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护理常规-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告知程序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的术后护理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的术后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d736c4f10b4c2e3f572763f5.png)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的术后护理蛛网膜下腔出血是颅内动脉瘤最常见的症状之一,由动脉瘤体破裂后所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致使血管痉挛发生率为25%-30%,动脉瘤初次出血病人死亡率为15%左右,再次出血后病人死亡率高达40%-65%[1]。
因此,尽早明确病因后即进行有效的手术治疗是动脉瘤治疗的关键。
我科自2009年1月份至2011年12月成功应用微弹簧圈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共62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38 例, 女24例, 年龄22-74( 平均42.6)岁。
临床表现为突发剧烈头痛、伴有恶心、呕吐。
有意识障碍33例,有一侧肢体偏瘫28例, 动眼神经麻痹症状12例等。
Hunt分级:Ⅰ级10例, Ⅱ级26例, Ⅲ级20例, Ⅳ级6例。
入院后均行头颅CTA或MRA 证实存在蛛网膜下腔出血50例。
术前均行全脑血管造影( DSA) 确诊。
颅内动脉瘤部位: 大脑中动脉动脉瘤10例,大脑前交通动脉瘤12例, 后交通动脉31例, 基底动脉瘤9例。
1.2 手术方法本组均在插管全麻下经皮股动脉穿刺, 将造影导管的导丝顺血管到达颈内动脉、椎动脉开口予以全脑血管造影, 以确定动脉瘤的位置、大小、形态, 导丝进入动脉瘤腔, 分别放入微弹簧圈将动脉瘤体致密填塞, 栓塞后予造影显示动脉瘤消失, 载瘤动脉通畅, 未见载瘤动脉狭窄及栓塞物脱落情况。
术后常规给予尼莫通50ml以3.0mg/ h持续静脉泵注。
术后再予腰椎穿刺腰大池置管引流血性脑脊液,直至脑脊液转为清亮。
结果:62例动脉瘤均能成功栓塞瘤体。
6例Hunt-Hess评级Ⅳ级的患者肢体偏瘫症状术后未见明显改善, 56例Ⅰ、Ⅱ、Ⅲ级患者病情恢复均良好。
术后6个月内每月随访一次62例均生存,期中57例患者未见新的颅内出血病灶。
5例患者术后6个月动脉瘤复发,再次行介入血管栓塞治疗后痊愈,术后6个月内每月再随访一次5均生存。
2 护理2.1 术前护理2.1.1给予易消化的半流质饮食,必要时可使用缓泻剂以保持大便通畅。
颅内动脉瘤的护理常规
![颅内动脉瘤的护理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d3390cd3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b9.png)
颅内动脉瘤的护理一、术前护理1、护理评估(1)评估起病方式,有无脑外伤、高血压及动脉硬化病史。
(2)评估患者头痛程度。
(3)评估患者有无便秘、剧烈咳嗽、癫痫等导致动脉瘤破裂出血的因素。
2、护理措施(1)保持病房安静,限制探视人员。
(2)遵医嘱正确使用降压药及镇静药物。
(3)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检查的目的及注意事项,协助完成各项辅助检查,如MRI和脑血管造影。
(4)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如意识状况、头痛情况、运动功能等,如出现剧烈头痛、呕吐,应告知医生,予以相应处理。
3、健康指导要点(1)饮食指导,指导患者进易消化的半流质饮食,按时禁食水。
(2)绝对卧床休息,训练床上大小便,保持大便通畅。
4、注意事项(1)保持病房安静,避免吵闹。
(2)观察患者情绪变化,解除思想顾虑,使之积极配合治疗。
二、术后护理1、护理评估(1)严密观察患者意识、瞳孔、肢体感觉、运动、语言等神经系统体征,注意有无偏瘫、肢体麻木、失语及癫痫发作。
(2)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避免颅内压增高的因素,及时发现颅内出血征象,做好再次手术止血的准备。
(3)监测血压的变化,控制血压以基础血压为准,一般增高10%-20%,以增加脑灌注,防止脑组织缺血缺氧。
(4)观察患者头痛、呕吐情况,及时遵医嘱使用脱水及止痛剂。
2、护理措施(1)体位:30度的头抬高位具有降低颅内压的效果而又不致影响脑供血,是最合适的体位。
(2)注意保持头部切口敷料干燥,保持引流管引流通畅,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注意无菌操作。
搬运患者时注意夹管,防止引流液逆流。
(3)并发症的处理:①脑血管痉挛:遵医嘱继续使用尼莫地平针,以4-5毫升/小时微量泵持续静脉泵入3-7天,以后改为口服尼莫地平片60毫克,q4h口服;②癫痫:注意安全防护,专人护理,观察癫痫发作先兆,按医嘱使用抗癫痫药物,一旦发作及时控制,并记录癫痫发作持续时间及次数。
③脑梗死:给予低分子右旋糖苷扩容治疗。
④脑积水:注意观察意识状态及头痛情况,积极采取脱水、利尿治疗,必要时行脑室外引流术或脑室一腹腔分流术。
颅内动脉瘤栓塞介入术后护理课件
![颅内动脉瘤栓塞介入术后护理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c3d9333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27.png)
contents
目录
• 颅内动脉瘤栓塞介入术介绍 • 术后常规护理 • 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 康复训练及心理护理 • 出院后注意事项
CHAPTER
颅内动脉瘤栓塞介入术介绍
手术原理及过程
手术原理
手术过程
手术效果及注意事项
手术效果 注意事项
术后恢复时间及预期效果
04
定期复查
CHAPTER
出院后注意事 项
定期复 查
复查时间
复查内容 注意事项
生活及饮食调整
饮食建议
保持低盐、低脂、低糖、高蛋白、 高纤维的饮食习惯,多食用新鲜 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
生活方式
适当运动,控制体重,避免过度 劳累和精神紧张,保证充足的休
息和睡眠时间。
戒烟限酒
戒烟限酒,避免对血管造成损伤。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波动对康复 的影响。
活动与休息
适当休息,逐渐恢复活动量,避免剧 烈运动。
CHAPTER
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出血及血栓的预防
出血
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瞳孔、生命体征的变化,特别是血压情况,保持血压稳定; 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血肿,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血栓
鼓励患者术后早期活动,促进血液循环;遵医嘱使用抗凝药物,注意观察有无出 血倾向。
感染的预防与处理
预防
处理
其他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脑血管痉挛 脑梗塞
CHAPTER
康复训练及心理护理
康复训练指导
肢体功能训练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训练计划,包括关节活动、 肌肉力量训练等,以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
语言训练
对于因颅内动脉瘤栓塞介入手术而影响语言功能的病人,需要进行语 言训练,包括口语表达、听力理解、阅读和书写等方面。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护理常规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护理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76a25fd9f111f18582d05a0c.png)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护理常规【】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前护理常规】1.执行神经外科术前护理常规。
2. 保持病室的安静,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
3. 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减少探视,防止各种刺激,使患者保持情绪稳定。
4. 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瞳孔、生命体征特别是血压变化情况。
5. 遵医嘱药物控制血压、监测用药效果,使血压维持在适当水平;并防止血压过低造成脑供血缺乏而引起脑缺血性损害。
6. 防止诱发颅内压〔血压〕升高的因素,必要时给予镇静剂。
7. 预防、治疗癫痫发作,遵医嘱给予抗癫痫药物治疗。
8. 术前遵医嘱给予抗凝药物,指导患者要按时服药,用药期间严密观察患者有无出血征兆,遵医嘱行相关化验检查,监测凝血功能。
9. 指导患者练习床上排便、伸髋平卧翻身法。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护理常规】1.执行脑血管造影术后护理常规。
2.术后保存动脉鞘管者,严密观察免鞘管脱出,手术侧下肢严格制动,做好患者及家属的指导。
3.术后8小时拔除鞘管,拔管后穿刺部位局部手压30分钟,后用加压袋压迫6h,予术侧下肢制动24h,24小时后可进行床上活动,术后48小时可适当下床活动,动作应缓慢,防止突然用力;术后一周内防止重体力劳动,防止伤口出血。
4.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特别注意血压的动态变化,控制血压在70-80/110-130mmHg,预防介入手术后相关的并发症〔血管痉挛〕5.严密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淤血及血肿,每小时监测患肢皮肤颜色、温度、感觉,足背动脉搏动等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6.做好相应的健康指导:6.1 指导患者多饮水,有利于造影剂排出6.2 遵医嘱按时服用抗凝药,一般术后需用药六个月。
应用抗凝药期间注意观察有无出血倾向〔牙龈、皮下出血点等〕。
6.3 定期复查及监测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
〔1个月监测血常规、凝血功能一次;3个月监测肝肾功能一次〕。
6.4 如因其他疾病就诊时应向医生讲明正在服用抗凝药的名称、剂量、服用时间等。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术后护理要点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术后护理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e6b34138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03.png)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术后护理要点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是一种微创手术,通过血管内导管将栓塞材料送入动脉瘤内,以达到治疗动脉瘤的目的。
术后护理要点包括:
1.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术后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呼吸等,以及意识状态、瞳孔大小等神经系统症状,如有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
2. 控制血压:术后应控制患者的血压,避免过高或过低,以减少动脉瘤破裂的风险。
3. 预防感染:术后应注意伤口护理,避免感染。
4. 注意饮食:术后应注意饮食,避免过度进食,以免引起呕吐。
5. 活动限制:术后应限制患者的活动,避免剧烈运动,以减少动脉瘤破裂的风险。
6. 药物治疗:术后应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药物治疗,如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等。
7. 定期复查:术后应定期复查,以了解动脉瘤的治疗效果和恢复情况。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术后护理要点包括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控制血压、预防感染、注意饮食、活动限制、药物治疗和定期复查等。
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护理
![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154847627e21af45b307a81f.png)
[ 关键 词 ] 介入栓 塞 术 ; 内动脉 瘤 ; 理 颅 护
【 中图分类号 ] 4 。6R 5 。 【 R5 3 1 , 6 11 文献标识码 ] B 【 文编号 ]1 0—9 12 0 )81 1 2 论 0 40 5 (0 7 0 .0 90
颅 内动脉 瘤是 由于局部 血管异 常改 变产 生 的脑 血管瘤 样 突 起 。其 主要 症 状 多 由瘤体 破 裂 出血 引 起 , 分 由瘤体 压迫 、 部 动脉痉 挛及栓 塞造 成 。动脉 瘤 破裂 出血常 致病 人 残废 或 死 亡, 存者 仍 可 再 次 出 幸 血… 。 因此 , 尽早进 行 有 效 的 治疗 。用 微 弹 簧 圈 1 应 进行颅 内动 脉 瘤 栓 塞 是 近 几年 神经 放 射 学 的新 技 术 , 为颅 内动脉 瘤 的治疗 , 别是在 功 能区不 适合 它 特 手术 的病 例 开 辟 了新 的 治疗途 径 。 自 20 0 5年 6月 20 年 4月, 科应用微 弹簧 圈栓塞 术 治 疗颅 内 07 我 动脉 瘤 3 1例 , 由于 护 理 方法 得 当, 疗 效 果 满 意 。 治 现将 颅 内动 脉 瘤 栓 塞 术 的 病 情 观 察 与 护 理 报 告
3 3 保护 易感染者 .
3 1 控 制 传 染 源 .
① 凡 需入 手 术 室手 术 治疗 的患 者 , 术前 均 需 检 查 是 否患有 血源 性疾 病 。所有 急诊 及未 确诊 的手 术 病 人均 需按 血源 性 疾病 患者 对待 并 作 相 应 的 处理 。 ②患有 血源性 疾 病 患者 固定 手术 间, 入 手 术 室 实 进 行术 中隔离 、 中尽量 使用 一次性 用品 , 术 如一 次性 敷
维普资讯
内蒙古医学 杂志 In r no aMe 2 0 ne g k dJ 0 7年第 3 卷 第 8期 Mo 9
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护理
![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6aa50340e518964bcf847c51.png)
临床护理路径 是 临床管 理当 中很重要 的管 理工具 之 它是结合了多 学科知 识于 一身 的护理 , 用 于每天 对患 者进行标准 的护理 。临床护 理路径 从入 院到 出院 的各 个
一
,
的健康以及恢复程度进行 比较 , 主要分 为显效 、 有效 、 无效
三个方面。其中显效是指 哮喘病症状 已经消失 , 肺部 的哮 鸣音也已经消失 ; 有效 是指 患者 还存有 轻微 的哮 喘症状 , 但对于患者的生 活质量 并没 有很 大 的影 响 。无效 是指 患 者的哮喘症状进一 步加 重 , 肺 法
未清 醒着去 头偏 向一 侧 , 防 止呕 吐物误 吸保 持 呼吸道 通 畅。预防脑水肿 , 遵 医嘱 给予 2 0 %甘 露醇静 滴 , 全麻 清醒
者抬高床头 l 5~ 3 0 。 , 以利 于体 液 回流 , 增 加脑灌 注 , 防止 组织 缺血缺氧 。观察头痛 的程 度 , 性质, 原因, 如有 剧烈头 痛, 恶心, 呕吐 , 意识加重 瞳孔不 等大 , 对光反应 迟钝 或消
观察 组无论在住 院费用 还是 住 院的实践 都要 明显低 于对 照组 , 且治疗的有效率也要高于对照组患者。 综上所述 , 对哮 喘患者进 行 临床护 理路径 , 不仅 可 以 提高对患者的护理质量 , 也 能够有效 地提高改善 患者 的情
1 . 4 统计学方法
本 次研 究的所有资料 均采用 S P S S 1 5 . 0
的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方面的护理 , 包括了患 者的医疗措施 、 活动 、 检查 、 化验 、 治 疗、 护理 、 检测 、 饮食 、 出院、 回访等各个方 面 J 。
哮喘病是危 害人类 健康 的一个 重要 的疾 病。本研 究 对支气管 哮喘 患者 进行 临床护 理路径 , 护 理的结 果发 现 ,
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病人的全程护理
![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病人的全程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c4cc622610661ed9ad51f3f6.png)
室颤动或心室扑动的病人采用非同步电除颤可明显提高其抢救成功率㊂但是电击除颤1次,应接着进行心肺复苏,采用心肺复苏和除颤的联合救治㊂④快速建立至少2条静脉通道以增加脑㊁心等重要器官的血液灌注,这也是目前应用复苏药物的首先途径,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㊂建立静脉通道的位置应在锁骨下静脉或者颈内静脉㊂2.3 脑复苏护理 ①对能恢复自主循环的病人,积极进行脑恢复,脑复苏的成功才是医患的最大心愿㊂脑复苏主要任务是防治脑水肿和颅内压升高,以减轻或避免脑组织的再灌注损伤,保护脑细胞功能㊂脑细胞是一个 高耗低存 的组织,有资料显示,大脑温度每降低1ħ脑细胞代谢可降低7%,因此,较早及迅速地实施亚低温是脑复苏必用的护理手段㊂头部是降温的重点,可用冰帽重点降温,全身可用冰毯或用冰袋置于颈㊁腋㊁腹股沟等大血管经过的部位㊂降温过程中密切观察病人反应,防止降温过度造成其他组织的损害㊂心脏复苏后病人常伴有低血压或休克,因此应适当补容并用血管活性药,维护血压在正常水平,以恢复脑循环和改善周身组织灌注㊂但也要防止血压过高造成脑水肿,遵医嘱给予20%甘露醇,并辅以静脉快速注射利尿剂,与20%甘露醇交替使用,以预防脑水肿㊂2.4 加强对病人病情的观察 时刻加强包括心电图(鉴别心跳停止和心律失常的类型)㊁动脉压㊁血气分析㊁中心静脉压㊁尿量等监测,并定时记录病人生理数值㊂查看是否有液体外渗,认真查看病人体温及肌张力的亢进㊁痉挛㊁抽搐乃至惊厥㊁脸色变化等临床表现,为进一步治疗提供参考依据㊂2.5 加强护士自身素质的提高 首先护士应扎实急救知识,提高抢救技能,如遇情况应准确迅速地参与到抢救工作中,配合好医生的工作㊂时刻加强自己的责任感,不会由于自己是一个小护士而轻视自己的工作㊂有的病人由于是车祸或者意外创伤造成的,周身可能血迹斑斑不堪入目,作为护士这时候一定不要有抵触和厌恶情绪,要把拯救病人生命作为第一要务时刻铭记在心㊂要求护士在平时强化自身心理素质,无论遇到什么病人或者环境都能从容面对㊂2.6 自救知识普及很重要 通过亲身体会到的救治过程,体会到时间对心搏骤停病人中重要㊂因此,在看到有心搏骤停病人时在场的人员第一时间做出施救很重要㊂相关机构应把普及急救知识作为重点来做,可在医院的宣传栏做图形和文字相结合的知识宣传,在学校及单位做不定期的讲座,在广大农村地区的街道墙壁上或以发放相关的图文资料的形式进行普及,使更多的人能懂得基本的抢救手法,为提高抢救成功率奠定基础㊂3 小结心搏骤停是临床上的重危急症,病人若得不到及时抢救和有效的护理,将会导致全身各组织,特别是脑组织的缺血㊁缺氧而危及生命㊂护士要熟练掌握抢救流程,准确迅速地配合医生做好救治工作,争取在最短时间内使病人恢复自主呼吸和有效循环,护理过程中做到一丝不苟㊂及时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加强对病人的护理,是提高心搏骤停病人抢救成功率㊁降低病死率的关键㊂参考文献:[1] 王凤艳,孔秀兰.心肺脑复苏抢救的护理进展[J ].全科护理2011,9(1B ):163164.[2] 李自强,孙海晨,钱晓明,等.不同指南指导下成功心肺脑复苏49例回顾分析[J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8,20(12):761763.[3] 张丽云,徐晓凤,李晖.心肺复苏成绩的统计分析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价值[J ].继续医学教育,2010,24(6):3132.[4] 王丽娟,彭艳,刘力,等.39例心脏骤停患者急救护理体会[J ].中国实用医药,2009,4(19):205206.作者简介 郭彩萍单位:031101,山西省平遥县宁固中心卫生院㊂(收稿日期:20130910)(本文编辑卫竹翠)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病人的全程护理梁 琼摘要:[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围术期的护理措施㊂[方法]对行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的46例病人实施全程护理,密切观察病情㊁预防并发症㊂[结果]46例病人中43例治愈出院,2例因家庭经济原因放弃治疗自动出院,1例后交通动脉瘤术中出血死亡㊂[结论]对颅内动脉瘤病人围术期实施细致的护理措施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㊁改善病人预后㊂关键词: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护理中图分类号:R 473.74 文献标识码:B d o i :10.3969/j.i s s n .16744748.2014.05.039 文章编号:16744748(2014)05044702 颅内动脉瘤(i n t r a c r a n i a l a n e u r ys m ,L A )是指脑动脉壁的异常膨出部分,是引起自发性蛛网膜下隙出血的常见原因[1,2]㊂也是神经外科临床常见急症,一旦破裂出血可引起头痛和意识改变,严重者危及病人生命,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和病残率㊂介入治疗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首选方法[3],栓塞术后易出现再出血㊁脑梗死㊁继发性脑血管痉挛等主要并发症,故围术期的精心护理对此类病人尤为重要㊂我院2009年4月 2013年1月对46例颅内动脉瘤病人行介入栓塞治疗,经过细致的全程护理,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将护理总结如下㊂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009年4月 2013年1月因蛛网膜下隙出血急诊入院的46例病人,均于发病后即行脑C T 及全脑血管造影检查明确诊断为颅内动脉瘤病人,其中男28例,女18例;年龄28岁~59岁,平均42岁;经脑血管造影证实,前交通动脉瘤14例,后交通动脉瘤12例,大脑中动脉瘤8例,基底动脉瘤1例,11例有高血压病史;43例治愈出院,2例因家庭经济原因放弃㊃744㊃全科护理2014年2月第12卷第5期(总第314期)治疗自动出院,1例后交通动脉瘤术中出血死亡㊂1.2手术方法全身麻醉下行股动脉穿刺,行全脑血管造影明确诊断后,置入导引导管,在指引下将微导管丝送至动脉瘤内,栓塞弹簧圈于动脉瘤内,经造影证实,动脉瘤完全闭塞后拔出导管,穿刺点加压包扎送返病房㊂2护理2.1术前准备预防再次出血是此类病人术前阶段临床工作的重点㊂将病人安置在单间病房,严格禁烟,尽量减少干扰与刺激,避免引起血压波动的一切因素,比如情绪激动㊁用力排便㊁咳嗽等,应用尼莫地平控制血压处于安全范围㊂有报道表明,手术带来的压力是导致动脉瘤破裂术前再次出血的重要原因[4]㊂护士应向家属说明疾病的危险性和病人保持情绪稳定的重要性,取得家属的配合共同对病人实施保护性医疗,善意隐瞒病情真相,使病人安全度过术前阶段㊂术前1d行抗生素及碘过敏试验,遵医嘱给予生理盐水500 m L加尼莫地平50m L缓慢静脉输注㊂会阴部及双侧腹股沟备皮,术前6h禁食禁饮,留置导尿管㊂2.2术后护理2.2.1环境与体位将病人安置在安静㊁舒适的病房内,光线宜暗,病人绝对卧床休息2d~3d,抬高床头15ʎ~30ʎ,以利颅内静脉回流,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㊂嘱病人家属2周内尽量减少探望,避免各种不良情绪影响,以免加重病情㊂2.2.2病情观察严密观察病人意识㊁瞳孔㊁颅内压㊁四肢肢体活动等情况,注意原有症状是否加重,一旦发现有急性颅内压增高的表现,应立即给予处理㊂经常与病人沟通,观察病人头痛性质,因为载瘤动脉闭塞或弹簧圈的占位效应会引起反应性头痛,警惕瘤内血栓脱落或栓塞材料脱落栓塞血管引起脑梗死㊂如有异常立即通知医生立即配合抢救㊂2.2.3预防脑血管痉挛脑血管痉挛是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后严重并发症,是动脉瘤破裂后致死致残高发的原因之一㊂发生率30%~50%,一般发生在手术后2d~3d㊁7d~10d达高峰[5]㊂密切注意病人瞳孔㊁意识㊁头痛㊁头晕情况,及早发现脑疝早期的征象,以便采取紧急处理措施㊂遵医嘱使用尼莫地平10 m g原液每隔12h避光静脉输入1次,并缓慢输注维持24h,连续7d~10d㊂本组10例病人造影术后24h内出现不同程度的血管痉挛状态,遵医嘱使用钙离子拮抗剂,控制血压,经解痉㊁扩容㊁高压氧等治疗,均获得缓解,恢复良好出院㊂2.2.4动脉瘤破裂出血动脉瘤栓塞后再出血多因血压波动,过度灌注和术中应用抗凝治疗导致凝血机制改变引起,术后对血凝状态进行严密监测㊂行有创动脉血压严密监测血压的变化,密切观察生命体征㊂颅内压波动也是导致动脉瘤破裂的重要原因之一㊂随时监测生命体征及意识状态的变化,防止血压和颅内压升高,预防颅内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6]㊂本组有1例病人术中动脉瘤破裂出血,由于出血量多抢救无效而死亡㊂2.2.5穿刺部位的护理穿刺侧下肢制动24h,穿刺点用沙袋压迫6h,随时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㊁血肿,密切观察足背动脉搏动情况㊂本组46例病人无出血㊁无皮下血肿㊂2.2.6饮食护理术后根据病人情况嘱病人多饮水,每日在1500m L以上,或遵医嘱给予利尿剂,以促进造影剂排出㊂进易消化饮食,保持大便通畅,及时处理便秘,防止用力排便导致颅内压升高引起再次出血㊂2.2.7出院指导及随访指导病人生活规律,避免劳累,保持情绪稳定,合理营养,保持大便通畅,饮食宜清淡㊁易消化㊁富含粗纤维以防便秘㊂控制血压,定期随访,0.5年~1.0年复查核磁共振血管成像(M R A)㊁数字减影(D S A),动脉瘤栓塞血管成像良好㊂2.3应用尼莫地平的护理尼莫地平因为其有强烈扩张血管的作用,使血压明显下降,常应用于脑动脉瘤病人以控制血压㊂尼莫地平为乙醇溶媒,使用前应询问病人有无乙醇过敏史,对乙醇过敏者慎用或禁用,在用药过程中严密观察有无过敏症状[7]㊂为保证降压平稳,应使用注射泵注入,用药过程中常规监测血压及心率变化,将血压控制在(110~150)/(70~90)mmH g(1 mmH g=0.133k P a)㊂根据血压随时调整药量,防止因血压突变诱发脑出血㊂尼莫地平对血管具有高度扩张性,使血管通透性增强,静脉穿刺周围容易出现红㊁肿㊁热㊁痛等静脉炎症状[8]㊂为了减少药物对血管的刺激,宜选择大静脉㊂输注过程中加强巡视,如出现静脉炎症状应及时更换注射部位,局部予以硫酸镁热敷或外涂赛肤润治疗㊂尼莫地平的活性成分有轻微的光敏感性,使用过程中注意避光,采用黑色或棕色等不透光材料将输液泵及输液管包裹,如在人工光源或散射性阳光下使用尼莫地平10h内可不必采取避光措施㊂本组病人未出现不良反应㊂3小结脑动脉瘤破裂出血病人病情凶险,围术期病人病死率㊁致残率高,病人及家属的心理压力大㊁顾虑多㊂临床护理工作质量对病人的转归及预后有重要意义㊂从病人入院㊁完善术前准备㊁手术㊁康复到出院整个诊疗过程,要求护士具有高度的责任感,熟练掌握脑动脉血管瘤护理特点,充分的术前准备㊁认真细致地进行临床观察,综合分析,实施全程关护,可减少或避免并发症发生,提高临床疗效,促进病人康复㊂参考文献:[1]朱志峰.显微手术联合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J].中国基层医药,2012,19(22):34503452.[2]廉英明.显微手术夹闭联合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1(11):14021403.[3]何建军,余晓春.早期介入栓塞治疗脑动脉瘤破裂30例[J].实用医学杂志,2011,27(3):544.[4]韩红梅,邓小英,方艳雅.脑动脉瘤破裂患者术前防止再出血的护理干预[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3):1921.[5]袁秀梅.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32(9):1519.[6]曹君.72例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围手术期护理体会[J].浙江医学教育,2013,12(2):2630.[7]黄博婷.微量泵静脉输注尼莫地平在动脉瘤术后的应用及护理[J].家庭护士,2008,6(6B):1535.[8]严旭梅.静脉微量泵注射尼莫地平导致静脉炎的预防[J].护理与康复,2009,4(6):41.作者简介梁琼,护师,大专,单位:537100,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人民医院㊂(收稿日期:20131206)(本文编辑卫竹翠)㊃844㊃C H I N E S EG E N E R A LP R A C T I C E N U R S I N GF e b r u a r y,2014V o l.12N o.5。
介入栓塞术前术后护理措施
![介入栓塞术前术后护理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c772d5a2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25.png)
一、术前护理1. 病情评估: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病情、手术指征、禁忌症等,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做好心理护理。
2. 术前准备:(1)完善各项检查:如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凝血功能等,确保手术安全。
(2)告知患者及家属手术风险、并发症及注意事项,签署知情同意书。
(3)术前禁食禁饮:根据手术时间,术前4-6小时禁食,2-3小时禁水。
(4)术前用药:根据医嘱给予抗生素、镇静剂等,预防感染和减轻焦虑。
(5)穿刺部位准备:根据手术部位,做好皮肤清洁、消毒、铺巾等工作。
(6)术前沟通: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提供心理支持。
3. 心理护理:(1)耐心倾听患者及家属的担忧,给予安慰和鼓励。
(2)讲解手术过程、注意事项及术后护理,减轻患者的紧张情绪。
(3)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二、术后护理1. 生命体征监测:(1)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2)术后24小时内每小时监测血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以后根据病情调整监测频率。
2. 穿刺部位护理:(1)术后24小时内,穿刺部位沙袋压迫6-8小时,防止出血。
(2)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红肿、感染等情况,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3)保持穿刺部位皮肤干燥,避免沾水。
3. 疼痛护理:(1)评估患者疼痛程度,给予适当镇痛药物。
(2)指导患者进行放松训练,分散注意力。
(3)鼓励患者咳嗽、深呼吸,预防肺部感染。
4. 肢体护理:(1)根据手术部位,指导患者进行肢体活动,预防血栓形成。
(2)观察肢体皮肤颜色、温度、感觉、足背动脉搏动等,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5. 心理护理:(1)关注患者心理变化,给予心理支持和鼓励。
(2)讲解术后注意事项,指导患者正确面对疾病。
6. 饮食护理:(1)术后禁食6-8小时,后根据医嘱逐渐过渡到普食。
(2)饮食清淡、易消化,避免油腻、辛辣食物。
(3)多饮水,促进造影剂排出。
颅内动脉瘤栓塞、夹闭术护理常规
![颅内动脉瘤栓塞、夹闭术护理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35648835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b6.png)
颅内动脉瘤栓塞、夹闭术护理常规
【观察要点】
1、观察患者意识状态、瞳孔、脉搏、呼吸及血压的变化。
2、有无癫痫发作,发作时间,持续时间及类型。
3、观察患者肢体活动情况。
观察患者头痛情况、性质及程度。
【护理措施】
1、患者在出血后或有动脉瘤破裂的危险时应绝对卧床休息。
2、保守治疗期间,避免各种不良的刺激:用力咳嗽、情绪过分激动、用力排便等。
3、给予清淡、易消化饮食。
4、血压升高时,遵医嘱给予降压药,并观察用药后的效果。
5、鼓励患者多饮水,多食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给予缓泻剂或润滑剂。
6、保持病房的安静,工作人员做到“四轻”。
7、预防感冒、咳嗽,必要时可遵医嘱给予止咳药。
8、术前按常规备皮。
按术前常规护理。
9、术后取健侧卧位。
10、术后观察患者肢体活动情况及感觉情况,防止患者术后继发脑血管供血不足表现。
【健康教育】
1、予清淡、易消化饮食。
2、鼓励患者多饮水,多食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
给予缓泻剂或润滑剂。
3、避免各种不良的刺激:用力咳嗽、情绪过分激动、用力排便等。
4、预防感冒、咳嗽,必要时止咳处理。
介入手术护理流程
![介入手术护理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d7244fdd76a20029bd642db1.png)
介入手术护理流程术前一日1.术前沟通:告知患者手术的时间、患者需要做的准备、术中配合,简要描述手术过程,提供充分信息,减轻患者心理压力。
2.体位训练:术后术侧肢体需保持24小时伸直制动,因此在术前需要对患者进行改变体位的训练,协助练习保持术侧伸直的情况下改变卧位。
3.生活技能训练:术后患者需要保持术侧伸直的情况下卧床24小时,所有的基本生活所需如饮食、排泄等都需要在床上进行,因此需要提前进行培训。
1)进食水、服药时可采取侧卧位或平卧位时头偏向一侧;2)排便时家属可用手托起患者腰部,将便盆钝面放入臀下。
3)排尿时,初次不习惯的患者可以进行腹部按摩,毛巾热敷,听流水声等方式刺激排泄。
必要时可采取侧卧位,有助于尿液排出。
4.心理护理:1)主动与患者沟通,鼓励患者表达顾虑,及时纾解紧张情绪。
2)讲解我科介入手术开展情况,给予患者信心。
3)告知患者过度担忧和紧张会导致血压增高、血管痉挛,影响造影效果手术当天术前1.术前4-6小时禁食水,防止术中恶心呕吐、胃内容物反流引起窒息。
有假牙者应取下假牙。
2.在术侧对侧上肢留置套管针,保持输液通畅。
3.支架手术患者按医嘱进行抗生素试敏。
4.测量生命体征,血压应测量双侧上肢。
5.确认双足背动脉波动情况,及双足皮温皮色。
6.离开病房前嘱患者排空大小便。
必要时按需遵嘱留置尿管。
7.监护仪等相关仪器设备连接备用,抢救用物检查备用,生命体征检测单建立备用。
术后1.患者返回病房后评估意识状态及肢体活动情况2.连接监护仪器,定时记录生命体征3.协助约束术侧肢体,告知保持伸直状态,避免屈曲,防止压迫纱布移位,穿刺点出血。
4.按时翻身,翻身时术侧肢体及躯干需同步进行,翻身时不可屈曲髋关节。
5.介入术后患者可按需进食,饮食以清淡为宜,不宜过饱。
造影术后患者应少量多次饮水1500——2000ml,以促进造影剂排出。
6.清理随员,保持病室环境安静,降低环境因素对患者血压的影响。
7.病情观察:1)观察患者精神状态,有无异常亢奋;2)观察患者血压情况,及时与医生沟通,控制在合理范围。
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围手术期的临床护理观察
![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围手术期的临床护理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83efd9c3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c0ada5b.png)
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围手术期的临床护理观察一、临床护理措施1. 确定患者病情和治疗计划:在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前,护士要了解患者病史、药物过敏史、心肺功能及基础状况等情况。
同时,护士要了解介入栓塞术的具体治疗方案,例如手术部位、治疗器材、治疗时间等,为患者提供正确的治疗指导。
2. 保持患者安静舒适:介入栓塞术需要患者在手术台上保持安静,护士要根据患者的特殊情况,采用舒适的姿势、保持患者的温暖和安全。
大部分情况下,患者需要进行麻醉,护士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对患者进行呼吸道管理,确保患者的呼吸道通畅。
3. 急性期护理:介入栓塞术手术后,患者需要停留在重症监护室进行观察治疗。
护士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观察术后半小时内出血、血压升高、血糖升高等情况发生的可能性。
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的神经系统症状及运动功能,观察是否出现偏瘫、语言障碍、感觉障碍等问题。
4. 呼吸道管理:手术过程中,由于麻醉和放置插管等原因,患者常常出现呼吸道问题,特别是吸氧和呼气的问题。
护士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及时给予氧气或人工呼吸机支持,保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
5. 心理支持:手术后的患者往往会出现担心、不安的情绪,此时护士要给予患者安全感和信任感。
护士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了解患者的感受,积极向患者传递积极的思想,缓解其精神压力,促进康复。
通过对引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患者进行临床密切护理,有效的预防了副作用和并发症的发生,保护了患者的生命安全。
在术后指导和康复训练等方面,护士的密切协作促进了患者的康复,并促进了术后的社交和家庭生活。
通过上述措施,使得患者恢复的快速和成功,降低了患者术后死亡率和并发症的发病率,提高了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颅内动脉瘤栓塞介入治疗的护理文档
![颅内动脉瘤栓塞介入治疗的护理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7c5fe8a6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20.png)
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术后护理)1、一般护理每小时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瞳孔变化1次并详细记录。
维持血压在120~130/80~90mmhg,以增加脑灌注,防止脑组织缺氧。
用关心的语言告知病人不用担心大、小便问题,并为病人创造一个舒适安静的环境。
2、脑血管痉挛、脑梗死的观察脑血管痉挛是蛛网膜下腔出血以及介入治疗的常见并发症之一。
3、药物治疗的观察与护理为减轻及预防术后并发症,术后常采用抗凝、解痉等药物治疗。
4、穿刺部位观察及护理局部给予弹力绷带加压包扎4~6h,绝对卧床24h。
严密观察穿刺部位局部有无渗血、肿胀。
因术中反复穿刺,全身肝素化,穿刺点易出血及形成皮下血肿。
5、疼痛护理病人严格卧床24h,穿刺肢体处于伸直、制动、平卧位,若感觉全身酸痛、背痛难忍,给予平卧,或向患侧翻身60°,或向健侧翻身20°~30°,交替更换体位,保持髋关节伸直,小腿可弯曲,健侧下肢自由屈伸,并随时按摩受压部位,以减轻病人痛苦。
6、避免肾功能损伤介入治疗时术中对比剂用量较大,病人回病房麻醉清醒后,应鼓励多饮水,增加对比剂从肾排泄,以免引起肾功能损害。
经股动脉途径时,因术侧下肢制动需卧床24~72h,病人往往怕多排尿而不愿多饮水,怕大便而不愿进食,从而血容量不足而造成不良的后果。
(健康教育)1、告知病人避免导致再出血的诱发因素,高血压病人应特别注意气候变化,规律服药,将血压控制在适当水平,切记血压忽高忽低。
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就诊。
2、控制不良情绪,保持心态平稳,避免情绪波动。
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保持大便通畅,半年内避免参加剧烈运动及危险工作。
3、按医嘱继续服用抗凝药物,专科门诊随访。
3~6月后复查DSA。
颅内动脉瘤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颅内动脉瘤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28b2bcf2dd3383c4ba4cd228.png)
颅内动脉瘤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颅内动脉瘤指脑动脉壁的异常膨出部分,是引起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最常见原因。
【护理常规】1.术前(1)心理护理: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动脉瘤相关知识,使其积极配合治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激动。
(2)给患者富含维生素、纤维素、营养丰富、清淡易消化的饮食,保持排便通畅。
(3)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头部抬高15°~30°,促进静脉回流,降低颅内压。
(4)观察患者意识、瞳孔、肢体活动和生命体征变化,观察患者头痛的情况。
(5)避免动脉瘤破裂出血的诱发因素:环境安静,减少不良的声、光刺激,减少探视;各项护理操作动作轻柔,集中进行;多进食粗纤维素食物和水果,保持排便通畅,便秘者应遵医嘱给予开塞露等缓泻药;观察患者血压变化,合理控制血压。
2.术后(1)术后体位:麻醉未清醒前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患者清醒或病情平稳后垫枕头,抬高床头15°~30°,以促进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
(2)氧气吸入:给予面罩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置口咽通气道。
及时清除口腔及气管内分泌物。
(3)病情观察: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瞳孔、肢体活动情况等,如患者出现意识改变和头痛、呕吐、肢体活动障碍,可能有脑水肿或颅内出血,应及时报告医师。
观察患者血压,使血压稍高于病前水平,血压过低,可造成脑缺血、脑梗死;血压过高,可造成手术部位血管破裂出血。
(4)伤口护理:保持患者切口处敷料清洁、干燥,枕头上铺上一层治疗巾,以便观察切口有渗血、渗液,如果切口处不断有血液渗出,应及时通知医师,减少探视,保持病室环境清洁,预防切口感染。
(5)管路护理:妥善固定引流管,注意引流管放置高度,严密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并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性状和量,防止引流管扭曲、折叠、意外脱出,若引流液转为新鲜血液,应及时与医师沟通,警惕再出血的发生。
(6)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参见脑血管畸形护理常规相关内容。
颅内动脉瘤栓塞介入术后护理
![颅内动脉瘤栓塞介入术后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1cd07a3d6bd97f192379e905.png)
介入治疗
• 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进行的一种微创性治疗-就是在医学影像设备的引导下,将特制的导管 ,导丝等精密器械,引入人体,对体内病态进 行诊断和局部治疗。采取经皮穿刺股(或颈) 动脉,插入导引管,再经导引管插入微导管至 动脉瘤内或载瘤动脉,经微导管送入栓塞材料 如球囊、微弹簧圈。
颅内动脉瘤栓塞术优势
• 2、脑血管痉挛。
动脉瘤破裂的4-14天是脑血管痉挛发生的高 峰期,患病率高达70%,其中17%-40%将并发 神经功能障碍,多由于血液对脑血管的机械 刺激所致。脑血管痉挛是动脉瘤栓塞术后常 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多发生在术后12-24 小时内,主要与导管、造影剂、微弹簧圈的 栓塞刺激血管壁及患者精神紧张有关。应耐 心询问患者是否有头痛及疼痛的程度、意识 状态、肢体功能等。
• 1、血管内栓塞治疗与传统的开颅手术相 比,具有创伤小、预后好、并发症少和恢 复快的特点,为广大患者和医师所接受, 该方法已日益成为颅内动脉瘤首选的治 疗方法. • 2、通过人体自然通道处理病变。
颅内动脉瘤栓塞术适应症
• 1.未出血的颅内囊状动脉瘤,凡位于脑 底部的均可采用血管内栓塞治疗,特别 对手术危险大而血管内栓塞治疗危险较 小的基底动脉末端、基底动脉干、颈内 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应作为首选。 • 2.颅内囊状动脉瘤破裂出血,病情属Ⅰ 、Ⅱ、Ⅲ级,甚至属于Ⅳ、Ⅴ级的病人 ;病人全身情况不适于开颅手术或病人 拒绝开颅手术者。
穿刺肢体的护理
1、 避免曲膝和屈髋: 手术后患者股动脉穿 刺口留有股动脉鞘管,为防止鞘管弯曲、移位 、滑脱或折断而制动24小时 2、加压包扎:拔除股动脉鞘管后沙袋加压6小 时,注意末梢血运情况。穿刺侧肢体伸直并制 动24小时,协助患者每2-3小时翻身一次,预 防压疮。 3、密切观察要点
脑血管介入性治疗护理常规
![脑血管介入性治疗护理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d6731cd0227916888586d771.png)
脑血管介入性治疗护理常规脑血管介入性治疗:是指在 X 线下,经血管途径借助导引器械(针、导管、导丝)递送特殊材料进入中枢神经系统的血管病变部位,治疗各种颅内动脉瘤、颅内动-静脉畸形、颈动脉狭窄、颈动脉海绵窦瘘及其他脑血管病。
治疗技术分为血管成形术(对狭窄的血管行球囊扩张、支架置入)、血管栓塞术、血管内药物灌注术等。
【护理评估】要点1、手术适应症(颅内动脉瘤、脑动静脉畸形、动脉粥样硬化性脑血管病:颈动脉狭窄、双侧椎动脉狭窄)及禁忌症(凝血障碍、肝素不良反应、造影剂过敏、护理常规病人临床状况差、双侧颈内动脉闭塞或双侧椎动脉闭塞、严重血管迂曲、狭窄部位伴有软血栓、严重神经功能障碍、3 周内有严重的卒中发作或合并严重全身器质性疾病等)。
2、生命体征、神志、瞳孔、CTA、心理状况。
3、血尿常规、凝血功能等。
4、评估病人的文化水平、心理状态以及对该项治疗技术的认识程度。
【常见护理问题】1、恐惧对导管手术缺乏了解;信息错误。
2、知识缺乏缺乏指导及信息来源。
【护理措施】术前护理1、评估病人的文化水平、心理状态以及对该项治疗技术的认识程度;指导病人及家属了解治疗的目的、过程、可能出现的意外或并发症,征得家属的理解和签字同意;为病人创造安静的休养环境,解除心理压力。
2、遵医嘱做好各项化验检查,如血型、血常规、凝血时间等。
3、用药准备:注射泵、监护仪、甘露醇等药品。
4、建立可靠地静脉通路(套管针),尽量减少病人的穿刺,防止出血及瘀斑。
5、遵医嘱备皮、沐浴、佩戴腕带、穿手术衣。
6、遵医嘱禁食、禁水和禁药:局麻者 4-6h,全麻者 9-12h。
7、特殊情况遵医嘱术前用药、留置导尿管或心电监护。
术后护理1、严密观察意识、瞳孔及生命体征变化,每半小时监测 1 次,连续 12 次正常后停测。
及早发现颅内高压、脑血栓形成、颅内血管破裂出血、急性血管闭塞等并发症。
2、术后平卧,穿刺点按压 30 分钟,沙袋(1Kg)压迫 6-8 小时,穿刺侧肢体继续制动(取伸展位,不可屈曲)2-4 小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护理常规
欧阳学文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前护理常规】
1.执行神经外科术前护理常规。
2. 保持病室的安静,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
3. 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减少探视,避免各种刺激,使患者保持情绪稳定。
4. 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瞳孔、生命体征特别是血压变化情况。
5. 遵医嘱药物控制血压、监测用药效果,使血压维持在适当水平;并防止血压过低造成脑供血不足而引起脑缺血性损害。
6. 避免诱发颅内压(血压)升高的因素,必要时给予镇静剂。
7. 预防、治疗癫痫发作,遵医嘱给予抗癫痫药物治疗。
8. 术前遵医嘱给予抗凝药物,指导患者要按时服药,用药期间严密观察患者有无出血征兆,遵医嘱行相关化验检查,监测凝血功能。
9. 指导患者练习床上排便、伸髋平卧翻身
法。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护理常规】
1.执行脑血管造影术后护理常规。
2.术后保留动脉鞘管者,严密观察免鞘管脱出,手术侧下肢严格制动,做好患者及家属的指导。
3.术后8小时拔除鞘管,拔管后穿刺部位局部手压30分钟,后用加压袋压迫6h,予术侧下肢制动24h,24小时后可进行床上活动,术后48小时可适当下床活动,动作应缓慢,避免突然用力;术后一周内避免重体力劳动,防止伤口出血。
4.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特别注意血压的动态变化,控制血压在7080/110130mmHg,预防介入手术后相关的并发症(血管痉挛)5.严密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淤血及血肿,每小时监测患肢皮肤颜色、温度、感觉,足背动脉搏动等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6.做好相应的健康指导:
6.1 指导患者多饮水,有利于造影剂排出
6.2 遵医嘱按时服用抗凝药,一般术后需用药六个月。
应用
抗凝药期间注意观察有无出血倾向(牙龈、皮下出血点等)。
6.3 定期复查及监测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
(1个月监测血常规、凝血功能一次;3个月监测肝肾功能一次)。
6.4 如因其他疾病就诊时应向医生讲明正在服用抗凝药的名称、剂量、服用时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