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集体共成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教学设计〗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我与集体共成长》教学设计(课型:新
授课)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了解集体规则的制定需要共同协商。
2.通过合作探究活动认识到遵守规则需要自治精神。
3.通过情景讨论,学会勇于担当。
【教学重难点】
1.理解遵守规则需要自治精神。
2.在讨论中,学会勇于承担责任。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自制视频导入,4位同学调查了本校七年级学生早餐之后的食堂卫生,情况不容乐观。提问:视频告诉我们我校存在什么问题。
【设计意图】选取学生身边事,激发学生兴趣,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为本堂课奠定活泼快乐的基调。
二、制定规则
师:经过调查大部分班级的食堂卫生管理是相似的,但效果不理想。
1.如何完善食堂卫生制度?(四人小组合作讨论,其中一人执笔记录探究结果)
2.再说一说你们制定的规则,以及评价他人制定的规则。
【设计意图】学生分享小组制定的规则,其他同学评价该规则的合理性以及执行的可能性。使学生充分感受到一个人制定规则可能出现的问题,深刻理解规则需要集体商讨决定。
三、遵守规则
(一)师:规则制定之后,是需要我们遵守的,下面一起去看看几个案例,判断“我”的行为。
ppt:合作探究二:判断以下“我”的行为是否正确,为什么?
• 1.学校里每天都要晨跑,可是今天我不想跑步了,所以我就故意躲进了厕所。()
• 2.小陈同学早早到学校抄作业,我帮她保守着这个“秘密”。()
• 3.上课时我和同桌讲话,被老师发现了,但是老师只批评了我,我很生气。()
• 4.小红最近因家庭不和睦,郁郁寡欢,一天的学习之后,她想要一个人回寝室睡觉,不参加晚自修了,并哭着让我别告诉老师,我很同情她并答应了她的要求。()
1.自主学习,进行判断
2.小组合作交流
3.全班讨论,解决问题
(二)师:以上明文规定我应该做的,我当然要做。如果明文规定是他人的责任,我需要帮他人承担吗?
ppt:出示视频:
男生小天:班长,小梅没有擦桌子就走了,怎么办啊?
班长:那你帮她擦一下喽。
男生小天:那怎么行啊,今天是她擦桌子,怎么能让我擦呢?
1.学生独立思考
2.全班讨论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学习,以及小组内的合作交流,检查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着重将学生有分歧的问题进行全班讨论。做到学生会的不讲,学生不会的要着重讨论讲解。同时该情景都选自日常的学习生活中,问题设计体现“道德两难”,需要学生深入讨论之后方能展现问题的本质。使学生意识到遵守规则并不易,需要管理自己的言行和情绪,同时遵守规则要出自于自己内心的责任感
四、学会担当
(一)师:以上是明文规定的规则来指导我们的实践,但日常生活中很多事情的处理是没有成文规则可寻的。
ppt:出示音频:
半个月前我们班换了座位,我同桌是个自控能力较弱的人,上课会时不时得讲
话,打断我的思路,我与他关系也不好,所以我向老师要求换座位。提问:我的处理方式是否合适?
1.学生独自思考
2.全班讨论
(二)师:所以在处理事情时要考虑到集体利益,那么下面这位同学为了集体荣誉,这样做合适吗?
ppt:出示视频:
班长:下周就要广播操比赛了,经过这几个礼拜的练习,我们班比以前好多了。女生小琳:可是小天做的动作总是不协调啊
女生小凝:对啊,他动作总是慢半拍,拖我们班后腿呢
男生小天:班长,要不下次广播操比赛我就不参加了吧
问:为了集体荣誉,男生小天的行为是否合适?
1.同桌讨论
2.全班讨论
【设计意图】“在担当中成长”这一目是本课重点,书本知识点很多,笔者选取其中三点着重讲解,因为笔者认为学生在日常行为中对这三点内容理解会有所偏颇。设计的情境都是取自学生真人真事,学生能感同身受,在讨论中深入分析,从而得出在集体中学会担当要出自于内心的责任感;要相互帮助、包容;要磨砺自己,维护个人尊严。只有通过深入地讨论,才能让学生悟到生活中的道理。四、课堂小结
人人参与制定规则,人人参与自觉遵守规则,人人参与学会担当,从而创造美好集体,集体越来越优秀,而我也在此过程中不断成长。
【设计意图】通过讲解板书,帮助学生回忆本课的重难点。
〖设计理念与思考〗
基于后“茶馆式”教学理念下的“三能素养”教学设
计
——《我与集体共成长》的教学有一个学者问大师:“我有位关系很好的朋友,为什么我讲的话,他就是听不进去?”大师没有回答,但做了个动作。一个杯里的水已经满了,但这位大师却是视而不见,仍把手中壶里的水向杯子灌去,水在溢出,大师还是在灌……学生在学习某一项知识之前,头脑里并非一片空白,他们有对事物各种看法,也养成了一套独有的思维方式。他们的这种看法及思维方式,有时与要掌握的知识、概念相悖,甚至大相径庭,教学上称学生的这种想法为“相异构想”,这种“相异构想”可能是不正确的,也可能是不全面、不深刻的。理论与实践都证明:如果仅仅告诉学生什么是正确的,而“相异构想”尚未得到纠正,结果必然是灌不进学生的脑子。如果能把学生原来的“相异构想”显现出来,与正确的认知“碰撞”,再放入学生的脑中,这样的教学才是启发。
道德与法治课程最基础性的目标是帮助学生提高道德品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全面提升他们的素质。然而在显示的教学实践中,多数教师只注重对学生进行知识目标的培养,而依据课程标准,本学科课程应更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知行合一。因此大多数教师在教学中主次颠倒。从道德与法治的课程性质和任务出发,笔者认为要运用后“茶馆式”教学,尽可能暴露学生的潜意识,尤为关注“相异构想”的发现与解决。
《我与集体共成长》选自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8课,也是第三单元《在集体中成长》最后一框内容,本框内容知识点多,且繁杂,可谓是道理云集,但学生大多只是“知”道理,如何“行”道理,是本课要解决的问题,所以放在具体的情境中,用理论指导实践,达到知行合一。在此就出现了两个疑问:一、如何暴露学生知行不一的缺点。二、如何让他们深刻了解自身的缺点,并且之后能有意识地改正。在此,笔者进行了以下实践,给自己提了四个问题。
一、学生原本在哪里?
删除学生已知知识,学生会的,教师不讲。道德与法治课每一节的内容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