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部编物理八年级上册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知识点+例题)(解析版)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1章《声现象》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讲义(知识点总结+例题讲解)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①人说话、唱歌靠声带的振动发声;②婉转的鸟鸣靠鸣膜的振动发声;③清脆的蟋蟀叫声靠翅膀摩擦的振动发声。
(1)固体、液体、气体振动都可以发声;(2)自然界中凡是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但是不能说振动停止,声音也消失(回声)。
因为振动停止,只是不再发声,但是原来所发出的声音还在继续向外传播并存在。
2.声源:物理学中把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3.介质: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介质,气体、液体、固体都是介质。
4.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5.声是以声波的形式向外传播的。
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振动的物体发出声音,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例题1】如图所示小华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而不直接观察音叉是否振动的原因是。
当小华用手捂住正在发声的音叉后,小华(填“能”、或“不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
【答案】音叉振动幅度小;不能;振动停止,发声就停止。
【解析】小华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而不直接观察音叉是否振动的原因是音叉振动幅度小;当小华用手捂住正在发声的音叉后,小华不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振动停止,发声就停止。
【变式1】如右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被弹开。
这个实验是我们在学习《声现象》一章时经常做的实验,它说明了( )A.发声的音叉正在振动B.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D.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最快【答案】A【解析】正在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多次被弹开,说明音叉在振动,从而说明声音是由音叉的振动产生的,因此,本探究实验是研究声音产生原因的。
【例题2】上课铃响了,同学们迅速回到座位,铃声是由物体 产生的:课堂上同学们听到老师讲课的声音是通过 传入耳朵的。
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收 获
一、知识:(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 声速) 二、方法:(实验探究的方法、微小量 放大法、控制变量法) 三、能力:(提出问题、动手实验、分 析归纳得出结论) 四、科学探究必须实事求是。
声音的传播需要一定的时间,声音 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做声速。声音在 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是不同。
空气中的声速 V声=340m/s
与声速大小有关的因素:
1、与介质种类有关 2、与介质的温度有关
3、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
课堂练习
一、敲锣时,锣声是 锣面 的振动而产生的; 当用手按住锣面时,由于锣面的 振动 停止, 锣声也就消失了。
水可以传播 声音
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传播。
猜想 真空能否传播声音?
如果连空气播需要介质。 2.真空不能传声。
声音是以什么 样的形式在介质中 传播的?
水波的形成与传播:
声音的传播:
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 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以 波的形式传播的。
三、声速
木
材
木材可以传 实验的学生 播声音
花样游泳运动员,当她的耳朵在水中时还 是通过音乐的节奏,才能使自己的动作和其 他队员保持一致协调的。
二、声音的传播
发声体 声 带 发声体与听声者 间的物质 空 气 听声者 学 生 结 论
空气可以传播 声音
敲击桌面 的地方
木
材
实验的学生
木材可以传播 声音
扬声器
水
运动员
发声体 发声体与听声者 间的物质 听声者 结 论
声 带
空 气
学 生
空气可以传 播声音
2.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第二章 声现象第1节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提高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并学习初步的研究方法。
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3、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4、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并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中蕴含的道理。
学习重点、难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学习难点: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
知识点一、声音的产生1.声音的产生(1)声源:我们通常把振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敲锣锣鸣是锣面振动;打鼓鼓响是鼓面在振动;歌唱家是歌唱家的声带振动;小提琴独奏是琴弦在振动;吹唢呐是唢呐内的空气柱在振动。
蝈蝈鸣叫 是靠翅膀摩擦振动发声。
锣面、鼓面、声带、琴弦、空气柱、翅膀就是声源。
(2)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用手按住发音 的音叉,发音也停止。
(3)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但许多发声体的振动并不明显,不容易观察和找到,必须借助轻小的物 体将这些发声体的振动进行“放大”才容易找到声源。
例题讲解:例1、以下几种乐器中,关于其发出乐音的物理原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锣 ②二胡 ③钢琴 ④长号A.锣是通过打击锣面,带动空气振动而发声的B.二胡是通过弦的振动而发声的C.钢琴是通过打击木板表面而发出乐音的D.长号发声时,管壁和空气都没有振动解析:以上几种乐器的发生原因分别为:锣:锣面振动;二胡:弦的振动;钢琴:琴弦片的振动;长号: 空气柱的振动。
答案:B例2.小丽等同学探究声是怎样产生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将系在细线上的乒乓球靠近音叉。
(1)当小丽同学用小锤敲击音叉的时候,既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又能观察到____________,通过实验现象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
(2)乒乓球在实验中起到什么作用?这种思维方法叫做 (选填“等效法”“控制变量法”“放大法”或“类比法”)。
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课件)

声源
正在发声的物体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声源
鸟叫声 鸟的鸣膜振动发声
固体
波涛声 海水拍打振动产生的
液体
打雷声 空气受热膨胀产生的爆鸣
气体
《黄河大合唱》中的歌词“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里的“吼”、 “叫”、“咆哮”的声源分别是什么 空气,马的声带,河水。
声音
原因
声源
风声 马叫声
咆哮
空气振动产生 声带振动产生 水流振动产生
第二章 声现象 第一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了各种声音
波涛声
鸟叫声
打雷声
一、声音的产生
说话 说话停止
声带振动 振动停止
人说话的声音是由于声带振动产生的
橡皮筋振动 停止振动
发出声音 发声停止
橡皮筋的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是不是所有的声 音都是由物体振 动产生的呢?
实验1:
敲音叉发出声音ຫໍສະໝຸດ 空气 马的声带河水
二、声音的传播
真空能不能传声?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称为介质
实验2:
实验结论2: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真空不能传声
三、声速
谢谢观看
THANK YOU
音叉是否在振动?
正在发声的音叉,它是在振动的。
实验结物论理1学:研究方法:
声音转是换由法物体振把换动成不产易容生观易的察观的察现的象现,象转。
振动放停大止法,那么将以发微便声小于也的观会变察立化和即放研停大究止呈。现
声音并不会立即消失 已经传播出去的声音,还
是会继续传播
小球被多次弹开
水花四溅
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考点解读)(原卷版)2

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考点解读)(原卷版)1、声音的产生注意:“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不能叙述为“振动停止,声音也消失”,因为振动停止,只是不再发声,而原来发出的声音仍会继续存在并传播。
记住几个易混的声源:蝉叫的声源是腹膜;笛子等管乐器的声源是空气柱;向暖瓶中灌水的声源是空气柱;气球爆炸的声源是气球周围的空气。
(3)关于发声与振动的关系理解:①一切发声都振动,但振动不一定被人们看到;不论科技多么发达,都没有任何一种不振动就能发声的现象;敲音叉或敲桌面发声时的振动看不到,需要通过转换法来体现;②一切振动都发声,但声不一定被人们听到;振动发声有的是超声或次声,不在人的听觉范围内,故听不到;有的声音响度很小,故听不到。
2、声音的传播条件(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传播声音的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真空不能传声。
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不会马上消失。
(2)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叫声波。
声波的传播也伴随着能量的传播。
注意:有声音一定有声源在振动,有声源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3、声速、回声及影响声速大小的因素(1)声速: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叫声速,声速大小跟介质有关。
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液体中较快,气体中最慢。
在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固体传声速度大,能量损失少,所以通过固体传声能及早地听到,并且更加清楚。
(2)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人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
(3)由于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速度的不同,同一声源,距离相等的位置可能听到多次声音;如长水管一端敲击一次,另一端听到三次声音,第一次由铁传播,第二次由水传播,第三次由空气传播;首先注意管子要“长”,其次注意管内有没有水;第三注意听到的多次声音是不同介质传播的,并不是回声。
4、骨传导以及双耳效应(1)骨传导原理:固体能传声,且效果更好;神经性耳聋者)可以利用骨传导来听声音。
(2)人耳的构造:外耳、中耳、内耳声音的传导途径:声波→外耳道→鼓膜→听小骨链→内耳声音传到两耳的时间不同形成的双耳效应(双耳效应是人们依靠双耳间的音量差、时间差和音色差判别声音方位的效应.)我们能够听到的声音,正确的传播途径是:物体振动介质良好的耳朵。
2.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空气 这时是靠________________ 传播的.
4.我们在钓鱼时,有人从池塘边走过,会吓跑附
近水域中的鱼,此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 液体
也可以传播声音.
第二章 声现象
第1 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5.__________ 真空 不能传声,因此月球上的宇航员不 能直接对话,只能通过__________ 无线电 交谈.
第二章 声现象
第1 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振动 1.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_____ 产生的;说话时 树叶 在振动. 风吹树叶哗哗响,__________
预习导学(高效课堂13页)
声带 在振动;敲鼓时____________ _________ 鼓面 在振动;
2.早期的机械唱片就是把发声体的________ 振动 记录
人说话发声
口哨声 蟋蟀鸣叫发声
声带振动 气流振动 后肢摩擦翅膀振动
第二章 声现象
第1 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蜜蜂、蚊子声
翅膀振动
弦乐器声(二胡、提琴等)
管乐器声(笛子、萧等) 打击乐器声(鼓、锣等)
弦振动
空气柱振动 鼓面、锣面振动
第二章 声现象
第1 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应用: 机械唱片
机械唱片:将发声体的振动记录下来,需要时 再让物体按照记录的振动规律去振动,就可以 产生与原来一样的声音。
二伸出桌边,一手将其另三分之一紧压在桌边上,
另一手拨动伸出端. 观察尺子,思考下列问题: (1)能听到什么?此时的尺子处于什么状态?
声音
振动状态.
(2)当振动停止的时候,还能听到声音吗?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学习要点及考点方法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考点方法
一、声音的产生 二、声音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播
三、声速
一、声音的产生
注意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2)不振动的物体是不会发声的;(3) 振动一定发声,但有时不能听见;(4)发声的物体包括固体、液体和气体; 3、声源是指可以发出声音的物体,也称为发声体。
v=340 m/s(15 oC的空气中) (1)介质种类。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 (2)介质温度。声速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温度每升高1 oC,声音在空气中每秒传播 的距离增加约0.6 m。当空气中不同区域的温度有区别时,声音的传播路线是向着低温 方向的。如上方的温度低,声音就向上传播,此时,高处的人容易听到低处的声音。
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
二、介质与声音的传播 1、介质:
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声的介质。任何固体、液体和气体都是声音传播的介质。
2、声音的传播:
传播条件 介质状态
内容
固体 液体 气体
实例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隔墙有耳 说话声吓跑游鱼 人与人相互交谈
定义 计算公式
常数 影响因素
三、声速
声音在介质中每秒传播的距离叫声速 v=s/t,其中v指速度,单位m/s;s指传播距离,单位m;t指传播时间,单位s。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2.1《声音 的产生与传播》学习要点及考点
方法
一、声音的产生 二、介质与声音的传播
三、声速
1、声源:
一、声音的产生
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发声,都可以是声源。
2、声音的产生:
声音的产生 声音的停止 发声体
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四、声音传播需要时间,声音的速度称为声速
6、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 不同 。 声音在固体 中传播最快,在液体中传 播较快,在 气体 中传播最慢。
7、在同一种介质中,声速 还 与 温度 有关,15℃空气 中的声速为 340 m/s。
8、回声:
声音遇到障碍物会反射回来,又传入 耳朵。人能区分出回声和原声的最短时 间间隔 0.1s ,距离间隔应大于 17 m。
答案:假设当时的气温是15℃左右,则秒表 显示已经过了约0.29s,他是吃亏了还是占便宜了? 如果你是小明你会怎么做?
小结
声
产生
振动
音的产 生源自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或气体
和
传 播
传播
以类似水波的形式
声速
(固体,液体,气体)
3.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 都在振动 。振动停止, 发声也 停止。
(不能说声音也消失)
注意:(1)不能理解为“振动停 止,声音也消失”。
(2)物体振动发出的声音不一 定能被人听到或看见。
把音叉的振动放大:转换法
为什么宇航员在飞船舱外不能直接 对话?
真空罩中的闹钟,声音大小有变化吗? 声音的大小变了,说明了什么问题?
三、在介质中,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
5.声音在介质中以 波 的形式 传播。
1. 美妙的笛声是由( 空气振动 ) 产生的。
2.著名的抗战歌曲《黄河大合 唱》中唱道,“风在吼,马在 叫,黄河在咆哮”,其中涉及 的发声体分别为:
{空气(气体) ,马的声带(固 体),黄河水(液体)。}
3.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第一节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一·声音的产生
1·请同学们拿出一张纸,或者一把直尺, 一根橡皮筋等,大家想办法让这些物体 发出声音。
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如:渔民利用电子发声器(声呐)捕鱼; 水中的鱼会被岸上的说话声吓跑。
声音能靠一切固体、液体、气体等物质 作媒介传播出去,这些作为传播媒介的物质 常简称为介质。
声音是靠介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播的。
思考题 : 如果没有介质,例如在真空中声音 能否传播?你如何来证明呢?
设计实验
理想实验
实验 + 推理
3.某人在一根装满水的钢管的一端敲击一下 后,在另一瑞的人能听到 3 次响声,第一次 是由 钢管 传来的. 4.打雷时一人看到闪电后5秒后听到雷声,则此 人到雷击处的距离为 1700 米.
5.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声音可以在水中传播 的是 ( B ) A.用光将鱼吸引到渔网中 B.鱼被岸上的说话声吓走 C.在岸上听到河水流动的声音 D.在岸上听到波浪拍击岸上的岸石发出的 轰鸣声
声音的传播速度:
空气中(15 0C )为:340米/秒
气体传声较慢, 液体传声速度较快, 固体传声速度最快.
通过上表你获得的信息是:
• 1、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不同
• 2、 声速还与温度有关
。
声音在固体中 的传播速度最快,其次是 在液体,在气体中传播的速度最慢。
熟记:
声音在(15oC)空气中传播的速度 为340m/s。
6.百米赛跑时,终点的计时员必须看到发令 枪的烟火就开始计时.如果以听到枪声时开 始计时,所记录的成绩与实际成绩相比较. 计时偏 少 (填多或少) 7.声音在海水中的速度为1500米/秒,从海洋 勘测船上竖直向下发出超声波,经3.2秒后收 到海底反射回来的超声波,则海底有多深? 答案:2400米
得出 规律
得出 结论
空气越来越少 →声音越来越弱
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有关,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
在运动会上,小明进入了100米短跑决赛。在比
赛时,他做好起跑准备后,一听见终点线处的发令
枪响他便像离弦的箭一样飞奔出去。请你帮他计算,
当他起跑时,终点处裁判手里的秒表显示已经过了
多长的时间?
答案:假设当时的气温是15℃左右,则秒表
显示已经过了约0.29s,他是吃亏了还是占便宜了? 如果你是小明你会怎么做?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用手摸颈前喉头的位置,说话和不说话,感受
一下吧。 一、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 Nhomakorabea振动产生的
二、声音的传播
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物理学中把这样的物质叫介质; 即: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传声的介质既可以是气体、
固体也可以是液体。真空不能传声。
三、在介质中,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
演示
四、声音传播需要时间,声音的速度称为声速
回声
回声和原声相差0.1s以上才能感觉到回声
我们是怎么听到声音的
小结
振动
声 音 的 产 生 和 传 播
产生
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或气体
传播
以波的形式 声速
不思,故有惑; 不求,故无得; 不问,故不知。
2.1声音的产生于传播

2.1声音的产生于传播一.声音的产生(1)物理学中,把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声源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2)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
..,发声也停止(3)人说话时靠声带振动发声的;清脆的蟋蟀叫声和蜜蜂的嗡嗡声是靠翅膀振动发声的;乐器中管.乐器是靠空气柱的振动发声的、弦.乐器是靠弦的振动发声的。
二.声音的传播(1)声音靠介质传播,一切气体、液体、固体物质均可作传声的介质。
(2)声音在介质中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3)真空不能传声。
(4)单位时间内,声音传播的距离叫声速。
(5)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快慢不同..,..,液体中慢些..,一般来说,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气体中最慢..。
..,声速越大..;在同一介质中,声速还跟温度有关,温度越高(6)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三.人耳怎样听见声音(1)人耳的主要结构有外耳、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神经。
(2)人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个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耳蜗,再通过听神经将信息传给大脑,这样就产生了听觉。
老师讲课的声音是由老师的声带振动产生的,并通过空气传到学生的耳朵,引起耳内鼓膜的振动,,再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
四:回声:听者听到由声源直接发来的声和由反射回来的声的时间间隔超过0.1秒,它就能分辨出两个声音这种反射回来的声叫“回声”。
A组(跟踪练习题)1、一切气体、液体、固体物质都能传播声音. ()2、只要物体发生振动,都可以使人听到声音.( )3、小明做的读书笔记有些遗漏,请你把它填上(1)上体育课时,老师吹口哨声是由于空气的,如果这时空气温度是15 ℃,则口哨声传播速度是m / s 。
(2)人们在岸上行走会吓跑水中的鱼,鱼听到的声音是由进行传播的;月球上是的,传播声音。
(3)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也停止;声音传播需要介质,介质常分为,和三类。
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含答案

图1.1-2第一章 声现象1.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一切的发声体都在 .2.声的传播需要 ,比如固体、液体和气体,声音在 中不能传播.3.声以 形式传播着,我们把它叫 .4.奥运会上,花样游泳运动员在水中表演时,能听到岸上优美的音乐声,这说明声音可以在 中传播.5.月球上的宇航员 直接对话(填“能”或“不能”),这是因为月球上 .6.在鼓上放一些小纸屑,敲一下鼓面可听到鼓声,同时看到纸屑上下跳动,正在发声的音叉紧贴悬挂在线上的小球,会发现小球多次被弹开,这些现象都说明了 .7.指出下列情况中声音是靠什么传播的:(1)耳朵贴在课桌上,可以听到放在课桌上的机械手表的滴答声,是 传播的. (2)潜水员在水下听到岸边人的说话声,是 传播的.(3)用拉紧的细线连接两个小纸盒制成的“土电话”进行对话,是 传播的. 8.(09·常德)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汶川发生8.0级的大地震给生命和财产造成严重伤害,牵动着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
地震后有些被埋在废墟下的人为了保存体力不是大声呼救而是用硬物敲击墙壁或管道,向营救人员求救,最后获得了生的机会。
用物理学知识解释他们是利用了声音可以在 中传播的原理,在他们的求救行为中发出的声音是由于用硬物敲击后墙壁或管道发生 而产生的。
9.在敲响大钟后,有同学发现,停止了对大钟的撞击后,大钟仍“余音未止”,其原因是( ) A . 一定是大钟的回音 B . 有余音说明大钟仍在振动C . 是因为人的听觉发生“延长”的缘故D . 大钟虽已停止振动,但空气仍在振动 10.关于声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声音从水中传入空气中时,声速增大B . 声音从水中传入空气中时,声速减小C . 声音被墙壁反射回来,声速变大D . 声音被墙壁反射回来,声速变小 11.将耳朵贴在长340m 铁管的一端,让另外一个人敲一下铁管的另一端,则能听见( ) A .两次响声,它们依次先后是由铁管、空气传来 B .两次响声,它们依次先后是由空气、铁管传来 C .无数次响声,声波在铁管内被管壁无数次反射 D .无法判断【课后巩固】1.如图1.1-2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 可以注意到听到的声音逐渐变 (填“强”或“弱”),该实验说明了 .2.如图1.1-3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 , 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表明 如果在月球上进行这个实验,挂在左边音叉旁的那个泡沫塑料球图1.1-3(填“也会”或“不会”)像图示那样弹起,这是因为 . 3.学习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后,小明同学作了以下的小结,请你在横线 上为小明填上空缺.(1)悠扬的笛声是空气 产生的.(2)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在空气中的.(3)在月球上,声音不能传播的原因是4.雷雨交加的夜里,林雨同学看到闪电后约5s 听到雷声,林雨距雷电产生的地方大约 m.(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忽略光传播的时间)5.科学考察工作者为了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14s 收到回波信号,该处海水深m. (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m/s) .这种方法 (填“能”或“不能”)用来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6.(10·安徽)初春时节,柳树发芽,你可以折一根柳条,把皮和芯拧松,抽出木芯,用刀把嫩皮的两端修齐,就制成了“柳笛”。
2-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卷版)

2.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一.基础过关(共5小题)1.声音是由物体产生的。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但声音不一定消失。
声音的传播是需要的,所有的气体、液体和固体都能传声,都是介质。
(选填“真空”或“空气”)不能传声。
声音在空气传播的速度还与压强和温度有关,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m/s。
2.声音的传播(1)条件:声音的传播需要,传播的介质可以是、和;真空中(选填“能”或“不能”)传声。
(2)形式:声音在介质中以的形式传播,它(选填“属于”或“不属于”)电磁波。
延伸拓展: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3)声速的影响因素:①温度:声音在15℃时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m/s;②介质种类: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一般情况下,在中传播最快,液体中次之,在中最慢。
3.声速跟介质的种类有关,还跟介质的有关,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m/s.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v1,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v2,二者大小相比较v1v2(填“>/=/<”)4.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s以上。
5.声音通过、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的传导方式叫骨传导,骨传导比空气传导的本领。
(填“强”或“弱”)二.达标检测(共11小题)6.下列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气球破裂发出的声音是由于球内气体体积迅速膨胀引起周围空气的剧烈振动而产生的B.在敲大钟时,停止对大钟敲击后,大钟“余音末止”,其主要原因是钟的回声C.长笛、箫等乐器,吹奏时空气柱振动发声D.在花样游泳比赛中,运动员在水中也能听到音乐,是因为水能传播声音7.2012年春节联欢晚会上,山西绛州鼓乐团表演的《鼓韵龙腾》气势磅礴。
下面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A.鼓乐声主要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B.鼓乐声主要是由鼓内空气振动产生的C.鼓乐声是经过空气传到现场观众耳朵的D.由于设计师对剧场的混响时间的合理设计,才会使现场观众感觉鼓声的气势磅礴8.小明钓鱼时,见鱼快上钩了,欢快地叫了一声,结果把鱼吓跑了。
2.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课件八年级物理上册沪科版2024

第二章 第一节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新课引入
我们生活在声音的海洋里。 但是你知道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又是怎样传到耳朵里的?
物理观念: 认识声的产生和传播条件,能将声现象与音乐、 医疗、建筑等联系起来。
素养提升:
能通过音叉实验,了解实验中将微小变化放大 的方法;能感受物理实验的精彩。 有探究我国古代专用学技术应用的兴趣,能将 声学知识与医疗、水下探测等技术应用联系起 来;能为我国古代声技术应用成就而自豪。
期待下次再与你一起快乐学习!
都可以作为介质来传播声音。日常说话交流时,我们听到的 声音是靠 空气 作为介质传播的。 2、真空 不能传声 ,所以在月
球上不能面对面交谈。 3、声音以 声波 的形式传播着。
3 声速 从下表中可以获取哪些信息?
3 声速
1、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2、声速与介质的种类有关,一般情况下,
思考:悠扬的琴声是 如何产生的?我们又 是如何听到的?
思维导图
学业要求
物理观念:能认识声的产生和传播条件,了解声音的特性;能用声的知 识解释常见声现象,解决常见的物理问题。 科学思维:能运用声的知识进行推理,能对身边的现象进行归纳总结; 有利用证据进行分析认证的意识;能提出自己的见解。 科学探究:能基于实验,提出与声现象有关的问题能收集证据得出结论; 能与同学讨论交流、分享感受。 科学态度与责任:能感受科学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能关注声学技术 的现代应用,了解噪声对人们的影响,有良好的习惯及保护环境的责任 感;能为我国古代声学技术的应用而感到自豪。
课堂练习
回声的原理是声音的 反射 。人耳能区分回声和原声的 条件是回声与原声到达人耳的时间间隔>0.1秒,也就是发声体 与障碍物的距离大于 17 米时,人耳能区别回声和原声。
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产 么它在介质中是以一种什么形式
生 在传播呢?
类比法
与
传
播
可类比水波
声
声速
音
的 为什么敲击铁管会听到两个声音?
产
生 声音在固体和气体中传播快慢
与 不一样
传
播
声
声速
音
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做声速。
的
产
生
与
传
播
声
声速
音
人能够区分两个声音的最短时间为0.1s
的
产
那么:要使敲一次铁管能听到2个声音,铁管 至少要多长?
音
人耳能够区分两个声音的最短时间为0.1s
的
产
要能听到回声,空谷得有多长的距离?
生
与
S=vt=340m/sx0.05s=17m
传
播
布置作业
声
音
的 必做题: 课后1、2、4、5题
产 生
选做题: 铁管里有水,最多能听见几 个声音?这时铁管至少多长?
与
传
播
板书设计
声
音 的
1.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一. 声音的产生
生
与 利用空气声速是340m/s,铁中声速是5200m/s, 传 间隔时间0.1s,可求得铁管至少37米。说明我
播 选取47米的理由。
回声 声
音
的产生Fra bibliotek空与 传
谷 喊 话
播
声
回声
音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时,若遇到障碍物会
的 被反射回来,产生回声。 回声是声音的
产 生
反射现象。
与
应用:回声测距
传
播
声
回声
声音的产生
2.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课件)(共29张ppt)

(八年级上)
第二章 第1节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1 课堂导入
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了各种声音。声音是人们彼此交流、 了解周围事物、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
琴声宛转悠扬 鸟鸣青翠如玉 嘈杂的鸣笛声 掩耳盗铃 提出问题 你知道声音是怎么产生的,我们又是怎么听到的吗?
掩耳盗铃的人认为铃声是怎么传播的?
2 课堂活动
一些失去听觉的人可以利用骨传导来听声音。音 乐家贝多芬耳聋后,就是用牙咬住木棒的一端,另 一端顶在钢琴上来听自己演奏的琴声,从而继续 进行创作的。
3 课堂小结
本堂重点: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 . 本堂难点: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4 典例分析
考点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典型例题1】
结论:液体可以传播声音
想想做做 固体可以传播声音吗? (1)一个同学轻敲桌子,另一个同学把耳朵贴在桌面上听敲击声. 耳朵离开桌面和紧贴桌面上,听到轻叩桌面的声音相同吗? 第一次是桌子传播的声音,第二次是空气传 播的声音,两次声音效果不同。 (2)用两个纸杯连几米长的细棉线,制作一 个“土电话”,两个同学用“土电话”说话 和在同样的位置直接说话有什么不同?
早期的机械唱片表面
机械音乐盒的齿轮
(2)现代的声音记录: 随着技术的进步,人们还发明了用磁带、激 光唱盘和存储卡等记录声音的方法。
磁带
光碟
存储卡
问题 人是怎样听到,远处的发声体发出的声音的呢?
二、声音的传播
演示实验 真空罩中的闹钟 (1)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 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注意声 音的变化。
一、声音的产生
想想做做 1.拨动张紧的橡皮筋,然后再捏住橡皮筋,观察橡皮筋的变化,由 此可得出什么结论?
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沪粤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

3. 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在理解声音产生与传播的抽象概念时,学生可能会感到困难,特别是对于声波如何在介质中传播的微观机制。此外,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如解释日常生活中的声学现象,可能会对学生造成一定的挑战。在数学表达和公式运用方面,部分学生可能会对频率、波长等物理量的计算感到不适应。因此,教学中需要提供足够的示例和练习,帮助学生克服这些困难。
13. 计算题:一个音叉产生的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频率为440Hz。计算该声波的波长。
解答:声波的波长λ = 速度v / 频率f = 340m/s / 440Hz = 0.7727m
14. 应用题:一个扬声器发出的声音在空气中传播到10m外的某点,声音的频率为500Hz。求声音从扬声器到该点所需的时间。
拓展学习:利用老师推荐的资源,深化对声音相关知识的理解。
反思总结: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回顾,提出改进措施。
-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完成作业,进行深度学习。
反思总结法: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促进自我成长。
- 作用与目的:
巩固课堂学习,强化学生对声音产生与传播的理解。
拓宽知识视野,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4. 实验题:设计一个实验,验证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
解答:实验步骤:
a. 准备一个发声装置(如扬声器)和一个接收装置(如麦克风)。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知识点重点难点汇总及配套习题

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知识点提炼知识点一:声音的产生(1)振动:物体沿直线或曲线的往返运动叫振动,往返一次即振动一次。
(2)能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3)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人说话靠声带振动,弦乐是靠弦的振动,管乐是靠管内空气柱振动,蝉鸣靠胸部的两片鼓膜振动,鸟靠鸣膜振动,蟋蟀、蜜蜂、蚊子、苍蝇是靠翅膀振动发声。
振动停止,发声停止(错误的表述:振动停止,声音也消失)。
知识点二:声音的传播(1)声的介质:凡是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
(2)声音靠介质传播(气体、液体、固体都是传声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知识点三:声速(1)声速:声音传播的快慢。
(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一般情况下气体中的声速小于液体和固体中的声速。
)(2)声速还受温度的影响,温度越高,声速越大。
在15℃的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3)人类的听觉范围:一般在20--20000Hz范围内。
重点难点解析重点了解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人说话,唱歌靠声带的振动发声,婉转的鸟鸣靠鸣膜的振动发声,清脆的蟋蟀叫声靠翅膀摩擦的振动发声,其振动频率一定在20-20000次/秒之间。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气体、液体、固体都能发声,空气能传播声音。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
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合1224km/h,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0m/s。
(4)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
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
利用: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测量方法是:测出发出声音到受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则发声点距物体S=vt/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小练习
❖ 在做真空是否传声的实验时,随着玻璃罩内 的空气逐渐抽出,罩内正在响铃的闹钟的声 音将逐渐变小,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 铃声又逐渐变响,实验表明_______,小明 在做实验时,虽然在空气被抽出时听到的铃 声逐渐变小,但始终都能听到铃声,你认为 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玻璃罩内没有完全真空,还有少量空气 真空不能传声
课堂小练习
❖ 某科学探测船想测出海底深度,向海底垂直 发射声波,经过4s收到返回的声波信号,那 么该处的海洋深度是多少米?这种方法能否 用来测月球与地球之间的距离?(1500m/s)
课堂小练习
❖ 甲在铁水管的一端敲一下,乙把耳朵贴在另
猜想和假设: 声要传播出去,可能需要什么东西作为媒介?
也可能不需要什么东西作为媒介?
把两张课桌紧紧挨在一起.一个同学轻
实验一: 敲桌面,另一个同学把耳朵贴在另一张
桌子上.两张桌子离开一个小缝,再试一试.
结论: 两张课桌紧紧挨在一起。另一个同学能听到声音。
两张桌子离开一个小缝,另一个同学听不到声音。
介质:物理学把能传声的物质叫介质(简称声介质)
月球上没有空气, 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交谈 .
动画:声音捕鱼
声音可以通过液体传播。
声传播的形式:
现象
声在介质中一波的形式传播,我们把它叫做声波.
声速: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做声速.
结论:
声速跟介质的种类有关,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 1.声音在气体中最慢,在液体中最快, 在固体中更快。 2.介质的温度越高,声速越大。 3.15ºC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vibration) 产生的.
*振动停止声音消失
考考你:
你知道下列的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吗?
吹口琴的声音
悠扬的萨克斯声
吹口哨声 气球爆炸声
响亮的蝉鸣 声势浩大的瀑布声
笑树能发出笑声 蜜蜂和蟋蟀的叫声
声产生原理的应用:
怎我 么们 回平 事常 ?听
唱 片 、 录 音 是
声音的传播
提出问题: 声怎样从发声的物体传播到远处?
请思考:
当我们在山上对着对面的大山大喊一声, 会有什么现象?
听到回声
回声到达耳朵比原声晚0.1秒以上,人耳 才能把回声和原声分开
练习
(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
(2)声音必须靠
传播,人为了听见远处的火车,将耳朵贴 在铁轨上,这是因为
(5)某人对着山谷对面的山峰喊了一声,1.5秒后 听到了回声,求人与山峰之间的距离
固体和气体都可以传声。那么, 声可以在液体中传播吗?
水中的鱼会被岸 渔民利用电子发声器捕鱼 上的说话声吓跑
实验二: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声音逐渐变小。再让 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声音逐渐变大。
想想议议:
声能在液体中传播吗? 请同学们找出事实或 实验来支持你的想法.
结论: 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固体、液体、气体) 真空不传声。 (推理法)
第二章 声现象
第一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天津市百华实验中学 姜 伟
各种动物的声音
马叫 狗叫 大象叫 羊叫
一、声音的产生
1、一张纸,一把直尺,一根橡皮筋,想办法让 这些物体发出声音。 2、发出“啊——”的声音,同时用手摸喉头
这些物体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特点
我们可以发现,发出声音的物体在振动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一端先后听到
下响声,传播相声的介
质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