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治疗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管理 范文
局部处理:对感染部 位进行消毒、清创等 处理
支持治疗:根据患者病 情,给予营养支持、补 液等治疗措施
预防措施:加强导管护 理,减少导管相关血流 感染的发生
规范操作
洗手:在操作前、后及过 程中,严格遵循洗手规范,
减少细菌传播
导管选择:选择合适的 导管类型、长度和材质,
降低感染风险
导管置入:遵循无菌操 作原则,确保导管置入
02
严格执行无菌操 作规程,减少感 染风险
03
定期对导管及相 关设备进行消毒 和更换
04
加强患者及家属 的卫生教育,提 高自我防护意识
抗生素治疗
抗生素选择:根 据感染类型和细 菌敏感性选择合 适的抗生素
剂量和疗程:根 据病情和细菌耐 药性确定合适的 剂量和疗程
联合用药:根据 病情和细菌耐药 性选择合适的联 合用药方案
康复护理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饮食、 运动、睡眠等
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及 时调整治疗方案
心理辅导:帮助患者克服心理 障碍,增强康复信心
康复训练:根据病情,进行适 当的康复训练,提高生活质量
提高医护人员意识
培训教育:定期组织医 护人员进行导管相关血 流感染预防与治疗知识 的培训
01
定期考核:对医护人员 进行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预防与治疗知识的考核
05
鼓励患者保持良好的生 活习惯,增强免疫力
建立长效机制
制定预防与治疗策略: 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有 效的预防与治疗策略
定期检查与评估:定期 对预防与治疗策略进行 评估,确保其有效性
培训与教育:对医护人 员进行培训与教育,提 高预防与治疗能力
持续改进:根据评估结 果,持续改进预防与治 疗策略,提高管理水平
医院感染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医院感染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atheter-associ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s, CABSI)是医疗机构中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医院感染的主要来源之一。
导管是为了给予患者药物输液、静脉输液、血液透析等治疗服务而插入人体的管道,但如果不适当使用和维护,在插管部位滋生细菌,就会引发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本文将着重探讨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定义、病因、检测、预防与治疗等方面内容。
一、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定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是指插在血管内的导管引发的细菌感染,与导管相关的血流感染主要包括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entral venous 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s, CVC-BSI)、动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Arterial 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s, AC-BSI)和腹腔导管相关血流感染(Intraperitoneal 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s, IPC-BSI)等。
二、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病因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病因包括导管插入时操作不严谨,无菌技术不到位,导管留置时间过长,血液透析操作不规范等。
此外,患者自身的免疫力下降、长期使用抗生素等也是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的因素。
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检测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常用检测方法包括血培养、导管末梢分泌物培养、导管滚动法培养等。
其中,血培养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但要注意采样时的无菌操作,以避免误诊。
四、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预防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预防非常重要。
医院需建立严格的感染控制制度,培训医护人员正确的导管操作技术,加强对导管留置时间的监控,以及注意卫生消毒等措施的落实。
患者也应积极参与预防,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并在使用导管时遵循医生指导。
五、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治疗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治疗主要依赖于有效的抗生素治疗。
最新:血流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管理2023
最新:血流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管理20232023年2月国家卫健委针对医疗质量安全薄弱环节和关键点,明确行业改进方向提出3个领域涵盖10个重大疾病的医疗质量改进目标,其中“降低血管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为10大目标之一。
国家卫健委于2023年3月17日印发"血流导管相关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2023年版)”的通知,重点改善中心静脉导管及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相关血流感染问题,以保证医疗安全和患者权益。
血管导管相关感染的定义血管导管相关感染(Vesse1CatheterAssociatedInfection,简称VCA1)是指留置血管导管期间及拔除血管导管后48小时内发生的原发性、且与其他部位感染无关的感染,包括血管导管相关局部感染和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1)。
患者局部感染时出现红、肿、热、痛、渗出等炎症表现,血流感染除局部表现外还会出现发热(>38。
C)、寒颤或低血压等全身感染表现。
血流感染实验室微生物学检查结果:外周静脉血培养细菌或真菌阳性,或者从导管尖端和外周血培养出相同种类、相同药敏结果的致病国OCRBS1的危害及疾病负担CRBS1死亡率明显升高,一项前瞻性、观察研究显示留置导管血流感染患者的死亡率显著高于无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或导管细菌定植患者。
Id1F<0.009Aff1UXBff1,/⅛O,O55现f 粉皿侬的IIBmCfi)CRBS1分布科室多,成为常见院内感染之一,医院感染暴发流行的常见类型败血症占20%o 我国一项回顾性分析显示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分布在ICU,胃肠外科、急诊急救等科室;一项美国全国范围监测研究显示院内血流感染分布在ICU 、内科、普外科等科室。
CRBS1的危险因素导管类型:双腔导管和多腔导管感染率较单腔导管明显升高。
插管部位:股静脉置管感染率较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置管感染率 高。
导管留置时间:留置时间超过2周,导管相关感染明显升高。
患者因素:患者存在严重基础疾病,免疫功能低下以及低蛋白血症、因化联血*幽 导f 包他睢摘BSI疗所致粒缺。
ICU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ICU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原因分析及对策1. 引言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 CRBSI)是指导管放置后导致的血流感染,是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 ICU)中常见的院内感染之一。
CRBSI是一种严重的医院感染,其发病率高、病情严重、治疗难度大,对ICU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了威胁。
本文将分析ICU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原因及对策,以供医务人员参考。
2. 原因分析2.1 导管种类及使用时间不同种类的导管与使用时间是导致CRBSI的重要因素。
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 CVC)比周围静脉导管(Peripheral Venous Catheter, PVC)更容易导致CRBSI的发生,因为CVC放置时需要穿刺大血管,破坏了皮肤和粘膜屏障。
使用时间越长,CRBSI的发生率也越高。
根据研究结果,使用时间超过一周的导管发生CRBSI的风险是周围导管的10倍以上。
2.2 患者因素ICU患者常常存在多种患者因素,导致其易发生CRBSI。
例如,免疫力低下、营养不良、体弱多病、长期生病等。
此外,患者是否接受抗生素治疗、是否接受其他侵入性操作、是否有合并症等,也会影响CRBSI的发生率。
2.3 操作因素导管放置和保养的操作因素是影响CRBSI的重要因素。
导管放置时,应尽可能减少局部损伤,理智选择穿刺部位以及手术包等清洁消毒物品。
导管放置后,应安装防输液污染装置,定时更换导管固定带和敷料,严格执行手卫生等操作规范。
2.4 环境因素ICU环境整洁和不洁只是CRBSI的一个重要因素。
ICU工作过程中,很难避免机器、设备和人员接触,随着ICU往来人员的增多,细菌的感染也越来越容易出现。
ICU病房内空气微生物质量和表面微生物污染程度,还与通风模式、病人编号、烟草烟尘和警报声等许多因素有关。
3. 防控策略了解CRBSI的主要原因后,我们应采取相应的措施。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的诊断、预防与处理
导管相关⾎流感染(CRBSI)的诊断、预防与处理导管相关性⾎⾏感染(CRBSI),是在ICU中进⾏长期治疗患者常见的并发症。
作为医源性感染的⼀种,如何诊治和预防对患者的预后⼗分重要。
来源:呼吸重症(⼀)定义导管相关⾎⾏感染:留置⾎管内装置的患者出现菌⾎症,经外周静脉抽取⾎液培养⾄少⼀次结果阳性,同时伴有感染的临床表现,且除导管外⽆其他明确的⾎⾏感染源(⼆)诊断标准1、确诊:具备下述任⼀项,可证明导管为感染来源:(1)有1次半定量导管培养阳性(每导管节段≥15CFU)或定量导管培养阳性(每导管节段≥100CFU),同时外周静脉⾎培养阳性并与导管节段为同⼀微⽣物;(2)从导管和外周静脉同时抽⾎做定量⾎培养,两者菌落计数⽐(导管⾎:外周⾎)≥3:1;(3)从中⼼静脉导管和外周静脉同时抽⾎做定性⾎培养,中⼼静脉导管⾎培养阳性出现时间⽐外周⾎培养阳性⾄少早2⼩时;(4)外周⾎和导管出⼝部位脓液培养均阳性,并为同⼀株微⽣物。
2、临床诊断:具备下述任⼀项,提⽰导管极有可能为感染的来源:(1)具有严重感染的临床表现,且导管头或导管节段的定量或半定量培养阳性,但⾎培养阴性,除了导管⽆其他感染来源可寻,并在拔除导管48⼩时内未⽤新的抗⽣素治疗,症状好转;(2)菌⾎症或真菌⾎症患者,有发热、寒战和/或低⾎压等临床表现且⾄少2个⾎培养阳性(其中⼀个来源于外周⾎)其结果为同⼀株⽪肤共⽣菌(例如类⽩喉菌、芽孢杆菌、丙酸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微⼩球菌和念珠菌等),但导管节段培养阴性,且没有其他可引起⾎⾏感染的来源可寻。
3、拟诊:具备下述任⼀项,不能除外导管为感染的来源:(1)具有导管相关的严重感染表现,在拔除导管和适当抗⽣素治疗后症状消退;(2)菌⾎症或真菌⾎症患者,有发热、寒战和/或低⾎压等临床表现且⾄少有1各⾎培养阳性(导管⾎或外周⾎均可),其结果为⽪肤共⽣菌(例如类⽩喉菌、芽孢杆菌、丙酸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微⼩球菌和念珠菌等),但导管节段培养阴性,且没有其他可引起⾎⾏感染的来源可寻。
导管相关MRSA血流感染的治疗
治疗效果
经过积极治疗,患者感染得到控制,病情逐渐好转。
案例的启示与教训
01
02
03
04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
在置入导管过程中,必须严格 遵守无菌操作规程,降低感染
风险。
定期检查与维护
对导管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 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问题。
03
治疗与预防
药物治疗
抗生素治疗
根据感染的具体病菌种类 和严重程度,选择适当的 抗生素进行治疗,如万古 霉素、利奈唑胺等。
辅助药物
根据病情需要,可联合使 用其他药物,如抗凝剂、 抗炎药等,以增强疗效。
抗生素的调整
根据治疗效果和病情变化, 及时调整抗生素的种类和 剂量,确保治疗的有效性。
手术治疗
定期更换导管
根据病情和导管的类型,定期 更换导管,减少感染风险。
监测与筛查
对高风险患者进行定期监测, 及时发现并处理感染症状。
控制策略
隔离感染患者
将感染患者与其他患者隔离,防止交叉感染。
减少不必要的导管留置
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导管留置,降低感染风险。
及时诊断和治疗
对疑似感染患者进行快速诊断,一旦确诊, 立即采取有效治疗措施。
导管相关mrsa血流感染的治 疗
目录
• 导管相关mrsa血流感染的概述 • 诊断与鉴别诊断 • 治疗与预防 • 预防与控制 • 案例分析
01
导管相关mrsa血流感染的概 述
定义与特性
定义
导管相关mrsa血流感染(CRBSI)是 指在使用血管内导管期间,由耐甲氧 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引起 的血流感染。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预防及处理流程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预防及处理流程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CRBSI)是指在使用导管过程中导管以及导管周围的皮肤细菌定植,通过导管进入血液循环导致感染的一种并发症。
CRBSI是医院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者甚至会导致败血症等危重疾病。
为了预防和处理CRBSI,需采取以下措施:1.导管的选择:选择适当的导管类型及其材质,以减少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
例如,选择能够降低导管相关感染风险的抗菌涂层导管。
2.导管的置入:导管置入前需洗手、戴手套、穿无菌衣物,同时确保采取正确的消毒程序,以减少皮肤菌落的污染。
为了降低CRBSI发生率,最好采用最少的导管数量及最短的持续时间。
3.导管定期更换:定期更换导管并清洗导管周围皮肤,以减少感染发生的几率。
导管更换间隔一般为每2至4周,需遵循医院制定的导管更换政策。
4.导管固定:导管固定可以减少导管的移动和脱落,减少导管周围皮肤感染的风险。
固定导管时应使用无菌敷料和透明固定贴,避免使用胶带等不透气的材料,以免导致湿疹和皮肤损伤。
5.清洁和消毒:每天清洁导管和导管周围皮肤,可以减少导管相关感染的风险。
清洁时应使用无菌生理盐水或适当的清洁剂,避免使用含酒精的清洁剂,以免对皮肤造成刺激。
清洁后应进行适当的消毒,可以使用适量的抗菌药物。
6.卫生措施:患者及护理人员都应重视基本手卫生和防护措施,包括洗手、佩戴手套和口罩。
护理人员应每天检查导管是否存在感染迹象,并定期更换护理敷料。
7.合理使用抗生素:使用抗生素需遵循严格的指南,并在无必要的情况下避免过度使用。
合理使用抗生素可以减少耐药菌的增加,并减少导管相关感染的风险。
8.并发症处理:一旦发生导管相关感染,需要及时处理并注射适当的抗生素。
在治疗期间需要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处理并发症,例如败血症和感染性心内膜炎。
9.培训和宣教:对医护人员进行相关的培训和宣教,提高其对CRBSI 的认识和防控措施的理解。
中心静脉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预防与治疗策略
热、寒战等症状。
治疗措施
02
立即拔除导管,并进行全身抗感染治疗,根据血培养结果选择
敏感抗生素。
结果
03
患者感染得到有效控制,病情逐渐好转。
案例三:失败案例分析
患者情况
患者为青年男性,因重症 监护需要留置中心静脉导 管,后发生导管相关血流 感染。
失败原因
未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 敷料更换不及时,导管接 口细菌定植。
开发新型预防和治疗方法
积极开展新药研发和新技术探索,寻求更有效的预防和治疗中心静脉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手段。
建立完善的诊断和监测体系
统一和规范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诊断标准,建立完善的监测 体系,以便及时发现和控制感染。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这一 全球性挑战,分享经验和研究成果,推动防控水平的提升。
定期评估患者情况
监测体温
定期监测患者的体温变化,以便及时 发现感染迹象。
血液检查
定期进行血液检查,了解患者白细胞 计数和分等指标,判断是否存在感 染。
预防性抗生素的使用
适应症
在某些情况下,如手术时间长、患者存在高危因素等,可以考虑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以降低感染风险。
抗生素选择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手术类型,选择适当的抗生素种类和剂量,避免滥用抗生素。
规范操作
医护人员在置管、维护和使用过程中应遵循无菌 原则,避免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发生。
培训与考核
对医护人员进行导管相关操作的培训和考核,确 保他们熟练掌握正确的操作规程。
定期更换导管和敷料
定期更换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导管的材质,定期更换导管和敷料, 以减少感染的机会。
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是指在静脉导管插管过程中引起的感染。
这种感染往往带来严重的并发症和风险,因此预防和控制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至关重要。
以下是预防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有效方法:医护人员在插管过程中应遵守无菌操作规范,包括正确佩戴手套、面罩和无菌衣物等。
手术场所应保持清洁,并进行定期消毒。
静脉导管应尽量早期拔除,特别是对于不必要的导管。
使用静脉导管时,每天都应评估其是否仍然需要存在。
一旦不再需要,应立即拔除。
在插管部位周围进行正确的皮肤清洁、消毒和贴敷导管敷料,以减少细菌感染的风险。
医护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掌握插管技术的最佳实践。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使用最先进的设备和材料来减少损伤和感染的风险。
如果出现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以下措施可以控制感染的进一步发展:监测患者的体温、白细胞计数和其他感染指标,以及导管部位的症状变化。
一旦发现感染的征兆,应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如给予适当的抗生素治疗。
移除已感染的导管并进行培养,以确定感染的病原体和药物敏感性。
对于尚未感染的导管,可以考虑使用锁定治疗,如使用抗菌药物锁定溶液。
提高医护人员和患者对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认识和重视。
通过教育和培训,传授正确的操作技术、皮肤护理和感染控制知识。
预防和控制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是提供安全医疗护理的重要措施之一。
通过严格的无菌操作、皮肤护理和使用最佳穿刺技术,可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一旦发生感染,及早诊断和治疗,以及正确处理导管部位,可以控制感染的进一步扩散。
通过教育和培训,我们可以提高医护人员和患者对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认识,从而减少感染的发生率。
注意:本文档仅供参考,具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应根据医疗机构的实际情况和相关指南来制定,并与专业人员进行进一步讨论和确认。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与预防与处理
03
为患者提供足够的营养支持,提高免疫力,促进康复。
案例三
加强医护人员培训
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培训和教育,提高预 防意识。
建立监测与报告制度
建立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监测与报告制度,及时发现并处理感 染病例。
患者教育
向患者及家属宣传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预防知识,提高患者的 自我保护能力。
并进行分析。
建立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报告 制度,确保感染病例得到及时上
报和处理。
对监测和报告的数据进行汇总和 分析,评估感染防控措施的效果
,为进一步改进提供依据。
提高患者及家属的预防意识
向患者及家属宣传导管相关性 血流感染的预防知识,提高他 们的预防意识。
指导患者及家属在留置导管期 间如何保持个人卫生、减少感 染风险。
分类
根据感染发生的时机,CRBSI可分为导管插入部位感染、导管相关性局部感染 和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发生机制与影响因素
发生机制
导管作为异物植入人体后,会引发一系列的病理生理反应,如血小板在导管表面 黏附、形成血栓,以及炎症细胞和补体系统的激活,这些都为微生物的黏附和定 植提供了条件。
影响因素
影响CRBSI发生的因素包括患者自身因素、导管材料与类型、置管技术、医护人 员手卫生、导管护理措施等。
01
在置管、更换导管和敷料等操作 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 则,确保操作环境、操作者和使 用的物品均达到无菌要求。
02
操作者应接受专业培训,熟悉无 菌操作规范,并定期进行考核, 确保在实际操作中能够严格执行 。
合理选择导管类型和置管部位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选择合适的 导管类型,尽量选择材质好、生物相 容性好的导管。
医院感染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对于疑似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患者,首先应确认导管是否为 感染源,通过观察导管插入部位的情况以及血培养结果。若 确诊为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应立即拔除导管,并进行全身抗 感染治疗。
治疗方案与药物选择
治疗方案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抗感染治疗方案。对于症状较轻的患者,可 采用口服抗菌药物;对于症状严重的患者,需采用静脉注射抗菌药物,并根据 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治疗方案。
定期考核
对医护人员进行定期考核,确保他 们掌握正确的防控知识和技能。
CHAPTER 03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诊断与治疗
诊断标准与流程
诊断标准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是指患者在留置血管内导管期间或拔除导 管48小时内发生的原发性菌血症和真菌血症,并伴有发热、 寒战、低血压等症状,同时可伴有导管段和外周血中微生物 的定量培养阳性。
定期更换敷料
保持插管周围皮肤清洁干 燥,定期更换敷料,防止 细菌滋生。
定期检测体温
密切监测患者的体温变化 ,及早发现感染征兆。
合理使用抗生素
根据医嘱合理使用抗生素 ,预防和治疗感染。
医护人员的培训与教育
加强培训
对医护人员进行导管相关血流感 染的培训,提高他们的防控意识
和操作技能。
严格执行手卫生
医护人员在接触患者前后应严格执 行手卫生规范,避免交叉感染。
临床研究与实践经验的总结与分享
临床案例分析
对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典型案例进行深入分析,总结经验教训。
最佳实践指南
根据临床研究和实践经验,制定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防控的最佳实践 指南。
培训与教育
加强医护人员培训和教育,提高对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认识和防控 能力。
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加强
ICU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ICU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原因分析及对策首先,导管本身是导致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导管植入后,可导致机
体的免疫防御受损,同时还提供了微生物入侵和繁殖的途径。
对策是在导
管植入前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选择合适的导管类型和规格,减少导管留置
时间,尽量避免过度使用导管。
其次,导管周围的皮肤和管道连接处容易出现感染。
导管插管处的适
当清洁和消毒有助于减少感染的发生。
定期更换导管固定贴,防止细菌在
此处滋生并进入导管。
另外,导管的不适当使用也是导致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例如,滥用
导管使用、频繁更换导管和未妥善保存导管等操作不当会增加感染的风险。
对策是减少导管使用,并遵循使用导管的最佳实践指南。
此外,不合理的治疗和使用抗生素也是导致感染的原因。
过度使用抗
生素会导致耐药菌株的产生,增加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率。
因此,
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使用抗生素,并尽量避免使用强力抗菌药物。
最后,医务人员的未妥善操作也会导致感染。
例如,插管、拔管和导
管固定等操作不规范都会使感染风险增加。
对策是提供全面的培训和教育,确保医务人员熟悉正确的操作流程,并加强团队合作和沟通,以减少操作
中的失误。
总之,ICU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原因复杂多样,其中包括导管
本身的因素、导管周围环境的因素、操作不当以及不合理的治疗等。
针对
这些原因,必须采取有效的对策,如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正确清洁消毒、
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培训和教育等,以降低感染风险,提高患者的治疗
效果。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与预防与处理
手卫生与无菌操作
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
在接触患者前后、进行无菌操作前, 以及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后 ,均应遵循“六步洗手法”彻底洗手 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
无菌操作原则
确保在清洁的环境中进行导管插入和 维护操作,使用无菌手套、口罩和帽 子,并遵循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导管选择与插入技巧
选择合适的导管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与 预防与处理
汇报人: 2023-12-01
目 录
•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概述 •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预防措施 •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处理方法 •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 • 质量安全与持续改进
01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概述
定义与发病机制
定义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是指带有血管内导管或拔除 血管内导管48小时内的患者出现菌血症或真菌血症,并伴有 发热(>38℃)、寒颤或低血压等感染表现,除血管导管外 没有其他明确的感染源。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知识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定义、原因、症状及危 害,提高其对感染的认知。
预防措施
教育患者及家属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避 免触碰导管等预防措施。
导管维护
指导患者及家属学会观察穿刺部位情况,如发现红肿、渗液等异常 情况应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心理干预与情绪疏导
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和治疗需 求选择适当类型和规格的导管, 尽量使用最小有效管腔的导管, 以减少感染风险。
熟练掌握插入技巧
操作者应经过专业培训,熟练掌 握导管插入技巧,确保在无菌条 件下进行操作,避免损伤血管和 组织。
导管维护与管理策略
01
02
03
定期更换导管
长期留置导管感染的合理治疗
中心静脉导管是血管通路最后的选择,但是必须的选择。 首次透析使用CVC ,欧洲15-50%,美国60%,我国90% 在维持性透析中,“在老年患者内瘘未必是第一选择” 感染是CVC主要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2.52/100病人月 感染是透析患者死亡的第二位原因。
规范中心静脉导管感染诊治及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治疗
不带隧道导管(临时导管)
中国血液透析用血管通路专家共识 (第1版) 立即更换导管,一般可以原位导丝更换导管,根据细 菌培养选择抗生素及治疗时间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治疗
带隧道导管(长期导管)
中国血液透析用血管通路专家共识
复杂感染
复杂感染指存在严重败血症、可疑化脓性血栓性静脉炎、心内膜炎及 骨髓炎等迁移性感染;或隧道感染及脓肿 治疗:拔除导管,抗生素治疗4-6周;骨髓炎需6-8周;隧道感染7-10天
革兰氏阴性杆菌 念珠菌属
拔除导管,抗生素治疗7-14天。 保留导管,抗生素治疗+抗生素封管10-14天
拔除导管,血培养阴性后抗真菌治疗14天;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治疗
拔管指证: 复杂感染、真菌感染必须拔管。 金葡菌感染多数情况需要拔管 G-杆菌可拔管也可不拔。 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肠球菌一般不拔。 挽救治疗时,72小时抗生素治疗无效或病情恶化,血培养
配对血培养细菌相同 管腔定量血培养3倍高于外周血培养;或早于外周血培养2小时以上
存在寒战、发热等症状;且确定血培养阳性与其它部位感染无关 中国血液透析用血管通路专家共识 (第1版) 配对血培养细菌相同,且管腔血培养早于外周血培养2小时以上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临床表现及诊断
其它标准: 明确:配对血培养细菌相同,且管腔菌落数10倍高于外周血培养 很可能:血培养阳性,无其它的感染部位被确定 可能:血培养阴性,拔管有效且无其它的感染部位被确定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Frasca D, Dahyot-Fizel编ier辑Cp,pMt imoz O. Crit Care 2010; 14:212
CRBSI流行病学
美国每年有超过500万例中心静脉导管使用,每1000个中 心静脉导管日中约有2.7例CRBSI发生。
血液科患者 感染的
高危因素
年龄>60岁 (OR=1.4;
P=0.04)
留置导管 (OR=1.7; P=0.01)
1. 韩冰等. 中华医学杂志. 2006;10:664-668 . 2. 李佩文等. 现代医院. 2005;5(11):40-42.
住院时间≥20d (OR=2.3; P=0.008)
编辑ppt
病原菌的黏附特性是导管相 关性感染发病的重要机理。 生物被膜的形成是导管相关 性感染治疗困难的主要原因
编辑ppt
Donlan RM. Biofilms and device-associated infections. Emerg Infecn Dis, 2001 , 7: 277-281 .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治疗的难点
CRBSI影响
CRBSI可能导致患者住院时间显著延长及病死率增加等严重后果
Rosenthal VD, Maki DG, Jamulitra编t S辑, etpapl.tAm J Infect Control 2010; 38:95-104 e102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常见致病菌
•2009年报道显示,CRBSI最常见的致病菌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其 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再次是念珠菌属菌和肠道革兰阴性菌。 •Vineet的研究显示,革兰阳性菌是PICC感染的主要病原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右颈内静脉导管穿刺处有红肿、无流脓、无 硬结
问题:该患者发热原因?
是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吗? 要不要拔管? 可能感染的病原体是什么? 要不要抗菌药物治疗? 经验性选用什么抗生素? 抗生素疗程?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治疗
A B
导管本身的处 理
CRBSI 治 疗
-
-
-
非CRBSI
疑似CRBSI时怎么办?(要不要拔管?)
有研究证实怀疑存在CRBSI时,75%- 90% 患者导管培养结果阴性
拔或不拔管这有点 烦!!!
拔管与否应考虑临床相关因素后再 做出决定
导管的种类 感染的严重程度 导管对于患者的意义 再次插管可能性及并发症 更换导管和装置可能产生的额外费用
新近研究表明,短期中心静脉置管使用银离子和氯已定封管 并不能降低导管定植率和感染率
指南推荐意见
17:当怀疑导管相关感染时,应立即拔除周围静脉导管, 并进行导管与外周血标本的培养(B) 18:仅有发热的患者(如血流动力学稳定,无持续血行感 染的证据、无导管局部或迁徙感染灶)可不常规拔除导管, 但应及时判断导管与感染表现的相关性,同时送检导管血 与周围血两份标本进行培养(B) 19:怀疑中心静脉导管导致的发热,合并严重疾病状态、 穿刺部位脓肿时应立即拔除导管(A)
导管对于患者的意义 再次插管可能性及并发症 更换导管和装置可能产生的额外费用
下列原因的CRBSI必须拔管!
短期留置导管 合并重症感染(休克,持续高热),不能用体内 其他部位感染来解释 复杂性血流感染 由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阴性杆菌、肠球菌、念 珠菌属及分枝杆菌所致CRBSI时
导管定植菌或污染菌
-
-
非CRBSI
CRBSI的实验室诊断标准(不保留导管)
从独立的外周静脉采两套血,同时在无菌状态下取出导管, 剪下导管尖端5cm或近心端,一并送细菌室培养
导管尖端 外周静脉I 外周静脉II 结果判断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
+
+ -
+/+/-
CRBSI
培养为金葡菌或念珠菌属,并缺 乏其他感染的证据则提示可能为 CRBSI 导管定植菌或污染菌
2009IDSA Guideline of CR-Infection
CRBSI治疗流程
拔管 保留导管
观察
全身抗生 素应用
局部抗生 素封管
经导丝更 换抗感染 导管
二、 CRBSI抗菌药物应用
抗生素治疗策略 抗生素疗程如何 特异病原体治疗
问题
CRBSI抗生素治疗策略
预防抗生素治疗 经验性治疗 目标性治疗 严重并发症治疗
谷丙ALT 3592.0u/L,AST >37508156.0u/L ,总胆375; 直胆316,白蛋白16.7g/l,血氨118;BUN 9.0mmol/L,肌 酐 211.7umol/L
诊断:严重脓毒症(食物中毒、休克、急性肝衰、 肾衰)
治疗过程
入ICU后予积极抗感染、抗炎、抗休克治疗、血液 净化治疗一周后出现: 发热,寒颤伴呼吸困难,无咳嗽、咳痰,无腹痛、 腹泻 血像升高:WBC 22*10^9/L,NE%93%,Hb 106g/L,PLT
CRBSI的实验室诊断标准(保留导管)
一般情况取两份血,一套来自外周静脉,另一套来自导管内, 两份血源的采血时间应接近且同时送检
导管 外周静脉 条件 结果判断
+
+
+
+
导管较外周报阳时间快120分 钟 导管细菌浓度较外周高3倍以上
CRBSI
CRBSI
+
+
-
培养为金葡菌或念珠菌属, 并缺乏其他感染的证据则 提示可能为CRBSI
由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阴性杆菌、肠球菌、念珠菌属及 分枝杆菌所致CRBSI时应拔除导管(A-111) 由难以根除的低致病性微生物(如芽杆菌属菌种,微球菌 属菌种,丙酸杆菌菌种)感染CRBSI时需要拔除导管(B-11)
2009IDSA Guideline of CR-Infection
疑似CRBSI时是否拔管还取决于
一、预防抗生素治疗
不要常规全身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ⅠB) 对于导管预计留置超过5天的患者,若采用综合措施仍不 能降低CRBSI率,推荐使用氯己定/磺胺嘧啶银或米诺环素 /利福平包裹的CVC。(ⅠA) 对于长期置管患者,严格无菌操作下仍有多次CRBSI史, 可用预防性抗菌药物溶液封管。(Ⅱ)
全身/局部 抗生素应用
一、导管本身的处理
保留导管
拔管
What time?
首先是判定有无导管感染?
如何界定导管感染?
有感染表现? 血培养阳性? 首先要排除其他部位感染 在无法排除其他部位感染时,如何判断导管是否 存在问题?
CRBSI的确定标准(临床判定)
静脉穿刺部位有脓液或渗出物排出或有弥漫性红 斑 沿导管的皮下走行部位出现疼痛性红斑(除外理 化因素所致) 经血管介入性操作,发烧≥38℃,寒战或低血压, 无其他原因可解释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atheter 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 CRBSI )
治 疗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EICU王树云
病例介绍
患者,女,55岁,2013.8.6入院 现病史:进食过期“冷面”出现呕吐、腹泻伴少 尿、意识障碍一天就诊。检查发现:肝、肾功能:
拔管吗?——取决导管的种类
短期CVC-拔除 长期稳定的隧道式中心静脉导管不建议拔除
拔管吗?——取决感染的严重程度
发生严重或复杂的感染(如休克、严重脓毒症) 有严重并发症(转移性脓肿、脓毒性血栓静脉炎 或心内膜炎等) 不能用体内其他部位感染来解释的发热、寒颤
拔管吗?——取决感染病原体
表皮葡萄球菌为皮肤共生菌,所致CRBSI的死亡率低 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CRBSI死亡率高达8.2%
Clin Infect Dis, 2007; 44(6): 820-826
金黄色葡萄球菌并发感染性心内膜炎的风险大(20%~~33%)
J Am Coll Cardiol, 1997; 30: 1072–8 Am Heart J,2004; 147(3): 536-9 Infect Dis Clin North Am, 2002; 16(2): 41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