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安全知识复习讲义:应急管理基础知识

合集下载

应急管理相关知识PPT课件

应急管理相关知识PPT课件

应急资源管理
总结词
应急资源管理是保障应急救援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
详细描述
应急资源管理包括物资储备、调配和运输等方面的内容。在突发事件发生时,需 要迅速调集各种资源,包括救援人员、物资、设备等,以确保救援工作的及时性 和有效性。
应急通信与信息管理
总结词
应急通信与信息管理是保障应急指挥 和信息传递的关键。
详细描述
在突发事件发生时,需要建立高效的 应急通信网络,确保信息传递的及时 性和准确性。同时,还需要对相关信 息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为应急指 挥提供决策支持。
应急演练与培训
总结词
应急演练与培训是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的有效途径。
详细描述
通过定期开展应急演练和培训,可以 提高救援人员的技能水平和应对能力 ,同时还可以加强相关部门之间的协 调配合,提高整体应急救援能力。
物联网与传感器技术
通过物联网和传感器技术,实现物资、人员和资源的实时监控和调 度,提高应急处置效率。
无人机与机器人技术
利用无人机和机器人技术,进行现场侦查、救援和物资投送,降低 人员风险。
管理体制与机制改革
跨部门协同机制
建立跨部门、跨地区的协 同应急管理机制,实现资 源共享和信息互通。
预案动态更新
总结词
在应急管理中,快速响应时间至关重要,能够减少灾害损失和影响。
详细描述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突发事件和灾害频发,需要迅速采取行动来应对 。快速响应时间意味着在灾害发生后,能够迅速启动应急计划,调动资源和力量,进行救 援和处置工作。
解决方案
建立高效的应急指挥体系,加强应急队伍建设,提高快速响应能力。同时,加强与相关部 门的协调与合作,确保信息传递及时准确,减少响应时间。

应急基础知识

应急基础知识

应急管理的重要性
保障公共安全
应急管理是保障公共安全的重要 手段,通过事前预防、事发应对 、事中处置和事后恢复等环节, 可以最大限度地减轻突发公共事 件对人民生命财产带来的威胁和 损失。
提高社会治理水平
应急管理是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 部分,通过科学、规范、现代化 的手段进行管理和应对,可以提 高社会治理水平,增强政府公信 力和社会稳定性。
2023
应急基础知识
contents
目录
• 应急管理概述 • 应急管理体系 • 应急管理流程 • 应急管理案例分析 • 结论与展望
01
应急管理概述
应急管理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应急管理是指政府及其他公共机构在突发公共事 件的事前预防、事发应对、事中处置和事后恢复过程中 。通过有组织、有计划地整合人、财、物等资源
总结词:复杂多变、以人为本、 紧急处置
复杂多变:地震灾害涉及的范围 广泛,影响因素多且具有不确定 性,需要全面掌握信息,综合分 析判断。
紧急处置:在地震发生后,需要 快速响应,科学决策,协同高效 ,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 产损失。
案例二:火灾事故的应急管理
总结词:统一指挥、 快速响应、现场处置
政府主导性:应急管理是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通过多 部门协同、全社会参与的方式进行。
不确定性:应急事件的发生和发展往往受到多种因素的 影响,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
特点
突发性:应急事件往往是突然发生,没有先兆,需要在 短时间内做出决策和应对。
风险性:应急管理需要面对各种风险和不确定性,需要 采取科学、规范、现代化的手段进行管理和应对。
02
预警发布
根据监测情况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提 醒公众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预防突 发事件的发生。

应急知识——应急管理基础知识

应急知识——应急管理基础知识

应急知识——应急管理基础知识预防阶段:对可能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进行预测和评估,制定相应的预防计划和措施,加强监测和预警系统的建设,提高公众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准备阶段:制定应急预案,建立应急机制和应急队伍,组织应急演练和培训,做好应急物资和设备的储备和更新,提高应急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响应阶段:及时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应急处置和救援工作,加强信息发布和社会稳定控制,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恢复阶段:组织灾后评估和重建工作,恢复社会秩序和生产生活秩序,加强心理疏导和社会援助,实现灾后恢复和重建。

应急管理是一门新兴学科,旨在减少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或降低其可能造成的后果和影响,达到优化决策的目的。

其基本原则包括以人为本、居安思危、统一领导、依法规范、快速反应和依靠科技提高素质。

应急管理的主要任务包括预测、预防、准备、响应和恢复。

在突发事件的管理过程中,应急管理应强调对潜在突发事件实施全过程的管理,即由预防、准备、响应和恢复四个阶段组成。

在四个阶段中,应急管理需要做好预测和评估、制定应急预案、组织应急处置和救援工作、组织灾后评估和重建工作等。

在预防阶段,需要遵守相关的安全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定安全规划,并进行风险分析、评价和控制。

同时,还需要进行监测和监控,购买灾害保险,遵守税务鼓励和强制性措施,开展公共应急教育和安全研究等工作。

二)准备准备阶段是指在突发事件发生前采取的行动,目的是应对突发事件发生,并提高应急行动能力,推进有效的响应工作。

在准备阶段,需要制订应急预案,建立应急通告和报警系统,建立应急医疗系统,建立应急救援中心,开展应急培训和演练,储备应急资源,签订互助救援协议,制定特殊保护计划等。

三)响应响应阶段是指在突发事件发生后立即采取的行动,目的是保护生命,减小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

在响应阶段,需要启动应急预案,向社会发出应急通告,迅速通知各应急部门,迅速开展各种应急救援行动,控制事态恶化,提供应急医疗服务,进行疏散和避难等工作。

应急管理常用知识讲解

应急管理常用知识讲解

应急管理常用知识讲解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突发情况,如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

为了有效应对这些突发事件,保护生命财产安全,减少损失,应急管理知识就显得至关重要。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些应急管理的常用知识。

一、应急管理的基本概念应急管理是指对突发事件的预防、准备、响应和恢复等全过程的管理。

其目的是通过科学的规划、组织、协调和指挥,最大限度地降低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突发事件具有突然性、不确定性、危害性和复杂性等特点。

例如,地震可能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发生,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传染病疫情的爆发和传播速度可能超出预期,对公共卫生体系造成巨大压力。

因此,应急管理需要具备快速反应、灵活应对和高效协调的能力。

二、应急预案应急预案是应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针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预先制定的应对方案。

1、应急预案的类型应急预案包括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

综合应急预案是总体的、纲领性的预案,涵盖了各类突发事件的应对原则和框架;专项应急预案针对特定类型的突发事件,如地震应急预案、火灾应急预案等;现场处置方案则侧重于具体场所或岗位的应急处置措施。

2、应急预案的制定制定应急预案需要进行风险评估,了解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及其危害程度。

同时,要明确应急组织机构和职责,规定应急响应程序和措施,包括预警、救援、疏散、医疗救护等方面。

预案还应包括应急资源的配备和管理,如物资、设备、人员等。

3、应急预案的演练制定好的应急预案需要定期进行演练,以检验其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演练可以发现预案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进行修订和完善。

通过演练,还可以提高相关人员的应急意识和应对能力。

三、应急预警应急预警是在突发事件发生前,及时向公众发出警报,提醒采取防范措施。

1、预警信息的收集通过各种监测手段,如气象监测、地质监测、舆情监测等,收集可能引发突发事件的信息。

应急管理六科教材复习资料

应急管理六科教材复习资料

应急管理六科教材复习资料应急管理是一门涉及多个领域的综合学科,包括灾害学、应急救援、危机管理、公共安全等多个方面的知识。

对于从事或准备从事应急管理工作的人员来说,掌握相关知识是至关重要的。

为了更好地复习应急管理六科教材,以下是一些复习资料供大家参考。

一、灾害学灾害学是应急管理的基础学科,它研究自然灾害的成因、特点、规律以及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在复习灾害学时,可以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灾害分类:了解常见的自然灾害类型,如地震、洪水、台风等,以及人为灾害类型,如火灾、交通事故等。

2.灾害成因:了解各类灾害的成因和发生机制,如地震的地壳运动、洪水的气象因素等。

3.灾害评估:学习如何对灾害进行评估,包括灾害的风险评估、损失评估等。

4.灾害预防和减灾:了解灾害预防和减灾的方法和措施,如地震预警系统、防洪工程等。

二、应急救援应急救援是应对灾害和突发事件的重要环节,它包括组织救援队伍、提供救援物资、展开救援行动等。

在复习应急救援时,可以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应急救援组织:了解应急救援组织的建立和职责分工,包括国家级、地方级和企事业单位级的救援组织。

2.应急救援行动:学习应急救援的基本流程和方法,包括救援队伍的组织、救援物资的调配等。

3.救援技术和装备:了解救援过程中常用的技术和装备,如搜救犬、救生艇等。

4.灾后重建:学习灾后重建的原则和方法,包括灾区的基础设施恢复、灾民的安置等。

三、危机管理危机管理是应对各种危机事件的管理和应对措施,它包括危机预警、危机处理和危机恢复等。

在复习危机管理时,可以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危机预警:了解危机预警的方法和手段,如监测系统、预警机制等。

2.危机处理:学习危机处理的原则和方法,包括信息收集、决策制定等。

3.危机恢复:了解危机恢复的过程和措施,包括恢复生产、恢复秩序等。

4.危机沟通:学习危机沟通的技巧和方法,包括公众信息发布、媒体管理等。

四、公共安全公共安全是维护社会稳定和人民安全的重要任务,它包括治安管理、消防安全、交通安全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应急管理基础知识

应急管理基础知识

应急管理基础知识应急管理基础知识1.应急管理基本概念(1)应急预案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为迅速、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制定的行动方案。

(2)应急准备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为迅速、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进行的组织准备和应急保障。

(3)应急响应事故发生后,有关组织或人员采取的应急行动。

(4)应急救援在应急响应过程中,为消除、减少事故危害,防止事故扩大或恶化,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造成的损失或危害而采取的救援措施或行动。

(5)恢复事故的影响得到初步控制后,为使生产、工作、生活和生态环境尽快恢复到正常状态而采取的措施或行动。

2.应急管理的四个阶段应急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包括预防、准备、响应和恢复四个阶段。

3. 应急管理各阶段的含义和任务在应急管理中预防有两层含义:第一层是事故的预防工作,即通过安全管理和安全技术等手段,尽可能地防止事故的发生,实现本质安全化;第二层是在假定事故必然发生的前提下,通过预先采取的预防措施,来达到降低或减缓事故的影响或后果严重程度。

任何企业都应该在生产过程中对预防工作引起高度的重视,防患于未然。

预防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为: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风险控制。

准备的目标是保障重大事故应急救援所需的应急能力,主要集中在发展应急操作计划及系统上。

准备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为:预案编制、建立预警系统、进行应急培训和应急演练。

响应的目的,是通过发挥预警、疏散、搜寻和营救以及提供避难所和医疗服务等紧急事务功能,尽可能地抢救受害人员,保护可能受到威胁的人群;尽可能控制并消除事故,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影响和损失,维护经济社会稳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响应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为:情况分析、预案实施、展开救援行动、进行事态控制。

恢复工作应在事故发生后立即进行,它首先使事故影响地区恢复相对安全的基本状态,然后继续努力逐步恢复到正常状态。

要求立即开展的恢复工作包括事故损失评估、事故原因调查、清理废墟等;长期恢复工作包括厂区重建和社区的再发展以及实施安全减灾计划。

应急管理基础知识

应急管理基础知识

应急管理基础知识应急管理是指在突发事件发生时,针对其造成的危害和影响,通过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等一系列管理手段和措施,加强对突发事件的应对和处置能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活动的总称。

应急管理基础知识包括应急管理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组织机构、工作职责、应急预案编制、应急演练、应急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等内容。

作为应急管理人员,首先需要了解应急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

应急管理的基本概念是指应急管理的定义、范畴和特征等,它能够帮助人们全面认识应急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应急管理的基础理论包括灾害学、风险管理理论、危机管理理论、组织管理理论等,通过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可以提高应急管理人员对突发事件的认知和应对能力。

其次,应急管理人员还需要了解应急管理的组织机构和工作职责。

组织机构包括应急管理部门、应急指挥机构和应急救援队伍等,它们的设置和职能是应急管理工作的基础。

工作职责包括信息收集和分析、预警预测、应急预案编制、应急演练、应急处置和事后评估等,每个环节都对应急管理的有效性和效率起着重要作用。

应急管理中最重要的一项工作是应急预案编制。

应急预案是在突发事件发生前制定的应急工作方案,它包括灾害类型、预警预测、应急响应措施、组织协调机构、资源调配、信息发布等内容。

应急预案的编制需要对各类灾害进行分析研究,制定相应的应急措施和预警预测机制,以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响应和处置。

应急演练是检验应急预案的有效性和完整性的重要手段。

通过模拟突发事件的发生,组织各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应急处置演练,可以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进,提高应急处置的水平和效果。

应急资源管理是指对应急救援资源的统筹调配和管理,以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充分利用和合理配置资源,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效率。

信息化建设是应急管理的重要手段。

通过建立和完善应急管理信息系统和网络,实现信息共享和快速传递,可以提高应急管理的响应速度和决策效果。

应急管理基础知识讲座

应急管理基础知识讲座

应急管理基础知识讲座应急管理,这事儿可太重要了,就像咱们家里备个小药箱一样,平常可能觉得没啥用,真到关键时候,那可就是救命的东西。

应急管理到底是啥呢?简单说,就是对那些突然发生的事儿,想办法去应对,把损失降到最小。

比如说突然来个洪水,就像一盆水突然倒在蚂蚁窝上,蚂蚁要是没个应对的法子,那窝就全毁了。

咱们人也是啊,面对洪水得有防洪的措施,像修堤坝、提前转移居民这些,都是应急管理的一部分。

咱们生活里有各种各样的突发事件。

火灾就是个很吓人的事儿。

大家都知道火着起来那速度,就跟疯了似的,呼呼地乱窜。

要是没有应急管理,就好比在黑夜里没有灯,只能瞎撞。

每个建筑都得有消防设施,像灭火器啊,消火栓啊,这就像是给这个建筑配备的小卫士。

可别小瞧这些东西,它们在火灾刚起来的时候能发挥大作用。

还有火灾逃生知识也很关键,就像玩游戏有个通关秘籍一样。

知道往哪里跑安全,怎么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这些都是能救命的本事。

地震也是个恐怖的家伙。

它一来,地动山摇的,就像有个大力士在地下乱捣鼓。

这时候应急管理就更重要了。

建筑的抗震标准就像是给房子穿上一层坚固的铠甲,让它能在地震的摇晃中多坚持一会儿。

对于咱们老百姓来说,知道地震来了怎么躲,是躲在桌子下面好,还是墙角好,这就如同在风雨中找到一个避风港一样重要。

除了这些自然灾害,还有一些人为的突发事件,像化工厂爆炸之类的。

这就像一颗炸弹在人群里爆炸一样,那危害范围可大了。

这时候应急管理就包括对危险化学品的管理、事故发生后的救援等等。

救援人员就像超级英雄一样冲向危险,他们要是没有一套完善的应急管理体系支持,那可就像战士上战场没带武器一样,只能干着急。

那咱们普通老百姓在应急管理里能做啥呢?咱得有点危机意识。

就像出门得看看天气预报,带把伞一样自然。

要多了解一些常见的应急知识,这知识多了,心里就有底,就不会在事情发生的时候慌了神。

而且咱们社区也可以搞一些应急演练,这演练就像是一场预演的戏,大家在这个过程中知道自己该干啥,真到事儿上就不会乱成一锅粥。

应急管理理论知识讲义

应急管理理论知识讲义

应急管理(第一次整理,源于《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与控制》,陈少容编著,化学工业出版社)目录1.1 应急管理概述1.1.1 我国应急管理概述1.1.2 应急管理的主要内容1.1.3 应急管理相关法律法规1.1.4 应急体系1.1.4.1 应急组织体系1.1.4.2 应急运作机制1.1.4.3 应急法制基础1.1.4.4 应急保障体系1.2 应急预案1.2.1 应急预案概述1.2.1.1 应急预案的主要作用1.2.1.2 应急预案的类别1.2.1.3 应急预案的适用范围1.2.2 应急预案的管理1.2.2.1 预案的评估管理1.2.2.2 预案的备案管理1.2.3 应急预案的衔接与实施1.2.3.1 企业、政府应急预案的衔接1.2.3.2 应急预案的实施1.3 应急能力评估1.3.1 定性应急能力评估1.3.2 定量应急能力评估—可用安全疏散时间1.4 事故应急指挥体系1.4.1 国内事故应急指挥体系1.4.2 企业事故应急指挥系统构建1.4.3 企业事故应急指挥控制中心的要求1.5 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演练1.5.1 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演练的要求1.5.2 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演练的类型、任务及实施过程1.5.3 演练的参与人员1.5.4 演练实施的基本过程1.5.5 演练结果的评审应急管理是预防发生重大事故、重大灾害和重大紧急事件的关键。

应急管理系统和应急救援辅助决策支持系统是应急管理的主要内容。

1.1 应急管理概述1.1.1 我国应急管理概述最近几年我国应急救援技术逐步受到重视,应急体系日益完善,但事故防范和应急救援技术亟待突破,需要进一步完善体制,理顺关系,规范和扩大国家救援队和地方救援队服务功能,加大对应急救援技术装备及基地建设的投入等,确保应急救援工作科学、顺利的开展。

⑴应急救援技术受到重视⑵应急体系日益完善⑶事故防范和应急救援技术亟待突破⑷高科技产品科技“不高”⑸救护经费严重不足⑹应急救援队伍战斗力不强1.1.2 应急管理的主要内容(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应急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包括预防、准备、响应和恢复四个阶段。

应急管理基础知识

应急管理基础知识

应急管理基础知识应急管理是指针对突发事件或灾害事故,在出现紧急情况时,通过科学合理的组织、调度和协调等一系列措施,有效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一种管理行为。

应急管理基础知识是指掌握应急管理的原则、体系、方法和工具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应急管理的基本原则包括:预防优先、综合治理、科学决策、公开透明、依法管理、社会协同、追责问责等。

预防优先是指在突发事件发生之前,采取预警、预报、防范等措施,尽量避免事故和灾害的发生;综合治理是指要从源头上控制事故隐患,通过系统整合和协调优化各种资源,提高应急能力;科学决策是指应急管理要依据科学数据和专业意见,通过科学分析,做出合理的决策;公开透明是指应急管理的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确保公众对于应急工作的了解和参与;依法管理是指根据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应急管理相关规定;社会协同是指政府、企业、社会团体、专业机构等各方共同参与应急管理,形成合力;追责问责是指对于不按照规定履行应急管理职责的单位和个人,要进行追责问责。

应急管理的体系包括突发事件应对体系和灾害风险管理体系。

突发事件应对体系是指通过预警与监测、应急救援、灾后恢复等组成的一系列应急工作,对突发事件进行应对和处理。

灾害风险管理体系是指通过灾害风险评估、灾害防治规划、建设和管理等措施,降低灾害风险和提升社会的防灾能力。

应急管理的方法包括风险评估、预警与监测、应急响应、救援与救护、恢复与重建等。

风险评估是指通过对潜在风险源的辨识、评估和分析,确定各类风险的程度和可能影响范围;预警与监测是指通过各种传感器、监测设备和信息系统等手段,及时获取异常情况的信息并作出预警;应急响应是指在突发事件发生后,根据预警和监测信息,迅速组织应急力量进行处置;救援与救护是指对伤员和被困人员进行搜救和救治;恢复与重建是指在事故或灾害发生后,通过清理、修复和重建等一系列措施,恢复生产和生活秩序。

应急管理的工具包括应急预案、应急设施、信息系统和应急演练等。

应急知识——应急管理基础知识

应急知识——应急管理基础知识

应急知识——应急管理基础知识应急管理是指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迅速采取组织协调、控制和处置等一系列应急措施,以降低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风险,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一种管理活动。

应急管理基础知识包括应急管理的定义、目标和原则,应急资源的分类和调配,应急预案的编制和实施,以及应急演练和评估等内容。

一、应急管理的定义、目标和原则应急管理是指在突发事件发生时,通过组织、指挥、调度和协调等一系列措施,有效保障相关单位和人员的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活动。

应急管理的目标是提前预防、控制和减轻突发事件的影响,确保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和社会秩序的稳定。

应急管理的原则包括全面性、灵活性、科学性和有效性等。

二、应急资源的分类和调配应急资源主要包括人员、物资、金融、信息、技术和其他各类资源。

应急资源的分类是指将各类资源按照特定的标准进行划分,便于调配和利用。

常见的分类包括人员资源、物资资源、技术资源和金融资源等。

应急资源的调配是指根据突发事件的需要,将各类资源合理地分配给各个相关单位和人员,以确保应急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应急预案的编制和实施应急预案是指为应对突发事件而提前制定的具体措施和步骤的文件,是组织和指挥应急工作的基础。

应急预案的编制需要制定详细的应急工作流程、任务分工、应急响应等内容,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修订。

应急预案的实施是指在突发事件发生时,按照预案的要求进行组织和行动,以确保应急工作的有效实施。

四、应急演练和评估应急演练是指通过模拟突发事件发生的情况,组织相关单位和人员进行实战演练,以提高应急工作的能力和效率。

应急演练需要制定演练方案,明确演练目标、演练内容和演练步骤等,以保证演练的质量和效果。

应急评估是指对应急演练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估和分析,以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改进的建议和措施。

总之,应急管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涉及到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和社会秩序的稳定。

了解应急管理的基础知识,可以帮助人们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快速有效地采取措施,降低损失和风险。

应急应会知识

应急应会知识

应急应会知识应急应会知识一、应急管理基础知识1. 应急管理的概念和目的应急管理是指在灾害或突发事件发生时,通过采取各种措施,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保护公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的一种综合性工作。

其目的是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损失。

2. 应急管理体系应急管理体系包括预防、准备、响应和恢复四个环节。

预防是指通过加强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措施,尽可能避免灾害或事故发生;准备是指在预测到可能发生灾害或事故后,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预案编制、物资储备等工作;响应是指在灾害或事故发生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力量进行抢险救援等工作;恢复则是指在灾后尽快恢复受灾区域的正常秩序和经济社会活动。

3. 应急预案应急预案是指在突发事件发生时,为了减少损失和恢复正常秩序,有关部门事先制定的一系列应急措施和工作程序。

应急预案包括组织机构、任务分工、预警信息、应急处置流程、物资储备等内容。

二、灾害类型及应对措施1. 地震地震是指地球内部能量释放导致地面产生振动的现象。

在地震发生时,人们应迅速躲到桌子下或墙角处,保护头部和颈部;避免使用电梯,迅速撤离建筑物;如果被困在建筑物内,要尽可能找到安全通道等待救援。

2. 火灾火灾是指因各种原因引起的火焰燃烧而造成的灾害。

在火灾发生时,人们应尽快逃离火源,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不要乘坐电梯,要走楼梯离开建筑物;如果被困在建筑物内,可以用湿毛巾堵住门缝等待救援。

3. 暴雨洪涝暴雨洪涝是指因暴雨导致的地面积水和河水泛滥而造成的灾害。

在暴雨洪涝发生时,人们应尽量避免到低洼地带或河岸附近,以免被淹;不要开车行驶在水深超过车轮的路段上,以免被困;如果被困在洪水中,要尽量找到高处等待救援。

4. 爆炸爆炸是指因物品内部能量释放导致强烈冲击波和火焰的现象。

在爆炸发生时,人们应尽快逃离爆炸现场,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不要靠近可能存在危险品的区域;如果被困在建筑物内,要尽快寻找安全通道逃生。

应急管理基础知识

应急管理基础知识

应急管理基础知识应急管理基础知识是指在突发灾害或紧急情况下,依照预案和程序进行有序协调、组织和指挥,保护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基础知识。

应急管理是我国当前国家重点关注的领域,因为在极端天气、重大事故和突发事件中,其重要性和必要性愈加凸显。

以下将对应急管理的基础知识进行详细介绍。

一、应急管理基础知识的意义应急管理基础知识的意义在于化危为机,有效地应对紧急情况,保障公共安全,减轻灾害损失。

应急管理所涉及的领域广泛,包括但不限于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等方面。

通过加强预案制定和紧急救援能力的建设,可以提高灾害应对的效率和质量,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

二、应急管理基础知识的内容1. 应急预案的制定预案是应急管理的关键工具之一。

对于各种重大事故和灾害,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是有效防范和应对其发生的重要途径。

应急预案是指在特定情况下,制定和实施的有关指导措施、任务分工、工作程序、资源调配等规定的文件,从而保障突发事件处理的效率、实用性和可行性。

2. 应急救援队伍的建设救援力量是应急管理的重要保障。

在应急事件中,救援队伍拥有重要的逻辑和物理作用。

因此,在平时需要进行综合培训、技能提升,提高专业素质和快速反应能力。

建立一支规模大、素质高、应急反应灵活、协同作战的队伍是应急工作的基础。

3. 应急指挥系统的建立应急指挥中心是应急工作的指挥调度中心。

疏通各种信息渠道,建立多级联动的指挥系统,准确快速地掌握灾害和事故的信息,统一指挥资源的调配和管理,组织救援人员进行处置工作,是应对灾害和事故事件的关键环节。

4. 应急物资库存和调配在紧急情况下,物资调配的快速性和准确性也是保障工作的基本条件。

因此,构建应急物资库存,确保物资的供应和调配,采取有效的物资措施和技术手段是处理应急事件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5. 社会心理服务紧急情况下,人们在心理上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需要及时进行社会心理援助和危机干预。

应急管理知识点总结

应急管理知识点总结

应急管理知识点总结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各种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的频率和影响力也在不断增加。

因此,应急管理成为了一个越来越重要的领域。

应急管理的核心是预防和减轻灾害,提高应对灾害的能力,保障公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总结一些应急管理的知识点,包括灾害类型、应急管理的基本原则、救援队伍的组建和培训、紧急救援和灾后恢复等方面。

一、灾害类型1. 自然灾害:包括地震、洪水、飓风、暴风雨、台风、山火、龙卷风等。

自然灾害的发生往往较为突然,对人类和社会造成的影响较大。

2. 人为灾害:包括恐怖袭击、交通事故、建筑倒塌、火灾等。

人为灾害往往是由人类的错误或疏忽造成的,也对生命和财产造成严重的损失。

3. 传染病爆发:包括疾病的传播、流行病的暴发等。

传染病的爆发可能导致大范围的生命危险和社会动荡。

4. 公共安全事件:包括化学泄漏、核辐射、大规模事故等。

公共安全事件通常会引起公众的恐慌和忧虑,需要及时的应对和处理。

二、应急管理的基本原则1. 预防为主:应急管理的核心是预防,预防灾害发生,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

通过风险评估、预警系统、演练培训等手段,提高对灾害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2. 救援和救助:灾害发生后,需要迅速组织救援队伍,进行搜救、救助和医疗救治工作。

救援队伍需要具备专业的技能和知识,能够迅速应对各种复杂的情况。

3. 多部门合作:应急管理涉及多个部门和机构,需要进行跨部门、跨领域的合作,形成统一的指挥和协调机制。

4. 科学立案:应急管理需要依据科学、客观的情况评估和决策,避免因主观思想和情绪而导致错误的决策。

5. 民众参与:灾害过程中,民众是最直接的受灾对象,需要积极参与救援和灾后恢复工作,增强应对灾害的能力。

三、紧急救援1. 救援队伍的组建与培训:救援队伍需要具备基本的急救技能、搜救技能和危险物质处理技能。

各级政府需要加强对救援队伍的培训和指导,确保其能够迅速而有效地应对灾害。

2. 救援物资的准备与调配:救援物资包括食品、饮用水、医疗器械、药品、帐篷、毯子等生活必需品。

应急管理基础知识

应急管理基础知识

应急管理基础知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突发情况,如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

这些突发事件可能会给我们的生命、财产和社会秩序带来严重的威胁。

因此,了解和掌握应急管理的基础知识,对于我们有效地应对突发事件,降低损失,保障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应急管理的概念和内涵应急管理是指为了应对突发事件而进行的一系列有计划、有组织、有协调、有控制的活动。

它涵盖了预防与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恢复与重建等多个环节。

预防与准备是应急管理的基础工作。

这包括制定应急预案、建立应急管理体制和机制、开展应急培训和演练、储备应急物资和装备等。

通过这些工作,可以提高我们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做到未雨绸缪。

监测与预警是及时发现和预测突发事件的重要手段。

通过建立健全监测网络,收集和分析相关信息,及时发布预警信息,能够让人们提前做好防范和应对的准备,争取宝贵的时间。

应急处置与救援是在突发事件发生后的关键环节。

这需要迅速组织力量,采取有效的措施,控制事态的发展,抢救受伤人员,减少损失。

恢复与重建是应急管理的最后一个环节。

在突发事件得到控制后,需要尽快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对受损的设施和环境进行修复和重建,同时总结经验教训,改进应急管理工作。

二、应急管理的重要性应急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它能够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在突发事件面前,及时有效的应急管理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护人民的根本利益。

其次,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

突发事件往往会引发社会恐慌和秩序混乱,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加以应对,可能会导致社会动荡,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再者,能够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突发事件可能会对企业的生产经营造成严重影响,通过科学的应急管理,可以降低突发事件对经济的冲击,保障经济的平稳运行。

三、应急预案应急预案是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针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为迅速、有序、有效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制定的方案。

应急管理基础知识复习资料

应急管理基础知识复习资料

第一章1.什么是应急管理?应急管理是指政府及其他公共机构在突发公共事件的事前预防、事发应对、事中处置和善后管理过程中,通过建立必要的应对机制,采取一系列必要措施,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的有关活动。

2.应急管理的具体内容:.应急管理是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全过程管理,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预警、发生、缓解和善后4个发展阶段,应急管理可分为预测预警、识别控制、紧急处置和善后管理4个过程。

应急管理也是一个动态管理,包括预防、准备、应对和恢复4个阶段,均体现在管理突发公共事件的各个阶段。

3.演习(Exercise )演习是为应对某种事件,让参加者在仿真的形势中按照所设想的步骤和方法,采取适当的、一系列行动的完整过程。

.4.应急演习含义:1)应急演习是指来自多个机构、组织或群体的人员针对假设事件,执行实际紧急事件发生时各自职责和任务的排练活动,应急演习是检测重大事故应急管理工作的最好度量标准。

我国多部法律、法规及规章都对此项工作有相应的规定。

2)应急演习是指为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让参加者在仿真环境中,按照应急预案所提供的步骤和方法,采取适当的、一系列行动的完整过程。

5.演习依据:演习什么?演习哪些具体内容?包括演习的蓝图、步骤,待实现的目标和指标等。

6.预案:是指根据预测,针对潜在的或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的类别和影响程度而事先制定的应急处置方案。

具有专一性、专业性、周密性、时限集中性7.应急预案:是针对具体设备、设施、场所和环境,在安全评价的基础上,为降低事故造成的人身、财产与环境损失,就事故发生后的应急救援机构和人员,应急救援的设备、设施、条件和环境,行动的步骤和纲领,控制事故发展的方法和程序等,预先做出的科学而有效的计划和安排。

8.应急预案的结构应急预案体系1)总体应急预案是全国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是国务院应对突发事件的综合性预案,由国务院制定. 2)专项应急预案主要是国务院及其有关部门为应对某一类型或某几种类型突发事件而制订的涉及多个部门的应急预案,是总体预案的组成部分,由国务院有关部门牵头制订,报国务院批准3)部门应急预案是国务院有关部门根据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部门职责为应对突发事件制定的预案,由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报国务院备案,目前共有25件国家突发公共事件专项预案4)地方应急预案:包括省级人民政府的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部门应急预案及各市(地)、县(市)人民政府及其基层政权组织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5)企事业单位应急预案6)重大活动应急预案应当指出:1)这些预案由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单位按照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原则分别制定。

【免费下载】应急管理基础知识复习 01

【免费下载】应急管理基础知识复习 01
第二章
1. 内容范围 .应急演习是应急预案的演习(演练) 2. 时间范围 相关规定与演习周期 我国规定 6421 ;美国界定 4 年为一个演习周期,将各个层次的演习实施一遍。演 习时长确定 。演练应急预案中的单项 or 多项功能、桌面演习 or 全面演习,要求时限集中。 3. 参加者范围 应急演习参加者由演习计划或方案决定。西方利(权)益人一般包括:参与应急预案的机构和部门; 资助演习的部门;制定相关政策的部门;应急预案涉及的组织、企业和私人捐赠者;地方行政官员和公共信息官; 志愿者;社区组织;学校;媒体;其他需要派遣观察员的部门和组织。演习类型与规模、及演练内容,决定着演习 参加者包括哪些部门、组织、个人和装备。参加者中,最重要的是有关官员的参加。演习参加者中,最易被忽视的 是机构或组织的参与。 4. 区域范围 在某一区域,或者某几区域同时或顺序进行多个环节的演习。 5.演习的种类 1.指导讨论会 2. 操练 3. 桌面演习 4. 功能演习 5. 全面演习第 2 章 演习方案 1.演习方案 针对某一特定区域紧急事态应对需要,根据应急预案的要求,为开展应急演习而编制的完整计划。 演习方案信息: 演习的政策、程序、管理要求,演习的作用与目的,演习的递进序列,演习所需的场景,仿真设计 所需的各种参考资料,演习管理程序,演习参与者及其他要求等。 2.演习方案的基本构成. 政策、程序、管理要求及演习的任务和职责。具体涉及:演习类型 演习目的 演习要求 3.演习方案的制定 1)制定演习方案的准备 演习实施的基本过程 应急演习准备阶段应急演习安排:演习类型 演习参与者 演习评估 与改进 应急演习总结与追踪 演习中应掌握的基本技能 演习中的常见问题概述
措施 7)附则 8)附录 12.演习的目的就是要让每一个参演者认识自己在行动中的身份.和职责,并且在模拟情景下,通过按照行动规则执 行行动程序,达到熟练掌握自己的行动程序的程的最后成熟打下基础。 13.演习的理由应急演习的必要性 1)内在要求 应急预案要求 应急预案中的突出问题 应急管理体系 2)外在要 求 法律约束力 公共安全形势恶劣 3)法律责任 发现问题 程序与方针(具体措施)之间的差别;应急预案中的 突出问题和相互矛盾之处;预案、程序修订与改进之处;确认资源充分性;检验培训效果 增强能力 明确责任与角 色 公众的支持 团队精神 14.“应急预案 vs 应急演习”.1)应急预案是紧急事态发生后应对、恢复的全部行动蓝图,需要不折不扣地实施和 执行,因此,不允许有任何重大的纰漏和失误,否则可能造成重大损失。2)判断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可靠性和功效 究竟怎样,最行之有效的方法是通过对它的演习来评定。 “应急预案 vs 应急演习”三原则:1)不是针对“非常 态”事件的预案是“假”预案。2)没有经过演习的预案是“假”预案 3)没有告诉受众的预案是“假”预案应急预 15.案中的典型问题与薄弱环节(1)预案体系有待完善(2)预案质量有待提高(3)预案制定缺乏协作配合(4)预 案实施有待强化(5)预案动态管理有待加强 16.没有演习应急预案的可能后果 1)应急预案的受众方面 应急预案是直接针对各种灾难的,而这些灾难的直接受 害者是灾难影响地区的广大人群、企事业单位、机构与组织。2)应急预案中的紧急事态管理者方面 紧急事态管理 者也兼有受众的身份。3)应急预案中的指挥者方面 应急预案的指挥者是紧急事态应对的关键人物。4)应急预案中 的设备、设施方面 应急预案中规定的各种专业设备和专门设施的操作和使用,是一种技术性工作。. 17.应急演习的功效 暴露应急预案中的缺陷和不足;显示应急资源(储备)方面的缺口;改进部门之间的协调、联 络;澄清各组织、各成员、及设备的作用、责任、功能改进和提高各参与人员履行预案职责的能力;取得公众对紧 急事态管理工作的认可;激发政府官员对紧急事态管理工作的支持;帮助公众建立对紧急事态管理者和应急预案的 信心和信任;增强参与者的应急工作的熟练性和自信心;在现场,实地检验应急预案及相关体系的适用性;提高社 区的紧急事态管理能力;培育各政府部门之间及其与私人之间的合作关系;增加公共安全意识;促成关于社区准备 方面的公共政策;完善紧急事态管理协调和管理程序;增进各级政府之间的合作关系等等。

2019应急救援及安全基础知识培训

2019应急救援及安全基础知识培训

警戒疏散方法
(1)在事故现场周围50米内设立警戒线, 除抢险人员外禁止无关人员进入。 (2)在事故现场周围60米设立警戒线,除 抢险指挥人员和其它与抢险有关的人员外, 无关人员禁止入内。如果事故涉及面积较大, 则下风向的主干道则应禁止行人通行。
氯气少量泄漏紧急隔离30米,下风向白天疏 散300米,夜晚疏散1.1km。大量泄漏紧急隔 离275米,下风向白天疏散2.7千米,夜晚疏散 6.8千米
培训结束 谢谢合作!
内容回顾
1、报警 (会报警方式、方法) 2、成立应急救援指挥部 3、警戒、疏散 ( 警戒疏散的方法及逃生技巧) 4、向上级报告 5、确定事故情况、进行事故处置 ( 注意事项、抢 险方式,人员防护、器材的使用、撤离、及其它措 施) 6、现场救护 (现场监护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7、现场监测 8、紧急抢修 9、警报解除,通知人员返回,事故处理。
进入现场人员必须配备必 要的个人防护器具。
如果泄漏物化学品是易燃 易爆的,应严禁火种。扑 灭任何明火及任何其它形 式的热源和火源;
应急处理时严禁单独行动, 要有监护人,必要时用水 枪、水炮掩护。
应从上风、上坡处接近现 场,严禁盲目进入。
抢险救援方式、方法 及人员的防护、监护措施
(1)应急救援人员应穿戴好防毒面具、空 气呼吸器、战斗服或防化服,并佩戴专用手 套。 (2)抢险时,抢险人员应至少两人一组, 后备人员及时替换抢险。 (3)抢险人员应与指挥部随时保持联络。
报警方式
白天应向安全保卫处、公司消防队和119同 时报警;晚上应向公司消防队和值大班人员 和119报警,值大班人员接到报警后迅速通 知安全保卫处和公司主要领导,并迅速赶往 事故现场。同时组织人员进行扑救,并切断 气源。
报警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急管理基础知识
应急管理是近年来管理领域中出现的一门新兴学科,是一个综合了公共管理、运筹学、战略管理、信息技术以及各种专门知识的交叉学科,是针对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为了减少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或降低其可能造成的后果和影响,达到优化决策的目的,而基于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原因、过程及后果进行的一系列有计划、有组织的管理。

它涵盖在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前、中、后的各个过程,包括为应对突发事件而采取的预先防范措施、事发时采取的应对行动、事发后采取的各种善后措施及减少损害的行为。

一、基本概念
二、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减少危害
切实履行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把保障公众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

(2)居安思危,预防为主
高度重视公共安全工作,常抓不懈,防患于未然。

增强忧患意识,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做好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各项工作。

(3)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领导下,建立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在各级党委领导下,实行行政领导责任制,充分发挥专业应急指挥机构的作用。

(4)依法规范,加强管理
依据有关法律和行政法规,加强应急管理,维护公众的合法权益,使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

(5)快速反应,协同应对
加强以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处置队伍建设,建立联动协调制度,充分动员和发挥乡镇、社区、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志愿者队伍的作用,依靠公众力量,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功能齐全、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

(6)依靠科技,提高素质
加强公共安全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采用先进的监测、预测、预警、预防和应急处置技术及设施,充分发挥专家队伍和专业人员的作用,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科技水平和指挥能力,避免发生次生、衍生事件;加强宣传和培训教育工作,提高公众自救、互救和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综合素质。

三、主要任务
应急管理主要任务包括:
四、四个阶段
结合突发事件的特点,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应强调对潜在突发事件
实施全过程的管理,即由预防、准备、响应和恢复四个阶段组成,如图1所示,使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贯穿于各个过程,并充分体现“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应急理念。

图1 应急管理四个阶段
应急管理四个阶段的内容如表1所示:
表1 应急管理四个阶段的内容
四个阶段内容
预防:为消除事故发生的概率
或者为了减轻事故可能造成
的损失所做的各种预防性工
作。

l 安全法律、法规、标准
l 安全规划
l 风险分析、评价、控制
l 监测、监控
l 灾害保险
(一)预防
预防又称缓解、减少,是指在突发事件发生之前,为了消除突发事件发生的概率或者为了减轻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损害所做的各种预防性工作。

它是突发事件应对过程的第一阶段,是“防患于未然”的阶段。

戴维•盖布勒认为,政府管理的目的是“使用少量的钱预防,而不是花大量的钱治疗”,应急管理也需要以预防为主。

但在现实中,人们很难评判未发生突发事件是因为作了有效的预防,而对已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有效得力的救灾并将危害降至最低,却往往得到表彰记功,所以有种“最优选择是救灾得力,次优选择才是有效防灾”的思想误区,致使人们对预防的重视不够。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出了预防为主的理念,并对突发事件预防工作进行了规定。

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中,预防有两层含义:
从长远看,低成本、高效率的预防措施是减少突发事件损失的关键。

在预防阶段,通常采取的措施包括安全规划(如工业园区规划)、实施建筑标准(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等级)、制定颁布法律法规标准、推行灾害保险等。

(二)准备
准备是指针对特定的或者潜在的突发事件,为迅速、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进行的各种应对准备工作。

《左传》有言:“居安思危。

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因而,充分准备是应急管理的一项主要原则。

应急准备的主要措施包括:
(三)响应
响应是指在突发事件发生发展过程中所进行的各种紧急处置和救援工作。

及时响应是应急管理的又一项主要原则。

其目的是尽可能地抢救受害人员,保护可能受威胁的人群,尽可能控制并消除突发事件。

应急响应的主要措施包括:
应急响应是应对突发事件的挑战阶段,考验着政府和企业的应急处置能力,尤其需要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四)恢复
恢复是指突发事件的影响得到初步控制后,为使生产、工作、生活和生态环境尽快恢复到正常状态所进行的各种善后工作。

应急恢复应在突发事件发生后立即进行。

它首先应使突发事件影响区域恢复到相对安全的基本状态,然后逐步恢复到正常状态。

在短期恢复工作中,应注意避免出现新的紧急情况。

在长期恢复工作中,应吸取突发事件和应急救援的经验教训,开展进一步的突发事件预防工作和减灾行动。

恢复阶段应注意:一是要强化有关部门,如市政、民政、医疗、保险、财政等的介入,尽快做好灾后恢复重建;二是要进行客观的事故调查,分析总结应急救援与应急管理的经验教训。

一般而言,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四个阶段并没有严格的界限,且往往是交叉的,但每一个阶段都有自己明确的目标,而且每一阶段又构筑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之上,因而预防、准备、响应和恢复相互关联,构成了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一个动态的循环改进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