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营利组织的缺陷研究
我国农村非营利组织发展的法律问题研究
我国农村非营利组织发展的法律问题研究【摘要】农村非营利组织是以服务大众为宗旨,而不以营利为目的,具有志愿性和自治性的正式组织。
目前我国农村非营利组织发展中存在着认识不足、官办色彩浓厚,对政府依赖性强、自身管理体制不健全,经费不足、组织发展缺乏人才支撑等问题。
从发展农村非营利组织的必要性入手,重点分析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结局对策。
【关键词】农村;非营利组织;发展;研究一、发展农村非营利组织的必要性农村非营利组织主要是指由农民自发组织的,或者是在政府推动和支持下组织的,但参与主体主要是由农民构成,其目标在于更好实现农民的政治、经济、生活利益或完成某种社会保障功能而组建的一切社会组织。
第一,农村非营利组织的发展能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一方面可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
另一方面可提升农民的整体素质。
其三,可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其四,可加快农业技术的普及。
第二,农村非营利组织的发展是培育农村公民社会的组织保障。
一方面,可以弥补政府失灵的缺陷,体现农村社会的自治性。
另一方面,可以弥补市场失灵的缺陷,扩大农村社会的自治权。
第三,发展农村非营利组织是建设新农村的内在要求。
第四,发展农村非营利组织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理性选择。
不但可以发挥保证作用。
而且可以发挥减压作用。
二、我国农村非营利组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1.管理上存在的漏洞首先,政府扶持政策落实不够。
部分农村非营利组织属于非营利性的社会服务组织,国家对这类组织制定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但优惠政策不够明确,致使优惠政策有时难以落实到位。
其次,培育意识不强。
近年来,政府对农村非营利组织等民间组织的管理工作反复强调培育发展与监督管理并重的方针,但事实上,更注重登记管理而忽视培育发展。
再次,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尚未形成。
2.法律法规制度不健全首先,法律定位不明确。
我国往往是就事订立法规政策,出现了什么样的组织就为其制作一套相应的法规政策,长期积累下来法规政策很多,但风格迥异,标准不能统一,不利于农民组织的发展。
上传的开题报告
非盈利组织财务问题探析的文献综述一、关于非盈利组织发展中的缺陷的研究郑容坤和倪端梅在《对我国非盈利组织发展的若干思考》一文中认为我国非盈利组织出现财务问题主要是因为中国非盈利组织发展中出现的缺陷。
(1)NGO 名称界定问题。
一个性质相同组织,居然有如此之多的称谓,对于国际交流来说,会带来许多不便,不利于各国充分发挥NGO 潜在作用和社会效应。
(2)NGO 管理的体制性障碍。
在我国,政府关于NGO 管理体制存在严重的问题,其准入门槛高。
目前,中国NGO注册的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就是,前来登记的NGO必须有一个政府的业务主管单位为其向民政部担保,而大多数政府机构出于自身的利益衡量而不愿意做担保,结果很多NGO 被迫选择工商注册的形式,甚至一些NG0 根本就没有法律注册。
(3)NGO的独立性先天不良。
在中国由于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政府的强大使得整个社会显得异常弱小。
由这种体制所产生的中国NG0,就必然带有浓重的行政官僚色彩,被纳入了官方组织的网络之中,其独立性更难谈得上。
二、关于会计核算导致的非盈利组织财务问题的研究杨舟在《我国民间非盈利组织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及建议》一文中认为非盈利组织出现财务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会计核算上的缺陷。
(1)会计基础不统一导致会计信息可对比性不强。
目前,我国民间非营利组织一般以权责发生制为会计基础,但仍有些采用收付实现制为基础。
(2)会计信息披露形式单一化,不能满足信息使用者的多种需求。
民间非营利组织对外披露的会计信息主要以财务报表的形式呈现。
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信息最主要的关注者——捐赠人、媒体大众。
他们更需要的是以通俗易懂、更为平民化的形式展现,而不是仅以专业的财务报表形式展现。
(3)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信息披露尚不够规范化。
由于我国相关法律制度的缺失与不健全,使得会计信息披露时出现不够标准化、不够规范化的问题,这将不利于信息使用者进行对比、分析与决策。
(4)目前,我国披露的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与质量仍存质疑。
非营利组织公信力缺失的表现及其治理对策
非营利组织公信力缺失的表现及其治理对策中国非营利组织公信力缺失主要表现为资金监管不到位,违法违规操作严重;进行各种营利性质活动和官办色彩浓厚等。
非营利组织的公信力缺失不仅会影响非营利组织的自身发展,同样会损害公共利益,影响社会公信力建设,影响和谐社会的发展。
进行非营利组织的公信力建设可以从内部和外部制度的建设入手。
内部制度建设可从加强组织的道德建设,完善组织内部的管理机制,公开组织财务信息等方面努力。
外部制度建设可以从完善政府监督制度,建立有效的外部评估制度,加强相关的法律建设等方面入手。
标签:公民社会;非营利组织;公信力;制度建设一、非营利组织公信力问题的提出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社会逐渐呈现出政府、市场和各种非营利组织“三足鼎立”的状态。
作为第三“足”的非营利组织在我国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迅速发展,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
而多年来,由于受到历史传统、政治和法律环境不完善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作为社会领域重要组成部分的非营利组织也并非一块净土,公信力缺失现象依然存在。
从非营利组织的基本性质与社会功能来看,公信力缺失主要是指非营利组织的组织行为偏离志愿性公益机制,出现资源配置的效率低下,以及价值取向的非公共性现象,从而在满足社会多元化需求,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上,产生功能性和效率上的缺陷。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资金监管不到位,违法违规操作严重1.非法侵占和贪污现象。
非营利组织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贪污挪用组织财产,出现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丑闻。
例如,2004年10月19日东方时空以《小会计大案件》为题揭露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会计卞中贪污挪用公款一案,卞中从1994年开始利用基金会财务管理上的漏洞,在长达8年的时间里,涉嫌贪污1262.37万元、挪用公款2.0993亿元。
2.违规筹资现象。
新华网曾经报道过沈阳“阳光儿童村”的付广荣打着慈善组织的旗号,利用各种手段找寻、编造“烈士遗孤”,四处筹款,直到发生“烈士遗孤”跳墙逃跑的事件。
我国非营利组织面临的困境及对策分析
例如妇女、 儿童、 残疾人、 穷人的保护等等。 而这些人的 利益又是最需要关切的。 另一方面, 市场不仅在提供公 共物品上存在着失灵, 在提供私人物品时, 市场也有一 些功能缺陷。 如由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信息不对称所导 致的消费者的利益受损。 所有这些, 决定了另一种制度 安排, 即非营利组织的存在成为必要和必需。 然而, 作为 一种制度安排, 非营利组织同样不可避免地存在它自身 的失灵。 其失灵主要表现在实际运作之中: 志愿失灵” 的问题。 这主要表现 ! 非营利组织存在“ 在非营利活动所需的开支与非营利组织能募集到的 资 源之间存在着一个巨大的缺口,萨拉蒙称之为慈善 不 在 足。 在美国, 私人志愿捐款只占资源总量的不到 0 2 3 ; 瑞典, 非营利组织近 4 2 5 的经费来自政府, 而荷兰则高达 另外, 志愿失灵还表现在其他方面: 一是慈善活动 678 。 的狭隘性, 即人们志愿活动的对象往往是特定的社会群 体, 组织的能力也有强有弱, 难以达到较高程度的平等; 二是慈善组织的家长作风, 掌握组织经济命脉的人有很 大的发言权, 富人偏好的服务往往优先得到考虑; 三是 慈善组织的业余性, 志愿人员往往缺乏专业知识和必要
!"
的数量急剧上升, 社会团体由 !"#$ 年前的 %&&& 多个猛增 到 !""$ 年底的 !%’( 万, 民办非企业单位则从零发展到 #& 万个。 然而, 据调查, 有 )!’)* 的非营利组织当前面临缺 乏资金的问题。 一些组织甚至由于经费太少, 组织已到
+), 了难以为继的地步。 虽然经费问题是各国非营利组织
/51 情更是屡见不鲜。
非营利组织是与政府机构、 市场机制相平行的一种 制度安排。 作为制度安排, 政府与市场都存在失灵。 即政 府存在提供私人物品上的职能失灵, 而市场则存在供应 公共物品上的失灵。 于是公益靠政府, 私益靠市场便成 了一般共识。 这种意义上的政府失灵与市场失灵恰好能 够互为解决、 相互弥补缺陷。 同时, 政府与市场又存在另 外一种失灵。 即一方面政府不仅在从事竞争性私人物品 的生产中存在失灵, 在公共事务方面, 政府也存在“ 失 灵” 。 政府的社会政策往往体现大多数公众的利益, 而不 能很好地满足社会中那些最弱势群体以及其他特殊群 体的需要。 因此, 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往往有许多空缺,
非营利性组织的研究
非营利性组织的研究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 社会中的第一部门--创造先进的生产力与社会财富部门和第二部门--通过纳税和财政支出处理社会公共事务,维护社会公平与秩序部门已不能满足社会经济活动与公共需求的平衡需要。
于是,社会组织形态开始蛹化,逐渐出现了第三部门--非营利性组织,也就是社会公益部门。
非营利组织是指不是以营利为目的的组织,它的目标通常是支持或处理个人关心或者公众关注的议题或事件。
非营利组织所涉及的领域非常广,从艺术、慈善、教育、政治、宗教、学术、环保等等。
非营利组织受到法律或道德约束,不能将盈余分配给拥有者或股东。
非营利组织的运作并不是为了产生利益,这一点通常被视为这类组织的主要特性。
但是,非营利组织还是必须产生收益,以提供其活动的资金。
其收入和支出都是受到限制的。
非营利组织因此往往由公、私部门捐赠来获得经费,而且经常是免税的状态。
非营利组织在不同国家和地区有不同的称谓。
非营利组织是美国广泛采用的概念,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将其定义为:“符合以下特征的实体:①该实体从捐赠者处获得大量的资源,但捐赠者并不因此而要求得到同等或成比例的资金回报;②该实体经营的目的不是为了获取利润;③该实体不存在营利组织中的所有者权益问题。
FASB对非营利组织描述的特征①和③基本上说的是非营利组织的“志愿性”和“公益性”,当然特征①中的捐赠者绝大多数是民间个人和机构,因此FASB描述的非营利组织也具“民间性”特征,特征②说的即是“非营利性”。
在我国,非营利组织作为一个独立的概念在正式文件中基本没有出现过。
在研究非营利组织会计时,不少人常常谈到事业单位,比如医院、红十字会、妇联、养老院、医学会等。
从经营目的来说,我国的事业单位应属于非营利组织的范畴,但其具有国有属性,且多是由财政拨款的。
因此,不宜将事业单位与非营利组织混为一谈。
非营利组织大致可以分为四大类,即:(1).动员资源型。
非营利组织为了能够生存和发展,必须动员各种社会资源,包括慈善捐赠和志愿服务。
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历史和现状
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历史和现状一、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兴起和发展我国非营利组织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漫长的发展过程。
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被学者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初到新中国建立。
在这个阶段主要是自下而上式的行业协会、互助与慈善组织、学术性组织以及政治性组织等六类非营利组织,这些组织都是一些民间团体和个人自发组织起来的。
第二阶段从1949至1978年,党和政府在新中国成立后,对非营利组织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清理整顿工作,取缔和转化了一批非营利组织。
因此,非营利组织在这个阶段受到了政府的严密控制和支配,政府管理的色彩较为浓厚。
第三个阶段从1978年至今。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社会、经济和政治生活发生了重大变化,这种变化也反映到非营利组织的发展上来,非营利组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得到了迅速增加和提高,并在各个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总的来说,改革开放以后,我国非营利组织迎来了发展的黄金阶段,无论从从业人员的数量、组织规模和组织功能等方面来衡量,非营利组织所取得的发展成绩大大超过了前两个阶段。
二、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的特点1.非营利组织类型多样80年代以前,主要只有高度行政化的工青妇、文联、工商联、科协等九大团体,而目前中国的全国性社团按照官方的分类标准(主体功能)可分为17类:产业部门、社会服务与社会福利、公共事物、信息与技术服务、卫生、体育、教育、文化艺术、新闻出版、科学技术、人文社会科学、环境能源、企业行业组织、职业组织、地区组织、个人联谊以及其它组织。
2.活动领域呈现多元化的格局中国非营利组织的活动一般都不局限于某一个领域。
3.活动方式以信息宣传与教育为主中国的非营利组织所起的主要作用在于提供信息、宣传与教育服务。
事实上这也是非营利组织的特色和与政府、企业的差异所在。
由于非营利组织掌握的资源非常有限,有的甚至完全依赖志愿者,因此它不可能像政府、企业一样以提供物质服务为主,而更多地以提供信息、教育与宣传服务为主。
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的现状
摘要:就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的现状探讨其所面临的问题,深入分析我国非营利性组织改革的路径。
关键词:非营利性组织;现状;问题;改革综合有关文献资料,非营利性组织可以界定为:具有法人资格以公共服务为使命,享有免税优待,不以营利为目的,组织盈余不分配给内部成员,并具有民间独立性质的组织。
非营利性组织有大家公认的非盈利性、中立性、自主性、使命感、多样性、专业性、灵活性等基本特征。
1 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的现状非营利组织是介于政府和营利组织之间的中间部门,即“第三部门”。
这也就意味着非营利组织超脱于政府和私营企业之外,因此非营利组织在一定程度上必然可以弥补“政府失灵”。
在我国,因各个方面改革的全面展开以及改革自身的风险性,致使我们处于一种日益变化的经济生活环境之中,自然灾害的不确定性和破坏性也威胁着我们的生存与发展。
在应对发展中的问题时,如应对社会福利、社会救济等社会保障问题时,政府不可能也不应该承担全部责任:我们在强调政府、个人、企业三者的作用时,不应该忽视非营利组织的作用。
从我国和其他国家社会保障的实践来看,由国际慈善组织、国际志愿组织、中国红十字会、中国抗灾救灾协会等非营利组织募捐形成的基金已成为各项社会保障基金的重要组成部分。
非营利组织承担了以往应该由政府承担的部分责任,解决了公共财政资金对于公共产品供应不足的问题,合理优化了资源配置,这有利于推进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的转变,使政府可以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构建真正的公共财政体制。
我国经济转型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弱势群体,如农民、进城务工者、下岗职工、失业者、退休人员、老弱病残等,他们不仅需要增加福利,更需要维护自身的权益,与此相伴的是贫困问题、失业问题、环境问题、流动人口问题、老年问题等。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需要有一些公益性的社会组织来承担一部分责任以弥补政府成本的不足,而非营利组织具有互助、互惠、利他的特点和公益精神,其恰好可以在这方面发挥作用,进而必然会对增进社会容忍、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稳定产生积极意义。
大学毕业论文设计_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摘要非营利组织一般是指不以获取利润为目的,而从事商品生产、流通、提供服务的民间组织。
因此非营利组织通常指的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这样一些组织,这些组织提供有偿服务,并收取合理的费用来弥补它们提供服务所消耗的成本,以维持组织的生存。
它们不是以盈利作为组织运营的最终目标,这些组织即使有盈余也要回馈给其他有利于该组织宗旨完成的运作或组织的扩充,而不会分配给组织的成员、管理人员,或者进入任何一个私人的账户。
非营利组织机构通常包括学校、医院、慈善机构、合作团体、社区组织等。
我们认为,除了慈善组织以外的非营利组织,为了实现组织的社会使命,需要扩大服务规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服务条件时,解决资金瓶颈问题,完全可以通过负债和权益筹资来筹集所需要的资金。
关键词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财务控制AbstractGenerally refers to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for non-profits for the purpose of, and engaged in commodity production, circulation,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to provide services. Therefore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usually refer to the not-for-profit organizations such as the purpose of these organizations to provide paid services and charge a reasonable fee to cover the services they provide and the amount of cost in order to maintain the organization's survival. They are not for profit organization operating as the ultimate goal, these organizations have to pay back even if there is a surplus to other purposes beneficial to the organization or organizations to complete the operation of the expansion, and will not be allocated to members, managers, or to enter any one of private accounts. Usually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including schools, hospitals, charitable institutions, cooperative groups, such as community-based organizations. We believe that, in addition to charitable organizations outside the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community organizations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mission of the scale of the need to expand services, strengthen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improve conditions of service, to resolve the problem of funds bottlenecks entirely by debt and the rights and interests in order to raise the required funding funds.Keywords Non-profit organizations;Financial Management;Financial control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第1章绪论 (1)1.1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1.3研究内部和方法 (2)第2章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的管理概论 (3)2.1非营利组织的财务特征 (3)2.2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的内容 (3)2.3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的目标 (3)2.4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的流程 (4)第3章我国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探析 (5)3.1我国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5)3.1.1日常操作不规范 (5)3.1.2会计人员待遇有待提高 (5)3.1.3企业制度不严 (5)3.1.4机构及人员设置不合理 (6)3.2我国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问题的原因探析 (6)3.2.1非营利组织自身特点所产生的问题 (6)3.2.2筹资机制先天不足 (7)3.2.3缺乏健全的财务制度 (8)3.2.4财务风险估计不当 (8)第4章加强我国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的对策 (9)4 .1完善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制度 (9)4.2调整传统预算管理模式 (9)4.2.1改进预算编制方法 (9)4.2.2建立全面预算体系 (11)4.3扩展筹资渠道、优化资金结构 (12)4.3.1采取多元化融资方式 (12)4.3.2科学分析筹资成本 (12)4.3.3 合理确定最优筹资成本 (12)4.4 加强财务活动分析与评价 (13)4.4.1比较分析法 (13)4.4.2 比率分析法 (14)4.4.3杜邦财务分析法 (14)结论 (16)致谢 (117)参考文献 (17)附录 (18)第1章绪论1.1 研究背景近几年来,非营利组织在社会生活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政府——市场”两足鼎立的局面已经由“政府——非营利组织——市场”三足鼎立的局面取代,因此,非营利组织的发展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关于我国非营利组织存在问题现状的研究
关于我国非营利组织存在问题现状的研究【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非营利组织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然而非营利组织。
但是由于非营利组织先天发展能力不够,内部体制不完善等原因,其目前发展存在着巨大问题。
本文就非营利组织目前存在问题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发现资金问题是制约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非营利组织;筹资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各个非营利组织如红十字会,中华慈善总会等纷纷向地震灾区伸出援手,向地震灾区捐款,中华慈善总会为地震灾区募捐了9.14亿元,半数以上款物用于灾后重建,其中3亿元被分拨至灾情严重的县。
他们给灾区人民提供了及时的帮助,在抗震救灾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垄断了公共物品的供给,几乎成为了唯一的公共事业管理主体。
随着政治经济体制的改革,在某些领域政府的不足和市场的失灵使得公共事业组织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非营利组织发展迅速,异军突起,极大的满足了公众对社会特殊公共物品的需求。
非营利组织已成为当今我国多元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非营利组织的发展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非营利组织兴起的主要原因源于第一和第二部门职能和力量的欠缺。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机制触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但是,社会问题的多重性、复杂性是市场机制难以招架的,更谈不上合理地解决。
同时,市场机制本身造成的贫富差距,增加了新的社会问题。
对残疾人、城市贫困人口的救助,对社区中老年人的照顾等,也是单一的市场机制所无能为力的。
同时,政府不是万能的,政府的力量是有限的。
单独依靠政府力量已不能解决众多的社会问题。
而非营利组织的兴起,恰恰弥补了第一、二部门在解决社会问题上的不足,因此,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
构建和谐社会,其责任不仅是政府的,也是全社会的。
非营利组织的发展不仅有利于延伸政府的服务范围,还有利于更好的实现公民的权利,所以积极引导和推进非营利组织的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的制度缺陷及建设(可编辑)
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的制度缺陷及建设(可编辑)精选资料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的制度缺陷及建设一、非营利组织概述(一)非营利组织的界定非营利组织通常也称为“第三部门”。
可以综合界定为“具备法人资格以公共服务为使命享有免税优待不以营利为目的。
组织盈余不分配给内部成员并具有民间独立性质的组织”(二)非营利组织在社会变革中体现出的新特点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的特点是:晚、小、弱起步晚规模小势力弱。
但是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势头之猛及发展速度之快却是有目共睹的以至于近几年来非营利组织己发展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社会力量。
在它磕磕绊绊的发展道路上非营利组织一边走一边也显露出了种种问题这些问题是各个方面的包括非营利组织的合法性问题、自治性问题、非营利性问题、财务管理问题、志愿失灵问题等。
在这些问题中财务管理问题是最近一段时期才开始引起广泛关注的。
我们说非营利组织的很多问题都源于财务管理问题这与非营利组织在其发展过程中体现出的一些新的变化和特点有关。
.非营利组织筹资的变化⑴非营利组织筹资渠道的变化。
由过去的主要依靠政府资助转变为依靠政府以外的更广泛的资源主要体现在:①更多更广泛的吸收社会捐助包括个人和基金会等②注重与企业形成良好的长期合作关系③通过营业活动增加自创收入④更多的利用政府的间接支持而不是只依赖政府的直接支持正是由于非营利组织筹资渠道向更多更丰富的方向发展组织的财务也随之变得复杂起来财务管理的重要性也更加明显。
例如如何从财务管理上监督和保证与企业合作的非关联性控制自创收入中各部分的比例等。
⑵非营利组织筹资方式的变化。
由过去较单一的筹资方式转变为多元化的筹资方式如利用义卖、义演、广告劝募、传媒报道劝募、上街劝募、开会劝募、写信劝募还有专业筹资、分成筹资、利用市场筹资等。
这些劝募方式使非营利组织更广泛的与公众接触这也就需要通过加强财务管理、增加财务的公开性和透明度来建立良好的公众信任度。
而且在充分利用市场进行筹资时必须十分重视组织的内部财务控制避免为了筹资而偏离了组织的自治性和非营利性。
非营利组织的缺陷
由于资金来源不稳定,非营利组织往往难以进行长期规划 。他们可能无法为未来的项目和计划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 ,从而限制了组织的发展潜力。
难以预测未来收入
由于资金来源的不稳定性,非营利组织很难预测未来的收 入。这使得组织在制定计划和决策时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 和风险。
资金使用透明度不足
01
缺乏公开披露
工作氛围和价值观不匹配
部分非营利组织的工作氛围和价值观可能与一些优秀人才的个人价值观不匹配,导致他们 不愿意加入或长期留在非营利组织工作。
05
CATALOGUE
法律问题
法律地位不明确
缺乏明确的法律定义
非营利组织的法律地位在许多国家并未明确,导致其法律权 利和义务模糊不清,也使得监管机构无法对其进行准确的法 律监管。
竞争激烈
在资金筹集方面,非营利组织面临着 激烈的竞争。许多组织都在努力争取 相同的捐赠和资助,导致资源分散, 难以实现长期发展。
资金来源不稳定
依赖少数捐赠者
许多非营利组织依赖于少数捐赠者提供大部分资金。这些 捐赠者的意愿和慷慨程度可能因各种原因而变化,如经济 状况、个人关系等,导致资金来源不稳定。
非营利组织在技术应用和更新方 面可能存在滞后现象,导致无法 满足现代社会需求和技术发展趋
势。
04
CATALOGUE
社会信任问题
社会公信力下降
非营利组织透明度不足
01
一些非营利组织在资金使用、项目实施等方面的透明度不够,
导致公众对其信任度下降。
财务不规范
02
部分非营利组织存在财务不规范的问题,如虚假报销、违规资
非营利组织的缺 陷
汇报人: 2023-12-08
contents
非营利组织相关问题研究文献综述
非营利组织相关问题研究文献综述作者:杨超薛艳霞来源:《法制与社会》2012年第32期摘要非营利组织在当今的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与政府和市场一道为公众提供公益服务,因此,国内外对非营利组织的研究也越来越多。
国外对非营利组织的研究一般从组织理论和公共管理的角度以及政治经济学和社会学的角度这两个角度进行研究与实践。
前者具有较强的实用色彩,后者偏向理论研究。
我国对非营利组织的研究主要停留在理论探讨阶段。
从研究内容上看,主要集中在非营利组织自身发展发面、非营利组织与公民社会的构建以及非营利组织与政府的合作这三个方面。
关键词非营利组织自身发展政府市民社会作者简介:杨超、薛艳霞,山东理工大学法学院。
中图分类号:D922.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2)11-094-02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处于转型期的中国面临着公共管理模式和社会管理结构多元化的变迁,非营利组织也在这种背景之下逐渐发展壮大。
非营利组织对社会管理的参与弥补了国家能力的不足,为公民参与社会管理与发展提供了平台,为民主和发展注入了丰富的社会资本,有利于实现国家和公民社会的和谐共生。
非营利组织作为多元化氛围中的管理主体之一,其角色在社会管理中的作用日益重要。
但是,当前我国非营利组织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如:自律体系不完善,社会公信力低等。
除此之外,非营利组织在自身建设上存在机构管理不合理、高端管理人才缺乏、承接社会公益服务能力低等问题;在外部环境上则存在政策法律不完善、社会认同低、资金短缺等问题。
这些均成为非营利组织进一步发展的障碍。
一、国外对非营利组织的研究国外对非营利组织的研究很多,角度也不尽相同。
但一般从组织理论和公共管理的角度以及政治经济学和社会学的角度这两个角度进行研究与实践。
(一)从组织理论和公共管理的角度展开研究它关注的是非营利组织的公信力、内部治理、资金筹集以及非营利组织长远发展的路径选择等应用层面的问题,具有较强的实用色彩。
浅谈我国民间非盈利组织的内部控制
浅谈我国民间非盈利组织的内部控制■张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人文经管学院摘要: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健全,我国民间非营利组织得到迅速发展,配合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也作为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补充,促进了社会公平,传播了社会正气,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
然而近年来经媒体曝光的关于非营利组织的财务丑闻屡见不鲜,揭示了目前我国民间非营利组织存在管理薄弱,内部控制不完善等问题。
民间非营利组织正失信于民,如何加强管理,健全内部控制已经成为我国民间非营利组织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关键词:民间非营利组织;内部控制进入新世纪,我国民间非营利组织的迅速发展让世界瞩目。
如今,民间非营利组织已经涉及到了慈善赈灾、环境保护、维权服务等多个领域惠及人口众多。
然而近年来,一些民间非营利组织却遭到了信任危机,究其原因内部控制不健全是主要问题所在。
探索民间非营利组织的内部控制建设对促进其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民间非营利组织的概念和会计规范在我国,一般认为,民间非营利组织是指由民间出资举办的、不以营利为目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宗教等社会公益性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
民间非营利组织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具有独立法人地位,但不存在所有者权益,具有非营利性和公益性的特点。
民间非营利组织的一个重要作用体现在缓解外部效应上。
在市场上其他经济主体带来负的外部效应和政府失灵的情况下,民间非营利组织以其正的外部效应很好的弥补了溢出效应造成的社会成本,例如环保组织、罪犯子女学校等。
我国民间非营利组织的会计核算主要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财政部2004年8月18日颁布的《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构成。
二、我国民间非营利组织的内部控制规范在借鉴美国COSO 委员会两份报告的基础上,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指出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结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
论当前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及其对策
论当前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及其对策作者:吴健智栾珂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8年第01期[摘要]文章立足于公共管理的视角,通过分析西方国家非营利组织的发展概况、西方国家非营利组织发展过程中的特点、相比西方国家而言我国的非营利组织不足等几个问题,对西方非营利组织发展的成功经验和管理体制做出梳理。
在此基础上,指出中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首先需要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客观地认识非营利组织及其社会功能,同时需要良好的政治法律环境,以及政府的有力支持和规范管理。
[关键词]西方国家;非营利组织;管理;启示[作者简介]吴健智,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高等教育管理理论,四川德阳,618000;栾珂,成都市大弯中学教师,研究方向: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四川成都,610000[中图分类号] C91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23(2008)01-0014-0003“近年来有目共睹,在全球范围内,对生存于政府与市场之外的形形色色的社会机构,人们的兴趣明显高涨……非政府公共部门在世界各国的发展表明,一个由NPO或NGO所发动的全球性的…社会团体革命‟正方兴未艾,它对即将到来的21世纪所具有的意义,也许如同民族国家的兴起对20 世纪所具有的意义一样重大。
” [1](P3~4)美国的萨拉蒙教授认为非营利组织必须具备五个特征:“组织性,即有一定的制度和结构;私有性,即在制度上与国家相分离;非营利性,即不向它们的经营者或…所有者‟提供利润;自治性,即基本上是独立处理各自的事务;自愿性,即其成员不是法律要求而组成的,同时这些组织接受一定程度的时候和资金的自愿捐献。
”[1](P9)这种观点是针对当前欧洲以及美国等发达国家而言的,对我国则不一定适用。
我国的非营利组织专家王名指出,非营利组织的界定应该注重对其内在属性界定,中国的非营利组织应该指那些不以营利为目的且具有正式的组织形式、属于非政府体系的社会组织,它们具有一定的自治性、志愿性、公益性或互益性。
浅析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浅析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摘要:非营利组织是公民社会的组织,在公共管理的多元主体体系中,代表来自市场和政府之外的力量。
在公共管理中,非营利组织发挥着独特的功能,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但是,由于诸多方面的原因,我国非营利组织在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种种问题和困境,因此,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寻求解决方案成为我国非营利组织当前必须完成的首要任务。
我国非营利组织要走出困境,需要非营利组织自身、政府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关键词:非营利组织;问题;对策随着社会公共事物日益复杂和繁重,随着新的政府管理理论的浮现和新一轮的政府行政改革的进行,政府的职能定位必然发生变更;另一方面,随着社会发展,以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公共管理主体体系的构成和格局也必然发生变化。
在社会管理主体多元化进程中,非营利组织的力量和作用越来越突显,它成为公共管理中一个不可或者缺的重要角色。
非营利组织同政府、企业共同构成现代社会三大支柱,因此非营利组织对处于社会转型中的中国有着特殊意义。
正如着名学者王绍光所言“忽视非营利部门的发展将是一个战略性错误”。
但是中国的非营利组织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与强大政府和愈加繁荣的企业相比,非营利组织仍然显得那末无力与弱小。
一、非营利组织的基本概述(一)非营利组织的概念及特征非营利组织的基本概念非营利组织,也称为非政府组织、第三部门、公民社会、市民社会等,在我国统称为“社团”。
长期以来,专家学者将社会组织归纳为第一部门(提供公共产品的政府)、第二部门(提供私人产品的企业)和第三部门(相对独立于第一、第二部门的社会领域,即非营利组织)。
关于非营利组织的定义,国内外学者提出众多观点,其入手点和侧重点各有差异,主要包括:按它的提出者列维特让等人的定义,非营利组织是指“非公非私的、既不是国家机构也不是私营企业的第三类组织。
”⑴即用剩余法,把非营利组织看成除了政府机构和营利机构以外的一切社会组织的总和。
从经济学角度,借助“公益”和“私益”的概念来为非营利组织划定界限。
非营利组织性质探讨_以行业协会为例的研究
目标 %$ 和民主性社团 & 如妇联 $ 工会等 %’ 行业协会 的构 筑 基 础 是 以 市 场 经 济 体 制 中 的 企 业 作 为 会 员 单位 " 它的组织性质既于前述三类组织有一定的交 叉或类似 " 但也有其不同的特性 ! 本文尝试从四个 理论视角对行业协会的性质进行初步探讨 !
(( 法团主义在民 ! 政治学的解释 ( 主社会中的结构性支撑
的框架 " 法院则是其最后诉诸的对象 ) 法院的裁决 一方面费用高昂 " 而且裁决后双方继续维持交易关 系就非常困难了 ) 所以事先各主体进行一定的协约 或 谋 求 一 定 程 度 的 4 私 了 5&2/;I50. B/J./;4< % 方 式 " 这对于节约费用和维持交易关系都非常有益 +)
$(8%
还有散见于各类刊物的有关社区保障公益互助等问题的研究对于同属于非营利组织系列的行业协会而言a目前有代表性的如中科院余晖先生关于行业协会的课题研究报告但是就组织性质来说a笔者认为a理论上还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欠缺或不完善的地方这种欠缺体现在行业协会是完全以非营利组织或非政府组织来定义其性质如根据美国约翰霍布金斯大学npo研究中心从结构运作主义角度出发概括的六个特征a即正规性民间性非营利性自治性志愿性公益然而很明显a行业协会还具有从组织的首要目标和受益群体角度出发的特征a即会员互益性和自我保护性o所以它不是简单地等同于其它类型的非营利性组织比如同学术性的协会如社科联学会等等在西方这类组织被认定为专业类组织公益性的组织这类组织更多地偏向公共福址目标和民主性社团如妇联工会等行业协会的构筑基础是以市场经济体制中的企业作为会员单位它的组织性质既于前述三类组织有一定的交叉或类似但也有其不同的特性o本文尝试从四个理论视角对行业协会的性质进行初步探讨o主社会中的结构性支撑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由于市场失灵的天然缺陷几乎所有国家都存在政府在市场领域的干预和调节机制就组织结构而言整个社会也并不止限于政府与企业两类组织在政府与企业之间存在着多类型多层次的中间性体制组织o法团主义的解释认为6中间性体制组织不是和国家对立的它与国家及私营组织同步发展是在国家和私人生产机构间起连接作用的中介区域572并得出结论z单个组织在没有合作的情况下无法发挥自己的作因而h为了避免社会失去平衡主要的社会团体被迫进入行业合作保持以行业为中心的协调力量和计划力量促进在宏观水平上达到必要的协584与法团主义概念基本类似的市民社会或称公民社会理论是以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为基础展开何增科先生在西方市民社会研究述评一文中列举了四种类型的国家与社会关系模式见市民社会与国家的关系并从中得出民主体制下唯一良好的力量配置是一个强国家和一个强社会的搭配方式理论的描述也得到了现实社会的回应美国学者罗伯特d帕特南robertputnam从多学科的角度对意大利南北部进行了长达0年的关于制度演进与民主政治对社会经济影响的实证调查其研究成makingdemocracywork在整个民主世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现意大利北部的民众热衷于通过民间的横向努力去维护自己的利益及安全他们建立各种协会和合作组织如行业协会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在从事社会经济活动的过程中互相帮助在这样的环境下社会成员包括组织之间的相互信任和相互
试论非营利组织参与公共危机管理的困境及出路.doc
试论非营利组织参与公共危机管理的困境及出路-论文摘要:我国已开始进入一个高度不确定的风险社会,处于各种危机事件的高发期,而处于社会转型期的政府,缺乏足够的资源和能力独立地承担公共危机的管理工作。
伴随着民主政治的发展,非营利组织在危机管理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日益显现。
但是,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非营利组织在危机应管理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影响了其作用的有效发挥。
本文从非营利组织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作用入手,分析了非营利组织在参与公共危机管理中面临的困境,提出了非营利组织参与公共危机管理的出路,为非营利组织的发展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非营利组织;公共危机;作用;困境;出路近年来,各种公共危机事件频繁发生,从南方部分省市的罕见雪灾到5.12四川特大地震的发生,从玉树地震到舟曲泥石流,从西南干旱到北京7.21特大暴雨事件,从中石化东黄输油管道发生泄漏爆炸到昆明火车站暴恐事件,许多事故都表明了社会公共危机的发生已变得常态化,公共危机管理成为各国政府关注的主要问题。
在事故灾难、社会安全事件、各种自然灾害等突发公共危机面前,非营利组织组织的参与显得尤为重要。
一、非营利组织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作用非营利组织具有自治性、志愿性、公益性或互益性特点,是指处于政府和企业之间,从事政府和企业不愿做、做不好或不常做的事情的社会组织。
公共危机是指由于内部或外部高度不确定的变化因素对社会共同利益和安全产生严重威胁的一种危险境况和紧张状态。
从特点上来看,公共危机具有更大的社会危害性、广泛性和不可控性。
现代社会中,不管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非营利组织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致力于各种社会问题的解决,并在参与公共危机管理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一)进行宣传教育,强化社会公众的危机意识灾难面前,社会公众具有的危机意识和应对灾害的常识成为应对公共危机事件的重点,因而,为更好地应对危机事件,必须开展对社会大众的危机教育。
非营利组织与社会公众之间搭建了一座沟通的桥梁,通过它们传递的信息和专业知识,如各种灾难预防和自救措施等知识,增强公众的危机意识,提高自身应对危机的能力。
论述非营利组织产生和发展的原因1
1、论述非营利组织产生和发展的原因。
答:非营利产生和发展应从2方面去分析。
(1)市场失灵。
市场提供的公共物品是无效的,所谓公共物品或服务是指具有共同受益或联合消费特征的物品或服务。
由于公共物品或服务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人们在公共物品或服务的需求方面的差别是很大的,而政府对此的解决方式是,提供满足中间人士需求的产品或服务。
这样,一部分的过度需求得不到满足,另一部分人特殊需求也得不到满足。
在政府失灵的情况下,克服市场失灵的另一渠道是非营利部门。
(2)政府体制改革。
西方国家不同时期对政府职能的界定不同。
1.亚当.斯密的自由主义经济主张时期,政府职能十分有限:国防、外交、治安等,充当“守夜人”。
20世纪30年代,对市场的过度放任导致了西方国家大规模的经济危机。
2.凯恩斯主义为代表的国家干预市场理论和福利国家政策成为解决市场经济自由放任的灵丹妙药。
政府职能越来越大,被称为无所不管的“全能政府”。
20世纪70年代政府干预经济模式导致经济出现“滞涨”现象,人们开始怀疑政府的“全能”。
3. 20世纪70年代,西方大规模的政府再造运动。
核心是将企业管理的理念和方法运用到政府部门,用市场来配置资源,解除了对公共产品的垄断供给,实行对外招标。
由“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的过渡,为非营利组织的产生提供了制度上和空间上的支持。
由于这两方面的原因,而促进了非营利组织的产生和发展。
2、我国NPO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答:(一)中国NPO建设存在的问题1、人力、财力缺乏2、组织能力欠发达,不能充分发挥非营利组织的作用3、对政府公共政策的影响较小4、政社不分(二)原因1、内在原因非营利组织从理论上说先天有三个“不足”。
一是非营利组织缺乏个人利益的存在。
二是非营利组织缺乏提高效率的竞争机制。
三是非营利组织缺乏显示绩效的判断标准。
这三个因素是非营利组织与生俱来的,我国的非营利组织也不可避免。
2、外在因素制度方面:法制的缺陷;管得太死与监管不力。
非营利组织的经营管理问题研究
非营利组织的经营管理问题研究第一章:概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非营利组织在社会生活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今,非营利组织已成为维护社会公平、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但是,随着非营利组织数量的快速增长,其经营管理问题也日益突显,这就要求非营利组织必须重视经营管理问题,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本文将从非营利组织的特殊性质、经营管理问题及其原因、解决经营管理问题的对策等方面展开研究,以期为非营利组织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第二章:非营利组织的特殊性质非营利组织与其他企业相比,其特殊性质不容忽视。
首先,非营利组织不以盈利为目的,其经济效益是服务社会和行业发展的重要衡量标准。
其次,非营利组织往往着重于公益事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在资金、人才等资源上面临着较大的制约。
再者,非营利组织缺少市场竞争的压力,因此其经营管理水平相对较低。
第三章:非营利组织的经营管理问题及其原因1.管理混乱由于非营利组织的特殊性质,其组织形态和业务性质多样,管理模式也较为混乱。
往往出现管理权力混乱、权责不明、管理水平低下等情况。
2.薪资困境由于非营利组织不以盈利为目的,其薪资体系往往不完善,导致无法吸引和留住高素质的人才,从而难以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3.财务管理薄弱非营利组织通常依赖于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捐赠等方式筹集资金,但由于其资金来源的不确定性、使用范围的不明确性等原因,往往难以做到资金的合理管理和使用。
4.品牌建设不足非营利组织的品牌建设存在很大的缺陷,有些非营利组织往往无法和知名品牌相比,缺乏社会认可度,这对其经营管理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第四章:解决经营管理问题的对策1.提高管理水平非营利组织应当通过完善组织架构、明确管理职责、培养管理人才等方式,提高管理水平。
2.改善薪资待遇非营利组织应当完善薪资体系,吸引和留住高素质人才,从而提高其经营管理水平。
3.加强财务管理非营利组织应当完善财务管理体系,做好预算编制、会计核算、审计监督等工作,保证资金使用的合理性和透明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营利组织的缺陷研究唐禹摘要: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的非营利危机“郭美美事件”的曝光,使我国本来就弱小的非营利组织遭受到前所未有的打击。
而根据“志愿者失灵理论”非营利组织作为志愿部门,及自身本身就存在不可避免的缺陷。
本文笔者从非营利组织的主体、客体和非营利组织的运行过程三个角度来探讨非营利组织的缺陷。
关键字:非营利组织缺陷第一章导论1.1研究背景2011年沸沸扬扬的“郭美美事件”把中国非营利推上了社会舆论的风口浪尖,在公众的质疑声浪中。
非营利遭遇到了近年来最严重的信任危机。
“郭美美事件”挫伤了包括非营利在内的慈善组织的公信力.使其募捐救助工作遭遇严重fIj境,据统计。
“郭美美事件”后,6 —8月公众通过慈善组织进行的捐赠总额为8.4亿元,比3 —5月的62.6亿元下降86.6%。
⋯虽然“郭美美事件”表面上看已经尘埃落定,但留给我们的思考却刚刚开始。
对于大多数民众面言。
对于危机事件中非营利的现实认知,更多的是出于感性和情绪,而较少有理性的思索和关怀。
对于一个饱经历史沧桑,具有国际性特征而又身处社会转型加速期的人道救助团体而言,剖析其信任危机背后,我们可以看出中国非营利组织其自身存在的缺陷,故本文笔者主要从非营利组织的主体、客体和非营利组织的运行过程三个角度来探讨非营利组织的缺陷。
1.2理论依据对于非营利组织作为解决社会问题途径的缺陷,莱斯特.萨拉蒙从非营利组织作为一个志愿部门的角度,提出了著名的志愿失灵理论,指出了非政府组织的几大缺陷:1.2.1慈善不足。
非政府组织活动所需要的开支与所能筹集到的资源之间存在巨大的缺口。
就获取资源的方式而言,政府的特征是“强制”,营利组织的特征是“自愿”和“互利”,而非政府组织的特征是“自愿”和“公益”。
非政府组织用来“生产”公共产品的资源有三个来源:社会捐赠、政府资助和收费。
通常志愿捐款只占非政府组织开支的很少一部,服务性收费是一个很敏感的问题,过高则很容易使公民反感,会受到公民的抵制,而且这不符合非政府组织的初衷,一般来说,非政府组织不会将其作为主要资源来源。
因此,不论是历史还是现在,政府补贴一直是非政府组织的主要来源,在其预算开支中占主要地位,并还处于上升趋势。
但由于新公共管理运动和政府重塑运动,政府越来越没有能力,也没有意愿来过多地支持非政府组织了。
1.2.2非政府组织往往存在家长作风,实际掌握经济资源的人对如何使用资源有较大的发言权,他们所做的决定往往既不征求多数人的意见,也不必对公众负责和接受监控。
1.2.3非政府组织的业余性。
非政府组织强调的是志愿性,义工服务,工作常常由有爱心的志愿人士担任,这不可避免影响组织绩效和服务产品质量。
同时,由于非政府组织不能提供有吸引力的工资待遇,因此很难吸引专业人员加盟,这也影响非政府组织功效的发挥。
1.2.4非政府组织对象的局限性。
正如前面所提到的,作为政府失灵的一种补充,非政府组织活动的对象往往只是某些特定的社会群体,如特定的种族、特定的宗教、特定区域的居民、特定的性别和年龄。
由于不同非政府组织筹集资金、组织动员能力不同,不同群体受到的服务肯定会不同。
以慈善活动为例,如果每个群体都要建立自己的慈善机构,很多机构提供的服务很难产生规模效应,或者成本很高,效率很低。
1.3研究方法1.3.1比较分析法:由于对非营利组织的缺陷研究主要是以理论研究为基础,难从实证方法入手,因此笔者采用比较分析法,以中国非营利组织的缺陷出发,来研究非营利组织的缺陷。
1.3.2文献研究法:通过广泛阅读国内外相关资料和理论文献,熟悉相关的研究和理论。
对有关研究内容进行内容提取,在综合的基础上提取关于土地隐形流转的相关总结、观点和方法。
同时收集了一些与本研究题目相关的设计资料,把这些资料从认识上升为论文的理论支持,为论文提供理论分析基础。
第二章非营利组织的缺陷2.1非营利组织主体的缺陷主体,按哲学观点而言,是指进行着认识和实践活动的有意识的人。
一般而言,非营利组织的主体是直接或间接地参与非营利组织整个过程的领导者、捐赠者和志愿者。
2.1.1各主体之间作用边界的模糊与错位其纠正不可以寄希望于主体内部的完善与改进,而只能求助于外部主体作用的发挥。
失灵的这一逻辑在理论上和现实中得到了很好的证明:市场失灵的纠正不是依靠市场制度本身的完善来实现,而是选择了相应的市场外部政府组织来干预,通过明晰市场与政府两主体作用的边界来实现的;政府失灵是因为政府组织边界扩张导致政府替代市场和非营利组织的功能而造成的,其纠正也不是通过政府革新或政府再造即可做到,而是选择了政府组织之外的营利组织和非营利组织的参与,通过清晰营利组织、政府组织和非营利组织的作用边界来完成。
毫无疑问,失灵的这一逻辑将进一步在非营利组织中适用。
2.1.2志愿服务资源不足志愿服务资源涵盖财力、人力等诸多方面。
我国很多志愿组织,尤其是民间志愿组织都普遍面临着资金不足的问题,直接影响着其服务活动的持续性。
此外,人力不足情况也非常突出:其一表现在志愿者人数与社会需求有较大差距。
北京市志愿者联合会官方网站上公布的82个志愿服务项目(不含结项)中,只有16个项目报名人数符合或超过招募总人数,其余均显示不足,有不少项目报名人数甚至不足招募总人数的几十分之一;其二突出表现在专业性人才缺乏,专业化程度低。
根据北京市志愿者联合会的调研统计,在问及有无与志愿事业相关专业毕业的员工时,有73. 7%的组织回答/无0,只有近二成的组织持肯定回答。
非专业救灾志愿者在汶川地震中颇受争议的表现也凸显了我国志愿者专业化程度低的问题。
[5]2.2非营利组织客体的缺陷非营利组织客体是非营利组织所发生作用的对象,它包括非营利组织所要资助的群体(目标群体)和用来资助的公共物品(或服务)。
2.2.1志愿者性服务分布不平衡无论是非营利组织中的志愿自身,还是志愿组织的捐助者都可能具有特定的偏好,从而将其服务的对象限定在特定的人群上。
显然,这并不意味着其他人群不需要这种服务。
因此,志愿组织或者捐助者的偏好可能会导致非营利组织所提供的志愿服务在地域或者人群的分布上具有不平衡性。
2.2.2公共物品(或服务)的不足非营利组织不能有比较充分公共物品(或服务)这一缺陷实际上在市场失灵部分已经有比较充分的说明。
与政府部门相比,非营利组织主要依靠自愿的方式来筹集资金。
这就使得非营利组织比较容易“搭便车”问题的障碍,进而使得非营利组织不能像政府部门那样获得相对稳定的资源(包括人、财、物)支持,从而限制了其活动的能力。
2.3非营利组织的运行过程的缺陷(运作不够规范)非营利组织的运行过程的主要缺陷是运作不够规范登记注册情况是衡量志愿组织运作规范化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我国志愿组织中未注册登记的数量庞大,很多组织事实上处于不合法的存在和运作状态。
根据北京市志愿者联合会统计,在被调研的志愿组织中,正式登记注册的只占总数的53. 6%,而在民政部门以正式非营利组织身份注册的只占全部注册总数的40. 8%。
[3]大量未取得正式合法身份组织的存在,给志愿组织的管理和监督带来了困难。
另外,志愿组织在开展志愿项目过程中也存在诸多不规范的情况,如针对事先有无活动计划,活动有无口号或徽标,是否建立和实行服务绩效评估制度,是否与服务对象签有正式服务协议,是否对项目按财务规定作会计审计、内部核算、财务状况公示等方面的统计结果显示,志愿组织不规范运作现象非常突出。
[4] 第三章关于弥补非营利组织不足的建议(1000)(规范运行)3.1建立非营利组织与政府的互补关系承认非政府组织的志愿失灵,并没有削弱非政府组织存在的必要性,萨拉蒙认为非政府组织的短处正好是政府的长处,而政府的短处正好是非政府组织长处。
他们之间是相互依赖的。
非政府组织应该作为最初提供公共服务的制度安排,只有在非政府组织提供服务不足的情况下,政府才需进一步发挥作用。
据此,他提出了一个“委托政府”理论,政府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将提供公共服务的任务委托给非营利性组织来承担,二者之间达成一种相互依赖各自比较优势的分工,政府负责资金支持,非政府组织负责提供服务,二者的合作可以使双方各自发挥出自己的优势。
政府通过一部分职能下放,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尽管政府需要订立合约进行监督,但是这些都低于直接提供公共服务的成本,同时这种合作可以适应地方各种需求,避开庞大的官僚系统。
如果某些公共产品不是由政府独家提供,而是由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共同提供,并且在它们之间建立起一种平等的竞争关系,那么肯定会促使它们提高生产效率,扩大消费者的选择机会和效用。
3.2建立志愿服务统一的指导协调机构建立统一的指导协调机构,有助于统筹规划志愿服务工作、共享相关资源、沟通交流相关信息、加强各组织合作、降低工作内耗。
一些志愿服务发达的西方国家都设有专司指导协调志愿服务工作的相关机构,这是我国政府可供借鉴的经验。
政府需要变革现有的志愿组织双重管理体制,打破组织系统分割,由统一的指导协调机构负责统筹志愿服务工作。
但在实践中要特别注意该机构的定位,不应以上级机构的身份对各志愿组织进行管理,而应该强调其指导和协调职能。
机构设置的目的并非领导各组织的志愿服务工作,而在于整合资源、协调沟通工作,并促使志愿服务逐步形成完善的行业自律机制3.3确立非营利组织的组织边界3.3.1.纯公共产品彻底从非营利组织中撤退,交由政府直接提供或政府委托供给,其功能是对内实现最基本的社会公平和对外实现国家安全保障。
当政府失灵时,人们发现非营利组织具有纠正政府失灵的功能,于是越来越多的公共产品交由非营利组织供给,其中包含越来越多的本属政府责任的公共产品,如长期把义务教育供给定义为政府主渠道而不是政府完全责任,当遇到因交不起学费而被迫辍学的适龄义务教育事件发生时,我们更多地去求助于/希望工程0、/爱心行动0而很少去检讨政府责任。
政府应坚守自身应供给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边界。
3.3.2盈利性或收费性公共产品供给活动交给公共企业提供,其特征是可以由市场机制调节的公共性产品。
公共企业作为一种特殊的制度安排,介于官僚机构与公司之间。
它属于公共部门,但又是一个拥有自身预算的独立法人实体。
与官僚机构不同,公共企业是一个法人实体;与公司不同,公共企业并非一味地以盈利为目标。
公共企业供给盈利性或收费性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既利用了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而实现了资源的最大化从而达到帕累托最优,又满足了社会需求的稳定供给。
其优势表现在:公共企业的运作过程不必受到财务危机问题的困扰;避免第三部门组织因财务危机致其员工的薪资失去竞争性,难以吸引专业人员的参与;组织运作绩效大大提高;腐败得以最大限度的遏制。
3.3.3非营利组织回归其建立的原始使命边界之内,仅限于/道德人0供给的慈善与志愿活动。
道德是人类社会的行为规范,反映人与人之间所涉及的利益和义务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