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礼赞八上四单读写联动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4单元第15课《白杨礼赞》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4单元第15课《白杨礼赞》教案
-阅读分析能力:培养学生通过阅读,分析文章结构、作者情感和写作目的的能力,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学会如何解读文本。
举例解释:
-在讲解课文主旨时,教师可选取课文中“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它只是一棵树,一棵坚强不屈的白杨树”等句子,让学生感受作者对白杨树精神的赞美,进而理解其对民族精神的隐喻。
此外,我也注意到在课堂总结时,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点掌握程度不一。这说明在课堂教学中,我可能没有做到充分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进度。针对这个问题,我计划在下节课开始前,通过小测验等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一次摸底,以便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最后,关于课堂氛围的营造。我感到欣慰的是,今天的课堂上,大多数学生能够积极发言,课堂氛围较为活跃。但我也注意到,仍有少数学生显得比较拘谨,不太愿意表达自己的看法。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努力营造轻松、包容的课堂氛围,鼓励更多的学生敢于表达、乐于分享。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教学重点:
1.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情感体验。
2.修辞手法的识别和分析。
3.课文结构的把握和作者情感表达的理解。
教学难点:
1.对课文深层含义的挖掘,特别是作者通过白杨树所表达的深层情感和寓意。
2.修辞手法的灵活运用,如何将修辞手法应用到写作实践中。
3.学生对文章结构的认识,如何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框架和内在逻辑。
-阅读分析技巧:如何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结构,分析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对学生而言是一个挑战。
举例解释:
-为了帮助学生克服修辞手法运用的难点,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仿写练习,如让学生尝试用比喻、拟人手法描述其他植物或物品,通过实践加深理解。
-在解读文章深层情感时,教师可以提供历史背景知识,帮助学生联系时代背景,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例如,可以讨论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所展现出的精神风貌,以及白杨树在文中的象征意义。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阅读:14白杨礼赞》优质课获奖教案_0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阅读:14白杨礼赞》优质课获奖教案_0
小结讲析:
作者赋予白杨树的象征意义与西北的抗日军民的精神和意志很相似,所以作者借赞美“西北极普通的”白杨树,来讴歌西北军民团结抗战的伟大精神和意志,这种写作手法就是托物言志。作者正是赋予白杨树象征意义,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达出对西北军民的赞美之情。
要求:
学生找出并有感情的齐读作者对西北军民的高度赞扬的语句
(未完成的课下完成)
展示图片,交流感受,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热情
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从题目入手,引发学生的思考,吸引学生主动追根溯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带着问题边读书边思考并做批注,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
教师结合课文内容的讲析,加深学生对象征手法的理解
引导学生思考白杨树与西北军民的共同特点
教师结合课文内容的讲析,加深学生对托物言志手法的理解
课题名称:《指导学生有效阅读的策略与实践研究》
义务教育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材
《白杨礼赞》课例
课例基本信息
学科
语文
学段
初中
年级

课例名称
《 白杨礼赞》
教材
书名:义务教育部编版八年级语文教材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学背景分析
1.教材中育人点的分析:
《白杨礼赞》是茅盾散文的代表作,写于1941年3月,当时抗日战争正进入最艰苦的时期,北方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坚强不屈,团结抗战,建立了强大的抗日根据地,给敌人以沉重的打击。这篇散文通过描写了“西北极普通的”白杨树的形貌和“精神气质”,揭示了白杨树所象征的当时抗日军民的顽强意志和斗争精神,抒发了对白杨树的由衷赞美之情,歌颂了北方军民团结抗战、奋发向上的精神品质,进而歌颂了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品质。通过本篇课文的学习,教育学生学习革命老前辈正直质朴、团结向上、坚强不屈的伟大精神和意志。同时在自己的生活学习中无论条件多么艰苦,也要始终为自己的信念而努力,始终要保持质朴、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成为祖国的有用之才。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同步培优第4单元 15 白杨礼赞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同步培优第4单元 15 白杨礼赞
返回
语文
一、整体感知
课前自学
1.整体把握课文,填写以下内容。
返回
语文
2.本文的题目是“白杨礼赞”,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说 说作者赞美白杨树的原因。 因为白杨树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我们民族解 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质朴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返回
语文
3.“普通”的常常是“平凡”的,然而作者几次强调“普 通”的白杨树却是“不平凡”的。请谈谈你是如何理解这 “普通”与“不平凡”的。 从白杨树是一种“极常见”和“极易生长”的树来说,它是 “极普通”的,但从它的外形美,尤其是内在美来说,它又 是“不平凡”的。
返回
语文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白杨树在严冬里,她迎着刀霜雪剑,依然伫立在 寒冷的黄土地,枝枝傲骨,树树无字,树树有声。而此时, 贵族的花草,却在暖房里,接受着送到叶面和根部的养料, 懒洋洋地打发着没有血色的日子。
返回
语文
【材料二】白杨树生长在西北高原,耐严寒,零下40度的条 件下无冻害,深根性。抗风、抗病虫害能力强。寿命达90年 以上。它可作庭荫树、行道树,丛植于草坪,还可作固沙、 保土、护岩固堤及荒沙造林树种。
返回
语文
课外拓展 十万残荷 顾晓蕊 ①又是一年凛冬到,山寒水瘦。我乘车穿过半座城,去湖 边看荷,拍荷。当然到了这个时节,沿着曲曲折折的湖畔, 能看到的只剩残荷了。
返回
语文
②路上遇见熟人,得知我去拍残荷,大为不解,一脸惘惑, 这么冷的天,跑去看枯枝凋叶?我只是笑笑,也不作答,世 间事,原本懂得就值得。
返回
语文
⑥犹记得那年,去江南小镇游玩,看上一件旗袍。青绿的 锦缎底子,一朵荷盛绽在裙摆处,令人想起苏轼的那句词: “一朵芙蕖③,开过尚盈盈。”只轻轻地一望,便被深深吸引 了,我穿上它,想去西湖走走。漫步在苏堤上,眺望湖中的 荷,红红白白,开得绚烂浪漫,我心里的喜悦一圈圈漾开。 我虽生得寻常模样,好在有鲜亮的青春底子,一袭玲珑旗袍 穿在身,便有了风情,有了味道。想来,那时对荷的喜爱, 是沉醉于它浓烈、张扬的美。

新2024秋季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阅读:白杨礼赞》

新2024秋季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阅读:白杨礼赞》

教学设计2024秋季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阅读:白杨礼赞》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语言建构与运用: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并概括《白杨礼赞》中的关键语句,体会作者运用象征手法表达情感的语言魅力。

2.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分析白杨树的形象特征及其象征意义,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理解文章深层的主题思想。

3.审美鉴赏与创造:感受散文中白杨树所展现的坚韧不拔、力争上游的精神美,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创作能力。

4.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并尊重文章中蕴含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特征,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教学重点:•理解并概括《白杨礼赞》的主要内容,把握白杨树的形象特征。

•分析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象征手法的运用及其效果,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引导学生将文本阅读与个人体验相结合,形成对文章主题的深刻感悟。

教学资源:•教材《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多媒体课件(含白杨树图片、视频资料、作者介绍等)•相关阅读材料(如其他运用象征手法的散文)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作者背景、文章背景等基础知识。

•朗读法:通过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的情感和语言的韵律美。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白杨树的形象特征及其象征意义,促进思维碰撞。

•情境教学法: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章主题。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情境导入:展示一组白杨树的照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白杨树的形态特点,并提问:“你们从这些白杨树中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从而引出课题《白杨礼赞》。

•背景介绍:简要介绍作者茅盾及其创作背景,为理解文章主题做铺垫。

新课教学:1.初读感知:•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标注生字词,初步感知文章内容。

•教师检查预习情况,解决生字词障碍。

2.精读分析:•形象特征分析:引导学生逐段阅读,找出描写白杨树形态特征的语句,概括白杨树的形象特点(如挺拔、不屈不挠等)。

•象征意义探讨:组织学生讨论白杨树在文中的象征意义,引导学生理解白杨树不仅是自然之树,更是民族精神之树,象征着北方农民、抗日军民等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力争上游的精神。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4课白杨礼赞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4课白杨礼赞教案新人教版

14 白杨礼赞1.朗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把握文章昂扬向上的感情。

2.理解烘托、对比、欲扬先抑等写作技巧的表达效果,在写作中学习应用。

3.理解学习陕甘宁边区抗日军民正直、朴质、团结向上、坚强不屈的革命品质。

4.学习象征手法的使用,把握托物言志散文的基本特点。

一、导入新课显示白杨树的图片。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欣赏一种树,这种树叫白杨树。

请同学们对照图片说说这种树的特征,并发挥你的想象力,说说你由这种树联想到了什么?【教学提示】白杨树笔直的干,向上收拢的枝叶都是它最典型的特征,它本身也容易让人联想到戍边士兵、保国的将军等。

教师宜在引导学生对白杨树整体进行关注,从而导入新课。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认识作者,了解作品背景作者简介: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笔名茅盾,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人。

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

写作背景:这篇散文写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期。

由于中国国民党顽固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濒于分裂的局面,中国共产党肩负着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

1940年5月,茅盾离开新疆返回内地,受朱德同志邀请前往延安。

在延安参观讲学期间,亲身体察了解放区军民的斗争生活,看到了抗日军民团结战斗的精神风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皖南事变后,作者借礼赞西北高原上的白杨树,来表达对北方抗日军民的热爱和赞美之情,便写下了此文。

目标导学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朗读课文,并说说朗读时应把握怎样的情感基调。

明确:朗读时应读出文中的激情与豪气,读出深蕴其中的赞美之情。

2.本文的题目为《白杨礼赞》,而作者也确实是在不断地赞扬白杨树,请你找到文中赞扬白杨树的语句,说说作者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赞美白杨树的,从哪几个方面赞美了白杨树。

明确:第1段: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第1段是总体的赞美,与题目对应,也承接后文)第4段: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第4段的赞美是在描写白杨树的生长环境后发出的,白杨树在黄土地上傲然挺立,形成一种意境美) 第6段: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第6段的赞美是在第5段描写白杨树的形貌不平凡,有不屈不挠的精神之后发出的,赞叹白杨树的形美与神美)第8段: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5课《白杨礼赞》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5课《白杨礼赞》教案
举例解释:
-在突破词语内涵理解的难点时,教师可以通过展示白杨树在不同季节的图片,帮助学生直观感受“傲然、倔强”等词语的深层含义。
-针对写作手法的难点,教师可以选择课文中典型的句子进行分析,如“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让学生理解如何通过对比、排比等手法表达事物的内在精神。
-在情感体验深化方面,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白杨树的精神品质在生活中的体现,如人物的坚强、不屈等,引导学生进行情感共鸣。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白杨树的精神内涵,培养热爱大自然、积极向上的情感。
教学内容:
1.课文朗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词语学习: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词语的含义。
3.课文理解:分析课文的结构,理解作者赞美白杨树的原因。
4.写作手法:学习作者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5.情感体验:感悟白杨树的精神品质,联系生活实际,激发热爱生活、积极进取的情感。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文章的结构和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词语内涵的理解,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白杨树精神品质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写作练习。这个练习将让学生尝试运用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描述生活中的某个人或物。
总之,今天的《白杨礼赞》教学让我收获颇丰。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我将更加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他们在语文学习中都能获得成长和进步。
二、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学习《白杨礼赞》,提升学生的词汇积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学会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事物特点。

2021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白杨礼赞》同步精品教案

2021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白杨礼赞》同步精品教案

语文八年级(上)15.《白杨礼赞》
15白杨礼赞
一、教材解析
《白杨礼赞》是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选自《茅盾全集》。

学习本单元的散文,可以领会作品的情思、可以培养审美情趣,丰富精神世界。

《白杨礼赞》是一篇典型的托物言志散文,欲扬先抑,起伏跌宕,撼动人心。

通过描写白杨树的形象特点,层层深入地揭示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二、教学目标
1、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2、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

3、通过诵读体味情感和语言教会学生学会以研究、探讨、合作的方法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4、理解学习抗日军民正直、质朴、团结向上、坚强不屈的革命品质。

三、重点难点
1、分析各段内容。

2、学习托物抒情的手法;及排比、反问等修辞手法。

进行写作训练。

3、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体会富有感情和含义深刻的语言。

4、探究文中是如何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的。

四、教学策略
1.教学时间:2课时
2.教学学法:运用朗读法、读写结合法、合作探究法引导学生感知文章内容、品析语言手法。

可多讲述一些茅盾生活中的具体故事,以使学生感受茅盾的人格力量。

五、导学任务
1.搜集关于茅盾的生平小故事。

2.自读课文1——3遍,思考问题“白杨象征着一种什么精神?”,并在文中勾画出来,在旁边做好批注。

3.自学课文生字,理解新词意思,要求读准字音,熟记字形,并通过工具书或上下文理解新词意思。

第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初中语文人教八年级上册(统编2023年更新)《白杨礼赞》教案

初中语文人教八年级上册(统编2023年更新)《白杨礼赞》教案

语文部编八年级上册四单元14课《白杨礼赞》教案成都天府新区煎茶中学万蓉教学目标:1、寻找文中刻画的载体,学习散文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2、通过品味、欣赏“物”的具体描写叙述,领会作者之“志工3、通过分析“物”与“志”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对身边事物的关注、体察。

教学重点:通过寻找载体、品味、欣赏具体,领会文章主题。

教学难点:探究写法,引导学生掌握散文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教学方法:自主研学、合作探究、读写相结合教学过程:一、导入托物言志,也常见于我们的诗词中。

写“竹姿”的,如:“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有写“梅影”的,如:“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有写“柳韵”的,如:“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

”字面上写的是“竹”“梅”“柳”,赞颂的是人的坚韧顽强、生气勃勃。

我们曾学过《一棵小桃树》,作者对小桃树的米由、发芽、长大、开花以至横遭风雨详加叙述,在比较“我” 和小桃树的成长经历中,饱含着深沉的感慨和寄托。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托物言志”的文章《白杨礼赞》。

二、活动一:研读-赏析1、速读《白杨礼赞》,初步感知文章内容。

2、师生共读,把握白杨树外在形象。

Ppt呈现图片,直观感受白杨树特点跳读课文,找出文中关于白杨树的描写,把握白杨树外在形象特点示范提示:这是一棵的白杨(外在形象),我读出了白杨的o (内在品质)明确托物言志手法运用(师以白杨树示例分析)3、文章几次说道赞美白杨树“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树”,那么文章仅仅是在写白杨树吗?解析题目(《白杨礼赞》,“礼”是敬礼、致敬,“赞”是赞美,题目的意思是对白杨树的致敬和赞美),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找寻描写白杨树意图的文字。

4、补充背景,深化理解。

Ppt出示文字片段,补充背景资料。

引导学生把握文章主旨。

三、活动二:自学•致用1、总结方法,举一反三学生复习回顾,师生共同梳理学习方法。

①、根据标题提示,找准载体;②、分析外在特征,体会内在品质;③、借助象征意义,理解文章主旨。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八上第四单元第14课《白杨礼赞》表格教案与反思-精选文档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八上第四单元第14课《白杨礼赞》表格教案与反思-精选文档
3.再读课文,思考文中如何体现白杨白杨树的外形,白杨树的性格角度去考虑。
明确:
环境:
(第2至4自然段)转写黄土高原的景色,交代白杨树生长的环境、从正反两面写人对高原景色的感觉,衬托出白杨树的“不平凡”。
追问:课文第二部分写高原的目的是什么?
写白杨树前先写高原,目的有两个:其一交代白杨树的生长环境,衬托它傲然挺立的形象;其二暗写陕甘宁边区这个抗日根据地,为后文揭象征意义作铺垫。
先用欲扬先抑,虚抑实扬的手法,赞美白杨树是“树中的伟丈夫”,然后用排比句,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的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三、小结
本文以白杨树的不平凡为主线,从白杨树的生长环境、外部形态、内在气质,由远及近、由表及里地抒写白杨树的不平凡。
下一课时,重点和同学们探究文中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四、作业布置
完成课后练习第一题的第1、2、3小题。
二、整体感知、把握内容
1.作者是如何评价白杨树的?请你用文章中的语言来回答。
学生读完课文后回答,教师明确:
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提示,这也是全文的抒情线索。
2.看一看文中出现了几次“不平凡”,为什么说它不平凡,又说“极普通”呢?
提示:课文四次提到“不平凡”,三次提到“极普通”,伟大和不平凡常常是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伟大寓于平凡之中,不平凡而又普通,意思相同。“不平凡”就是伟大,“极普通”就是很平凡。白杨树是一种“极常见”和“极易生长的树,它当然很平常,但以它外形的美,尤其是内在美来说,它是不平凡的。
备课人
范敏霞
科目
语文
星期一
课题
《白杨礼赞》
教时
1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理清结构层次,理解象征手法的作用。
2.通过诵读和课前查阅资料,体悟作者情感,把握文章内容。通过讨论完成对文章结构和作者情感的把握。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5课《白杨礼赞》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5课《白杨礼赞》教案
-文学鉴赏:培养学生对散文的鉴赏能力,理解作者如何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独特的视角展现白杨树的形象。
举例解释:
-在讲解课文内容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作者对白杨树的具体描写,如“它挺拔、葱郁、顽强地生长在高原上”,从而理解白杨树象征的民族精神。
-在分析写作手法时,教师可挑选课文中典型的句子,如“白杨树像一个英勇的战士”,向学生解释拟人手法如何赋予白杨以人的品质。
另外,教学过程中,我对学生的反馈和评价要及时、具体,让学生明白自己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鼓励他们在学习中保持积极的心态。
最后,针对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和重点,我将在课后进行总结,调整教学策略,以期在接下来的课程中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知识。通过不断反思和改进,我希望能够提高教学质量,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学有所获。
3.分析课文结构,了解作者如何通过对白杨树的赞美,表达对中华民族精神的颂扬。
4.体会作者在课文中所表达的情感,感受作者对白杨树的敬意和热爱。
5.学习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如象征、比喻、拟人等,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阅读理解能力,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题和作者情感。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写作练习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在自己的写作中运用所学修辞手法”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分析写作中遇到的问题,并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写作经验。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白杨礼赞》同步练习(含答案)

《白杨礼赞》同步练习(含答案)

15 白杨礼赞题白杨图茅盾北方有佳树,挺立如长矛。

叶叶皆团结,枝枝争上游。

羞与楠枋伍,甘居榆枣俦。

丹青标风骨,愿与子同仇!【锦书】【微赏】用对比手法歌颂白杨树的风骨和高洁傲岸的品质。

大道至简,大美不言,内在的美远远高于外在的形态,不张扬的低调有内涵更是一种高度。

一课一赏·坚强朴质【夯基厚积致远】1.正字音开垦( ) 主宰( ) 丫枝( )倔强(j ) 助记虬枝( ) 傲然( )宛然( ) 鄙视( 参天( )刹( )那晕( )圈不折不挠(纵横决荡( ) 屈曲( )盘旋2.明字形倦dài( ) pó suō() wǎn()然秀qí( ) 积累 chuí liàn( ) 妙手ǒu()得qián( )滋暗长 yān yān( )欲睡3.晓词义(1) : 拓展指文学素养深的人出于灵感,即可偶然间得到妙语佳句。

(2)坦荡如砥: 。

(3) :形容精神不振的样子。

(4)潜滋暗长: 。

(5) :指(树枝)从树干的旁边斜伸出来。

(6)参天: 。

(7) :枝叶扶疏,形容姿态优美。

(8)纵横决荡: 。

(9)秀颀: 。

4.记常识《白杨礼赞》的作者是 ,原名。

代表作有小说《》三部曲、《》等。

助记“倔”“强”发声倔:读jué时,只用于“倔强”;其余都读juè。

强:小强(qiánɡ)很倔强(jiànɡ),做事别勉强(qiǎnɡ)他。

辨析轻视·鄙视“鄙视”有鄙夷、轻视的意思。

“轻视”则有不重视、不认真对待的意思。

比较而言,“鄙视”比“轻视”的程度要重一些。

积累颀:修长。

如,颀长、颀伟硕:大的。

如,硕大、丰硕欣:喜悦。

如,欣喜、欣然拓展“妙手偶得”出自南宋陆游的《文章》,其诗曰:“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粹然无疵瑕,岂复须人为。

”【聚焦探本究源】【文脉梳理】【重点探究】1.[表现手法]“它没有婆娑的姿态……它是树中的伟丈夫”用拟人和对比给白杨树以高度的评价,这是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概括并分析其作用。

第4单元白杨礼赞-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册初二语文同步教案(部编版)

第4单元白杨礼赞-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册初二语文同步教案(部编版)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白杨礼赞》是茅盾对白杨树的赞美之作。白杨树在这里象征着坚韧、自立和奉献精神。这一象征手法在文学创作中具有重要意义。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对白杨树的描述。这个案例展示了作者如何通过对白杨树的具体描绘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
1.阅读理解: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文章结构,了解作者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
2.词汇句式: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短语和特殊句式,如“傲然挺立”、“枝繁叶茂”等。
3.修辞手法:分析课文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学会运用到写作中。
4.背景与作者:介绍课文的创作背景,了解作者茅盾的相关知识,增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1.结合学生实际,运用生活化的例子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注重对重点和难点的讲解,加强学生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优化小组讨论环节,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口头表达能力。
4.及时关注学生反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第4单元白杨礼赞-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册初二语文同步教案(部编版)
一、教学内容
《第4单元白杨礼赞-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册初二语文同步教案(部编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课文《白杨礼赞》的阅读与理解,重点词汇、句式及修辞手法的学习,课文背景及作者介绍,白杨树的形象分析,以及结合课文内容进行的写作实践。具体涉及以下方面: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象征意义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课文相关的实际问题,如“白杨树为何能成为坚韧的象征?”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2《白杨礼赞》教读引领课(学校实用备课,可直接打印)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2《白杨礼赞》教读引领课(学校实用备课,可直接打印)
只抓反复出现的语句,文章的思路应该还是理不出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再读:这些只是骨架,我们还要看这些句子后面跟了哪些内容?要求学生快速筛选信息,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重点是鼓励学生口头表达。
这一活动,要结合学生的展示,引导学生理解烘托、对比、欲扬先抑等写作技巧的表达效果。
象征手法,学生是有些了解的,但如何运用象征则是本课的重点。因此,教师结合本文引导学生总结象征手法的运用。(环境、形态、品质等。)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主备人:使用人:使用时间:总编号________
课题
课时
课型
《白杨礼赞》
2课时
教读引领课
单元学习目标1Fra bibliotek识字与写字:积累识记基础知识。
2.阅读:(1)人文主题。阅读不同类型的散文,领会作品情思,培养审美情趣,丰富精神世界。(2)语用主题。反复品味,欣赏语言;体会、理解作者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了解不同类型散文的特点。
3.为什么要赞美白杨?
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大意。
解决针对题目提出的问题。班内交流所提问题的答案。
再读课文,抓住文中反复出现的语句,梳理文章的思路。
学生思考后,展示。
师生评价。
读课文,思考,交流。
阅读“积累拓展四”的问题,思考,交流。
学生按要求练笔。
交流习作。
交流收获。
朗读课文时,绝大多数同学会出现语速过快的现象。(教师要注意关注和提示。)
活动二:学生交流展示习作。
活动三:学生交流学习收获。
活动四:教师归纳总结。
评价设计:通过以上四个活动,在语言实践中训练了“赋予某种事物象征意义,借此表达自己情感或志向的写作技巧”的语用能力,同时也落实了课后“积累拓展五”。
《窗前的树》(张抗抗)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清语脉按序走,前言后语手拉手
——八上四单元《语言要连贯》读写联动课
教学目标:
1、读语段,感悟“语言连贯”的方法。

2、改语段,领会“语言连贯”的方法。

3、写文章,运用“语言连贯”的方法,享受写作的快乐。

教学重点:使“语言连贯”方法的学习和运用
教学难点:学会运用“语言连贯”的方法。

教法分析:1、阅读法
2、探究法
学法分析:阅读,探究
教学准备:教学PPT
教学过程:
导入:
妙语连珠,衔接通达联句游戏
将全班同学分成ABCD四个组,A组在纸条上写“时间”,B组在纸条上写“地点”,C 组在纸条上写“人物事件”,D组在纸条上写“结果”,然后分别放在ABCD四个盒子里,请一个同学在每个盒子里拿一句话连在一起,按照A+B+C+D读出来。

再请第二个同学在C盒子里拿出两条按照C+C读出来。

同学们,这两句话听着顺耳吗?其实就是不连贯,那么什么才是连贯呢?
连贯:
所谓连贯,就是语言的表达,要注意句与句的排列组合,注意上下句的联系、衔接与呼应,做到话题统一,衔接自然,句序合理。

设计意图:
用游戏引入本课的主题“语言要连贯”,在趣味中体会“语言连贯”的重要性。

一、读语段,感悟方法
语段一:话题统一
雨季的果子,是杨梅。

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顶小花帽子,穿着扳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吆喝一声:“卖杨梅——”声音娇娇的。

她们的声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气更加柔和了。

昆明的杨梅很大,有一个乒乓球那样大,颜色黑红黑红的,叫作“火炭
梅”。

这个名字起得真好,真是像一球烧得炽红的火炭!一点都不酸!我吃过苏州洞庭山的杨梅、井冈山的杨梅,好像都比不上昆明的火炭梅。

(《昆明的雨》第八段)
问:同学们这个语段写了“杨梅”又写了“苗族女孩子”“火炭梅”“苏州洞庭山的杨梅”“井冈山的杨梅”它们之间连贯吗?
答:连贯的,因为他们都与“杨梅”有关。

(话题统一)
小结:话题前后统一,是保持语言连贯的首要条件。

一个长句子或句群只有话题和陈述角度一致,中心才会明确,语意才会贯通。

中间不要插入与这一话题或这一中心无关的话,不能出现离群句。

否则意思跳跃或中断,话题转移,影响语言的连贯。

语段二:顺序合理
四周的景色非常秀丽。

盈盈的湖水一直荡漾到脚边,却又缓缓地退回去了。

水里小小的鱼儿,还有调皮的小虾,在眼前游来游去。

像慈母拍着将睡未睡的要儿似的,它轻轻地拍着石岸。

问:请同学们读一读上面这段话,你觉得哪里语句不连贯,应该怎么改呢?
答:我觉得“像慈母拍着将睡未睡的要儿似的,它轻轻地拍着石岸。

”这句位置不对,应该放在第二句“盈盈的湖水一直荡漾到脚边,却又缓缓地退回去了。

”后面。

因为这样就是先写“四周”再写“湖水”最后写“水里”的合理顺序了。

而且一段话要说完了一个意思再说另一个意思才语言连贯,条理清晰,衔接紧密,才能顺畅地表达意思。

小结:老舍先生说“一句与一句之间的联系应该是逻辑的,有机的联系,就跟咱们周身的血液一样,是一贯相通的。

”那么常见的写作顺序都有什么呢?1、时间顺序,常用于写人、写事,常见的是以时间的先后为顺序记叙。

例如《藤野先生》2、空间顺序,常用于写游记、参观记、活动.写景状物的,例如《白杨礼赞》3、逻辑顺序,常用于议论事理的文章。

例如《我为什么而活着》。

语段三:适当运用关联词、提示语、过渡句,衔接自然
我寻求爱情,首先是因为爱情给我带来狂喜,它如此强烈以致我经常愿意为了几小时的欢愉而辆性生命中的其他一切。

我寻求爱情,其次是因为爱情解除孤寂——那是一颗震颤的心,在世界的边缘,俯瞰那冰冷死寂、深不可测的深渊。

我灵求爱情,最后是因为在爱情的结合中,我看到圣贤和诗人们所想象的仙境的神秘缩影。

这就是我所寻求的,虽然它对人生似乎过于美好,然而最终我还是得到了它。

问:如果把“首先”“其次”“最后”去掉会有什么不同吗?
答:删去后感觉句子间的层次感弱了,逻辑感不明显了,不如原文衔接紧密。

阶段总结:话题要统一
时间顺序
语言要连贯顺序合理空间顺序
逻辑顺序
衔接要自然补充关联词
提示性语句
过渡句
第一板块设计意图:“读语段,感悟”的本课的第一板块,通过三个课内和课外相结合的语段,从三个方面体现“语言要连贯”的三个方法,针对性较强,也让学生从中体会“连贯”在写作中的必要性。

二、改语段,领会方法
练习一:统一话题
(一)下面语段连贯吗,请修改
他度过了在关内塞外讨饭的童年生活,在财主马房里睡觉的少年时代,青年时代又在秦岭荒山里混日子,他不知道世界上有什么可以叫做“困难”!
修改方案:
话题不统一,“度过”两句话题是暗含的“他”,第三句话题又换成了“青年时代”,第四句又换成了“他”,应改成话题统一的。

修改后:
他童年时候在关内塞外逃过饭,少年时候在财主马房里睡过觉,青年时候又在秦岭荒山里混过日子,简直不知道世界上有什么可以叫做困难。

练习二:顺序合理
(二)给下面的句子排序
①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
②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

③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

④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⑤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
⑥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

⑦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
排序后:
①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

②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

③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
④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
⑤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

⑥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
⑦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练习三:衔接自然
(三)读语段,看看是否连贯,如果不连贯,该怎么改。

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

你要说它不美。

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

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不缺乏温和,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
修改后:
它没有婆娑的姿态,(也)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

(也许)你要说它不美。

(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

(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
阶段小结:语言连贯口诀
话题统一主题明,巧妙过渡关系紧,理好顺序层次清,语言连贯一定行。

第二板块设计意图:第二板块叫做“改语段,领会方法”通过有针对性的修改三个语段,让学生在学方法的基础上适当的练方法,使其对“语言要连贯”的方法又较深的领会。

为第三板块的写作做好准备。

第二课时写文章,运用方法
每逢节日来临,人们欢声笑语,处处都洋溢着浓厚的节日气氛,请以《我们的节日》为题完成写作。

字数600,体裁不限。

【真题解说】
初读题目,看起来简单,实际上是最难写出彩的。

首先要看到题目中的是“我们”,而不是“我”,也就是说,要写群体,而非个人。

如同学的,家里的,朋友圈的这样一一打开,选材的空间就大了。

再说“节目”,此节日不能局限在传统节目上,要赋予其新的内涵,不然就容易写俗了,写撞车了,节日是传统的,也是日常的。

写出这天的难忘和欢乐,写出这一天的美好和意义,就写出了节日的内涵。

同时,要能够深化主旨,如奋斗的日子,每一天都是节日:;团聚的日子,每一天都是节日;一家人在一起的日子,每天都是节日:做有意义的事,把平凡的日子涂抹上美丽的色彩那就是节日……
提示:
1、选一个具体的节日,可以是春节、端午节,也可以是国庆节、劳动节,还可以是其他的节日。

2、除了描写节日的场面,还应该写出人们在节日里的心情,并表达你的感受。

3、注意使句子顺序合理,衔接自然,前后连贯。

第三板块设计意图:本课为读写联动课,写是重要的一部分,通过之前对“语言要连贯”的方法的学习和初步运用,让学生认识到了其重要性,也为这篇成文做好了准备。

之所以选择《我们的节日》这个中考命题,是因为它可以更容易的体现1、话题统一“节日”2、顺序合理(可以利用时间和空间顺序来介绍节日当天的盛况等)3、衔接自然。

(选择学生信手拈来的素材更容易写出“真”自然衔接上就容易处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