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警戒工作制度及操作规程规定

合集下载

药物警戒日常管理制度

药物警戒日常管理制度

药物警戒日常管理制度一、药物警戒的重要性药物是治疗疾病常用的手段之一,但同时也是造成不良反应和药物事故的重要原因。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药物事故是医疗安全事故中的一个重要类型,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

因此,加强药物警戒工作,规范医务人员用药行为,是维护患者利益,保证医疗质量和安全的关键之一。

二、药物警戒的内容和要求1.医务人员要熟悉药品的属性、用法用量、不良反应等相关知识,加强对药物的认知和理解。

2.医务人员在配药、使用药品过程中应当认真查看处方,核对病人相关信息,确保用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3.医务人员要严格按照临床指南和规范用药的要求,严禁擅自增减用药剂量或者更换药品,防止药物误用和滥用。

4.医务人员在用药过程中要随时留意患者的用药反应和不良症状,及时进行记录和报告,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5.医务人员要定期参加相关培训和学习,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和用药安全意识,做到识病防病,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6.医务人员要严格遵守药品管理的规定,确保药品的存储、配送和使用符合标准,保证药品的存放环境干净整洁,避免受潮变质。

7.对于一些易引发药物反应或者有潜在危险性的药品,医务人员要加强监测和引导,提醒患者注意。

8.对于长期服用药物的患者,医务人员要定期跟进复查,对用药效果和不良反应进行评估,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9.在发生药物事故或者药品误用时,医务人员要立即停药,进行急救处理,通知相关负责人,追踪原因,及时进行整改和总结。

三、药物警戒日常管理制度的具体措施1.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明确医务人员在用药过程中的职责和操作要求,规范行为。

2.设立专门的药品管理岗位,负责对医院内部的用药行为进行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3.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药物知识的培训和考核,确保他们掌握最新的药品信息和用药指南。

4.加强内部的信息共享和沟通,及时将医务人员在用药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建议进行反馈和整改。

5.建立药物警戒档案,对医务人员的用药记录和不良事件进行归档和管理,便于查阅和分析。

药物警戒质量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药物警戒质量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药物警戒质量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药物警戒质量控制标准操作规程是一份制定药物质量控制标准的操作指南。

它确保药物在生产过程中的质量得到有效的监控和控制。

以下是一个药物警戒质量控制标准操作规程的一般结构和内容:
1. 引言和目的:解释该操作规程的目的和适用范围。

2. 定义和缩写:定义操作规程中使用的术语和缩写。

3. 质量控制标准的制定:明确制定药物质量控制标准的原则和方法。

4. 质量控制标准的分类:根据药物的性质和生产特点,将质量控制标准划分为不同的类别。

5. 质量控制标准的内容:详细描述每个质量控制标准的具体要求和检测方法,包括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微生物污染、含量分析、纯度等。

6. 质量控制标准的制定流程:介绍制定质量控制标准的步骤和程序,包括标准的制定、修订、审批和发布流程。

7. 质量控制标准的执行和验证:说明如何执行质量控制标准,并介绍验证方法和要求。

8. 变更管理和文档控制:描述对质量控制标准进行变更管理和文档控制的要求和程序。

9. 监测与审核:阐述对质量控制标准的监测和审核方法和要求。

10. 记录与报告:说明对质量控制标准进行记录和报告的要求和方法。

11. 参考文件:列出与质量控制标准相关的参考文件和法规要求。

12. 附录:包含一些辅助性的信息,如操作手册、样品记录表、分析报告范例等。

每个药物的质量控制标准操作规程可能会有所不同,具体内容需要根据药物的特性和生产要求进行制定和调整。

同时,该操作规程应遵守相关的法规和法律要求。

药物警戒风险控制操作规程

药物警戒风险控制操作规程

药物警戒风险控制操作规程药物警戒风险控制操作规程一、引言药物警戒是临床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为了确保药物使用的安全性和合理性。

药物警戒风险控制操作规程是为了规范药物警戒工作中的各项操作,降低药物使用风险,保障患者的安全。

本操作规程适用于临床各科室的医护人员。

二、药物警戒操作规程1.警戒态度(1)医护人员应保持高度的警觉性和责任心,认识到药物使用与患者安全息息相关。

(2)严格执行相关医疗政策与规定,不得随意更改医嘱,特别是涉及抗生素、危险药物等类别的药物。

2.药物警戒教育(1)新员工入职培训时,应进行药物警戒知识的培训,包括药品分类、使用原则、临床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及对策等。

(2)每年定期进行药物警戒知识的培训,并进行考核,确保医护人员对药物警戒工作有深入的了解。

3.药物警戒操作流程(1)患者来院后,医生应仔细询问患者的药物过敏史、特殊情况,并记录在案。

(2)当医生开具药品处方后,护士应认真核对医嘱内容,包括药品名称、剂量、使用方法等,确保无误。

(3)护士在给患者使用药物前,应向患者了解过敏情况,并根据需要进行过敏试验,确保患者对该药物没有过敏反应。

(4)护士在给患者使用药物时,应逐一核对药品名称、剂量等信息,确保正确无误。

(5)对于高危药物的使用,应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操作,如抗生素的使用应满足适应症、禁忌症的要求,并进行必要的监测。

4.药物警戒记录(1)医生应对药物警戒工作进行记录,包括患者的病情、用药情况、不良反应的观察与处理等。

(2)护士应及时记录患者使用药物的情况,包括时间、剂量、频率等。

(3)护士应记录患者的过敏情况、不良反应的观察与处理等。

5.药物警戒异常处理(1)当发现患者出现药物过敏反应或不良反应时,应及时停止使用该药物,并进行相关处理,如使用抗过敏药物、密切观察等。

(2)对于药物警戒工作中的违规行为,应及时进行处理,如违规使用药物、未核对医嘱等。

三、药物警戒风险控制操作规程的改进与评估1.不断完善药物警戒知识的培训,提高医护人员对药物警戒工作的认识。

药物警戒管理规程

药物警戒管理规程

药物警戒管理规程一、引言药物警戒管理规程旨在确保医疗机构和从业人员对于使用药物时的安全合规,减少药物错误使用和不良事件的发生。

本规程适用于所有医疗机构的药物处方、配药、给药等环节,以确保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

二、药物警戒体系1.药物信息管理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药物信息管理系统,记录所有药物的名称、规格、生产厂家、批号、采购时间等相关信息,并定期进行更新和维护。

2.药物警戒人员医疗机构应设立专门的药物警戒人员,负责监督药物的采购、储存、配药、给药等环节,并及时发现和纠正操作中的错误。

3.药物警戒培训医疗机构应定期组织药物警戒培训,以提高从业人员对于药物使用的认识和技能。

培训内容包括药物的分类、规格、储存条件、剂量计算等,以及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和应急处理措施。

4.药物警戒设备医疗机构应配备必要的药物警戒设备,如药物柜、温度计、药物包装机等,以确保药物在整个管理过程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三、药物警戒流程1.药物采购医疗机构应严格按照采购程序进行药物采购,确保购进的药物质量合格、真实有效,并保存相关购进凭证和质量检验报告。

2.药物拆包验收拆包验收时,应核对药物的名称、规格、生产日期、有效期等信息,确保药物完整无损;同时进行质量检查,如颜色、气味等,确保药物符合规定的标准。

3.药物分装配药在药物分装配药过程中,应先核对医嘱、患者信息和药物信息的一致性,再按照规定的操作流程进行分装和配药操作,确保药物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4.药物给药在给药过程中,医务人员应按照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嘱要求,正确选择给药途径和剂量,并严格遵守给药操作规程,确保给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四、药物警戒措施1.药物标识医疗机构应确保每种药物都有清晰的标签,标明药物的名称、规格、生产日期、有效期等信息,以便警觉并防止混淆用药。

2.药物存储药物应存放在专用的药物柜中,根据药物的特性和储存要求进行分类和分别存放,同时设定合适的温湿度条件,保证药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药物警戒信息沟通操作规程

药物警戒信息沟通操作规程

药物警戒信息沟通操作规程药物警戒是指医疗机构对于某些需要特殊警戒的药物进行严格管理和监测的措施。

药物警戒的目的是确保患者用药安全,预防药物误用和滥用,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和药物相关的意外事件。

为了能够有效地进行药物警戒,医疗机构需要制定相应的信息沟通操作规程,以确保药物警戒工作的顺利进行。

以下是一份药物警戒信息沟通操作规程,具体内容如下:一、患者信息的沟通1. 在患者录入系统中设置相应的药物警戒标志,对于需要特殊警戒的药物,需要在患者档案中进行标注。

2. 医生在开立药物处方时,需要查看患者的警戒标志,并根据患者的情况来判断是否需要修改药物的使用剂量或者调整药物的使用方式。

3. 药师在调剂处方药物时,需要根据处方上的警戒标志来判断是否需要与医生或护士进行沟通,以获取更多的患者信息。

二、医护人员之间的信息沟通1. 医生在开立处方时,需要告知护士或药师关于患者的药物警戒情况,包括患者使用的药物、患者的病史、过敏史等信息。

2. 医生和护士之间需要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医生应及时向护士提供药物调整的建议,护士应及时向医生汇报患者的用药情况和不良反应。

3. 药师应与医生和护士保持密切合作,对于特殊警戒药物的调剂,应与医生和护士进行及时的沟通和交流。

三、患者和家属之间的信息沟通1. 医生在开立处方时,需要向患者和家属详细解释说明药物的使用方法、用药注意事项、可能的不良反应等信息。

2. 护士在给患者进行药物教育时,需要重点强调患者的特殊警戒药物的使用注意事项,并询问患者是否有过敏史、病史等信息。

3. 定期对患者进行用药情况的评估和不良反应的监测,及时与患者和家属进行沟通,询问患者的用药感受,了解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

四、药物警戒信息的记录与整理1. 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药物警戒信息记录系统,对患者的警戒信息进行整理和归档。

2. 药师应对特殊警戒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记录,并在患者用药结束后进行总结整理,以便于以后的参考和改进。

药物警戒 管理制度

药物警戒 管理制度

药物警戒管理制度一、背景介绍药物警戒是指在使用药物过程中发现可能存在的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以及在使用中出现的任何异常情况,并且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减少或避免可能的危害。

药物警戒管理制度是为了保障患者用药安全而设立的一系列管理措施,其目的在于规范各环节人员的行为,确保用药过程中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合理性,防范可能的风险和危害。

二、管理目标1. 确保用药安全:及时发现药物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减少或避免不良后果的发生。

2. 保证用药有效:通过药物警戒,及时诊断和处理药物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保持药物治疗效果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3. 保障用药合理:通过药物警戒,发现药物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任何异常情况,及时进行调整和处理,保证用药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三、管理内容1. 系统建设:建立健全的药物警戒管理系统,明确各级各部门的责任和义务。

规范药物警戒的举报、登记、上报和处理流程,确保药物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的及时披露和处理。

2. 信息采集:建立药物警戒信息采集的渠道和机制,鼓励医护人员和患者主动参与药物警戒工作,及时将收集到的相关信息上报到专门的药物警戒中心。

3. 评估分析:对收集到的药物警戒信息进行科学评估和分析,识别和研究发现的问题,及时制定相关措施,加强药物管理,预防药物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发生。

4. 教育培训:加强医护人员的药物警戒意识和专业知识培训,提高医护人员对药物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的识别能力和应对能力。

5. 信息发布:及时公布药物警戒信息和有关措施,提高患者和社会公众对药物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四、技术支持1. 建立药物警戒信息数据库和专家咨询团队,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为药物警戒工作提供可靠依据和专业技术支持。

2. 加强与相关科研机构和国际组织的合作,开展药物警戒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共同研究和开发药物警戒技术和方法,提高药物警戒的水平和效果。

五、管理要求1. 落实责任:各级各部门应切实履行药物警戒工作的相关责任,促进全员参与,形成合力、提高警戒效果。

药物警戒质量管理规范

药物警戒质量管理规范

附件药物警戒质量管理规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药品全生命周期药物警戒活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等有关规定,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以下简称“持有人”)和获准开展药物临床试验的药品注册申请人(以下简称“申办者”)开展的药物警戒活动。

药物警戒活动是指对药品不良反应及其他与用药有关的有害反应进行监测、识别、评估和控制的活动。

第三条持有人和申办者应当建立药物警戒体系,通过体系的有效运行和维护,监测、识别、评估和控制药品不良反应及其他与用药有关的有害反应。

第四条持有人和申办者应当基于药品安全性特征开展药物警戒活动,最大限度地降低药品安全风险,保护和促进公众健康。

第五条持有人和申办者应当与医疗机构、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等协同开展药物警戒活动。

鼓励持有人和申办者与科研院所、行业协会等相关方合作,推动药物警戒活动深入开展。

第二章质量管理第一节基本要求第六条药物警戒体系包括与药物警戒活动相关的机构、人员、制度、资源等要素,并应与持有人的类型、规模、持有品种的数量及安全性特征等相适应。

第七条持有人应当制定药物警戒质量目标,建立质量保证系统,对药物警戒体系及活动进行质量管理,不断提升药物警戒体系运行效能,确保药物警戒活动持续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要求。

第八条持有人应当以防控风险为目的,将药物警戒的关键活动纳入质量保证系统中,重点考虑以下内容:(一)设置合理的组织机构;(二)配备满足药物警戒活动所需的人员、设备和资源;(三)制定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的管理制度;(四)制定全面、清晰、可操作的操作规程;(五)建立有效、畅通的疑似药品不良反应信息收集途径;(六)开展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的报告与处置活动;(七)开展有效的风险信号识别和评估活动;(八)对已识别的风险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九)确保药物警戒相关文件和记录可获取、可查阅、可追溯。

第九条持有人应当制定并适时更新药物警戒质量控制指标,控制指标应当贯穿到药物警戒的关键活动中,并分解落实到具体部门和人员,包括但不限于:(一)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合规性;(二)定期安全性更新报告合规性;(三)信号检测和评价的及时性;(四)药物警戒体系主文件更新的及时性;(五)药物警戒计划的制定和执行情况;(六)人员培训计划的制定和执行情况。

药物警戒直报系统操作规程

药物警戒直报系统操作规程

药物警戒直报系统操作规程
药物警戒直报系统是为了确保药物安全、及时识别和报告药物不良反应以及药物事件而设立的,在操作过程中,请遵循以下规程:
1. 在使用药物警戒直报系统之前,确保已经接受相关的系统操作培训,并且理解并遵守相关的政策和规范。

2. 登录系统时,使用合法的账号和密码,并妥善保管,不将账号和密码泄露给他人。

3. 在使用系统时,确保所输入的信息准确无误,包括患者信息、药物名称、不良反应描述等。

4. 在报告药物事件时,提供详细和准确的信息,包括事件的时间、地点、涉及的药物、不良反应及其严重性等。

5. 在遇到系统故障或其他问题时,及时联系系统管理员或相关工作人员,寻求及时解决。

6. 遵守药物警戒直报系统的工作时间和操作规定,不滥用系统资源,不进行不良操作或恶意攻击系统。

7. 在使用药物警戒直报系统时,不违反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利用系统进行任何违法活动。

请注意,以上仅为一般的操作规程,具体需根据实际情况和相关政策进行操作。

药物警戒-药品风险管理操作规程

药物警戒-药品风险管理操作规程

药品风险管理操作规程一.目的:规范药品风险管理操作规程。

二.责任:药物警戒负责人及ADR专员三.范围:适用于本公司药品风险管理操作规程的确认。

四.内容:1、风险管理是一个标准的系统化管理流程,用以协调、改善和风险相关的科学决策,分为风险启动、风险评估、风险控制、风险控制、风险沟通、风险审核。

2、风险启动由药物警戒负责人及ADR专员及时识别并控制产品中潜在的药品风险,降低其发生概率,启动、规划一个药品风险管理工作步骤包括:2.1确定存在的问题或风险,包括潜在性的假设。

2.2搜集与风险评估有关的潜在危险、伤害或人体健康影响的背景信息和数据资料。

2.3确定风险管理程序的时限和预期结果。

3、风险评估对于确定的风险,药物警戒相关人员以科学知识鉴定其危害源,并对接触这些危害源造成的风险进行评估,包括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价三个部分。

3.1风险识别(风险因素):药品在使用过程中引起不良反应的关键影响因素,包括企业负责人的风险意识、组织机构、人员配置、管理制度与职责的制定等。

3.2风险分析:是运用有用的信息和工具对已经被识别的风险及其问题进行描述、分析其原因,进而确认将会出现问题的可能性有多大、风险发生的严重性、以及造成的后果。

3.3风险评价:是指根据预先确定的风险标准对已经识别并分析的风险进行评价,即通过评价风险的严重性和可能性从而确认风险的等级。

4、风险控制对于已经评估过的风险,应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少风险,或做出接受风险的决定,使风险降低、达到可接受的水平,用于风险控制的努力程度应与风险级别相适应。

风险控制包括风险降低和风险接受两个部分。

4.1风险降低是指针对风险评估中确定的风险,当其风险超过了可接受水平时,所应采取的降低风险的措施。

4.2接受风险是指考虑到风险等级和降低风险所需的成本两个方面,从而设定一个可以接受的风险等级,一旦风险降低至该等级,就接受该风险。

5、风险沟通在风险控制和风险审核中中间会包含一个风险沟通的过程。

药物警戒工作制度及操作规程规定

药物警戒工作制度及操作规程规定

药物警戒工作制度及操作规程规定一、制度建设1.确定组织机构:设立药物警戒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工作分工和责任,建立相应的机构编制。

2.制定药物警戒工作制度:明确药物警戒工作的基本原则、目标和任务,规定工作流程和操作规程,并向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和宣传。

3.建立宣传教育制度:制定药物警戒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计划,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药物警戒意识和能力。

4.建立信息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药物信息管理系统,对药品进销存、配送、使用等环节进行监控和管理,及时发现和处置异常情况。

二、操作规程1.药品采购管理(1)明确采购流程:制定采购程序,规定采购人员的职责和权限,确保采购过程的透明和规范。

(3)建立药品采购档案:建立供应商档案和采购档案,记录采购过程中的各项信息,包括药品名称、批号、产地、单位价格等。

2.药品配送和入库管理(1)规范配送程序:规定配送人员的操作流程,包括验收、装箱、封箱等,确保药品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2)建立药品入库记录:建立药品入库登记表,记录药品的批号、数量、有效期等信息,并配备封条,确保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3)分级管理药品库房:根据药品的特性和重要程度,进行分类管理,对特殊药品进行封存,加强特殊药品的管控和监督。

3.药品使用管理(1)医师责任制:规定医师临床用药时的负责制,确保用药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2)医嘱审核制度:建立医嘱审核制度,由药学专业人员审核医嘱的合理性和准确性,避免用药错误和不必要的药物风险。

(3)药师药品核对:在药品发放过程中,药师负责核对药品的名称、剂量、批号等,确保用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4)药品存储管理:建立药品存储管理制度,规定药品的存放位置、温度要求等,确保药品在储存过程中质量不受损害。

4.药品报损处理(1)建立报损记录:建立药品报损登记表,记录报损药品的品名、批号、数量、原因等信息,并将报损情况及时告知上级主管部门。

(2)规范报损程序:明确报损的程序和相关责任人,对报损原因进行分析和总结,及时整改和改进。

药物警戒管理规程【最新版】

药物警戒管理规程【最新版】

药物警戒管理规程【最新版】药物警戒管理规程一.目的:为规范药物警戒工作开展,确保药品风险效益平衡,保障公众用药安全有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以及药物警戒相关文件制定本规范。

二.责任:药物警戒总负责人、ADR专员、ADR监测员以及其他部门负责人三.范围:适用于本公司药物警戒管理规程的确认。

四.内容:1、药物警戒体系,是指一个组织用来完成与药物警戒有关的法定任务和职责的系统;该系统旨在监测(已获批准)药品的安全性,以及这些药品的风险获益平衡的任何变化;药物警戒体系有自己的结构、流程和结果目标。

2、要建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制度,设立专门机构并配备专职人员,承担本单位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

2.1、从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的工作人员应当具有医学、药学、流行病学或者统计学等相关专业知识,具备科学分析评价药品不良反应的能力。

2.2、建立健全的相关管理制度,直接报告药品不良反应,持续开展药品风险获益评估,采取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

2.3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负责人条件。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负责人是持有人指定的直接主管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且具有一定领导职务的人员。

该人员应当具备多年从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经验,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能够负责药品不良反应检测体系的建立、运行和维护,确保监测工作持续合规。

3、药物警戒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3.1职责:个例安全性报告的收集、随访、录入、评估和法规递交;PSUR、其他安全性报告的撰写;信号检测、分析;风险管理计划撰写、评估、管理;上市前、上市后研究的管理;培训的计划、实施、管理;制度、程序文件的制定、更新。

3.2具备的知识:医学知识、药学知识、流行病学知识、PV法规知识。

3.3技能:时间管理、项目管理、沟通技巧、培训技巧、写作技巧。

4、药物警戒工作人员要进行各项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在工作中持续学习药物警戒知识、产品知识和疾病领域知识。

药物警戒体系主文件撰写的操作规程

药物警戒体系主文件撰写的操作规程

药物警戒体系主文件撰写的操作规程
药物警戒体系主文件撰写的操作规程应包括以下步骤:
1. 定义药物警戒体系的目的和范围:明确药物警戒体系的目标,例如确保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预防和减少药物不良事件等。

2. 确定主要参与方:确认涉及到药物警戒的相关部门和人员,例如药品监管机构、医疗机构、制药企业等。

3. 确定药物警戒的工作流程:描述药物警戒的各个环节和相关的工作流程,包括数据收集、信息交流、风险评估和决策等。

4. 确定药物警戒的责任和职责:明确各个参与方在药物警戒过程中的责任和职责,例如药品监管机构负责监测和评估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医疗机构负责报告和分析药物不良事件等。

5. 确定药物警戒的沟通和协作机制:制定有效的沟通和协作机制,确保不同参与方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密切合作,以及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6. 制定药物警戒的监测和评估指标:确定监测和评估药物警戒工作
的关键指标和相应的评估方法,例如药物不良事件的报告率、处理时间等。

7. 制定药物警戒的记录和报告要求:规定药物警戒工作的记录和报告要求,确保相关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8. 制定药物警戒的持续改进机制:建立定期评估和改进药物警戒工作的机制,以不断提高警戒的效果和质量。

9. 制定药物警戒的培训计划:制定相关的培训计划,确保相关人员了解和掌握药物警戒工作的要求和流程。

以上是一份药物警戒体系主文件撰写的操作规程的基本步骤,具体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目的:制定药物警戒相关的工作制度和操作规程,确保其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本规范的要求,并具备良好的可操作性。

2范围:药物警戒相关的工作制度和操作规程。

3 职责:药物警戒部及相关人员。

4内容:
4.1 药物警戒相关的工作制度包括以下内容:
4.1.1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
4.1.2 药物警戒体系管理;
4.1.3 药物警戒委托工作管理;
4.1.4 培训管理;
4.1.5文件管理;
4.1.6 记录管理;
4.1.7 计算机系统管理;
4.1.8 信号管理;
4.1.9 风险管理;
4.1.10 安全性信息沟通;
4.1.11 其他工作制度。

4.2 药物警戒相关的操作规程包括以下内容:
药物警戒工作制度及操作规程规定第2 页共2 页
4.2.1 药物警戒体系内审;
4.2.2 计算机系统验证与测试;
4.2.3 数据库管理;
4.2.4 个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处理;
4.2.5 药品群体不良事件报告和处理;
4.2.6 境外发生的严重不良反应报告和处理;
4.2.7 药品安全性监测;
4.2.8 文献检索;
4.2.9 数据处理;
4.2.10 风险信号管理;
4.2.11 风险管理计划;
4.2.12 上市后安全性研究;
4.2.13 说明书修订;
4.2.14 定期安全性更新报告;
4.2.15 处理医学咨询和投诉;
4.2.16 其他操作规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