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语文5课草船借箭的资料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草船借箭》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草船借箭》课文原文及知识点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
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诸葛亮说∶“用弓箭。
”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
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
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
”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
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
”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说∶“只要三天。
”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
”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
”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
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
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
”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鲁肃对周瑜说∶“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诸葛亮说的是假话吧?”周瑜说∶“是他自己说的,我可没逼他。
我得吩咐军匠们,叫他们故意迟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
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
你去探听探听,看他怎么打算,回来报告我。
”鲁肃见了诸葛亮。
诸葛亮说∶“三天之内要造十万支箭,得请你帮帮我的忙。
”鲁肃说∶“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诸葛亮说∶“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名军士。
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
我自有妙用。
第三天管保有十万支箭。
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
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
”鲁肃答应了。
他不知道诸葛亮借船有什么用,回来报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只说诸葛亮不用竹子、翎毛、胶漆这些材料。
周瑜疑惑起来,说∶“到了第三天,看他怎么办!”鲁肃私自拨了二十条快船,每条船上配三十名军士,照诸葛亮说的,布置好青布幔子和草把子,等诸葛亮调度。
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五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5.草船借箭》含答案
五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5.草船借箭》含答案
导读
《草船借箭》是中国古代著名军事家孙膑和庞涓之间的故事。
这个故事在《史记》中有详细的记载,被后世奉为经典。
故事讲述了孙膑借箭的智慧和机智解敌的故事,是孩子们学习智慧、勇敢的好故事。
课文内容
第一部分:草船借箭
故事发生在孙膑帮助吴国的时候。
吴国遭到了敌军的包围,箭矢告罄。
庞涓嘲笑吴王:“箭矢都已经射光了,你的箭在哪里?”孙膑想出了一个计策,通过假装要去投降的方式,成功地借到了敌军的箭。
第二部分:攻城之计
孙膑借到箭后,开始运用计谋。
他让军队制作出上百艘草船,缠上箭尾,然后装载了一些士兵,草船缓缓向敌方船只驶去。
当草船接近敌方船只时,出现了一个天大的情况,敌方被打败了。
习题及答案
单选题
1.孙膑借箭时,是在___的时候成功的。
A. 白天
B. 黑夜
C. 下雨
D. 下雪答案:B
多选题
2.下列哪些人是本文中的主要人物? A. 孙膑
B. 庞涓
C. 吴王
D. 孟尝君
答案:A、B、C
填空题
3.故事发生在___国。
答案:吴
总结
通过学习《草船借箭》,我们看到了智谋和勇气在解决问题中的巨大作用。
孙膑的聪明和机智让我们深受启发,也让我们明白了团结、智慧以及勇敢这三个词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多么重要的品质。
希望同学们能从这个故事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做一个聪明、勇敢的人。
参考资料
•《史记》
•五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草船借箭》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草船借箭》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XXX妒忌XXX的才干,却向他请教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
XXX建议使用弓箭,但XXX告诉他,军中缺箭,请求他负责制造十万支箭。
XXX答应了,但表示需要三天时间,XXX担
心时间不够,但XXX坚信只需要三天。
XXX高兴地邀请
XXX立下军令状,并招待他,但XXX推迟了饮宴时间。
XXX对此表示怀疑,认为十万支箭三天造不出来,XXX则故
意拖延制造时间,以便找XXX的错。
XXX向XXX借二十条
船和一千多个草把子,并在船上悬挂XXX幔子,但不告诉他
具体用途。
第三天,XXX带着XXX前往北岸,取得了十万支箭。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草船借箭》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草船借箭》课文原文及知识点原文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
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诸葛亮说∶“用弓箭。
”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
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
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
”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
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
”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说∶“只要三天。
”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
”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
”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
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
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
”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鲁肃对周瑜说∶“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诸葛亮说的是假话吧?”周瑜说∶“是他自己说的,我可没逼他。
我得吩咐军匠们,叫他们故意迟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
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
你去探听探听,看他怎么打算,回来报告我。
”鲁肃见了诸葛亮。
诸葛亮说∶“三天之内要造十万支箭,得请你帮帮我的忙。
”鲁肃说∶“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诸葛亮说∶“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名军士。
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
我自有妙用。
第三天管保有十万支箭。
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
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
”鲁肃答应了。
他不知道诸葛亮借船有什么用,回来报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只说诸葛亮不用竹子、翎毛、胶漆这些材料。
周瑜疑惑起来,说∶“到了第三天,看他怎么办!”鲁肃私自拨了二十条快船,每条船上配三十名军士,照诸葛亮说的,布置好青布幔子和草把子,等诸葛亮调度。
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笔记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笔记
课文标题:《草船借箭》(人教版)
一、课文背景
出处:选自《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
作者:罗贯中。
时代背景: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三方势力争霸。
二、主要内容
1. 故事梗概:
诸葛亮向周瑜立下军令状,承诺在三天内造出十万支箭。
诸葛亮利用大雾天气和曹操多疑的性格,用草船从曹军那里“借”来了大量的箭。
最终,诸葛亮成功完成了任务,赢得了周瑜和其他人的敬佩。
2. 主要人物:
诸葛亮:足智多谋,善于利用天时地利人和。
周瑜:聪明但心胸狭窄,对诸葛亮怀有嫉妒之心。
鲁肃:忠厚老实,帮助诸葛亮完成任务。
曹操:谨慎多疑,不敢轻易出兵。
三、重点词句
1.成语:
草船借箭:比喻利用对方的力量达到自己的目的。
神机妙算:形容计策非常高明巧妙。
2.重点句子: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指一切都准备好了,只差最后一步。
“既生瑜,何生亮!”——表达了周瑜对诸葛亮的嫉妒之情。
四、主题思想
通过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展现了诸葛亮的智慧和胆识,以及他在关键时刻能够冷静应对的能力。
同时也反映了周瑜的心胸狭窄和曹操的谨慎多疑。
五、思考题
1. 诸葛亮为什么要选择在大雾天气去“借”箭?
2. 周瑜为什么会对诸葛亮产生嫉妒心理?
3. 从这个故事中你能学到什么?
六、拓展阅读
阅读《三国演义》中的其他章节,了解更多的三国故事。
探讨诸葛亮的其他经典战役和策略。
五下草船借箭课文概括
五下草船借箭课文概括
周瑜因为嫉妒诸葛亮的才能,想借故除掉诸葛亮,于是要求诸葛亮在十日之内造出十万支箭。
诸葛亮一眼识破这是一条害人之计,却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
在鲁肃的帮助下,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调了二十条草船诱敌,终于“借”到了十万余支箭。
诸葛亮的胆识才智受到后人的赞美,因而衍生了许多成语趣闻、戏剧表演。
草船借箭的故事告诉我们,要善于利用各种条件,包括对手的性格、心理等因素,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草船借箭是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的一个故事。
借箭由周瑜故意提出限十天内造十万支箭,机智的诸葛亮一眼识破是一条害人之计,却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
后来,有鲁肃帮忙,诸葛亮再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调了二十条草船诱敌,终于“借”到了十万余支箭。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善于利用各种条件,包括对手的性格、心理等因素,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同时,也展现了诸葛亮的非凡才智和过人胆识,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草船借箭》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草船借箭》课文原文及知识点【导语】这篇课文是根据我国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
草船借箭的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称为魏、蜀、吴三国。
当时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
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
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就是在孙、刘联合抗曹的时候发生的。
课文写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
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才智过人。
以下是WTT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
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诸葛亮说∶“用弓箭。
”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
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
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
”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
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
”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说∶“只要三天。
”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
”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
”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
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
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
”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鲁肃对周瑜说∶“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诸葛亮说的是假话吧?”周瑜说∶“是他自己说的,我可没逼他。
我得吩咐军匠们,叫他们故意迟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
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
你去探听探听,看他怎么打算,回来报告我。
”鲁肃见了诸葛亮。
诸葛亮说∶“三天之内要造十万支箭,得请你帮帮我的忙。
”鲁肃说∶“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诸葛亮说∶“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名军士。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草船借箭》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草船借箭》课文原文及知识点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草船借箭》课文原文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
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诸葛亮说∶“用弓箭。
”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
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
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
”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
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
”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说∶“只要三天。
”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
”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
”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
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
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
”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鲁肃对周瑜说∶“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诸葛亮说的是假话吧?”周瑜说∶“是他自己说的,我可没逼他。
我得吩咐军匠们,叫他们故意迟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
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
你去探听探听,看他怎么打算,回来报告我。
”鲁肃见了诸葛亮。
诸葛亮说∶“三天之内要造十万支箭,得请你帮帮我的忙。
”鲁肃说∶“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诸葛亮说∶“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名军士。
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
我自有妙用。
第三天管保有十万支箭。
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
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
”鲁肃答应了。
他不知道诸葛亮借船有什么用,回来报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只说诸葛亮不用竹子、翎毛、胶漆这些材料。
周瑜疑惑起来,说∶“到了第三天,看他怎么办!”鲁肃私自拨了二十条快船,每条船上配三十名军士,照诸葛亮说的,布置好青布幔子和草把子,等诸葛亮调度。
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课文
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课文
《草船借箭》是《三国演义》中的一段故事,讲述了刘备、关羽、张飞三兄弟在攻打曹操的时候,由于箭矢用尽,无法攻破曹操的军营。
最后,刘备找到了周瑜,通过周瑜借给他们草船的方法,成功地借来了箭矢,击败了曹操的军队。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善于借力,善于策略,才能取得成功。
在这个故事中,刘备、关羽、张飞三兄弟展现出了智慧和勇气,他们不惧艰险,不畏敌强,最终取得了胜利。
周瑜则展现出了胸怀大志和仗义为人的精神,愿意帮助别人,让他们从困境中摆脱。
整个故事充满了激情和智慧,让人印象深刻。
通过学习这个故事,我们可以感受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只有团结一致,才能战胜困难,达到胜利的彼岸。
同时,也要学会善于借助外力,善于策略,才能走向成功的道路。
草船借箭,不仅仅是一段古代历史故事,更是一种智慧和勇气的象征,希望我们能够从中汲取力量,勇往直前,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
五年级《草船借箭》知识点归纳
五年级《草船借箭》知识点归纳
《草船借箭》是五年级课本中的一篇阅读文章,讲述了诸葛亮借箭的故事。
以下是这
个故事的知识点归纳:
1.背景介绍:故事发生在三国时期,刘备正在与曹操作战,但刘备箭矢不足,需要向
东吴借箭。
2.诸葛亮出使东吴:刘备派诸葛亮去东吴向孙权借箭。
诸葛亮利用自己聪明才智和谋略,成功说服了孙权借箭。
3.借箭的条件:孙权同意借给刘备箭矢,但有一个条件,就是要在三天内射中百步之
内的靶子。
4.诸葛亮的计策:为了应对百步之内的条件,诸葛亮设计了一套特殊的筹码:他派人
在江边搭建草船,并将箭垛放在船上,借助江水力量,增加了箭矢的射程。
5.诸葛亮的神机妙计:诸葛亮在箭垛旁边搭建了一座亭子,并提前向江中放了鱼和鹅,当曹军看见这些动物时,船头上的炮声打响,亭子里的孔明灯放亮,这样曹军以为刘
备来袭,大声呐喊,船上的草垛也立即点燃,火势浩大。
6.阻挠计划:曹军想封堵江水,以阻挡箭矢的射程,但被诸葛亮以灵巧和技艺化解。
7.最后的射箭:在最后的时刻,箭矢射中了百步之内的靶子,任务成功完成。
通过阅读《草船借箭》,学生可以了解刘备与曹操的战争,诸葛亮的聪明才智和谋略,以及借助水利工程的灵活运用。
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
的方法。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主要内容和知识点《草船借箭》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典故之一,它讲述了智慧和勇气的故事。
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也包含了这个故事,那么关于《草船借箭》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有哪些呢?《草船借箭》的主要故事情节如下:南北朝时期,南北两国交战不休。
为了攻占北方的樊城,南方的孙权和周瑜相约,向北方的荆州借箭。
可是箭箭有数万之多,只有用草船来装箭才能达到借箭的目的。
周瑜跟孙权谈完策略后,便让随从广陵侯韩当带着一条草船前去借箭。
可是,北方方面并不傻,怎么可能会借那么多箭给南方呢?于是,北方的荆州太守刘表决定给周瑜和孙权一些难度,决定将所有箭射在草船上,如果草船没有倒下,就可以归还箭矢。
韩当第一次去草船的时候,被北方士兵识破了计谋,草船差点被箭射中。
韩当回到南方后,联系了周瑜和黄盖商量对策。
经过讨论,他们设计出了一个独特的方法:用白帆覆盖草船,让北方的士兵误认为船上有重兵,就可以顺利借到箭了。
于是,第二次去草船的韩当就成功地借到了箭矢,并在逆风中将草船借箭的任务圆满完成。
经过了一番波折和困难,南方军队成功攻占了北方的樊城。
知识点:1.古代典故《草船借箭》是我国古代的著名典故之一。
它描写了南北朝时期智者周瑜用策略达到目的的故事。
这个典故不仅有助于开启孩子们的历史情感,还有助于培养孩子们的策略思维能力。
2.众志成城这个故事还展现了众志成城的重要性,面对北方的军队,周瑜和黄盖、韩当团结合作,用他们的智慧和胆识攻克了城池。
这种众志成城的合作模式是一个团队成功的重要法则,也是一个正面价值观,对于培养孩子们积极乐观的心态和正面价值观十分重要。
3.策略思维在这个故事中,周瑜的智慧展示了策略思维的重要性,这也是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学习和培养的能力,它包括计划制定、实施和调整。
如果孩子们能够通过这个故事中的策略来学习和了解这些策略思维方法,将对他们未来的成长和生活产生极大的帮助。
总结:《草船借箭》虽然是一则古代典故,但它通过真实的故事展示了智慧、勇气以及团结的力量。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草船借箭》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草船借箭》课文原文及知识点【导语】这篇课文是根据我国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
草船借箭的故事产生在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称为魏、蜀、吴三国。
当时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抗击曹操。
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
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就是在孙、刘联合抗曹的时候产生的。
课文写周瑜由于嫉妒诸葛亮,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
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杀,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才智过人。
以下是作者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内容,欢迎大家浏览。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草船借箭》课文原文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能,心里很嫉妒。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量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
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诸葛亮说∶“用弓箭。
”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
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
这是公事,期望先生不要推辞。
”诸葛亮说∶“都督托付,当然照办。
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定误了大事。
”周瑜问∶“先生估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说∶“只要三天。
”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
”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
”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接待他。
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
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
”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鲁肃对周瑜说∶“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诸葛亮说的是谎话吧?”周瑜说∶“是他自己说的,我可没逼他。
我得嘱咐军匠们,叫他们成心迟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
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
你去探听探听,看他怎么打算,回来报告我。
”鲁肃见了诸葛亮。
诸葛亮说∶“三天之内要造十万支箭,得请你帮帮我的忙。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草船借箭》图文讲解+知识点梳理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5课《草船借箭》图文讲解+知识点梳理知识点教材分析:这篇课文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
草船借箭的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称为魏、蜀、吴三国。
当时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
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
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就是在孙、刘联合抗曹的时候发生的。
课文写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
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才智过人。
课文结构严谨。
故事以“借”为主线,按事情发展顺序进行叙述。
先写了草船借箭的原因;接着写了诸葛亮做草船借箭的准备;然后重点写了草船借箭的经过;最后写了事情的结果──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自叹不如。
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叙述得清清楚楚。
文中的许多内容还前后呼应,如,结尾与开头照应。
这样严谨的结构,大大增强了故事的完整性和严密性。
《三国演义》全称《三国志通俗演义》,是一部长篇历史小说,作者是明朝的罗贯中。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长篇章回小说的开山之作,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与《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齐名。
作者介绍:罗贯中(约1330-约1400)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山西太原人,元末明初小说家。
罗贯中是我国章回小说的鼻祖。
其主要作品为《三国演义》。
其他作品:《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水浒全传》。
书中人物介绍: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国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作品介绍:(点下方链接)☛《三国演义》知识清单、阅读测试!我会写:妒:嫉妒妒忌妒意妒火嫉贤妒能忌:妒忌猜忌顾忌肆无忌惮曹:姓曹南曹天曹曹官督:都督督促监督督战委:委派委托委婉委曲求全惩:惩罚严惩惩办惩前毖后鲁:鲁莽齐鲁鲁菜粗鲁遮:遮掩遮盖遮蔽遮人耳目私:私自私心无私公私分明寨:水寨山寨村寨安营扎寨擂:擂鼓自吹自擂大吹大擂呐:呐喊吐纳唢呐呐喊助威插:插秧插花插队插嘴形近字:妒(妒忌)护(保护)委(委托)季(季节)惩(惩罚)征(出征)私(自私)和(和平)寨(水寨)赛(比赛)呐(呐喊)纳(接纳)多音字:调:diào音调tiáo调节擂:léi擂鼓lèi擂台近义词:妒忌——忌妒商议——商量推却——拒绝委托——托付预计——估计紧急——紧迫惩罚——处罚吩咐——嘱咐迟延——拖延疑惑——困惑反义词:推却——接受惩罚——奖励齐全——短缺秘密——公开理解词语:【妒忌】对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胜过自己的人心怀怨恨。
《草船借箭》梗概介绍
《草船借箭》梗概介绍
故事发生在东吴攻打蜀国的时候,陆逊率领东吴大军围困了蜀国荆州。
孔明策划了一个大胆的计划,就是借箭计。
借箭计是指借用对方之箭,来
抵御对方的攻击。
孔明计划借东吴的兵弓箭,使蜀军在箭不绝之时抬箭而出,迎头射来,以此掩护其官兵渡江。
孔明先命令士兵在江边搭建数十只船只,并在船上放上稻草,然后让
士兵披上铠甲,手持弓箭在船上驾驶。
孔明亲自率领一支小队,悄悄地靠
近敌营。
在夜幕中,孔明派出白旗船向陆逊营帐发起挑衅,并声称是来投
降的。
陆逊派人去查看,发现无异常后,召见孔明。
孔明声称自己害怕被蜀
军坑害,要借东吴的弓箭自卫。
陆逊喜出望外,立即命令士兵将弓箭送至
江边,让蜀军自行取用。
孔明接过箭矢后,便派人在船上敲击鼓声,伪装成战斗声,引诱东吴
军士飞箭射击。
蜀军乘机抬箭而出,以箭射船上的敌军。
当东吴军士入水
逃生时,蜀军船上的人便将他们捉住。
如此反复数次,蜀军渡江成功,东
吴大军节节败退,最终蜀汉稳固荆州。
这个借箭计是诸葛亮南征北战的经典之计,显示了孔明的智谋和善战
用兵之道。
这一战术灵活巧妙,以弱胜强,全凭诸葛亮的智慧和指挥。
通
过这个计谋,蜀汉成功挫败了东吴的进攻,保卫了荆州,为后来的战事打
下了坚实基础。
草船借箭PPT课件
5 草船借箭
鲁肃答应了。他不知道诸葛亮借船有什么 用,回来报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只 说诸葛亮不用竹子、翎毛、胶漆这些材料。
从“果然”一词, 你体会到鲁肃是个 怎样的人?
忠厚老实
诚实可信
5 草船借箭
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 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 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 到船里,对鲁肃说:“请你一起去取箭。”
5 船借箭
简要说一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课后第一题)
周瑜妒忌诸葛亮,设计让诸葛亮三天造 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诸葛亮将计就计, 巧妙计划,周密安排,向曹操“借箭”,挫 败了周瑜的阴谋。诸葛亮借箭成功,周瑜心 服口服,自叹不如诸葛亮。
诸葛亮和周瑜分别是什么样的人呢?我们下节课再学习。
5 草船借箭
课堂演练 一、给加点的字注音。
左右 结构
半包围结构
上下 结构
5 草船借箭
易写错
zhē
遮
这里是四个点
造句:棉絮似的云从天上飞过, 丝丝缕缕地遮住泛出金光的太阳。
5 草船借箭
zhài
寨
下面不是“木”, 也不是“小”。
村寨
射苹果
识字游戏
支援 擂鼓
探听 调度
水寨
遮住
幔子
5 草船借箭
词语解释
妒忌:对才能、名誉、地位或 境遇等胜过自己的人心怀怨恨。 本文中周瑜因诸葛亮有才能而 心有怨恨。
加一加:弓+奴=弩
识字方法
比一比:忄慢 幔 巾
字意识字: 擂
用手制造出如雷鸣般的声音。
5 草船借箭
我会写
yú dù
jì cáo dū wěi
瑜妒 忌 曹 督 委
课文《草船借箭》梗概
课文《草船借箭》梗概1. 背景介绍《草船借箭》是中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的一段脍炙人口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三国时期,当时,蜀汉的军师诸葛亮与东吴的周瑜共同对抗北方的强大势力——曹魏。
在一次军事会议中,周瑜设计了一个计划,要求诸葛亮在十天内制造出十万支箭矢,这对于资源和人力有限的蜀汉来说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诸葛亮却自信满满地表示只需三天。
2. 诸葛亮策划诸葛亮回到营帐后,开始密谋策划。
他深知曹操多疑,且擅长弓箭,于是决定利用曹操的这一特点来“借”箭。
他计划利用草船作为诱饵,在夜间驶向曹军水寨,引诱曹军放箭射击。
3. 草船准备按照诸葛亮的计策,蜀军迅速准备了几十艘草船,并在船上扎满了稻草人,以此作为吸引曹军弓箭的靶子。
同时,诸葛亮还秘密安排了一些士兵在船上,以备不时之需。
4. 夜间行动到了约定的第三天夜晚,诸葛亮亲自率领草船队伍,趁着夜色向曹军水寨进发。
曹军巡逻的士兵发现了这支队伍,但因为夜色朦胧,加之曹军对草船上的稻草人误以为是敌军士兵,于是不敢贸然攻击。
5. 曹操疑心曹操得知有船只接近水寨后,马上下令弓箭手射击。
他怀疑这是蜀汉的诡计,因此命令士兵不断放箭,确保“万无一失”。
6. 箭矢如雨随着曹操的命令,曹军士兵纷纷放箭,密集的箭矢如同暴雨般倾泻到草船上。
稻草人上很快就装满了箭矢,诸葛亮的目的已经达到。
7. 借箭成功当草船队伍返回蜀汉营地时,每艘船上都装满了箭矢,总数远远超过了十万支。
诸葛亮成功地完成了周瑜交给他的任务,而且远超预期。
8. 诸葛智慧《草船借箭》的故事展现了诸葛亮的智慧和谋略。
他没有选择直接对抗和制造箭矢,而是利用曹操的疑心和弓箭优势,巧妙地“借”来了所需的箭矢。
这不仅解决了蜀汉的燃眉之急,也展示了诸葛亮作为一代智者的风采。
五年级下册语文草船借箭课文及知识点
五年级下册语文草船借箭课文及知识点一、草船借箭课文课文内容《草船借箭》是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本中的一篇课文,讲述了赵云借箭的故事。
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真实事件,发生在公元208年的三国时期。
赵云是蜀国的一位将军,他需要用箭来补充蜀国军队的缺失。
由于敌军智勇双全,赵云想出了一个巧妙的计策:乔装成卖草鞋的小贩,用草船借箭。
课文重点•了解赵云作为蜀国将军的背景和蜀国需要借箭的背景;•掌握赵云乔装成小贩的过程和理解他的智慧和勇气;•理解借箭的计策及其实施过程。
课文亮点《草船借箭》这篇课文生动有趣,通过赵云的智慧和勇气,彰显了中国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和灵活应变能力。
此外,课文还体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因为赵云的计策需要大家的默契配合才能成功。
二、知识点1. 历史背景课文中提到的事件发生在公元208年的三国时期,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被分为三个国家:魏、蜀、吴。
《草船借箭》的故事发生在蜀国,因此我们要了解蜀国的基本情况,包括地理位置、国家形势等。
2. 人物背景了解主要人物的背景是理解故事的重要一环。
在《草船借箭》中,赵云是主角。
他是蜀国的一位将军,以勇敢、机智而著称。
此外,还有蜀国刘备等一些重要角色,他们的背景也值得了解。
3. 乔装换扮赵云为了实施借箭计策,变装成了卖草鞋的小贩。
这是一种常见的计谋,在中国古代历史中出现过很多次。
学习这个知识点,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勇气。
4. 组织合作赵云的计谋只有通过团队的合作才能成功。
这表明团队合作在古代战争中的重要性。
学习这个知识点,可以培养我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团队领导能力。
5. 历史事件的影响学习历史故事并不仅仅是为了了解历史本身,还要分析其对现实世界的影响。
了解《草船借箭》这个历史事件对中国古代和当代的影响,可以加深我们对历史的理解和认识。
三、总结《草船借箭》是一篇生动有趣的课文,讲述了赵云乔装成卖草鞋的小贩,用草船借箭的故事。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不仅了解了古代历史知识,还学习到了团队合作和智慧的重要性。
五年级下册第5课草船借箭主要内容
一:草船借箭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
与曹军水上交战需要弓箭,诸葛两下两三天之内造好十万支箭的军令状。
周瑜命令军将故意不给诸葛亮做箭的材料,挺长时间,到时候做不成,定他的罪,并命令鲁肃去打听打听。
诸葛亮向鲁肃借了三十条船船上三十多名军士。
用的船用青布幔了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靶子排在两边。
鲁肃按照诸葛亮的要求给他准备了。
第三天大雾,天没亮船已经靠进曹军到水寨。
一字排开又叫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呐喊。
曹军派来六千名弓弩手到江边支援水军,箭像雨一样射了过来。
诸葛亮把船头朝东船尾朝西,逼近曹军水寨。
周瑜派来的五百个军士正好来到江边搬箭,每条船大约有五六千支,三十条船共有十万多支。
周瑜自叹不如。
二:草船借箭有一天,周瑜要诸葛亮在三天内造十万支箭。
诸葛亮向鲁肃借了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明军士。
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
鲁肃私自拔了二十条快船,每条船上配三十名军士,照诸葛亮说的,布置好青布幔子和草把子,等诸葛亮调度。
一,二天都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把鲁肃请到船里,吩咐把二十条船,朝北岸开去。
江上大雾,船头朝西,船尾朝东,叫军士呐喊。
曹操听到呐喊声,马上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
天渐渐亮了,船两边的草把子上都插满了箭。
接着诸葛亮叫二十条船驶回南岸。
周瑜派来五百个军士在江边搬箭。
每条船大约有五六千支箭。
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她!”三:草船借箭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干,以让诸葛亮三天督造十万支箭的公事为由陷害诸葛亮。
诸葛亮答应了并说只要三天,还当着周瑜的面签下了军令状。
周瑜派鲁肃去探听消息,诸葛亮便趁机向鲁肃借船、军士还有草把子。
鲁肃同意了并答应不告诉周瑜。
第三天四更时,诸葛亮把鲁肃请到了船上而后命令二十条船朝北岸开去。
这时候江上大雾漫天。
船靠近曹营后,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
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果然上了当,他下令说:“去调六千名弓弩手来支援水军。
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5《草船借箭》课件PPT
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你去探听探听,看
派人监督
他怎么打算,回来报告我。”
2.诸葛亮为什么会找鲁肃帮忙?为什么又不让鲁肃告诉周瑜呢?
诸葛亮知道鲁肃顾全大局,忠厚守信,所以请他帮 忙做好借箭的准备。诸葛亮还知道周瑜虽聪明过人,却 心胸狭窄,想借造箭的任务来陷害自己,如果周瑜知道 自己的借箭计划,必然会设法破坏,所以不让鲁肃向周 瑜提借船之事。
书中塑造的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张飞、关羽等人物形象,家喻户晓。 书中的许多故事,如,“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火烧赤壁”“空城计”,广 为流传。
“草船借箭”是其中的一个经典故事。当时,曹操统一了北方,然后率大军南 下,占据荆州,在长江北岸集结兵力,准备统一全国。孙权手下大将周瑜驻守在长 江南岸防御,刘备则派诸葛亮前去联吴抗曹。课文讲述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个时候。
另一方面诸葛亮对于向曹操借箭的计划早就成竹在胸, 所以他欣然地立下了周瑜想置他于死地的“军令状”,表 现出诸葛亮的足智多谋。
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 席招待他。
思考:周瑜为什么高兴?他心里是怎么想的?
周瑜确定三天打造十万支是根本不可能的,而三天 又是诸葛亮自己提出来的,他仿佛已经看到了诸葛亮受 罚的样子。
能更好地表现所要描写人物的性格特点。 2. 抓住有代表性的语言和行动来描写,描写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年龄、职
业等,不能泛泛而谈。如:“ 王奶奶和其他老人不同,她话不多,声音不高, 还经常带一两句上海话。她总是一个人坐在大门口向远方凝望,天快黑的时候 便拄着拐杖弓着腰,一小步一小步地挪回只属于她的小屋里。”这段文字紧紧 抓住王奶奶的寡言细声以及典型动作——“挪”,表现了王奶奶有着与一般老 人相同的身体状况,还有着与其他老人不同的孤独和寂寞。
草船借箭的简介
草船借箭的简介
随后,刘备和孙权的军队乘着火势,迅速向曹操的军队发起进攻。曹操的军队大乱,箭矢 无法使用。刘备和孙权趁机派出船队,借用曹操的箭矢。他们将船上的箭矢收集起来,为自 己的军队提供了宝贵的武器。
最终,刘备和孙权的联军成功击败了曹操的军队,赤壁之战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 战役。草船借箭的计策也被后人称赞为智勇双全的典范。
草船借箭的故事展示了智慧和勇气的结合。通过巧妙的计谋和果断的行动,刘备和孙权成 功地解决了箭矢短缺的问题,最终获得了胜利。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 ,我们应该善于运用智慧,勇于创新,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草船借箭的简介
草船借箭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著名故事,发生在公元208年三国时期的赤壁之战中。这个 故事讲述了刘备、孙权和曹操三方之间的智谋较量。
当时,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对抗曹操的军队。曹操拥有强大的军队和火箭,而刘备和孙权 的军队则缺乏箭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刘备和孙权想出了一个计策,即草船借箭。
刘备和孙权派遣一支小船队,装作投降的样子,向曹操的军队刘备和孙权的船队突然放起火来 ,烧毁了曹操的船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点教材分析:这篇课文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
草船借箭的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称为魏、蜀、吴三国。
当时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
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
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就是在孙、刘联合抗曹的时候发生的。
课文写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
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才智过人。
课文结构严谨。
故事以“借”为主线,按事情发展顺序进行叙述。
先写了草船借箭的原因;接着写了诸葛亮做草船借箭的准备;然后重点写了草船借箭的经过;最后写了事情的结果──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自叹不如。
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叙述得清清楚楚。
文中的许多内容还前后呼应,如,结尾与开头照应。
这样严谨的结构,大大增强了故事的完整性和严密性。
《三国演义》全称《三国志通俗演义》,是一部长篇历史小说,作者是明朝的罗贯中。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长篇章回小说的开山之作,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与《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齐名。
形近字:妒(妒忌)护(保护)委(委托)季(季节)惩(惩罚)征(出征)私(自私)和(和平)寨(水寨)赛(比赛)呐(呐喊)纳(接纳)多音字:调:diào音调tiáo调节擂:léi擂鼓lèi擂台近义词:妒忌——忌妒商议——商量推却——拒绝委托——托付预计——估计紧急——紧迫惩罚——处罚吩咐——嘱咐迟延——拖延疑惑——困惑反义词:推却——接受惩罚——奖励齐全——短缺秘密——公开理解词语:【妒忌】对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胜过自己的人心怀怨恨。
【推却】拒绝;推辞。
【委托】请人或机构等代办。
【迟延】耽搁;拖延。
【翎毛】羽毛。
【疑惑】怀疑困惑。
【调度】管理并安排(工作、人力、车辆等)。
【虚实】虚和实,泛指实际情况或内部情况。
【支援】用人力、物力、财力或其他实际行动去支持和援助。
【弓弩手】古代军队中负责射箭的兵土。
弩:一种利用机械力量射箭的弓。
【军令状】戏曲和旧小说中所说接受军令后写的保证书,表示如不能完成任务,愿依军法受罚。
【神机妙算】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形容有预见性,善于估计客观情势,决定策略。
词语扩展:出自《三国演义》的成语:草船借箭三顾茅庐刮目相看如鱼得水单刀赴会舌战群儒鞠躬尽瘁乐不思蜀吴下阿蒙妄自菲薄课内词语:妒忌军事委托照办预计紧急惩罚探听私自布置调度水寨呐喊军令状神机妙算句子解析:1、周瑜对诸葛亮心怀妒忌。
课文开门见山,交代了故事的起因。
概括诸葛亮挺有才干,周瑜妒忌诸葛亮的事实。
“妒忌”正是周瑜与诸葛亮发生矛盾的起因,为故事的展开埋下了伏笔。
2、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
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
”这是周瑜设好的圈套,明里共商军事,暗里设陷阱害人。
他明知故问,意欲加害诸葛亮,表现了他的险恶用心。
而诸葛亮的简洁回答,表现了他的胸有成竹。
3、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
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
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
”4、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这里用了排比的句式,语气强烈,渲染出故事的紧张感。
情况如此紧急,诸葛亮表现得超乎寻常的沉着冷静,侧面烘托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智慧过人。
5、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的人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这一句环境描写突出江上雾大,其作用是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诸葛亮选择这样的天气,说明他精通天文气象,预测准确无误。
只有这样的天气,才会让疑心多虑的曹操看不清虚实,不敢轻易出兵,只让弓弩手射箭,这是借箭成功的条件之一。
6、五更时分,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
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呐喊。
“一字摆开”既便于行动,又不留空当,使受箭面积增大。
军士“擂鼓呐喊”,既是为了虚张声势,制造进攻的假象,吸引曹操军队的注意力,引曹军出来射箭,又是让曹军明确射箭的目标和方向。
这些都表现了诸葛亮的思虑缜密、安排巧妙。
7、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
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
”语言描写,表现不同人物的不同特点。
鲁肃吃惊,害怕曹军出来进攻,而诸葛亮镇定自若,成竹在胸。
诸葛亮谈笑风生、镇定自若与鲁肃的吃惊形成鲜明的对比。
因为他对曹操生性多疑、用兵谨慎的性格了如指掌。
在“看不清虚实”的情况下,不会“轻易出动”。
诸葛亮的笑,笑曹操不敢出兵(胜利的笑),笑周瑜不自量力(胜利的笑),笑鲁肃忠厚老实(幽默、宽厚的笑)。
从诸葛亮的笑中,我们能体会到他的从容自信、宽容大度。
这一笑,笑出了他的胸有成竹,笑出了他的运筹帷幄,笑出了他的神机妙算,笑出了他的英雄本色。
8、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
诸葛亮下令把船掉过来,是为了能两面受箭,也为了保持船体平衡,便于箭满后顺风顺水返回,省去掉头的时间。
诸葛亮的聪明才智充分显示出来。
诸葛亮敢逼近曹军水寨,不是贸然行动,也不是一意孤行。
而是因为他完全掌握了曹操生性多疑、小心谨慎的性格,再者是利用大雾天气,让曹操不敢轻易出兵。
此行“借箭”,不是他信口开河,而是他周密考虑、巧妙安排之后的行动,所以才不费吹灰之力,借走十万支箭。
这不仅显示了诸葛亮丰富的天文知识,也表现了他高超的军事智慧才能。
问题归纳:1、周瑜让诸葛亮造箭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能,故设下造箭的圈套,以公事为由,意欲加害诸葛亮。
2、诸葛亮为什么答应造箭?诸葛亮为顾全联吴抗曹的大局,不计个人得失。
3、当周瑜听说诸葛亮三天能造好箭,还立下军令状,他的心里为什么很高兴?周瑜知道在当时,三天肯定造不出十万枝箭,既已立下军令状,完不成是要杀头的。
周瑜以为他的计谋要成功了,所以很高兴。
4、周瑜既然想加害诸葛亮,为什么还要征求诸葛亮的意见呢?周瑜看似在征求询问诸葛亮的意见,表示对诸葛亮的尊重。
实际上他的话语中充满杀机,用心险恶。
5、诸葛亮为借箭做了哪些准备工作呢?船和军士是诸葛亮借箭的基本条件,将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是伪装,船两边放草把子,是为了受箭。
真是考虑周全,安排巧妙。
6、鲁肃是周瑜的部下,为什么诸葛亮敢于向他求助?诸葛亮深知鲁肃为人忠厚,顾全大局。
7、借箭过程中,哪些地方体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①算好天气:第三天有大雾(知天文)。
②算好受箭方法:把船一字摆开,两面受箭(晓地理)。
③算好鲁肃:忠实守信。
(识人心)④算好周瑜:嫉贤妒能,阴险狡诈。
⑤算好曹操:谨慎多疑。
⑥布置周密、准确。
段落大意:第一部分(1~2):起因: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用短期内造十万支箭的任务来为难他,诸葛亮立下军令状,保证三天内造好十万支箭。
第二部分(3~ 9):经过: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
第三部分(10):结果: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自叹不如。
概括故事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周瑜:心胸狭窄、阴险狡诈、嫉贤妒能、不顾大局。
诸葛亮:神机妙算、顾全大局、豁达大度、足智多谋、才智超群、有胆有识、知人善用。
鲁肃:忠厚守信、顾全大局。
曹操:生性多疑、小心谨慎。
课文主题:本文记叙了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求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企图陷害他,诸葛亮巧施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阴谋,展现了诸葛亮的有胆有识、神机妙算、足智多谋。
课后习题答案:1、默读课文。
按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说一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答:起因: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用十天内造十万支箭的任务为难诸葛亮。
经过: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结果: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不得不佩服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自叹不如。
主要内容: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以公事为由,让诸葛亮十天之内造十万支箭,意欲加害他。
诸葛亮同周瑜斗志,立下军令状,做好准备工作,利用草船向曹操成功“借箭”十万多支,箭如期如数交付周瑜,挫败了周瑜的阴谋。
周瑜了解经过后,自叹不如。
2、读下面的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文中还有一些体现人物特点的语句,画出来和同学交流。
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重罚。
”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
(三天造十万支箭这么难的事情,诸葛亮为什么主动立下军令状?他立下军令状后,周瑜为什么很高兴?)诸葛亮答应三天造好十万支箭,并主动立下军令状,是因为他已经识破周瑜的奸计,对如何获得十万支箭有了成熟的想法,可以说胸有成竹。
诸葛亮这样做,可以打击周瑜的锐气,让他心服口服。
通过读前文可以知道,周瑜妒忌诸葛亮,所以周密策划,安排了这番对话,假借公事,步步为营,想把诸葛亮逼到“死无退路”的境地。
这“高兴”,是周瑜自以为是、得意忘形之态。
他为诸葛亮没有识破他的计谋而高兴,为自己阴谋得逞而高兴。
3、读课文前,你对课文中的人物有什么了解?读课文后,你对哪些人物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你还想了解哪些关于他们的故事?读课文前,我对文中的人物是通过电视剧和爷爷讲的三国故事了解到的。
我知道诸葛亮神机妙算,能言善辩,张飞勇敢粗鲁等。
学完课文,我对诸葛亮有了进一步的了解,面对周瑜的陷害,他没有斤斤计较,而是顾全大局,用自己的智慧“借”到了十万支箭。
我还想了解诸葛亮的“空城计”、“七擒孟获”、“三气周瑜”、“火烧赤壁”等故事。
4、读读课后“阅读链接”部分,找出课文对应段落,说一说原著与课文相比,语言有什么特点?答:“阅读链接”对应文中的第8、9自然段。
我发现,文言文的语言特点是简洁凝练,多为书面语;而现代文浅显通俗,富有表现力。