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北站综合交通枢纽智能化管理系统

合集下载

城市轨道交通综合枢纽信息化设计思路剖析

城市轨道交通综合枢纽信息化设计思路剖析
都 市 快轨 交 通 ・ 第2 6卷 第 5期 2 0 1 3年 1 0月
∞ ■ ■∞ ■ ■■ 《 # 辫 # } # # 溉 ; … l } } n ; }
《 学术探讨
城 市 轨 道 交 通 综 合 枢 纽 信 息 化 设 计 思 路 剖 析
1 . 1 交 通枢 纽特 点
交通枢纽汇集 了不 同出行 目的 、 行方式 、 出行 时 间的客流 , 是不 同车站 、 不 同功能设 施在空 间上 组合 的 公共 区域 , 其产权 、 运营 、 物业管 理等单位 多样 而复杂 ,
息化 系统设计提 供 参考 。
关键词
设 计
城 市轨 道 交通 ; 综合 枢 纽 ; 信 息化 系统 ; 系 统
应对枢纽所辖范 围各相关 区域 内不 同用途 的机 电设 备 进行 智能化管 理 ; 对 枢 纽 内 的客流 、 车 流进 行 合 理 引 导, 提 高枢纽交通 组织 的运行 效率 和枢纽 交通 的安全 系数 ; 为枢纽提供实时 、 准确 、 人 性化 的服务 , 确保枢纽 的各项功能得 以正常实现 ; 在灾害状况下 , 对 枢纽 区域 内的机电设备 、 客流 、 车流 、 出人 口、 交通等进 行统一指 挥和控制 , 为枢纽客 流、 车流 的安 全疏散 提供保 障 J 。
何 跃齐 徐成永
1 0 0 0 3 7 ) ( 北京城建设计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 司 北京
度要求非常高的系统 工程 , 而其信 息化集 成系 统是 实
摘 要 通过 对深圳 北站 交通枢 纽建设 项 目的 案例 分
现枢纽各种功能和综合管理 的关键 。下 面结合深9 1 1 J L
站交通枢纽 信 息化集 成 系统 项 目的建 设 , 从 目标 、 原

2023-城市客运枢纽站智能化解决方案-1

2023-城市客运枢纽站智能化解决方案-1

城市客运枢纽站智能化解决方案城市客运枢纽站是连接城市交通各个方面的重要节点,也是人们出行的必经之地。

为了进一步提高其服务质量和效率,智能化已成为客运枢纽站升级的重要方向。

下面我们来分步骤探讨城市客运枢纽站智能化解决方案。

一、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客运枢纽站的智能化建设需要依托稳定、高效、安全的基础设施。

其核心包括数据中心、网络基础设施、云计算、物联网和安防系统等。

数据中心可以提供仓库级别的存储和处理能力,满足大量数据的存储和运算;网络基础设施可以实现站内全连接、信号防干扰、带宽满速运行等;云计算能够支持各种云服务,如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物联网能够收集站内各种设备的数据,实现设备的智能化操作和管理;安防系统则是智能化建设中的关键环节,可通过人脸识别、视频监控、智能门禁等技术实现站内安全管理。

二、智能化车站建设城市客运枢纽站的智能化建设不仅要考虑基础设施的建设,还需要考虑到车站的智能化升级。

具体来讲,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1.电子候车室电子候车室可以提供乘客的实时候车信息,让旅客随时了解公交车或长途客车的到站时间和班次信息。

同时,电子候车室还可以设置多媒体广告,实现线上广告营销。

2.车辆智能调度系统车辆智能调度系统可以通过智能算法,实现车辆的线路调度、发车时间调整、车辆路况等管理,这能够保证车辆的合理调度,提高站内旅客的满意度。

3.自助售票机自助售票机不仅解决了人工售票排队等待时间长的问题,还可支持多种支付方式(支付宝、微信等),方便乘客购票。

三、智能化信息化建设在智能化建设中,信息化建设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这里的信息化建设包含两个方面:一是站内信息资源的分布式存储与管理,二是站外信息的公开共享。

1.站内信息资源管理与分布式存储站内信息资源管理与分布式存储是智能化建设一项必要的技术手段,这需要利用信息技术来统一站内资源的管理,减少人工干预,提高工作效率。

同时,分布式存储可以解决传统存储一体化系统容量瓶颈等问题,提高存储性能和利用率。

深圳智能交通系统介绍-PPT课件

深圳智能交通系统介绍-PPT课件

设备管理
对整个ITS系统中的所有检测设备信息进行管理,并即时监控设备状态。能够 及时、直观地进行设备故障报警
统计分析
在线数据分析
路段服务水平分析 短期交通预测 交通事件检测
历史数据分析
报表分析 (月报、年报) 历史交通量分布分析 历史数据相似性分析 历史数据趋势分析路段空间相关性分析 拥塞多发路段分析 违章多发路段统计 快速路通行能力分析设备故障分析
共用数据库
非冗余的 完备的(最低置信度水平上) 有不同粒度的(在最小粒度以上可设置) 赋有置信度的(宏观、微观) 空间化的 可再构的 可根据数据消费情况重组存储结构的
应用支撑总线
便利性 —— 通过配置而非编程提供面向 各类应用的数据基础 联动性 —— 以不同的方式提供系统联动 接口以支持综合应用 拓延性 —— 可根据需要在数据基础上构 建应用服务 多样性 —— 可提供多种数据出口、支持 多种数据获取方式
交通共用信息平台数据挖掘数据建模多维分析运行管理子系统运行管理子系统运行保障子系统运行保障子系统总体协调策略更新总体监控故障应对统一的信息服务统一的信息服务综合查询出口外部信息接入及传输系统综合信息共用数据库平台应用总线支撑系大批量数据导入实时数据流接入数据提供者包含各类交管子系统和相关单位等外部系统主题数据提取主题数据订阅数据消费者包含各类交管子系统和相关单位等外部系统电气设备一般不能受潮要有防止雨雪和水侵袭的措施
概述
在交通管理上,已逐步建立起了车辆管理系统、驾驶员管理系统、 车辆检测系统、122接处警系统、ATC (区域交通控制系统)、 道路视频监控系统、小范围交通诱导系统、电子警察(冲红灯、 超速)系统、交通地理信息系统、大屏幕显示系统等交通管理功 能系统和网络系统,建立了交通指挥中心。 深圳交通的超常发展,在设计上具有较大通行能力的、作为深圳 市交通大动脉的快速环路,也呈现了交通拥塞的趋势,特别是在 上下班的高峰时段,北环、泥岗、沿河、滨河路的某些关键路段, 车辆拥挤,车速缓慢,极大的限制了车辆通行能力。 交通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 ,是以环路的交通管理系统建设为契机, 建立高标准的深圳市交通信息综合管理平台,全面整合已有的各 类交通信息管理系统和交通监控管理系统,实现交通信息采集和 分析处理、交通信号控制、交通诱导等的动态结合,达到高效收 集、分析、综合、利用多种信息,迅速决策,有效调度全市的交 通管理业务

深圳北站综合交通枢纽工程

深圳北站综合交通枢纽工程
1 l 6
铁道工Fra bibliotek程学

2 0 1 3年 7月
深 圳 北 站 综 合 交 通 枢 纽 工 程
深圳北站综合交通枢纽工程荣获 2 0 1 2 年度 中国土木工程詹 天佑奖 。该 站包括站 台层 、 设备 夹层 、
高架候车层 、 商业夹层 , 总建筑面积 5 9 . 4万 m , 钢结构最大跨度为 8 6 m, 最大悬挑为 6 3 I T I , 总用钢量为 6 . 3万 t 。拉索幕墙 2万 m , 候车大厅 5 . 6 万m , 共6 4部步行楼梯 、 1 8 1 部电扶梯 。 1 . 该工程是 “ 两主三辅 ” 的客运格局最为核 心的车站 、 接驳功 能最为齐全 的特大型综合交 通枢纽 。 深圳北站衔接广深港客运专 线 、 厦深铁 路 , 并 与 3条地 铁线 、 长途 汽车站 、 公 交场 站 、 出租车 场站 等接 驳, 设施完备 , 功能齐全 , 并采用 国内首创 的“ 上进上出” 的进 出站模式和 “ 公 共交通优 先” 模式, 换 乘极 为便捷 , 充分体现 了以人为本 的设计理念 。深圳 北站作 为深圳铁路 “ 两主三辅 ” 的客运格局 最为 核心 的车站 , 是当前最大悬挑 、 拉索幕墙 面积最大 、 接驳功能最 为齐全 的特大 型综 合交通 枢纽 , 也是全 国重 要 的区域性铁路客运枢纽之一。该站设计新颖独特 , 地铁高架车站线路穿越站房屋盖 , 形成独特 “ 桥建 合一 ” 的组成模 式。
节点 +焊接球 , 雨棚屋面结构采用新型 的环 向索弦支 网格梁结构体系 。屋盖 6 3 m大悬挑被誉 为“ 亚 洲 第一悬挑” , 锯齿形屋面系统为 阳光板 + 直立锁边铝镁锰合金板 + 光 伏发 电系统 + 虹 吸排水 系统 , 屋 盖 波浪形 吊顶采用铝合金管帘 , 外墙为 双 向拉索 的玻 璃幕墙 , 室 内大厅装 饰 以石 材墙地 面和铝合 金 吊顶 板、 不锈钢玻璃栏板为主 。安装工程主要有给排水 、 强 电、 消防 、 通 风空调等系统集成 。 3 . 工程建设施工条件复杂 , 科技含量高 。在结构 上 , 采用大跨度 异型钢结构设计超长无缝 , 结构 造 型复杂 , 钢构件测量放样 、 加工制作 、 现场拼装及安装难 度大 , 雨棚 四边形环索弦支体 系张拉 、 变形监 测

深圳北站综合交通枢纽

深圳北站综合交通枢纽

深圳北站综合交通枢纽一、枢纽的功能定位深圳北站是京广深港客运专线的重要车站之一,也是深港莞都市圈重要的对外门户。

深圳北站是集口岸、高铁、公路客运等多种对外交通方式于一体满足对城市轨道、常规公交、出租车、小汽车、慢行交通等各种交通方式的接驳需求以及龙华新城周边的出行需求。

深圳北站枢纽定位为区域性铁路枢纽、深圳市重要综合交通枢纽。

规划目标是:构筑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功能综合、布局合理、换乘便捷、运作高效的一体化综合客运枢纽。

枢纽的区位优势也为龙华城市副中心发展打下基础。

图1 深圳北站的地理位置二、枢纽的总体布局深圳北站综合枢纽总体布局的特点是空间多层次立体化布局与平面十字形结构布局相结合。

1、平面总体布局:以铁路站台及与之垂直联系的东、西广场的步行平台为十字形轴线。

东广场是以公共交通与轨道交通为主导的主广场,西广场是以私人小汽车为主导的副广场。

其中,如图2所示,东广场的东北象限布设常规公交接驳设施,东南象限布设出租车接驳设施;西广场的西北象限布设长途客运汽车接驳设施,西南象限布设社会车辆及出租车接驳设施。

图2 深圳北站的平面总体布局2、国家铁路及城市轨道布局:国铁站房采用“上进上出”的客流组织方式,国铁站台设于地面层,旅客进出大厅设在站台上方高架平台层。

城市轨道4、6号线高架于平台层上方,5号线下穿铁路站台层。

图3深圳北站的国铁、城市轨道布局以及接驳设施立体布局3、东广场接驳设施立体布局:以连接铁路车站、地铁站、接驳设施和城市步行系统的步行平台为中轴线,北侧设置公交专用场站、南侧设置出租车专用场站,立体布局上结合接驳设施进行上盖开发。

东广场在竖向上分为地面层(标高78m),夹层(标高84m)和高架层(标高90m)的三层空间,如图3、4所示。

图4深圳北站东广场接驳设施立体布局北侧公交接驳设施中高架层和夹层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长距离公交场站,高架层为上客区,夹层为下客区,主要为组团间公交接驳服务;地面层设置短距离公交场站,主要为组团内公交接驳服务。

深圳北站枢纽概况

深圳北站枢纽概况

高铁链接城市枢纽中的典范——深圳北站综合交通枢纽概况一、地理区位深圳北站综合交通枢纽(以下简称“北站枢纽”)位于深圳市宝安区龙华的西南部,龙华二线扩展区的中部地区。

距离深圳市中心区9.3 公里。

深圳北站是深圳市“两主三辅”铁路客运格局中最主要的客运站,是联系“北京-武汉-广州-深圳-香港客运专线”及“杭州-宁波-福州-深圳客运专线”的交汇中心。

它是华南地区乃至全国重要的铁路客运枢纽,是深圳市最重要的陆上门户。

二、城市规划龙华中心区为城市发展的次中心,规划以北站枢纽为核心进行高强度的综合开发,并从整合交通与居住功能入手,以建立高效便捷的城市交通体系和高品质的城市空间为目标,依托深圳新客站的建设将龙华二线拓展区建设成为区域性交通枢纽和综合服务的现代化新城区。

三、功能定位以国家铁路为核心,北站枢纽引入了城市轨道(地铁4、5、6 号线)、公交场站、出租车上落客站、长途汽车站以及社会车辆停车场等多种交通接驳方式,将使深圳北站成为一个大型的综合客运交通枢纽,带动地区发展,提升城市整体形象和地位。

四、深圳北站枢纽是由“八大理念”贯穿的高铁链接城市的典范之作1. 立体化布局与“十”字形结构北站枢纽以步行系统组织水平及竖向交通,利用多个层面组织各种流线,实现便捷的综合换乘。

北站枢纽以90平台为人流集散主交通层,向上发展城市轨道交通4/6号线,向下发展高铁站台层与城市轨道5号线,再配以其它配套交通接驳设施。

同时,在平面上北站枢纽利用铁路站房与90平台主交通层形成的“十”字形结构,分别在东、西广场四个象限布置公交、出租、长途等常规接驳设施,实现各种换乘。

2.综合换乘厅为组织核心东、西广场均以综合换乘大厅为核心组织立体化换乘空间及人流的集散。

东广场两层的换乘大厅是轨道交通、各层场站、商业及高铁火车站等各人流换乘的组织核心;西换乘厅是西广场地下空间与高铁各人流换乘的组织核心。

3.公共交通优先北站枢纽以公交优先为原则,各种交通方式的人流优先顺序为:轨道>公交/长途>出租>社会车辆。

智慧交通综合管控平台解决方案 智慧交通一体化管理平台建设方案

智慧交通综合管控平台解决方案 智慧交通一体化管理平台建设方案
效像素800万 视频格式H.264,帧率可调
可调;3296×2536 支持图片合成功能
2车道
3车道
4车道
违法取证
前端智能化技术
特征检测:号牌、号牌颜色、车身颜色、车型、车标、车系、安全带检测、遮阳板等
车身:黑 车标:比 亚迪 车型:轿 车
安全带:有
违法取证
支持闯红灯新国标
停止线
新国标对驾驶人面 部特征抓拍的要求
采用TI高性能多核处理器
550000万万/摄60像0万机摄像机
DH-ITC523
添加文字内容602系列 添加采用文1″字高性内能容CCD,有效
像素500万/600万 视频格式H.264,帧率最
高25fps 采用TI高性能多核处理器
添80加0万标摄题像机
DH-ITC803
添加文字内系容列 添采加用文4/字3″高内性容能CCD,有
交通业务介绍
交通指挥系统发展趋势
1、扁平化指挥——跨越管理单元的指挥调度 2、精细化管理——实现由人为管理向科学管理 3、科学化控制——基于感知分析的科学控制 4、人性化服务——将信息推送到唾手可及之处 精准指挥、协调管理、交通控制、交通诱导、电子执法、 预警研判、稽查布控、业务监管、科学评估、社会服务
机动车缉查 布控系统
交通违法检测 与抓拍系统
交通事件检测 系统
交通发布 诱导系统
基础数据管理平台、运行维护平台
系统相关的外场设备提供与建设
交警业务介绍
解决方案三网合一架构
智能交通综合管控系统依托三张基础网络,构建交通信息数据中心,打造一个统一平台,通过分层建设,达到平台能力及应用的可 成长、可扩充,创造面向未来的城市交通管理系统框架。

综合交通枢纽智能化设计浅析

综合交通枢纽智能化设计浅析

论文开题报告及论文工作计划课题名称综合交通枢纽智能化设计浅析姓名学号院(系、所)交通运输工程学院专业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指导教师选题时间论文名称:综合交通枢纽智能化设计浅析选题依据:随着经济的发展,汽车保有量的增长已大大超过城市道路饱和标准,尽管政府不断加大城市路网的改造和建设,但远远跟不上社会汽车数量的急剧膨胀,而由此引发的严重交通拥堵及城市环境恶化等问题,已成为制约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改善出行结构则成为缓解这一问题的必然途径。

“综合交通枢纽”作为城市公共交通体系的关键节点,起着平衡、衔接城市综合客运体系各子系统、大幅度提高换乘效率等重要作用。

在国家政策倡导下,深圳开展了深圳福田交通枢纽建设、深圳机场综合交通枢纽智能化建设和深圳北站综合交通枢纽智能化建设等项目,已经对综合交通枢纽的建设进行了极其有益的尝试,并凸显成效。

从这些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应该看到目前深圳市在综合交通枢纽的建设当属起步阶段,尚未对综合交通枢纽的系统建设和管理方案形成一套科学、完整的体系与标准。

随着“十二五”城市交通规划的逐步展开,结合新概念、新技术、新产品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中的新方案已初露端倪,如何将这一新的理念逐步转化为现实正是本课题将要探讨的内容。

在本课题的研究中,对国内外现行的综合交通枢纽智能化建设方案进行了归纳整理,对已经实施了的深圳福田枢纽、深圳机场枢纽、深圳北站枢纽进行了多次实地调查,听取了各方面专家意见与建议,从而看到了目前建设的差距与不足。

重点研究深圳信息化建设大环境下的综合交通枢纽智能化建设需求和建设方案。

在简要给出本文研究内容、目标和方法的基础上,梳理深圳综合交通枢纽智能化建设现状,对综合交通枢纽智能化管理平台的建设与关键技术进行详细的系统分析和设计,并给出具体的应用和实施方案。

同时,也对未来综合交通枢纽的智能化建设与系统组织方向形成了较为清晰的目标。

深圳振通公交电子站牌及智能调度管理系统解决方案

深圳振通公交电子站牌及智能调度管理系统解决方案

深圳振通公交电子站牌及智能调度管理系统解决方案早晨的阳光洒在繁华的深圳街头,我坐在电脑前,敲击着键盘,心中浮现出一个个生动的画面。

想象着深圳振通公交公司的工作人员正在为市民提供更优质的出行体验,我决定以这种方式,为他们打造一套全新的电子站牌及智能调度管理系统解决方案。

一、项目背景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早已成为国际化大都市。

然而,随着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交通压力也在不断加大。

为了提高公交运营效率,降低市民出行时间成本,深圳振通公交公司决定引入一套先进的电子站牌及智能调度管理系统。

二、系统架构1.电子站牌(1)实时公交到站信息:通过GPS定位,实时显示公交车距离站点的时间、距离等信息。

(2)线路查询:提供线路查询功能,方便市民查询所需线路的运行情况。

(3)站点导航:为市民提供站点导航服务,指引市民快速找到目的地。

2.智能调度管理系统(1)车辆调度:根据实时客流、车辆运行情况,自动调整车辆班次、运行路线等。

(2)线路优化:通过数据分析,优化线路走向,提高线路运行效率。

(3)故障预警:实时监控车辆运行状态,发现故障及时预警,保障车辆安全运行。

三、实施方案1.设备安装(1)电子站牌:在公交站点安装高清显示屏,连接网络,实现数据传输。

(2)车载设备:为公交车安装GPS定位设备、摄像头等,实时收集车辆运行数据。

2.系统集成将前端设备与后台服务器进行连接,实现数据交换。

同时,对接现有公交系统,实现数据共享。

3.人员培训对公交公司工作人员进行系统操作培训,确保系统顺利投入使用。

四、项目优势1.提高公交运营效率:通过实时调度,减少车辆空驶率,提高运行效率。

2.优化市民出行体验:实时公交信息,让市民出行更加便捷。

3.提高公交安全性能:通过故障预警,降低车辆故障率,保障市民出行安全。

4.节省成本:通过线路优化,减少车辆油耗,降低运营成本。

五、项目展望1.扩大覆盖范围:逐步覆盖全市公交站点,提高系统使用率。

2.深化数据分析:通过大数据分析,为公交企业提供更有力的决策支持。

综合交通枢纽智慧运营系统和方法[发明专利]

综合交通枢纽智慧运营系统和方法[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综合交通枢纽智慧运营系统和方法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张永阳,朱玉霞,潘绪征,范晓秋,周竹萍,石莹,李振,周远波,韩海峰,孟青青
申请号:CN202111048923.0
申请日:20210908
公开号:CN113988501A
公开日:
20220128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一种综合交通枢纽智慧运营系统和方法,包括:设置在交通枢纽的出站口的摄像头一、设置在交通枢纽的入站口的摄像头二、设置在交通枢纽的出租车中心上客区的摄像头三、设置在交通枢纽的停车场各车位上的摄像头四以及设置在交通枢纽的出租车中心蓄发车区的摄像头五;所述摄像头一、摄像头二、摄像头三、摄像头四以及摄像头五均与控制器相连,所述控制器与显示屏通信连接;结合另外的结构和方法有效避免了现有技术中针对长途客运站系统的现场监测运营没有相应的量化识别数据、使得智能化监测运营的性能不佳的缺陷。

申请人:江苏天葵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211000 江苏省南京市麒麟科技创新园智汇路300号8单元2楼
国籍:CN
代理机构:南京佰腾智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黄杭飞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交通运输交通枢纽智能化管理解决方案

交通运输交通枢纽智能化管理解决方案

交通运输交通枢纽智能化管理解决方案第一章:概述 (3)1.1 交通枢纽智能化管理背景 (3)1.2 交通枢纽智能化管理目标 (3)1.3 交通枢纽智能化管理发展趋势 (4)第二章:交通枢纽智能化基础设施 (4)2.1 交通枢纽智能化感知设施 (4)2.2 交通枢纽智能化传输设施 (4)2.3 交通枢纽智能化处理设施 (5)第三章:交通枢纽智能化信息采集与处理 (5)3.1 交通枢纽信息采集技术 (5)3.1.1 视频监控技术 (5)3.1.2 传感器技术 (5)3.1.3 GPS定位技术 (6)3.1.4 移动通信技术 (6)3.2 交通枢纽信息处理与分析 (6)3.2.1 数据清洗与预处理 (6)3.2.2 数据挖掘与分析 (6)3.2.3 实时监控与预警 (6)3.3 交通枢纽信息应用与展示 (6)3.3.1 交通诱导与导航 (6)3.3.2 交通信息发布与展示 (6)3.3.3 交通决策支持 (6)3.3.4 智能运维与维护 (7)第四章:交通枢纽智能化调度与指挥 (7)4.1 交通枢纽调度指挥系统 (7)4.2 交通枢纽客流与物流调度 (7)4.3 交通枢纽应急调度与指挥 (7)第五章:交通枢纽智能化安全监控 (8)5.1 交通枢纽安全监控技术 (8)5.2 交通枢纽安全风险识别与预警 (8)5.3 交通枢纽安全应急处理 (8)第六章:交通枢纽智能化运维管理 (9)6.1 交通枢纽智能化运维体系 (9)6.1.1 概述 (9)6.1.2 运维体系架构 (9)6.2 交通枢纽智能化设备管理 (9)6.2.1 设备管理内容 (9)6.2.2 设备管理策略 (10)6.3 交通枢纽智能化运维数据分析 (10)6.3.1 数据分析方法 (10)6.3.2 数据分析应用 (10)第七章:交通枢纽智能化服务与保障 (11)7.1 交通枢纽智能化服务系统 (11)7.1.1 服务系统架构 (11)7.1.2 信息采集与处理 (11)7.1.3 数据传输与共享 (11)7.1.4 服务调度与优化 (11)7.1.5 用户交互 (11)7.1.6 决策支持 (11)7.2 交通枢纽智能化客户服务 (11)7.2.1 自助服务 (11)7.2.2 实时信息推送 (12)7.2.3 个性化推荐 (12)7.2.4 客户反馈与投诉处理 (12)7.3 交通枢纽智能化安全保障 (12)7.3.1 安全监控与预警 (12)7.3.2 应急处置 (12)7.3.3 安全防范 (12)7.3.4 安全培训与宣传 (12)7.3.5 安全评估与改进 (12)第八章:交通枢纽智能化协同与融合 (12)8.1 交通枢纽智能化协同发展 (12)8.1.1 智能化协同发展的内涵 (13)8.1.2 智能化协同发展的关键要素 (13)8.1.3 智能化协同发展的实践案例 (13)8.2 交通枢纽智能化融合创新 (13)8.2.1 智能化融合创新的内涵 (13)8.2.2 智能化融合创新的关键领域 (13)8.2.3 智能化融合创新的实践案例 (14)8.3 交通枢纽智能化产业生态 (14)8.3.1 产业生态的构成 (14)8.3.2 产业生态的发展趋势 (14)8.3.3 产业生态的建设路径 (14)第九章:交通枢纽智能化政策与法规 (14)9.1 交通枢纽智能化政策环境 (14)9.1.1 国家层面政策概述 (14)9.1.2 地方层面政策支持 (15)9.1.3 政策环境对交通枢纽智能化发展的影响 (15)9.2 交通枢纽智能化法规体系 (15)9.2.1 法律法规框架 (15)9.2.2 法规内容 (15)9.2.3 法规实施与监督 (15)9.3 交通枢纽智能化监管机制 (15)9.3.1 监管主体与职责 (15)9.3.2 监管内容与手段 (16)9.3.3 监管效果评价与改进 (16)第十章:交通枢纽智能化实施与推广 (16)10.1 交通枢纽智能化实施方案 (16)10.1.1 项目背景与目标 (16)10.1.2 实施内容 (16)10.1.3 实施步骤 (16)10.2 交通枢纽智能化项目评估 (17)10.2.1 评估指标 (17)10.2.2 评估方法 (17)10.3 交通枢纽智能化推广策略 (17)10.3.1 政策引导 (17)10.3.2 技术创新 (17)10.3.3 人才培养 (17)10.3.4 示范推广 (17)10.3.5 宣传培训 (17)第一章:概述1.1 交通枢纽智能化管理背景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交通枢纽作为连接城市与城市、城市与乡村的重要节点,其作用日益凸显。

综合客运枢纽智能化管理与信息服务平台应用研究

综合客运枢纽智能化管理与信息服务平台应用研究

Software Engineering and Applications 软件工程与应用, 2023, 12(4), 600-608 Published Online August 2023 in Hans. https:///journal/sea https:///10.12677/sea.2023.124058综合客运枢纽智能化管理与信息服务平台应用研究王 峰1,赵怀志2,张 琪1,丁雅晴11北京华录高诚科技有限公司,北京2北京交通运输职业学院,交通管理与信息学院,北京收稿日期:2023年5月17日;录用日期:2023年8月8日;发布日期:2023年8月16日摘 要文章针对综合客运枢纽具有换乘方式多、换乘线路复杂、旅客流量大、应急疏散难等特点,通过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5G 通信、数字孪生等新兴技术,将业务与技术深度融合,在应用软件层面提出了出行服务、站务管理、运行监测和应急管理等四个方面的建设内容,打造全流程、全要素的智慧枢纽综合化应用服务环境,围绕管理、指挥、运营、服务等领域,将人工智能融合人的智慧,实现了“联动智能化、调度精准化、换乘便捷化、服务人性化,最终建成全面感知、一屏指挥、智能站务、便捷出行”的总体应用效果,使枢纽的运营管理、服务水平、生产效率、经济效益得到全面提升,为国际化、智能化、人文化、绿色化的智慧枢纽赋智赋能。

关键词客运枢纽,出行服务,站务管理,运行监测,应急管理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Intelligent Management and Information Service Platform for Comprehensive Passenger Transport HubFeng Wang 1, Huaizhi Zhao 2, Qi Zhang 1, Yaqing Ding 11Beijing Hualu Gaocheng Technology Co., Beijing2School of Traffic Management and Information, Beijing Vocational Transportation College, BeijingReceived: May 17th , 2023; accepted: Aug. 8th , 2023; published: Aug. 16th , 2023王峰 等AbstractThe article focuses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mprehensive passenger transportation hubs, such as multiple transfer modes, complex transfer routes, high passenger flow, and difficult emergency evacuation. Through emerging technologies such as big data, cloud computing,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he Internet of Things, 5G communication, and digital twins, business and technology are deeply integrated. At the application software level, four construction contents are proposed, in-cluding travel services, station management, operation monitoring, and emergency management, to create a full process The comprehensive application and service environment of a full-element intelligent hub integrate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with human intelligence in areas such as manage-ment, command, operation, and service, achieving “linkage intelligence, precise scheduling, con-venient transportation, and humanized service. Ultimately, the overall application effect of com-prehensive perception, one screen command, intelligent station management, and convenient travel” is achieved, which improves the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service level, and production efficiency of the hub The economic benefits have been comprehensively improved, empowering the intelligent hub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intelligence, human culture, and greening.KeywordsPassenger Transportation Hub, Travel Services, Station Management, Operation Monitoring, Emergency ManagementCopyright © 2023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licenses/by/4.0/1. 政策背景政府文件中多次提到了要推动综合客运枢纽智能化和信息化的建设。

智慧交通枢纽信息服务与综合管理系统技术方案

智慧交通枢纽信息服务与综合管理系统技术方案

06
系统部署与运行
系统部署方案
硬件配置
确定所需服务器、网络设备、存储设备等硬件资源的类型和数量 ,以满足系统运行的需求。
软件平台
选择适合的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等软件平台,确保系统的 稳定性和可靠性。
部署策略
制定分阶段、分模块的部署计划,确保系统的顺利实施和运行。
系统运行环境
网络环境
保障网络设备的稳定运行,确保数据传输的实时性和安全性。
大数据分析与挖掘
数据挖掘
通过数据挖掘技术,从海量数据中提 取有用的信息和知识,如交通趋势分 析、出行习惯预测等。
数据分析
对挖掘到的数据进行深入分析,为决 策者提供科学依据和建议,如优化交 通规划、制定出行策略等。
05
系统实现与测试
系统开发
需求分析
明确系统需求,包括功能、性 能、安全性等方面的要求。
智慧交通枢纽信息服 务与综合管理系统技 术方案
汇报人: 2023-11-21
目录
• 引言 • 需求分析 • 系统设计 • 关键技术实现 • 系统实现与测试 • 系统部署与运行 •我国交通枢纽面 临信息化、智能化发 展需求
缺乏对交通枢纽全要 素的信息化管理和协 同运营能力
1 2 3
性能与稳定性
系统应具有良好的性能和稳定性,能够处理大量 的并发请求,保证信息的实时性和准确性。
安全性与隐私保护
系统应具备足够的安全性,保护用户信息和数据 的安全,同时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保护用户的 隐私权。
可维护性与可扩展性
系统应具有良好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方便进 行升级和维护,适应未来业务需求的变化。
实现交通枢纽运营管理的信息 化、智能化和协同化
02

电子信息技术在交通运输中的应用案例分享

电子信息技术在交通运输中的应用案例分享

电子信息技术在交通运输中的应用案例分享近年来,电子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正在深刻改变着各个行业,其中交通运输领域更是受益匪浅。

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为交通运输带来了更高效、更安全、更便利的解决方案。

本文将分享几个电子信息技术在交通运输中的成功应用案例。

一、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是一项利用电子信息技术实现交通流量监测、交通信号控制以及交通信息服务的综合管理系统。

通过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全面覆盖,能够提高道路交通运行效率,减少交通拥堵,提高交通安全性。

以深圳市为例,该城市在交通拥堵问题上采用了智能交通管理系统。

通过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交通管理部门能够实时监测道路交通状况,根据交通流量情况进行智能信号控制,以减少交通拥堵和提高道路通行速度。

在公交车辆中安装GPS 定位系统,利用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市民能够实时查询公交车到站时间,提高了公交出行的便利性和准确性。

二、智能导航系统智能导航系统是利用电子信息技术实现交通路线规划和实时导航的系统,能够帮助驾驶员选择最佳路线,缩短行车时间,降低油耗,提高驾驶安全。

例如,北京市的交通导航系统使用了电子信息技术来提供实时路况信息,并根据实时数据给出最佳行车路线。

该系统能够通过卫星定位和交通监测设备实时获取道路信息,将数据传输给车载终端,驾驶员可以根据导航设备提供的信息选择最佳行车路线,避免拥堵和道路施工等不利因素,提高行车效率。

三、智能交通支付系统随着电子支付的普及,智能交通支付系统在交通运输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这种基于电子信息技术的支付系统使得支付更加便捷、快速,提高了用户满意度。

以上海地铁智能支付为例,乘客通过刷卡或手机近场通信技术进行乘车支付,无需排队购票,大大提高了地铁乘车的便捷性。

该系统还能够根据乘客的使用情况进行智能分析,为交通运输部门提供数据支持,以优化线路规划和调整运力。

总结起来,电子信息技术在交通运输中的应用案例非常丰富,从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到智能导航系统,再到智能交通支付系统,都为交通运输带来了巨大的改善。

深圳北站综合交通枢纽一体化建设实践与创新

深圳北站综合交通枢纽一体化建设实践与创新
道 路 管 网和 土地 资源 ,从 空 间 上 奠 定 基础 ;选 择大 型 的 总承
分析理念 ,对 多种交通 方式 的人车物流线进行 比较 ,并确定 各种 交通 方式 流线优 先顺序 ,做 到 管道化 流线 组织 ,体 现
在 :主要 人 流 流 线 不 交 叉 、 车 流 流 线 不 交 叉 、 主 要 人 流 流 线 和 车 流流 线 不 交叉 。 通 过 东 、西 广 场 换 乘 大 厅 组 织 人 流 的 集
深 t 站综合 交通枢 纽 Jd It l 体化 建设 实践 与创 新

■ 杨 建华
深圳 北站 是国 家中长期铁 路 网 “ 四纵 四横 ”规 划 中的
“ 纵 ” ( 武 深 港 和 沪杭 福 深 高 铁 )交 汇 枢 纽 ,是 深 圳 两 京 “ 主 三 辅 ” 铁 路 客 运格 局 中最 为核 心 的 枢 纽 火 车 站 ,远 期 两 设 计 年 发 送 旅 客约 5 0 万 人 次 。 以高 铁 火 车站 为核 心 的 北 站 00
在 有 限 空 间 资 源 和 时 间 周 期 内 ,通 过 统 一 有 力 指 挥 决
场 ),并进 行 立体 化 布 局 。东 广 场 :通 过 有度 组织 实施和 安全有序运营 服务 ,将原来相互独立的单一运营运输方式 ,集合成换乘便 捷、运输高效、服务安全 的综合交通枢纽联合 实体 ,实现交
了大 量 重大 问题 。
务署 )、派 出所、邮局等服务机 构 ( 相应主管部 门 ) 和配套
商 业 开 发 ( 业 )。 在 详 细 规 划 前 提 下 各 项 目主 体 负 责 立 企 项 、设 计 、建 设 及 管 理 。 但 受城 市 空 间 、土 地 资 源 、建 设 周
期 ( 0 年大运会前须建成 ) 21 1 等诸 方面制约 ,北站枢纽建设 抛 弃过去 以部 门职能和条块管理 为核 心的建设管理模式 ,打

深圳北站综合交通枢纽出租车接驳方案研究

深圳北站综合交通枢纽出租车接驳方案研究

深圳北站综合交通枢纽出租车接驳方案研究杨永平;宗传苓【摘要】深圳北站是深圳市在建的大型综合交通枢纽,出租车接驳设施的规划设计是该枢纽的难点之一.依据现有建设条件及出租车场站与国铁、城市轨道交通、道路公交、广场及周边道路等的接驳关系及出租车场站方案布局难点,提出出租车接驳设施规划的理念与思路.在对枢纽出租车场站相关的各类人流与车流特点分析的基础上,通过两层及三层方案的比选,提出出租车场站三层立体布局的接驳方案.同时对出租车上客区的布局方式进行4个不同方案的比选.推荐采用矩阵式出租车上客布局方案.【期刊名称】《城市轨道交通研究》【年(卷),期】2010(013)001【总页数】5页(P41-45)【关键词】深圳北站;综合交通枢纽;出租车场站;接驳方案【作者】杨永平;宗传苓【作者单位】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交通业务部,100044,北京;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有限公司,518040,深圳【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92.11 项目概况深圳北站位于深圳市宝安区龙华二线扩展区中部,是深圳市规划的“两主三辅”铁路客站的主客站,也是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的“四纵四横”客运专线的“两纵”——广深港客运专线与杭福深客运专线的交汇站。

深圳市轨道交通4、5、6号线也在此设站。

为满足铁路及城市轨道交通的接驳需求,将该站规划为大型的集铁路、口岸、轨道交通、长途汽车、城市道路公交于一体的区域性综合客运交通枢纽。

图1为深圳北站总平面布局,其剖面图如图2所示。

枢纽位于留仙大道、玉龙路、上塘路、西规划路围合的区域,原地面新区大道改从枢纽下穿过。

国铁站房分为站台层及候车大厅。

站台层设股道20条,旅客站台11座。

枢纽配套建设东西广场。

东广场设公交场站、出租车场站等;轨道交通 4、5、6号线在此换乘。

西广场设出租车场站、长途汽车站、旅游大巴车场、社会停车场等。

为配合4、6号线高架,国铁采用了国内唯一的“上进上出”的客流组织。

为满足国铁及轨道交通4、6号线的接驳要求,枢纽东西广场通过高架步行平台进站。

深圳北站交通枢纽运营管理

深圳北站交通枢纽运营管理

深圳北站交通枢纽运营管理1. 简介深圳北站是深圳市的一个重要交通枢纽,位于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深圳北站地铁站附近。

它是广深港高铁和深圳北至东莞火车的交汇点,也是深圳地铁4号线和5号线的终点站之一。

深圳北站的运营管理至关重要,本文将探讨深圳北站交通枢纽的运营管理问题。

2. 运营管理的重要性深圳北站作为交通枢纽,承担着重要的运输和传送任务。

良好的运营管理可以确保顺畅的运输流程,提高客流效率,减少运营成本,保障乘客的出行体验。

同时,有效的运营管理还可以提供可靠的服务,增加乘客的满意度,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3. 运营管理的主要内容深圳北站的运营管理涵盖了多个方面,以下是其中的主要内容:3.1 人员调配和管理在人员调配和管理方面,深圳北站需要根据不同时间段和需求情况,合理安排人力资源。

这包括站务人员、安保人员、服务人员等。

同时,对于工作人员的培训和管理也是至关重要的,他们需要具备相关的职业技能和服务意识,以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3.2 设备设施维护和更新深圳北站作为一个交通枢纽,拥有大量的设备设施,如检票闸机、行李托运设施、自动售票机等。

这些设备设施需要进行定期的维护和更新,以确保其正常运作。

同时,应根据不同的需求,考虑引进新的设备设施,提高服务水平。

3.3 乘客服务管理乘客服务管理是深圳北站运营管理的重要方面。

这包括信息发布、指引服务、紧急救援等。

通过提供准确、及时的信息,引导乘客顺利出行,解决他们遇到的问题,可以提升乘客的满意度,增加对深圳北站的信任。

3.4 安全管理和应急措施安全管理是运营管理中最重要的方面之一。

深圳北站需要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安全检查、安全教育和消防措施等。

同时,应制定应急预案,提供应急培训,以应对突发事件,保障乘客和工作人员的安全。

4. 运营管理的改进为了提高深圳北站交通枢纽的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有几个方面可以进行改进:4.1 引入智能化技术深圳北站可以利用智能化技术,如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对运营管理进行优化。

综合交通枢纽智慧化需求分析及实施方案

综合交通枢纽智慧化需求分析及实施方案

运营管理综合交通枢纽智慧化需求分析及实施方案胡祖翰(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通信信号设计研究院,武汉430000)摘要:国务院及相关部委在有关智慧交通的长期规划、建设方案、发展纲要等文件中,要求新型综合交通枢纽应当采用适度超前的信息技术方案。

结合站城一体化融合的建设理念,把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作为提升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水平的技术基点。

基于传统枢纽信息化的现状,运用以人为本的思路对枢纽的服务对象进行梳理与归纳,挖掘出4类枢纽服务对象在该场景中的服务需求,依托广州白云站的智慧化建设方案并结合信息技术的发展,提出一套应用于综合交通枢纽的智慧化体系架构与实施方案。

关键词:综合交通枢纽;站城融合;智慧化;一体化接口设计中图分类号:U1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683X(2022)04-0058-06 DOI:10.19549/j.issn.1001-683x.2022.02.17.0010引言近年来,我国高速铁路网全面铺设、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如火如荼、城际铁路和市域快轨飞速发展,为响应2021年国务院颁布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中“四网融合”综合交通枢纽的顶层规划,新型综合交通枢纽规划与建设逐渐在我国全面展开[1]。

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创新突破对国民交通运输体验有了深远影响,因此枢纽的智慧化成为工程建设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2-3]。

以广州白云站一体化工程为例,对4类枢纽的服务对象精准规划了智慧化的应用与服务,提出应用于交通枢纽的智慧化体系架构与实施方案。

1新型综合交通枢纽的发展要求综合交通枢纽是将2种及以上对外运输与市内交通的客流转换场所在同一空间内集中布设,实现设施设备、运输组织、公共信息等有效衔接的客运基础设施[4]。

城市大型综合交通枢纽往往地处城市中心,土地资源稀缺,区位条件优越。

枢纽在改善城市门户、作者简介:胡祖翰(1986—),男,高级工程师,硕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圳北站综合交通枢纽智能化管理系统方案书1项目概述1.1 建设目标1.2 建设内容1.3 建设周期1.4 投资概算2需求分析2.1 功能需求分析2.1.1深圳交委对行业监管需求2.1.2北站枢纽运营管理需求2.1.2.1 北站枢纽高效运营需求2.1.2.2 北站枢纽应急疏导需求2.1.3北站枢纽使用者需求2.1.3.1 信息服务级别2.1.3.2 信息服务类型2.2 数据量需求分析2.3 性能需求分析3总体建设方案3.1 总体建设原则3.2 建设目标3.3 建设任务3.4 项目边界3.5 系统总体框架4场站智能管理子系统4.1 系统概述4.1.1非运营车辆入场许可系统4.1.2出租车入场诱导系统4.1.3关键点位高清视频监控系统4.1.4停车场诱导及信息发布系统4.1.5停车场寻车系统4.2 系统接口4.3 配置要求4.4 工程量清单5车辆智能管理子系统5.1 系统概述5.1.1出租车运力需求预警分析系统5.1.2蓝牌车取证系统5.1.3假、套出租稽核系统5.1.4车辆出场诱导系统5.2 系统接口5.3 配置要求5.4 工程量清单6客流智能管理子系统(文讯)6.1 系统概述深圳北站作为新一代典型的城市交通综合枢纽,其承载了多种的城市交通运输工具的接驳和换乘,具有巨大的客流量流通特点。

特别是随着高铁运行的开通,城市间的人员来往趋于频繁,在重要的节假日,站内聚集大量的客流,如何有效、安全、便捷的进行客流的疏散和接驳成为目前综合交通枢纽面临的统一问题。

深圳北站聚集了高铁、地铁、公交、的士、长途等众多的运输资源,需要建立面向各类客流特点的疏导机制,建立完善的客流流动检测机制,更好地发现枢纽内的客流动向特点和规律,形成有效的引导。

客流管理子系统是基于视频设备的通道型客流监测系统,通过在站内的各主要客流流通通道安装监测设备,对来往的人流进行统计。

辅助以图像化展示和流量统计的功能,实现对断面客流量的提取,并以此建立站内人员的流向趋势监测。

通过进一步的数据挖掘能够辅助北站内部的设备配置与服务提供,建立良好的内部客流流通渠道。

该系统主要包括四大功能模块:一是基于前端采集系统的客流量实时采集与展示模块;二是基于数据统计的客流量数据统计模块;三是基于客流数据的综合应用平台模块;四是客流管理子系统的应用接口开发模块。

6.1.1客流量实时采集与发布模块该模块以客流量数据采集系统建设为主要内容,通过在前端建立充分的流量监测节点,实现对整个交通换乘区域的客流量掌握。

北站综合交通枢纽涵盖了高铁、公交、的士、长途、地铁等主要的城市交通运输工具,其内部的客流流转与换乘是提高整个北站枢纽交通服务质量的关键。

客流量实时采集模块对客流换乘通道建成采集“管道”,全面检测客流流转的通路。

该模块主要实现以下功能:➢实时统计各出入口的客流量数据➢联动组合通道间的数据交互➢高准确率的客流量统计(98%以上)➢后台客流量数据汇总与统计生成➢基于网络化的设备接入与传输➢稳定、安全的数据备份存储1、系统网络架构系统采用有线网络接入的方式,实现对前端采集设备的组网,前端设备通过内置嵌入式的模块将分析数据通过网络进行传输,并有远端平台进行汇总和管理。

设备采用前端集中供电的方式,便于灵活的进行组网和分组管理。

2、核心功能描述1)前端采集前端设备采用先进的视频采集分析技术,通过双目检测的方式将客流进行准确的分离,能够对旅客的行李、背包、推车等进行有效的滤除。

双目客流统计分析设备属于嵌入式架构产品,将智能分析算法进行前端的集成移植,能够独立的工作于现场环境中,对后台设备依赖性较小,且能够支持大量的数据缓存,提供良好的数据安全与保障机制,网络化的架构实现便捷的进行前端数据的接入获取。

2)网络传输基于局域互联网方式,通过交换机接入弱电井,将前端的采集设备进行汇集。

由后台服务器进行统一的接入管理,并汇总数据统计。

统一接入、分组管理。

3)数据统计模块建立有完善的后台数据系统,能够对前端设备进行远程管理和状态监控,同时将采集的数据定时进行集中。

后台系统能够对数据根据时间的统一规划进行客流量的实时统计,形成对应的报表系统,并计算出实时区域净流量情况。

能够产生各类报表数据和统计结果,并支持多种查询方式。

稳定的数据库系统将数据进行归类,建立查询与比对机制;开放式的数据接口模式,实现与枢纽业务系统、安保系统、调度系统等的有效互动,达到对枢纽管理和维护的辅助。

系统支持多种方式的展示模式,用户可远程登录后台系统进行查询,也可以通过对接后的其他业务系统进行查询。

权限的设置保证在数据查询过程中的安全性和特殊性。

6.1.2乘客换乘滞留检测模块交通换乘功能是城市交通枢纽的核心功能之一,交通枢纽的交通换乘能力及枢纽内部客流交通组织状况是评价枢纽综合性能的重要指标。

城市交通枢纽是车流与人流的集散地。

多种交通方式在枢纽中汇聚,人流与车流形成交通枢纽内的两大矛盾。

一般,大城市交通枢纽中至少集中了地铁、公共交通、行人、自行车与社会及出租车辆等多种交通方式。

因此,交通枢纽可以看成是一座大规模的交通流换乘中心,是各种交通工具间交通流量交换的主要场所,提供各交通流量间的高效、快速、安全交换。

交通换乘功能是城市交通枢纽的核心功能之一。

交通枢纽的交通换乘能力及相应的服务水平是评价其综合性能的重要指标。

分析与预测城市交通枢纽中各种交通方式间的乘客交换量可以为确定交通枢纽建设的合理规模,各种交通工具在枢纽中的布局分布等提供依据。

对于北站综合交通枢纽的运营,旅客的疏导与滞留情况是枢纽运作的主要体现。

基于对各主要出入口及换乘通道的客流量实时检测,能够反映出不同区域进出客流的情况,从而对旅客的滞留等通行效率进行体现。

1、功能设计1)区域客流量实时检测模块可对前端采集设备进行区域划分和编组,通过各进出口的联动管理,统计区域客流量情况,评估乘客换乘效率。

建立数据的历史统计数据库,通过实时采集数据与历史数据的比较能够将枢纽内部的换乘规律和压力情况进行反映。

指导枢纽的乘客疏导与引流,包括设置指示牌、引导标示、闸口放行设置等。

主要参考指标:区域乘客流量历史客流量统计实时流量数据比对换乘通道压力评估(通道客流流量)换乘效率评估(客流流转时间)2)换乘客流分布检测通过建立枢纽主要换乘区域之间、换乘通道之间的组合关系,结合实时数据统计,可以对枢纽内部的主要客流源和换乘方式进行统计与模拟,将换乘客流的分布情况进行汇总和数据叠加,提供有效的枢纽内部客流微观数据。

对主要的换乘通道进行全方位的流量监测,诸如地铁的乘车楼梯、电梯、扶梯等,公交、的士的上课区等,通过对通道断面的检测,将乘客客流情况进行分类,从而汇总出枢纽内部的客流主要流向特点,统计相应数据辅助枢纽指挥调度。

2、模块接口模块主要通过客流采集统计对流量进行监测,同时提供相应的数据接口(SDK、数据库接口等)用于链接深圳通等刷卡和票务数据进行互动,全面的监测枢纽内部数据情况。

6.1.3客流预警系统北站综合枢纽属于大型的客流交互节点,需要承担在大型活动以及重要节假日的客流输送,特别是随着高铁的快速发展,客流量的流转速度和体量都在持续扩大,对枢纽的运转及安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通过建设客流采集和数据统计系统,形成枢纽内部客流存量的统计。

客流的聚集是交通枢纽需要首先解决的问题,保障高效的输送和区域高密度人群的安全性。

传统的方式依靠管理人员的经验和现场观察进行相应的措施安排,其准确性和针对性不高。

客流信息化程度的提高能够解决在数据获取和准确性方面的问题,实现即时的客流状态预警。

模块可以针对不同的时期,诸如高峰、平峰、节假日等要求设置不同的报警级别,结合历史数据的统计形成比对预警,及时反映枢纽内部客流情况,做到应急联动、实时调度。

6.2 系统接口6.3 配置要求6.4 工程量清单7道路及周边环境监测子系统7.1 系统概述7.1.1周边路况监测北站交通枢纽周边有主干道新区大道、福龙路、留仙大道等,都属于主要的线路,其直接影响北站车辆运输的效率。

特别是对于与横龙山隧道相连的道路,由于其内外连接的重要性经常在高峰时段出现拥堵,如何建立相应的道路路况监测,并提供及时的交通路况,也是影响北站交通运行环境的关键因素。

1、建设方案通过在周边道路附件建设视频监控点位,通过汇聚接入到北站综合智能化管理系统,依靠智能视频分析功能,形成对周边道路状态的主动监测。

采用光纤或者网络传输的方式,对不同区域的前端摄像机进行互联汇集。

后端集中对前端设备进行智能化功能设置与分组,包括对视频的转发、浏览及调用等功能。

2、功能设计1)交通路况监控系统系统通过智能分析软件对现场视频监控信息进行实时分析,能准确获取各类交通路况信息,路况信息能为交通管理部门的规划决策及大众出行提供有效的数据信息。

系统特点:➢车辆平均速度检测:系统能对监控路段车辆运行的速度进行实时检测,计算出各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路段的限速制定提供了数据依据、也在一方面反映了路段的运行效率。

➢车道占有率检测:系统能实时检测出车道占有率,实时掌握路段的拥堵情况,并及时记录。

实时的交通拥堵情况信息发布能为大众出行路线选择提供依据,各路段历史拥堵情况能便于交通管理部门的规划决策。

➢车流量检测:系统能通过架设在各路口处的前端监控设备及车辆统计平台软件对经过车辆进行实时统计,交通管理部门能通过各路口的车流量得知各路段的交通压力以便进行规划设计。

2)违规行驶行为检测系统系统能对车辆行驶行为进行实时智能化检测,事先可以设定既定规则,如若有车辆违反了既定行驶行为规则,系统能自动检测并进行信息抓拍及动作跟踪录像,保证信息的完整性。

系统智能化的违规行驶行为自动检测具有高准确性、高及时性的特点,大大减轻了交警的执法压力,并能更好地促使驾驶人员遵守交通法则。

系统特点:➢智能化抓拍:安装在重点卡口、路口处的抓拍相机可以设定实时抓拍,对经过的所有车辆进行逐个抓拍;在无需实时抓拍的路段可以选择触发抓拍,当车辆出现违章行为时系统才触发前端进行抓拍记录。

➢车辆超速检测:系统能对各路段的最高最低进行限速设定,在车辆运行过程中能对车辆行驶速度进行检测分析,系统能对超速行驶行为自动检测并触发抓拍及录像。

➢违规变线检测:系统可事先划定变线规则,当车辆跨越过实线变道行驶时系统能自动检测其行为并进行抓拍。

➢闯红灯检测:系统能根据信号灯的变换时间对闯红灯行驶行为车辆进行抓拍记录。

➢违章停车行为检测:系统能事先划定禁停区域,当车辆在禁停区域停留时间超过限定时长时系统会进行自动抓拍并报警。

➢违章逆行:事先设定好行驶方向后,系统能对道路行驶车辆进行方向检测,当发现逆行行为车辆,系统可自动报警并进行行为跟踪录像。

➢非法压线行驶行为检测:车辆停车等待信号灯或是行驶过程中都可能发生压线行为,系统能对压线行驶车辆进行智能化检测,并进行车辆信息抓拍记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