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溶液的形成》学案(最新整理)
九下化学人教新课标9.1《溶液的形成》教与学导学案
九下化学人教新课标9.1《溶液的形成》教与学导学案第九单元溶液课题1 溶液的形成【学习目标】1、认识几种物质在水中溶解时溶液的温度变化。
2、通过实验探究,掌握科学探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
3、发展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品质。
【重点】实验探究方案的设计及实验探究。
【难点】物质在水中溶解溶液温度变化的实质。
【学法指导】认真阅读教材P29,此部分主要让大家根据要探究的内容,完成实验设计,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得出实验结论。
在学习的过程中,对教材提到的注意事项,要引起重视。
导学过程方法导引【自主学习基础过关】一、知识回顾:(1)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的,叫做溶液(2)溶液的基本特征:溶液具有性、性、是混合物。
(3)溶液的组成:溶液由和组成。
叫做溶质(可以是固体、、)。
叫做溶剂(一般指)。
(4)、溶液的质量= + 的质量二、我的疑惑:【合作探究,释疑解惑】根据所给的实验仪器和药品,完成实验探究内容。
(画出实验装置简图)实验记录:水中加入的溶质加入溶质前水的温度溶解现象溶质溶解后溶液的温度结论通过阅读教材,掌握基本的概念。
把自己在自学中遇到问题写下来结论:【检测反馈,学以致用】1.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溶液的是()A.啤酒B.矿泉水C.汽水D.液氧2.市场上有一种罐装饮料,在饮料罐的夹层中分别装入一种固体物质和水,饮用前摇动罐头使它们混合,罐内饮料温度就会降低,这种固体物质可能是()A.硝酸铵 B.烧碱 C.食盐 D.熟石灰3.下列“水”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 清纯的井水B.淡化的海水C.净化的河水D.实验室配制试剂用的水4.在溶解过程中发生了两种变化,一种是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向水中扩散,这一过程(填吸热或放热),另一种是溶质分子(或离子)和水分子作用,生成水合离子的过程,这一过程。
(填吸热或放热)5.分别将NaCl、NH4NO3、NaOH固体加入到水中,使它们充分溶解,使溶液温度明显升高的是,明显降低的是。
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9单元 溶液 课题1 溶液的形成学案 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9单元溶液课题1 溶液的形成学案(新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九年级化学下册第9单元溶液课题1 溶液的形成学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九年级化学下册第9单元溶液课题1 溶液的形成学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课题1 溶液的形成【学习目标】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等概念。
2.认识溶液的基本特征,能说出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3.知道溶液在科研、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应用。
【学习重点】建立溶液的概念并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
【学习难点】对溶解过程的理解.情景导入生成问题1.海水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为什么将少量蔗糖固体放入一杯水中,搅拌后固体消失?2.出示学习目标,由学生对学习目标进行解读。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知识模块一溶液1.阅读教科书P26,观察【实验9-1】,思考:实验现象:蔗糖逐渐溶解,固体消失了.混合物的特点:各部分组成相同.解释(用微粒的观点解释):蔗糖分子扩散到水分子中间。
2.阅读教科书P26—28,观察【实验9-3】思考:溶液是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溶液的特点是均一性、稳定性;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
溶质是被溶解的物质;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两种液体互溶,一般把量多的叫做溶剂,量少的叫做溶质;如果其中一种是水,一般把水叫做溶剂。
溶剂是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最常用的溶剂是水;碘酒中酒精是溶剂,碘是溶质。
3.阅读教科书P27,观察【实验9-2】,填表实验表明: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是不同的,不同的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性也是不同的;知识模块二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1.【活动与探究】根据教科书P29的实验药品和仪器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溶液的形成》初中化学导学案(通用10篇)
《溶液的形成》初中化学导学案《溶液的形成》初中化学导学案(通用10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溶液的形成》初中化学导学案,欢迎大家分享。
《溶液的形成》初中化学导学案篇1【三维目标】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等概念;2.认识溶液的基本特征,能说出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3.知道溶液在科研、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应用。
【重点难点】重点:建立溶液的概念并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
难点:对溶解过程的理解。
【预习导学】1.海水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2.为什么将少量蔗糖固体放入一杯水中,搅拌后固体消失?教师展示已经配制好了的五种溶液:氯化钠、硫酸铜、氯化铜、高锰酸钾、氯化铁,让学生观察,并设疑:你对溶液有哪些认识?学生展示:生1:看到不同颜色的液体。
生2:可能是不同物质溶在水里的结果或可能是色素溶在水里的结果。
生3:溶液是透明的。
师:这些都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溶液,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这些溶液是怎样形成的?(教师板书课题1:溶液的形成)【问题引领】一、自学:阅读课本第26到30页,明确以下内容:1、什么是溶液?溶液有哪些基本特征?2、怎样判断溶质溶剂?3、什么是乳化现象?二、小组交流、合作探究“活动与探究(一)几种固体物质溶解于水”分组实验:观察食盐、糖、硫酸铜晶体在水中的溶解现象。
(教师巡视,对个别组加以辅导。
)小组展示:填表现象结论食盐糖硫酸铜晶体教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
下面让我们再来观察老师的这五种溶液,要求仔细观察有些什么特点,注意对溶液的整体体和局部进行对比。
小组展示:学生1:它们的颜色不同。
学生2:每一种液体都一样。
学生3:它们都是混合物师质疑:(教师边引导学生观察边口述溶液、溶质、溶剂的定义并将它们板书到黑板上)什么是溶液?溶液有哪些特征?联系实际:你在生活中所见到的哪些溶液,并说出它的溶质和溶剂。
课题1溶液的形成(第1课时)优秀教学案例九年级化学下册(人教版)
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溶液的定义、溶 Nhomakorabea过程、特点及应用,巩固所学知识。
2.强调溶液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社会责任感。
3.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方法,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究。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生活实例,运用溶液的知识解决问题,如饮料的配制、药剂的稀释等。
2.要求学生撰写学习心得,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3.分析溶液的特点:均一性、稳定性、不能通过滤纸等。
4.举例说明溶液在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如饮料、药剂、化肥等。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学生分组讨论溶液的形成过程、特点及应用,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各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教师点评: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成长与进步。
3.通过对溶液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4.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积极向上的道德品质。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溶液的形成为主线,引导学生从实验、生活实例等多角度深入探讨溶液的知识,使学生在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提高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素质。
三、教学策略
2.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溶液的概念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4.结合生活实例,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欲望。
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创新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溶液的定义,掌握溶液的本质特征,能正确区分溶液、悬浊液和乳浊液。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第一单元 溶液1.1溶液的形成(第1课时)学案
溶液第一节溶液的形成课标要求: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知道水是最重要的溶剂,酒精、汽油等也是常见的溶剂;知道水溶液中溶质是以分子或离子存在的;了解饱和溶液的含义;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认识溶质质量分数的含义,能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能说出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了解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内容和学情分析:本单元内容主要涉及“什么是溶液?”、“溶液是怎样形成的?”、“溶液组成如何表示?”、“如何配制一定组成的溶液?”等四个问题。
学生对于溶液的知识并不陌生,他们不仅在生活中接触并使用到溶液,在实验室中也用到过溶液,如盐酸、硫酸、氢氧化钠、硫酸铜溶液等。
对溶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从心理上和知识背景上都具备了学习本课题的条件,但他们对溶液的认识仍是感性的、不具体的,甚至还存在着“迷思概念”现象。
对溶液在化学研究中的重要性、溶液在生命活动中、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和用途的了解还是远远不够的。
学习建议:根据设置的情境,从自己熟悉的溶液入手,通过实验探究、讨论及观察,借助溶解动画视频,从宏观和微观两个维度认识溶解现象得出溶液的特征及概念,分析溶解过程中通常都伴随能量变化。
联系生活常识,通过实验观察,认识乳化现象。
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水是最重要的溶剂,酒精、汽油等也是常见的溶剂。
知道水溶液中溶质是以分子或离子存在的。
2.了解饱和溶液的含义,学会饱和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相互转化。
3.能说出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过程与方法:1.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2.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知识点(重点、难点):重点是理解溶液的概念,知道溶液的基本特征;能辨别常见溶液中的溶质、溶剂。
难点是从微观角度解释溶液的形成过程及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实验准备:多媒体;烧杯(50ml)3只,试管2支,玻璃棒、温度计、药匙、胶头滴管;食盐固体、氢氧化钠、硝酸铵、汽油、植物油、洗洁精。
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课题1溶液的形成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3)溶液的形成过程:通过溶剂与溶质的相互作用,使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溶液。
(4)溶液的浓度: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或体积与溶液总质量或总体积的比值。
2.教学难点
(1)溶液的形成原理:学生难以理解溶剂与溶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及溶液的形成过程。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通过观察和实验,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溶液的形成过程,增强对化学知识的兴趣和认识。同时,本节课也为后续学习溶液的浓度、稀释等知识打下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的培养,通过实验和观察,使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溶液的形成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结合课本内容,进行适当的拓展和延伸,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游戏设计:设计溶液配制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溶液的浓度计算和稀释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教学媒体和资源
(1)PPT:制作简洁清晰的PPT,展示溶液的定义、特征和种类等关键知识点,辅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2)视频资料:播放溶液形成过程的视频,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和理解溶液的形成原理。
(3)在线工具:利用在线工具进行溶液浓度计算和稀释的模拟实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通过实验和观察,使学生能够主动探索溶液的形成过程,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同时,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社会责任意识,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溶液的定义与特征:溶液是由溶剂和溶质组成的均匀混合物,具有稳定性、均一性和透明性。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课题1 《溶液的形成》(学案)
新人教九下《9.1 溶液的形成》学案2一、目标剖析: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
2.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作用。
3.知道溶液是一类重要的物质,在生产生活中有重要的作用。
二、知识要点:(1)溶液、溶质、溶剂溶液:是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
溶剂:能溶解其它物质的物质。
对溶液的认识要注意以下几点:①溶质在被分散前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
②某溶液中溶质可以是一种也可以是多种,而溶剂只有一种。
③水是常用的溶剂,而酒精、汽油等物质也可以做溶剂,当溶液中有水时不论水的多少,水都做溶剂,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
当两种液体互相混合形成溶液时,通常将量多的一种叫溶剂,量少的一种叫溶质。
(2)溶液的特征:均一性、稳定性均一性:是指溶液各部分的溶质浓度和性质都相同。
稳定性:外界条件不变时溶质溶剂不会分离。
(3)溶液的命名:溶质的溶剂溶液。
例如:糖溶于水形成糖的水溶液简称糖水。
(4)溶液的用途:许多反应在溶液中进行,可以加快反应速度;对动植物和人的生理活动有重要意义。
三、自主学习:1、溶液是一种或物质分散到里,形成、的混合物,溶液是由和组成,溶液的特点具有性和性。
水能溶解很多物质,是一种最常用的。
2.乳浊液是。
四、实例引路:例1.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均一、稳定的液体就是溶液B、溶液是均一稳定的纯净物C、溶液是无色通明的液体D、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例2.下列物质中属于溶液的是()A、水银B、蔗糖水C、液氧D、植物油、水、洗洁精混合振荡后的液体例3.某一杯食盐水, 若上部的密度为1.1g/cm3,则下部的密度是 ( )A.大于1.1g/cm3B. 等于1.1g/cm3C.小于1.1g/cm3D.无法判断例4..将下列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写在相应的短线上(③写名称)①硫酸溶液②澄清石灰水③碘酒④食盐水五、课堂练习:1.溶液一定是()A、单质 B、化合物 C、纯净物 D、混合物2.生活中常见的下列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A.糖水B.蒸馏水C.碘酒D.汽水3.一瓶NaCl溶液里各部分的性质()A.上面跟下面不相同B.完全不相同C.有的相同,有的不相同D.完全相同4.对溶液的基本特征叙述正确的是()A.溶液是均一、稳定、无色透明的液体B.凡是均一、稳定透明的液体就是溶液C.一杯调好的糖水,喝第一口特别甜,越喝越不甜,说明后面喝的糖水含糖少D.当条件不变时,溶液虽然放置时间较长,溶质也不会从溶液中分离出来5.动物摄取食物养料必须通过消化的主要原因是()A.使食物充分发生化学反应 B.食物分解后便于吸收C.食物被消化后变成溶液才便于充分吸收 D.食物搅拌均匀后便于吸收6.下列混合物中,属于溶液并且溶质是单质的是()A.稀硫酸 B.泥水 C.碘的酒精溶液 D.牛奶。
九年级化学下册 9.1 溶液的形成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课题一:溶液的形成知识与技能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水是最重要的溶剂,酒精、汽油等也是常见的溶剂。
2.了解溶液的形成过程,知道水溶液中溶质是以分子或离子存在的。
3.知道溶质在溶解的过程中,有的吸收热量,有的放出热量。
4.能说出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过程与方法能识别常见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学会通过实验:比较氯化钠、硝酸铵、氢氧化钠三种物质在水中溶解时的放热(或吸热)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能识别常见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一、【情境导入】喝过雪碧吗,啥味道?喝过纯净水吗,啥味道?二者为什么不同?【新知学习】二、【课前预习】1.海水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2.为什么将少量蔗糖固体放入一杯水中,搅拌后固体消失?三、自主探究:探究一溶液的形成【实验探究】教材P26实验9-1。
【思考】1.为什么物质会消失在水中?对此你有什么猜想?2.蔗糖溶于水后所得溶液的甜度各处是否相同?3.形成溶液后,外界条件不变时,溶液分层或析出沉淀了吗?4.此时的溶液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总结】溶液、溶质﹑溶剂概念及溶液的特征。
1.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的。
⑴溶液的特征:①均一性:指溶液内各部分的和都相同。
②稳定性:指时,溶质和溶剂不会分离。
⑵溶液的组成:______和_______。
2.溶质:。
3.溶剂:。
【交流讨论】1.如何用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溶液的形成?请你分析下列溶液中溶剂和溶质,用粒子符号表示:2.联想生活中的实例,谈谈溶液的用途。
⑴许多化学反应在溶液中进行,可以反应的速率。
⑵医疗上的葡糖糖溶液、生理盐水,各种注射液都是按一定要求配成溶液使用的。
⑶对动植物和人的生理活动有很重要的意义。
动植物摄取食物里的养料必须经过消化,变成后才能吸收。
动物体内的O2和CO2都是溶解在中进行循环的。
现代农业无土栽培的植物生长在中。
探究二溶质和溶剂的关系【实验探究】教材P28实验9-2【实验探究】教材P 29实验9-3【阅读】阅读课本P 27—28,结合实验现象,完成以下问题:1.凡是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吗?溶液都是无色的吗?试举例加以说明。
初三化学第九单元课题1溶液的形成学案
初三化学第九单元课题1溶液的形成学案(参考课时:3课时)第1课时一、学习目标: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定义、特征和组成。
2.熟记溶质、溶剂的概念,初步能正确判断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二、自主学习:【知识点1溶液形成过程的实质】【实验探究】观察、分析实验9-1:蔗糖、食盐溶解。
并从微观角度分析:溶液形成过程的实质。
蔗糖溶于水后,蔗糖会,水会变味,是因蔗糖以的形式均一地到水分子中,形成一种的混合物。
食盐(或氯化钠)溶于水后,食盐(或氯化钠)会,水会变味,是因氯化钠以和形式向水中,形成稳定的氯化钠溶液。
溶解属于变化。
【知识点2溶液的定义和组成】结合蔗糖溶解、食盐溶解的实验现象,思考下列问题。
(1)如果外界条件不变,烧杯中的蔗糖与水会不会分离?。
这体现溶液的性。
(2)如果把烧杯中的溶液倒出一部分,那么它的浓度、密度与原溶液相比是否一样?。
这体现溶液的性。
(3)如果向盛有食盐溶液的烧杯中加入一小勺高锰酸钾。
搅拌后,还能看到高锰酸钾吗?。
这说明同一液体中可以溶解(填“一种”或“多种”)可溶性物质。
小结:溶液是指一种或几种物质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的其中,被溶解的物质叫做,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做。
因此,从组成上看,溶液是由和组成的。
溶解在中形成溶液。
【阅读】溶液是溶质和溶剂组成的,那么应怎样来命名溶液呢?若溶质是A,溶剂是B,则可把溶液命名为:A的B 溶液;若溶剂B是水时,水可省略,可命名为A溶液。
例如:食盐溶于水后,形成食盐的水溶液(简称食盐溶液)。
即溶液为溶质的溶剂溶液。
三、合作探究:【练习】请你写出下列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溶液溶质溶剂溶液溶质溶剂蔗糖溶液稀盐酸溶液氯化钠溶液稀硫酸溶液高锰酸钾溶液澄清石灰水碘溶于汽油中医用酒精油脂溶解在汽油中碘酒溶液白磷的二硫化碳溶液FeCl2溶液【知识点3溶液、溶质和溶剂间的质量关系】【思考】从质量上看,溶液的质量溶质和溶剂的质量之和。
溶液的体积溶质和溶剂的体积之和,这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
初三化学溶液的形成优秀教案5篇
初三化学溶液的形成优秀教案5篇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进行教化培育,以现有的经验、学识推敲于人,为其解释各种现象、问题或行为,以增长能力经验。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初三化学溶液的形成优秀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初三化学溶液的形成优秀教案1知识目标在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有关反应物、生成物质量的计算;通过有关化学反应的计算,使学生从定量角度理解化学反应,并掌握解题格式。
能力目标通过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培养学生学以致用、联系实际的学风,同时培养学生认识到定性和定量研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是相辅相成、质和量是辨证统一的观点。
教材分析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对初学者来说应严格按照课本中的五个步骤方法和书写格式来进行计算。
即①设未知量;②根据题意写出配平的化学方程式;③写出有关物质的式量,已知量和未知量;④列比例,求解;⑤答题。
这样做可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解这种题要求对化学计算题里有关化学知识有一个清晰的理解,那就是依题意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如果化学方程式中某个物质的化学式写错了,或者没有配平,尽管数学计算得很准确,也不会得到正确的结果。
可见正确书写并配平化学方程式是顺利解答化学方程式计算题的关键要素。
化学计算题是以化学知识为基础,数学为工具多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
它不仅要有化学学科的思维方法,还应有扎实的数学功底。
解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题,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要求什么,设未知量才不至于盲目。
第二是将题目中给出的化学变化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出来。
依题意找出已知量。
然后按解题步骤进行。
同时要克服心理上的不良因素,不要惧怕化学计算,要相信自己。
基础不好的同学要先做些简单的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题,逐渐体会将数学的计算方法与化学知识有机结合的过程。
然后再做较难的题目。
基础好的同学应具有解一定难度题目的能力。
(最新)部编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精品教案《溶液的形成》
第九单元溶液课题1 溶液的形成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等概念;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2.能力目标:学习科学探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练习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知道溶液是一类重要的物质,在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应用。
二,教学重点建立溶液的概念并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对溶解过程的理解。
四,实验准备药品:蔗糖、食盐、高锰酸钾、碘单质、氯化钠、硝酸铵、氢氧化钠食用油、乙醇、汽油、水、洗涤剂、硫酸铜溶液仪器:烧杯、试管、玻璃棒、滴灌、温度计、钥匙五,课时安排2课时六,教学方法创设情境—实验探究—归纳总结七,教学内容Ⅰ,【引入】从生活中常见的溶液引入Ⅱ,【新授课】【演示实验9-1 修改版】【提问】1.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吗?(展示硫酸铜溶液。
)2.一种物质仅能溶解一种物质吗?(向蔗糖溶液中加入少量氯化钠。
)由上面的实验可以得出溶液的定义一、溶液的形成1、溶液(1)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2)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3)扩散方式:离子:离子化合物溶于水后以离子的形式扩散,如NaCl分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溶于水后以分子形式扩散,如蔗糖(4)组成:溶质和溶剂注意:a、溶液不一定无色,如CuSO4溶液为蓝色FeSO4溶液为浅绿色Fe2(SO4)3溶液为黄色b、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汽油、乙醇等物质也可以做溶剂。
溶剂也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c、溶液的质量= 溶质的质量+ 溶剂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 溶剂的体积d、溶液的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若溶剂是水,一般简称某溶质溶液,如氯化钠溶液【演示实验9-2】2,同种溶质在不同的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不同;同种溶剂溶解不同溶质的能力也不同。
【演示实验9-3】水和乙醇能以任意比例互溶3,溶质和溶剂的判断注:1.液液形成溶液时,其中一种是水时,不论水的量为多少,水为溶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碘酒
3 石灰水
7 5ml汽油与10ml食用油相互溶解
4 硫酸铜溶液
8 5ml食用油与10ml汽油相互溶解
5.乳浊液和悬浊液都不稳定的原因是( ) A.液体里分散着的是大量分子集合体 B.液体里分散着的是固体小颗粒 C.液体里分散着的是液体小颗粒 D.分子集合体的直径小于分子而大于原子 6.(2013•枣庄)用如图所示的密闭实验装置,能使液面a比液 面b高,过一段时间又回到持平的一组固体和液体可以是( ) A.食盐和水
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向水中扩散时吸收的热量 生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时放出的热量
溶液的温度
如:氢氧化钠固体、氢氧化钾固体、浓硫酸等溶解于水
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向水中扩散时吸收的热量 生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时放出的热量
溶液的温度
如:硝酸铵固体溶解于水
活动六:阅读课本P60页第2----3段内容
B.锌和硫酸
C.固体氢氧化钠和水
D.硝酸铵和水
7.
市场上有一种“冷敷袋”,其主要成分由水和物质A组成,使用时只
要将水和物质A混合,轻轻摇晃,就可作冰袋使用。其中物质A可能
活动二:阅读:课本P58-59页相关内内容
小组讨论:氯化钠溶液的形成、组成和特征
体会感知,形成概念
溶液:1、定义:由
或
物质中,形成的
、
物质
到另
的
。
2、组成:溶质:被 的物质。(可以是一种或多种物质)
溶剂:能 其他物质的物质。(起到溶解作用)
注意:(1)溶质和溶剂均可以是固体、液体或固体。
(2)固体、气体分别溶于液体时,液体为溶剂。
溶液 悬浊液 乳浊液 不同点
均一性、稳定性 不溶性的固体小颗粒分散在水中,不均一、不稳定 不溶性的小液滴分散在水中,不均一、不稳定 共同点 混合物 实例 食盐水、蔗糖水、葡萄糖溶液、空气、碘酒等 泥水、稀饭 油水混合物、奶 活动四:探究物质溶解时溶液温度的变化 思考:小芳认为:溶液的温度变化了,说明物质在溶于水时可能 从水中吸收了能量,也可能向水中释放了能量。你同意她的观点吗 ? 活动五:阅读课本P60页第1段内容 小组讨论:物质溶解时溶液温度变化的原因 体会感知,得出结论 溶解过程中发生的两种变化: (1)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向水中扩散,这一过程吸收热量; (2)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和水分子作用,生成水合分子(或 水合离子),这一过程放出热量。 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向水中扩散时吸收的热量 生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时放出的热量。 溶液的温度 如:氯化钠、蔗糖溶解于水
活动九:阅读“多识一点”
了解“洗发液是怎样去污的”。
我来试一充分搅拌,能形成溶液的是 ( )
形成悬浊液的是( )形成乳浊液的是( )
A.蔗糖 B.面粉
C.食盐 D.酒精 E.泥土
F.牛奶 G.汽油 H.植物油 I.味精
J.白醋
2.溶液的基本特征是( )
A.含有溶质和溶剂
(3)两种液体相互溶解时,通常把量多的一种叫做溶剂;但当 其它液体和水相互溶解时,水为溶剂。
(4)通常没有指明溶剂的溶液,一般是水溶液,即溶剂是水。
(5)常见的溶剂有水、酒精、汽油等,水是最常见的溶剂。
各组分之间的质量关系:m溶液=m溶质+m溶剂 3、特征:均一性、稳定性、混合物。其中,均一性是指溶液中 各部分的性质和成分均相同(如一瓶溶液中,上下左右等各部分的 密度都是一样的);稳定性是指在条件不变(即温度、压强等不改 变,溶剂不蒸发等)的情况下,溶液中的溶质永远不会析出(即溶 质与溶剂永不分离)。 活动三:阅读课本P59右侧蓝框内的内容 小组讨论:悬浊液、乳浊液的形成、及特征,并与溶液进行对比 ,看看有什么异同点。 体会感知,形成概念 1、定义:
(1) 悬浊液:不溶性的固体小颗粒分散到水里形成的不均一、不稳定的混 合物。
(2) 乳浊液: 不溶性的小液滴分散到水里形成的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
2、特征:不均一、不稳定、混合物 多识一点:乳浊液和悬浊液统称为浊液<</span>根据被分散物质 的存在状态进行分类>(即浊液是指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液体中形 成的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 3、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异同点
提纯: 提取海带中的碘、从海水中提取食盐、从海水中提取溴、淡化海水 、还有各种化学物质的精制:粗盐制精盐、无水酒精的生产等
混合:配制农药,制饮料,炒菜,调味道等
活动八:(1)思考:用什么方法可以将油和水混合的更加均匀 ,且放置更长的时间也不会分层?
(2)观察乳化现象,并阅读课本P61内容
体会感知,形成概念
(1)乳化现象:能使乳浊液中不易溶于水的小液滴更好的分散 在水中,形成不易分层、比较稳定的混合物的现象
(2)乳化剂:能使乳浊液稳定的物质。如:洗洁精、洗衣粉、 洗发液、肥皂等
(3)乳化作用:乳化剂所起的作用。乳化作用在生产生活中的 应用:石油、树脂、化妆品、药物、乳制品、食品、涂料等的生产 过程都与它有关。
体会感知:溶液对于自然界中的生命活动和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 意义
谈一谈:自然界中和生产生活中对溶液的应用。
活动七:交流共享
说出你知道的:日常生活中哪些事例分别运用了对物质的分离、 提纯和混合。
分离: 例如,农村把稻谷加工成大米时,常用筛子分离大米与糠;农村做豆 腐常用纱布袋将豆腐渣与豆浆分离;在淘米时,常用倾倒法将洗米水 与大米分离;当水中混有较多油而分层时,用吸管可逐渐吸出上层的 油;当铁屑和铜屑混在一起时,可用磁铁分离等。
九年级化学《溶液的形成》学案
九年级化学《溶液的形成》学案
第一节 溶液的形成(第1学时)《学案》
活动一:观察食盐的溶解
思考:1、食盐颗粒为什不见了?
2、想一想,这杯食盐水的上部、中部和下部,任一处,是否都 一样咸?
3、如果把得到的食盐水密封,保存一个月、一年、两年……你 猜测会不会从中析出食盐颗粒来?
B.其组成中一定含有水
C.具有无色及透明性
D.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
3.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不同液体的混合物一定是溶液 B.无色澄清液体一定是溶液
C.只有固体能做溶质
D.溶液的各部分性质均相同
4.区分下列溶液体系中的溶质和溶剂
序号 溶液 溶质 溶剂 序号 溶液 溶质 溶剂 1 食盐水
5 白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