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的麻醉管理 (1)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的麻醉管理1 ppt课件

d.循环
避免插管拔管期间波动,术中MAP60mmHg 降压:尼卡地平、艾洛,不用硝普钠、硝甘 升压:去氧、去甲、多巴胺
e.液体
维持正常血容量,不推荐 3 H 疗法(高血压、高血容 量和血液稀释),NS有助于改善低钠血症
f.深度
维持足够的麻醉深度和肌肉松弛,栓塞期间确保患者 无呛咳、体动
17
3.严重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2020/11/13
a.术中破裂出血
原因与患者血管条件、血压波动明 显、导管导丝操作、过度填塞等有关。
表现为血压急剧升高,造影剂外渗。
预防:麻醉深度足够,无呛咳、体动;操作轻柔,警惕 危险易破动脉瘤。
处理:立即中和肝素;控制血压,保持生命体征平稳; 迅速填塞,少用造影剂;甘露醇、速尿等降颅压。术 后复查CT决定是否手术清除血肿。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 的麻醉管理
2020/11/13
2016-9-26 1
病例
2020/11/13
行CTA示大脑前交通动脉瘤。经对症支持治疗 近20天,病情稳定,拟全麻下行介入栓塞术。
2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Hunt和Hess分级 I 级:无症状,或轻微头痛及轻度颈强直 II 级:中度至重度头痛,颈强直,除有脑神经麻痹外,无其他
神经功能缺失 Ⅲ级:嗜睡,意识模糊,或轻微的灶性神经功能缺失 Ⅳ级:木僵,中度至重度偏侧不全麻痹,可能有早期的去皮质
强直及自主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V 级:深昏迷,去皮质强直,濒死状态。
2020/11/13
防祸于先而不致于后伤情。 知而慎行,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 焉可等闲视之。
颅内动脉瘤夹闭手术的麻醉处理

颅内动脉瘤夹闭手术的麻醉处理1.2麻醉方法:术前30min肌注鲁米那0.1g,阿托品0.5mg或东莨菪碱0.3mg。
入室后行BP、ECG、SPO2、PetCO2监测。
麻醉诱导用药为咪唑安定1-2mg,利多卡因1mg/kg,丙泊酚1-2mg/kg,芬太尼4-5ug/kg,维库溴胺0.1mg/kg。
麻醉维持以微量泵输注维库溴胺与瑞芬太尼合剂(2mg瑞芬太尼+14mg维库溴胺用生理盐水稀释至50ml),开始按瑞芬太尼0.1-0.12ug/kg.min的速率泵注,打开异氟烷浓度至0.8-1.2%。
麻醉后行桡动脉及锁骨下静脉穿刺测压。
在切皮、开颅骨等手术刺激大的步骤静脉追加0.05-0.1mg芬太尼。
采取过度通气维持PaCO2在30-35mmHg。
剪开硬膜之后给予甘露醇0.5-1mg/kg或呋塞米10-20mg静注。
动脉瘤夹闭后给予晶体、胶体或血液将中心静脉压升高至10-12mmHg。
随着手术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瑞芬太尼的静脉输注速率至0.05ug/kg·min。
术终前先停静脉泵泵注的瑞芬太尼和维库溴胺,吸入0.5-0.8%异氟烷。
术终吸痰、拔管前静注利多卡因1mg/kg和或艾司洛尔0.5mg/kg。
2 结果诱导后患者血压低于基础值,但MAP均在55mmHg以上。
气管插管,开颅期间血压稳定,心率稍快,无一例动脉瘤破裂。
分离动脉瘤时破裂1例,经控制性降压后完成血管夹闭。
其余13例均顺利完成手术。
讨论:颅内动脉瘤是动脉内腔局部的扩张,动脉壁的局部脆弱,内部压力增加而引起的一种瘤性突出。
颅内动脉瘤病人手术时,麻醉管理的主要问题是麻醉诱导及手术过程中动脉瘤有破裂的可能,其次为脑血管痉挛和颅内压增高。
麻醉管理的目标为控制动脉瘤的跨壁压,同时保证足够的脑灌注、氧供和术野暴露充分,使脑松弛。
动脉瘤跨壁压差(TMP)=瘤内压(动脉压)-瘤外周压(ICP),实际上等于脑灌注压(CPP=MAP-ICP)。
因此评估麻醉药对CPP的作用需要通过其对MAP和ICP的影响来进行评判。
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的麻醉处理

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的麻醉处理
张静艳;李恒林;王大柱
【期刊名称】《中国麻醉与镇痛》
【年(卷),期】2000(002)004
【摘要】目的:探索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的合理麻醉方法。
方法:选择异丙酚-小剂量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呼吸管理模式采用压力支持通气(PSV),维持PET CO2于4.0~4.5kPa,旨在保持脑氧供需平衡。
结果:全组病例麻醉平稳,BP、PETCO2、SpO2和ICP等诱导前后及维持期均无显著性改变。
结论:异丙酚-小剂量芬太尼静脉麻醉适用于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的麻醉,但强调PETCO2应维持在4.0~4.5kPa,以利脑氧供需平衡。
【总页数】3页(P264-266)
【作者】张静艳;李恒林;王大柱
【作者单位】天津环湖医院麻醉科,中国天津300000;天津市环湖医院麻醉科;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麻醉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9.41
【相关文献】
1.巨大颅内动脉瘤的麻醉处理 [J], 刘俊堂;杜秀玉
2.经DSA行颅内动脉瘤血管介入治疗的麻醉处理 [J], 袁从虎;朱金兰;吉林;侍海存
3.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的麻醉处理 [J], 蔡姝;王丽娜;张慧娟;杨建平
4.颅内动脉瘤破裂弹簧圈介入栓塞术的麻醉处理 [J], 郑德利;魏砚砚;孟莉;周长浩;高秀江
5.颅内动脉瘤夹闭术24例麻醉处理体会 [J], 郭亮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的麻醉管理[荟萃精制]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的麻醉管理[荟萃精制]](https://img.taocdn.com/s3/m/cba664f60029bd64783e2ccd.png)
16
行业学习
3.严重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b.脑缺血--脑梗死
血栓形成或原有血栓脱落、弹簧圈到位 不正确导致正常血管栓塞、CVS等。
预防:对所有动脉瘤患者,推荐使用尼莫地平缓解脑血 管痉挛。
处理:溶栓或取栓术;取出逃逸的弹簧圈;尼莫地平全 程足量使用。
17
行业学习
18
行业学习
总结
1. 熟悉动脉瘤相关病理生理 2. 维持循环稳定 3. 关注手术进度及严重并发症的识别
6
行业学习
颅内动脉瘤--病因、分类
分类
7
行业学习
颅内动脉瘤--临床表现
1.小而未破常无症状。(<4mm)
2.出血症状 破裂后常导致SAH,可伴脑内出血。表现为突发剧烈
头痛,如霹雳样;颅内压增高,可有不同程度意识障碍, 重者脑疝危及生命。
3.占位效应 (>7mm) 巨型动脉瘤对临近组织
产生压迫,可发生视野障碍、 癫痫发作等。常与颅内肿瘤 相混淆。
c.通气
维持正常通气水平, PETCO2 30~35 mmHg。
14
行业学习
2.麻醉管理
d.循环
避免插管拔管期间波动,术中MAP60mmHg 降压:尼卡地平、艾洛,不用硝普钠、硝甘 升压:去氧、去甲、多巴胺
e.液体
维持正常血容量,不推荐 3 H 疗法(高血压、高血容 量和血液稀释),NS有助于改善低钠血症
5
行业学习
颅内动脉瘤--概述
颅内动脉瘤系指脑动脉壁的异常膨出部分, 80%发生于 Willis环前半部。是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最常见原 因。发病年龄以40-60y常见。动脉瘤破裂居脑血管意外第三 位,起病急,致残率、死亡率高,约1/3直接死亡,1/3死在 医院,仅1/3经治疗得以幸存。
颅内动脉瘤栓塞手术麻醉课件

麻醉风险和注意事项
01
02
03
04
麻醉风险:可 能导致呼吸抑 制、心律失常、 血压波动等
麻醉注意事项: 选择合适的麻 醉方式,控制 麻醉深度,监 测生命体征, 预防并发症
麻醉并发症: 包括呼吸系统、 心血管系统、 神经系统等并 发症
麻醉后护理: 密切观察患者 生命体征,预 防术后并发症, 确保患者安全
麻醉操作:确保麻醉操作 准确、安全、有效
麻醉效果评价
D
术后恢复: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无明显麻醉后遗症
C 麻醉并发症:无明显麻醉并发症发生
B 麻醉效果:麻醉效果良好,患者无明显不适
A 麻醉深度:根据手术需要,选择合适的麻醉深度
06
加强术后护理:加强术后护 理,预防并发1
严格控制血压、 血糖、血脂等
危险因素
02
加强术前评估, 全面了解患者
身体状况
03
规范操作,避 免操作失误
04
加强术后监测, 及时发现和处
理并发症
典型案例介绍
患者基本信息:年龄、 性别、病史等
A
麻醉方式:全身麻醉、 局部麻醉等
04
手术禁忌症: 严重心肺功能 不全,凝血功 能障碍等
麻醉方式和选择
全身麻醉:适用于大多数患者,安全性高,但 需要专业麻醉师操作
局部麻醉:适用于局部手术,操作简单,但患 者意识清醒,可能产生紧张情绪
复合麻醉:结合全身麻醉和局部麻醉的优点, 适用于复杂手术,但操作难度较大
神经阻滞麻醉:适用于特定部位的手术,操作 简单,但效果有限,可能影响患者术后恢复
C
术后恢复:患者恢复良 好,无并发症
E
B
手术方式:栓塞手术、 介入治疗等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的麻醉管理课件

❖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 自强不 息。下 午3时6分5秒下 午3时6分15:06:0520.8.8
谢谢大家
动脉瘤破裂致SAH病理生理
SAH
刺激痛觉敏感结构 颅内压增高
血细胞崩解
血液凝固,阻 塞CSF回流
头痛
CVS
CA、炎性介质释放
脑积水
下丘脑 功能紊乱
无菌性脑膜炎
脑梗
发热、Glu↑、 心肌损伤、心律失常
颅内动脉瘤--诊断与治疗
诊断:CT、MRA有参考价值。数字减影血管照影
(DSA)为金标准,对判断动脉瘤的位置、大小、数目 和确定手术方案等十分重要。
3.严重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b.脑缺血--脑梗死
血栓形成或原有血栓脱落、弹簧圈到位 不正确导致正常血管栓塞、CVS等。
预防:对所有动脉瘤患者,推荐使用尼莫地平缓解脑血 管痉挛。 处理:溶栓或取栓术;取出逃逸的弹簧圈;尼莫地平全 程足量使用。
总结
1. 熟悉动脉瘤相关病理生理 2. 维持循环稳定 3. 关注手术进度及严重并发症的识别
1.术前评估 2.麻醉管理 3. 严重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1.术前评估
a.心血管:高血压、心律失常、心肌损伤 b.肺部:神经源性肺水肿、坠积性肺炎 c.电解质紊乱:利尿剂、呕吐、脑耗盐综合征 d.神经系统:Glasgow昏迷评分、Hunt和Hess分级
Hunt和Hess分级 I 级:无症状,或轻微头痛及轻度颈强直 II 级:中度至重度头痛,颈强直,除有脑神经麻痹外,无其他
颅内动脉瘤--概述
颅内动脉瘤系指脑动脉壁的异常膨出部分, 80%发生于 Willis环前半部。是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最常见原 因。发病年龄以40-60y常见。动脉瘤破裂居脑血管意外第三 位,起病急,致残率、死亡率高,约1/3直接死亡,1/3死在 医院,仅1/3经治疗得以幸存。
脑血管病介入手术的麻醉处1

脑动脉瘤病介入手术的麻醉综合处理脑血管病行导管介入栓塞术属颅脑神经外科的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直观性强的特点,是新开展的手术项目,与传统开颅相比具有无可比拟的优点。
近些年随着神经介入技术的发展及栓塞材料的更新,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行脑血管造影及动脉瘤栓塞术逐渐在临床广泛应用,欧洲约85%的动脉瘤患者采用介入栓塞治疗[1]。
现将我院2008年1月-2009年6月60例行脑血管介入手术的麻醉处理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100例择期行脑血管介入手术患者中,男58例,女42例,年龄16-72岁,AS AⅡ-Ⅲ级,其中高血压患者40例,血压正常60例。
所有患者术前根据磁共振(MRI)或数字造影(DSA)确诊为颅内动脉瘤。
其中前交通动脉瘤11例,后交通动脉瘤13例,颈内动脉虹吸段瘤21例,大脑中动脉瘤23例,大脑中动脉瘤17例,后循环动脉瘤16例,其他部位9例。
神经系统损害Hunt-Hess (H-H) 分级:0级14例,1级26例,2级25例,3级23例,4级12例。
1.2 麻醉方法100例患者均选择气管插管全身麻醉。
术前禁食12小时,术前30min肌肉注射阿托品0.5mg+鲁米那0.1g,常规泵入尼莫地平。
入室后监测心电图、脉搏、血氧饱和度、血压及呼气末二氧化碳(P ET CO2)和脑电双频指数(BIS),局麻下行桡动脉穿刺行有创动脉压监测。
静脉开放后诱导气管插管,诱导用药咪唑安定0.06-0.1mg/kg,芬太尼3-4ug/kg,异丙酚1.5-2mg/kg,维库溴胺0.1-0.15 mg/kg。
插管后接麻醉机控制呼吸(潮气量8-10ml/kg,呼吸频率12-14次/min,FiO2=100%),同时行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穿刺行中心静脉压力监测。
麻醉维持采用TCI泵注异丙酚3.0-4.5ug/ml,瑞芬太尼3.0-5.5ng/ml,每小时给予维库溴胺0.05mg/kg。
根据术中麻醉深度调整异丙酚和瑞芬太尼的量。
颅内动脉瘤手术麻醉的管理分析

·60·《人人健康》Every one is well 临床医学2015年21期近几年,各类脑部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涨,并且病情呈现复杂化的趋势,增大了对于该病的治疗难度。
颅内动脉瘤是脑部疾病中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其主要特点是病情发展快,主要的治疗方法为手术治疗,精准的麻醉配合是该手术成功的关键[1]。
颅内动脉瘤手术的麻醉是一项对技术性以及专业性要求极高的工作,必须要求麻醉师具有良好的专业技能及丰富的经验。
本文对颅底动脉瘤的麻醉管理进行研究分析,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70例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有颅内动脉瘤的患者,其中男性35例,年龄30—70岁,平均年龄50±0.5岁,女性35例,年龄35—75岁,平均年龄55±0.4岁,所有患者各项指标均符合本次实验标准,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对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的麻醉状况进行检测和记录。
1.2.1 术前麻醉管理(1)每位患者颅内动脉瘤的状况不尽相同,正确判断患者入院时的心血管功能状态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提供合理的麻醉方法和所用的麻醉药物,有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若患者入院时平均动脉压低下,则可以判断脑缺血[2]。
患者常常会出现血液量不足、心电图异常以及体内钾钠离子数量异常的情况,有时伴有电解质紊乱的现象,这时就需要医护人员及时对患者的状况进行准确的评估,使患者的血流量、心电图及体内电解质数值恢复正常[3]。
医护人员对患者的麻醉外部评价的同时还应关注患者是否存在凝血功能障碍和是否存在抗凝药物,是否有对胆固醇激素的使用出现不良反应,是否对碘过敏,同时还应对患者的呼吸循环系统和肾脏功能进行检查。
(2)为患者进行充足的术前麻醉处理外,麻醉师还应仔细检查复苏设备功能是否完好;仔细检查连接电源和仪器接口是否放置在合理位置并且随手可得;必需的急救药物是否准备齐全;通气环路的各处接口是否安装牢固;麻醉师是否在与患者隔离开后仍能通过仪器对患者的状况进行实时监测;对于病情较严重的患者为避免患者的呼吸造成颅内压升高,一般手术前不对患者使用镇静药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
精选ppt
3.严重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b.脑缺血--脑梗死
血栓形成或原有血栓脱落、弹簧圈到位 不正确导致正常血管栓塞、CVS等。
预防:对所有动脉瘤患者,推荐使用尼莫地平缓解脑血 管痉挛。
处理:溶栓或取栓术;取出逃逸的弹簧圈;尼莫地平全 程足量使用。
17
精选ppt
18
精选ppt
总结
1. 熟悉动脉瘤相关病理生理 2. 维持循环稳定 3. 关注手术进度及严重并发症的识别
治疗:
1.非手术治疗
防治再出血、防治脑血管痉挛
2.手术治疗
a.开颅夹闭术 b.介入栓塞术 c.瘤壁加固、近端结扎术
10
精选ppt
介入栓塞术特点
创伤小,疼痛轻,但其操作精细, 要求患者有较高的配合条件,以保证 提供高质量、静止的径路图。
并发症:术中破裂、脑缺血。
11
精选ppt
麻醉方案
麻醉方法多选择全麻 麻醉管理目标:维持循环稳定 主要风险:破裂出血
6
精选ppt
颅内动脉瘤--病因、分类
分类
7
精选ppt
颅内动脉瘤--临床表现
1.小而未破常无症状。(<4mm)
2.出血症状 破裂后常导致SAH,可伴脑内出血。表现为突发剧烈
头痛,如霹雳样;颅内压增高,可有不同程度意识障碍, 重者脑疝危及生命。
3.占位效应 (>7mm) 巨型动脉瘤对临近组织
产生压迫,可发生视野障碍、 癫痫发作等。常与颅内肿瘤 相混淆。
c.通气
维持正常通气水平, PETCO2 30~35 mmHg。
14
精选ppt
2.麻醉管理
d.循环
避免插管拔管期间波动,术中MAP60mmHg 降压:尼卡地平、艾洛,不用硝普钠、硝甘 升压:去氧、去甲、多巴胺
e.液体
维持正常血容量,不推荐 3 H 疗法(高血压、高血容 量和血液稀释),NS有助于改善低钠血症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 的麻醉管理
2016-9-26
精选ppt
1
病例
行CTA示大脑前交通动脉瘤。经对症支持治疗 近20天,病情稳定,拟全麻下行介入栓塞术。
2
精选ppt
病例
入室印象:神清,应答切题。口唇干燥,心肺(-)。 四肢活动可,双下肢不肿。术前ECG、实验室检查无殊。
手术麻醉过程: 准备:常规心电、SpO2、IBP监测
1.术前评估 2.麻醉管理 3. 严重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12
精选ppt
1.术前评估
a.心血管:高血压、心律失常、心肌损伤 b.肺部:神经源性肺水肿、坠积性肺炎 c.电解质紊乱:利尿剂、呕吐、脑耗盐综合征 d.神经系统:Glasgow昏迷评分、Hunt和Hess分级
Hunt和Hess分级 I 级:无症状,或轻微头痛及轻度颈强直 II 级:中度至重度头痛,颈强直,除有脑神经麻痹外,无其他
8
精选ppt
动脉瘤破裂致SAH病理生理
SAH
刺激痛觉敏感结构 颅内压增高
血细胞崩解
血液凝固,阻 塞CSF回流
头痛
CVS
CA、炎性介质释放
脑积水
下丘脑 功能紊乱
无菌性脑膜炎
脑梗
发热、Glu↑、 心肌损伤、心律失常
9
精选ppt
颅内动脉瘤--诊断与治疗
诊断:CT、MRA有参考价值。数字减影血管照影
(DSA)为金标准,对判断动脉瘤的位置、大小、数目 和确定手术方案等十分重要。
神经功能缺失 Ⅲ级:嗜睡,意识模糊,或轻微的灶性神经功能缺失 Ⅳ级:木僵,中度至重度偏侧不全麻痹,可能有早期的去皮质
强直及自主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V 级:深昏迷,去皮质强直,濒死状态。
13
精选ppt
2.麻醉管理
a.监测
ECG、IBP、SPO2、PETCO2、体温等
b.气道
喉罩可用于 Hunt-Hess 分级 I~II 级需要早期拔管行神经功 能评估的患者,余以气管内插管为妥。
f.深度
维持足够的麻醉深度和肌肉松弛,栓塞期间确保患者 无呛咳、体动
15
精选ppt
3.严重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a.术中破裂出血
原因与患者血管条件、血压波动明 显、导管导丝操作、过度填塞等有关。
表现为血压急剧升高,造影剂外渗。
预防:麻醉深度足够,无呛咳、体动;操作轻柔,警惕 危险易破动脉瘤。
处理:立即中和肝素;控制血压,保持生命体征平稳; 迅速填塞,少用造影剂;甘露醇、速尿等降颅压。术 后复查CT决定是否手术清除血肿。
防祸于先而不致于后伤情。
知而慎行,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 焉可等闲视之。
19
精选ppt
思考:气管插管后怀疑动脉瘤破裂出血, 下一步该如何处理?
谢谢!
20
精选ppt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5
精选ppt
颅内动脉瘤--概述
颅内动脉瘤系指脑动脉壁的异常膨出部分, 80%发生于 Willis环前半部。是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最常见原 因。发病年龄以40-60y常见。动脉瘤破裂居脑血管意外第三 位,起病急,致残率、死亡率高,约1/3直接死亡,1/3死在 医院,仅1/3经治疗得以幸存。
诱导:快诱导气管内插管顺利
维持:静吸复合,循环较稳定 近术毕,Bp不明原因
3
精选ppt
病例
苏醒:略呛咳予拔管,病人睁眼,呼吸、血压 平稳,但呼之不应,疼痛刺激有痛苦表情,四肢 肌张力高。予纳洛酮、甘露醇无明显好转。
WHale Waihona Puke y?4精选ppt问题
1.术前评估重点内容? 2.如何诱导、维持?麻醉深度? 3.气道管理方法--插管/喉罩? 4.围术期严重并发症的识别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