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教案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中国山水画欣赏
《中国山水画》教案(精选3篇)
《中国山水画》教案(精选3篇)《中国山水画》篇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会欣赏中国山水画作品,能感受山水画的意境之美,初步掌握山石、树木的画法,学习画山水画的方法步骤。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欣赏、讨论等途径,学习欣赏中国山水画作品,感受历代画家是如何借山川之景抒发情感、表现意境的,通过动手实践,学习和体验山水画的基础画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传统绘画的魅力,乐于学习与传承传统绘画,从而更加热爱中国传统文化。
体会艺术与自然的关系,学习用艺术和自然愉悦心灵、丰富情感、陶冶高尚的情操。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习山水画勾、皴、擦、染、点的表现技法。
学画一幅简单的山水画的小品。
【难点】使所画山水画小品能体现笔墨和情趣。
三、课前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山水画所需用具。
学具:风景照片、山水画、纸、墨、笔等中国画的必需用品。
四、教学过程环节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教师播放《高山流水》引导学生思考:这段音乐你想到了什么?呈现了什么画面?从而引出课题。
环节二:作品赏析,直观感知1.教师展示《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引导学生赏析并提问:看到这幅作品想到什么?给我们带来了怎样的感受?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沁园春长沙》,给人以雄壮豪迈壮阔的景观。
2.继续提问画面中描绘了哪些景物是怎么描绘的?传达了怎样的情感?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总结:画面描绘了万千山峰的红色,一层层树林好像染过颜色一样。
画面物象经营布局具形式感,笔墨韵味也得到加强,既有严谨的刻意经营,又不失情感的自然流露。
此画以墨作底,红为主调,强调“遍”字。
以朱砂色铺陈整个画面,可谓大胆创新之举,使画面滋润明亮富有层次变化,传达出作者对这里的喜爱之情。
体现了画中有诗、诗中有画。
环节三:比较欣赏,形式分析1.教师展示《富春山居图》,你能从这件作品中感受到什么?又能想到什么?学生观察回答。
教师总结:《富春山居图》着重把握山水的整体风貌,有过多细微描绘物象表面。
中国山水画教案(精选3篇)
中国山水画教案(精选3篇)中国山水画篇1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对中国古代山水画的性质、画法、各种艺术风格和独特的艺术传统,有所了解,有所认识,达到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2、过程与方法:以提问的方式使学生着重理解中国古代山水画独特的艺术传统,教师堂上示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健康的审美趣味,懂得如何领会和感受艺术的美,提高艺术欣赏能力和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
二、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着重理解中国古代山水画独特的艺术传统。
三、教学难点:如何理解“意境”?追求意境的创造,既是中国古代山水画的重要艺术传统之一,也是中国古代美学思想的重要方面。
四、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常规)二.引入新课:本课内容为中国古代山水画欣赏。
通过对典型的中国古代山水画名作的赏析,了解中国古代山水画的性质、画法,各种艺术风格和独特的艺术传统。
1. 中国古代山水画的性质和它在中国古代绘画中的重要地位:中国古代绘画习惯按传统分成人物、山水、花鸟三个画科。
中国古代山水画的主要描写对象是自然风景。
它不但表现了丰富多彩的自然美,而且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自然观与社会审美意识,甚至从侧面间接地反映了社会生活。
中国山水画作为一个独立的画科比人物画晚,但它在中国绘画史上得到了突出的发展,并且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多种画法和艺术风格。
主要的有:青绿山水、水墨山水、浅绛山水、小青绿山水、没骨山水等。
青绿山水——青绿是指中国画颜料中的石青和石绿,用这种颜料作为主色的山水画称作“青绿山水”。
其中又有大青绿、小青绿之分,前者多勾勒、皴笔少,着色浓重,如《千里江山图》后者是在水墨淡彩的基础上略施青绿两色,如《游春图》。
浅绛山水——在水墨勾勒皴染的基础上,敷设以赭石为主色的淡彩山水画。
水墨山水——以渲染为法,用笔简练奔放,强调水墨效能的发挥。
北宋的山水画,虽然在所描绘的自然景物中包含着画家对这些景物的感受和理想,但更主要的还是以客观地描写自然物为主。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走近中国山水画 《诗情画意》教案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走近中国山水画《诗情画意》教案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走近中国山水画教材分析:初中美术课本第十三册中,学生已经接触了中国画的学习,通过鸟语花香这一单元对花鸟画的学习,学生们已经初步掌握了中国画注重笔墨以及以物言志的特点,为本单元诗情画意的山水画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所以在这一课中,我侧重于培养学生对中国山水画意境美的体会。
以山水风光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去深入探究古人寄情山水的情怀。
体会中国山水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
一、教学目标:1、学习并掌握山水画在涵义、历史发展和构成上的基本知识。
2、通过对课堂情境的创设,使学生理解中国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创造能力,继承和发扬中国画的优良传统。
二、教学重、难点设计:1、重点:本课以欣赏分析为主,让学生了解中国山水画的意境美,体会“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氛围,所以,我把山水画的意境感知作为本课的重点。
2、难点: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个体在思维灵动上的取向与难以把握,是本课在意境感知与深入教学上的难点所在。
三、教具准备:学生:国画工具。
教师:多媒体课件,国画作品等。
四、课时安排:本单元总课时为四课时,此课为第一课时。
五、教学设计:一、导入谈话导入:经过一上午紧张的学习,大家都有些疲劳,很多同学也饥肠辘辘了,现在让我们放松心情,到大自然中去走走,我们中国有一句话说"秀色可餐”,希望我们看到的风景可以让大家暂时吃饱肚子。
黄山位于安徽省黄山市,黄山集名山之长。
泰山之雄伟,华山之险峻,衡山之烟云,庐山之瀑,雁荡山之巧石,峨眉山之秀丽,黄山无不兼而有之。
明代旅行家、地理学家,徐霞客两游黄山,赞叹说:“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又留“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美誉。
更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称。
可以说无峰不石,无石不松,无松不奇,并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黄山四绝著称于世。
最有趣的是,一景多变,移步换形。
优质课教案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中国山水画欣赏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中国山水画欣赏教材分析:初中美术课本第十三册中,学生已经接触了中国画的学习,通过鸟语花香这一单元对花鸟画的学习,学生们已经初步掌握了中国画注重笔墨以及以物言志的特点,为本单元诗情画意的山水画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所以在这一课中,我侧重于培养学生对中国山水画意境美的体会。
以学生熟悉的本土画家的笔下风光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去深入探究古人寄情山水的情怀。
体会中国山水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
一、教学目标:1、学习并掌握山水画在涵义、历史发展和构成上的基本知识。
2、通过对课堂情境的创设,使学生理解中国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创造能力,继承和发扬中国画的优良传统。
二、教学重、难点设计:1、重点:本课以欣赏分析为主,让学生了解中国山水画的意境美,体会“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氛围,所以,我把山水画的意境感知作为本课的重点。
2、难点: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个体在思维灵动上的取向与难以把握,是本课在意境感知与深入教学上的难点所在。
三、教具准备:学生:国画工具,收集并预读有关课文以古诗。
教师:多媒体课件,国画作品等。
四、课时安排:本单元总课时为四课时,此课为第一课时。
五、教学设计:一、引入谈话导入:大家平时喜欢出去旅游吗?老师第一次到瑞安,你们能否向老师推荐几处瑞安值得一游的去处?学生答。
好的,大家推荐的地方老师有机会一定会去看看!今天老师也向大家推荐一个老师最喜欢的一个地方--乐清雁荡山风景区,希望大家有空能去老师那里看看!导游法:引导学生随着课件中的图片,游览雁荡风光,师讲解。
师:雁荡山是全国十大名山之一,是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素有“寰中绝胜”、“海上名山”之誉。
史称“东南第一山”。
灵峰、灵岩、大龙湫精华荟萃,被称为“雁荡三绝”。
灵峰灵岩奇峰林立、古木参天,最有趣的是,一景多变,移步换形。
比如现在看到的这个合掌峰,就是灵峰最著名的景观,随着日出日暮这座合掌峰会逐渐变换成夫妻峰、雄鹰峰等,雁荡体现出了山水多变的特点。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教案设计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中国古典诗词与绘画艺术的密切联系,感受诗情画意的魅力。
2.培养学生运用绘画表现诗词意境的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提高综合素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诗词与绘画的关系,学会运用绘画表现诗词意境。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诗词与绘画相结合,创作出富有诗意的画作。
三、教学准备1.课件:展示相关诗词、绘画作品、诗人简介等。
2.绘画材料:水粉、画笔、纸张等。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教师展示一幅山水画,引导学生观察画面中的意境。
2.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关于山水画的知识。
(二)诗词欣赏1.教师展示一首描绘山水画的诗词,如《题都城南庄》。
2.学生齐读诗词,体会诗词中的意境。
3.教师简要介绍诗词作者及背景。
(三)绘画分析1.教师展示一幅与诗词内容相符的画作,如《都城南庄图》。
2.学生分析画作中的色彩、线条、构图等,感受画作中的诗情画意。
3.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画作与诗词的关系。
(四)创作指导1.教师讲解如何运用绘画表现诗词意境。
2.学生分组讨论,选择一首诗词进行创作。
3.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绘画创作。
第二课时(一)作品展示1.学生展示自己的画作,分享创作心得。
2.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肯定优点,指出不足。
(二)课堂小结2.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三)课后作业1.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词,尝试用绘画表现其意境。
2.家长参与评价,鼓励学生发挥创意。
五、教学反思六、教学延伸1.开展诗词与绘画主题的课外活动,如诗词朗诵、绘画展览等。
2.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诗词与绘画,培养审美情趣。
3.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绘画比赛,提高创作能力。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词与绘画的关系,学会运用绘画技巧表现诗词意境。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将抽象的诗词意境具象化为绘画作品,并准确表达诗情画意。
教学过程补充:第二课时(二)作品展示与对话1.学生甲(展示画作):“我选择的是王维的《山居秋暝》,我尝试用蓝色和绿色表现山水的宁静和清新,用了淡墨勾勒出山的轮廓,感觉画作中的意境和诗中的描写很贴近。
优质课教案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中国山水画欣赏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中国山水画欣赏教材分析:初中美术课本第十三册中,学生已经接触了中国画的学习,通过鸟语花香这一单元对花鸟画的学习,学生们已经初步掌握了中国画注重笔墨以及以物言志的特点,为本单元诗情画意的山水画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所以在这一课中,我侧重于培养学生对中国山水画意境美的体会。
以学生熟悉的本土画家的笔下风光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去深入探究古人寄情山水的情怀。
体会中国山水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
一、教学目标:1、学习并掌握山水画在涵义、历史发展和构成上的基本知识。
2、通过对课堂情境的创设,使学生理解中国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创造能力,继承和发扬中国画的优良传统。
二、教学重、难点设计:1、重点:本课以欣赏分析为主,让学生了解中国山水画的意境美,体会“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氛围,所以,我把山水画的意境感知作为本课的重点。
2、难点: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个体在思维灵动上的取向与难以把握,是本课在意境感知与深入教学上的难点所在。
三、教具准备:学生:国画工具,收集并预读有关课文以古诗。
教师:多媒体课件,国画作品等。
四、课时安排:本单元总课时为四课时,此课为第一课时。
五、教学设计:一、引入谈话导入:大家平时喜欢出去旅游吗?老师第一次到瑞安,你们能否向老师推荐几处瑞安值得一游的去处?学生答。
好的,大家推荐的地方老师有机会一定会去看看!今天老师也向大家推荐一个老师最喜欢的一个地方--乐清雁荡山风景区,希望大家有空能去老师那里看看!导游法:引导学生随着课件中的图片,游览雁荡风光,师讲解。
师:雁荡山是全国十大名山之一,是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素有“寰中绝胜”、“海上名山”之誉。
史称“东南第一山”。
灵峰、灵岩、大龙湫精华荟萃,被称为“雁荡三绝”。
灵峰灵岩奇峰林立、古木参天,最有趣的是,一景多变,移步换形。
比如现在看到的这个合掌峰,就是灵峰最著名的景观,随着日出日暮这座合掌峰会逐渐变换成夫妻峰、雄鹰峰等,雁荡体现出了山水多变的特点。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王维山水田园诗赏析》教学设计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教学设计——王维之山水田园诗赏析【阅读篇目】《使至塞上》《画》《田园乐》《鹿柴》《山居秋暝》《杂诗》《渭川田家》《鸟鸣涧》《竹里馆》《送元二使安西》《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目标】1.在朗读与欣赏中感受山水田园诗的美。
2.在分析、评价中提高诗歌的鉴赏能力。
3.在写作中培养诗歌的创作能力。
【教学用时】1课时【教学设想】导入新课同学们,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诗人竞折腰!诗仙李白,望庐山瀑布,不由惊叹“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诗圣杜甫,望雄伟泰山,不禁感慨“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诗佛王维,出使边塞,不由描绘“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真是江山如画啊!这节课就让我们循着诗人的足迹,来欣赏祖国的山山水水!比一比谁积累的山水诗句多?飞花令:全班分为男生和女生两组进行对抗,轮流背诵出含有“山”或“水”的一联诗句。
中间停顿时间不得超过5秒。
教师总结:(课件出示)山水田园诗派古诗的一大流派,以反映田园生活、描绘山水景物为主要内容。
创始人为东晋陶渊明,到唐代发展为最盛。
代表人物有盛唐的王维、孟浩然、中唐的韦应物、柳宗元等。
其中以王维的诗最具风格。
三、忆一忆:(课内阅读)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教师引导:这首诗最著名的是颈联,被王国维誉为千古壮观的名句,它向我们描绘了一幅壮观的边塞风光图。
一联诗就是一幅画呀!其实王维的诗中具有画面感的还有很多,请同学们朗读学案中王维的10首古诗,边读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四、连一连:(课外阅读)请同学们从学案中找出六首诗来与屏幕上的图片对应,并说明理由。
(课件展示)教师总结:王维的诗风:苏轼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
王维多才多艺,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
《国画山水之诗情画意》教案(修改版)公开课
《国画山水之诗情画意》教案(修改版)公开课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国画的绘画技巧,能够运用水墨画表现山水之诗情画意。
2.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对国画艺术的认识和鉴赏能力。
3. 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他们的艺术表现力。
二、教学内容:1. 国画的基本概念和历史背景。
2. 国画的工具和材料。
3. 国画的绘画技巧,包括水墨画的表现方法。
4. 山水画的构图和表现手法。
5. 诗情画意的创作和实践。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名家的山水画作品,引起学生对国画山水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基本概念和历史背景:介绍国画的起源、发展以及著名画家。
3. 工具和材料:讲解和展示国画所需的工具和材料,如毛笔、墨、纸、砚等。
4. 绘画技巧:讲解和示范水墨画的表现方法,如线条、墨色、水分等。
5. 构图和表现手法:讲解山水画的构图原则和表现手法,如远近、高低、虚实等。
6. 诗情画意的创作和实践:指导学生进行山水画的创作,强调诗情画意的表现。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国画的基本概念、历史背景、绘画技巧等。
2. 示范法:示范水墨画的表现方法和山水画的构图原则。
3. 实践法:学生进行山水画的创作实践,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4. 互动法: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讨论,分享创作心得。
五、教学评价:1. 对学生绘画技巧的掌握程度进行评价,包括线条、墨色、水分等。
2. 对学生山水画构图和诗情画意的表现进行评价。
3. 学生自评和互评,鼓励他们分享创作心得和体验。
4. 教师综合评价学生的表现,给予鼓励和指导。
六、教学资源:1. 名家山水画作品集。
2. 国画工具和材料(毛笔、墨、纸、砚等)。
3. 投影仪和显示屏,用于展示作品和讲解。
4. 参考书籍和资料,提供给学生深入学习的资源。
七、教学步骤:1. 第一步: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名家山水画作品,引导学生关注和欣赏国画山水的魅力。
2. 第二步:基本概念和历史背景(10分钟)介绍国画的起源、发展以及著名画家,帮助学生了解国画的基本知识。
课教案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中国山水画欣赏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中国山水画欣赏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山水画的起源、发展历程及其特点。
2. 培养学生对中国山水画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引导学生理解“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含义,体会中国山水画与诗歌的紧密联系。
二、教学内容:1. 中国山水画的起源与发展:介绍山水画的历史背景,分析各个时期山水画的特点。
2. 中国山水画的基本技法:讲解山水画的构图、笔墨、设色等技法。
3. 欣赏经典山水画作品:分析历代名家的山水画作品,如唐代王维、宋代范宽、元代黄公望等。
4.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含义:阐述山水画与诗歌的相互映衬、相得益彰的关系。
5. 创作实践:让学生尝试绘制简单的山水画,体会山水画的韵味。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中国山水画的起源、发展历程、基本技法及名作欣赏。
2. 教学难点:理解“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内涵,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创作实践中。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国山水画的历史、技法及名作。
2. 欣赏法:组织学生欣赏经典山水画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3. 实践法:引导学生动手绘制山水画,培养创作能力。
4. 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山水画的感悟。
五、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山水画图片、资料。
2. 准备绘画工具和材料,如毛笔、墨、纸、颜料等。
3. 准备投影仪、白板等教学设备。
教案编辑专员:X日期:2024年X月X日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以一幅优美的山水画作品作为开场,引发学生对山水画的兴趣,进而导入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与示范:a. 介绍中国山水画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b. 讲解山水画的基本技法,如构图、笔墨、设色等。
c. 分析历代名家的山水画作品,如王维、范宽、黄公望等。
a. 作品的主题是什么?b. 画家运用了哪些技法来表现主题?c. 作品中的山水与诗歌有何联系?4. 实践环节:让学生动手绘制山水画,体会山水画的韵味。
在绘制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遇到的问题。
浙人美版七年级美术下册《6.诗情画意》教学设计
《诗情画意》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欣赏山水画作品,了解山水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基本特点。
培养对中国山水画的分析理解能力,2.初步理解对意境的营造是画家追求的艺术境界,是山水画的灵魂。
3.培养对中国山水画的分析理解能力,增强热爱大自然与生活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对山水画构图留白笔墨的分析,使学生了解山水画是怎样表现意境的难点: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在构图·技法和形式上的不同特点。
课前准备:以小组形式准备一首曾经学过的最喜欢的诗歌。
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学。
(1)挑选一个准备好诗歌的小组成员朗诵诗歌。
(2)再挑选一个同学在黑板上为这首诗歌作画。
(根据意境想象简单作画)(3)引出课题诗情画意!二.深入教学。
(1)欣赏图片(祖国各地山水风景)。
(2)教师提出问题组织学生边欣赏边分析:1.为什么中国人把描绘大自然的作品称为“山水画”而非风景画。
2.“山水画”与“风景画”有什么区别?(3)欣赏中国山水画。
(4)欣赏风景油画。
学生小组讨论并回答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并补充。
从三个方面去分析:1.计白当黑(留白)2.构图方式(透视)以及三远法3.笔墨三.总结详细分析名画与诗1《沁园春.雪》与国画《江山如此多娇》提问学生他们的感受与分析.教师分析补充.2.做游戏看画猜诗(1).《梅石溪凫图》与《惠崇春江晚景》(2).《寒江独钓图》与《江雪》(3).《巫峡秋涛图》与《早发白帝城》教师总结“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
”山水画家所追求的就是“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诗的境界。
然后提出大自然-画家-山水画的关系。
最后给同学们总结为什么叫山水画而非风景画。
四.作业与课后拓展1. 在群中阅读文章《有关中国画意境的赏析》文章。
2. 找一些山水画并分析下中国山水画中的树石画法。
中国写意山水画欣赏教案
中国写意山水画欣赏教案教学对象:教学时刻:课题:中国山水画鉴赏课课型:欣赏教学目标:一、简要了解中国山水画的进展概况二、通过看、听、想、讨论,能用自己的话讲评中国山水画作品的内容与艺术美3、感受山水画的意境美,酷爱祖国艺术,增强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中国山水画在不同时期的艺术特色。
领会蕴藏在画中深刻的中国传统人文思想。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自己去挖掘中国古代山水画作品中所具有的中国传统文化思想。
和这种思想对山水画进展的阻碍。
教具:多媒体一、教学导入一、师提问:通过前两次的中国古代山水画相关常识的学习,谁能说说如何欣赏中国山水画?学生分组讨论,并以组为单位派一代表论述讨论意见。
本课内容为通过对典型的中国古代山水画名作的评析,了解中国古代山水画的欣赏方式。
⑴中国古代山水画的性质和它在中国古代绘画中的重腹地位:上两节课咱们已经了解到,中国古代绘画适应按传统分成人物、山水、花鸟三个画科。
中国古代山水画的要紧描述对象是自然风光。
它不但表现了丰硕多彩的自然美,而且表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自然观与社会审好心识,乃至从侧面间接地反映了社会生活。
中国山水画作为一个独立的画科比人物画晚,但它在中国绘画史上取得了突出的进展,而且在长期的进展中,形成了多种画法和艺术风格。
要紧的有:青绿山水、水墨山水、浅绛山水、小青绿山水、没骨山水等。
(2)第二,中国古代山水画在空间的处置上,采纳“以大观斜、“小中见大”的手法。
确实是把山水画家自己看做是一个巨人,面对自然,就象人观盆景状。
如此,千里江山也可一览无余,或用长卷的形式表现,如《千里江山图》,长达11米。
或以中国画特有的高远、平远、深远的构图方式,画十分繁复的山岭,如《溪山行旅图》、《早春图》、《青卞隐居图》等,其空间处置突出地表现了中国山水画独特的构图方式。
中国古代山水画制造的这种独特的处置空间关系的艺术手法,既表现了中国画家独特的观看自然的方式,同时也包括着中国民族的审美胸怀,表现了中国人的自然观。
课教案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中国山水画欣赏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中国山水画欣赏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山水画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掌握中国山水画的基本技法和表现手法。
3. 欣赏和分析中国山水画的代表作品,感受其艺术魅力。
4.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教学重点:1. 中国山水画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中国山水画的基本技法和表现手法。
3. 欣赏和分析中国山水画的代表作品。
教学难点:1. 中国山水画的技法和表现手法。
2. 欣赏和分析中国山水画的代表作品。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含中国山水画的起源、发展历程、代表作品等内容。
2. 准备相关的中国山水画作品或图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中国古代音乐,营造氛围。
2. 教师展示中国山水画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和欣赏。
3. 教师提出问题:“你们觉得这些画有什么特点?它们给你的感受是什么?”4. 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二、中国山水画的起源和发展(10分钟)1. 教师讲解中国山水画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教师展示不期的中国山水画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比较。
3. 学生了解中国山水画的发展脉络。
三、中国山水画的基本技法和表现手法(10分钟)1. 教师讲解中国山水画的基本技法(如泼墨、勾勒等)。
2. 教师展示中国山水画的作品,引导学生分析和理解技法和表现手法。
3. 学生了解中国山水画的技法和表现手法。
四、欣赏和分析中国山水画的代表作品(10分钟)1. 教师展示中国山水画的代表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
2. 教师提出问题:“你们觉得这些作品有什么特点?它们表现了什么情感?”3. 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中国山水画的特点和艺术价值。
2. 教师提出拓展任务:让学生回家后,欣赏和分析更多的中国山水画作品,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3. 学生完成拓展任务,提高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相关知识,以及是否能够正确欣赏和分析中国山水画。
中国古代山水画欣赏教案
中国古代山水画欣赏教案教案:中国古代山水画欣赏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山水画的特点和发展历程;2.学习欣赏中国古代山水画作品,提高艺术审美能力;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中国古代山水画的概述;2.中国古代山水画的特点;3.中国古代山水画的发展历程;4.欣赏中国古代山水画作品。
三、教学过程Step 1 兴趣引入(5分钟)呈现一幅中国古代山水画作品,激发学生对山水画的兴趣和好奇心。
Step 2 知识讲解(20分钟)1.介绍中国古代山水画的概述,解释山水画的含义和作用;2.讲解中国古代山水画的特点,如“写意”、“气韵生动”、“墨色浑厚”、“留白”等;3.简要介绍中国古代山水画的发展历程,如南北朝时期的文人画、宋代的泰山画派、元代的四大家族、明清时期的传统山水画等。
Step 3 欣赏作品(40分钟)1.选择几幅中国古代山水画作品,如郑板桥的《竹石图》、黄宾虹的《巴山夜雨图》等,逐幅讲解其寓意、构图和技法;2.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对作品进行细致观察,并展示自己的意见和感受;3.邀请学生上台分享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Step 4 总结归纳(10分钟)总结中国古代山水画的特点和发展历程,重点强调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时代价值。
四、教学资源及评估方法教学资源:中国古代山水画作品图片、多媒体设备、PPT等;评估方法:观察学生的参与情况,收集学生的讨论意见和作品评析,进行课堂讨论和展示。
五、教学延伸1.组织学生进行实地参观山水名胜,体验真实的自然山水景色;2.安排学生亲自绘制一幅山水画作品,发挥个人创意和想象力。
六、教学反思。
《国画山水之诗情画意》教案
国画山水之诗情画意
课时
第一课时
执教者
永嘉县实验中学胡良中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山水画的基本特点
2、理解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过程与方法
欣赏——比较——评述——总结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创造能力,继承和发扬中国画的优良传统
教学
重点
体会中国山水画的诗情画意
教学
难点
诗意画的构思创作
教学
方法
讲授法、启发法
教具
课件、范画若干
学生课前准备
教材、国画工具
板书
设计
诗情画意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组织
教学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激
趣
导
入
1、师出示一扇形宣纸
问:这么漂亮的一个扇形里我们该为它画些什么东西呢?
2、师:据了解,我们班上学期已学过国画花鸟,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好吧?孔子说过: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诗
画
连
连
看
1、师出示画作与五句诗句
问:下面这些画分别对应一句诗句,请你选择一句最合适的诗句与其搭配。
《深山藏古寺》
《踏花归去马蹄香》
《寒江独钓》
2、师简析画作题目
3、师小结:同学们,我们知道中国画要的特点是要具备诗情画意,尤其是中国山水画,也就是说山水画要有诗的情怀,要高雅,要有画的意境,不能直白,要含蓄,总之要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生:我会……
生想一诗句
通过对诗歌的解读、构思诗意画,让学生走进诗情画意的山水画。
诗画
交融
课件展示山水册页(尽量简洁),或者根据一句诗句进行创作,比如:
国学诗词歌赋第十五讲 活动课《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教案
国学诗词歌赋第十五讲活动课《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诗、画互相影响的历史渊源。
2.能够通过诗词欣赏、绘画创作等方式,体验诗画的魅力。
3.培养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二、教学准备1.教学资料:选取经典诗词、名家书画作品等。
2.教学工具:项目演示仪、绘画工具、音响设备等。
3.教学环境:布置诗画相关的背景、氛围。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1.诗中有画:通过分析诗词,了解诗人如何通过文字表现画面,引导学生想象。
2.画中有诗:展示名家书画作品,引导学生从画面中感受诗意。
3.诗画互动: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诗画创作,表现个人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1.演示讲解法:老师介绍诗词、书画知识,示范创作过程。
2.分组合作法:学生分组共同完成诗画创作任务,促进合作交流。
3.互动提问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五、教学评价1.考核方式:学生诗画作品展示、课堂互动表现等。
2.评价标准:创意性、表现力、文化传承等方面综合评价。
六、教学反思1.教学效果评估:结合学生反馈、教学成果等综合评估教学效果。
2.教学改进:根据反思结果,调整教学内容、方法,不断完善教学。
七、拓展延伸1.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进一步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中诗画的关系。
2.组织学生参与相关比赛、展览等活动,展示学习成果。
通过这堂活动课的设计与实施,不仅可以深入了解国学中诗词与书画之间的联系,还可以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创造力。
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课,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习中体验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课教案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中国山水画欣赏
一、优质课教案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中国山水画欣赏二、课时:1课时三、年级:五年级四、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山水画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感受山水画的意境美。
2. 培养学生对中国山水画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引导学生理解“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含义,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中国山水画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欣赏经典山水画作品。
难点:理解“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含义,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
六、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中国山水画的PPT、视频等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彩笔。
七、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中国山水画的PPT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中国山水画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欣赏经典山水画作品(10分钟)教师展示经典山水画作品,如《千里江山图》、《溪山清远图》等,引导学生欣赏并体会山水画的意境美。
3. 解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含义,让学生认识到山水画与诗歌的紧密联系。
4. 创作实践活动(10分钟)学生根据对中国山水画的欣赏和理解,运用彩笔在笔记本上创作一幅山水画作品。
5. 总结与展示(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并对学生的山水画作品进行展示和评价。
八、课后作业:学生回家后,向家长介绍中国山水画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以及本节课学习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含义。
九、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相关知识,并在下一次教学中进行调整。
十、评价方式:1. 学生课堂参与度。
2. 学生对山水画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3. 学生的创作实践活动。
六、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中国山水画的技法和表现手法,以及如何将诗歌的意境融入山水画中。
七、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中国山水画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学习山水画技法和表现手法(10分钟)教师讲解中国山水画的技法和表现手法,如线条的运用、墨色的调配、山水的布局等,并展示实例进行分析。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9课诗情画意人教新课标(2023秋)
2.分析水墨画的技法,理解其与古诗词意境的关联。
3.创作以古诗为题材的水墨画作品,体现诗情画意。
4.互相交流、展示作品,学会欣赏和评价他人的创作。
二、核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素养目标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9课诗情画意》以培养学生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旨在提升学生的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和文化理解能力: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9课诗情画意人教新课标(2023秋)
一、教学内容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9课诗情画意》依据人教新课标(2023秋)的教材内容进行设计。本节课主要包括以下部分:欣赏古代诗词中的画面美,分析诗与画的联系;学习运用水墨画表现古诗中的意境;通过创作实践,让学生体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美。具体内容包括: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诗情画意》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感受到诗词与绘画之间的联系?”比如,当我们读到“床前明月光”这句诗时,脑海中是否会浮现出一个月夜的景象?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诗画交融的奥秘。
-掌握水墨画基本技法:教授学生如何运用水墨画表现古诗中的意境,如淡墨、浓墨、泼墨等技法的运用,以及山水、人物、花鸟等主题的表现。
-创作具有诗情画意的作品:指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创作中,形成具有个人特色的水墨画作品。
举例解释:例如,在教授水墨画基本技法时,教师需强调如何通过不同墨色的运用来表现远近、虚实等空间关系,以及如何通过线条的粗细、曲直来表现不同的情感。
然而,我也注意到在教学中存在一些不足。部分学生在提炼意境和运用水墨画技法方面显得有些吃力,对于如何处理墨色、线条等方面的关系还不够熟练。这说明我在讲授重点难点时,可能需要更加具体、直观的示范和解释,以便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国画山水之诗情画意》教案(修改版)公开课
《国画山水之诗情画意》教案(修改版)公开课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国画的定义及其分类。
激发学生对国画山水产生兴趣。
1.2 教学内容介绍国画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解释国画山水的概念及其与诗情画意的关联。
1.3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展示国画山水的作品。
进行互动提问,让学生分享他们对国画山水的看法。
1.4 教学活动教师通过展示不同风格的国画山水作品,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国画山水与诗情画意的联系。
第二章:国画基础知识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国画的工具和材料。
教授学生基本的国画技法。
2.2 教学内容介绍国画常用的工具和材料,如毛笔、墨、纸、砚等。
教授基本的山、水、树、石的画法。
2.3 教学方法示范教学,教师亲自演示国画的基本技法。
学生跟随教师的指导进行实践操作。
2.4 教学活动教师进行国画工具和材料的展示,并解释使用方法。
学生分组进行实践,尝试绘制简单的山水画面。
第三章:诗情画意的理解3.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诗情画意的内涵。
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感悟能力。
3.2 教学内容解释诗情画意的概念,并分析其在国画山水中的应用。
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经典国画山水的诗情画意。
3.3 教学方法讲授教学,解释诗情画意的定义和特点。
引导学生进行作品欣赏和分析。
3.4 教学活动教师进行诗情画意的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其在国画中的应用。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经典国画山水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第四章:创作自己的国画山水作品4.1 教学目标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国画技法和诗情画意概念,创作自己的国画山水作品。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4.2 教学内容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创作自己的国画山水作品。
4.3 教学方法学生自主创作,教师进行个别指导和辅导。
4.4 教学活动学生根据对诗情画意的理解,选择合适的工具和材料,开始创作自己的国画山水作品。
教师在学生创作过程中提供个别指导和鼓励,帮助他们完善作品。
第五章:作品展示与评价5.1 教学目标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国画山水作品,并学会相互欣赏和评价。
《国画山水之诗情画意》教案(修改版)公开课
《国画山水之诗情画意》教案(修改版)公开课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了解国画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培养学生对国画山水的兴趣和审美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国画技法表现诗情画意。
过程与方法:1. 通过欣赏和分析经典山水画作,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2. 运用实践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绘制山水画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
2. 培养学生注重观察自然,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国画的起源与发展1. 介绍国画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欣赏历代山水画家的代表作品。
第二课时:国画山水的特点与技法1. 分析国画山水的特点。
2. 讲解和示范国画山水的基本技法。
第三课时:诗情画意的表现1. 讲解诗情画意的概念。
2. 分析如何将诗意融入画作之中。
3. 欣赏具有诗情画意的山水画作。
第四课时:动手实践1. 学生动手绘制山水画作,教师巡回指导。
2. 鼓励学生发挥创意,表现个人的情感和意境。
第五课时:作品展示与评价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
2. 相互评价,教师总结讲评。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国画的起源与发展历程。
2. 国画山水的特点与技法。
3. 诗情画意的表现。
难点:1. 国画技法的掌握。
2. 将诗意融入画作之中。
四、教学资源1. 历代山水画作图片或视频。
2. 国画技法示范视频。
3. 画纸、画笔、水墨、颜料等绘画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国画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引发学生对国画山水的兴趣。
2. 教学内容与实践:a. 第一课时:欣赏历代山水画作,了解国画山水的特点。
b. 第二课时:讲解国画山水的基本技法,示范绘制过程。
c. 第三课时:分析如何将诗意融入画作之中,欣赏相关作品。
d. 第四课时:学生动手绘制山水画作,教师巡回指导。
3.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相互评价,教师总结讲评。
六、教学评价评价方式:1. 学生自评:学生在展示作品时,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自我评价,包括创作思路、技法运用等方面。
《国画山水之诗情画意》教案(修改版)公开课
《国画山水之诗情画意》教案(修改版)公开课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国画山水的兴趣。
2. 帮助学生了解国画山水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教学方法:展示国画山水的名作,引导学生欣赏和讨论。
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料,展示国画山水的创作过程和技巧。
教学内容:介绍国画山水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解释国画山水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教学活动:1. 展示国画山水的名作,如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等,引导学生欣赏和讨论。
2. 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料,展示国画山水的创作过程和技巧。
3. 引导学生思考国画山水与诗情画意的关联。
第二章:国画基础知识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掌握国画的基本工具和材料。
2. 教授学生国画的技法和表现手法。
教学方法:示范和讲解国画的工具和材料的使用方法。
通过练习,引导学生掌握国画的技法和表现手法。
介绍国画的基本工具和材料,如毛笔、墨、纸、砚等。
教授国画的技法和表现手法,如线条、墨色、构图等。
教学活动:1. 示范和讲解国画的工具和材料的使用方法。
2. 引导学生进行国画练习,如画线条、墨色、构图等。
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国画技法表现诗情画意。
第三章:诗情画意的理解与表达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诗情画意的概念和内涵。
2. 引导学生运用国画技法表达诗情画意。
教学方法:讲解和分析诗情画意的概念和内涵。
通过练习,引导学生运用国画技法表达诗情画意。
教学内容:讲解诗情画意的概念和内涵,如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等。
教授如何运用国画技法表达诗情画意,如运用线条、墨色、构图等。
教学活动:1. 讲解和分析诗情画意的概念和内涵。
2. 引导学生进行国画练习,运用线条、墨色、构图等技法表达诗情画意。
3. 引导学生展示和分享自己的作品,进行评价和讨论。
第四章:创作自己的国画山水作品1. 帮助学生掌握创作国画山水作品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2.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巧,创作出具有诗情画意的国画山水作品。
教学方法:讲解和示范创作国画山水作品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中国山水画欣赏
教材分析:
初中美术课本第十三册中,学生已经接触了中国画的学习,通过鸟语花香这一单元对花鸟画的学习,学生们已经初步掌握了中国画注重笔墨以及以物言志的特点,为本单元诗情画意的山水画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所以在这一课中,我侧重于培养学生对中国山水画意境美的体会。
以学生熟悉的本土画家的笔下风光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去深入探究古人寄情山水的情怀。
体会中国山水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
一、教学目标:
1、学习并掌握山水画在涵义、历史发展和构成上的基本知识。
2、通过对课堂情境的创设,使学生理解中国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创造能力,继承和发扬中国画的优良传统。
二、教学重、难点设计:
1、重点:本课以欣赏分析为主,让学生了解中国山水画的意境美,体会“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氛围,所以,我把山水画的意境感知作为本课的重点。
2、难点: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个体在思维灵动上的取向与难以把握,是本课在意境感知与深入教学上的难点所在。
三、教具准备:
学生:国画工具,收集并预读有关课文以古诗。
教师:多媒体课件,国画作品等。
四、课时安排:本单元总课时为四课时,此课为第一课时。
五、教学设计:一、引入
谈话导入:大家平时喜欢出去旅游吗?
老师第一次到瑞安,你们能否向老师推荐几处瑞安值得一游的去处?学生答。
好的,大家推荐的地方老师有机会一定会去看看!
今天老师也向大家推荐一个老师最喜欢的一个地方--乐清雁荡山风景区,希望大家有空能去老师那里看看!
导游法:引导学生随着课件中的图片,游览雁荡风光,师讲解。
师:雁荡山是全国十大名山之一,是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素有“寰中绝胜”、“海上名山”之誉。
史称“东南第一山”。
灵峰、灵岩、大龙湫精华荟萃,被称为“雁荡三绝”。
灵峰灵岩奇峰林立、古木参天,最有趣的是,一景多变,移步换形。
比如现在看到的这个合掌峰,就是灵峰最著名的景观,随着日出日暮这座合掌峰会逐渐变换成夫妻峰、雄鹰峰等,雁荡体现出了山水多变的特点。
现在大家看到的是被誉为“天下第一瀑”的大龙湫,上下落差190米,随着季节雨水的变换,呈现不同的风貌。
杜牧诗中说道:五丈以上尚是水,十丈以下全为烟,水云烟雾难分。
图中的为雨过之后大龙湫,如银河倒挂。
来到雁荡大家可以随着当年徐侠客的足迹,在雁荡观景品茶、赏
画吟诗,体会诗情画意的山水之美。
提问:你们用什么方式来记录你们游山玩水的心情?
生答,再问:古人用什么方式来记录的呢?
引出课题: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中国山水画欣赏
二、讲解新知
1.中国画的种类:花鸟、山水、人物。
设问:山水画是中国画中的大门类,但大家知道,为什么古人这么爱表现山水吗?
释疑:中国人对山水有着宗教一样的崇拜与敬畏,一切神灵皆隐于山水之中,山高水远,山静水动,蕴涵着天体宇宙无限奥妙,很多文人都留下了对独到的山水观念。
孔子说: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所谓“智者乐水,仁者爱山”,智者也就是聪明人。
聪明人通过事理,反应敏捷而又思想活跃,性情好动就像水不停地流一样,所以用水来进行比拟。
仁者也就是仁厚的人。
仁厚的人安于义理,仁慈宽容而不易冲动,性情好静就像山一样稳重不迁,所以用山来进行比拟。
智慧与仁德是人类品格中的两大美德,是君子的象征和标志。
古人游山玩水,体现了我们对自然的爱好,寄情山水,表现对人生理想与生活品味的追求,成为中国山水画常见的主题。
因为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简单的说,「造化」是指大自然,「心源」指的是内心的感悟。
意指画家应以大
自然为师,再结合内心的感悟,然后才可创作出好的作品。
此后大文学家欧阳修亦写道: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所以说,山水画家们常常也是游览名山大川的旅行家,清代大画家石涛就提出了“搜尽奇峰打草稿”的名句。
2.刚才在课前,同学们已经欣赏过老师带来的一些作品。
他们笔下描绘的都是我们温州乐清和瑞安的山水风光。
画中所绘的其实都是我们身边的风景,但为什么我们看完以后会有似曾相识,却又不知所画何处的感觉呢?
让我们来揭开这个迷团:比较法。
老师这里有三张图片,分别是对自然风景不同的表现形式,请大家在辨认一下。
1.风景照片:纪录自然
2.莫奈油画:再现自然(画家眼中的风景)
3.国画山水:表现意境(画家心中的风景)
A.西方绘画注重写实,他们的目的在于客观地再现自然,画家们用了什么手法来再现自然的风貌呢?(色彩、光影)
B.中国画在描绘自然的同时,更注重展示画家的内心世界,所以他们笔下的自然就因人而异地发生了各种变化,以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比如:三远(深远、高远、平远)计白当黑、笔墨意趣等。
(西方风景画所采用的视点,多为平视的一点透视与二点透视,主要为静态空间构图。
故其水彩画或油画,多根据人眼垂直视角30度,
水平视角45度的固定视域,来决定画幅的长与宽的比例,通常是三与二之比。
中国人认为:"目有所极,故所见不周"。
所以采取了视点运动的“三远”表现法。
这种表现法就让我们在看一幅的时候随着画家的视角边走边看,形成一种动态的意像。
所以中国画的画幅,若不是纵画长的条幅立轴就是横长的横卷。
总之是追求一个“远”字,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
在西方有句话:“画为不语诗,诗是能言画”。
而在我们中国,大文豪苏轼评价唐代的诗人画家王维的作品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王维最重要的成就在于开创了诗情画意的境界,诗与画在意境上的交融,赋予了真正的气韵生动的美感,让诗的情怀进入了绘画,逐渐成了重要的审美标准之一。
小结:山水画不是风景画,中国画讲求“以形写神”,追求一种“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感觉。
3.中国画中追求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意境美是从古至今一脉相承的,说起这意境之美,让我想起了这么一个故事:在宋代,画家在进入画院之前,需要经过考试,只有考试合格的画家才能成为翰林图画院的成员。
而考试的方法也很特别,就是由宫廷主考人在古诗中寻找一句现成诗句,作为考试的题目,应考的画家们便要发挥自己的想象,将文字的诗句变成可视的图画。
有一年,皇帝宋徽宗赵佶取了这么一个题目:乱山藏古寺。
大家现在可以静静地思考:如果是你在考试,你会如何表现呢?
有人画乱山之中露出一个塔尖;也有人画古寺的一角。
而真正高明
的是画了在荒芜的山野之间画一副飘扬的幡,又或是只画一个小和尚在溪边担水足矣。
如此一来,就巧妙的表现了“藏”这一字的意境。
今天我也想效仿古人,出几个题来考考大家!
互动题:
A.吟诗作画
先看这首大家比较熟悉的诗:
1.江雪.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请在下面的几副作品中,选取适合这首诗的画。
(马远《寒江独钓图》)
师补充: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渔翁寒江独钓的场景,表达了诗人遭受迫害被贬后,虽处境孤独,但仍傲岸不屈的性格。
2.早发白帝城.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可染《万山重叠》李可染)
B.依画题诗
请在以下的诗句中,选择适合这幅画的诗。
1.蜀道难行图.萧谦中
a.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b.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c.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2.《云容水影图》查士标
a.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b.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c.月落乌蹄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C.赏画题名
《脊梁》
胡铁铮,号雁石,1946年出生于浙江乐清。
胡铁铮好读书,喜游历,从小生活在三雁之间(北雁荡山、中雁荡山、南雁荡山),对家乡的山山水水有极为强烈的感情,雁荡是他取之不竭的源泉,笔下多为雁荡丘壑,正是他对雁荡的切身体验和那质朴的情感,才使他的画作有一种亲切与清新,成为雁荡画派的领军人物。
《雨后天晴》
周方德(1949-)浙江乐清人。
1957年师从倪亚云先生学习绘画。
1962年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浙江分会。
作品《犁手》参加第四届全国美展,《化镣为剑》参加全国工艺美展,1986年师从林曦明先生学习国画。
1998年为上海龙华革命纪念馆创作《小刀会》雕塑稿,现居上海。
《山乡净土》
尚文光,浙江乐清市白家人,1986年毕业于北京齐白石艺术函授学院,现为浙江省美协会员,浙江中国花鸟画家协会会员,温州美协理事,乐清市政协雁荡诗书画院副院长,乐清市美协副主席,政协乐清
市第十届委员。
陈俊雅男,1976年生,浙江瑞安人。
现系:中国画家协会会员温州市美术家协会会员瑞安书协篆刻艺委会委员塘下镇书画协会秘书长。
本土书画欣赏
乐清书画家尚文光
瑞安书画家陈俊雅
三、收尾总结
中国山水画把具象与抽象完美的集合在一起,用有限的画幅来传达一种真实的空间境象。
“言有境而意无穷”,总之山水画的意境在人们的无尽想象之中。
有句古话说:人生有三个境界,一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二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三是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经过了这节课的学习,以后去旅行的各位,你们看到的山是山?水还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