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毛色遗传机理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Kit 基因对白马被毛褪色的影响 - 生物通--------中国生命科学

Kit 基因对白马被毛褪色的影响 - 生物通--------中国生命科学

第 11 期
白东义等 : Kit 基因对白马被毛褪色的影响
1073
的标示往往永久存在 , 极显著的毛色变化并非该模 式的特征。如果一匹马携带两个 Sabino 基因 , 将在 青年时代被毛显示斑点模式 , 但有色毛将随着时间 的转移而退去。如果这种毛色的马完全变白 , 掩饰 在起始有色区域下的皮肤将仍然为有色 , 而起始被 毛为白色部分的皮肤仍旧为粉色。 最近发现一种新的 Sabino 模式突变 , 由于该种 突变并非在所有 Sabino 模式毛色个体上都出现 , 因 此将这种突变命名为 Sabino-1 。典型的 Sabino-1 模式毛色的马在面部和体端有不规则粗糙边缘的白 色斑块 , 也常常见于腹部。 Sabino-1 为常染色体显性 突变 , 其基因的单拷贝被预测至少有两个肢为白色 , 大部分白色在四肢的前部 , 面部一般也为白色 , 腹 部或腹侧部产生斑点或黑白相间的毛色 , 并且白色 标示携有粗糙的边缘。如同 Roan 模式毛色 , 在躯干 或白色标示的周围有散在的白色被毛是 Sabino-1 的 特征, 这种情况尤其见于杂合个体。非典型的 Sabino-1 常常很难与其他表型重叠形成的白色标示 进行区别。虽然 Sabino-1 的眼睛可能为蓝色 , 但这 与 Sabino-1 无关。 当 Sabino-1 基因纯和时 , 其出生的马驹至少有 90% 的粉色皮肤和白色被毛 , 另外眼睛通常不是蓝 色 , 这种个体常用术语 “Sabino- 白 ” 来表示 , 用于区 别纯和的 Sabino-1 和显性白马。Sabino-白个体的被 毛也为白色 , 然而其额头与耳朵的毛色有时为黑色 , 皮肤粉红 , 眼睛为黑色 。不进行 DNA 检测 , 将很 难区分显性白马和 Sabino-白个体。 在 Sabino-1 基因 杂合情况下白色斑点模式将显得截然不同 , 无色素 的白色被毛区域来源于无色素的粉色皮肤。不是所 有的白马都属于 Sabino-白或显性白。比如 Tobiano 花斑致死白综合症能出现至少 90% 的白色被毛。 Cremello 马类似于 Sabino-白 , 然而他们有蓝色的眼 睛 , 粉红的皮肤和奶油色的被毛而并非白色。虽然 携有 Sabino-1 基因的马可能是完全白色 , 但未发现 Sabino-1 或 Sabino 的任何基因型有致死白综合症。 患有致死白综合症的幼驹生来就有白色或近似白色 的被毛 , 总在出生后 72 小时内死亡 。 典型的 Roan 毛色即不是 Sabino 也不是灰色 , 其 主要特征为有黑色的头和四肢。如果在同一个体上 同时出现 Sabino 和 Roan, 造成其黑白相间毛色的真 正原因究竟是 Roan 还是 Sabino 将很难确定 , 尤其在

动物毛色候选基因TYRP1的研究进展

动物毛色候选基因TYRP1的研究进展

动物毛色候选基因TYRP1的研究进展李丽莎;李祥龙【摘要】就TYRP1基因及其编码蛋白的结构和功能、多态性及在不同组织中的差异表达与毛色形成的关系进行了概述,并对今后在TYRP1基因方面的研究进行了展望.【期刊名称】《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5(029)004【总页数】5页(P9-13)【关键词】TYRP1基因;动物毛色;研究进展【作者】李丽莎;李祥龙【作者单位】河北农业大学,河北保定,071000;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13.25动物毛色是毛皮动物绒、毛、羔皮及裘皮的重要质量性状[1],同时作为识别和鉴定品种的重要标志,在动物育种尤其是在分子水平上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育种性状[2]。

脊椎动物表层结构中最主要的色素来源是黑色素。

在哺乳动物体内,黑色素主要分为2大类,一类是不含硫原子且难溶于碱性溶液的真黑素,形成黑色和褐色;另一类是含硫原子且易溶于碱性溶液的褐黑素,形成红色和黄色[3]。

动物毛色表型由真黑素和褐黑素在体内的分布和比例来决定[4,5]。

动物毛色是使动物皮肤免受紫外线辐射危害的天然保护层[6],一些动物还能借助自身的表皮色素来伪装或炫耀自己[7],从而进行躲避捕食、社会交往或性别选择等活动[8]。

动物体内许多基因都能影响其毛色的形成,且各基因间存在互作效应,导致动物毛色形成的原因极为复杂[9]。

酪氨酸相关蛋白酶1(tyrosinase-related protein 1,TYRP1)基因作为第一个成功克隆的色素基因,该基因在真黑素形成中发挥的关键作用已引起人们重视[10,11]。

笔者就TYRP1基因及其编码蛋白的结构、功能、多态性及在不同组织中的差异表达与毛色形成的关系进行简要概述,以期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在黑色素形成中的机理提供依据。

TYRP1基因编码蛋白与酪氨酸酶(tyrosinase,TYR)同源性高达40%[12],和酪氨酸相关蛋白2(tyrosinase related protein 2,TYRP2)共同构成酪氨酸家族来调控黑色素的生物学合成过程。

转录组测序技术在毛色遗传学中的研究进展

转录组测序技术在毛色遗传学中的研究进展

黑龙江农业科学2023(12):142-147H e i l o n g j i a n g A gr i c u l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s h t t p ://h l j n y k x .h a a s e p.c n D O I :10.11942/j.i s s n 1002-2767.2023.12.0142热米拉㊃阿帕儿,叶小芳,吕雪峰,等.转录组测序技术在毛色遗传学中的研究进展[J ].黑龙江农业科学,2023(12):142-147.转录组测序技术在毛色遗传学中的研究进展热米拉㊃阿帕儿1,2,叶小芳1,吕雪峰2,3(1.新疆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00;2.新疆畜牧科学院畜牧业质量标准研究所,新疆乌鲁木齐830000;3.新疆畜产品质量安全重点实验室,新疆乌鲁木齐830000)摘要:对于毛用动物来说,毛色是重要的经济性状之一,毛色主要由黑色素细胞产生的真黑色素和棕黑色素的分布㊁比例和产生速率决定,黑色素的生成过程受到一些转录因子㊁激素㊁信号通路分子协同调控㊂鉴于毛色调控的复杂性,从转录水平探索与毛色相关所有基因的转录情况和调控规律,揭示毛色调控的分子网络已经越来越广泛㊂本文综述了转录组测序技术在主要毛用动物上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筛选毛色调控基因提供参考数据,也为毛皮动物的品种定向培育提供科学依据㊂关键词:转录组;毛色;长链非编码;L n c R N A收稿日期:2023-07-13基金项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2022D 01A 278)㊂第一作者:热米拉㊃阿帕儿(1997-),女,硕士研究生,从事动物学研究㊂E -m a i l :1196044522@q q.c o m ㊂通信作者:吕雪峰(1980-),男,博士,正高级实验师,从事动物遗传育种与生物技术研究㊂E -m a i l :L x f 00700@163.c o m ㊂动物在驯化之前,毛色主要与吸引异性㊁沟通交流和躲避天敌等生存活动密切相关,随着人类对动物的驯化和偏好,栖息地和气候条件的不同,导致表型发生了巨大变化㊂如今,毛色已成为一个品种容易被识别的标志和重要的经济性状,也作为筛查某些疾病的有效手段㊂影响毛色的基因众多,已经确定了与毛色相关的基因主要有M C 1R ㊁A S I P ㊁K I T ㊁T Y R 等㊂这些基因通过各种潜在途径来影响黑色素的产生或分布[1-4]㊂对于羊驼㊁绵羊等毛用动物而言,毛色则是最重要的经济性状㊂因此,动物表皮色素沉积一直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对肤色和毛色形成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㊂关于毛色的遗传研究已经进行了一个多世纪,在同一物种中,相似的毛色通常由保守基因引起,但不止一个基因会导致毛色表型具有相同或相似的结果㊂到目前为止,这种表型的遗传背景尚未完全了解㊂毛色调控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的形成受多种基因控制以及环境因素影响,就单个基因或几个基因的表达变化情况很难全面解释毛色形成和调控的内在机理,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成熟,为深入探索毛色调控机制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㊂转录组是特定组织或细胞在某一功能状态下所有转录本的总和,主要包括m R N A 和非编码R N A (N o n -c o d i n g RN A )㊂非编码R N A 又包括c i r c R N A ㊁m i R N A 及l n c R N A 等㊂本文综述了转录组在毛色研究方面的应用和结果,为进一步筛选毛色调控主效基因提供研究基础,也为毛皮动物选育提供科学参考和依据㊂1 m R N A 在毛色中的研究进展毛色主要由黑色素细胞产生的真黑色素和棕黑色素的分布㊁比例和产生速率所决定,许多基因对黑色素的产生和分布起着重要调控作用㊂我国山羊和绵羊品种数量多㊁分布广,具有不同的毛色㊂1.1 m R N A 在山羊毛色中的研究现状P e n g 等[5]通过I l l u m i n a 测序在鲁北白山羊(白色)㊁济宁灰山羊(灰色)和简阳大耳羊(棕色)皮肤转录谱中鉴定到303个差异基因,其中P M E L ㊁T Y R P 1和D C T 在棕色山羊皮肤中的表达水平高于灰色和白色山羊,此外,与白山羊皮肤相比,P M E L 和E L O V L 3在灰山羊皮肤中的表达更显著,可见P M E L 和E L O V L 3对保持灰色被毛颜色很重要㊂鲁北白山羊与莱芜黑山羊皮肤转录谱相比,鉴定出102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P M E L ㊁T R P M 1㊁T Y R P 1和D C T 在黑山羊皮肤中表达较高,A S I P 和C R E B 3L 1在白山羊皮肤中表达更高㊂A S I P 仅在白色山羊皮肤中检测到,而在黑山羊皮肤中没有检测到,表明A S I P 对保持白毛颜色很重要[6]㊂B h a t 等[7]从棕色㊁黑色和白色帕什米纳山羊皮肤转录本中筛选出2479个差异表达m R N A ,同样发现A S I P 在白色山羊中表达更高,D C T 在棕色皮肤样本中表达最高㊂X i o n g 等[8]在杂交山羊不同毛色皮肤区域的黑色素生成相关的通路中确定了3个关键的差异表达基因,即A go u t i ㊁D C T 和T Y R P 1,在白色山羊皮肤中D C T 和T Y R P 1下调表达,A go u t i 上调表24112期 热米拉㊃阿帕儿等:转录组测序技术在毛色遗传学中的研究进展达㊂孙宝盛等[9]在黔北麻羊肩部黑色皮肤组织和腹部白色皮肤组织转录本中鉴定到T Y R ㊁T Y R P 1㊁M C 1R 和K T R 19等是调控黔北麻羊毛色的主要基因㊂1.2 m R N A 在绵羊毛色中的研究现状F a n 等[10]在黑色和白色苏尼特绵羊皮肤中共检测到49个毛色基因,所有编码黑素体及其前体成分的基因在黑羊皮中都有较高的表达,如T Y R P 1的差异表达水平最高,其次是T Y R ㊁M L P H ㊁MA T P 和S i ㊂Y a o 等[11]通过对新疆4种颜色(黑色㊁白色㊁青灰色和浅棕色)绵羊进行转录组测序,发现青灰色组和黑色组的T Y R 基因表达水平高于白色组,D C T 基因的表达仅在青灰色组中上调,S L C 45A 2基因的表达水平在青灰色和黑色组中上调㊂巴什拜羊具有棕红色和青灰色两种毛色,与棕红色相比,P M E L ㊁O C A 2基因在青灰色羊中表达上调[12]㊂S h i 等[13]对岷县黑裘皮羊和小尾寒羊皮肤转录组比较,鉴定出133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包括一些黑色素生物合成调控基因,如T Y R ㊁T Y R P 1㊁D C T ㊁D D C ㊁M C 1R ㊁O C A 2和F Z D 2㊂这些基因与黑色素生成和酪氨酸代谢信号传导过程有关,是合成黑色素不可或缺的(表1)㊂已有研究表明,不同毛色的绵羊㊁同一只绵羊不同颜色毛皮T Y R P 2表达存在差异,与浅色羊毛相比,深色羊毛皮肤中T Y R P 2表达水平显著增加㊂T Y R P 2可调节黑色素生成,并在体外显著提升黑色素生成相关转录因子的表达[14]㊂因此,T Y R P 2可能影响绵羊黑色素的生成,不同的表达水平决定了绵羊的毛色㊂黑色素生物合成是一个由T Y R 催化体内酪氨酸羟化而成的过程[15]㊂黑色素小体内T Y R 活性较强时,酪氨酸被T Y R 羟化为多巴,再被氧化成多巴醌[16],最终生成黑色素[17]㊂当T Y R 活性较低时,黑色素生成减少或缺乏,皮毛呈现白色[18]㊂通过转录组分析发现T Y R P 是形成黑色毛绒的主要基因,A S I P 可能通过抑制促黑素细胞激素(M S H )起始途径来阻止真黑色素的产生,是白色毛绒形成的主要基因,而D C T ㊁P M E L ㊁S L C 45A 2㊁O C A 2则与棕色㊁青灰色等浅色毛绒的形成有关㊂表1 通过转录组鉴定的毛色相关的m R N A品种毛色差异基因数量鉴定到的关键基因参考文献鲁北白山羊㊁济宁灰山羊和简阳大耳羊棕色㊁白色和灰色303P M E L ㊁E L O V L 3㊁T R P M 1㊁T Y R P 1㊁D C T ㊁A S I P [5]鲁北白山羊和莱芜黑山羊黑色和白色102A S I P ㊁C RE B 3L 1㊁D C T ㊁P M E L ㊁T R P M 1㊁T Y R P 1[6]帕什米纳山羊黑色㊁白色和棕色2479A S I P ㊁G N A Q ㊁WN T 3A ㊁K I T ㊁K I T L G ㊁P M E L ㊁T R Y ㊁T R Y P 1㊁D C T[7]杂交山羊黑色和白色(黑头白身)165A go u t i ㊁D C T ㊁T Y R P 1[8]黔北麻羊黑色和白色(黑肩白腹)704T Y R ㊁T Y R P 1㊁M C 1R ㊁K R T 19㊁K R T 79[9]苏尼特羊白色和黑色2235D C T ㊁T Y R P 1㊁T Y R ㊁M L P H ㊁M A T P ㊁S i[10]也木勒白羊㊁吐鲁番黑羊和巴什拜羊浅棕色㊁黑色㊁青灰色和白色1278D C T ㊁T Y R ㊁T Y R P 1㊁P M E L ㊁S L C 45A 2㊁M L A N A[11]巴什拜羊棕红色和青灰色1977T Y R P 1㊁T Y R ㊁O C A 2㊁M L A N A ㊁D C T ㊁P M E L ㊁S L C 45A 2[12]岷县黑裘皮羊和小尾寒羊黑色和白色133O C A 2㊁D C T ㊁T Y R ㊁T Y R P 1㊁M C 1R ㊁P M E L[13]2 m i R N A 在毛色中的研究进展M i c r o R N A (m i R N A )是长度约为21~23个核苷酸的非编码R N A ,主要通过与m R N A 配对,导致靶基因转录后抑制[19],或抑制翻译和降低蛋白质水平[20]㊂m i R N A 参与所有细胞活动,包括正常和病理条件下的增殖㊁分化㊁迁移㊁细胞凋亡和免疫反应[21]㊂m i R N A 的调控非常复杂,一个m i R N A 可以靶向不同的基因,几个m i R N A 也可以调节相同基因的表达㊂高通量测序技术已经挖掘了大量与黑色素形成相关的m i R N A ,从而推动了m R N A 在色素沉积上的相关研究,也为发现m i R N A 调控皮肤和毛色机制奠定了基础㊂2.1 m i R N A 在山羊毛色中的研究现状W u 等[22]在绒山羊黑色皮肤和白色皮肤中共鉴定了205个保守的m i R N A 和9个新的m i R N A ,其中m i R -10b 和m i R -211可能是山羊皮毛颜色形成的重要调节因子㊂m i R -10b 可以抑制H O X D 10基因的翻译,导致R h o C 表达和A k t 增加磷酸化[23],h o x 家族成员许多都与毛囊发育有关㊂m i R -10b 还在N o t c h 通路中调节D V L 3基341黑 龙 江 农 业 科 学12期因,N o t c h 信号通路在黑素细胞㊁黑素细胞干细胞和角质形成细胞中起关键作用[24]㊂多项研究报道,缺少N o t c h 信号可能导致黑色素细胞数量的减少,这会导致毛发颜色变浅[11]㊂m i R -186-5p[25]和m i R -129-5p [26]在白色羊皮肤中表达显著高于黑色羊,它们分别通过抑制靶基因M I T F 和T Y R 的表达,抑制了黑素细胞内黑色素的生成㊂m i R N A -200a [27]和m i R -370[28]在棕色绒山羊皮肤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在白色绒山羊皮肤中的表达,m i R N A -200a 通过抑制了靶基因WN T 5A 和F Z D 4的表达,从而激活了WN T /β-c a t e n i n 信号通路,导致黑色素合成增加㊂m i R -370可能通过正调控靶基因W n t 3a 和K I T L G 参与绒山羊毛色的形成㊂据报道,K I T L G 在黑素细胞的终末分化中起关键作用[29]㊂K I T L G 及其受体K I T的变异会导致色素沉积的改变,抑制K I T L G /K I T 信号通路中K I T 和T R P G 2的表达可抑制黑色素细胞合成黑色素[30]㊂m i R -27a [31]在白色绒山羊皮肤中表达高于棕色绒山羊皮肤,它则通过负调控W n t 3a 和K I T L G 影响绒山羊毛色㊂W n t 3a 不仅能够促进神经脊干细胞分化为黑色素细胞,而且能够通过维持M I T F 的表达促进黑色素细胞的分化[32]㊂2.2 m i R N A 在绵羊毛色中的研究现状已经证实,m i R N A s 参与毛色调控,吴震洋等[33]在藏羊黑色和白色皮肤组织中共鉴定出334个已知的m i R N A 和59个新的m i R N A ,获得了23个差异表达m i R N A ,其中m i R -2284b 和m i R -744仅在藏绵羊白色皮肤中表达,而m i R -23b ㊁m i R -411a -5p ㊁m i R -30c ㊁m i R -423-3p 和m i R -324-5p 则仅在藏绵羊黑色皮肤中表达,m i R -10a 和m i R -23b 则在黑色和白色藏绵羊皮肤中表达且差异显著,m i R -411a -5p㊁m i R 103和m i R -200b 可能也和毛色调控密切相关㊂共预测出981个靶基因可能参与毛色调控,这些基因和WN T 信号通路㊁MA P K通路㊁E D N R B 信号通路及黑素原生成通路相关,可能通过M I T F 基因调控下游的T Y R 基因(酪氨酸酶基因)影响黑色素的合成㊂2.3 m i R N A 在羊驼毛色中的研究现状羊驼是重要的毛用型经济动物,具有22种天然色,是研究毛色形成机制非常理想的动物,T i a n等[34]在棕色和白色羊驼皮肤中分别发现267和272个保守的m i R N A ,35个m i R N A 在白色羊驼中高表达,13个m i R N A 在棕色羊驼中高表达,其中m i R N A -202㊁m i R N A -542-5p ㊁m i R N A -424㊁m i R N A -370和m i R N A -22-3p 等高表达于白色羊驼,m i R N A -211㊁m i R N A -184㊁m i R N A -486㊁m i R N A -885和m i R N A -451高表达于棕色羊驼㊂m i R 508-3p [35]㊁m i R -96-5p [36]㊁m i R -182-5p 和m i R -96-5p [37]㊁m i R -148[38]通过与靶基因M I T F 结合,导致T Y R ㊁T Y R P 2下调表达,黑色素生成减少㊂m i R -338-3p [39]通过抑制靶基因M C 1R 表达,下调其下游基因M I T F ㊁T Y R ㊁T Y R P 1和T Y R P 2基因的表达,从而抑制羊驼皮肤黑色素细胞合成黑色素㊂m i -324-3p [40]过表达抑制α-M S H 对M C 1R ㊁M I T F ㊁T Y R ㊁T Y R P 2基因的表达,从而抑制α-M S H 对黑色素细胞产生黑色素的促进作用㊂表2 毛色相关m i R N A 与靶基因及其功能m i R N A靶基因功能参考文献m i R -186-5p M I T F 抑制了绵羊黑色素细胞内黑色素的生成[25]m i R -129-5pT Y R调控黑色素的合成,调控山羊毛色的形成[26]m i R N A -200a WN T 5A ㊁F Z D 4抑制绒山羊黑色素的合成[27]m i R N A -370m i R -27aW n t 3a ㊁K I T L G参与绒山羊棕色毛色的形成[28][31]m i R 508-3p m i R -96-5pm i R -182-5p m i R -148M I T F 黑色素的合成减少或受到阻碍[35][36][37][38]m i R -338-3pM C 1R抑制羊驼皮肤黑色素细胞黑色素的合成[39]m i R N A -324-3p α-M S H 抑制α-M S H 对黑色素细胞产生黑色素的促进作用[40]m i R -411a -3p C a MK 4抑制羊驼黑色素细胞产生黑色素颗粒[41]m i R -21a -5p S o x 5下调表达M I T F 基因和T Y R 基因使得小鼠皮肤黑色素合成减少[42]m i R -27a -3pW n t 3a抑制小鼠皮肤黑色素细胞的黑色素生成[43]44112期 热米拉㊃阿帕儿等:转录组测序技术在毛色遗传学中的研究进展3 L n c R N A 在毛色中的研究进展长链非编码R N A (l n c R N A )是一类转录本长度超过200n t 的R N A 分子,它们并不编码蛋白,而是以R N A 的形式在多种层面上调控基因表达,参与疾病的发生㊁细胞代谢㊁生长㊁发育和其他生理过程㊂与m R N A 相似,l n c R N A 在组织中具有功能性和时空性表达[44]㊂研究表明l n c R N A与黑色素生成有关[45]㊂目前,l n c R N A 已经用于研究小鼠[45]㊁牛[46]和猪[47]上皮肤组织黑色素沉积的调控,但是在绵羊㊁绒山羊方面报道还不多㊂J i 等[48]在波尔山羊白色和棕色皮肤的黑色素细胞中发现了1536个差异表达l n c R N A ,其中251个下调,1285个上调,同源性分析显示,有9个l n c R N A 具有与m i R N A 前体相同的氨基酸序列,可能是m i R N A 的前体,其中l e t -7e -5p 和mi R -574-5p 参与各种细胞的增殖和迁移[49],它们对应的l n c R N A 分别是M S T R G.1811.1和M S T R G.23763.1㊂l n c R N A 的潜在靶基因参与c AM P [5]㊁MA P K [51]和E r b B [52]信号通路,以及其他色素沉着相关通路㊂富集最高的是MA P K 信号通路,这是调节细胞增殖㊁迁移和黑色素生成的关键通路㊂据报道L n c R N A -177922靶向MA P K 15参与调控B 16-F 10细胞黑色素生成㊁增殖㊁迁移和自噬过程[53]㊂R e n [54]在妊娠100d 酉州乌羊和豫东白山羊胎儿皮肤中鉴定了1336个特异性l n c R N A ,发现黑色素相关基因A S I P ㊁M I T F ㊁S o x 10㊁W n t 7b 和W n t 3a 分别位于X L O C _005274㊁X L O C _013722㊁X L O C _020482㊁X L O C _020548和X L O C _022579位点附近,表明皮肤黑色素生成受这5种l n c R N A 调控㊂l n c R N A 的K E G G 富集有几种途径与色素沉着有关,例如酪氨酸代谢㊁c AM P 信号通路㊁MA P K 信号通路㊁W n t 信号通路㊁黑色素生成和黑色素瘤,这些发现表明l n c R N A 顺式作用于其相邻的蛋白质编码调控皮肤色素沉着的基因真皮发育㊂根据已有的研究结果,在毛色相关基因激活黑素生成途径的基础上,结合m i R N A 和L n c R N A 分别对毛色相关基因的调控作用,最终构建出了三者间调控关系网络图(图1)㊂图1 m i R N A 和L n c R N A 调控毛色相关基因网络图4 展望近年来,大量与毛色形成相关基因已经被发现,目前,已经发现超过350个基因与黑色素生成有关,基因数量还在不断增多㊂鉴于毛色调控的复杂性,通过转录组将会鉴定出更多的毛色相关基因,l n c R N A ㊁m i R N A 和m R N A 三者之间的调541黑 龙 江 农 业 科 学12期控关系是相互交织㊁相互影响的,对这些基因功能需要进一步验证,l n c R N A ㊁m i R N A 和m R N A 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尚需深度挖掘,以期进一步完善毛色调控网络,揭示毛色调控机制㊂参考文献:[1] B E L L O N ERR.P l e i o t r o p i c e f f e c t s o f p i gm e n t a t i o n g e n e s i n h o r s e s [J ].A n i m a lG e n e t i c s ,2010,41(2):100-110.[2] C I E S L A K M ,R E I S S M A N N M ,H O F R E I T E R M ,e t a l .C o l o u r so f d o m e s t i c a t i o n [J ].B i o l o g i c a lR e v i e w so ft h eC a m b r i d ge P h i l o s o p h i c a l S o c i e t y,2011,86(4):885-899.[3] N E V E SA P ,S C HW A N G B E R EB ,A L B E C H T FF ,e ta l .B e y o n df i f t y s h a d e s :t h e g e n e t i c so fh o r s ec o l o r s [M ]//A B U B A K A R M.T r e n d sa n d A d v a n c e s i n V e t e r i n a r y Ge n e t i c s ,2017,75:75-100.[4] H U B B A R DJK ,U YJA C ,H A U B E R M E ,e t a l .V e r t e b r a t ep i g m e n t a t i o n :f r o m u n d e r l y i n gg e n e s t oa d a p t i v ef u n c t i o n [J ].T r e n d s i nG e n e t i c s ,2010,26(5):231-239.[5] P E N G Y D ,L I U X H ,G E N G L Y ,e ta l .I l l u m i n a -s e q u e n c i n g b a s e d t r a n s c r i p t o m es t u d y o f c o a t c o l o r p h e n o t y pe s i nd o m e s t i c go a t s [J ].G e n e s&G e n o m i c s ,2017,39(8):817-830.[6] P E N G Y D ,WA N G Y Q ,WA N G R N ,e ta l .E x p l o r i n gd i f fe r e n t i a l l y e x pr e s s e d g e n e sa s s o c i a t e d w i t hc o a tc o l o r i n g o a t s k i nu s i n g R N A -s e q [J ].C a n a d i a nJ o u r n a lo fA n i m a l S c i e n c e ,2018,99(2)357-366.[7] B H A T B ,S I N G H A ,I Q B A LZ ,e t a l .C o m p a r a t i v e t r a n s c r i p t o m e a n a l ys i s r e v e a l s t h e g e n e t i cb a s i so f c o a tc o l o rv a r i a t i o n i n P a s h m i n a g o a t [J ].S c i e n t i f i cR e po r t s ,2019,9:6361.[8] X I O N G Q ,T A O H ,Z H A N G N ,e ta l .S k i nt r a n s c r i p t o m e p r o f i l e s a s s o c i a t e d w i t hb l a c k -a n d w h i t e -c o a t e dr e gi o n s i n B o e r a n d M a c h e n g bl a c kc r o s s b r e d g o a t s [J ].G e n o m i c s ,2020,112(2):1853-1860.[9] 孙宝盛,张颜,肖贵榜,等.黔北麻羊毛色差异主要调控基因及其通路分析[J ].南方农业学报,2022,53(6):1483-1492.[10] F A N R W ,X I EJS ,B A IJ M ,e ta l .S k i nt r a n s c r i pt o m e p r o f i l e s a s s o c i a t e dw i t h c o a t c o l o r i ns h e e p [J ].B m cG e n o m i c s ,2013,14:389.[11] Y A OLD ,B A O A ,H O N G WJ ,e t a l .T r a n s c r i p t o m e p r o f i l i n g a n a l y s i s r e v e a l s k e y g e n e s o f d i f f e r e n t c o a t c o l o r i n s h e e p s k i n [J ].P e e r J ,2019,7:e 8077.[12] 姚力丹.巴什拜羊不同被毛表型皮肤组织全基因组甲基化和转录组比较分析[D ].乌鲁木齐:新疆农业大学,2020.[13] S H IXL ,W UJP ,L A N GX ,e t a l .C o m p a r a t i v e t r a n s c r i p t o m e a n dh i s t o l o g i c a la n a l y s e s p r o v i d ei n s i gh t si n t ot h es k i n p i g m e n t a t i o n i n M i n x i a nb l a c k f u r s h e e p (O v i s a r i e s )[J ].P e e r J ,2021,9:e 11122.[14] X U ELL ,L IY N ,Z H A OBL ,e t a l .T R P -2m e d i a t e s c o a tc o l o r p i g m e n t a t i o ni ns h e e p s k i n [J ].M o l e c u l a rm ed i c i ne R e po r t s ,2018,17(4):5869-5877.[15] 陈清西,宋康康.酪氨酸酶的研究进展[J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45(5):731-737.[16] 郑会芹.山羊T Y R P 1基因序列分析及S N P s 研究[D ].保定:河北农业大学,2010.[17] 郭跃跃,杜站宇,宋兴超,等.酪氨酸酶转运对黑色素生成影响研究进展[J ].动物医学进展,2017,38(3):110-114.[18] 岳丹,刘兴能,熊和丽,等.兰坪乌骨绵羊黑色素及其候选基因研究进展[J ].家畜生态学报,2021,42(5):1-6.[19] B A R T E LDP .M i c r o R N A s :t a r g e t r e c o g n i t i o na n d r e g u l a t o r yf u n c t i o n s [J ].C e l l ,2009,136(2):215-233.[20] M A Z Z I O T T A C ,L A N Z I L L O T T IC ,I A Q U I N T A M R ,e t a l .M i c r o R N A s m o d u l a t es i g n a l i n g p a t h w a y si n o s t e o ge n i c d if f e r e n t i a t i o no fm e s e n c h ym a l s t e mc e l l s [J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J o u r n a l o fM o l e c u l a r S c i e n c e s ,2021,22(5):2362.[21] I A Q U I N T A M R ,L A N Z I L L O T T I C ,M A Z Z I O T T A C ,e t a l .T h e r o l eo fm i c r o R N A s i nt h eo s t e o g e n i ca n dc h o n d r o g e n i c d i f f e r e n t i a t i o no fm e s e n c h y m a l s t e mc e l l s a n d b o n e p a t h o l o gi e s [J ].T h e r a n o s t i c s ,2021,11(13):6573-6591.[22] W UZY ,F UYH ,C A O JH ,e t a l .I d e n t i f i c a t i o n o f d i f f e r e n t i a l l y e x p r e s s e dm i R N A sb e t w e e n w h i t ea n db l a c kh a i rf o l l i c l e sb yR N A -s e q u e n c i n g i n t h e g o a t (C a pr ah i r c u s )[J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J o u r n a l o fM o l e c u l a r S c i e n c e s ,2014,15(6):9531-9545.[23] Y U X ,L IZ ,S H E NJX ,e ta l .M i c r o R N A -10b p r o m o t e sn u c l e u s p u l p o s u s c e l l p r o l i f e r a t i o n t h r o u gh R h o C -A k t p a t h w a y b y t a r g e t i n g H OX D 10i n I n t e r v e t e b r a l d i s c d e ge n e r a t i o n [J ].P l o sO n e ,2013,8(12):e 83080.[24] O S AWA M ,F I S H E RDE .N o t c h a n dm e l a n o c yt e s :d i v e r s e o u t c o m e s f r o ma s i n g l e s i g n a l [J ].J o u r n a l o f I n v e s t i ga t i v e D e r m a t o l o g y,2008,128(11):2571-2574.[25] 许冬梅,唐中伟,朱芷葳,等.m i R -186-5p 对绵羊黑色素细胞黑色素生成的调控[J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2020,36(8):961-969.[26] 李佳璐.毛色相关m i R N A s 及其靶基因在不同品种㊁不同月龄山羊皮肤中的表达研究[D ].重庆:西南大学,2020.[27] 李健宇.m i R -200a 对辽宁绒山羊毛色的影响及其靶基因鉴定[D ].长春:吉林大学,2021.[28] 李建平,吴素芳,李健宇,等.m i R N A -370及其靶基因W n t 3a 和K I T L G 在白色和棕色绒山羊皮肤中的表达与定位[J ].中国兽医学报,2021,41(10):2038-2043.[29] W E I C H K ,A F F O L T E RV ,Y O R KD ,e t a l .P i g m e n t i n t e n s i t yi n d o g s i s a s s o c i a t e dw i t h a c o p y n u m b e r v a r i a n t u ps t r e a mo f K I T L G [J ].G e n e s ,2020,11(1):75.[30] Z A Z OSC ,S E R R ÃOd e C A S T R OL ,v a nN I E R O P JW ,e t a l .A l l e l i c m u t a t i o n s o f K I T L G ,e n c o d i n g K I T l i g a n d ,c a u s e a s y m m e t r i c a n du n i l a t e r a lh e a r i n g l o s sa n d w a a r d e n b u r gS y n d r o m eT y pe2[J ].T h e A m e r i c a nJ o u r n a lo f H u m a n G e n e t i c s ,2015,97(5):647-660.[31] WUSF ,L I JY ,MA T ,e t a l .M i R -27a r e gu l a t e sWN T 3A a n d K I T L G e x pr e s s i o ni nc a s h m e r e g o a t sw i t hd i f f e r e n t c o a tc o l o r s [J ].A n i m a l B i o t e c h n o l o g y ,2021,32(2):205-212.[32] D U N N KJ ,B R A D Y M ,O C H S E N B A U E R -J A M B O RC ,e t a l .WN T 1a n d WN T 3A p r o m o t ee x p a n s i o no f m e l a n o c yt e s t h r o u g h d i s t i n c t m o d e s o f a c t i o n [J ].P i gm e n t C e l l R e s e a r c h ,2005,18(3):167-180.[33] 吴震洋,唐晓惠,付玉华,等.藏绵羊不同毛色皮肤组织m i R N A 表达谱及靶基因分析[J ].中国农业科学,2018,51(2):351-362.[34] T I A N X ,J I A N GJB ,F A N R W ,e t a l .I d e n t i f i c a t i o na n dc h a r a c t e r i z a t i o no fm i c r o R N A s i nw h i t e a n db r o w na l pa c a 64112期 热米拉㊃阿帕儿等:转录组测序技术在毛色遗传学中的研究进展s k i n [J ].B M CG e n o m i c s ,2012,13:555.[36] Z HA N GJ ,L I U Y ,Z HUZ ,e t a l .R o l e o fm i c r o R N A 508-3pi n m e l a n o g e n e s i sb y t a r g e t i n g m i c r o p h t h a l m i at r a n s c r 5i pt i o n f a c t o r i n m e l a n o c y t e so fa l pa c a [J ].A n i m a l ,2017,11(2):236-243.[36] 张利环,马悦悦,刘文艳,等.m i c r o R N A -96-5p 靶向调控羊驼黑色素细胞中M I T F 基因的表达[J ].畜牧兽医学报,2020,51(6):1229-1237.[37] 刘文艳.m i c r o R N A -182-5p 和m i c r o R N A -96-5p 对羊驼黑色素细胞色素形成关键基因调控的研究[D ].太谷:山西农业大学,2018.[38] 蔡永强.M i c r o R N A -148对羊驼黑色素细胞色素形成关键因子抑制作用的研究[D ].太谷:山西农业大学,2017.[39] 武良琦,范瑞文,曾庆宝,等.m i R N A -338-3p 通过靶向抑制M C 1R 基因表达抑制羊驼黑色素细胞黑色素的生成[J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2017,33(6):624-629.[40] 张一诺.m i R N A -324-3p 与α-M S H 对羊驼黑色素细胞黑色素生成和增殖调控的研究[D ].太谷:山西农业大学,2019.[41] 薛骥轩,李佳晟,胡帅鹏,等.M i c r o R N A -411a -3p 靶向钙/钙调素依赖蛋白激酶4调控羊驼黑色素细胞中的黑色素生成(英文)[J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2019,35(11):1251-1261.[42] W A N G PC ,Z H A O Y Y ,F A N R W ,e t a l .M i c r o R N A -21a -5pf u n c t i o n s o n t h e r eg u l a t i o no fm e l a n o g e n e s i sb y t a r g e t i n gS o x 5i nm o u s e s k i nm e l a n o c yt e s [J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J o u r n a l o fM o l e c u l a r S c i e n c e s ,2016,17(7):959.[43] Z HA O Y Y ,WA N G P C ,M E N GJZ ,e ta l .M i c r o R N A -27a -3p I n h i b i t sm e l a n o g e n e s i s i n m o u s es k i n m e l a n o c yt e s b y t a r g e t i n g Wn t 3a [J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J o u r n a l o fM o l e c u l a r S c i e n c e s ,2015,16(5):10921-10933.[44] M E R C E RTR ,D I N G E RME ,M A T T I C KJ S .L o n g n o n -c o d i n gR N A s :i n s i g h t s i n t o f u n c t i o n s [J ].N a t u r eR e v i e w s .G e n e t i c s ,2009,10(3):155-159.[45] Z H UZW ,M AYY ,L I Y ,e t a l .T h e c o m pr e h e n s i v e d e t e c t i o n o f m i R N A ,l n c R N A ,a n dc i r c R N A i nr e gu l a t i o n o f m o u s e m e l a n o c y t ea n ds k i nd e v e l o p m e n t [J ].B i o l o gi c a lR e s e a r c h ,2020,53(1):4.[46] J A R A E ,P E ÑA G A R I C A N O F ,A RM S T R O N G E ,e t a l .I d e n t i f i c a t i o no f l o n g n o n c o d i n g R N A s i n v o l v e d i ne ye l i d p i gm e n t a t i o no fH e r e f o r d c a t t l e [J ].F r o n t i e r s i nG e n e t i c s ,2022,13:864567.[47] J I NL ,Z H A OLR ,H USL ,e t a l .T r a n s c r i p t i o n a l d i f f e r e n c e s o f c o d i n g a n d n o n -c o d i n g ge n e sr e l a t e dt ot h ea b s e n c eof m e l a n o c y t e i n s k i n so f B a m a p ig [J ].G e n e s ,2019,11(1):47.[48] J IKY ,Z H A OY W ,W E NRJ ,e t a l .A g e n o m e -w i d e i n t e gr a t e d a n a l y s i s o f l n c R N A -m R N A i nm e l a n o c yt e s f r o m w h i t e a n d b r o w n s k i nh a i rB o e r g o a t s (C a p r a a e g a g r u s h i r c u s )[J ].F r o n t i e r s i nV e t e r i n a r y Sc i e n c e ,2022,9:1009174.[49] WA N G S ,J I N S ,L I U M D ,e ta l .H s a -l e t -7e -5p i n h i b i t s t h e p r o l i f e r a t i o na nd me t a s t a s i so fh e a da n dn e c ks qu a m o u s c e l l c a r c i n o m ac e l l sb y t a r g e t i n g c h e m o k i n er e c e pt o r7[J ].J o u r n a l o fC a n c e r ,2019,10(8):1941.[50] B A N GJ ,Z I P P I N J H.C y c l i ca d e n o s i n e m o n o p h o s ph a t e (c AM P )s i g n a l i n g i n m e l a n o c y t e p i gm e n t a t i o na n d m e l a -n o m a g e n e s i s [J ].P i gm e n tC e l l &M e l a n o m a R e s e a r c h ,2021,34(1):28-43.[51] O H T A H ,Y A B U T A Y ,K U R I M O T O K ,e t a l .C y c l o s po r i n Aa n dF G Fs i g n a l i n g s u p p o r t t h e p r o l i f e r a t i o n /s u r v i v a l o f m o u s e p r i m o r d i a l g e r mc e l l -l i k e c e l l s i nv i t r o [J ].B i o l o g yo fR e pr o d u c t i o n ,2021,104(2):344-360.[52] Z H A N GK M ,W O N GP ,S A L V A G G I O C ,e t a l .S yn c h r o n i z e d t a r g e t i n g o fN o t c ha n dE R B Bs i g n a l i n g s u p pr e s s e sm e l a n o m a t u m o r g r o w t ht h r o u g hi n h i b i t i o no fN o t c h 1a n d E R B B 3[J ].J o u r n a l o f I n v e s t i g a t i v eD e r m a t o l o g y,2016,136(2):464-472.[53] 胡世雄,贾琼,杨婉赟,等.L n c R N A -177922靶向MA P K 15调节B 16-F 10黑色素瘤细胞黑色素生成㊁增殖㊁迁移和自噬(英文)[J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2021,37(5):681-690.[54] R E N H X ,WA N G G F ,C H E N L ,e ta l .G e n o m e -w i d ea n a l y s i s o f l o n g n o n -c o d i n g R N A sa te a r l y s t a geo fs k i n p i g m e n t a t i o n i n g o a t s (C a pr ah i r c u s )[J ].B M C G e n o m -i c s ,2016,17:67.R e s e a r c hP r o g r e s s o nT r a n s c r i p t o m e S e q u e n c i n gT e c h n o l o g yi nC o a t C o l o rG e n e t i c s R e m i l a ㊃A p a e r 1,2,Y EX i a o f a n g 1,L ÜX u e f e n g2,3(1.S c h o o lo fL i f eS c i e n c e s ,X i n j i a n g N o r m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U r u m qi830000,C h i n a ;2.I n s t i t u t eo f A n i m a l H u s b a n d r y Q u a l i t y S t a n d a r d s ,X i n j i a n g A c a d e m y o fA n i m a l S c i e n c e s ,U r u m q i 830000,C h i n a ;3.X i n j i a n g K e yL a b o r a t o r y o fL i v e s t o c kP r o d u c t sQ u a l i t y a n dS a f e t y ,U r u m q i 830000,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F o r h a i r u s e a n i m a l s ,h a i r c o l o r i s o n e o f t h e i m p o r t a n t e c o n o m i c t r a i t s .H a i r c o l o r i sm a i n l y d e t e r m i n e d b yt h ed i s t r i b u t i o n ,p r o p o r t i o na n d p r o d u c t i o nr a t eo f e u m m e l a n i na n db r o w nm e l a n i n p r o d u c e db y m e l a n o c yt e s .T h e p r o c e s s o fm e l a n i n p r o d u c t i o n i s r e g u l a t e db y s o m e t r a n s c r i p t i o n f a c t o r s ,h o r m o n e s a n d s i g n a l i n gp a t h w a ym o l e c u l e s .G i v e n t h e c o m p l e x i t y o f h a i r c o l o r r e g u l a t i o n ,t h em o l e c u l a r n e t w o r k r e v e a l i n g t h e r e gu l a t i o n o f t h e t r a n s c r i p t i o n a n d r e g u l a t i o no fa l l t h e g e n e sr e l a t e d w i t hc o a t c o l o rh a sb e c o m e i n c r e a s i n g l y ex t e n s i v e .T h i s p a p e r s u m m a r i z e dt h er e s e a r c h p r o g r e s so ft r a n s c r i p t o m es e q u e n c i n g t e c h n o l o g y int h e m a i nf u ra n i m a l s ,p r o v i d i n g r e f e r e n c e d a t a f o r f u r t h e r s c r e e n i n g o f h a i r c o l o r r e g u l a t i n gg e n e s ,a n d a l s o p r o v i d i n g sc i e n t i f i c b a s i s f o r t h ed i re c t i o n a l c u l t i v a t i o nof f u r a n i m a l s .K e yw o r d s :t r a n s c r i p t o m e ;c o a t c o l o r ;m i R N A ;l n c R N A 741。

吉林马几种毛色遗传的初步探讨

吉林马几种毛色遗传的初步探讨

1 8
根据表 1的结果, 提出以下几点初步认识 :
黑毛基因为 B ,栗毛基因为 C 。表面上看来都
()驶毛 X骆毛或黑毛、栗毛的仔代中, 是骆毛、黑毛 、 1 栗毛的马, 但每个个体的毛色基 骆、 、 黑 栗三种毛色都出现 ; 因组成 ( 基因型) 是不同的, 将毛色基因型和毛 ()黑毛 X黑毛的仔代中, 2 只出现黑、 栗 色表现型的关系列如表 2。
15 3
8 8
6 1 5. 9

5. 3 9
39
2 8 8.夕
n 栗毛两 种毛色基因 ,因为是隐 性没表现 出 来。骆毛 对黑毛和栗毛而言是显性。 体 出现率较 高, 4 .5 为 81%.
h 分化出 黑毛和 栗毛,骆毛马内 隐含着黑毛
骆毛公、 母马交配,5 6%以 上的仔代是骆毛。
() 骆毛 X黑 毛 2 ( ) 骆毛 X栗毛 3
() 8 黑毛 X栗毛
3 6
1 0
仔代 中出现了猫毛, 两个隐性毛色A i
2 7 7. 8
11
3 5 0. 6
1 5
41 67 .
盾。这是因为骆毛的 出现 ,不是一 种基 因的 作 用, 有些栗毛马含有骆毛基因 , 没有黑毛 但 基 因的补 充作用, 骆毛就现不 出来 , 当有些 含 有J 毛基 因的栗毛 马和黑马的黑毛基因结合 在一起 , 就出现了姗毛。
()黑毛公马 X栗毛母马 。 g
三、毛色遗传的研究方法和结果
( 一) 研究方法 我们调查了 40个组 合、11 7 40匹次父母 仔的毛色遗传资料, 以种公马为主体, 将调查资
根据三类八个组合的毛色之间的联系和矛 盾, 进行比较对照, 寻求带有规律性的变化。 ( 二) 研究结果 1毛色遗传的基本规律: 从研究分析I, . N 黑、栗三种毛色上下世代之间的遗传变化情况

马的毛色基因分析

马的毛色基因分析

马的毛色基因分析作者:顾京晶来源:《畜牧兽医科学》 2018年第14期马的毛色基因分析顾京晶1,2(1.湖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长沙 410128;2.禽畜遗传改良湖南省重点实验室,长沙 410128)摘要:马的毛色品系较多,它们由不同的基因影响形成。

因此,该文介绍主要马的毛色基因,包括基础毛色基因与其他毛色基因。

关键词:马;毛色;基因中图分类号:S821文献标识码:Bdoi:10.3969/j.issn.2096-3637.2018.14.0090引言随着马基因组在2007年完成,学者们可以更加便捷地研究马的遗传变异以及基因功能,科学家们成功定位了一系列马毛色基因的突变,以及对影响马毛色斑点的基因进行了研究。

1基础毛色基因概述马具有3种基础毛色,分别是红色、红棕色和黑色。

这3种毛色受Extension locus基因和Agouti locus 基因的影响。

Extension locus 基因(控制动物黑色素合成的重要基因)决定了黑色的表达,Agouti locus基因(控制毛囊内真黑素和棕黑素的相对数量)决定了黑色在马毛色中的位置。

马的红毛色是隐形表达,因此红毛色具有(e/e)基因型。

红棕毛色在马毛色黑色位置属于显性表达,因此,红棕毛色的基因型为E/AA 或 E/Aa。

黑毛色在马毛色的黑色位置为隐性表达,因此黑毛色的基因型为E/aa。

2其他毛色基因除马的3种基础毛色外,马还有大量其他毛色存在,而这些毛色也受到马养殖户的广泛喜爱和研究者的关注[1]。

如灰色,灰色(STX17)是显性的基因型(G/g, G/G),因此,要配出灰毛色的幼马,马的亲本至少有1匹毛色为灰色。

然而,灰色的马匹出生时通常为暗色,随着年龄的增长,毛色逐渐向白色转变。

这种情况使灰色和杂色马毛色容易区分,杂色通常也属于黑白相间的毛色,但和灰色不同的是其中的深色不会随着幼马的年龄增长而转变为白色。

Tobiano是另一种特殊的毛色,其特征是白色的腿、深色的头部以及从背线开始蔓延的白斑,而这是由于在KIT基因上的染色体翻转造成的[2]。

马毛色基因概述

马毛色基因概述
结语
通过对毛色基因的研究还可以指导马场主进行育种。通 过对配种公马,母马的基因型检测,可以指导马主在避免一些 常见遗传疾病的同时,配出期望颜色的马驹。尽管通过科技手 段,已经某种程度上可以做到按照马主的期望来进行育种,但 是作为一名学者,笔者依然呼吁应该把马的健康放在第一优先 考量的位置,为不是仅仅一味的进行商业上的考量。
马品种登记的需要
马的毛色基因备受关注的第二个理由是因为某些马品种 登记的需要。比如国花马协会,弗里斯兰协会,洛杉矶马协 会,帕洛米诺马协会等等。参与这些协会的马匹注册和认定时 通常需要考虑马匹的毛色或一定比例的某些特定颜色的标识。
WS)[1]。在夸特马,纯血马,美国花马以及田纳西走马中,马主 通过各种传统以及现代手段(DNA检测)选育身上有白色斑点 的马匹。在颈部以及身体上白色斑点的突变往往与白色致死 综合症的突变位点有部分重合。具有 OLWS突变位点的马驹 通常缺乏通过正常途经将食物通过肠道正常排泄的能力,而这 一能力的缺乏将导致马驹出生后几天内死亡。通过基因检测 待配种的公马和母马基因型可以避免产生具有 OLWS的后代, 以降低幼驹产生 OLWS死亡的风险。除了 OLWS这类致命的 遗传疾病与马毛色基因密切相关以外,还有一些遗传性疾病也 与马的毛色基因有关。比如 leopardcomplex突变,具有两个拷 贝的 leopardcomplex突变的幼驹通常会患有夜盲症 。 [2] 一些 马主甚至意识不到他的幼驹有夜盲症,在夜晚很难或者看不到 东西。缺乏这样的认知会给马主在后续的饲养和马匹管理上 带来麻烦。随着马基因组的测序成功,越来越多影响马毛色的 功能基因被研究者们发掘。而通过科学家们的研究结果,许多 包含马常见遗传疾病的风险位点已经被研发成马的基因检测 产品。如 AnimalGeneticsInc.公司可为有需要的马主提供遗 传疾病检测的服务,从源头减少遗传疾病的产生。

马毛色遗传机理研究进展

马毛色遗传机理研究进展

Hereditas (Beijing) 2018年5月, 40(5): 357―368 收稿日期: 2017-11-09; 修回日期: 2018-04-25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31472070,31360538),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编号:2017YFE0108700),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编号:2017ZD06),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项目(编号:201603002,201603008)和内蒙古自治区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编号:B20171012911)资助[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os. 31472070, 31360538), the National Ke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rogram of China (No. 2017YFE0108700), the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Major Project of Inner Mongolia (No. 2017ZD06), Inner Mongoli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partment Construction Project (Nos. 201603002, 201603008), Graduate Scientific Research Innovation Pro-ject of Inner Mongolia (No. B20171012911)]作者简介: 赵若阳,在读博士生,专业方向: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

E-mail: zhaoruoyang@ 通讯作者:芒来,双博士,教授,研究方向:马属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

E-mail: dmanglai@白东义,博士,讲师,研究方向:马属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

马里努阿犬毛色及毛型遗传规律

马里努阿犬毛色及毛型遗传规律

引言比利时马里努阿犬作为当今公安战线广泛运用的警犬,其品系的研究将有助于该品种的发展,更好地服务于公安工作,有力地促进马里努阿犬繁育技术的突破,拓宽马里努阿犬繁育的思路,强化马里努阿犬繁育专业水平。

比利时牧羊犬共有四个品系,马里努阿犬(malinois)是其中褐色短毛的一个品系。

自2000年由公安部引入我基地进行繁育推广后,目前在我国公安武警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

据马里努阿犬品种培育的历史告知,其在早期育种过程中,曾有过与其它三个比利时牧羊犬品种相互杂交的育种历史,通过这些长毛和杂交育种犬的后代来看,偶然会发现长毛或非褐色的后代,这是不符合马里努阿犬品种特征的,但是目前我国对于马里努阿犬毛色、毛型开展较晚,本课题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对该问题进行综合性研究并得出马里努阿犬毛色、毛型遗传的相关规律,用于指导以后马里努阿犬的选种选配的工作并利于对马里努阿犬开展深入的研究。

该项目的研究就在于探索建立马里努阿犬毛色、毛型遗传规律体系,从而更科学更严谨地进行育种值评估,进而促进马里努阿犬育种工作的高效发展。

该研究完成后将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对我国的马里努阿犬育种乃至家畜育种技术的发展将起到长效的推动作用,更好地提升我国马里努阿犬的实用价值。

1.马里努阿犬形态概况1.1 体形外貌马里努阿犬外形匀称、流畅、呈方形,其头和颈部姿态非常优雅;它敏捷、肌肉强健、灵敏且富有活力;四肢站立时呈方形,从侧面看,背线、前肢、后肢近似正方形,给人的印象是结实而不笨重。

公犬通常要比母犬稍微高大。

马里努阿犬是比利时牧羊犬的一个品种,它与特佛伦犬和比利时牧羊犬相似。

马里努阿犬是一个自然品种犬,中等大小、比例协调、富有力量、姿态高雅。

与所有的犬相比它也有返祖现象,而且比较严重。

典型的马里努阿犬经常被人们描述在两个极端之间。

在比利时牧羊犬的发展计划中,R.Pollet博士这样描述“强壮和优雅是方向,但不能忽视协调,而且要以一种非常和谐的方法使其都能兼顾。

哺乳动物毛色形成过程及黑色素细胞标志物研究进展

哺乳动物毛色形成过程及黑色素细胞标志物研究进展

哺乳动物毛色形成过程及黑色素细胞标志物研究进展
刘小禹;王国文;舒适;彭巍;付长其;徐尚荣;黄荣;张君
【期刊名称】《饲料研究》
【年(卷),期】2024(47)8
【摘要】哺乳动物的毛色主要由黑色素细胞合成的黑色素决定。

细胞着色过程包括黑色素细胞的发育、黑色素的合成与代谢及调节黑色素合成的信号通路等。

黑色素细胞可被区分为多种类型,且这些类型可用多种黑色素细胞标志物来鉴定。

毛色可以判断动物的身体状况和营养状况,并且毛色不同可能会对动物生产产生一定影响。

文章综述了哺乳动物毛色形成的结构基础及其发育周期,描述了从神经嵴到驻留在几种组织中的成熟黑色素细胞的细胞色素化过程,总结了黑色素细胞的类型及各个类型黑色素细胞的标志物,讨论了动物毛色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为解析哺乳动物毛色形成遗传机制提供帮助及为毛色影响的动物生产提供有效建议。

【总页数】5页(P165-169)
【作者】刘小禹;王国文;舒适;彭巍;付长其;徐尚荣;黄荣;张君
【作者单位】青海大学畜牧兽医科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13
【相关文献】
1.哺乳动物毛色形成机制与影响因素
2.哺乳动物毛色形成研究进展
3.哺乳动物毛色调控机制及其适应性进化研究进展
4.哺乳动物青毛色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5.SCF基因参与哺乳动物肤色和毛色表型形成的研究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动物皮毛色泽形成机制研究进展

动物皮毛色泽形成机制研究进展

在角化 细胞 的刺激 下分 化为成 熟黑 素细胞 。位 于皮
肤表皮 层 和真皮 层 的黑 素细胞 含有 特异 细胞器— —
黑素体 , 内含大量 的酶 和结构 蛋 白 , 以酪氨 酸或苯 丙
中原肠胚 形成 期 的神 经 嵴 的成 黑 素 细胞 分 化 生成 ,
迁 移 到皮肤 和毛囊 ¨ J 。通过 对 鸟 类 、 老 鼠和斑 马 鱼

2 0・
贵州 畜牧兽 医
2 0 1 3年
第3 7卷
第 5期
动物皮毛色泽形成机制研究进展
杨 民红 , 李 兰会
( 1 . 河 北 省 新 乐 市 农 牧 局 防 疫监 督 站 , 河北 新乐 0 5 0 7 0 0 ; 2 . 河 北 农 业 大 学 动 物科 技 学 院 , 河北 保 定 0 7 1 0 0 1 )
成 。成黑素细胞沿 背外侧迁 移 , 哺乳动 物的成黑 素细 胞增生迁移分布在整个表皮层 , 而鱼停 留在真皮层 J 。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0 5— 0 6 基 金项 目 :河 北 省 自然科 学 基 金 委 资 助项 目( C 2 0 1 0 0 0 0 7 7 5 )
摘要 : 动物皮毛色泽形成过程 中成黑素细胞的发育分化形成黑素细胞 , 其中 K i t 、 Mi f和 B—c a t e n i n等 多种基因发挥关键 作用 , 黑素细胞 的黑 素体合成真黑素和伪黑素的生物化学 过程及 a g o u t i 和 MS H 的激 素调控作用 和黑素体 的转 运过程 。这 3 个环 节是 复杂 的细胞发育分化 、 黑 色素合成和细胞器 的转运过程 , 其 中任何环节的变化都会 引起动物皮毛色泽的改变 。
区域 ) , 在 毛 发循 环 的 黑 素形 成 中发 挥 作 用 。在 无 毛发 的皮肤 区域 , 成黑素 细胞位 于表 皮 的基 底膜层 ,

哺乳动物毛色形成机制与影响因素

哺乳动物毛色形成机制与影响因素

哺乳动物毛色形成机制与影响因素吴宇婷【摘要】哺乳动物拥有丰富多彩的毛色,对于多种多样的动物毛色,影响其形成的可能原因较多,遗传物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不可忽视.本文针对调控黑色素细胞形成及褐黑色素、真黑色素合成的相关基因,分析了哺乳动物毛色形成的可能机制,并对研究不同毛色动物的同种动物遗传差异的方法进行了讨论.【期刊名称】《四川动物》【年(卷),期】2011(030)006【总页数】5页(P1003-1007)【关键词】毛色;形成机制;褐黑色素;真黑色素【作者】吴宇婷【作者单位】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成都61006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59.8;Q954哺乳动物斑斓的毛色组成了这个世界神奇而又丰富的色彩。

不同的毛色已成为一些动物亚种(或品种)区分的标志之一。

例如,猪的毛色可以大致分为纯黑、纯白、红棕、污白、野生型、花猪等多种毛色类型(方美英等,2002)。

牛、鼠、马等也有多种多样的突变毛色及固定毛色。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丰富多彩的毛色,又是什么决定着黑色与红棕色的转变呢?本文对多种哺乳动物毛色形成机制加以综述,就黑色素和真黑色素的合成以及调控黑色素细胞形成相关的基因、环境因素等对动物毛色形成原因进行初步分析,以期对哺乳动物毛色成因进行探讨。

哺乳动物毛色是由体内色素决定的。

虽然哺乳动物体内的色素有很多种,但现有研究表明:决定哺乳动物毛色的物质基础主要是酪氨酸源性色素,即黑色素及其衍生物;同时,这些色素的空间分布和时空表达也影响到了哺乳动物毛色的深浅和花纹组成(里德等,1989;张俊珍等,2006;王乐等,2009a;苗永旺等,2009)。

黑色素细胞主要位于表皮和毛囊中(Thierry et al.,2005)。

黑色素包括真黑色素(eumelanin)和褐黑色素(pheomelanin)。

褐黑色素为溶于碱的圆形红色颗粒,能使皮肤或毛发表现为黄色和红色;真黑色素比褐色素难溶,能使皮肤或毛发表现为褐色和黑色(庞有志,2008)。

哺乳动物毛色形成研究进展

哺乳动物毛色形成研究进展
; 2 "F " 3 . # . % ", % 3 4 1 2 4 ? , # 1 & %1 $ " = / & / " 2 2& * 1 $ "G 1 8 3 ?? 8 % "@ 8 % # 1 . & % ( )4
% ! ! ! I=PQ E & _ . / D [ jD . bjC . / & . , +! J
### 收稿日期 " ! " " # & " # & " ’ 张俊珍 " ! 男! 山西偏关人 ! 硕士 ! 主要从事羊驼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 ### 作者简介 " % ; $ ! T#
***************************************************
& 陈圣先7 中 西 药 复 合( 新型免疫增强剂) 对鸡新城疫疫 % :’ #朱#沙! 苗 免 疫 增 强 实 验 研 究及 机 理 探 讨 & ’ 中 兽医 医 药 杂 志 ! C 7 ! " " %! " $ 8# < & # 7 & 李#存7 中药 对新城 疫灭活 苗免疫 效果影 响的观 察 % ;’ #石玉祥! & ’ 中国兽医杂志国兽医杂志! " # $ C 7 ! " " "! ! # % " 8 $ & 8 :7 & 王#刚! 廖丽春! 等7 中药对鸡传染性腔上囊病和鸡新 ! "’ #吕殿红! 城 疫 疫 苗 的 免 疫 增 强作 用 效 果 试 验 & ’ 中国 兽 医 科 技 ! C 7 ! " " "! $ 8 "" <# ! 87 & 关志 奎! 王 #蕾! 等7 枸 杞多 糖对衰 老小 鼠[ ! %’ #陈智松! D & !! [ D & ’ 中 国免 疫 学 杂 志 ! $ ! Y的效应& C 7 ! " " %! % $" ## 8 % ! & 8 % 87 & 胡庭俊! 瞿自明7 中药复方禽 瘟王对机体 免疫功能 的 ! !’ #郑继方! 影响& ’ 中国兽医科技! # $ C 7 % ; ; :! ! :" 8 # & :7 & ’ 高薇薇! 李#展! 等7 黄 草 素 对 小 鼠 和 鸡 免 疫 细 胞功 能 ! 8 # 曹# 丽 ! 的影 响 & ’ 中 兽 医 医药 杂 志 ! " $ C 7 ! " " !! %# 8 & <7 & ’ 赵荣材! 孟宪松7 中草 药诱生干 扰素的研 究进展& ’ ! < # 李剑 勇 ! C 7 中兽 医 医 药 杂 志 ! " $ % ; ; ;! 8# % # & % :7 & ’ 杨汉祥! 瞿#融! 等7 当 归 补 血 汤 及 其 组 成 药 物 对红 细 ! ’ # 马世 平 ! 胞免 疫 功 能 的 影 响 & ’ 中成药! $ C 7 % ; ; "! % !" :# ! 87 & ’ 刘小平! 徐#瑛7 天花粉 对小鼠艾 氏腹水癌 的疗效和 ! # # 郭# 峰 ! 对红 细 胞 免 疫 功 能 的 影 响 & 中 西医结合 杂志! $ C’ 7 % ; : ;! ;" $# < % : 7 & ’ 黄盛东7 天 花 粉 剂 对 肿 瘤 患 者 红 细 胞 免 疫 促 进 作用 的 ! $ # 郭# 峰 ! 体外实验研究& ’ 中国 免 疫 学 杂 志 ! $ C 7 % ; ; %! $" 9# : 87

动物毛色候选基因DCT的研究进展

动物毛色候选基因DCT的研究进展
动物毛色之所以种类繁多,颜色各异,主要是由黑色素的种类和分布存在差异而引起的[1]。黑色 素由存在于皮肤中的黑素细胞产生。在哺乳动物中,黑色素的含量和分布决定了毛发、皮肤和眼睛颜 色,并且能够抵御紫外线辐射和保护内部组织,防止过热,保护 DNA不受损伤[2]。动物毛色的形成由遗 传途径控制,动物毛色受基因影响的 机 制 比 较 复 杂,参 与 毛 色 调 控 的 候 选 基 因 主 要 有 MC1R,TYR, TYRP1,TYRP2,PMEL,MITF,Agouti,KIT和 CBD103等基因[3],这些基因可以通过调节对应酶的活性高 低来控制体内的生理生化反应,与信号通路一起影响黑色素的生成,对动物的被毛和皮肤颜色等性状的 形成起决定性作用[4]。基因与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环境因子共同决定色素的累积,从而形成不同的 毛色[5,6]。在黑素细胞中,DCT(多巴色素异构酶,Dopachrometautomerase)作为酪氨酸酶相关蛋白家族 的重要成员,对黑色素生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因此,DCT基因可作为毛色候选基因来研究,以期为进 一步探讨动物毛色形成机理提供依据。
DCT基因的启动子含有一个“Mbox”的结构,Mbox的核心结构为“CATGTG”,该元件能被 MITF 识别,从而激活相应的基因表达[13]。对不同物种 DCT基因氨基酸序列进行预测分析,发现 DCT蛋白有 信号肽的存在,大部分物种均具有一个跨膜结构域,该蛋白在不同物种中均为疏水蛋白,各个物种的 DCT蛋白二级结构的主要结构元件是无规卷曲和 α螺旋,其次为延伸链 。 [14]
2 DCT基因的生物学作用
黑色素细胞中的 DCT具有多巴色素异构酶活性,可加快多巴色素转变为 5,6二羟基吲哚羧酸 (DHICA)的速度,从而促进黑色素生成[15],5,6二羟基吲哚羧酸与 5,6二羟基吲哚的比例受 DCT基

伊犁马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

伊犁马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

伊 犁马是我国著名的培育品种之一 ,其名 因 主 产 于 新 疆 维 吾 尔 自治 区 的伊 犁 哈 萨 克 自治 州 而 得名 。它是我 国独特 的马遗传资源 ,是伊犁各族
人 民经 过 几 十年 漫 长 岁 月 的辛 勤 劳 动 、精 心 培 育
的结 晶。
其 间 ,昭苏种 马场 1 9 5 8 年制定第 1 个伊 犁马 五年 ( 1 9 5 8 1 9 6 2 年) 育种计划 ,1 9 6 3 年制定 了第 2 个 八 年 (1 9 6 3 ~ 1 9 7 0 年 )马匹 育种 计 划 ,1 9 9 1 年 制定 了 “ 伊犁骑乘 马”第3 个育种计划 ,培育出杂 交一代 “ 伊犁骑乘 马” ,为进一步加快 “ 伊犁轻 型 乘 马 ” 新 品 种 的 改 良 、选 育 工 作 ,发 展 “ 运 动
( 1 9 9 9 ~ 2 0 0 6 年 ),确立 了 《 引进 纯血马提高伊 犁 马 品质 》项 目。 昭苏 种 马场 共 引进 6 匹英 纯血 种
公 马 、4 匹英 纯血 母 马 、1 匹德 国温血 种公 马 、1 匹 阿 拉 伯 纯 种 公 马 ,实施 人 工授 精 杂 交 改 良和 良种
型用 马 ” ,1 9 9 8 年 又制 定 了第 4 个 伊 犁 马育 种计 划
伊 犁 马 是 在 放 牧 条 件 下 育 成 的 乘 挽 兼 用 型 培
育 品种 。它 既保持 了哈萨克马耐寒 、耐粗饲料 、 抗 病 力 强 、善 走 山路 、适 应 群 牧 条 件 的优 点 ,又 吸 收 了培 育 过 程 中 引进 的 国外 良种 马 的体 形 结 构 和性能 ,适应性强 、种用价值高 。随着社会经济 发展 的需要 ,正在通过 引进乘用 马品种进行杂交 改 良,向乘用马方向选育。

蒙古白马褪色表型形成机理的分子遗传学研究

蒙古白马褪色表型形成机理的分子遗传学研究

蒙古白马褪色表型形成机理的分子遗传学研究分类号S821.2学校代码10129U D C 6 3 6 学号09301001蒙古白马褪色表型形成机理的分子遗传学研究The Molecular Genetical Investigation on Formation Mechanismof Depigmengtation Phenotype in Mongolian White Horses 申请人: 白东义学科门类: 农学学科专业: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研究方向 :动物分子数量遗传学与马的育种指导教师: 芒来教授论文提交日期 : 二? 一二年四月本研究由以下项目资助农业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编号:201003075)内蒙古科技厅重大科技支撑项目(项目编号:20091404)内蒙古农业大学创新团队支持计划(项目编号:NDTD2010-12)摘要马毛色基因研究是毛色遗传学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被毛颜色不仅是品种和个体鉴别的重要依据,也可以作为诊断某些疾病的途径,而且也是制定育种方案时必须考虑的重要性状之一。

马毛色研究不仅具有实际应用意义,更具有特殊的和文化价值。

因此,马毛色研究成为马遗传学研究领域的重要内容,尤其是马褪色被毛表型的研究已成为当今国际马毛色遗传学研究领域的重要内容,试图揭示导致马被毛褪色的真正机理。

蒙古马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马品种之一,不仅有骝、栗、黑等基础毛色,而且还有斑点、灰褐及褪色表型等稀有毛色。

其毛色种类的多样,是研究马毛色遗传的最佳模型。

具有被毛颜色完全褪色表型的马群非常少见,只是偶尔在有些马种中出现,但在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西乌珠穆沁旗生存着较大数量的被毛褪色表型个体,被称为蒙古白马,将其又可分为两种类型,即具有显性白毛色特征的个体和灰毛色个体。

随着马全基因组序列的公布,控制马不同性状和表型的基因逐渐被揭晓。

据有关资料显示,马的褪色毛表型被几个基因所控制,然而存在着较大的种间差异。

绵羊、犬、马、兔的毛色遗传

绵羊、犬、马、兔的毛色遗传

4座位D,基因d具有稀释毛色作用,使黑色变为青色而D则无此作用。 5座位E,该座位有4个复等位基因,E表现为黑色,E(m)为铁灰色,E(br)
为虎斑缟纹,e具有抑制黑色素作用。它们基因的显隐性关系为E > E(m) > E (br) > e.
6座位S,该座位有4个复等位基因,S为有色毛;S(i)出现爱尔兰或小白斑,
① 被毛,主要红色的有:枣骝、红栗(赤马)、红兔褐、红斑马、红青马等, 当母马被毛含有红毛时.其后代出红色被毛的机率就高.而且虽母马毛色 名称有别.但后代差异不大.也说明被毛遗传率要大于长毛。 ② 对于黑枣骝、黑克粟、绣黑马、深铁青马.被毛中部含有黑毛者.虽毛 色叫法上有区别.但其后代毛色上却互为衍生,没有明显的区别,进而说 明毛色遗传仍被毛为主。 所以在马匹育种固定毛色时.应以被毛颜色为基础.不应以人们毛分类 的叫法为依据。
的栗色。
(5)P座位,白斑基因P作用于背部出现白蹄, 显性基因则无此作用。 设特兰矮马
(7)其他座位,如si 、T、Bio、O等。
兔的毛色遗传
兔的毛色遗传与家兔育种,兔的毛色是一种重要的遗传标记,长期以来
人们对兔毛色遗传的研究非常重视,通过多种杂交试验,揭示了决定家兔毛色遗传 的一些基因座位及其遗传规律,并在家兔的育种和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
S(p)为不规则白斑;S(w)使白斑面积扩大至全身,它们基因的显性等级为S> S(i)> S(p)> S(w)。
7座位R,该座位等位基因的关系为不完全显性,基因型Rr为沙毛,显性或隐
性纯合时(RR 、rr)表现为其他毛色。
8座位M,显性基因M可使犬的白色被毛上出现斑纹,而隐性基因m无此作用。 9座位G,显性基因G存在时,可是出生的黑毛变为灰毛,而隐性基因g无此作

猪毛色遗传机制的研究进展

猪毛色遗传机制的研究进展

猪毛色遗传机制的研究进展张 建1,2,陈 伟1,王 慧1,曾勇庆*,1(1. 山东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山东 泰安 271018;2. 西藏林芝工布江达县农牧局,西藏 林芝 860200)近年来的一些研究发现,家畜的毛色与生长速度、瘦肉率及抗病力等重要经济性状有关[1]。

猪的毛色是重要品种特征之一,在养猪生产中具有多种作用,例如,毛色可以作为一种遗传标记,应用于评判品种的纯度、遗传稳定性、亲缘关系及在配套系培育中确定亲本的杂交组合类型[2]。

随着猪的杂种优势的广泛应用,为使商品猪具有理想的毛色,选择亲本品种的毛色也成为一个需要认真考虑的性状。

因而,揭示猪毛色的遗传机制及其影响毛色的相关基因的遗传规律,对于猪的育种具有重要意义[3]。

为了尽快提高猪的生产性能,许多国家都由过去封闭式的纯种选育改为采取开放式育种,导入某些优良基因,搞配套系生产,以最大限度地集中优良性状,但是,对毛色性状则未作严格的标准规定。

我国新引进的部分种猪,在纯繁中会出现少量毛色分离现象;其杂交后代,尤其与毛色不同的品种或品系的杂交后代会出现毛色分离,应属正常现象。

但是,作为育种场,在保持种猪高性能的同时,也应注意选择毛色一致性强的种猪,淘汰毛色分离严重的个体,提高品种的整齐度。

哺乳动物毛色的形成和遗传机制较复杂[4-8],是由一系列与黑色素细胞的种类与形成有关的生理、生化反应的最终结果。

猪的毛色虽然属于质量性状,由少数几对基因决定,但是,由于基因之间有上位效应等遗传互作效应,还有一些调控毛色的基因的最终作用尚未完全搞清楚,因而,猪的毛色的遗传十分复杂。

研究猪的毛色遗传的方法一般是采用杂交、自交和测交等方法,对后代群体(分离群体)进行毛色表型类型分组,并对各组个体数比例进行统计分析和遗传分析[10-12]。

1 猪的毛色类型及其形成机制1.1 猪的毛色类型猪的毛色有多种类型,可分为以下几种:野生型:特征是背部黑毛末梢有黄色横纹,且不同部位的颜色深度不同,野猪出生时有纵向条纹,以后会逐渐消失,如须野猪(bearded pig sus barbatus)、卷毛野猪(cebirfons)等。

农业经济动物稀释毛色表型形成研究进展

农业经济动物稀释毛色表型形成研究进展

农业经济动物稀释毛色表型形成研究进展许继国;崔芳芳;张国生;许桥【期刊名称】《广东农业科学》【年(卷),期】2024(51)2【摘要】毛色是家畜驯化过程中最早被选择的性状之一,对该性状的偏好性选择导致家畜毛色丰富多样。

家畜的毛色表型是由黑素细胞中真黑色素(产生黑色/棕色)和褐黑色素(产生黄色/红色)的相对含量决定,当真黑色素或褐黑色素的合成被稀释,或者两种色素的合成均被稀释时,就会形成不同的稀释毛色表型。

为深入理解家畜毛色变异的遗传机制,许多学者已经进行了大量的毛色遗传学研究,以确定家畜的毛色相关基因和因果突变。

目前,已鉴定出超过300个基因座和150个与毛色相关的基因。

稀释毛色表型作为动物毛色遗传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其遗传学研究已取得了一定进展。

已发现多个因果基因可以引起哺乳动物的毛色稀释和禽类的羽色稀释,这些基因通过影响潜在的色素形成途径来影响黑素细胞的发育和分化、黑色素的合成以及黑素小体的运输。

相似的毛色稀释表型通常在不同物种间被发现,可能由保守的或不同的毛色稀释基因引起。

在同一物种中,可能有多个基因导致相同或相似的稀释毛色表型。

该文对农业经济动物(主要是猪、马、牛、羊、鸡)稀释毛色(羽色)表型的类型及其形成的因果基因和突变,以及遗传机理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动物稀释毛色(羽色)遗传机制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总页数】15页(P1-15)【作者】许继国;崔芳芳;张国生;许桥【作者单位】家禽遗传改良江西省重点实验室;南昌师范学院生物技术研究院;江西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3;Q38【相关文献】1.家养动物的毛色形成与遗传进化机制2.动物毛色形成的原因和机制3.哺乳动物毛色形成机制与影响因素4.哺乳动物毛色形成研究进展5.动物皮毛色泽形成机制研究进展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理白族甲马”国内研究综述

“大理白族甲马”国内研究综述

“大理白族甲马”国内研究综述大理白族甲马是中国特有的马种,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境内的大理市、剑川县、云龙县等地。

本文将对大理白族甲马的国内研究进行综述。

一、产地与分布大理白族甲马主要分布在大理白族自治州境内,其中大理市是其最主要的产地。

大理地区地理环境独特,拥有良好的草原资源和适宜的气候条件,非常适合大理白族甲马的生存和繁殖。

二、遗传特征大理白族甲马体型中等,体高约为130-140厘米。

毛色以白色为主,个别则有黑、灰、咖啡等颜色。

头部小而圆,眼睛大而明亮,具有敏锐的视力。

大理白族甲马性格温顺,耐力强,对高寒与恶劣环境适应能力较强。

三、饲养与管理大理白族甲马是典型的草食性动物,以野草为主要食物来源。

在饲养与管理方面,大理白族甲马对草料的品质要求较高,需要提供充足的优质草料。

还需要合理管理饲养场地,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

四、研究进展1. 遗传多样性研究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大理白族甲马的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

研究结果显示,大理白族甲马的群体遗传多样性较高,具有一定的遗传变异性。

2. 遗传演化与起源通过建立遗传演化模型,研究大理白族甲马的起源与演化过程。

研究结果表明,大理白族甲马与其他马种存在一定的亲缘关系,可能是由于长期的人工选择与自然选择作用造成的。

3. 驯化与利用对大理白族甲马的驯化与利用进行研究。

研究结果显示,大理白族甲马在农耕、牧业和运输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文化意义。

4. 保护与管理对大理白族甲马的保护与管理进行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合理的保护措施与管理策略能够有效维护大理白族甲马的种群稳定与生存环境。

五、展望与建议尽管在大理白族甲马的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

建议加强对大理白族甲马的遗传多样性、遗传演化、驯化与利用以及保护与管理等方面的研究,为该马种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还需要加强相关部门之间的合作与协调,共同推动大理白族甲马的保护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