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叙事理 其文疏荡——《史记》的叙事艺术
善叙事理,其文疏荡——史记的叙事艺术ppt (5)
名词作状语,向北 (7)王北略中山之地:_________________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断绝 (8)子必不绝赵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活下去 (9)赵氏孤儿何罪?请活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景公因韩厥之众以胁诸将而见赵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出来 (11)非以养欲而乐志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愉悦 (12)今吾君独灭赵宗,国人哀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动词的为动用法,为……哀伤 (13)恶变服之名以忘鄗事之丑:__________________ 动词作名词,羞耻 (14)武愿苦筋骨以报子至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苦 (15)所以利其民而厚其国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有利;使……强大 (16)先王丑之,而怨未能报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辱
(2)臣闻中国者 中原地区。 古义:_____________ 中华人民共和国。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
(3)于是肥义侍 古义:____________ 这时,当时。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后一事往往是由前一事引起的。 (4)明日,服而朝 古义:_________ 第二天。 今义:______________ 时间词,明天。
高二语文选修 《史记》选读(苏教版)
0 7 正史鼻祖 文章大宗——《史记》的影响
01
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司马迁其人其事
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司马迁其人其事
太史公自序 *报任安书(存目)
02
学究天人体贯古今——《史记》的体例
学究天人体贯古今—— 《史记》的体例
夏本纪 鲁周公世家 *河渠书 *六国年表
03
不虚美不隐恶——《史记》 的史家传统
06
善叙事理 其文疏荡——《史记》的叙事艺术
善叙事理 其文疏荡— —《史记》的叙事艺术
*秦始皇本纪 *赵世家 魏公子列传 淮阴候列传
07
正史鼻祖 文章大宗——《史记》的影响
正史鼻祖 文章大宗——《史记》的影 响
*《史记》与史学 *《史记》与文学 研究《史记》 参考选题 活动建议
感谢聆听
高二语文选修 《史记》选读 (苏教版)
演讲人 202X-06-08
目 录
0 1 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司马迁其人其事
0 2 学究天人体贯古今——《史记》的体例
0 3 不虚美不隐恶——《史记》 的史家传统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0 4 读其书想见其为人——《史记》的理想人格
05
摹形传神千载如生——《史记》的人物刻画艺术
0 6 善叙事理 其文疏荡——《史记》的叙事艺术
不虚美不隐恶——《史记》 的 史家传统
高祖本纪 *李将军列传
04
读其书想见其为人——《史记》的理想人格
读其书想见其为人——《史记》 的理想人格
*孔子世家 管仲列传 屈原列传
05
摹形传神千载如生——《史记》的人物刻画艺术
摹形传神千载如生—— 《史记》的人物刻画艺术
项羽本纪 *廉颇蔺相如列传 *滑稽列传 刺客列传
善叙事理 其文疏荡——《史记》的叙事艺术
淫逸 。其 中有许多典 型的事例或通过叙 写 , 或借 用他人 之 口, 补 写始皇帝之性 情 , 均 写得有声有
色, 活灵 活现 。即是杰出君主又是凶狠暴君 的秦始 皇形象 就这样 被生动形象地勾勒 出来 。 历史发 展 的总趋 势总是越来越走 向进 步 。司马迁 以其朴素 的唯物 主义历 史观 , 把考察秦 朝“ 成败兴坏之
动地体现 了历史 和逻辑 的统一 , 形成 自己独特 的叙事脉络 。
本纪 、 世家 的传 主基本 上都 是传说 或历史上真实存在 的皇帝侯 王 , 根据 政治地 位决定他们入
本纪还是人世家 。 但情况 又不尽然 。 西汉 惠帝虽 然当了几年夭子 , 实际上有职无权 , 所 以本 纪中没
有他 的地位 。项羽 是秦汉 之际 主宰天下 的人物 , 吕后 是惠帝 朝 的发 号施令பைடு நூலகம்者 , 他们 虽然 没有 天
子称 号 , 却 被列入本 纪 。孔 子没有 侯 爵 , 陈胜是 自立 为王 , 二 人都列 入世家 , 因为他们 的历史地 位堪 与王侯 相 比。司马迁 的上述 安排 可谓独具 慧 眼 , 既是对 历史事 实 的充 分尊重 , 也是 合乎逻
辑 的归纳 。
《 史记 》 各层次人物传记 的排列基 本是 以时间为序 , 又兼顾各传记之 间的内在 联系 , 遵循着 以 类相从 的原则 。 如: 孟尝君 、 平原君 、 信 陵君 、 春 申君 , 他们被称为 “ 战 国四公子 ” , 所以, 他们 的传记
前后相次 。苏秦 、 张仪是 战国策士 , 他 们的传记也紧紧相连 。 《 秦本纪 》 以秦始 皇和秦二 世的活动为 中心 , 以编年记事 的形式 , 记载 了秦始 皇及 秦二世一生 的主要 活动和所发生 的重大事件 , 条理 清晰 , 内容丰 富 , 真实地反 映 了秦王朝 建立前后 四十年 间 风 云变幻 的历史 场面。 其间, 简 中有 繁 , 概括与重笔相间 , 通篇读来 , 不仅还原历史 , 还可 以使人体 会 到历史 轨迹 的必然性 , 两代 帝王的形象活脱脱地呈现在 眼前 。节选部分 主要是 写秦始皇 的 , 首 先简要地历数 了他 在前 代取得 重大胜利 的基础上 , 调兵遣将 , 乘胜 进击 , 并吞六 国的过程 ; 然后依
善叙事理 其文疏荡
善叙事理其文疏荡西汉武帝时期国力臻于鼎盛,文学创作也异彩纷呈,司马迁撰写的《史记》代表了我国历史散文的最高成就,《史记》亦是一部英雄史诗,无数英豪在色彩斑斓的历史画卷里永垂不朽,那些可歌可泣的故事令一代代人竞折腰,故鲁迅先生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汉文学史纲要》)。
本单元的主题是“善叙事理,其文疏荡”,在这一主题下统摄下,我们学习时应关注司马氏的叙事艺术,感受文中磅礴的气势、激切的情感,深广宏富的内容、醇厚典雅的文风。
本单元共有四篇文章:《秦本纪》《赵世家》《魏公子列传》《淮阴侯列传》。
这四篇选文的体例涵盖了《史记》中所有的人物传记――本纪、世家、列传,这也是希望我们在学习《(史记)选读》将近结束的时候,能够对《史记》,尤其是《史记》的叙事艺术有一个总体把握和全面了解。
学习这个单元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了解《史记》的叙事体例、叙事方式、叙事艺术1.贯通古今、天人合一的框架结构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说,他修史的宗旨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在综合前代史书各种体制的基础上,创立了纪传体通史。
全书由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组成。
虽然这五种体例各有区别,但它们相互配合,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其中十二本纪是纲领,统摄上自黄帝、下至西汉武帝时代3000年的兴衰沿革。
十表、八书作为十二本纪的补充,形成纵横交错的叙事网络。
三十世家围绕十二本纪而展开,用司马迁自己的话来说,世家与本纪的关系,犹如“二十八宿环北辰,三十辐共一毂,运行无穷”(《太史公自序》)。
如果说围绕是北斗,那么,世家就是环绕北斗的二十八宿;如果说本纪是车毂,那么,世家就是汇集于车毂的辐条。
七十二列传则是历史天宇上北斗、二十八星宿以外的群星。
《史记》由五种体例相互补充而形成的结构框架,勾连天人,贯通古今,在设计上颇具匠心,同时也使它的叙事范围广泛,展示了波澜壮阔的社会生活画图。
十二本纪按帝王世代顺序记叙各朝兴衰终始,十表排列帝王侯国间大事,八书是有关经济、文化、天文、历法等方面的专门论述,世家主要是贵族之家的历史,列传是不同阶层、不同类型的人物传记。
善叙事理,其文疏荡——史记的叙事艺术ppt (1)
2.一词多义 副词,故意地 俾倪故久立,与其客语:______________
副词,特意地 今公子故过之:______________ 名词,缘故,原因 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___________________ 连词,所以 (1)故 此子贤者,世莫能知,故隐屠间耳:_____________ 名词,旧的知识 温故而知新: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 那会有什么成效呢?
(4)臣客屠者朱亥可与俱。 我的朋友屠夫朱亥可同 ( 公子 ) 一道 ( 前往 )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 我又听说如姬的父亲被人杀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动词,授官 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____________
3.虚词归纳
副词,才 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___________ 动词,是 臣乃市井鼓刀屠者:__________ 乃 副词,于是,就 公子于是乃置酒大会宾客:________________ 副词,竟然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_____________ 代词,你的 家祭无忘告乃翁:_____________
知人论世
背景展示 公元前277年,魏安釐王即位。他为了牵制已在魏国从政十几年、政治实 力雄厚的孟尝君田文,就把自己的弟弟魏无忌封在信陵,因而魏无忌被 称为信陵君。华阳一战,田文失势,信陵君逐渐取代了田事家。邯郸大捷后,尽管魏安釐王
原谅了他窃符矫杀晋鄙的罪过,但他一直留在赵国,十年没有回去过。
名词作状语,向北;向西 (5)北救赵而西却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功劳 (6)公子乃自骄而功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善叙事理,其文疏荡——史记的叙事艺术ppt1(课件 试题,打包10套) 苏教版1
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放弃或损害某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二世三世至于万世
直到。 古义:_______ 表示达到某种程度;表示另提一事。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说说下列加颜色词语的活用情况,并解释一下 名词作状语,向东 (2)燕王东收辽东而王之:___________________ 使动用法,使……投降 (3)降越君,置会稽郡: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数词作动词,统一 (4)一法度衡石丈尺:___________________ 名词作动词,上前 (5)博士七十人前为寿:___________________
二层血;再让血冻住,然后再涂 …… 如此反复,很快刀
藏得严严实实了。下一步,爱斯基摩人把血包裹住的尖
刀把结实地扎在地里,刀尖朝上。当狼顺着血腥味找到
它们会兴奋地舔食刀上新鲜的冻血,融化的血液散发出
在血腥味的刺激下,它们会越舔越快,越舔越用力。狼
如狂,它们猛舔刀锋,根本感觉不到舌头被刀锋划开的
在北极寒冷的夜晚里,狼完全不知道它正在舔食的 最后精疲力竭地倒在雪地上。
其中,帝王设七庙供奉七代祖先,太祖庙居中,左右各
以“七庙”成了王朝的代称。古代帝王一直是立七庙来祭祀
莽时增建了黄帝太初祖庙和帝虞始祖昭庙,这样就有了
又叫太庙、祖庙,国家有了大事,一定要到宗庙去祭告 表明正式掌握了国家大权。
的尊敬。皇帝即位时,在宗庙里拜祖先、会群臣、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印玺
名言警句
1.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
( 唐· 章
善叙事理,其文疏荡——史记的叙事艺术ppt1(课件 试题,打包10套) 苏教版2
①事理的正确和错误;②因说话而引起的误会或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华人民共和国。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
(3)于是肥义侍 古义:____________ 这时,当时。 (4)明日,服而朝 古义:_________ 第二天。 今义:______________ 时间词,明天。
(3)子孙在朝,何以惩罪? (他的)子孙却还在朝(为官),这还怎么能惩治罪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与楚庄王战河上。 与楚庄王 ( 在 ) 黄河边交战。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屠岸贾者,始有宠于灵公。 屠岸贾这个人,起初受灵公的宠信。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武灵王在军事实践中能发现胡服的长处,在普遍以中原
文化自负的氛围中,敢于抛弃传统服饰,公开提出采用胡
骑射的发展,大大加强了各地区间的交往与联系,
尤其是中原汉族与边疆各少数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民族文化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促进了中原文化与北方游牧民族文化
运用示例
《易经》中说:“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强。”人要学
同“嫡”,嫡子,正妻所生之子 (1)释其適子而更求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同“纹”,花纹;“葆”同“褓” (4)衣以文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悖”,背离,违背 (7)而怫学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7-2018高中语文 专题六 善叙事理 其文疏荡-《史记》的叙事艺术 第16课 秦始皇本纪 苏教版选修《《史记》
后读厚积——文本拓展
素材运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1.课本素材
点击素材
秦始皇的历史贡献 秦始皇统一六国,修筑长城,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又焚书坑 儒,大兴土木。首建中央集权制度,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影响中 国达两千年之久。
运用示例
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我们要一分为二地来看待。正如对秦始皇一生的功 过,评说不一。他经过十年的兼并战争,结束了战国时代诸侯割据的混 乱局面,建立起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他改革了国家的政治体制,统 一了文字、法律、交通和度量衡。同时,秦始皇也是一个少见的暴君。 他焚书坑儒,大造阿房宫和骊山墓穴等;他制定的残酷的刑法、繁重的 服役和赋税,给广大百姓带来极大的灾难。我们不能因为他的功绩而忽 略他的罪行,更不能因为他的错误而抹杀他对历史的贡献。
[思悟要点]
①本文的标题有什么 好处? 提示 运用比喻的修 辞手法,把文化岌岌 可危的状态描写出来。 ②开头有什么作用? 提示 作者从相对较
5.判断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 (1)尽闭工匠臧者,无复出者:_定__语__后__置__句___ (2)古者天下散乱,莫之能一:_宾__语__前__置__句___
6.翻译下面的句子。 (1)不为置王,毋以填之。 译文:__不__给__它__们__设__王__,__就__无__法__安__定__那__里__。__ (2)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并阴山至辽东:__傍__,__沿__着___ (3)并 及并天下:__兼__并___
(4)面
今青臣又面谀以重陛下之过:_当__面___ 马童面之,指王翳曰:_背__(_向__) __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_脸____
善叙事理,其文疏荡——史记的叙事艺术ppt (2)
遇,便不断地救济他,给他饭吃。韩信在艰难困苦中,得到那位勤劳能
干,仅能以双手勉强糊口的漂母的恩惠,很是感激她。后来,韩信替汉 王立下了不少功劳,被封为楚王,他想起从前曾受过漂母的恩惠,便命
人送酒菜给她吃,更送给她黄金一千两来答谢她。
运用示例
古有韩信一饭千金,回报漂母的故事。今有伟人毛主席,邀请他的老师 参加开国大典;朱总司令蹲下身,亲自为妈妈洗脚;还有居里夫人寄去
②这句话的作用是什么?
提示
作者运用比喻的修
漫步于历史的沙滩,捡拾一枚枚成功的贝壳,上面
写满了“双赢”。②春秋的征战,战国的纷鸣,群雄争 霸,逐鹿中原。面对强秦的进攻,是双赢的智慧使廉颇 和蔺相如和谐相助。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二者相互 配合,救赵国于水深火热之中,拒强秦于国门之外;同 时,也使二人为后人铭记,使“将相如”的美谈流传至 今。
6.判断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 判断句 (1)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_______ 定语后置句 (2)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____________ 主谓倒装句 (3)冤哉亨也!____________ 被动句 (4)必为二子所禽矣。________ 被动句 (5)信方斩。________
7.翻译下面的句子 (1)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 淮阴侯韩信,是淮阴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忘初心不忘本的优秀青年。
对此,网友也纷纷为张艺兴的正能量留言点赞,称: “ 是一个懂 得感恩的人,而且是涌泉相报。比我想象中还优秀还可贵。”“你的善 良真是娱乐圈的一股清流!”“一年时间,从10万变成100万,张艺兴 太天使了!”
【选材感言】
张艺兴自己成立工作室一年,不买豪车不买奢侈品,却
宁愿拿出100万捐给母校,不忘初心,常怀感恩之心,真的很有社会正能 量。小小年纪的张艺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担负起社会责任,他的良好形
史记中的历史叙事与文学艺术
史记中的历史叙事与文学艺术《史记》中的历史叙事与文学艺术《史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史书,也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它由西汉大儒司马迁创作而成,全书分为十二本,共一百三十篇,记录了从上古时代到西汉初年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传记。
作为历史著作,它不仅仅是一部叙述历史的书籍,更是一部结合文学艺术的杰作。
本文将从历史叙事和文学艺术两方面来探讨《史记》的独特之处。
一、历史叙事的精炼与客观《史记》以纪传体的形式将古代历史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生平进行了精炼的叙述,使得庞杂的历史内容得以浓缩呈现。
在叙事过程中,司马迁以事实为导向,力求客观公正。
他引用了大量历史文献和史料,并以其独到的见解对历史事件进行了分析和解读。
例如,他在《项羽本纪》中对项羽灭秦和建立西楚霸业的过程进行了全面的描述,并着力探究了项羽个人与历史背景的关系,使读者更好地了解了这一历史时期的重要事件。
此外,司马迁采用了故事化的叙事手法,通过具体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安排,使得史书更加生动有趣。
他塑造了许多卓越的历史人物形象,如刘邦、韩信、李斯等,他们的个性和行为在叙事中得以展现,使得历史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与人们息息相关的。
二、文学艺术的运用与提升《史记》在历史叙事的基础上,还融入了大量的文学艺术元素,使得整本书籍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首先,司马迁运用了比喻、夸张、对比等修辞手法,使得史书语言生动有趣,耐人寻味。
例如,他在《平准书》中写道:“失脚禽鸟,鸣呼其友,比翼而舞,出入为群,非一里而后知,非一日而有矣”。
通过这样的比喻,使读者更好地理解了人们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其次,司马迁注重对细节的描写,这不仅丰富了叙事内容,更体现了他对史事真实性的追求。
他详细描写了历史事件的经过,且注重人物行为和心理的描绘,使得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历史背后的真相与内涵。
此外,《史记》中还穿插了不少诗文和乐府民谣,丰富了整本书的艺术氛围。
这些诗文和乐府民谣既具有审美价值,又有助于加强对历史人物情感的抒发和对历史事件的印象深化。
高中语文善叙事理,其文疏荡——史记的叙事艺术ppt1(课件+试题,打包10套) 苏教版4精品课件
6.判断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 (1)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_判__断__句__ (2)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_定__语__后__置__句___ (3)冤哉亨也!_主__谓__倒__装__句___ (4)必为二子所禽矣。_被__动__句___ (5)信方斩。_被__动__句___
7.翻译下面的句子 (1)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 译文:_淮__阴__侯__韩__信__,__是__淮__阴__人__。___ (2)成安君,儒者也。 译文:__成__安__君__是__一__介__儒__生__。_ (3)今乃辅以张耳,议欲下赵。 译文:__如__今__又__用__张__耳__辅__助__,__计__划__要__夺__取__赵__国__。__
(4)何为为我禽? 译文:_为__什__么__还__被__我__俘__虏__了__?__
(5)坚营勿与战。 译文:_坚__守__军__营__,__不__跟__(他__们__)_交__战__。___
(6)知其不用。 译文:_派__去__的__人__了__解__到__广__武__君__的__计__策__没__被__采__用__。___
赵王、成安君陈余闻汉且袭之也:_副__词__,__将__要____ 且彼未见吾大将旗鼓:_连__词__,__况__且___ 且 且喜且怜之:__连__词__,__又___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_副__词__,__将__近___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连__词__,__尚__且___ 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连__词__,__而__且___
文化常识
古代的“十二时” 古人根据一日间太阳出没的自然规律,天色的变化以及自己日常的 生产活动、生活习惯而归纳总结出一种特殊的纪时法——“十二时”,它把 一昼夜进行了等分,每一“时”相当于现代计时的两个小时,叫“时辰”。每 一个时辰都有一个特定的称谓,分别是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 隅(yú)中、日中、日昳(dié)、晡(bū)时、日入、黄昏、人定。它们正好与 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依次相配, 这样就形成了别称,如“夜半”又叫“子夜”。
结合作品,简述《史记》的叙事艺术特色。
结合作品,简述《史记》的叙事艺术特色。
《史记》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历史著作,其叙事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编排结构:《史记》以纪传体的形式进行叙述,将历史人物的传记与历史事件的记载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编年体历史著作。
这种编排结构使得读者能够全面了解历史人物的生平和他们对历史
进程的影响。
2. 人物形象:《史记》着重塑造历史人物的形象,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他们的个性特点、思想观念以及言行举止。
例如,司马迁对于秦始皇、刘邦等历史人物的描写都极为细致入微,使得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他们的性格和才能。
3. 冲突与转折:《史记》精彩之处在于其对历史事件的叙述充满了冲突和转折的元素。
作者通过对历史人物之间的斗争、权谋和智慧的描写,展现了历史进程中的曲折和变幻,使得整个叙述充满了紧张感和悬疑感。
4. 铺陈细致:《史记》对于历史事件的叙述非常详细,作者以极其细致入微的方式描写了历史人物的言行、政治斗争和战争场景,同时也对于社会生活、习俗和文化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描写,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历史的真实性和立体感。
5. 风格独特:《史记》的叙事风格独特,其语言简练、凝练,同时又充满了诗意和修辞效果。
作者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对偶等,使得叙事更加生动有趣,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总的来说,《史记》以其独特的叙事艺术特色,使得读者能够通过读作品了解到丰富的历史知识,同时也能够感受到历史人物的魅力和历史进程的复杂性。
高中语文善叙事理,其文疏荡——史记的叙事艺术ppt1(课件+试题,打包10套) 苏教版精品课件
军裁决。’又拿着斧柄,授予主将斧刃,宣告:‘自此军中下至于深 渊的一切事务,全由将军裁决。见到敌人虚弱就前进,见到敌人强大就 停止。不要认为我军众多就轻敌,不要认为任务重大就以死相拼,不要 因为身份尊贵就轻视他人,不要凭着一己之力就违背众人意愿,不要认 为能言善辩就是正确的。’”
“主将已经接受任命,参拜并向国君报告说:‘我听说国事不可受外 部的干预,军队作战不能由君主在朝廷遥控指挥;臣子有异心就不能忠 心侍奉君主,疑虑重重,意志不坚定就不能迎敌应战。我既已奉命执掌 军事大权,不获胜不敢活着回来,希望您也垂示一句赐予我行使权力
三、辨别判断句 辨别判断句既要看形式又要看句子性质。简单的方法是既看形式,又看 能 否 译 成 “…… 是 ……” 或 “…… 是 …… 的 ” 。 形 式 对 , 又 能 译 成 “…… 是……”,是判断句;否则不是。如“大人清白”可译成“大人是清白的”, 所. 以是判断句。 如果是否定判断句,必须用否定副词“非”,且能译成“不是……的”。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就不是否定判断句。 高考考判断句,也依然在翻译题中考查。如文言翻译题“季布名所以益闻 者,曹丘扬之也”,就是一个判断句,翻译时需加上“是”字。
武王曰:“善哉!”
武王问太公曰:“吾欲令三军之众,攻城争先登,野战争先赴,为之 奈何?”太公曰:“将有三礼。”武王曰:“敢问其目?”
太公曰:“将冬不服裘,夏不操扇,雨不张盖,名曰礼将。将不身服 礼,无以知士卒之寒暑。出隘塞,犯泥涂,将必先下步,名曰力将。将 不身服力,无以知士卒之劳苦。军皆定次,将乃就舍;炊者皆熟,将乃 就食;军不举火,将亦不举,名曰止欲将。将不身服止欲,无以知士卒 之饥饱。将与士卒共寒暑、劳苦、饥饱,故三军之众,闻鼓声则喜,闻 金声则怒。高城深池,矢石繁下,士争先登;白刃始合,士争先赴。士 非好死而乐伤也,为其将知寒暑饥饱之审,而见劳苦之明也。”
善叙事理,其文疏荡——史记的叙事艺术ppt (3)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就不是否定判断句。
高考考判断句,也依然在翻译题中考查。如文言翻译题“季布名所以益闻 者,曹丘扬之也”,就是一个判断句,翻译时需加上“是”字。
需要注意的是, “是 ” 在古汉语中,尤其在先秦语言中很少作判断词,判 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 “是 ”,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 句的主语;在汉代以后,“是”作判断词的情况才多起来。 辨别判断句要求在平时的练习中强化训练:一是圈,圈出其标志词,以 引起自己的注意;二是对,在翻译完全句后,再核对一下是否译出 “ 是 (不是)”来。
顷有仕人为畿尉,常任贼曹[注]。有一贼系械,狱未具。此官独坐厅 上,忽告曰: “ 某非贼,颇非常辈。公若脱我之罪,奉报有日。 ”此公视 状貌不群,词采挺拔,意已许久,佯为不诺。夜后,密呼狱吏放之,仍 令狱卒逃窜。既明,狱中失囚,狱吏又走,府司谴罚而已。 注 贼曹:官名,主持察捕盗贼。 (1)有一贼系械,狱未具。 有个盗贼被戴上刑具(受害),案件尚未判定。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副词“乃”“则”“即”“皆”“非”等表示判断,这种形式也较为常见。如: ①吕公女乃吕后也。(《高祖本纪》) ②嬴乃夷门抱关者。(《魏公子列传》) . ③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 ④吾翁即若翁。(《项羽本纪》) . ⑤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六国论》) . ⑥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劝学》) . .
门,西面而立;将入庙门,北面而立。君亲操钺持首,授将其柄,曰:
‘从此上至天者,将军制之。’复操斧持柄,授将其刃,曰:‘ 从此下至渊 者,将军制之。见其虚则进,见其实则止。勿以三军为众而轻敌,勿以
受命为重而必死,勿以身贵而贱人,勿以独见而违众,勿以辩说为必
善叙事理,其文疏荡——史记的叙事艺术ppt (4)
乱局面,建立起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他改革了国家的政治体制,统
一了文字、法律、交通和度量衡。同时,秦始皇也是一个少见的暴君。 他焚书坑儒,大造阿房宫和骊山墓穴等;他制定的残酷的刑法、繁重的
服役和赋税,给广大百姓带来极大的灾难。我们不能因为他的功绩而忽
略他的罪行,更不能因为他的错误而抹杀他对历史的贡献。
名言警句
1.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元来不读书。
(唐· 章碣《焚书坑》)
2.诸儒坑尽一身余,始觉秦家网目疏。枉把六经灰火底,桥边犹有未烧书。 (明· 袁宏道《经下邳》)
品读研讨——文本核心
整体把握
1.脉络梳理
秦赵平阳之战
吞并韩国
吞并六国的过程 秦始皇本纪 治理天下的措施 兴兵伐赵 吞并魏国
同“趣”,趋向 (4)夸主以为名,异取以为高:________________
同“藏”,这里是“藏进去” (5)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满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迭”,更迭 (6)虽万世世不轶毁:________________
2.一词多义
攻下 王翦将上地,下井陉:_____ (1)下 下交 始皇下其议于群臣:______ 在下位的人 率群下以造谤:____________ 放下 下外羡门:______ 重复,因袭 五帝不相复:____________ 免除徭役赋税 (2)复 乃并复丰,比沛:______________ 再 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____
我,才是能立于不败之地的最佳选择。
【请你思考】 你觉得该素材能运用到哪类话题文章中?
美文深读
处在悬崖边上的文化① 谈到文化,都会联想到中华民族的文化博大
[思悟要点]
论《史记》的叙事艺术
论《史记》的叙事艺术我们从小学到中学一直读着《史记》,但对其精神内核却知之甚少。
在当代社会学家和文学批评家眼里,《史记》叙事艺术完全具备伟大的理论价值、高超的创作技巧和丰富的审美价值。
本文从叙事角度分析《史记》的叙事艺术。
《史记》叙事艺术的三大特征:一是将人物置于广阔社会背景下来塑造;二是将故事情节组织得曲折有致;三是善于运用多种表现手法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这里主要讨论第一点。
一、故事情节选择的得当性。
《史记》中的许多故事都充满了传奇色彩。
司马迁在进行素材收集时,注重故事的情节的起伏变化,描写的手法也十分多样,有些情节比较平淡,有些情节惊心动魄,有些情节荒诞不经,但每个故事总是能给读者带来强烈的印象,让人拍案叫绝。
例如《项羽本纪》、《高祖本纪》等。
故事的选择或离奇,或古怪,或夸张,都能吸引读者。
这就是它们的艺术魅力所在。
二、将故事情节组织得曲折有致。
《史记》对于情节的安排一般有三种方式:一是顺叙。
即按照事件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来记叙,又可以称为时间型结构。
例如《五帝本纪》、《秦始皇本纪》等。
二是倒叙。
即先写出人物的结局或遭遇,再追溯其起因或缘由,又可以称为情节型结构。
例如《廉颇蔺相如列传》、《李将军列传》等。
三是插叙。
即在叙述事件过程中,插入另外一些与事件有关的人物或事件的记叙,又可以称为事件型结构。
例如《孔子世家》、《报任安书》等。
除了上述三种常见的叙事结构外,还有一种称为补叙。
“非虚构”的叙事与“纪传体”结构相辅相成。
《史记》中所有重要人物,只要见诸正史者,皆是“实录”,没有杜撰。
他们大都是某个王朝真实历史的见证者,而他们的生平事迹,则基本上是采取“实录”的态度去记述的。
从司马迁的叙述中,不难看出他对当时的官僚制度和社会风气极端厌恶,他想通过这部书告诫后人,以期警醒后世,不要重蹈覆辙。
作者不断地发出这种自觉的反省和警示,于是他把那些政治性的事件融入一般的人事记述之中,并且把笔触伸向人类社会各个阶层,使《史记》中的人物成为人类社会的“百科全书”。
善叙事理 其文疏荡——由《魏公子列传》略窥《史记》叙事艺术
2018.2·学术刘东斐(山西省芮城中学,山西运城044600)———由《魏公子列传》略窥《史记》叙事艺术善叙事理其文疏荡2018年2月语文教学通讯Feb.,2018第982卷第2期Bulletin of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Vol.982No.2摘要:司马迁笔下的魏公子是以叙事来刻画人物的典范。
从《史记·魏公子列传》可以看出,司马迁在叙事时经过精心的取舍,行文详略得当,宏大的场面和琐事细节自然和谐地组合,使全文成为一个个由草蛇灰线连缀成的有机整体。
通过对《魏公子列传》的缜密分析,能让我们对《史记》的叙事艺术有深切的领会。
关键词:苏教版《史记》选读叙事信陵君食客中图分类号:I206.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97(2018)02-0064-03DOI:10.13525/ki.bclt.201802022作者简介:刘东斐(1980—),山西朔州人,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山西省芮城中学语文教师。
研究方向:中学语文教学。
◆古典品藻《史记·太史公自序》:“扶义俶傥,不令己失时,立功名于天下,作七十列传。
”司马迁洋洋洒洒七十列传,便将“立功名于天下”的群雄众生相酣畅淋漓地描摹了出来。
笔者觉得这些人物可亲可近、可敬可畏,对他们遥想神往的同时也会洞察其人的得失。
苏教版《〈史记〉选读·魏公子列传》正刻画了这样一个群体,他们相互成就,终于名垂青史。
这个群体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司马迁甚至极意描写因为他们的存在,那个时代也因此波澜壮阔。
我们先来看太史公是如何塑造信陵君这位“王子”的。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
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
”无忌登上历史舞台时,是以魏国国君弟弟的身份出场的。
这位公子食邑信陵,有自己的封地,因此有足够的财力来做自己喜欢的事。
这位公子哥儿为富而仁,最卓越的品质就是“仁而下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婉转多变的叙事脉络,在明灭起伏中体现了历史和逻辑的统一。司马迁在编排人物传记时显示出高超的技巧,使它生动地体现了历史和逻辑的统一,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叙事脉络。本纪、世家的传主基本上都是传说或历史上真实存在的皇帝王侯,根据政治地位决定他们入本纪还是入世家。其他各层次人物传记的排列基本是以时间为序,但又兼顾各传记之间的内在联系,遵循着以类相从的原则。如:司马穰苴、孙武、吴起、伍子胥都是军事家,所以,他们的传记前后相次。苏秦、张仪是战国策士,他们的传记也紧紧相连,使几位相关人物的传记以类相从,前后相次,发展轮廓非常清晰。
2、叙述类型人物的所作所为,描绘出特定领域的总体风貌,运用合传的方式集中体现了历史和逻辑的统一。《史记》的人物传记有分传,有合传。分传即人各一传,合传是把几个人的传记合在一起,写成一篇传记。合传都是以类相从,把某些相同类型的人物放在一起,《游侠列传》《滑稽列传》《酷吏列传》《货殖列传》等,都是为专门人物设立的合传。在人物合传中,历史和逻辑的统一有时达到天衣无缝的程度,叙事手法非常高超。《廉颇蔺相如列传》首叙廉颇事迹,很快又引入蔺相如,然后叙述两人的交欢恩怨,中间又插入赵奢、李牧传记,最后以廉颇事终结。这篇传记叙述的都是赵国将相的事迹,可谓以类相从,是合乎逻辑的归纳;通过叙述这四位将相的事迹,又生动地展现了赵国兴亡的历程,具有高度的历史真实性。《酷吏列传》叙酷吏十人,错综联络,总成一篇文字。各传之间血脉贯通,前后呼应,全面地反映了始于景帝而盛于武帝的酷吏群体。
《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即信陵君,是“战国四公子”之一。他名冠诸侯,声震天下,其才德远远超过齐之孟尝、赵之平原、楚之春申,《魏公子列传》便是司马迁倾注了高度热情为信陵君所立的一篇专传。
节选的传中详细地叙述了
信陵君从保存魏国的目的出发,屈尊求贤,不耻下交的一系列活动,如驾车虚左亲自迎接门役侯赢于大庭广众之中,多次卑身拜访屠夫朱亥等;着重记写了他在这些“岩穴隐者”的鼎力相助下,不顾个人安危,不谋一己之利,挺身而出完成“窃符救赵”的历史大业。从而歌颂了信陵君心系魏国,礼贤下士,救人于危难之中的思想品质。这也是本传的主旨所在。诚如《太史公自序》所言,“能以富贵下贫贱,贤能诎于不肖,唯信陵君为能行之”。值得注意的是,传中以大量笔墨描写了下层社会的几个人物(也可以看作是附传),特别是门役侯赢,他身处市井心怀魏国,才智远非那般王侯公卿所能比。如果说,信陵君在历史舞台上演出了一幕“窃符救赵”的壮举而为人们所称颂的话;那么,门役侯赢则是这幕壮举的总导演,他更令人敬佩、景仰。
4、详写与略写,往往和对因果规律的展示密切相关。《史记》叙事有详略之分,一般情况下,司马迁对于事情发展的起因,往往都详写;而对于这种原因所引发的最终结果,往往是略写。《李斯列传》开头写了李斯这样一件事:“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洁,近人犬,数惊恐之。斯入仓,观仓中鼠,食积粟,居大庑之下,不见人犬之忧。于是李斯乃叹曰:‘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这是一件生活琐事,但却集中反映了李斯的人生观、价值观。他为了摆脱厕鼠的处境而成为仓鼠那样的食利者,于是向荀子学帝王之术。学成之后前往秦国游说,在和荀子告别时又说道:“故诟莫大于卑贱,而悲莫甚于穷困。”这两句话说得非常坦率,和他把厕鼠、仓鼠进行对比时所发的感慨一脉相承。苦于贫贱而贪恋富贵,是李斯人生观、价值观的核心,这种思想是他人生之梦得以实现的动力,也是葬送他身家性命的祸根。《史记》人物传记写了许多生活琐事,司马迁之所以对这些生活琐事详加叙述,就在于它们在人物的活动中带有原始动因的性质,是诸多事件得以生成的根源。《史记》各篇都有贯穿始终的主线,和主线相关的事件都是详写的对象。
使人应接不暇而又无不了然。《史记》的场面描写也很精彩。写荆轲刺秦王是险象环生、惊心动魄(《刺客列传》);写鸿门宴是剑拔弩张、一触即发(《项羽本纪》);写灌夫骂座和东廷辩论则或冷或热,对比鲜明(《魏其武安侯列传》);写长乐宫诸侯君臣始朝仪,则秩序井然,庄严肃穆(《刘敬叔孙通列传》)。不同场面有不同的气氛,司马迁采用白描、铺陈、渲染等笔法,传达出了各种宏大场面的实况及自己的独特感受。
《史记》三十世家中《赵世家》是颇具特色的一篇。全文洋洋万言,如长江大河,波澜起伏,精彩片段时有所见。其叙事之生动,人物之逼真,章法之多变,剪裁之精妙,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最引人瞩目的有两件大事,其一是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其二是关于赵氏孤儿的故事。
பைடு நூலகம்
本章节选的四篇文章在叙事上各有特点。《秦始皇本纪》以编年记事的形式,记述秦始皇的主要活动和重大事件,再现了秦王朝风云变幻的历史;《赵世家》则长于生动的叙述事件,精彩的刻画人物,巧妙的构思剪裁;《魏公子列传》围绕中心事件组织材料,精于剪裁,尺幅间写出了丰富复杂的事件和鲜活的人物形象;《淮阴侯列传》则在叙事中蕴含对人物的评价,充满了同情和激愤。
(二)文本分析
《秦始皇本纪》
这篇本纪以秦始皇和秦二世的活动为中心,以编年记事的形式,记载了秦始皇及秦二世一生的主要活动和所发生的重大事件,条理清晰,内容丰富,真实地反映了秦王朝建立前后四十年间风云变幻的历史场面。其间,简中有繁,概括与重笔相间,通篇读来,不仅给人以历史的原貌,还可以使人感到一切都是历史的必然,两代帝王的形象活脱脱地呈现在眼前。节选部分主要是写秦始皇的,首先简要地历数了他在前代取得重大胜利的基础上,调兵遣将,乘胜进击,并吞六国的过程。然后依次叙写他统一天下后的言行和事件,一方面列举了诸如议帝号、改历法服色、分天下为三十六郡、统一法律、统一度量衡和文字、焚书坑儒等等;另一方面又列举了秦始皇不惜巨资大兴土木建造骊山陵墓、随意杀戮无辜等等。通过以上这些,不仅表现了秦始皇的政治、军事才能和礼贤下士、重用人才的作风,而且也表现了他的愚昧荒诞、暴虐凶残,为了自己生前死后的享受而不惜民力民财的骄奢淫逸。其中有许多典型的事例或通过叙写,或借用他人之口,补写始皇帝之性情,均写得有声有色,活灵活现。一个杰出君主同时又是凶狠暴君的秦始皇的形象就这样被生动形象地勾勒出来。
3、追根溯源的叙事,意在揭示出隐藏在深层的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司马迁非常重视对事件因果关系的探究,具有敏锐的目光和正确的判断力。如他批判项羽“天之亡我,非战之罪”的说法,认为项羽失败的原因是“自矜功伐,奋其私智”、“欲以力征经营天下”(《项羽本纪》),见解是很精辟的。司马迁对于事件发展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原
赵氏孤儿的故事由于戏曲和小说的传播,早已为人熟知。但最早记述这一故事的正是这篇《赵世家》。司马迁通过这个故事歌颂了正义,鞭笞了邪恶,并揭示了正义终将战胜邪恶的真理。故事情节曲折,惊心动魄;人物形象鲜明,栩栩如生。程婴的忍辱负重,公孙杵臼的慷慨牺牲,屠岸贾的奸邪残暴,无不跃然纸上。但这个故事从唐代以来就不断地受到批评,学者们纷纷指责它并非信史,有人还作了很细致的考证。如果仅从史学角度而论,这种批评不无道理。但《史记》不仅仅是一部史书,也是一部文学杰作。故事中的三个主要人物和重要情节可能是作者虚构,或者是出自民间的传闻。以虚构或传闻为史实固然不合史法,但从文学角度而言,恰是很好的创作。如从根本精神来说,这个故事也并不违背历史的真实。元代作家纪君祥据此创作的《赵氏孤儿》杂剧,被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中誉为“即列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试想,如果没有司马迁关于赵氏孤儿的记述,纪君祥怎么可能创作出这部杰出的杂剧来呢!
5、善于写复杂事件、重大场面,体现出《史记》一书的厚重之处。司马迁有很强的驾驭材料的能力,与韩信将兵一样,是多多益善。无论是头绪众多的历史事件,还是人物错杂的重大场面,他写起来都条理清晰,显得游刃有余。如《陈涉世家》,把秦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的形势、千头万绪的事件非常清晰地勾勒出来。西汉前期的重大事件莫过于诸吕之乱和七国之反,这两个事件分别见于《吕后本纪》《孝义本纪》《绛侯周勃世家》《吴王濞列传》等篇目。在叙述这两个事件的原委及经过时,司马迁对天下大势了如指掌,对事态的轻重缓急明于心而应于手,成功地运用了顺叙、倒叙、正叙、侧叙等手法,
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总是越来越走向进步。司马迁以其朴素的唯物主义历史观,把考察秦朝“成败兴坏之纪”的思想贯穿于《秦始皇本纪》全篇,不仅给人们展示了秦始皇这个大誉大毁集于一身的封建帝王的一生,而且一直在探寻着秦朝的统一及灭亡的原因,这对我们认识秦朝的历史有一定参考意义。
《赵世家》
在
这是一篇出色的传记文学作品。叙事精于选材,信陵君门客三千,才干非凡,一生的活动千头万绪,作者着眼于突出传旨,选择了“窃符救赵”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作为叙事的中心,并围绕这个中心组织材料,从而将其一生诸多方面的活动凝聚起来,既突出了信陵君的主要思想性格,又反映了历史的真实面貌,使人们在人物的活动中看到历史,在历史的发展中了解人物,把人物、历史都写活了。刻画人物性格,手法多样,如刻画信陵君礼贤下士的品格,有对人物言行心理的直接描绘,也有借助周围人物的对比烘托。细节描写也相当成功,如写晋鄙合符验证后的怀疑心理时用“举手视公子”几个字加以刻画,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便把一位嚄唶宿将当时当地惊奇、自信、决不轻易交出兵权的神态活灵活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可谓神来之笔。
始动因,在叙事时反复加以强调,成为贯穿人物传记的主线。在叙述李广事迹时,突出这位名将的不遇,写他总是遭受意想不到的挫折和失败。在《留侯世家》一文中,又侧重于所谓的天意作为叙事主宰。黄石公授张良兵书是天意,张良称刘邦成功是天授,自己有机会为刘邦出谋划策也是天授。司马迁本人也深有感慨地说:“高祖离困者数矣,而留侯常有功力焉,岂可谓非天乎!”司马迁对许多历史事件、人物命运因果关系的判断并不完全正确,但是,他对始因的苦苦思索和在行文中的自觉揭示,使得人物传记血脉贯通,各篇都有自己的灵魂,有统摄全篇的主导思想。
赵武灵王是战国时期最杰出的人物之一。他根据赵国的国情,大胆提出了胡服骑射的主张。实行这一主张,就要改变传统习俗,因而遭到来自各方面的反对,阻力重重,举步维艰。但武灵王对旧的习惯势力毫不妥协,他力排众议,接连与贵族及大臣进行激烈的论辩,终于使反对者理屈词穷,不得不同意他的主张。司马迁对武灵王力排众议的记述是颇为详尽的,因为在反复论辩中,这位改革家的远见卓识及其勇气和魄力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当然,作者也记述了胡服骑射使赵国迅速强大的功效。我们从历史上已经看到,胡服骑射之功绝不仅仅局限在赵国,这一移风易俗的措施对中国历史发展所产生的积极影响是多方面的。司马迁虽然还来不及完全看到这些影响,但他却以敏锐的眼光看到了武灵王的革新措施极不寻常,因而给予充分的肯定。这也正是这位伟大史学家的卓越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