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2022版数学二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一)解决问题【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介绍图形的平移、翻转和旋转的概念,并进行相应的练习。
二、教学目标1.了解图形的平移、翻转和旋转的意义。
2.能够应用平移、翻转和旋转的知识解决简单问题。
3.提高学生对图形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三、教学重点1.图形的平移、翻转和旋转的概念。
2.平移、翻转和旋转的操作方法。
四、教学难点1.理解图形翻转的概念。
2.熟练进行图形的旋转操作。
五、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
2.学生练习册。
3.黑板、粉笔。
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教师出示几个图形,让学生观察,引导学生思考图形之间的关系。
2. 学习平移教师讲解平移的概念,并示范如何进行平移操作,让学生跟随操作。
3. 练习让学生用铅笔和纸进行平移操作练习,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
4. 小结对学生的练习进行点评,总结平移的方法和要点。
第二课时1. 复习通过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巩固学生对平移的理解。
2. 学习翻转教师讲解翻转的概念,并示范如何进行翻转操作,让学生跟随操作。
3. 练习让学生进行翻转操作的练习,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4. 小结总结翻转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并让学生进行归纳总结。
第三课时1. 复习通过复习前两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旋转。
2. 学习旋转教师讲解旋转的概念,并示范如何进行旋转操作,让学生跟随操作。
3. 练习让学生进行旋转操作的练习,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
4. 拓展让学生自行发现旋转规律,并进行拓展思考。
七、课堂总结通过本次课程,学生掌握了图形的平移、翻转和旋转的基本概念和操作方法,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八、作业布置1.完成练习册上关于平移、翻转和旋转的相关练习。
2.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九、教学反思本节课程中,学生表现出对图形运动的兴趣,但在进行旋转操作时出现了一些困难,下次需要更多的练习和指导。
以上就是本次《图形的运动(一)》教学设计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图形的运动(一)》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图形的运动(一)》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图形的运动(一)》主要让学生认识和理解图形的基本运动,包括平移和旋转。
通过观察和操作,学生能够发现图形运动的特点和规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图形认知基础,对平面图形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是,对于图形的运动,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学生感受图形的运动,并引导他们用数学语言描述图形运动的特点。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平移和旋转的概念,能用语言描述图形平移和旋转的特点。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思考、表达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
3.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平移和旋转的概念,能用语言描述图形平移和旋转的特点。
2.难点:让学生理解平移和旋转的性质,能运用平移和旋转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图形的运动。
2.采用操作教学法,让学生动手操作,体验图形运动的过程。
3.采用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图形运动的特点和规律。
4.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合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平移和旋转的图形素材,如正方形、三角形等。
2.准备幻灯片,展示图形运动的过程。
3.准备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幻灯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如滑滑梯、荡秋千等,引导学生关注图形的运动。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图形素材,引导学生发现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现象,并用语言描述。
教师总结平移和旋转的概念,让学生初步认识这两种运动。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操作,尝试对给定的图形进行平移和旋转。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操作错误。
4.巩固(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一些关于平移和旋转的练习题,教师及时批改、讲解,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3 图形的运动(一)(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3图形的运动(一)(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今天我要给大家带来的是二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的《图形的运动(一)》的教案。
一、教学内容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教材是《数学》二年级下册的第63页到65页,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了平移和旋转的概念,以及它们在实际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平移和旋转的意义,能够识别和描述物体的平移和旋转,并能够将它们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平移和旋转的概念可能会有些抽象,所以理解它们的意义和区别是这节课的重点。
而如何让学生们能够将这两个概念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则是这节课的难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平移和旋转,我准备了一些图片和实物,比如玩具车和小人,还有用来标记平移和旋转的图标。
五、教学过程六、板书设计我会用图标和简洁的文字在黑板上标出平移和旋转的特点,让学生们能够一目了然。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学生们描述一下他们的玩具车是如何平移的,或者他们自己是如何转圈的。
答案:玩具车的平移是指它在平面上沿着直线移动,而转圈则是指物体围绕一个中心点旋转。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重点和难点解析在准备和教授二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图形的运动(一)》这一课时,我发现了几个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
这些细节不仅是学生理解的关键,也是我在教学中需要特别注意的环节。
平移和旋转的定义及其区别是学生理解的重点和难点。
平移是指物体在平面内沿着直线移动,而旋转是指物体围绕一个中心点转动。
这两个概念很容易混淆,因此我需要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具来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它们。
我计划使用玩具车和小人的实际操作,让学生看到平移是直线的移动,而旋转则是围绕一个点的转动。
我还会设计一些图标来标记平移和旋转,以便学生们能够清晰地识别它们。
如何让学生们将平移和旋转的概念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是我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准备了一些实际例题,比如让学生描述玩具车的移动或他们自己的转圈。
人教版数学二下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单元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下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图形的平移、旋转、翻折等基本运动方式。
–理解图形的位置、方向和关系的变化规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大量实例的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耐心,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图形的运动方式与规律。
2.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运用图形的运动知识。
难点:1.理解图形的位置、方向和关系的变化规律。
2.运用图形的运动方式解决问题,特别是结合多种运动方式的情况。
三、教学内容1. 图形的平移•概念:图形保持大小和形状不变,只是在平面上整体移动。
•表示:用向量表示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性质: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大小和形状。
2. 图形的旋转•概念:图形按照某个固定点旋转一定的角度。
•表示:用旋转角度表示旋转的程度。
•性质:旋转不改变图形的大小和形状。
3. 图形的翻折•概念:图形按照一条直线将图形沿折线翻转。
•表示:用翻折线表示翻折的方式。
•性质:翻折不改变图形的大小和形状。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系列图形的变化过程,让学生猜测图形是如何变化的,引出图形的运动概念。
2. 讲解分别介绍图形的平移、旋转和翻折的概念、表示方法和性质,并通过实例进行说明和演示。
3. 练习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图形运动的实际练习,引导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
4. 拓展通过拓展练习,引导学生思考图形的运动方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和学习收获,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五、课堂作业1.完成课后习题,巩固图形运动的知识。
2.思考在日常生活中哪些情景可以运用图形的运动概念,写出来。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针对图形的运动进行教学,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实践,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人教二年级数学下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教案(7篇)
人教二年级数学下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教案(7篇)人教二班级数学下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教案篇1 教学目标利用轴对称知识剪小人,体会对折次数与得到小人的个数间的关系,解决手拉手的问题,掌控解决问题的策略重难点分析重点分析利用轴对称知识剪小人,体会对折次数与得到小人的个数间的关系,解决手拉手的问题不仅要求会动手,而且要通过观测和思索发觉关键点。
思维过程从形象到抽象,同学简单出错。
难点分析二班级同学的动手技能有限,剪的过程会涌现各式各样的问题;同学抽象思维较弱,理解困难。
教学方法1、通过辨析错例,理解剪失败的缘由。
2、直观演示对折和画的过程。
3、通过争论、探究得出对折次数和得到小人个数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导入一、谈话沟通,创设情境同学们,我们前几节课学过哪些知识?〔轴对称,平移,旋转〕这节课我们就利用轴对称的知识来解决新的问题。
让我们动手来剪一剪。
知识讲解〔难点突破〕二、探究沟通,解决问题?出例如4:你能剪出像这样手拉手的四个小人吗?先剪两个手拉手的小人试试〔出示两个手拉手的小人〕?〔一〕、剪2个手拉手的小人1、独立操作:?你知道一个小人怎样剪吗?〔课前布置过剪一个小人的实践活动,课件展示操作方法〕请同学们试试剪2个手拉手的小人怎么做。
2、沟通正例?〔胜利的作品〕说一说你的方法。
一张纸对折一次可以剪出一个小人,对折两次后再剪就能得出两个手拉手的小人。
3、沟通错例1〔两个分开的小人〕?你找到自己失败的缘由了吗?要保证小人是手拉手的需要要把手画到边〔师用笔画〕,剪的时候也要一贯剪到边。
4、沟通错例2〔有两个半个小人〕〔展示两个半个人小人〕同学们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引导同学总结:小人的身体需要画在纸的连接处,也就是靠近折痕的一侧。
5、总结关键?:要胜利得到两个手拉手的小人,我们先连续对折了2次,然后把半个小人的身体画在纸的连接处〔靠近折痕的一侧〕,还要留意手画到边,剪的时候也要剪到边。
?假如再给你一次机会,你能比第一次剪得更好吗?〔二〕、剪4个手拉手的小人?我们能剪两个了手拉手的小人了,你还可以剪几个?剪四个行不行?争论、探究:首先需要对折几次?(师生对话沟通:对折1次,纸就变成了几层,打开就是2份,每份有半个小人,就得到1个小人;对折2次,2层纸就变成了几层,打开就是几份,就得到几个小人;对折3次,纸就变成几层?想不出来,那就拿出一张纸对折3次,再打开看看,纸被分成了几份?〕看来,要得到4个小人,对折3次就可以了;至于对折4次能得到几个小人,有爱好的同学可以课下折折看。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教学设计)
本节课的难点在于学生对平移和旋转的理解和应用。具体来说,学生可能会遇到以下难点:
(1)平移和旋转的概念不清:学生可能对平移和旋转的概念理解不清晰,导致无法正确判断图形的运动方式。
(2)平移和旋转的性质难以掌握:学生可能对平移和旋转的性质理解不透彻,导致无法正确应用这些性质来解决问题。
(3)平移和旋转的应用能力不足:学生可能无法将平移和旋转的概念和性质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导致无法正确解决问题。
2.结构清晰,条理分明
板书设计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图形的平移:展示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平移过程,突出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2)图形的旋转:展示正方形和圆的旋转过程,强调旋转的中心点和旋转的角度。
(3)对称:展示三角形的对称轴和对称点,强调对称的性质。
(4)变换:展示长方形的变换过程,包括平移和旋转,强调变换的规律。
(1)平移的概念:学生需要理解平移是指图形在同一平面内沿着直线运动,而且只改变图形的位置,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
(2)旋转的概念:学生需要理解旋转是指图形绕着一个固定点进行转动,而且只改变图形的位置,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
(3)平移和旋转的性质:学生需要理解平移和旋转的性质,如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旋转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只改变大小等。
2.在课堂活动中,我可以通过分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在解答学生疑问时,我需要更加及时和耐心,确保学生能够理解知识点。
课堂小结,当堂检测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包括平移的概念、性质和应用,以及旋转的概念、性质和应用。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我们理解和掌握了图形的运动规律,培养了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同时,我们还学习了图形的对称和对称轴的概念,加深了对图形运动的理解。
人教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单元教案之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教案
人教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单元教案之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小学数学二年级下》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主要让学生初步认识平移和旋转现象。
通过观察和操作,学生能理解平移和旋转的概念,并能用语言描述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现象。
本单元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他们对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的认知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可能对平移和旋转的本质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通过引导、启发、操作等活动,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空间观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平移和旋转现象,了解平移和旋转的基本特征。
2.培养学生用语言描述图形平移和旋转的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交流、合作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认识平移和旋转现象,会用语言描述图形平移和旋转。
2.难点:理解平移和旋转的本质,能在实际情境中运用平移和旋转知识。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分析、交流合作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教具。
2.学生分组操作材料。
3.平移和旋转的实例图片。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平移和旋转的实例,如滑滑梯、旋转门等,引导学生关注这些现象。
提问:“你们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平移和旋转的现象?”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演示平移和旋转的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这些现象。
同时,教师总结平移和旋转的共同特征:图形的位置和方向发生变化,但形状和大小不变。
3.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操作,每人一张图形,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平移和旋转。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操作错误。
4. 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平移和旋转的图形,让学生用语言描述。
同时,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平移和旋转的现象。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精品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精品教案教材解读:本单元主要是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直观认识轴对称图形、理解图形的平移、初步认识旋转、解决相关实际问题,为学生后续的学习积累丰富的经验。
由于日常生活中的物体大多数是复合运动,教科书在选取生活中的实例时,注意了其运动特点的典型性,尽量呈现生活中单一运动形式的实例。
在例题与习题的表述与内容上,教科书都非常注意区分生活中物体的运动(现象)和数学上的图形的运动,让学生体会相应的图形运动的特征,学会分辨合同运动的种类(对称、平移和旋转)。
教科书通过设计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动手操作,从而让学生深入理解概念,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
主要要求学生能从诸多的图形中辨别出轴对称图形;能辨认出一个图形平移后的图形;能辨认生活中的对称、平移、旋转现象等。
不要求学生画出对称轴及在方格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也不要求学生从定量的角度认识平移等。
学情分析:轴对称、平移和旋转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做基础。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主要是形状和大小不变,仅仅发生位置变化的图形运动(合同运动)。
由于低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在学习抽象图形知识时,需要直观现象的支撑,观察与动手操作都是非常重要的方法。
通过让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物体,注重实践活动的多样性,帮助学生发展空间观念,使学生能在不同的数学活动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
教学策略:1.为学生提供丰富而典型的学习资源。
除了利用教科书上提供的素材以外,教师还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提供丰富的生活素材让学生感知,如自行车的车轮转动、荡秋千等。
课堂上通过观察与操作,采取生生交流和师生交流的方式进行学习,这样不仅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学习资源,同时可以使学生感悟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2.注意操作活动与数学思考相结合。
在教学中教师应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折一折、画一画、剪一剪中理解轴对称图形,认识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现象。
图形的运动(一)(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二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旨在培养学生对图形的观察、操作、想象和表达能力,以及空间观念和创新思维。通过观察不同图形的运动方式,学生能够理解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现象,培养空间想象能力。通过操作和模拟图形的运动,学生能够锻炼动手实践能力,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同时,通过表达和描述图形的运动,学生能够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协作能力。最后,通过创新思维的培养,学生能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探索图形的更多运动方式,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7.图形的面积计算:让学生了解图形面积的概念,即图形的面积是指图形的面积大小。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观察不同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并能够用语言描述图形的面积计算特点。
8.图形的周长计算:让学生了解图形周长的概念,即图形的周长是指图形边界的长度。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观察不同图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并能够用语言描述图形的周长计算特点。
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解决图形的运动(一)问题。
错题订正:
针对学生在随堂练习中出现的图形的运动(一)错误,进行及时订正和讲解。
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避免类似错误再次发生。
(五)拓展延伸(预计用时:3分钟)
知识拓展:
介绍与图形的运动(一)内容相关的拓展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引导学生关注学科前沿动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6.请用语言描述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图形的排列过程。
7.请用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图形进行面积计算,并给出计算结果。
8.请用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图形进行周长计算,并给出计算结果。
补充说明:
1.作业1:要求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平移和旋转的概念,并能够用图形表示平移和旋转后的结果。
2.作业2:要求学生通过语言描述,加深对平移和旋转的理解,并能够准确描述图形的运动过程。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图形的运动(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图形的运动(解决问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图形的运动(解决问题)》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的一个单元,主要内容包括图形的平移和旋转。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平移和旋转的概念,掌握它们的特点和区别,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通过丰富的例题和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但对于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可能还比较陌生。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一些运动现象,如滑滑梯、荡秋千等,可以作为他们学习平移和旋转的直观基础。
此外,学生已经学习了图形的认识,对图形的基本特征有所了解,这为学习图形的运动打下了基础。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平移和旋转的概念,识别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并能用语言描述它们。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合作意识和克服困难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平移和旋转的概念及特点。
2.难点:学生能够运用平移和旋转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和体验平移和旋转现象。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操作、交流、思考,自主探索平移和旋转的规律。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和实践,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具:课件、实物模型、卡片等。
2.学具:学生分组准备,如积木、纸牌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实物,如滑滑梯、荡秋千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这些运动现象。
提问:这些运动是什么现象?你们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类似的运动?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平移和旋转的定义和特点。
平移是物体上任意两点间,从一点到另一点的方向和距离都不变的运动;旋转是物体上每一个点离同一个点的距离不变的运动。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3 图形的运动(一)》-人教版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3 图形的运动(一)》-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3 图形的运动(一)》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初步理解平移和旋转的概念,并能够辨别生活中和图形上的平移和旋转现象。
通过这一章节的学习,学生能够进一步感知到图形运动的特征,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他们对生活中的运动现象有一定的认知。
但学生在理解平移和旋转的概念上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丰富的实例和直观的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两个概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理解平移和旋转的概念,能够辨别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能够运用平移和旋转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平移和旋转的概念。
2.难点:能够辨别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并运用平移和旋转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和图形的运动,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平移和旋转的特点。
2.采用游戏教学法,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平移和旋转,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采用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互相交流、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平移和旋转的实例,如拉抽屉、风扇旋转等。
2.准备一些图形,如正方形、三角形等,用于让学生进行操作和观察。
3.准备一些游戏道具,如拼图等,用于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平移和旋转。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平移和旋转的实例,如拉抽屉、风扇旋转等,让学生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的现象。
2.呈现(10分钟)向学生介绍平移和旋转的概念,让学生观察和操作一些图形,如正方形、三角形等,让他们直观地感受平移和旋转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一些实际的操作,如将一个图形平移或旋转一定角度,并观察其变化。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操作错误。
人教2022版数学二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一)平移【教案】
◎教学笔记第2课时平移▶教学内容教科书P30例2,P33~34“练习七”第3、4题。
▶教学目标1.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平移现象,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理解图形的平移,能辨认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2.在观察、操作、想象中丰富对图形平移特点的认识,积累活动经验,逐步提升语言表述、动手操作、空间想象的能力。
3.使学生感受平移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现象,理解、掌握图形平移的特点。
▶教学难点正确判断平移现象。
▶教学准备课件、小汽车图片(用教科书P121中的学具照样子做)。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1.观察动画,了解各项目的运动方式。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在游乐场中认识了轴对称图形,今天这节课,我们将继续走进游乐场,去学习更多的数学知识。
提出观察要求: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看看画面上都有哪些物体在运动,它们是如何运动的?【设计意图】通过对主题图的动态展示,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聚焦物体运动的方式,观察思考。
2.按运动方式的不同,给各个项目分类。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教科书P28的游乐场主题图。
师:这些项目的运动方式相同吗?大家能根据它们运动方式的不同试着将它们分类吗?【学情预设】学生汇报的结果可能分成两类。
一类是观光梯、滑滑梯;另一类是健身器材、风车。
学生汇报分类的结果,并说一说分类的理由。
3.揭示课题。
师:你们不但观察得认真,而且还很会分类。
像观光梯、滑滑梯这样的运动叫平移。
(板书课题:平移)二、初步感知平移现象1.观察图片,并用手势比画动作,初步感知平移特点。
(课件出示图片)师:像观光梯、滑滑梯的运动方式,你能用手势表示吗?【学情预设】用手势比画,朝一个方向运动。
师:这些物体运动方式的共同点是什么?先自己想一想,再互相说一说,最后全班交流。
【学情预设】学生虽然没有接触过有关平移的知识,但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他们对平移有一定的感知,可能会说出横着走、直着走、斜着走等描述性语言。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1图形的运动(1)-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1图形的运动(1)人教新课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图形的平移运动。
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理解平移的概念,学会判断图形是否进行了平移运动,并能够运用平移运动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图形平移的基本概念,能够识别并描述图形的平移运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和讨论,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 平移与旋转的区别。
2. 平移运动中图形位置的变化。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平移演示器。
2. 学具:学生用图形卡片、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平移的概念。
2. 新课讲解:讲解平移的定义,演示平移运动,让学生观察并描述。
3. 活动操作:学生分组操作图形卡片,进行平移运动,加深对平移的理解。
4. 巩固练习: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平移的定义。
2. 平移与旋转的区别。
3. 平移运动的实例。
七、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习题。
2. 观察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并记录下来。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引入、讲解、操作和练习,使学生掌握了图形的平移运动。
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图形的位置变化,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同时,要注重练习题的设计,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加深对平移运动的理解。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继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一、导入在导入环节,教师应选择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相关的实例,例如,可以展示一段视频,内容是学生在学校操场上排队时,队伍整体向左或向右移动的场景。
这样的实例能够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平移运动,并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新课讲解在新课讲解环节,教师应通过简单的语言描述平移的定义:“平移是指物体在平面内沿着直线方向移动,移动前后物体的形状和大小不变。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教学设计
为支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我们将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选用以下教学媒体和资源:
(1)PPT:展示图形运动的实例和知识点,方便学生直观地感受和理解。
(2)动画视频:用于导入环节,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3)在线工具:如几何画板等,用于展示图形的运动过程,方便学生观察和操作。
(4)练习题库:提供丰富的练习题,便于教师进行课堂巩固和课后拓展。
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预计用时:5分钟)
学生预习:
发放预习材料,引导学生提前了解《图形的运动(一)》的学习内容,标记出有疑问或不懂的地方。
设计预习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为课堂学习图形的运动规律做好准备。
教师备课:
深入研究教材,明确《图形的运动(一)》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准备教学用具和多媒体资源,确保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2)旋转后的图形坐标是(2√2, -2√2)。
(3)最终的图形坐标是(√2, -√2)。
4.题型四:平移和旋转的应用
题目:请根据平移和旋转的应用,完成下列题目。
(1)如果要将一个图形沿着水平方向移动3个单位,那么应该如何操作?
(2)如果要将一个图形绕着中心点旋转90°,那么应该如何操作?
(3)如果要将一个图形进行平移和旋转的组合变换,那么应该如何操作?
-判断一个图形是否为旋转:观察图形中任意两点在旋转前后是否保持相同的距离和角度。
作业布置与反馈
作业布置:
1.基础题:请学生完成教材《图形的运动(一)》课后习题,巩固平移和旋转的概念和性质。
2.应用题:请学生运用平移和旋转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设计一个图案,通过平移和旋转的方式实现。
3.创新题:请学生发挥创意,设计一个以平移和旋转为主题的数学游戏,与他人分享。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3 图形的运动(一)》-人教版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3 图形的运动(一)》-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能够理解图形的旋转运动;–能够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述图形的旋转运动;–能够通过图形的旋转运动解决具体问题。
2.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理解图形的旋转运动;2.描述图形的旋转运动;3.解决与图形旋转运动相关的具体问题。
三、教学难点1.运用平面直角坐标系描述图形的旋转运动;2.解决具体问题时,考虑图形旋转的方式和角度。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通过展示图形的旋转运动的视频或图片,引发学生对旋转运动的兴趣,引入本节课主题。
2. 讲解概念•介绍图形的旋转运动的概念,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应用,以及旋转运动的角度和方向等相关概念。
3. 案例分析•通过教师给出的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描述图形的旋转运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
4. 练习与讨论•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在小组中讨论,解决课堂练习题,并进行答疑。
5.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更复杂的图形旋转运动问题,提出拓展的思考题,让学生思维更灵活。
五、教学效果评价1.课堂练习成绩评定;2.学生讨论表现评价;3.学生对旋转运动的理解评价;4.学生参与度和合作能力评价。
六、布置作业1.完成课堂练习题;2.思考拓展问题并书面回答;3.预习下一堂课所涉及的内容。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可以看出,学生对图形的旋转运动有一定的认识,但在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中,仍有一些困难。
下节课需要加强对角度概念的讲解,以及提供更多案例,引导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3章 图形的运动(1)人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3章图形的运动(1)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图形的平移、旋转和翻转运动。
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理解图形的平移、旋转和翻转的概念,并能够识别和应用这些运动。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图形的平移、旋转和翻转的概念。
2. 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图形运动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图形运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1. 让学生理解图形的平移、旋转和翻转的概念。
2. 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图形运动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图形运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图形卡片、平面直角坐标系、方格纸。
2. 学具:学生用图形卡片、平面直角坐标系、方格纸。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图形运动的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图形的运动。
2. 新课:讲解图形的平移、旋转和翻转的概念,并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
3. 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题,巩固对图形运动的理解和应用。
4. 应用: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图形运动的知识。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图形运动的概念和应用。
板书设计1. 图形的平移、旋转和翻转的概念。
2. 图形运动的实例。
3. 图形运动的练习题。
4. 图形运动的应用。
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题。
2. 通过观察和描述身边的图形运动,加深对图形运动的理解。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讲解和练习,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了图形的平移、旋转和翻转的概念和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图形的运动,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了学生运用图形运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课后,通过作业设计,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图形运动的理解。
总的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教学难点在以上教案中,教学难点是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
教学难点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理解上的障碍或操作上的困难,需要教师特别注意和加以解决的部分。
对于二年级下册数学第3章图形的运动(1)来说,教学难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图形运动的概念理解:二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几何图形的运动,对于平移、旋转和翻转的概念可能感到陌生,需要通过具体直观的例子和活动来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概念。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图形的运动(解决问题)》教案(校级公开课)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四)册教学设计
1.你能画出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吗?
2.我们要用这些知识来帮我们解
决问题,请你判断下面是平移还
是旋转。
1.预设:
1.你能试着剪出像这样手拉手的4个小人吗?预设:每个小人都是对称图形。
要剪出4个一样的小人,还不能剪断。
预设:先知道1个小人怎么剪。
再试着剪2个手拉手的小人。
2.预设:要剪出16个手
拉手的小人,我们对折5
次就可以啦!
1.你能剪出像下面这样的图形
吗?我们还采用对折,再对折的
方法,可以吗?那该怎么折呢?动手试一试吧!
2.仔细观察我们剪出的两组手拉手的小人,这里面藏着我们学习过的对称、平移和旋转吗?1.学生动手操作
2.预设:
两个都是轴对称图形,第一个可以由平移得到,第二个可以由旋转得到。
人教版二年级下数学《图形的运动(一)解决问题》教案
二年级下数学第4课时解决问题教学内容教科书P32例4,完成教科书P36“练习七”第12题。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剪纸的过程中,感受图形的对称和平移,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2.通过亲自动手剪一剪和观察图形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抽象逻辑思维的能力。
3.在剪纸活动中,注意让学生感受其中蕴含的数学知识及数学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边思考边操作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能剪出连续的对称图案。
教学难点发现连续对称图案与折纸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课件、剪刀、纸。
教学过程一、欣赏剪纸图片,激趣导入课件出示剪纸图片。
介绍中国传统文化——剪纸。
剪纸是一种用剪刀或者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用于装点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动的民间艺术。
2009年9月28日至10月2日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中国申报的中国剪纸项目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其中的折叠剪纸就运用到了我们所学的轴对称图形的原理,它适用于表现结构对称的形体和对称图示,例如花鸟虫鱼等。
剪纸的变化形式多样,如两方连续、四方连续或多方连续等,使它能得以长久流传。
师:剪纸在我国已经有千百年的历史。
欣赏了这些绝美的图片,同学们想学剪纸吗?我们不可能第一次就剪出这么复杂的图案。
从简单的开始,利用我们所学的知识,一起来试试吧!(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宣扬中华传统文化,体会艺术美、数学美,巩固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判断能力,同时体会到数学的价值。
从欣赏美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课题。
二、动手操作,解决问题1.课件出示下图。
师:试一试,再拿出你的作品,说一说,你是怎么做的?看谁能用“先”“然后”“最后”把过程说清楚。
教师根据学生表达,随机板书。
【学情预设】预设1:画出一整个小人,然后再剪。
预设2:画半个小人,但头部画的不是半圆,打开后头部成了8字形。
预设3:腿没有分开。
预设4:画的是半个小人,但剪出来后成了两个半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笔记
第4课时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教科书P32例4,完成教科书P36“练习七”第12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剪纸的过程中,感受图形的对称和平移,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2.通过亲自动手剪一剪和观察图形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抽象逻辑思
维的能力。
3.在剪纸活动中,注意让学生感受其中蕴含的数学知识及数学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
创造力,培养学生边思考边操作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能剪出连续的对称图案。
▶教学难点
发现连续对称图案与折纸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
课件、剪刀、纸。
▶教学过程
一、欣赏剪纸图片,激趣导入
课件出示剪纸图片。
介绍中国传统文化——剪纸。
剪纸是一种用剪刀或者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用于装点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动的民间
艺术。
2009年9月28日至10月2日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
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中国申报的中国剪纸项目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其中的折叠剪纸就运用到了我们所学的轴对称图形的原理,它适用于表现结构对称的形体和
对称图示,例如花鸟虫鱼等。
剪纸的变化形式多样,如两方连续、四方连续或多方连续等,
使它能得以长久流传。
师:剪纸在我国已经有千百年的历史。
欣赏了这些绝美的图片,同学们想学剪纸吗?我
们不可能第一次就剪出这么复杂的图案。
从简单的开始,利用我们所学的知识,一起来试试
吧!(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宣扬中华传统文化,体会艺术美、数学美,巩固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观
察、判断能力,同时体会到数学的价值。
从欣赏美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课题。
二、动手操作,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下图。
师:试一试,再拿出你的作品,说一说,你是怎么做的?看谁能用“先”“然后”“最后”把过程说清楚。
教师根据学生表达,随机板书。
【学情预设】预设1:画出一整个小人,然后再剪。
预设2:画半个小人,但头部画的不是半圆,打开后头部成了8字形。
预设3:腿没有分开。
预设4:画的是半个小人,但剪出来后成了两个半个。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对比自己的剪法,生生互动,思考并解决问题。
注意收集典型案例,教师拿出错误案例与正确案例进行对比,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问题。
师:一起来总结剪1个小人的方法吧!
结合学生表达的先、然后、最后的顺序,引导学生发现1个小人的剪法:一折,二画,三剪。
师:看来,大家在剪小人的时候都非常用心,不仅会剪,而且还知道为什么这么剪,真棒!
【设计意图】先观察、思考、交流,再进行实际操作,思路清晰才能更好地达到要求。
2. 课件出示教科书P32例4。
师:按照刚才的步骤可以吗?剪两个小人要对折几次?怎么画?怎么剪才能剪出两个手拉手的小人呢?请大家拿出袋子里的1号纸,把你的想法和组内的同学说说。
师:(学生交流)看来大家都有想法了,那就按照你的想法开始剪吧!
学生独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收集正确案例和错误案例,提醒使用剪刀要注意安全。
(1)交流正确案例。
师:这位同学第一个剪完了,并且把剪刀放回了学具袋,把学具袋放在了桌子的上方,剪下来的废纸放在了桌子的左上角,剪好的小人放在桌子的右上角。
他整理得井井有条。
引导学生观察,并指导学生有条理地整理自己的作品,养成良好的习惯。
【设计意图】对于操作练习,部分学生会沉浸在自己的学具中一发不可收拾。
整齐的桌面,良好的操作习惯也是保证课堂效率的关键。
师:老师收集了两幅作品(展台展示),和第一幅一样剪成功的同学有多少?带着你的作品到前边来展示给大家。
师:失败的同学到底是哪一步出错了呢?我们请两位同学到这里来,先让成功的同学演示一遍他是怎么做的,失败的同学一定要仔细听,看看你的做法和他的做法有什么不同,能不能自己找到失败的原因。
【学情预设】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操作过程。
利用好“先”“然后”“最后”所表示出来的操作顺序。
师:你的表达真清楚!谢谢你。
请问大家听明白了吗?
(2)交流错例1(两个分开的小人)。
师:你找到自己失败的原因了吗?老师还要请你帮个忙。
◎教学笔记
【教学提示】
注意事项:从闭口处画起。
【教学提示】
注意找出错误产生的原因,并引导学生分类分析。
为了让大家更清楚地找到失败的原因,老师先把这两幅作品还原到剪之前的样子(这是失败的作品,画上“×”,这是成功的作品,画上“√”),观察一下,这两幅作品中的手有什么不同?
【学情预设】要保证小人是手拉手,必须要把“手”画到边(教师用笔画),剪的时候也要一直剪到边。
师:好,请回。
谢谢你们帮他找到了失败的原因。
教师重新拿出一张纸,展示把“手”画到边剪出来的图形和没有画到边剪出来的图形,让学生观察,深入体会“手”要画到边,也要剪到边的原因。
(3)交流错例2(有两个半个小人)。
师:老师这里还有一幅作品(展台展示两个半个小人),同学们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
引导学生总结:小人的身体必须画在纸的连接处。
师小结:要成功得到两个手拉手的小人,我们先连续对折了两次,然后把半个小人的身体画在纸的连接处,还要注意“手”画到边,剪的时候也要剪到边。
师:如果再给你一次机会,你能比第一次剪得更好吗?那我们就来比赛,希望失败的同学能剪成功,成功的同学剪得更快、更漂亮。
请大家拿出2号纸,音乐响起就开始。
认为这次剪得比上次更好的同学请举手,奖励有进步的同学。
学生小组内比赛剪纸,完成后评比,交流心得。
三、巩固应用,强化提高
1.师:你能剪出一排3个手拉手的小人吗?6个呢?
【学情预设】剪一排3个手拉手的小人和一排6个手拉手的小人都需要翻折。
可分析对折和翻折的优缺点。
对折需要折的次数少,但厚度增加,后期不好折,而且得不到6个、10个等。
翻折折的次数多,但可以根据需要得到相应的个数。
2.完成教科书P36“练习七”第12题。
师:仔细观察这组手拉手的小人,这里面隐藏着我们学习过的对称、平移和旋转吗?
【学情预设】头对头小人不能通过平移得到,但可以通过旋转得到,这个图形也是对称的。
师:同学们请看,这4个小人不是并排站着,而是手拉手站成一圈,你能剪出这样的图形吗?小组合作试一试。
先让学生动脑筋想想应采取哪种方法,想好了,再动手实践。
师:剪这样的图形需要的是什么样的纸张?怎么折才能剪出来?
【学情预设】需要正方形的纸,左右对折再上下对折,最后对折一次成三角形。
画的时候要注意小人头所在的位置是正方形的中心位置,而且手是连起来的,不能被剪断。
师:这些小人的位置变化有什么特点?
【学情预设】旋转。
师小结:剪成一圈手拉手的小人时,我们是把纸围绕中心点对折。
3.自由创造,体验成功。
师:同学们剪得太好了!请大家用刚学到的剪纸技巧,再剪出更多美丽的图案吧!
学生自由创作与分享。
【设计意图】学生操作尝试解决问题,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寻找问题的原因,
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并逐步调整策略。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与创新意识。
四、课堂小结
师:好了同学们,一节课就要接近尾声了,这节课你们收获了什么?
师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会了剪4个手拉手的小人。
先从简单的剪1个小人入手,再剪2个手拉手的小人,最后剪出◎教学笔记
复杂的4个手拉手的小人。
由易到难,这也是我们学习数学的好方法!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对折,从闭口处画起,手要画到边。
连接处不能剪断。
对折1次,画半边,剪1个。
对折2次,画半边,剪2个。
对折3次,画半边,剪4个。
对折4次,画半边,剪8个。
有些情况更适合用翻折。
由易到难。
▶教学反思
这节课重在操作,合理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
教学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例如半个人、单独的一个一个的人、头掉了、脚没分开等等。
学生通过生生互动,明白先要观察图形的特点再来下手会更准确。
在纠错中成长,避免犯同样的错误。
注意归因训练,同时厘清思路,这对后期的学习有更大的帮助。
▶作业设计
见“状元成才路”系列丛书《创优作业100分》或《状元作业本》对应课时作业。
◎教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