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汀类药物的降脂外作用范文

合集下载

他汀调脂外作用

他汀调脂外作用

*与治疗前相比P=0.072 *与治疗前相比P=0.059 *与治疗前相比P<0.01
10 5 0 -5 立普妥组 n=24
100 80 60 40 20 0
安慰剂 立普妥 (n=30) (n=29) 巨噬细胞含量(%) 安慰剂 立普妥 安慰剂 立普妥 (n=30) (n=29) (n=30) (n=29)
1980年 2000年 控制 危险因素 266.8 263.3 134.4
542.9
治疗 47%
44%
原因不明9%
ES. Ford et al. N Engl J Med 2007;356:2388-98
其中积极控制血脂 对冠心病死亡降低贡献24.2% 对冠心病死亡降低贡献24.2%
治疗 47%
控制 危险因素
赵冬,第六届国际心脏病预防大会报告
研究显示,即使积极干预危险因素, 研究显示,即使积极干预危险因素, 仍有近60%的患者 斑块在进展 的患者AS 仍有近60%的患者AS斑块在进展
1,686名卒中、TIA或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严格按照指南 名卒中、 或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 名卒中 或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 治疗传统危险因素。 超检测颈动斑块 超检测颈动斑块, 治疗传统危险因素。B超检测颈动斑块,观察斑块面积与心脑 血管事件的关系,平均随访2.5± 年 血管事件的关系,平均随访 ±1.3年。 斑块无改变 斑块逆转 26% 15% 59% 斑块进展
H3C
Supposing is good, but finding out is better! ! Na + CO
HO OH O O H3C H H H CH3 CH3 N HO H3C
CH3
O
氟伐他汀

缺血性卒中-他汀类药物调脂外作用机制的新认识

缺血性卒中-他汀类药物调脂外作用机制的新认识

缺血性卒中:他汀类药物调脂外作用机制的新认识缺血性卒中(IS)是指各种原因所致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并出现相应神经功能缺损。

他汀类药物(Statins)可以通过调脂及调脂外的多种机制,显著降低IS的风险。

Statins调脂外作用的主要机制有抗炎、抗氧化、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抗血栓形成、稳定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及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等效应。

已有越来越多的研究和指南支持statins成为二级预防心脑血管事件的一线用药,以使广大IS患者更多获益。

缺血性卒中(IS)是世界范围内致残率、致死率最高的疾病之一。

我国目前现存脑血管病患者700万人,其中约70%为IS[1]。

众多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Statins)可以通过调脂和调脂外的多种机制,显著降低发生IS的风险[2]。

2006年公布的著名的“强化降胆固醇水平预防率中”的SPARCL(The Stroke Prevention by Aggressive Reduction in Cholesterol Levels)试验证明,阿托伐他汀80 mg/d能显著降低近期发生过卒中而无冠心病(CHD)史患者16%的再发卒中的风险[3]。

该试验在statins防治卒中的整个过程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Amareaco等[4]认为,这将是继阿司匹林后卒中防治的一个最显著的进步。

当前,全球相关权威机构也加大了对动脉粥样硬化(AS)性卒中使用statins的推荐力度。

大量研究表明,Statins对卒中患者的二级预防不仅在于可降低血清总胆固醇水平,其调脂外的作用也至关重要,备受关注[5]。

Statins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效应,其对IS的防治远不仅与调脂作用有关。

近期研究发现,statins具有独立于调脂外的修复血管损伤,包括抗炎、抗氧化、修复内皮、促进血管新生、稳定斑块等作用[6]。

1 抗炎作用炎症反应是AS发生发展及其并发脑出血-再灌注损伤的主要原因[7],而且,炎症对IS后脑损伤和缺血病灶的扩大可起到推动作用[8]。

他汀类药物调脂以外的心肌保护作用

他汀类药物调脂以外的心肌保护作用

1 他汀类药物保护心肌的功能他汀类药物是目前首选的最基本的调脂药物,能有效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和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C),延缓、减小及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已广泛应用于冠心病一级及二级预防。

近来大量研究发现,他汀类药物具有调脂之外的保护心肌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减轻心肌初始缺血损伤和再灌注损伤,改善心功能辛伐他汀可剂量依赖性地延迟因缺氧诱导的新生心肌细胞的坏死。

Gheorghiade等〔1〕对有心肌梗死和冠状动脉搭桥术病史,且有心衰症状,体征的70岁男性患者,给予辛伐他汀20 mg/d,后逐渐增至80 mg/d,12 w后,患者症状明显改善,重复心脏磁共振显示,左室收缩能力有整体改善,左室射血分数由26%增至36%,左室舒张末容积从230 ml降至153 ml。

介入治疗是目前冠心病治疗的最有效方法,有临床研究证实,预先服用阿托伐他汀40 mg/d×7 d,可显著减少介入治疗中的心肌损伤,围手术期肌酸磷酸激酶同功酶(CK MB)升高的危险性明显降低〔2〕。

1.2 提高缺血性和非缺血性心力衰竭的生存率〔3,4〕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衰的患者,早期初始单用他汀类药物,分析观察其一年死亡率和发病率,显示该类药物可提高无事件生存率,且与β 受体拮抗剂联合应用有相加作用〔5〕。

同样在北欧生存研究中,治疗组因心衰而死亡的发生率为25.2%,安慰剂组为31.9%〔6〕。

1.3 对抗心肌肥厚,保护非缺血性心肌病的心脏功能,延缓心衰的发生与发展有研究显示,辛伐他汀能使肥厚性心肌病转基因兔的心肌肥厚和纤维化消退,并伴有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明显改善〔7〕。

Laufs等〔8〕将15名患有非缺血性扩张性心肌病,心功能Ⅱ~Ⅲ级的心衰患者随机进入双盲研究,治疗组予西立伐他汀(Ccerivastatin)0.4 mg/d,平均治疗20 w 后,他汀治疗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与锻炼能力显著提高,但对照组则无;继续治疗,左室射血分数有增加的趋势。

他汀类药物在降脂作用外的应用新进展

他汀类药物在降脂作用外的应用新进展

8 复 发脑转移瘤复发的概念包括肿瘤继续生长和颅内其他部位再发两层含义。

临床常见后者,5%~8%的患者经治疗肿瘤可继续增大或原肿瘤边缘复发。

局部控制的失败可能与照射剂量不足、肿瘤体积过大、数目过多、临近重要脑组织等因素有关;而脑转移瘤的远处复发则是由转移瘤本身所固有的特性决定的。

单发脑转移瘤中13%的患者可出现新的颅内转移灶,伽玛刀治疗后多数死于颅外原发疾病的进展,而仅有少数死于颅内病灶的进展。

一般而言,脑转移瘤的死亡是系统疾病恶化的结果,而不宜视为伽玛刀治疗的失败。

伽玛刀治疗脑转移瘤局部控制率高,复发率低,无手术病死率,且住院时间短,痛苦小,提高了的生存质量,还有可反复治疗的优点。

总的疗效优于传统开颅手术及放疗,可做为脑转移瘤的首选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1] Artumeus F,Clavel P.Surgical treatment of brain[J].RevNeurol,2000,31(12):1247~1249.[2] Osner JB.Management of brain metastases[J].Rev Neurol(Paris),1992,148:477~487.[3] Ars on DA,G utin PH,Leibel S A et al.S tereotactic irradiationof brain tum ors[J].Cancer,1990,65:792~799.[4] Lack P,Alexander EⅢ,Loeffler JS.New treatments formetastatic brain tum ors.In:Salcman M.Current T echniquesin Neurosurgery.2nd ed.Philadelphia:Current Medicinepubl,1996:151~156.[5] 李先明.脑转移瘤的治疗进展[J].实用癌症杂志,1998,13(4):318~319.[6] Sneed PK,Lamborn K R,F orster JM et al.Radiosurgry forbrain metastases:who is brain radiosurgery necessary[J].G utin PH 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1999,43(3):549~558.[7] 隋邦森.伽玛刀的适应证.功能性和立体定向外科杂志,1994,7(4):51~53.[8] Smith K A.Metastatic brain tum ors:gamma knife radiosurgeryor microsurgical resection[J].BNI Q,1997,13:22~29. [9] Loeffler JS,K ooy H M,Wen PY et al.The treatment of recur2rent brain metastases with stereotactic radiosurgery[J].J Clin Oncol,1990,8:576~582.[10] Peretti2Viton P,Margain D,Murayama N et al.Les metas2tases cerebrales[J].J Neuroradiol,1991,18:161~172. [11] 姜 达.怎样对待原发部位不明的转移瘤[N].健康报,2003,24:2.[12] 杨立群.脑转移瘤的放射外科、显微外科治疗及其比较[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1998,5(1):73~74.收稿日期:2004202209作者简介:李晓钟(1973-),男,河北省鹿泉市人,医师,硕士学位,主要从事神经外科学临床工作。

他汀类药物的非降脂作用及用途.docx

他汀类药物的非降脂作用及用途.docx

他汀类药物的非降脂作用及用途??他汀类药物即羟甲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该类药物氟伐他汀、洛伐他汀、普伐他汀、辛伐他汀、西伐他汀、美伐他汀及阿伐他汀,许多已在国内外广泛使用于高血脂症的治疗。

由于该药阻断羟甲戊酸的生化途径,不但能抑制胆固醇的合成,而且可以抑制该途径中其他诸如泛醌、多萜醇、法尼脂等的代谢,所以对其深入的研究将扩大该类药物的应用范围。

1 在预防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1. 1改善皮肤功能??内皮细胞在维持正常血管张力和预防血栓形成中起重要作用。

内批功能失调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原因之一,动脉粥样硬化又加重内皮功能失调。

他汀类药物可以在短期内使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得到明显迅速的改善。

Treasure等对11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服用洛伐他汀5.5个月后的观察发现,血管内皮对乙酰胆碱的反应显著改善,这对改善心肌缺血很有益处。

洛伐他汀也可选择性地维持NO介导的内皮依赖性动脉松弛。

1. 2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平滑肌细胞的增殖是粥样硬化的重要条件,也是血管壁增厚的原因之一。

羟甲戊酸是胆固醇合成的中间代谢物,又是DNA合成和细胞增殖必不可少的物质,所以,他汀类药物通过抑制羟甲戊酸的途径而起到抑制SMC增殖的作用。

1.?3维持粥样斑块的稳定性。

??现已人为不稳定性粥样斑块破裂是造成冠心病以外的主要原因之一。

病变中的巨噬细胞吞噬氧化蛋白质等毒性物质,具有保护作用,而由于泡沫细胞的形成及坏死又可促进粥样硬化的发展。

阿伐他汀的水解代谢物能防止LDL、VLDL及HDL的氧化,抑制泡沫细胞的形成,同时减少斑块的脂成分,增加斑块的稳定性。

由于内皮功能也得到纠正,血管活性下降,可以减少斑块的张力,从而预防破裂。

1. 4对血液动力学和血液参数的影响??在高胆固醇血症病人中,普伐他汀可以抑制血小板凝聚,降低血浆纤溶酶原水平,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物活性升高。

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物/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比值升高,纤溶活力提高,普伐他汀还可使由于高胆固醇血症引起的血小板依赖性凝血酶生成增加,使其恢复到正常。

《辛伐他汀通过介导衰老巨噬细胞免疫促进成骨和成血管的研究》范文

《辛伐他汀通过介导衰老巨噬细胞免疫促进成骨和成血管的研究》范文

《辛伐他汀通过介导衰老巨噬细胞免疫促进成骨和成血管的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骨骼疾病和血管疾病已成为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药物干预在骨骼和血管再生医学领域的研究日益受到关注。

其中,辛伐他汀作为一种广泛使用的降脂药物,其多效性作用逐渐被揭示。

本文旨在探讨辛伐他汀如何通过介导衰老巨噬细胞的免疫反应,进而促进成骨和成血管的过程。

二、辛伐他汀的药理作用辛伐他汀是一种他汀类药物,除了降低血脂的功效外,还有抗炎、抗氧化、促进血管新生等作用。

近年来,其促进骨骼形成的作用也逐渐被研究证实。

然而,辛伐他汀在骨骼再生和血管生成中的具体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三、衰老巨噬细胞与骨骼及血管健康巨噬细胞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衰老过程中,巨噬细胞的功能会发生改变,对骨骼和血管的健康产生重要影响。

研究表明,衰老巨噬细胞的炎症反应与骨质疏松、血管硬化等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因此,调控衰老巨噬细胞的功能对于促进骨骼和血管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四、辛伐他汀介导衰老巨噬细胞免疫的作用机制研究表明,辛伐他汀能够通过调节巨噬细胞的极化方向,从M1型(炎症型)向M2型(抗炎型)转变,从而降低炎症反应。

此外,辛伐他汀还能促进巨噬细胞释放一系列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这些因子对于成骨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迁移以及分化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辛伐他汀可能通过调节衰老巨噬细胞的免疫反应,间接促进成骨和成血管的过程。

五、成骨与成血管的作用1. 成骨作用:辛伐他汀能够促进成骨前体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提高新骨形成的速度。

此外,通过调节巨噬细胞的极化方向,辛伐他汀还能间接促进骨基质的合成和矿化。

这些作用有助于防治骨质疏松等骨骼疾病。

2. 成血管作用:辛伐他汀能够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和迁移,从而加速新生血管的形成。

此外,它还能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防止血管狭窄和阻塞。

这些作用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防治血管疾病。

六、实验研究本研究通过动物实验和细胞实验,探讨了辛伐他汀对衰老巨噬细胞的影响及其在成骨和成血管中的作用。

他汀类药物调脂外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机制

他汀类药物调脂外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机制

・文献综述・[文章编号] 100723949(2002)1020320268203他汀类药物调脂外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机制李凝旭综述, 李庚山,李建军审校(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湖北省武汉市430060)[主题词] 他汀类药物; 动脉粥样硬化; 内皮功能; 炎症; 斑块; NF 2κB[摘 要] 他汀类药物是一类应用广泛的调脂药物,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它在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方面也发挥重要作用,而这一作用与他汀类药物的调脂作用无关。

他汀类药物除调脂外的抗动脉粥样硬化机制主要包括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抗炎、抑制平滑肌细胞的迁移和聚集、诱导平滑肌细胞凋亡以及稳定斑块。

[中图分类号] R363[文献标识码] A [收稿日期] 2001209210 [修回日期] 2002205209[作者简介] 李凝旭,女,1977年出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冠心病。

李庚山,男,1932年出生,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冠心病。

李建军,男,1957年出生,博士后,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冠心病。

他汀类药物是目前世界上首选的最基本的调脂药物,能有效地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 2esterol ,LD LC )及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 2poprotein cholesterol ,H D LC )。

许多年以来,人们将他汀类药物的药效单一归结于它的调脂作用。

近来有研究发现除了调脂作用外,他汀类药物还有其他的抗动脉粥样硬化(ather 2osclerosis ,As )机制。

冠心病的形成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过去认为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和吸烟。

近十年来,大量的研究表明一些以前未引起人们重视的因素,如遗传基因、脂质代谢紊乱、内皮功能紊乱和炎症也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1]。

1 他汀类药物的作用简介不同的降脂药通过干扰脂质合成中的不同环节来发挥作用。

他汀类药物临床规范化治疗、安全性及其降脂外作用(最全版)

他汀类药物临床规范化治疗、安全性及其降脂外作用(最全版)

他汀类药物临床规范化治疗、安全性及其降脂外作用(最全版)他汀类药物是一类降脂药物,该类药物在细胞中是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 还原酶的一种抑制剂,这种抑制剂可以与细胞自身产生的胆固醇合成限速酶形成竞争性抑制作用,从而降低细胞中胆固醇的合成,起到一定的降脂作用。

他汀类药物还可以升高肝细胞表面的低密度脂蛋白含量,使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可以快速代谢并清除,还能减少富含甘油三酯载脂蛋白与脂蛋白的合成和分泌,最终达到良好降低血脂水平的目的[1]。

目前,他汀类药物主要有辛伐他汀、洛伐他汀、氟伐他汀、如美伐他汀、普伐他汀、阿托伐他汀、西立伐他汀、瑞舒伐他汀和匹伐他汀。

第一节他汀类药物规范化疗效及其安全性他汀类药物是一线降脂药物,大量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可以显著地降低心血管主要事件的发生率,也是心血管疾病的预防药物,临床应用和研究范围正不断扩大。

他汀类药物已经被国内、外多个心、脑血管疾病治疗指南以及血脂管理指南推荐做为一线用药并且推荐长期用药,成为全球应用最广泛的心血管疾病治疗药物之一。

在他汀类药物长期治疗的安全性方面,近几年来国际上争论较多,故此类药物规范化治疗及安全性对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主要研究了他汀类药物在临床中的规范化使用,并查阅相关临床研究报告归纳和总结,探讨他汀类药物的安全性,所以本文也可以作为临床用药指导的参考依据。

一药物的相互作用从大量临床研究报告中可以看出,他汀类药物对疾病的耐受性较好,但是在使用的过程中,但会出现一些毒副作用。

有相关研究显示,他汀类药物的代谢是通过细胞色素酶系统代谢的,细胞色素P450诱导剂或拮抗剂会导致他汀类药物出现不良反应[2]。

研究证明,细胞色素酶抑制剂或有肝肾毒性的药物使用后会阻碍他汀类药物的正常代谢,使毒副作用加剧[2-3]。

1.他汀类药物拮抗剂高血脂合并高血压患者常用他汀类药物降血脂,同时需服用钙离子拮抗剂控制血压,在临床研究中发现,如果他汀类药物与米贝拉地尔同时使用,两种药物相互作用后可以产生横纹肌溶解的症状,这种症状严重威胁到了病人的身体健康,所以在临床应用中两药物禁止同时使用 [4]。

《辛伐他汀通过介导衰老巨噬细胞免疫促进成骨和成血管的研究》范文

《辛伐他汀通过介导衰老巨噬细胞免疫促进成骨和成血管的研究》范文

《辛伐他汀通过介导衰老巨噬细胞免疫促进成骨和成血管的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骨质疏松、血管疾病等与衰老相关的健康问题日益凸显。

这些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成为了医学研究的热点。

辛伐他汀作为一种他汀类药物,被广泛用于降低胆固醇和治疗心血管疾病。

近年来,有研究表明辛伐他汀在骨骼和血管健康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本文旨在探讨辛伐他汀如何通过介导衰老巨噬细胞的免疫反应,进而促进成骨和成血管的过程。

二、辛伐他汀的作用机制辛伐他汀作为一种他汀类药物,除了具有降脂作用外,还具有抗炎、抗氧化和免疫调节等多重作用。

在骨骼和血管健康方面,辛伐他汀能够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同时还能改善血管的生成和修复。

这些作用与辛伐他汀对巨噬细胞的影响密切相关。

三、衰老巨噬细胞与骨骼及血管健康巨噬细胞在衰老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功能的变化与骨骼和血管的健康密切相关。

衰老巨噬细胞具有免疫抑制作用,能够影响成骨细胞和血管的生成。

因此,通过调节衰老巨噬细胞的免疫反应,有望改善骨骼和血管的健康。

四、辛伐他汀介导衰老巨噬细胞免疫促进成骨和成血管的研究研究表明,辛伐他汀能够激活衰老巨噬细胞,使其从免疫抑制状态转变为免疫激活状态。

这种转变能够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从而增加骨的形成。

此外,辛伐他汀还能改善血管的生成和修复,这可能与激活的巨噬细胞释放的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有关。

具体而言,辛伐他汀通过抑制巨噬细胞的炎症反应,减少炎症介质的释放,从而降低骨骼和血管的损伤。

同时,辛伐他汀能够激活巨噬细胞的免疫反应,促进其分泌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这些因子能够刺激成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促进新骨的形成。

此外,激活的巨噬细胞还能改善血管的生成和修复,为骨骼提供充足的营养和氧气。

五、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动物实验和细胞实验,我们发现辛伐他汀能够显著促进成骨和成血管的过程。

在骨质疏松模型和小鼠骨折愈合模型中,辛伐他汀治疗组的新骨形成速度和骨折愈合速度均明显快于对照组。

他汀类药物调脂外作用在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他汀类药物调脂外作用在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他汀类药物调脂外作用在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李萍【摘要】心血管疾病(CVD)一直是全球第一大死亡原因。

已经有大量证据证实无论是在一级还是二级预防方面,他汀类药物都可以降低冠心病(CHD)和脑卒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这些证据还显示出他汀类药物还可以使其他高危的心血管疾病获益,如糖尿病、慢性肾病、慢性心功能衰竭、心律失常和外周血管疾病。

目前所有心血管疾病的指南都推荐对无禁忌证的患者给予他汀治疗。

本文综述了他汀类药物调脂外作用在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 Cardiovascular disease (CVD) remains the top cause of global mortality. There is considerable evidence that supports the mortality and morbidity benefit of statin therapy in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 and stroke,both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prevention settings. Data also exist pointing to the advantage of statin treatment in other high-risk CVD conditions,such as diabetes,CKD,CHF,arrhythmias and PVD. International clinical guidelines in the management of these CVD conditions all advocate for the utilization of statin therapy in appropriate patients. The purpose of the present review is to systematically evaluatethe progress of non-lipid-lowering therapy of statin in clinical practice.【期刊名称】《中外医学研究》【年(卷),期】2012(000)028【总页数】5页(P149-153)【关键词】心血管疾病;他汀类;冠心病【作者】李萍【作者单位】北京崇文光明医院北京 10006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72心血管疾病(CVD)是全球的头号杀手,每年近30%的人死于心血管疾病[1]。

他汀类药物的降脂外作用

他汀类药物的降脂外作用

他汀类药物的降脂外作用他汀类药物的降脂外作用2000年,第一次中国血脂临床操纵状况调查显示,正在同意各种调脂药物治疗的高胆固醇血症患者中,仅26.5%的患者血脂水平达到了1997年《血脂专门防治建议》举荐的目标水平。

通过5年的宣传教育,包括全国性的胆固醇教育打算等连续教育项目,2006年的第二次中国临床血脂操纵状况多中心协作研究显示,按照2007年《中国成人血脂专门防治指南》举荐的LDL-C的目标值,总达标率为50%。

尽管取得了上述明显的成绩,但要是把这些被调查医院的条件与全国各级医疗机构的平均水平相比,即上述达标率若要推及全国水平可能要打对折。

换句话讲,全国目前的达标率平均水平仍是较低的。

临床大夫应该清晰认识到目前面临的严肃形势,把我国的临床血脂专门操纵工作搞得更好,并带动人群的血脂专门防治工作。

《医师报》循环版特设血脂专栏——“专家谈降脂”,为我国血脂操纵水平的提升尽一份微薄之力,特邀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心内科李勇教授为专栏主持。

他汀类药物自80年代开始应用于临床,其临床应用的20年,也是其证据持续充实,应用持续扩展的20年。

90年代的4S研究、CARE、LIPID、WOSCOPS、AFCAPS/TexCAPS 等研究,奠定了他汀在冠心病一、二级预防中的地位。

2000年以后,MIR ACL、HPS、ALLH-LLA、ASCOT-LLA、CARDS等研究证实,急性冠脉综合征以及高血压、糖尿病、老年人群等高危心血管病患者应用他汀均可获益;2004年以后,PROVE-IT、A to Z、TNT、IDEAL等研究提示,“强化降脂”能进一步减少高危患者的心血管事件;ASTEROID、REVERSAL等研究提示,他汀可稳固和逆转粥样斑块;2008年JUPITER研究显示,早期干预高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高危患者可明显降低心血管病事件风险。

动脉粥样硬化的本质是一种脂质成分参与的炎症性病变,降低胆固醇诚然能够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但如能同时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炎症进展将会取得更为突出的疗效。

他汀类药物调脂以外的有益作用

他汀类药物调脂以外的有益作用
维普资讯
山东医药 2o 年第 4 卷第 1 期 O8 8 3
他 汀 类 药 物 调 脂 以外 的有 益作 用
赵 清珍 , 刘坤 申
( 河北 医科大学第一 医院, 河北石家庄 00 3 ) 50 1
[ 关键词 ] 他 汀类药物 ; 抗感染 ; 抗氧化 ; 血管 内皮功能 ; 滑肌 细胞 平
表达 。
阿托伐他汀母体化合 物没有抗氧化作用 , 正负羟基代谢产 其
物对 L L有抗氧化作用 。 D 3 改善血管 内皮功能
目前认为 , 汀类 药 物主 要是 通 过上 调一 氧 化氮 合酶 他 (O) R S 活性、 增加血 管舒 张 因子 N O的合 成 和释放 、 少血 减 管收缩因子血管 内皮 素. ( T1 的合成 以及抗 氧化作 用来 1 E 一) 实现的。R S增加和 N O O合成释放 减少 及 N O活性下降可导 致 内皮功能失调。氟伐他 汀具有 脂质非 依赖性 地清 除 R S O
他 汀类 药物通 过抑 制炎 症 细胞 聚集 、 附发 挥抗 炎作 黏 用 。动脉粥样 硬化是 一个 复 杂的炎 症过 程 , 化型 L L在 氧 D 动脉粥样硬 化的发生过程 中具有重要 作用。体外研 究证实 , 氧 化型 L L与其衍 生物 促进 内皮 细胞表 达 细胞 黏 附分子 , D 包括血 管细胞黏附分子 1 V A 1 和单 核细胞 趋化蛋 白 1 ( C M-) ( C ) 这两种 细胞 黏附分子有促进 白细胞 向动脉壁 聚集 M P1 , 的作用 l 。辛伐他 汀可抑制 血循环 中单核 细胞和 内皮 细胞 l J 上 细胞 间黏附分子 1 IA 1 和 V A 1 (C M.) C M. 表达 , 同时抑制 E 选 择素表达 , 进而 降低 炎症 细胞对 血管 壁内皮 细胞 的黏 附。 氧化型 L L具有激活 N .B表 达的作用 。N —B是一种 重 D FK FK 要 的转 录调控蛋 白, 化 因子 、 趋 黏附分 子和其他 炎症 相关 蛋 白基因启动分子 中都有 N .B的识别 位点 。动脉 粥样 硬化 FK 斑块处 的内皮细胞及浸润 的巨噬细胞 内可检 出 N .B。 F K 表明 N -B在动脉粥样硬 化发病 过 程 中起 重要作 用 。他 汀类 药 FK 物 可抑制 N . B表达 , 而降低斑 块和血 管壁 中 MC o FK 从 Pl的

他汀类药物作用

他汀类药物作用

他汀类药物作用他汀类药物(statins)即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 CoA)还原酶抑制药,能有效地降低胆固醇水平,也已成为预防和治疗冠心病最有效的药物。

近年来临床研究发现他汀类药物还能改善内皮细胞功能,抑制纤维蛋白的产生和血栓形成,改善非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的症状,有降低血压、抗炎、抗心律失常等作用。

本文就近年来他汀类药物的临床应用进展简述如下。

1 降血脂作用他汀又名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HMG CoA)还原酶抑制剂,由于HMG CoA还原酶是合成胆固醇的限速酶,HMG CoA还原酶抑制剂通过对该酶的特异性竞争抑制,从而使内源性胆固醇合成减少,降低血清中LDL C及总胆固醇的水平,增强细胞表面低密度脂蛋白(LDL)受体表达,加速血循环中LDL和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残粒清除,是临床治疗高胆固醇血症和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的首选药物,是临床上疗效明确的调脂药[1]。

有研究显示,口服罗伐他汀5mg可使大多数高脂血症患者血浆中LDL C水平减少42%~52%,三酰甘油降低16%,总胆固醇降低30%,载脂蛋白B2减少33%,HDL C提高8%~13%[2]。

多个随机双盲和安慰剂对照的临床研究均证实,他汀类药物能显著降低高脂血症患者的病死率及其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3]。

2 抗高血压作用临床回顾性分析发现,高血压病患者中,使用他汀类药物患者的血压比不使用者控制的更好,且更易于使血压<140/90 mm Hg(1 mm Hg=0.133 kPa)[4]。

大多数他汀类药物抗高血压作用的临床研究亦支持Statins的降压作用。

Strazzullo等[5]荟萃分析发现与安慰剂组及其他降脂药比较,他汀类药物可以明显降低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当血压>130/80 mm Hg时他汀类药物可使收缩压平均降低4 mm Hg,使舒张压平均降低1.2 mm Hg,基线血压越高其降压作用越明显,并且与血脂变化无关。

他汀类药物降脂外作用的研究进展

他汀类药物降脂外作用的研究进展
5 降压作用 早期研究证实, 他汀类药物能够中度降低未
接受降压治疗的高血压和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收 缩压和舒张压水平。近年来, 动 物实验显示 [ 14] , 瑞舒伐他汀对高血压鼠具有心血管保护作用, 这 些作用包括降低动脉压和周围血管阻力。很可能 是由于此类药物改善了血管内皮功能所致。瑞舒 伐他汀的这些血流动力学作用是独立于它的降脂作 用的。此外, 他汀类药物还可以改善肺动脉高压。 大鼠口服氟伐他汀 1 mg# kg- 1 # d- 1, 可以预防缺 氧引起的肺动脉高压, 阻止其进展。用氟伐他汀喂 养大鼠可以预防低氧诱发的大鼠肺内 cGMP 产物的 降低, 恢复肺动脉内皮依赖的舒张功能 [ 15] 。
R 97216
=文献标识码 > A
他汀类药物为胆固醇合成酶系中的限速酶 ( 羟 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酸 脑血管事件
脏胆固醇的合成, 除具有降低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 白胆固醇作用外, 还具有中度降低甘油三酯和升高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作用。 10年前, 5美国心脏 病学杂志 6 主编 Roberts教授曾把 20世纪 90年代 的他汀类药物和 40年代的青霉素相媲美, 认为他 汀类药物对心血管病的治疗就如同青霉素治疗感染
缺血性卒中可以由颅内动脉血栓形成或者心脏 栓子、颈动脉或主动脉斑块破裂产生的栓子栓塞引 起。与他汀类药物治疗冠状动脉粥样斑块一样, 他 汀类药物可以预防脑血管斑块破裂, 还可以减小梗 死面积。在他汀类药物出现之前, 通过饮食, 应用 烟酸、考来替泊、吉非罗齐等降低胆固醇水平都不
性疾病一样神奇。随着他汀类药物的广泛应用, 其 强大的降脂外功能逐渐被认识, 下面就他汀类药物 降脂外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3 他汀类药物对糖代谢的影响 他汀类药物对糖代谢的影响, 众多研究结论不

他汀药物药理作用

他汀药物药理作用

【关键词】他汀类药物;药理;临床应用他汀类药物(statins)即3 羟基 3 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 CoA)还原酶抑制药,能有效地降低胆固醇水平,也已成为预防和治疗冠心病最有效的药物。

近年来临床研究发现他汀类药物还能改善内皮细胞功能,抑制纤维蛋白的产生和血栓形成,改善非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的症状,有降低血压、抗炎、抗心律失常等作用。

本文就近年来他汀类药物的临床应用进展简述如下。

1 降血脂作用他汀又名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HMG CoA)还原酶抑制剂,由于HMG CoA还原酶是合成胆固醇的限速酶,HMG CoA还原酶抑制剂通过对该酶的特异性竞争抑制,从而使内源性胆固醇合成减少,降低血清中LDL C及总胆固醇的水平,增强细胞表面低密度脂蛋白(LDL)受体表达,加速血循环中LDL和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残粒清除,是临床治疗高胆固醇血症和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的首选药物,是临床上疗效明确的调脂药[1]。

有研究显示,口服罗伐他汀5mg可使大多数高脂血症患者血浆中LDL C水平减少42%~52%,三酰甘油降低16%,总胆固醇降低30%,载脂蛋白B2减少33%,HDL C提高8%~13%[2]。

多个随机双盲和安慰剂对照的临床研究均证实,他汀类药物能显著降低高脂血症患者的病死率及其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3]。

2 抗高血压作用临床回顾性分析发现,高血压病患者中,使用他汀类药物患者的血压比不使用者控制的更好,且更易于使血压<140/90 mm Hg(1 mm Hg=0.133 kP a)[4]。

大多数他汀类药物抗高血压作用的临床研究亦支持Statins的降压作用。

Strazzullo等[5]荟萃分析发现与安慰剂组及其他降脂药比较,他汀类药物可以明显降低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当血压>130/80 mm Hg时他汀类药物可使收缩压平均降低4 mm Hg,使舒张压平均降低1.2 mm Hg,基线血压越高其降压作用越明显,并且与血脂变化无关。

他汀类降血脂药品调研报告

他汀类降血脂药品调研报告

他汀类降血脂药品调研报告他汀类降血脂药是目前临床应用较广泛的一类药物,主要用于降低血脂,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本文将对他汀类降血脂药进行调研,主要包括药物的分类、药理作用、适应症、不良反应和临床应用等方面的信息。

一、药物的分类他汀类降血脂药属于HMG-CoA还原酶抑制剂,主要包括辛伐他汀、普伐他汀、阿托伐他汀、洛伐他汀等。

这些药物通过抑制肝脏内HMG-CoA还原酶的活性,从而有效降低胆固醇的合成,达到降血脂的目的。

二、药理作用他汀类降血脂药主要通过抑制HMG-CoA还原酶来发挥降血脂的作用。

HMG-CoA还原酶是胆固醇合成的速控酶,他汀类药物的作用就是抑制这一酶的活性,从而减少胆固醇的合成。

此外,他汀类降血脂药还具有抗炎、抗氧化和抗血小板聚集等作用,能够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三、适应症他汀类降血脂药广泛应用于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改善血脂异常病人的血脂代谢。

主要适应症包括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复发性或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混合型高脂血症等。

同时,他汀类降血脂药也可以用于心血管疾病的防治,如冠心病、高血压等。

四、不良反应他汀类降血脂药的不良反应较为常见,主要包括肌肉痛、疲乏、头晕、消化道不适等。

严重的不良反应还包括横纹肌溶解症、肝损伤、肾损害和神经肌肉病等。

特别是个别药物,在长期用药过程中存在一定的肝肌病风险,需要患者和医生密切关注。

五、临床应用他汀类降血脂药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高胆固醇血症和心血管疾病的防治。

根据不同病情和病人的特点,医生会选择不同的他汀类药物来进行治疗,剂量也会有所调整。

同时,患者在用药过程中需要遵守医生的用药指导,并定期进行血脂检测等监测工作。

综上所述,他汀类降血脂药是一类重要的药物,用于降低血脂、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虽然这类药物在临床上广泛使用,但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合理用药,并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

此外,还需要注意饮食和运动等生活习惯,以提高治疗的效果。

他汀类药物小结

他汀类药物小结

他汀类药物1.1 总体情况他汀类(statins)药物即羟甲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

目前国内外临床上常用的降血脂药物有:胆汁酸螫合剂、烟酸类、苯氧芳酸衍生物、HMG -CoA还原酶抑制剂等,其中发展得较快的品种首推HMG-CoA还原酶抑制剂。

1987年,默克公司的降血脂药物洛伐他订(lovastatin,Mevacor)获FDA批准上市后,由于疗效显着,副反应少,耐受性好,而受到广泛的好评。

洛伐他汀的开发成功被称为调脂药物研究的里程碑,开创了降血脂药物的崭新阶段。

这是全球第一个批准上市的HMG-CoA还原酶抑制剂。

自从洛伐他汀问世后,先后又有辛伐他汀(Simvastatin,Zocor)、普伐他汀(Pravastatin, Mevalotin)、氟伐他汀(Fluvastatin, Lescol)上市。

第5个上市的是辉瑞公司的阿托伐他汀(AtorvastatinCa,Lipitor),后者为他汀类药物中唯一能明显降低高胆固醇血症病人升高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甘油三酯的药物。

第6个上市的是拜耳公司的西立伐他汀(Cerivatatin,Lipobay),该药于1997年先后在英国和美国上市,但该药因不良反应于2001年8月撤下。

2000年,降血脂药(降胆固醇药)成为全球第二大治疗药物类别,全年销售额达159亿美元,同期增长21%。

2002年,辉瑞公司的阿托伐他汀(立普妥)以年销售额79.7亿美元占据了全球他汀类降血脂药物市场42%的份额,并与最接近它的竞争对手默克公司的辛伐他汀 (舒降之,Zocor)一起位居全球十大销售榜第一、二位。

2004年7月29日,默克(Merck)公司10mg规格的降胆固醇药物辛伐他汀作为非处方药物在英国投放上市,由强生(Johnson & Johnson)公司以商品名Zocor Heart-Pro进行销售至此,英国成为全世界第一个允许他汀类药物作为非处方药物销售的国家。

他汀类药物的骨保护和免疫调节作用

他汀类药物的骨保护和免疫调节作用

他汀类药物的骨保护和免疫调节作用他汀类药物是一种有效降低胆固醇的药物,目前已经被广泛地运用于降低升高的脂质水平和心血管的危险度。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1],他汀类药物除了降脂作用外,还具有降低炎症反应和内皮素、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 的表达,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生和金属基质蛋白酶活性,降低血凝和血小板活化,增加内皮祖细胞数目和改善内皮功能等独立于降脂以外的作用。

具有抗增生、抗炎症、抑制微血栓及诱导促进内皮细胞NO表达的作用。

随着研究的深入,近年来许多证据表明,他汀类药物除了明确的降低胆固醇作用之外,还发挥着免疫调节、防治骨质疏松和改善肾功能等许多非调脂作用,他汀类药物的多效性值得关注。

1他汀类药物的多效性他汀类药物可显著降低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明显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在冠心病的一级、二级预防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许多临床研究结果显示[2],他汀类药物具有降低心血管风险和减弱类风湿性关节炎(RA)活动度的双重作用。

辛伐他汀治疗临床肺动脉高压病人的疗效显著。

原发性肺动脉高压和继发性肺动脉高压病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辛伐他汀治疗,绝大多数病人6 min步行试验步行距离增加,右心室压下降,心排血量增加,疾病进展减缓,预后改善。

辛伐他汀治疗肺动脉高压已被初步证实有效,可能在特发性肺动脉高压的治疗中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他汀类药物能降低尿蛋白,延缓肾动脉硬化的进展,对肾脏有保护作用,他汀类药物常规治疗组患者肌酐清除率增加了4.9%,而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组患者肌酐清除率则上升了12%。

他汀类药物的肾脏保护作用在那些合并有肾功能不全症状的人群中最为显著。

他汀类药物降脂以外的作用还包括预防痴呆,降低阿尔茨海默病危险,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和骨质疏松症等[1]。

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对于1型辅助性T细胞(Th1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能具有较好的免疫调节作用,这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包括多发性硬化症(MS)、类风湿关节炎(RA)、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等[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他汀类药物的降脂外作用作者:魏宇淼廖玉华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他汀类药物的降脂外作用作者:魏宇淼廖玉华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2000年,第一次中国血脂临床控制状况调查显示,正在接受各种调脂药物治疗的高胆固醇血症患者中,仅26.5%的患者血脂水平达到了1997年《血脂异常防治建议》推荐的目标水平。

经过5年的宣传教育,包括全国性的胆固醇教育计划等继续教育项目,2006年的第二次中国临床血脂控制状况多中心协作研究显示,按照2007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推荐的LDL-C 的目标值,总达标率为50%。

尽管取得了上述显著的成绩,但要是把这些被调查医院的条件与全国各级医疗机构的平均水平相比,即上述达标率若要推及全国水平可能要打对折。

换句话说,全国目前的达标率平均水平仍是较低的。

临床医生应该清楚认识到目前面临的严峻形势,把我国的临床血脂异常控制工作搞得更好,并带动人群的血脂异常防治工作。

《医师报》循环版特设血脂专栏——“专家谈降脂”,为我国血脂控制水平的提高尽一份微薄之力,特邀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心内科李勇教授为专栏主持。

他汀类药物自80年代开始应用于临床,其临床应用的20年,也是其证据不断充实,应用不断扩展的20年。

90年代的4S研究、CARE、LIPID、WOSCOPS、AFCAPS/TexCAPS等研究,奠定了他汀在冠心病一、二级预防中的地位。

2000年以后,MIRACL、HPS、ALLH-LLA、ASCOT-LLA、CARDS等研究证实,急性冠脉综合征以及高血压、糖尿病、老年人群等高危心血管病患者应用他汀均可获益;2004年以后,PROVE-IT、A to Z、TNT、IDEAL等研究提示,“强化降脂”能进一步减少高危患者的心血管事件;ASTEROID、REVERSAL等研究提示,他汀可稳定和逆转粥样斑块;2008年JUPITER研究显示,早期干预高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高危患者可显著降低心血管病事件风险。

动脉粥样硬化的本质是一种脂质成分参与的炎症性病变,降低胆固醇诚然能够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但如能同时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炎症进展将会取得更为突出的疗效。

尽管他汀药物主要作为一种降脂药物而使用,并且主流观点也认为他汀的临床益处主要得益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的降低,但现有证据表明,他汀药物对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治疗作用可能并非都来自降脂作用,他汀药物的降脂外作用可能同样发挥了关键的作用,诸如抑制血管炎症、降低C反应蛋白(CRP)、稳定和逆转动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改善内皮功能、减少血栓形成等。

炎症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早在150年前,德国著名细胞病理学之父Virchow发现巨噬细胞在斑块中的存在,提出了“动脉粥样硬化是动脉内膜炎”的“炎症假说”。

直至1999年,美国著名病理学家Ross教授明确提出“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炎症性疾病”。

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到动脉粥样硬化血栓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全身性炎症反应的过程,需经历数十年。

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和进展涉及到一系列炎症细胞的活化和细胞因子的分泌。

在这一炎症反应中,炎性标记物CRP备受重视。

CRP是由肝脏产生的急性期反应物,被认为是急性心血管事件最强的炎性标记物。

1985年,Reynold和Hatanaka等首次证明,CRP存在于人类大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内。

近几年来,越来越多证据表明,CRP 可诱导炎症因子PAI-1的表达,LDL氧化以及细胞活性的调节,同时也介导了巨噬细胞对LDL的摄取;CRP不仅具有调节单核细胞聚集作用,而且还可刺激组织因子生成,激活补体,从而启动血凝过程。

在冠心病事件的发生上,CRP和LDL一样,是强烈的预测因子。

他汀抗炎作用源于多重机制临床及基础研究证明,他汀药物具有明确的抗炎作用,这是其显著改善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患者预后的重要机制。

他汀药物的抗炎机制很大部分可能是继发于甲羟戊酸通路的中间产物甲羟戊酸和异戊烯类生物合成的减少,并进一步通过抑制CRP 及其他炎性细胞因子、抑制白细胞-内皮细胞黏附、保护内皮等机制实现的。

炎症反应是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主要机制,CRP与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和巨噬细胞共同存在于动脉粥样斑块之中,促进粥样硬化形成,并直接诱导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

CRP显著增加巨噬细胞OxLDL的摄取,增加巨噬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活性。

巨噬细胞OxLDL的摄取导致泡沫细胞的形成,MMP的释放则增加了斑块的不稳定性。

CRP上调MMP-1 mRNA 表达,促进基质降解从而增加斑块不稳定性。

在进展期斑块,CRP 和MMP-10定位于内皮层和富巨噬细胞区域。

CRP相关的MMP 活化可能提供了炎症和斑块易损性的关联。

除CRP和MMP外,他汀药物还可降低许多炎症因子产物,有研究发现氟伐他汀和辛伐他汀在培养的人平滑肌细胞上能明显地抑制血管紧张素Ⅱ导致的IL-6分泌,同时,氟伐他汀和辛伐他汀在人类脐静脉内皮中能降低IL-6和IL-1β的产物。

此外,他汀能够抑制白细胞-内皮细胞黏附和相互作用。

动脉粥样硬化作为一种炎症反应,其重要特征就是炎症细胞和内皮细胞的相互作用,其分子基础是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粘附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他汀类药物通过作用于内皮细胞和白细胞的多个靶点调节粘附。

一氧化氮(NO)从内皮细胞中释放,是机体重要的保护因子。

NO可抑制血小板聚集,抑制白细胞粘附浸润,消除氧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作用于炎症反应的多个环节。

由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催化的合成途径是一条重要的抗炎信号途径,他汀类药物可通过多种机制作用于一氧化氮合酶使NO合成增加。

近年来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是他汀在脓毒症中的作用,即是其这一机制的体现。

有研究发现,在啮齿类动物,短期临床相关剂量的辛伐他汀治疗可通过上调一氧化氮合酶表达而削弱内毒素血症诱导的白细胞变形和迁移,起到抑制炎症反应的作用。

他汀药物抗炎作用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价值2000年以来,很多临床试验以冠心病或高危冠心病危险因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发现他汀使高危人群临床获益并不依赖于基线胆固醇的水平,其机制尚不够明了,有两种可能的机制可以解释。

一是不同危险因素的患者其LDL-C致病阈值不同,尽管高危患者的血脂水平可能并不高,但对此个体来说,其血脂已有明确的致病作用,使用他汀后可降低其病情进展;并且是血脂降得越低,预防效果越明显。

二是他汀可能存在降脂以外的效应,其降脂外作用发挥其积极的防治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尽管两种机制均有其可能性,但后一机制的可能性也很是关键。

现在证据最为充分的他汀降脂外作用即是其抗炎作用,这可能是他汀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关键机制之一。

PRINCE研究表明,普伐他汀具有明确的降低CRP作用,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CRP中位数水平达16.9%,其基线LDL-C 水平与CRP水平无关,说明了他汀类独立于降脂的抗炎效应。

MIRACLE试验显示,在LDL-C中位数<125 mg/dl的患者,治疗16周后与安慰剂组相比,阿托伐他汀显著降低CRP达34%,血清淀粉样蛋白A降低13%。

CARE试验表明,经过5年治疗,普伐他汀组CRP中位数水平比安慰剂组低21.6%,这种改变与LDL-C降低水平无关。

一级预防研究AFCAPS/TexasCAPS试验表明,无论患者的LDL-C水平,以及总胆固醇/HDL比值如何,他汀类药物都可以有效预防高CRP人群的急性冠脉事件。

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逆转上,REVERSAL研究评价了阿托伐他汀治疗降低CRP、LDL-C水平对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影响。

结果显示,当LDL-C和CRP水平均高时,病变进展最快;当LDL-C降至正常而CRP升高时,病变仍然是进展的;但当LDL-C水平升高而CRP水平降低时,病变出现了一些逆转;而当LDL-C和CRP水平均降低时,病变逆转最明显。

该研究清楚地说明CRP和LDL-C可能共同参与了粥样硬化病变的改变,除了LDL以外,CRP可能作为更为重要的因素在逆转病变中发挥作用,而他汀药物可能同时作用于两者。

最新的JUPITER研究更为明确,研究结果表明,在明确血脂正常但hsCRP>2 mg/L的心血管风险增加的人群中,瑞舒伐他汀使LDL-C和hsCRP分别降低50%和37%,主要心血管事件风险减少44%(在该研究中定义为心肌梗死、卒中、动脉血管重建、因不稳定心绞痛住院或心血管原因死亡的综合风险),卒中或心血管死亡的综合风险下降近一半。

该研究计划最长随访时间为5年,但研究在平均随访1.9年时因瑞舒伐他汀治疗组受益显著而提前终止。

JUPITER研究是一项预防心脏病学领域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研究,体现了他汀降脂药物的临床获益可能与炎症反应的抑制有关。

他汀抑制凝血促进纤溶除抗炎机制外,他汀药物的降脂外心血管保护作用可能是其抗凝效应,因为对急性冠脉综合征而言,血栓机制是其核心机制。

现已有不少证据表明他汀对凝血系统的影响。

有研究发现ADP诱导的纤维蛋白原与血小板的结合因LDL 而介导,且呈现LDL剂量依赖性。

动物实验显示,阿托伐他汀能上调正常胆固醇小鼠血小板内皮Ⅲ型一氧化氮合酶的mRNA 表达水平和降低血小板激活而不降低胆固醇水平,其中血小板激活的指标,血小板4因子(PF4)和β-血栓球蛋白(β-GT)显著下调且有剂量依赖性。

最近Gertz等报道,阿托伐他汀治疗4天使急性脑梗死小鼠的PF4和β-GT的水平显著下降,但是撤药2天后两者的水平分别上调2.9和3.1倍;同时阿托伐他汀使主动脉和脑血管的一氧化氮合酶上调2.3和1.7倍,但同样仅在停药2天后,上述两处的一氧化氮合酶分别下调5倍和3.1倍,由此说明急性撤退他汀类药物2天后,即丧失对小鼠脑缺血和血栓形成的保护功能而不依赖于血脂水平的降低。

有研究发现,辛伐他汀治疗3个月后,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显著减少,多种凝血因子也发生了显著变化,其中凝血酶激活速率下降16.2%,α-凝血酶β-链的生成速率下降27.4%。

也有研究报道普伐他汀15mg/d治疗可抑制血小板依赖的凝血酶生成,这在高胆固醇血症和混合性高脂血症时作用更强。

纤溶是纤溶酶裂解纤维蛋白的过程,纤溶酶可被纤溶酶原激活物激活。

洛伐他汀、辛伐他汀、氟伐他汀可升高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的水平和活性,增加培养的兔主动脉内皮细胞和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mRNA表达,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的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

这些抗凝机制的存在,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有益于动脉粥样硬化并发的血栓形成的预防和冠脉事件的降低。

小结他汀类药物有效的降脂作用,已经无须质疑。

而该类药物降脂外的作用,比如抑制炎症、抑制凝血促进纤溶等,使得防治冠心病和降低心血管事件的作用更加确切,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他汀类的问世和应用是现代冠心病治疗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