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楚文字中字的本义

合集下载

字形在字义和词义研究中的作用

字形在字义和词义研究中的作用

字形在字义和词义研究中的作用主要内容一、汉字语义系统的构成二、字形探求本义例证三、字形研究词义中须要特别注意的问题六书导入象形象形性符号指事表音字象形性符号+命令性符号会意象形性符号+象形性符号形声形符表义功能形声声符标音功能“斤”,是个象形字,表示斧刀,本义是砍伐树木的工具。

“析、折”“戒”,就是个会意字。

廾则表示双手收拢,戈就是古代的一种兵器,双手持戈,则表示警戒、戒备的意思。

象形字是由字形本身表示本义,指事字则是由抽象的符号来提示本义,会意是由几个字合起来表示本义,形声字凭借形符来确定本义所属的范畴。

表示以下句中加点字(词)的意义,并表明就是本义还是引申义?1、女子贞不字,十年实乃字。

2、北山寓公长息曰。

3、纳向户。

4、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5、非秦者去,为客者逐。

字形在词义研究中的促进作用这一节主要讲表意字字形在字义词义研究中的重要性,以及利用表意字研究字义词义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形声字的形旁也有表意的作用,在字形表意方面,形声字和表意字有类似之处,我们也看些形声字的例证。

一、汉字语义系统的构成1、本义――汉字造字时用字形则表示的词义。

2、引申义――从本义引申发展出来的意义,是造成汉字一字多义的重要原因。

引申义与本义有一定联系,它是人类思维运动即在语言运用中发挥了联想和类推作用的结果。

“朝”,《说文》:“旦也。

”本义是“早晨”朝:早晨――朝见――朝廷――朝代引申义产生的方式(1)链条式(2)辐射式(3)综合式3、假借义――通过文字的同音假借使该字表示的意义。

假借是把汉字当成一个纯粹的表音符号。

假借使一个汉字起到了几个汉字的作用。

莫:本义“昏暮”,冒用为否定性无定代词“没谁”、“没什么”。

然:本义“燃烧”,假借为代词或形容词词尾“如此”、“……的样子”。

本义研究的重要性本义就是汉语字义系统之源,汉字的本义就是指古人在造字时的本来意思。

“一字多义”就是汉字的主要特点,但本义只有一个,其它的意思都就是由“本义”派生或衍生出的,因此在采用时必须首先把握住这个词的完整义,这对于恰当的认知、把握住字义的衍生脉络和发展演变过程的历史过程具备关键意义。

(完整word版)说文解字部首整理(word文档良心出品)

(完整word版)说文解字部首整理(word文档良心出品)

《说文解字》部首1、yī(一)(指事。

“一”是汉字部首之一。

本义:数词。

大写作“壹”。

最小的正整数。

常用以表示人或事、物的最少数量)《说文》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

凡一之属皆从一。

弌,古文一。

《说文解字注》:漢書曰,元元本本。

數始於一。

凡一之屬皆从一。

一之形。

於六書爲指事。

凡云凡某之屬皆从某者,自序所謂分別部居,不相襍(zá,同‘雜’)廁(廁)也。

抱一而天下试。

——《老子》一夫作难而七庙隳(huī),身死人手,为天下笑。

——汉·贾谊《过秦论》从该部的字“元” (会意。

从一,从兀。

甲骨文字形。

象人形。

上面一横指明头的部位。

上一短横是后加上去的,依汉字造字规律,顶端是一横的,其上可加一短横。

本义:头)《说文》始也《说文解字注》見爾雅釋詁。

九家易曰。

元者,氣之始也。

“天” (会意。

甲骨文字形。

下面是个正面的人形(大),上面指出是人头,小篆变成一横。

本义:人的头顶)《说文》顚也。

至高無上,从一大。

《说文解字注》顚者,人之頂也。

2、shàng()《说文解字解字注•部》:“,此古文上。

”《说文解字注》高也。

此古文丄。

古文上作。

故帝下㫄下示下皆云从古文上。

可以證古文本作。

篆作丄。

各本誤以丄爲古文。

則不得不改篆文之上爲。

而用上爲部首。

使下文从之字皆無所統。

示次於之恉亦晦矣。

今正丄爲,爲丄。

觀者勿疑怪可也。

凡說文一書。

以小篆爲質。

必先舉小篆。

後言古文作某。

此獨先舉古文後言小篆作某。

變例也。

以其屬皆从古文上,不从小篆上。

故出變例而別白言之。

指事也。

凡指事之文絕少。

故顯白言之。

不於一下言之者,一之爲指事不待言也。

象形者實有其物。

日月是也。

指事者不泥其物而言其事。

丄丅是也。

天地爲形。

天在上,地在下。

地在上,天在下。

則皆爲事。

“上”:从该部的字:xià《六書本義》古文下字。

註詳一部二畫。

(shàng)(shàng)(xià)二(èr)四字編碼有區別。

古代汉语专题

古代汉语专题

古代汉语专题一、单项选择题1.《史记·项羽本纪》:“旦日不可不蚤(早)自来谢项王。

”这句话中,“蚤”和“早”的关系是A、异体字B、古今字C、繁简字D、通假字答案:D2.下列各句中,有名词作状语且表示比喻的是A、船载以入B、群臣后应者,臣请剑斩之C、范雎到秦,王庭迎D、(子产)治郑二十六年而死,丁壮号哭,老人儿啼答案:D3.下面列举的词义变化例子,其变化类型属词义缩小的一例是A、乡:回声一声音B、色:脸色一颜色C、狱:案件一监狱D、坟:土堆一坟墓答案:D4.在“使治官府则盗窃,守城则倍畔”与“凡民有丧,葡匐救之”中的“官府”与“葡匐”分别是A、合成词、连绵词B、合成词、单纯词C、词组、单纯词D、单音词连用、词组答案:C5.下列各组字中,都是形声字的是A、贡财败贞B、锦锯钙锥C、摩孥拿拜D、昩景昶昙答案:B6.下列句子中,不属于谓语前置的是A、大哉,尧之为君!B、子邪,言伐莒者?C、吾谁欺?欺天乎?D、甚矣,汝之不惠!答案:C7.下列句子,有形容词用作使动用法的句子是A、远人不服,则脩文德以来之。

B、人主自智而愚人,自巧以拙人。

C、楚左尹项伯者,素善留侯张良。

D、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人。

答案:A8.下列各句中,有形容词使动用法的是A、项伯杀人,臣活之B、赵主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C、吾亦是吾意而非子之意也D、晋侯见郑伯,有加礼,厚其宴好而归之答案:D9.下列句子,含有名词作状语的一句是A、射之,豕人立而啼B、行仁义而怀西戎,遂王天下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D、踵门而告文公答案:A10.在“云髻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和“合散消息兮,安有常则” 中,“睡觉” 与“消息”分别是A、合成词、合成词B、词组、词组C、合成词、词组D、词组、合成词答案:B11.下列句子中,不属于被动句的是A、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

B、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C、府吏见丁宁,结誓不别离。

D、诚令成安君听足下计,若信者亦已为禽矣。

古代汉语阶段测试题(文字、词汇)

古代汉语阶段测试题(文字、词汇)

古代汉语阶段测试题(文字、词汇)第一阶段测试卷考试科目:《古代汉语》第一、二章(总分100分)时间:90分钟__________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专业:学号:身份证号:姓名:得分:文字部分一、判断题:要求: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六书”是指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这是六种造字方法。

2、关于汉字的起源,有结绳说、八卦说、仓颉造字说、图画说和契刻说,其中,契刻和图画,是汉字产生的主要途径。

3、甲骨文是我国最古老的文字。

4、部首最早是由许慎提出来的,是指汉字所属的意义类别。

(1错;2对;3错;4对)二、选择题:要求:在四个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

1、汉字的四种造字结构中,()是最基本的造字方法;()是最能产的造字方法。

…………()A、指事、会意B、象形、指事C、会意、形声D、象形、形声2、“六书”中,只有象形、会意、形声()是造字方法,()是用字方法。

A、假借、指事;B、转注、指事C、转注、指事;假借D、指事;转注、假借3、形声字的结构形式,大多采用()的结构形式。

…………()A、右形左声B、左形右声C、上形下声D、内形外声4、用作第一人称的“我”字,属于()字。

…………()A、通假字B、假借字C、象形字D、形声字5、汉字形体的演变经历了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五个阶段,()是古文字和今文字的分水岭。

…………()A、篆书B、金文C、隶书D、楷书6、在汉字的四种造字方法中,其中只有()带表音成分。

…………()A、象形B、指事C、会意D、形声7、汉字是属于()体系的文字,字形和意义有密切关系,分析字形有助于对()的了解。

A、表音,字体B、表音,结构C、表意,本义D、表意、字体8、()的建立是许慎《说文解字》的重大创造,共概括出了()个,将意义类别相同的字分列其下成为有一定系统的体系。

A.偏旁,540 B、部首,540 C、部首,214 D、偏旁,214(1d;2d;3b;4b;5c;6d;7c;8b)三、填空题:1、汉字是属于()体系的文字,字形和意义有密切联系。

词的本义解释及自我理解

词的本义解释及自我理解

词的本义、引申义一、词的本义1.所谓词的本义:是指词的本来的意义。

例:发:《说文》:“射发也”,本文是射出箭。

如“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

”(《孟子·尽心上》)“齐军万驽齐发”(《史记·孙吴列传》),这两个句子中的“发”就是用的本义。

其他意义:“发生”“发展”“发动”“发现”“打发”。

(引申)引:《说文》:“开弓也”,本义是拉开弓。

上边所例句中的“引而不发”的“引”,就用引的本义,其它意义如“延长、引申、引导、引退”等,都是从“开弓”这个意义派生出来的。

2.探求本义的途径:1)必须依据字形分析历来的文字学家都把分析字形作为探求词的本义最常用、最基本的方法。

(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及,古文表示一只手抓着了前边那个人的后身,即追赶上了之意,这是个会意字。

《说文》:“及,逮也,从又从人。

”成语“望尘莫及”中的“及”就是用的本义。

形声字,诛:从言,朱声。

于予与何诛?“诛”有诛杀、谴责、责求等意义。

根据字形,“诛”字从言,朱声,字义与言语行为有关。

可以确定谴责为其本义,其余的则是引申义。

)2)从多个义项中归纳。

例:“愤”字从心,贲声。

它的烦闷义和愤怒义都可以从义符“心”得解释。

但是根据古书的用例来看,烦闷义出现的时代较早,因此可以确定它的本义应该是烦闷。

“访”,有两个常用义,一为询问,一为访问,文献中询问义在前,应为本义。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穆公访诸蹇叔。

”二、词的引申义1.词的引申义:在多义词的几个意义中,由本义派生出来的意义叫引申义。

例:朝:本义:早上引申义:朝见、上朝朝堂、朝廷;一朝天子一朝臣。

朝代省:《说文》:“视也。

”本义是视、察看,动词,看的对象没有定。

引申为专指看望父母、尊长。

如:“昏定而晨省”(《礼记·曲礼上》)(古代皇帝每天早上晚上都要到父母房里问候服侍双亲,这就叫晨昏定省),“瑜从父尚为丹阳太守,瑜往省之”(《三国志·周瑜传》)。

同时引申为检查、反省,如“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退而省其私”(《论语·为政》)。

词的本义与引申义、古今词义的异同

词的本义与引申义、古今词义的异同

1、《史记·淮阴侯列传》:“秦父兄怨此三 人,入于骨髓。” 2、《史记·袁盎列传》:“梁王由是怨盎, 曾使人刺盎。” 3、《史记·秦本纪》:“缪公怨此三人,痛 入骨髓。” 4、《陌上桑》:“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 敷。” 怨:怨恨,仇恨——埋怨
涕:本指眼泪。
1、《庄子·大宗师》:“孟孙才其母死,哭泣无涕, 中心不戚。” 2、《左传·襄公二十三年》:“臧孙入哭,甚哀, 多涕。” 3、《诗经·陈风·泽陂》:“涕泗滂沱。”毛亨传: “自目曰涕,自鼻曰泗。” 4、汉王褒《僮约》“目泪下落,鼻涕长一尺。”
28
三 古今词义的差异
1 词义的范围不同 2 词义色彩、轻重的不同 1)词义色彩的差异,就是词语体现的褒贬含义不同 古为褒义,今为贬义 :如爪牙、喽啰、复辟 等
32 5
天:人之头
《说文》“天,颠也。”《山海经· 海外西经》 “刑天与帝至此争神,帝断其首,葬之常羊之 山。”刑天头被砍去,故名刑天。
指事字 旦,明也,从日见一上,一,地也。
本,木下曰本,从木,一在其下。
刃,刀坚也,象刀有刃之形。
解:从角、从刀、从牛,用刀去分离牛角和牛。
《庄子· 养生主》:“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谣言
1、《搜神记》:“长安中谣言曰:‘见乞儿,与美 酒,以免破屋之咎。’” 2、宋· 范镇 《东斋记事》卷一:“前史載謡言者, 信哉不可忽也。” 3、《南史· 张敬儿传》“(张敬儿)又使于乡里为 谣言,使小儿辈歌曰:‘天子在何处?宅在赤谷 口。天子是阿谁?非猪如是狗。’” 4、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三“故藏用以喜用热药得 谤,群医至为谣言曰:‘藏用檐头三斗火。’人 或畏之。”
而遣之。醒,以戈逐子犯。”
2、《楚辞·渔父》:“世人皆醉我独醒。”

汉字的演变

汉字的演变

C、特点:
①较全面地保留了汉字的构形理据。
②文字形体定形化。
③字形进一步符号化。
. ④结构上更多使用“形声相益”的方式。
31
.
32


石李 斯
现小
在篆
西-
安-
碑秦
林峄
)山
.
七( 字上 李 完书 斯 整“ 小 )臣 篆
去- 疾- 臣秦 请泰 矣山 臣刻 ”石
33
小篆与大篆一脉相承,继承了汉字的构形理据, 保存了汉字寓义于形的特点,而不象六国文字那样 为了简化而任意破坏汉字的结构。小篆能够取代六 国文字通行于全国,正是由于它符合汉字的发展规 律,而不仅仅是政治上推行的结果。
4.32%,会意占37.81%,形声占29.34%,转注字已
萌芽,假借字已普遍。
.
5
(3)处于不定型文字阶段:
A、写法不定
.
6
B、繁简不一
.
7
C、偏旁替代
.
8
D、正反侧倒写
.
9
E、偏旁位置不定
.
10
(4)笔画多为细瘦的直笔:
甲骨文研究 王懿荣 —“甲骨文之父” 刘 鹗 —《铁云藏龟》将甲骨文资料第一次公 开出版。 孙诒让—甲骨文研究的第一部专著《契文举例 》 罗振玉 —《殷墟书契》、《殷墟书契菁华》, 为甲骨文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郭沫若(字鼎堂 )、董作宾(字彦堂)、罗振玉 (号雪堂)、王国维(号观堂)并称为“甲骨
.
3
.
4
3、甲骨文的特点:
(1)以象形为基础:
例:
(日)
(月)
(人) 象侧身而立的人形,《说文》:“天地之性最 贵者也…象臂胫(jìnɡ)之形。”本义即人。《金文诘林》 引张曰升说:“人之形态,别于禽兽,其显著者,即在 于不必手足并用爬行,故字作侧立形。”

“字”字的本义竟然是生孩子

“字”字的本义竟然是生孩子

文字趣谈——字的本义“字”(zì)的意思现在指文字(古时单体叫文,合体叫字,后人逐渐不再严格区别) ,但最初的意思却与现在大相径庭。

古代本义是不是很复杂呢?归结起来,“字”就是在屋里生孩子的意思,并以此为基本义,引申开去,产生了一系列类似的意思。

要想弄明白,就看一看下文的详细解释吧。

(1) 会意兼形声。

从宀(mián)从子,子亦声。

在屋内生孩子。

本义:生孩子(2) 同本义 .字,乳也。

――《说文》。

字,生也。

――《广雅》妇人疏字者子活,数乳者子死。

――《论衡?气寿》六畜遂字。

――《汉书》。

颜师古注:“字,生也。

”苦山有木,服之不字。

――《山海经?中山经》亭有畜字马,岁课息。

――《汉书?食货志下》(3) 又如:字乳(生育);字育(生育、蕃育)(4) 怀孕,体内怀着胎儿。

女子贞不字,十年乃字。

――《易?屯》乘字牝者,傧而不得聚会。

――《史记?平准书》(5) 又如:字牝(怀孕的母畜);字孕(怀胎;生殖);字马(怀孕的马)(6) 抚养;养育;教养其僚无子,使字敬叔。

――《左传》不能字人之孤而杀之。

――《左传?成公十一年》牛羊腓字之。

――《诗?大雅?生民》字而幼孩,遂而鸡豚。

――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7) 又如:字养(抚养;养育);字民(养育人民);字育(化生);字孤(抚养孤儿)(8) 爱于父,不能字厥子。

――《书?廉诰》乐王鲋字而敬。

――《左传?昭公元年》。

注:“字,爱也。

”(9) 又如:字孤(抚爱孤儿);字爱(抚爱)(10) 教育;教课;传授知识 [teach] 天会间,充女直字学生,学问通达,观书史,工为诗。

――《金史?温敦兀带传》(11) 治理 [govern] 防民之理甚周,而不至皎察;字民之方甚裕,而不至使侵蛑。

――刘禹锡《答饶州之使君书》(12) 取名;取表字 [style]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楚辞?离骚》武字子卿。

――《汉书?李广苏建传》张衡字平子。

――《后汉书?张衡传》扣其乡及姓字。

汉字的本义

汉字的本义
汉字的本义、引申义、 假借义
一、汉字字义系统的构成
• 1、本义——汉字造字时用字形表示 的词义。
• 2、引申义——从本义引申发展出来 的意义,是造成汉字一字多义的重 要原因。引申义与本义有一定联系, 它是人类思维运动即在语言运用中 发挥了联想和类推作用的结果。
• 字——本义是女人生子。由于汉 字的发展也是辗转相生,因此合 体为字。
旧的意义。如“脚”从“胫”(小 腿)转变指“足”。
3、假借义——通过文字的同音假
借使该字表示的意义。
• 假借是把汉字当成一个纯粹的表 音符号。
• 假借使一个汉字起到了几个汉字 的作用。
莫:本义“昏暮”,假借为否定 性无定代词“没有谁”“没有什
么”
• 然:本义“燃烧”,假借为代词 或形容词词尾“如此”“……的 样子”
• 辟:本义“刑法”,借为避开,后 造“避”
• 乌:本义“乌鸦”,借为感叹词 (乌呼),后造“呜”。
2、本有其字的假借(通假)
• 常见的通假例: • 飛——蜚 伸——信 • 尿——溺 叛——畔 • 修——脩 偶——耦
疲——罷 拒——距 屎——矢
借字取代本字的例子:
• 雕,本义为鸷鸟,借为“彫”(雕 刻)
久无家问。
(二)—寿命
• 兵:兵器—执兵器者(士兵)— 军队—军事行动、战争
引申义的读音和书写形式
• 词义引申后改变读音并造新字 : • 解:分解—松懈、懈怠(xiè)—
“懈” • 弟:弟弟—尊敬兄长(d ì)—
“悌”
词义引申后改变读音未造新字: 说:陈述、解说—劝说(shuì)
• 读音未变,另造新字: • 支(竹枝,后造“枝”)—支持
(支)、“肢”体
三、字义假借的类型

语言学:语言文字学学习资料(题库版)

语言学:语言文字学学习资料(题库版)

语言学:语言文字学学习资料(题库版)1、单选普通话连读中,上声在另一个上声前变成阳平,“啊”在“喝”后可变成“呀”,这两种变化分别属语流音变的:()A.同化和异化B.异化和增音C.增音和同化D.脱音和异化答(江南博哥)案:B2、填空题语言演变中的()是给语言带来条理性的重要力量。

正确答案:类推作用3、填空题一个词在现代最常用的重要意义叫()。

正确答案:中心意义4、问答题简述《说文解字》一书的基本概况。

正确答案:《说文解字》是一部通过分析字形探求字的本义的书,作者许慎,东汉代人,全书共收字9353个,分部首540个。

清代研究《说文解字》成绩最佳者,当推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桂馥的《说文义证》,王筠的《说文释例》和《说文句读》,朱骏声的《说文通训定声》.段桂王朱四家虽同攻《说文解字》,但成绩各有所得.段氏《说文解字注》在校订文字,阐释许慎解字方面,多有发明.桂氏《说文义证》重在博辑群集佐证字义,其中多有创见.王氏《说文释例》赖六书分析字体结构,并以字体实例阐释六书.《说文句读》重在解说文字形义,纠正许书错误.朱氏《说文通训定声》主要是通过形音训释字义,博举群书阐释通假正别.总之,清代学者段玉裁,桂馥,王筠,朱骏声四家的研究,可以说是对过去关于《说文解字》研究的总结.5、填空题平水韵有两种,今存常用的一种共()韵,另一种共()韵(填入韵部数目)。

正确答案:106;1076、名词解释韵部正确答案:从押韵角度对韵母进行归纳,古人提出“韵”的概念,“韵”就是韵部在中古,凡属于同一韵的韵母必须是:不论韵头韵腹相同或相近,韵尾相同,声调相同的一组韵叫韵部。

到元代时归韵条件有所改变;不论声调,凡韵腹相同或相近,韵尾相同的韵母即属于同一韵部。

7、填空题从语音的物理属性看,语音有()和()四个要素。

正确答案:音高、音强、音长;音质8、填空题“突然”是形容词,“忽然”是()词,因为它只作()语。

正确答案:副;状9、填空题《()》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训诂书,也就是最早的一部词典。

6--汉字演变与汉字结构

6--汉字演变与汉字结构
例如:上 下 本 末 刃 亦
會意者,比類合誼,以見指撝, 武信是也
•“誼”通“義”
•“指撝”這裡當“意之所指”
•段玉裁:“會意,會者合也,合二體之 意。一體不足以見其義,故必合二體以 成字。”
•會合兩個以上意符來表示一個跟這些意 符本身的意義都不同的意義的字,我們 都看作會意字。
会意字类型:
①异体会意字:用不同的字组成。
段玉裁云:“名即古曰名,今曰字 之名。譬者谕也,谕者告也。‘以 事为名’,谓半义也;‘取譬相 成’,谓半声也。”
會意與形聲之別: 會意是:「形符」+「形符」 形聲是:「形符」+「聲符」
形旁与声旁位置的类型:
•左形右声:防(从阜方声) 肌(从肉几声) •右形左声:欣(从欠斤声) 雌(从隹此声) •上形下声:宇(从宀于声) 霖(从雨林声) •下形上声:盂(从皿于声) 斧(从斤父声) •声占一角:旗(从 其声) 病(从 丙声) •形占一角:疆(从土彊声) 颖(从禾顷声) •外形内声:圆(从囗员声) 衷(从衣中声) •内形外声:闻(从耳门声) 哀(从口衣声)
甲骨文的发现: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 王懿荣在“龙骨”上发现刀刻的篆文。后 发现甲骨出土地河南安阳小屯,大量中外 人士前往发掘收购。
甲骨的整治、钻凿、占卜与刻辞
刻辞
• 唐兰在《卜辞时代的文学和卜辞文学》一文中, 将卜辞内容分为叙事、命辞、占辞、验辞四个 部分: • 叙事主要是记录占卜的时间和占卜人的名字; • 命辞是占卜人贞问的事情; • 占辞是卜兆所示对所问事情的成败和吉凶; • 验辞是记载应验与结果。
四祀邲其卣(商)
利簋(西周早期)
春秋时期金文带有更多的地域特点
秦公钟(秦)
栾书缶(晋)
•3.战国文字(六国文字和秦文字)

简析《说文解字》

简析《说文解字》

简析许慎《说文解字》概要:两汉时期是我国语言文字学的成型时期,国家的统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繁荣,学术思想的争鸣,尤其汉代崇尚经学,全都促进了语言学的发展。

这一时期,语言学家及语言学著作蜂出,许慎《说文解字》便是其中一部。

作为我国古代第一部字典,其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本文将对其作简要的介绍。

一,《说文解字》诞生的背景自从有了文字以后,人们就开始了对文字的研究。

不过早起的研究还没有形成一门独立的科学,没有注重全面而系统的研究,只是从实际的需要出发而着手某一方面的研究。

从古代的甲骨文开始,汉字的形体就经过了一次次的改变,每一次的改变和发展,都是先人对汉字研究的成果。

早期的字书都只是简单地把汉字集中在一起,并没有对字义进行解释,也没有对字形和字音加以分析,因此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字典。

后来开始流行对经书的解释,但是仍然不科学。

东汉时期以许慎(字叔重,东汉汝南郡召陵县人)等人为代表的古文经学派,继承了《尔雅》的传统,比较注意从语言事实本身去解释文意。

后人称之为“汉学”,《说文解字》就是其代表作。

许慎的《说文解字》第一次对汉字的字形、字义和字音作了全面的分析和描写,第一次按照汉字形体的构造来分类,第一次归纳出了540个部首,首创了部首分类法,按部首来编排汉字,算是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字典。

把汉字之间的关系归纳了出来,为文字学的建立作出了巨大贡献,也标志着中国古代文字学和字典学的正式建立。

二,解读《说文解字》的内容与体例过去人们认为,独体为文,合体为字,所以“说文解字”就是说解文字的意思。

《说文解字》又简称《说文》,本文有14卷。

每卷分上下,共30卷。

全书共收正篆9353字,重文1163字,说解文字共133441字。

书中按文字形体及偏旁构造分540部,首创了部首编排法。

字体以小篆为主。

《说文解字》把偏旁相同的字归为一类,这就是一部。

然后把这个偏旁放在这一部的开头,作为一部之首,这就是部首。

通过这种方式,许慎把九千多个字归纳在了540个部首范围内。

文言文里字的用法和解释

文言文里字的用法和解释

文言文里字的用法和解释一、字的本义和用法在文言文中,字是指汉字的意义,也可以泛指字符。

字在文言文中具有丰富的运用方式和意义。

首先,字可用于表示事物的名称或代号。

例如,“静者思其纪”(《礼记·中庸》),这里“静”就是表示一个人名或称谓;“东望西望”(《红楼梦》),这里“东”和“西”指方向。

其次,字还可以表示动作、情感或状态等语义。

例如,“哀哭之声震天地”的“哀”表示悲伤;“立志守道”的“立”表示站立或表明决心;“感矣!时维乎?”(《左传·襄公十五年》),这里的“时维乎?”是琐碎烦乱之意。

此外,字在文言文中常被用于表示数量单位和计数方式。

例如,“五马牧于北原之上,六骥从于车后佩以锦衣。

”(《资治通鉴·卷三百四十三》),“五”和“六”在这两句话中都指数量。

二、字的修辞手法除了基本的使用方式外,文言文中还存在许多特殊的修辞手法来增强表达效果,丰富文本含义。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字的修辞手法。

1. 倍数助词:“皆认其善”(《左传·襄公十三年》)。

文中的“皆”表示全体,增强了叙事的力度和广度。

2. 比喻:文言文中常用字进行应用比喻,以表达事物之间的相似性。

例如,“如振湿帨而疾风至”(《孝经》),此处将“振湿帨”比作疾风来形容迅速。

3. 修饰补充:字能够修饰或补充前面所述,进一步阐明细节,增加语境。

例如,“可乘般般也”(《史记·苏秦列传》),这里的“可乘般般也”对前面描述进行详细解释。

4. 排比:运用多个字连结成排并列,以突出所描述对象的特征或增加语境层次。

例如,“轻装则行之,则不足以方其泽;重装则行之,则不足以图其动。

”(《论语·微子》),此处通过使用两个相对词来对比凸显动态与静谧的区别。

5. 双关:“奇士会觅事而载佩之”(《孟子·梁惠王上》)。

此处的“载佩之”,既可以表示携带,又可以表示承担责任。

两种意义相互映衬,使文本更富有趣味和深度。

三、字的解释和辨析在文言文中,有些字经常被写作同一种形式,但在不同的语境下却有不同的含义。

河南方言的中用甲骨文

河南方言的中用甲骨文

河南方言的中用甲骨文可以使用以下文字进行描述:
在甲骨文中,可以找到一些与“中”字相关的字形。

这些字形逐渐演变为一种特殊的方言词汇,与现代河南方言中的“中”字非常相似。

首先,可以观察到“中”字的原始字形通常表示一个正中位置的圆形物体,这可以理解为古人对中心位置的直观表达。

这种字形在甲骨文中被广泛使用,代表着古人对空间和方位的认知。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字逐渐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它不再仅仅表示中心位置,而是成为了一种特定的语言符号,用于表达某种特定的含义。

在河南方言中,“中”字被用来表示肯定、同意或认可,有时也用于表示某种情况是合适的或正常的。

这种用法与甲骨文中的字形有着密切的联系。

通过分析甲骨文中的字形和河南方言中的用法,可以发现两者之间的联系和演变过程。

甲骨文中的“中”字最初表示中心位置,随着时间的推移,它逐渐演变为一种特殊的方言词汇,用于表达肯定、同意或认可的含义。

这种演变过程反映了语言的发展和变化,也说明了方言与书面语之间的联系和差异。

综上所述,河南方言的中用甲骨文可以用甲骨文中的字形演变和河南方言中的用法来描述。

通过分析甲骨文中的字形和方言中的用法,可以发现两者之间的联系和演变过程,并探讨语言的发展和变化。

这种描述方式不仅可以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河南方言中的“中”字,还可以对甲骨文的发展和演变有更深入的认识。

古代汉语阶段测试题(文字、词汇)

古代汉语阶段测试题(文字、词汇)

第一阶段测试卷考试科目:《古代汉语》第一、二章(总分100分)时间:90分钟__________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专业:学号:身份证号:姓名:得分:文字部分一、判断题:要求: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六书”是指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这是六种造字方法。

2、关于汉字的起源,有结绳说、八卦说、仓颉造字说、图画说和契刻说,其中,契刻和图画,是汉字产生的主要途径。

3、甲骨文是我国最古老的文字。

4、部首最早是由许慎提出来的,是指汉字所属的意义类别。

(1错;2对;3错;4对)二、选择题:要求:在四个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

1、汉字的四种造字结构中,()是最基本的造字方法;()是最能产的造字方法。

…………()A、指事、会意B、象形、指事C、会意、形声D、象形、形声2、“六书”中,只有象形、会意、形声()是造字方法,()是用字方法。

A、假借、指事;B、转注、指事C、转注、指事;假借D、指事;转注、假借3、形声字的结构形式,大多采用()的结构形式。

…………()A、右形左声B、左形右声C、上形下声D、内形外声4、用作第一人称的“我”字,属于()字。

…………()A、通假字B、假借字C、象形字D、形声字5、汉字形体的演变经历了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五个阶段,()是古文字和今文字的分水岭。

…………()A、篆书B、金文C、隶书D、楷书6、在汉字的四种造字方法中,其中只有()带表音成分。

…………()A、象形B、指事C、会意D、形声7、汉字是属于()体系的文字,字形和意义有密切关系,分析字形有助于对()的了解。

A、表音,字体B、表音,结构C、表意,本义D、表意、字体8、()的建立是许慎《说文解字》的重大创造,共概括出了()个,将意义类别相同的字分列其下成为有一定系统的体系。

A.偏旁,540 B、部首,540 C、部首,214 D、偏旁,214(1d;2d;3b;4b;5c;6d;7c;8b)三、填空题:1、汉字是属于()体系的文字,字形和意义有密切联系。

《说文解字》简介

《说文解字》简介



• 古汉字字体的 名称。广义的古文 名称起于汉代,泛 指秦统一文字前所 有的文字。 • 狭义的古文则 指《说文解字》中 所见的壁中书。是 战国时期东方六国 所使用的文字。


• 古汉字一种书体 的名称,又称大篆。 起于西周晚年,春秋 战国时期行于秦国。 • 传于今世的《石 鼓文》、《诅楚文》 皆战国中期秦的作品, 书法精美。
• 许慎在安排540部的次序上煞费苦心,把形 体相近或相似的排在一起,这等于把540部 又分成若干大类,这可以帮助读者更深刻 地理解义符,更正确地理解字义。 • 每部所属的字的排列也不是杂乱无章的, 而是依据以类相从的原则。具体说来有三 种情况:其一,词义相近的字排在一起; 其二,词义属于积极的排在前边,属于消 极的排在后边;其三,专有名词排在前边 ,普通名词排在后边。
• 《说文解字》的价值 • A、收字范围广,留给我们丰富的古代文 字知识。 • 今叙篆文,合以文籀,博采通人,至于小 大,信而有征,稽譔其说。将以理群类, 解谬误,晓学者,达神恉。分别部居,不 相杂厕。万物咸睹,靡不毕载。 • B、首创分析字形的理论和方法。
• C、创立了以部首来编排文字的方法,为 后代立下了一个很好的典范。 • D、记载了丰富的古汉语词汇,保存了大 量的词的古义,反映了上古词汇的历前,有仓颉 依据六书造字的传说。现代文字学家认为, 六书是对汉字造字规律的总结,而不是汉字 产生之前的造字模式。在许慎之前,仅有六 书的名称: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 、假借,没有具体阐述,更没有用来大量地 分析汉字。许慎发展了六书理论,明确地为 六书下定义,并把六书用于实践,逐一分析 《说文》所收录的9353个汉字,这在汉字发 展史和研究史上有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 重要意义,从而确立了汉字研究的民族风格 、民族特色。

“著”字和“撰”字有什么本义上的区别?

“著”字和“撰”字有什么本义上的区别?

“著”字和“撰”字有什么本义上的区别?第⼀,你说的《红楼梦》⽤「曹雪芹——撰」,⽽《史记》⽤「司马迁——著」是不成⽴的,中华书局、⼈民⽂学出版社、岳麓书社三个版本的《红楼梦》都⽤【曹雪芹著】中华书局,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史记》⽤【司马迁撰】中华书局的普及⽂库版本和岳麓书社的评点本是【司马迁著】:中华书局、上海古籍出版社等出版社,在古籍出版领域也算是标杆了,如果他们都「著、撰」不分,说明在给书籍标注作者的时候著撰是可以不分的。

⽽且著撰还是⼀个并列式的合成词。

当做「写作、著作」讲:引⾃:《汉语⼤词典》第12950页第9卷 433我估计你是看了《著、撰、编、辑、纂的区别》⼀⽂含糊其辞的解释:关键是「创造性」的定义是什么?如何界定?不好界定的,所以,这种解释跟没说⼀样。

谁敢说《史记》《红楼梦》没有「创造性」?新边. (2004). 著, 撰, 编, 辑, 纂的区别. 新闻研究导刊, (2), 53-53.「编、辑、纂」区别这⾥先不谈。

但是从上⾯的举例来看,「著、撰」表⽰某本书是某⼈所创作是没有什么区别的,从今天的应⽤来看,是没有差别的。

那么,我们只有从字源意义上也就你说的「本义」找出细微的差别。

第⼆,「著、撰」的造字本义和意义引申的过程(这⼀部分论证有点长,嫌长直接看结论)。

「著」「著、箸」本⼀字分化,从现有的⽂字资料来看,分化时间在汉代:引:《字源》页395「著」其实「箸」的讹变,「⽵字头」讹为「艹字头」⼆者就产⽣了分化。

「著」始见于汉碑:引:汉语⼤字典(第⼆版)页3441我们知道「箸」的本义是筷⼦:《说⽂》:箸,飯敧也。

从⽵,者聲。

那么,「箸」⽤于表达「明显、书写、写作」很明显就是假借义。

最早假借「箸」表⽰「书写、刻写」的⽂字资料是战国时代的《诅楚⽂》:「箸诸⽯章,以盟⼤神之威神」。

图引⾃:《郭沫若全集·考古编》,《诅楚⽂考释》(1982,科学出版社),页320也就是说:本字「箸」承担本义「筷⼦」的职务,讹变异体字「著」承担假借义「明显、写作」的职务在⽂字学中称为「异体字分⼯」,⽐如「⼑、刁」「母、⽏」。

楚辞里有寓意的单字

楚辞里有寓意的单字

楚辞里有寓意的单字楚辞里有寓意的单字梓:[梓树]落叶乔木。

叶宽大,椭圆形。

花浅黄色。

木材可供建筑及造家俱乐器等用。

树皮叫"梓白皮,可供药用;雕版刻制木板供作印刷的版;称故乡。

云:云在古代有两种写法,一是云,意思有说话,如熟语子曰诗云;一是霎,指云彩。

现代汉语里则简化统一为云。

人名用云字,一般是取云彩的意义。

立:出人头地,事业发达。

意为自立独立。

志:志字的含义主要指决定和意向,以及表示人的意志等。

用于人名一般指志向,意志。

奕:累,重迭;高大,美丽。

瑞:象征吉祥快要到来。

意为吉祥,好预兆。

金:金字的本义指黄金或金属,后也被当作五行之一,指西部的方位,认为金在西方,像金黄色的秋季一样。

作人名用时,多用本义,寓指高贵和财运兴旺。

家:家指家庭,古语有“历览前朝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后来,家也指掌握某种专门学识和从事某种专门活动的人。

人名用家字,多取前一层意思。

中国是一个家庭观念十分牢固的国家,家庭在社会组织结构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

反映在人名上,就多用家字。

天:天指天空,也指自然界或天然的,以及万物的主宰。

佳:佳字的含义是美好。

意为美好美丽出众。

宏:宏字的主要含义是表示广大和广博。

如《周礼·考工记》:“其声大而宏。

”陆机《吊魏武帝文》:“丕大德以宏覆,援日月而齐晖。

”上述两个宏字,一指声音巨大,一指功德广博,分别代表了宏字的两种基本含义。

铭:铭记不忘,永久的纪念。

意为警戒自己的文字,记住,铭记。

一:数目字。

整数中最小的数。

又指:特定;相当;必然。

全部,所有的。

[一贯]从来如此,始终如一。

建:建的具体意义是建造,树立,成立,创立等。

人名用建字,多取创立建立等意义,用来表现有所建树的抱负。

晨:晨字主要指清早或鸡鸣报晓时分。

楚辞里比较有内涵的单字慧:慧字的原义是指聪明、有才智,现代最常用的词语智慧就是此义。

慧字表示聪明,灵秀,有才智。

嘉:嘉字的含义较多,主要有善、美、赞许、表扬、吉庆、幸福、欢乐等。

张的拼音怎么写

张的拼音怎么写

张的拼音怎么写
张,汉语常用字(一级字),读作zhāng、zhàng,此字始见于金文,本义是把弦安在弓上,引申义指开,展开等。

形声字。

从弓,长声。

战国文字中燕文字“张”字所从的“弓”、“长”下部均加饰笔,“弓”或在“长”下部。

楚文字“张”字或作图A,所从“弓”像“人”形,“长”上部加短横为饰。

秦印“张”字或作图B,为《说文》篆文所本。

《说文》:“张,施弓弦也。

”本义是拉紧弓弦,与“弛”相对。

《诗·小雅·吉日》:“既张我弓,既挟我矢。

”(已经拉紧弓弦,已经夹挟着箭)《包山楚简》189:“州加公张。

”“张”,姓氏。

这些意义的“张”字读为zhāng。

《集韵·漾韵》:“张,自侈大也。

”《左传·桓公六年》:“汉东之国,随为大;随张,必弃小国。

”(在汉水东边的国家中,随国最大。

随国要是自高自大,就必然抛弃小国)这种意义的“张”字读为zhàng。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說楚文字中“”字的本義
(首發)
王寧
棗莊廣播電視臺
楚簡中的“”字是學界討論比較多的一個字,它最早見於《鄂君啟節》,後來的楚簡書中也屢見此字,郭沫若先生釋“態”,于省吾先生釋“贏”,朱德熙先生、李家浩先生釋“翼”讀“代”,何琳儀先生讀“能”或“乃”,後來郭店簡出來,才知道它是讀“一”,[1]目前已經是學界的共識。

裘錫圭先生在《“東皇太一”與“大”伏羲》一文中做了新的討論,裘先生文中所涉及的主要有“能”、“熊”兩種釋讀,裘先生傾向於釋“能”。

[2]大家目前討論的主要問題是這個字本來的含義和讀音,說法頗多,但上述釋讀的這些字與“一”的讀音有差距,故在字義和讀音的分析上諸家也存在分歧。

筆者認為這主要是對此字的釋讀無法定論,那麼其讀音到底如何也不好確定,所以,這裡就想臆解一下這個字的本義,其他內容不再涉及。

裘先生文中引孔仲溫、陳衛武、吳振武等先生說,已經把這個字形與甲骨文的“”、“”字相關聯,認為是由甲骨文的這個字形形演變來的,這應該沒什麼疑問。

其中第二個字形已經有點抽象,第
一個字形見於《屯2169》,是個地名用字,還比較象形,象一個帶翅膀的四足動物。

之所以說是四足動物,因為甲骨文動物的象形字里,凡四足動物都是畫出兩條腿,鳥類一般只畫一只爪,均是側視而然。

這個動物就是畫了兩條腿,前面一條是“爪”形,後面一條是“止”形,還不一樣。

那麼,要說這個字是“能”、是“熊”都有問題,這兩種動物是沒有翅膀的。

後來的“能”字都是帶兩爪而無翼,這是其根本區別,所以筆者認為這個字和“能”、“熊”字不能混為一談。

四足動物中帶翅膀的,唯一一種就是蝙蝠,我們知道,蝙蝠兩個前臂進化為雙翼,而翼臂上仍有兩爪,可以抓住岩石、樹木、墻壁攀援,後面是兩條腿,也有相同的功能,甲骨文字刻畫它的樣子時,就是一個前爪加一條後腿,代表它有爪有足,所以這個字應該就是蝙蝠的象形。

《方言》八:
“蝙蝠,自關而東謂之服翼,或謂之飛鼠,或謂之老鼠,或謂之 鼠;
自關而西秦隴之間謂之蝙蝠;北燕謂之蟙䘃。


錢繹《箋疏》云:
“按今所在有之,似鼠黑色,翅與足連,晝伏夜出,常棲人屋間,或云地鼠所化,猶未全離鼠形,故兼有鼠名。


古人認為蝙蝠是一種會飛的老鼠類,現在民間還傳說蝙蝠是老鼠偷吃鹽變的,也是這個意思。

老鼠是四足動物,所以甲骨文也畫成四足動物而有翼,這個應該很容易理解。

“”這個字來源是象形字,它不好用形聲去解釋,所以釋“能”、“熊”之類都不太合適。

那麼這個字該如何讀呢?《方言》里記載不少蝙蝠的名稱,但是少了一種,就是《本草纲目·禽部二·伏翼(即蝙蝠)》里记载的“夜燕”。

在北方民間方言中,京津一帶稱為“燕模糊兒”(“模”讀四聲,“糊”讀一聲,即“墨”、“乎”二音,下同),魯西南和豫東一帶稱為“燕模糊子”,“模糊”在方言中的含義是因為昏黑看不清,也表示昏黑,稱天色黑暗看不清東西為“黑模糊的”就是這個意思,“燕模糊”可以理解為昏黑的時候出來的燕子,與“夜燕”意同。

《方言》說“北燕謂之蟙䘃”,“䘃”或作“蟔”,“蟙䘃”就是“識墨”或“識黑”,因為古人看到蝙蝠在黑夜里出沒,認為它能在黑暗里看見東西,所以才叫“識墨(黑)”,“墨(黑)”和“模糊”的意思相同。

把蝙蝠稱為“燕”雖然不見先秦两汉書,到了明代才見諸載籍,可是我們知道大部分民間方言詞彙都有非常古老的淵源,不是隨便說說的,蝙蝠稱“燕”很可能就是從先秦流傳下來的俗語的流變。

可問題在於,蝙蝠雖然象燕子一般會飛,古人卻從來就沒有說蝙蝠是燕子之類,而認為它是一種鼠類,這看看上引《方言》就可以明白,稱為
“燕”恐怕只是個讀音相同或相近的問題,它應該是別有來源,而非來源於燕子。

“燕”古或稱“ ”,《說文》:“ ,燕燕, 鳥也,齊魯謂之 ,取其鳴自謼, 象形也。

”段注:
“‘謼’舊作‘呼’。

今依《韵會》正,‘也’字今依《韵會》補。

謼者, 也、號也。

《山海經》說鳥獸多云‘其名自號’,燕之鳴如云‘ ’,‘燕’、‘ ’雙聲。

《莊子》謂之‘鷾鴯’,‘鷾’亦雙聲也。

旣得其聲而像其形。

則爲‘ ’。

‘燕’篆像其籋口、布翄、枝尾、全體之形,‘ ’篆像其于飛之形,故二篆皆曰像形也。

象翅開首竦,横看之乃得。

本與甲乙字異,俗人恐與甲乙亂,加鳥旁爲‘鳦’,則贅矣。

本音烏拔反,十五部,入於筆切者非是。


段玉裁的注說得很詳盡,但是也在徒增紛擾。

小篆的所謂“ ”(烏拔反,影紐月部)寫作“”,當是由先秦文字的“乙”(影紐質部)分化出來的,比如楚簡中“乙”或作“”(新零257),二者并沒什麼太大區別,本是一字,方濬益就说:
“二字篆形正同。

《說文》分為二部,其義各別。

……段氏以舊本無別,乃改篆文為,謂‘象于飛之形,翅開首竦,横看之乃得’,不知二
字古正以同形相通假,小篆興,始析為二。

”[3]
方濬益認為“ ”、“乙”篆文本同形明白是對的,但說段玉裁為了區別改了篆文就不一定,因為《汗簡》所載古文的“ ”就是那樣,可它與“乙”形體沒多大區別,比如從“ ”的“札”字,小篆作“”,右旁所從的明白就是“乙”,所以說先秦文字中根本就沒有“ ”這麼個獨立的字形,它是由“乙”分化出來的。

“乙”本也不是燕的象形,是因為質、月二部旁轉疊韻相近的緣故,或轉入月部,所以“軋”、“扎”等字從乙聲都讀月部音。

就燕名這個問題上,很大的可能是因為方音的不同,齊魯一帶古代稱“燕”就是“乙”,因為二字都是影紐字,而且質、元二部是同一大韻類,屬於旁對轉疊韻關係可以相轉,所以古書徑寫作“乙”,《爾雅·釋鳥》里作“鳦”是後起字,《汗簡》引《說文》古文作“”,也是從“乙”。

大約秦漢以後人覺得質、元二部讀音不是那麼接近,所以才讀烏拔反或烏轄切入月部,是為了求得與“燕”聲更接近,屬於一種破讀,這恐怕也是故意弄出來的“區分”,並非古文原貌。

“乙(鳦)”又或為“意(鷾)”,是影紐職部字,職、質、月都是入聲韻,是通轉疊韻關係,所以可以相轉,朱駿聲《通訓定聲》就說:“《莊子》謂之‘意而’,即‘ ’之音轉。

”相轉的原因也是方言
不同發音有異,所以,“燕”、“乙”、“意(鷾)”都可以說是“一聲之轉”。

其實“燕燕”、“乙乙”、“鷾鷾”、“嗈嗈”、“關關”、“喈喈”等這些模擬鳥鳴聲來的喉音或牙音字,現在看來韻部不同,在古音里應該都是相近的。

說這些的主要目的,是要說明“乙”、“燕”音近,“燕”可音轉為“乙”,“乙”也可音轉為“燕”,稱蝙蝠為“夜燕”或“燕模糊”之“燕”,先秦很可能也本當音“乙”,也就是說,至少自殷商時期就是把蝙蝠稱為“乙”,與燕的異名“乙”音同而字不同,其本字或專字就是上引甲骨文的那個象形字,後來因為語音的輾轉流變而轉成了“燕”,并不是說因為蝙蝠像燕子。

此甲骨文字形後來演變成了楚文字中的“”,此字自然也應該讀音“乙”,下面所從的“能”是蝙蝠身體的演變,與“能”只是形同,並非是一個字。

它本是象形字,不能按照形聲字來分析,因此說它從羽聲或從能聲恐怕都不可靠,它與“能”、“熊”等字也沒有直接的聯繫,是否能與之通假也存疑。

由此也可以解釋楚簡文字中另一個用為“一”的字,就是“”字,這個字形見於上博簡四《柬大王泊旱》簡5、上博簡八《王居》簡2等楚簡書,寫法是“鼠”旁加“一”,即從鼠一聲,簡文中用為“一”也沒什麼疑問,但這個字本身是什麼意思呢?尤其是它從“鼠”
是什麼意思呢?諸家說法不一,就筆者的淺見,它分明就是蝙蝠義的“”字的後起異體形聲字。

上面已經說過,古人認為蝙蝠是一種會飛的老鼠,故《方言》記載蝙蝠又叫“飛鼠”、“老鼠”、“ 鼠”,《一切經音義》十四引作“靈鼠”,《廣雅·釋鳥》作“仙鼠”,《太平御覽》卷946引崔豹《古今注》曰蝙蝠一名“倒掛鼠”,《本草纲目》里记录的名目里又有“天鼠”,《正字通》言又稱“簷鼠”,總之古人認為蝙蝠是鼠類的一種,所以造的異體形聲字就是從“鼠”為義符,從“一”為聲符,“乙”、“一”古音都是影紐質部,讀音相同,這也就是“”、“”二字在楚簡文字中都被用為“一”的根本原因,皆是音同假借而然。

此字形反過來也可證自殷商至於戰國,蝙蝠名“乙”應該一直流傳,用為蝙蝠專名的“”字也一直使用到戰國,人們為它造異體形聲字的時候還用“鼠”作義符、“一”作聲符就是明證,說明戰國時代的楚人仍知道“”就是蝙蝠。

只不過這兩個字形到了秦漢以後被廢棄了,蝙蝠名“乙”之說又不見先秦兩漢典籍,導致我們無法正確認識這個字。

7月24日記於酷熱之中
[1] 諸家說并見單育辰:《楚地戰國簡帛與傳世文獻對讀之研究》,吉林大學博士學問論文2010年6月,41-42頁。

[2] 裘錫圭:《“東皇太一”與“大”伏羲》,《裘錫圭學術文集》第二卷《簡
牘帛書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2年,546-561頁。

[3] 李圃主編:《古文字詁林》第十冊,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942頁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