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2010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必备精品:必修二单元2(诗经、楚辞、汉魏六朝诗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届新课标语文一轮复习(必修二单元2)
本套必修教材共编排有三个古代诗歌单元,分别是唐前诗歌、唐诗、宋词。

《氓》是一首叙事诗。

故事情节、人物形象都不难把握,难点在于对三四两节的比兴
句所体现出的高度艺术技巧的认识和体会。

这个比兴句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是由叙述婚
前的恋爱生活自然过渡到婚后生活。

对于这一点,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展开海阔天空的联
想、想象,举出一些用了类似手法的文学作品(或艺术作品)来,如电影《魂断蓝桥》里,
男主人公罗伊被误传阵亡,女主人公玛拉堕入生活最底层,至此故事发展告一段落;下一
个故事段落是几年后,罗伊归来,和玛拉意外地在火车站重逢。

两个故事段落之间,影片
即用了几个自然风景画面加以间隔。

同时,这个比兴句取譬自然而有余味,用桑叶的润泽
和枯萎比女子容颜的丰美和衰老,和女子劳动女性的身份非常贴切。

《采薇》这首诗表现了戍边士卒的生活和感情。

士卒们长期戍守边防,总也不能按照
原定的期限回家,不满的情绪自然会产生,不过他们也知道,使他们无法过上正常家庭生
活的原因是外敌入侵,因此,他们还是以饱满而自豪的情绪参加战斗。

最后,当他们真正
踏上归途时,内心里真是悲喜交集,难以言表。

这首诗“怨而不怒“、悲而能壮的风格和情调,我们在后世(尤其是唐朝)边塞诗中也能体味到,如“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
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等等。

教师在引导学生体会士卒复杂的内心情感时,要掌
握好“度”,不要过于偏向某一点,以免“失真”。

诗的前三章采用了“重章叠句”的手法,可再结合以前学过的《诗经》里的诗歌,对
这种手法略加分析、探讨。

《离骚》是一首伟大的爱国抒情长诗。

课文里所节选的部分,是诗人屈原抒发感情和
表白心志最直接、最强烈的部分,也是他正直人格和不屈品质表现得最为充分、突出的部
分。

读起来,非常具有感染力。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叙事诗。

一般认为它是一首乐府民歌性质的诗
歌,产生于东汉末年。

这首诗在思想和艺术上取得的成就很高,给人以美的享受。

1.动人的人物形象。

女主人公刘兰芝聪明、勤劳,忠于爱情,不为荣华所动,同时,
她身上还有很可贵的一点,就是不卑不亢,头脑清醒,行动坚决。

2.故事的意义。

一对彼此深爱着年青夫妇,在封建家长的阻挠和高压下,被生生拆开,
并最终为了捍卫爱情而双双付出生命。

这个故事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中国古代的四大民间爱
情神话和传说。

牛郎和织女、七仙女与董永、白蛇和许仙、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些故事中
的男女主人公情投意合,满心指望能在一起过着幸福的生活,可是外在的强大的破坏力不
会轻易放过他们,这些破坏力眼里有所谓的“法”“理”,却看不到“情”。

《孔雀东南飞》中的焦母更不可理喻,因为看不惯儿媳妇就处心积虑地要把她赶走,儿媳妇长时间的委曲
求全、儿子的恳求都丝毫不能打动她。

在她身上,封建家长的违反人性的一面暴露无遗。

3.民歌风味。

除了诗歌开头的起兴句“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外,这首诗的民歌风味突出体现在铺排手法的大量运用上。

《诗三首》
《诗三首》里选的是《涉江采芙蓉》《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

《涉江采芙蓉》一诗,一般认为是写游子思念远在家乡的爱人的。

折花赠给远方的亲朋,这种习俗,在古代
诗歌里多有体现。

这首诗里“芙蓉”“兰泽”等字眼,让人顿感抒情主人公形象的雅洁以及
所表达的感情的纯洁、美好。

关于这首诗,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是:“涉江采芙蓉”是不
是实有的行为?联系《古诗十九首》里另外一首诗,我们会认识得更清楚: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两首诗内容相近,只是《庭中有奇树》的抒情主人公是女性。

诗里“路远莫致之”一句,表明前面“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只是无着落的痴想而已。

这让人觉得,采摘花
草送给远方的爱人含有思念、珍爱爱人的意思,这个举动不必实有,借以表达对爱人强烈
的思念之情是目的所在。

《归园田居》创作于诗人辞去彭泽县令,从此隐居躬耕之时。

陶渊明二十九岁出仕,
至四十一岁再一次解职归隐,这十三年中他或仕或隐,而做官的时间都不长,这一次他的
决心很坚定:再不会出去做官了。

《归园田居》共五首,课文里选的是第一首,带有总括的
性质。

从这首诗来看,作者此时解决了长期困扰着他的是做官还是退隐的思想矛盾,他对
官场生活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厌恶感,对理想的乡村生活怀有莫大的热情,诗歌前后部分形
成鲜明的对比。

作者对官场的厌恶情绪在诗中用直接包含感情倾向的语言来表达,如“俗韵”“尘网”“羁鸟”等,而在对农村生活场景的描绘中,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喜爱之情。

1.文学常识
①《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周代诗歌305篇。

原称“诗”或“诗三百”,汉代儒生始称《诗经》。

现存的《诗经》是汉朝毛亨所传下来的,所以又叫“毛诗”。

据说《诗经》中的诗,当时都是能演唱的歌词。

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可分成风、雅、
颂类。

“风”包括周南、召南、邶风、庸阝风、卫风、王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
桧风、曹风、豳风组成,称为十五国风,大部分是黄河流域的民歌,小部分是贵族加工的
作品,共160篇。

“雅”包括小雅和大雅,共105篇。

“雅”基本上是贵族的作品,只有小雅的一部分来自民间。

“颂”包括周颂、鲁颂和商颂,
共40篇。

颂是宫廷用于祭祀的歌词。

一般来说,来自民间的歌谣,生动活泼,而宫廷贵族
的诗作,相形见拙,诗味不多。

《诗经》是中国韵文的源头,是中国诗史的光辉起点。

它形式多样:史诗、讽刺诗、叙
事诗、恋歌、战歌、颂歌、节令歌以及劳动歌谣样样都有。

它内容丰富,对周代社会生活
的各个方面,如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
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各个方面都有所反映。

可以说,《诗经》是周代社会的一面镜子。

而《诗经》的语言是研究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汉语概貌的最重要的资料。

②屈原(约前304-前278年)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名平,字原.楚武
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丹阳(今湖北秭归)人.
屈原是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开创了诗歌从集体歌唱转变为个人独立创作
的新纪元,是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奠基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另有波兰的哥白尼、
英国的莎士比亚、意大利的但丁)之一.
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这个时期正
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
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
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
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
怀王十五年(前304),张仪由秦至楚,以重金收买靳尚,子兰,郑袖等人充当内奸,同时以"献
商于之地六百里"诱骗怀王,致使齐楚断交.怀王受骗后恼羞成怒,两度向秦出兵,均遭惨败.于
是屈原奉命出使齐国重修齐楚旧好.此间张仪又一次由秦至楚,进行瓦解齐楚联盟的活动,使
齐楚联盟未能成功.怀王二十四年,秦楚黄棘之盟,楚国彻底投入了秦的怀抱.屈原亦被逐出郢
都,到了汉北.
怀王三十年,屈原回到郢都.同年,秦约怀王武关相会,怀王遂被秦扣留,最终客死秦国,顷襄
王即位后继续实施投降政策,屈原再次被逐出郢都,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顷襄
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沈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
治理想.
屈原的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11篇),《九章》(9篇),《招魂》,凡23篇.此外,《卜居》,《渔父》等篇是否为屈原所作,学术界尚有争议.其中,《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天问》是古今罕见的奇特诗篇,它以问语一连向苍天提出了172个问题,涉及了天文,地理,文学,哲学等许多领域,表现了诗人
对传统观念的大胆怀疑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九歌》是在民间祭歌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
一组祭神乐歌,诗中创造了大量神的形象,大多是人神恋歌.
屈原的作品是他坚持"美政"理想,与腐朽的楚国贵族集团进行斗争的实录.他的"美政"理
想表现在作品中,就是"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离骚》).所谓"举贤授能",就是不分贵贱,把真正有才能的人选拔上来治理国家,反对世卿世禄,限制旧贵族对权位的垄断.他还以奴
隶傅说,屠夫吕望,商贩宁戚的历史事迹为例,说明了不拘身份选拔人才的合理性.所谓"循绳墨
而不颇",就是修明法度,即法不阿贵,限制旧贵族的种种特权.屈原的"美政"理想反映了他与楚
国腐朽贵族集团的尖锐对立,表达了他革除弊政的进步要求,而其最终目的就是要挽救祖国危
亡,使楚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与此相关,屈原的作品还深刻揭露了楚国政治的黑暗,楚国贵族集
团的腐朽和楚王的昏庸,表现了他坚持"美政"理想,坚持节操,"虽九死而犹未悔"的斗争精神;
同时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爱国爱民,矢志献身祖国的决心.屈原虽遭谗被疏,甚至被流放,但他始
终以祖国的兴亡,人民的疾苦为念,希望楚王幡然悔悟,奋发图强,做个中兴之主.他明知忠贞耿
直会招致祸患,但却始终"忍而不能舍也";他明知自己面临着许许多多的危险,在"楚材晋用"的
时代完全可以去别国寻求出路,但他却始终不肯离开楚国一步.表现了他对祖国的无限忠诚及其"可与日月争光"的人格与意志.
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是浪漫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作为一位杰出
的政治家和爱国志士,屈原爱祖国爱人民,坚持真理,宁死不屈的精神和他"可与日月争光"的巍
巍人格,千百年来感召和哺育着无数中华儿女,尤其是当国家民族处于危难之际,这种精神的
感召作用就更加明显.作为一个伟大的诗人,屈原的出现,不仅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
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而且他所开创的新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后人也因此将《楚辞》
与《诗经》并称为"风,骚"."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同时,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还影响到汉赋的形成.
在中国历史上,屈原是一位最受人民景仰和热爱的诗人.据《续齐谐记》和《隋书·地理志》载,屈原于农历五月五投江自尽.中国民间五月五端午节包粽子,赛龙舟的习俗就源于人
们对屈原的纪念.1953年,屈原还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受到世界和平理事会和全
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
③离骚《楚辞》是战国时楚人屈原的作品。

关于篇名,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
中解释为“离忧”;王逸在《楚辞章句》中解释为“别愁”;近人或解释为“牢骚”,或解释为
“楚国曲名‘劳商’的异写”。

关于写作年代,有人认为写于楚怀王当朝,诗人被疏远以后;也
有人认为作于顷襄王当朝,诗人再放江南时。

迄无定论。

《离骚》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
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

诗人从自叙身世、品德、理想写起,抒发了自己遭谗被害
的苦闷与矛盾,斥责了楚王昏庸、群小猖獗与朝政日非,表现了诗人坚持“美政” 
理想,抨击黑暗现实,不与邪恶势力同流合污的斗争精神和至死不渝的爱国热情。

诗中大
量运用了古代神话传说,以想象和联想的方式构成了瑰丽奇特的幻想世界,又以神游幻想
世界的方式表现了诗人对理想的热烈追求。

诗中大量地运用了“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将
深刻的内容借助具体生动的艺术形象表现出来,极富艺术魅力。

《离骚》具有深刻现实性的
积极浪漫主义精神,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④《古诗十九首》,组诗名,最早见于《文选》,为南朝梁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
中选录十九首编入,编者把这些亡失主名的五言诗汇集起来,冠以此名,列在“杂诗”类之首,后世遂作为组诗看待。

《古诗十九首》习惯上以句首标题,依次为:《行行重行行》、《青青河畔草》、《青青陵上柏》、《今日良宴会》、《西北有高楼》、《涉江采芙蓉》、《明月皎夜光》、《冉冉孤生竹》、《庭中有奇树》、《迢迢牵牛星》、《回车驾言迈》、《东城高且长》、《驱车上东门》、《去者日以疏》、《生年不满百》、《凛凛岁云暮》、《孟冬寒气至》、《客从远方来》、《明月何皎皎》。

“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人代冥灭,而清音独远,
悲夫!”——钟嵘《诗品》
“观其结体散文,直而不野,婉转附物,怊怅切情,实五言之冠冕也。

”——刘勰《文心雕龙·明诗》
“兴象玲珑,意致深婉,真可以泣鬼神,动天地”——胡应麟《诗薮》
“《十九首》所以为千古至文者,以能言人同有之情也。

人情莫不思得志,而得志者有
几?虽处富贵,慊慊犹有不足,况贫贱乎?志不可得而年命如流,谁不感慨?人情于所爱,
莫不欲终身相守,然谁不有别离?以我之怀思,猜彼之见弃,亦其常也。

失终身相守者,
不知有愁,亦复不知其乐,咋一别离,则此愁难已。

逐臣弃妻与朋友阔绝,皆同此旨。


《十九首》虽此二意,而低回反人人读之皆若伤我心者,此诗所以为性情之物。

而同有之
情,人人各具,则人人本自有诗也。

但人人有情而不能言,即能言而言不能尽,故特推
《十九首》以为至极。

”——清人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
⑤曹操(公元155年~公元220年),字孟德,小名阿瞒、吉利,沛国谯(今安徽省亳
州市)人。

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汉族人。

在政治军事方面,
曹操消灭了众多割据势力,统一了中国北方大部分区域,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
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

文学方面,在曹操父子的推动下形成了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史称“建安风骨”,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

陶渊明是汉魏南北朝800年间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杰出的辞赋家与散文家。

陶诗今存125首,计四言诗9首,五言诗116首。

陶文今存12篇,计有辞赋3篇、韵文5篇、散文4篇。

⑥陶渊明辞赋中的《闲情赋》是仿张衡《定情赋》和蔡邕《静情赋》而作。

内容是铺
写对爱情的梦幻,没有什么意义。

《感士不遇赋》是仿董仲舒《士不遇赋》和司马迁《悲士
不遇赋》而作,内容是抒发门阀制度下有志难骋的满腔愤懑;《归去来兮辞》是陶渊明辞
官归隐之际与上流社会公开决裂的政治宣言。

文章以绝大篇幅写了他脱离官场的无限喜悦,
想象归隐田园后的无限乐趣,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和隐居生活的向往和热爱。

文章将叙事、
议论、抒情巧妙地融为一体,创造出生动自然、引人入胜的艺术境界;语言自然朴实,洗
尽铅华,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韵文有《扇上画赞》、《读史述》九章、《祭程氏妹文》、《祭从弟敬远文》、《自祭文》;散文有《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又称《孟嘉别传》,是
为外祖孟嘉写的传记;此外还有《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记》、《与子俨等疏》等。

总的说来,陶文数量和成就都不及陶诗。

陶渊明的诗感情真挚,朴素自然,有时流露出逃避现实、乐天知命的老庄思想,因此,
陶渊明有“田园诗人”之称,也是田园诗派的鼻祖。

他的诗从内容上可分为饮酒诗、咏怀诗
和田园诗三大类。

2.字音识记
《诗经》两首
蚩chī淇qí愆qiān期筮shì徂cú汤shāng汤渐jiān车帷裳泮pàn 罔wǎng极夙sù兴夜寐狁yǔn 靡盬gǔ象弭mǐ棘jí孔疚jiù
《离骚》
修姱kuā謇jiān 蕙纕xiāng 揽茝chǎi 谣诼zhuó偭miǎm规矩忳tún郁邑侘chà傺chì溘kè死攘诟gòu 兰皋gāo 芰qí荷岌jí岌
《孔雀东南飞》
自缢yì公姥mǔ伶俜pīng 驰骋chěng 聘pìn请纨wán素磐pán石娉pīng婷赍jī赏遗wi施踯zhí躅zhú踟chí蹰chú箜kōng篌hóu 窈yǎo窕tiǎo 葳wéi蕤ruí
《诗三首》
涉shè呦yōu呦子衿jīn鼓瑟sè掇duō吐哺bǔ契qiè阔谈讌yàn 羁jī鸟守拙zhuō暧ài暧狗吠fèi樊fán笼荫yìn后檐
3.形近字辨析
《诗经》两首
糜烂羁縻陨落殒命城垣永恒齐桓公愆期繁衍
泮宫湖畔绊脚石搅拌
《离骚》
朝谇夕替鞠躬尽瘁憔悴纯粹荟萃
侘傺差异姹紫嫣红叱咤风云
修姱跨越垮台纨绔
啄食琢磨涿州谣诼
《孔雀东南飞》
孺子相濡以沫腰襦嗫嚅儒家
坚韧发轫缝纫万仞高山
伶俜娉婷聘请驰骋
《诗三首》
笨拙相形见绌咄咄逼人
暧昧温暖樊笼攀登
掇取点缀啜泣辍学
子衿矜持沉吟
遗留溃败馈赠振聋发聩匮乏
浩大皓首诰命
《09年新课标高考考纲》关涉此单元的要求是:
1.识记 A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2.鉴赏评价 D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常考的诗歌鉴赏类型题有八种:①鉴赏形象型;②鉴赏意境型;③鉴赏炼字型;④鉴
赏诗眼型;⑤鉴赏语言风格型;⑥鉴赏表达技巧型;⑦理解诗句意义型;⑧评价观点态度
型。

唐代以前的诗歌,06高考北京卷考了陶渊明的《移居》,07高考北京卷考了《诗经》
中的《芣苢》,08高考四川灾区卷则考了何逊的《野夕答孙郎擢》。

2010年的高考要适当关注对《诗经》和魏晋南北朝诗歌的考查。

1.(08高考四川灾区卷,语文,12)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野夕答孙郎擢①何逊②
山中气色满,墟上生烟露。

杳杳星出云,啾啾雀隐树。

虚信无宾客,幽居乏欢趣。

思君意不穷,长如流水注。

[注]①孙郎擢:孙擢,何逊的友人,生平不详。

②何逊(?一约518):南朝梁诗人。

字仲言,东海郯(今山东郯城)人。

曾任尚书水部郎、庐陵王记室等职。

(1)诗题为“野夕答孙郎擢”,诗的前四句是怎样写“野”、“夕”的?请简要分析。

答:
【答案】
①“山中”、“墟上”把“野”具体化了;
②“气色满”、“生烟露”则是环绕着“夕”字,将傍晚的景色展现了出来;
③写星星从云中钻出,又以昏暗的“杳杳”作背景,更让我们感到了“夕”色;
④我们听到鸟雀在“啾啾”地鸣叫,但却不见踪影,因为它们归巢深藏在树林之中,这既为我们描绘出“野”景,又替“野”景抹上了一层“夕”色!
【考点】考查理解诗歌大意(诗歌的形象)和表达技巧的分析。

【采分点】要结合诗句分析,答出1点1分,两点3分,三点满分。

【解析】据题干要求,要从前四句中分别分析如何写“野外”、“夕气”,回答包括画面的营造(内容),表达技巧的运用两方面。

(2)这首诗表现出诗人什么样的心情?末句中的“流水”比喻什么?
答:
【答案】表现出诗人因“幽居”、“无宾客”而“乏欢趣”的心情。

诗人末句中用
“流水”来比喻对朋友的一种连绵不断的思念之情。

【考点】考查诗歌的思想情感和内容分析
【采分点】第一问1分,第二问2分
【解析】第一问要回答心情的依据(据原文);末句的含义要答出“思念”(1分)和该情感的情状(如流水般连绵不断)(1分)
2.(07高考北京卷,语文,12)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一③题。

(7分)
芣苢①
采采芣苢,薄言②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③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④之。

采采芣苢,薄言捋⑤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⑥之。

采采芣苢,薄言襭⑦之
注释:①选自《诗经?周南》,这是妇女们采集野菜时唱的民歌。

芣苢:车前(草名),可食。

②薄、言:都是语助词,无实意。

③有:得到。

④掇:摘取、拾取。

⑤捋:成把地握取。

⑥袺:手持衣角盛物。

⑦襭:把衣襟掖在腰带间装物。

①《诗经》使用赋、比、兴手法,本诗使用的手法是。

(1分)
②这首诗生动地表现了采集野菜的劳动过程。

这种过程在诗中是怎样具体表现出来的?(2分)
③前人读这首诗说:反复讽咏,"自然生其气象"。

你读这首诗,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景象?请概括描述。

(4分)
【答案】
①(1分)赋
②(2分)通过动词的变换表现出来的。

③(4分)妇女们在田野上边采野菜边唱歌,一派欢快的劳动景象。

3.(06高考北京卷,语文,1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②题(7分)
移居(其二)
陶渊明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

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①不胜,无为忽去兹。

衣食当须纪②,力耕不吾欺。

注释:①将:岂②纪:经营
①对这首诗的理解,恰当的两项是(3分)
A.全诗生动地描写了诗人佳日登高赋诗的美好情景。

B.“有酒斟酌之”意思是与友人边饮酒边斟的诗句。

C.“相思则披衣”意思是因相思而夜不能寐,披衣起彷徨。

D.“无为忽去兹”意思是不要急着离开这种生活。

E.最后两句是说应该通过自己的辛勤劳作解决衣食问题。

【答案】【 D 】【 E 】
②本诗表现了诗人在田园生活中感受的乐趣,请具体说明表现了什么乐趣,这种乐趣
是怎样表现的?(4分)
【答案】
第一问:感受到一种美好的人际关系,即人与人之间充满了纯真而质朴的友情。

第二问:这种乐趣主要是通过“过门更相呼”至“言笑无厌时”六旬对具体生活情景
的白描表现出来的。

一、基础题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愆期(qiān)篞垣(guǐ)犭严狁(yán)象弭(mǐ)
B.谣诼(zhuó)蕙纕(xiāng)芰荷(zhī)傺(chì)
C.公姥(mǔ)伶俜(pīng)葳蕤(ruí)踯躅(zhú)
D.阡陌(mò)三匝(zhā)吐哺(bǔ)鲑珍(xié)
2.从词类活用的角度,选出其中不同类的一项是()
A.长余佩之陆离
B.佩缤纷其繁饰兮
C.亦余心之所善兮
D.燕赵多义士,慷慨悲秋风
3.从文言句式的角度,选出其中不同类的一项是()
A.高余冠之岌岌兮
B.冠切云之崔嵬
C.怨灵修之浩荡兮
D.蚓无爪牙之利
4.下列句子诵读时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郁/邑余/ 傺兮
B.众女/嫉/余之蛾眉兮
C.虽/九死/ 其犹未悔
D.将/ 往/ 观乎/ 四荒
5.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终老不复取
B.蒲苇纫如丝
C.府吏见丁宁
D.诺诺复尔尔
6.选出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B.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履至尊而制六合
C.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D.东家有贤女,窈窕艳城郭入则乱发坏形,出则窈窕作态
7.下列五幅对联分别写出了五个历史人物,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1)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2)翁去八百年,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3)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4)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一身孤傲,青莲居士谪仙人。

(5)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

A.谢灵运欧阳修杜甫辛弃疾诸葛亮
B.欧阳修范仲淹白居易李白陈寿
C.范仲淹欧阳修杜甫李白诸葛亮
D.范仲淹谢灵运白居易杜甫陈寿
8.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因它的内容以反映劳动人民生活的《国风》
为主,所以文学史上把这类诗歌称为“风体诗”。

“风”“雅”“ 颂”“ 赋”“ 比”“ 兴”,合称《诗经》“六义”。

B.《离骚》在我国诗歌史上是继《诗经》之后的又一座高峰,也是第一部杰出的抒情
长诗。

屈原在这首诗中反复抒发了自己要求革新的政治抱负,热情洋溢地表达了他对祖国
对人民的热爱和关怀,愤怒地揭露了楚国最高统治者的自私、昏庸和腐朽。

C.南朝的《孔雀东南飞》(和北朝的《木兰诗》并称为“乐府双璧”)全诗长达1700余字,可谓古诗中的鸿篇巨制。

它生动具体地叙述了焦仲卿和刘兰芝婚姻悲剧的全过程,控
诉了封建礼教,赞颂了焦刘两人对爱情的忠贞和宁死不屈的反抗精神。

D.《古诗十九首》是西汉末年一批文人诗作的选辑。

它反映了动荡黑暗的社会生活,
抒发了诗人对命运、对人生的看法。

它是文人五言诗成熟的标志,刘勰称之为“ 五言诗之冠冕”,钟嵘赞之为“天衣无缝,一字千金”。

二、填空题
9.按课文内容填空。

(1)不见复关,。

既见复关,。

(2)士之耽兮,。

女之耽兮,!
(3)及尔偕老,。

淇则有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