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州学研用心得体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州学研用心得体会
2013年5月14日—5月16日,我有幸作为名校长工作室成员,在任国君校长的带领下,赴开县、城口等地考察。本次考察开县实验中学、开县云枫初级中学、城口中学三所学校。在考察过程中,我们深入学校,观察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进入课堂观摩教学,与学校领导交流课改经验和学校管理,得到了大量鲜活、真实的第一手资料。让我感受到了这些学校科学规范的管理、深厚的文化底蕴、各具特色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三天的考察活动,行程安排紧凑,内容丰富充实。其中开县云枫初级中学让我感触很深,再次激发了我对新课改工作的激情与反思,也真正领悟到任校长组织这次考察的用意所在。那就是:坚定不移地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打造高效课堂,才是学校内涵发展的突破口和出路。
一、收获
㈠先进的办学理念
学校的健康持续发展,取决于是否具有先进的教育思想和对本校教育的理性思考。云枫初级中学是一所为库区移民新建的初级中学,因为年轻,不得不面临在城区立足求生存的现实。短短两年时间就取得了金太阳集团着力将云枫初级中学打造成“全国新课程有效教学先锋学校”合作意向;赢得了全国教育改革家冯恩鸿为学校欣然题词:“世界眼光,中国灵魂,开州情怀,云枫风彩”;获得了重庆教委周旭主任的高度评价。其根源是:学校认真践行“为学子育未来、为家
庭育幸福、为社会育栋梁”的“三育”办学理念,积极探索“规范+选择+创新”素质教育模式,大胆改革传统教学方式,创设尊重、平等、民主、挑战的育人氛围,精心培育“三大”、“四向”、“五强”全面发展的阳光学子。年轻的云枫初级中学,让我感受到了云枫教育人的大志向、大视野、大智慧。
㈡独特的校园文化
走进几所学校,各校都能根据本校实际,积极彰显学校发展理念和方向的校园文化,处处都散发着浓郁的文化气息,而且极富有特色和个性。如云枫初级中学在校园文化建设中,采用中式建筑风格,既带有古典韵味,又具有现代特质。在校园建设中以经典为根,书香陶冶为本,通过色彩的变化、节点的提取,充分展现云枫初级中学的办学追求。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中,云枫初级中学特别注重主题文化小品建设和积极向上的精神文化,建设了弘和文化广场、“枫雅颂”文化墙、读书廊、百果园以及“劝学、励志、人格、责任”四个主题连廊文化,让置身云枫初级中学的每一位师生都在潜移默化中增长知识、增添智慧。
㈢浓厚的课改氛围
云枫初级中学着力打造高效课堂,不仅是基于重压下自寻出路的破局,更是云枫教育人真心教育、真干实事的体现。云枫初级中学在开班办学之前就成立了课改领导小组,派人到市内外课改先进学校考察学习,并结合实际制定了《云枫初中课堂教学改革指南》。成立了课改诊断小组,天天坚持深入课堂对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进
行现场诊断和指导,诊断小组人均听课、评课280多节,发布课改诊断报告52份。通过近两年的努力,构建的“345”互动高效教学模式逐步走向成熟,现已迎接了市内外51所中小学的4100余名校长和教师到校观摩学习。
走进云枫初级中学课堂,能让人感受到新课改的浓厚气息。一是教师变了。教师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由居高临下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二是学生变了。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课堂上学生活动时间所占比重大大增加。学生自主学习,交流合作、展示汇报等整个过程都是学生自主决断的过程,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极大的发挥。三是课堂变了。学生的座位变了,学生的交流合作更方便了,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学习当中。学生依据“学案”课前独立预习,课堂上积极发言、交流、展示,大部分学生由“看客”变为“参与者”,课堂成了快乐学习的舞台。
二、思考
㈠我们的课改到底“难”在哪里?
⒈传统的教学观念是推进课改的“拦路虎”。
教学思想支配教学行为,教学思想解决为什么教,教什么和怎么教问题,所以,提高思想认识,更新教学观念,推进课改的前提。实施新课程改革,意味着一定程度上否定或者修正应试教育下形成的传统教学观念,摒弃“教师是知识的权威”、“教师是课堂的主宰”、“教学就是传授”、“成绩就是分数”传统的教学观,树立“用教材而不教教材”的教材观,“平等交往”的师生理念;“三维度”的目标理念、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由于当前实施的新课改培训的效度、广度不够,虽然老教师也参与其中,但面对不断变革的教育教学形势,还是会感到很迷茫。特别是一些老教师教了大半辈子书,要在短时间内把他们烂熟于心的教法改变过来的确是件不容易的事。面对教学上的重大变革,跟不上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步伐,仍还停留在生硬灌输、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层面上。因此,传统的教学观念是推进课改的“拦路虎”
⒉新课程理念教学行为转化“有障碍”。
新课改已走过十余年,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和内化有层次之分。表现出来的教学行为情况是:年轻教师,与时俱进,但课堂教学不够扎实有效,表现为缺乏训练意识,淡化学生的“双基”训练;重视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忽视接受性学习,“热闹”有余,效益不高。中年教师,穿靴戴帽,多为课堂教学贴上新课程的标签;多年来已形成的教学行为(方法、手段等)惯性大,运用新课程倡导的教学方式组织学生学习活动,似东施效颦。老年教师,我行我素,管你东南西北风,甚至有的还对对新课程教学从心理上抵触。这些充分说明课新课程理念教学行为转化的不容易。
⒊旧的学校管理方式是推进课改的“绊脚石”
当前学校管理把规章制度细则化、标准化,而且制定了相应的经济制裁措施,管理变成了检查。这种管理制度缺乏基本的人文关怀,没有人情味,忘记了教师的劳动是特殊的、创造性的劳动。教学过程也被程序化、机械化、标准化。这样的学校管理制度不符合新课改的
理念,如果不改变,教师是不可能去进行教学改革的,即使做了也是做表面文章,搞形式主义。如业务学习、政治学习、教学研究、读书笔记、作业教案、专题探讨、心得体会以及阅读、作文、美术、写字、自然、思品、实践活动、班队会均要有教案。项项都要检查,件件都要求教师有书面文字,加之上面谈到的教案书写,教师一天到晚都要埋头抄写,机械重复,身心疲惫,教学科研只能咀嚼他人吃过的饭。教学改革、教学创新、新课程实施,教师工作的主动性无从谈起。
⒋教师评价问题是推进课改的“瓶颈”。
教师评价与课改的要求不统一,是当前严重制约课改深入的主要“瓶颈”。实施新改应当有一套与之相适应的评价体系,但我们还是采用原有的应试教育的评价方法,对教师评价仍然以升学率和学生的考试成绩为主要参考指标。学生的考试成绩与教师的评先评优、晋职、晋级、奖金等挂钩。这样,教师都存在怕的思想,怕改变旧有的课堂模式,会影响教学成绩,怕改变课堂教学会推动原有的优势,因此不敢改,也怕改。这样,客观上制约了课程改革的深化和进一步发展。
㈡我们的课改执行“力”从何来?
⒈课改执行力从保障机制中来
加强组织保障,成立学校课堂教学改革领导小组,建立研发团队,结合学校实际,精心制订科学的、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构建具有青龙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形成“学校推动、课题带动、教师行动”的组织管理体系,确保课改工作顺利实施。
加强机制保障,成立课改诊断小组,建立健全课堂教学改革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