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综合实验指导书

合集下载

机械设计与制造自动化作业指导书

机械设计与制造自动化作业指导书

机械设计与制造自动化作业指导书第1章绪论 (3)1.1 机械设计与制造自动化概述 (3)1.2 作业指导书的目的与意义 (4)第2章机械设计基础 (4)2.1 机械设计原理 (4)2.1.1 设计概述 (4)2.1.2 设计原则 (4)2.1.3 设计内容 (5)2.2 设计方法与流程 (5)2.2.1 设计方法 (5)2.2.2 设计流程 (5)2.3 设计规范与标准 (5)2.3.1 设计规范 (5)2.3.2 设计标准 (5)第3章制造工艺与自动化 (6)3.1 制造工艺概述 (6)3.2 自动化制造技术 (6)3.3 柔性制造系统 (6)第4章材料选择与力学功能 (7)4.1 常用工程材料 (7)4.1.1 金属材料 (7)4.1.2 非金属材料 (7)4.2 材料力学功能 (7)4.2.1 弹性功能 (8)4.2.2 塑性功能 (8)4.2.3 疲劳功能 (8)4.2.4 冲击功能 (8)4.2.5 蠕变功能 (8)4.3 材料选择原则与应用 (8)4.3.1 满足使用功能要求 (8)4.3.2 经济性原则 (8)4.3.3 可加工性原则 (8)4.3.4 可靠性原则 (8)第5章机械传动设计 (8)5.1 传动系统概述 (9)5.1.1 传动系统的功能与分类 (9)5.1.2 传动系统的设计原则 (9)5.2 常用传动机构设计 (9)5.2.1 齿轮传动设计 (9)5.2.2 带传动设计 (9)5.2.3 链传动设计 (9)5.2.4 蜗杆传动设计 (9)5.3 传动装置的强度计算与校核 (10)5.3.1 强度计算 (10)5.3.2 校核 (10)第6章轴承与轴的设计 (10)6.1 轴承的类型与选择 (10)6.1.1 轴承分类 (10)6.1.2 轴承选择 (10)6.2 轴的设计与计算 (11)6.2.1 轴的设计 (11)6.2.2 轴的计算 (11)6.3 轴承与轴的配合设计 (11)6.3.1 轴承与轴的配合类型 (11)6.3.2 轴承与轴的配合尺寸计算 (11)6.3.3 轴承与轴的配合质量检测 (11)第7章联接件设计 (12)7.1 螺纹联接设计 (12)7.1.1 螺纹联接概述 (12)7.1.2 螺纹联接设计要求 (12)7.1.3 螺纹联接设计步骤 (12)7.2 键联接与花键联接设计 (12)7.2.1 键联接概述 (12)7.2.2 键联接设计要求 (12)7.2.3 花键联接设计要求 (12)7.2.4 键联接与花键联接设计步骤 (13)7.3 其他常用联接件设计 (13)7.3.1 弹簧联接件设计 (13)7.3.2 销联接件设计 (13)7.3.3 焊接联接件设计 (13)7.3.4 胶接联接件设计 (13)第8章机床设计与自动化 (13)8.1 机床概述 (14)8.1.1 机床的基本概念 (14)8.1.2 机床的分类 (14)8.1.3 机床在制造业中的应用 (14)8.2 机床主要部件设计 (14)8.2.1 床身设计 (14)8.2.2 传动系统设计 (14)8.2.3 刀具设计 (15)8.3 数控机床与自动化 (15)8.3.1 数控机床的组成 (15)8.3.2 数控机床的工作原理 (15)8.3.3 自动化技术在数控机床中的应用 (15)第9章液压与气压系统设计 (16)9.1 液压与气压系统概述 (16)9.1.1 液压系统基本原理 (16)9.1.2 气压系统基本原理 (16)9.2 液压与气压元件选型 (16)9.2.1 液压泵与气压泵选型 (16)9.2.2 液压缸与气压缸选型 (16)9.2.3 液压阀与气压阀选型 (16)9.2.4 液压与气压辅件选型 (16)9.3 液压与气压系统设计与计算 (16)9.3.1 液压系统设计与计算 (16)9.3.2 气压系统设计与计算 (16)9.3.3 液压与气压系统仿真分析 (17)9.3.4 液压与气压系统安全性与可靠性分析 (17)9.3.5 液压与气压系统节能设计 (17)第10章机械控制系统设计 (17)10.1 控制系统概述 (17)10.1.1 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 (17)10.1.2 控制系统的组成 (17)10.2 电气控制系统设计 (17)10.2.1 电气控制系统的基本元件 (17)10.2.2 电气控制电路设计原则 (17)10.2.3 电气控制电路设计步骤 (18)10.3 PLC控制系统设计 (18)10.3.1 PLC概述 (18)10.3.2 PLC程序设计方法 (18)10.3.3 PLC控制系统设计步骤 (18)10.4 传感器与执行器选型与应用 (18)10.4.1 传感器概述 (18)10.4.2 常用传感器及其选型 (18)10.4.3 执行器概述 (19)10.4.4 常用执行器及其选型 (19)第1章绪论1.1 机械设计与制造自动化概述机械设计与制造自动化作为现代制造业的核心技术之一,涉及到机械工程、电子技术、计算机科学、自动化技术等多个领域的知识。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指导书(精选五篇)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指导书(精选五篇)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指导书(精选五篇)第一篇: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指导书毕业论文(设计)指导书2011年5月毕业设计(论文)指导书一、毕业设计(论文)的目的毕业设计(论文)的目的是在学生已完成专业理论课和专业实训学习后,通过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的具体课题,强化综合应用本专业所学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能力,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调查研究、收集处理信息和查阅文献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就业上岗的适应能力和工作能力。

二、毕业论文课题的选择1、毕业设计(论文)课题的选择应与机制专业方向及专业岗位群需求紧密结合,学生可结合企业生产、管理、服务实际情况及自己的兴趣爱好,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及毕业设计(论文)。

2、在掌握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做好实际调查研究。

3、学生根据已掌握的资料,针对已选择课题进行分析、论证,提出独立见解,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完成毕业设计(论文)。

附:毕业设计(论文)部分参考选题方向:(1~10为机械制造方面题目;11~24为数控技术方面选题;25为工厂供电方面选题)1.柴油机连杆加工工艺设计2.机械制造工艺方案3.双联齿轮加工工艺设计4.法兰盘工艺设计5.三通管塑料模具设计6.绿色制造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7.吊耳的加工工艺设计8.滑动轴承工艺分析设计9.拨叉的工艺设计10.机械复杂零部件三维建模11.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设计12.CAD/CAM一体化设计13.简易数控机床电气控制系统设计14.数控新设备(或新技术)原理分析(或介绍)15.数控机床参数设置与日常维护技术论述16.数控机床典型故障分析与维修17.数控机床的加工与操作方法18.数控机床手工编程方法探讨19.数控生产现场管理方法探讨20.特种加工技术应用21.数控产品质量分析与控制;22.零件数控加工工艺分析及工艺装备设计23.CAD-CAM 设计直齿圆锥齿轮24.数控车典型轴类零件工艺设计及NC程序编制25.某机械厂降压变电所的电气设计三、毕业设计(论文)文档内容要求1、毕业设计(论文)格式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必须按照学院统一规定的格式进行。

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作业指导书

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作业指导书

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作业指导书第1章机械设计基础 (4)1.1 设计原理 (4)1.1.1 功能需求分析 (4)1.1.2 结构设计 (4)1.1.3 材料选择 (4)1.1.4 力学分析 (4)1.1.5 精度设计 (4)1.2 设计规范与标准 (4)1.2.1 国家和行业标准 (4)1.2.2 企业内部标准 (5)1.2.3 相关法律法规 (5)1.3 设计方法 (5)1.3.1 系统设计 (5)1.3.2 创新设计 (5)1.3.3 优化设计 (5)1.3.4 可靠性设计 (5)1.3.5 计算机辅助设计(CAD) (5)第2章制造工艺与装备 (5)2.1 机械加工工艺 (5)2.1.1 加工方法选择 (5)2.1.2 工艺参数确定 (5)2.1.3 工艺流程设计 (6)2.1.4 工装夹具设计 (6)2.2 装备选型与布局 (6)2.2.1 装备选型 (6)2.2.2 设备布局 (6)2.2.3 设备自动化程度 (6)2.3 柔性制造系统 (6)2.3.1 系统构成 (6)2.3.2 系统特点 (6)2.3.3 系统应用 (6)2.3.4 管理与维护 (6)第3章自动化设备设计 (7)3.1 自动化设备概述 (7)3.1.1 自动化设备的定义与分类 (7)3.1.2 自动化设备的发展趋势 (7)3.2 常用自动化设备设计方法 (7)3.2.1 需求分析 (7)3.2.2 总体设计 (7)3.2.3 详细设计 (7)3.2.4 设计验证 (7)3.3.1 控制系统概述 (7)3.3.2 控制系统设计方法 (8)3.3.3 控制系统设计注意事项 (8)第4章传感器与执行器 (8)4.1 传感器选型与应用 (8)4.1.1 传感器概述 (8)4.1.2 传感器选型原则 (8)4.1.3 传感器应用实例 (9)4.2 执行器原理与设计 (9)4.2.1 执行器概述 (9)4.2.2 执行器原理 (9)4.2.3 执行器设计要点 (9)4.3 传感器与执行器的接口技术 (9)4.3.1 接口技术概述 (9)4.3.2 接口类型 (10)4.3.3 接口设计要点 (10)第5章电气控制系统设计 (10)5.1 电气控制原理 (10)5.1.1 控制系统概述 (10)5.1.2 控制原理及分类 (10)5.1.3 控制元件及其功能 (10)5.2 控制器选型与配置 (10)5.2.1 控制器类型及特点 (11)5.2.2 控制器选型原则 (11)5.2.3 控制器配置 (11)5.3 电气控制系统的抗干扰设计 (11)5.3.1 抗干扰设计概述 (11)5.3.2 抗干扰措施 (11)5.3.3 抗干扰设计实施 (11)第6章 PLC编程与应用 (11)6.1 PLC基础知识 (11)6.1.1 PLC的定义与组成 (12)6.1.2 PLC的工作原理 (12)6.1.3 PLC的分类与选型 (12)6.2 PLC编程语言与技巧 (12)6.2.1 PLC编程语言 (12)6.2.2 PLC编程技巧 (12)6.3 PLC在自动化设备中的应用实例 (12)6.3.1 自动送料装置 (12)6.3.2 自动装配线 (12)6.3.3 恒压供水系统 (12)6.3.4 电梯控制系统 (12)6.3.5 环保设备 (13)第7章技术应用 (13)7.1 概述 (13)7.1.1 定义与分类 (13)7.1.2 发展历程与趋势 (13)7.2 工业设计与选型 (13)7.2.1 设计原则 (13)7.2.2 选型依据 (13)7.3 编程与控制 (13)7.3.1 编程方法 (13)7.3.2 控制技术 (13)7.3.3 编程与控制策略 (14)第8章机器视觉与检测技术 (14)8.1 机器视觉系统设计 (14)8.1.1 机器视觉概述 (14)8.1.2 机器视觉系统组成 (14)8.1.3 机器视觉系统设计流程 (14)8.2 图像处理与分析方法 (14)8.2.1 图像预处理 (14)8.2.2 特征提取与匹配 (14)8.2.3 模式识别与分类 (14)8.3 检测技术及其在自动化中的应用 (14)8.3.1 检测技术概述 (15)8.3.2 传感器检测技术 (15)8.3.3 在线检测技术 (15)8.3.4 检测数据处理与分析 (15)第9章设备调试与故障诊断 (15)9.1 设备调试方法与步骤 (15)9.1.1 设备调试概述 (15)9.1.2 设备调试方法 (15)9.1.3 设备调试步骤 (15)9.2 常用故障诊断技术 (16)9.2.1 故障诊断概述 (16)9.2.2 常用故障诊断技术 (16)9.3 故障诊断与维修案例分析 (16)9.3.1 案例一:某数控机床主轴故障诊断 (16)9.3.2 案例二:某生产线故障诊断 (16)9.3.3 案例三:某注塑机液压系统故障诊断 (16)第10章自动化项目实施与管理 (17)10.1 项目管理与执行 (17)10.1.1 项目启动 (17)10.1.2 项目规划 (17)10.1.3 项目执行 (17)10.1.4 项目监控与调整 (17)10.2 自动化系统评估与优化 (17)10.2.1 系统评估 (17)10.2.2 优化方案制定 (17)10.2.3 优化实施 (17)10.2.4 优化效果评估 (18)10.3 自动化项目的风险与质量控制 (18)10.3.1 风险识别与评估 (18)10.3.2 风险应对措施 (18)10.3.3 质量控制 (18)10.3.4 质量改进 (18)第1章机械设计基础1.1 设计原理机械设计是基于机械工程学、材料科学、力学、电子学等多学科知识,通过创新思维和科学方法,实现特定功能的机械系统或产品的过程。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生产实习指导书.(1)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生产实习指导书.(1)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生产实习指导书,(1)信息工程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生产实习指导书说明这份指导书是为我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生产实习编写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确生产实习的目的、要求和方法。

要求每个学生在实习之前一定认真阅读。

生产实习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教学计划规定生产实习安排在四年级第一学期进行即在完成大学本科基础课、专业技术基础课和部分专业课教学任务之后进行。

为了保证和提高生产实习的教学质量在生产实习之前学生已学完《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具有金属切削原理及刀具、金属切削机床概论和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拟定及定位原理等内容的专业知识通过实习对所学知识进行融汇贯通。

生产实习时间为2周。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生产实习指导书一、生产实习的目的:生产实习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接受工程训练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其目的是: 1)使学生巩固和加深理解已学过的技术基础理论和部分专业基础理论并通过生产实习扩大专业知识面为后续专业课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2)通过独立观察、调查研究生产过程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技术问题的方法和能力; 3)了解工厂的组织结构、管理方法和产品质量保证体系; 4)通过接触生产实际使学生虚心向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工人学习培养劳动观念增强对机械制造业的感性认识开阔视野热爱自己的专业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生产实习的地点:生产实习的地点应选择工艺较先进、产品和零件都具有代表性的机器制造厂。

如生产批量较大的汽车厂、发动机厂、拖拉机厂和金属切削机床制造厂等。

条件允许时可就近参观1~2个工厂弥补主要实习地点在实习内容方面的局限性以扩大知识面最大限度满足生产实习的要求。

三、生产实习的内容及要求:生产实习应以典型零件的生产线为主辅之以有关车间的一般实习。

要求对零件的加工工艺典型的机床、夹具、刀具和产品装配工艺进行较深入地了解、分析和总结。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实验指导书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实验指导书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实验指导书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实验类别:实验实验学时:6 学时工业制造学院实验一 刀具几何角度的测量一、实验目的:通过实验加深对车刀几何角度、参考平面等概念的理解,掌握测量车刀标注角度的方法,能正确测量车刀角度并根据测量结果绘出车刀工作图。

二、实验内容:1、基本掌握车刀量角台的原理、操作方法;2、掌握车刀刀具角度标注的参考系及角度的标注;3、正确地测量车刀的角度;4、了解不同参考系刀具角度换算的基本方法。

三、实验步骤及要求:1、实验条件:. 1)、车刀量角台 2)、车刀车刀量角台(图1—1)简介图1-1所示,回转工作台式量角台主要由圆盘底座1、2、活动底座3、定位块4、大指针5、大扇形板6、立柱7、螺母8、锁紧螺母9、小指针10、小扇形板11等组成。

圆盘底座底盘1周边左右各有1000刻度,用于测量车刀的主偏角和副偏角,活动底座3可绕底座中心在零刻线左右1000范围内转动;通过底座指针2读出角度值;定位块4可在活动底座上平行滑动,作为车刀的基准;大指针5由前面、底面、侧面三个成正交的平面组成,在测量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情况可分别用以代表主剖面、基面、切削平面等。

大扇形板6上有正负450的刻度,用于测量前角、后角、刃倾角,通过大指针5 的指针指出角度值;立柱7上制有螺纹,旋转升降螺母8就可以调整测量片相对车刀的位置。

参考系(1)切削平面-----通过主切削刃上某一点并与工件加工表面相切的平面。

(2)基 面-----通过主切削刃上某一点并与该点切削速度方向相垂直的平面。

(3)正交平面-----通过主切削刃上某一点并与主切削刃在基面上投影垂直的平面。

标注角度(1)在正交平面参考系内标注的角度 前角-----前刀面与基面之间的夹角图 1-1 量角台的结构后角-----主后刀面与切削平面之间的夹角。

(2)在基面参考系内标注的角度 主偏角---主切削刃在基面上的投影与进给方向的夹角。

实验指导书-机械设计

实验指导书-机械设计

机械设计实验指导书苏志部张雯娟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三明学院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机械教研室2011年实验一动静态螺栓联接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静态螺栓的静态载荷与变形的测量分析方法。

(2)掌握动态螺栓的静态载荷与变形的测量分析方法。

(3)掌握螺栓和被联接件的受力和应变的测试分析和理论分析方法。

二、实验原理本实验需配置LDJ-B螺栓联接综合实验台一台,LDJ-B静动态测量仪一台,计算机及专用软件等实验设备及仪器。

图1螺栓联接实验台的结构螺栓联接实验台的结构如图1所示。

联接部分包括M16空心螺栓、大螺母、垫片组成。

空心螺栓贴有测拉力和扭矩的两组应变片,分别测量螺栓在拧紧时,所受预拉力和扭矩。

空心螺栓的内孔中装有M8螺栓,拧紧或松开其上的手柄杆,即可改变空心螺栓的实际受载截面积,以达到改变联接件刚度的目的。

被联件部分由上板、下板和圆环组成,圆环上贴有应变片,测量被联接件受力的大小,中部有锥形孔,插入或拨出锥塞即可改变圆环的受力,以改变被联接件系统的刚度。

实验台采用双顶杆四导杆加载装置,加载平稳,避免过大偏载的产生,测试结果稳定可靠。

加载部分由蜗杆、蜗轮、挺杆和弹簧组成,挺杆上贴有应变片,用以测量所加工作载荷的大小,蜗杆一端有一皮带轮与电机相联,另一端装有手轮,启动电机或转动手轮使挺杆上升或下降,以达到加载、卸载(改变工作载荷)的目的。

1. 力与变形协调关系在螺栓联接中,螺栓受拉力,产生拉伸变形;被联结件受压力,产生压缩变形。

根据螺栓和被联接件预紧力相等,可把二者的力和变形图线画在一个坐标系中,如图3所示。

当螺栓受轴向工作载荷F 作用时,其拉力由预紧力P Q 增加到总拉力Q 。

被联接件的压紧力P Q 减少到剩余预紧力P Q '。

这时,螺栓伸长变形的增量1λ∆,等于被联接件压缩变形的恢复2λ∆,即λλλ∆=∆=∆21,也就是说变形的关系是协调的。

因此图3又称变形协调图。

图3 螺栓联接变形协调图力与变形之比λQ称为刚度。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生产实习指导书20134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生产实习指导书20134

生产实习指导书中原工学院机电学院机自系机械制造技术课程组编制适用于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2013.04.修订一、生产实习目的生产实习是根据本专业教学计划安排的一个重要的实践环节。

1、生产实习是从实践中学习科学知识的方法。

通过现场实习巩固已学过的教学内容,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丰富本专业的知识内容。

2、培养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思想作风,提高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习解决生产实际问题方法。

3、在生产实习过程中培养和锻炼学生不怕苦,不怕累,爱学习,善钻研的高尚品质。

二、实习方式生产实习通过下列方式进行:1、专题报告在实习开始时,由工厂指派人员作全厂概况及安全报告。

•为了保证和提高实习质量,在实习期间安排一些专题讲座,这些讲座请工厂有经验的工程师来讲。

•要求学生认真听讲,做好笔记。

2、生产车间实习生产车间实习是生产实习的主要环节。

学生应对1~2典型零件的工艺过程、•专用设备、夹具、刀具、质量控制、部件装配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和研究,•要求做好现场记录,主动虚心向工人和技术人员请教。

3、阅读现场的图纸和工艺文件产品图纸和工艺文件是指导生产的技术文件,•也是深入进行实习的主要文件资料。

学生应结合具体实习内容认真阅读、消化和理解。

4、在实习过程中,开展小组讨论,互相交流、共同研究,以达到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目的。

三、实习地点洛阳拖拉机厂、洛阳轴承厂、洛阳中信重工、洛阳柴油机厂等。

实习分别在铸造、热处理、发动机、工程机械、装配等分厂进行。

另外,组织学生到其它厂参观,•重点是了解不同生产类型的工艺特点,先进的工艺方法先进的工艺设备,•以补充实习所在工厂对教学需要的不足,并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四、实习内容1.选定3个以上典型零件,结合其技术要求分析其加工过程及工艺文件、记录其工序图。

2.了解1~2台专用机床的性能及结构特点、工作原理。

3.了解1~2条自动线的功能、组成、布局及其传动结构。

4.了解所用切削刀具的材料、结构、夹持方法、工作情况及刃磨方法。

最新级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实习指导书

最新级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实习指导书

2010级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实习指导书2010级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实习指导书刘渊编钦州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2013年7月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实习指导书根据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教学计划的要求,安排机械厂生产实习三周。

这是在金工实习的基础上,进一步联系实践的重要教学环节。

通过专业实习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与能力,加深对已学专业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知识的认识,并为后续的专业课程学习及今后从事机械制造技术工作打下基础。

一、实习目的1.通过现场参观与调研,了解某一产品的机械制造生产过程。

2.熟悉典型零件(缸体、缸盖、曲轴、凸轮、连杆等)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了解典型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装备(机床及工装夹具,以下同),了解拟定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一般原则及进行工艺分析的方法。

3.了解典型零部件及发动机的装配工艺。

4.了解一般刀、夹、量具的结构及使用方法。

5.参观工厂计量室与车间检验室,了解公差与测量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

6.参观工厂的先进设备及特种加工,以扩大学生的专业知识面以及对新工艺、新技术的了解。

二、实习内容与要求1.机械制造的生产过程:了解发动机的整个生产过程情况及生产中的主要工艺文件(如机械加工过程卡片、机械加工工序卡片等)。

了解不同批量生产模式的生产方式、工艺装备与工艺流程。

2.典型零件工艺:(1)箱体零件的加工:了解某型号发动机缸体和缸盖的机械加工方法(包括大平面加工、主轴承孔加工和缸孔的加工) 及工艺装备,并记录其工艺过程与切削用量,了解缸盖机加工的最大难点。

分析箱体零件加工平面与孔系的主要加工方法与定位,分析加工过程如何保证尺寸精度与形位公差。

(2)轴类零件的加工:了解该发动机曲轴和凸轮轴的材料及其机械加工工艺并记录其工艺过程。

了解某道工序的具体加工工艺(技术要求,刀、夹、量具,切削用量,切削液等)及定位,分析加工过程如何保证尺寸精度与形位公差。

(3)连杆加工:了解连杆的结构特点、材料和毛坯;了解连杆的机械加工工艺,并记录其工艺过程与切削用量,分析影响连杆结构工艺性的因素。

机械工程系《综合实验》指导书 精品

机械工程系《综合实验》指导书 精品

《综合实验》本科生指导书一、前言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和物流系统及自动化专业涉及机械、电子、液压传动、自动控制、计算机等领域工程技术,学生在完成相关技术基础理论课的学习后,有必要通过综合设计性实验,提高运用所学理论和知识的能力。

《综合实验》是一门结合机、电、液和自动控制的综合设计性实验课,旨在使学生综合运用基础课上学习的理论知识和实验知识,在机电液综合实验台上动手进行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的设计和实验操作技能,激发学生的独立创造力,以提高分析和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综合能力。

二、实验设备综合设计实验台是用于学生进行自行设计、组装液压传动系统、电气传动的多功能实验系统,主要由液压实验装置、电气控制装置和计算机等组成。

1.液压实验装置液压实验装置采用德国FESTO液压实验台。

FESTO是一套快速拆装实验台,所使用的油管经过特殊设计,具有拆卸自动闭死功能。

各液压元件的通口在不使用时即为堵死状态,因此无需安装堵头。

在实验中,油管可以在泵运行状态下直接插拨,油液不会发生泄漏,使用得回路的布置非常方便。

FESTO液压实验装置主要包括液压实验架体、液压元件、液压泵和液压辅件等构成。

液压实验台架体主要由可双面作业的卡槽面板构成,面板上加工有多个卡槽,可供FESTO专用液压元件插装。

液压元件是用来设计组装液压回路(系统)的压力、方向和流量三大类控制元件,压力类液压元件包括:溢流阀、减压阀、顺序阀和压力继电器等。

方向类液压元件包括:普通单向、阀液控单向阀、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O型、M型)、二位四通电磁换向阀等。

流量类液压元件包括:普通节流阀、单向节流阀、调速阀等。

FESTO液压实验台的所有液压元件全部采用插装式,拆装简捷可靠,便于回路的设计和安排。

液压泵是一种能量转换装置,把驱动电机的机械能转换成油液的压力能,供液压回路(系统)使用。

FESTO实验台安装了流量不同的双泵,可以各自独立接入回路,也可以联合使用,体积小,功率大,使用非常方便。

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实验指导书.doc

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实验指导书.doc

、自动化立体仓库一、实验目的1.掌握立体仓库的结构和组成部分2•了解立体仓库工作的过程3.熟悉立体仓库的工作原理二、实验设备1.立体仓库实验装置2.空气压缩机3.AC 220V 电源三、实验内容在组态网软件控制下,利用组态软件,控制立体仓库运行,演示自动化立体仓库工作过程。

1.立体仓库系统简介立体仓库模型是用來储存、分类货物的。

送货时,根据货物的属性将不同的物体送入到指定的仓位中去;取货时,根据需求从指定的仓位中取岀货物,由八层32仓位组成,采用滚珠丝杆、直线导轨、普通丝杆作为传动装置,PLC 编程实现X、、轴由Y、Z位置控制,可完成仓库车模的自动或手动存取。

该装置从机构上分为:1)、立体仓库本体单元:该单元由八层32仓位、巷道起重机等组成。

2)、PLC控制单元:该单元可分别由松下PLC、西门子PLC、OMRON型PLC、三菱PLC等厂家组成。

PLC主休具有脉冲输岀功能,能同时实现两轴定位功能。

3)、接口单元:该单元将系统中所有控制单元、执行单元、检测单元、输入输出单元的信号都引到面板上,由学生自行完成线路连接设计,不同性质的节点采用不同的颜色进行标识,并且每个单元口身的线路具有独立性,具备扩展功能。

4)、电源单元:电源单元是由开关电源提供系统工作的直流24V电压。

保护功能:该系统在设计上设置了各种包括功能,包扌舌短路保护、反向保护、限位保护、定位保护。

立体仓库系统中为了防止不确定因素对于系统硬件的损坏, 分别在机械手臂运行的横轴和纵轴上设置了仓库的定位孔,当机械手臂运行时,位于移动模块下方的光电传感器分别检测运行X轴、Y轴的定位点,当且仅当机械手臂停止于定位孔点时,对应的Z轴才能进行取货和移货的动作。

2、系统各部件名称与功能该系统由仓库本体、巷道起重机、PLC控制单元、电源单元、接口单元,其部件的实物结构参照课木。

1)、高层货架在保证货架结构刚度、强度、稳定性的基本要求下,有的高层货架还要求结构单元自身可调整组合,以适应产品结构发生变换时对货架进行优化排布,即自动立体仓库自身具有一定的柔性组合特点。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生产实习指导书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生产实习指导书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生产实习指导书一、实习名称与实习性质名称:生产实习性质:必修二、实习的学时及安排安排学期:7 学时:2周三、实习目的与实习任务1、使学生巩固、印证、加深、扩大已学过的基础理论和部分专业知识,并且通过实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本专业基本的生产实际知识,为后继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在生产实际中调查研究,发现问题,并善于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解决实际生产技术问题的能力。

3、了解工厂的组织情况、管理方法及车间与有关科室的关系,使学生对工厂的组织管理机构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4、虚心向工人师傅学习,向工程技术人员学习,使学生了解作为一名工程技术人员的工作特点,增强学生热爱劳动、热爱自己的专业的情趣,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需求。

5、了解本专业的科技发展动态,考察先进制造技术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情况。

四、实习地点与实习计划1、实习地点:合肥市地区的汽车和发动机制造厂的加工车间、工具车间和装配车间;家电制造企业,合肥学院机械系实验中心。

2、实习计划:第7学期10周之后。

实习具体日程安排由实习教师与工厂教育科负责人协商落实。

因故临时调整应及时通知学生。

五、实习内容与实习方法1、实习内容(1)、分析机械产品的结构和典型部件的装配工艺过程。

(2)、分析典型机械零件的结构和机械加工工艺过程。

(3)、了解零件热处理工序的安排及其作用,热处理的工艺方法及设备,热处理对零件精度的影响及减少热处理变形的方法。

(4)、了解机械加工车间及装配车间的生产组织和管理情况。

(5)、了解刀具、夹具、量具的制造工艺过程及其特点,主要工具车间的设备(如特种设备、精密设备等)和特点。

(6)、了解流水线生产的特点、工序安排、机床配置、结构、夹具、刀具、加工工艺、自动检测等内容。

(7)、掌握数控加工方法与加工特点。

以上实习内容可视当年实习基地具体条件情况略做调整。

2、实习方法(1)、听取报告1)、在生产实习开始由工厂有关人员向学生作全厂情况及安全保密教育的报告,使学生了解工厂的任务、组成、生产和技术管理系统,以及发展情况,懂得生产中的安全知识和工厂的规章制度。

机械设计综合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范本模板】

机械设计综合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范本模板】

机械设计综合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班级学号姓名机械基础实验中心雷代明2017年3月第一部分机械设计实验一机械零件认知与分析实验一、实验目的1、熟悉常用的机械零件的基本结构,以便对所学理论知识产生一定的感性认识。

2、分析常用机械零件的基本构造及制造原理。

3、了解常用机械零件的实际使用情况。

二、实验内容通过观察,掌握常用的机械零件的基本结构及应用场合。

三、实验简介机械零件陈列观摩,共包括:(1)螺纹联接与应用(2)键、花键、销、铆、焊、铰接(3)带传动(4)链传动(5)齿轮传动(6)蜗杆传动(7)滑动轴承与润滑密封(8)滚动轴承与装置设计(9)轴的分析与设计(10)联轴器与离合器。

共10个陈列柜,罗列了机械设计内容中大多数常用的基本零件与标准件,并对相应的零件进行了结构和基本受力分析,联接和安装的基本方法的说明,有些常用的零件还给出了简单的应用举例。

通过本实验的观摩,学生可以对照书本所学的基本内容,初步领会机械设计的一些常用零部件的基本设计与应用原理,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教学目的,对其所学的课本理论知识进一步巩固和深化。

四、实验要求1、学生必须带上课本,以便于与书本内容进行对照观察。

2、进入实验室必须保持安静,不得大声喧哗,以免影响其他同学。

3、不得私自打开陈列柜,不得用手触摸各种机械零件模型.4、服从实验人员的安排,认真领会机械零件的构造原理.五、思考题1、常用螺纹联接的方法有哪些?2、说明无键联结的优缺点.3、在带传动中,带张紧的方法有哪些?4、轴上零件轴向常用的定位方法有哪些?举例说明。

第二章滑动轴承实验实验二滑动轴承基本性能实验一、概述滑动轴承用于支承转动零件,是一种在机械中被广泛应用的重要零部件.根据轴承的工作原理,滑动轴承属于滑动摩擦类型。

滑动轴承中的润滑油若能形成一定的油膜厚度而将作相对转动的轴承与轴颈表面分开,则运动副表面就不发生接触,从而降低摩擦、减少磨损,延长轴承的使用寿命。

根据流体润滑形成原理的不同,润滑油膜分为流体静压润滑(外部供压式)及流体动压润滑(内部自生式),本章讨论流体动压轴承实验。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实习指导书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实习指导书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实习指导书第一篇: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实习指导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实习指导书一、实习名称与性质名称:毕业实习性质:必修二、实习的学时及安排安排学期:9学时:2周学分:三、实习目的与实习任务毕业实习是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计划中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

它对学生进行专业综合训练、培养理论联系实际和提高动手能力、实际工作能力起着重要作用。

也是学生广泛了解现代制造技术,对毕业设计课题有目的地去搜集有关设计参考资料的一个必经过程。

作为一个即将走向工作岗位的工科大学生应如何做好思想和业务准备,这都将要通过毕业实习来全面体会,使学生了解作为一个工程技术人员所面临的具体工作,以提高其独立工作能力和主动适应社会的素质。

(一)实习目的1、通过专业性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专业工程设计教育,使其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和动手能力;通过综合性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现代集成制造业工程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和创新能力。

2、在毕业实习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细微调查,使专业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使毕业设计(论文)的课题与实习调研相结合,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和求知的欲望。

3、在实习活动中,引导学生了解企业生产,关心现代制造技术发展,热爱机械制造专业,关心国家的进步,激发学生为祖国赶超世界先进水平贡献的热情。

(二)实习任务通过毕业实习,应能达到下列基本任务:1、理解机械产品生产的一般过程及其特点;理解机械加工企业的工艺装备、生产工艺及其特点;2、研究1~2种典型工艺装备,研究1~2种自动加工系统及其配置;3、收集与毕业设计课题有关的技术资料、实验研究及生产状况等资料;4、了解与毕业设计课题相关联的研究原理、实验或生产设备及其工艺流程等情况;5、了解企业文化、学习先进的企业管理理念;了解企业对学校培养本专业学生的希望与要求。

四、实习地点与实习计划(一)实习地点:合肥、滁州等地的机械、家电模具中心、汽车制造厂的加工车间、工具车间和装配车间为主。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综合实验指导书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综合实验指导书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综合实验指导书盐城工学院机械工程学院第一部分:测绘一、模具拆卸的一般规则模具拆装实验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增加对模具内部构造的感性认识。

在拆装模具时可先将模具的某一部分(如冲压模的上模,注射模的定模部分)托住,另一手用木棰或铜棒轻轻地敲击模具另一部分(如冲压模的下模,注射模的动模部分)的座板,从而使模具分开。

决不可用很大的力来锤击模具的其他工作面,或使模具左右摆动从而对模具的精度产生不良的影响。

然后用铜梗顶住销钉,用手锤将销钉卸除,再用内六角扳手卸下紧固螺钉和其他紧固零件。

在拆卸时要特别小心,决不可碰伤模具工作零件的表面。

拆卸下来的零件应放在指定的容器内,以防生锈或遗失。

在拆卸模具时,一般应遵循下列规则:1、模具的拆卸工作应按照各模具的具体结构,预先考虑好拆卸程序。

如果先后顺序倒置或贪图省事而猛拆猛敲,就会造成零件损伤或变形,严重时还会导致模具难以装配复原。

2、模具的拆卸程序一般应先拆外部附件,然后再拆主体部件。

在拆卸部件或组合件时,应按从外部拆到内部,从上部拆到下部的顺序进行,依次拆卸组合件或零件。

3、拆卸时,使用的工具必须保证对合格零件不会发生损伤,应尽量使用专用工具,严禁用钢锤直接敲击零件的工作表面。

4、拆卸时,对容易产生位移而又无定位的零件,应做好标记;各零件的安装方向也需要辨别清楚,并做好相应标记,以免在装配复原时浪费时间。

5、对于精密的模具零件,如凸模、凹模和型芯等,应放在专用的盘内或单独存放,以防碰伤工作部位。

6、拆下的零件应尽快清洗,以免生锈腐蚀,最好要涂上润滑油。

二、模具测绘的基本内容模具测绘在模具拆卸之后进行。

通过模具测绘有助于进一步认识模具零件,了解模具相关零件之间的装配关系。

模具测绘最终要完成所拆卸模具的装配图和重要零件图的绘制。

由于模具测绘时主要采用游标卡尺、千分尺与直尺等普通测量工具,测量结果就远不及采用专用测量工具时精确,再加上使用方法难免有不够完善的地方,由此而产生的测量误差相应较大,因此需要对测量结果按技术资料上的理论数据进行必要的“圆整”。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专业综合实践指导书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专业综合实践指导书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专业综合实践机械设计类课题指导书一、时间安排二、设计任务1.电动工具设计实验室提供手电钻、切割机等电动工具实物,要求了解其用途和工作原理,分析其构造和工艺特点,参考实物机械,通过3维CAD软件设计某种电动工具,并进行模拟装配,产生主要零件的工程图,总装配图,工程图要有公差粗糙度要求,热处理要求,材料要求,编制主要零件的工艺过程卡。

2.电动自行车设计实验室提供电动自行车电机、轮毂、刹车、链轮、飞轮等典型零件,要求设计适合某种人群(男人、女人、老人、儿童、少年、快递、维修工、残疾人等等)的电动自行车,通过3维CAD 软件设计电动自行车,并进行模拟装配,产生主要零件的工程图,总装配图,工程图要有公差粗糙度要求,热处理要求,材料要求,编制主要零件的工艺过程卡。

3.省力物流、搬运机械设计实验室提供液压千斤顶,螺旋千斤顶实物样品,要求参照其工作原理设计用于较重货物的装卸、移动的省力工具,通过3维CAD 软件进行设计,产生主要零件的工程图,总装配图,工程图要有公差粗糙度要求,热处理要求,材料要求,编制主要零件的工艺过程卡。

4.其他自拟的小型机械设计学生也可以自拟小型机械的设计课题,但课题难度和设计工作量要适中,不要太简单,也不要太复杂,预计2周内可以完成,课题要经指导教师同意,通过3维CAD 软件进行设计,产生主要零件的工程图,总装配图,工程图要有公差粗糙度要求,热处理要求,材料要求,编制主要零件的工艺过程卡。

附:网上搜到的部分图片 1.电动工具设计2.电动自行车3.省力物流、搬运机械.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综合实践课题选题表专业综合实践报告学生姓名:学号:专业:设计任务题目:专题说明:专题是指小组中具体分工所做的部分指导教师:年月日目录1概述 (1)说明:说明设计任务的背景、设计对象的功能、用途、应用范围、性能特点、应用推广价值、设计任务的说明等。

2 XXX总体设计说明………………………………………………………………说明:说明设计思路和重要的设计计算,说明设计过程,重点是设计难点的说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综合实验指导书盐城工学院机械工程学院第一部分:测绘一、模具拆卸的一般规则模具拆装实验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增加对模具内部构造的感性认识。

在拆装模具时可先将模具的某一部分(如冲压模的上模,注射模的定模部分)托住,另一手用木棰或铜棒轻轻地敲击模具另一部分(如冲压模的下模,注射模的动模部分)的座板,从而使模具分开。

决不可用很大的力来锤击模具的其他工作面,或使模具左右摆动从而对模具的精度产生不良的影响。

然后用铜梗顶住销钉,用手锤将销钉卸除,再用内六角扳手卸下紧固螺钉和其他紧固零件。

在拆卸时要特别小心,决不可碰伤模具工作零件的表面。

拆卸下来的零件应放在指定的容器内,以防生锈或遗失。

在拆卸模具时,一般应遵循下列规则:1、模具的拆卸工作应按照各模具的具体结构,预先考虑好拆卸程序。

如果先后顺序倒置或贪图省事而猛拆猛敲,就会造成零件损伤或变形,严重时还会导致模具难以装配复原。

2、模具的拆卸程序一般应先拆外部附件,然后再拆主体部件。

在拆卸部件或组合件时,应按从外部拆到内部,从上部拆到下部的顺序进行,依次拆卸组合件或零件。

3、拆卸时,使用的工具必须保证对合格零件不会发生损伤,应尽量使用专用工具,严禁用钢锤直接敲击零件的工作表面。

4、拆卸时,对容易产生位移而又无定位的零件,应做好标记;各零件的安装方向也需要辨别清楚,并做好相应标记,以免在装配复原时浪费时间。

5、对于精密的模具零件,如凸模、凹模和型芯等,应放在专用的盘内或单独存放,以防碰伤工作部位。

6、拆下的零件应尽快清洗,以免生锈腐蚀,最好要涂上润滑油。

三、模具装配的一般程序模具的装配复原程序主要决定于模具的类型和结构,基本上与模具拆卸的程序相反。

模具的装配复原应在模具测绘所形成的模具装配图的基础上进行。

并且在模具的装配复原的过程中,要不断地修正模具装配图上的错误。

模具装配复原的一般程序如下:1、先装模具的工作零件(如凸模、凹模或型芯、镶件等),一般情况下,冲压模先装下模部分,注射模先装动模部分比较方便;2、装配推料或卸料零部件;3、在各模板上装入销钉并拧紧螺钉;4、总装其它零部件;5、指导教师进行模具装配复原考评。

四、冲压模具的安装步骤装模前要了解所用冲压模的结构特点及使用条件。

如冲压模具的闭合高度,出件方式等。

然后检查压力机的运转是否正常,确认压力机工作状态良好后,着手进行模具安装。

安装时必须将压力机行程开关转换到“手动”上,严禁用脚踏开关进行模具安装(注射机不能用自动状态)。

1、安装冲压模前,应进一步熟悉冲压工艺和冲压模具图纸,检查所要安装的冲模和压力机是否完好。

2、准备好安装冲压模所需的紧固螺栓、螺母、压板、垫块、垫板及冲压模上的附件(如打杆、顶杆等)。

3、将压力机的打料螺栓调整到最上位置。

4、测量冲压模的闭合高度,并根据测量的尺寸调整压力机滑块的高度,使滑块在下止点时,滑块底面与压力机工作台面的距离略大于模具的闭合高度(若有垫板应为模具闭合高度与垫板之和)。

5、将模具与压力机的接触面擦拭干净,松开滑块上模具夹持块上的紧固螺栓,卸下模具夹持块,将处于闭合状态的模具沿槽推入滑块的模柄孔内。

6、将压力机滑块停在下止点,仔细调整压力机滑块高度,使滑块与上模面接触,再装上模具夹持块。

7、调整好模具的送料方向,紧固模具夹持块,安装下模压板,但不要将螺栓拧得太紧,如模具有弹顶器时,应先安装弹顶器。

8、调整压力机上的连杆,使滑块向上调3~5mm,开动压力机使滑块停在上止点。

擦净导柱导套部位并加润滑油后,再点动压力机,使滑块上下运动1~2次后使滑块停在下止点。

靠导柱导套将上下模具的位置导正后,将压板螺栓拧紧。

9、空冲试机几次后,并逐步调整压力机滑块高度,先用与条料等宽的硬纸条料进行试冲,刚好冲下零件后,将可调连杆螺钉锁紧。

10、观察试件周边的断面状况,可以判断模具间隙的分布情况,如发现模具间隙分布不均匀,可以模具闭合状态下,松开下模的压板螺钉,用手锤对模具间隙作微小调整。

11、若模具需要打料,再调整打料装置。

打料装置的螺栓不必调得过低,只需将模具中的工件或废料刚好打出即可。

打料装置的螺栓调得过低,滑块上升时,会使打料横梁严重撞击螺栓而产生故障。

五、塑料模具的安装步骤1、根据模具的外形尺寸及合模距离选择合适的注射机。

2、检查动模板与定模板上有无安装螺栓过孔,若有则用螺栓连接,无孔则用压板连接;并调整压板、螺栓。

3、调节动、定模板距离,使其大于模具总厚度1~3mm。

4、打开注射机的动、定模安装板。

5、将模具与注射机的接触面擦拭干净,将完全闭合的模具放入到安装板之间,把模具的定位环套入到定模安装板上的定位环孔内。

6、点动合模,使模具压在动、定模安装板之间。

7、用压板和螺栓将动、定模座分别固定在动、定模安装板上。

如果注射机为曲柄合模机构,可调整大杠调节螺母,使动、模安装板之间的距离符合模具厚度的安装要求。

8、点动开合模几次,观察模具开、合模时是否有卡滞现象。

9、调节顶出距离和次数,调节相应行程开关位置,使其能顶出塑件为止。

测绘任务一:冲裁模具的拆装与测绘一、实验名称:冲裁模具的拆装与测绘。

二、实验目的1、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2、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冲裁模的内部结构,加深对模具整体结构的认识;3、使学生了解冲裁模各零部件的作用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三、实验要求1、按正确的顺序拆、装冲裁模具;2、记录、整理测量数据;3、画出模具的总装配图;4、书写实验报告。

(1)实验数据:1)标出:冲裁模具的闭合高度;2)画出:凸模或凸凹模的零件图;3)画出:冲裁模生产的制件的零件图。

(2)讨论分析:4)通过实验,学生对冲裁模具结构的补充认识;5)认为在模具拆装、测绘过程中应注意那些问题?四、实验步骤1、在拆卸模具之前,要先观察模具的外形结构,测量其总体尺寸(如:模具的闭合高度、外形尺寸等),画出草图。

2、按照正确的拆卸方法对模具进行拆卸,分类放置好拆卸下来的零件,并做好标记,以便于装配。

拆卸原则:先附件、后主体;先上部、后下部;先外部、后内部。

3、仔细观察各结构零件,了解它们的作用,测绘出它们的形状尺寸,做好记录。

4、对测量的数据进行整理。

5、绘出冲裁模生产的制件的零件图草图。

6、按正确的顺序把拆开的模具装配复原,并做好防锈处理。

7、完成实验报告和总装配图。

五、绘制装配图时的注意事项1、冲裁模装配图的特点画冲裁模装配图和其它的结构视图一样,要有足够的视图来说明模具结构。

一般情况下,主视图和俯视图要按照投影关系画出。

(1)主视图画冲压结束时的工作位置。

俯视图只画下模部分的俯视图。

(2)当剖视位置比较小时,同一视图位置的螺钉和销顶可各画一半。

(3)若下模部分有弹顶装置,不用全部画出,只在下模座上画出连接的螺孔、弹顶装置的顶杆等,其它零件可引件号标出。

(4)有落料工序的要在右上角画出零件图和排样图。

2、冲裁模装配图的技术要求(1)装配前,所有的零件要用煤油清洗。

(2)根据模具的精度要求,保证各部分的配合要求。

(3)装配后,要求凸、凹模之间,导柱、导套之间能按配合要求滑动通畅。

(4)装配后涂防锈油防锈,用黄油封存。

测绘任务二:注射模具的拆装与测绘一、实验名称:注射模具的拆装与测绘。

二、实验目的1、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2、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注射模的内部结构,加深对模具整体结构的认识;3、使学生了解注射模各零部件的作用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三、实验要求1、按正确的顺序拆、装注射模具;2、记录、整理测量数据;3、画出模具的总装配图;4、书写实验报告。

(1)实验数据:1)标出:注射模具的装模厚度;2)画出:注射模生产的塑件的示意图。

(2)讨论分析:3)通过实验,学生对注射模具结构的补充认识;4)认为在模具拆装、测绘过程中应注意那些问题?5)分型面的作用是什么?四、实验步骤1、在拆卸模具之前,要先观察模具的外形结构,测量其总体尺寸,画出草图。

2、按照正确的拆卸方法对模具进行拆卸,分类放置好拆卸下来的零件,并做好标记,以便于装配。

注意:1)先把模具从分型面处打开。

2)保护好模具的型腔部位。

3、仔细观察各结构零件,了解它们的作用,测绘出它们的形状尺寸,做好记录。

4、对测量的数据进行整理。

5、绘出注射模生产的塑件的示意图。

6、按正确的顺序把拆开的模具装配复原,并做好防锈处理。

7、完成实验报告和总装配图。

五、绘制装配图时的注意事项1、注射模装配图的特点画注射模装配图和冲裁模一样,要有足够的视图来说明模具结构。

一般情况下,主视图和俯视图要按照投影关系画出。

(1)主视图画注射完毕保压时的工作位置,右视图画从主分型面看动模部分的视图。

(2)有侧向抽芯机构时,侧向抽芯机构一般需要单独一个视图来表达。

2、注射模装配图的技术要求(1)装配前,所有的零件要用煤油清洗。

(2)根据模具的精度要求,保证各部分的配合要求。

(3)装配后,要求导柱、导套等滑动部位能按配合要求滑动通畅。

(4)装配后涂防锈油防锈,用黄油封存。

第二部分:数字建模一、零件建模综合运用各类方法,利用三维CAD软件提供的功能,对模具中拆下的所有零件进行三维建模。

二、装配建模运用自底向上的方法,根据模具自身的组装规律,对模具的各功能组成部分进行组装,再组装成模具总装配模型。

三、运动分析根据模具各活动部分的运动特点,进行模具的运动分析,校验模具活动部分的运用行程范围、活动顺序是否满足使用要求。

四、典型零件的工艺编制要根据零件的功能及使用要求,确定零件的选材;毛坯的成型方法;毛坯的加工工艺过程各工序所使用的设备、工具、夹具、量具、刀具,以及其中各工步所使用的切削用量等;确定制造零件需要哪些热处理工艺。

五、型腔或型芯部分数控加工工序进行加工仿真对安排数控加工的工序进行数控加工工序内容的确定,确定刀具的切入、切出方式、刀具在加工部位的运行轨迹与加工部位形状的关系、刀具的参数、刀具的补偿方式等。

运用CAM软件进行加工仿真,显示刀具在工件表面加工形成的加工纹理。

检查刀具(包括刀柄)与工件之间有无过切、干涉现象。

综合实验进度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