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叙事艺术发展《史记
论《史记》的叙事艺术
论《史记》的叙事艺术司马迁撰写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在这部书中,记述了许多生动而感人的故事。
有帝王之间、君臣之间以及父子兄弟之间那种情同手足、团结友爱的关系;也有朋友间、敌人间的尔虞我诈、你死我活的矛盾和斗争;还有作者本人早年生活的艰辛,以及他后来受刑被迫为官的遭遇;更有那些惊心动魄的历史事件,以及一幕幕可歌可泣的历史悲剧,让读者如身临其境,深切地感受到它的精彩、它的伟大、它的不朽!他说:“若夫贤人之言,则往古来今而观之,察其言行,综其始终,稽其成败兴坏之纪,上世以顺先事,后事以验来事,则臣主之道,忠贤之智,贤不肖之别,可得而着矣。
”也就是说,一部历史作品要想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必须做到:在《太史公自序》中,作者指出了自己的创作目的:“自三代圣人以来,至于兹矣,予之著《史记》,将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同时,作者对自己所著的《史记》作了高度评价:“昔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
”在《太史公自序》中,作者借屈原的故事说明了他写《史记》的主旨,那就是要总结前代的经验教训,为后世提供一个正确的历史借鉴。
“太史公曰”,也是司马迁文章的一大特色,例如,《项羽本纪》最后是这样结尾的:“当此时,天下兵革方兴,亡秦必楚。
”其中“亡秦必楚”五字,无疑是在暗示我们,刘邦最终灭掉项羽建立汉朝的预言。
这样的结尾,常给人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增加了文章的艺术魅力。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司马迁在叙述每一个人物的性格或命运时,总是采用侧面烘托的手法,使其他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突出。
在《史记》中,每当讲到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作者都会对这段历史进行全景式的描绘。
在刻画每一个人物形象时,也往往能抓住最能表现人物个性特点的某个侧面,着力刻画,使其形象异常鲜明、生动,从而激发起读者对历史人物的深切同情,引起读者对历史的深沉思考。
善叙事理 其文疏荡——《史记》的叙事艺术
淫逸 。其 中有许多典 型的事例或通过叙 写 , 或借 用他人 之 口, 补 写始皇帝之性 情 , 均 写得有声有
色, 活灵 活现 。即是杰出君主又是凶狠暴君 的秦始 皇形象 就这样 被生动形象地勾勒 出来 。 历史发 展 的总趋 势总是越来越走 向进 步 。司马迁 以其朴素 的唯物 主义历 史观 , 把考察秦 朝“ 成败兴坏之
动地体现 了历史 和逻辑 的统一 , 形成 自己独特 的叙事脉络 。
本纪 、 世家 的传 主基本 上都 是传说 或历史上真实存在 的皇帝侯 王 , 根据 政治地 位决定他们入
本纪还是人世家 。 但情况 又不尽然 。 西汉 惠帝虽 然当了几年夭子 , 实际上有职无权 , 所 以本 纪中没
有他 的地位 。项羽 是秦汉 之际 主宰天下 的人物 , 吕后 是惠帝 朝 的发 号施令பைடு நூலகம்者 , 他们 虽然 没有 天
子称 号 , 却 被列入本 纪 。孔 子没有 侯 爵 , 陈胜是 自立 为王 , 二 人都列 入世家 , 因为他们 的历史地 位堪 与王侯 相 比。司马迁 的上述 安排 可谓独具 慧 眼 , 既是对 历史事 实 的充 分尊重 , 也是 合乎逻
辑 的归纳 。
《 史记 》 各层次人物传记 的排列基 本是 以时间为序 , 又兼顾各传记之 间的内在 联系 , 遵循着 以 类相从 的原则 。 如: 孟尝君 、 平原君 、 信 陵君 、 春 申君 , 他们被称为 “ 战 国四公子 ” , 所以, 他们 的传记
前后相次 。苏秦 、 张仪是 战国策士 , 他 们的传记也紧紧相连 。 《 秦本纪 》 以秦始 皇和秦二 世的活动为 中心 , 以编年记事 的形式 , 记载 了秦始 皇及 秦二世一生 的主要 活动和所发生 的重大事件 , 条理 清晰 , 内容丰 富 , 真实地反 映 了秦王朝 建立前后 四十年 间 风 云变幻 的历史 场面。 其间, 简 中有 繁 , 概括与重笔相间 , 通篇读来 , 不仅还原历史 , 还可 以使人体 会 到历史 轨迹 的必然性 , 两代 帝王的形象活脱脱地呈现在 眼前 。节选部分 主要是 写秦始皇 的 , 首 先简要地历数 了他 在前 代取得 重大胜利 的基础上 , 调兵遣将 , 乘胜 进击 , 并吞六 国的过程 ; 然后依
《史记》的文学成就
《史记》的文学成就作者:李冬春来源:《商情》2020年第37期【摘要】西汉王朝到武帝时期臻于鼎盛,文学创作也出现了空前繁荣的局面。
《史记》开创了我国纪传体的史学,同时也开创了我国的传记文学。
《史记》的叙事艺术、人物刻画、语言风格特征等都有很高的文学成就,不仅是历史家学习的典范,而且也成为文学家学习的典范。
【关键词】叙事方式;互见法;人物塑造;语言艺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是司马迁修《史记》的宗旨,作为我国二十四史之首,《史记》代表了古代历史散文的最高成就。
它与之前的历史著作不同,它不是仅仅存在或多或少文学因素或文学成分,而是本身就兼有文学的性质。
它文笔生动,刻画人物栩栩如生,议论精彩绝伦。
所以,《史记》不仅建立了我国纪传体的史学,也开创了我国传记文学,是我国第一部传记文学总集。
以下,我们从它的叙事艺术、人物形象塑造艺术和语言艺术三方面对史记的文学成就加以介绍,并分析史记对后世文学的重大影响。
一、《史记》的叙事艺术首先,《史记》具有严密的叙事体例,讲述故事的叙事方式。
《史记》这部纪传体通史著作,在体例上冲破了以往历史散文的局限,能够把更多的内容纳入其中,比较全面的反映了社会生活的总体风貌。
《史记》的核心部分基本上由人物传记构成,它既有很强的故事性、戏剧性,又通过这些故事来塑造人物形象。
这主要采用的就是叙事的方法。
《史记》一改前人以政史为历史著作的核心目的,其传动带态度主要是史学性的。
除了记述历史事件以外,司马迁具有更强烈的要努力再现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场景和人物活动的意识;除了政治和伦理评判以外,具有更强烈的从多方面反映人类生活的意识。
所以他的叙事态度,有很明显的文学性。
其次,详略得当,主次鲜明,开创互见法。
《史记》人物传记写了许多生活瑣事,司马迁之所以对这些生活琐事详加叙述,就在于它们在人物的活动中带有原始动因的性质,是诸多事象得以生成的根源。
《史记》各篇都有贯穿始终的主线,和主线相关的事件都是谱写的对象。
善叙事理 其文疏荡——《史记》的叙事艺术
1、婉转多变的叙事脉络,在明灭起伏中体现了历史和逻辑的统一。司马迁在编排人物传记时显示出高超的技巧,使它生动地体现了历史和逻辑的统一,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叙事脉络。本纪、世家的传主基本上都是传说或历史上真实存在的皇帝王侯,根据政治地位决定他们入本纪还是入世家。其他各层次人物传记的排列基本是以时间为序,但又兼顾各传记之间的内在联系,遵循着以类相从的原则。如:司马穰苴、孙武、吴起、伍子胥都是军事家,所以,他们的传记前后相次。苏秦、张仪是战国策士,他们的传记也紧紧相连,使几位相关人物的传记以类相从,前后相次,发展轮廓非常清晰。
2、叙述类型人物的所作所为,描绘出特定领域的总体风貌,运用合传的方式集中体现了历史和逻辑的统一。《史记》的人物传记有分传,有合传。分传即人各一传,合传是把几个人的传记合在一起,写成一篇传记。合传都是以类相从,把某些相同类型的人物放在一起,《游侠列传》《滑稽列传》《酷吏列传》《货殖列传》等,都是为专门人物设立的合传。在人物合传中,历史和逻辑的统一有时达到天衣无缝的程度,叙事手法非常高超。《廉颇蔺相如列传》首叙廉颇事迹,很快又引入蔺相如,然后叙述两人的交欢恩怨,中间又插入赵奢、李牧传记,最后以廉颇事终结。这篇传记叙述的都是赵国将相的事迹,可谓以类相从,是合乎逻辑的归纳;通过叙述这四位将相的事迹,又生动地展现了赵国兴亡的历程,具有高度的历史真实性。《酷吏列传》叙酷吏十人,错综联络,总成一篇文字。各传之间血脉贯通,前后呼应,全面地反映了始于景帝而盛于武帝的酷吏群体。
《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即信陵君,是“战国四公子”之一。他名冠诸侯,声震天下,其才德远远超过齐之孟尝、赵之平原、楚之春申,《魏公子列传》便是司马迁倾注了高度热情为信陵君所立的一篇专传。
节选的传中详细地叙述了
信陵君从保存魏国的目的出发,屈尊求贤,不耻下交的一系列活动,如驾车虚左亲自迎接门役侯赢于大庭广众之中,多次卑身拜访屠夫朱亥等;着重记写了他在这些“岩穴隐者”的鼎力相助下,不顾个人安危,不谋一己之利,挺身而出完成“窃符救赵”的历史大业。从而歌颂了信陵君心系魏国,礼贤下士,救人于危难之中的思想品质。这也是本传的主旨所在。诚如《太史公自序》所言,“能以富贵下贫贱,贤能诎于不肖,唯信陵君为能行之”。值得注意的是,传中以大量笔墨描写了下层社会的几个人物(也可以看作是附传),特别是门役侯赢,他身处市井心怀魏国,才智远非那般王侯公卿所能比。如果说,信陵君在历史舞台上演出了一幕“窃符救赵”的壮举而为人们所称颂的话;那么,门役侯赢则是这幕壮举的总导演,他更令人敬佩、景仰。
《史记》历史叙事虚实艺术论
《史记》历史叙事虚实艺术论[摘要]虚实是我国一种古老的艺术辩证法。
早在2000多年前的司马迁《史记》历史叙事中就有虚实艺术技法的大量运用,并且达到了非常成熟的程度。
《史记》历史叙事虚实艺术的主要成就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虚写设置的多样性:通过旁人叙述、议论表现人物或事物而形成的虚写,运用概括叙述所形成的虚写,采用合理想象而形成的虚写等;二是运用虚实结合方法的多样性:以虚写实,以实写虚,虚实相间,虚实互见等。
《史记》历史叙事虚实艺术技法的运用和创新,直到今天都还是空前的,值得我们继续挖掘、学习和借鉴。
[关键词]司马迁;《史记》;历史叙事;虚实艺术虚实是我国文学艺术创作常用的一种艺术辩证法,虚实结合是文学叙事、艺术创造所追求的艺术境界之一。
而虚实艺术辩证法早在2000多年前的司马迁《史记》历史叙事中就大量运用,并且达到了非常成熟的程度。
可以说,司马迁《史记》历史叙事的虚实艺术运用的多层面和虚实结合方法的多样性等都是空前的,它影响了我国自《史记》之后的历史记载、文学创作和艺术创造,直到今天,叙事虚实艺术辩证法的运用,不论是使用的范围、运用的层面,还是具体的方法,都还没有超越司马迁的。
司马迁伟大历史巨著《史记》在历史叙事中的虚实艺术,比较突出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虚写设置的多样性,二是运用虚实结合方法的多样性。
一、《史记》历史叙事虚写设置的多样性一般而言,叙事性文章有虚写,有实写,而实写是叙事的主要方法,文章应该以实写为主,虚写为辅。
但有时写某一人物或事物,只从正面直接去写,虽然花费很多笔墨,效果往往不是语尽意止就是给人印象不深刻;如果从侧面叙写这个人物或事物折射在其他人物身上的浓重投影或引起的强烈反映,通过读者想象出所写的对象,读者的创造空间就更加宽阔,意蕴就更加丰厚,艺术性就更强,美学意义就更高。
所以,虚写有时往往会收到实写不可能达到的意外的艺术效果。
正如刘熙载在《艺概·诗概》中所言:“本面不写写对面、旁面,须如睹影知竿乃妙。
《史记讲读》——《史记》的叙事艺术、《史记》与中国古典文学
——《史记》的叙事艺术、 《史记》与中国古典文学
一、《史记》叙事整体结构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本纪、表、书、世家、列传
唐· 刘知几:“《史记》者,纪 以包举大端,传以委曲细事, 表以谱列年爵,志以总括遗漏。 逮于天文、地理、国典、朝章, 显隐必该,洪纤靡失。此其所 以为长也。”
二、《史记》的叙事艺术
《史记》与中国传记文学
一、传记文学的定义:
《新大英百科全书》:它试图通过选材、 构思,从事实中得出生活形象,在给定的材 料范围内,传记作者努力把素材加工成闪光 的东西,如果他捏造事实,那么他在真实性 方面就是失败的;如果他仅满足列举事实, 那么他在艺术性方面就是失败的。既要真实 可靠,又要求富有想象的安排材料,以达到 栩栩如生的效果,这是传记文学的一组矛盾
二、《史记》对中国传记文学的影响
首先,《史记》“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精神 和人文精神奠定了传记文学的基本原则。 《史记· 匈奴列传》指出:孔氏著《春秋》, 隐、桓之间则章,至定、哀之际则微,为其切 当世之文而罔襃(bāo,同“褒”),忌讳之辞 也。 《张丞相列传》:自申屠嘉死之后,景帝时 开封侯陶青、桃侯刘舍为丞相。及今上时,柏 至侯许昌、平棘侯薛泽、武强侯庄青翟、高陵 侯赵周等为丞相。皆以列侯继嗣,娖娖(chuò chuò,拘谨的样子)廉谨,为丞相备员而已, 无所能发明功名有著于当世者。 游侠、刺客、倡优、医生
3、《史记》实录特点
历史真实和逻辑归纳的统一
惠帝不入本纪
项羽、吕后被列入本纪 孔子、陈胜列入世家
在叙事中对历史持疑,寓主观评价 这首先表现在客观叙事与现身评说上。《淮 阴侯列传》 司马迁经常对历史表达自己的激愤或者提出 自己的怀疑。 在《伯夷列传》中他提出质疑: 或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若伯夷﹑ 叔齐,可谓善人者非邪?积仁洁行如此而饿 死!且七十子之徒,仲尼独荐颜渊为好学。 然回也屡空,糟糠不厌,而卒蚤夭。天之报 施善人,其何如哉?盗跖日杀不辜,肝人之 肉,暴戾恣睢,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竟以 寿终。是遵何德哉?……余甚惑焉,傥所谓 天道,是邪非邪?
《史记》的艺术特点
Q:结合作品分析(叙事艺术和人物描写)(《项羽本纪》、《廉颇蔺相如列传》、《李将军列传》)《史记》是一部通史,第一部纪传体史书,代表了古代历史散文的最高成就,开创了记传文学。
因此,《史记》的崇高地位不仅是在史学界,它还在文学界上享有盛名。
史记的艺术特点主要体现三方面,它的叙事艺术,人物刻画及整体风格特征。
第一,《史记》的叙事艺术。
(创纪传体的叙事结构。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是它的独特叙事艺术,传主非常注重对事件因果关系的更深层次的探究,因而他综合前代的各种史书,成一家之言,纵向以十二本纪和十表为代表,叙写了西汉中期以前的各个历史时代,横向以八书、三十世家和七十列传为代表,统摄各个阶层、各个民族、各个领域和行业,另外,《史记》的章法、句式、用词都有很多独到之处,别出心裁,不循常规,摇曳回荡,跌宕有致,以其新异和多变而产生神奇的效果。
《项羽本纪》是《史记》中最重要、最精彩的篇章之一,从历史上说,本文具体记录了楚汉相争时期波澜壮阔的历史风云,从文学上说,本文是我国散文中最早的以人物为中心的叙事艺术杰作,文中描绘的一幅幅惊心动魄的战争画卷,塑造的项羽这一叱咤风云的悲剧英雄形象,对后世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都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文中破釜沉舟、鸿门宴、四面楚歌、乌江自刎等故事,早已家喻户晓,历代传诵。
第二,人物描写的艺术手法(“互见法” 矛盾细节神情对话)在《史记》当中,司马迁就是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特写结合起来,即“互见法”来突出人物形象的,全面把握和充分展示自己笔下的人物形象的丰富性、复杂性。
例如,《项羽本纪》中“巨鹿之战”部分以极为精彩而有气势的情节与文字,生动展示出项羽勇猛善战,所向披靡的将帅神威;“垓下之战”则通过帐中别姬、东城快战、乌江拒渡、“为德”自刎等情节,描绘出项羽性格的多个侧面:或英雄气短,慷慨悲歌;或愤懑不平,决死快战;或叱咤阵前,神威不减;或兵败自刎,坦荡磊落。
在《李将军列传》中,司马迁刻画了一个精于骑射,勇敢作战;热爱士卒,不贪钱财,为人简易,号令不烦的英雄人物的形象---李广。
《史记》中的文学艺术手法:司马迁的叙事与论述技巧
《史记》中的文学艺术手法:司马迁的叙事与论述技巧导言《史记》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颗瑰宝,它是司马迁创作的第一部长篇纪传体著作。
司马迁不仅在历史记载的广度和深度上创造了新的纪录,而且在叙事和论述技巧上也有着独特的成就。
本文将从叙事的生动性、戏剧性和紧凑性,以及论述的客观性、分析性和煽动性等方面,探讨《史记》中司马迁的文学艺术手法。
叙事技巧生动性的描写《史记》中的叙事极具生动性,司马迁通过精细入微的描写,将历史人物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例如,在记载项羽与刘邦相遇的故事时,司马迁生动地描绘了两人的神态、目光和语言,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他们之间的紧张气氛和角力。
这种生动的描写不仅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感,也使读者更能够情感上与历史人物产生共鸣。
戏剧性的对话《史记》中的对话形式多样,有台词形式的对话,也有间接引述的对话。
而这些对话通常都具有戏剧性。
司马迁巧妙地运用对话,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来展现他们的思想、情感和性格特点,深入挖掘他们的内心世界。
这种戏剧性的对话不仅丰富了故事情节,也增添了读者的阅读乐趣。
紧凑性的叙事结构《史记》中的叙事结构极为紧凑,司马迁能够将复杂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关系条理清晰地呈现给读者。
他善于运用悬念和转折,将重大历史事件设置在关键的转折点上,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始终保持高度的紧张感和兴趣。
同时,他还能够灵活运用时间顺序和回忆、闪回等手法,将故事的各个部分有机地连接起来,使整个叙事更具连贯性和逻辑性。
论述技巧客观中立的观点《史记》中的论述具有客观中立的特点,司马迁以史实为依据,不偏不倚地叙述了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轨迹。
他不对历史人物进行主观评价,而是通过事实的揭示,让读者自行判断和评价。
这种客观中立的观点使得《史记》成为了一部公正客观的历史著作,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分析问题的深度司马迁的论述具有深度的分析问题的特点。
他在记载历史事件和人物时,能够深入挖掘事件的根源和背后的原因,揭示事件的内在逻辑。
《史记》的艺术特色
《史记》的艺术特色
一、人物刻画
1. 个性鲜明
- 再如廉颇蔺相如列传,蔺相如的机智勇敢和顾全大局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之会等事件得以展现。
他面对强秦,毫不畏惧,凭借智慧和勇气保住和氏璧,在渑池之会上又维护了赵国的尊严。
而廉颇的知错能改也通过他负荆请罪的情节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2. 多面性描写
- 司马迁笔下的人物不是单一的、平面的,而是具有多面性。
像刘邦,他既有豁达大度、善于用人的一面,如他能够任用张良、萧何、韩信等人才成就帝业;同时也有狡诈、无赖的一面,在彭城之战失败后,为了逃命,他甚至将自己的儿女推下车。
这种多面性的描写使人物更加真实可信。
3. 人物互衬
二、叙事艺术
1. 结构宏大且条理清晰
2. 情节曲折生动
3. 详略得当
三、语言特色
1. 简洁生动
2. 富有文采
3. 雅俗共赏。
第二节《史记》的叙事艺术
结语
总结
谢谢大家!
沟连天人、贯通古今的结构框架——纪 传体叙事结构
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说,他修史的宗旨是“究天人之际, 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纲领)(某一时段的实际 主宰者,如项羽、吕后)
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展开) 《孔子世家》《陈涉世家》例外 (补充) 十表:大事年表 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 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礼书》、 《乐书》 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 中最后一篇为自序 (有外国史和少数民族史)
2、通古今之变:通过历史的发展演变,寻找历代王朝兴衰 成败之理。
称赞历史上的政治改革,认为历史的兴衰有迹可寻,盛中 含衰:《平准书》:物盛而衰,固其变也。
国富民强—欺压百姓矛盾加剧—起义—改朝换 三层次: 结构上融会贯通百家学说,建立统一的新的思想体系; 核心思想是考察成败兴坏之理,以史为鉴。 创立百科全书式的纪传体通史,奠定史学的独立地位。
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叙事脉络——独具匠心
3、《史记》的人物传记有分传有合传,在人物合传中, 历史和逻辑的统一有时达到天衣无缝的程度,叙事手法 非常高超
如《游侠列传》、《佞幸列传》、《酷吏 列传》、《廉颇蔺相如列传》等。
《廉颇蔺相如列传》是以廉颇、蔺相如为主, 兼及赵奢、李牧等人的合传。先叙廉颇,再说 蔺相如,最后叙插入和氏璧,引发后面“完璧 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著 名的历史故事。
三、《史记》进步的思想倾向
①揭露统治者的暴行、暴政 ②在一定程度上承认农民起义的合理性
③歌颂反抗暴政的刺客、侠客和一些具有优良品质的
中下层社会人物
④歌颂爱国人物和对历史有贡献的人物
举例说明《史记》的叙事特点
举例说明《史记》的叙事特点《史记》是中国古代史籍中的一部杰出作品,它以其卓越的叙事特点而被人们称道。
下面就举一些例子,从几个方面来介绍《史记》的叙事特点:一、历史叙事完整《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按照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系统地叙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
在叙事过程中,司马迁注重历史事件的完整性,对于每一个历史事件的发生、发展和结局都进行了详细的叙述。
同时,他还注重历史人物之间的联系和互动,通过历史事件和人物之间的关系,将整个历史串联起来,使得读者能够全面地了解历史的发展脉络。
二、人物刻画生动《史记》在叙述历史事件的同时,也注重对历史人物的刻画。
司马迁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描写和评价,揭示了各种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命运归宿。
在刻画人物时,他运用了丰富的文学手法,如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等,使得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
例如,《项羽本纪》中对项羽的形象描写就十分生动,通过对项羽的外貌、言行和战绩的描绘,让人们看到了一个英勇善战、威风凛凛的英雄形象。
三、叙事语言简洁明了《史记》的叙事语言简洁明了,用词精准,表达力强。
司马迁在叙述历史事件时,用词简练明快,没有过多的修饰和冗长的句子。
同时,他的语言质朴自然,没有过多的华丽辞藻,更注重表达事实和意义。
这种简洁明了的叙事风格使得《史记》在表达历史事件时更加流畅自然,易于读者理解。
四、叙事角度多样化《史记》在叙事角度上采用了多种方式,既有全知全能的叙述视角,也有有限叙述视角。
全知全能叙述视角是指叙述者可以从任何角度观察和描述事件,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有限叙述视角则是指叙述者只能从特定的角度观察和描述事件,这种视角更注重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
例如,《鸿门宴》一章中,司马迁采用了有限叙述视角,通过樊哙、张良等人的视角来观察和描述事件,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事件的真相和各个人物的心理状态。
五、叙事结构严谨《史记》的叙事结构十分严谨,司马迁在安排历史事件和人物时,注重逻辑性和条理性。
《史记》的艺术特点
Q:结合作品分析(叙事艺术和人物描写)(《项羽本纪》、《廉颇蔺相如列传》、《李将军列传》)《史记》是一部通史,第一部纪传体史书,代表了古代历史散文的最高成就,开创了记传文学。
因此,《史记》的崇高地位不仅是在史学界,它还在文学界上享有盛名。
史记的艺术特点主要体现三方面,它的叙事艺术,人物刻画及整体风格特征。
第一,《史记》的叙事艺术。
(创纪传体的叙事结构。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是它的独特叙事艺术,传主非常注重对事件因果关系的更深层次的探究,因而他综合前代的各种史书,成一家之言,纵向以十二本纪和十表为代表,叙写了西汉中期以前的各个历史时代,横向以八书、三十世家和七十列传为代表,统摄各个阶层、各个民族、各个领域和行业,另外,《史记》的章法、句式、用词都有很多独到之处,别出心裁,不循常规,摇曳回荡,跌宕有致,以其新异和多变而产生神奇的效果。
《项羽本纪》是《史记》中最重要、最精彩的篇章之一,从历史上说,本文具体记录了楚汉相争时期波澜壮阔的历史风云,从文学上说,本文是我国散文中最早的以人物为中心的叙事艺术杰作,文中描绘的一幅幅惊心动魄的战争画卷,塑造的项羽这一叱咤风云的悲剧英雄形象,对后世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都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文中破釜沉舟、鸿门宴、四面楚歌、乌江自刎等故事,早已家喻户晓,历代传诵。
第二,人物描写的艺术手法(“互见法” 矛盾细节神情对话)在《史记》当中,司马迁就是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特写结合起来,即“互见法”来突出人物形象的,全面把握和充分展示自己笔下的人物形象的丰富性、复杂性。
例如,《项羽本纪》中“巨鹿之战”部分以极为精彩而有气势的情节与文字,生动展示出项羽勇猛善战,所向披靡的将帅神威;“垓下之战”则通过帐中别姬、东城快战、乌江拒渡、“为德”自刎等情节,描绘出项羽性格的多个侧面:或英雄气短,慷慨悲歌;或愤懑不平,决死快战;或叱咤阵前,神威不减;或兵败自刎,坦荡磊落。
在《李将军列传》中,司马迁刻画了一个精于骑射,勇敢作战;热爱士卒,不贪钱财,为人简易,号令不烦的英雄人物的形象---李广。
史记中的历史叙事与文学艺术
史记中的历史叙事与文学艺术《史记》中的历史叙事与文学艺术《史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史书,也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它由西汉大儒司马迁创作而成,全书分为十二本,共一百三十篇,记录了从上古时代到西汉初年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传记。
作为历史著作,它不仅仅是一部叙述历史的书籍,更是一部结合文学艺术的杰作。
本文将从历史叙事和文学艺术两方面来探讨《史记》的独特之处。
一、历史叙事的精炼与客观《史记》以纪传体的形式将古代历史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生平进行了精炼的叙述,使得庞杂的历史内容得以浓缩呈现。
在叙事过程中,司马迁以事实为导向,力求客观公正。
他引用了大量历史文献和史料,并以其独到的见解对历史事件进行了分析和解读。
例如,他在《项羽本纪》中对项羽灭秦和建立西楚霸业的过程进行了全面的描述,并着力探究了项羽个人与历史背景的关系,使读者更好地了解了这一历史时期的重要事件。
此外,司马迁采用了故事化的叙事手法,通过具体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安排,使得史书更加生动有趣。
他塑造了许多卓越的历史人物形象,如刘邦、韩信、李斯等,他们的个性和行为在叙事中得以展现,使得历史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与人们息息相关的。
二、文学艺术的运用与提升《史记》在历史叙事的基础上,还融入了大量的文学艺术元素,使得整本书籍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首先,司马迁运用了比喻、夸张、对比等修辞手法,使得史书语言生动有趣,耐人寻味。
例如,他在《平准书》中写道:“失脚禽鸟,鸣呼其友,比翼而舞,出入为群,非一里而后知,非一日而有矣”。
通过这样的比喻,使读者更好地理解了人们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其次,司马迁注重对细节的描写,这不仅丰富了叙事内容,更体现了他对史事真实性的追求。
他详细描写了历史事件的经过,且注重人物行为和心理的描绘,使得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历史背后的真相与内涵。
此外,《史记》中还穿插了不少诗文和乐府民谣,丰富了整本书的艺术氛围。
这些诗文和乐府民谣既具有审美价值,又有助于加强对历史人物情感的抒发和对历史事件的印象深化。
试论述《史记》的艺术特色 理论说明以及概述
试论述《史记》的艺术特色理论说明以及概述1. 引言1.1 概述《史记》是中国历史上一部重要的史书,被誉为中国古代史学的巅峰之作。
它由汉朝的司马迁撰写,分为十二卷,作者通过严谨的研究和收集资料,将中国从上古时期至汉朝初期的历史编纂成一部完整的体系。
《史记》不仅记录了历史事件,还融入了作者自己对于历史的理解和评论。
其独特的艺术特色使得它在文化传承、历史方法论以及文学创作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
1.2 文章结构本文首先将介绍《史记》的艺术特色,包括其独特的叙事技巧、文字表达和历史观点体现等方面。
接着进行理论说明,探讨《史记》中所展示出来的历史观念与方法论,并探究其中文学与历史相结合所呈现出来的特点。
最后进行艺术评析,分析该书在艺术风格与特色、对后世著作的影响及其价值以及启示与影响力等方面的评价。
最后,通过总结文章的主要观点和发现,评价和总结《史记》的艺术特色,并展望与思考后续对《史记》研究的新视角。
1.3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史记》的艺术特色,分析其在叙事技巧、文字表达和历史观点体现等方面所呈现出来的独特之处。
同时,在理论说明中将进一步探讨其中所融入的历史观念与方法论以及文学与历史相结合的特点。
通过艺术评析,将深入剖析该书在艺术风格与特色、影响及其价值等方面产生了怎样的效果,并揭示其对后世著作的启示。
最终,通过对整个研究过程进行总结和回顾,旨在对《史记》的艺术特色做出评价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2. 史记的艺术特色2.1 史记的叙事技巧《史记》作为中国历史文献中具有极高艺术成就的一部作品,其叙事技巧在丰富历史细节的同时也展现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首先,《史记》以纪实性和散文性并重的方式呈现历史事件,既注重准确地记录历史信息,还运用生动活泼、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来描述人物形象和事件过程。
其次,《史记》采用了跨越时空的对比手法,通过不同历史时期之间的联系与对比,展示了历代君王、贤臣、将领等人物形象及其所处时代背景,使得整个作品更加生动鲜活。
结合作品,简述《史记》的叙事艺术特色。
结合作品,简述《史记》的叙事艺术特色。
《史记》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历史著作,其叙事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编排结构:《史记》以纪传体的形式进行叙述,将历史人物的传记与历史事件的记载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编年体历史著作。
这种编排结构使得读者能够全面了解历史人物的生平和他们对历史
进程的影响。
2. 人物形象:《史记》着重塑造历史人物的形象,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他们的个性特点、思想观念以及言行举止。
例如,司马迁对于秦始皇、刘邦等历史人物的描写都极为细致入微,使得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他们的性格和才能。
3. 冲突与转折:《史记》精彩之处在于其对历史事件的叙述充满了冲突和转折的元素。
作者通过对历史人物之间的斗争、权谋和智慧的描写,展现了历史进程中的曲折和变幻,使得整个叙述充满了紧张感和悬疑感。
4. 铺陈细致:《史记》对于历史事件的叙述非常详细,作者以极其细致入微的方式描写了历史人物的言行、政治斗争和战争场景,同时也对于社会生活、习俗和文化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描写,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历史的真实性和立体感。
5. 风格独特:《史记》的叙事风格独特,其语言简练、凝练,同时又充满了诗意和修辞效果。
作者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对偶等,使得叙事更加生动有趣,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总的来说,《史记》以其独特的叙事艺术特色,使得读者能够通过读作品了解到丰富的历史知识,同时也能够感受到历史人物的魅力和历史进程的复杂性。
史记的艺术手法
史记的艺术手法
《史记》是中国历史学家司马迁所著的一部长篇纪传体史书,它具有丰富的艺术手法,包括以下几点:
1. 纪传体叙事:《史记》以纪传体的形式,即将历史上的个人传记和涉及整个国家历史的纪事并列叙述,使叙事更加生动有趣。
2. 重视情感描写:司马迁在《史记》中注重刻画人物的情感和心理变化。
他通过对人物内心活动的描写,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和真实性。
3. 对比手法:充分利用对比手法来突出人物形象和事件的意义。
例如,对比秦始皇和汉高祖刘邦的各自才能和得失,突现出两者之间的差异。
4. 辞章之美:《史记》的文笔优美,辞章华丽。
运用了古人以辞章见才思的传统,来展示作者的才情和对历史事件的思考。
5. 叙事方法的灵活运用:司马迁在《史记》中采用了多种叙事方法,如铺陈、释义、评点等,以丰富叙事手法,使作品更富有层次感和魅力。
总之,《史记》的艺术手法独特多样,使得史书不仅仅成为史料的堆砌,而是具有文学性,并且富有感染力和思想深度。
它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论《史记》的叙事艺术
论《史记》的叙事艺术我们从小学到中学一直读着《史记》,但对其精神内核却知之甚少。
在当代社会学家和文学批评家眼里,《史记》叙事艺术完全具备伟大的理论价值、高超的创作技巧和丰富的审美价值。
本文从叙事角度分析《史记》的叙事艺术。
《史记》叙事艺术的三大特征:一是将人物置于广阔社会背景下来塑造;二是将故事情节组织得曲折有致;三是善于运用多种表现手法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这里主要讨论第一点。
一、故事情节选择的得当性。
《史记》中的许多故事都充满了传奇色彩。
司马迁在进行素材收集时,注重故事的情节的起伏变化,描写的手法也十分多样,有些情节比较平淡,有些情节惊心动魄,有些情节荒诞不经,但每个故事总是能给读者带来强烈的印象,让人拍案叫绝。
例如《项羽本纪》、《高祖本纪》等。
故事的选择或离奇,或古怪,或夸张,都能吸引读者。
这就是它们的艺术魅力所在。
二、将故事情节组织得曲折有致。
《史记》对于情节的安排一般有三种方式:一是顺叙。
即按照事件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来记叙,又可以称为时间型结构。
例如《五帝本纪》、《秦始皇本纪》等。
二是倒叙。
即先写出人物的结局或遭遇,再追溯其起因或缘由,又可以称为情节型结构。
例如《廉颇蔺相如列传》、《李将军列传》等。
三是插叙。
即在叙述事件过程中,插入另外一些与事件有关的人物或事件的记叙,又可以称为事件型结构。
例如《孔子世家》、《报任安书》等。
除了上述三种常见的叙事结构外,还有一种称为补叙。
“非虚构”的叙事与“纪传体”结构相辅相成。
《史记》中所有重要人物,只要见诸正史者,皆是“实录”,没有杜撰。
他们大都是某个王朝真实历史的见证者,而他们的生平事迹,则基本上是采取“实录”的态度去记述的。
从司马迁的叙述中,不难看出他对当时的官僚制度和社会风气极端厌恶,他想通过这部书告诫后人,以期警醒后世,不要重蹈覆辙。
作者不断地发出这种自觉的反省和警示,于是他把那些政治性的事件融入一般的人事记述之中,并且把笔触伸向人类社会各个阶层,使《史记》中的人物成为人类社会的“百科全书”。
论《史记》历史叙事的文学性特点
论《史记》历史叙事的文学性特点
《史记》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历史文献之一,其历史叙事的文学性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语言文学性。
《史记》笔调质朴,语言简洁,但多有古典文学的韵味。
文中穿插有大量的成语,并以讽刺、比喻、拟人等手法来表达观点,使文章的叙述更加生动、活泼。
二是叙事文学性。
《史记》的叙事文学性十分明显,其叙事手法多样,有现实叙事、抒情叙事、神话叙事等,使文章叙述更加富有情趣,更具有艺术性。
三是艺术性。
《史记》的叙事艺术性十分突出,其叙述有着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法,如对比、比喻、拟人等,使文章更加生动、逼真,更具有艺术魅力。
四是人文性。
《史记》的叙事不仅具有历史性,而且充满了人文关怀,对人物的描写充满了对人的关怀,以及对人的思想、行为的深刻把握,使文章更具有人文精神。
《史记》的写人艺术特点
如对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打赏,谢谢!试结合作品分析《史记》的写人艺术特点。
答:从文学的角度看,叙事艺术和写人的艺术是《史记》最值得重视的部分。
《史记》以记人为核心,把叙事和记人紧密结合在一起,相辅而相成。
先从总体上简要提示一下《史记》的传写人物的成就:①以独创的“互见法”记写人物的主要经历和重要特征。
这是《史记》写人的一个重要方法,在本人的传记中表现这个人物主要的经历和性格特征,以突出其主要特点,而其他的一些事件和性格特点则置入别人的传记中去描述。
这个方法被称为“互见法”。
以写刘邦为例。
《高祖本纪》自然以写刘邦为主。
写其起义、战斗、开国的经历,写其知人善任,雄才大略,以及得天下后仁爱保民、稳固政权的政绩等等,显然都是正面的描写。
毕竟刘邦是本朝的开国帝王。
刘邦性格中狡诈、阴刻、残忍、无赖的一面,司马迁并不放过,只是另有安排。
在其他人物的传记如《项羽本纪》、《萧相国世家》、《淮阴侯列传》等中毫不客气地如实写来。
如在《项羽本纪》。
不仅通过范曾之口写刘邦“贪于财货,好美姬”,更着重写刘邦的无情和无赖:(楚军)围汉五三匝。
于是大风从西北而起,……楚军大乱坏散,而汉王乃得与数十骑遁去。
……汉王道逢得孝惠、鲁元,乃载行。
楚骑追汉王,汉王急,推堕孝惠、鲁元车下。
滕公常下收载之,如是者三,曰:“虽急,不可以驱,奈何弃之! ”于是遂得脱。
……(楚汉在广武对峙数月)当此时,彭越数反梁地,绝楚粮食,项王患之。
为高俎,置太公其上,告汉王曰:“今不急下,吾烹太公。
”汉王曰:“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曰‘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
”此外,《萧相国世家》还写了刘邦如何猜忌功臣,《淮阴侯列传》记叙他不断以阴谋手段削夺韩信兵权,以及诛杀功臣的阴刻残忍。
通过本传和其他人物传记的补充描叙,刘邦完整的经历及其多侧面的性格特征就充分表现出来。
《史记》“互见法”的使用,既让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鲜明突出,又揭示了人物多个侧面的性格特点,使之有血有肉,形象完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史记》叙事艺术发展
关键词:吴见思史记论文叙事
摘要:清初吴见思《史记论文》对《史记》130篇逐一评点,发明其叙事规则,探寻其叙事成就。
吴氏认为《史记》合传或以类相从,或扯冤家作一传,合传叙事穿插关锁过渡自然,以“神理”贯串,浑然难辨;附传叙与传主相关之人,方法有正、变之分;叙事时多用尊传体。
《史记》虽为史书,然叙事意在作文,常取“大势”以极尽文章之妙,“变”与“不变”臻化境,叙事文如其人、其事,省笔互见、重沓熟复、顿挫波澜、倒提作衬等叙事法在在皆是。
《史记》乃中国叙事文学的伟大里程碑。
司马迁首变先秦叙事角度,开创纪传体史例及多种叙事法,为后世叙事文学的发展奠定基础,成为历代文人学习的典范。
然而中国叙事学研究却远滞后于叙事文学的实际发展。
直至明清评点家笔下,始见探求叙事规则之势。
吴见思《史记论文》即是其代表。
吴著自康熙二十六年(1687)刊刻行世以来即广为流布。
①当今学人论及《史记》时亦多有称引。
陆永品先生将《史记论文》一百三十篇每篇末总评部分标点,由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于1985年出版。
然关于是书的研究,仅黄建军《言人人殊
——〈史记论文〉的传记文学理论片谈》(载《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社版,2003年第3期)论述其传记文学理论。
本文即拟对吴见思《史记》叙事艺术研
究成就作一探讨。
一、阐示《史记》为传体例
吴见思极为推崇司马迁的叙事天才,“神力”、“神技”、“神手”等极具崇仰之情的评点文字,在《史记论文》中随处可见。
“文章只如说话,说得出,说得尽,便是好文章。
”②(《穰侯列传》总评)而“史公一书,上下千古,三代之礼乐、刘项之战争,以至律历、天官、文词、事业,无所不有”(《滑稽列传》总评),所涉人物四千多个,重要人物数百名。
欲说得出,说得尽,诚非易事。
司马迁常遵循以类相从的原则大量采用合传体安排人物传记,对此吴见思多有发明。
“樗里子与甘茂合传,以同为丞相关合。
”(《樗里子甘茂列传》总评)“屈原、贾谊作一传者,止为两人俱词客,而贾生复有吊屈原一事耳。
”(《屈原贾生列传》总评)韩王信、卢绾、陈豨“不过以三叛将合作一传,绝无关合处”(《韩信卢绾列传》总评),季布、栾布“任侠同、为奴同,其气节亦同,所以为两人合传”(《季布栾布列传》总评)。
史公亦扯冤家合传,袁盎、晁错“因时事相合,遂牵冤家作一传写”(《袁盎晁错列传》总评),“公孙以议朔方、族主父,与主父是一时人,故扯冤家合传,犹之袁盎、晁错也”(《平津侯主父列传》总评)。
同时,吴见思还指出《史记》合传叙事穿插关锁,过渡自然。
“《史记》合传皆每人一段,以关锁穿插见妙。
”(《张耳陈余列传》总评)篇中过渡常用蝉联蛇蜕之法。
评“后百余年而有晏子焉”云:“由上接下,蝉联蛇蜕,
《滑稽》、《刺客》传皆作此法。
”(《管晏列传》支评)是为常法,然亦用
变法:或一笔双写,或数人打成一片,虽合传而难分。
“独此传则两人出处同、事业同,即后来搆怨亦同。
故俱以一笔双写,安章顿句,处处妥帖,而无东枝西梧之病,岂不独雄千古哉!”(《张耳陈余列传》总评)“三人传,分作三截,各为一章,犹不称好手。
他却三人打成一片,水乳交融,绝无痕迹。
”(《魏其武安侯列传》总评)“一篇共序十人,可以为难矣。
然偏不逐人序去,独将十人花分插穿,处处组织,更觉异常绚烂。
”(《酷吏列传总评》)而且史公作文常以“神理”贯串全篇,使之浑然难辨。
“史公作文,虽序许多人,其实只是一篇文字,中间自有神理贯串,线索通联。
”(《五帝本纪》总评)“每篇各有一机轴,各有一主意。
”(《屈原贾生列传》总评)贯串之法多种。
“《殷本纪》,以…兴衰‟二字作眼目,中以五兴五衰,一起一伏,经纬通篇。
”(《殷本纪》总评)《老庄申韩列传》支评谓四传皆以著书相串,《张丞相列传》总评谓此篇以御史大夫串,《季布栾布列传》支评谓“为气任侠”是一篇主意,《万石张叔列传》支评谓“孝谨”是一篇主意,《平津侯主父偃列传》支评谓“遇时是一篇主意”,《游侠列传》支评谓“名声是一篇主意,,o
合传之外,司马迁又多用附传体。
与传主相关之人,纪其始叙其终,是为附传体。
“项梁、项伯、范增是附传体。
盖纪其始并序其终者,附传法也。
”(《项羽本纪》总评)附传体惟宜略写、虚写。
“田婴事只略写、虚写,盖下有孟尝事,恐头重也。
附传体如是。
”(《孟尝君列传》总评)然亦有变法。
“《史记》附传皆附首末于一篇之中,独赵高一传,于此纪其终,而其出处反附于蒙恬传内,是创法。
”(《李斯列传》总评)
具体叙事时司马迁还运用尊传体表彰传主之功,回护传主之失,与互见省笔法有异曲同工之妙。
“又归功太公,作一束,是尊传体也。
”(《齐太公世家》总评)“穰苴一篇,只是斩庄贾一节,而未有奇勋茂绩,故推及身后王齐,归功穣苴,是尊传之法也。
”(《司马穰苴列传》总评)“插陈涉、燕、赵、齐、魏、项氏事,只略写,是《高纪》体。
”“鸿门事,高祖大受亏处,约略序去,止一句,放倒项羽,不说坏高祖,是本纪体。
”(《高祖本纪》总评)
二、揭橥《史记》叙事意旨
“《史记》虽序事,而意在作文,其中许多人、许多事、不过供我作文之料耳。
故或前或后,或散或合,或花分,或抟梡,极我文章之妙”(《酷吏列传》总评),可谓深得史公文心。
作文须“极尽文章之妙”,诸人诸事乃作文之料,驱遣之法惟在“取其大势之所在而已”(《乐毅列传》总评),“要忍于割舍,若贪丁•使事,便为事累矣”(《卫将军骠骑列传》总评)。
如《白起
王翦列传》总评云白起只抽长平一事,王翦只抽破楚一事,而各臻其妙。
然吴氏所谓“大势”,既指此类大事件、大场面、大动作,亦指事情小而意义大、
足见人事本质之轶事。
“借轶事出色,是史公长伎”(《淮阴侯列传》支评),“犹写真者,在颊上三毛,而不在面目躯体也。
此文章家剪裁之法。
”(《绛侯周勃世家》总评)故《绛侯周勃世家》重写周勃闻说即危惧处、下狱不知置词处、出狱自叹处,而其诛诸吕、立代王大功反不明序。
《管晏列传》总评云管、晏事功只用数语序过,皆于闲处点染,管子一传中嵌鲍叔一段闲文,晏子
一传后带越石、御者妻两段闲文。
不惟正文,“史公论赞,往往从闲处写,最为生色,极有风神”(《项羽本纪》支评)。
不仅列传,编年叙事的本纪、世家意亦在“作文”。
“编年序事,固本纪体。
”(《秦始皇本纪》总评)“本纪是提纲之体,法不得详序,详序则累坠矣。
”(《秦本纪》总评)“世家俱用简括法”(《卫康叔世家》总评),其
因在于本纪、世家叙事跨度大,且多有与它篇相叠者。
“世家则于一篇之中,上下千百年,既以一国之事详载,更或他国之事互入,不得不用简法”(《齐太公世家》总评);“既有各传在,不得不如是”(《燕召公世家》总评)。
编年叙事易流于呆板,难以为文。
“数尺之书,欲载二千年之事,不得不用简法。
然一用简法,未免太羹玄酒,不成文章。
”(《楚世家》总评)但史公遇大事即倾满腔心血,用力为文,承《诗经》极富情感叙事,秉《春秋》寓一字于褒贬,融文学叙事、历史叙事于一体,增加叙事的虚构性因素。
“世家序事虽多,逐年序去,而大事则另作一篇,自为文章。
”(《齐太公世家》总评)“项羽力拔山,气盖世,何等英雄!何等力量!太史亦以全神付之,成此英雄力量之文。
”(《项羽本纪》总评)
作文忌呆板,逐年逐事,实为甲乙帐,为屠家簿,绝非文章。
“《史记》一书,以参差错落、穿插变化为奇,而笔法、句法绝无一律。
”(《五帝本纪》总评)“《史记》凡用数句排比,无一句不变。
”(《汉兴以来诸侯年表》总评)评季札观乐云:“连排十九段,雷同固非;即十分轩轾,亦非妙笔。
此则逐段连贯,又逐段变化,而句法不大相远,神情句句不同。
离之合之,皆可成篇。
岂非妙文?”(《吴太伯世家》支评)《伯夷列传》通篇纯以议论咏叹回环跌宕,伯夷实事只在中间一顿序过:“如长江大河,前后风涛重叠,而中有澄湖数顷,波平若黛,正以相间出奇。
”(总评)“以相间出奇”颇得史公三味。
吴氏论文极主章法变幻,力戒铺排堆垛。
“不知山川绵渺,必有空天;文绣烂施,必有素地。
故头重者脚必轻,腹大者首必小,行文之法也。
”(《苏秦列传》总评)“若不论轻重,不论堆垛,一概排列,乃甲乙帐,而非史公之书矣。
”(《夏本纪》总评)故见思评《孝景纪》甚低:“不过排比事类,续成一篇,殊无剪裁,不足观览,赞语亦直率庸弱。
”(《孝景本纪》总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