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科 胸椎错缝(胸椎后关节紊乱)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

合集下载

胸椎错缝(胸椎后关节紊乱)中医诊疗方案

胸椎错缝(胸椎后关节紊乱)中医诊疗方案

胸椎错缝(胸椎后关节紊乱)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材”《推拿学》第 1 版(范炳华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 年)。

(1)症状① 一般有牵拉、过度扭转外伤史。

② 局部疼痛剧烈,甚则牵掣肩背作痛,俯仰转侧困难,常固定于某一体位,不能随意转动,疼痛随脊柱运动增强而加重,且感胸闷不舒,呼吸不畅,入夜翻身困难。

重者可有心烦不安,食欲减退。

③ 部分患者可出现脊柱水平面有关脏腑反射性疼痛,如胆囊、胃区等疼痛。

(2)体征① 棘突偏歪:脊柱病变节段可触及偏歪的棘突。

表现为一侧偏突,而对侧空虚感。

② 压痛:脊柱病变节段后关节处有明显压痛,多数为一侧,少数为两侧。

③ 肌痉挛:根据病变节段的不同,菱形肌、斜方肌可呈条索状痉挛,亦有明显压痛。

④ 功能障碍:多数无明显障碍,少数可因疼痛导致前屈或转侧时活动幅度减小,牵拉疼痛。

(3)辅助检查胸椎X 线:胸椎后关节错缝属解剖位置上的细微变化,两侧关节突关节间隙宽度可能存在 1mm 以上差异。

严重者可见脊柱侧弯,棘突偏歪等改变。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软组织损伤学》第 1 版(张万福主编,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年)。

(1)症状① 有急慢性脊背损伤史。

② 有急慢性脊背疼痛或脊背累、沉重等不适感局部疼痛剧烈。

③ 部分患者可出现脊柱水平面有关脏腑反射性疼痛,如胆囊、胃区等疼痛。

(2)体征① 自上而下顺序检查胸椎棘突有压痛、叩击痛或偏歪,棘突隆起或凹陷。

② 韧带钝厚或剥离,棘突、棘突间和棘旁软组织可有不同范围和程度的损伤与疼痛。

(3)辅助检查胸椎X 线:显示后关节间隙宽度改变,并可排除结核、肿痛、骨折、炎症等疾患。

(二)分期诊断1.急性期:胸椎局部疼痛较剧,甚则牵掣肩背作痛,脊柱水平面有关脏腑反射性疼痛,俯仰转侧活动严重受限。

2.缓解期:胸椎局部疼痛缓解,牵掣肩背作痛,脊柱水平面有关脏腑反射性疼痛症状减轻,俯仰转侧活动稍受限。

手法整复治疗胸椎后关节紊乱

手法整复治疗胸椎后关节紊乱

手法整复治疗胸椎后关节紊乱----中医科李东关键词:胸椎后关节紊乱;推拿手法摘要:胸椎后关节紊乱,是临床常见的损伤性疾病,一般以背筋膜炎或背部劳损称之。

祖国医药学多称为岔气,背痛。

常表现为单侧或双侧背部疼痛,以背部困重、僵硬不适为主,症状时轻时重,严重者可有肩背部感觉异常(麻木感、冷厥感、搔痒感、灼热感),运动障碍(背肌无力、胸椎活动变小、颈肩运动受限),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多汗、胸闷、心悸、失眠、胃肠功能紊乱)。

[1]笔者临床治疗30例,疗效显著,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1.1诊断标准参照《软组织损伤学》[2]中关于胸椎小关节紊乱症的诊断标准并结合临床表现制定。

但需排除胸椎压缩性骨折、肋骨骨折、胸椎结核、胸椎肿瘤、胸椎间盘突出症、胸壁筋肉挫伤、肋间关节和胸肋关节损伤、肋软骨炎、带状疱疹等疾病,临床表现:背胸部疼痛,闷胀,呼吸不畅,疼痛常沿肋间向前胸放射,偶有疼痛放射至颈项部和(或)腰部,疼痛范围可广泛,致使身体固定于某一体位,活动、咳嗽、深呼吸或打喷嚏尤其是深吸气时疼痛加剧。

体征:胸椎后伸和(或)旋转功能受限,病变棘突及其一侧旁开3寸范围内压痛且沿相应肋间放射痛,触诊时病变棘突后突,影像学可见病变胸椎体前后缘连线不连续和(或)相应椎体增生。

1.2一般资料:30例病人均为门诊病人,其中男12例,女18例。

年龄最大者70岁,最小24岁,病程较长者3个月,短者3天;部位多发于T4-T12之间,均拍胸椎正侧位片,排除骨质改变,肿瘤,结核等其他病变。

1.3临床表现典型患者在发病时往往可闻及胸椎后关节在突然错位时的“咯嗤”声响,轻者发生关节劳损,表现错位节段局部明显疼痛和不适;重者可引起韧带撕裂、后关节错位,表现为“岔气”,牵掣颈肩背作痛,且感季肋部疼痛不适、胸闷、胸部压迫堵塞感,入夜翻身困难,以及相应脊神经支配区域组织的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

急性胸椎后关节紊乱患者呈痛苦面容,头颈仰俯、转侧困难,常保持固定体位(多见前倾位),不能随意转动;受损胸椎节段棘突有压痛、叩击痛和椎旁压痛,深吸气疼痛更甚,棘突偏离脊柱中轴线,后突隆起或凹陷等。

推拿治疗胸椎后关节紊乱60例

推拿治疗胸椎后关节紊乱60例

果 治愈5 例( 3 3% , 0 8 . ) 显效8例(1 . % , 3 3 ) 好转2 例( 3% 。 . 3 ) 结论 推拿治 疗胸椎后 关节紊乱 疗效显著, 要 只 诊断明 手法得 确,
当, 便可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 关键词〕胸椎后关节紊乱; 推拿; 松筋手法; 整复手法; 理筋手法 〔 中图分类号〕R24 . ;R6815 4 1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 16 3- 9701( 叨7)1 一 7 2 1 92刁2
9 2 中 . 现代医生 C HINA MO DER N DOC TO R
2( 刀年8 月第4 卷第 1 期 X 5
临床研究
.. 3 4 3 血管扩张剂 抢救急性左心衰竭多主张静脉应用硝普钠, 但 长期用药可引起氰化物中毒和硫氰酸盐中毒,滴注系统和溶液 均须避光, 操作较繁杂, 而硝酸甘油静滴起效迅速, 还可以减少 冠心病患者心脏事件的发生, 特别是不能及时建立静脉通道者,
1. 3 病因病机 田
2
结果
因姿势不良 或突然改变体位引起腰背部扭伤或脊柱小关节 错位、滑膜嵌顿, 从而破坏了脊柱的力平衡和脊柱运动的协调 性。同时, 各种损伤刺激可刺激感觉神经末梢而引起疼痛并反射 性地引起肌肉痉挛, 肌肉痉挛进而可引起关节解剖位置的改变, 发生交锁或扭转。长期的交锁及各种炎性反应的刺激均可导致
称“ 膝顶扩胸扳法”患者坐位, , 双手向 上交叉抱于脑后, 医者用 膝顶住偏歪棘突, 医者双手从患者腋下向前, 然后绕向后上方, 抓 住患者前臂, 慢慢向后上方提患者前臂, 待活动至最大限度时, 稍一加力即可闻 及关节弹响声。 胸椎 ) 4 ( 按压法:患者 险 , 者 俯臣 医 站于其一侧, 双手按压在患者胸椎病变棘突上, 嘱患者深吸气, 然 后呼气, 待呼气末医者双手作快速按压, 可听到关节弹响声。 1.4 3 理 法 可用擦法、 . 筋手 搓法、 揉法、 拍法等。 所有患者均每日 接 受 1 次按摩治疗, 连续 3 次后判定疗效。 1. 5 疗效标准 参照有关文献周 制定:治愈:背痛及伴随症状消失, 行动如 常, 随访 3 个月未见复发;显效:背痛症状消失, 伴随症状明显 减轻;好转:背痛症状减轻, 伴随症状稍有减轻;效:治疗后症

关节错缝术的技术操作规程_2精选全文完整版

关节错缝术的技术操作规程_2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关节错缝术的技术操作规程【目的】颈椎、胸椎、腰椎、骶髂关节错缝术是推拿临床常用手法之一,具有舒筋通络,理筋整复,滑利关节,松解粘连等作用。

适用于治疗颈椎、胸椎、腰椎小关节、骶髂关节紊乱、错位。

【用物准备】推拿治疗床,方凳,推拿治疗巾等。

【操作方法】1. 颈椎关节错缝术1.1 侧卧位颈椎十字交叉旋转微调手法。

姿势:患者侧卧于治疗床上,棘突偏凸侧朝上,颈部肌肉放松。

医者站于其头侧,以一侧拇指自上而下顶住患者错位颈椎偏凸之棘突,另一手拇指自后向前抵住下一椎(或上一椎)之同侧上关节突,两拇指成“十”字形垂直交叉关系。

动作:医者两拇指分别按压棘突向下,关节突向前上移动,使错位节段被动旋转5°左右,觉患者颈部肌肉放松,与医者手法操作协调的前提下,突然加大拇指顶推力量,扩大节段旋转运动幅度3~5°即可整复。

本法适用于旋转型错位。

1.2 坐位上颈椎旋转微调手法姿势:患者坐于方凳上,颈部肌肉放松。

医者站于其背侧,以一侧拇指顶住患者错位颈椎对侧(棘突偏歪侧的对侧)后凸之关节突内下侧,另一侧手掌托住患者患侧下颌支及颞枕骨下缘。

动作:医者托住患者头颈之手先将其向上提托,在对患者头颈施加纵向拔伸力下引导患者头颈向患侧旋转10°左右,觉患者颈部肌肉放松,与医者手法操作协调的前提下,突然加大头颈旋转运动幅度3~5°,拇指同时向上、向外推冲关节突,即可整复。

本手法适用于第一到第三颈椎旋转型错位。

1.3 侧卧位颈椎前后交错旋转微调手法姿势:患者侧卧于治疗床上,棘突偏凸侧朝上,颈部肌肉放松。

医者站于其头侧,以一侧拇指自前向后顶住患者错位颈椎凸起之横突前结节,另一手拇指自后向前顶推下一椎(或上一椎)之同侧横突后结节,两手拇指成前后相对剪切交错关系。

动作:医者先以两拇指分别顶推组成同一活动节段的相邻颈椎横突,使错位节段被动旋转5°左右,觉患者颈部肌肉放松,与医者手法操作协调的前提下,再突然加大拇指顶推力量,扩大椎骨旋转运动幅度3~5°,即可整复。

吕立江-胸椎后关节紊乱

吕立江-胸椎后关节紊乱

胸椎后关节紊乱症一、概述胸椎后关节紊乱症是指胸椎椎体的小关节解剖位置改变,以至胸部脊柱机能失常所引起的一系列临床表现,属于脊柱小关节机能紊乱的范畴。

由于胸椎后关节滑膜嵌顿和因部分韧带,关节囊紧张引起反射性肌肉痉挛,致使关节面交锁在不正常或扭转的位置上而引起的一系列病变。

多发生在胸椎第3至第7节段,女性发生率多于男性。

以青壮年较常见,老人则很少发生。

中医称谓胸椎错缝。

二、病因病机因外伤使胸椎后关节发生错位,导致关节滑膜、韧带、神经、血管等受到嵌顿、挤压、牵拉等刺激,导致胸椎后关节紊乱;或风寒湿邪侵入背部的经络,经脉阻塞,气滞血瘀;或慢性劳损,筋肉失衡,日久胸脊椎的筋肉内外平衡失调,最后使小关节发生错位。

三、诊断要点(一)常发生于青壮年。

一般有过度扭转外伤史、慢性牵拉或感受风寒等因素。

(二)胸背局部疼痛,甚则牵掣肩背与前胸作痛,俯仰转侧困难,常固定于某一体位,不能随意转动,疼痛随脊柱运动增大而加重,且感胸闷不舒,呼吸不畅,翻身困难。

重者可有心烦不安,食欲减退。

(三)神经根症状:受损胸椎节段局部疼痛和不适,可表现为肋间神经痛、季肋部疼痛不适、胸闷、胸部压迫堵塞感,相应脊神经支配区组织的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

(四)交感神经症状:受损胸椎节段相应的内脏植物神经功能系乱,表现为心律失常、呼吸不畅、胃脘胀闷疼痛、腹胀、食欲不振,胃肠道蠕动无力或亢进等。

(五)部分患者可出现脊柱病变节段平面有关脏腑反射性疼痛,如胆囊、胃区等疼痛。

(六)胸椎正侧位X线片:一般无异常表现。

部分患者可见胸椎生理曲度改变、脊柱侧弯、棘突偏歪、两侧关节突关节不对称等改变。

四、鉴别诊断本病需与劳损性胸椎侧凸症,胸肋关节紊乱症,强直性脊柱炎,胸背肌筋膜炎,胸椎间盘突出症,胸椎管狭窄症等疾病相鉴别。

五、辨证分型(一)气滞血瘀证:常有外伤、扭挫伤病史,痛处固定,或胀痛不适,或痛如锥刺,活动不利,甚则不能转侧,痛处拒按,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脉弦涩或细数。

中西医结合正骨推拿手法治疗胸椎后关节紊乱症

中西医结合正骨推拿手法治疗胸椎后关节紊乱症

中西医结合正骨推拿手法治疗胸椎后关节紊乱症
袁佳
【期刊名称】《按摩与导引》
【年(卷),期】1993(000)005
【摘要】胸椎后关节紊乱症又名胸椎后关节错位,门诊中并不少见,但因其临床表现较为复杂,常易忽视或误诊为其它病而久治不愈,拖廷病情,给患者在生活,学习及工作中带来不便及思想负担。

笔者近年来采用中西医结合正骨推拿手法治疗此病36例,收到了满意的效果。

现介绍于下。

一、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本组36例患者中,男性24例,女性12例,最大年纪58岁,最小20岁。

【总页数】2页(P20-21)
【作者】袁佳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4.1
【相关文献】
1.中药熏蒸配合推拿手法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症疗效观察 [J], 黄玮;周菊蘋
2.微调推拿手法治疗胸椎后关节紊乱症112例 [J], 杨学义
3.整脊推拿手法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症31例观察 [J], 吴木轩
4.整脊推拿手法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症的效果 [J], 董偓
5.整复推拿手法治疗胸椎后关节紊乱症80例疗效观察 [J], 张树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胸椎错缝症

胸椎错缝症

胸椎错缝症1范围本《指南》规定了胸椎错缝症的诊断、治疗与疗效评定。

本《指南》适用于胸椎错缝症的诊断、治疗与疗效评定。

2术语与定义(推荐级别:强推荐)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胸椎错缝症dysfunction of thoracic facet joint胸椎错缝症是指因外伤、劳损或寒湿等因素导致胸椎关节突关节的微小位移、滑膜嵌顿、小关节半脱位而引起的胸背疼痛、呼吸不畅或活动受限等症状的病症。

胸椎错缝症既往文献称“胸椎关节突关节紊乱症”或“急性胸椎关节突关节滑膜嵌顿”等,属中医“骨错缝”范畴,俗称“岔气”。

3诊断3.1诊断要点3.1.1病史该病多因牵拉、过度扭转等外伤史、慢性劳损或感受寒湿史以及长期处于某种不良体位等因素作用下容易造成胸椎失稳,引起胸椎后关节错位。

本病多发生在胸椎第3至第7节段,好发于青壮年,女性多于男性。

3.1.2临床表现(推荐级别:强推荐)3.1.2.1症状局部疼痛剧烈,甚则牵掣肩背作痛,俯仰转侧困难,常固定于某一体位不能随意转动,疼痛随胸胁运动增强而加重,且感胸闷不舒,呼吸不畅,入夜翻身困难,重者可有心烦不安,食欲减退。

部分患者可出现胸椎水平面有关脏腑反射性疼痛,如胆囊、胃部等疼痛,或相应节段所支配的脏腑功能出现改变。

3.1.2.2体征压痛:胸椎病变节段后关节处有明显压痛,多数为一侧,少数为两侧。

肌痉挛:根据病变节段的不同,菱形肌、斜方肌可呈条索状痉挛,亦有明显压痛。

棘突偏歪:胸椎病变节段棘突间隙可有增宽或变窄,可触及偏歪的棘突。

表现为一侧偏凸,而对侧空虚感。

功能障碍:多数无明显障碍,少数可因疼痛导致前屈或转侧时活动幅度减小,牵拉疼痛甚至无法转侧。

3.1.2.3影像学检查胸椎X线片:胸椎后关节错缝属解剖位置上的细微变化,两侧关节突关节间隙宽度可能存在差异。

严重者可见脊柱侧弯,棘突偏歪等改变。

3.1.3诊断分型3.1.3.1关节错缝型指胸椎关节突关节错缝卡压不能复位;严重者为小关节半脱位。

胸椎错缝(胸椎后关节紊乱)中医临床路径

胸椎错缝(胸椎后关节紊乱)中医临床路径

胸椎错缝(胸椎后关节紊乱)中医临床路径一、胸椎错缝(胸椎后关节紊乱)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胸椎错缝(TCD编码:BGT00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胸椎后关节紊乱(ICD-10编码:M47.84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推拿学》(范炳华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软组织损伤学》(张万福主编,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年)。

2.病期诊断(1)急性期(2)缓解期(3)康复期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胸椎错缝(胸椎后关节紊乱)协作组制定的“胸椎错缝(胸椎后关节紊乱)中医诊疗方案”。

胸椎错缝(胸椎后关节紊乱)临床常见证候:气滞血瘀证风寒湿痹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胸椎错缝(胸椎后关节紊乱)协作组制定的“胸椎错缝(胸椎后关节紊乱)中医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胸椎错缝(胸椎后关节紊乱)。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14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胸椎错缝(胸椎后关节紊乱)的患者。

2.有以下情况者不能进入临床路径:有脊柱节段手术指征者;颈胸部肿瘤或结核者;治疗部位有严重皮肤损伤或皮肤病者;曾经接受胸椎手术治疗或胸椎畸形者;重度骨质疏松症;强直性脊柱炎;风湿性疾病等。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体征、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胸椎正侧位X线片。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胸椎CT或MRI影像检查、血沉、 HLA-B27、类风湿因子、抗“O”等。

(八)治疗方法1.分期推拿治疗2.特色疗法(1)针灸治疗(2)穴位注射(3)中药外敷(4)导引疗法3.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1)气滞血瘀证:行气活血,舒筋通络。

微调推拿手法治疗胸椎后关节紊乱症112例

微调推拿手法治疗胸椎后关节紊乱症112例
乱及软组织无菌性炎症 , 刺激或 压迫交感 神经用 撩 法在胸背部治疗 5rn然 后 i; a
分别按揉棘 突旁 阿是穴 、 风池 、 井 、 肩 曲池 、 合谷 等 穴 , 每
穴各 2r , 最后用拿法 , mn 拿揉胸背部 3m n i。调整手法 : 根
证诊断疗效标准》 …确定疗效 。治 愈 : 状与 阳性 体征基 症 本消失 , 能正 常 ; 功 显效 : 症状与 阳性体征 明显好转 , 功能 大部 分恢 复 ; 有效 : 症状 与阳性体征有 一定改 善 ; 无效 : 原
症状 与体 征无 改善 。
2 结 果
不够 的, 应明确脊 柱手法 中的整体 观念 , 主张采用 更安全
例, 现报告 如下 。
1 资料 与方 法
副损伤 。
3 讨 论
胸椎后关节 紊乱 , 指上 个胸 椎下 关节 突与 下个 胸椎 上关节 突构成 的关 节 , 因旋转 外力 引起 小关 节 向侧 方离 错, 导致疼痛和功能 障碍 , 且不 能 自行 复位 。从解剖结 J 构来看 , 因为胸脊柱 运动 机会少 , 围肌 肉不如颈 、 周 腰段 发达 , 遇强 大的旋转 外力 时 , 即可将 小关节 向侧方 扭开 , 并受关节滑膜的阻碍 不得 复位而 成本病 。《 伤科 补要 》 说 “ 若骨缝叠 出俯 仰不 能 , 疼痛 难忍 , 筋僵 硬” 认 为后 关 腰 , 节紊乱即是骨骼错 缝 导致 “ 出槽 、 开错 ” 气滞 血瘀 , 筋 缝 ,
肿痛而作 , 出了外力 损伤 是骨 骼错缝 的 常见病 因。轻 指
11 一般资料 本组 1 例均为本院骨一科 门诊患者 , 4 . 1 2 男 6 例, 5例; 女 6 年龄 1 — 2 平均 2 岁; 8 4 岁, 8 病程 2h 6 ~ 个月 。 12 诊断标准… 背部不适 或疼痛 , . 部分患 者有胸 闷或 胸痛 。体征 : 与体表疼痛部位相 应的胸椎棘 突偏离常 位 , 压痛 , 旁软组 织可 触及 硬结 或索状 物 。急性 损伤 者上 椎

胸椎小关节紊乱的诊断与治疗

胸椎小关节紊乱的诊断与治疗

胸椎小关节紊乱的诊断与治疗
胸椎小关节紊乱症,系指胸椎小关节外力作用下发生解剖位置的改变,表现为关节囊滑膜嵌顿而形成的不全脱位,且不能自行复位而导致的疼痛和功能受限等症状的一种病症。

临床又称为胸椎错缝、胸椎小关节错缝、胸椎小关节脱位、胸椎小关节滑膜嵌顿、胸椎小关节机能紊乱等,属于中医学“椎骨错缝”范畴。

(1)俯卧推按法:患者俯卧,自然放松,医者站立于患者左侧,右手掌根按压患椎棘突,左手置于右手背上,嘱患者深呼吸,医者双手掌根于患者呼气始渐用力,呼气末时,右手掌根向下方给与一小幅度的按压动作,此时可闻及关节整复的弹响声。

此方法适用于中下段胸椎的调整。

(2)扩胸牵引法:患者端坐位,双手十指相扣置于后项,医者站立于患者正后方,双手分别从患者腋下穿过,双手十指相扣置于患者双手上,此时患者应上身略前俯,医者双手下压,双臂上提,(医者注意不可使用蛮力)此时可听见关节复位响声。

此方法适用于上段胸椎的调整。

(3)端坐膝顶法:患者坐在方凳上,令患者十指相扣置于颈项部。

医者在其身后,两手抓住患者双肘,膝关节顶在患者偏歪或后凸的棘突上,两手徐徐用力向后牵引,至牵引到最大限度时,膝顶与双手的后扳瞬间发力,此时可听见咔嗒响声。

此方法适用于中上段胸椎。

中医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症

中医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症

中医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症刘某,男,35岁,202*年7月25日初诊。

昨日早晨起床时动作过快而突感背部疼痛,尤以左侧为甚,痛有定处,按之痛甚,呼吸、咳嗽均感疼痛,不能平卧。

在院外经拔罐及推拿等治疗后未见缓解,反致症状加重,并出现胸部牵扯样疼痛,但无心慌、胸闷等症状。

查背部肌肉明显紧张,尤以左侧为甚,胸3、4椎棘突左侧缘压痛明显,轻微叩痛,无放射痛,舌淡红苔薄白,舌下脉络少许瘀滞,脉弦涩。

胸椎CR检查示胸椎未见骨折及小关节增生征象。

中医诊断为背痛(筋骨错缝、气滞血瘀型)。

西医诊断为胸椎小关节紊乱症。

患者因为起床时动作过快而致胸椎筋骨错缝,局部气滞血瘀,经脉瘀滞所致。

治当疏经通络,理筋整复,活血理气。

*老师治疗采用舒筋解痉类手法,主要采用揉、滚、拿、推等轻柔手法放松背部肌肉,再配合坐位端提胸椎整脊法整复错缝的胸椎小关节,并听见“咔嗒”声。

术后诸症消失,随访3个月未复发。

按:胸椎小关节紊乱症是指由于胸椎小关节在身体扭转姿势不当或受到暴力时,引起其解剖关系的微小移位引起的疾病。

主要好发于胸3、胸4、胸5椎。

胸椎因有胸廓及其它软组织的加固,稳定性相对于颈椎和腰椎要强,发生小关节紊乱的机会相对于颈椎和腰椎为少。

因生理和病理的影响,胸椎小关节紊乱发生后关节周围软组织呈反射性紧张状态,很难自行复位,即使手法治疗也有一定难度。

因此,应在避免加重损伤的基础上针对病变部位,施以适当的推拿手法及整复手法,调节病变关节的活动范围,促使错位的关节复位是胸椎小关节紊乱的治疗关键。

*老师在整复手法前施以舒筋解痉类手法,通过揉、滚、拿、推等轻柔手法使背部肌肉完全放松,背部肌张力减小以利整复手法成功。

然后采用坐位端提胸椎整脊法,使紊乱的胸椎小关节达到复位,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且推拿疗法方法简单,效果显著,但对于年老体弱或骨质疏松患者应谨慎,以免造成新的损伤而加重病情。

临床上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症有许多不同手法,如俯卧冲压法、旋转冲压法、双手重叠按压法、膝顶扩胸扳法、坐位旋转推法、拔伸牵引法等。

手法复位治疗胸椎后关节紊乱

手法复位治疗胸椎后关节紊乱

部。医者半蹲其后 , 双手 分别从 患者 腋下 两侧 绕 过肩前 部叠 放 于其颈项 部 , 胸部紧贴 患者背 部 , 反 复做前 俯及 后仰 动作 , 待 其 放松后使其挺胸 , 将患 者 向上 提起 , 同时 双手 向后拉 动 , 胸部 向 前挺。提、 拉、 挺三动作协调进行 , 胸椎 得到 自身牵 引作 用 , 可使 椎间隙加宽 , 以利复位 。如感 到 椎 体下 轻 微拨 动 , 常伴 有 弹响 声, 示 复位 。此法仅适用于胸椎单 纯后突且年轻体健者。
交叉 扣住 病人 手腕 , 叮嘱 病人 夹 紧上臂 , 令 其上 身左 右晃 动 , 当
关节紊乱现状 总结 如下 。
1 诊 断标 准
病人 完全 放松后 , 医生迅速发 力 向上 提拉 , 即可听到 喀喀的复位 声。此法适用 于 8—1 2胸椎紊乱 。对精神 紧张 、 体质较差或患有 高血压 、 心脑血管疾等 的患者不 宜采用 。 2 . 1 . 5 拔背提胸法 : 病人 坐位 , 双手 十指交叉 置于项后 , 叮嘱病
胸椎后关节紊 乱症 又称 胸椎 小关 节错 缝 , 本病 是康 复科 常
见病 、 多发病 , 药物治疗收效甚微 。手法复 位是治疗 该病症 的首
选 方 法 J 。笔 者 参 考 国 内 相 关 文 献 , 现 将 手 法 复 位 治 疗 胸 椎 后
2 . 1 . 4 提胸法 : 病人坐位 , 双前 臂屈 曲十指交叉 于胸 前 , 双掌根 用力合拢 , 医生站立其 后 , 双 前臂 自病 人腋 下穿 至胸前 , 并 十指
成, 此 时可 闻及关 节整 复 的响声 。此法 适用 于胸椎 全段 的调 整 修复 , 一般 不单独用 于局部胸 椎后关节紊乱的复位 。
2 . 2 . 3 牵引按压法 : 病 人俯 卧 位 , 助手 用 双 手分 别 插 于病 人 两 腋

抬肩顶推法治疗胸椎后关节紊乱56例

抬肩顶推法治疗胸椎后关节紊乱56例

抬肩顶推法治疗胸椎后关节紊乱56例标签:抬肩顶推法;胸椎后关节紊乱;手法胸椎后关节紊乱又称胸椎后关节错缝。

胸椎后关节指的是胸椎关节突关节,在正常的生理情况下,胸椎后关节的活动范围很小,但在用力不当时,或在不当的体位时咳嗽、打喷嚏等,都可以引发胸椎后关节紊乱,从而产生临床症状。

本病临床较为常见,男女均可发病,可发生于各个年龄段。

笔者根据胸椎后关节紊乱的特点,比较和参考了国内外的各种整复方法,结合多年的临床经验,创出抬肩顶推法。

自2006~2011年用此法治疗胸椎后关节紊乱56例,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56例患者中,男41例,女15例;年龄最小者14岁,年龄最大者76岁,平均年龄42.6岁;其中发生在第4胸椎以上的15例,第5~8胸椎的32例,第9胸椎以下的9例。

1.2 诊断要点(1)病史:多有外伤史,或继发于颈椎病、脊柱侧弯等脊柱病病史。

(2)症状:一侧胸背部疼痛,可伴季肋部疼痛不适,胸部压迫感等,深呼吸或上肢活动时症状加重。

部分患者可出现相应脊神经节段支配区域的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

(3)体征:胸背部骶脊肌紧张,受损节段胸椎棘突有偏歪、压痛、叩击痛,有时可触及痛性结节或条索状物。

(4)X线片:X线片多无异常。

但X 线片检查可除外胸椎结核、骨折、肿瘤等疾病,同时对伴脊柱侧弯的患者的诊断有较大的帮助。

2 治疗方法2.1 放松手法患者取坐位或卧位,先用一指禅推法、法、按揉法、弹拨法等放松病变节段为中心的骶脊肌,约为10 min。

2.2 抬肩顶推法取坐位时,以右侧为例。

术者立于患者右侧的后方,令患者抬起右手放在后枕部,术者用右手握住患者的右手腕部,左手拇指顶住病患的棘突,在右手用力使患者的肩背部向后动的同时,左手拇指用力顶推,两手协调用力,此时多可闻及关节整复的响声。

此法也可在卧位下使用,动作要领与卧位相同。

每天治疗1次。

3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3.1 疗效标准治愈:症状消失,上肢活动或转动上身时也无不适。

胸椎后关节紊乱症的中医治疗

胸椎后关节紊乱症的中医治疗

胸椎后关节紊乱症的中医治疗
范广岩;张玉洁;任真
【期刊名称】《光明中医》
【年(卷),期】2006(021)001
【摘要】2000年~2003年间,笔者采用中药内服配合推拿治疗胸椎后关节紊乱症60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总页数】1页(P封三)
【作者】范广岩;张玉洁;任真
【作者单位】济南市第四人民医院,250031;济南市第四人民医院,250031;济南市第四人民医院,25003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74.9
【相关文献】
1.隔姜灸加手法治疗胸椎后关节紊乱症41例 [J], 席常丽;林秋芳
2.热敷方配合手法治疗胸椎后关节紊乱症110例 [J], 郑宝;刘如兰
3.定点旋转后伸复位法治疗上胸椎小关节紊乱症的临床效果观察 [J], 陈广辉;周宾宾;黄永;崔嵩生;王伟
4.常见脊柱病的整脊疗法讲座第十四讲胸椎后关节紊乱症、岔气和棘上、棘间韧带损伤 [J], 吕选民
5.短杠微调手法治疗胸椎后关节紊乱症疗效观察 [J], 贺旭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胸椎错缝(胸椎后关节紊乱)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推拿学》第1版(范炳华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年)。

(1)症状
①一般有牵拉、过度扭转外伤史。

②局部疼痛剧烈,甚则牵掣肩背作痛,俯仰转侧困难,常固定于某一体位,不能随意转动,疼痛随脊柱运动增强而加重,且感胸闷不舒,呼吸不畅,入夜翻身困难。

重者可有心烦不安,食欲减退。

③部分患者可出现脊柱水平面有关脏腑反射性疼痛,如胆囊、胃区等疼痛。

(2)体征
①棘突偏歪:脊柱病变节段可触及偏歪的棘突。

表现为一侧偏突,而对侧空虚感。

②压痛:脊柱病变节段后关节处有明显压痛,多数为一侧,少数为两侧。

③肌痉挛根据病变节段的不同,菱形肌、斜方肌可呈条索状痉挛,亦有明显压痛。

④功能障碍:多数无明显障碍,少数可因疼痛导致前屈或转侧时活动幅度减小,牵拉疼痛。

(3)辅助检查
胸椎X线:胸椎后关节错缝属解剖位置上的细微变化,两侧关节突关节间隙宽度可能存在1mm以上差异。

严重者可见脊柱侧弯,棘突偏歪等改变。

2.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软组织损伤学》第1版(张万福主编,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年)。

(1)症状
①有急慢性脊背损伤史。

②有急慢性脊背疼痛或脊背累、沉重等不适感局部疼痛剧烈。

③部分患者可出现脊柱水平面有关脏腑反射性疼痛,如胆囊、胃区等疼痛。

(2)体征
①自上而下顺序检查胸椎棘突有压痛、叩击痛或偏歪,棘突隆起或凹陷。

②韧带钝厚或剥离,棘突、棘突间和棘旁软组织可有不同范围和程度的损伤与疼痛。

(3)辅助检查
胸椎X线:显示后关节间隙宽度改变,并可排除结核、肿痛、骨折、炎症等疾患。

(二)分期诊断
1.急性期:胸椎局部疼痛较剧,甚则牵掣肩背作痛,脊柱水平面有关脏腑反射性疼痛,俯仰转侧活动严重受限。

2.缓解期:胸椎局部疼痛缓解,牵掣肩背作痛,脊柱水平面有关脏腑反射性疼痛症状减轻,俯仰转侧活动稍受限。

3.康复期:胸椎后关节紊乱相关症状体征逐渐消失,活动如常。

(三)证候诊断
1.气滞血瘀证:痛处固定,或胀痛不适,或痛如锥刺,活动不利,甚则不能转侧,痛处拒按。

舌质暗青或有瘀斑,脉弦涩或细数。

常有外伤、扭挫伤病史。

2.风寒湿痹证:冷痛重着,转侧不利,遇阴雨天或感风寒后加剧,痛处喜温喜按,肢体欠温。

舌淡苔薄白,脉沉紧或沉迟。

二、治疗方法
(一)分期推拿治疗
1.急性期
治法:快速止痛(安全止痛为主,慎用整复类手法)
操作:患者俯卧位,对胸椎关节周围疼痛等症状明显者,医者可采用膏摩或理筋手法在病变部位治疗3~5分钟以缓解疼痛。

2.缓解期
治法:疏经通络,行气活血,理筋整复
操作:
(1)患者取俯卧位,医者立于其一侧,以扌衮法、按法、揉法在胸背部交替操作,时间约5~8分钟。

(2)继上势,医者沿脊柱两侧竖脊肌用按揉法、弹拨法操作,或点按背部华佗夹脊穴,以病变对应区域为主,3~5分钟。

暴露背部皮肤,涂上介质,沿两侧膀胱经行侧擦法,以透热为度。

(3)胸椎关节调整
方法一:患者俯卧,术者站立在患侧,一手向上扳动一侧肩部,另一手掌抵压患处棘突,两手同时相对用力扳压。

方法二:患者取坐位,术者立于其身后,采用抱颈提升法,或采用胸推对抗
复位扳法操作,以整复关节错缝。

(二)特色疗法
1.针灸治疗
可选用肺俞、风门、心俞、膈俞、肝俞等,并根据症状所累及的部位,按照“经络所过,主治所及”的原则选用相应穴位针灸或拔罐治疗。

2.穴位注射
根据胸椎病变部位和病情,选择1~3个夹脊穴,注射液可选用红花注射液、丹参注射液等,注射方法参照穴位注射技术操作规范,每穴注射0.5~2ml,隔日一次,共3~5次。

3.中药外敷
麝香镇痛膏、骨通贴膏、狗皮膏、热敷贴等或其他各种外用活血通络的膏剂、乳剂选择性应用。

4.导引疗法
导引法一:易筋经选择韦陀献杵、掌托天门、掉尾式作为重点锻炼方法。

导引法二:脊柱功选择轮转双臂、仙鹤点水作为重点锻炼方法。

导引法三:八段锦选择双手托天、左右开弓作为重点锻炼方法。

(三)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气滞血瘀证
治法:行气活血,舒筋通络。

推荐方药:身痛逐瘀汤加减。

秦艽、川芎、桃仁、红花、甘草、羌活、没药、当归、灵脂、香附、牛膝、地龙等。

中成药:七厘胶囊、活血止痛胶囊等。

2.风寒湿痹证
治法:祛风除湿,温经止痛。

推荐方药:羌活胜湿汤加减。

羌活、独活、藁本、防风、甘草、川芎、蔓荆子、生姜等。

中成药:独活寄生丸、追风活络丸等。

(四)辨证选择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
胸椎局部疼痛较剧,活动严重受限者,可选择1~2种具有活血化瘀功效的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如三七总皂苷注射液(血塞通)、丹参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注射用红花黄色素等。

(五)其他疗法
1.胸椎制动
减少胸椎部位过度活动。

适用于胸椎习惯性失稳者。

2.理疗
低频脉冲、红外线透热照射疗法等,可根据证型选择性应用。

(六)对症处理
疼痛严重者可选用非甾体类药物,如双氯芬酸钠、布洛芬、美洛昔康或塞来昔布等。

(七)健康指导
1.急性期发作时应停止活动,卧硬床休息。

2.缓解期治疗期间避免胸椎过度活动,避免劳累。

3.康复期避风寒、畅情志、注意劳逸结合。

三、疗效评价
(一)评价标准
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推拿学》第一版(范炳华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年)。

治愈:症状消失,功能恢复正常,能胜任原工作和生活。

好转:症状减轻,脊柱胸段能改善。

未愈:原有症状无改善。

(二)评价方法
1.根据胸椎错缝(胸椎后关节紊乱)症状、体征、生活质量量化指标观察表,评价治疗前后胸背酸胀痛、肌肉拘紧、活动受限的改善情况。

2.根据疼痛视觉模拟标尺评估VAS表格评价疼痛症状的改善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