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之介宾结构后置

合集下载

文言文句式之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句

文言文句式之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句

⽂⾔⽂句式之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句在现代汉语中,状语放在谓语或主语之前,⽽在⽂⾔⽂中,状语却经常放在谓语动词之后。

这种语法现象的句⼦称为状语后置句。

状语后置句⼀般有以下⼏种类型:类 型典 例有标志后置⽤“于”字构成介宾短语后置①⽉出于东⼭之上(《⾚壁赋》)②以其⽆礼于晋,且贰于楚也(《烛之武退秦师》)⽤“以”字构成介宾短语后置①私见张良,具告以事(《鸿门宴》)②申之以孝悌之义(《寡⼈之于国也》)⽤“乎”字构成介宾短语后置⽣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标志后置狗吠深巷中(《归园⽥居·其⼀》) [通法点拨]判定技法“两步骤”判定:第⼀步,看标志找出介宾短语。

即根据句⼦常出现的介词“于”“以”“乎”迅速找出句中的介宾短语。

第⼆步,析语法确定状语后置。

找出句⼦的主⼲,确定谓语动词,如将它后⾯的介宾短语或名词(或名词性短语)挪到其前,⽽句⼦意义不变,则确定该句为状语后置句式。

翻译技法将后置的介宾短语或名词(或名词性短语)调整到谓语动词之前,按照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翻译。

[特别提⽰] ⽂⾔⽂中,谓语动词后的介宾短语有的是状语后置,有的则为补语,来补充谓语动词的情态。

简明的区分⽅法为:将介宾短语挪到谓语动词之前⽽句⼦⽂理畅通,这说明该介宾短语本该在谓语动词前作状语,起修饰限制作⽤,则该介宾短语为后置的状语;将介宾短语挪到谓语动词之前,如出现⽂理不畅的情形,说明该介宾短语本就是起补充作⽤的补语,⽽⾮后置的状语。

如:“⽉出于东⼭之上”调整为“⽉于东⼭之上出”(⽉亮从东边⼭上升起),⽂理通畅,为状语后置;“沛公居⼭东时,贪于财货(贪图钱财)”调整为“沛公居⼭东时,于财货贪(对钱财贪图)”,⽂理不畅,是为补语,⾮状语后置。

[即时体验]11.下列各句中,句式不是状语后置的⼀项是( )A.州司临门,急于星⽕(《陈情表》)B.醒能述以⽂者,太守也(《醉翁亭记》)C.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寡⼈之于国也》)D.将军战河北,⾂战河南(《鸿门宴》)解析:选C C项,“于”意为“到”,“于河东”充当补语。

2016年中考语文重点词语解释之字 作助词二

2016年中考语文重点词语解释之字 作助词二

2016年中考语文重点词语解释之字作助词二
4、定语后置的标志(不译),如《劝学》中的“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两个“之”都作定语后置的标志,“之”字前是中心语,“之”字后是定语。

此句可译为“蚯蚓(虽然)没有锐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

5、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如《归去来兮辞》中的“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这里两个“之”用在主谓词组之间,表示这一词组不能单独成句。

此句可译为“(我)羡慕一切生物得到复苏的时节其时,感叹自己的年华行将结束。


6、用在主语和介词结构之间,表示它们已经成为一个整体,强调、突出这个介词结构的意义。

(不译),如《寡人之于国也》中的“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中的“之”,接在主语“寡人”与介词结构“于国”之间,强调“于国”的意义,此句可译为“我对于治理国家,可算是尽了心的了。

”。

《介宾短语后置》课件

《介宾短语后置》课件

04
介宾短语后置的翻译技巧
直译法
总结词
直接翻译介宾短语,保留原句语序。
详细描述
直译法是翻译介宾短语后置时最常用的方法,它直接按照原文的语序和表达方式进行翻 译,尽量保留原文的信息和风格。这种方法能够保持原文的流畅性和自然度,但有时可
能会造成语义上的混淆或误解。
意译法
要点一
总结词
调整语序,强调语义,使译文更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 。
+谓语+宾语+补语。
介宾短语后置的语法功能
介宾短语后置在汉语中具有丰富的语法功能,它可以表示时间、地点、方式等语义 关系,使句子更加完整和丰富。
通过介宾短语后置,可以将重要的信息放在句末,突出强调某些内容,使表达更加 鲜明有力。
介宾短语后置还可以起到连接句子、扩展语意的作用,使句子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 ,语意更加连贯。
《介宾短语后置》ppt课件
• 介宾短语后置的定义 • 介宾短语后置的分类 • 介宾短语后置的识别方法 • 介宾短语后置的翻译技巧 • 介宾短语后置的常见错误及纠正方法
01
介宾短语后置的定义
介宾短语后置的含义
01
介宾短语后置是指在汉语中,介 词和宾语组成的短语常常放在句 末,起到修饰或补充说明的作用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02
介宾短语后置的分类
时间介宾短语后置
总结词
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
详细描述
时间介宾短语后置用来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通常放在句子的末尾,用来 说明某个动作行为在何时发生。例如,“在明天早上”就是一个时间介宾短语 后置,表示某个动作行为在明天早上发生。
地点介宾短语后置
总结词
表示动作发生的地点

状语后置初中文言文例句

状语后置初中文言文例句

状语后置初中文言文例句
状语后置,也称为介宾短语后置,是一种在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

以下是在初中文言文中常见的10个状语后置的例句:
1.祭以尉首。

(《陈涉世家》)
翻译:用将尉的头祭天。

2.咨臣以当世之事。

(《出师表》)
翻译:拿当代的国家大事来询问我。

3.战于长勺。

(《曹刿论战》)
翻译:在长勺和齐军作战。

4.告事者乃疏状御史,验与本状不同。

(《张文瓘传》)
翻译:告事的人乃疏写状子给御史,验与本状不同。

5.欲有求于我也。

(《齐桓晋文之事》)
翻译:想对我有所求。

6.覆之以掌。

(《促织》)
翻译:用手掌覆盖住它。

7.藏于己曰私。

(《四书五经·大学》)
翻译:藏在自己身上叫做自私。

8.投以骨。

(《狼》)
翻译:把骨头投给狼。

9.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愚公移山》)
翻译: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

10.具告以事。

(《鸿门宴》)
翻译:把所有的事情都告诉了他。

介词结构后置(jiang)

介词结构后置(jiang)

★指出下列句子中哪两句是“介 词结构后置”,并加以翻译。 ( B )( D )
期” )
12/26/2018
A.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把” 字句,宾语前置,即“以秋为 B.仕宦于台阁。 C.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被动句)
( “介词结构后置”句,正常语序应为 “于台阁仕宦 ”,翻译:在大官府里做 官 )
D.步余马于兰皋兮。
( “介词结构后置”句,正常语序应为 “余于兰皋步马兮 ”,翻译: 我赶着马车缓缓走在这长满兰草的水边高地。)
E.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高余岌岌冠/26/2018
一、什么是介词结构?

介词结构即介宾短语,文言文中常见的是用“以”、“于”
组成的介宾短语,作状语后置,有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处 在补语的位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仍作补语外, 大多数都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 如: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两个“于蓝”在翻译时,都要放在动词前做状语。



( 青,于蓝取之,而于蓝青 )
(2)得双石于潭上。(苏轼《石钟山记》)
( 于潭上得双石 )

第二、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现在翻译时, 一般都作状语。
如: (1)“具告以事。”(《史记.项羽本记》)即“以 事具告。”这种句子往往是承前省略了动词宾语, 实际就是“以事具告(之)”。 (2)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张衡传》)
这个句子也是承前省略了动词宾语,实际就是“以 篆文山龟鸟兽之形饰(之)”。(《核舟记》)

还有一种要注意,介词“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 补语位置时,在翻译时,可视情况而定其成分。 如:

文言文介宾短语后置句例句

文言文介宾短语后置句例句

文言文介宾短语后置句例句
嘿,咱今儿就来说说这文言文介宾短语后置句!你看啊,“于”字用
得可多啦,就像“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不就是典型的介宾短
语后置嘛,把“于蓝”放后面啦!还有“以”字也常见呢,“具告以事”,把
事情告诉谁呀,“以事”就后置了嘛!你想想,这就好比咱平时说话,
有时候也会把一些描述放后面呀,比如说“我吃饭,在餐厅里”,这不
就有点类似的感觉嘛!
咱再看这个句子“苛政猛于虎也”,哎呀呀,这苛捐杂税比老虎还厉
害呢!这里的“于虎”就是后置了呀。

这就好像一只凶猛的老虎在后面
追着,让人害怕得很呢!还有“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在我
前面出生的人,懂得道理当然就比我早啦!这“乎吾前”“乎吾”不就是后置了嘛。

你说这文言文多有意思呀,这些介宾短语后置句就像一个个小宝藏,等着我们去挖掘呢!就好像我们在寻找宝藏的路上,突然发现了一个
隐藏的洞穴,里面藏着好多惊喜!“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咱整天思考,还不如一会儿学到的东西多呢!那我们为啥不多去
研究研究这些后置句呀,能让我们对文言文的理解更深呢!
说真的,不了解这些介宾短语后置句,那读文言文可就费劲咯!就
像走路没看清路,容易摔跟头呀!咱得重视起来,好好去琢磨琢磨,
这样才能在文言文的世界里畅游呀!反正我是觉得,这些介宾短语后
置句真的很重要,能让我们更好地领略文言文的魅力呢!。

宾语后置的标志文言文

宾语后置的标志文言文

宾语后置的标志文言文1. 文言文中定语后置的标志在古汉语中将定语移置在中心词之后的现象。

定语后置一般有三种情况:1)、中心词+定语+者或中心词+之+定语+者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石钟山记》)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五人墓碑记》张溥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愚公移山》〈列子〉2)、中心词+之+形容词(定语)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劝学》)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

(《涉江》)四海之大,有几人欤?3)、中心词+数量词(定语)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马说》)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鸿门宴》)2. 文言文中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的标志是什么首先,你要理解什么是定语,什么是状语。

定语后置:中心词+之+定语+者,如: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中心词+定语+者,如: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中心词+之+定语,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中心词+定语。

这些基本要掌握,先翻译句子,然后在判断。

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健强的筋骨)爪牙之利译为:锋利的爪牙。

锋利的就是定语,这个就是定语后置。

状语后置:要明确什么是状语。

古文言文里,方向词一般都表示状语。

但是状语后置指的是处于补语的成分。

1、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处在补语的位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仍作补语外,大多数都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

例: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荀子《劝学》)分析:此句中的“于蓝”介宾短语,前者应该移到“取”的前面做状语;后者“于蓝”介宾短语应该移到“青”的前面做状语,即译为“比蓝青”。

2、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在今译时,一般都作状语。

例:具告以事。

(《史记·项羽本纪》)分析:“具告以事” ,即“以事具告” ,“以事”介宾短语做“告”的状语。

3、还有一种介词“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补语位置时,在翻译时,可视情况而定其成分。

介宾短语后置文言文

介宾短语后置文言文

介宾短语后置文言文
1. “于我而言,这真真是极好的”。

例子:于我而言,那风景如画的地方,不正如我梦中的仙境吗?
2. “以君之见,此事该当如何”。

例子:以君之见,这部电影的精彩程度岂不胜过之前那部许多?
3. “为汝所想,这便是最佳之选”。

例子:为汝所想,那充满欢乐的游乐场,不就是我们该去的地方吗?
4. “与他而论,这实在太难了”。

例子:与他而论,那复杂的数学题,简直就像难以翻越的高山!
5. “在吾心中,你是最重要的”。

例子:在吾心中,那温暖的笑容,好似春日的阳光般灿烂。

6. “对彼而言,这是个巨大的挑战”。

例子:对彼而言,那陡峭的山峰,不就像难以征服的巨兽吗?
7. “从其角度,这想法倒也新奇”。

例子:从其角度,那独特的设计,难道不是令人眼前一亮吗?
8. “于大家来说,这是一场难忘的经历”。

例子:于大家来说,那次的旅行,不就是我们共同的美好回忆吗?
我的观点结论:介宾短语后置在文言文中的运用能让表达更具韵味和特色,使语句更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呀。

《介宾短语后置》课件

《介宾短语后置》课件

介宾短语后置的语法功能
第四章
修饰动词
介宾短语后置修饰 动词,表示动作行 为的方式、工具、 时间等
介宾短语后置修饰 动词,强调动作行 为的受事者
介宾短语后置修饰 动词,表示动作行 为发生的地点
介宾短语后置修饰 动词,表示动作行 为的施事者
修饰形容词
介宾短语后置修饰形容词,使形容 词更加具体生动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
介宾短语后置修饰形容词,使句子 结构更加紧凑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介宾短语后置修饰形容词,强调形 容词的程度或状态
介宾短语后置修饰形容词,增强句 子的语气和表达效果
修饰名词
介宾短语后置修饰名词,使名词更加具体形象 介宾短语后置可以表示名词的时间、地点、工具等 介宾短语后置可以表示名词的来源、身份等 介宾短语后置可以表示名词的数量、程度等
介宾短语后置的运用技巧
第六章
掌握常用介词的用法
了解介词的基本 含义和用法
掌握介词的搭配 和用法
学会在句子中正 确使用介词
注意介词在句子 中的位置和作用
注意语序的调整
介宾短语后置:将 介宾短语放在句末, 使句子结构更加紧 凑
调整语序:根据句 子意思和语境,适 当调整介宾短语的 位置
注意逻辑关系:确 保介宾短语与句子 其他部分的逻辑关 系清晰
形容词后介宾短语
功能:表示原因、目的、结 果等
结构:形容词+介宾短语
例子:“因为天气不好,所 以取消了旅行计划。”
注意事项:形容词后介宾短 语通常位于句末,表示原因、
目的、结果等。
名词后介宾短语
结构:名词+介宾短语
作用:表示时间、地点、原因、 方式等

文言现象状语后置

文言现象状语后置

介宾短语后置(状语后置)在现代汉语中状语置于谓语之前,若置于谓语之后便是补语。

但在文言文中,处于补语的成分往往要以状语来理解,即翻译时大多数时候要提到谓语前面去翻译。

介宾短语后置是指文言文中介词短语放在谓语之后作状语,而现代汉语则习惯将它放在谓语之前作状语。

这种现象又称状语后置,其中以“于”“以”“乎”构成的介宾短语后置句居多。

一、介词“于……”构成介宾短语,后置。

如:1、格式:动+于+宾①使归就求救于孙将军(《赤壁之战》)译文:“让他回去向孙将军求救”②能谤讥于市朝(《邹忌讽齐王纳谏》)译文:“能够在集市上指出我的过错的人”(3)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曹刿论战》)“于长勺”是介宾短语,作谓语“战”的状语,应调整为“于长勺战”,翻译为“公与他一起乘车,在长勺作战”。

2、格式:形+于+宾①长于臣(《鸿门宴》)译文:“(他,指项伯)比我长(大)”二、介词“以……”构成介宾短语,后置。

格式:动+以+宾如:1、申之以孝悌之义(《齐桓晋文之事》)译文:“把孝敬父母敬重兄弟的事向他们反复讲述”2、覆之以掌(《促织》)译文:“用手掌覆盖(蟋蟀)”3、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张衡传》)“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是介宾短语,作谓语“饰”的状语,应调整为“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饰”,翻译为“用篆文、山脉、乌龟、飞鸟、野兽的形状装饰”。

三、介词“乎……”构成介宾短语,后置。

如:1、风乎舞雩(《四子侍坐》)译文:“在舞雩台上吹风”2、·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师说》)译文:“在我前面出生,他懂得道理也先于我”。

这句话中的两个“乎”都相当于介词“于”,与后面的名词构成介宾短语,应调整为“于吾前生,其闻道也于吾先”四、有时候,后置的介宾短语中的介词会省去,这种情况仍可视为介宾短语后置。

如:·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鸿门宴》)“战河北”“战河南”是“战于河北”“战于河南”的省略语,应调整为“将军于河北战,臣于河南战”,翻译为“将军在黄河以北作战,我在黄河以南作战”。

文言文状语后置的类型

文言文状语后置的类型

文言文状语后置的类型
在文言文中,状语后置是一种常见的语法结构,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 介词结构后置(状语后置):用介词“于”、“以”组成的介宾结构作状语时,这种介宾结构经常放在动词谓语之后,表示行为动作的处所、方式、时间等。

例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从蓝草中提取的靛青,比从蓝草中提取的靛青更青。


2. 动词后置:有时在一些表示时间、处所、方位的名词前面,加上“是”、“在”等词,将谓语动词放在这些名词的后面,形成一种后置状语的结构。

例如:“是吾剑之所以从坠。

”(这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3. 助词后置:通过助词“者”或“所”来强调谓语动词的受事、受益等对象,将助词放在动词之后,形成状语后置的结构。

例如:“故为之文以志。

”(因此写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4. 数量词后置:在文言文中,数量词可以放在动词之后,表示行为动作的次数、数量等。

例如:“食之不能尽其材。

”(喂养它不能竭尽它的才能。


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的语法结构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因此在学习文言文时需要特别注意辨别和理解。

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之介宾结构后置

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之介宾结构后置

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之介宾结构后置
倒装句。

倒装句主要有四种:(1)主谓倒装。

在感叹句或疑问句中,为了强调谓语而将它放到句首,以加强感叹或疑问语气。

(2)宾语前置。

否定句中代词充当宾语、疑问代词充当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以及用之字或是字作为提宾标志时,宾语通常都要前置。

(3)定语后置。

古汉语中有时为了突出修饰语,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4)介宾结构后置。

介宾结构后置
A: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后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译作补语外,大都数都要移到动词前做状语。

例:何有于我哉?全句为于我有何的倒装句,介宾结构于我后置。

译为在我身上有哪一样呢
告之于帝是于帝告之的倒装,介宾结构于帝后置,译为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
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为于南阳躬耕,于乱世苟全性命的倒装,介宾结构于南阳、于乱世后置,可译为亲自在南阳耕种,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
B: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后置,在今译时,一般都前置做状语。

例:屠惧,投以骨。

全句为以骨投之的倒装,介宾结构以骨后置。

译为把骨头扔给它。

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祭以尉首是以尉首祭的倒装,
介宾结构以尉首后置,可译为用将尉的头来祭祀。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

述以文是以文述的倒装,介宾结构以文后置,可译为用文字来记述。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是以讨贼兴复之效托臣的倒装,介宾结构以讨贼兴复之效后置。

【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之介宾结构后置】终于写完毕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谢谢!。

专题05 文言文语法之介词结构后置 固定句式-2024年中考语文复习之文言文阅读能力提升 课件

专题05 文言文语法之介词结构后置 固定句式-2024年中考语文复习之文言文阅读能力提升 课件

表示疑问的固定句式
1.“如何(何如)”、“奈何”、“若何(何若)”连用,表询问 或商量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怎么样(的)”、“为什么”、 “怎么”“怎么办”等。 例: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拿了我的璧玉,不给我城,怎么办? 例:奈何取之尽锱珠,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 译:为什么搜刮人民的财物一分一厘都不放过,挥霍时却象泥沙 一样毫不珍惜呢? 例:孔明用如此人物,如何不误事?
“以”
“于”
“乎”
牛刀小试
1.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每于藏书之家假借
2.操蛇之神闻之,告之于帝 于帝告之
3.蒙辞以军中多务
蒙以军中多务辞
3
固定句式
所为固定句式,即指古代汉语中一些相 对固定的词语组合。这些固定用法大致 可分为表示疑问、表示反问、表示感叹、 表示揣度和表示选择五种。它们往往有 相对固定的译法。
例: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
译: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大概都是由于这个原 因而引起的吧!
3."岂……乎(哉)"连用,表感叹或反诘,相当于现代汉语的"难 道……吗?"、"怎么……呢?" 例: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鸿门宴》 译:我们日日夜夜盼望项将军的到来,怎么敢背叛他呢?
2.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1)患( 祸害 )
(2)市( 集市 )
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吾始今知天下之有法也! 我到现在才知道天下有法律了!
4.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王猛严惩强德的原因。
强德恃强横暴,抢夺别人的财物,掳掠他人的子女,成为百姓的祸 害。(只要符合题意,语句通顺即可)
感谢聆听!

[介词结构后置句]介词结构后置

[介词结构后置句]介词结构后置

[介词结构后置句]介词结构后置介词结构后置篇1:语文《赤壁赋》知识点归纳一、虚词1.而(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连词,表转折)(2)倚歌而和之(连词,表修饰)(3)正襟危坐,而问客曰(连词,表承接)(4)侣鱼虾而友麋鹿(连词,表并列)(5)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连词,表转折)(6)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连词,表转折)(7)自其不变者而观之(连词,表修饰)2.之(1)月出于东山之上(助词,的)(2)凌万顷之茫然(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3)哀吾生之须臾(助词,的)(4)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代词,它)(5)苟非吾之所有(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6)耳得之而为声(代词,它)(7)取之无禁,用之不竭(代词,它们)(8)吾与子之所共食(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3.于(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词,在)(2)月出于东山之上(介词,从)(3)徘徊于斗牛之间(介词,在)(4)于是饮酒乐甚(介词,在)(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介词,被)(6)渔樵于江渚之上(介词,在)(7)寄蜉蝣于天地(介词,在)(8)托遗响于悲风(介词,在)4.乎(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形容词词尾)(2)飘飘乎如遗世独立(形容词词尾)(3)郁乎苍苍(形容词词尾)(4)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语气词,表示疑问)(5)而又何羡乎(语气词,表示疑问)(6)相与枕藉乎舟中(介词,在)二、实词1.通假字(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通凭,乘)(2)山川相介词结构后置篇2:《琵琶行》的知识点归纳一、通假字曲终收拔当心画(画通划)钿头银篦击节碎(篦通金字旁的篦,密齿梳)二、古今异义明年秋,送客湓浦口(明年:古:第二年今:指今年的下一年) 老大嫁作商人妇(老大:古:年纪大了今:长子、长兄等)又闻此语重唧唧(唧唧:古:叹息声今:一般指虫鸣)因为长句(因为:古:因此写了今:表原因)暮去朝来颜色故(颜色:古:容貌今:色彩)凄凄不似向前声(向前:古:刚才今:朝向前方(面))三、一词多义(1)言感斯人言(言:话语)凡六百一十六言(言:字)自言本是京城女(言L:说)(2)命遂命酒(命:吩咐,命令)命曰[琵琶行](命:取名)(3)为因为长句(v 写、作)初为后(为:弹奏)为君翻作(为:介词,为、替)(4)暂凝绝不通声暂歇(暂:副词,短暂)如听仙乐耳暂明(暂:副词,顿时、忽然)(5)幽别有幽愁暗恨生(幽:深沉)幽咽泉流冰下难(幽:形容低微,隐晦,不畅达)野芳发而幽香(幽:清幽幽的)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幽:昏暗)(6)语琵琶声停欲语迟(语:说话,回答)今夜闻君琵琶语(语:曲)(7)暗寻声暗问弹者谁(轻声地)别有幽愁暗恨生(隐藏的)偏听则暗(糊涂,愚昧)四、词类活用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里)遂命酒(酒:名词作动词,摆酒席)歌以赠之(歌:名词作动词,作诗)商人重利轻别离(重、轻:形容词作动词,看重、轻视)五、文言句式1、倒装句转徒于江湖间(于江湖间,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于穆,曹二善才,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2、省略句问其人,本(是)长安倡女送客(于)湓浦口使(之)快弹数曲沉吟放拔插(于)弦中3、被动句感斯人言介词结构后置篇3:高考语文文言文特殊句式复习必备高考文言文考查能力要求明确指出: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抓特征,调语序—介宾短语后置

抓特征,调语序—介宾短语后置

抓特征,调语序—介宾短语后置(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教案大全、教学资料、作文大全、演讲致辞、祝福语、名言句子、感悟故事、心得体会、总结报告、工作计划、党团资料、条据书信、合同协议、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eaching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speeches, blessings, famous quotes, sentences, insights, experiences, summary reports, work plans, party and group information, and rules Letters, contract agreement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tay tuned!抓特征,调语序—介宾短语后置抓特征,调语序—介宾短语后置古汉语的倒装句中,类似于“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屈原列传》)这种用“以”和“于”组成的介词短语常常放在谓语后面,它与谓语存在修饰、限制关系,在句中作状语,翻译时要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把这个部分提到谓语之前。

介宾后置文言文举例

介宾后置文言文举例

介宾后置文言文举例
嘿,朋友们!今天咱就来讲讲介宾后置文言文举例。

这可是文言文里很
有意思的一块哦!
比如说“以勇气闻于诸侯”,看呐,这里的“于诸侯”不就是介宾后置嘛,它把“在诸侯间”这个表示范围的部分放在了后面,就好像我们平时说的“我在学校很厉害”,要是改成“我很厉害在学校”,是不是感觉有点不一样啦?这就是文言文的奇妙之处呀!
再看看“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里的“取之于蓝”和“青于蓝”都是介宾后置哟!那“于蓝”不就是说明了来源和比较的对象嘛,就如同说“我从他那里学到了很多东西,还比他做得更好”,把“从他那里”和“比他”后置了。

“于我如浮云”这句也很棒呀!把“于我”放在后面,强调了对“我”而言是怎样的情况,这不就像是说“那对我来说就像浮云一样”。

介宾后置在文言文里经常出现呢,它让句子的表达更加丰富多样,也更
有韵味。

就好像给文字披上了一件特别的外衣,让它们变得更加独特和迷人。

大家在学习文言文的时候,可一定要好好留意这些介宾后置的句子哦,去感
受古人说话的那种韵味和智慧呀。

多去探究探究,你会发现文言文的世界真的是超级有趣,充满了惊喜呢!
总之,介宾后置让文言文变得更加精彩,我们一定要多多去了解和学习呀。

介词结构后置知识讲解

介词结构后置知识讲解

还有一种要注意,介词“乎”组成的介宾短 语在补语位置时,在翻译时,可视情况而定其 成分。
如:“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韩愈 《师说》)句子中的“生乎吾前”既可译为“在 我的前面出生”,作状语,又可译为“生在我的 前面”,作补语,一般来说仍作补语,而“固先 乎吾”的“乎吾”则一定要作状语。
1、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2、王好战,请以战喻
3、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4、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 5、谨庠(xiáng)序之教,申之以孝悌(tì)之义
× 6、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 7、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 8、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 9、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
学》)两个“于蓝”在翻译时,都要放在动 词前做状语。
(2)得双石于潭上。(苏轼《石钟山记》 )
第二、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在今译时, 一般都作状语。
如:
(1)“具告以事。”(《史记.项羽本记》)即“以 事具告。”这种句子往往是承前省略了动词宾 语,实际就是“以事具告(之)。
(2)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张衡传》)
10、问者爇香于鼎 11、既而得其尸于井 1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13、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14、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有几人欤? 15、玉斗一双,再拜献大将军足下。 16、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17、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1
什么是介词结构?
介词结构即介宾短语,文言文中常见的是 用“以”、“于”组成的介宾短语,作状语后置,有 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 大都处在补语的位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 数仍作补语外,大多数都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 。

文言文介词结构后置

文言文介词结构后置

文言文介词结构后置1. 文言文中介词结构后置和状语后置有什么区别文言文中,介词结构后置和状语后置没有什么区别,介词结构作状语时往往都会置于句后作补语,学术界把这种介词结构后置的情况也称为状语后置。

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有两种情况:1、介词结构“于……”常放在谓语动词后作补语,这类补语按现代汉语习惯是放在谓语动词前作状语,翻译的时候,就把它作了状语,因此有人称它作“状语后置”。

如:①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司马光《赤壁之战》)②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曹刿论战》)2、介词结构“以……”有时放在谓语后作后置状语。

这种现象在文言文中并不多见。

如:①灌油其中,裹以帷幕。

(司马光《赤壁之战》)②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后汉书张衡传》2. 语文古文中介词结构后置和介宾结构后置有什么不一样语文古文中介词结构后置和介宾结构后置是两种表述,一种语法,没有什么区别:介词结构即介宾短语,文言文中常见的是用“以”、“于”组成的介宾短语,作状语后置有以下几种情况:第一、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处在补语的位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仍作补语外,大多数都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

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荀子《劝学》)两个“于蓝”在翻译时,都要放在动词前做状语。

(翻译成现代汉语的语序应该为“青,从蓝中取出,而比蓝青”)第二、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在今译时,一般都作状语。

如:“具告以事。

”(《史记.项羽本记》)即“以事具告。

”这种句子往往是承前省略了动词宾语,实际就是“以事具告(之)。

”还有一种要注意,介词“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补语位置时,在翻译时,可视情况而定其成分。

如:“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韩愈《师说》)句子中的“生乎吾前”既可译为“在我的前面出生”(作状语),又可译为“生在我的前面”,(作补语),一般来说仍作补语,而“固先乎吾”的“乎吾”则一定要作状语。

3. 什么是介词结构后置啊如果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比如:“我与城北徐公孰美”,这句话的语序应该是“我与城北徐公孰美”,意思就是“我和城北的徐公谁长的好看”。

文言文介宾短语是哪些

文言文介宾短语是哪些

文言文介宾短语是哪些1. 文言文里什么是介宾短语后置介词“以”“于”“乎”“自”等后面带上宾语,组成介词结构。

这种介宾短语在现代汉语中一般放在动词或者形容词前边充当状语,在古代汉语中,却多数放在动词或者形容词后边充当补语。

通常出现“于”都是介宾短语后置,当然这是通常,有1、2种情况不是,不过不用考虑。

从现代汉语的角度说,古代汉语介宾短语的这种位置,就叫做介宾短语后置。

例如: 1. 祭以尉首。

(《陈涉世家》) 2. 咨臣以当世之事。

(《出师表》) 3. 战于长勺。

(《曹刿论战》)4. 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

(《捕蛇者说》)5. 皆朝于齐(《邹忌讽齐王纳谏》) 6.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 7.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陈情表》) 8.州司临门,急于星火(《陈情表》) 9.贤于弟子。

(《师说》) 10.而青于蓝。

(《劝学》) 11.学于余。

(《师说》)12.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

(《鸿门宴》)13.具告以事。

(《鸿门宴》)以上诸例的“以尉首”“以当世之事”“于长勺”“乎东西”与“乎南北”都是介宾短语,在原文中分别放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后作补语。

译成现代汉语时,则要提到谓语之前作状语。

如“祭以尉首”,要理解成“以尉首祭”,译成现代汉语就是“用军尉的人头来祭奠。

”。

2. 语文古文里什么是宾语前置宾语前置就是把宾语提前了,比如说“古之人不余欺也!”余是宾语,应该是“古之人不欺余也”“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之是宾语,应该为“未有之也” 介词“以”“于”“乎”“自”等后面带上宾语,组成介词结构。

这种介宾短语在现代汉语中一般放在动词或者形容词前边充当状语,在古代汉语中,却多数放在动词或者形容词后边充当补语。

通常出现“于”都是介宾短语后置,当然这是通常,有1、2种情况不是,不过不用考虑。

从现代汉语的角度说,古代汉语介宾短语的这种位置,就叫做介宾短语后置。

3. 语文介宾短语举例10条介宾短语由介词加上后面的名词、代词或名词短语组成。

文言文介宾短语断句

文言文介宾短语断句

文言文介宾短语断句1. 语文介宾短语举例10条介宾短语由介词加上后面的名词、代词或名词短语组成。

用来修饰或补充说明动词,通常做状语。

现代汉语大多放在谓语中心词前面,文言文后置。

下面以现代汉语和文言文对照举例,(方括号里就是介宾短语):1、(今)【对母亲】说。

(古)白【于母】。

2、(今)【在野外】捡到的。

(古)拾之【于野】。

3、(今)【用手掌】盖着。

(古)覆之【以掌】。

4、(今)【在长勺这个地方】作战。

(古)战【于长勺】。

5、(今)【向我】学习。

(古)学【于余】。

6、(今)【在斗宿与牛宿】之间徘徊。

(古)徘徊【于斗牛之间】。

7、(今)【将事情的详细经过】报告。

(古)具告【以事】。

8、(今)【比蓝色】青。

(古)青【于蓝】。

9、(今)【用道理】说服他。

(古)晓之【以理】。

10、(今)这幅画【在北京】买的。

(古)此画购之【于京】。

2. 文言文断句技巧文言文的断句与标点给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

明辨句读,是阅读古文最基本的能力。

断句的基础在于对通篇文章的领会。

因此断句前先要通读几遍,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与上下文的联系。

在断句时,还应注意文章的体裁、语言风格、句意的完整与否。

标点的使用要合乎规范,和现代汉语标点的用法相同。

加强诵读,增强语感,对断句标点有很大的帮助。

除此之外,断句大致还可以遵循如下几条规律:(1)、找名词(代词),定句读。

和现代汉语一样,文言文中名词(代词)一般也常常用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基本上可以断出句读了。

(2)、看虚词,定句读。

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符号。

他们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标志。

尤其是语气词和一些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如:夫、盖、凡、窃、清、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常常用在句首;也、矣、欤、焉、哉等语气词常常用在句尾;以、干、为、而、则等连词常用在句中。

根据这一特点,找出虚词就有助于句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之介宾结构后置倒装句。

倒装句主要有四种(1)主谓倒装。

在感叹句或疑问句中,为了强调谓语而将它放到句首,以加强感叹或疑问语气。

(2)宾语前置。

否定句中代词充当宾语、疑问代词充当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以及用之字或是字作为提宾标志时,宾语通常都要前置。

(3)定语后置。

古汉语中有时为了突出修饰语,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4)介宾结构后置。

介宾结构后置A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后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译作补语外,大都数都要移到动词前做状语。

例何有于我哉?全句为”于我有何的倒装句,介宾结构”于我后置。

译为”在我身上有哪一样呢”告之于帝是”于帝告之的倒装,介宾结构”于帝后置,译为”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为”于南阳躬耕,于乱世苟全性命的倒装,介宾结构”于南阳、于乱世后置,可译为”亲自在南阳耕种,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B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后置,在今译时,一般都前置做状语。

例屠惧,投以骨。

全句为”以骨投之的倒装,介宾结构”以骨后置。

译为”把骨头扔给它。

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祭以尉首是”以尉首祭的倒装,介宾结构”以尉首后置,可译为”用将尉的头来祭祀。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

”述以文是”以文述的倒装,介宾结构”以文后置,可译为”用文字来记述。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是”以讨贼兴复之效托臣的倒装,介宾结构”以讨贼兴复之效后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