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切与连接

合集下载

质粒的酶切、连接、与转化

质粒的酶切、连接、与转化

质粒DNA酶切、连接、转化、筛选、鉴定(2011-04-29 10:42:22)转载▼质粒DNA酶切、连接、转化、筛选、鉴定实验目的1、学习和掌握限制性内切酶的特性2、掌握对重组质粒进行限制性内切酶酶切的原理和方法3、掌握利用CaCl2制备感受态细胞的方法4、学习和掌握热击法转化E.coli的原理和方法5、掌握α互补筛选法的原理6、学习用试剂盒提取重组质粒DNA的方法7、复习琼脂糖凝胶电泳的原理及方法实验原理重组质粒的构建需要对DNA分子进行切割,并连接到合适的载体上进行体外重组。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DNA连接酶的发现与应用,为重组质粒的构建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酶切分离法适于从简单基因组中分离目的基因。

质粒和病毒等DNA 分子小的只有几千碱基,大的也不超过几十万碱基,编码的基因较少,获得目的基因的方法也比较简单。

DNA连接酶催化两双链DNA片段相邻的5’-磷酸和3’-羟基间形成磷酸二酯键。

在分子克隆中最有用的DNA连接酶是来自T4噬菌体的DNA 连接酶:T4 DNA连接酶。

T4 DNA 连接酶在分子克隆中主要用于:1、连接具有同源互补粘性末端的DNA片段;2、连接双链DNA分子间的平端;3、在双链平端的DNA分子上添加合成的人工接头或适配子。

目的DNA片段与载体DNA片段之间的连接方式(以T4DNA连接酶为例)主要有以下几种:(一)、具互补粘性末端片段之间的连接大多数的核酸内切限制酶都能够根据识别位点切割DNA分子,形成1~4核苷酸单链的粘性末端。

当载体和外源DNA用同一种限制性内切酶切割时,产生相同的粘性末端,连接后仍保留原限制性内切酶的识别序列;如果用两种能够产生相同的粘性末端的限制酶(同尾酶)切割时,虽然可以有效地进行连接,但是获得的重组DNA分子消失了原来用于切割的那两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识别序列,这样不利于从重组子上完整地将插入片段重新切割下来。

(二)、平末端的连接载体分子和外源DNA插入片段并不一定总能产生出互补的粘性末端。

DNA的酶切、连接、转化和重组子的筛选与鉴定

DNA的酶切、连接、转化和重组子的筛选与鉴定

第二次分子生物学实验报告DNA的酶切、连接、转化和重组子的筛选与鉴定一、实验目的1、学习和掌握限制性内切酶的分类、特性与作用原理,掌握载体和外源目的DNA酶切的操作技术。

2、学习利用T4 DNA 连接酶把酶切后的载体片段和外源目的DNA 片段连接起来,构建体外重组DNA 分子的技术,了解并掌握几种常用的连接方法。

3、掌握利用CaCl2 制备感受态细胞的方法;学习和掌握热击法转化E. coli 的原理与方法。

4、学习并掌握使用红白菌落法筛选获得重组子以及α互补筛选法的原理及方法。

5、学习和掌握使用试剂盒抽提质粒的方法;6、复习琼脂糖凝胶电泳的原理和方法;7、通过对重组子进行重组质粒DNA 的抽提与酶切鉴定,进一步确定重组质粒中含有外源目的DNA 片段,并验证重组子是期望的重组子。

二、实验原理1、限制性内切酶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是一类能够识别双链DNA 分子中的某种特定核苷酸序列,并由此切割DNA 双链结构的酶,主要是从原核生物中分离纯化出来的。

在限制性核酸内切限制酶的作用下,侵入细菌的“外源”DNA 分子便会被切割成不同大小的片段,而细菌自己固有的DNA 由于修饰酶(通常是一种甲基化酶)的保护作用,则可免受限制酶的降解。

目前已经鉴定出3 种不同类型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即Ⅰ型酶、II 型酶和III 型酶。

Ⅰ型酶切割位点是随机的,至少距识别位点1000bp。

Ⅲ型限制酶的切割位点距识别序列3'端为24—26bp。

Ⅱ型限制酶的切割位点一般在识别序列上或与之靠近,而且具有序列特异性,故在基因克隆中有特别广泛的用途。

Ⅱ型核酸内切限制酶具有3个基本的特性:①在DNA 分子双链的特异性识别序列部位切割DNA 分子,产生链的断裂;②2个单链断裂部位在DNA 分子上的分布通常不是彼此直接相对的;③断裂结果形成的DNA 片段往往具有互补的单链延伸末端。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对DNA 底物的酶切作用是否完全,直接关系到连接反应、重组体分子的筛选和鉴定等实验结果。

实验酶切与连接

实验酶切与连接

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常见问题分析 问题一:DNA完全没有被内切酶切割
原因
1. 内切酶失活
2. DNA不纯,含有SDS,酚,EDTA等 内切酶抑制因子
3. 条件不适(试剂、温度)
4. DNA酶切位点上的碱基被甲基化

5. DNA酶切位点上没有甲基化(如Dpn 策
I)
6. DNA位点上存在其它修饰
7. DNA不存在该酶识别顺序
如EcoRI的识别顺序为:
5’…… G|AATTC ……3’
3’…… CTTAA|G …… 5’
在双链上交错切割的位置切割后生成
5’……G
AATTC……3’
3’……CTTAA
G……5’
各有一个单链末端,二条单链是互补的,其断裂的磷酸二酯键以及氢键可通过DNA连接酶的作用 而“粘合”。
平头末端:
II型酶切割方式的另一种是在同一位置上切割双链,产生平头末端。例如EcoRV 的识别 位置是:
3’…… CTTAA|G …… 5’
在双链上交错切割的位置切割后生成
5’……G
AATTC……3’
3’……CTTAA
G……5’
各有一个单链末端,二条单链是互补的,其断裂的磷酸二酯键以及氢键可通过DNA连接酶的作用 而“粘合”。
一、DNA的限制性酶切实验原理
核酸限制性内切酶是一类能识别双链DNA中特定碱基顺序的核酸水解酶,这些酶都是从原 核生物中发现,功能犹似高等功物免疫系统, 用于抗击外来DNA侵袭。
EcoRI PrimerGST6p1-APOA1-down: 5’ CGCGTCGACTCA CTG GGT GTT GAG CTT CT-3’
SalI
粘性末端:是交错切割,结果形成两条单链末端,这种末端的核苷酸顺序是互补的,可形成氢键, 所以称为粘性末端。

《双酶切及连接》课件

《双酶切及连接》课件
《双酶切及连接》PPT课 件
• 双酶切技术简介 • 双酶切的实验步骤 • 双酶切的应用 • 双酶切的注意事项 • 双酶切技术的发展趋势
01
双酶切技术简介
酶切技术的定义
01
02
03
酶切技术定义
酶切技术是一种利用酶的 专一性对特定底物进行切 割的生物技术。
酶的专一性
酶只对特定的底物起作用 ,切割位点具有高度专一 性。
双酶切技术的改进与创新
新型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 开发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型限制性核酸 内切酶不断涌现,为双酶切技术提供更多选 择和灵活性。
自动化双酶切系统的研发
通过自动化技术实现双酶切的快速、高效和 标准化操作,提高实验效率并减少人为误差

双酶切技术的发展前景
01
双酶切技术在基因克隆和基因治 疗等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未来 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05
双酶切技术的发展趋势
双酶切与其他技术的结合
双酶切与PCR技术的结合
通过双酶切技术将目的基因和载体进行酶切,再利用PCR技术进行扩增和鉴定,提高基 因克隆的效率和准确性。
双酶切与基因编辑技术的结合
将双酶切技术与CRISPR-Cas9等基因编辑技术结合,实现对特定基因的敲除、敲入和 定点突变等操作,为基因功能研究和基因治疗提供有力工具。
02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进步,双酶 切技术将与其他技术不断融合创 新,为生命科学研究提供更多有 力工具。
THANKS
感谢观看
酶切技术的分类
单酶切技术
使用一种限制性内切核酸酶对 DNA进行切割。
双酶切技术
使用两种不同的限制性内切核酸酶 对DNA进行切割,通常用于产生 具有不同黏性末端的DNA片段, 便于后续的连接反应。

酶切连接法

酶切连接法

酶切连接法
酶切连接法是一种分子生物学技术,用于将不同的 DNA 片段连接在一起。

该方法通常包括以下步骤:
1. 酶切:使用特定的限制酶将待连接的 DNA 片段进行切割,产生特定的粘性末端。

2. 纯化:通过凝胶电泳或其他方法,将切割后的 DNA 片段进行纯化,去除杂质和未切割的 DNA。

3. 连接:将纯化后的 DNA 片段与载体 DNA(如质粒或病毒载体)在连接酶的作用下进行连接。

连接酶能够将粘性末端连接在一起,形成新的 DNA 分子。

4. 转化:将连接后的 DNA 分子导入宿主细胞中,如大肠杆菌或酵母细胞。

转化可以通过热激法、电穿孔法或化学转化法等方法进行。

5. 筛选:通过选择性培养基或其他方法,筛选出含有连接后的 DNA 分子的宿主细胞。

6. 鉴定:对筛选出的宿主细胞进行鉴定,确认其中含有连接后的 DNA 分子。

酶切连接法是一种常用的 DNA 克隆技术,可以用于构建基因文库、表达载体、基因敲除等实验。

该方法具有高效、简便、快速等优点,是分子生物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技术之一。

酶切-连接-转化

酶切-连接-转化

酶切-连接-转化
酶切-连接-转化
一:酶切
1〕载体:pNZ8148,在-20度冰箱,从上往下第二个格子,在一个橙色的
放1.5ml离心管的板上〔特征:盖上写pnz1,pnz2,pnz3。

pnz18,有的已用,就没有,上面吸附柱,下面1.5ml离心管〕。

此载体
浓度较高,且27号我做的酶切回收,回收产物〔只加溶胶液,未纯化〕
在-20度冰箱,需要DNA回收试剂盒提取。

2〕目的基因:均连在T-5载体上,R基因位置,特征同pNZ8148,上
面写(R1R2R3…),R是已经提好的质粒,但我酶切没切开,你测一下nano
再决定是重新摇还是酶切。

3〕所有保藏的菌种均在-20度冰箱第二格〔一个袋中,袋上写igem
带功能基因菌种保存,其中在这袋中有很多小袋,每个袋里不同的菌〕。

4〕B基因在一1.5ml离心管里,在-20度冰箱第二格有一白色的盒子。

量挺多的,是十管合一起,标号忘了,你看下面能分出来。

5〕酶到处缺〔赵老师有HindIII〔NEB,TARARA〕,尹老师有XbaI 〔NEB〕〕,TAKARA的缓冲液要1*M,NEB的是NEBuffer2,我用的NEB的,Buffer2为体系量除10〔如100u体系加10ul〕6〕酶切3.h以上二:连
接连接酶〔没做过加连接酶的,〕问问李贽或张贺〔要是张贺回去的话〕,加完基因,载体,酶,缓冲液〔不知道加不加〕,还要加olution2或3,忘了三:转化1〕Tran-T1问赵信或一组2〕氯霉素的板,4°冰箱,从上
往下数第一个格。

很多,写着Cm,pNZ8148氯霉素抗性。

实验酶切和连接

实验酶切和连接

DNA DNA克隆的技术路线大致 包括以下几个程序:① 分离制 备待克隆的DNA片段(目的 DNA)。② 选择合适的载体 。 ③在体外连接目的DNA和载体。 ④将重组DNA分子转入宿主细 胞,并筛选和鉴定阳性重组子。 ⑤ 扩增阳性重组子。
实验九 质粒酶切与鉴定
一. 实验目的
1. 了解质粒酶切鉴定原理。 2. 掌握核酸片断回收纯化操作技术 3. 学习核酸片断连接的原理和方法

DNA片段之间的连接 主要是在DNA连接酶的作用下,使DNA裂口上核 苷酸裸露的3’羟基和 5’磷酸之间形成共价结合 的磷酸二酯键,使原来断开的DNA裂口连接起来,
需ATP。
连接酶:把基因连在一起
二. 仪器和试剂
1. 仪器: 离心机 , 水浴锅, 电泳仪
2. 材料:待回收DNA样品
3.试剂:
1) DNA回收试剂盒 2)T4 DNA连接酶 3)10X T4 DNA ligase buffer:Tris-HCl(pH 7.6); MgCl2;DTT;ATP。
5)取回收试剂盒中吸附柱EC装在2ml收集管上,将上一步所得 溶液加入吸附柱EC中。室温放置1min, 12000rpm离心 1min,弃去收集管中平衡液,将柱子套回;
6)加入700ul 漂洗液WB(乙醇已溶解),12000rpm离心 1min ,弃去废液; 7)加入500ul 漂洗液WB(乙醇已溶解),12000rpm离心 1min,弃去废液;
三. 操作步骤
1. DNA酶切条带回收
(北京艾德莱生物胶回收试剂盒)
1) 用干净无菌的刀片在 365 nm紫外光下切割目的 DNA 条带,放入1.5mL Ep管中,积累凝胶至大约300ul。
2)将目标片段切下的胶转移到预先称重的1.5ml eppendorf 管中,称取凝胶重量。按照0.1g=100ul估算凝胶体积, 3) 加入3倍体积的溶胶液DD。 4) 56℃水浴 10min或直到凝胶完全溶解。每隔2 min摇荡 一次。

实验3酶切与连接

实验3酶切与连接

实验3酶切与连接实验三、酶切与连接⼀、实验⽬的与原理简介限制性内切酶在基因⼯程中主要应⽤地以下两个⽅⾯:制作基因酶切图谱和进⾏基因克隆。

制作基因图谱,就是利⽤特定的酶切出特定的条带;⽽利⽤基因克隆时选择酶应注意以下⼏个⽅⾯:1)克隆⽚段的长度;2)克隆⽚段中切点的情况3)载体上切点的情况;4)切割与连接⽅式;5)接头状态。

酶切⽅式可分为部分酶切和完全酶切两种:1)部分酶是指同⼀DNA ⽚段上有些被切开⽽另⼀些未被切开,此法主要应⽤于基因的克隆。

⽤部分酶切法是基于基因内部可能有此酶的位点。

进⾏部分酶切可通过两个⽅式:⼀是不同的时间内在同⼀酶反应管中取样终⽌反应,利⽤时间来控制酶切的程度。

另⼀种是在其余条件相同时控制酶的稀释度,利⽤不同酶浓度控制酶切程度,这种⽅法因易于控制反应⽽被⼴泛应⽤。

2)完全酶切法适⽤于如载体切割、酶切图谱的制作、基因的鉴定与DNA ⽚段的分离⼯作。

完全酶切⼜可分为单酶切、多酶切两种。

在多酶切反应中当2种或2种以上的酶有相同的反应条件时,可同时进⾏酶切,不然须在前⼀种酶作⽤完成后将其失活,⽽后进⾏第⼆种酶切反应,这样可以避免⽚段混乱现象的出现。

⼆、材料和试剂限制性内切酶NotI 、EcoRI ;10×Buffer , PCR 产物、pPIC9K 质粒、10×T4连接Buffer 、T4 Ligase 、DDW 、琼脂糖、电泳缓冲液、Goldview 染液、胶回收试剂盒;电泳仪、恒温⽔浴锅、EP 管、移液枪、灭菌枪头、紫外检测仪三、实验步骤1)PCR 产物双酶切(NotI ,EcoRI ),pPI9K 质粒双酶切(NotI ,EcoRI );PCR 体系如下:2)然后电泳检测后在紫外检测仪下观察(UV ,260nm )。

3)切胶回收(尽量不要切到不含⽬的⽚段的胶),按照胶回收试剂盒标准操作。

4)回收产物电泳检测后进⾏连接:连接体系: 10×T4连接Buffer 1µl⽬的基因 6µl质粒载体 2µl产物酶切体系pPI9K 质粒酶切体系 DDW4.6µl DDW 7µl 10×HBuffer1µl 10×H Buffer 1µl ⽬的⽚段4µl pPI9K 质粒 1.6µl NotI quickcut 0.2µl NotI quickcut 0.2µlEcoRI quickcut 0.2µl(37℃15min) EcoRI quickcut0.2µl(37℃15min)T4 Ligase 1µl混合后16℃,过夜连接。

酶切和连接

酶切和连接

双酶切:载体大小为3000bp左右,在SfiⅠ和BssHⅡ位点之间有370bp左右的片段存在。

我想通过SfiⅠ和BssHⅡ双酶切,将370bp的片段切掉,然后装入不同的片段。

我的酶切体系如下:质粒(载体+老片段)1ul(约100ng)(NEBlack Eye SfiⅠ1ul(NEBlack Eye BssHⅡ1ul10×buf 2.2ul100×BSA 0.2ul水14.8ul总体积20ul50度,2小时。

切出了370bp左右的片段,回收载体。

然后取回收载体的1ul自连,铺平板,但是长出了300多个克隆。

证明酶切不完全,怀疑有大量载体只是单酶切。

50度3小时我试过,但是质粒有降解。

酶量应该说是过量的。

请问有什么办法可以酶切完全?粘性连接(一)外源DNA和质粒载体的连接反应外源DNA片段和线状质粒载体的连接,也就是在双链DNA5’磷酸和相邻的3'羟基之间形成的新的共价链。

如质粒载体的两条链都带5'磷酸,可生成4个新的磷酸二酯链。

但如果质粒DNA已去磷酸化,则吸能形成2个新的磷酸二酯链。

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两个杂交体分子带有2个单链切口,当杂本导入感受态细胞后可被修复。

相邻的5'磷酸和3'羟基间磷酸二酯键的形成可在体外由两种不同的DNA连接酶催化,这两种酶就是大肠杆菌DNA连接酶和T4噬菌体DNA连接酶。

实际上在有克隆用途中,T4噬菌体DNA连接酶都是首选的用酶。

这是因为在下沉反应条件下,它就能有效地将平端DNA片段连接起来。

DNA一端与另一端的连接可认为是双分子反应,在标准条件下,其反应速度完全由互相匹配的DNA末端的浓度决定。

不论末端位于同一DNA分子(分子内连接)还是位于不同分子(分子间连接),都是如此。

现考虑一种简单的情况,即连接混合物中只含有一种DNA,也就是用可产生粘端的单个限制酶切割制备的磷酸化载体DNA。

在瓜作用的底物。

如果反应中DNA浓度低,则配对的两个末端同一DNA分子的机会较大(因为DNA分子的一个末端找到同一分子的另一末端的概率要高于找到不同DNA分子的末端的概率)。

DNA酶切与连接反应

DNA酶切与连接反应

实验四:DNA酶切与连接反应1. 实验原理1.1 DNA酶切限制性内切酶能特异性地结合于一段被称为限制性酶识别序列的DNA序列之内或其附近的特异性位点上,并切割双链DNA。

根据限制酶的识别切割特性、催化条件及是否有修饰酶活性,可分为Ⅰ型、Ⅱ型和Ⅲ型三类。

DNA重组技术中最常用的是Ⅱ型酶,切割后得到的是带粘性末端或平末端的线性DNA。

II型限制性内切酶的识别顺序是一个回文对称顺序,即有一个中心对称轴,从这个轴朝两个方向“读”都完全相同。

限制性内切酶的活性以酶的活性单位表示,1个酶单位(1 Unit)指的是在指定缓冲液中,37℃下反应60min,完全酶切1μg的纯DNA所用的酶量。

1.2 DNA连接核酸片段可以通过连接酶的作用连接起来而获得重组分子。

DNA连接酶催化双链DNA分子中相邻碱基的5’-P末端与3’-OH间形成3’,5’-磷酸二酯键。

一个DNA片段的5’-P末端与另一个3’-OH末端相互靠近时,在DNA连接酶的作用下,在含有Mg2+,ATP的缓冲系统中可以被连接起来而形成重组分子。

常用的DNA连接酶是T4 DNA连接酶,其作用底物是双链的DNA分子或RNA:DNA杂交分子,可以连接粘性末端、平末端。

2. 实验材料、试剂及仪器2.1 实验材料与试剂标准pUC19(2686bp) 、EcoRⅠ及其配套的酶切缓冲液、λDNA/EcoT14 I片段(50ng/μl)、T4 DNA连接酶及其配套的10×连接缓冲液、0.5×TBE电泳缓冲液、6×电泳载样缓冲液、Goldview、琼脂糖。

2.2 实验仪器水平式电泳装置、台式高速离心机、恒温水浴锅、PCR仪、微量移液枪、微波炉、凝胶成像仪。

3. 实验步骤3.1 质粒DNA酶切在200μl 的薄壁离心管中,按照下表1加入试剂,混匀。

点动离心将反应液甩至管底。

37℃(水浴)保温1h进行酶切反应。

表1:质粒DNA酶切反应加样成分及用量样品代号成份反应1用量(标准pUC19)H 无菌水7.0μlP 质粒(500ng/u稀释10倍) 10μlB 酶切缓冲液 2.0μlE EcoRI酶 1.0μl3.2 DNA片段的连接取200 μl的离心管按下表2加入试剂,混匀。

限制性酶切方式及连接

限制性酶切方式及连接

5’CA AGCT TA-3’ 3’GT TCGA AT-5’
AGCT
HindⅢ AAGCTT
结论:
如果两个DNA片段的末端是用同一 种酶切割后产生的,连接后的DNA分子仍 保留那种酶的识别序列,有的会出现另一 种新的限制酶识别序列。
思考题: 1 限制酶切的方式 2 限制酶切后的连接
感谢下 载
反应体系
13µL ddH2O 2µL 10×buffer
4µL 底物DNA 1µL 限制酶
总体积:20µL
酶切步骤: ⑴加样; ⑵摇匀,短时离心; ⑶反应1—3h; ⑷反应终止。
65℃水浴10—15min
1限制酶切的方式
1.2 双酶切 用不同的限制酶切割同一DNA分子的方法。 环状DNA分子完全酶切的结果,产生DNA片段数是两种限制酶识别序列数之和。
2 限制酶切后的连接
2.1 DNA ligase:
能催化dsDNA片段紧靠在一起的3‘羟基末端与5’磷酸基团末端之间形成 磷酸二酯键,使两末端连接的一种核酸酶。
目的基因
限制性内切酶
载体
限制性内切酶
重组体
T4 DNA ligase
载体自连
目的基因 自连
2.2 DNA片段之间的连接 具互补黏性末端之间的连接 具平末端之间的连接
AATTC G
EcoRⅠ+ Bg lⅡ
双酶切
A TCTAG
AATTC G
GATCT A
GAATTC CTTAAG
AGATCT TCTAGA
Eco RⅠ+ Bg lⅡ 双酶切
+AATTC G
A TCTAG
T4 DNA ligase
GAATTC CTTAAG

《酶切回收连接》课件

《酶切回收连接》课件

连接
01
连接是将两个DNA片段 通过特定的连接酶连接 在一起的过程。
02
连接的目的是为了将目 的基因与载体DNA进行 重组,以便进行转化和 克隆等操作。
03
连接过程中需要注意连 接效率和特异性,避免 非特异性连接和自连等 副反应。
04
连接后的DNA分子需要 进行转化和筛选等操作 ,以便获得重组的克隆 和表达载体。
05
酶切回收连接的注意事项
酶切反应的条件控制
酶切缓冲液
确保使用正确的酶切缓冲液,以提供 适宜的离子环境和pH值,确保酶的 活性。
酶浓度
根据酶的活性确定最适的酶浓以确保酶切反应的 稳定进行。
时间控制
根据实验需求,选择合适的时间进行 酶切反应,避免过长或过短的时间影 响酶切效果。
胶回收的注意事项
胶的选择
根据DNA片段大小选择合适的 凝胶浓度,以确保DNA片段能
够有效地分离。
电泳缓冲液
使用新鲜的电泳缓冲液,以确 保良好的导电性和分离效果。
切割时间
控制电泳时间,避免过长或过 短的时间导致DNA片段的损失 或分离效果不佳。
回收效率
选择高效的胶回收试剂盒,以 确保高回收率。
连接反应的条件控制
04
酶切回收连接的实验操作
酶切反应
1 2
酶切反应原理
酶切反应利用限制性内切核酸酶特异性切割DNA 分子,产生特定大小的DNA片段。
酶切反应条件
限制性内切核酸酶的最适反应温度、pH值、离 子浓度等,以及所需的DNA浓度和反应时间。
3
酶切反应步骤
加入限制性内切核酸酶、缓冲液和DNA模板,进 行特异性切割,然后进行后续处理。
的连接和转化等步骤。

质粒酶切回收及连接

质粒酶切回收及连接
特异性
不同的限制性内切酶具有不同的识别位点和切割特性,因此可以用 于切割不同质粒和目的基因。
酶切条件
温度
限制性内切酶反应需要在一定 的温度下进行,通常为37℃左
右,以确保酶的活性。
缓冲液
限制性内切酶反应需要在特定 的缓冲液中进行,以维持酶活 性的稳定和提供适宜的pH环
境。
酶浓度
限制性内切酶的浓度对酶切反 应的速度和产物量有重要影响, 通常根据酶的说明书进行配制。
质粒酶切回收及连接
• 酶切反应 • 回收DNA片段 • 连接反应 • 转化大肠杆菌 • 质粒的酶切与连接实验操作流程
01
酶切反应
限制性内切酶
识别位点
限制性内切酶能够识别并切割DNA的特定位点,通常为DNA序列 中的特定核苷酸序列。
切割方式
限制性内切酶在识别位点处将DNA双链切开,形成黏性末端或平 末端。
03
常用的感受态细胞制备方法包括CaCl2法和RbCl法等,这些方法都需要在冰上 操作,以保持细胞的活性。
转化过程
在转化过程中,将切好的质粒DNA与感受态细 胞混合,并在一定温度下孵育,使质粒DNA进 入细胞内。
转化过程需要在无菌条件下进行,以确保外源 DNA不被污染。
转化后的细胞需要在适合的培养基中培养,以 便筛选和鉴定转化子。
转化子的筛选与鉴定
01
02
03
转化子的筛选与鉴定是 确认外源DNA是否成功 进入大肠杆菌的重要步
骤。
通过在选择性培养基上 培养转化后的细胞,可 以筛选出含有目的质粒
的菌落。
对筛选出的菌落进行进 一步鉴定,可以通过酶 切、PCR等技术确认外 源DNA是否正确插入到
质粒中。
05

酶切连接的原理

酶切连接的原理

酶切连接的原理
酶切连接是一种常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用于将DNA片段连接到载体DNA上或两个DNA片段连接起来。

酶切连接的原理基于DNA酶切和DNA连接两个主要步骤。

酶切是指利用特定的限制性内切酶酶切DNA分子,将DNA 分子切割成特定的碎片。

限制性内切酶能够识别DNA的特定序列,将该序列切割成特定的酶切位点。

每个限制性内切酶都有自己特定的酶切位点,例如EcoRI酶切位点为5'-GAATTC-3',BamHI酶切位点为5'-GGATCC-3'。

通过选择合适的限制性内切酶,可以将DNA切割成特定长度的碎片。

连接是指将两个DNA片段联接在一起。

连接需要使用DNA 连接酶,该酶能够在两个DNA片段的断裂末端引入磷酸二酯键,将两个片段连接起来形成一个连续的DNA分子。

DNA连接酶通常需要一个活性磷酸基团和一个OH基团来实施连接。

在连接过程中,两个断裂末端的OH基团与连接酶的活性磷酸基团形成磷酸二酯键,连接酶同时被释放。

在酶切连接过程中,首先将目标DNA与限制性内切酶在适宜条件下反应,使DNA被切割成合适长度的碎片。

然后,利用DNA连接酶将切割后的DNA片段连接至载体DNA上或其他DNA片段上,形成目标DNA的完整结构。

连接后的DNA可以经过序列验证和进一步的应用,如基因克隆、基因工程等。

总之,酶切连接技术通过酶切和连接两个关键步骤,使得
DNA片段可以被精确地切割和连接成特定结构。

这种技术在分子生物学研究和基因工程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实验7 DNA的酶切与连接

实验7 DNA的酶切与连接

实验七、DNA的酶切、连接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可以识别并附着特定的DNA序列,并对每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进行切割,使DNA双链产生平末端或黏性末端。

DNA连接酶能连接DNA链中3’-OH末端和5’-P末端,使二者生成磷酸二酯键,从而把两段相邻的DNA链连成完整的链。

DNA连接酶的催化作用需要消耗能量。

1、酶切反应DNA样品:PCR纯化产物、空载体pQE30; 内切酶:Bam HⅠ、Hin dⅢ;反应体系:50μL。

酶活性1 μl Bam HⅠ(QuickCut)限制酶在50μl的反应体系中,在30℃条件下,经过5 min反应,可将1μgλDNA 完全消化。

37℃反应也表现出相同的酶活性,但不如30℃时稳定。

1 μl Hin dⅢ(QuickCut)限制酶在50μl的反应体系中,在37℃条件下,经过5 min反应,可将1μgλDNA 完全消化。

50μL反应体系ddH2O补至50μl10×QuickCut Green5uLBufferDNA(pQE30、EGFP)200ngQuickCut Bam H I1uLQuickCut Hin dⅢ1uL注:本实验消化约5μg DNA样品,按实际浓度计算所用的体积。

分别对空质粒、EGFP进行酶切。

操作步骤1.按上表组分配制酶切反应液;2.用枪头轻轻混匀;3.在37℃保湿孵育30min;4. 1.2%琼脂糖凝胶电泳20min,使用QuickCut GreenBuffer可直接上样;5.进行胶回收,回收产物置于-20℃冰箱保存,用于连接反应。

2、连接反应DNA样品:目的基因片段、空载体pQE30;(经双酶切并回收纯化)连接酶:T4 DNA连接酶;反应体系:20μL。

20μL反应体系ddH2O补至20μL 10×ligation buffer2uL载体DNA(pQE30)50ng目的DNA片段(EGFP)33ngT4 DNA Ligase (350U/μl)1uL注:载体和目的基因的摩尔比为1:3,50ng/3.4kb : 33ng/0.72kb = 14.7 : 45.8 ≈ 1:3操作步骤1.按上表组分配制酶切反应液;2.用枪头轻轻混匀;3.在16℃保湿孵育3h;(可在PCR仪里进行)4.连接产物由值日生放置于-20℃冰箱保存,用于转化实验。

酶切、连接与转化

酶切、连接与转化

Ⅱ类限制酶虽然识别和切割的序列都是有特异性, 但是这种特异性受特定条件的限制,即在一定条件 下表现出来的特异性。条件的改变,限制酶的特异 性就会松动,识别的序列和切割都有一些改变,改 变后的活性通常称的二活性,而将这种因条件的改 变会出现第二活性的酶右上角角一个星号表示,因 此第二活性又称星号活性。概括起来,诱导星号的 因素有以下几种: 1,高甘油含量(>5%,v/v);2,限制性内切酶用量过 高(100u/ug DNA);3,低离子强度 (<25mmol/L);4,高ph(8.0以上);5,含有机溶剂, 如DMSD,乙醇等,6,有非Mg2+的二价阳离子存 在(如Mn2+,Cu2+,Co2+,Zn2+等)
限制性酶切 (修饰 DNA 末端) 连接载体与插入片段 转化 (将重组质粒导入宿主细胞) 分析重组子
谢谢
限制性内切酶的特点
1. 2. 3. 4. 高度特异性 商业化生产 反应需要Mg2+ 不同的内切酶可能产生相同的末端
4. 影响核酸限制性内切酶活性的因素
(1)DNA 纯度 (2)DNA甲基化的程度 (3)酶切消化反应温度 (4)DNA的分子结构 (5)限制性内切酶的缓冲液
5、限制性内切酶的星号活性
3’ 突出末端
p -GGG-3’ OH-CCC-5’
平末端
+
粘性末端: DNA片段经限制性内切酶切割后, 在切割 位点处所产生突出的5’-或3’-单链末端.
识别序列
识别 4-8 bp 的回文序列. 常用的酶识别 6 bp 发生的概 率为 46=4096 bp/每次. (44=256 bp; 48=65536 bp) 5’ GAATTC 3’ 如 EcoRI 识别序列: 3’ CTTAAG 5’

基因工程酶切,回收和连接原理

基因工程酶切,回收和连接原理

一、实验名称:目的DNA和载体质粒的酶切、回收和连接二、实验原理:(一)DNA的限制性酶切重组质粒的构建需要使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对DNA分子进行切割,并连接到合适的载体上进行体外重组。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是指来源于细菌或真菌的一类可以识别DNA特异序列,并在识别位点或其周围切割双链DNA的一类内切酶,简称限制酶。

1. 限制酶分类根据限制酶的结构、因子的需求切位与作用方式,可将限制行内切酶分为三种类型:第一型限制酶同时具有修饰及认知切割的作用;另有认知DNA上特定碱基序列的能力,通常其切割位距离认知位可达数千个碱基之远,并不能准确定位切割位点,所以并不常用。

第二型限制酶只具有认知切割的作用,修饰作用由其他酵素进行。

该酶可以识别长度4~6个核苷酸的回文序列,并在识别序列内切割双链DNA,是遗传工程上,实用性较高的限制酶种类。

第三型限制酶与第一型限制酶类似,同时具有修饰及认知切割的作用。

可认知短的不对称序列,切割位与认知序列约距24-26个碱基对,并不能准确定位切割位点,所以并不常用。

综上所述,Ⅱ类限制性内切酶是重组DNA技术的基本工具酶。

2. 粘性末端及平末端Ⅱ类限制性内切酶对双链DNA进行切割时往往可以产生两种不同的切割末端,分别是粘性末端和平末端。

a:沿着中轴线切口(即沿着DNA双链中对应的磷酸二酯键)切开,得到的就是两个平末端;b:在中轴线的两端切口切开,可在切口处留下几个未配对的核苷酸片段,即5’突出。

这些片断可以通过重叠的5‘末端形成的氢键相连,或者通过分子内反应环化。

因此称这些片段具有粘性,叫做粘性末端。

本实验利用EcoRⅠ和BamHⅠ对质粒进行双酶切,产生带有黏性末端的DNA片段。

3. 影响酶切的因素(1)DNA限制酶:包括限制酶的活性以及用量。

大多数限制酶贮存在50%甘油溶液中,以避免在-20℃条件下结冰。

当最终反应液中甘油浓度大于12%时,某些限制酶的识别特异性降低,从而产生星活性,更高浓度的甘油会抑制酶活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限制修饰系统简称 R/M系统 restriction modification
类似于免疫体系,他能够识别自己的DNA和外来 的DNA,并使外来的DNA降解。 由两种酶来控制:修饰的甲基转移酶和核酸限制 性内切酶。 当外源的含有限制性酶特定位点的核酸进入细胞 时,相应的核酸限制性酶就会将其解。但是菌体 内的很多核酸也同样含有这样的序列,这时特异 的甲基化酶就起作用了。甲基化酶在内源的部分 核酸还没被限制以前就被甲基化了,这种甲基化 核酸序列是限制性酶无法作用的。
酶切与连接
核酸酶:通过切割相邻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
二酯键,从而导致核酸分子多核核苷酸链发生水解 断裂的蛋白酶。 分两类: 1 核酸外切酶,从核酸链的一端逐个水解核甘酸的 核酸酶。 2 核酸内切酶,能够水解核酸分子内磷酸二酯键 的核酸酶。
一 核酸限制性内切酶与DNA分子的体外切割
(2)DNA甲基化的程度


核酸限制性内切酶是原核生物限制-修饰体系 的组成部分,因此识别序列中特定核苷酸的甲 基化作用,会强烈的影响酶的活性。通常从大 肠杆菌细胞中分离的质粒DNA,都混有特定核 苷酸序列的甲基化酶: 1 Dam甲基化酶,催化GATC序列中的腺嘌呤残 基甲基化。 2 Dcm甲基化酶,催化cca\tgg序列中内部的胞 嘧啶残基的甲基化。 所以在基因克隆中是使用了失去甲基化酶的大 肠杆菌制备质粒DNA。
机理:

1、ATP(NAD)与酶结合产生 E-AMP+ppi
即E(酶)+ATP→E-AMP+ppi

大肠杆菌DNA连接酶,E(酶)+NAD+→E-AMP +NMN(烟酰胺单核苷酸)
2、E-AMP上的AMP转移到DNA的 5'-PO4上使其活化 3、活化的5`-PO4与相邻的3`-OH作用形成3` -5`磷酸二酯键,并释放出AMP。但连接酶不能 连接单链,必须要有模板的存在。也不能连接3` -OH和5`-PPP以及DNA与RNA。在后滞链的 合成,DNA损伤的修复,重组及转座中DNA连接 酶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
1.简介 核酸限制性内切酶:是一种在特殊核甘酸序列处 水解双链DNA的内切酶 ,简称限制性酶。 限制性酶分三型:Ⅰ、Ⅱ、Ⅲ Ⅰ型酶结合于识别位点并随机的切割识别位 点不远处的DNA,而Ⅲ型酶在识别位点上切割 DNA分子,然后从底物上解离。Ⅱ型限制酶的限制 修饰系统分别由限制酶和修饰酶两种不同的酶组 成,它切割某一特异的核苷酸序列; 另一种为独 立的甲基化酶,它修饰同一识别序列。

B 平端DNA片断的连接
(1) 直接用T4ligase连接 (2) 同聚物加尾法 (3) 衔接物连接法
(1)直接用T4ligase连接
提高平末端连接效率常用措施 提高T4DNA连接酶浓度; 提高DNA片段浓度; 降低ATP浓度,以增强连接酶与DNA的结合; 加入多胺化合物,如亚精胺,降低DNA的静电排 斥力; 加浓缩剂,如大分子排阻物聚乙二醇(PEG)、 强水化物三氯化六钴等。


二、DNA连接酶与DNA分子的体外连接

核酸限制性内切酶将DNA分子切割为不同大小的 片断,然而要将不同来源的DNA片断组成新的杂 种DNA分子,还必须将他们彼此连接并且封闭起 来。
1.DNA连接酶

能够催化两个双链DNA片段相邻的5`端磷酸与3` 端羟基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它既能催化双链 DNA中单链切口的封闭,也能催化两个双链DNA 片段进行连接,是一种吸能反应,需要能源物质 NAD+或者ATP。DNA连接酶并不能连接两条单 链的DNA,被连接的DNA链必须是双螺旋DNA分 子的一部分。即封闭DNA缺口上的缺口 nick,而 不能封闭裂口gap 。DNA连接酶主要有两种:一 种是T4DNA连接酶,另一种是大肠杆菌DNA连接 酶。
(5 )限制性内切酶的缓冲液
缓冲液一般的组成部分包括:氯化镁、Tris-Hcl, 巯基乙醇或者二硫苏糖醇(DTT),牛血清蛋白 (BSA)等。 适合的二价金属离子浓度,通常为Mg离子。 适合的PH 通常为7.4左右。

限制性内切酶的星号活性
Ⅱ类限制酶虽然识别和切割的序列都是有特异性, 但是这种特异性受特定条件的限制,即在一定条 件下表现出来的特异性。条件的改变,限制酶的 特异性就会松动,识别的序列和切割都有一些改 变,改变后的活性通常称的二活性,而将这种因 条件的改变会出现第二活性的酶右上角角一个星 号表示,因此第二活性又称星号活性。概括起来, 诱导星号的因素有以下几种: 1,高甘油含量(>5%,v/v);2,限制性内切酶用量过高 (100u/ug DNA);3,低离子强度(<25mmol/L);4,高 ph(8.0以上);5,含有机溶剂,如DMSD,乙醇等, 6,有非Mg2+的二价阳离子存在(如 Mn2+,Cu2+,Co2+,Zn2+等)

例如:BamHⅠ和Bgl Ⅱ

BamHⅠ的识别序列 和切割位点:

Bgl Ⅱ的识别序列和 切割位点:
G↓GATC C C CTAG↑C
A↓GATC T T CTAG↑A
相连后,其序 再为原来的酶所切割。
3. 影响核酸限制性内切酶活性的因素
(2)同聚物加尾法

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它能够将核苷酸加到 DNA分子单链延伸末端的3`-OH基团上。当只加 入DNA,dATP和末端脱氧核苷酸混合反应物时 产生poly A的尾巴。 加入dTTP 产生poly T尾巴。 这样两个用互补基团延伸过的DNA和载体,就能 连接在一起(相当于有了个粘末端)。

例如,Hind Ⅲ切割结果形成5`单链突出的粘性末 端;而Pst Ⅰ切割结果却形成3`单链突出的粘性 末端。 (2)形成平末端 有些限制酶在识别序列的对称轴上切割,形成的 DNA片段具有平末端。例如HpaⅠ切割结果形成 平末端。




Hind Ⅲ的识别序列是: 5`…A ↓ AGCT T…3` 3`…T TCGA ↑ A…5`




影响连接效率的因素: A ATP 浓度 B 连接酶浓度 C 反应时间 D insert和vector的比值 E 连接温度 其中连接温度是影响连接效率的最重要的因素。
2.几种连接方式
A 用粘性末端DNA片断的连接 B 平端DNA片断的连接
A 用粘性末端DNA片断的连接
用特定限制性内切酶酶切过的质粒载体与以相同 酶酶切过的具有粘性末端的DNA片断连接。 载体可能自发的环化,这时可以用碱性磷酸酶处 理酶切过的质粒载体,移去末端的5`磷酸基团, 这样质粒载体就不能自发的环化了。而DNA片断 在与这种载体连接后,会留下一个3`-OH和5`-OH 的缺口,这种情况下仍然可以导入宿主菌。这种 分子在宿主菌中完成缺口的修复。
HpaⅠ的识别序列是: 5`…G ↓ TTAA C…3` 3`…C AATT ↑ G…5`
(3)限制片断末端的连接作用 许多种限制酶切割DNA分子形成的短片断能 够自发的重新环化起来。如果环化分子加热后又 会重新线性化。但是,如果马上使用连接酶处理, 使他们的3-OH基团和5—P基团之间封闭起来, 环化就是永久的了。 连接分为:分子间连接和分子内连接。
(3 )酶切消化反应温度

酶切标准温度是37℃,但是某些特殊的酶最适合 温度是例外的,比如SmaⅠ是30℃。 过高或者过低的温度会使内切酶失去活性。

(4) DNA的分子结构

DNA分子的不同构型对限制性内切酶的活性也有 很大的影响。当DNA分子为线性的时候最容易, 当DNA分子存在二级结构的时候,酶切的活力就 会大大降低。
(3) 衔接物连接法
衔接物:指合成的两条互补的寡核苷酸,使其配 对后一端为平末端,另一端为为黏性末端,或两 端为不同的黏性末端的片段。 衔接头可以使DNA片段的平末端转变为黏末端, 或由一种黏末端转变为另一种黏末端,并且无需 用限制酶切。 例如:EOCRI-SMAI平末端衔接物 5`…AATTCCCGGG…3` 3`…GGGCCC…5`

2.Ⅱ型限制性内切酶的基本特性
Ⅱ型限制性内切酶的识别序列通常由4~8个碱基 对组成,它们具有二重旋转对称轴,这些碱基对 的序列呈回文结构。所以限制酶切割DNA后,均 产生含5`磷酸基和3`羟基的末端。限制酶作用所 产生的DNA片段有以下两种形式: (1)形成黏性末端 不在识别序列的对称轴上切割,而是交错切割结 果形成的DNA限制片段具有黏性末端。
(1)DNA 纯度 (2)DNA甲基化的程度 (3)酶切消化反应温度 (4)DNA的分子结构 (5)限制性内切酶的缓冲液
(1)DNA 纯度




污染在DNA制剂中的某些物质,例如:蛋白质、 酚、酒精、异丙醇、EDTA、高盐离子等。所以 在纯化过程中,空摔一定要时间充足,要彻底; 用微碱的TE洗脱; 提高限制内切酶的用量; 延长酶切时间; 扩大酶切体积,使潜在的抑制因素被相应的稀释。

同裂酶和同尾酶
同裂酶是指一些来源不同的限制酶识别位点和切 割位点的核苷酸靶序列完全一样。产生同样的切 割,形成同样的末端。 同尾酶对应一类限制酶,他们虽然来源各异,识 别的靶序列也各不相同,但都产生相同的粘性末 端。但两种同尾酶切割形成的DNA片段经连接后 所形成的重组序列,不能被原来的限制酶所识别 和切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