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八年级古诗词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古诗词阅读 专项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古诗词阅读专项练习题(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4-5题。
(4分)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4. 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 前四句紧扣“望洞庭湖”描写景物,后四句抒情,表明“赠张丞相”之意。
B. 首联点明时令,“平”“混”写出洞庭湖水岸齐平,与天空浑然一体的景象。
C. 颔联运用对偶、夸张手法写出了烟波浩渺的壮观景象和汹涌澎湃的雄伟气势。
D. 这首投赠诗借“临渊羡鱼”这一典故直接抒发了诗人对张丞相的羡慕之情。
5.“欲济无舟楫”运用了比喻的手法,诗人的言外之意是什么?(2分)(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4—5题。
(4分)4.(2分)D5.(2分,意对即可)诗人的言外之意是想从政(当官或干一番事业)(1分),却无人引荐,希望得到举荐(1分)。
(一)阅读《卖炭翁》,完成4~5题。
(6分)卖炭翁白居易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4.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诗通过叙述卖炭老人一车千余斤的炭被抢的经过,揭露“宫市”的掠夺本质。
B.开头六句,在写卖炭老人的炭来之不易的同时,反映出卖炭老人生活的艰辛。
C.“翩翩两骑来是谁”,运用反问,强烈讽刺了宫使横冲直撞、趾高气扬的丑恶行径。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古诗词《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考试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古诗词《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考试题及答案试题1: 阅读下面古诗词,并完成习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体现作者崇高理想的句子是2、表现杜甫为理想而献身的伟大情怀的诗句是3、王安石在《子美画像》诗中说:“宁令吾庐独破受冻死,不忍四海赤子寒飕飕。
伤屯悼屈止一身,嗟时之人我所羞。
所以见公画,再拜涕泗流。
”本文中的哪些诗句与王安石的话相照应?答: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是杜甫因所住茅屋被秋风吹破引发感慨而写下的脍炙人口的不朽诗篇。
B.诗人对南村群童公然抱茅逃进竹林的行为无可奈何,只好拄杖归来,独自叹息。
C.布衾如铁,屋漏床湿,雨脚如麻.长夜难眠,表现出诗人穷困苦痛的生活状况。
D.这首诗最后一段运用叙述抒情的表达方式,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
5、对“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这是诗人幽默风趣的写法,既活灵活现地描绘出南村群童的顽皮,又巧妙含蓄地刻画了自己因年迈而无力改变现状的那种无可奈何的微妙心理。
B 南村群童竟然不知道“我”是著名的“诗圣”,表达了“我”对他们年少无知的不满。
C 南村群童连不值钱的茅草都抢,可见当时人们的生活贫困到了何种程度。
D 称之为“盗贼”,表达了诗人对南村群童不良行为的强烈愤恨。
6、下列对“归来倚杖自叹息”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该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总收一、二节,诗人每每听到北风狂叫,就担心茅屋被吹破,拄杖出门,直至屋破无可奈何时,才倚杖叹息;同时又引起第三节,第三节便是叹息的内容。
2024_2025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核心考点专题04古诗词阅读含解析新人教版
专题04 古诗词阅读初中诗词鉴赏题是初中阶段各类考试的必考内容,其实这类题目一共只有三种模式,现在已经替大家总结出来了,并给大家总结了各种模式的答题技巧。
一、内容情感型提问方式:(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选出下列对这首诗解说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答题步骤:(1)描绘诗中呈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建,语言力求美丽。
(2)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详细。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主要有:不畏艰难、忧国忧民、建功立业、思念家乡、惦念亲人、感叹世事、壮志难酬、孤傲脱俗、凄清哀婉、酷爱山水、豁达豪迈、愁苦孤寂、憧憬美妙、恬淡自乐、离愁别绪、焦虑冲突、遭贬愤世、明珠暗投、惆怅悲凉、踌躇满志等。
二、分析技巧型提问方式:(1)这句诗有什么含义,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2)诗歌中多处用到某种写法,请找出一例,并简要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鉴赏技巧:1、驾驭修辞方法(比方、拟人、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等)2、驾驭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争论,重点驾驭描写和抒情)3、驾驭其他表现手法(对比、衬托、渲染、用典、抑扬、联想、想象、情景交融、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等)答题步骤:步骤一:(用什么手法) 步骤二:(写什么内容) 步骤三:(有什么作用)步骤四:(抒什么情感)★练习划重点★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野望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诗句“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2.尾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古诗词鉴赏。
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内外古诗词(共13首)阅读鉴赏题中考题汇总(背诵带答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内外古诗词(共13首)阅读鉴赏题中考题汇总(背诵带答案)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内外古诗词(共13首)阅读鉴赏题中考题汇总(背诵带答案)课内古诗词目录《唐诗五首》野望(王绩)黄鹤楼(崔颢)使至塞上(王维)渡荆门送别(李白)钱塘湖春行(白居易)《诗词五首》饮酒(其五)(陶渊明)春望(杜甫)雁门太守行(李贺)赤壁(杜牧)渔家傲(李清照)课外古诗词目录课外古诗词诵读(一)庭中有奇树《古诗十九首》龟虽寿(曹操)赠从弟(其二)(刘桢)梁甫行(曹植)课外古诗词诵读(二)《浣溪沙》晏殊《采桑子》欧阳修《相见欢》朱敦儒《如梦令》李清照一、《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这首诗写的是山野秋景。
全诗通过萧瑟静谧的景色描写和诗人面对牧者猎者虽相见而不相识的情景,流露出诗人孤独抑郁的心绪,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
2.“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描画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答:每一棵树都顶着一抹金黄的秋色,起伏的山脉重峦叠嶂,披上了落日的余晖。
树叶黄了,落到地上,山后的太阳余晖落在山上。
举目四望,树林和山峦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
整个画面萧瑟恬静。
3.“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描画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1答:牧人驱赶着牛群回家,猎人骑马带着收货的猎物回家,好一派故乡景象。
4.本诗在写景上有什么特色?答:颔联写的是秋野静景,颈联写的是秋野动景,以动衬静,意境更显静谧。
5.“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一句援用了怎样的典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豪情?答:作者说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了,身边竟无相识的熟人或朋友,只好唱起《采薇》之歌,与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
运用典故,抒发了孤独抑郁的心情和隐逸山林的愿望。
二、《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古诗词《关雎》《蒹葭》中考试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古诗词《关雎》《蒹葭》中考试题及答案试题1:阅读下面古诗词,并完成习题。
《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蒹葭》佚名〔先秦〕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
根据不同内容的表达需要,分别采用、、的艺术手法。
2.统领《关雎》全篇的诗句是: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说不当的一项是()A.“左右毛之”的“之”指代的是“荇菜”。
B。
“寤寐求之”的“之”指代的是“窈窕淑女”。
C.“琴瑟友之”的“友”是“亲爱”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
D.“钟鼓乐之”的“乐”是“快乐”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关雌》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采用的是“兴”的手法。
B.《蒹葭》“所谓伊人”的“伊人”,与《关雌》中的“君子好逑”的“君子”,指的是同样的人。
C.《蒹葭》全诗不着一个思字、愁字,读者却可以体会到诗人那种深深的企慕和求而不得的惆怅。
D.《关雌》是《诗经》的第一首,选自《诗经·周南》。
答案1.比、兴2.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3.C(“友”是“亲爱”的,错。
亲近的意思)4.B(“伊人”,与《关雌》中的“君子好逑”的“君子”,指的是同样的人。
错。
伊人:美丽女子,君子:好的男子)试题2: 阅读下面古诗词,并完成习题。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古诗词《使至塞上》中考试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古诗词《使至塞上》中考试题及答案试题1: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这首诗作于王维被排挤出朝廷,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赴边途中诗题"使至塞上"中"使"的意思是 ___,"征蓬出汉塞"一句中"征蓬"的意思是___2)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第三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写了哪些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案:(1)使:出使;征蓬:飘飞的蓬草(2)写了"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等景物;营造了"苍茫"(或"空旷""旷远""辽阔""广袤"等,意思相近即可)的意境;表现了孤寂的情感试题2: 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一句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2)用自己的话,描绘"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展示的画面。
(2分)答案:1)诗人以"蓬"、"雁"自比,从中透露出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2分)2)黄沙莽莽,无边无际,极目远眺,一缕孤烟刚直有力地升腾在天的尽头,俯首远瞰,黄河横贯沙漠,天空挂着一轮圆圆的落日。
(2分,意思对即可)试题3: 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曲阅读练习题及答案全套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曲阅读练习题及答案全套(一)黄鹤楼【文学常识】本诗是一首七言律诗。
作者是__唐__代诗人____崔颢____。
【知识积累】1. 重点解词(1)川:平川、原野。
(2)历历:分明的样子。
(3)萋萋:草木茂盛的样子。
【突破训练】1. (2019,石家庄49中模拟)(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A. 开头四句以传说落笔,巧借今昔变化,抒发了寂寞惆怅之感,气概雄浑,感情真挚。
B. 后四句写昔人乘鹤所见,由渺不可知的感觉转到晴川草树的景象,文势波澜起伏。
C. 尾联紧承前三联,用烟波浩渺的长江烘托作者的归思,与开头意境相应,情融景中。
D. 此诗起、承、转、合出神入化,文思如行云流水,富于变化,历来被推崇为题黄鹤楼的绝唱。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写作手法。
诗歌后四句实写诗人登上黄鹤楼的所见所感,而不是昔人乘鹤所见。
(2)请展开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述颈联所展现的画面。
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碧绿的芳草覆盖着鹦鹉洲。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大意。
除了要展开想象外,还应注意题干中“颈联”这一律诗常识:颈联指律诗的第三联。
2. 本诗的首联、颔联借今昔变化之大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寂寞、惆怅的心情。
3.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A. 前四句抒写人去楼空、世事沧桑的感慨。
两个“空”字分别突出空间的虚无和时间的邈远。
B. 颈联描写登楼所见之景,天地之间阳光朗照,远远望去,连天的衰草凄清荒芜。
C. 尾联借景抒情,以夕阳西下江面烟波浩渺之景,寄寓诗人远离故土、羁旅他乡的凄苦思乡之情,而自问自答的方式更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孤独空寂之情。
D. 全诗视野开阔,写景自然,抒情真挚,为咏黄鹤楼诗作之绝唱,历来为人传诵。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和写作手法。
“芳草萋萋鹦鹉洲”并不是“连天的衰草凄清荒芜”,而是指草木茂盛。
(二)使至塞上【文学常识】本诗是一首五言律诗。
作者__王维__,字摩诘,号摩诘居士,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____山水田园____派代表诗人,被称为“诗佛”。
八年级语文古诗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八年级语文古诗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一、阅读理解1. 请阅读下面的古诗,理解其意境,并回答问题。
《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问题:a) 这首古诗描绘了怎样的情景?b) 诗人在望明月时,内心对什么有所思念?答案:a) 这首古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夜晚,有一轮明亮的月亮和似霜的光景。
b) 诗人在望明月时,内心思念自己的故乡。
2. 请阅读下面的古文,回答问题。
《论语·为政》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问题:a) 子语中的北辰在为政上是什么比喻?b) 在为政上,为什么要以德为本?答案:a) 子语中的北辰比喻为政者应该以德为准则,如北辰固定在一处,其他众多星星都围绕它旋转。
b) 在为政上,要以德为本是因为德行是一种积极向上、守正道的品质,只有通过德行塑造自己,才能得到人民的尊重与支持。
二、鉴赏请鉴赏下面的古诗,分析其诗意和表达手法。
《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鉴赏: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寒冷的冬天景色。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给人一种寂静而凄美的感觉。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通过翁舟和寒江雪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在荒僻的江边独自垂钓的景象。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词语表达出深沉的意境,使人感受到了孤独和寒冷的氛围。
三、填空根据古文的意思和语境,填入合适的字词。
《论语·齐景公》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填空:出则事公________,入则事父________,谨而______,泛爱________,而亲______。
行有余力,则以学______。
答案: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四、判断请判断下列诗句是否正确。
1. "花落知多少"出自唐代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2.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出自明代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八年级(初二)下册课内古诗词鉴赏(含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八年级(初二)下册课内古诗词鉴赏(含练习题及答案解析)一、要点梳理(一)古诗词目录1.《诗经·蒹葭》《国风·秦风·蒹葭》是中国古代现实主义诗集《诗经》中的一篇。
全诗三章,每章八句。
此诗曾被认为是用来讥刺秦襄公不能用周礼来巩固他的国家,或惋惜招引隐居的贤士而不可得;现在一般认为这是一首情歌,写追求所爱而不及的惆怅与苦闷。
全诗三章,重章叠唱,后两章只是对首章文字略加改动而成,形成各章内部韵律协和而各章之间韵律参差的效果,也造成了语义的往复推进。
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诗歌赏析:东周时的秦地大致相当于今天的陕西大部及甘肃东部。
其地“迫近戎狄”,这样的环境迫使秦人“修习战备,高尚气力”(《汉书·地理志》),而他们的情感也是激昂粗豪的。
保存在《秦风》里的十首诗多写征战猎伐、痛悼讽劝一类的事,似《蒹葭》《晨风》这种凄婉缠绵的情致却更像郑卫之音的风格。
诗中“白露为霜”给读者传达出节序已是深秋了,而天才破晓,因为芦苇叶片上还存留着夜间露水凝成的霜花。
就在这样一个深秋的凌晨,诗人来到河边,为的是追寻那思慕的人儿,而出现在眼前的是弥望的茫茫芦苇丛,呈出冷寂与落寞,诗人只知道所苦苦期盼的人儿在河水的另外一边。
从下文看,这不是一个确定性的存在,诗人根本就不明伊人的居处,还是伊人像“东游江北岸,夕宿潇湘沚”的“南国佳人”(曹植《杂诗七首》之四)一样迁徙无定,也无从知晓。
这种也许是毫无希望但却充满诱惑的追寻在诗人脚下和笔下展开。
把“溯洄”“溯游”理解成逆流而上和顺流而下或者沿着弯曲的水道和沿着直流的水道,都不会影响到对诗意的理解。
在《蒹葭》中,诗人一番艰劳的上下追寻后,伊人仿佛在河水中央,周围流淌着波光,依旧无法接近。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2课 唐诗五首 练习(含答案和解析)
C.黄河横贯大漠,望不到尽头一个“长”字,既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又表达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感受 D.“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雄浑开阔,诗中有画,堪称千古绝句,体现这首诗歌哀婉消沉的 艺术特色
三、填空题
16. (2分) 《钱塘湖春行》紧扣环境和季节特征写景,以“
出了
给游人带来的喜悦之情。
”字为线索,同时以“春”字为着眼点,写
13. (3分) 下列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A.第一、二句叙事,写诗人以使者的身份,轻车简从,要到遥远的西北边塞去慰问将士。 B.第三、四句叙事兼抒情,以“蓬”“雁”自比,暗写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孤寂、飘零之感。 C.第五、六句“直”“圆”两字精炼传神,线条简约,描绘的景物不多,但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D.第七、八句写诗人经过长途跋涉到达边塞,侦察兵萧关却骑马来报:“长官正在燕然前线。”
D.第四联写途中遇到侦察骑兵,得知都护在前线打破敌军的军情,显示出朝廷使臣对边疆战事的关 心。
15. (3分) 下列对《使至塞上》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重点笔墨在于写景,以大漠、秋景为背景,用征、归雁、孤烟、长河、日圆等景物,组成一 幅塞外风光图
B.第二联用“出”、“入”描绘动态景物,第三联用“直”、“圆”描绘静态景物,动静结合,使画面富于变 化,意境深远
(1)前两句写作者的生活遭遇和心绪,捕捉了
的典型动作加以描写,传神地表达了作者
的感情。
(2)请赏析“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一句。
3. (4分)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两题。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友人(李白)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重点综合练:课外古诗词赏析
课外古诗词赏析一、阅读理解与欣赏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中宵①杜甫西阁百寻余,中宵步绮疏②。
飞星过水白,落月动沙虚。
择木知幽鸟,潜波想巨鱼。
亲朋满天地,兵甲少来书。
【注】①此诗是大历元年(766)杜甫寓居夔州西阁时作。
中宵,半夜。
②绮疏:指雕花的窗户。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阁百寻余”,“寻”,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
这一句与“飞来山上千寻塔”一样,是以夸张手法写建筑物之高。
B.“中宵步绮疏”写诗人因被壮丽景色吸引而无心入睡,直至半夜还在窗下徘徊,反映了诗人寓居他乡时难得的欢愉之情。
C.“飞星过水白”写诗人看见一道白影从水上掠过,其中“飞”“白”两字从速度、颜色的角度描写了流星经过时的情景。
D.诗歌第三联,诗人以“幽鸟”“巨鱼”寻求安居之地来暗示自己没有理想的环境可供栖身,委婉表达了他对战争的态度。
2.诗歌最后一联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
在你读过的杜甫诗中,“_________,________”两句意思和它相近。
2.诗词鉴赏闻乐天授江州司马(唐)元稹残灯无焰影幢幢①,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注】①幢幢:晃动的样子。
1.“___________”三个字惟妙惟肖地摹写出作者听闻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后刹那间的反应。
2.末句的景物描写是怎样来抒发作者的情感的?请简要分析。
3.古诗词鉴赏。
八阵图〔唐〕杜甫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1.诗的一二两句写的是历史上的著名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名),表达了诗人对他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
2.请你自选角度赏析“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4.古代诗歌阅读送杜十四之①江南孟浩然荆②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③何处泊? 天涯一望断人肠。
【注释】①杜十四:杜晃,排行第十四。
之,往。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古诗词《渡荆门送别》中考试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古诗词《渡荆门送别》中考试题及答案试题1、阅读下面唐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以叙事为主,交代地点和事由,写诗人乘船来到荆门外,将到楚地游览。
B.颔联以移动视角来描写景物的变化,由蜀地到荆州,两岸的地势由平原过渡到山地。
C.尾联采用拟人手法,不说自己思念家乡,而说家乡之水情深义重,恋恋不舍。
D.这首诗明丽流畅,写出诗人对未来的憧憬和外出游历的喜悦,又表达对故乡的依依惜别之情。
(2)简要分析颈联如何体现“诗中有画”的特点。
答案(1)B【解答】由平原过渡到山地。
,有误,这一句两岸的地势由山脉过渡到平原,而不是由平原过渡到山地。
(2)【分析】本诗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青年时期在出蜀漫游的途中写下的一首五律。
此诗由写远游点题始,继写沿途见闻和观感,后以思念作结。
表现了作者少年远游、倜傥不群的个性及浓浓的思乡之情。
试题2: 阅读下面唐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从修辞角度,赏析月下飞天镜一句的妙处。
(3分)(2)诗句中怜的意思是什么?尾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3)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答案(1)(3分)本句运用了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1分)将明月映入江水的状态比作月下的明镜(1分),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月夜江水的平静、美丽(1分)。
(意对即可)(2)(3分)怜:喜爱 (1分) 抒发了诗人对家乡的喜爱、思念之情。
(2分)(3)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依依不舍之情。
评分标准:2分。
意近即可。
试题3、阅读下面唐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这首诗前六句着重叙事写景,后两句抒情,抒发了诗人 的怎样感情。
初二语文诗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二语文诗试题答案及解析1.阅读下面这两首诗。
(6分)【甲】夜雨寄北【乙】宿云梦馆李商隐欧阳修君问归期未有期,北雁来时岁欲昏,巴山夜雨涨秋池。
私书归梦杳难分。
何当共剪西窗烛,井桐叶落池荷尽,去话巴山夜雨时。
一夜西窗雨不闻。
【1】乙诗中,诗人主要运用了哪种抒情手法?(2分)【答案】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解析】古诗的最常见的抒情方法有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
乙诗中明显是以写景为内容,所以是借景抒情。
【考点】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2】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这两首诗中,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不同之处。
(4分)【答案】(4分)《夜雨寄北》中诗人用“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憧憬重逢后的喜悦,富于溻《宿去梦馆》则用“井桐叶落池荷尽,一夜西窗雨不闻”凸显长夜无眠,思亲的凄苦。
【解析】理解诗人的情感和,除了要结合诗作的写得背景外,主要是抓住诗中蕴含情感的关键句子,抓住其中关键字词来理解,如甲诗“何当共剪西窗烛”,一个“共”字,有相逢共聚的意思,含有喜悦之情,而乙诗“一夜西窗雨不闻”,一个“不”字,听不到雨声,专注地想念着某一人,有思之苦情。
【考点】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
2.(4分)夜上受降城①闻笛【唐】李益回乐烽②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③,一夜征人尽望乡。
【注释】①受降城:回乐县的别称。
②回乐烽:唐代有回乐县,灵州治所,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县西南。
回乐烽即当地烽火台。
③芦管:笛子。
【1】沙漠并非雪原,诗人偏说它“似雪”;月光并非秋霜,诗人偏说它“如霜”,试分析这样运笔的妙处。
(2分)【答案】(2分)诗人运用了似雪和如霜这一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受降城之夜的寒气袭人、空寂惨淡,体现了诗人置身边塞的孤独。
(修辞1分,作用1分)【解析】最好从诗歌的艺术构思入手。
做这类题,学生应了解常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手法,审清题目,分析这里所用艺术表现手法的类型。
总结为:这首诗运用了某一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一种思想情感。
初中八年级上册古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初中八年级上册古文阅读练习及答案(一)、陶渊明《桃花源记》2、A、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
B、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C、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D、卧右膝,诎右臂支船。
3、选出加点词词义相的一项()A、绝: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佛印绝类弥勒B、为: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中轩敞者为舱C、复:复前行不复出焉D、属: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神情与苏黄不属4、下列句子节奏划分不正确的是()A、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D、虞山\王毅\叔远甫\刻5、有些成语出自选文所在的课文,请写出其中的两个。
6、翻译句子(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2)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7、桃花源中的人们为什么叮嘱渔人"不足为外人道"?谈谈你的理解。
8、“桃花源”是陶渊明虚构的理想境界,既然是不存在的,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它?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请用简洁的文字回答。
【参考答案】1、(1)整齐的样子(2)详尽(3)鲜艳美丽(4)不要说,更不用说2、B3、C4、C5、世外桃源、无人问津、豁然开朗等。
6、⑴(他们)问起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
⑵这个渔人为他们详细介绍了自己所听到的事,那些人都感叹惊讶不已。
7、不希望外人破坏桃花源的宁静祥和。
8、学生回答只要能紧扣“表达作者美好理想,反映人民摆脱压迫、摆脱剥削的要求”并言之有理即可【乙】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①、俨然:()②、交通()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段中画线的语句。
①、渔人甚异之:②、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3、回答)4、这篇文章里寄托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你是怎样看待这种社会理想的?【参考答案】1、①、顺(沿)②、整齐的样子③、交错相通 2、①、渔人对此感到很奇怪。
②、有肥沃的田地、美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3、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4、第一问:寄托了没有阶级、人人平等、没有战乱、和平美好的社会理想。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古诗词《黄鹤楼》中考试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古诗词《黄鹤楼》中考试题及答案试题1: 阅读下面唐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下列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诗歌从神话传说落笔,遥想“昔人”已乘鹤而去,既写出了黄鹤楼的历史悠久,又增添了黄鹤楼的神异色彩。
B.诗歌前四句三见“黄鹤”,二见“去”“空”,回环咏叹,抒发了诗人那种求而不得、待而不来的迷惘与惆怅之情。
C.诗人登高远眺,长江对岸汉阳城的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的芳草长势喜人,此时他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油然而生。
D.这是一首七言律诗,诗中偶句押“ou”韵,韵脚是“楼”“悠”“洲”“愁”,读起来朗朗上口,音调和谐,旋律优美。
2)、下列对本诗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从传说落笔,为黄鹤楼蒙上一层神奇的色彩。
B.前两联中的两个“空”字分别从空间和时间角度来写,抒发了人去楼空、世事沧桑的感慨。
C.颈联描写登楼所见之景,天气晴好,汉阳的树木清晰分明,鹦鹉洲上的草木荒芜衰败。
D.全诗视野开阔,写景自然,抒情真挚,历来为人传诵。
答案:1)C. (热爱,错。
思念之情)2)C(荒芜衰败。
错。
萋萋:茂盛的意思)试题2: 阅读下面唐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解释下面的词语。
历历:乡关: 萋萋:2)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Ⅴ”,错误的打“Ⅹ”A.诗的前两句从传说入笔,写由黄鹤楼生发的联想。
()B.诗的五六句写昔人乘着黄鹤见到的汉阳晴川和鹦鹉洲的景致。
()C.诗的七八句写出了诗人悲苦凄凉,日暮思归的哀怨愁绪。
()D.传说崔颢登黄鹤楼本欲赋诗,因见此诗而作罢,感慨道:“眼前有景道不得,李白题诗在上头。
”3)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古诗词《石壕吏》中考试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古诗词《石壕吏》中考试题及答案习题1. 阅读下面古诗词,并完成习题。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1.概括全诗,总领全文的句子:2.战争使人民生活极度贫困的句子:3.对这首诗评析不恰当的一项的是()A.第一句写捉人的差役趁着天亮向石壕村急奔而来。
B.第二句交代故事的发生,预示着将有一场灾难降临。
C.第二句写老翁逃跑避难,老妇出门周旋。
D.第三句反映了“安史之乱”时人民深受被征兵之苦的情形。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有吏夜捉人”一句,是全篇的提纲,以下情节,都从这里生发出来。
B.“一呼”、“一啼”、“一怒”、“一苦”,形成了强烈的对照;两个状语“一何”,加重了感情色彩,渲染出县吏如狼似虎、叫嚣隳突的横蛮气势,并为老妇人以下的诉说制造出悲愤的气氛。
C.“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处境已经足够悲惨,她很希望以此博得县吏的同情,高抬贵手。
D.“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暗示老妇人已经出征,与花木兰替父从军有着相似的英雄气概。
答案1.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2.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3.A(天亮急奔而来。
错,夜晚)4.D(与花木兰替父从军有着相似的英雄气概。
错。
被迫从军)习题2: 阅读下面古诗词,并完成习题。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1.诗的开头告诉你发生了什么事,用原句回答:2.从侧面反映老妇被带走的句子:3.关于《石壕吏》一诗中作者的感情,理解最恰当的是()A.流露了对老妇人一家的同情。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课外8首古诗词 阅读鉴赏题背诵 中考考题汇总(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课外8首古诗词阅读鉴赏题背诵中考考题汇总(含答案)课外古诗词诵读(一)《式微》《子衿》《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课外古诗词诵读(二)《题破山寺后禅院》《送友人》《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卜算子咏梅》式微《诗经·邶风》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式微》注释①式:语气助词,没有实义。
微:幽暗不明。
②胡:为什么。
③微:非,不是。
故:为了某事。
④中露:露中,露水之中。
1.内容主旨:本诗描写家人盼望服役在外的亲人回家的急切心情。
诗抓住天色将晚这一瞬间的感触,一连串的疑问、质问,表达了强烈的感情。
这是一首劳役者的悲歌,表达了对贫苦劳动人民的同情,以及对封建统治者的愤恨之情。
2.“式微式微,胡不归?”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结合诗意简要分析。
设问的修辞手法,从全诗看,“式微式微,胡不归?”不是有疑而问,而是故意设问,采用这种虽无疑而故作有疑的设问方式,使诗篇显得宛转而有情致,同时也引人注意,达到了“不言怨而怨自深”的效果。
3.这首诗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受奴役者的非人处境以及他们对统治者的满腔愤懑之情。
4.《式微》中借女子之口道出诗人遭受统治者的压迫,夜以继日地在野外干活,有家不能回,苦不堪言的怨言的句子是: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子衿《诗经·郑风》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①?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②,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注:①嗣音:传音讯。
②挑兮达兮:独自来回走动的样子。
1.内容主旨:这是一首古老的恋歌,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人,细腻地描写了恋人不至时女子的心理活动,鲜明地体现了那个时代的女性所具有的独立、自主、平等的思想观念和精神实质。
2.这首诗采用了怎样的叙述手法?从结构上看,具有怎样的特点?全诗采用倒叙手法。
从结构上看,诗歌的前两章具有重章复沓的特点。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古诗词《卖炭翁苦宫市也》中考试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古诗词《卖炭翁·苦宫市也》中考试题及答案试题1: 阅读下面古诗词,并完成习题。
《卖炭翁·苦宫市也》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尘灰”、“烟火色”、“黑”写出了烧炭的辛劳,“苍苍”则以鬓发的灰白表现了卖炭翁的年迈。
B.“两骑”指的是皇宫内的太监,“翩翩”则描写了他们得意洋洋骑马而来的样子。
C.全诗按照事件的先后顺序依次写了烧炭、运炭、卖炭和炭被夺这几个情节。
D.这首诗直抒胸臆,揭露了统治者残酷掠夺底层人民的丑恶行径,表达了对底层人民的同情。
2.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是对卖炭翁的肖像描写,表现了他的辛苦劳作。
B.“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是对卖炭翁的心理描写,表现了他的悲惨境遇。
C.“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运用动作描写,表现了宫使的蛮横凶残。
D.“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以动作描写来表现卖炭翁的无奈与悲愤。
3.下列对《卖炭翁》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以外貌描写表现了卖炭翁的辛酸劳作。
B.“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以心理描写反映了卖炭翁悲惨的生活境遇。
C.“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以神态描写表现了卖炭翁的勇敢反抗。
D.“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以动作描写揭露了宫使凶残掠夺的面目。
4.下列对《卖炭翁》理解赏析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是一首讽喻诗,也是一首叙事诗。
从题下自注“苦宫市也”,可以看出诗的主题在于揭露唐朝宫市的公开掠夺性。
初二语文诗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二语文诗试题答案及解析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问题。
(5分)秋夜山居唐•施肩吾去雁声遥人语绝,谁家素机①织新雪。
秋山野客②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
【注释】①素机:织布机。
②野客:离乡在外的游客。
【1】诗歌首句“”一词点明了时令属“秋”。
(2分)【答案】(2分)去雁(仅答“雁”不给分)【解析】仔细体味诗中的意象,借助联想和想象把握诗歌所抒发的情感。
一般答题方法是抓住诗中主要景物再现画面,从而体会诗人的思想情感。
这里借助写去雁,表达出秋的特征。
【考点】鉴赏诗歌的形象。
【2】诗中“衔”字向来为人称道,请你说说它好在哪里。
(3分)【答案】(3分)示例:一个“衔”字运用拟人手法(1分)把空中一轮明月被松梢遮掩的情形(1分),描绘得活灵活现(效果1分)。
(意对即可)【解析】品味诗歌语言,主要是品味关键字词,古人写作诗歌讲究对字的推敲,所以有“炼字”“诗眼”之说。
品味关键字词是诗歌考查的主要内容。
学生应留心字词在诗中的意思,体会该字词在诗中创设的意境,学会分析该字词所传达的情感。
“衔”字运用拟人手法,把空中一轮明月被松梢遮掩的情形,描绘得活灵活现。
【考点】鉴赏诗歌的语言。
2.阅读古诗,完成后面问题。
(4分)己亥杂诗(清)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这首诗抒写了诗人辞官告别寓居多年的京城、回归故里时的复杂心情:既有_________,也有回归的喜悦,更有_____________。
(2分)【答案】卸甲归田的惆怅,继续忠心报国服务人民的信念(意对即可)(2分 10、 11、【解析】理解作者的感情,从全诗的主旨和情感基调入手,细细品味词句所包含、表达的思想感情。
因为,文章的主旨和思想感情是统领全文的“神”,要品味词句所包含、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不从全文的主旨和情感基调入手,分析品位的结果就很有可能会与原文情感相悖。
这里既有卸甲归田的惆怅,更有忠心报国服务人民的信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八年级古诗词阅读理解题及答案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通过对古诗词的阅读理解,可以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热爱。
下面是一些八年级古诗词阅读理解题及答案,希望能够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1. 读下面这首《静夜思》的古诗词,回答问题。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问题:
这首诗描绘了什么景象?诗人是怎样表达思念故乡的情感的?
答案:
这首诗描绘了夜晚天空中明亮的月光以及地面像霜一样的景象。
诗人通过举头望明月和低头思故乡来表达他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2. 阅读下面这首《登鹳雀楼》的古诗词,回答问题。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问题:
这首诗描绘了什么景色?诗人想要表达什么情感?
答案:
这首诗描绘了白天山势尽头,黄河蜿蜒入海的景色。
诗人想要表达的情感是对壮丽景色的欣赏和对进取精神的赞美。
3. 阅读下面这首《春晓》的古诗词,回答问题。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问题:
这首诗描绘了什么特点抒发了什么情感?
答案: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早晨的宁静,处处可以听到鸟儿的鸣叫声。
同时也描绘了夜晚风雨声和花朵的凋谢。
诗人通过描绘对比表达了对春天万物萌发和风雨交替的深切感受。
4. 阅读下面这首《江雪》的古诗词,回答问题。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问题:
这首诗描绘了什么景象?诗人通过景象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案:
这首诗描绘了雪后的寒江,周围没有人迹,只有一个戴着蓑衣帽的
老人孤独地在冰雪中垂钓的场景。
诗人通过这一景象表达了孤独和坚
韧不拔的精神。
5. 阅读下面这首《望月怀远》的古诗词,回答问题。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问题:
这首诗描绘了什么情景?诗人揭示了怎样的情感?
答案:
这首诗描绘了海上的明月和身处天涯的人共同感受这美好时刻的景象。
诗人透露出情人彼此相思的怨思之情。
以上是一些八年级古诗词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通过阅读理解古诗词,可以更好地领略古人的智慧与情感,同时提高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
审美能力。
希望这些题目和答案能够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