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动作发展教育的原则

合集下载

0-3岁婴幼儿动作发展与教育

0-3岁婴幼儿动作发展与教育

0-3岁婴幼儿动作发展与教育婴幼儿期是一个人在生命早期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对儿童的身体、认知、情感和语言的发展都非常重要。

在这个时期,婴幼儿会逐渐习得一系列的基本动作和技能,这些动作和技能的习得是婴幼儿身心发展和运动放大的重要组成部分。

0-3岁的婴幼儿期是一个较为特殊、重要而微妙的时期。

这个时期宝宝的身体、神经、心理和审美的能力正处于发育的关键时期,因此其动作发展非常重要。

婴幼儿时期的运动从出生起就开始,从掀动和吮吸到匍匐、坐立、爬行、走路等都是一步步的发展。

在动作发展中,婴幼儿需要经过一系列的阶段,从而构建起身体与神经系统的结构,并且逐渐建立起对外界事物的认知。

婴幼儿的动作能力在0-3岁期间不断发展,初时为无控运动,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发展为有目的的运动,最终形成对复杂物体的操作和对情境的解决能力。

因此,在该年龄段内,需要重视对婴幼儿的动作教育,以更好地促进其身体的发展、学习成果、语言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0-6个月阶段:控制身体位置和力度在出生初期,婴幼儿仅有极度简单的动作。

这一时期宝宝的运动主要以无控活动为主,如抓握、运动腿部、周围观察、吸吮和牵引机体。

婴幼儿通过这些无意识的动作将自己的身体和外界联系起来。

在0-3个月期间,运动控制主要是头部和上肢,此时的协调能力和视觉反应还不够完善。

在3-6个月阶段,婴幼儿的活动范围逐渐扩大,逐渐学会翻身,积极尝试四肢用力上下撑起自己的身体。

此时宝宝需要进行大量的侧卧、平挺、俯卧等丰富的姿势训练,以发展全身的肌肉和协调能力。

在这一时期,家长可以在宝宝的沙发或床上放置玩具,让宝宝俯卧在床上,尝试拾起物品。

这可以促进宝宝手眼协调以及上肢肌肉的控制发育。

6-12个月阶段:独立爬行,学会坐立在6-9个月阶段,暴冲式向前爬行逐渐成为婴幼儿最喜欢的运动之一。

这一时期家长可以在地上铺一条儿童爬行毯,让宝宝在上面自由爬行探索。

此时宝宝的手的协调能力得到很大的提升.在6-12个月阶段,婴幼儿逐渐学会坐起、站立并行走。

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训练原则和注意事项——讲义

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训练原则和注意事项——讲义

一、问题导入
儿童智力发展理论的奠基人之一皮亚杰从发现认识论认为:“婴幼儿智力起源于动作,通过动作组织结构不断分化、组合与相互协调,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可见动作是婴儿“智慧大厦”的砖瓦。

婴幼儿年龄越小,动作可塑性就越强,婴幼儿运动得越早、练习得越多、发展就越好,早期的全身运动使婴幼儿神经系统活动灵敏度增加。

因此重视婴幼儿动作的发展训练至关重要,那么进行婴幼儿动作发展训练的原则和注意事项是什么呢?
二、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训练原则
1. 循序渐进原则,任何一个婴幼儿粗大动作的发展过程都是遵循抬头、翻身、坐、爬、站、走的顺序。

婴幼儿粗大动作练习必须遵循这个发展顺序,不可随意选择。

2. 适宜性原则,婴幼儿处于发育阶段,精力有限,练习时间过长,容易疲劳,收效不好,所以一次训练时间不宜太长,由于个体存在差异,以婴幼儿不感觉疲劳为宜。

3. 趣味性原则,在进行大动作训练时。

除了达到动作发展的目的,还需要培养婴幼儿对动作的乐趣体验与成人合作游戏的快乐,所以在进行训练时要尽量营造快乐的游戏氛围。

三、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训练注意事项
1.训练婴幼儿动作技能要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
2.选择的训练项目要适合婴幼儿的年龄特点;
3.粗大动作的训练中要注意上下肢同时进行刺激;
4.粗大动作训练应做到时间短次数多;
5.粗大动作训练时要关注婴幼儿的情绪和表情,大人随时用表情和语言跟婴幼儿沟通。

在婴幼儿成长中,家长要多关注婴幼儿粗大动作的发展,遵循“三原则”和“五注意”来保障婴幼儿粗大动作的发展。

第五章 0-3岁婴幼儿动作发展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第五章 0-3岁婴幼儿动作发展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二)精细动作的发生和发展
3、其他动作的变化
串珠游戏-搭建游戏-折纸
(一)精细动作的含义
粗大动作一般指个体凭借手以及手指等部位
的小肌肉或小肌肉群的运动。
包括:抓、握、写字等
第五章
婴幼儿动作发展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第四节 0-3岁婴幼儿基本动作的发展 三、精细动作的发展
(二)精细动作的发生和发展 1、抓握的变化 抓握反射-有意识抓了后扔掉-双手搭在一起-碰触-原 始抓握-真正的抓握-五指抓握-两指抓握
(2)条件反射提高了动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第五章
婴幼儿动作发展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第四节 0-3岁婴幼儿基本动作的发展
一、先天反射性动作的发生与发展 2、非条件发射动作与条件发射动作之间的关系 区别: (1)条件反射是由于信号刺激引起的反射 (2)非条件反射与生俱来,恒久不变。条件反射是
后天习得,可以消失和改变的。
第五章
婴幼儿动作发展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第四节 0-3岁婴幼儿基本动作的发展
一、先天反射性动作的发生与发展 (二)主要先天反射性动作的发生和发展
1、原始反射动作
(3)摩罗反射:该反射出生后4个月左右消失
(4)巴宾斯基反射:在4-6个月的新生儿身上显著反应。一
般6-18个月后会逐渐消失。2岁之后会出现与成人相同的 足跖反射。
《婴幼儿运动能力培养》
第五章
婴幼儿动作发展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第一节 0-3岁婴幼儿动作发展的规律 一、从整体动作到分化动作 二、从上部动作到下部动作 三、从大肌肉动作到小肌肉运动
四、从中央部位动作到边缘部位动作
五、从无意动作到有意动作
第五章
婴幼儿动作发展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第二节 0-3岁婴幼儿动作发展的顺序 一、手和手指操纵物体的顺序 根据格赛尔的研究 1、5个月 可以拿起来积木(无意识) 2、6个月 同时弯曲手指抓积木,并可以换手

《婴儿动作指导活动设计与组织》课程标准

《婴儿动作指导活动设计与组织》课程标准

《婴儿动作指导活动设计与组织》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一)课程性质婴儿动作指导活动设计与组织是学前教育专业亲子教育方向的必修课程,是校园合作开发的基于工作任务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

通过此课程学习,培养学生对婴儿科学的动作活动设计与组织指导的技能,形成成科学的教育理念,为将来的早期教育工作奠定基础。

实现我系培养培养具有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和先进的幼儿教育理念,掌握较系统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具有较强的保育能力、活动设计与组织能力、反思与自我发展能力,善于沟通与合作、勇于创新、身心健康的早期教育教师的目标。

(二)课程定位该课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动作指导活动理念与设计与组织指导的技能,形成成科学的教育理念,为其将来的亲子教育工作奠定基础。

该课程以教育学、普通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学前卫生学、学前儿童游戏、儿童教育关键期理论与实践等课程为基础。

同时又是学生的见习、顶岗实习的基础。

(三)课程设计思路基于早期教育教师工作岗位的需求,针对早教工作特点,设计学习情景,实施“课堂+指导活动实践”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实现教学内容与工作内容相融通、教学情景与工作情景相融通的学岗直通人才培养模式。

本课程以指导活动实际工作任务需要为目标,设计动作活动设计与指导的教学内容。

帮助学生了解婴幼儿动作指导教育活动的价值与意义,掌握早期教育的基本理念与动作指导活动设计的基本原则与步骤方法,使学生在早教教育工作中能依据婴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适宜的开展组织和指导活动。

同时本课程有助于学生考取幼儿园教师资格证及早期教育指导师岗位证。

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促进学生高端就业、光彩就业。

本课程内容的设置以适度、科学、针对性为原则,内容的选取以早教机构活动内容为依据,把课程内容分为理论模块和实践模块。

共36课时,其中理论18课时、实践18课时。

二、课程目标(一)课程工作任务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本课程的学习能使学生了解动作指导活动的涵义、对婴幼儿发展的价值。

幼儿动作发展的规律和幼儿动作发展的意义【精选文档】

幼儿动作发展的规律和幼儿动作发展的意义【精选文档】
体验。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同学们听讲较为认真,表现较为优异,但是个别人总是会思想开小差,
希望这种现象以后尽量少出现。
(六)作业布置
1,幼儿动作发展的意义何在?
2,幼儿动作发展的规律是什么?
授课日期
班级
课题:幼儿动作发展的规律和幼儿动作发展的意义
教学目的要求:要求学生掌握幼儿动作发展的规律以及发展的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对概念和知识点的掌握
授课方法:讲授
教学参考及教具(含多媒体教学设备):教科书
授课执行情况及分析:
本节课同学们认真听讲,完成较好!
板书设计或授课提纲
幼儿动作发展的规律和幼儿动作发展的意义
幼儿时期发展起来的运动能力起了重要作用。
在婴儿时期,是转头抬头的动作,使其最早将视觉与听觉刺激联合起来,儿童
早期多种感知觉联合活动的经验极其重要,他可以促进大脑相应功能的发展,更
有效的处理外部传来的各种信息,从而对外部刺激作出恰当的反映.
3,促进对“自我”的认识
认识自己是与认识世界同等重要的,在这两者的基础上,才能完成人与外界相
2,促进多种感知觉的联合
人有多种感觉通道,确不能单独依靠其中哪一种,必须将所有的感觉通道都利
用起来,才能得到最佳的发展效果。比如,要学习一个心得词,不仅要听到他的
发音,还要看到他所代表的物体,或者经历他所表示的含义的事情,最后还要亲
口去说这个词,这个过程包括了听觉、视觉、运动觉的使用,在这个过程中,婴
干的运动能力,然后才渐渐熟练地长我精细运动技能,主要是头部活动的技能。
3,从笨拙到灵巧的发展
婴儿时期,各种主要的动作形式都出现了,入抓握、走跳、跳跃、抛接等,每
种动作不是一开始就能达到熟悉的水平,而是在不断地联系、运用的过程中逐渐

《婴幼儿动作发展与教育》课程标准

《婴幼儿动作发展与教育》课程标准

《婴幼儿动作发展与教育》课程标准《婴幼儿动作发展与教育》是一门专注于研究婴幼儿动作发展和教育的课程。

本课程将深入探讨婴幼儿动作发展的规律、影响因素以及如何通过科学的教育方法促进婴幼儿的动作发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婴幼儿动作发展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能够有效地指导婴幼儿的父母或其他照顾者进行动作教育。

理解婴幼儿动作发展的基本理论和规律,掌握各年龄段婴幼儿的动作发展特点。

掌握促进婴幼儿动作发展的教育方法和技巧,能够为不同年龄段的婴幼儿设计合适的动作游戏。

了解婴幼儿动作发展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能够为婴幼儿提供必要的动作指导。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

婴幼儿动作发展基本理论:介绍婴幼儿动作发展的基本概念、规律和影响因素。

婴幼儿动作发展特点:详细介绍各年龄段婴幼儿的动作发展特点,包括身体姿势、肌肉运动和手眼协调等方面的内容。

促进婴幼儿动作发展的教育方法:介绍针对不同年龄段婴幼儿的动作教育方法和技巧,包括亲子互动、引导游戏和日常生活动作训练等。

婴幼儿动作发展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法:针对婴幼儿动作发展中常见的问题,如发育迟缓、姿势异常等,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法。

实践操作:学生需完成一系列实践任务,包括设计婴幼儿动作游戏、观察和分析婴幼儿动作发展中的问题等。

本课程的评价将采用多种形式,包括期末考试、实践任务评价和平时表现等。

其中,期末考试将主要考察学生对婴幼儿动作发展基本理论和教育方法的掌握程度;实践任务评价将重点考察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平时表现将主要考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课堂参与情况。

综合以上各项评价,以全面评估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效果。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本课程既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也重视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全面掌握婴幼儿动作发展和教育的知识和技能。

个体差异:本课程不同年龄段婴幼儿的个体差异,指导学生如何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动作教育和指导。

概述婴儿大动作,精细动作的发展规律

概述婴儿大动作,精细动作的发展规律

概述婴儿大动作、精细动作的发展规律世界卫生组织在《儿童成长发育手册》中提到,“从出生到5岁是人生中最重要的生长发育时期,也是大脑发育的黄金时期”。

在这个时期,婴幼儿的大动作和精细动作的发展规律尤为重要。

了解这些发展规律不仅有助于家长更好地关注孩子的成长,也对教育者和医学专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大动作的发展规律大动作,是指婴儿运动系统的整体协调、动作力度和速度等活动。

在婴幼儿期,大动作的发展经历了一系列阶段,对于孩子未来的生活和学习具有重要的影响。

1. 基础动作的建立(0~3个月)在出生后的头几个月,婴儿主要通过伸展、蜷曲、翻身等基本动作,逐渐建立起自己的大动作基础。

这一阶段的动作发展是孩子体验外部世界和自我身体的重要途径。

2. 扶物站立与自由站立(4~12个月)随着大脑和肌肉的发展,宝宝开始尝试扶物站立,然后逐渐学会自由站立。

这一阶段的大动作发展,是婴幼儿建立自身平衡感和运动能力的关键时期。

3. 爬行、行走与奔跑(12~24个月)进入这一阶段,孩子的大动作水平开始迅速提升。

他们逐渐掌握了爬行、行走甚至奔跑等动作技能,这也标志着孩子的运动系统开始进入较为成熟的阶段。

4. 运动技能的完善(2~5岁)随着芳龄的增长,孩子的大动作技能不断完善。

他们能够熟练地进行跑跳、投掷等动作,也能够更好地控制自己的身体,完成更为复杂的动作任务。

二、精细动作的发展规律精细动作,是指婴幼儿手部和眼部协调的动作,包括抓握、转动、执置等细致的操作。

对于孩子的日常生活和学习来说,精细动作发展同样至关重要。

1. 握抓动作的建立(0~6个月)在出生后的最初几个月,宝宝开始学会握抓动作,他们能够将手部伸向目标物,并试图用手掌抓取物品。

这一阶段的精细动作发展,是婴儿认知和运动能力发展的重要基础。

2. 抓取与转动(7~12个月)随着大脑的发育,宝宝开始学会使用拇指与其他手指协调抓取物品,并尝试进行转动、摇晃等动作。

这一阶段的精细动作发展,是孩子逐渐掌握使用手部进行精细操作的关键时期。

婴幼儿动作发展的规律

婴幼儿动作发展的规律

婴幼儿动作发展的规律
婴幼儿期是人类生命发展的关键时期之一,也是人类运动发展的重要阶段,婴幼儿的动作发展规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姿势的发展
婴幼儿出生后,一开始只能躺着或依靠成人支撑,逐渐发展到能够自主坐起、站立,最终能够独立行走、奔跑等。

2.动作的发展
婴幼儿出生后,最初的动作非常笨拙,逐渐发展到能够翻身、翻滚、爬行、爬立、跳跃、投掷、抓握等,最终能够完成复杂的动作任务,如打球、跳绳、游泳等。

3.精细动作的发展
随着年龄的增长,婴幼儿的精细动作逐渐发展。

最初,他们只能用手指捏、握,逐渐发展到能够进行简单的手指协调动作,如拍手、捏脚趾,最终能够进行复杂的手指活动,如写字、弹琴等。

4.动作能力的整合
婴幼儿动作发展的规律也包括动作能力的整合。

这是指婴幼儿通过
学习和练习,能够将不同的动作组合起来,形成更复杂的动作技能,如跳舞、运动会上的表演等。

婴幼儿动作发展规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有适当的刺激和训练,才能促进其发展。

家长应该给予孩子足够的关注和照顾,适时引导孩子进行各种运动和活动,以促进他们的动作发展。

同时,也需要注意孩子的安全,避免因不当运动而导致意外伤害。

婴幼儿动作发展训练-ppt课件

婴幼儿动作发展训练-ppt课件

跑(追逐跑、障碍跑)、跳(原地 跳、向前跳)、
投掷、玩运动婴 儿 作 展训(练荡秋千、
13
婴儿大动作发展的规律
l大多数婴儿的动作技能发展呈现相同的顺 序并出现在大致相同的年龄。动作发展的 顺序表现为:
l由全身性的、笼统的、散漫的,以后逐渐 分化为局部的,准确的,专门化的。
• 由身体上部到下部的发展 抬头.翻身.坐.爬.站.行走
• 2、 必须在大动作的发展的基础上精细动作才能得到发展。
• 3、 精细动作的训练要结合日常生活进行,做到生活化、
具体化。
婴幼儿动作发展训练
36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婴幼儿动作发展训练
37
能发育有关,且与脊髓和肌肉的发育密切相关。
婴幼儿动作发展训练
32
影响婴儿精细动作训练的因素
• 抚养人因素 • 抚养人的耐心细致示范,对婴儿精细动作的发展有促进作用 • 父母抚养人婴儿精细动作发展的水平优于非父母抚养人的婴儿 • 父母的学历水平较高的婴儿精细动作发展水平优于父母的学历水
平较低的婴儿
婴幼儿动作发展训练
➢姿势的感觉动作控制 姿势控制涉及到神经肌肉系统和感觉系统之间连续且动态的相
互作用,它是很多动作技能发展的根本条件。
婴幼儿动作发展训练
11
令 b. 婴儿移动的发展
➢爬行(Crawling)
爬行是在俯卧位时手臂和腿的交互动作。虽 然爬行是预先适应时期一个普遍存在的动 作里程碑,但有些健康婴儿可能在发展独 立行走前不会出现爬行。
7
令要充分保证儿童的游戏和户外活动时间,使
他们获得充分的感知运动经验,并在此基础 上自然掌握“复杂的动作技能和动作和运动协 调能力”,获得整体运动协调和精细运动协调,

婴幼儿精细动作发展的规律

婴幼儿精细动作发展的规律

婴幼儿精细动作发展的规律
1. 手掌握力发展阶段:出生后的1-2个月,婴儿的手掌握力比
较弱,只能握住物体,但不能够松开。

随着时间的推移,婴儿的手掌握力逐渐增强,可以将手中的物体抓涵各种玩具。

2. 大运动协调阶段:3-6个月,婴儿开始有了坐立自如的能力,并且能够进行简单的手脚协调动作,例如抓物并放入嘴中。

3. 粗大运动和精细运动协调阶段:6-9个月,婴儿开始进行更
复杂的运动。

他们可以轻松地坐下,趴下,爬行和站立。

同时,婴儿的手部协调能力也在不断提高,他们可以将小物体塞入口中。

4. 手指运动发展阶段:9-12个月,婴儿的手指能力得到了显
著的提高。

他们可以使用拇指和食指进行精细的操作,例如捏住小物体,放入小果子等。

5. 目光和手指运动协调阶段:12-18个月,婴儿学会了使用眼
睛和手指协调操作,例如玩拼图和搭积木。

6. 绕指运动发展阶段:18-24个月,婴儿开始绕弯曲的物体进
行操作,例如旋钮和开关。

总的来说,婴幼儿精细动作的发展是一个阶段性的过程,需要不断的训练和刺激。

家长可以通过给予婴儿适当的玩具并进行各种有益的互动来促进婴幼儿的精细动作发展。

婴幼儿动作发展遵循的原则

婴幼儿动作发展遵循的原则

婴幼儿动作发展遵循的原则1. 头尾原则(由上至下的发展)儿童最早发展的动作是头部动作,其次是躯干动作,最后是脚的动作。

儿童最先学会抬头和转头,然后是翻身和坐,接着是使用手和臂,最后才学会腿和足的运动,能直立行走和跑跳。

任何一个儿童的动作发展总是沿着抬头→翻身→坐→爬站→行走的方向成熟的。

2. 将近离原则(由中心向边缘的发展)儿童动作发展从身体中部开始,越接近躯干的部位,动作发展越早,而远离身体中心的肢端动作发展较迟。

以上肢动作为例,肩头和上臂首先成熟,其次是肘、腕、手,手指动作发展最晚。

下肢动作也是如此。

3. 大小原则(由粗壮动作向细致动作的发展)生理的发展从大肌肉延伸到小肌肉,因此儿童先学会大肌肉、大幅度的粗动作,以后才逐渐学会小肌肉的精细动作。

新生儿只可以弥漫性的“臂舞腿蹈”,4、5个月的婴儿林宏吉面前放著的玩具往往不是用手,而是用手臂甚至整个身体。

随着神经系统和肌肉的发育,加之儿童大量的自发性练,动作逐渐分化,儿童已经开始自学掌控身体各个部位的小肌肉的动作。

他们在身体某部分受提振后能够掌控仅由有关部分做出适当的动作反应,而遏制身体其余部分的动作,并使反应更加专门化。

儿童用手执铅笔自如地一笔一画地写字,往往迟至6、7岁就可以努力做到。

二、动作发展对心理发展的重要意义(1)首先,从心理的起源与发展来看,动作对于个体早期心理发展有著广为而深刻的影响;在个体思维、智力的出现过程中,动作起至着决定性的促进作用。

(2)其次,从个体心理的发展历程上看,个体的心理发展是由外逐步内化的,而动作是个体心理不断内化的基础,并为个体内化的心理活动提供丰富的素材,使个体心理的内化过程得以持续进行。

(3)最后,从个体心理发展的生理基础以及心理各个具体内容方面的早期发展来看,动作做为主体能动性的基本表现形式,在个体早期心理发展中起至着关键的建构促进作用,它并使个体能积极主动地构筑和参予自身的发展。

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①动作对于大脑的发育具有促进作用。

育婴师婴幼儿粗大动作发育规律(附表)

育婴师婴幼儿粗大动作发育规律(附表)

婴幼儿粗大动作练习一.婴幼儿粗大动作的范围:0--3 岁婴幼儿粗大动作基本包括抬头、翻身、爬、坐、走、跑、跳、攀登、平衡、投掷等。

二.婴儿粗大动作练习的意义:1.强婴幼儿的体质和机能:能促进婴幼儿机体的新陈代谢,改善呼吸系统、循环系统以及神经系统等生理功能,增强人体健康。

2.促进婴幼儿的生长发育:有助于婴幼儿的骨骼生长。

充分利用阳光和空气的自然因素,能有效的促进婴幼儿的骨骼强壮,身体长高。

3.展婴幼儿的认识潜能、社会行为和良好性格:鼓励婴幼儿坚持参加动作练习,在玩的过程中,小伙伴相互模仿,共同活动,并不断尝试各种活动方式。

三.培养目标:1.学会抬头、翻身。

2.学会四肢协调爬行。

3.学会直立和行走。

4.学会跑。

5.学会跳越。

6.学会攀登。

7.学会玩球类游戏。

四.婴幼儿粗大动作练习的原则:1.循序渐进原则:婴幼儿粗大动作练习要按粗大动作发展的时间顺序和粗大动作技能发展程度有序进行,无法随意选择,更不会跳跃式进行。

2.适宜性原则:婴幼儿处于发育阶段,精力有限,练习时间过长容易疲劳,收效不好。

一般情况下新生儿一次练习5-10min, 以后逐渐增加时间,最多不超过 30min。

3.趣味性原则:婴幼儿粗大动作技能练习时,要努力创造一种快乐的气氛,使婴幼儿感受到运动的乐趣。

4.安全性原则:育婴师要始终全身心的参与、观察、照顾婴幼儿,确保环境的安全、运动设施的安全、游戏方法的安全,切实保障婴幼儿在动作练习过程中的安全。

婴幼儿粗大动作发育规律:运动项目月龄粗大动作发育新生儿俯卧位能抬头 1-2 °抬头 3 月抬头较稳4 月抬头很稳,并能自由转动5 月从仰卧翻到俯卧翻身6 月从俯卧翻到仰卧5 月靠背坐时腰能伸直6 月两手向前撑住后能坐坐7 月独坐时身体略向前倾8 月独坐稳,并能左右转身手支撑胸腹,使身体离开床面并能7-9 月原地转动爬8-9 月用上肢向前爬10-12 月爬时手膝并用8 月搀扶时能站立片刻立11 月独立站立片刻10 月扶着两手向前走走15 月独走很稳18 月跑、倒退走、爬楼梯24 月并足跳,单足独立 1--2s 跳30 月单足跳 1--2 次。

儿童动作的发展

儿童动作的发展
理论观点: • 生物都有维持自身生存的能力,高级生物生存能力更 强,并有维持生存之外的剩余精力,游戏是一种出路。 • 儿童在日常生活中耗费的精力较少,较多的富余精力 必须从体内发散出去,否则就像不透气的蒸锅那样会 爆炸,游戏便是宣泄剩余精力、保持健康的最佳通道。
3、生活预备说
代表人:德国 格鲁斯 K·Gross
2、从大到小
这是指儿童最初发展起来的是与大肌肉相联系的动作。如儿童手的 动作的发展,先发展的是与手臂大肌肉相联系的伸臂,以后逐渐发展 起来与手指小肌肉相联系的抓、握、拿等动作。
3、从简单到复杂
儿童最初的动作,是身体个别部分的简单动作,如伸伸手、踢踢 脚、转头等,逐渐发展到同时转头、伸手、手眼协调的拿取物体,进 一步发展到能从事由多种动作组成的游戏活动。
(一)抓握动作发展过程 1、 抓握反射(0~3个月) 2、前抓取行为 3、尺骨抓握(4~6个月) 4、钳形抓握(1岁左右)
三岁前儿童手的动作发展顺序
四、动作发展对心理发展的意义 (一)个体心理的起源与动作密切相关。 (二)动作在心理发展由外到内的内化过程中起关键性作用。 (三)动作作为主体能动性的基本表现形式,在个体早期心 理发展中起着重要的建构作用。 1、动作对大脑的发育具有促进作用。 2、动作使个体的感知觉精确化。 3、动作是的婴幼儿的认知结构不断改组和重建 4、动作促进个体自主性独立性的发展,并对其情绪、社会 知觉、自我意识产生重要影响。
三、动作发展的一般进程
(一)行走动作的发展变化
儿童行走动作的发展要经历爬行、站立和行走。
七个月,试着爬行,主要依靠膝盖和大腿的移动。八个
月,匍匐爬行,腹部贴地,用腹部手臂带动身体和两腿
前进;扶着能站立。10个月,用手和膝盖爬行。身体

婴幼儿动作能力培养原则

婴幼儿动作能力培养原则

婴幼儿动作能力培养原则
婴幼儿动作能力培养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刺激性原则:为婴幼儿提供各种刺激,如通过玩具、游戏等方式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促进其动作发展。

2. 操作性原则:鼓励婴幼儿主动操作各种玩具和游戏,通过实践来培养他们的动作能力。

3. 递进性原则:随着婴幼儿的成长,逐渐提高动作难度,如从简单的搭积木到复杂的拼图游戏,以适应其发展需求。

4. 生活化原则:将动作能力的培养与日常生活结合起来,如在吃饭时学习使用筷子、在洗澡时学习洗手等,使学习与生活紧密相连。

5. 个体化原则:每个婴幼儿的动作发展速度和水平都有所不同,因此需要根据其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培养计划。

6. 安全性原则:在培养婴幼儿动作能力的过程中,要确保环境的安全,避免因不适当的动作或危险物品造成的意外伤害。

7. 持续练习原则:动作能力的培养需要持续的练习和巩固,应鼓励婴幼儿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动作活动。

8. 适度挑战原则:为婴幼儿提供略高于其现有能力的动作挑战,激发其潜能,促进其动作的进一步发展。

9. 及时反馈原则:对婴幼儿的进步和表现给予及时的肯定和反馈,增强其自信心和学习动力。

10. 整体发展原则:注重婴幼儿动作能力的全面发展,包括大动作、精细动作等,以促进其整体协调性和平衡性。

遵循以上原则,结合婴幼儿的实际发展状况和兴趣爱好,进行有针对性的动作能力培养,将有助于其健康成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愉悦性原则
• 自己比较熟悉的运动,能够熟练操作的运动; • 难度适中的新鲜运动,即有一定的挑战性但危险性较小的运动; • 能获得成就感的运动; • 有一定趣味性的活动。
五、适宜性原则
• 遵循适度性原则,不宜让婴幼儿长时间(一般以不超过10分钟为宜) 进行某种单训练活动;
• 不宜进行大强度的动作训练; • 在动作发展教育中,一定要遵循从易到难,从六、安全性原则
• 营造一个清洁、安全、温 馨的家庭式环境;
• 精心选择进行动作训练的 器械、材料。
谢谢
运动得越晚,练习得越少,发展就越有可能滞后; • 二是婴幼儿的性格气质。一般情况下,乐观活泼的婴幼儿经常运动,
动作发展比较好,而内向胆小的婴幼儿,多数情况下运动比较少, 因而能力相对比较弱。 • 注重个体差异,因人而异,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指导
三、顺序性原则
婴幼儿动作发展的教育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婴幼儿动作发展与指导
婴幼儿动作发展教育的原则
一、成熟准备原则
• 个体的发展取决于成熟; • 未达到成熟阶段就学习,难以达到真正的学习目的; • 在婴幼儿的动作发展教育活动中,要把握其动作发展规律及特点,观察
了解其动作发展实际水平,切不可盲目训练,更不可人为拔高。
二、注重个体差异原则
• 个体差异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 一是运动经验的不同:动得越早,练习得越多,发展就越好;相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