滑出或移位 。观 护 胃肠粘膜 。 察呼吸频 率、 双肺 呼吸音 、 动脉血氧饱 和度( 要求 维持在 9 5 % 以上 ) 。 3 小结 及时有效 地吸出气道 内和 口腔 的分泌物 , 严格无菌操作 , 每次吸痰时 颅 内动脉瘤是严重威胁 人类健 康的疾 病 , 它 的致死 率和致 残率 间< 1 5 秒/ 次, 做到轻 、 提、 转、 快、 抖, 吸痰前后充分吸氧 , 防止患者缺 较高 , 及早手术可提高生存质量 , 降低病死 残率。术后重 视生命体征 氧及气道黏膜损伤 ; 吸痰时注意 观察患者 的痰液 、 面色、 血氧 饱和度 监测 , 保持 呼吸道通 畅 , 减少 躁动 、 高血压 、 便秘 、 呛咳 等各种 诱发 因 及胸廓动度等 , 若发现 异常 , 立 即汇 报 医生 , 予 以及 时处理 。拔管前 素, 积极预 防术后继发 出血、 继发脑 水肿 , 这 些有 效的护 理措 施是使 吸尽气管 内分泌物 , 拔 管后 即翻身拍背 , 做 口腔 护理。病人清醒后 给 患者早 日 恢复, 获得健康 的重要环节 。 予半卧位 , 立即鼓励并协助深呼 吸和咳嗽 , 咳嗽前 给病人 叩背 , 叩背 参考文献 是 由下而上 , 由外向内轻 叩震荡 ; 对 于痰液粘 稠者 , 可用药 物进行超 [ 1 ] 王 忠成.神经外科学.湖北 科学技术 出版 社. 声雾化 , 以达到稀释痰液、 解痉 、 抗感 染 的 目的 ; 对 于咳痰无 力者 , 可 [ 2 ] 张志文 , 李安 民, 郭晓明等.颅 内动脉 瘤手术技 巧 与术 中破 裂 用鼻导管行深部吸痰或纤支镜 吸痰, 必要时可考虑气管切开。 的预见及处理 中华神经 外. 2 . 4 脑室引流管的护理。在严格 无菌操 作下接 上引流 管 、 引 流瓶 , [ 3 ] 时中华 , 蔡 学见, 王玉海 等.颅 内动脉 瘤术 后并发 症对 其预 后 各接头部用消毒纱布包裹 ; 保 持弓 f 流瓶通 畅: 引流管不可受压 、 扭 曲、 的影响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 究杂志. 成角 、 折叠 , 应适 当限制病人头部 活动范 围 , 活动及 翻身 时应避免 牵 [ 4 ] 邱 玲 丽.颅 内动脉 瘤夹 闭术后 的观察 和 护 理.心 脑 血 管 病

颅内动脉瘤栓塞介入术后护理ppt课件

颅内动脉瘤栓塞介入术后护理ppt课件
3、密切观察要点
密切观察要点
(1)穿刺部位有无渗血
(2)周围皮肤有无瘀斑及皮下血肿 (3)穿刺侧足背动脉搏动有无减弱或消失, 皮肤颜色是否苍白,皮肤的温度是否正常。
如出现肢端苍白,小腿剧烈疼痛、麻木,皮肤温 度下降,可能股动脉血栓形成,及时通知医生处 理。每隔1~2小时帮助病人按摩患者,以促进血 液循环,防止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孔、语言及四肢活动情况,监测生命体征。
2、术后去枕平卧,清醒后给予高位,绝对卧
床24小时;持续低流量吸氧,有利呼吸,以减 少脑水肿和脑细胞耗氧; 3、严密观察要点:神志、瞳孔及生命体征变 化,注意有无出现高血压、头痛、恶心、呕吐 等症状,以尽早发现脑出血及脑血栓的形成。
穿刺肢体的护理
1、 避免曲膝和屈髋: 手术后患者股动脉穿 刺口留有股动脉鞘管,为防止鞘管弯曲、移位 、滑脱或折断而制动24小时 2、加压包扎:拔除股动脉鞘管后沙袋加压6小 时,注意末梢血运情况。穿刺侧肢体伸直并制 动24小时,协助患者每2-3小时翻身一次,预 防压疮。
后面内容直接删除就行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仅供参考,实际情况实际分析
写在最后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症状体征
• 1.出血症状: 表现起病急,剧烈头痛、恶心呕吐, 意识障碍与精神失常。脑膜刺激征多见。亦可形成颅 内血肿,产生偏瘫及意识障碍。
• 2.非出血症状: • 由动脉瘤本身对邻近神经、血管的压迫而致,多与动

谈谈脑动脉瘤介入手术后的护理方法

谈谈脑动脉瘤介入手术后的护理方法

谈谈脑动脉瘤介入手术后的护理方法成都天府新区人民医院 610213当前,在治疗脑动脉瘤的过程中多采用介入手术,这种手术方式与传统的开颅术相比具有多个方面的优点,比如具有较小的创伤面积,不会引起较多的并发症以及患者进行手术之后能够较快恢复等等。

近些年来,随着该手术方式的不断成熟和完善,目前已经成为治疗脑动脉瘤患者的首选方法。

1.一般护理。

在对脑动脉瘤患者进行介入手术之后,护理人员要使用相关的监护仪对患者的意识状态、血氧饱和度以及生命体征等变化进行严密的观察。

同时,护理人员还要确保患者的呼吸道保持通畅,并给予患者低流量吸氧,从而使患者的脑组织供氧充足。

另外,护理人员还要将床头抬高30°左右,这有利于患者静脉中的血液回流,从而使患者的颅内压降低,并使脑水肿等症状减轻。

除此之外,还要对患者的血压变化多加注意,如果患者的血压出现异常升高,护理人员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采取合理有效的降压措施,比如对患者静脉滴注硝普钠等降压药物,还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在滴注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对药物输注的速度进行调整,避免患者血压突然升高或降低。

2.穿刺点观察。

脑动脉介入手术结束之后,要使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患者的穿刺部位,同时还要使用沙袋对穿刺部位进行压迫。

之后相关护理人员要严密观察患者的穿刺部位是否出现渗血、血肿等现象,与此同时还要对患者术侧足背动脉搏动、皮肤的温度以及颜色等进行观察,如果出现明显变化或者其他异常情况要及时告知主治医生进行相应的处理。

压迫患者穿刺部位的沙袋,6小时之后才能够移除,弹力绷带可在术后24小时解除,同时患者可下床进行小幅度的活动。

3.健康宣教。

脑动脉瘤是一种脑血管疾病,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具有较高的致残率。

患者中具有明确出血诱因大约占总数的40%左右,比较常见的诱因有剧烈咳嗽或运动、排便用力过大等等。

因此,相关护理人员应该在术后对患者加强健康宣教,从而使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尽量避免可能引发出血的诱因,比如过度劳累、高胆固醇饮食、吸烟饮酒等等。

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护理经验论文

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护理经验论文

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护理经验[摘要]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过程。

方法术前做好充分准备,做好心理护理和基础护理;术后应密切观察意识、瞳孔及生命体征的变化。

对可能出现的出血、感染、血管痉挛等并发症采取有效预防措施。

结论做好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严密监视病情变化,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是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顺利进行的关键。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护理[中图分类号] r543.1+6[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7-357-01颅内动脉瘤是引起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的原因,多发生于40-60岁中年人,是一种危险性极高的疾病。

其危险性在于一旦动脉瘤破裂,将会发生急剧的颅内出血,患者病死率和致残率高[1]。

目前介入治疗已经成为脑动脉瘤首选的治疗方法,具有安全、微创、简便、恢复快、痛苦小等特点。

现将我院45例患者的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6月-2010年11月,经脑血管造影(dsa)确诊为颅内动脉瘤患者45例,男27例,女18例,平均年龄47岁(年龄34-66岁)。

均择期行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除1例死亡外,术后恢复良好。

1.2 手术方法麻醉后经股动脉穿刺插管行全脑血管造影,清晰显示血管循环情况及动脉瘤,选择直径与动脉瘤体相当大小的微弹簧圈,沿微导管放入动脉瘤内,造影显示动脉瘤腔被微弹簧圈充满,结束治疗。

2 护理方法2.1 术前护理做好心理护理。

动脉瘤的危险性使患者的心理蒙上很大的阴影,患者对手术的风险术后的恢复有着极大的顾虑。

这种顾虑、紧张甚至是激动的情绪波动都是诱发颅内动脉瘤破裂的重要危险因素。

向患者讲明手术的目的、方式,缓解其心理压力。

术前要严密观察患者意识、瞳孔及生命体征的变化,确保呼吸道通畅。

术前1天备皮,行碘过敏试验,做血常规、出凝血时间等相关检查,禁食12h,术日晨行保留导尿,常规左侧肢体建立静脉通道。

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手术中配合护理要点

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手术中配合护理要点

健康域护理颅内动脉瘤是指脑动脉的局限性异常扩大。

颅内动脉瘤破裂后的死亡率极高,因此需要尽早完善脑血管造影检查,明确病变部位并尽早进行干预。

颅内动脉瘤的形成原因颅内动脉瘤的形成是有先天因素的。

颅内动脉的管壁中层缺少弹力纤维,所以分叉的部位容易受到冲击。

如果患者先天的动脉发育有问题,就容易出现囊性动脉瘤,最后变为梭形动脉瘤。

颅内动脉瘤的形成也是有后天因素的。

比如动脉硬化就容易造成动脉闭塞,引起颅内动脉瘤。

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方式颅内动脉瘤是一种血管病变,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瘤体破裂,引发脑出血和致命的神经功能障碍。

目前,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外科开颅手术和介入血管内治疗。

颅内动脉瘤手术中护理要点1.器械准备。

(1)无菌包:用于装载无菌器械,保证手术操作的无菌环境。

(2)动脉鞘:用于插入患者的动脉,作为介入操作的通道。

(3)泥鳅导丝:细软的导丝,用于引导和放置其他器械。

(4)压力连接管:连接注射器和其他器械,用于控制血管内的压力。

(5)导引导管:经过动脉鞘插入体内,用于引导微导管和微导丝。

(6)Y型阀:用于控制介入操作中的液体流动。

(7)微导丝和微导管:细长的导丝和管道,用于进一步导引和治疗。

(8)弹簧圈:嵌入动脉瘤中,用于加强血管壁,防止破裂。

(9)可脱性球囊:嵌入血管内,充气膨胀,用于栓塞动脉瘤。

(10)液体栓塞剂:如醋酸纤维素聚合物,用于栓塞动脉瘤内的血管。

(11)电解脱器:用于溶解栓塞剂以解除动脉栓塞。

(12)血管内支架:在血管内植入,用于支撑狭窄的血管壁。

(13)液体加压袋:用于在栓塞操作中控制液体的加压和流动。

(14)瞳孔笔和烧水壶等:用于标记和消毒等辅助工作。

2.药品准备。

(1)全身肝素化:栓塞手术前需要给予全身肝素化治疗,根据患者体重按照一定剂量进行静脉注射,需要用氯化钠注射液稀释后使用。

(2)其他药品:除了常用的介入手术药物外,还需要准备其他药物,如镇静剂、解痉剂、扩血管剂等。

3.术中卧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Kernig征
• ②Kernig征又称屈髓伸膝试验,患者仰卧位 使膝关节屈曲成直角,然后被动使屈曲的 小腿伸直,当膝关节不能伸直,出现阻力 及疼痛而膝关节形成的角度不到135°时为 K征阳性。Kernig征阳性除提示有脑膜刺激 征之处尚提示后根有刺激现象,腰骶神经 根病变,其疼痛仅限于腰部及患肢,而脑 膜刺激征时Kernig征为双侧性,且同等强度, 疼痛位于胸背部而不局限于腰部及患肢。
颅内压升高:
1. 颅内压升高的常见因素有:焦虑紧张、烦 躁、癫痫、用力排便、打喷嚏等。 2. 使患者保持心态平稳,避免激动、焦虑、 紧张、恐惧等不良心理。
3. 根据医嘱使用降颅内压药物,脱水药物, 降压。
动脉血栓形成������
• 1.血栓栓塞是颅内动脉瘤治疗的最主要并发症。 文献报道 栓塞治疗相关的血栓并发症为10% 左右。严重者可发生肺栓塞,脑血栓, 造成脑 组织缺血缺氧而死亡。
脑膜刺激征
• 脑膜刺激征是脑膜病变所引起的一系列症 状,包括颈强直、Kernig征、Brudzinski征。
颈项强直
①颈强直是脑膜刺激征中重要的客观体征, 其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肌强直,尤其是 伸肌,头前屈明显受限,即被动屈颈遇到 阻力,头侧弯也受到一定的限制,头旋转 运动受限较轻,头后仰无强直表现。见于 各种类型脑膜炎、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 压增高、颈椎疾病等。
定义
• 由于颅内局部血管壁异常产生的囊性膨出
• 主要见于40-60岁中老年人 • 在脑血管意外中居第三位仅次于脑血栓形 成及高血压性脑出血
病因
• 先天性缺陷, 最为多见,占80%~90%,大多呈囊状。 多发生在脑底动脉环的动脉分叉处,此处 与动脉中层最薄弱而又承受血流冲击力最 大有关。 • 后天性蜕变 占10%~18%,颅内动脉粥样硬化。
• 2.密切观察患者的头痛程度、肢体功能、意 识状态, 同时密切观察患者有无恶心、呕吐、 张口困难、肢体活动障碍等神经系统症状。
脑血管痉挛(CVS)
• 3.早期发现及时处理, 可避免严重脑缺血而 出现不可逆的神经功能障碍。
• 4. 3H疗法:扩容、升压、血液稀释 扩容:CVP 5~12cmH2O 升压:比正常血压升高40~60mmHg 血液稀释:HCT30%~35%
• 2.严密观察穿刺部位有无出血、有无渗血及皮 下血肿,观察足背动脉搏动及下肢皮温。嘱穿 刺侧肢体伸直,不可弯曲,如果出现肢端苍白、 小腿剧烈疼痛和麻木、皮肤温度下降,提示动 脉栓塞的可能,及时通知医生,采取措施。
穿刺部位血肿
• 局部血肿多发生在术后6 h 内, 发生率为4%。 拔鞘管后应按压30 min,弹力绷带加压包扎, 沙 袋加压6 h,穿刺侧下肢制动12h,平卧24 h,并保 持伸直位。
手术方式二:介入栓塞治疗
采用气管插管全麻下,经股动脉、腹主动脉 、颈动脉等外周血管到达颅内动脉,穿刺成 功后,置入6F导引导管,行全身肝素化, 末端连接Y型阀,用生理盐水持续滴人,再 经该Y型阀将微导管插入指引导管,并缓慢 向上推送进入颈内动脉颅内段,在DSA监视 下将微导管置入动脉瘤瘤腔内进行栓塞。
Brudzinski征
• ③Brudzinski征 患者仰位平卧,前屈其颈时 发生双侧髓、膝部屈曲;压迫其双侧面颊 部引起双上臂外展和肘部屈曲;叩击其耻 骨连合时出现双下肢屈曲和内收,均称 Brudzinski征阳性。
脑血管痉挛(CVS)
• 1.一般发生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的3~ 14 天, 在4~ 12 天时达到发展的最高峰, 是颅内动 脉瘤出血后的严重并发症之一, 发生率 30%~ 50% 。

支架(Stent) +线圈(Coil)
术后护理措施
• 保持环境安静:床头高位30-45°,绝对卧 床休息,避免声、光等刺激,限制探视时 间,保证患者休息等。
•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严密监测体温、 脉搏、呼吸、血压、意识瞳孔变化。
• 维持血压在120~130/80—90 mmHg,以 增加脑灌注,防止脑组织缺血缺氧。
脑血管痉挛(CVS)
• 5.早期足量使用钙离子拮抗剂: 尼莫地平4ml/h起始 • 6.腰大池置管引流等方法预防脑血管痉挛, 脑血管痉挛是栓塞治疗常见并发症之一。
根据肌力的情况,一般均将肌力分为以下六级:
• • • •
0级 完全瘫痪,不能作任何自由运动。 Ⅰ级 可见肌肉轻微收缩。 Ⅱ级 肢体能在床上平行移动。 Ⅲ级 肢体可以克服地心吸收力,能抬离 床面。 • Ⅳ级 肢体能做对抗外界阻力的运动 • Ⅴ级 肌力正常,运动自如。
诱因
• • • • • 运动 情绪激动 用力排便 咳嗽 也有无明显诱因或在睡眠中发生。
临床表现
• 可无症状
• 压迫瘤体周边组织时出现相应的症状: 后交通支:动眼神经麻痹,单侧瞳孔散大。
• 动脉瘤破裂后可表现为:剧烈头痛、呕吐、 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严重者可形成脑 疝,呼吸骤停。
手术方式一:
颅 内 动 脉 瘤 夹 闭 术
2. 动脉瘤破裂先兆症状:头 痛、眼痛、脸痛、视力减 退、恶心、颈部僵痛、腰 背痛。
3.动脉瘤破裂时症状:可出 现“裂开样头痛”,呕吐、 畏光、烦躁不安并伴有意 识障碍。
动脉瘤再破裂:最严重并发症
• 4.气管插管病人不耐管时做好心理护理,必 要时遵医嘱给予镇静药持续镇静以缓解焦 虑、紧张情绪;。
• 5.调整饮食, 防止便秘; 预防咳嗽和感冒。 • 6. 控制血压在120~130/80—90 mmHg, 以增加脑灌注,防止脑组织缺血缺氧,必 要时予硝酸甘油或硝普钠控制血压。
动脉瘤再破裂:最严重并发症
40%~60%的动脉瘤在破裂之前有某些先 兆症状,这是因为动脉瘤在破裂前往往有 一个突然扩大或漏血及脑局部缺血的过程, 这些先兆症状在女性病人中出现的机会较 多,青年人较老年人发生率高。
动脉瘤再破裂:最严重并发症
1.原因:血压急剧波动、术 中机械刺激、术后抗凝治 疗凝血机制改变引起的瘤 体破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