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的麻醉管理 (1)

合集下载

颅内动脉瘤破裂弹簧圈介入栓塞术的麻醉处理

颅内动脉瘤破裂弹簧圈介入栓塞术的麻醉处理

颅内动脉瘤破裂弹簧圈介入栓塞术的麻醉处理颅内动脉瘤指的是大脑内部的动脉血管异常膨出后所形成的动脉瘤,看上去就像是血管上长了一颗葡萄,里面充盈着血液。

颅内动脉瘤虽然名字上带有“瘤”字,但它并不是肿瘤,而是属于一种脑血管疾病。

当颅内动脉瘤体积较小时,且没发生破裂,患者没有明显的症状,如体积较大,则会压迫周围的血管、神经,患者会根据压迫位置的不同出现不同的症状,如颅内动脉瘤发生破裂,导致渗血或出血,患者会出现头痛,呕吐,进而意识模糊,甚至休克,可能造成生命危险,十分危急,需立即到急诊科就诊。

弹簧圈介入栓塞术是临床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的重要治疗方式,相比于传统的外科手术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势,但在手术过程中依然需进行全身麻醉。

那么如何对患者进行麻醉处理?相信这可能是很多人都十分关心的话题,下面就跟着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什么是全身麻醉?全身麻醉指的是通过静脉、吸入、肌肉注射或者是直肠灌注全身麻醉药物,抑制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患者出现意识消失、全身无痛、自主反射抑制等表现,以到达最佳手术状态的一种麻醉方式,全身麻醉可适用于绝大部分的手术,但全麻技术相对复杂,麻醉的管理也更为精细,风险相对于局部麻醉也较高。

应激反应在全身麻醉手术中较为常见,是身体、心理共同产生的一种反应,会对患者的手术效果造成一定的影响,还可能导致患者出现包括反流误吸、呼吸道感染、低血氧症等一系列的并发症,影响患者的预后效果,甚至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

全身麻醉根据给药方式,主要分为吸入麻醉、静脉麻醉和复合麻醉,由于每种麻醉药品和麻醉方法都有自己的特点、适应证和禁忌证,因此麻醉师会对患者的实际情况和手术需求加以全面考虑,根据患者病情、疾病类型、麻醉适应证等选择适合的麻醉药品和麻醉方法,严格控制麻醉剂量,既需要保证患者的麻醉效果,同时需要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

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行弹簧圈介入栓塞术为什么要进行全身麻醉?首先患者在行弹簧圈介入栓塞术前需先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能够清晰的观察到患者动脉瘤与载瘤动脉间的立体关系,从而能够帮助医生准确的测量出动脉瘤的各项参数,并且对其进行详细的分型,以此为重要参考依据行弹簧圈介入栓塞术。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的麻醉管理1 ppt课件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的麻醉管理1 ppt课件

d.循环
避免插管拔管期间波动,术中MAP60mmHg 降压:尼卡地平、艾洛,不用硝普钠、硝甘 升压:去氧、去甲、多巴胺
e.液体
维持正常血容量,不推荐 3 H 疗法(高血压、高血容 量和血液稀释),NS有助于改善低钠血症
f.深度
维持足够的麻醉深度和肌肉松弛,栓塞期间确保患者 无呛咳、体动
17
3.严重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2020/11/13
a.术中破裂出血
原因与患者血管条件、血压波动明 显、导管导丝操作、过度填塞等有关。
表现为血压急剧升高,造影剂外渗。
预防:麻醉深度足够,无呛咳、体动;操作轻柔,警惕 危险易破动脉瘤。
处理:立即中和肝素;控制血压,保持生命体征平稳; 迅速填塞,少用造影剂;甘露醇、速尿等降颅压。术 后复查CT决定是否手术清除血肿。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 的麻醉管理
2020/11/13
2016-9-26 1
病例
2020/11/13
行CTA示大脑前交通动脉瘤。经对症支持治疗 近20天,病情稳定,拟全麻下行介入栓塞术。
2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Hunt和Hess分级 I 级:无症状,或轻微头痛及轻度颈强直 II 级:中度至重度头痛,颈强直,除有脑神经麻痹外,无其他
神经功能缺失 Ⅲ级:嗜睡,意识模糊,或轻微的灶性神经功能缺失 Ⅳ级:木僵,中度至重度偏侧不全麻痹,可能有早期的去皮质
强直及自主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V 级:深昏迷,去皮质强直,濒死状态。
2020/11/13
防祸于先而不致于后伤情。 知而慎行,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 焉可等闲视之。

颅内动脉瘤手术麻醉课件

颅内动脉瘤手术麻醉课件

✓ 评估患者麻醉风险,制 定合适的麻醉方案
✓ 准备麻醉设备和药物, 确保手术过程中麻醉效 果和安全
12 34
✓ 向患者和家属详细说明麻 醉过程和注意事项,取得 患者和家属的同意和配合
术中麻醉管理
01
麻醉诱导:选择合适的麻 醉药物和方法,确保患者 安全进入麻醉状态
02
麻醉维持:根据手术需要, 调整麻醉深度和药物剂量, 保持患者生命体征稳定
03
维持循环功能,预防低 血压和心律失常
05
监测尿量,预防肾功能 损伤
02
维持呼吸功能,预防呼 吸抑制
04
维持体温,预防体温过 低或过高
06
监测电解质,预防电解 质紊乱
颅内动脉瘤手术麻醉课件
演讲人
颅内动脉瘤手术 麻醉概述
颅内动脉瘤手术 麻醉要点
颅内动脉瘤手术 麻醉流程
颅内动脉瘤手术麻醉概述
手术目的和意义
手术目的:通过手术切除颅内动脉瘤,防止其破裂 出血,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
手术意义: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轻家庭和社会负 担,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手术风险:手术存在一定风险,如术中出血、脑梗 塞等,需要严格把握手术指征和手术时机。
手术麻醉:麻醉在颅内动脉瘤手术中具有重要作用, 可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手术成功率。
麻醉方式选择
全身麻醉:适用于大多数患者,安 全性高,但可能影响术后恢复
局部麻醉:适用于部分患者,安 全性较低,但术后恢复较快
复合麻醉:结合全身麻醉和局部麻 醉的优点,适用于特殊患者
神经阻滞麻醉:适用于特定部位手 术,安全性高,但操作难度较大
心理护理: 关注患者的 心理状态, 给予心理支
持和疏导
பைடு நூலகம்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的麻醉管理[荟萃精制]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的麻醉管理[荟萃精制]

16
行业学习
3.严重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b.脑缺血--脑梗死
血栓形成或原有血栓脱落、弹簧圈到位 不正确导致正常血管栓塞、CVS等。
预防:对所有动脉瘤患者,推荐使用尼莫地平缓解脑血 管痉挛。
处理:溶栓或取栓术;取出逃逸的弹簧圈;尼莫地平全 程足量使用。
17
行业学习
18
行业学习
总结
1. 熟悉动脉瘤相关病理生理 2. 维持循环稳定 3. 关注手术进度及严重并发症的识别
6
行业学习
颅内动脉瘤--病因、分类
分类
7
行业学习
颅内动脉瘤--临床表现
1.小而未破常无症状。(<4mm)
2.出血症状 破裂后常导致SAH,可伴脑内出血。表现为突发剧烈
头痛,如霹雳样;颅内压增高,可有不同程度意识障碍, 重者脑疝危及生命。
3.占位效应 (>7mm) 巨型动脉瘤对临近组织
产生压迫,可发生视野障碍、 癫痫发作等。常与颅内肿瘤 相混淆。
c.通气
维持正常通气水平, PETCO2 30~35 mmHg。
14
行业学习
2.麻醉管理
d.循环
避免插管拔管期间波动,术中MAP60mmHg 降压:尼卡地平、艾洛,不用硝普钠、硝甘 升压:去氧、去甲、多巴胺
e.液体
维持正常血容量,不推荐 3 H 疗法(高血压、高血容 量和血液稀释),NS有助于改善低钠血症
5
行业学习
颅内动脉瘤--概述
颅内动脉瘤系指脑动脉壁的异常膨出部分, 80%发生于 Willis环前半部。是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最常见原 因。发病年龄以40-60y常见。动脉瘤破裂居脑血管意外第三 位,起病急,致残率、死亡率高,约1/3直接死亡,1/3死在 医院,仅1/3经治疗得以幸存。

颅内动脉瘤栓塞手术麻醉课件

颅内动脉瘤栓塞手术麻醉课件

麻醉风险和注意事项
01
02
03
04
麻醉风险:可 能导致呼吸抑 制、心律失常、 血压波动等
麻醉注意事项: 选择合适的麻 醉方式,控制 麻醉深度,监 测生命体征, 预防并发症
麻醉并发症: 包括呼吸系统、 心血管系统、 神经系统等并 发症
麻醉后护理: 密切观察患者 生命体征,预 防术后并发症, 确保患者安全
麻醉操作:确保麻醉操作 准确、安全、有效
麻醉效果评价
D
术后恢复: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无明显麻醉后遗症
C 麻醉并发症:无明显麻醉并发症发生
B 麻醉效果:麻醉效果良好,患者无明显不适
A 麻醉深度:根据手术需要,选择合适的麻醉深度
06
加强术后护理:加强术后护 理,预防并发1
严格控制血压、 血糖、血脂等
危险因素
02
加强术前评估, 全面了解患者
身体状况
03
规范操作,避 免操作失误
04
加强术后监测, 及时发现和处
理并发症
典型案例介绍
患者基本信息:年龄、 性别、病史等
A
麻醉方式:全身麻醉、 局部麻醉等
04
手术禁忌症: 严重心肺功能 不全,凝血功 能障碍等
麻醉方式和选择
全身麻醉:适用于大多数患者,安全性高,但 需要专业麻醉师操作
局部麻醉:适用于局部手术,操作简单,但患 者意识清醒,可能产生紧张情绪
复合麻醉:结合全身麻醉和局部麻醉的优点, 适用于复杂手术,但操作难度较大
神经阻滞麻醉:适用于特定部位的手术,操作 简单,但效果有限,可能影响患者术后恢复
C
术后恢复:患者恢复良 好,无并发症
E
B
手术方式:栓塞手术、 介入治疗等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的麻醉管理课件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的麻醉管理课件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 自强不 息。下 午3时6分5秒下 午3时6分15:06:0520.8.8
谢谢大家
动脉瘤破裂致SAH病理生理
SAH
刺激痛觉敏感结构 颅内压增高
血细胞崩解
血液凝固,阻 塞CSF回流
头痛
CVS
CA、炎性介质释放
脑积水
下丘脑 功能紊乱
无菌性脑膜炎
脑梗
发热、Glu↑、 心肌损伤、心律失常
颅内动脉瘤--诊断与治疗
诊断:CT、MRA有参考价值。数字减影血管照影
(DSA)为金标准,对判断动脉瘤的位置、大小、数目 和确定手术方案等十分重要。
3.严重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b.脑缺血--脑梗死
血栓形成或原有血栓脱落、弹簧圈到位 不正确导致正常血管栓塞、CVS等。
预防:对所有动脉瘤患者,推荐使用尼莫地平缓解脑血 管痉挛。 处理:溶栓或取栓术;取出逃逸的弹簧圈;尼莫地平全 程足量使用。
总结
1. 熟悉动脉瘤相关病理生理 2. 维持循环稳定 3. 关注手术进度及严重并发症的识别
1.术前评估 2.麻醉管理 3. 严重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1.术前评估
a.心血管:高血压、心律失常、心肌损伤 b.肺部:神经源性肺水肿、坠积性肺炎 c.电解质紊乱:利尿剂、呕吐、脑耗盐综合征 d.神经系统:Glasgow昏迷评分、Hunt和Hess分级
Hunt和Hess分级 I 级:无症状,或轻微头痛及轻度颈强直 II 级:中度至重度头痛,颈强直,除有脑神经麻痹外,无其他
颅内动脉瘤--概述
颅内动脉瘤系指脑动脉壁的异常膨出部分, 80%发生于 Willis环前半部。是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最常见原 因。发病年龄以40-60y常见。动脉瘤破裂居脑血管意外第三 位,起病急,致残率、死亡率高,约1/3直接死亡,1/3死在 医院,仅1/3经治疗得以幸存。

中国颅脑疾病介入治疗麻醉管理专家共识

中国颅脑疾病介入治疗麻醉管理专家共识
血压:高血压患者,收缩压低于160 mmHg 应避免使用硝普钠 尼莫地平缓解脑血管痉挛
药名 尼卡地平 拉贝洛尔 艾司洛尔
负荷量 0.1-0.2mg 0.1 mg/kg 0.5mg/kg
持续剂量 0.5-6.0 ug/kg/min
20-160mg/h 0.05-0.3mg/kg/h
3
麻醉管理
首选全身麻醉 降颅内压 甘露醇 0.25~0.50 g/kg PETCO2 30~35mmHg Glu 4.4~11.1 mmol/L 不推荐低体温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7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介入治疗的麻 醉管理
颈动脉支架、椎一基底动脉支架植入术、急诊动脉溶 栓术或联合机械取栓术
局麻、监护麻醉:患者清醒合作 全身麻醉:不合作患者、大部分后循环脑卒中患者以
及饱胃
8
血压管理
采用有创动脉压力监测,如果采用无创血压,至少3 min测量1次。 血管再通前应维持收缩压在140~180 mmHg,舒张压<105 mmHg。过高(收缩压>200 mmHg)或过低(收缩压<120 mmHg) 的血压是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诱导避免血压下降幅 度超过基础值的20%,血管升压药物的选择应基于个体化,推 荐使用去甲肾上腺素、去氧肾上腺素,对于心功能不全患者可 给予正性肌力药物
13
帕金森病脑深部电刺激术的麻醉 管理
帕金森病脑深部电刺激术的靶点主要包括丘脑底核、 苍白球腹后部以及丘脑腹中间核,此类手术患者I期在 局麻下安装头架进行cT扫描,计算目标核团的靶点, 然后进行微电极记录及刺激以确定靶点位置,监护麻 醉或清醒镇静以消除患者紧张恐惧情绪,配合手术; 电刺激疗效满意后进行Ⅱ期脉冲刺激器植入,全麻或 复合头皮神经阻滞均可满足手术要求。

颅内动脉瘤栓塞文档

颅内动脉瘤栓塞文档

颅内动脉瘤栓塞术1、麻醉及手术体位(1)麻醉方式:一般采取气管插管,吸入及静脉复合麻醉方式,以利于术中严格控制血压,减少病人活动。

(2)手术体位:采用平卧位,双下肢外展并轻度外旋,必要时穿刺测臀下垫枕。

2、常用器材和物品(1)脑血管造影手术包(2)脑血管造影及动脉瘤栓塞材料:3、手术步骤及护理配合4、术后护理1、一般护理每小时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瞳孔变化1次并详细记录。

维持血压在120~130/80~90mmhg,以增加脑灌注,防止脑组织缺氧。

用关心的语言告知病人不用担心大、小便问题,并为病人创造一个舒适安静的环境。

2、脑血管痉挛、脑梗死的观察脑血管痉挛是蛛网膜下腔出血以及介入治疗的常见并发症之一。

3、药物治疗的观察与护理为减轻及预防术后并发症,术后常采用抗凝、解痉等药物治疗。

4、穿刺部位观察及护理局部给予弹力绷带加压包扎4~6h,绝对卧床24h。

严密观察穿刺部位局部有无渗血、肿胀。

因术中反复穿刺,全身肝素化,穿刺点易出血及形成皮下血肿。

5、疼痛护理病人严格卧床24h,穿刺肢体处于伸直、制动、平卧位,若感觉全身酸痛、背痛难忍,给予平卧,或向患侧翻身60°,或向健侧翻身20°~30°,交替更换体位,保持髋关节伸直,小腿可弯曲,健侧下肢自由屈伸,并随时按摩受压部位,以减轻病人痛苦。

6、避免肾功能损伤介入治疗时术中对比剂用量较大,病人回病房麻醉清醒后,应鼓励多饮水,增加对比剂从肾排泄,以免引起肾功能损害。

经股动脉途径时,因术侧下肢制动需卧床24~72h,病人往往怕多排尿而不愿多饮水,怕大便而不愿进食,从而血容量不足而造成不良的后果。

5、健康教育1、告知病人避免导致再出血的诱发因素,高血压病人应特别注意气候变化,规律服药,将血压控制在适当水平,切记血压忽高忽低。

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就诊。

2、控制不良情绪,保持心态平稳,避免情绪波动。

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保持大便通畅,半年内避免参加剧烈运动及危险工作。

脑血管病介入手术的麻醉处1

脑血管病介入手术的麻醉处1

脑血管病介入手术的麻醉处1脑动脉瘤病介入手术的麻醉综合处理脑血管病行导管介入栓塞术属颅脑神经外科的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直观性强的特点,是新开展的手术项目,与传统开颅相比具有无可比拟的优点。

近些年随着神经介入技术的发展及栓塞材料的更新,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行脑血管造影及动脉瘤栓塞术逐渐在临床广泛应用,欧洲约85%的动脉瘤患者采用介入栓塞治疗[1]。

现将我院2019年1月-2019年6月60例行脑血管介入手术的麻醉处理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100例择期行脑血管介入手术患者中,男58例,女42例,年龄16-72岁,AS A Ⅱ-Ⅲ级,其中高血压患者40例,血压正常60例。

所有患者术前根据磁共振(MRI )或数字造影(DSA )确诊为颅内动脉瘤。

其中前交通动脉瘤11例,后交通动脉瘤13例,颈内动脉虹吸段瘤21例,大脑中动脉瘤23例,大脑中动脉瘤17例,后循环动脉瘤16例,其他部位9例。

神经系统损害Hunt-Hess (H-H) 分级:0级14例,1级26例,2级25例,3级23例,4级12例。

1.2 麻醉方法100例患者均选择气管插管全身麻醉。

术前禁食12小时,术前30min 肌肉注射阿托品0.5mg+鲁米那0.1g ,常规泵入尼莫地平。

入室后监测心电图、脉搏、血氧饱和度、血压及呼气末二氧化碳(P ET CO2)和脑电双频指数(BIS ),局麻下行桡动脉穿刺行有创动脉压监测。

静脉开放后诱导气管插管,诱导用药咪唑安定0.06-0.1mg/kg,芬太尼3-4ug/kg,异丙酚1.5-2mg/kg,维库溴胺0.1-0.15 mg/kg。

插管后接麻醉机控制呼吸(潮气量8-10ml/kg,呼吸频率12-14次/min,FiO 2=100%),同时行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穿刺行中心静脉压力监测。

麻醉维持采用TCI 泵注异丙酚3.0-4.5ug/ml,瑞芬太尼3.0-5.5ng/ml,每小时给予维库溴胺0.05mg/kg。

颅内动脉瘤手术的麻醉管理

颅内动脉瘤手术的麻醉管理
颅内动脉瘤 手术的麻醉 管理
副标题
前言
▪ 颅内动脉瘤是由于脑血管异常改变产生的脑血管瘤样突起,其主 要症状多由于出血引起,部分因瘤体压迫及动脉痉挛造成。
▪ 颅内动脉瘤麻醉的管理不仅限于手术过程中,更重要的是围术期 管理。麻醉诱导及术中动脉瘤有破裂的可能,其次为脑血管痉挛 和颅内压增高。
颅内动脉瘤的相关问题
颅内动脉瘤手术的麻醉处理
颅内动脉瘤手术的麻醉处理
颅内动脉瘤手术的麻醉处理
颅内动脉瘤手术的麻醉处理
颅内动脉瘤手术的麻醉处理
谢谢观看
颅内动脉瘤的相关问题
颅内动脉瘤的相关颅内动脉瘤的相关问题
颅内动脉瘤的相关问题
颅内动脉瘤的相关问题
颅内动脉瘤手术的麻醉处理
颅内动脉瘤手术的麻醉处理
颅内动脉瘤手术的麻醉处理
颅内动脉瘤手术的麻醉处理
颅内动脉瘤手术的麻醉处理
颅内动脉瘤手术的麻醉处理

颅内动脉瘤手术的麻醉管理

颅内动脉瘤手术的麻醉管理

颅内动脉瘤⼿术的⿇醉管理来源:北京天坛医院⿇醉科颅内动脉瘤的特点11.1概述颅内动脉瘤多为脑⾎管异常改变产⽣的脑⾎管瘤样突起,是造成蛛⽹膜下腔出⾎(SAH)的⾸位病因,在脑⾎管意外中,仅次于脑⾎栓和⾼⾎压脑出⾎,位居第三。

多数好发于40⾄60岁中⽼年⼥性。

造成颅内动脉瘤的病因尚不甚清楚,多数学者认为颅内动脉瘤是在颅内动脉管壁局部的先天性缺陷和腔内压⼒增⾼的基础上引起,⾼⾎压、脑动脉硬化、⾎管炎与动脉瘤的发⽣与发展有关。

颅内动脉瘤好发于脑底动脉环分叉处及其主要分⽀。

约85%的动脉瘤位于Willis动脉环前半环颈内动脉系统,即颈内动脉颅内段、⼤脑前动脉、前交通动脉、⼤脑中动脉、后交通动脉的后半部。

绝⼤多数先天性动脉瘤呈囊状或浆果状,亦可为分叶状等。

颅内动脉瘤的⼤⼩通常在0.5~2cm。

动脉瘤的破裂与其⼤⼩有⼀定关系,动脉瘤破裂的临界⼤⼩为直径在0.5~0.6cm。

直径超过0.5cm的动脉瘤出⾎机会逐渐增多,其直径超过3.0cm后,则颅内压增⾼的症状取代了出⾎症状。

1.2病理⽣理变化1.2.1 颅内压(ICP)升⾼SAH后ICP急剧增⾼,可达到全⾝⾎压⽔平,被认为可以限制破裂动脉瘤中⾎液渗出。

动脉瘤再次破裂后由于⾎凝块作⽤、脑⽔肿或梗阻引起的脑积⽔可导致ICP进⼀步增⾼。

低⾎容量合并ICP增⾼,可能增加迟发性脑缺⾎和脑梗死的发⽣率。

SAH患者的脑⾎流量(CBF)和脑代谢率通常减低。

⾎管痉挛也可引起CBF降低,⽽末梢⾎管扩张导致脑⾎容量(CBV)增加,随之ICP进⼀步增⾼。

另外,脑内及脑室内⾎肿也会引起ICP增⾼。

1.2.2 脑⾎流⾃动调节功能及⼆氧化碳反应性损害SAH患者脑⾎流⾃动调节功能受损。

脑⾎管痉挛时⾃动调节能⼒的损害可引起迟发性缺⾎性神经功能损害。

SAH后脑⾎管对过度通⽓的反应依然存在。

多数围术期患者CBF及CBV减少时,过度通⽓可改善SAH重症患者的⾃动调节功能。

1.2.3 脑⾎管痉挛脑⾎管痉挛(CVS)是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可在动脉瘤性SAH及其他颅内⾎肿、创伤性脑损伤(TBI)、神经外科⼿术后出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术前评估 2.麻醉管理 3. 严重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1.术前评估
a.心血管:高血压、心律失常、心肌损伤 b.肺部:神经源性肺水肿、坠积性肺炎 c.电解质紊乱:利尿剂、呕吐、脑耗盐综合征 d.神经系统:Glasgow昏迷评分、Hunt和Hess分级
Hunt和Hess分级 I 级:无症状,或轻微头痛及轻度颈强直 II 级:中度至重度头痛,颈强直,除有脑神经麻痹外,无其他 神经功能缺失 Ⅲ级:嗜睡,意识模糊,或轻微的灶性神经功能缺失 Ⅳ级:木僵,中度至重度偏侧不全麻痹,可能有早期的去皮质 强直及自主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V 级:深昏迷,去皮质强直,濒死状态。
诱导:快诱导气管内插管顺利 维持:静吸复合,循环较稳定 近术毕,Bp不明原因
病例
苏醒:略呛咳予拔管,病人睁眼,呼吸、血压 平稳,但呼之不应,疼痛刺激有痛苦表情,四肢 肌张力高。予纳洛酮、甘露醇无明显好转。
问题
1.术前评估重点内容? 2.如何诱导、维持?麻醉深度? 3.气道管理方法--插管/喉罩? 4.围术期严重并发症的识别与处理?
分类
颅内动脉瘤--临床表现
1.小而未破常无症状。(<4mm) 2.出血症状 破裂后常导致SAH,可伴脑内出血。表现为突发剧烈 头痛,如霹雳样;颅内压增高,可有不同程度意识障碍, 重者脑疝危及生命。
3.占位效应 (>7mm) 巨型动脉瘤对临近组织 产生压迫,可发生视野障碍、 癫痫发作等。常与颅内肿瘤 相混SPO2、PETCO2、体温等
b.气道
喉罩可用于 Hunt-Hess 分级 I~II 级需要早期拔管行神经功 能评估的患者,余以气管内插管为妥。
c.通气
维持正常通气水平, PETCO2 30~35 mmHg。
2.麻醉管理
d.循环
避免插管拔管期间波动,术中MAP60mmHg 降压:尼卡地平、艾洛,不用硝普钠、硝甘 升压:去氧、去甲、多巴胺 维持正常血容量,不推荐 3 H 疗法(高血压、高血容 量和血液稀释),NS有助于改善低钠血症
治疗: 1.非手术治疗
防治再出血、防治脑血管痉挛
2.手术治疗
a.开颅夹闭术 b.介入栓塞术 c.瘤壁加固、近端结扎术
介入栓塞术特点
创伤小,疼痛轻,但其操作精细, 要求患者有较高的配合条件,以保证 提供高质量、静止的径路图。
并发症:术中破裂、脑缺血。
麻醉方案
麻醉方法多选择全麻 麻醉管理目标:维持循环稳定 主要风险:破裂出血
动脉瘤破裂致SAH病理生理
SAH
刺激痛觉敏感结构 颅内压增高
血细胞崩解
血液凝固,阻 塞CSF回流
头痛
CVS
CA、炎性介质释放
脑积水
下丘脑 功能紊乱
发热、Glu↑、 心肌损伤、心律失常 无菌性脑膜炎
脑梗
颅内动脉瘤--诊断与治疗
诊断:CT、MRA有参考价值。数字减影血管照影
(DSA)为金标准,对判断动脉瘤的位置、大小、数目 和确定手术方案等十分重要。
e.液体
f.深度
维持足够的麻醉深度和肌肉松弛,栓塞期间确保患者 无呛咳、体动
3.严重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a.术中破裂出血
原因与患者血管条件、血压波动明 显、导管导丝操作、过度填塞等有关。 表现为血压急剧升高,造影剂外渗。
预防:麻醉深度足够,无呛咳、体动;操作轻柔,警惕 危险易破动脉瘤。 处理:立即中和肝素;控制血压,保持生命体征平稳; 迅速填塞,少用造影剂;甘露醇、速尿等降颅压。术 后复查CT决定是否手术清除血肿。
颅内动脉瘤--概述
颅内动脉瘤系指脑动脉壁的异常膨出部分, 80%发生于 Willis环前半部。是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最常见原 因。发病年龄以40-60y常见。动脉瘤破裂居脑血管意外第三 位,起病急,致残率、死亡率高,约1/3直接死亡,1/3死在 医院,仅1/3经治疗得以幸存。
颅内动脉瘤--病因、分类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 的麻醉管理
2016-9-26
病例
行CTA示大脑前交通动脉瘤。经对症支持治疗 近20天,病情稳定,拟全麻下行介入栓塞术。
病例
入室印象:神清,应答切题。口唇干燥,心肺(-)。 四肢活动可,双下肢不肿。术前ECG、实验室检查无殊。
手术麻醉过程: 准备:常规心电、SpO2、IBP监测
3.严重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b.脑缺血--脑梗死
血栓形成或原有血栓脱落、弹簧圈到位 不正确导致正常血管栓塞、CVS等。
预防:对所有动脉瘤患者,推荐使用尼莫地平缓解脑血 管痉挛。 处理:溶栓或取栓术;取出逃逸的弹簧圈;尼莫地平全 程足量使用。
总结
1. 熟悉动脉瘤相关病理生理 2. 维持循环稳定 3. 关注手术进度及严重并发症的识别
防祸于先而不致于后伤情。 知而慎行,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 焉可等闲视之。
思考:气管插管后怀疑动脉瘤破裂出血, 下一步该如何处理?
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