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阅读 练习题精选汇编(含答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现代文和文言文阅读训练题(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现代文和文言文阅读训练题(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现代文和文言文阅读训练题(含答案)一、阅读与欣赏(54分)(一)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1一6题。

(16分)春望(杜甫)国玻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诗的前四句都统领在一个“”字中,诗人的视野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到。

(2分)2.请展开想像,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2分)隆中对(节选)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曹操比子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上,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1)自董卓已.来 ( ) (2)名微而.众寡 ( )(3)挟.天子而令诸侯( ) (4)利.尽南海 ( )4.翻译下面文言语句。

(2分)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译文:5.问题探究:诸葛亮认为“霸业可成,汉室可兴”应该采取哪些策略?(3分)(1)(2)(3)6.简答:(3分)(1)诸葛亮在对前景的分析中,反复强调“人谋”的重要性,请从文中任举一例说明。

(可用文中原句回答)(1分)(2)联系实际,谈谈“人谋”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2分)(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7—11题。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曲阅读练习题及答案全套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曲阅读练习题及答案全套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曲阅读练习题及答案全套(一)关雎【文学常识】本诗选自《诗经·周南》。

《诗经》又名《____诗____》或《__诗三百__》。

它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____西周____到____春秋____时期的诗歌__305__篇。

这些诗歌分为___风___、___雅___、___颂___三个部分。

“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民歌;“雅”是宫廷音乐;“颂”是宗庙祭祀乐歌。

《诗经》中主要的表现手法是赋、比、兴。

赋是直陈其事,比是借物譬喻,兴是托物起兴。

风、雅、颂、赋、比、兴合称“六义”。

《诗经》是儒家经典“五经”之一,也是我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知识积累】1. 重点解词(1)洲:水中的陆地。

(2)窈窕:文静美好的样子。

(3)淑女:善良美好的女子。

淑,美、美好。

(4)好逑:好的配偶。

(5)寤寐:这里指日日夜夜。

寤,醒时。

寐,睡时。

【突破训练】1. 本诗写一个男子对美好女子的爱慕追求。

可分为:__思慕__、__追求__、__迎娶__三个部分。

【解析】本题侧重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着重于“叙事”,我们从诗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小伙子从爱上“窈窕淑女”到追求她,追求不到又在幻想中得到她这样一条线索。

2. 下列对《关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D)A. 开篇写河洲滩头雎鸠和鸣,既是自然环境的诗意描写,也是比兴手法的巧妙运用。

B. “流之”“采之”“芼之”写出了女子左右采摘荇菜时勤劳灵巧的姿态。

C. “寤寐思服”“辗转反侧”写出了男子追求女子没有达到目的时苦闷、焦灼的心情。

D. “琴瑟友之”“钟鼓乐之”表现了窈窕淑女超凡的才艺、脱俗的追求和优雅的品格。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D项“琴瑟友之”“钟鼓乐之”所表现的主人公应是男子,不是“窈窕淑女”。

(二)蒹葭【文学常识】《蒹葭》选自《诗经·秦风》,是一首爱情诗。

【知识积累】1. 重点解词(1)苍苍:茂盛的样子。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古诗词阅读 专项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古诗词阅读 专项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古诗词阅读专项练习题(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4-5题。

(4分)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4. 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 前四句紧扣“望洞庭湖”描写景物,后四句抒情,表明“赠张丞相”之意。

B. 首联点明时令,“平”“混”写出洞庭湖水岸齐平,与天空浑然一体的景象。

C. 颔联运用对偶、夸张手法写出了烟波浩渺的壮观景象和汹涌澎湃的雄伟气势。

D. 这首投赠诗借“临渊羡鱼”这一典故直接抒发了诗人对张丞相的羡慕之情。

5.“欲济无舟楫”运用了比喻的手法,诗人的言外之意是什么?(2分)(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4—5题。

(4分)4.(2分)D5.(2分,意对即可)诗人的言外之意是想从政(当官或干一番事业)(1分),却无人引荐,希望得到举荐(1分)。

(一)阅读《卖炭翁》,完成4~5题。

(6分)卖炭翁白居易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4.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诗通过叙述卖炭老人一车千余斤的炭被抢的经过,揭露“宫市”的掠夺本质。

B.开头六句,在写卖炭老人的炭来之不易的同时,反映出卖炭老人生活的艰辛。

C.“翩翩两骑来是谁”,运用反问,强烈讽刺了宫使横冲直撞、趾高气扬的丑恶行径。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专项练习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专项练习含答案

一、阅读《诗经·蒹葭》,完成(1)—(3)题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这首诗共三章,每章开头都写蒹葭茂盛,霜露茫茫,这是《诗经》中常见的什么手法?有何作用?答:①托物起兴(比兴手法)。

②描写深秋的景色,渲染凄清的气氛,为主人公思念意中人设置背景。

(2)为了见到意中人,主人公有何行动?由此你看出他的什么性格特征?答:①他不顾霜露浓重,路途险阻、漫长而曲折,逆流而上,去寻找意中人。

②不怕艰难险阻,勇于追求爱情,感情执着专一。

(3)意中人的踪迹飘忽不定,你由此感受到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请简要分析。

答:营造了飘渺朦胧的意境,这种意境与苍苍的蒹葭,茫茫的霜露十分谐调,把主人公迷茫而伤感的情思衬托得生动感人。

关雎《诗经》二、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统领《关雎》全篇的诗句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1.2.本诗用来形容美丽善良的姑娘的成语是窈窕淑女。

?《关雌》所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3.《关雎》写了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表达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悦之情。

运用《诗经》的主要艺术表现手法有赋、比、兴等,《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4、?这种手法起到了什么作用《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兴的艺术手法。

如本诗开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它原是诗人借眼前景物发端的话,但水鸟和鸣,也可以喻男女求偶,或男女间和谐恩爱。

和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意义上发生关联。

本诗的起兴之妙正在于诗人情趣与自然景物浑然一体的契合,也即一直为人们所乐道的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知识梳理与练习(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知识梳理与练习(含答案)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知识梳理与练习课外古诗词诵读《题破山寺后禅院》选自《全唐诗》,作者常建。

《送友人》选自《李白集校注》,作者李白。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选自《东坡乐府笺》,作者苏轼。

《卜算子·咏梅》选自《放翁词编年笺注》,作者陆游。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此都寂,但余钟音。

译文:大清早我走进这古老寺院,旭日初升映照着山上树林。

弯弯曲曲的小路通向幽深的地方,禅房前后花木繁茂又缤纷。

山光明媚使飞鸟更加欢悦,潭水清澈,令人爽神净心。

此时此刻万物都沉默静寂,只留下了敲钟击磬的声音。

难点化解,美点追踪:破山在今江苏常熟,寺指兴福寺,是南齐时郴州刺史倪德光施舍宅园改建的,到唐代已属古寺。

这首诗题咏的是佛寺禅院,抒发的是作者忘却世俗、寄情山水的隐逸胸怀。

诗人在清晨登破山,入兴福寺,旭日初升,光照山上树林。

佛家称僧徒聚集的处所为“丛林”,所以“高林”兼有称颂禅院之意,在光照山林的景象中显露着礼赞佛宇之情。

然后,诗人穿过寺中竹丛小路,走到幽深的后院,发现诵经礼佛的禅房就在后院花丛树林深处。

这样幽静美妙的环境,使诗人惊叹、陶醉,忘情地欣赏起来。

他举目望见寺后的青山焕发着日照的光彩,看见鸟儿自由自在地飞鸣欢唱;走到清清的水潭旁,只见天地和自己的身影在水中湛然空明,心中的尘世杂念顿时涤除。

佛门即空门。

佛家说,出家人禅定之后,“虽复饮食,而以禅悦为味”(《维摩经·方便品》),精神上极为纯净怡悦。

此刻、此景、此情,诗人仿佛领悟到了空门禅悦的奥妙,摆脱尘世一切烦恼,像鸟儿那样自由自在、无忧无虑。

似是大自然和人世间的所有其他声响都寂灭了,只有钟磬之音,这悠扬而洪亮的佛音引导人们进入纯净怡悦的境界。

显然,诗人欣赏这禅院幽美绝世的居处,领略了这空门忘情尘俗的意境,寄托了自己遁世无门的情怀。

容易出现的错别字:禅()籁()磬(馨、磐、罄)【理解记忆】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中写天光、山色、水波不仅使鸟儿欢悦,而且令人杂念顿消的句子是: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描写佛寺禅院曲径幽静、花木掩映的著名诗句是: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 古诗词鉴赏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 古诗词鉴赏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鉴赏专项练习题关雎《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统领《关雎》全篇的诗句是:。

本诗用来形容美丽善良的姑娘的成语是。

本诗围绕一个“”字,写。

诗中思念情人使人历历在目的一个细节是,通过反复写男子对爱情的执着追求且细心呵护的短语是: 。

诗中描写感情波澜的诗句是:。

2,《关雌》所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3,《诗经》的主要艺术表现手法有赋、比、兴等,《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运用这种手法起到了什么作用?4,诗中写河洲的水鸟,写采摘荇菜,起什么作用?5,谈谈你对“琴瑟友之”中“友”字的理解。

6,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举例分析其表达效果。

(3分)7,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结合本诗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分)8,这首诗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诗中有许多句式相同相似的重章叠句,这种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2分)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2,你如何理解这首诗所抒发的感情?(2分)3,重章叠唱是《诗经》典型的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这首诗重章叠唱的表达效果。

(2分)4,简要分析“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分)5,请写出此诗押韵的汉字。

(1分)6,这首诗共三章,每章开头都写蒹葭茂盛,霜露茫茫,这是《诗经》中常见的什么手法?有何作用?7,为了见到意中人,主人公有何行动?由此你看出他的什么性格特征?8,意中人的踪迹飘忽不定,你由此感受到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请简要分析。

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内古诗文练习(附参考答案)

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内古诗文练习(附参考答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课内古诗文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一、文言文阅读(21分)(一)默写(11分)1.青青子衿,。

《子衿》2. ,风烟望五津。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3.气蒸云梦泽,。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4.土地平旷,,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桃花源记》5.《小石潭记》能够反映作者心境感伤(观潭的独特感受)的句子是:,。

(二)诗歌理解与赏析(4 分)蒹葭《诗经.秦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6.《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当初都是配乐的歌词,按照所配乐曲的性质,分成风、、三类。

7.下列对《蒹葭》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每章开头两句写景,渲染了萧瑟冷落的气氛,烘托出主人公凄婉惆怅的心情。

B.这首诗三次运用“宛”字,给人以迷迷茫茫、若隐若现的感觉。

C.这首诗运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反复咏叹,表达了缠绵无尽的情感,委婉动人。

D.这首诗表现了主人公对意中人执着追寻的精神以及可望而不可即的绝望情绪。

(三)课内文言文阅读(6分)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8.加点字解释(2分)(1)为.坻()(2)斗.折蛇行()9.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2分)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10.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宋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被贬永州后寄情山水,写下了备受后人推崇的“永州八记”。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诗词鉴赏专项训练(答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诗词鉴赏专项训练(答案)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A.开篇采用“比兴”的手法,以雎鸠鸟相互应和的叫声起兴,从听觉和视觉渲染了和谐悠扬的气氛。

B.“左右流之”“寤寐求之”两句中的“之”指代的内容不一样,前者指“荇菜”,后者指“窈窕淑女”。

C.“琴瑟友之”“钟鼓乐之”描写了男子和意中人相会相处的真实场景和结婚时的欢乐热闹场面。

D.这是一首美好的爱情诗,巧妙运用重章叠句,一唱三叹,表达了一种诚挚、热烈、美好的情感。

2.请自选角度赏析“悠哉悠哉,辗转反侧”的表达效果。

答: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小伙子对意中人的思念之情。

3.诗中有许多句式相同或相似的重章叠句,这种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答:①形成跌宕起伏的情节;②充分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③有回环往复的韵律,增加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美。

二、《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A.诗歌的每章开头均以秋景起兴,引出了诗歌的正文内容,既点明了季节与时间,又渲染了轻松美好的氛围。

B.“为霜”“未晞”“未已”的变换,描绘出朝露成霜而又融为秋水的渐变情状与过程,说明主人公追寻伊人时间已久。

C.“一方”“湄”“涘”通过地点的变化,写出了主人公一再追寻、几度求索,暗示了“伊人”的踪迹飘忽,难以寻觅。

D.诗歌运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反复咏唱,节奏鲜明,旋律优美,委婉含蓄地抒发对“伊人”可望而不可即的无限情意。

2.请用自己的话描述“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展现的画面。

答:生长在河边的茂密芦苇,颜色苍青,那晶莹透亮的露珠凝结成白皑皑的浓霜。

3.你如何理解这首诗所抒发的感情?答:表达了主人公对意中人可望而不可即的苦恼、惆怅及强烈的思念之情。

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古诗赏析练习(附参考答案)

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古诗赏析练习(附参考答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赏析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分析。

2.“溯洄从之”在诗中多次出现,这样写表现了主人公怎样的思想感情?3.“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描绘了一副怎样的画面?4.“独与老翁别”换成“挥手别老翁”好不好?请简要分析。

5.“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描绘了一副怎样的画面?6.“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7.“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蕴含诗人怎样的情感?8.“挑兮达兮,在城阙兮”描绘了一副怎样的画面?9.“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10“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描绘了一副怎样的画面?11.“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12.“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描绘了一副怎样的画面?13.“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两句是否矛盾?为什么?14.“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15.“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描绘了一副怎样的画面?有什么作用?16.“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表达了词人怎样的心情?17.“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表达了词人的什么情感?请简要分析。

18.“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描绘了一副怎样的画面?附:参考答案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分析。

关关和鸣的睢鸠,相伴在河中小洲。

文静美好的女子,真是君子好配偶,这四句诗以“雎鸠”相向和鸣起兴,引出男女相思之情,运用了双声词(如“参差”)、叠韵词(如“窈窕"),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

2.“溯洄从之”在诗中多次出现,这样写表现了主人公怎样的思想感情?“溯洄从之”是指道着水流去追寻心上人。

用了重章叠句(或反复)的手有回环往复的美感,表现了主人公不畏道路艰难,对思念的姑娘执着追求的精神。

3.“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描绘了一副怎样的画面?大片的芦苇青苍苍,清晨的露水变成箱。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全册复习知识梳理——课内古诗词赏析(有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全册复习知识梳理——课内古诗词赏析(有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全册复习知识梳理——课内古诗词赏析班级姓名完成情况一、阅读《诗经·蒹葭》,完成(1)—(3)题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这首诗共三章,每章开头都写蒹葭茂盛,霜露茫茫,这是《诗经》中常见的什么手法?有何作用?【答案】①托物起兴(比兴手法)。

②描写深秋的景色,渲染凄清的气氛,为主人公思念意中人设置背景。

(2)为了见到意中人,主人公有何行动?由此你看出他的什么性格特征?【答案】①他不顾霜露浓重,路途险阻、漫长而曲折,逆流而上,去寻找意中人。

②不怕艰难险阻,勇于追求爱情,感情执着专一。

(3)意中人的踪迹飘忽不定,你由此感受到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请简要分析。

【答案】营造了飘渺朦胧的意境,这种意境与苍苍的蒹葭,茫茫的霜露十分谐调,把主人公迷茫而伤感的情思衬托得生动感人。

二、关雎《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统领《关雎》全篇的诗句是【答案】窈窕淑女,君子好逑2.本诗用来形容美丽善良的姑娘的成语是【答案】窈窕淑女。

3.《关雌》所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答案】《关雎》写了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表达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悦之情。

4、《诗经》的主要艺术表现手法有赋、比、兴等,《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运用这种手法起到了什么作用?【答案】《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兴的艺术手法。

如本诗开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它原是诗人借眼前景物发端的话,但水鸟和鸣,也可以喻男女求偶,或男女间和谐恩爱。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课内+课外古诗词鉴赏 练习题汇编(word版,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课内+课外古诗词鉴赏 练习题汇编(word版,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课内+课外古诗词鉴赏练习题汇编课内古诗词鉴赏专项练习题1.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如何理解诗中的“琴瑟友之”“钟鼓乐之”?(2)这首诗在结构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谈谈这样写有何好处。

2.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重章叠唱是《诗经》典型的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这首诗重章叠唱的表达效果。

3.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式微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式微式微”是运用反复的手法,强调天气不好,不宜劳动。

B.“胡不归”是故意设问,反映受奴役者没日没夜在野外劳作,苦不堪言。

C.“胡为乎中露”中的“中露”就是“露中”,是为了押韵而颠倒使用。

D.诗中上下章只变换“故”“躬”两字,却使诗歌语义饱满、押韵和谐。

(2)这首诗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1)下列对诗歌内容和手法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人。

全诗三章,采用倒叙手法。

前两章以“我”的口气自述怀人。

B.第三章点明地点,写她在城楼上因久候恋人不至而心烦意乱,来来回回地走个不停,觉得虽然只有一天不见面,却好像分别了三个月那么漫长。

八年级语文古诗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八年级语文古诗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八年级语文古诗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一、阅读理解1. 请阅读下面的古诗,理解其意境,并回答问题。

《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问题:a) 这首古诗描绘了怎样的情景?b) 诗人在望明月时,内心对什么有所思念?答案:a) 这首古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夜晚,有一轮明亮的月亮和似霜的光景。

b) 诗人在望明月时,内心思念自己的故乡。

2. 请阅读下面的古文,回答问题。

《论语·为政》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问题:a) 子语中的北辰在为政上是什么比喻?b) 在为政上,为什么要以德为本?答案:a) 子语中的北辰比喻为政者应该以德为准则,如北辰固定在一处,其他众多星星都围绕它旋转。

b) 在为政上,要以德为本是因为德行是一种积极向上、守正道的品质,只有通过德行塑造自己,才能得到人民的尊重与支持。

二、鉴赏请鉴赏下面的古诗,分析其诗意和表达手法。

《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鉴赏: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寒冷的冬天景色。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给人一种寂静而凄美的感觉。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通过翁舟和寒江雪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在荒僻的江边独自垂钓的景象。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词语表达出深沉的意境,使人感受到了孤独和寒冷的氛围。

三、填空根据古文的意思和语境,填入合适的字词。

《论语·齐景公》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填空:出则事公________,入则事父________,谨而______,泛爱________,而亲______。

行有余力,则以学______。

答案: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四、判断请判断下列诗句是否正确。

1. "花落知多少"出自唐代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2.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出自明代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鉴赏及答案-全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鉴赏及答案-全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鉴赏及答案一、《渔家傲》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题解】《渔家傲•秋思》是由范仲淹创作,是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今陕西延安市)时写的一首抒怀词。

整首词表现将士们的英雄气概及艰苦生活,意境开阔苍凉,形象生动鲜明。

上片描绘边地的荒凉景象,下片写戍边战士厌战思归的心情。

范仲淹的《渔家傲》变低沉婉转之调而为慷慨雄放之声,把有关国家、社会的重大问题反映到词里,可谓大手笔。

从词史上说,此词沉雄开阔的意境和苍凉悲壮的气概,对苏轼、辛弃疾等也有影响。

【译文】边境上秋天一来风景全异,向衡阳飞去的雁群毫无留恋的情意。

从四面八方传来的边地悲声随着号角响起。

重重叠叠的山峰里,长烟直上落日斜照孤城紧闭。

喝一杯陈酒怀念家乡远隔万里,可是燕然还未刻上平胡的功绩,回归无法预计。

羌人的笛声悠扬,寒霜洒满大地。

征人不能入寐,将军和战士们愁白了头发,流下了眼泪。

1、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突出了‘塞下秋景’的哪些特点?(天冷,声杂,城孤。

)2、“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描写了什么情景?有何作用?(景物: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夕阳西下时便紧紧关闭城门的情景,写出了塞外的奇异风光。

作用: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反映宋朝守军力量薄弱,军情紧急,为下阕抒情作铺垫)3、这首诗的上下片分别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上片侧重描写;下片侧重抒情。

全词表达了戍边将士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英雄气概和浓浓的思乡之情。

)4、赏析“羌管悠悠霜满地”(在时间上是长烟落日的延续,表现了守边将士寒夜戍守的艰辛。

抒发了他们因功业未立,归期无计又思念家乡的复杂感情。

)5、词的上片间接点明季节的词语是(雁去)(限2个字)6、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复杂感情?答:a、慨叹功业未立;b、思念家乡。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文基础知识与阅读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文基础知识与阅读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文基础知识与阅读专项练习题一、选择题1.下列画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垂髫(tiáo)俨然(yán)间隔(jiān)语云(yǔ)B.悄怆(qiāo)兑命(yuè)清冽(liè)为坻(chí)C.怡然(yǐ)俶尔(chù)差互(cī)幽邃(suì)D.骈死(pián)挂罥(juān)突兀(wū)叱牛(chì)2.下列文学常识搭配不正确的是()A.《桃花源记》——陶渊明——东晋——《陶渊明集》B.《小石潭记》——柳宗元——唐代——《柳河东集》C.《北冥有鱼》——庄子——战国——《庄子集释》D.《核舟记》——张潮——明代——《虞初新志》3.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诎右臂支船B.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C.系向牛头充炭直D.选贤与能,讲信修睦4.下列虚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于: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B.为: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能以径寸之本,为宫室、器皿、人物C.其: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真无马邪D.而:隶而从者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5.下列画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寻向所志《齐谐》者,志怪者也B.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居右者椎髻仰面C.潭中鱼可百许头高可二黍许D.不足为外人道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6.下列画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悉如外人(全,都)余人各复延至其家(邀请)B.悄创幽邃(忧伤)曾不盈寸(竟然)C.左右流之(捞取)不独子其子(以……为子)D.溯游从之(道流而上)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盘旋飞翔)7.下列不属于倒装句的一项是()A.全石以为底B.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C.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D.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已8.辨析下列古今异义词,不正确的一项是()A.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

古义:年轻人,后生。

今义: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B.其两膝相比者古义:靠近。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专项练习及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专项练习及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专项练习及答案《桃花源记》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本文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1. 描写桃花林草美花繁的句子:2. 表明渔人进入桃花源后总体感受的句子:3. 写出桃花源不易发现的句子:4. 从环境的角度写桃花源美的句子:5. 从心情的角度写桃花源美的句子:6. 从穿着的角度写桃花源美的句子:7. 从活动的角度写桃花源美的句子:8. 桃花源人的精神状态:9. 写出桃花源社会风尚的句子:10. 写出桃花源人对渔人热情的句子:11. 桃花源人“皆叹惋”的原因:12. 桃花源人“遂与外人间隔”的原因:13. 桃花源人满足于桃花源生活,厌恶外界生活的体现是:此中人语云:《小石潭记》柳宗元(1)文中写水声清脆悦耳的语句:(2)文中侧面描写水清澈透明的语句:(3)写潭中游鱼动静相宜、灵活有趣的语句:(4)描写溪流曲折悠远的语句:(5)小石潭流水淙淙,树蔓青翠,鱼儿在清澈的潭水中畅游,面对如此美景,遭贬而游历于此处的柳宗元却感到:(6)课文中的句子跟《与朱元思书》一文中的“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写出了水的清澈见底,透明可爱,鱼儿自由游弋,似与人们相乐的情趣。

《关雎》关关雎鸠,。

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古诗分析赏析练习题(附参考答案)

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古诗分析赏析练习题(附参考答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分析赏析练习题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关雎1.开篇用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2.“参差荇菜,左右流之”这里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3. 如何理解诗歌中渗透的感情?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1.“飞”“渡”“洒”“挂罥”“飘转”等动词有怎样的表达效果?2.杜甫称呼抱茅的群童为“盗贼”,你怎么看?3.全诗的前三节与第四节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三、卖炭翁1.赏析“可怜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2.分析“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的作用。

3.举例说明本诗在表现手法的运用上有何特色?四、式微1.这首诗以设问起笔,表达了怎样的感情?2.这首诗在句式方面有何特点?有何作用?五、子衿1.“青青子衿”至“子宁不来”采用了什么手法?有何作用?2.全文虽寥寥几十字,人物形象却十分鲜明,为什么会达到如此效果?六、送杜少府之任蜀州1.首联中的“辅”和“望”各有什么表达效果?2.这首诗的颈联是千古名句,请赏析其中妙处。

七、望洞庭湖赠张丞相1.这首诗的颔联为世人传颂,成为千古名句,请简要分析它的妙处。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八、题破山寺后禅院1.“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中的“深”字历来为人所称道,请说说你对这个字的理解。

2.“万籁此都寂”和“但余钟磬音”是否矛盾?为什么?九、送友人1.首联写送别之景,其中“横”与“绕”写得极妙,试分析。

2.颈联用怎样的艺术手法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十、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1.上阕开头两句写夜深人静。

其中的“缺”“疏”“断”几个字写出了词人怎样的心境?第三句中的“幽人”是指谁?2.下阕“拣尽寒枝不肯栖”采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表面上写的是什么?写出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十一、卜算子·咏梅1.在上阕中,梅花处在一个怎样的恶劣环境中?如此环境中,梅花还是开了,可见梅花有什么精神?2.“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以花喻人,表现了词人的什么品格?十二、蒹葭1.全诗重章叠句有何作用?2.谈谈每章的前两句写景,后六句写人的样式有怎样的作用?3.此诗没有直接诉说主人公的思念之情,但其思念绵远悠长;没有直接描写“伊人”,但其身影无处不在。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专项 古诗词鉴赏练习题(带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专项 古诗词鉴赏练习题(带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专项古诗词鉴赏练习题(带答案)班级:姓名:说明:本资料已排好版面,可以下载后直接打印使用,也可以重新编辑使用。

式微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注释①式:语气助词,没有实义。

微:幽暗不明。

②胡:为什么。

③微:非,不是。

故:为了某事。

④中露:露中,露水之中。

1、式微式微,胡不归?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结合诗意简要分析。

(2分)2、这首诗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对这首诗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A.前四句写景,扣“望洞庭湖”之题,后四句抒情,表“赠张丞相”之意。

B.颔联是描写洞庭湖的名句。

上句以“气蒸”显浩阔,下句以“波撼”显气势。

C.颈联和尾联以欲渡无舟、欲钓不能抒发了有心出仕却无人赏识的忧愤不平之情。

D.这首诗意在表达希望能得到张九龄引荐,但在语言运用上却十分委婉、含蓄。

2.“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描写了洞庭湖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特点。

3.全诗抒写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诗的尾联“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意思是说,看着人家垂钓,自己只能白白地产生羡鱼之情了。

这里隐喻自己____________________,言外之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二句,笔力千钧,备受后人赞赏。

请作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古诗赏析练习(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古诗赏析练习(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古诗赏析练习一、阅读《诗经·蒹葭》,完成(1)—(3)题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这首诗共三章,每章开头都写蒹葭茂盛,霜露茫茫,这是《诗经》中常见的什么手法?有何作用?(2)为了见到意中人,主人公有何行动?由此你看出他的什么性格特征?(3)意中人的踪迹飘忽不定,你由此感受到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请简要分析。

二、关雎《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 统领《关雎》全篇的诗句是2.本诗用来形容美丽善良的姑娘的成语是3.《关雌》所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4、《诗经》的主要艺术表现手法有赋、比、兴等,《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运用这种手法起到了什么作用?5、《关雎》大量运用了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充分表达了诗人细腻的思想感情,请从诗中找出一处,反复朗读,并体会其作用。

6、本诗围绕一个求字,写一个7、诗中思念情人使人历历在目的一个细节是,通过反复写男子对爱情的执着追求且细心呵护的短语是:8.诗中写河洲的水鸟,写采摘荇菜,起什么作用?9.诗中描写感情波澜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10.谈谈你对琴瑟友之的友字的理解。

11.品读《诗经关雎》的诗句,参照相关链接,简析《关雎》的意境美。

12.这首诗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13.诗中有许多句式相同相似的重章叠句,这种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2分)阅读练习三:(1)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举例分析其表达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阅读练习题精选汇编
(一)关雎
1.请结合《诗经》的艺术特色,赏析“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运用比兴的手法,以雎鸠和鸣的声音起兴,以雎鸠鸟作比,引出下文表达爱慕之情的主题。

表达含蓄委婉,情感大胆热烈。

2.请对“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作简要赏析。

既有直接的心理描写“悠哉悠哉”,表现其绵绵情意,思念不绝,又有动作描写“辗转反侧”,突出其内心状态的不平静。

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主人公求之不得的忧思。

3.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结合本诗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示例】《关雎》是一篇男女言情之作。

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这个过程显得美好、喜悦而又不低俗,即所谓“乐而不淫”;写求之不得的焦虑、苦闷而又想象求而得之的热闹情景,即所谓“哀而不伤”。

(二)蒹葭
1.这首诗歌运用了景物描写的手法,这些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这首诗中的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萧瑟、凄清(或冷寂、萧索、凄凉)的晚秋画面。

2.你如何理解这首诗所抒发的感情?
抒发了对美好爱情(恋人、意中人、幸福生活)的追求、向往和求而不得的相思之苦。

3.重章叠唱是《诗经》典型的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这首诗重章叠唱的表达效果。

全诗三章,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一唱三叹,节奏鲜明,旋律优美,主人公情感也随着逐层加深,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1.诗中的“宦游”“无为”是什么意思?请选择一个回答。

宦游:出外做官。

无为:无须,不必。

2.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首联中的“辅”字或“望”字。

【示例一】“辅”形象地写出了三秦大地护卫着长安的景象,气象雄伟,使诗歌开篇意境开阔。

【示例二】“望”将相隔千里的京城和蜀地联系起来,表现了距离之远,愁绪之浓。

3.“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传诵的句子,请任选一个角度,说说它好在哪里。

角度一:饱含温情,富于哲理。

角度二:语言凝练,意境旷达。

角度三:自古以来,写离别的诗作大多情感悲伤、基调低沉,而王勃的这两句诗全无悲伤之情,而是充满了昂扬、乐观的精神,能给朋友以安慰和鼓励,这种对待离别的积极态度是值得称道的。

(抓住这句诗的特点,从任何一个角度赏析均可) 4.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抒发了惜别之情,洋溢着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感情;同时诗人劝慰友人不必为离别而悲伤,给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表现了诗人宽阔的胸襟。

5.为什么说这首诗在古代送别诗中别具一格?请简要分析。

摆脱了其他送别诗伤感、低沉的情调,表现了开朗、乐观、豪放的情怀,意境开阔。

6.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赏析有误的一项是(B)
A.这是一首送别诗。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望”字将送别的地点与友人“之任”的地方“蜀州”联系起来。

写景气势宏伟,寓不必伤别之意。

B.“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写对友人的安慰:彼此处境相同,感情一致,一股悲伤之情油然而生。

C.颈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是全篇的中心所在,语言形象而凝练,饱含深情而富有哲理。

此联一扫离情别绪,把缠绵的儿女之情一笔撇开,代之以豁达乐观的精神,给人以莫大的鼓舞和安慰。

D.尾联“歧路”照应送别,慰勉友人不要为离别泪湿手巾,而要心胸豁达,
坦然面对,表现出诗人与友人真挚的友情和诗人旷达的胸怀。

【解析】B.颔联抒发送别之情,用两人处境相同、感情一致来宽慰朋友,借以减轻友人的悲凉和孤独,惜别中表现了诗人阔达的胸襟,而不是悲伤之情。

(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请对这首诗中画线的句子进行简要赏析。

运用了一系列动词,通过“卷”“飞”“渡”“洒”“挂罥”“飘转”等动词组成了一幅幅鲜明的图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狂风对茅屋的肆虐,表现出作者生活处境的艰难以及焦灼苦闷的心情。

2.“自经丧乱少睡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诗人从眼前的处境扩展到“安史之乱”以来的种种痛苦经历,从风雨飘摇中的茅屋扩展到战乱频繁、残破不堪的国家,表达了诗人关心民间疾苦,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3.怎样理解“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要表达的深刻含义?
诗人渴望有广厦千万间为天下贫寒之士解除痛苦,甚至想以个人的牺牲来换取天下寒士的欢颜。

表现了诗人推己及人、舍己为人的高尚品格,以及诗人饱览民间疾苦、体察人间冷暖的无私的济世情怀。

4.白居易说:“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

”请你谈谈这首诗是如何“为时”“为事”而写的。

(1)“为时”(为反映社会现实):反映了当时苦难的处境(黑暗的现实)。

(2)“为事”(为体现诗人思想):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推己及人、苦己为人、兼济天下)。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
A.这首诗是杜甫因所住茅屋被秋风吹破引发感慨而写下的脍炙人口的不朽诗篇。

B.诗人对南村群童公然抱着茅草逃进竹林的行为无可奈何,只好拄杖归来,独自叹息。

C.布衾如铁,屋漏床湿,雨脚如麻,长夜难眠,表现出诗人穷困苦痛的生活状况。

D.这首诗最后一段运用叙述、抒情的表达方式,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

【解析】D.最后一段主要运用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

(五)卖炭翁
1.卖炭翁“卖炭”是为了换得身上衣和口中食。

2.“晓驾炭车辗冰辙”中的“辗”有什么表达作用?
“辗”字既写出了卖炭翁天寒地冻卖炭的辛苦,又写出了牛车的重量,表现了卖炭翁的勤劳。

3.“翩翩两骑来是谁”中的“翩翩”一词表现了宫使怎样的形象?
“翩翩”本意是形容轻快洒脱的情状。

这里表现了宫使得意忘形、骄横无理的样子,与卖炭翁为生活操劳的凄惨的人物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揭露了唐代宫市的罪恶。

4.赏析“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一句。

这一句运用了心理描写,细致刻画了卖炭翁在寒冷的天气中穿着单薄的衣服却忧心炭贱而希望天气更寒冷的矛盾心理。

5.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本诗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对宫市罪恶的揭露和抨击。

6.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赏析有误的一项是(D)
A.这是一首讽喻诗,也是一首叙事诗。

揭露了宫市的弊端带给劳动人民的不幸,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B.“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是记叙,“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是描写。

全诗笔法简洁,富有表现力。

C.“手把文书口称敕”中的“文书”是行政机构间互相往来的平行公文,而小太监手里却有“文书”和“敕”,描绘出宫使狐假虎威、巧取豪夺的丑恶行径。

D.全诗完整地记述了卖炭老人烧炭、运炭和卖炭的经过,刻画了卖炭翁饱
受压榨、欺凌但敢于反抗的人物形象。

【解析】D.“但敢于反抗”错。

诗中没有这个意思。

属于无中生有。

(六)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1.这首诗的颔联广为传诵,成为千古名句,请简要分析它的妙处。

颔联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描写了云梦泽水汽蒸腾,洞庭湖波涛汹涌,摇撼岳阳城的景况,表现了洞庭湖的壮观景象和雄伟气势。

(或:从视觉、听觉和触觉角度描绘了洞庭湖雄浑壮阔的博大气势,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尤其是“蒸”字,展示了洞庭湖丰富的贮蓄,“撼”字衬托出洞庭湖的浩阔激荡,气势宏大。

) 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本诗委婉地表达了诗人想做官而没人引荐,不能为民谋利的苦衷,诗人希望能够得到张九龄的引荐,入仕从政,一展才华,做一番事业。

(七)题破山寺后禅院
1.“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中的“深”字历来为人所称道,请说说你对这个字的理解。

“深”指草木幽深茂密,写出了禅院中花木繁盛的样子,表现了禅院幽深安静、优美迷人的环境。

2.颈联“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中“空”字用得极好,好在哪里?
“空”字把诗人由于身处幽静、脱俗、自由的禅院,一下子把心中的种种人
世烦恼都除去、心胸宽阔、俗念顿消的纯净的感受生动地展现出来。

3.诗的尾联动静关系处理得很巧妙,请结合诗句分析。

“静”是指“万籁都寂”,“动”是指“钟磬音”,运用以动衬静的手法,用钟磬音的悠扬不绝衬托环境的幽静。

(八)卜算子·咏梅
1.词的上阕通过驿站、断桥、黄昏、风雨等意象营造了落寞凄清的意境,下阕则写出了梅花坚贞(不慕名利,傲立风雪)的品质。

2.请从写作手法和思想感情的角度,赏析词的最后两句。

以梅自喻,将梅人格化,写出了梅的孤芳自赏,赞美梅虽经历风雨凋残零落,但仍然坚强不屈,表达了作者虽历经艰辛,但仍会坚守节操的决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