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艺术的主题》

合集下载

当代中国女性艺术创作的主题和风格特点分析

当代中国女性艺术创作的主题和风格特点分析

当代中国女性艺术创作的主题和风格特点分析当代中国女性艺术创作的主题和风格特点分析随着社会的变迁和人们对性别的重新审视,中国女性艺术创作也在逐渐崭露头角并展现出独特的主题和风格特点。

女性艺术家们通过自己独特的视角和生活经验,探索着妇女生活的内心世界,反映现代社会中女性的身份认同、家庭角色和社会地位,塑造了一种充满女性力量和觉醒的当代中国艺术。

一、主题分析:1. 女性身份认同:当代中国女性艺术中的一个重要主题是女性身份认同的探索。

女性艺术家常常通过自画像、装置、摄影等媒介,直观地表达出她们对自我身份的思考和创作。

她们探讨女性在家庭、社会、职场中的角色以及身体和性别上的自由和权利。

此类作品通常呈现出女性内心复杂而丰富的情感,以及对传统角色观念的质疑和女性力量的追求。

2. 家庭和母爱:中国女性艺术家也常常将家庭和母爱作为创作的主题。

她们关注于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对于传统家庭观念进行了重新思考和解构。

她们不再将母爱视为一种天职,而是尝试表达母爱的多样性、母亲与子女之间的情感纠缠,以及女性在家庭中的权利和选择。

3. 社会地位和女性权益:当代中国的女性艺术家们密切关注着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和权益。

她们通过艺术创作呈现女性在社会中的各个层面所面临的问题,如性别歧视、家暴、职场不公等。

这些艺术家试图唤起观众对于女性权益的关注,以及对性别平等的呼吁。

二、风格特点分析:1. 多样性:中国女性艺术创作的风格特点丰富多样。

她们使用不同的媒介、技法和表现手法来呈现自己的作品。

例如,有的女艺术家运用了传统的绘画技法,将女性形象呈现得柔美细腻;而一些艺术家则采用了现代摄影、装置等新媒介,展示出现代女性的活力和审美。

2. 自我表达:女性艺术家的作品通常充满情感和表达个人经历的需求。

她们不再追求传统艺术的客观合理性和客观审美,而是倾注了更多的情感和自我。

这些作品往往通过色彩的运用、形象的变形以及符号的运用来表达个人内心的情感和体验。

艺术欣赏:当代艺术作品解读

艺术欣赏:当代艺术作品解读

艺术欣赏:当代艺术作品解读1. 引言1.1 概述当代艺术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具有广泛的表现方式和丰富多样的题材内涵。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审美观念的转变,当代艺术作品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引起了人们对社会、文化和政治等方面问题的思考与关注。

本文将探讨当代艺术作品的背景与意义,并呈现了解读这些作品的方法与途径。

1.2 文章结构本文分为五个部分进行描述。

首先是引言部分,主要介绍了文章的主题以及全文所呈现的内容安排。

然后将深入探讨当代艺术作品的背景与意义,包括艺术现代性的发展背景、当代艺术作品的多样性与反思性以及它们对社会、文化和政治等领域所带来的影响。

其次,我们将分享解读当代艺术作品时常用的方法与途径,如主题与符号解析、叙事与表达方式分析以及观众角度与个人情感解读等。

接下来通过例析典型题材进行内涵解读,包括现实主义描绘与关注社会问题的作品分析、抽象表现主义与情感体验的作品分析以及后现代艺术批判与跨界表达的作品分析。

最后,我们将在结论部分总结文章的核心观点,并强调了对当代艺术欣赏和解读要持有开放心态、重视其多样性与社会价值,同时激发个体创造力,推动艺术进步。

1.3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当代艺术作品的背景、意义以及解读方法,并通过具体案例进行内涵解读,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当代艺术作品。

同时,我们也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能够教育人们对当代艺术保持开放心态,重视其多样性并认识到其对社会发展所扮演的积极推动作用。

2. 当代艺术作品的背景与意义2.1 艺术现代性的发展背景当代艺术作品是在现代艺术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

艺术现代性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欧洲,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人们对传统观念和表达方式开始提出质疑,并希望以新的方式来呈现艺术创作。

这一时期诞生了各种新兴艺术运动和风格,如印象派、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等。

这些运动突破了传统艺术形式和观念,对艺术的自由度和创造性进行了重新探索。

2.2 当代艺术作品的多样性与反思性当代艺术作品呈现出极大的多样性,涵盖了绘画、雕塑、摄影、装置艺术等多种形式。

当代艺术知识点

当代艺术知识点

当代艺术知识点当代艺术是指在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的艺术形式和创作风格。

它涵盖了各种艺术形式,如绘画、雕塑、摄影、装置艺术、行为艺术等。

当代艺术与传统艺术相比,更加多样化和自由,表达形式更加开放和前卫。

本文将介绍当代艺术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包括艺术家、流派、主题等。

一、当代艺术家1. 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安迪·沃霍尔是美国当代艺术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以描绘大众文化和消费主义为特点。

他的作品《坦普尔梦想》和《葛丽丝·琼斯》等都是当代艺术的经典之作。

2. 达米安·赫斯特(Damien Hirst)达米安·赫斯特是英国当代艺术家,以他的动物尸体和化学制品装置艺术而闻名。

他的作品《分裂的牛》和《鲨鱼》等引起了广泛的争议和讨论。

3. 阿尼什·卡普尔(Anish Kapoor)阿尼什·卡普尔是印度裔英国艺术家,他的作品以大型雕塑和装置艺术为主。

他的作品《云门》和《镜子中的花园》等都展现了他对空间和形式的独特理解。

二、当代艺术流派1. 波普艺术(Pop Art)波普艺术是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一种艺术流派,它以大众文化和消费主义为主题,通过大胆鲜艳的色彩和平面化的形式表达。

安迪·沃霍尔是波普艺术的代表人物。

2. 极简主义(Minimalism)极简主义是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兴起的一种艺术流派,它强调简约、纯粹和形式上的几何性。

代表人物包括唐纳德·朗格和卡尔·安德烈。

3. 行为艺术(Performance Art)行为艺术是一种通过身体动作和行为来表达的艺术形式。

它强调艺术家和观众之间的互动和沟通。

马里娜·阿布拉莫维奇是行为艺术的代表人物之一。

三、当代艺术主题1. 身份与性别当代艺术家经常探讨身份和性别的议题,通过艺术作品来反思社会对性别和身份的刻板印象和偏见。

2. 环境与可持续性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当代艺术家开始关注环境与可持续性的议题。

当代艺术的主题——时间

当代艺术的主题——时间

当代艺术的主题——时间作者:[美]简·罗伯森克雷格·麦克丹尼尔来源:《艺术与设计》2015年第12期时间是当代艺术的重要主题,涉及各类媒介、方法和概念的形形色色的作品都探讨了时间问题。

我们将审视1980年后的艺术中十分盛行的时间主题,以及一些定义、历史语境、艺术策略和次主题(subtheme),这些次主题将勾勒出这个意义深远的时间主题的方方面面。

时间是当代艺术的重要主题,涉及各类媒介、方法和概念的形形色色的作品都探讨了时间问题。

我们将审视1980年后的艺术中十分盛行的时间主题,以及一些定义、历史语境、艺术策略和次主题(subtheme),这些次主题将勾勒出这个意义深远的时间主题的方方面面。

在我们开始探讨艺术家们对时间问题所做的那些错综复杂、多种多样的思考之前,先来看两个艺术作品:一部由瑞士艺术家组合彼得·费茨利(Peter Fischli)和大卫·维斯(David Weiss)搭档拍摄的电影,以及美国艺术家海德·法斯纳科特(Heide Fasnacht)的雕塑。

费茨利和维斯制作了一部长约30分钟的娱乐性短片《万物必经之途》(Der Lauf der Dinge)(1985-1987)(图1),影片中摄影机沿着一间仓库的地板摇拍,沿途临吋放置了一堆简易道具,有水桶、橡皮轮胎、塑料杯、绳子和气球。

通过火、重力、化学反应和火药等的作用,所有物品都依次溢出、跌落、旋转、起火或爆炸。

每个物体运动的终止都会触发排在其后的物体的运动。

这种连锁反应以其荒诞的运动学具体而微地表达了时间:在30分钟内连续发生的一连串实时事件中,一个运动被巧妙设计成下一运动的诱发者。

(然而实际上,费茨利和维斯不得不先分別拍摄各个微观事件,然后把每个电影片段接合起来,这样才能达到看起来天衣无缝的连锁反应的效果。

)费利茨和维斯在本片中并未将时间组织成一个叙事体:这里不存在有开头、中间和结尾的情节,连锁反应没有终极目标或最后的结局。

当代艺术:《光与影的交织》

当代艺术:《光与影的交织》

当代艺术:《光与影的交织》
《光与影的交织》是一件当代艺术作品,由知名艺术家李明创作。

这幅作品是一幅混合媒介作品,包括绘画、摄影和影像等元素,呈现出一种强烈的视觉效果和情感表达。

整个作品分为两个部分,上半部分是一个光影交错的空间,下半部分是一个人物头像。

在上半部分,艺术家使用了精心挑选的灯光和镜头角度,使光线在画面中流动,并将影子投射在墙上,创造出一种流动的、不稳定的效果。

这种效果给人一种迷幻的感觉,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光线和影子的探索。

在下半部分,艺术家使用了一个女性头像。

头像的轮廓清晰,但表情模糊不清。

这种处理方式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仿佛是在向观众传达某种信息或情感。

同时,头像的位置与上半部分的光影空间产生了呼应,加深了整个作品的情感层次和意义。

整个作品所表现的主题是光与影的交织。

通过这种方式,艺术家探索了光和影在视觉和情感上的表达,以及光和影对人类认识和探索世界的影响。

这种主题与现代人的精神世界密切相关,对观众来说,作品所呈现的感觉和情感是深刻而难以忘怀的。

总之,《光与影的交织》是一件兼具技术和情感的艺术作品。

艺术家李明通过对光影的探索和表现,创造了一种神
秘而迷幻的氛围,引导观众思考人类对世界的认识和感知,同时也传达了他对现代生活的理解和思考。

浅析当代艺术家科妮莉亚·帕克的“时间”主题

浅析当代艺术家科妮莉亚·帕克的“时间”主题

浅析当代艺术家科妮莉亚·帕克的“时间”主题作者:王福苗来源:《艺术殿堂》2018年第05期【摘要】时间是当代艺术的重要主题,科妮莉亚帕克运用循环再利用的现成物传达一种过去与现在的时间关系。

善用潜意识的帕克,所创作的艺术其不同之处在于揭示了时间的路径绝非直线前进的。

艺术作品中所含有的暴力因子给观赏者心里震撼。

【关键词】科妮莉亚帕克;时间一、科妮莉亚帕克“时间”的表现既是雕塑家又是装置艺术家的科妮莉亚帕克,在一次绘画中,她意识到画出来的东西永远也比不上真实的东西,于是在毕业后开始运用实物进行再创作。

“纪念物具有一种力量,它能唤起回忆并引发人们对时间进行反思。

”在很多地方的博物馆里都陈列着属于祖辈们时代的东西,物品上的斑驳烙印让我们足以看到时间的流逝,这种纪念物有着独特的魅力和隐藏的力量。

艺术家科妮莉亚·帕克对于时间的表现多是以现成材料的循环再利用。

这些用于表现的材料过去的历史和身份仍明显存在,这在艺术家眼里是表现时间的有力工具。

帕克以独特的处理手段、不断地创新,让这些材料的过去与现在的关系更加错综复杂。

作品《也许》中帕克收集了大量的纪念物,每件物品都与真实的历史相联系。

然而这些再现的纪念物现在所要表达的与过去的意义也会存在变化。

帕克的其他作品也是以《也许》中同一主题为基础,通过细微的变化来探索时间——过去与现在之间错综复杂、模糊含混的关系,时间带来的错觉与转变。

如:用一把负载历史意义的刀具将一个面部抽搐的玩偶拦腰截断,这种抽搐狰狞的表情又赋予了另外的情感含义。

在此之中所运用的旧材料只是一种象征符号,帕克正是通过作品中的象征和暗示来表达时间观念。

二、变化中的“时间”科妮莉亚帕克的作品是对日常物品的特定处理、解构以及重新解读,其作品深深扎根于事物的沿革,含有一丝常见的暴力因子。

我們所看到的帕克艺术作品都是经过消融、膨胀、压力、弯曲、变化等一系列过程或力量的结果。

她这种令人瞠目结舌的处理方式,给予观赏者强烈的视觉冲击,这种疯狂的创造方式使这些材料的过去与现在的关系更加复杂化多元化。

《当代艺术导论》课件

《当代艺术导论》课件

当代摄影和影像艺术在技术和主题上都有很大的创新和发展。技术方面,数字摄影和影像技术的出现使得艺术家可以更加自由地进行创作和处理;主题方面,摄影和影像作品可以记录和反映现实世界中的各种问题和现象,也可以通过影像的语言表达更深层次的意义和观念。
摄影和影像作品在传播和展示方面也有很大的优势,可以通过各种媒体平台进行传播和展示,对当代艺术的推广和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评估作品是否具有社会意义,是否能够反映社会现实和传达社会观念。
评估作品是否具有历史价值,是否能够反映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化特征和艺术发展状况。
05
当代艺术的未来展望
当代社会变革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如环境保护、性别平等等,将成为艺术家们关注和表现的焦点。
社会问题反映
多元化与包容性
艺术教育与普及
随着社会观念的不断进步,艺术将更加注重多元化和包容性,鼓励不同文化背景和观点的表达。
油画创作在当代艺术中呈现出多种风格和流派,包括抽象表现主义、现实主义、超现实主义等,艺术家通过油画创作表达自己的观念和情感。
雕塑是三维空间中的艺术形式,通过塑造、刻划或构建等手段创作出具有空间感的作品。装置是一种特殊的雕塑形式,通常使用现成物品或材料进行重新组合或改造。
当代雕塑和装置艺术突破了传统的材料和形式限制,艺术家可以运用各种不同的材料和技术进行创作,如木材、石材、金属、陶瓷、塑料等,以及结合灯光、声音、影像等技术手段。
总结词
波普艺术家通过复制和重构流行文化图像,如广告、电影海报、漫画等,来反映消费主义和大众文化的现象。他们的作品通常色彩鲜艳、形象生动,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详细描述
VS
极简主义是一种以简单、清晰和纯粹为特点的艺术流派,强调形式和空间的简化,以及对材料和工艺的关注。

当代艺术书籍

当代艺术书籍

当代艺术书籍当代艺术书籍有哪些呢?下面是精心为您整理的当代艺术书籍,希望您喜欢!当代艺术书籍《作品与展场巫鸿论中国当代艺术》巫鸿著本书从艺术作品和艺术展览两个维度出发,以宽阔的历史视野,明快的理论气质和平实的写作风格,提供了解中国当代艺术批评的一个值得关注的文本。

并通过大量史实和配图回答了诸如为什么当代艺术是“当代”?中国当代艺术有什么独特之处?什么是“实验性”展览?作品和展场的关系何在?这些不仅是研究中国当代文化和艺术的人所必需涉足的课题,也是关注和了解中国当代艺术现状最合适的途径。

《荣荣的东村》巫鸿著《荣荣的东村》以摄影家荣荣的镜头、日记与书信,串联起北京东村艺术家群体在中国实验艺术黄金时代的创作与生活的故事。

“东村”,是中国实验艺术史上的一段神话。

在这片破败的家园,荣荣和一群挣扎在贫困线上的艺术家;;张洹、左小祖咒、段英梅、马六明等;;以行为演出和摄影的方式,给中国实验艺术界带来了直接冲击。

这份档案的目的,在于探索这些照片在历史层面、艺术层面、自传层面上的诸种意义。

《名利场:1850年以来的艺术品市场》[英] 戈弗雷;巴克著;马维达译作为纵览国际艺术品市场之诡谲的指南,《名利场:1850年以来的艺术品市场》跨度自1850年至今,以时期为序,以重大艺术品交易事件为线索,对艺术市场的交易规则、交易背后的复杂的社会状况等均有深入分析。

奇迹抑或泡沫?艺术品市场上不断飙升、令人惊骇的高价纪录,意味着艺术品的品质、时代的趣味,还是某种运作?收藏抑或投机?与股票、黄金和钻石相比,艺术品作为投资品的表现如何?都会在这本书中找到答案。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本书的全球首发版,作者特意为中文版增写了“中文版序”及第10章“21世纪中国艺术市场的奇迹”,对中国艺术品市场做了特别说明。

《中国当代艺术史1978-1999》鲁虹著本书准确又简洁地向人们叙述了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历程,为了将此历程生动而鲜明地呈现出来,鲁虹改变了传统艺术史的写作方法,以“文图结合”、“文图并进”的方法。

读《当代艺术的主题——1980年以后的视觉艺术》有感

读《当代艺术的主题——1980年以后的视觉艺术》有感

读《当代艺术的主题——1980年以后的视觉艺术》有感《当代艺术的主题——1980年以后的视觉艺术》是一本探讨当代艺术主题的重要著作,通过对1980年以后视觉艺术的深入研究,作者呈现了当代艺术在不同时期和背景下的变化和发展,对于当代艺术的理解和认识具有深远的意义。

在阅读本书后,我深受启发,对于当代艺术的主题和表现形式有了全新的认识。

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思考和感悟,就本书的内容进行一些个人的见解和分享。

本书对于当代艺术的表现形式做出了详细的介绍和分析,包括绘画、雕塑、摄影、装置艺术等多种形式。

当代艺术的表现形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绘画和雕塑,而是呈现出了更加多元和开放的态势。

艺术家们通过不同的媒介和技术,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当代艺术作品,使得当代艺术的表现形式更加多样和富有创新性。

这也为我们赏析和理解当代艺术作品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和机遇,我们需要更加开放的心态和较高的审美能力,才能够欣赏和理解这些新颖而富有表现力的艺术作品。

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我对当代艺术的理解产生了很多新的思考和认识。

当代艺术不再是传统的艺术作品,而是呈现出更加多样和丰富的表现形式和内涵意义。

在当代社会中,艺术已经不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与社会和生活紧密相连,艺术家们通过自己的创作对于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表达。

我们作为观众和欣赏者,需要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去理解和体会艺术作品所呈现的内在意义和情感表达。

艺术家们也需要更加敏锐和深刻地观察社会现实,从而创作出更加贴近人们生活和情感的作品。

只有这样,当代艺术才能够真正走进人们的生活,成为人们情感和精神上的寄托和抒发。

读完《当代艺术的主题——1980年以后的视觉艺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从中获得了很多启发和思考。

对于当代艺术的理解是一个不断深化和延伸的过程,我们需要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去理解和欣赏艺术作品所传达的意义和情感表达。

当代艺术已经成为了我们社会和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需要更加重视和关注当代艺术的发展,以便更好地把握和领会当代艺术的变化和发展。

当代艺术的主题和风格

当代艺术的主题和风格

当代艺术的主题和风格当代艺术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多样性的领域,它可以由诸如绘画、雕塑、摄影和视频艺术等多种形式来表现。

在当代艺术中,主题和风格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它们可以帮助人们理解艺术家所表达的想法和观念。

主题方面,当代艺术家们展开了非常广泛的创作。

他们探究的话题包括人性、社会、政治、环境、技术和身份认同等各个方面。

在人性方面,艺术家们通常通过对人类的身体、性别、性取向、文化背景、种族等方面的探索来表现人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示例之一是婚姻平权运动的一支强有力的力量,旨在在婚姻权、照顾权、收养权等方面赋予LGBT人群与异性恋者相同的权利,并写入法律保护Rainbow婚姻,以充实多元化文化的各种可能性。

在社会方面,当代艺术家们经常关注社会问题和政治现实。

他们往往通过反映不平等,贫困,难民危机,全球化等问题,尖锐地揭示人们所处的社会现状。

他们的创作内容如宣传海报、影像、纪实等,在大众中产生了强烈的社会话题,有着较好的影响。

这些艺术家们并不满足于唯美主义的艺术表达,也不再是只追求经验和技巧,而是更关注信息传递到起时所携带的“话题性”。

在环境方面,当代艺术家们通常关注对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耗,促进生态平衡的发展。

他们通过材料使用、作品构件、地点选择等方式,呼唤我们的环境意识。

在技术方面,艺术家们借助当代科技以及合成手段实现了其想象力的极大创新,例如在绘画和雕塑中增加了数字制作技术。

当代艺术家们混合传统艺术材料、技术和手段,创作出以前从未见过的新类型艺术作品,例如网络艺术、交互艺术和虚拟现实等等。

在风格方面,当代艺术家们在创作中通常不会局限于某种风格或流派,而是根据所表达的主题和观点选择不同的风格。

他们通常自由的将自己所感兴趣的元素,比如形式,技巧,意象和图案,加以组合,创造出新的形式和艺术语言。

有时,他们也会采取一些先锋,后现代,概念艺术,叙事体等现代艺术流派的元素,但通常会给它们带来新的变化和解释。

如:《大街小玩》这件作品呈现出一个全新的形式,它将传统的街头玩具元素和多媒体信息混合在一起,呈现出了一个视觉和听觉的艺术体验。

看待当代艺术的审美趋势及方法

看待当代艺术的审美趋势及方法

看待当代艺术的审美趋势及方法当代艺术是一个充满争议和复杂的领域。

作为现代社会中文化现象的一部分,艺术反映了时代和文化的变迁。

随着社会变革的步伐加快,当代艺术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审美趋势和方法,成为当代艺术的一个重要话题。

一、审美趋势1、多元化的表现手法当代艺术表现手法非常丰富多样。

绘画、雕塑、摄影、装置、电影、音乐、舞蹈等等,各种艺术形式相互渗透和影响,许多新兴艺术形式层出不穷。

当代艺术的表现手法多元化,让艺术家表现出自己的创造力。

2、社会性的主题当代艺术的主题多关注社会现实问题和当代人类价值观的转变。

很多作品反映了社会的压力、工业化、城市化、全球化、资本化、个人自由等关键议题,向人们展现了当代人类的生活和情感体验。

3、激进性的形式在对于传统的艺术形式的挑战中,当代艺术具有激进的形式和创造性。

艺术家们愿意突破传统的审美观念和观点,打破常规的表现方式。

从而在艺术追求和表达上更具创造性和多样性。

二、审美方法1、自我主张艺术家应该具备自我主张的能力。

每位艺术家都应该有自己的理念和深刻的理解。

他们需要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记述他们的艺术观念和追求,并通过自己的作品表现出来。

2、对历史的深刻理解当代艺术是以被先驱者们拓展的道路为基础的。

因此,了解和研究艺术发展的历史,对于当代艺术家及其判断艺术标准和创作方向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通过理解、研究和吸收艺术大师的经验和教训来增强自己的创作力和技能。

3、严格的学术研究艺术是精神领域的一种表达方式,需要艺术家掌握的广泛的学术知识。

这样他们可以从文化、历史、哲学、心理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等角度来探究艺术的内涵和技巧,才能更好地驾驭自己的创作演绎。

三、结尾当代艺术的审美趋势和方法是多样化和创新化的。

虽然在创作和研究中,艺术家们会被绑定在单一的审美标准上,他们需要发掘自己的创造力和个性,用自己的艺术语言来挖掘和表达美。

当代艺术是一个充满了多种元素的艺术形式,应该以多样和包容的态度来看待和欣赏。

当代文艺创作中的时代主题

当代文艺创作中的时代主题

当代文艺创作中的时代主题随着社会的发展,文艺创作已经不再是单纯的艺术创作,更是表现时代、抒发情感的手段和方式。

在当代,文艺创作中涌现出了大量的时代主题,这些主题既一个个个体的生活,也反映着整个社会的变迁,展现了一个个时代的面貌。

本文将从小说、电影、音乐、绘画等不同领域入手,讨论当代文艺创作中的时代主题。

一、小说在当代小说中,反映时代变迁的主题无处不在。

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城市和生存主题。

城市主题是当代小说中最为普遍的主题之一,既有进城打工者的日常生活和生存状况,也有城市文化、城市隔阂,这些主题都在小说中得到了充分的表达。

生存主题则探讨了在社会变革中人们对生存的种种困难与挣扎,这一主题在当代小说中表现得十分生动鲜明。

如《平凡的世界》、《活着》等作品,直接地反映了中国传统社会走向现代社会的种种困惑和挣扎。

二、电影电影的特有魅力之一就在于它可以触动人们的心灵,传播思想和价值观。

在当代电影中,时代主题的呈现得尤为突出。

其中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影片最为突出,如《中国合伙人》、《独立日2》、《流浪地球》等作品,这些影片通过表现出中国、世界和未来的种种局面,揭示出现代化进程中人类的喜怒哀乐、价值取舍和命运选择等。

三、音乐从抒情到现实主义再到新感性主义,音乐一直陪伴着人们的成长。

在当代音乐中,时代主题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这种主题的呈现使得音乐的价值和魅力更加多元。

例如,体现社会话题的歌曲、流行曲等。

这些音乐作品中,描绘了珍爱生命、反抗饥饿、追求和平等多种社会议题。

四、绘画绘画是一种视觉表达艺术,也是表现社会现实的重要手段。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绘画中的时代主题变得十分多样化。

大众文化和电影、小说、绘画以及各种新兴媒介的互相影响,使得当代绘画的时代主题更为丰富。

如“当代语境”——反映当下社会文化现实的时代主题,通过把握文化语境、审视时代风貌,从而让观众在艺术的力量下触摸社会的肌理。

综上所述,当代文艺创作中的时代主题十分突出,无论是小说、电影、音乐还是绘画,它们都在反映了一个个时代背景和生活面貌的同时,传达了对于当代社会和人生的种种关注和思考。

当代艺术的主题(上)

当代艺术的主题(上)

当代艺术的主题(上)作者:简·罗伯森克雷格·麦克丹尼尔来源:《艺术与设计》2015年第08期近年来,当我们穿梭于各大当代艺术展之中并观赏展品时,遇到了很多不同寻常、充满挑战性的艺术作品。

这里试举几例:《不合时宜:舞台一》的作者是蔡国强(图1)。

这个装置作品将九辆一模一样的白色轿车悬挂于半空,同时发出彩光的长长的玻璃管从车窗中向四面八方迸射出来,这样营造出汽车爆炸时车身在空中翻滚时的各个阶段的视觉效果(2008年在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举行的大型个人回顾展)。

《第八天》,一件由爱德瓦尔多·卡茨创作的“转基因”作品,它将经过基因工程改造过的、在黑暗中发光的活体老鼠、植物、鱼以及一个生化机器人一起安置在由直径为四英尺的树脂玻璃圆顶罩住的环境中(坦普亚利桑那州立大学艺术研究学院)。

李天元根据卫星图像绘制的巨幅三联画以渐进的特写展示了艺术家和其幼子在中国长城上的肖像(参展于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的以艺术和科学的碰撞为主题的国际艺术展)。

一个罹患唐氏综合征的女人坐在一间空荡荡的展厅里,凝视着一些简单陈列在她面前的象征性物品:这件由纽约错误画廊筹划的作品,将意大利艺术家吉诺·德·多米尼克1972年展出的饱受争议之作《永生的第二个办法:宇宙是静止的》进行了改造(2006年伦敦弗里兹艺术博览会,会上行为艺术作品的沉寂无声与其他展厅大量诉诸感官效果的作品的喧嚣狂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从这些例子中不难看出,当代艺术世界丰富多样、神秘莫测。

尽管油画、摄影、雕塑、素描、手工艺术等仍吸引着大批艺术实践者,这些人们耳熟能详的艺术形式却已不再统领艺术领域。

如今电影、视频、音频、装置、表演、文本、电脑等成为普通的艺术媒介,艺术家常常在几种媒介中游刃有余地进行穿梭。

他们将不同媒介自由地融合在一起,或将画画得像经过像素化处理的电脑图像,或者用巧克力糖浆这样的非常规材料来作画。

当代艺术在不断变化。

读《当代艺术的主题——1980年以后的视觉艺术》有感

读《当代艺术的主题——1980年以后的视觉艺术》有感

读《当代艺术的主题——1980年以后的视觉艺术》有感【摘要】在读完《当代艺术的主题——1980年以后的视觉艺术》后,我深刻感悟到1980年以后的视觉艺术发展的变化和特点,书中对当代艺术主题的探讨让我对艺术创作有了更深的理解。

通过分析艺术家对社会和时代的反映,我对艺术创作的目的和意义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书中对视觉艺术作品的评价和解读让我对艺术作品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在阅读中,我从中学到了许多艺术的启示和感悟,这对我的艺术追求和创作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对当代艺术发展的展望和总结个人阅读的收获,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艺术追求,并且对未来的艺术道路有了清晰的规划和期许。

【关键词】当代艺术、1980年以后、视觉艺术、主题、发展、艺术家、社会、时代、评价、解读、艺术启示、感悟、展望、艺术追求、创作、收获、体会。

1. 引言1.1 对《当代艺术的主题——1980年以后的视觉艺术》的初步认识《当代艺术的主题——1980年以后的视觉艺术》是一部关于当代艺术发展的重要著作,通过对1980年以后的视觉艺术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为我们提供了更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这本书从艺术的发展历程、主题和变化等多个角度分析了当代艺术的特点和趋势,帮助读者更好地把握艺术的脉络和内涵。

它不仅是一部研究性的专著,更是一部启发性的作品,可以引领读者思考当代艺术的核心问题,拓展他们的艺术视野和思维方式。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相信我将会对当代艺术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也期待能够从中获得一些启示和感悟,为我的艺术追求和创作带来新的思维和灵感。

我对这本书充满了好奇和期待,相信它将会给我带来一场艺术的盛宴和启发。

1.2 个人对该书的兴趣和期待我期待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了解当代艺术家对社会和时代的反映,以及他们如何通过视觉艺术作品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我也希望书中能够对1980年以后的视觉艺术发展进行详细描述,让我能够更全面地了解这一时期的艺术形式和风格。

我还期待从书中学到一些艺术启示和感悟,能够启发我在自己的艺术追求和创作中获得更多灵感和创意。

读《当代艺术的主题——1980年以后的视觉艺术》有感

读《当代艺术的主题——1980年以后的视觉艺术》有感

读《当代艺术的主题——1980年以后的视觉艺术》有感《当代艺术的主题——1980年以后的视觉艺术》是一本由美国著名艺术评论家霍华德·沃尔法斯书写的艺术论著。

这本书深入探讨了自1980年以来的当代艺术主题,对于当代视觉艺术的发展及其背后的意义进行了深入剖析。

阅读这本书让我对当代艺术有了全新的认识,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谈一谈我的感受。

这本书对1980年以后的视觉艺术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解读。

作者通过对当代艺术的历史背景、发展脉络及主题特征进行论述,让读者对当代艺术的发展历程和主题走向有了清晰的认识。

从波普艺术到后现代主义,再到当代后后现代主义艺术,作者一一分析了这些时期的艺术特点及其所表达的主题。

读完这部分内容后,我对当代艺术的发展脉络和各个阶段的主题特征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艺术家们对于不同时期社会现实和情感体验的呈现和表达。

作者对当代艺术主题的研究和分析令我印象深刻。

作者提出了当代艺术主题的四大特征,包括多样性、相对主义、民主性以及混杂性。

他通过大量案例的分析,阐述了这些主题特征是如何在当代艺术作品中得到体现的,从而使读者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当代艺术主题的多元性和复杂性。

在这一部分内容中,我感受到了作者深刻的思考和独到的洞察,这种对当代艺术主题的研究和分析让我对于当代艺术的理解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这本书还就当代艺术的未来发展进行了一些展望。

作者认为,当代艺术在面对日益多样化的社会和文化环境时,将会更多地呈现出混合性和复杂性,艺术家们将更加注重个性化的表达和社会现实的关联。

作者也提出了对于当代艺术教育和批评的建议,希望可以更好地引导和培养年轻艺术家,丰富当代艺术的表现形式,拓展其主题内涵。

这一部分内容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也让我对当代艺术的未来发展有了更为清晰的思考。

《当代艺术的主题——1980年以后的视觉艺术》这本书是一部值得深入研读的艺术论著。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当代艺术的发展历程、主题特征以及未来发展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

当代艺术的时间主题的探索

当代艺术的时间主题的探索

当代艺术的时间主题的探索随着艺术更加多元化的发展,当代艺术作品的形式更具有多样性,摄影、电影、动态雕塑,装置艺术,行为艺术等更加多元的艺术表现形式使时间的表现力更加感人。

时间不在单单是在画面中用钟表、空洞的黑暗等这些格式化的图案来表现。

我印象比较深刻的的是在9.11事件十周年之时,中国艺术家徐冰的“何处惹尘埃?”装置艺术作品。

作为9.11事件的亲历者,徐冰用艺术家的敏锐感知力,收集了当时事件现场的一包尘埃,在这件作品中,他将9·11事件中收集到的灰尘吹到展厅,经过24小时尘埃落定,在展厅地面上显示出两行中国七世纪禅师六祖慧能的诗:“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宁静、肃穆以及灰尘给人的刺痛感和脆弱感形成了这件作品张力的两端。

特定的艺术材料是这个作品中最重要的艺术创作手段。

书中提到艺术家用来表现时间逝去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就是挪用现成品再进行循环利用。

尘埃的收集是在特定的时间地点下产生的,这样的艺术元素本来就带走时间的印记。

徐冰作为艺术家和亲历者9.11一周年时做过展览,但是他认为当时的展览不是很成熟的,面对这么大的一个历史事件,艺术家用艺术其实是很难面对的。

艺术语言或者艺术本身在这样一种事件面前显得无力。

而当时间拉长到一定的距离之后,再反观当时的歷史事件,艺术作品就又可以呈现不一样的艺术感染力。

徐冰经过在美国,在纽约的探访,他认为许多美国人对这一历史事件是一种无奈和失语的感受。

如果再用强烈的符号或刺激的,富有张力的艺术表现形式来做作品,显然在情感的共鸣度上,是不可能达到很好的效果。

所以在大事记在经过时间历史的涤荡后,用微小的历史遗物,反而能引起参观者的情感共鸣。

当我们说一件艺术作品表现了时间时,那意味着什么呢?表现的是一个象征过程,通过此过程艺术品折射了超越自身以外的一个主体。

纵观历史,一些艺术家之所以在作品作品中涉及时间主题,主要原因之一是他们想要去记录和叙述事件,比如前面我们所说到的徐冰的装置艺术作品就是如此。

读《当代艺术的主题——1980年以后的视觉艺术》有感

读《当代艺术的主题——1980年以后的视觉艺术》有感

读《当代艺术的主题——1980年以后的视觉艺术》有感【摘要】本文围绕当代艺术的主题展开,首先从回顾1980年以后的视觉艺术发展入手,探讨了当代艺术家对主题的探索和当代社会对艺术主题的影响。

随后对当代艺术主题进行了反思,并与传统艺术主题进行了对比。

在展望了当代艺术主题的未来,并分享了个人对这本书籍的认识和感悟。

通过这篇文章,读者可以深入了解当代艺术主题的重要性和发展趋势,同时也能够思考个人在当代艺术中的位置和价值。

【关键词】关键词: 当代艺术主题,1980年以后的视觉艺术,艺术家,社会影响,反思,未来展望,传统艺术对比,个人认识。

1. 引言1.1 我对当代艺术的主题的认识我对当代艺术的主题的认识还包括对艺术创作的尊重和理解。

每位艺术家都是一个独特的灵魂,他们通过自己的作品展现出来的主题和内涵,可以让我们看到一个全新的世界,可以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和周围的世界。

通过阅读《当代艺术的主题——1980年以后的视觉艺术》,我希望能够更好地理解当代艺术的主题,以及艺术家们对这些主题的探索和表达。

我期待通过这本书籍的启发和指引,加深对当代艺术主题的认识,并探索更广阔的艺术世界。

1.2 对1980年以后的视觉艺术的关注通过阅读本书,我对1980年以后的视觉艺术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对当代艺术中的主题和趋势有了更为敏锐的感知。

这些艺术家们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着对世界的观察和思考,呈现出丰富多彩的艺术语言和风格,引发了我对当代艺术的思考和探索。

我期待通过这本书籍,进一步拓展我对1980年以后的视觉艺术的了解,并希望能够从中汲取灵感和启发,为自己的艺术创作和审美体验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2. 正文2.1 回顾1980年以后的视觉艺术发展从1980年以后,视觉艺术呈现出了多元化和前卫性的发展趋势。

在这一时期,艺术家们开始更加注重表现个体的情感和思想,尝试打破传统的艺术形式和观念,探索新的创作方式和主题。

一些艺术家通过涂鸦、摄影、装置等多种媒介来表达自己的创作意图,使视觉艺术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呈现出更加多样化的面貌。

读《当代艺术的主题——1980年以后的视觉艺术》有感

读《当代艺术的主题——1980年以后的视觉艺术》有感

读《当代艺术的主题——1980年以后的视觉艺术》有感作者:张旭月来源:《大东方》2019年第06期通过对简·罗伯森等著《当代艺术的主题-1980年以后的视觉艺术》这本书的学习,让我对艺术这个词的理解有了更加深刻的感悟。

这本书聚焦了从1980至2008年的三十年中最热的七个主题来谈艺术,但是我对其中第三章身体部分感触特别深,我想从身体部分来谈谈艺术与身体的关系及其我对“艺术”和“身体”这两个词的见解。

提起“身体”这个词,我想大部分的非艺术学院的人们首先就会想到裸体和性,或者是与健康相关,但很少人会与艺术这个词相提并论。

艺术是人类非语言沟通的一种媒介,它是没有民族和地域区分的。

身体这种艺术是外在之美的体现,区别于内在的‘充实之美’1。

中西方对于‘身体’本身所表达的意义和表现手法还是有很大差异的,但是中国改革开放后,大家对艺术的追求和探索空前高涨。

这种历史文化的差异给艺术这种无形的语言带来了不同的思想、观念和情感。

首先中西方绘画从思想上的不同,西方源于古希腊文明时期,发展人体艺术2000多年,西方人视人的身体为纯洁的、真诚的。

他们所描绘的身体大多是在宗教信仰下所创造出来的神,完美的身材,精致的五官。

西方强势的思想让艺术“服从”了宗教。

古希腊的文明使人与神的结合成为了精神追求,通过身体的描绘来表达灵魂的追求。

而有5000多年文明史的中国,古代涉及人体的则是春宫图,是为了人类繁衍的性文化,是情欲的表现。

中国传统美术则表达的是神韵气势,追求意境“心性”的体现。

其次从表现手上,西方绘画是采用焦点透视,画面的立体感视觉冲击力更强;而中国传统绘画是散点透视,客观物体就是平面的,有很多个观察点,用移动的视点去完成“千里江山”的视觉表达。

从文中保罗·麦卡锡的《突变体》到詹姆斯·科罗克的《去中心化的外皮》的艺术品中,我看到了艺术表达不在局限于传统媒介,新的混合媒介能够更强烈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中国当代艺术作品中的西藏主题

中国当代艺术作品中的西藏主题

引言在中国现当代艺术发展历程中,革命现实主义和现实主义绘画样式,掀起了艺术创作中早期“西藏热”。

随后国内兴起现代主义和当代艺术,艺术创作的形式与思想迅速发生了变化,但艺术家对西藏的兴趣和热情方兴未艾,西藏主题的创作呈现增多的趋势,随之而来也出现了大量与西藏相关的重要作品。

在这期间,许多知名的艺术家以艺术为目的,开始进入西藏本土进行创作;也有从未到过西藏的艺术家,以西藏为题创作了许多作品。

以西藏为主题的这批艺术创作,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兴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一、前卫的山峰:80年代1988年,前卫艺术家王德仁(1962-)来到西藏,有别于当时进藏的其他画家,他不进行西藏独特风景的写生,也不忙于速写朝圣牧民,更不收集西藏传统壁画和唐卡及各种西藏特色的造像素材,而是更多地谈论艺术创作的各种方案。

王德仁此行充满着艺术抱负,他在珠穆朗玛山旁,实施了名为《用红色染红珠穆朗玛山脉》的艺术创作:身着全套红色衣服,甚至把自己的面孔也涂成红色,并且用两个十米长的红色布条,在白色雪地上摆出万字(卐)图式。

在阿里地区的冈底斯山旁,也用同样的方式实施了摆放“十”字型符号的作品《招神仪式》(见图1)。

王德仁认为“雪山是道德净化和升华的象征,雪山是灵魂再生的指路标”,并且声称他所用中国当代艺术作品中的西藏主题边巴琼达(西藏大学艺术学院西藏拉萨850000)摘要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中国艺术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标新立异的当代艺术。

西藏独特的地理文化和艺术,是推动当代艺术创作发展的丰富源泉,因而在此类艺术创作中不断地涌现出众多的西藏主题作品。

文章通过研究文献资料、摄影图片、艺术展览和艺术作品等,梳理当代艺术中以西藏作为特定主题的艺术创作的历史脉络,以及在当代艺术语境中的内涵和创作理念。

关键词西藏;当代艺术;艺术创作DOI:10.16249/ki.1005-5738.2020.02.017中图分类号J2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738(2020)02-132-011收稿日期:2020-05-08基金项目:2019年度西藏大学艺术研究中心项目“中国当代艺术作品中的西藏主题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号:YYYB2-201901作者简介:边巴琼达,男,藏族,西藏拉萨人,西藏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西藏现当代艺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艺术的主题》
作者:孙海文
来源:《速读·下旬》2017年第07期
在对很多艺术家的作品观赏、范例的解读之后似乎艺术也有好坏之分,不管是之前的艺术史还是至今的当代的视觉艺术,我们不能排除有鱼龙混珠的成分,但是总体而言视觉艺术已经走向平民、走向生活的点滴,而不仅局限于重大事件或者历史变革,其更贴近于人们的思维、情绪、感受。

我突然就有好喜欢的感觉,再深奥的艺术都该是来源于生活而不是凭空臆造的。

泛读之后也只是对这30年艺术发展进程中自己相对了解的领域感受较深,有些例如宗教信仰,科学还有待进一步深读。

整本书八个章节,第一章节算是总体纵向角度的概括,横向分为身份,身体,时间,场所,语言,科学自己精神性七个主题。

每个主题所罗列的理论自己艺术家的实践都有种“好神奇,好勇敢,他们真有创造力”的感觉……
身份,很多艺术家创作的主题。

有根据艺术史人物肖像、自画像转换形式的再创造、也有根据种族,民族,性别和性的集体性关系、文化的交融衍生身份的驳杂属性、由特定文化和政治环境所建构的后天得到的处境、模仿扮演艺术家或者名人等角度来演绎身份这个主题。

艺术的初学者往往沉湎于自己到底是谁的问题,并在创作中表达这种困惑。

这也包含了一些战后艺术家包括杰克逊·波洛克、马克·罗斯科在内,他们认为自我身份在于完整稳定、独特富有意义的内心。

同时他们不仅从个体身份同时也从自我的公共身份来认识自己,如詹姆斯·鲁纳,他把自己呈现为一件活生生的艺术品,打破人们认为印第安人已绝迹的印象,揭露西方对美洲原住民的刻板化印象。

与鲁纳一样被定义为社群归属的还有批评家露西·利帕德,他们这些艺术家利用各种艺术展来表明集体身份,尤其从人种、种族、性别和性方面来界定身份问题。

对身份问题的探索,最早要追溯到艺术史中的人物肖像画和自画像。

例如伦勃朗、梵高、培根、安迪·沃霍尔等,培根的作品展示了艺术家令人惊奇的创作能力还有沃霍尔运用色彩创造知名人物的大众传媒肖像。

虽然艺术和身份间的联系始终存在却也受到政治、经济、科技、宗教信仰、人文风俗等因素产生新的发现与阐释。

二战以后独立个体身份的关注逐渐转换为今天的社会和文化身份,如卡丽·梅·维姆斯的《餐桌系列》,简单看去像是普通的肖像作品,纵观整个系列会意识到女主角的身份是被她的性别、劳作阶层、社会历史等表征而得。

当艺术家用某些宽泛的词语来命名自己时往往会产生一定的政治意义。

他们会遭到来自其他国家或领域的歧视或被定型,艺术家用抗议、示威、演讲甚至行为艺术等来表示抗议,著名的有“游击队女孩”,一个抗衡父权体制的女性主义组织,她们出现在公共场合时都戴着黑猩猩
面具并掩盖身体的服装,并提出:女人是否一定要赤身裸体才有资格进入大都会美术馆?这样直接但呼吁女性群体身份地位的问题。

同样也有一些概念化的身份问题被提出,例如围绕女性的怀孕、生产、月经或者女性承担家务这样女性身份问题,这种比较单一且主题明确,他们主要声明人们不能代表女性来作出关于女性断言,比如女性承担抚养孩子照顾伤病的主张都应被抵制。

来自移民、迁移及接触其他文化带来的持续不断的文化交流和同化带来了身份问题的驳杂性,毕竟信息社会不是与世隔绝的,例如中国艺术家刘虹,早年移民到美国,同时接受着美国文化以及中国的本土文化创作出中国元素的妓女和维多利亚时期精致的西式布景拍摄的影像,这里融合了中国世界观和美国世界观的文化冲突和文化合成。

在这些里印象比较深的有模仿、扮演别人的辛迪·舍恩和森村泰昌,还有作为伊朗妇女身份经流离失所缺失信仰的奈沙特。

最为沉迷的是舍曼的摄影作品。

一组由69张照片组成的无题和数字编号命名的作品,她用摄影的方式拍摄下每个她想展示的女性身份,让大众深入了解并反观女性的地位,她以自拍的方式显示自己,同时也是千千万万个生活中的我们。

我想它珍贵在于她的观念,在于她看似随意却很严肃的态度,贵在人们可以在她的作品里想象任何内心想表达的东西。

从她的作品里我能感受到她不羁的艺术风格,不受主流的画面构图、用光、色彩理论的约束,大胆展现她想表达的。

因此她的画面里不乏假肢、丝袜、裸露、性和各种形态的真实再现。

很多时候考虑过多的构图色彩用光会忽略了你想表达的本意,受到的牵绊越多,越做不了真我。

舍曼的观念摄影大多是有隐喻意味的,需要多了解画面,画面里她会精心安排些道具或者背景,每个人都能得到不同的感受。

我想这样的艺术才算成功的,不限制读者的想法,一个火花照亮一片夜空。

身份的演绎角度不一、形式不一,在观赏他们的作品时分析画面的各种元素之外还需要结合作者的生活背景而不是仅从类似构图、用色等审美角度,比如《餐桌系列》《无标题电影剧照系列》,看上去只是简单的人物肖像,但纵观作品就会发现并不然。

我想这也是我们艺术工作者与观者之间最直接的交流方式,无言之中给人性以最默契的共鸣。

作者简介:
孙海文(1993.08—),女,汉族,江苏淮安人,河南大学艺术学院,15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艺术设计;研究方向:影像与数字媒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